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时评:积极探索“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时间:2019-05-13 00:5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每日时评:积极探索“三化”协调发展之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每日时评:积极探索“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第一篇:每日时评:积极探索“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每日时评:积极探索“三化”协调发展之路c 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略。进入新世纪,各地推动“三化”协调发展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认识和解决传统发展模式下“三化”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关系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方面。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河南省近年来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新路子,并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取得了新突破,获得了新启示。

推动“三化”协调发展需要探索新路径

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在系统总结历史经验、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工农、城乡关系的基础上,作出了推动“三化”协调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一些地方也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两种不协调现象仍未得到有效克服:一是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了,但粮食产量下来了,生态环境破坏了;二是一些地方粮食生产、生态环境保住了,但经济发展上不去。要想既避免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中忽视农业和生态环境,又避免为了保粮食、保生态而拖累经济发展,就必须创新“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和模式,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创新“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径。

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河南省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并突出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为核心,以产城融合、集约节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互促共进、协调发展的过程。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就是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带动全局的战略突破口,把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作为实现引领的根本着眼点,通过城镇规模扩大和功能完善,带动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多元就业,促进产城互动、产业互动、城乡互动,从而加快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引领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调整,实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把发挥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作为战略突破口

当前,我国仍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特别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发酵,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对外贸易增速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进一步提振经济,实现更有质量的可持续增长,必须将扩大内需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首要任务,而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源泉。同时应看到,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必然伴随土地占用增加,推进“三化”进程与确保耕地红线成为两难问题。而且在传统工业化和传统城镇化模式下,高速度产生高消耗,低水平造成高排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突出矛盾。因此,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是立足实际、遵循规律,破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之间矛盾的有效举措,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形态产生了显著影响,出现了经济服务化、工业服务化的趋势,高附加值环节逐步向研发、服务两端集中,现代工业发展更加依赖信息、研发、配套服务和环境等,工业化越来越多地需要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带动。这与传统的以物质资本积累为主要动力的发展模式截然不同,对聚集人口、信息等要素资源的城镇化要求更高。这是必须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深层原因。当前,河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仍然是富民强省重中之重的任务。但也应看到,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型升级。这就需要借助城镇化所带来的环境优化、城镇综合功能不断完善的优势,吸引和壮大一批能够带动产业升级的龙头项目和骨干企业;发挥城镇集中集聚集约效应,吸引和集聚科技要素,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创新支撑与人才支撑;依托城镇发展信息、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是提升“三化”协调度的必然要求。“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产城协调、产业协调和城乡协调。推动产城、产业和城乡协调发展,需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市功能完善、生产要素集聚和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使现代城镇体系成为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的土壤和高地,推动依城促产、以产兴城,实现产城协调发展;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企业集中、产业集群和人口集聚,进而拉动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动力,实现产业协调发展;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大

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互动融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加快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是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谋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城镇化处于加速推进阶段,新型城镇化才具备发挥引领作用的条件和可能。从河南省来看,城镇化水平低已经成为诸多矛盾的焦点。2011年河南城镇化率仅为40.5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7个百分点。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创造性地将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城镇体系,构建由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组成的现代五级城镇体系,以覆盖整个农村的农民多维转移路径替代单一的进城转移路径,可以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打破过去城乡二元分割和要素单向流动的局面,为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创新、人才、信息等高端要素集聚平台,推动城乡统筹,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启示

河南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实践探索,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在要素组合上,强调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视野中优化资源要素的空间重组,突出节约集约,提高科技含量;二是在驱动机制上,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并将现代城镇体系延伸至新型农村社区;三是在目标导向上,突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致力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河南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探索和创新,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立足本地实际,坚持解放思想。推进“三化”协调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遵循发展规律,保持清醒头脑和忧患意识,以解放思想为总开关,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探索新路,稳中求进,务实发展。面对质疑不能裹足不前,而应开放包容、冷静反思;出现偏差不能回避遮掩,而应坚定信心、积极应对;有了成效不能骄傲自满,而应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只有这样,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才能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立足统筹发展,坚持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条路线,既有各自的演进路径和运行规律,又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根本在于协调,关键在于统筹。不仅需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各自的发展提升,更需要推动产城之间、产业之间、城乡之间统筹发展,使“三化”之间形成相互适应、相互支撑、互促共进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关系。

