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时间:2019-05-14 04:3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第一篇: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尕孜库勒乡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措施

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是新时期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推动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基层政权正常运转、服务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物质保障。为加快我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步伐,结合实际,特制定该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精神为指导,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把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的中心任务,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一轮扶贫开发、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加快发展与依法保护并重,稳步开源与有效节流并行,积极增效与深入挖潜并举”的思路,加大政策扶持和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开发农牧区优势资源,不断扩大集体资产总量和再生产规模,努力提高发展质量、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实现乡村集体经济的滚动式、跳跃式发展,加快农牧业现代化步伐,带动农牧民增收,实现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工作原则

(一)加快发展与依法保护并重。坚持“管理出效益”的发展理念,在加快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配套完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制度,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民主监督、科学管理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集体资产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堵塞流失、贬值、损耗漏洞,确保集体资产安全运营,滚动发展。

(二)立足实际,因乡因村施策。坚持“一乡一品,一村一策”的发展要求,根据制约因素、地域特点和发展优势,将各乡村分类排队,区分不同的发展层次,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依托农牧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引导、扶持、督促乡村发展集体经济。

(三)坚持高效率运作,低风险运行。要牢固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和“时不我待”的抢抓机遇意识,地县乡村四级联动、齐抓共管,全力抓好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工作。同时,要立足地区乡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基础条件差的实际,在发展的起步阶段,把工作重点放在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项目上,不能搞短期行为和形式主义。

(四)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要克服富民与富集体相互偏离的倾向,正确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分配关系,既要反对靠侵犯群众利益发展集体经济的与民争利行为,更要严禁私分集体地、侵占集体畜、挪用集体发展资金等损害集体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

三、目标任务

将5年规划期划分成两个阶段,分步实施。

(一)2004年至2006年,按照“抓后进、促先进、带中间”的要求,重点抓好后进乡村和中等村转化提高工作,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消灭310个无收入空壳村和收入1万元以下的隐性空壳村、14个无收入空壳乡和收入10万元以下的隐性空壳乡;促使207个集体收入1至5万元的中等村、25个集体收入10至20万元的中等乡(镇),收入分别达到5万元、20万元以上,进入先进行列;推动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25个村、20万元以上的15个乡(镇)收入分别达到10万元、30万元以上,实现升级发展;建立起配套完善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2007年至2008年,按照“整体推进,升级发展”的要求,重点抓好巩固提高工作,使绝大多数的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半数以上的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大部分乡(镇)年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半数以上的乡(镇)年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每个县力争培育出1个年集体收入上百万元的示范乡。

四、实现途径

(一)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夯实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要依托农田草场水利基本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加快耕地、草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不断增加集体可支配资源。在5年规划期内,乡村集体收入达不到目标要求的,对依靠国家投入新开发的耕地和购买的牲畜,要优先用于发展乡村集体经济。限期清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家公职人员和离退休干部无偿占用或利用职权低价承包的农村耕地、草场,并一律无偿退还给乡村集体,由乡(镇)党委、政府调配,统一用于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加大对集体地的投入和改造力度,积极兴建集体温室蔬菜大棚、果园、特色养殖小区,提高集体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益。

(二)坚持“提质与增量并重”的原则,大力发展集体养殖业。采取“筹措资金买一批、依托项目增一批、加强存栏滚一批、发动党员借一批”等多种办法,扩大集体牲畜养殖规模。在5年规划期内,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集体牲畜出栏的管制,除淘汰老、弱、病畜外,实行母畜出栏“零控制”。集体实力较强的乡村要把发展重点向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和特色养殖业转移,养殖重点向良种畜、大畜转移。针对集体畜易损耗的特点,要统一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承包给有赔偿、经营能力的农牧户经营。

