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软件工程学科评估报告
计算机软件工程学科评估报告
计算机软件工程学科是一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学科,其主要内容是对计算机的软件有足够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可以在各种情况下驾驭使用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为不同人群提供他们所需要各种服务的技术。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发展,软件业从计算机工业中独立出来成为一枝新秀,成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新技术,越来越体现出在当前信息时代的重要地位。
我区计算机软件应用和引进是在1985年开始,当时主要以无硬盘的IBM XT/AT机为主,1990年开始陆续在我区银行、税务、工商、邮电、公安、规划院、设计院等主要部门开始应用,现在我区各行业及城镇大部分家庭都已购买微机并上网。我区自大规模计算机应用以来,发展速度较快。软件应用开始阶段以C、Basic、Fortran、Dbase、Autocad开发为主,后来发展到gps、gis、rs、.net、html、3dmax设计等应用,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及资料的保存率。主要表现在税务、工商、银行、医保等部门全部实现电子自动化办公,设计、规划部门全部甩掉手工制图实现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教育实现校校通工程,引进远程教育以及排课、课件制作的电子化。建设了多个应用系统:地区医院的挂号收费系统,通信公司的通信、1 / 11
收费系统、劳动社会保障系统、金卡、金税、金盾、金保系统、视频会议系统、防火监测系统、资源监测系统、营造林系统、林产品交易系统、贮木场管理系统、政务网络系统等等,到2009年全区共建网站86个,服务器106个到网络资源总量12960兆;建成数据库179个,数据库总容量6万兆;对原资料、图纸、数据库、数字地图的合并、修改、更新就可以生成新的资料、新的图纸、新的数据库、新的地图,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地区规模企业和林业局木材、森林管护、视频会议、办公等实施信息化管理后,每年节约成本、提高效益近千万元。
一、学科(专业)梯队成员的培养和使用情况 学科(专业)梯队带头人张殿臣1968年出生,1992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历任地区规划院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计算机室副主任、地区科技与信息产业局信息科科长,2007年就读东北林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系统学习了农业、林业信息化的专业知识,取得农业信息化硕士学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知识和业务水平,主要负责全区企业信息化工作。
学科(专业)梯队后备带头人刘铁斌1977年出生,1999年毕业于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专业,2000年就职于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林业集团公司办公室,2002年任政务值班室副主任科员,2009年任政务值班室主任。负责全区政
/ 11
务信息化工作。
学科(专业)梯队成员王巍,女,1982年1月4日出生,本科学历,2000年毕业于黑龙江省农校计算机专业,2001年考入行林办网络中心,负责大兴安岭政府网站的运行和维护工作,曾在海康公司和书生公司学习。
我们不但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同时也注重学科(梯队)的培养和实践。主要做法有:一是以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训为辅。就如何更好的培养人才并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一直是我在梯队管理中积极研究的课题。为了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专业人才,我们建立和完善了人才培养机制。内部培养首先是进行人员规范教育,在网络中心锻炼1-3个月,让其在了解和实践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同时,感受梯队文化氛围,认同梯队价值取向,再通过测评合格后选派到合适的岗位;外部培养是与与北京书生、哈尔滨海康等网络公司建立了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每年定期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到这些公司进行学习深造。二是注重综合知识学习。结合全区软件工程的分类的实际情况,软件工程学科梯队成员认真自学专业书籍,提高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电子政务、网站建设、计算机网络和软硬件知识等专业技术水平,进行不同技术岗位间的交流学习。学科梯队实行了技术骨干进行轮流讲课(每月1次)的制度,通过参加高层次的培训和网络学习的方式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技术水平和解决实
/ 11
际问题的能力。截至目前学科梯队进行了3次大型培训,培训人员300余人,建立锻炼了梯队人才队伍。
二、学科(专业)梯队建设成果情况
学科(专业)梯队近几年在梯队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主要有:
1、完成全区林业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区森林资源监测、第四、第五次更新普查以及天然林保护工程计划上报的数据统计工作,修改完善了二类调查和资源监测的统计、打印程序,进行全区引进数字林业基础性工作,制作基础林相图注记符号及标记数据的数据库修改工作,现在全区林相图制作一直在使用。撰写《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大兴安岭地区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调查报告》、《大兴安岭地区数字林业可行性研究报告》、《大兴安岭地区信息产业中长期规划》、《塔河数字化林业示范局可性行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大兴安岭地区“十一五”科技与信息发展规划纲要》、《大兴安岭林业信息化发展过程及现状》、《大兴安岭林业信息化建设情况》等专业分析报告及规划。
2、负责完成大兴安岭地区政务网络规划及建设全国森林防火网络规划及建设;大兴安岭会展中心和大兴安岭地区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全区办公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大兴安岭地区政府网站升级改版;负责党政办公楼网络建设及升级
