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个重点乡镇“三化”协调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4:3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0个重点乡镇“三化”协调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0个重点乡镇“三化”协调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40个重点乡镇“三化”协调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新协农字„2012‟3号

关于对我市重点乡镇“三化”协调发展情况

2010年,市委、市政府在我市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形势下,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在全市122个乡(镇)中,择优选择40个作为“三化”协调发展重点乡镇,率先发展,示范带动全市“三化”进程。时隔一年,重点乡镇发展情况怎样,存在什么困难和问题,下步工作重点在哪儿,带着这些问题,市政协农业委到部分重点乡镇,通过听取汇报、开会座谈、查阅资料和实地查看等方式,进行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点乡镇“三化”协调发展工作进展情况

40个重点乡(镇)分布于全市12个县(市、区)及高新区。从调研情况看,早在我市启动新农村社区建设之前,部分发展水平较高的乡镇已进行了“三化”协调发展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40个重点乡镇确定以后,绝大部分乡镇都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特别是我市被确立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以及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以后,各重点乡镇以此为契机,不等不靠,按照试验方案和指导意见的要求,大胆探索,强力推进,“三化协调”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特点:

一是“三化”协调发展的框架布局初步形成。以路网建设和镇区改造为重点的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产业集聚区功能日益显现,农业区域布局初步形成。重点乡镇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GDP总值达644.46亿元,占全市GDP总值的42.9%,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达8180元,比全市高647元。

二是产业集聚发展促进了农民转移就业。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乡镇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农民创业就业得到有效引导,群众就近就业成效显著,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2011年,40个重点乡镇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达396 个,二、三产业新增就业人数达68450人。

三是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进展顺利,城镇框架得到拉升,镇区、产业集聚区和社区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得到完善,城镇功能进一步健全,镇区面貌得到有效改善,镇区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点乡镇新增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64.85亿元,转移农村人数23.6万人,社区住宅建成面积达1287.6万平方米,入住社区户数达54544户。

四是农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加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科技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有效创新,土地流转面积加大,农民有组织、集中、规模经营成效显著,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迅速。重点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达580个,农民组织化程度平均达34.3%,2011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达95821亩。

二、工作措施及亮点

1、按照“三化”协调发展要求统筹规划布局。着力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集约节约用地,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辉县市孟庄镇坚持产城融合、镇村一体的理念,高起点、高标准完成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在城镇规划布局方面,将镇区规划为行政区、商贸区、居住区、文化区和孟庄遗址公园,在工业经济布局方面,将镇区东北部规划为建材电力工业园区,南部规划为装备制造园区,西北部规划为食品工业园,还规划了4个中小企业创业园。在农业经济布局方面,规划了南部粮食高产区、西部蔬菜种植区、沿南水北调河和城郊观光农业带。在新型农村社区方面,将现有27个行政村整合为8个社区,“三化”协调发展格局已经形成。此外,新乡县七里营镇、卫辉市唐庄镇、牧野区王村镇等乡镇“三化”互动发展格局初步显现。

2、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支撑和推动“三化”协调发展。一是积极发展壮大主导优势产业。长垣县魏庄镇的起重制造、牧野区王村镇的电源电池和三轮车生产等产业做大做强,独具特色。王村镇环宇公司年产2万辆电动桥车、2000辆电动大巴用动力锂离子电池续建项目已完工,中科公司年产1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续建项目已基本建成,鑫洋车业年产18000辆四轮场地车新建项目标准化厂房已建成。二是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新乡县小冀镇、获嘉县城关镇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功能集合构建,人口有序转移。小冀镇将镇南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现代机械制造装备工业园区和全镇工业的孵化园,位于镇北的精细化工园区已完成规划。2011年产业园区完成增加值15.03亿元,占全镇GDP比重64%。三是积极引导农业自主创业。延津县王楼乡形成了纺织、服装产业竞相发展的态势,纺织、服装产业解决了全乡85%的劳动力就业问题。

3、积极推进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一是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各乡镇高标准编制城镇规划,加大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强镇区管理,积极建设集约紧凑、生态宜居、富有特色的环境优美乡镇。长垣县魏庄镇规划质量高,建设标准高,环境保护力度大,镇区环境优美,镇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二是把镇区、产业集聚区和社区作为吸纳农村人口就近转移的重要载体,一并谋划,一并发展,镇区框架得到有效拉升。辉县市常村镇、新乡县古固寨镇,合理发展,适度布局,着力打造小城市,目前已初具雏形。三是城中村改造力度大,镇区面貌明显改善。辉县市城关办事处城中村改造成效突出,拆迁及建设力度较大,镇区面貌焕然一新。四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潞王坟乡结合凤凰山森林公园和南水北调建设,重点培养休闲度假游,乡镇生态休闲产业初具雏形。封丘县城关镇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专业市场等现代服务业,古玩、服装等市场较为繁荣。

4、加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力度,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多数乡(镇、办事处)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好的建设效果。长垣县南蒲办事处、卫辉市城郊乡等乡镇社区住、建、拆力度大,成效显著,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一是在镇区建设与社区相结合方面迈出新步子。红旗区小店镇将社区建设与城区开发相结合,依托社区膨胀城区、提升品味,广泛吸纳社会资金,6789-

第二篇:三化协调发展工作总结汇报

三化协调发展工作总结汇报

“MsoBodyTextIndent” style=““ align=“center”>突出“三化”协调 城建再创新业绩

“MsoBodyTextIndent” style=““ align=“center”> “MsoBodyTextIndent” style=““ align=“center”>——***镇“三化”协调发展工作总结汇报 “MsoBodyTextIndent” style=““ align=“center”> “MsoBodyTextIndent” style=““ align=“center”>

“MsoBodyTextIndent” style=““>尊敬的各位考核组领导,同志们:

“MsoBodyTextIndent” style=““>

家好!

