第一篇:2011党建示范点简介
关帝庙村基层党建示范点简介
关帝庙村位于柏峪寺街以东8公里处,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322户,1145人,耕地面积2755亩。关帝庙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4名,其中女党员8名。近年来,关帝庙村紧紧抓住烤烟、核桃两大支柱产业,同时兼顾畜牧、劳务两个农民增收项目,实现了“升级晋档、科学发展”,群众富裕,社会和谐。
2010年,关帝庙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109元,被上级党组织评为“升级晋档”一类村。2011年,关帝庙村发展烤烟1008亩,产值280万元;960亩挂果核桃,农民收入200万元;养殖母猪400头,年出栏育肥猪500头,畜牧收入240万元,加上劳务,今年关帝庙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实现了“升级晋档”一类村巩固提高的目标。同时关帝庙村完成村级活动广场硬化、绿化、美化工程,为党员活动、群众休闲和各项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搭建了平台。村上扶持“山合水易”农家乐开业,河口洛河漂流开通开创了柏峪寺文化旅游业的新篇章。在鑫源养殖场建立了洛南县鑫源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凝聚力企业员工,提升了企业效益,鑫源养殖场的发展壮大也会带动关帝庙村养猪业的发展,助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今后,关帝庙村将以更加有为的状态,更加真抓实干的作风,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努力开创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崔塬村党建示范点简介
柏峪寺镇崔塬村,位于镇政府以西5公里的洛河北岸。该村下辖4个村民小组,224户,824人。耕地面积1764亩。村支部有党员33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女党员2人。崔塬村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一目标和思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了农村支部党建工作水平,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2011年,崔塬村新建了面积225平方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布置了党员活动室、党员远程教育室、为民服务代理室、阅览室,开通了“村村通”,各种制度上墙,责任落实到人。新活动室的建成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全年开展烤烟、蚕桑、核桃各种实用技术培训500余人次,受到党员群众的好评。
为促进农民增收,崔塬村党支部将烤烟、核桃、劳务、畜牧作为主要产业来抓。2011年共种植烤烟1024亩,外出务工180人,养殖母猪80头,挂果核桃400亩,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元,拟晋升为“升级晋档”一类村。
在新农村建设上,崔塬村完成移民搬迁后期道路硬化,建设20户集厕所、猪圈、沼气为一体的畜牧养殖小区有效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布置80米文化墙进一步提升了崔塬村群众的生活品味,也成为新农村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二篇:党建示范点简介
党建示范点简介
一、基本情况:
郝营村现有人口1620人,户数380户,耕地1515亩,以养殖、板皮加工为主导产业,积极引进了恒拓机械和玩具厂两家企业。全村现有党员48人,党组织发挥作用较好。目前,郝营村内道路已全部硬化、绿化,达到了“五化”标准。去年郝营村在分类定级中被定为后进村,经过一年的整改,郝营村一跃进入先进村的行列。
二、具体做法及成效
(一)搞好班子自身建设,做到班子成员团结有力,领导核心作用强。被确定为后进村后,镇党委王书记亲自找支部书记孙传印谈了话,孙书记感触非常深。孙书记是一个要面子的人,看到和兄弟村的差距,又被领导叫去谈了话,他回来后反思自己、反思村班子,没干好工作的原因在哪里。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村干部的劲往一处使、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郝营村的整体工作就能有起色。首先,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会上,孙传印首先作了自我批评,从思想、生活到工作,他深刻地剖析了自己,并要求在坐的每个人都必须对他展开批评,不要存在顾忌,只有真正把自己当作“村支部”这个家庭的一分子,才能真正地干好工作。说到动情处,孙书记还流下了眼泪,看到孙书记动了真格的,其他干部也受到了感动,纷纷作了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这次批评与自我批评,郝营村村干部的心凝聚在了一起。其次,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支部和村委共同协商制定村整体工作规划和目标,村两委成员每个人作出各自的工作计划,并把工作计划全部上墙,接受群众监督。
(二)进一步强化整顿帮扶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行镇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制度,并把转化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健全和完善部门挂钩帮扶责任制,高度重视发挥机关部门的优势进行帮扶,镇领导指定村建办和农业办两大办公室对郝营村进行对口帮扶。充分利用县畜牧局驻村帮扶工作组提供的平台,帮助本村养殖户解决各类问题。协调先进村与后进村结对帮扶,重视发挥先进典型的帮带作用。
