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每日必读之时评3
1.诗意弥漫的他乡
陈平军
【导读:停顿于诗句逗号处的一次握手,让姣似芙蓉的淇女,艳羡不已,竞发的风帆都想争先恐后来过渡这段让淇水开心而怒放的友谊。】
卫武公:挺立风中的竹子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
三千年,缓缓吟诵的时光,诗意交错的秋风。
淇水波光中,徐徐打开的光圈,是一根在《诗经》中呼唤德才兼备的竹子,虚心,有节,在一个世纪里坐拥勤政。浏览,目光噙满平和,在史书中次第打开。
细读,身子幻化成清风,穿行在一片清朗之中。浩荡的诗句,洒落鹤壁大地。
许穆夫人:有关朝歌的思念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泉源在左,淇水在右。——《诗经·国风·卫风》 诗句中翩翩起舞的姑娘,怀揣故乡的女子,远走他乡。
一条河在意境里缓缓流动,闪耀着别人的意蕴。甘洌的清泉、悠悠的淇水,绿得深不可测。波光凌凌中,飘飘衣袂,搅动着吹向故乡的秋风,早已无所适从。长短不一的诗句里,绿意无边的倩影,临淇河而泣。
洒下的两行珍珠的光泽,汇成的另一条相思河,谁能令有关朝歌的思念更加意味深长?以父老乡亲模糊的背影,以无限延长剪不断理还乱的丝线,以下笔万言不知如何串联的诗句,作诱饵,垂钓。那爬上日渐消瘦的竹竿的,是不是凌乱的半截炊烟?
散乱的脚步,又能不能丈量出归乡的路途?
曹丕:晨风中呼啸的军旗
奉辞讨罪遐征,晨过黎山峥,东济黄河金营,北观故宅顿倾。——《曹丕诗选》
奉淇水之意、黎阳之愿、正义之命,出发,踏朝露,采晨曦,与战车同行。在大伾山铁青的脸上插满出征的理由,让鼓角争鸣列队等候,饱含离别的泪水随后赶来。
如果有些许孤独,叫上黄河汹涌的浪花,鹤壁奔跑的茂林修竹,暂且不管那千年的黄沙彌漫。擂三通鼓也行,使出浑身的力气,最好能震动罪恶的神经。
不要去管曾经的繁华是如何坍塌成满目荒芜,遍布山野的灌木是如何表达千奇百怪的私心杂念。
只要紧握正义之矛,满目秋风,翻飞的草虫哀歌,穿梭的离雁孤飞都是滔滔不绝的千军万马。
李白:有关别离的一次握手
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全唐诗》
最不能忘记的绝对是淇水的绿,所有的相逢与别离都是这匹绿色绸缎的一部分,布满整个旅途的绿意从长安出发,从梁宋到幽蓟延伸,在淇水河岸激起一朵浪花,打湿了廷硕的一介衣衫。
停顿于诗句逗号处的一次握手,让姣似芙蓉的淇女,艳羡不已,竞发的风帆都想争先恐后来过渡这段让淇水开心而怒放的友谊。
万车争驰,青楼夹岸,万室钟鸣,天下豪富,都在一次握手面前苍白几分。千金散尽,又有何惧?