(三)交通便利、具有区位优势的乡村,要依托二、三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加工运销、劳务输出、建材建筑业,积极建立活畜交易等农贸市场和商业网点。有条件的地方,要引导、扶持乡村集体开发“农家乐”等休闲旅游服务项目,发展农村旅游业。城建、国土资源等部门要规范和完善非农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支持乡村集体通过参股经营、有偿转让、公开招标、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小城镇建设与开发,兴办一批集体二、三产业项目,实现非农用地的企业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增加乡村集体收入。

(四)鼓励、支持集体经济和资源优势明显的乡村加快发展混合型经济。依托集体资产存量,吸收社会资本,采取以地、林、畜实物入股和投资入股的方式,与农牧民和区内外客商联合兴办农牧场、农副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等经济实体。不提倡乡村集体独资新建企业。对现有的集体企业,要认真进行清产核资,采取股份合作制等方式进行改制,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

(五)引导基层组织增强市场经济观念。根据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生产的需要,创新涉农服务机制,积极组建支农、便农、利农的中介有偿服务组织,成立各类农村行业协会,为农牧民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信息、销售等方面的服务,扶持农牧民进行合作化生产、组织化销售,在服务农业中增加集体收入。

(六)积极落实国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大力发展集体林草业。林业、国土资源、草原等有关部门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乡村集体开发、改造退化集体草场、荒山、荒沟、荒滩、荒丘、夹荒地和弃耕地,大力植树种草,恢复生态环境,改善生产条件。形成的耕地、草场、林地、果园等资产,要用于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由乡村集体公开招标发包,增加集体和农牧民收入。

五、工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要成立由党委、政府领导任正副组长,组织、发展计划、扶贫、财政、农业、畜牧、水利、林业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办公室,组织协调办公室设在组织部门,项目建设办公室设在发展计划部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设在农经部门,办公室主任分别由各部门主要领导兼任。实行领导小组联系会议制度,每年年初、年终,由组织部门负责召集各成员单位协调会议,对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和有关项目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将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的目标任务作为硬性指标,写入年初地区与各县(市)签定的《经济目标责任书》,纳入经济工作考核范围。

(二)明确责任主体,确保上下联动。在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方面,县(市)委书记作为县级第一责任人,承担全县(市)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责任,主要职责是:高度重视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全县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与其它各项经济工作一并安排、同步落实;关心、关注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进度,亲自过问和解决集体经济薄弱乡村缺乏启动资金等问题;督促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加快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步伐;主持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联系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乡(镇)党委书记作为乡级第一责任人,承担全乡集体经济的发展责任和集体资产的管理责任,主要职责是:主管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工作,在理清乡本级发展思路的同时,根据各村的不同特点,采取切合实际的发展措施,逐村落实地区、县(市)提出的要求和目标任务;立足本乡实际,研究制定科学规范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办法和制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损耗和贬值。

村党组织书记作为村级直接责任人,承担本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责任和集体资产的管理责任,主要职责是:因地制宜,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加集体收入;认真落实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节约集体收入开支,不断扩大集体再生产规模,实现滚动发展;加强集体资产管理;提高集体资产科学经营水平,全面推行公开竞标承包经营办法;定期公开村集体资产管理和收入使用情况。

乡(镇)包村干部承担所包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资产管理的连带责任,主要职责是:加强与村“两委”班子的联系和配合,增强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与村干部共同解决发展乡村集体经济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如期完成地县乡下达的任务;监督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和集体收入的使用,协助村“两委”班子经营管理村集体资产。

(三)建立健全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帮扶工作责任制。各县(市)要根据乡村的发展基础和优势,选派县直及驻县单位扶持村级发展集体经济。建立县(市)委、政府领导联系乡(镇)工作制度,赋予他们扶持乡(镇)发展集体经济的职责。要实行帮扶工作半年通报制度、年度绩效评价制度和阶段考核验收制度,保障各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每年各县(市)要向地委书面汇报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工作情况。