(三)改进党组织的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利用社区红色e站开展各种理论学习。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从致富带头人、年轻人中为党组织注入新的血液,使党员队伍的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不断提高。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有针对性的加强党员理论教育和培训,使党员每月学习不少于1次,观看远程教育不少于1次,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
(四)提高党员待遇,重视党员感受。只要求党员一味地付出,久而久之,部分党员就会疲惫、厌烦,对村里的工作就不大上心了,学习、工作均没有积极性。发现这一苗头后,孙书记立刻调整思维,召开村干部会议。村组干部自觉承担起了村内路灯照明费用,在党员去世时,村内所有路灯长明三夜,以示哀悼。并把这一决定贴到公告栏里。
(五)健全党内各项制度及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建立社情民意收集反馈机制。整合社会资源,依托各类有效载体,推行为民办事公开承诺制,组织举行村干部公开承诺和村两委成员集体承诺。通过承诺表态给干部“施压”,让群众监督。
(六)开展“党员帮富带富”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发挥党员的特长,推进“民事代办”服务,引进恒拓机械、欣欣玩具厂两家企业,解决了富裕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扩大 养殖规模,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
(七)加强阵地建设,优化办公环境。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郝营村支部书记通过积极争取、协调资金进行了村内道路建设。现在正在修建办公场所,准备添置必要的办公设备,搞好党的阵地建设。
目前,该村环境整治工作已基本完成,兄弟乡镇和上级部门多次来郝营村参观。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使得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村委会组织实施作用、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力地推进了郝营村各项工作。班子凝聚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经济收入正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
第三篇:党建观摩示范点简介定稿
创建“六型”示范党组织
构筑和谐家园
——民主街社区党总支党建工作情况简介
民主街社区党建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坚持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开展“五个年”活动和打造“五个肃州”为主题,以“六个一”(即“一支一特色、一办一亮点、一巷一精品”)为载体,精心打造“六型”(即“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平安型、宜居型、文化型”)示范党组织,努力把社区建成“管理有序、生活便利、诉求畅通、身心愉悦、康乐和谐”的多元化社区。
注重实践,夯实基础,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打造学习型示范党组织。通过建立“五个民情”(即民情信箱、民情接待日、民情热线、民情日记、民情联系卡)等方式,进一步畅通居民反应社情民意的渠道;坚持“一出两进”、周三“下访日”工作机制,开展“五百”民心实践走访活动;召开民情恳谈会集中纳民声,每季度召开一次由社区干部、辖区单位代表、“两代表一委员”和居民代表参加的民情恳谈会,汇报社区工作情况,倾听和征求居民意见、建议,并及时受理反馈。
落实自管自治,加强楼院管理,打造宜居型示范党组织。逐步将“两新”组织、散居楼院纳入党小组管理,党员中心户设立“家庭党校”,确保党员管理无遗漏、全覆盖,发挥社区党组织在自管自治中的组织引领作用;对党员分层管理,实施“五管”工作机制;通过开展“四联”、“三主动二争创一发挥”、“四带两争当”等党性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参与楼院“设岗定责”;建立健全楼院居民自治组织,将群众拥护、热心社区建设的人员充实到业委会队伍中,定期开展居民议事会、党员会客厅等特色活动,逐步实现社区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目标。
丰富党建工作内涵,关注民生,服务居民,打造服务型示范党组织建设。社区设立了党务公开栏、政务公开栏,做到为民服务阳光、透明,定期召开社区党建联席会议,统筹开展区域内党建和便民利民服务工作;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党员服务站、党员中心户三级服务网络。在每个站点设立“党员热线”、“服务热线”,及时为群众提供相关服务需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创新便民服务机制。进一步细化社区党小组设置,结合“1+1”帮扶工作机制,实行“三联系”制度,逐级负责开展政策宣传、矛盾调节、民情恳谈等活动。
