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善执法巡视机制 规范执法行为 减少涉法涉诉案件
完善执法巡视机制 规范执法行为 减少涉法涉诉案件
近年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呈上升趋势,且越来越复杂、解决难度不断加大。这其中有信访人自身的原因,但也有很多案件是司法机关执法质量不高、执法不公等现象导致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就案办案,机械办案,只顾及法律效果,忽视了社会效果。二是执法实践中有少数干警存在受案不规范、取证不及时,程序不严格、执法较随意、处罚不公正的现象。三是存在以以权谋私、办“三案”为主要特征的执法不公、执法不严问题。四是少数干警宗旨观念淡薄,执法形象不好,存在“老大思想”、“特权思想”和“衙门作风”,对报案、告状求助或来访群众采取冷漠、生硬、蛮横、推诿等官老爷态度。因此,如何进一步健全完善执法巡视机制,强化执法监督,督促政法机关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是有效预防、减少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发生的重要举措。下面仅就如何健全完善执法巡视机制作简要的探析。
一、健全完善执法巡视机制的重要意义
巡视工作是加强党内监督的一项创举。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开展了巡视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巡视制度”。中央政法委明确要求各地“开展执法监督巡视”,“加以规范,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各级党委政法委要逐步建立执法巡视制度,对政法机关执法状况进行检查,会同当地党委切实解决政法机关和执法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这些都为做好执法巡视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一)开展执法巡视是加强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确保政法工作正确政治方向的需要。开展执法巡视,就是要通过巡 视,切实加强政法机关、政法队伍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坚持党的领导的观念,更加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更加自觉地听从党的指挥,确保政法队伍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任何时候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要通过巡视,找准政法队伍思想观念上存在的偏差,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衡量执法部门的执法思想、执法作风、执法质量和执法效果,使政法机关和每位政法干警都能够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始终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事业的忠实捍卫者和践行者。
(二)开展执法巡视是加强执法监督、维护人民权益的需要。当前广大群众对政法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期待,不仅要求保护人身财产安全,还期待保护社会政治权利;不仅要求执法公正,还期待公开透明;不仅要求社会平安,还期待社会和谐;不仅要求提供社会服务,还期待态度热情、优质高效,等等。而目前政法工作的现状与这些新要求新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比较多,这说明政法部门的执法办案水平还不够高,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做得还不够好,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差距还比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政法机关执法活动的监督。执法巡视是加强执法监督的重要形式,是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的重要措施。要通过巡视,对执法机关存在的影响群众利益的共性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并督促解决;对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个案,需要评查的及时进行评查,需要纠正的及时提出意见建议依法按程序予以纠正;对严重执法不公、损害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对有关责任人该诫勉谈话的诫勉谈话,该 2 依法依纪处理的及时给予必要的处理。
(三)开展执法巡视是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的需要。当前政法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广大政法干警进一步端正了执法思想,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质量,转变了工作作风。但也要看到,有的地方基层基础工作薄弱,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够高;有的地方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案件久侦不破,人民群众不满意;有的地方执法不公、执法不严、执法不文明,执法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政法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这些问题的存在,损害了政法队伍形象,也不利于树立公正高效的执法权威。执法巡视是具有时间相对集中、方式比较灵活、接触较为广泛、了解情况比较全面等优势,对政法机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通过执法巡视,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提高执法公信力,加强政法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促使政法队伍的执法能力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二、如何健全完善执法巡视制度