立足区域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应认清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本地实际选好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应立足各区域不同的产业基础、人口禀赋、城乡格局、生态环境、文化底蕴以及综合实力等条件,在推动“三化”协调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动力、体制机制等方面积极创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而走出符合区域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立足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转型发展。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主题主线不动摇,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加快推动从一家一户、粗放经营的传统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转变;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转变;从二元分割、粗放扩张的传统城镇化向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转变。

立足以人为本,坚持务实求效。新时期新阶段,实现从传统“三化”向新型“三化”转变,推动新型“三化”协调发展,必然面临改革攻坚、发展转型的挑战和考验,任何急功近利、脱离群众的冒进和偏差都可能引发社会矛盾,造成发展受阻。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敢闯敢试、开拓创新,又要顺应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办实事、求实效,把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谋划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型“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第二篇:三化协调发展工作总结汇报

三化协调发展工作总结汇报

“MsoBodyTextIndent” style=““ align=“center”>突出“三化”协调 城建再创新业绩

“MsoBodyTextIndent” style=““ align=“center”> “MsoBodyTextIndent” style=““ align=“center”>——***镇“三化”协调发展工作总结汇报 “MsoBodyTextIndent” style=““ align=“center”> “MsoBodyTextIndent” style=““ align=“center”>

“MsoBodyTextIndent” style=““>尊敬的各位考核组领导,同志们:

“MsoBodyTextIndent” style=““>

家好!

“MsoNormal” style=““>***镇位于辉县市城乡接合部,辖27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6个居委会,总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2.5万亩,总人口7.6万人,其中建成区人口4.5万人。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围绕“五年迈好三大步”和“建设豫北地区中等发达城市”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放带动、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以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依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体制创新,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以促进土地依法流转,规模、集约经营为重点,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2012年1月11日顺利通过新乡市新城杯“明星乡镇”考核,荣获新乡市新城杯“明星乡镇”荣誉称号。“MsoNormal” style=““>

一、经济发展状

“MsoBodyTextIndent” style=““>2011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0.3亿元,同比增长28.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5亿元,同比增长25.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69.8万元,同比增长51%,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增长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15元,同比增长23.6%。“MsoNormal” style=““>

二、城市建设情况

“MsoNormal” style=““>全镇建成区人口4.5万人,城镇化率为60%,较上增长10个百分点;建成区面积14平方公里,增幅为55 %;转移农村人口0.6万人;建成区人均用地面积300多平方米。

“MsoNormal” style=““>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总投资1.8亿元,新修、改扩建道路20多条,建成道路80万平方米,架设路灯688盏,路灯设置率与亮化率均达到100%。主要包括城西产业集聚区

“四纵七横”道路、药贸大道、辉拍路、辉上路及辉陵路、三原线等道路。新安装变压器13台,架设供电线路6万米;完成供排水管网总长度达45公里,铺设天然气管道3万米,2369户住宅全部实现“双气”入户,实现小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供水、供气;梅溪社区一期投资50万元,为社区居民配备了直饮水设备;组建了40辆车的公交车队,公交车延伸到社区和产业聚集区。

“MsoNormal” style=““>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不断健全。总投资1.3亿元,建成金河社区服务中心,韭山社区社区服务中心,梅溪社区老年公寓、文化娱乐舞台、社区服务中心、卫生室,***镇综合文化站,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苏门中学及幼儿园。续建滨河公园、韭山公园景点,建成韭山、大乙风光园、滨河等三个健身、娱乐公园

“MsoNormal” style=““>居住环境更加优美。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大园林绿化工作力度,新增绿地面积5.9万平方

米,绿化率35%。拥军路、共城大道西段,城西产业集聚区“四纵七横”道路,新增绿化占地1.1万平方米,总投资300万元。拥有***湖、韭山公园、大乙风光园、滨河公园等景区,其中***湖景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北国“小西湖”,中州“颐和园”。全镇公园绿地面积4000亩,人均公共绿地59平方米,绿化覆盖率50%。