开展帮扶关爱机制,打造和谐型示范党组织。建立爱心超市,采取社区补贴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办法,为辖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领取限定数额的物品和低价购物服务;开展帮扶关爱机制,关注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生活,动员辖区单位和社区干部与困难家庭、孤寡老人、失学儿童、“问题”少年等结成了帮扶对子,定期走访慰问,开展“1+1”结对帮扶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方便、贴心的服务;开展“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活动。为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求职技巧等方面的服务,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鼓励社区居民自主创业就业。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打造平安型示范党组织。按楼院居住人口和区域状况划分为四个网格,以网格点为单位,开展民情民意收集、流动人口和重点人群管理;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三精品”、“三延伸”、“五星级楼道”创建工作为重点,建立社区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经常性的义务保洁、捡拾垃圾、清除小广告等活动;营造和谐平安的生活环境。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并举,建立“天眼工程”示范街,落实楼院治安“六包”责任制和“五知五清五掌握”工作机制,推行辖区人口“红、绿、黄”三卡管理,实行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管理、同服务,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以社区文化工作站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型示范党组织。对党员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妇女之家、流动儿童之家进行了资源整合,配备了各类文体器材,为辖区居民提供了一个集学习、培训、活动为一体的活动场所;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织开展文艺演出、露天电影放映、举办居民趣味运动会、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不断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开展“和谐单位”、“和谐楼院”、“和谐家庭”等创评活动。
第四篇:**村党建示范点简介
**村简介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区西南12公里,是**省精准扶贫重点村之一,也是远近闻名的水岸桃乡。全村共271户1200口人,耕地1952亩,全村党员共32名,村“两委”干部6人。
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贫困村脱贫致富
党建引领,提升支部战斗力与凝聚力。**村注重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党员带头学技术、带头勤劳致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该村创新开展“党支部+爱心公益组织”的爱心服务社,引导村风、民风持续向善,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和领路人。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助推贫困村经济发展。**村特色产业是桃树种植,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村深挖本村历史文化和桃文化,结合郊野公园建设桃花岛,进一步拓展旅游资源,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使村民获得旅游收入。今年桃花节期间,5天时间吸引周边20万游客前来赏花观景,带动经济收入800多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提升群众幸福指数。通过精准扶贫和人居环境改善提升,村内垃圾坑塘全部治理,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所有街道全部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天然气、污水管网、垃圾收集、改厕全覆盖,村容村貌大幅度改观。百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
**村将进一步提升村庄环境,扩大林果种植面积,做好“林下经济”文章,积极发展观光休闲周末游,实现脱贫高质量。
**游客接待中心
**镇以打造3A景区的理念,来规划和建设了**村游客接待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分为四个展厅:乡村振兴展厅、鎏金岁月展厅、桃文化展厅和品鉴厅。
乡村振兴,展翅飞翔。**区率先研究制订了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乡村振兴展馆集中体现了**区乡村振兴的规划图、现代新型农业和特色小镇建设情况。**区以一轴三带四板块为统领,构建了产业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新型农业,全面打造生态环境,着力培育特色小镇,积极推进全域旅游,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鎏金岁月。照片是由当时的一位知青在**工作24年间所拍摄的,展示了**区七八十年代的老照片,体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
桃文印象。展厅从桃的起源、流传、品种、功效、产品等做了展示。展厅内部陈设的这些桃木工艺品是由**喜泰家具厂生产的。
品鉴厅。提升休闲农业体验度,游客可以在品鉴厅品尝本地桃,同时可以体验鲜榨桃汁,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第五篇:阎孟村苹果园和党建示范点简介
屯字镇闫孟村现代苹果示范园建设
及党建综合示范村建设