(一)要明确指导原则、目标任务等执法巡视制的度基本内容。(1)指导原则: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根本,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着力对政法机关执法状况进行巡视检查,督促政法机关解决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政法队伍政治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具体要把握好以下原则:第一,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做好执法巡视工作,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自觉地把执法巡视工作 3 放在全国、全省和全市工作全局中去认识和把握,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政法工作的重点去谋划和部署,通过加强巡视监督,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第二,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执法巡视主要是做监督工作,一定意义上是对一个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工作做出评价判断,关系是非对错,关系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能否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就显得特别重要。做好执法巡视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对党的事业负责、对政法事业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和对政法干警负责的有机统一,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被巡视单位的情况,为当地党委政府提供真实、可靠、有价值的巡视报告。第三,工坚持人民群众满意的原则。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检验政法工作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执法巡视工作的根本标准。做好执法巡视工作,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依靠群众,通过设立热线电话、举报电话和执法巡视信箱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听取广大群众对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反映,督促政法机关加以解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满意度。(2)目标:督促政法机关解决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执法行为规范化建设,有效预防和减少因执法质量不高、执法不公等现象引发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3)任务:对政法部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情况、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情况、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情况、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巡视,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典型,反馈巡视意见,提出整改和查究建议并跟踪督察落实。(4)职责:一是了解掌握被巡视地方在政法工作和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4 对共性问题及时向当地党委政法委和政法部门进行交办并督促整改落实。对违法违纪个案,逐案交办,逐案落实责任追究,确保追究到位。二是对不适合在执法岗位上任职、需要调整交流的干部,报所属党委政法委同意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建议有关部门调整或交流。三是发现总结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四是对巡视工作认真总结,形成巡视工作报告,报经所属党委政法委同意后,向被巡视单位反馈巡视意见,同时向当地党委和上级政法部门党组(党委)通报。(5)工作重点:是领导班子和干警队伍在执法工作中存在的有案不立、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不文明,以及立案难、执行难等问题。
(二)要创新执法巡视的工作方法。这是做好执法巡视工作的关键所在。执法巡视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力求做到科学有效。可以采取以下办法:听取被巡视单位执法工作情况汇报、列席有关会议、征求各方面意见、进行个别谈话、接待来信来访、实地检查、调阅审查有关案卷、检查有关报表台帐等资料、召开座谈会以及组织问卷调查等,大家要在工作中认真实践,不断探索,并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开展执法巡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指导执法巡视工作实践。要搞好各种方法的结合,坚持个别谈话与走访或暗访群众相结合,实地察看与印证相关工作相结合,听取共性反映与专题调研相结合,受理举报与调查核实相结合,巡视监督与其他部门的监督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联动作用和互补作用。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既要听“官声”,包括领导班子汇报、主要领导汇报、班子成员汇报,更要听“民意”,包括中层干部的意见、普通干警的意见、基层群众 5 的意见。既要听上级领导的评价,更要听下级同志的评价。既要听政法机关的意见,更要听直接管理服务对象及广大群众的评价。既要听在职干部的反映,也要听退休老同志的反映。通过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行综合分析研判,从而最大限度地掌握真实情况。要讲求工作方法,巡视的原则必须坚持,方法也要讲究。还要注意对被巡视地方的工作情况进行客观分析、正确看待,既要与本地区、本单位相比,看到取得的成效,也要放到全市来比,特别是与先进地方、先进单位相比,看到存在的差距,决不能放松工作要求,降低工作标准。对发现的问题,要加大督查力度,评查、整改、回访等措施都要及时跟上,狠抓整改措施的落实,确保发现的问题得到解决,让人民群众满意。