“MsoNormal” style=““>

三、社区建设情况

“MsoNormal” style=““>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一是韭山、杨庄、金河3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二是清晖花园、苏门花园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征迁安置工作圆满完成,已注入资金4800万元,开工建设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三是全面启动了梅溪、八盘磨、***、大官庄、西王庄五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四是镇域小区伟龙国际城、花园小区、华艺星城、辉纺名苑、金苑小区等已全部竣工,银河国际、华艺二期、华艺郡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预计总投资9.8亿元,已完成建设投资3亿元,完成建筑面积23.4万平方米,可安置3688户;五是保证了市直局委劳动司法大厦、公安局技术指挥中心、国税局业务办公楼等建设项目顺利进行,气象局综合楼已投入使用。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6亿元,完成拆迁2325户,征迁建筑面积27.7万平方米,开工建设面积50万平方米,已建成110栋多层及高层楼和200栋二层半联体住宅,完成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社区已入住居民6358户。2011,完成拆迁1525户,拆迁建筑面积36.3万平方米,入住居民4570户,其中新型农村社区入住居民2270户。

“MsoNormal” style=““>

四、产业发展情况

“MsoNormal” style=““>全镇限额以上企业增加值完成88.88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利润7950万元;限额以下工

业企业及个体增加值完成17.3亿元,同比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9.92亿元,同比增长22%;引进市外资金1.07亿元;在建厂房面积1.6万平方米,3家超亿元重点工业企业和特色企业陆续落户;赛日锂电池负极材料、欧玛汽配转向节、三力炭素超微孔炭砖、城西弹簧园、惠丰复合肥、辉纺纱锭等11家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建设。以碳素、纺织、医药等为主的主导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总量达到97.8%,新增二三产业就业人数16518人,二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达到91.6%。

“MsoNormal” style=““>

五、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MsoBodyTextIndent” style=““>2011年,全镇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经济快速提升,夏秋粮食产量突破2万吨,农作物播种面积3548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60亩,产量4400吨;生猪存栏量5万头,大牲畜存栏1800头,家禽51万只,禽蛋产量4600吨,肉类总产量5100

吨,农业总产值2.6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2.1亿元。全镇市级以上农业品牌企业8个,新增4个;农业专业合作社10个,新增3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500亩,土地规模经营程度达10%,农民组织化程度80%。

“MsoBodyTextIndent” style=““>过去的一年,虽然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镇村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城市建设任务繁重,征迁压力较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度较慢,农业增效不够明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MsoNormal” style=““>

三、下步打算 “MsoNormal” style=““>进一步加快城西产业集聚区建设

“MsoNormal” style=““>强化主导产业发展,统筹推进招商引资、产业提升和集群培育,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的承载

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城西工业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5亿元,建成标准厂房17.5万平方米。重点抓好欧玛汽配工业园、九势制药、赛日锂电池负极材料、等项目。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要在2011年基础上增长2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00万以上。深入开展招商活动,要充分盘活以东、西井峪为中心的22家已关闭的水泥建材企业,全面招商引资,放宽放活政策,制定激励机制,促使企业利用现有土地、厂房资源尽快转型,重点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全力引进一批支撑能力强、带动能力大的项目。“MsoNormal” style=““>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夯实农业经济基础

“MsoNormal” style=““>稳步推进土地流转,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畜牧业,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千方百计挖掘潜力、拓宽渠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构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稳定和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推动城市交通、物流、商贸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MsoNormal” style=““>加快“内涵式城镇”发展,强力推进城镇化建设

“MsoNormal” style=““>坚持“政府重引导、群众得实惠、城市出形象”的旧城改造原则,按照“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和谐改造,建管并重”的思路,强力推进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推进亿源龙城、华艺郡府、大观园等8个改造项目,积极启动西王庄片区、原县水泥厂片区、梅溪片区等6个改造项目,进一步加快韭山、杨庄、金河3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力争完成拆迁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面积100万平方米,建成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MsoNormal” style=““>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研究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研究