(四)全面推行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责任追究制度。对发展集体经济工作不重视,态度消极、行动迟缓,完不成规定目标任务的,给予责任人通报批评并取消年度评优资格。因工作失职、失察、失误,导致乡村集体经济明显滑坡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领导责任。对利用职务之便,以集体资产为个人谋利益的;擅自改变集体资产产权和使用权性质的;侵占、哄抢、私分、破坏、平调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集体资产的,给予有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把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首要工作来抓。没有消灭无收入“空壳”村和年收入1万元以下隐性“空壳”村,乡级集体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乡(镇)所占比例不到80%的,不能申报“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乡级集体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下,年集体收入达3万元以上的村所占比例不到80%的,不能评为“五个好”乡(镇)党委;村集体年收入达不到5万元的,不能评为“五个好”村党组织。在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方面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取消其三年的申报资格。命名后,乡村集体经济出现滑坡和集体资产发生严重流失现象的县、乡、村,要摘牌并取消荣誉称号。

(六)建立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激励机制。在不侵占乡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前提下,除提倡无偿投入扶持乡村发展集体经济以外,允许单位在帮扶过程中搞有偿投入。乡(镇)本级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的,要设立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奖励基金,按比例奖励给所包村超额完成地、县(市)下达任务的乡(镇)包村干部。在5年规划期内,要把乡(镇)包村干部的工资待遇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挂起钩来,为其核定发展集体经济绩效工资。要全面落实地区《村级干部结构工资制度》(阿地党组通字[2003]25号),坚持多劳多得的原则,给村干部核定、提成发展集体经济效益工资。

(七)加强对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的项目资金扶持。在农村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必须充分考虑发展乡村集体经济,每年挤出一部分资金扶持乡村发展集体经济。要引导、扶持乡村参与管理、参股经营有收益的农村基础设施。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将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交给乡村集体经营管理。要把发展乡村集体经济与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改进和完善扶贫方式,积极探索兼顾集体增收和贫困户脱贫的有效途径,提高扶贫开发的质量和效益。从2004年起,各县(市)、有关单位必须从扶贫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并把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纳入财政预算,为集体经济薄弱乡村解决部分启动资金。

要抓住自治区允许乡村独立申报项目的机遇,建立健全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发展计划、扶贫、水利、农业、林业、畜牧等涉农部门,每年要制定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项目工作计划,允许乡村独立申报项目,指导乡村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协助基层组织争取项目立项,落实项目资金。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领导,可以根据其所争取项目资金的额度大小,按比例给予物质奖励。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截留、挪用乡(镇)、村独力争取的项目资金和地区统一调配的发展乡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否则按违纪处理。金融部门要加强对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扶持,加快信用村建设步伐,对信用村发展集体经济优先放贷。

(八)科学经营、规范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集体资产经营办法,打破产权封闭、区域分割的格局,实行开放式经营,实现经营方式和投资主体多元化。要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确定集体资产经营者。要实行集体资产评估制度、承包论证制度和村集体资产承包合同乡村会签制度,确保集体资产发包安全。要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加大对集体经济的再投入。5年规划期内,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村,集体收入除开支村干部工资外,原则上要全部投入到集体经济的再发展上。要加强对乡村集体收入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把集体实力强的村的当年收入集中起来,作为强村入股的资金,投入到集体实力薄弱的村和“空壳”村,根据投入资金规模的大小按比例给强村提成,建立起强弱联合的工作机制。

要制定严密规范的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赋予农经部门指导、监督乡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和审计乡村集体经济的职责。对乡村集体所有的资产和使用权归乡村集体的国有资产进行清产核资,造册登记,依法界定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全面建立明细的集体资产台帐,面向群众公开。建立健全村集体资产民主管理制度,集体经济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要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对应收款项等债权要积极催收,未履行合法审批手续,任何人不得擅自减免应收款项。要全面推行村财乡管制度,将乡村集体收入和固定资产纳入帐内管理。没有实行村财乡管的县,要在2004年全面推行。要建立乡村集体经济干部离任审计制度,落实乡村集体资产的管理责任。

