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历年命题规律总结及命题趋势

时间:2019-05-14 04:0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务员考试《申论》历年命题规律总结及命题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务员考试《申论》历年命题规律总结及命题趋势》。

第一篇:公务员考试《申论》历年命题规律总结及命题趋势

2007公务员考试《申论》历年命题规律总结及命题趋势

1-5 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由来和最新测试趋势

5-7 07年公务员《申论》热点:户籍制度改革问题探讨

7-8 2007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文体分类精讲--议论文

页 共 8 页

页 共 8 页

页 共 8 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由来和最新测试趋势

从2000年开始,中央国家机关在考试录用公务员考试中新增设了申论科目,至今,申论科目已经考了七年,由于申论把对阅读理解和写作的测查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形式新颖灵活,能很好地测查出考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中央、省、地、县等各级公务员考试都把申论作为必考科目,对于广大考生而言,了解申论科目的由来和发展趋势,对于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将大有裨益。

1999年,鉴于先前的公务员考试重知识轻能务的客观事实,人事部着手进行公务员考试科目的改革,改革的最大成果就是取消了基础知识和写作,增加了申论。申论科目主要侧重考查考生的广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归纳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务以及文字概括表达能力。其所测查的这些能力是与机关的工作性质对一个合格公务员的能力素质的要求相统一的。

首先,公务员每天要接触或处理大量的文字材料。对于这些文字材料,公务员应该能很好地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以及用以支持主旨大意的事实和细节,要既能理解具体的事实,双能理解抽象的概念;既理解字面意思,也理解深层含义;既能理解某句、某段的意义,双能把握全文的脉络;

其次,公务员应有全局观念和综合能务,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善于把多种事物、多种因素联系起来综合地分析,具有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

试的申论题目都和国家大事有关,关系到“国计民生”,都很“大气”。在今后的公务员考试中,可能还会沿袭这一特点,考生在准备时,可有所侧重

07年公务员《申论》热点:户籍制度改革问题探讨

一、存在问题

(1)户籍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在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下,对人口的迁徙进行限制,人为的划分城市和农村两个人力资源市场,从而使得价格调整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弱化,降低了经济的效率。人口不能自由流动,实际上是提高了劳动力的使用成本

(2)从结构优化的角度看,户籍制度限制人口自由流动也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打破现有的户籍制度,实现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

(3)现行的户籍制度不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我国目前的户籍制度,强化了城里人和乡村人的身份等级色彩。这种限制不仅不是市场化改革的任何制度创新,而只能是户籍制度和就业体制改革进程的一种倒退。

(4)对城乡区别对待,实行不同的福利待遇。很多的福利待遇往往是只是针对城里人的,相对贫困的农民却被排除了在了福利保障之外。

二、原因

我国的户籍制度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登记制度,它承担着一些其他的社会功能:区分了城乡户口的差别、对人口的流动,尤其是农村到城市、小城市到大城市的人口流动进行限制、和不同的户口类别相对应,有不同的福利标准。正是户籍制度的这些附加功能使得户籍制度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越不相适应。

三、对策

当前户籍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来看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

(1)户籍和社会待遇脱钩。户籍彻底和社会待遇脱钩,恢复户籍的本来面目,消除户籍所引起的社会公平问题,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2)集中人口管理权,成立统一的管理部门,减少人口管理的杂乱无章、政出多门的情况。加强人口统计,统一协调管理人口的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

(3)实行统一的户口,取消城乡的户口差别,取消户籍的区域歧视,解决“人户分离”的问题。

(4)逐步降低人口迁移的门槛,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

第二篇:公务员辅导:申论命题和考试的变化规律

人事考试教育网

公务员辅导:申论命题和考试的变化规律

申论是国家公务人员考试的重要科目,近两年来的命题有了变化的趋势。这些变化,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申论的考试内容、形式,对于多角度、多侧面地考察应试者的综合素质,为国家选拔合格的管理型人才,显得非常必要。而分析申论命题的变化趋势,掌握其中的规律,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考生同样显得十分必要。