王维:淇上傍晚的时光
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全唐诗》 佛光照耀的傍晚,再纷繁复杂的山头,也已失去了挺立四野的机会,空无一物,是彻底放下。
无论桑木,还是柘木,都已是置身物外的虚无。曾经肥硕的叶子,被市井的目光一点点蚕食。
缓缓下落的太阳孤独地衬托着失意的背影,还能表达心中的祈愿吗?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单薄穿行在淇水田野里的背影早已放下牵挂,关上了还没有到来的黑暗。一如这平静如镜的夜色。
2.让我们在春天平整好土地
“第一批90后的胃已经垮了”“80后已经开始去治脱发了”……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年轻人压力过大、“过早衰老”的话题,在网络空间引发热议。
身体的变化或属戏谑、或属难免,不过折射的也是青年群体中的“小情绪”。这样的小情绪,与“葛优躺”“感觉身体被掏空”的流行语、与“我们是谁”的咆哮体漫画、与“1988年中年女子”引来的群嘲一样,透露出的是年轻人面对现实的几许焦虑、面对未来的几分迷茫。在“奋斗”这最厚重的青春底色之上,我们也需关注到少许这样的“灰色”,为更多年轻人吹散成长路上的心灵雾霾。
应当看到,今天的年轻人享受着时代进步带来的物质红利,但也承受着社会高速运转下的精神压力。“流动中国”的真实图景,一线城市的快速节奏,职场内外的激烈竞争,让不少年轻人感觉压力很大。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年龄在20—39岁的独居青年达2000万人,独居青年们感叹:无人与我立黄昏。而高企的生活成本、变动不居的生存环境、成长进步的现实压力等,都是青年人焦虑的来源。“感到孤独寂寞”“没有归属感”“未来发展迷茫”……一些人因此开始“叹老”,甚至被现实击倒,要么一蹶不振,要么心浮气躁。
其实,青年群体因为刚走入社会,缺少经验、缺少积累,因而更需打拼,而偏偏这个群体又对生存环境更为敏感。这使得“少年维特之烦恼”,几乎成为普遍性的问题,不独今日才见,也非特定地域所有。上世纪80年代“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的潘晓之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国家青年群体集体爆发的焦虑症,既是青年群体鲜明特点的反映,也是时代变迁、社会转型的写照。
帮助青年纾解内心焦虑,不能靠说教,更不能靠指责,关键在于关注青年、走进青年,同时通过更好的发展,去真正消除社会关系中存在的紧张与不安。给予更多理解和包容,多解决现实难题,敞开机遇之门,帮助年轻人涵养信心与耐心,才能激扬青春、消解焦虑,让更多青春身影轻装前进、踏实奋斗。当我们的社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青年才能远离无力、疲劳、焦灼等心理危机。
“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没有一代青春是容易的,青春的旅程本 就不会一帆风顺。面对一时的困难、坎坷,面对情绪上的失落、彷徨,青年人也不妨自问,是不是在与他人的对比中放大了自己的焦虑?是不是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已尽了最大努力?是不是总寄希望于付出就会立刻得到回报?每一个人所向往的生活,都需要时间去奠基,需要行动去抵达。面对焦虑,一位网友的话值得思考:“去做事,把时间填满……看到因为自己多做了太多事练出来的灵魂肌肉就知道值得。”在与生活的过招中练就“灵魂肌肉”,一个人就不会内心孱弱而畏惧前路。在春天平整好了土地,又何愁在秋天颗粒无收?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一直以来,青年群体蕴藏着社会的活力,承载着国家的希望。共同掸去心头的暮气,释放活力、放飞梦想,这一代青年必将肩负起“一代更比一代强”的时代责任,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全国卷资源共享3群QQ号580286994 分享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3.阅读经典是最好的智力游戏(前沿访谈)
——专访著名学者易中天
12月初,记者在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与国内研学教育专业机构世纪明德举办的全国基础教育学习论坛上,就阅读中华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问题,专访出席论坛的著名学者易中天。
记者:我们先哲留下了丰富的经典著作,怎样理解这笔宝贵财富、如何阅读这些经典?
易中天:中华民族从先秦时期就留下了很多智慧之作,我称之为中华经典。这些中华经典怎样阅读,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做智力游戏,最好的智力游戏是阅读经典,阅读经典最好的方法是用游戏的心态去阅读。
之所以这样说,因为经典是智慧的结晶,真正的经典总是直指人心。我信奉这样一个主张,越是高级的东西越简单,越是真理越明了。如果一个人号称他掌握了真理,又不能用最简单、最明白的话说出来,我不相信他掌握了真理,越是把一个事情弄得复杂难懂的,一定是他自己不懂。不要小看游戏,西方哲学家认为,人的冲动有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比如渴了想喝水,饿了想吃饭,这是感性冲动;大家都要讲道理,这个水如果不能喝,我就宁可渴也不喝,这是理性冲动。感性冲动是我非常想做什么事情,我就要去做,而理性冲动是告诉你,某某事情你不能做,两者是矛盾的。怎样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康德等西方哲学家说,人还有第三个冲动叫游戏冲动,他们对游戏的理解,和孔夫子对自己70岁境界的定义是一样的,一个人一旦进入了游戏状态,他就是自由的,能够随心所欲做任何事,而且从来不犯错误,这是哲学意义上的游戏状态。我是赞成游戏的,人在游戏时是最放松的,同时也是最专注的。如果我们能够在这样一种既放松又专注的状态下来阅读经典,就能够获得智慧。
记者:能否结合我国的传统经典,具体谈谈这种阅读状态?