韩志全

(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国贸系10商1班)

摘 要:中原经济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完善中原经济区发展模式,对于推进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中原经济区“三化”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首先介绍了“三化”的内涵,并且针对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主要举措,包括:加速工业布局调整,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形成功能互补的现代城镇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Study o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ree Moderniz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Han zhiquan(10 CB1,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ShengDa College of Economic & Trade Management)Abstract: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CPER)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county's economic development.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update the pattern of CPER development and even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However, “Three Modernization” of CPER still faces many difficulties.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of “Three Modernization”.After analysis, the article proposes the principal measures to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CPER's “Three Modernization” , including: accelerating the 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encouraging sustainable growth for the enterprises;impell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PER cities' group, speeding urbanization steps;carry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re area of grain production.Key words: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new industrialization;new urbanization;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harmonious development 中原经济区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文化底蕴、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并于2011年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入重点开发区域。中原经济区战略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近年来,中原经济区积极探索不以牺牲 1

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成为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力量。

一、对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认识

(一)“三化”的基本概念

“三化”,是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新型工业化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是科技含量高、经济 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单纯从字面理解的意思不同,城镇化,就是指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关系到大至都市,小到农户的产销、合作、互动、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

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的过程;也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过程。生产技术科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

(二)“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

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是:城镇化努力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强大的现代城镇体系,县域经济发展获得内涵动力,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统筹发展迈上新台阶。形成具有中原特色,以中原城市群紧密层为核心增长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农村社区协调布局,全面开放、城乡统筹、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显然,构建新型农村社区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和增长点,是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解决好三个问题:①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保障体系的有效对接;②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政府负责基础设施 2

建设资金,政府、集体和社会力量解决服务设施建设资金,集体和个人负担住宅建设资金,必要时政府可适当补贴;③改革农村社会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社会秩序和文化环境。如果人口单纯、大量向城镇转移,既会促生各种城市病,也会加剧“三农”难题,既使得农民工难以“市民化”,也使得农村出现“空壳化”,不仅“三化”难以协调,还可能造成“三损”。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三化”协调发展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实现从乡村到城镇空间转移的同时,真正实现从农民工到市民的全面转化,切实促进农业发达、农村兴旺和农民幸福。生活在城镇和乡村的每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条件都应该得到满足,基本发展条件都应该得到保证,市民与村民共同创造和平等分享“三化”协调发展的成果,最终实现人在城、乡的全面发展。

二、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关系

(一)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

1、农业的发展和积累是工业发展的基础

我国农村工业的发展,不同于发达国家农村工业化是城市工业化扩散而来的做法。中国工业对农业的依赖性更强,表现在其最初的资金、原料、劳动力、土地等依赖农业提供,农村工业产品的市场也大多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好坏,不仅从“原料”供应上直接影响农村工业发展,而且从“市场”上间接影响农村工业发展。因此,农业的发展是农村工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2、工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人少地多的发达国家,没有农村工业化也可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但它们依托的是城市工业化和农业的大规模经营;而在我国条件下,大部分地区(除少数大型国营农场外)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是人口多而人均资源少,总产多而人均产品少,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低下,农业商品率低,农业人口多且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等;同时,城市基本工业化未能带来农业现代化,这就决定了中国大多数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必须以农村工业化为前提。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建设的根本问题。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新型工业化是主导,农业现代化是基础,更准确地说,农业现代化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在工业化强力支撑下的我国农业必然要走上现代化之路,必然要以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确保新型工业化的实现。

(二)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二者都是建设新农村的手段和路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为依托,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1、城镇化是农业现代的有力依托

一是城镇化能够为农业吸收剩余劳动力,农业现代化是要使农业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和集约化经营,而城镇数量远远大于大中城市,开发建设的成本较低,这无疑是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二是城镇化能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和资金积累,农业现代化必须有先进的物质技术装备提供保障,工业品投入的有效增长,将促进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的应用,加快传统农业的改造速度。只有城镇化达到一定程度,城市能够为农村生产出足够的农业投入品,农业的装备条件才能得到改善,农业实现现代化才成为可能;三是发展与农业生产有较高关联度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规范化服务,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2、农业现代化是城镇化发展的首要条件