“MsoNormal” style=““>***镇位于辉县市城乡接合部,辖27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6个居委会,总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2.5万亩,总人口7.6万人,其中建成区人口4.5万人。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围绕“五年迈好三大步”和“建设豫北地区中等发达城市”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放带动、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以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依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体制创新,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以促进土地依法流转,规模、集约经营为重点,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2012年1月11日顺利通过新乡市新城杯“明星乡镇”考核,荣获新乡市新城杯“明星乡镇”荣誉称号。“MsoNormal” style=““>

一、经济发展状

“MsoBodyTextIndent” style=““>2011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0.3亿元,同比增长28.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5亿元,同比增长25.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69.8万元,同比增长51%,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增长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15元,同比增长23.6%。“MsoNormal” style=““>

二、城市建设情况

“MsoNormal” style=““>全镇建成区人口4.5万人,城镇化率为60%,较上增长10个百分点;建成区面积14平方公里,增幅为55 %;转移农村人口0.6万人;建成区人均用地面积300多平方米。

“MsoNormal” style=““>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总投资1.8亿元,新修、改扩建道路20多条,建成道路80万平方米,架设路灯688盏,路灯设置率与亮化率均达到100%。主要包括城西产业集聚区

“四纵七横”道路、药贸大道、辉拍路、辉上路及辉陵路、三原线等道路。新安装变压器13台,架设供电线路6万米;完成供排水管网总长度达45公里,铺设天然气管道3万米,2369户住宅全部实现“双气”入户,实现小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供水、供气;梅溪社区一期投资50万元,为社区居民配备了直饮水设备;组建了40辆车的公交车队,公交车延伸到社区和产业聚集区。

“MsoNormal” style=““>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不断健全。总投资1.3亿元,建成金河社区服务中心,韭山社区社区服务中心,梅溪社区老年公寓、文化娱乐舞台、社区服务中心、卫生室,***镇综合文化站,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苏门中学及幼儿园。续建滨河公园、韭山公园景点,建成韭山、大乙风光园、滨河等三个健身、娱乐公园

“MsoNormal” style=““>居住环境更加优美。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大园林绿化工作力度,新增绿地面积5.9万平方

米,绿化率35%。拥军路、共城大道西段,城西产业集聚区“四纵七横”道路,新增绿化占地1.1万平方米,总投资300万元。拥有***湖、韭山公园、大乙风光园、滨河公园等景区,其中***湖景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北国“小西湖”,中州“颐和园”。全镇公园绿地面积4000亩,人均公共绿地59平方米,绿化覆盖率50%。

“MsoNormal” style=““>

三、社区建设情况

“MsoNormal” style=““>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一是韭山、杨庄、金河3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二是清晖花园、苏门花园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征迁安置工作圆满完成,已注入资金4800万元,开工建设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三是全面启动了梅溪、八盘磨、***、大官庄、西王庄五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四是镇域小区伟龙国际城、花园小区、华艺星城、辉纺名苑、金苑小区等已全部竣工,银河国际、华艺二期、华艺郡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预计总投资9.8亿元,已完成建设投资3亿元,完成建筑面积23.4万平方米,可安置3688户;五是保证了市直局委劳动司法大厦、公安局技术指挥中心、国税局业务办公楼等建设项目顺利进行,气象局综合楼已投入使用。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6亿元,完成拆迁2325户,征迁建筑面积27.7万平方米,开工建设面积50万平方米,已建成110栋多层及高层楼和200栋二层半联体住宅,完成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社区已入住居民6358户。2011,完成拆迁1525户,拆迁建筑面积36.3万平方米,入住居民4570户,其中新型农村社区入住居民2270户。

“MsoNormal” style=““>

四、产业发展情况

“MsoNormal” style=““>全镇限额以上企业增加值完成88.88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利润7950万元;限额以下工

业企业及个体增加值完成17.3亿元,同比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9.92亿元,同比增长22%;引进市外资金1.07亿元;在建厂房面积1.6万平方米,3家超亿元重点工业企业和特色企业陆续落户;赛日锂电池负极材料、欧玛汽配转向节、三力炭素超微孔炭砖、城西弹簧园、惠丰复合肥、辉纺纱锭等11家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建设。以碳素、纺织、医药等为主的主导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总量达到97.8%,新增二三产业就业人数16518人,二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达到91.6%。

“MsoNormal” style=““>

五、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MsoBodyTextIndent” style=““>2011年,全镇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经济快速提升,夏秋粮食产量突破2万吨,农作物播种面积3548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60亩,产量4400吨;生猪存栏量5万头,大牲畜存栏1800头,家禽51万只,禽蛋产量4600吨,肉类总产量5100

吨,农业总产值2.6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2.1亿元。全镇市级以上农业品牌企业8个,新增4个;农业专业合作社10个,新增3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500亩,土地规模经营程度达10%,农民组织化程度80%。