(九)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村领导班子建设,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不拘一格地选拔具有市场经济意识、自身致富能力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水平的人才充实到乡村干部队伍中。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文化修养和经营管理水平,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乡村干部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机制,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成效与乡村干部的政治待遇挂钩。对缺乏发展集体经济意识、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不强的乡村干部,要坚决调整下来。

双流县实施“十百千”工程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县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精神,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以“35223”为核心的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发展思路,大胆探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载体,多途径加快发展村社集体经济,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总量增长、效益提高、实力增强。

二、目标任务

从2007年起,启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十百千”工程,争取用5年时间,集体经济实现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村社达10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社达100个,年收入万元以上的村社达1000个,彻底消除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

2007年,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村社达2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社达20个,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社达200个(见附件)。重点扶持大林镇斗匠湾村、黄堰村、石庙村,兴隆镇廖皇寺村,正兴镇官塘村、凉风顶村,新兴镇油坊村、井坝村等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力争每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万元

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利用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根据各村社不同的经济基础、资源状况、农民素质,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不断增强村社集体经济实力。通过建立农副产品商贸市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兴办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类服务实体等途径,实现以场地生财、以区位聚财、以服务引财。在“两园区”发展特色蔬菜,在“三走廊”沿线和新农村示范村,发展水果、蔬菜、养殖、水产等现代特色农业,实现引进新项目、开拓新产业、服务新领域,有效增强村社经济实力,带动农民增

收。

(二)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将农村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突出抓好双黄路和东山快速通道的景区建设,切实加大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开发力度。着力营造乡村文化和打造郊区景点,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开发旅游产品,兴办以观光、生态、休闲为主的农村俱乐部,提升农村生活品位,提高经济效益。

(三)实行市场化运作,积极兴办村社集体经济实体。实施拆院并院新增的土地指标,可留存部分给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促进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初始积累。支持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二、三产业,联合农户或个体工商户从事农产品生产、营销和加工,兴办各

类专业合作经济实体。

(四)盘活资产,保证资产增值。对村、社集体资产进行清查评估,确认村、社集体所有土地、林地等经营性资产。在产权清晰、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的集体资产经营体制基础上,积极探索集体资产以多种资本形式增值的新途径。通过出租、入股等办法,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四荒”资源,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利用和挖掘当地集体资源的潜力,开发农业综合项目。坚决防止有人承包无人交费、超期限承包无人管理等“隐性”承包

现象。

(五)积极化解村级债务,突破村社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积极探索化解不良债务的有效途径,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减轻包袱、扫除障碍。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社资金管理、财务审批、村民议事、村务公开等制度,大力推行“村帐镇管、财务公开”的管理办法,增加集体经济积累。

(六)部门协作,力促“十百千”工程实施。山区开发、绿化造林、生态保护、农业综合开发、乡村道路建设、小流域治理等项目要结合发展村社集体经济统筹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百千”工程目标任务纳入县级各部门对口镇和村工作范畴,确保各部门积极主动地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四、资金扶持办法

县财政每年安排25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村社集体经济发展。财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村社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学习培训、新办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补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奖励。专项资金由县农发局管理,由县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监督。

(一)经检查验收,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村社按每村、社5万元予以奖励,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社按每村、社1万元予以奖励,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社按每村、社5000元予以奖励。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按每村1万元予以奖励。

(二)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新办经济实体或组织改善生产条件、进行技术改造,视具体情况给予0.5—1万元的启动资金补助。各村社原则上只能申报一个扶持项目,并提供集体经济发展方案和“十百千”工程项目资金申报书,经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方可拨付。对截留、挪用和改变资金申报用途的,由县农发局全额追回扶持资金。

五、工作步骤

(一)制订方案。各镇、街道成立“十百千”工程领导小组,调查摸底,根据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百千”工程年度目标任务,确定扶持村、社,制订实施方案并报送县农发