易中天:最近我参与创作了一套《中华经典故事》,就是想让孩子们能够在游戏的状态下阅读中华经典,掌握中华智慧。
此举有我个人原因,我的外甥女9岁了,我把《论语》《孟子》这些原文拿给她看,她看不进去。我们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希望传播效果好一点。所以我们想到创作这样一套书,让传统文化教育加创意动漫,用非常轻松的方法来让孩子们阅读。这套书一共6本,第一本《论语故事(上)》,标题就是“同学们好”,讲孔子学生的;第二本《论语故事(下)》“老师好”,讲孔子的故事;第三本《庄子故事》“你看那些鱼”;第四本《孟子故事》“做个男子汉”;第五本《禅宗故事》“那个和尚乱出牌”;第六本《周易故事》“其实很容易”。特别是《周易》非常难读,大家认为很难懂,我觉得真正讲好,其实也容易懂。
比如我国古代有“王道”和“霸道”概念,要解释它很费劲,如果这样讲——王道的国王说“寡人有爱心”,霸道的国王说“老子有核武”,王道、霸道一目了然。
这套书每本的每一章前面都有一首诙谐的小诗,比如讲禅宗故事的诗:“门前一棵菩提树,心中一座明镜台,诸天天女散花来。落地菩提本无树,虚空明镜不是台,那个和尚乱出牌”。孔子有一个学生子贡,是中国儒商的鼻祖,讲子贡用一首小诗:“黄晶珏,白玉带,孔门有个高富帅,点子多,脑子快,有房有车有WiFi”。这样开篇学生是会喜欢的。另外,我们设计了两个漫画形象,一位叫小天,是读经典的,还有一个是小狗,哲学狗(刀刀狗),是听故事的,这两个形象都是著名画家创作的。这两个漫画形象参与进来,和我们做伙伴一起来阅读中华经典,完成学习之旅,他们会穿越和古人对话。
记者:阅读中华传统经典与培养学生们的能力有什么关系?
易中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功用,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现实中我们对此重视不够。阅读经典能帮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举一道题的例子来说,问“有个好人掉到井里去了,老师你也跟着跳下去吗?”孔子回答“你不能这么问”,庄子回答“那个人是做梦的小青蛙吧”,禅师回答“你去问问那口井”。请问,哪个是标准答案?哪个都不是。实际上许多哲学和人文学科的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哲学的意义不在于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教会我们怎么思考。哲学就是哲学史,因为一个哲学家提出一个问题以后,他给了一个答案,马上有另一个哲学家批评他,后面又有一个哲学家批评第二个哲学家,这种不断的批评、反驳和探寻,就培养了我们的思维。
教育承担着传授知识、示范方法、启迪智慧等职责,其中最基础的是传授知识,知识不可穷尽,尤其我们现在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没有人能掌握人类所有的知识;只有知识没有方法,知识乃无用之知识。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不单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示范方法。示范方法,就等于给学生这个电脑里面装了程序。其中,最重要的是启迪智慧,什么是智慧呢?智慧就是能设计和产生程序的程序,是最高级的程序。智慧只能启迪,用禅宗的话来说就叫“传灯”,禅宗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都至少有灯芯和灯油,关键在于把它点亮。这盏灯点亮了,人就成为有智慧的人。这个灯在别人的心里面,你怎么点呢?不可能点亮,所以只能启迪。
阅读习惯是中小学生的一个核心素养,很多家长问我“怎样让我的孩子像你一样爱读书”,我说很简单,你像我一样爱读书,你的孩子就像我一样爱读书了。孩子的模仿力很强,老话说跟着啥人学啥人,只有家长和老师做榜样、带头阅读,我 们才能真正做到全民阅读。
《读思·墨涌》系列读本 正在发行——
4.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跑道和节奏