“MsoBodyTextIndent” style=““>过去的一年,虽然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镇村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城市建设任务繁重,征迁压力较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度较慢,农业增效不够明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MsoNormal” style=““>

三、下步打算 “MsoNormal” style=““>进一步加快城西产业集聚区建设

“MsoNormal” style=““>强化主导产业发展,统筹推进招商引资、产业提升和集群培育,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的承载

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城西工业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5亿元,建成标准厂房17.5万平方米。重点抓好欧玛汽配工业园、九势制药、赛日锂电池负极材料、等项目。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要在2011年基础上增长2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00万以上。深入开展招商活动,要充分盘活以东、西井峪为中心的22家已关闭的水泥建材企业,全面招商引资,放宽放活政策,制定激励机制,促使企业利用现有土地、厂房资源尽快转型,重点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全力引进一批支撑能力强、带动能力大的项目。“MsoNormal” style=““>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夯实农业经济基础

“MsoNormal” style=““>稳步推进土地流转,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畜牧业,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千方百计挖掘潜力、拓宽渠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构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稳定和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推动城市交通、物流、商贸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MsoNormal” style=““>加快“内涵式城镇”发展,强力推进城镇化建设

“MsoNormal” style=““>坚持“政府重引导、群众得实惠、城市出形象”的旧城改造原则,按照“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和谐改造,建管并重”的思路,强力推进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推进亿源龙城、华艺郡府、大观园等8个改造项目,积极启动西王庄片区、原县水泥厂片区、梅溪片区等6个改造项目,进一步加快韭山、杨庄、金河3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力争完成拆迁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面积100万平方米,建成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MsoNormal” style=““>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三化”建设调研报告

“三化”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省政协机关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在××秘书长领导下,由办公厅、研究室和专门委员会抽调有关人员组成的专题调研组,10月28日至11月11日,就如何进一步抓好“三化”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为切实搞好这次调研,推动省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再上新台阶,调

研组经过反复研究讨论,认真制定了调研方案,明确了调研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调研参考题目、调研方式等,把调研题目细化分解成4个方面12个问题。采取5种方式开展调研:一是进行了座谈调研。调研组分别在邯郸、邢台市政协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了市政协关于抓“三化”建设的情况汇报,征求了23位驻市省政协常(委)员和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市各民主党派、县(区、市)政协负责同志对抓好“三化”建设的意见建议,并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二是进行了通讯调研。以电话联系的形式向全国政协有关部门和四川、北京市等10个兄弟省、区、市政协了解他们抓“三化”建设的主要经验、体会,并请山东、大连等省、市政协提供了有关资料;三是进行了问卷调研。以传真电报的形式向除邯郸、邢台以外的9个市政协发出调查问卷,请他们以答卷方式反馈了16份调研材料,征求了意见建议;四是进行了网络调研。在互联网上查询近年来一些省、区、市政协抓“三化”建设的情况及具体做法,搜集了19份材料;五是进行了资料调研。认真查阅了近年来党中央、全国政协和省政协领导关于加强“三化”建设的讲话,以及我省参加全国政协和部分省、区、市政协有关会议的经验交流与研讨会材料各10余篇。经过广泛、深入、细致地调研和认真分析、研究、讨论,使我们看到了省政协在抓“三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一些不足,学到了兄弟省、区、市政协在抓“三化”建设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达到了学习调研的预期目的。

一、省政协“三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省政协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为依据,着眼于提高履行职能的实效,努力做到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依靠制度约束行为,进一步提高了“三化”建设水平。总的看,省政协在“三化”建设上的势头是好的,取得的成绩也是十分明显的。

1、注重抓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保证政协委员作用的充分发挥。省政协认真学习借鉴全国政协和兄弟省、区、市政协的好经验和好做法,结合我省实际,先后制定了加强对委员自身管理、委员联系和广泛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政协××省委员会关于加强委员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意见》、《〈政协××省委员会关于加强与省政协委员联系的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政协××省委员会关于加强与港澳委员联系的办法》、《政协××省委员会关于在各市建立省政协委员活动小组的意见》等制度,使委员履行职责的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积极性、主动性。

2、完善各种会议制度,保证政协职能的有效履行。省政协始终将保证有效履行职能作为“三化”建设的着眼点,通过修订《政协××省委员会全体会议规则》、专门制定《政协××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规则》、《政协××省委员会主席会议工作规则》、《政协××省委员会秘书长会议工作规则》、《政协××省委员会秘书长、副秘书长、室委主任联席会议工作规则》等制度,不仅使政协例会制度更加规范、更加严密、更加符合政协工作的实际,而且防止了随意性,减少了盲目性,有效地提高了政协例会的质量。

3、修订创新机关内部规章制度,保证机关服务水平的提高。为了做好机关“三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省政协把机关的制度建设作为政协工作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始终抓在手上。在对公文处理、财务管理、保密工作管理等20多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的同时,还出台了《政协××省委员会关于创建学习型政协组织的意见(试行)》,制定了关于机关信息化网络管理方面的制度,以及规范各种会议的工作制度。5月份以来,通过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目前已梳理、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50多项,进一步推进了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二、省政协在“三化”建设上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要适应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完善为政协履行职能服务的各项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大会上指出:“要推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的特点和优势。”中共中央文件和胡锦涛同志

第四篇: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研究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研究