局农经科。

(二)组织实施。各镇、街道按照方案,积极扶持引导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二、三产业,建立专合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各镇、街道实施情况每月5日前报送县农发局

农经科。

(三)检查指导。县农发局要加强对各镇、街道实施集体经济发展计划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检查情况按月进行通报,年底召开现场会交流经验。

第二篇:当前军转干部安置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军转干考试

当前军转干部安置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军转安置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军转安置工作的各项政策规定,确保政令畅通,确保任务圆满完成。我们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进一步做好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妥善安置好计划分配军转干部,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落实好中央确定的各项安置政策规定,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我们要站在维护中央权威、确保政令畅通的高度,严肃认真地落实每一项安置政策,解决好计划分配军转干部的安置去向、工作分配、职务安排、工资福利待遇、教育培训及家属子女安置等问题。要继续把师团职干部作为安置重点,安排好他们的工作和职务。要照顾安排好功臣模范和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的军转干部。各地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军转干部到基层、到经济建设一线、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进一步探索完善考核选调、考试考核与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相结合的安置办法,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安置机制。要继续动员各方面积极接收军转干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要带头接收军转干部,发挥好主渠道作用;政法和执法监管部门要优先吸纳军转干部;企业要积极履行接收安置军转干部的责任和义务。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垂直管理系统,要认真完成安置计划,发挥表率作用。

扎实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自主择业安置方式是军转安置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各地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切实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退役金审核发放、教育培训、协助就业创业和日常管理服务等工作。要结合实际,不断改进管理服务工作方式,加强工作力量,提高工作质量,推动军转干部自主择业工作深入发展。要大力加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党员思想政治工作,鼓励他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热情帮助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了解熟悉地方情况,积极协助就业创业,促进他们发挥作用;要认真总结推广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到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任“党建指导员”的经验和做法,根据他们的特长和优势,积极引导他们到基层和企业工作,充实基层党建和街道社区工作力量。

大力加强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军转干部教育培训是军转安置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

军转干考试

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把军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和人才资源开发总体规划,通盘考虑,认真组织实施。要把教育培训与安置使用结合起来,帮助军转干部顺利实现由国防和军队建设人才向地方经济建设人才的转变,促进军转干部人才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配置。要进一步加强军转干部适应性培训工作,帮助他们了解地方改革和发展的形势,熟悉地方工作情况,掌握相关政策,促进他们顺利实现角色转换。要大力加强军转干部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根据军转干部在地方工作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专业的业务培训,调整改善其专业知识结构,增强做好工作的实际能力,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退役军官安置制度建设。建设中国特色退役军官安置制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发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军转安置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退役军官安置制度。”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切实抓好这件事关军转安置工作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从有利于军队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原则出发,坚持把军转干部指令性安置与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相结合,把军转安置制度改革与国家和军队相关制度改革相结合,把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促进军转干部全面发展相结合,把借鉴其他国家有益经验做法与立足我国国情军情相结合,深化对新形势下军转安置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军转安置工作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谋划改革思路,明确改革目标,确定改革重点,科学合理地进行制度设计,不断调整完善相关政策,创新工作体制机制,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军情的退役军官安置新路子。

第三篇:大规模土地流转事关农村稳定大局(模版)

大规模土地流转事关农村稳定大局

袁明宝

进入新世纪以来,打工经济迅速兴起并对农村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多改变了农民的传统角色,农民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种田者,而是在打工经济的影响下产生了角色、身份上的分化。由此导致农村种田格局和农民种田观念发生变化。在种田格局上,农村出现了不种田的常年外出打工经商者、半工半农农户和普通种田者三个阶层;在种田观念上,常年在外打工者基本不再依靠土地上的收入,半工半农农户和普通种田者仍然依靠土地来获得经济收入。正是当前农村种田格局和种田观念的变化,才带来了农村社会中的土地流转,主要是农民之间自发的土地流转和政府推动的大规模土地流转。