苹果产业:镇原县是全省18个苹果生产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安排部署,坚持以扶贫攻坚为统揽,以群众增收为核心,充分依托区位优势,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苹果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截止2014年底,全县苹果累计留存面积15.2万亩,其中挂果园面积6.2万亩,果品年产量7.1万吨,实现产值2.8亿元。今年,全县计划新栽苹果3万亩,其中优质示范园1万亩。春季已完成新栽1.22万亩,其中矮化密植园8000亩,乔化园4200亩。具体工作中,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明确产业定位。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来抓,按照“扩规模、抓管理、提效益”的思路,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县苹果产业发展的意见》和《镇原县苹果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14个苹果生产重点乡镇、109个最适宜村和13个适宜村,其中涉及贫困村32个,在抓好重点乡村苹果生产的基础上,辐射带动其它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苹果产业,进一步优化了产业布局。二是创新发展模式。把流转土地规模建园作为发展现代苹果的主攻方向,采取招商引资流转土地经营和果农合作组织经营两种模式,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现代果园。今春以来,通过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在屯字、临泾、孟坝、新城、中原、平泉、太平、开边、城关等9乡镇流转土地8700亩,建办矮化密植示范园,现已完成栽植5870亩。带动贫困户586户,栽植苹果1350亩。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县上整合项目资金426万元,财政预算列支200万元,采取基础配套、定额补助、以奖代补、免费投苗等形式,对招商引资建办的矮化密植示范园配套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并给予每株15元的苗木补贴和每亩1200元的土地流转补贴;对合作社、栽果大户和贫困户建园免费提供优质苗木。四是健全服务体系。以新建矮化密植示范园为培训基地,邀请中国农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省市苹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现场培训指导,提高了果农的科技素质。以县果业协会为依托,全县共成立果农合作组织21个,发展社员1500人,基本形成了县有果业协会、乡有果树站、村有果业合作社、组有技术服务队的组织服务体系。在广州、重庆设立了直销窗口,极大提高了果农组织化程度。五是严格考核奖惩。把苹果产业纳入全县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奖优罚劣的利益导向机制,实行单项考核奖惩,有力地促进了苹果产业发展。
屯字镇闫孟村位于西镇公路沿线,辖4个自然村,443个农户,1906口人,总耕地5475亩。2014年秋季,该村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庆阳北国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该村流转土地1030亩,涉及三个自然村157户群众,其中贫困户90户823亩,建设高标准矮化密植示范园。该果园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高标准建园。该果园以建设有机鲜食苹果基地和全产业链示范园为目标,采用国内外最新建园技术,程控设备及地下管网全部选用美国设备,地面滴灌选用以色列自动测墒系统和滴灌设备。苗木选用中国农大昌平苗木基地培育的国家一级标准富士优系壮苗15万株。目前,成活率达到97%以上。规划配套建设万吨级气调果库1座,果品自动生产加工线1条,实现产加销一体化。二是精细化管理。果园管理上,把栽植区分为A、B、C、D四个区,根据品种和树型不同,确定了不同的栽植密度(A、B两区每亩99株,株行距1.5*4.5米;C区每亩222株,株行距1*3米;D区每亩111株,株行距1.5*4);行间种植绿肥(指黄豆根瘤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树下铺设黑色地布,除草保墒增温;树型采用泥土球压枝的办法减少白色污染。三是产学研结合。聘请西北农林大学教授、国家苹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赵政阳为技术总监,组建了20人的技术团队,打造集鲜果生产、技术培训、科技研究于一体的示范园。四是全方位服务。为了支持企业顺利建园,县政府为该园配套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新修水泥路2.6公里,砂石路0.5公里,新打机井2眼,架设了10千伏农电线路,安装了变压器,给予建园苗木补贴和前三年土地流转补助。五是多渠道增收。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给群众每亩每年保底500元的土地租金,并按照小麦产量每5年递增5%的标准递增。建园、管理过程中群众入园务工,极大地提高了群众收入。
基层党建:镇原县按照“抓党建、兴产业、保脱贫、促发展”总体思路,创新推行“双引领、四推进”党建工作机制和“236”党建扶贫工作法,全面构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法治建设、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五位一体”的大党建工作格局。
闫孟村以党建带扶贫促发展,按照“支部引领、书记牵头、能人示范、产业支撑、抱团发展”的思路,以“四好”为标准(即班子作用发挥好,活动阵地建设好,富民产业培育好,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好),新建了党员活动室、扶贫工作室、综合维稳工作站、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等活动阵地;招商引资3000万元,流转土地1031亩,建成千亩矮化密植有机苹果示范基地;新修水泥路、柏油路和砂石路17.5公里;解决了60户群众自来水问题;新建了幼儿园和卫生所;对全村建档立卡的310户贫困群众,全部进行了评估核查;成立了环境卫生保洁自管小组,每个村民小组配有专职卫生保洁员,集中整治了村庄“十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