韩志全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国贸系10商1班)

摘 要:中原经济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完善中原经济区发展模式,对于推进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中原经济区“三化”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首先介绍了“三化”的内涵,并且针对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主要举措,包括:加速工业布局调整,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形成功能互补的现代城镇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Study o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ree Moderniz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Han zhiquan(10 CB1,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ShengDa College of Economic & Trade Management)Abstract: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CPER)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county's economic development.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update the pattern of CPER development and even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However, “Three Modernization” of CPER still faces many difficulties.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of “Three Modernization”.After analysis, the article proposes the principal measures to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CPER's “Three Modernization” , including: accelerating the 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encouraging sustainable growth for the enterprises;impell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PER cities' group, speeding urbanization steps;carry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re area of grain production.Key words: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new industrialization;new urbanization;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harmonious development 中原经济区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文化底蕴、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并于2011年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入重点开发区域。中原经济区战略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近年来,中原经济区积极探索不以牺牲 1

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成为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力量。

一、对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认识

(一)“三化”的基本概念

“三化”,是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新型工业化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是科技含量高、经济 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单纯从字面理解的意思不同,城镇化,就是指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关系到大至都市,小到农户的产销、合作、互动、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

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生产技术科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

(二)“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

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是:城镇化努力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强大的现代城镇体系,县域经济发展获得内涵动力,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统筹发展迈上新台阶。形成具有中原特色,以中原城市群紧密层为核心增长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农村社区协调布局,全面开放、城乡统筹、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显然,构建新型农村社区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和增长点,是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解决好三个问题:①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保障体系的有效对接;②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政府负责基础设施 2

建设资金,政府、集体和社会力量解决服务设施建设资金,集体和个人负担住宅建设资金,必要时政府可适当补贴;③改革农村社会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社会秩序和文化环境。如果人口单纯、大量向城镇转移,既会促生各种城市病,也会加剧“三农”难题,既使得农民工难以“市民化”,也使得农村出现“空壳化”,不仅“三化”难以协调,还可能造成“三损”。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三化”协调发展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实现从乡村到城镇空间转移的同时,真正实现从农民工到市民的全面转化,切实促进农业发达、农村兴旺和农民幸福。生活在城镇和乡村的每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条件都应该得到满足,基本发展条件都应该得到保证,市民与村民共同创造和平等分享“三化”协调发展的成果,最终实现人在城、乡的全面发展。

二、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关系

(一)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

1、农业的发展和积累是工业发展的基础

我国农村工业的发展,不同于发达国家农村工业化是城市工业化扩散而来的做法。中国工业对农业的依赖性更强,表现在其最初的资金、原料、劳动力、土地等依赖农业提供,农村工业产品的市场也大多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好坏,不仅从“原料”供应上直接影响农村工业发展,而且从“市场”上间接影响农村工业发展。因此,农业的发展是农村工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2、工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人少地多的发达国家,没有农村工业化也可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但它们依托的是城市工业化和农业的大规模经营;而在我国条件下,大部分地区(除少数大型国营农场外)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是人口多而人均资源少,总产多而人均产品少,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低下,农业商品率低,农业人口多且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等;同时,城市基本工业化未能带来农业现代化,这就决定了中国大多数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必须以农村工业化为前提。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建设的根本问题。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新型工业化是主导,农业现代化是基础,更准确地说,农业现代化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在工业化强力支撑下的我国农业必然要走上现代化之路,必然要以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确保新型工业化的实现。

(二)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二者都是建设新农村的手段和路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为依托,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1、城镇化是农业现代的有力依托

一是城镇化能够为农业吸收剩余劳动力,农业现代化是要使农业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和集约化经营,而城镇数量远远大于大中城市,开发建设的成本较低,这无疑是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二是城镇化能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和资金积累,农业现代化必须有先进的物质技术装备提供保障,工业品投入的有效增长,将促进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的应用,加快传统农业的改造速度。只有城镇化达到一定程度,城市能够为农村生产出足够的农业投入品,农业的装备条件才能得到改善,农业实现现代化才成为可能;三是发展与农业生产有较高关联度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规范化服务,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2、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发展的首要条件

一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而也是城镇化的基础。农业发展是小城镇形成的先决条件。农业生产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意味着它为非农产业提供农业剩余产品的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城镇化的催化剂,农业生产产业化的根本任务,就是对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方式的调整,一方面必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服务体系、农业外贸体系、第三产业等综合性经济转化;另一方面,生产方式的调整也必然造成社会关系的变革;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农业现代化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城镇化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城镇化进程加快,需要补充大批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镇,扩大了城镇劳动力来源和商品的市场需求,刺激城镇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满足城镇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

(三)工业化与城镇化

1、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经济支撑

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经济支持,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存在着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浪潮,直至实现城镇化。城镇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存在着较大差别。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发展所形成的聚集效应使工业比重上升,对城镇化比率上升具有直接和较大的带动作用;而当工业化接近和进入中期阶段之后,产业结构转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超过了聚集效应的作用时,城镇化的演进更多地表现为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的拉动。

2、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普遍认为,工业化是推动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城镇化的发展对工业化也有促进作用。首先,当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时,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农村土地,由农业转向工业、服 4