两年前,杭州姑娘葛露琴“海投”阿里巴巴所有职位让她如愿进入“高大上”的杭州金招牌企业,亲戚朋友无不羡慕称赞。两年后,葛露琴却后悔了,长期加班内分泌失调胖了20斤,她突然觉悟“身体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于是辞去阿里的工作,在公厕保洁员妈妈的言传身教下,管理辖区内25个公共厕所。(10月26日《法制日报》)
放弃高薪工作去选择另一份看起来不那么美好的工作,这类新闻近年来屡见不鲜,虽然如此,但这类新闻一经报道,依旧能够引起网民的转发和评论。这个现象其实说明了人们对自己现实工作的不满和希望自己也能够做出这种大胆而自由的行动。在虚拟世界参与的互动与议论不是凭空而来,往往是人们对于现实世界欲望与需求的投射。
但这次的新闻跟以往的又有所不同,以往类似的新闻,比如北大毕业生卖猪肉、耶鲁毕业生回国当村官,或是最近的北大清华医学生卖烧烤,新闻媒体的报道更多是引导人们关注北大、清华、耶鲁这些名牌大学自带的标签与光环。在人们一般的印象中,这类大学的毕业生理应成为社会的精英阶层,从事社会上流的工作,他们卖猪肉卖烧烤、回乡下当村官,打破了很多人的认知,带有极大的新闻性。
本次新闻的主人公葛露琴姑娘,不过是一间普通院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她也从事过很多的工作,一开始从事培训工作,后来海投简历进入阿里,一开始充满兴奋与期待,但光鲜亮丽的工作背后却是沉重的工作压力。她从阿里辞职后又在几家公司工作过,依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最后终于在管理公厕的岗位上“安身立命”。报道中提到,她认为,新工作给她更多时间回归生活,周末可以旅游、看书或学习,“很踏实,心情也放松”。这是一个普通人寻求职业的曲折过程,没有太多的新闻点,只有一个普通人最平常的追求过程,在不断的“试错”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真实的兴趣点。的确,职业的选择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只有全面地认识自己,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现下一年一度的秋招已经临近结束,秋招是应届毕业生走出社会的第一步,这个时候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同学已经拿到Offer,有的可能还在跑各种宣讲会、招聘会,忙着网申、海投。但人生是一个长久的马拉松比赛,我们都是参与者,只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跑道和节奏才能笑到最后,而这个过程注定是一个艰难的跋涉。
放弃阿里高薪去管公厕,一个平常人不断尝试又不断经历失败却又不轻易屈服的生活故事。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没有选择是容易的,找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文/黄宇(湖南大学)
5.韩雪炮轰携程:权利非抗争无以致
10月9日晚,演员韩雪在微博炮轰携程会在顾客订单内默认勾选“预选保险框”,多次投诉但除了一句道歉别无其他。因此她希望携程诚实面对问题,向公众致歉。
像韩雪这样选择在社交平台上维权的明星还有很多,但往往却取得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如孙俪曾控诉在晋中拍戏因酒店旁铁路轨道施工打扰休息而遭群嘲,网友认为其为了个人利益利用明星影响力施压,“矫情”!韩雪炮轰携程一事,也同样有人认为其太过小题大作,这是企业的经营手段无可非议。