从多年来国家、地方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看,近年来申论命题显示出两个重要的变化:

(一)命题模式的多样化

在2000年至2002年的三年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往往按照“三段模式”来进行命题,即人们常说的“概括”、“对策”、“议论”三大部分。然而,这种“三段模式”不久就被打破了。从2003年起,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及一些省市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都先后出现试图打破“三段模式”的倾向。即:由命题的“三段模式”变为“两段模式”或“四段模式”,呈现出命题模式多样化的特点。

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只有两个部分:“对策部分”,明确规定的题目为《关于减少事故保证安全的建议》:“议论部分”,不写议论文,而要求写成“讲话稿”。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也只有两个部分:第一,要求“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二,要求以“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身份”,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在西部,2003年广西地方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也展现出改革变化的风采——试题只有两个部分:第一,要求“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并列举各种现状”;第二,要求自拟标题,“针对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并加以论证”。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东部,地方公务员考试的改革变化之风也自然相当强劲。200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在给定资料之后要求考生写四篇作文:第一篇,用150字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第二篇,要求写400字,题目是《别摁下了葫芦起了瓢》;第三篇,以政府官员的身份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要求写500字;第四篇,以1500字的篇幅对有关对策进行论述。

(二)文体类型的多元化

过去的“三段模式”,主要是要求写成议论文体。而现在,要求写成的文体已多种多样。比如,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其对策部分要求写成一份“建议”。这种“建议”,实际上就相当于“意见”这一公文文种;在议论部分,它要求写成“讲话稿”,这又是另一种应用文体。又如,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第一部分要求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这实际上就是将给定资料“改写”成说明文;第二部分,要求以“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身份”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这又是要求以公文的形式来进行写作。

申论试题中文体类型的多元化,表明申论试题已不再局限于议论文一种文体,而是越来越倾向于应用写作能力的考察。一个公务员所应具备的写作能力,不是一般议论文的写作能

人事考试教育网

力,更不是文学创作的能力,而主要是应用写作的能力。因此,在申论试题中突出考察应用写作的能力,更能贴近公务员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

2003年以后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公务员考试的试题,虽然在命题的模式、所要求的文体方面都有很明显的变化,但是,这些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掌握规律,考生完全可以适应这些新的变化。

(一)关于命题模式变化的规律

由申论命题的“三段模式”变为“两段模式”或“四段模式”,似乎令人扑朔迷离,其实这仅仅是表面的变化,在本质上并没有变化。

“三段模式”应是申论命题的基本形式。申论考试,与高考作文考试大为不同。高考作文,除直接命题之外,最多是给出一二百字的阅读材料,由考生阅读材料之后抒写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而申论考试所提供的给定资料,就不仅仅是一二百字的阅读材料了。它的给定资料长达三千字左右,头绪众多,事件纷繁,时空跨度大,给考生展现了一幅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画面。申论考试要求考生所写的文章,不是那些抒发个人情怀的文学作品,也不是那些谈论个人认识和体会的文章,而是针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有关社会问题谈论治国之道、安邦之策!在这些给定资料之后,“三段模式”的命题,一般是按照“概括部分”、“对策部分”、“论述部分”三个步骤提出申论要求的。通过申论考试,可以测试出考生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石三鸟!

“两段模式”或“四段模式”,则不过是“三段模式”的翻版。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属于“两段模式”,虽然只有“对策部分”和“论述部分”,但是,对给定资料的分析概括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没有对给定资料进行准确的分析概括,就不可能有效地提出对策,也不可能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深入论证。2003年广西地方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只有“概括部分”和“论述部分”,也属于“两段模式”,但是,它同样需要考生针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否则,“论述部分”无从谈起。可见,所谓“两段模式”,不过是在“三段模式”的基础上或隐含“概括部分”,或隐含“对策部分”而已。而“四段模式”,则少不了“概括部分”、“对策部分”和“论述部分”,只不过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文种的考察而已。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申论命题模式无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对考生进行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考察。“概括部分”、“对策部分”和“论述部分”是互为关联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概括”是提出“对策”的基础,“对策”是进行“论述”的依据,“论述”则是正确地进行“概括”和提出“对策”的必然结果。