务业等非农产业;这又导致原先分散居住在广大农村的人口向不同规模的城镇集聚,使城镇居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其次,城镇化过程,不仅使城市基础设施得到逐步完善,而且使高素质人才、资金、科技创新等有利于工业进一步发展的要素向城市集聚,推动工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城镇化进程是与工业化紧密联系、互相适应、互相促进的过程。我国城镇化发展及其空间分布格局除了受到自然基础和政策因素影响外,也受到工业化等的影响,其城镇化水平应该和工业化等因素相协调。工业化以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方式,将生产中心与商业贸易中心聚集于城镇,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城镇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因此,可以认为工业化启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起源于工业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在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强调要以工业化为主导,即工业化主导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从现代化的本质看,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加快城镇化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只有加快工业化,才能有更多的工业产品和先进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城镇化,就是“化”农民为市民、“化”农村为城镇、“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只有加快城镇化,才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工业化、城镇化二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城镇化是一个与工业化互动的过程。没有工业及其为之服务的商业、金融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城市就失去了支撑;反之,如果没有城市的相应扩张,工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在空间上也会受到制约。

三、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原经济区不断探索“三化”的有效发展模式,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呈稳步推进、逐步上升的态势。“三化”协调发展大致经历了启动、发展、深入三个阶段:

(一)启动阶段(1978-1992年)

改革开放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三化”协调发展开始酝酿和启动,在工业化的主导下,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

(二)发展阶段(1992-2002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原经济区围绕“工农业相互促进”发展方针,制定了“以农兴工、以工促农、农工互动、协调发展”的发展思路。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三)深入阶段(2002年至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战略下,中原经济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三化”道路,“三化”进入深入发展阶段。实现了经济总量规模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城镇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三化”互动增强,逐步协调发展。

总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显著成绩,为“三化”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原经济区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三化”协调发展的总体态势已经形成。然而,由于“三化”协调发展的系统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当前“三化”发展的协调程度不高,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经济水平、民生水平和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偏低,“三化”协调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中原经济区“三化”失衡

1、传统二元体制约束下的“三化”失衡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割体制及其户籍、产业、价格、土地、资金、就业、社保、教育等制度体系安排,导致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阻碍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二者共同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这是造成我同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三农”问题突出、“三化”失衡的根本原因。

2、新时期比较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约束下的“三化”不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改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但是,经济发展方式仍然粗放:在人口大国和经济“紧运行”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多年来处于高积累、高投入、高速度、较低质量与效益的经济运行状态。这种仍然比较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表现,是一些地区不同程度上存在的比较粗放的工业化、城镇化模式,及其导致的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片面”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城乡发展水平的不协调。

3、城镇化滞后已成为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城镇化源于工业化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商业、物流、餐饮、旅馆等服务体系的需求,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工业化发展的推动力。大量的农业人口需要通过向城镇转移实现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也需要通过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所以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4、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仍然落后,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链条短,关联产业少,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小,附加值低。以加工业为主导的农业生产、加工、转化、流通、消费完整的产业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农民未能完全分享到粮食加工、转化增值、产品销售等产业环节的经营利润,农业的比较利益仍然不高。

5、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面临多重阻力

中原经济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面临多重阻力,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还很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占主流;二是工业产业升级压力比较大。能源原材料行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高,这一工业结构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短期内难以成为新的产业支撑。三是资源环境约束与工业化加速推进的矛盾突出。由于长期的强力开发,部分地表和浅部查明资源已逐渐枯竭,后备资源匮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四是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较弱,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总体产能过剩、单个企业规模小等问题。

(二)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在发展中都面临着各自的困境

1、在工业化发展方面,环境污染严重、市场化程度低、农村劳动力吸纳能力有限等,以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收益低。

2、在城镇化发展方面,尽管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但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仍然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城乡一体化面临体制障碍等问题突出。

3、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农业基础仍不牢固,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呈正相关比例,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化发展呈负相关比例。主要困境表现为工业化整体竞争力不强,产业关联弱,资源环境约束依然严重等;城镇化发展滞后,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尚不能充分发挥城镇化的拉动效应,城镇化率过低的瓶颈已经制约了工业化的发展,也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提高;“三农”问题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整体素质不高,农业生产方式粗放,产业化发展滞后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和阻碍工业化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五、促进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加速工业布局调整,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新型工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三化”互动协调发展的主导力量。要大力调整工业内部结构、产品结构及其企业组织结构,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使服务业和工业有机融合,并以服务业为 7

中心将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和发展阶段的转型,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升。二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同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三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形成功能互补的现代城镇体系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坚持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优先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继续稳步提升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壮大县城和特色中心镇,优化城市和空间发展布局,推进产业和人口集聚,加快发展复合型、紧凑型、生态型城市,最终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把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积极引导和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让更多群众享受现代城市文明。

(三)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必须有健康发展的农业产业支撑,因此,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至关重要。一是毫不动摇地抓好粮食生产。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坚持不懈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提升经济作物和高效蔬菜、园艺产品生产水平;积极扶持畜牧业、水产业发展,推进畜牧产业一体化。三是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组织,提升农业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逐步形成种苗、农机、水利、动植物保护、农副产品流通、信息和法律等农业服务产业。要把农业建成既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又能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推动“三化”互动协调发展

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统筹安排工业、城镇、农业、农村、生态空间布局,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过程中,保证耕地不减少、粮食不减产,促进“三化”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单行本).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2 欧继中.中原经济区的产业定位.河南日报,2010-10-O8(4).