相对于自发土地流转的主体是一般农户,大规模土地流转一般是地方政府主导进行的,这也与中央鼓励的依法、有偿流转政策相契合,而且大规模土地流转的初衷是为了将土地集中在一起以实现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大规模土地流转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基础,一是当前农村种田格局的变化,一部分人可以不依靠土地而生存;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响应中央关于土地流转的号召而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将外来的大老板引进到农村中,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效益。在这两个基础上,大规模土地流转也逐渐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

当前大规模土地流转的特点

首先,规模流转的形成一般是地方政府作为“招商引资”项目推动的,谈判主体是县乡地方政府与外来大资本,种田农户一般被排除在土地流转的谈判过程中。而且大规模土地流转的面积大,一般是成百上千亩的规模,而且这种土地流转要专门签订合同,承包期一般比较长,如果面积太小或承包时间太短就不适合大资本的投资和经营。

其次,土地在大规模流转之后,大都不再种植粮食作物,而是种植经济作物或者挖成鱼塘用于养殖等。如湖北省S村有一片300亩的大田,水源条件和交通位置都比较好,据当地村民讲已经有两三个大老板想承包这片大田,用于种植莲子或者养殖螃蟹。而在其邻村,800多亩田地主要用于种植金银花。土地在规模流转之后之所以要改变种植结构,主要是因为外来大老板如果继续种植粮食作物就要亏本,而这正与他们的盈利初衷相背离。因此,只有种植经济作物或养殖才能为外来老板挣得利益。

再次,大规模土地流转一般都会得到当地政府的专项补贴,地方政府一般通过这种优惠政策来吸引外来投资商;而另一方面,外来投资者在承包土地过程中却一再压低承包费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资本受益与农民利益间的矛盾导致二者冲突

当前,地方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仍在大力推动大规模土地流转,但在这一过程中却往往忽视了不同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观念。当然,农村中也有一部分人愿意土地被流转出去以变现。但是,这一部分希望土地被流转的人只占了农民阶层中的少数,也就是那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者。这一部分人确实可以借助自己的技术和能力在城市中获得一定的立足之地,从而减少对土地的依赖度,所以他们也最希望土地被外来资本流转出去。而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并不想土地被长时间流转出去并被改变种植结构,这一部分人主要是半工半农的农户和普通种田农户。因为土地仍然对他们起到基础的保障作用,因此,不能完全脱离土地。所以,当发生大规模土地流转时,遭到那些高度依赖农地生活农民的反对。不少地方政府推动的大规模土地流转虽然符合了国家关于土地依法、有偿流转的政策,但却忽视了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意愿,忽视农民在失去土地后的生存状态,这样就容易给农村社会的稳定带来巨大影响。

大规模土地流转的影响

一是农民无田可种,成为无地农民。在当前的种田格局下,土地对常年在外者可能不具有太多价值,但对于半工半农农户和普通种田者仍然具有“命根子”的意义,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为年龄大或没有技术、手艺而不能外出务工者,更是重要。如果在家种田者没有了土地,他们就既不能进城务工也不能在村务农,于是农民的大部分时间就与农业生产脱离了关系,不能进城务工者就只能把时间放在消遣娱乐上,如打麻将、摸牌。这一方面浪费了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是农民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农业生产来生产出种田的意义和价值,农业生产不仅仅是生产出粮食这种物质价值,还能生产出农民在农村生活的精神价值,这对种田农民来说是最重要的。而土地在被流转出去后,农民既不能生产出物质价值也没有了精神价值。

