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脱毒示范点简介
下双乡南水村脱毒马铃薯种植示范点简介
下双乡南水村脱毒马铃薯种植示范点位于下双乡南水村七组,该组现有47户200人,耕地222亩,人均占有耕地1.1亩,是全乡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村民小组。
2011年南水村按照乡党委确定的“12345”发展思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率先在南水村七、八组流转土地525亩,用于集约化生产经营。集约出的土地全部用于种植“两高一优”农作物,其中种植脱毒马铃薯150亩,洋葱、制种玉米等作物375亩,实现了小麦种植零面积的目标。经测算,脱毒马铃薯亩均产值可达2500元以上,比结构调整前亩均效益增长了近500元。
脱毒马铃薯是今年全区农业重点推广项目,该项目的推广对我乡马铃薯品种改良,大田节水技术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脱毒马铃薯具有品质优、熟期短、病害轻、卖相好的特点,而且比普通马铃薯增产30%-50%。南水村七组150亩脱毒马铃薯示范点建成后,通过全膜垄作沟灌节水技术的应用,脱毒马铃薯亩产可达1800公斤以上,按照当前市场批发价计算,经济效益可达4300元以上。对于我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亩均效益最大化、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实现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第二篇:幸福家庭示范点简介
**乡**村计划生育综合示范点简介
**乡地处西峰区东部,东与什社乡交界,南与董志镇毗邻,北靠庆城县赤城乡、熊家庙乡。全乡共辖11个行政村,103个村民小组,6880户,35917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7312人)。
**乡**村地处西合公路沿线,是区级计生综合示范试点村。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625户、2653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561人,其中无孩育龄妇女 人,一孩育龄妇女 人(户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二孩育龄妇女 人(二女户 户),多孩育龄妇女 人。全村耕地面积5538亩,其中果园面积421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6%。目前拥有功能齐全、设施一流的“计生三室一厅一校一屋一广场”,配有专用电脑、电教及投影仪等设备,为**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了硬件基础。**村人口计生工作按照“村两委负总则—计生协会当骨干—群众做主人”的村民自治机制运行,提高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能力,为我村计划生育工作更好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一、扎实推进诚信计生,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按照村委诚信、群众守信、村民互信的原则,建立了“两委负总责、协会具体抓、计生干部当骨干、育龄
群众当主体”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群众自治、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制度。建立了村委诚信、群众守信、村民互信的双向承诺、充分自愿的诚信计生工作模式。由10至15名已婚育龄妇女组成“诚信计生”小组,并推选产生一名诚信小组长,签订《诚信计生承诺书》,双方约定各自权利和义务,健全了计生服务与管理工作制度。现全村组建诚信小组46个,512名已婚育龄妇女参加了诚信计生小组,“诚信计生”双向承诺书签订率达97.9%。
二、积极创建幸福家庭,增强计生家庭社会荣誉感
坚持以计生协会为主导,以家庭为切入点,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发展质量,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和社会和谐发展。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面向家庭、贴近群众的人口文化活动。积极弘扬重视家庭、夫妻和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等传统美德,积极宣传男女平等,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文明理念。将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宣传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幸福家庭新观念。经过村“两委”宣传,计生协会组织,群众推选,我村选定了10户幸福家庭示范户,树立了第一批典型,增强了计生家庭的社会荣誉感,提升了创建活动的社会影响力。我村通过建立完善“奖励、优惠、优先、扶助、服务、保障”六位一体的计生
利益导向机制,将经济扶助、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子女入学等优惠扶持政策与人口计生相挂钩,利用更多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慰藉,提升了计划生育家庭的幸福指数。
上面有色字体,把数字完善一下,也可不要。
第三篇:改造示范点简介
龙下乡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示范点简介
1、虎条村“跃昌”改造示范点(成型点)
虎条村现有248户856人,农户居住比较分散。为此,该示范点按照“小村变大社区”建设理念,将山、水、田、园、人融于一体,着力打造“五美四和谐”精品示范社区。“跃昌”社区二期规划新建25户,截至目前该点已全部竣工,部分农户已经入住,农村饮水工程和道路硬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
2、河田村河田口改造示范点(2014年的集中建设点)河田村河田口依山伴水,环境优美,毗邻全乡最大的蚕桑基地,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河田口集中建设点坚持因地制宜、尊重民俗、节约用地,体现山区小村庄的特色,为河田口营造一个舒适、安全、卫生的居住生活环境。河田口规划建设30套住房,目前在建的有28户,其中6户已入住,6户主体完工,6户两层封顶,2户一层封顶,8户已浇好地圈梁。
3、山石村梨树下改造示范点
山石村梨树下村小组共有36户127人,梨树下改造点是一个由村干部自主发起,村民踊跃参加的一个原址新建点。该点规划新建25户,于今年4月份启动以来,农户改造热情非常高,掀起了一股改造热潮。该点充分发挥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村民理事会作用。由理事会牵头运作,负责协调解决危旧房拆除、群众安置、宅基地调配、户型选择、新居开建等一系列问题,真正实现了农民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并且为困难群众调剂拆迁过渡房,使困难群众消除后顾之忧,该点农户自行拆除危旧土坯房22户79间,拆除面积达2440多平方米。目前,该点已经有21户主
体完工,4户建好二层。
4、川坳村罗坝新村
川坳村罗坝新村位于龙下圩镇东南方向,距离龙下圩镇仅一桥之隔,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符合土坯房改造“向圩镇集中”的原则。并且靠近川坳村大面积耕地,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选择D-3连体户型经济实用、安全美观、环保节能、功能完善,充分符合当地村民的生活特点,建筑占地面积89.36平方米、两层半、建筑面积218.47平方米。目前已有12户开始动工新建。