3 杨春雨.推进河南城镇化进程的路径选择.河南商报,2003-05-27(3). 4 田爱梅.全球化视野下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探析.现代农业科技,2009(1).5 文中平、陈耀明、徐国祥等.用新的理念发展现代农.现代农业科技,2008(12).6 夏春萍.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研究田.统计与决策,2010(10).7 彭红碧、杨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科学内涵.经济研究,2010(4).8 喻新安.建设中原经济区若干问题研究.中州学刊,2010(5).[9] 王发曾.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7). [10] 王发曾.中原经济区的新型城镇化之路.经济地理,2010(12).

[11] 陆大道、姚士谋、李国平等.基于我国国情的城镇化过程综合分析.经济地理,2007(6). [12]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解读中原经济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l1. [13] 蔡世忠.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三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20l1(6). [14] 徐维祥、唐根年、陈秀君.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 .经济地理,2005(6).

[15] 王永苏.试论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J],中州学刊,2011(3).

第五篇:乡镇重点民生工程调研报告

“注重民生”是我镇党委、政府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突出工作思路和理念。为进一步改善民生,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根据镇党委安排,本人牵头、相关单位参加,进行了公路、镇村环境、水利工程和二次改水等重点民生工程的调查研究工作,现将有关调研情况与大家交流,请指正。

一、公路建设与管理养护

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农村公路建设走在全市的前列,累计完成了农村公路建设达68公里。其中:列入县道20公里,乡道38公里,村道10公里。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公路,居住点通达率到95%以上,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然而由于先期公路建设配套资金少,以及缺乏建设管理经验等原因,形成了忙建设、疏管理的现象,以致公路建设的质量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公路损坏非常严重,损坏的里程以及维修数目比较大,损坏里程约达6公里。其中:属县道约4.8公里,即:西郊公路(沥青砼)2000米,面积达15000平方;西横公路(水泥砼)2000多米;西徐公路(水泥砼)800多米;乡道约1.2公里,即:西兴公路、徐圩公路、马吕路吕扬段等。其他村道也存在不同程序的损坏,需要重建、维修的资金约300万元左右。仅靠乡镇财力很难支付,根据上级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市政府专门印发《**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中,明确了分级管理养护的职责,以及配套维修养护资金的计划和渠道,为实施我镇公路的管理养护和上争资金进行公路重建和维护创造了政策机遇.明年我镇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的主要思路是:

1、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所辖公路地段管理的原则,由各村落实主要负责人负责,对属地段公路两边做到:无违章建筑、无建筑及草堆堆积、无翻耕种植(县道2米,乡村道1米)、无打谷晒场、焚烧秸杆和损坏绿化等现象。

2、规范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的职责,农路办人员认真学习公路管养法律、法规,严格履行职责,使每段公路落实管护责任人,签订合同,加强养护人员《细则》的标准考核,考评与工资待遇挂钩。

3、建立由农路办、交通、公安、林业、建设、国土等有执法资格的职能单位加入的有效联合管理机制,对公路违章建筑、取土损坏绿化等,特别是超载行驶车辆,损坏路面追究当事人责任,由农路办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单位从速查处索赔,有效地保障公路的使用年限。

4、路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镇人民生产、生活和对外形象,道路的管扩和维修由市、镇两级政府共同负担,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应宜早不宜迟,要通过各种途径向上争取资金,早日修复病障和消除隐患。

5、积极实施西郊公路修建工程,重建改造预算附后。

二、镇村环境整治

今年我镇以整治集镇环境和开展焦家、圩岸试点村综合整治建设为抓手,带动公路沿线19个村摸索着进行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各村投入的精力、财力的不同,整治效果悬殊很大。如何有效地进行镇村环境整治,从二十字方针中的村容整洁的角度粗浅去看,我们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坚持科学规划先行。村镇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暂行为,要避免今后的大拆大建,必须按照行之有效的建设规划,按步就班的实施。2008年《城乡规划法》正式施行,在规划没有全面覆盖的情况下要积极请有关部门编制规划,强化对规划建设的管理,特别是老宅基地翻建,要严把规划关,有规划的要严格审批,没有规划的一律不得建设,确因特殊情况需建设可合理引导到缓冲规划居住小区。合理编制集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化规划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2、加大环境管理力度。集镇建设三分建七分管。2008年在实施镇村环境整治工作时,应注重加强环境管理,应该考虑对整治过的集镇,实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城市的管理有规划、建设、城管、国土、环保、环卫等监察大队,集镇属小城镇的范畴,也应设立相应的常年管理机构,并订立长效管理机制,责任落实到人,考勤、考核到位。否则只建不管的集镇脏乱差现状将得不到彻底的根治,村庄建设管理也是同样。

3、提高整治工作水平。新农村建设不一定是一掷千金的大手笔,也不一定是清一色的白墙黑瓦,不能远看一枝花,进村脏乱差。要从细微处入手,循序渐进,结合改水、改厕和整治水环境等,逐步消灭露天茅坑、猪圈、草堆、垃圾集中地等卫生死角,多植常绿树,让凋零的冬日村庄显现盎然生机,但也不要教条式地去为栽常绿树而砍伐落叶树种,要让植物多样化,这样才是生态平衡。我们农村最普通的苦楝树树龄10年以上,砍伐可能买50元左右,而