(三)要加强执法巡视组自身的建设。首先,要提高能力水平。这是做好执法巡视工作的现实需要。执法巡视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执法巡视组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要切实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要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加强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加强对胡锦涛总书记、***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政法工作、作风建设等方面论述的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加强对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法律法规特别是巡视工作等有关政策条例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素质。要注意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同时,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工作能力。要熟悉中央的大政方针,熟悉政法工作的总 6 体部署,熟悉被巡视单位的情况,善于从政治上、全局上观察分析和把握问题,不断提高把握政策的能力。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注意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拓展新途径,努力探索和把握执法巡视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其实,要树立良好形象。这是做好执法巡视工作的内在要求。执法巡视工作能否取得扎实成效,巡视干部自身的形象至关重要。进行执法巡视主要是做监督工作,如果巡视干部的作风不过硬,说话就没有份量,工作就没有力度,监督也不可能到位,巡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第一,要树立政治坚定、对党忠诚的形象。要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努力做政治觉悟高、党性观念强的模范。第二,要树立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形象。切实加强学习,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开展工作的本领。第三,要树立求真务实、公道正派的形象。始终坚持重实际、察实情、说实话、出实招、求实效,公正无私,刚直不阿,敢于碰硬,勇于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揭露矛盾,积极推动解决问题。第四,要树立埋头苦干、清正廉洁的形象。要自觉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和巡视工作人员守则,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做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模范。
第二篇:涉法涉诉信访案件
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政法机关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怎么办?杨洪岐、杜桂芝两件冤案就曾到哈尔滨市检察院抗诉,对明明符合抗诉条件的也硬说你不符合,只是口头答复,不给出具任何法律手续,控告哈尔滨市检察院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让冤同抗诉不能。
第三篇:关于如何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分析
统计分析:
关于如何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分析
近年来,信访成为人民群众解决自已在处产处活中遇到问题的较普遍采用的方式,各种信访案件逐年上升,其涉诉信访案件占有较大比例。根统计,信访案件中涉法信访案件占50%以上,而涉及法院的涉诉信访又占涉诉案件的30%以上。因此,研究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有效途径就成为法院当前时期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涉诉信访案件的特点
(一)涉诉信访的原因变单一为复杂
以往涉诉信访案件大多是当事人对案件判决结果不服及执行不到位引起的,而如今涉诉信访案件涉及法院管辖权、诉讼程序、多次多级审判而结果反复及审判人员的态度诸多问题,涉诉信访的原因、理由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特点。
(二)涉诉信访涉及民商事案件比重增大
目前从法院接访及再审案件情况来看一涉及损害赔偿、权属纠纷、相邻关系、婚姻继承、企业破产改制等民商事案件占涉诉信访案件的绝大部分,且数量呈上升趋势,而涉及刑事案件的信访案件数量则相对较少。
(三)涉诉信访涉及诉讼程序问题的案件增多
在过去的涉诉信访案件中,当事人往往是反映案件的 实体处理情况,而对案件的诉讼程序很少涉及。但目前的涉诉信访案件很多都涉及到了诸如法辽管辖权、送达及案件审限等程序问题、涉及诉讼程序的案件明显增多。
二、对当前涉诉信访案件特点的原因分析