一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而也是城镇化的基础。农业发展是小城镇形成的先决条件。农业生产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意味着它为非农产业提供农业剩余产品的水平不断提高;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城镇化的催化剂,农业生产产业化的根本任务,就是对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方式的调整,一方面必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服务体系、农业外贸体系、第三产业等综合性经济转化;另一方面,生产方式的调整也必然造成社会关系的变革;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农业现代化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城镇化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城镇化进程加快,需要补充大批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镇,扩大了城镇劳动力来源和商品的市场需求,刺激城镇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满足城镇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

(三)工业化与城镇化

1、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经济支撑

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经济支持,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存在着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浪潮,直至实现城镇化。城镇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存在着较大差别。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发展所形成的聚集效应使工业比重上升,对城镇化比率上升具有直接和较大的带动作用;而当工业化接近和进入中期阶段之后,产业结构转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超过了聚集效应的作用时,城镇化的演进更多地表现为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的拉动。

2、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普遍认为,工业化是推动城镇化的主要动力,城镇化的发展对工业化也有促进作用。首先,当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时,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农村土地,由农业转向工业、服 4

务业等非农产业;这又导致原先分散居住在广大农村的人口向不同规模的城镇集聚,使城镇居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其次,城镇化过程,不仅使城市基础设施得到逐步完善,而且使高素质人才、资金、科技创新等有利于工业进一步发展的要素向城市集聚,推动工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城镇化进程是与工业化紧密联系、互相适应、互相促进的过程。我国城镇化发展及其空间分布格局除了受到自然基础和政策因素影响外,也受到工业化等的影响,其城镇化水平应该和工业化等因素相协调。工业化以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方式,将生产中心与商业贸易中心聚集于城镇,并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城镇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因此,可以认为工业化启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起源于工业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在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强调要以工业化为主导,即工业化主导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从现代化的本质看,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加快城镇化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只有加快工业化,才能有更多的工业产品和先进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城镇化,就是“化”农民为市民、“化”农村为城镇、“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只有加快城镇化,才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工业化、城镇化二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城镇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城镇化是一个与工业化互动的过程。没有工业及其为之服务的商业、金融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城市就失去了支撑;反之,如果没有城市的相应扩张,工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在空间上也会受到制约。

三、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原经济区不断探索“三化”的有效发展模式,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呈稳步推进、逐步上升的态势。“三化”协调发展大致经历了启动、发展、深入三个阶段:

(一)启动阶段(1978-1992年)

改革开放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三化”协调发展开始酝酿和启动,在工业化的主导下,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

(二)发展阶段(1992-2002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原经济区围绕“工农业相互促进”发展方针,制定了“以农兴工、以工促农、农工互动、协调发展”的发展思路。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三)深入阶段(2002年至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战略下,中原经济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三化”道路,“三化”进入深入发展阶段。实现了经济总量规模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城镇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三化”互动增强,逐步协调发展。

总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显著成绩,为“三化”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原经济区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三化”协调发展的总体态势已经形成。然而,由于“三化”协调发展的系统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当前“三化”发展的协调程度不高,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经济水平、民生水平和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偏低,“三化”协调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中原经济区“三化”失衡

1、传统二元体制约束下的“三化”失衡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分割体制及其户籍、产业、价格、土地、资金、就业、社保、教育等制度体系安排,导致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阻碍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二者共同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这是造成我同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三农”问题突出、“三化”失衡的根本原因。

2、新时期比较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约束下的“三化”不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改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但是,经济发展方式仍然粗放:在人口大国和经济“紧运行”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多年来处于高积累、高投入、高速度、较低质量与效益的经济运行状态。这种仍然比较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表现,是一些地区不同程度上存在的比较粗放的工业化、城镇化模式,及其导致的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片面”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城乡发展水平的不协调。