第四篇:党建示范点简介
党建示范点简介
一、基本情况:
郝营村现有人口1620人,户数380户,耕地1515亩,以养殖、板皮加工为主导产业,积极引进了恒拓机械和玩具厂两家企业。全村现有党员48人,党组织发挥作用较好。目前,郝营村内道路已全部硬化、绿化,达到了“五化”标准。去年郝营村在分类定级中被定为后进村,经过一年的整改,郝营村一跃进入先进村的行列。
二、具体做法及成效
(一)搞好班子自身建设,做到班子成员团结有力,领导核心作用强。被确定为后进村后,镇党委王书记亲自找支部书记孙传印谈了话,孙书记感触非常深。孙书记是一个要面子的人,看到和兄弟村的差距,又被领导叫去谈了话,他回来后反思自己、反思村班子,没干好工作的原因在哪里。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村干部的劲往一处使、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郝营村的整体工作就能有起色。首先,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会上,孙传印首先作了自我批评,从思想、生活到工作,他深刻地剖析了自己,并要求在坐的每个人都必须对他展开批评,不要存在顾忌,只有真正把自己当作“村支部”这个家庭的一分子,才能真正地干好工作。说到动情处,孙书记还流下了眼泪,看到孙书记动了真格的,其他干部也受到了感动,纷纷作了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这次批评与自我批评,郝营村村干部的心凝聚在了一起。其次,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支部和村委共同协商制定村整体工作规划和目标,村两委成员每个人作出各自的工作计划,并把工作计划全部上墙,接受群众监督。
(二)进一步强化整顿帮扶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行镇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制度,并把转化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健全和完善部门挂钩帮扶责任制,高度重视发挥机关部门的优势进行帮扶,镇领导指定村建办和农业办两大办公室对郝营村进行对口帮扶。充分利用县畜牧局驻村帮扶工作组提供的平台,帮助本村养殖户解决各类问题。协调先进村与后进村结对帮扶,重视发挥先进典型的帮带作用。
(三)改进党组织的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利用社区红色e站开展各种理论学习。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从致富带头人、年轻人中为党组织注入新的血液,使党员队伍的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不断提高。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有针对性的加强党员理论教育和培训,使党员每月学习不少于1次,观看远程教育不少于1次,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
(四)提高党员待遇,重视党员感受。只要求党员一味地付出,久而久之,部分党员就会疲惫、厌烦,对村里的工作就不大上心了,学习、工作均没有积极性。发现这一苗头后,孙书记立刻调整思维,召开村干部会议。村组干部自觉承担起了村内路灯照明费用,在党员去世时,村内所有路灯长明三夜,以示哀悼。并把这一决定贴到公告栏里。
(五)健全党内各项制度及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建立社情民意收集反馈机制。整合社会资源,依托各类有效载体,推行为民办事公开承诺制,组织举行村干部公开承诺和村两委成员集体承诺。通过承诺表态给干部“施压”,让群众监督。
(六)开展“党员帮富带富”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发挥党员的特长,推进“民事代办”服务,引进恒拓机械、欣欣玩具厂两家企业,解决了富裕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扩大 养殖规模,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
(七)加强阵地建设,优化办公环境。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郝营村支部书记通过积极争取、协调资金进行了村内道路建设。现在正在修建办公场所,准备添置必要的办公设备,搞好党的阵地建设。
目前,该村环境整治工作已基本完成,兄弟乡镇和上级部门多次来郝营村参观。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使得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村委会组织实施作用、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力地推进了郝营村各项工作。班子凝聚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经济收入正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
第五篇:学雷锋示范点简介
学雷锋示范点简介
雷锋精神是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深刻的时代内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奋发前行。新时期校园学雷锋是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阵地,学雷锋常态化是时代的召唤,是校园创建精神文明的一个有效载体,校园学雷锋常态化为学校学雷锋活动注入了新的思想理念。多年来,经开区宫集中心校始终把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当作一项重要的德育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健全组织、全员参与,将雷锋精神写入校训,引导全校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雷锋活动和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校园上下形成了浓郁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每年的3月份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宫集中心校开展学雷锋主题教育实施方案》,举行了学雷锋主题教育启动仪式;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文化长廊、手抄报、主题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展开宣传,引导学生发现和推荐身边“学雷锋、见行动”的学习榜样。把学雷锋与“经典诵读”和每年主题读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读雷锋书籍,举行学雷锋征文和演讲比赛。开展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等“学雷锋”的歌曲活动;召开“我们心中的雷锋”主题班会。同时,学校将活动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多个层面,学校组织部分学生带着米、面、油、水果等慰问品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开展“弯弯腰”活动,号召并鼓励学生学会弯腰捡拾垃圾,清扫校园及周边环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在学生中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形成学雷锋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