这让我不禁想起龙应台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提到,她刚回台湾时发现会忍耐的中国人被人侵犯了权益也不会生气,甚至还有人会在电视新闻里微笑着说:“你把检验不合格的厂商都揭露了,叫这些生意人怎么吃饭?”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人习惯了做沉默的羔羊,即使刀俎加身,也不会吭声,毕竟“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赖以明哲保身的潜规则之一。有人插队,“没什么大不了的”;买的衣服货不对版,“算了吧,大家都不容易”;邻居扰民,“忍忍就过去了”……我们的每一次退让和忍耐都是对自身权利的放弃,今天我们忽视这些细小的权利,明天就会失去更多的权利。该生气时不生气,该维权时不维权,该较真时不较真,结果,不仅自己的权益无法捍卫,长久下去,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就会缺乏痛感,就会产生钝感,我们的生存状态会不进反退。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除了调侃的段子满天飞之外,大多数人都是一副“早就猜到了”的麻木模样,这种熟视无睹的沉默就在降低恶人作恶的成本,纵容更大的伤害。权利是用来伸张的,每一次放弃都伴随着或大或小的代价。
李敖的女儿李文定居大陆后,当信用卡不能刷,她为了解真相不惜花上几百电话费交涉;邻居的公鸡打鸣,她严词抗议;业主在小区里内衣外晾,在草地上种菜,她也要投诉……这些看起来鸡毛蒜皮的小事,李文却十分较真,原因很简单:“编织人们共同价值观念的经纬,建设一个让国民享有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社会,不知道要比造大马路、大立交桥、大广场艰难多少倍。”批判少数人的抗争姿态不优雅,却从不知道所拥有的权利就是少数人不优雅地争取来的。
1967年凯瑟琳以“K.V.Switer”的名字注册参加了当时仅限男性参加的马拉松,她不顾周围人的指指点点坚持完成比赛,是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号码牌跑完马拉松的女性。波士顿运动协会坚持禁止女性参加马拉松的规则,没有给凯瑟琳计时;而以凯瑟琳为代表的女性团体也开始了公开质疑规则,认为缺乏合理性。1972年,女性第一次获准参加马拉松,和男性拥有了同样的权利。“跑步是一场社会革命,我让世人知道了女性也可以像男性一样去跑步。”凯瑟琳没有屈服,所以世界为之改变。打破常规的维权很难,但温水煮青蛙的现状是更大的绝望。
社会规则的形成,往往源于对于自己权利的坚守,而权利的保障非抗争无以致。有不满、有抗议、有社会共同的声音的责备与行动,就会有变革,抗争的意义在于如郝劲松所说——“我想要得到宪法赋予我的那个世界。”
文/邓琛(湖南师范大学)
6.戏曲进校园要返璞归真
戏曲进校园,作为当代戏曲传承发展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在各省市都得到具体落实和不断推进。不可置喙的是,戏曲进校园的确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大中小学生中间发挥了培养戏曲观众、演员生力军,避免戏曲艺术断层,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等 积极作用。问题在于,戏曲进校园,依旧存在效用短暂、改良过度、形式单一等弊病,导致戏曲进校园的功效大打折扣。个中症结,恐怕要归咎到中国戏曲的根,被忽视甚至抛弃。
比如,近年来,戏曲进校园为了迎合青年学生的审美需求和观赏品味,特意对传统老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广东粤剧在进入大中小学时,着重引入《牡丹亭》《白蛇传·情》《倩女幽魂》乃至由网络游戏改编的《决战天策府》等新编、神话粤剧,在某种程度上的确革除了传统戏曲剧情拖沓、舞美素净、唱腔版式单调的缺点。
但是,粤剧艺术,包括所有的戏曲艺术,都是渊薮深厚、代代相传的文化产品,如果越过以往优秀的戏曲艺术作品,而直接为未接触过戏曲的青年人呈现与传统骨子老戏大相径庭的新戏,很容易让青年人先入为主地将戏曲艺术定性为:戏曲是与歌剧、舞台剧大同小异的舞台艺术形式。毕竟,目前部分新编剧目已经将舞美打造成电影偏好的蒙太奇风格,将板腔替代成电子音乐,将千军万马毫无遗漏地搬到舞台之上,从而将中国传统戏曲包装成难以识别的舞台产品。