3、城镇化滞后已成为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城镇化源于工业化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商业、物流、餐饮、旅馆等服务体系的需求,是工业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工业化发展的推动力。大量的农业人口需要通过向城镇转移实现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也需要通过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所以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4、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仍然落后,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链条短,关联产业少,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小,附加值低。以加工业为主导的农业生产、加工、转化、流通、消费完整的产业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农民未能完全分享到粮食加工、转化增值、产品销售等产业环节的经营利润,农业的比较利益仍然不高。

5、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面临多重阻力

中原经济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面临多重阻力,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还很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占主流;二是工业产业升级压力比较大。能源原材料行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高,这一工业结构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短期内难以成为新的产业支撑。三是资源环境约束与工业化加速推进的矛盾突出。由于长期的强力开发,部分地表和浅部查明资源已逐渐枯竭,后备资源匮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四是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较弱,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总体产能过剩、单个企业规模小等问题。

(二)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在发展中都面临着各自的困境

1、在工业化发展方面,环境污染严重、市场化程度低、农村劳动力吸纳能力有限等,以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收益低。

2、在城镇化发展方面,尽管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但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仍然滞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城乡一体化面临体制障碍等问题突出。

3、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农业基础仍不牢固,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呈正相关比例,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化发展呈负相关比例。主要困境表现为工业化整体竞争力不强,产业关联弱,资源环境约束依然严重等;城镇化发展滞后,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尚不能充分发挥城镇化的拉动效应,城镇化率过低的瓶颈已经制约了工业化的发展,也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提高;“三农”问题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整体素质不高,农业生产方式粗放,产业化发展滞后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和阻碍工业化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五、促进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一)加速工业布局调整,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新型工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三化”互动协调发展的主导力量。要大力调整工业内部结构、产品结构及其企业组织结构,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使服务业和工业有机融合,并以服务业为 7

中心将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和发展阶段的转型,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升。二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同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三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形成功能互补的现代城镇体系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坚持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优先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继续稳步提升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壮大县城和特色中心镇,优化城市和空间发展布局,推进产业和人口集聚,加快发展复合型、紧凑型、生态型城市,最终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把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积极引导和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让更多群众享受现代城市文明。

(三)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必须有健康发展的农业产业支撑,因此,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至关重要。一是毫不动摇地抓好粮食生产。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坚持不懈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提升经济作物和高效蔬菜、园艺产品生产水平;积极扶持畜牧业、水产业发展,推进畜牧产业一体化。三是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组织,提升农业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逐步形成种苗、农机、水利、动植物保护、农副产品流通、信息和法律等农业服务产业。要把农业建成既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又能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推动“三化”互动协调发展

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统筹安排工业、城镇、农业、农村、生态空间布局,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过程中,保证耕地不减少、粮食不减产,促进“三化”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单行本).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2 欧继中.中原经济区的产业定位.河南日报,2010-10-O8(4).

3 杨春雨.推进河南城镇化进程的路径选择.河南商报,2003-05-27(3). 4 田爱梅.全球化视野下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探析.现代农业科技,2009(1).5 文中平、陈耀明、徐国祥等.用新的理念发展现代农.现代农业科技,2008(12).6 夏春萍.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研究田.统计与决策,2010(10).7 彭红碧、杨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科学内涵.经济研究,2010(4).8 喻新安.建设中原经济区若干问题研究.中州学刊,2010(5).[9] 王发曾.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7). [10] 王发曾.中原经济区的新型城镇化之路.经济地理,2010(12).

[11] 陆大道、姚士谋、李国平等.基于我国国情的城镇化过程综合分析.经济地理,2007(6). [12]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解读中原经济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l1. [13] 蔡世忠.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三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20l1(6). [14] 徐维祥、唐根年、陈秀君.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 .经济地理,2005(6).

[15] 王永苏.试论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J],中州学刊,2011(3).