(二)关于文体类型变化的规律

曹丕说得好:“夫文本同而末异”。据此考察申论命题所涉及的文体,便可抓住其中的规律。可以这么说,即使是议论文或是“建议”、“讲话稿”、“报告”以及其他文体,也都离不开反映情况、提出建议、进行论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文体类型不同,写作过程中对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就不能平均使用笔墨,需要有主有次,有轻有重。

人事考试教育网

关于“建议”。“建议”性的文体,严格说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中“意见”这一文种。在申论试题中,要求写一篇“建议”性的文体,这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它只是名称的变化,没有内容上的变化。因为,“建议”就是“对策”,“对策”也就是“意见”。在“建议”中,同样需要针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把有关“对策”拿出来。而要拿出“建议”、“意见”,又免不了要反映情况、进行议论。不过,这种“建议”、“意见”,并不需要像议论文那样展开深入的论证。

关于“报告”。“报告”属于法定的公文文种。行政公文“报告”的主要用途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在申论试题中以“报告”的形式写作,就需要认真分析概括给定资料以便“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同时要谈到一些相关的认识,当然也需要议论。

关于“讲话稿”。“讲话稿”虽不是公文,但与公文一样同属于应用文体。与“讲话稿”相近的文体,就是“演讲稿”。不过,“演讲稿”并不在乎说话人的身份,领导人物可以“演讲”,一般人物也可“演讲”。“讲话稿”、“演讲稿”都是为了进行宣传和鼓动的,都需要进行议论,发表意见和主张,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讲话稿”、“演讲稿”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议论文。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讲话稿”、“演讲稿”的受体是听众,需要特别注意现场气氛,注意讲话人与听众的感情交流、互动,而一般的议论文的受体是读者,就不必突出现场的气氛和感情的交流、互动。

关于其他相关文体。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试题,第一部分要求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这就是“改写”,把原来散乱无章的“给定资料”整理成一篇文章。所“改写”成的文章,不是说明文,便是调查报告,也都属于应用文体。

一般来说,“改写”有四种不同的方式和要求:①改写文体形式。即把某一种文体改成另一种文体,如把诗歌改成记叙文或散文,把新闻材料改写成说明文或调查报告等。②改变作品的人称。即把原作的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变为第一人称等。③改变作品的主人公。④改变作品的情节顺序,如将顺叙变为倒叙,将倒叙变为顺叙等。

在以上四种“改写”中,只有第一种改写适合于申论考试。因为,申论考试,需要考生申述治国之道,需要的是经国济世的文章,而不是什么抒发个人情怀的文学作品。申论中的“给定资料”,一般是各种新闻材料(或曰调查材料)的无序组合,要求对它加以整理,写成说明文或调查报告,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要把“给定资料”改写成说明文或调查报告,也同样需要进行分析概括,也需要在反映情况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主张。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申论试题中不管所写的文体是议论文还是其他文体,其实也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它们都需要分析概括,都需要提出对策,都需要进行议论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只不过是文体不同,在内容方面有不同的侧重罢了。

第三篇:申论命题的变化趋势、规律及应试对策

申论命题的变化趋势、规律及应试对策

莫恒全

(《应用写作》2006年第2期)

申论作为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科目,近两年来的命题有了变化的趋势。这些变化,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申论的考试内容、形式,对于多角度、多侧面地考察应试者的综合素质,为国家选拔合格的管理型人才,显得非常必要。而分析申论命题的变化趋势,掌握其中的规律,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考生同样显得十分必要。

一、近年来申论命题形式的变化趋势

从多年来国家、地方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看,可以发现近年来申论命题显示出两个重要的变化:

(一)命题模式的多样化

在2000年至2002年的三年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往往按照“三段模式”来进行命题,即人们常说的“概括”、“对策”、“议论”三大部分。然而,这种“三段模式”不久就被打破了。从2003年起,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及一些省市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都先后出现试图打破“三段模式”的倾向。即:由命题的“三段模式”变为“两段模式”或“四段模式”,呈现出命题模式多样化的特点。

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只有两个部分:“对策部分”,明确规定的题目为《关于减少事故保证安全的建议》;“议论部分”,不写议论文,而要求写成“讲话稿”。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也只有两个部分:第一,要求“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二,要求以“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身份”,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在西部,2003年广西地方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 题也展现出改革变化的风采——试题只有两个部分:第一,要求“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并列举各种现状”;第二,要求自拟标题,“针对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并加以论证”。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东部,地方公务员考试的改革变化之风也自然相当强劲。200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在给定资料之后要求考生写四篇作文:第一篇,用150字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第二篇,要求写400字,题目是《别摁下了葫芦起了瓢》;第三篇,以政府官员的身份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要求写500字;第四篇,以1500字的篇幅对有关对策进行论述。

(二)文体类型的多元化

过去的“三段模式”,主要是要求写成议论文体。而现在,要求写成的文体已多种多样。比如,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其对策部分要求写成一份“建议”。这种“建议”,实际上就相当于“意见”这一公文文种;在议论部分,它要求写成“讲话稿”,这又是另一种应用文体。又如,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第一部分要求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这实际上就是将给定资料“改写”成说明文;第二部分,要求以“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身份”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这又是要求以公文的形式来进行写作。

申论试题中文体类型的多元化,表明申论试题已不再局限于议论文一种文体,而是越来越倾向于应用写作能力的考察。一个公务员所应具备的写作能力,不是一般议论文的写作能力,更不是文学创作的能力,而主要是应用写作的能力。因此,在申论试题中突出考察应用写作的能力,更能贴近公务员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

二、近年来申论命题变化的规律

2003年以后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公务员考试的试题,虽然在命题的模式、所要求的文体方面都有很明显的变化,但是,这些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掌握规律,完全可以适应这些新的变化。

(一)关于命题模式变化的规律

由申论命题的“三段模式”变为“两段模式”或“四段模式”,似乎令人扑朔迷离,其实这仅仅是表面的变化,在本质上并没有变化。

“三段模式”应是申论命题的基本形式。申论考试,与高考作文考试大为不同。高考作文,除直接命题之外,最多是给出一二百字的阅读材料,由考生阅读材料之后抒写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而申论考试所提供的给定资料,就不仅仅是一二百字的阅读材料了。它的给定资料长达三千字左右,头绪众多,事件纷繁,时空跨度大,给考生展现了一幅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画面。申论考试要求考生所写的文章,不是那些抒发个人情怀的文学作品,也不是那些谈论个人认识和体会的文章,而是针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有关社会问题谈论治国之道、安邦之策!在这些给定资料之后,“三段模式”的命题,一般是按照“概括部分”、“对策部分”、“论述部分”三个步骤提出申论要求的。通过申论考试,可以测试出考生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石三鸟!

“两段模式”或“四段模式”,则不过是“三段模式”的翻版。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属于“两段模式”,虽然只有“对策部分”和“论述部分”,但是,对给定资料的分析概括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没有对给定资料进行准确的分析概括,就不可能有效地提出对策,也不可能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深入论证。2003年广西地方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题只有“概括部分”和“论述部分”,也属于“两段模式”,但是,它同样需要考生针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否则,“论述部分”无从谈起。可见,所谓“两段模式”,不过是在“三段模式”的基础上或隐含“概括部分”,或隐含“对策部分”而已。而“四段模式”,则少不了“概括部分”、“对策部分”和“论述部分”,只不过在此基础 上又增加了文种的考察而已。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申论命题模式无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对考生进行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考察。“概括部分”、“对策部分”和“论述部分”是互为关联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概括”是提出“对策”的基础,“对策”是进行“论述”的依据,“论述”则是正确地进行“概括”和提出“对策”的必然结果。