/ 11
改造;制定《大兴安岭地区林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3、进行了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实施、流程配臵、人员的权限设定、客户端机器的调试、人员的培训等基础工作,制定了《政务办公系统应用推进方案》、《大兴安岭地区政务系统电子公文传输管理暂行办法》,针对相关部门在使用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遇到的难题,对使用单位进行了3次大型培训,培训人员300余人,为客户端上门维护200余次,真正的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公文无纸化传输,减少了公文流转的时间,提高了公文的运行效率。
4、获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三、产学研结合情况
学科梯队特别注重产学研结合,软件就是为实际生产办公和提高工作效率服务,通过指导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改造,有力推动我区数字林业和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1、在学科梯队的主持带领下,首先对政务网络核心路由器及办公楼核心交换机进行更换,并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独立完成核心交换机的配臵,并实现核心路由的冗余备份,确保全区政务外网的稳定运行;针对目前的设备老化问题,提出了政务网络升级改造方案;为了保证政府网站的安全、稳定运转,重新制定并完善了《大兴安岭政府网站管理规定》,服务器数据做到每两周进行一次备份。对大兴安岭政
/ 11
府网站现有的老化栏目进行了彻底清理,并提出了《大兴安岭政府网站升级改版方案》;根据实际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升级了OA办公系统软件,增加了督办流程、领导察看流程,进一步调试和修改书生系统,加快OA办公系统与书生公文传输系统的对接和整合的进程;对网络系统中容易出现问题的设备进行重点监护,每日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完成了漠河、塔河和呼玛防汛网的接入;工商局县区分局和统计局VPN接入政务外网工作;针对我区视频会议系统设备购臵时间长,故障频发的实际情况,做到勤调试、勤检修,确保全区视频会议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会议的质量。截止全年为各种会议进行服务工作共计209次,其中,召开国家林业局视频会议3次,网通电视电话会议44次,全区视频会议73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指导全区9家规模企业信息化工作,先后争取省信息化资金400万元。主要有丽雪公司的DCS控制系统,马铃薯收购过程中的测重、去杂、淀粉含量的测定;恒友公司的CAD家具设计系统、数控机床;北奇神的办公及商务网络平台;筑安集团的建筑CAD及工程的概、预算系统。通过信息化建设,使生产成本不断下降,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丽雪公司使用原料收购信息系统后,与未使用这一信息系统时相比,可节约成本100多万元。恒友公司利用信息化后,企业减少原材料资金占用70万元,生产成本比应用信息化前
/ 11
降低8个百分点,管理人员由原来70人减少为40人,节省人力42%。北奇神保健品公司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后,生产周期由原来的24天减到18天,原材料库存由241万降低为80万,使赊欠款降低了33%—50%。北奇神系列产品单位成本由原来每盒1.30元下降为每盒1.27元,同比下降2%,累计增加效益38万元。
3、建设数字林业局管理系统。建立以局办公自动化、木材生产、防火、营造林、森调主伐、视频会议、财务等系列子系统为主的综合性林业服务平台。每年提高工作效率10%以上,节约各种办公经费达100多万元,堵塞木材生产、运输、销售漏洞,增加产值近千万元,同时可将空间数据和应用领域数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将在企业宏观决策和科学管理、林业资源利用、生态环境规划及建设、灾害监测、资源变化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4、建设森林智能巡护系统。智能巡护系统通过森林防火巡护人员到指定巡护点用手持读卡机IC卡刷卡,记录下接收数据的时间、地点、巡护人员姓名。如果巡护员在巡护过程中发现火情,可以在读卡机中输入相对号码,并采取快速方式向指挥中心报告火情。如果巡护人员没有在指定时间、地点、卡号上打卡,通过计算机系统中的漏点查询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该系统是2002年末在塔河林业局推行使用,2003年起发挥作用。2001年发生火警火灾7起,过火
/ 11
林地面积46公顷,发生扑火费39.86万元;2002年发生火警火灾57起,过火林地面积237公顷,发生扑火费用271.6万元;2003年发生火警1起,过火林地面积0.3公顷,发生扑火费用2.7万元。截止去年,塔河林业局一直没有大的火灾发生,这和该系统的运行有直接关系。
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学科(专业)以地区行署信息中心为依托,先后建立了县区级网络中心13个,中省直、地林直专业网络中心40余个,企业部门级网络中心18个。2001年至今,全区用于各类网络信息系统建设资金达5000余万元,先后两次对地县两级政务信息化骨干网和视频会议系统进行扩容升级改造,完成办公楼宇综合布线80余处;网络节点达1000余个;共建成地理信息、林业信息、政务信息和企业信息数据库179余个,数据库总容量6万兆;现已建成上联省及国家林业局,下联各县区局,横向联接中省直、地林直机关各部门的
坚持高标准建设的同时,实行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设备选型、统一公用网络平台、统一数据格式的“五统一‘基础上,相继开发应用了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系统、数字营林综合管理系统、森林管护信息系统、大兴安岭地区视频会议系统、政府电子邮件系统、OA公文无纸化传输系统、财务管理电算化系统、大兴安岭政务信息发布系统。
/ 11
五、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景