第四篇:新型“三化”协调发展 心得体会

新型“三化”协调发展 心得体会

自学习了新型‚三化‛协调发展这一新课题,受益匪浅。省九次党代会提出要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当前的济源也有理由、有条件、有能力、有基础、有机遇去实现‚三化‛。作为12345市长热线的一员,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持续求进,是我们的工作姿态

实现新型‚三化‛协调发展,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做到持续求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也是创新,模仿是最低成本的创新。济源要加快发展,必须胸怀全局、放眼世界,善于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只要对发展有利的,我们都应该借鉴。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还要勇于创新,思想观念要创新,敢于冲破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和观念束缚;方式方法要创新,只要有利于加快发展、推动工作,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我们也要通过学习新知识,创新观念,形成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工作氛围。

二、力求先行,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12345市长热线作为济源的窗口形象,为实现济源新型农业现代化提供保障。在工作中,脚踏实地,认真接听群众

电话,倾听群众心声,经班子领导研究,将有代表性、针对性的事件,通过市长热线工作机制,第一时间将最新、最急、最有价值的事件上报市政府,做到‚先行‛。

三、弘扬愚公精神,发扬‚干‛字精神

愚公移山的精髓就是一个‚干‛字,‚干‛,已经成为济源在全省、全国的形象标识和‚精神名片‛。要‚先行‛,必须‚干‛字当头,大干而不是小干,快干而不是慢干,真干而不是假干,能干、会干、好好干,认真干好每一天,扎实干好每件事,干出一片新天地。在外人看来,12345市长热线的话务员,也许只是简单地接听电话。一年的工作时间,我深刻地体会到‚干‛的重要性,不光要干,更要有责任心,遇到情绪激动的群众时,更要有耐心。虽然平时工作中,我做得还不够好,但我时刻会将愚公精神铭记于心,在科室各领导的领导下,提高知识水平,提升自身素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借‚学习新型‘三化’协调发展‛这股东风,我会认真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出错,不浮躁,认真总结,及时向领导汇报,为济现实现‚三化‛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第五篇:以“三化”推动基层网格建设积极探索创基层善治之路

以“三化”推动基层网格建设积极探索创基层善治之路

xx县地处佳木斯市南部,东与双鸭山市宝清县接壤,南与勃利县毗邻,西与xx县相邻,北与xx市郊区、xx县、xx县相连。幅员4415.6平方公里,辖7镇5乡、192个行政村、387个自然屯。总人口46.7万,其中农村人口31.8万,非农业人口14.9万。

年初以来,我县积极探索实践,全力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探索出以网格“三化”建设抓手,以社会稳控、为民服务为目的,推行专兼职网格员为保障的“三位一体”的服务管理模式。

一、精细划分服务单元、多网合一织密网络,实现网格建设标准化

为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深入推进网格化建设服务,xx县按照“多网合一,工作整合,统一领导”工作原则,建立了xx县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包保责任体系,对原有的党建工作、脱贫攻坚、秸秆禁烧、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多个网格的县级包保领导和包联单位进行整合,统一规范为一个网格,建立划分“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单元网格、楼栋(户)长”五级管理体系。共设置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15个,三级网格xx个,单元网格xx个(城区xx个、专属网格xx个、乡镇xx个),楼栋长xx个、户长xx个,建立了网格明确、社区定界、动态管理、无缝覆盖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了管理服务结构由线条化向网络化、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真正打通了为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xx县创新“一网通办制”,推进乡村基层有效治理,在大八浪乡实施一张网统一管理、一张网统一服务的“一网通办”网格管理机制,搭建全覆盖管理服务平台,全力推动过去“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转变。截至目前,登记群众反馈问题线索xx项,已处理化解151项,正在办理6项,案件办结率96%,针对单元网格内的群众反馈问题初信初访化解率100%。