二是农民丧失了对土地的管理权。在调查中,农民对土地的观念大都是一种管理权而非产权的问题,即大部分农民认为土地是国家交给农民管理的,土地既不是个人的也不是集体的,而是国家的。很多农民认为,既然国家把土地交给自己管理就要负责任把田地管理好,更不能把田地荒芜掉。而在土地被流转出去后,一订就是30年,农民就失去了对土地的管理权,即使农民面对荒芜的土地,流转方也不让农民种植粮食作物。X村9组流转给外来老板60亩田地用于种植金银花,而这60亩田地并没全部种上金银花,有的田块因为水太多的缘故就没有种植怕涝的金银花,于是只能荒掉。当农户打算在原先属于自己的田块上种植水稻时,却被流转方禁止了,理由是土地已经被依法承包给了老板,农户已经没有权利在土地上种植作物。这样,流转方宁可将土地荒芜也不会让农户再去种植粮食的。

三是消解了“中农”阶层。所谓“中农”是指农村自发土地流转形成的村庄中经营规模在20—50亩之间的农户,这个群体是当前农村社会稳定的根基。承包老板虽然极力压低流转费用,但无论如何都要比农户间自发土地流转的费用高,这在无形中就将当地自发的土地流转纳入到市场当中去,即自发土地流转的费用会伴随规模流转费用的升高而升高。而自发流转费用的提高就使得原先可以以较低成本流转土地的“中农”面临困难,因为只要自发流转费用一提高,“中农”就很难承受成本的上升,于是就只好退出自发流转。比如,农村原先自发流转的费用一般是给100斤稻谷,但在土地以每亩300元的价格被流转后,自发流转费用也相应提高到300斤稻谷,这样就使那些有能力承包上几十亩田地的”中农”望而却步。

四是容易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农民无田可种后,生活只能靠一亩田三四百元的流转费,这却很难满足农民的日常生活开支。农民不能从种田中获得粮食,就只能用现金到市场上购买粮食,这样就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农民原先与市场隔离的生活就被纳入到市场当中去,从而导致农民与市场发生关联,在遇到粮食市场涨价等不确定因素时,农民以前稳定的生活就会受到冲击,这样就容易导致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五是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大规模土地流转大都以赢利为目的,即通过承包大面积土地实现规模经营效益。但对于承包者来说,种植粮食作物并不能给其带来巨大利益,因此就只能改变种植结构,如种植经济作物或者养殖水产等。这样就使得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影响粮食产量。另一方面,农民的土地在被规模流转出去后也需要到市场上购买粮食,这就打破了原先相对均衡的粮食市场,加大了对粮食的需求,从而对全国粮食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最后,给政府带来政治风险。农民的土地在被流转出去后,很快就能感受到仅靠几百块钱的流转费用很难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需要,“感觉不如自己种田划得来”,这样农民便会将责任推到政府,而不会去找流转他们土地的大老板。因为在农民的观念中,这种大规模土地流转是一种政府行为,而不单单是经济行为。农民只要觉着土地流转不划算就会找政府要回土地或者要政府给解决问题。调查过程中,很多村民都表达出他们无田可种的怨言,“没有粮食吃,只能去找县政府”。因此,地方政府推动的大规模土地流转很容易造成农民的抱怨,制造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麻烦,而最终的解决还是落在地方政府身上。

综上,大部分农民对大规模土地流转都是抱着相对消极的态度,即不支持也不愿意土地被长时间流转出去。而在现实中,大规模土地流转也确实带来了不少问题,对农村社会稳定、农民生活以及粮食安全、政治风险等方面都造成了影响。而规模流转的本质就是农业大资本希望介入到农村社会中,把市场中的经济风险转化成政治风险,以此来为资本谋利寻求保障。因此,大规模土地流转的受益方只有农业资本,农民和地方政府只能是利益受损方。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第四篇:阜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

面对阜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每一位从事农村基层工作的干部都应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一番成就。

应该说,勤是阜阳农村党员干部群体形象最突出的亮色。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干部处在条件最艰苦、任务最繁重的第一线,肩负任务重,面临矛盾多,工作非常辛苦。他们大多数默默无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实践证明,一个村工作搞得好不好、发展得快不快,与村干部的素质高低、勤劳与否有直接关系。作为农业大市,我市大多数人口在农村,“三农”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占据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民增收步伐,归根到底要靠村级组织、要靠广大村干部去具体落实。