(二)关于文体类型变化的规律

曹丕说得好:“夫文本同而末异”。据此考察申论命题所涉及的文体,便可抓住其中的规律。可以这么说,即使是议论文或是“建议”、“讲话稿”、“报告”以及其他文体,也都离不开反映情况、提出建议、进行论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文体类型不同,写作过程中对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就不能平均使用笔墨,需要有主有次,有轻有重。

关于“建议”。“建议”性的文体,严格说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中“意见”这一文种。在申论试题中,要求写一篇“建议”性的文体,这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它只是名称的变化,没有内容上的变化。因为,“建议”就是“对策”,“对策”也就是“意见”。在“建议”中,同样需要针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把有关“对策”拿出来。而要拿出“建议”、“意见”,又免不了要反映情况、进行议论。不过,这种“建议”、“意见”,并不需要像议论文那样展开深入的论证。

关于“报告”。“报告”属于法定的公文文种。行政公文“报告”的主要用途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在申论试题中以“报告”的形式写作,就需要认真分析概括给定资料以便“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同时要谈到一些相关的认识,当然也需要议论。

关于“讲话稿”。“讲话稿”虽不是公文,但与公文一样同属于应用文体。与“讲话稿”相近的文体,就是“演讲稿”。不过,“演讲稿”并不在乎说话人的身份,领导人物可以“演讲”,一般人物也可“演讲”。“讲话稿”、“演讲稿”都是为了进行宣传和鼓动的,都需要进行议论,发表意见和主张,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讲话稿”、“演讲稿”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议论文。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讲话稿”、“演讲稿”的受体是听众,需要特别注意现场气氛,注意讲话人与听众的感情交流、互动,而一般的议论

文的受体是读者,就不必突出现场的气氛和感情的交流、互动。

关于其他相关文体。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试题,第一部分要求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这就是“改写”,把原来散乱无章的“给定资料”整理成一篇文章。所“改写”成的文章,不是说明文,便是调查报告,也都属于应用文体。

一般来说,“改写”有四种不同的方式和要求:①改写文体形式。即把某一种文体改成另一种文体,如把诗歌改成记叙文或散文,把新闻材料改写成说明文或调查报告等。②改变作品的人称。即把原作的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或把第三人称变为第一人称等。③改变作品的主人公。④改变作品的情节顺序,如将顺叙变为倒叙,将倒叙变为顺叙等。

在以上四种“改写”中,只有第一种改写适合于申论考试。因为,申论考试,需要考生申述治国之道,需要的是经国济世的文章,而不是什么抒发个人情怀的文学作品。申论中的“给定资料”,一般是各种新闻材料(或曰调查材料)的无序组合,要求对它加以整理,写成说明文或调查报告,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要把“给定资料”改写成说明文或调查报告,也同样需要进行分析概括,也需要在反映情况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和主张。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申论试题中不管所写的文体是议论文还是其他文体,其实也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它们都需要分析概括,都需要提出对策,都需要进行议论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只不过是文体不同,在内容方面有不同的侧重罢了。

三、适应当前申论命题变化的对策

要适应当前申论命题的变化,考生必须注意打好基本功。这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掌握辩证思维方法,提高分析概括能力

分析概括能力是应对申论考试所必需的第一项基本功。不管申论命题是“三段模式”还是“两段模式”或“四段模式”,这种分析概括能力都是必须具备的。从历年试卷分析,分析概括能力的强弱对于申论考试的成败关系重大。分析概括不准确,所提出的对策必然产生偏颇甚至失误,致使后面的论述也将成为空谈或“乱谈”。而要提高分析概括能力,就必须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

辩证思维,或曰逻辑思维,是我们分析一切事物的科学思维方法。要正确地分析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离不开辩证思维的方法。申论的给定资料,往往是一系列材料杂乱的无序的组合:其中有主要材料,也有次要材料;有与主要问题关系密切的材料,也有关系不大甚至是无关的材料;有性质相同的若干个材料,也有性质并不相同的其他材料。如若 掌握辩证思维的方法,就能够准确地合并归类,就能够区分主次,从而有取有舍,最终能够准确地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二)重视应用写作,熟悉和掌握应用写作的知识与技巧