二、整合配强网格力量、全力提供后勤保障,实现工作力量专业化

在网格员队伍建设工作中,xx县深入挖掘城乡社区自身工作人员潜力,整合现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以及县直部门工作力量,配备一二级网格员xx人、各级指挥中心、服务站工作人员xx人,以乡镇(街道)、社区(村)干部、警务助理为骨干,设置城乡专职网格员xx人,村(居)民代表、入党积极分子、辖区民警、县直在职党员干部等力量为辅助,设置兼职网格员xx人。另外为充实社区工作力量,吸收新鲜血液,面向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岗公益性岗位、未就业统招大中专毕业生招聘社区工作者,由第三方签订合同统一派遣到社区网格工作。xx县委、县政府统筹整合城乡网格化建设工作经费,对工作场所选址、办公设施配备、工资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社区专职网格员生活补贴按xx元/月执行(包含失业、养老、医疗、工伤、大病保险);农村专职网格员(不包括享受老三位工资待遇人员)每年享受网格工作补贴xx元。

xx县聚焦“点线面”结合,摸实情办实事解难题,在石头河子镇推行硬核头雁工程,整合各类网格力量,聚焦春耕生产、道路修缮等村民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重点问题,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应办尽办,应解尽解;实行村民房前屋后“三包”制度,建立村“两委”成员包街、网格员包片、党员村民代表包户的三包保体系,联动联管、聚线成面。累计为群众解答各类咨询200余条,代办服务事项50余件,服务群众覆盖率达到100%。

三、落实落靠主体责任,上下联动服务群众,实现问题办理信息化

xx县高度重视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以全县15个二级网格为基础落实主体责任,每个二级网格均配备一名以上县处级领导包保,二级网格长(乡镇、社区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结合“六城同创”,统筹推进所包联网格内党的建设、脱贫攻坚、秸秆禁烧、环境卫生整治(网格化管理、文明创建、小微权力、扫黑除恶、乡村振兴、治安巡防、安全生产、化解矛盾、普法宣传、疫情防控、平安建设)等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xx县搭建了县、乡、村三级网格化协调指挥平台,通过派单、协调沟通、召开工作协调会议等方式,按照“发现—受理—分流—处置—跟踪—督办—反馈—评价”八步工作法运行,及时解决街道(乡镇)、部门、群众上传的问题。基层专、兼职网格员利用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和手机APP软件,开展采集基础信息、上报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搜集不稳定信息、开展治安巡防、了解重点人员、服务特殊人群等项工作,截止目前,共受理各类事项3555次(其中咨询类xx件、求助类xx件、其它类xx件),办结xx件,办结率99%以上,真正实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

xx县实施“一线工作法”,党员带头深入一线办实事,金沙乡探索实施“一线工作法”,落实三级网格长主体责任,一线发现问题、一线解决问题、一线发挥作用,全面推行亮身份制度,将“八小时内办”变成“抓落实马上办”。全县xx余名在职党员全部到社区报到,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xx名党员志愿者,成立志愿服务队50余支,深入包联网格小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放宣传单10000余份。

下载每日时评:积极探索“三化”协调发展之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每日时评:积极探索“三化”协调发展之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南省延津县长祁文华谈统筹推进“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河南省延津县长祁文华谈统筹推进“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目前,延津县站在了历史的高点和经济的拐点,进一步提升“三化”建设水平是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的正确判断......

    40个重点乡镇“三化”协调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新协农字„2012‟3号 关于对我市重点乡镇“三化”协调发展情况 调研报告 2010年,市委、市政府在我市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形势下,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在......

    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

    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 发布时间:2014-4-6信息来源: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要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

    郑州: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 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郑州: 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 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2002年以来,郑州市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同时,结合省会城市特点,提出了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繁荣经济,优化生态”为目......

    每日必读之时评3

    1.诗意弥漫的他乡 陈平军 【导读:停顿于诗句逗号处的一次握手,让姣似芙蓉的淇女,艳羡不已,竞发的风帆都想争先恐后来过渡这段让淇水开心而怒放的友谊。】 卫武公:挺立风中的竹子......

    许昌市如何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

    2011年度许昌市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如何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 化”协调发展 承担单位:许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主 持 人:崔新宏 课题组成员:宁伯伟、张永杰、张宏涛 二〇一......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一解)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 编者按《河南日报》刊发的“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之许昌篇《求客观规律之真》及“何平感言”《成事唯真》,道出了......

    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五篇

    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 发布时间:2014-4-6信息来源: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