大兴安岭地处祖国北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的知识经济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经济发展还受到传统产业的束缚,而经济增长的模式仍以资源消耗为主。改变这种状态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迅速推进我区保护森林资源和原生态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展数字林业建设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区软件产业目前还相对薄弱。呈现出规模小、创新能力弱、缺乏长远目标等特点。这就必然需要大量的高层次软件人才作为新鲜血液充实到这些企业中去。再者,随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制造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机构也将需要大量的软件技术人才来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我们本着以科学发展为导向,以实际应用为目标和落脚点,以培训和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方针,以软件公司和职业学院为培训基地,注重梯队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建立一直理念先进、技术过硬、能打敢拼的学科梯队队伍,准备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软件工程研究,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网络信息服务。
1、逐步进行数据库一致性更新
根据国家林业局统一的数字林业标准,对大兴安岭地区的属性数据库和空间地理数据库进行逐步更新,使其达到规范的数据标准,便于上与国家林业局下至各林业局的数据连
/ 11
接和更新,同时各部门行业之间的基础数据实现共享,为统一全区数字林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2、逐步进行统计软件和制图软件的更新
随着数字林业标准的改变,数据统计软件和制图软件也应作相应的更新,这样才能使得表、图和数据库一致。比如现在我们主要的卫星图片数据来自spot星,该星数据以80坐标为基础,而现在我区主要的地形图的都已54坐标为基础,这就使地形图和卫星照片不符,必须做相应调整,才能进行深度开发和应用,而这项工作现在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必须对制图软件进行更新。
3、进行森林生态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开发
在稳步推进数字林业在森林防火、资源经营管理的基础上,开展以旅游为基础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结合我区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增加景点分布图和景点的特色简介,植物、动物分布、习性及药用价值等信息,在三维系统中模拟我区森林资源的概况和对下游水量和气候的调节作用,一方面加强资源管理的深度、广度,一方面扩大我区生态作用和旅游的知名度,推进我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4、进行基于矿产资源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开发 大兴安岭近年来发现很多矿产资源,但基于矿产资源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还有待开发。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应尽快开发基于矿产资源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对矿产资源开发与生
/ 11
态环境破坏进行虚拟,在基本不破坏大兴安岭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矿产资源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发。边开发边治理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5、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进行深层研究
在现有资源经营管理的前提下,开发深层次、多角度的资源环境数学模型的建立,模拟10年、20年甚至是50年以上森林群落的生态环境下,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森林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活动相互之间的协调、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发挥森林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积极引进和培养软件工程和信息化梯队人才 积极引进信息化高级人才,引领全区信息化向高、精、新的方向发展,同时在本区各中、高等院校要加大对计算机应用及相关专业等社会急需人才的培养,加大在职人员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多种方法,吸引更多的信息技术人才参与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要充分重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建立人才共享机制,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造就一支过硬的信息化应用人才队伍。
/ 11
第二篇:软件工程一级学科
2017年软件工程一级学科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专业: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工学)
软件工程理论(二级学科、专业) 软件工程技术与管理(二级学科、专业) 信息系统工程(二级学科、专业) 软件服务工程(二级学科、专业)
二、培养方式
1.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由导师组织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成员必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一般不设副导师,如论文工作特殊需要,经审批同意后,导师可以聘任一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担任其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副指导教师。
2.跨一级学科(或交叉领域)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导师作为联合指导教师,经院系主管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报校学位办公室备案。3.建立规范化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制度,按期检查培养环节的完成情况。
4.导师应有适于培养博士生的研究课题和充足的研究经费。导师(副导师或指导小组)应与博士生定期交流,关心博士生的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博士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培养目标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1.培养目标