大城市园林绿化需要栽种成活,最起码达5000元到8000元以上,所以,既要栽植常绿树种也要保护原始家杂树,让它们共存,否则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就四不象了。我们属里下河水乡地区,新农村建设彰显水文化尤为重要,每个村要以河道清理竣深为抓手,从水源头抓起,清理漂浮物,整治水环境,要让水活起来,有条件的村庄可对村中河道进行绿化、美化。要以片树

点,加大考核力度,以点促片,最终形成全面开花的局面。

三、水利工程建设

1、水利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新情况

(1)、排涝能力下降。全镇原有排涝站40座,装机总容量1726千瓦,排涝总流量57立方米/秒,而今只有32座排涝站能发挥作用,装机总容量只剩1653千瓦,排涝总流量只剩47.5立方米/秒,有的排涝站由于年久失修,只能抽抽停停。全镇平均万亩社会总面积流量4.6立方米,最高的中跃圩7.4立方米,最低的姜戴3.3圩立方米。按日雨200毫米,24小时排出的要求,尚缺流量54立方米/秒,在现有32座排涝站中建站20年以上的有16座,占50%。有的还是60年代建的排涝站。带病运行现象普遍存在,其中5座已到报废年限,亟待更新换代。

(2)、防洪能力下降。全镇共有62座防洪闸,目前已损坏22座,多数闸门破裂,支架损伤,带病运行。内外水头差超过1.0米就只能停机不敢再排涝,全镇防洪堤总长86.5公里,真正达到4.5米高度的防洪堤不足15公里,其中有25公里低于4米。近几年来已无力组织加修。

(3)、行洪蓄洪能力下降。圩内生产河大多淤塞,圩外主要行洪河道也大多年久失修,水花生等水生作物铺河盖水,堵塞交通,污染水体,严重影响行洪和生产生活。大多数滩地,河沟都开发成鱼池,或种上了庄稼,洪水只能在有限的行洪河道里蓄积,因而涝水的增长比例已从以前的下一涨三,变成了现在的下一涨五涨六的比例。这也是近几年来降雨不大,水位上涨快的原因之一。

(4)、农民的收入在提高,但履行治水义务的意识在下降。农民收入的提高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不肯出工出资已成普遍现象,农户因河道淤浅和水花生堵塞而无法上水灌溉时找村干部,而当村干部动员农户进行清淤和捞水生时,却往往纠缠于农户田块位于河道的上下游位置、受益与否及受益面积的多少而无人愿意出工出资。当出现涝情时,田块低的要求开机排涝,而田块比较高的农户却不肯承担排涝费用。当某处圩堤或闸站出现险情时,一些农户因为面积较少而不愿抢险,有的是村干部手上没有拿着现金就不肯出工。加之大多数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有的村连抢险突击队都无法组织,只能由妇女、老头组成。

(5)、上级对水利补助标准在提高,基层治水的积极性在下降。近几年来,国家对县乡河道及村庄河道疏浚实施了土方补助,每方土的补助标准从几角提高到几元,虽然标准的提高大于土方价格的上涨,但村对河道疏浚的积极性并没有能够提高。疏浚的速度与实际需要仍有很大差距。再如圩口闸建设,1997—199年**建无坝市期间,每座圩口闸只补助4000元,全镇每年建闸5座,而现在补助标准提高到5万元,一些村也不愿意新建。

(6)、转移支付的力度在提高,行政调控能力在下降。上级虽然增加了转移支付的力度,但由于乡镇、村财力困难,寅吃卯粮,基本上都处于负债运转的状态。全镇17个行政村只有3个不负债,14个村负债,最多的负债187万元。其中2000年税费改革后,由于村干部精减,一帐算清,新增债务占负债总额的1/3。“手中无把米,唤鸡都不灵”在这种情况下,镇村干部的调控能力被大大弱化,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动员群众去搞水利工程确实难度很大。“两工”政策取消后,上级明确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是今后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政策,但村民议事难以形成统一的决议,从目前农村现状分析,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员60%以上外出务工或经商,筹劳行不通,筹资也收不到,收不全,甚至于有人说:“皇粮国税都不缴了,还筹什么钱。镇村干部付出的辛劳虽然多,而成效却不明显。

2、对策建议

(1)、积极向上级争取,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根据我镇现在的经济状况,向群众筹款投入水利工程建设,难度十分大,水利工程建设要改变过去的“民办公助“的做法,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镇、村的地方财政及民力只能完成土建工程。也就是说,主菜单必须向上级争取,由国家或上级财政买单,镇、村财力及群众只能出酱油钱。

(2)、以镇政府颁发规范性文件,统筹抗旱排涝费用,规范一事一议治水政策。抗旱排涝经费的筹集,以联圩为单位,改变过去沿用多年的按耕地面积负担的办法,按圩内的耕地面积或社会面积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同负担,由镇农经站专门建帐,逐年结算,实行滚动使用,主要用于排涝站的管理、维修和排涝费用。一事一议的政策要进行具体细化,对筹资筹劳的主体、标准、程序和用途及配套措施进行明确,用政策引导和规范农民筹资筹劳投入农村水利建设。

(3)、积极引导社会投资,综合开发水土资源,按照“谁受益,谁投资,谁经营”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各种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把水利建设与土地复垦、道路建设、集镇开发、粘土制砖、植树造林和其它多种经营生产结合起来,通过以河养河、一土多用,以土换资、以地保圩、以圩植树,以树养人,多渠道扩大农村水利建设资金来源。