目前涉诉信访案件呈现新特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的原因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体制、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人们的思想前所未有的活跃,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的增强与觉醒,都使人们一改“冤死不告状”的传统观念,纷纷把日常生产生活中发生的纠纷诉诸法院,这样就使法院受理案件特别是民商案件大幅度增加,案情日益复杂,当事人对案件的实体公正,程序公正,事务性工作的公正也日益关注,这样势必会使涉诉信访案件随之增加。所以说深刻的社会背景是形成当前涉诉信访案件特点的根本原因。
(二)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法律知识水平滞后于基本身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的觉醒程度。
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社会背景,特别是依法治国进程的大力推进,致使调整社会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及政策纷纷出台、更新、立法速度之快,数量之大及相互间的更替速度之大,数量之大均是空前的,远远超出了人民群众接受 法律知识的渠道,精力有限,使得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很少关注,对具体法律知识更是知之甚少,但是随着普法活动力度的加快,各种媒体宣传报导,人们通过法律维护自己权利 的愿望大大增强,即人们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的觉醒也是空前的这样就出现了人民群众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法律知识有限强烈要求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的矛盾,它必然导致人民群众对法院依法作出的一些裁决不能接受,而进行信访。
(三)历史原因形成的司法水平滞后于法治化的进程
众所周知,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就经历了三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新中国成立后各种政治法律体制中均有所体现,借鉴于行政管理模式的司法体制和诉讼模式都是饱含着行政管理的影子/依法治国是近几年才得以提出,可以说从传统上看,我国就没有真正形成完全独立的司法体制和一支真正职业化的法官队伍。虽然目前随着依法治国的进程,司法体制的改期,职业化的法官队伍建设均开始进行,但从根本上大兴安岭无法改变整个法官队伍司法水平。当前法官队伍结构复杂,文化背景、知识水平、法律素质及社会经验均差异很大,一些司法水平甚至文化水平都不高的人却在行使审判权,种种因素决定着法官队伍的职业化在三、五年不可能全面完成,法官的司法水平明显滞后于法治化进程,有的法官对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权 利意识的觉醒认识不够,传统的司法观念无力有效驱驾现代对抗势庭审模式,业务能力不强,工作技巧方法不妥,自身言行细节不严谨等问题均能引发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怀疑,从而产生涉诉信访案件。
三、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司法理念,使之贯穿于整个审判工作。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利益为立法和司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是否保护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实体权利、诉讼权利和其它权益作为衡量立法、司法成败的唯一标准,作为衡量司法工作是否维护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的尺度。司法审判作为法制社会解决处理纠纷的重要方式,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最后一道防线更要将以人为本作为一项司法原则,贯穿于整个审判工作,将公民的权利置于最神圣最权威的地位。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更也是法治社会的本质要求。它要求我们广大审判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为宗旨,切实树立大信访观念,把对信访工作的关注点,不仅放在如何解决已经发生的信访案件,更重要的是,要把避免、减少信访案件发生贯穿于每个案件和每个案件的每一环节当中去。确保每个法官对每个承办案件都能消除当事人对法官、法院的怀疑,做到个案不留尾巴,从根本上去避免、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
(二)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实现“两个公正”。
“两个公正”是指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程序公正存在价值在司法实务界已得到认可,但从根本上扭转在广大审判人员思想中根深蒂固的“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司法观念,并付诸于司法实践,还需要一个漫长过程,这一点与人们日益渴望程序公正之间的不协调,也是引发信访的重要原因,严格依照程序法办案,确保程序公正,不仅有利于避免、消除信访案件,也是树立现代先进法治理念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程序法是诉讼程序的法律化,诉讼程序规则是诉讼游戏规则,审判人员作为裁判者,其只有依循法定的程序,才能保证裁决结果的公正,也才能向公民昭示其行为不是恣意的产物,而诉讼参与者也只有看到了这一点,才能使其对结果的公正充满信心,才能相信其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而服法息诉,达到避免、减少因程序裁判不公信访的发生。
(三)规范审判工作的运行程序,强化审判流程管理。审判工作是由立案、审判、执行等几个环节多个步骤有效结合协调统一的运行过程。对这一运行过程的管理即审判流程管理,就是规范案件在立案、审判、执行、卷宗装订归档及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的运行时限及落实相关人员的责任制度,使案件在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得到及时的处理。规范审判的运行程序,就是使审判工作管理更加科学化,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本质要求,也是落实司法为民,实现人性化审判的根本途径。强化审判流程管理,将审判工作运行程序科学地细化,将细化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都协调好,明确时限为责任,这样就会增强审判人员的时限意识与责任意识,使当事人在每个阶段、环节均能感受到人性化关怀,取得当事人的理解与信任,进一步使当事人能够服判息诉,不因审判工作疏漏而引发信访案件。