进一步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公正、有社会责任感;掌握软件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1-2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在当今快速变化的信息科学研究领域能起主导作用,能独立提出和开展某一领域的科学研究,能从事高校教学工作,具有高层管理工作的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软件工程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2.课程学习及学分组成
普博生及论文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获得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9,其中公共必修课程不少于4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不少于1学分。
直博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获得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35,其中公共必修课程不少于5学分,学科专业课程学分不少于24,必修环节5学分,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不少于1学分。提前攻博生的学分要求同直博生。
四、课程设置
1.公共必修课程(普博生4学分,直博生5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自然辩证法概论
博士生英语
(90680032)2学分(考试)所有博士生必修
(60680021)1学分(考试)直博生必修
(90640012)2学分(考试)所有博士生必修
2、学科专业课程(普博生不少于9学分,直博生不少于24学分)(1)基础理论课(普博生不少于3学分,直博生不少于6学分)
组合数学
(74100043)3学分 计算几何
(70240183)3学分 形式语义学
(74100192)2学分 高等数值分析
(60420024)4学分 应用近世代数
(60420153)3学分 最优化方法
(60420194)4学分 现代优化算法
(60420174)4学分 不确定规划
(60420214)4学分 随机过程
(60230014)4学分 应用随机过程
(60420094)4学分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
(80420934)
4学分 基础泛函分析
(60420144)
4学分(2)专业课程 A组
软件度量技术
(74100142)2学分 软件需求工程
(84100102)
2学分 软件测试技术
(74100132)2学分 电子商务概论
(84100122)2学分 电子政务概论
(84100132)
2学分 B组
网络系统建模与分析
(84100242)2学分 计算机网络前沿研究
(84100222)
2学分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
(74100102)
2学分
应用密码学
(84100182)
2学分
网络测量与分析技术
(84100232)
2学分
(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查)(考试)(考查)(考试)C组
机器学习与知识发现
数据质量
(84100082)
(84100212)
(74100162)
(74100052)
(74100072)
(74100062)
2学分(考试)2学分(考试)2学分
(考试)2学分(考试)2学分
(考试)2学分(考试)2学分(考试)2学分(考试) 现代数据库系统概论
工作流技术基础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数据库管理技术
大规模多媒体信息管理与检索
(74100202) 数据集成
D组
领域特定语言设计
(84100293)
(84100282)
(84100192)
(84100312)
3学分
(考试)
2学分(考试)
2学分
(考试) 嵌入式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 软件形式化验证
数据流系统建模与Simulink仿真(74100222)
2学分
(考试) 高性能计算机互连理论与方法
(74100233)
3学分(考试)
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
(84100332)
2学分(考试)
E组
计算机辅助几何造型
数字几何处理
(84100253)
(84100272)
(84100262)
(84100142)
(84100322)
3学分(考试)2学分
(考试)2学分
(考试)2学分
(考查)2学分(考试) 真实感渲染技术
并行程序设计
信息可视化与可视分析
博士生的专业知识面应具有一定的宽度,直博生所选课程应至少涵盖以上A~E组课程中的三组,普博生所选课程应至少涵盖以上A~E组课程中的两组。
经导师同意,可选信息学院博士生培养方案中的相关课程。
3.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不少于1学分)
学术规范课程
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讲座课程(62550031)1学分(考查) 其他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平台课程 4.必修环节(5学分)
资格考试
(99990061)(99990041)
1学分(考试)1学分(考查)2学分(考查)1学分(考查)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社会实践
5、非学位课程
(99990032)
(69990041)
为了扩大知识面,可由导师指定或研究生本人自选如下课程。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可记非学位课程学分。
(1)跨一级学科的其它专业课程;
(2)选修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环境类课程或信息类学科的前沿课程。
6、自学课程
涉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可列入个人培养计划,记为非学位课程学分。
7、补修课程
凡在本门学科上欠缺硕士层次业务基础的博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有关课程。补修课可记非学位课程学分。
五、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博士生入学后三周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内容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阅读、选题报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要求和进度计划。经导师确认签字后,由学院教学主管核准,交学院业务办备案。2.选题报告与资格考试