(4)、集中物力、财力重点突破,突破几个联圩,重点加强这几个联圩的督促检查,杜绝弄虚作假现象,真真实实的搞几个象样的工程项目,彻底改变这几个联圩的水利面貌。2008年计划投入资金259万元,其中:

①投入资金94万元,加修圩堤22.38公里,完成土方13.4万方。

②投入资金106万元,分别在郭兴圩、牌坊圩、姜戴圩新建3座各4个流量的排涝站,③投入资金18万元新建郭兴、姜戴二座圩口闸,④投入资金7万元维修、郭兴圩徐官东闸、荡西圩西坝东闸中跃圩荡朱闸、养殖场闸、南沙闸、牌坊圩南祥闸、许赵南闸、许赵北闸、刘香闸

5、烧饼圩西邹闸等10座圩口闸

⑤、投入资金34万元,疏浚村庄河道土方86600方其中:

丁沙村3000米土方15000方、金舍村2090米土方10450方、马港村2270米土方11350方、孙张村2550米土方12750方、华南村3860米土方19300方、兴西村3550米土方17750方。

(5)、资金来源及筹集办法

①上级财政已明确补助资金约100万元

②向上级另外争取30万元

③村及群众自筹及投入劳务111万元

④以地保圩5万元,(用林下土地出让种植杨树租赁费加修圩堤)以河养河5万元(用疏浚后的河道租赁承包金疏浚河道)

⑤以土换资8万元

(6)、加强对乡镇、村干部水利建设的考核力度,把水利建设资金的完成到位情况、水利建设的完成情况、完成绩效与评优选先挂钩,与基层干部的政绩挂钩、与奖惩挂钩,加大对乡镇水利站工作人员工资的投入和考核力度,使他们能拿足工资,有干劲工作。四、二次改水实施方案

1、饮水现状:

现有水厂两座,荡朱水厂建于92年,日产1500吨,北郊水厂建于94年,日产2000吨,95、96年两水厂分别实现了村村通水。

由于两水厂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构筑物老化,制水不规范已不能生产合格的自来水,管网老化漏损严重,遇高温水压不足,边远村出现断水现象,群众反映较大,急需更新改造。

2、方案目标:

在镇总体规划待市二次水办证的情况下,对全镇自来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纳入城市供水,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加强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建立和完善饮用水安全保障管理体制,确保饮用水水质达标,提高管网质量,确保用户端管网服务压力达到技术要求。

3、输配水工程:

管道统一采用u—pvc塑管承受0。6mpa压力,全镇由兴沙公路荡朱进口处接自来水公司总管。向北由兴沙公路线向北延伸,延线各村接此主管并安装总表阀。荡朱主管线由进口向振兴路十字路口延伸至各村,各村安装总表阀。是否设增压站由市改水办认证。

4、工程实施的打算和步骤:

(1)主管道改造工作:采取先远后近,原管道偏小的村走行不规范的村先改。如荡朱供区:姜戴至许戴线,吕杨、徐马线,西坝线。北郊供区:刘香南祥线,许赵禹家线。采取在目前两厂仍然保持生产的情况下,边改造边供水,力争停水时间少。

(2)村户管网改造:在主管道到村总表后,各村就要启动村庄范围内的管网改造成,包括户管道及水表更换(近几年已统一更换的除外)力争户户水表出户,以便能适应城市供水,规范运作总表承包,确保24小时正常供水。

(3)材料及施工费用:所用管材采取阳光操作,公开招标或网上招标包括安装施工,确保快速优质。

(4)保少量能使用管道节约造价:针对少部分质量较好的硬质管道暂作保留,减少资金负担。对荡朱供区振兴路十字路口至姜戴段,95年铺设管径150水泥管3300米予以保留,只换桥管,可节省造价174900元。北郊供区兴沙线管径160upvc管4464米,110upvc管1704米,按预算可节约1284492元。通各村总表所需主管道原预算4419177元。

(5)所需资金来源:市下达补助130万元,其余参照李中镇的做法,每人筹资80元,单位企业筹3000—5000元不等。缺口部分由镇财政解决。此方案以镇党委政府和市改水办认证为准。

下载40个重点乡镇“三化”协调发展情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40个重点乡镇“三化”协调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三化”协调发展 心得体会(五篇材料)

    新型“三化”协调发展 心得体会 自学习了新型‚三化‛协调发展这一新课题,受益匪浅。省九次党代会提出要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

    每日时评:积极探索“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每日时评:积极探索“三化”协调发展之路c 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略。进入新世纪,各地推动“三化”协调发展面临新......

    乡镇网格化管理的调研报告

    西马乡网格化管理调查报告 2012年10月以来,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县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加强全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我乡以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紧紧......

    “三化”发展调研

    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三化”协调发展 调研报告 芒山镇党委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是破解当前发展中若干重......

    郑州: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 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郑州: 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 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2002年以来,郑州市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同时,结合省会城市特点,提出了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繁荣经济,优化生态”为目......

    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

    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 发布时间:2014-4-6信息来源: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要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

    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

    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 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2007-12-12 14:29:4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2)文章标......

    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

    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 目录 第一篇: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 第二篇: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调研报告 第三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第四篇:统筹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