(四)克服就案办案,孤立办案的传统审判观念,做好审判工作的延伸。
要做好审判工作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但是严格依法办事只能收到良好的法律效果,不一定能收到理想的社会效果,即达到息诉止争社会稳定的效果。这是由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文化知识和立法水平、司法水平、法治化进程不一致决定的,作为审判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审判工作中不仅要做到严格依法办案,还要切实做好审判工作延伸,即在充分了解当事人文化法律知识背景下,充分向当事人阐明其案件涉及的相关法律,诉讼权利义务、诉讼风险,使当事人在公开、透明的氛围下感受到自身的尊严和自主意识,最大程度地消除其在事实、法律、审判程序上的疑虑,使其在诉讼活动中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从而达到当事人与审判人员真心沟通,取得对法院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真正服判息诉,从源头上消除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
内邱县人民法院
杨峰岭
第四篇:涉法涉诉案件的定性(范文)
名词解释 涉法涉诉案件
“涉法涉诉”案件是在党中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思想下出现的新名词。它是指当事人对刑事执法、行政执法等权力部门在案件或问题处理上不满,认为受到了不法侵害或不公平的待遇,从而引发上访告状的案件。
解决当前涉法涉诉问题的几点建议:
1、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各级各部门要把涉法涉信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议程,建立和健全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处置机制。
2、畅通两大渠道。一是畅通信访信息渠道。要按照“宜疏不宜堵、宜顺不宜激”的原则,广开言路,畅通信访信息渠道。可试行通过开设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电子信箱,开通行风热线等形式,搭建干群互动交流新平台。二是畅通排忧解难渠道。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要因情施策,着力解决。对部门职责范围内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按照“归口办理”的原则,落实责任,明确解决问题时限,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事人的正当需求;对“无口可归”或“多口难归”的信访案件,实行分管领导包案,全程督办,以确保一名领导管到底,一个问题解决到底。
3、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健全内部监督制度,要全面建立执法人员执法档案,健全执法办案质量考评机制,完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个别不作为、乱作为及执法显失公正、群众意见较大的执法人员要严肃处理、决不护短。同时要不断加强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文明执法,依法办事。
4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涉法涉诉信访办结率。要按照“解决矛盾纠纷,确保一方平安”的工作目标,有效整合公检法司、信访、工青妇等部门资源,建立相互协调、多方配合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及时化解矛盾冲突及其他暴力纷争。要针对当事人普遍存在“信访不信法”的现象,适当选派一些觉悟高、业务精的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工作,通过律师为当事人解答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咨询,引导当事人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解决信访问题。
5、依法严厉打击非法上访人员。对那些无理取闹,无理缠访和煽动闹事上访人员,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坚决予以严厉打击,有效遏制各种违法上访和无理缠访的现象。
第五篇:涉法涉诉案件的甄别和处理
涉法涉诉案件的甄别和处理
嵊泗县法制办 陆伟
“涉法涉诉”案件是在党中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思想下出现的新名词。它是指当事人对刑事执法、行政执法等权力部门在案件或问题处理上不满,认为受到了不法侵害或不公平的待遇,从而引发上访告状的案件。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涉法涉诉上访案件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群体上访、反复上访、越级进京上访、缠访等案件激增,严重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所以,如何建立处理涉法涉诉上访问题的长效工作机制,及时处理好涉法涉诉上访案件,维护社会稳定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特点
(一)重复访、越级访突出。例如,在法院审理中,此类案件占总数的5%左右,有的案件审结后从来没有到法院申诉,当事人直接进京上访,也有个别案件已经通过处理,当事人无理取闹纠缠党委、政府和法院。
(二)信访问题涉及广泛。集中反映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问题,有的涉及县、乡政府的问题,也有涉及案件实体处理和诉讼程序、案件执行、办案效率、审判作风以及法院廉洁文明、态度、方法等问题。