博士生的资格考试结合选题报告以口试的方式进行,每学期组织一次,由博士生本人提交书面申请,教学办公室统一安排。资格考试委员会由不少于7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副高技术职称(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至少4人,学位分委员会委员至少1人)。博士生首先作论文选题报告,随后,资格考试委员会就有关问题提问,全面考查博士生的学科和专业基础以及综合素质。
选题报告一般须在论文答辩两年前完成。普博生的资格考试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直博生的资格考试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
选题报告应包括文献综述、论文选题及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可行性、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论文工作计划、发表文章计划等。评审通过的选题报告以书面形式交系教学办公室备案。资格考试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直博生:学位课成绩占40%,考试和评审小组打分占60%。普博生:学位课成绩占30%,考试和评审小组打分占70%。
资格考试按成绩排序,每次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不超过80%,考试不通过者可申请参加下次资格考试。资格考试通过两学年后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有关资格考试的执行细则见附录1。3.进展报告
为了使学位分委员会、教学办更好地了解博士生研究进展,督促博士生做好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已资格考试(开题)的博士生,和到期却未参加资格考试的博士生,需于每年9月1日前,提交有导师签字确认的研究进展报告一式三份及电子版一份。教学办组织专家评审,并将评审结果通知指导教师及本人。进展报告的格式见附录2。4.社会实践
按照“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规定”执行。5.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实行博士生学术报告制度。博士生在论文工作期间每学期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至少有一次在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自己撰写的论文。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30次以上学术报告,其中至少2次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报告。6.学术论文发表的要求
首先要以博士生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水平为前提,同时要求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博士生至少应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或录用论文,具体规定如下:
① 发表论文,获得奖励,获得授权专利均能获得相应分值,博士生必须至少获得6分才能申请学位;
② 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的分值如下:A类5分,B类3分,C类1.5分;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之外的SCI和EI刊物发表论文为1分;
③ 鼓励研究生在完成系统开发的基础上,申请科技奖励和申报专利,博士生作为完成人获得国家级奖励 3 分,省部级一等奖 2 分,二等奖 1 分;获得授权专利(博士生为第一发明人或者导师为第一发明人时博士生为第二发明人)得 1 分,专利最多累计 2 分; ④ 鼓励研究生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凡在正式发布的国际标准(包括 IETF,ITU,ISO/IEC 和其他学位分委员会认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署名的博士生均可获得 2分,此项最多计算一次。补充说明:
(1)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列表(以下简称计算机学会列表)参见中国计算机学会网站 http://www.xiexiebang.com 除此列表之外,ACL,Supercomputing,DAC会议均按照A类会议计算。
(2)对于博士生发表在中国计算机学会列表之外的刊物和会议的论文,如果导师认为其水平达到了计算机学会列表的相应等级,可以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学位分委员会组织专家组予以认定,根据认定结果计算相应的分值。7.最终学术报告
在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以后,至迟于正式申请答辩前三个月,做一次论文工作总结报告,由至少5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其中博士生导师至少3人)组成的审查小组,对论文工作的内容、创新性进行审查。审查小组应严格要求,对达不到博士学位论文要求的,应要求延期答辩,并至少3个月后重新做最终学术报告。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要求
1、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反映,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2、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学术成果,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学位论文工作时间要求:直博生原则上入学5年后学位分委员会才受理学位答辩申请,普博生原则上4年后学位分委员会才受理学位答辩申请。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原则上等同于直博生,入学年月从硕士入学算起。
附录1:软件学院博士生资格考试执行细则
一、博士生资格考试对象:所有在读博士生(含直博生)。
二、考试方式:
博士生资格考试结合选题报告以口试的方式进行。
三、考试时间安排:
每学期举行一次考试。一般安排在第三周。
每学期开学时要参加资格考试的博士生向教学办公室提交书面申请,教学办公室在第二周末将每人的考试时间、地点、分组情况等安排通知到报名参加资格考试的博士生。
四、申请参加资格考试的条件: 符合下列三个条件的博士生可以申请参加资格考试:
1、课程学习全部结束且成绩合格;
2、完成书面选题报告且经导师审查通过;
3、导师经全面审查该博士生的情况,同意他参加资格考试;
直博生一般在第五学期申请资格考试。普博生一般在第三学期申请资格考试。
五、考试内容与进行顺序:
1、博士生作选题报告,时间30分钟;