当前,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将一批有信仰、守信用、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如此方能更好地组织和带领群众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是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领路人,要让大家致富,就得多做务实之举;要想群众满意,就要干在前头。一颗心真不真,办的事实不实,村民一眼就能看出来。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一定要按照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革除“四风”之弊,保持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精神状态,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一心一意干出实绩,雷厉风行抓好落实。

作为农村发展的“领头羊”,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应当以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勤于思考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方法,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整合现有资源,发挥本地优势,制定规划,确定目标,为农民发展生产、调整结构等做好水、电、路、资金、市场等各项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好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积极发展富民产业,努力创出一流业绩,带富一方百姓。

作为农民群众的“主心骨”,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应当在服务群众中有更大作为。群众利益无小事,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的“小事”都当成“大事”,从那些群众最关注、最盼望、最不满意、最急需办的事抓起,及时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让人民群众满意。

第五篇:发展大蒜专业市场,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金乡县金乡街道南店子村

提要:南店子村位于金乡县城西南部,共有村民435户、人口1680人。近年来,南店子村借助大蒜产业的蓬勃发展,通过建市场、创企业,大力发展大蒜购销和相关产业,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目前,村集体固定资产达6000余万元,201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16000余元。

一、巧借大蒜,筹资兴建批发市场

南店子村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被称为“难店子”。80年代末,金乡县的大蒜贸易刚刚起步,南店子村“两委”班子在认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兴建以大蒜代购为主的农产品经贸市场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子。路子有了,资金和土地成了难题。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无任何收入,村“两委”一班人通过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等多种方式,筹集启动资金20万元;为解决场地问题,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终于使部分村民答应租给村集体50余亩土地,租金待市场见效益后支付。就这样,村集体在“两委”干部的不懈努力下,兴建起了金乡县第一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主要代购大蒜等农副产品,然后转销给外地客商。由于把握住了机会,村集体当年就实现收入40余万元,赚到了第一桶金。

二、紧抓机遇,拓展壮大相关产业

进入90年代,金乡县发展成为驰名世界的“蒜都”和全国大蒜 1

贸易中心,“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已成为国内外客商的共识,南店子大蒜市场发展潜力凸显。为充分利用好这种优势,从1993年开始,南店子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继续扩大市场规模,向上级土管部门争取到建设用地300余亩,鼓励村民筹资近1000万元增建市场门头房,扩建了批发市场,改变了原来的“摊贩式”粗放经营模式,实现了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结束了金乡县大蒜市场有市无场的局面,吸引了国内外大批客商,南店子大蒜市场逐步建设成为鲁西南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大蒜批发市场。市场壮大了,村集体通过收益再投入、银行贷款、提前租售摊位等方式,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相继建立了宏发冷藏集团、南店子建筑公司、清华宾馆、大众浴池、南店子加油站等10余家村集体企业。通过委托经营、收取管理服务费、租赁等方式,村集体在1993年实现收益70余万元。现今,宏发冷藏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72座冷库、储藏总量5万吨的大企业集团。南店子大蒜市场也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专业市场,2011年贸易额达20多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0余万元,上缴利税170余万元,为当地提供了4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了群众致富增收。

三、用之于民,致富不忘惠及群众

村集体有了钱,“两委”一班人又将惠民利民作为重大责任,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想方设法为村民造福。从1997年开始,村集体累计投入资金960多万元,用于为村民代交农业税费、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开展文体活动、发放各种福利等。村里还为全村村民免费进行体检,免费办理新农合、新农保,真正做到了发

展成果让群众共享。村民依托大蒜市场,自主开展大蒜代购、冷藏加工、餐饮、娱乐、住宿、车辆维修等多种个体经营,家家都有了致富路子,过上了小康生活,成了名副其实的富裕村。

下载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