(三)信访行为方式多样化。信访人一般选择在召开“两会”期间,领导检查工作等时机,往往采取打横幅、竖标语、呼口号、闯会 1 场、下跪、拦车、堵门、堵路,有的身穿“冤”字白衣喊冤纠缠,有的闹机关干扰办公等方式,企图造成影响,蓄意将群众信访当成要挟政府的一种手段,引起政府的重视。
(四)重点信访案件处理难度大。有的被申请人无执行能力,无法实现申请人的信访目的,有的案件证据瑕疵多,很难进行纠错,增加了案件处理难度。
二、涉法涉诉信访的成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不断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变化和利益矛盾突出。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矛盾除市场规律和行政手段调整外,主要还是法律手段进行调整。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文化日益繁荣,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活跃,而矛盾纠纷也成倍增加,利益冲突趋向激烈,社会处于矛盾多发期,不稳定因素增多,如企改、破产、产权转让、职工安置、养老、保险、征地拆迁、土地调整等问题。
(二)干部司法为民意识不强。例如,在审判实践中,少数案件实体和程度上不同程序存在裁判不公的问题,对事实证据的审查认定和适用法律缺乏准确性,案件质量存在瑕疵还比较多,审判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工作作风不实、文明办案欠缺、办案效率低引发信访。有的案件久诉不立,久审不结,久拖不决,执法方式简单、粗暴,少数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特权思想严重,缺乏公仆意识,重判轻信访,重结案轻效果,不愿做细致的群众思想工作。没有正确处理好裁判与调处,坐堂办案与巡回办案的关系,一味强调当庭宣判率,重判轻调,缺乏完善的调解机制,丢掉了传统的巡回办案优良作风,执法不廉。在办案过程中滥用自由裁量权,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吃喝当事人,甚至出现办冤、假、错案。
(三)信访机制不完善。党委、政府信访处理机制不力,过分强调“花钱买平安”,对无理缠访的当事人不敢依法处理,一味迁就妥协,力求少生事端。有的信访部门对信访者的理由、能力以及案件事实缺乏甄别,盲目地简单批转,随意表态,造成当事人紧扣领导的表态而纠缠不休。刑、民、行三大诉讼法申诉没有次数限制,当事人可以随时向法院申诉而多次再审,对稳定社会和维护司法权威极为不利,司法公信力下降,易使当事人产生始终都有申诉改判机会的念头,不肯息诉罢访,客观上造成了信访不止的局面。
(四)办案经费受制约。《宪法》和《法院组织法》确定了人民法院的地位,人民法院依据《宪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但由于受地方行政限制,受同级人大的监督,人民法院的人、财、物由地方政府负责保障。如法院审判力量有限,不能及时补充。经费困难不能保障办案的需要,许多申诉案件不能及时组织外出调查,案件不能及时结案,一拖再拖,引发当事人多次信访。
(五)当事人文化素质低下。在老、少、边、穷地区,由于经济、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当事人诉讼能力低。特别是基层法院面临的绝大部分当事人是广大农民群众,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法律意识淡薄,对法院审判方式的改革不理解,当事人缺乏证据意识、缺乏 正确的诉讼理念,对诉讼风险认识不足,不能正确看待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差异,片面地将败诉责任和无法执行的责任归咎于法院。有的当事人向法院提出不实际的要求,达不到就信访,给法院信访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谁举张、谁举证,举证不能则承担败诉责任不适应。有的信访当事人不听办案人员的法律宣传和劝阻,一意孤行,不是通过正当的渠道依法反映,而是有意将某一实事向多个部门以传单式散发,对法院或者法官进行攻击报复,以达到个人某种目的。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好涉法上访案件工作,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于人民法院履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也是人民法院为人民掌好、用好审判权,践行司法为民的重要举措。司法为民是“执政为民”在司法工作中的具体落实,是关乎党群关系和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政治问题,而稳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法院信访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形象和权威,影响到全国信访工作全局和社会的稳定,各级法院领导干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以身作则,带头做好涉法上访工作,确保一方稳定。
(二)转变司法观念和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司法为民思想。当前,加强处理涉法上访工作,应与时俱进,创新观念,树立司法理念。法院信访工作必须坚持依法办事,体现人文关怀,既是司法为民的内在 要求,也是宪法尊重、保障人权在司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倡导和追求公正、效率、文明观念和当事人权利本位的观念,切实纠正工作中错误的司法倾向和不良作风,使司法理念和信访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首先要切实纠正轻信访的司法偏向,切实保护公民的信访申诉权利;其次要强化平等对待当事人的观念,切实纠正“重领导、轻群众”、“重名人、轻百姓”、“重本地、轻处地”的司法偏见,做到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文明接访、礼貌待访,平等保护各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体现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和人文关怀;三是强化换位思考,培养责任意识,切实杜绝无视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司法官僚主义作风,切实摆正公仆与主人的位置,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打牢司法为民的思想基础,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四是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克服态度粗暴、摆威风、方法简单、说理不透的工作方法。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对来访群众要热心、耐心听取他们反映的情况,认真细致地解答他们的问题,并做好法律释明工作,以提高初信初访的质量,减少缠诉缠访问题。