2、资格考试委员会委员提问,时间30-60分钟;
3、提问内容:
选题报告内容; 论文方向的学术前沿; 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内容;
资格考试委员会老师感兴趣的有关内容提问。
4、每位考试委员打分(满分100)。未全程参加的资格考试委员会委员不能投票。
5、选题报告成绩=∑每位资格考试委员所给成绩÷考试委员人数
6、如考试委员会老师经讨论,认为有些博士生要加试某些内容,则以笔试形式进行,时间另行安排。
六、资格考试成绩(满分 100分):
1、首次参加资格考试的普博生:
学位课程平均成绩×30% +(∑每位资格考试委员所给成绩÷考试委员人数)×70%
2、首次参加资格考试的直博生:
学位课程平均成绩×40% +(∑每位资格考试委员所给成绩÷考试委员人数)×60%
3、第二次参加资格考试的博士生(包括普博生和直博生): 资格考生成绩 =(∑每位资格考试委员所给成绩÷考试委员人数)×100%
七、通过资格考试的要求:
教学办公室将每一位博士生的资格考试成绩按组进行排序,每次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不超过80%,并在“资格考试表”中记载资格考试委员会名单、资格考试成绩及是否通过资格考试的结论,考试成绩记载入博士生的成绩册,“资格考试表”最后由该生的资格考试委员会组长审定并签字存档。
资格考试通过的博士生的考试成绩以最低分为70分进行归一化,进行分类,分别以5分为一挡,即分别记为75、80、85、90分、特别优秀的可记为95、100分。
八、资格考试不通过的博士生可以在下一学期或以后的学期再申请参加考试,不通过的次数不作限制,但论文实际工作时间从资格考试通过时开始计算,且论文实际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两学年。资格考试通过两学年后方可申请答辩。
九、资格考试委员会组成:
1、组成人数 :不少于7人。
2、组成人员 :资格考试委员会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副高技术职称且获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导师至少4人,学位分委员会委员至少1人。
参加考试的博士生的导师可以参加该生的资格考试委员会。
资格考试委员会组长必须是学位分委员会委员。组长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一起审定资格考试委员会成员名单。组长的职责是:负责资格考试过程的组织、收集每位委员的评分,组织考试中特殊问题的讨论并做出结论,审定博士生的“资格考试表”并签字。附录2:软件学院博士生进展报告的格式
软件学院博士生进展报告应按以下格式认真书写,并由导师审查格式、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并确认签字。1.封面及规格
封面应包括:开题的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或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博士生姓名、博士生学号、导师姓名、博士生联系电话、博士生email、提交时间等信息
报告用用A4纸打印;边距为:上2.5cm, 下 2.5cm,左3cm,右2.5cm;行间距为1.25倍行距,段前0.15倍行距;字体:宋体;字号:小四。
2.报告主体的要求
报告的主体应包括:
1)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研究目标 2)研究背景
3)一年来的研究内容、进展 4)投稿、发表论文情况 5)下一步研究设想 6)发表论文计划
要求博士生认真书写进展报告,报告应10000字以上。3.导师确认及签字
导师应认真审读博士生的进展报告;就进展报告的真实性、研究成果的创新性、研究计划的可行性,给出评价。并签字确认。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签字(盖章):
2017年6月9日
第三篇:计算机软件工程教学总结
计算机软件工程教学总结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结束, 在本学期里,我担任的是大三计算机专业1、2、3、4、5、6班的计算机软件工程课,每周(12)节。在学校的亲切关怀下,本人刻苦努力,认真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在将本人的总结如下:
(一)加强思想认识:
在本学期,本人认真的学习了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结合自身的实际,以自己的行动,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去,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我首先加强自身的思想认识,并充分的认识到,开设计算机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武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观察和实践能力。学好计算机,对学生了解世界,了解知识,并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认真的完成教学任务:
本学期,我按照教务处的安排,科学的设置教学计划,认真执教,让学生切实得到了提高。
1.课堂教学
在本学期《软件工程》课教学中,采取了以课堂引例为主导,实用工具为主要掌握内容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实例来说明方法、优缺点和注意问题,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考虑所选定的模拟系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2.实践教学
对于《软件工程》课学生既熟悉又陌生,《软件工程》框架仅是粗略的了解,做起来感到无从下手,困难重重。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素质状况,采取细化实验讲义的方法,在原基本要求的实验基础上,增加具有贯穿性质的举例,作为学生实验的模版,从而使学生能找到分析的落笔点。
在教学实践的多环节中,第一步采用模仿方法。在编写文档之前,给出针对某一简单系统的较详细例证,学生通过例证来进行模仿。随着次数增加引例的细化程度逐渐降低,以此提高学生个性的分析设计能力。另外,可选择较简单的系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按给定要求格式进行修改。作为设计能力较差的学生也是一种做法。通过例证和资料查询来修改系统设计过程文档,使学生从不知到较熟知。
除了讲授软件工程以外,我还讲授了一些有关电脑知识的其它操作,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通过上机的操作,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学生锻炼了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今后工作展望:
通过这学期的工作,我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以后的工作,我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加强学习,多听课,学习同事的方法和经验。认真备课,深研教材,经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多看业务杂志,上网查阅他人的经验心得。虚心向同事,向他人学习。
一个学期结束了,回顾了一下这学期以来,学生在知识上和技能上得到了锻炼,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下学期,我将继续努力,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虚心向同事们学习,改掉不足,力求更加完美。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刘xxx 2008年1月8日
第四篇:历史学科评估报告
历史学科评估报告
评分A 基本情况:
听课:
本次视导评估主要听南园中学的黄德君,和十中的李鹏两位教师的课。两位教师的基本功扎实,教学思路清晰,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教学内容严谨、科学、适度,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明确,让学生体验“过程与方法”;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灵活得当,符合授课内容要求,能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学习。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主题教研活动:
1.能发现问题,确定明确的教研主题。南中于十中都有明确的主题,并展开教研。
2.明确任务,确定研究分题,每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承担一个分题研究,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共同探索这个问题。
3专题学习,提高认识,活动中查找有关资料,筛选对本次主题教研活动有帮助的材料,学习一些与研究主题接近的理论、经验。查找到的资料等。并对其他分题展开讨论并加深认识,相互交流,相互评议。4.课堂实践,印证预设,利用课堂这个研究过程的主战场,研究中如何改进教学,为结题报告提供真实有力的论据。5.主题研讨,反思教学,在活动中教师将实践与反思相互联结,产生积极有效的人际互动。
6.活动最终,及时总结,生成问题,以待下次继续研究。
第五篇:软件工程报告
软件工程实训(论文)
论文题目
学 院应用数学学院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年级班别12级2班 学 号3212008007 学生姓名 洪春晖
指导老师 李小英
2015 年12月
对软件工程的认识
摘要:
软件工程:顾名思义就是用工程化的方法生产软件的一门学科。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已经涉足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科教文卫,国防和百姓生活等各个领域。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生产是实现软件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手段。因此,为积极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加速我国信息化建设,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国家急需培养大批软件工程领域的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软件工程专业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所以,所以学习软件工程这门课程不能放松,要按照学习计划按部就班的学习,不能盲从也不能懈怠。每个阶段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并把目标细化,付诸实践,要立长志不能常立志。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增强专业技能,成为真正的软件人。
关键词:测试、过程、能力
一、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是软件生产的重要环节。软件质量正确的内涵包括三方面,完整的需求、正确的代码和最少的缺陷。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这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是软件质量的安全副驾驶。据统计,通过必要测试,软件缺陷数可至少降低75%,而软件的投资回报率能达到350%。,软件测试的方式也开始由手工向自动化测试方向转变,测试工具包括白盒、黑盒、嵌入式等七大类。软件测试的蓬勃发展在促进质量提升的同时,也将软件产业带进发展的新时代。
测试方法术语:
1.测试用例:根据测试需求和设计所设计的测试输入、测试操作和预期结果。
2.软件测试:是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文档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一批测试用例(即输入数据及其预期的输出结果),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去运行程序,以发现程序缺陷的过程。3.黑盒测试:把程序看成一只黑盒子,测试者完全不考虑程序的结构和处理过程。它根据需求说明书规定的功能来设计测试用例,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又称“功能测试”。4.集成测试:主要对系统内部的相互服务进行测试,是由底向上通过集成完成的功能模块,对程序内部具体单一功能模块的测试。
5.系统测试:将软件作为整个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元素,与计算机硬件、外设、某些支持软件、数据和人员等其他系统元素结合在一起,在实际运行环境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的一系列的测试。
6.验收测试:验收测试是以用户为主的测试。由用户设计测试用例,使用真实数据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的结果。
7.回归测试:指在第一次系统测试完,开发小组已经将所有的缺陷处理后,进行得第二次系统测试。流程图:
:
1.制定测试计划:软件项目经理在制定开发计划时(参见《软件项目策划过程》),应同时与测试质保部一起考虑项目的测试计划。测试质保部制定测试计划,协商安排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工作。测试计划内容包括测试人员安排,测试方案、测试用例设计工作安排和测试执行工作安排等内容,按照《软件测试计划》模板制定。执行人有:软件项目经理、测试人员。
2.评审测试计划:制定完成的测试计划,软件项目经理要组织人员进行评审,评审参照《评审过程》进行。
执行人有:软件项目经理。3.编制和评审测试用例:
集成测试用例编制:测试人员根据《概要设计说明书》文档安排人员制定集成测试方案和测试用例,考虑需要集成的关键模块、集成的次序和需要测试的接口和测试的环境要求等工作。系统测试用例编制:测试人员根据项目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参考项目设计文档,编写测试方案和测试用例,规定测试数据、测试预期结果、测试充分性评价等,重点在功能测试,兼顾性能测试,如确认需要测试的功能和不必测试功能;用户界面的确认;硬件、软件和通信接口的确认等等,完成后的测试用例交给软件项目经理审核,并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评审,通过评审后入配置管理库进行管理。
执行人有:软件项目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4.准备测试:
检查是否可以进行测试:集成测试的代码是否已完成单元测试;系统测试的代码是否已完成集成测试。
代码及测试文档准备: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前开发或配置管理人员应向配置管理库归档最新测试代码及测试所必须的文档。
测试环境搭建:对自己可以搭建测试环境的软件项目,测试时应从配置管理库中提取程序及测试所必需的文档,并根据测试方案搭建测试环境;对自己无法搭建测试环境,可以到现场进行测试,但必须采取措施保证不影响用户原有的系统(做测试方案时应给予考虑)。执行人有:开发人员、配置管理人员、测试人员。5.实施测试:
集成测试:测试人员根据设计说明书和测试方案进行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应尽量在与实际运行(使用)环境一致的环境下进行(如果不行,就要在与实际环境有可比性的模拟环境下进行),与计算机硬件、外设、支持软件、资料和人员等其它系统元素结合在一起,测试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列出的所有需求,确保所有的软件功能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所有的软件性能需求都能达到,所有的文档都是正确且便于使用;同时在测试过程中,应当按照顾客手册或操作手册中规定的使用步骤,以便检查这些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执行人员有:测试人员。6.缺陷跟踪:
使用Test Director作为测试管理工具,记录并跟踪缺陷,统计缺陷数据。执行人员有:测试人员及开发人员。7.回归测试:
缺陷跟踪结束,或者项目组重新提交,测试人员应做回归测试,若第一次测试时的资料未进行修改,例如:用户手册、系统需求说明书、测试计划、开发规范等,测试组将不进行重复测试。
执行人员有:测试人员。8.报告/评价测试结果:
测试结束后,测试人员对测试结果和测试过程等内容进行整理,形成《测试分析报告》,由软件项目经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审,并把评审结果提交软件项目经理及研发经理评价测试的有效性、充分性;如果使用模拟测试环境,还应评价模拟环境与现实环境的差异,确认软件是否通过测试,如果认为软件没有通过测试,可对软件进行修改并修改测试计划进行重新测试或经产品总经理批准,得到顾客的认可后让步放行、使用或接受不合格品。执行人员有:软件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 9.报告、测试结果置于配置管理之下。执行人员:配置管理人员。
二、软件工程过程及所需能力
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过程包含软件开发、维护以及软件开发和维护时所需的管理活动。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是指软件产品从考虑其概念开始,到该软件产品不再能使用为止的整个时期。具体地说,软件生命周期是指从时间角度对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复杂问题进行分解,把软件生命的漫长周期依次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对独立的任务,然后逐步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一般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六个阶段:计划、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应掌握科学方法与工程方法;掌握扎实的软件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宽广的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受到良好的软件工程训练,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熟悉软件应用和工具,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某一应用领域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基本的数学和语言要求;熟练掌握英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交流的能力;拥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工作能力,通晓和遵守法律与职业道德。软件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2.对软件系统、计算机系统、信息系统及计算机软件相关系统的认识能力;3.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全面通晓计算机软件和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较深入理解至少一个计算机软件应用领域;4.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具有一定的系统分析和软件设计的能力,熟练使用一种以上主流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程序设计语言,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5.有实际项目的工作经验;6.具备自学习的能力以适应软件技术的快速变化,能够通过自学的方式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系统软件的使用;并且具有熟练使用各类流行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能够综合应用各类方法、技术和工具,运用工程技术方法解决复杂性软件问题的能力;8.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译、写以及熟练阅读外文文献能力,以此具备语言、交流、写作等基本的软件从业能力,认同现行的法律、道德和伦理。软件工程课程应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学习的过程中实践所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