从历年申论的考卷分析,考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往往比较差,这就暴露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重理轻文”、“重文学轻应用”的弊端。不少人认为,文学写作能力强,应用写作就不在话下。这是相当错误的观念。学理工的不重视人文知识,学文学的不重视应用写作,是导致考生应用写作水平低下的两个重要原因。进行应用写作,需要人文知识的积累,更需要掌握应用写作的知识和技巧。

应用写作有着文学写作不可替代的特点和规律。从古到今无数事例证明,擅长小说诗歌写作的,不一定能够胜任应用写作。应用写作在文种的选用、材料的取舍、格式的限定、语言的运用等方面,与文学写作大相径庭。若以文学创作的手法来进行应用写作,所写出来的应用文,将可能会非驴非马,贻误工作。仅以公文标题为例,它的写法与一般议论文乃至文学作品的标题就很不一样。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公文标题必须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种类。完整的公文标题,一般是由发文机关、主要内容(事由)、文种三个部分组成的。而议论文和文学作品的标题就不受这些限制,它们追求的是灵活、变化,因而标题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果按照议论文和文学作品的写法来拟制公文的标题,那就不符合要求。一个人的应用写作能力如何,仅从公文标题的拟制中便可看出端倪。因此,不重视应用写作,不熟悉和掌握应用写作的知识和技巧,那就很难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第四篇: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历年国考申论作文命题规律总结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转发注明出处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历年国考申论作文命题规律总结

很多考生对前几年的国考申论题有着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对那道“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的作文难以忘怀,国考的作文命题总是求新、求变,但也不是无法可寻,现在中公教育专家就对国考的作文命题规律进行总结:

》》更多更全申论技巧、写作技巧、名言佳句、申论范文尽在中公教育申论频道《《

一、2012国考作文考察。结合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以这个故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以往的作文命题更多考察与国家政策联系极为紧密的话题,而2012国考首次以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到的道德问题做主题,是国考命题方式的一种创新。

二、2013国考作文考察。请以“岁月失语、唯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第一次在作文的方式上有所创新,采取这种半标题的形式,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有效捕捉材料主题,将标题补充完整。在副省级试卷用“岁月失语,唯石能言”这句略显诗意的文字来记录文化,谈大家对于文化的感想,则大大增加了文章的抒情味道。

三、2014国考作文考察。请以“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为题写一篇文章。在文章的内容上再一次进行了突破,摆脱了以往政治色彩浓厚的命题特点,向“文艺范儿”发展,考察考生对幸福含义的理解。

四、2015国考作文考察。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结合对这句话的思考,写一篇文章。可见,国考对于社会人文的考察还是如今的重中之重,披着科技的外表,主要强调人文的本质。

五、2016国考作文考察。“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为中心议题、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见,国考对于社会人文的考察依然热情依旧,更重要的是注重文化的传承。

近五年的申论作文命题始终在尝试不断的创新,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对于文体的要求从标准的政府议论文渐渐过渡到有血有肉的议论文,增加了对于个人价值观的考察,从“高高在上、深不可测”逐渐过渡到“平易近人、朴实自然”,从命题变化可以看出,模式化的作答方式将逐步退出申论考察的舞台,考生们在考前也要进行思路方面的调整,以与时俱进的节奏跟上时代步伐。

第五篇:2015国家公务员申论资料:历年考情及命题趋势

2015国家公务员申论资料:历年考情及命题趋势

为备战2015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公教育已经相继为考生推出归纳概括、提出对策、贯彻执行、综合分析四大题型的备考策略,相信大家对于这四类题型的基本特点、作答技巧等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将针对国考申论考试中分值所占比例最大、令众考生感到手足无措的申发论述题型,推出系列备考策略。