(三)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涉法上访工作有效运行。只有建立健全规范的工作制度和监督机制,才能保障处理上访工作有章可循,使之成为广大信访干部自觉的、经常性的活动,确保涉法涉诉上访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1.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管理制度。加强对涉法上访工作的日常管理是使上访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关键。强调统一设置涉法 上访问题工作机构,明确管理部门,只有机构理顺,职能到位,涉法上访工作才能有序开展。
2.建立涉法上访工作考核、评价、奖惩制度。把责任人、责任部门、信访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列入岗位目标考核管理中,与年终奖惩挂钩,奖优罚劣,增强信访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确保责任人想方设法把问题解决在单位内部,从而保证涉法上访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理,早结案,早息访。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同志要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3.建立和完善涉法上访工作督办制度。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上级部门负责对下级部门涉法上访工作进行督办,各级部门领导要对涉法上访工作加强监督、管理,要明确落实督办机构和人员的职责以及督办的程序、方式、措施。如采取信访工作简报制度、重点涉法上访案件进展通报制度、督办案件通报制度,抽样检查和定期检查制度等措施,以增强领导和各部门责任人履行职责的自觉性,确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得到全面落实。
(四)建立涉法上访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信访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贯穿于工作的始终,过去那种单靠立案信访部门独立作战的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只有充分发挥信访职能作用,建立信访工作与审判工作对接、信访责任的长效运行机制,才能确保处理涉法上访工作的各项措施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全面落实和有效发挥。
1.严格执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建立“谁主管谁负责”制度,对每一起来信来访案件,涉及谁承办或执行的就 由谁出面负责接待和解释,并做好息诉工作,绝不充许上推下转。要对接访的案件处理情况进行督办,有效减少当事人诉累;建立“四定一包”责任制度,重点对排查出来的反复上访户、缠户闹户采取定人员、定案件、定时间、定责任,一包到底,直到问题最终解决的四定一包责任制;建立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妥善处理突发性事件,及时化解重大矛盾纠纷;建立联合互动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法院与地方党委、政府信访部门之间的涉法上访问题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有效预防突发群体性上访和越级上访。对有条件的部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对重大涉法上访信息互通互联,以提高信访工作效率;推行“诉讼风险告知制度”和“首问责任制”,正确引导来访来诉群众,提高初信初访息诉率,预防重信重访
2.建立涉法上访工作领导机制。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加强对下级部门的涉法上访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的领导责任制,形成职责明确,各负其责,上下联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大信访格局,提高信访工作质量和效率。强调各级部门首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部门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建立明确的责任人岗位目标责任制,对本部门及下级部门不认真履行责任,到期不解决问题,相互推诿,敷衍塞责,最终导致集体上访或酿成重大恶性事故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领导和真责任人的责任。
3.建立信访预防机制。要建立涉法上访案件每周报制度、排查和消除不安定因素制度、涉法上访案件登记制度、信访案件限时答复制度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涉法上访案件。
(五)建立信访人员培养机制。工作的成败与否,人的因素非常重要,一支高素质的信访干部队伍,是全面完成信访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当务之急是从各部门选调高素质的人才充实信访队伍,并加强对信访人员的业务培训。
1.建立信访人员教育培训制度。通过业务培训,更新信访人员的知识结构,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能够担当重任的信访干部队伍,以适应新形势对法院信访工作的需要。
2.建立信访人员与审判人员的岗位轮换制度。通过有效的岗位轮换,提高信访人员的法律专业知识结构,实现审判工作与信访工作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