作为本系列的开篇之作,以下将为考生系统呈现申发论述的相关考情特点与命题趋势,以帮助大家备考。

一、考情速递——历年题目总览

本文转自晋城中公网。————————————————————————————-百度文库

本文转自晋城中公网。————————————————————————————-百度文库

二、命题特点分析(一)命题方式 1.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作文,即在题干中通常借助材料中的一句话或一个实例,要求考生结合对这句话、这个实例的理解来作答。话题作文是近几年考试的趋势,2014年副省级试卷第五题便是话题作文。

2.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即在题干中已经规定了作文的标题,考生所书写的作文标题,必须是题干中给出的标题。作答时,如果想要在标题上打造一些亮点,可以尝试增加副标题,2013年副省级试卷第五题即为命题作文。

3.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即在题干中并没有给出完整的标题,也就是所谓的填空式,需要考生自己通过对给定资料的理解,把标题填写完整。例如2013年地市级试卷第五题即为半命题作文。

(二)作答要求

1.联系实际、结合自身感受

本文转自晋城中公网。————————————————————————————-百度文库

在申发论述中通常会要求联系实际,结合自身感受来作答,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文时切忌空谈。考生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当中,要注意积累社会热点,培养申论作文的作答思维,在考试时方可应答自如。

2.有思想性、分析深刻

在历年真题中我们可以发现,作答要求偶尔会出现思想性、见解深刻、分析深刻等字眼,这一点表明: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只有事例还是不够的,在事例的基础之上还需要考生根据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当中,可适当关注一些评论性文章,以加强综合分析的能力。

三、命题趋势---主题选取

追溯历年国考申论作文主题,最初通常是“见物不见人”的。然而近两年来,国考申发论述的命题趋势,主题更加关注人的发展与需求,关注人的感受,选材更侧重精神文化层面。

以上是国考申论申发论述题型的基本特点与命题趋势,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详细了解之后,方能寻觅破解之法。掌握了方法,辅以勤加练习,相信各位一定会在考场上披荆斩棘,收获硕果!中公教育

本文转自晋城中公网。————————————————————————————-百度文库

下载公务员考试《申论》历年命题规律总结及命题趋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务员考试《申论》历年命题规律总结及命题趋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年申论真题特点及命题趋势分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历年申论真题特点及命题趋势分析 新一轮国考即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笔试复习已经开始,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莫过于今次国考申论的命题趋向以及......

    【推荐】2011国家公务员《申论》命题趋势解读

    【推荐】2011国家公务员《申论》命题趋势解读&备考重点 2010年07月07日 10:52:05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备考已开始,如何才能抓住备考方向与重点,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达到......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发展趋势

    航帆培训祝您生活愉快! 一、选题将更加关注时政热点和民生,阅读量越来越大,信息越来越庞杂 命题人通过此"导向"来使更多的"准公务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因此,2011......

    历年广西公务员面试命题趋势分析(合集5篇)

    历年广西公务员面试命题趋势分析【题记】随着五月中旬的来临,不少山东公务员考生需要准备公务员面试了,特发布一些面试模拟题及真题,希望能帮助广大山东考生金榜题名。此外山东......

    司法考试历年命题规律总结及应试技巧

    历年司法考试命题规律总结及应试技巧历年司法考试命题规律总结及应试技巧。世界上任何一个成熟的考试、一个持续不断的考试,累积若干年后都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的......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早备考:历年国考申论作文命题规律总结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早备考:历年国考申论作文命题规律总结 很多考生对前几年的国考申论题有着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对那道“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的作文难以忘怀,国考的作文命题总......

    数列命题规律总结

    数列命题规律总结 数字推理主要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法来寻找数列中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从而得出最后的答案。在实际解题中,根据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分为两大类规......

    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趋势把握 巧手应对公文写作

    更多资料可以登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xiexiebang.com/)近几年,随着公务员考试的变革更新,为了测查考生处理行政机关日常工作的能力水平和熟练程度,公文体裁的应用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