而传统戏曲的虚拟化、程式化被看作是沉闷和落后的象征,中国戏曲艺术自身固有的、不可复制的根被弃置一旁。
这就警醒我们,戏曲进校园,要有观众意识,更要有产出意识、传承意识。戏曲进校园最大的目的,不在于用花巧的剧目取悦青年观众,也不在于不假思索地将产出的戏曲全部更迭为以现代审美和现代艺术情趣为主的剧目,以博观众一笑,让戏曲成为青年学生生活的匆匆过客。长此以往,戏曲艺术就会成为青年学生漠视的精神文化产品,将戏曲艺术等同于一切搬演上舞台的表演,而没有领会到戏曲的特色,更不必说理解到戏曲与中华文化本身的密切勾连,如此,又怎能希冀戏曲艺术会在青年学生中长久繁盛呢?相反,戏曲进校园的要义,就是在观众心中播下戏曲的“种子”,让观众真正从戏曲的内核爱上戏曲,使戏曲成为其一生中不可脱离的艺术产品。此时,戏曲的传承方为找到真谛。
而毫无疑问,最能展现戏曲内核的,是朴素而真挚的传统老戏。返璞归真,是戏曲进校园必须把握的一个重点。要青年学生一生爱上戏曲,则从入门开始就要展现戏曲的深厚情感和真切内涵,用中国特有的叙事方式、情感追求让每一青年学生 都在自觉成为戏曲艺术的粉丝。倘若我们能够把握戏曲艺术的精髓,将最为本真、最为核心的戏曲珍宝呈现于青年观众面前,将经历得起时代考验的骨子老戏传入校园,相信青年观众对戏曲的热爱持续度、了解深入度都会大幅提升。
一段西皮二黄、一个翻转水袖,这些程式化的表演,是经过前辈艺术家千锤百炼锻造而成的戏曲艺术精华,观众往往可以通过这些程式表演、固定唱腔与演员产生深切的共鸣,达到良好的艺术反馈和表演效果。这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独有的特征。如果一味将之视为糟粕,进行空中楼阁式的改造,实际上是过犹不及。
总之,戏曲进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抛弃传统。戏曲艺术是经验艺术,不能因为时代的迅猛发展而进行过度改良,而要从戏曲演员、校园文化管理者以及学生几方面形成合力,使各大校园形成聚集戏曲观众和演员的洼地,而不是自觉排斥传统戏曲、传统文化的知识养成所;使剧场之中,不再是满头白发、零星观众,而是满堂喝彩、再就华章。
文/刘浩田(华中师范大学)
7.与其立碑,不如立规
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一片乱石堆中的木桩格外醒目。“龙眼沙漠遇难地”是一名试图穿越卧龙自然保护区的驴友的遇难地,而类似的“墓碑”还有多处。然而,不论是山下的禁止进山告示牌,还是山上的遇难驴友“墓碑”,都无法阻止驴友的违规穿越。(10月9日《成都商报》)
每年都有不少驴友被困甚至丧身,但依旧难以对后来人形成有效警告。“批评总是徒劳无益的,劝告也不一定会被人接受”,美国心理导师卡耐基的观点刚好解释这种现象。因为劝告对于一些人而言更像是一种“挑逗”,不但无法警示他人,而且会刺激个体的自尊、自重,同时激起他的反感情绪,致使其反其道而行之。所以,危险频发也阻止不了后来者“前仆后继”。
人总是喜欢征服自然。不用怀疑,仅靠过去发生的一些悲剧案例和景区立起的“墓碑”、警告牌,是无法阻止后来人投身冒险者行列之中的。这是个体叛逆、冒 险的天性使然。当然,就算是驴友遇险,社会一定是要实行救援的,这也是人道主义社会的义务所在。
但救援到底该不该义务进行,成了“爱恨交织”的两难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源在处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间的关系。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于生产资料等具有占有的欲望,比如登高望远,冒险远行,这是人类的本质本能。但同时,人也是靠群体而生存的,人必须遵守群体的组织纪律,必须执行群体赋予他的社会义务,当然他也享有群体赋予他的一切权利和福利待遇,比如驴友遇险以后社会方面的及时救助。
可是,在一些地区,每年都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对被困驴友进行救援,而这些费用均由政府埋单。在此语境下,社会公共救助真能无条件为驴友的任性让步吗?答案是否定的。大多数的驴友被困,都是因为准备不充分,不听劝阻、私自进入“危险禁区”。当然,这其中有一些景区防护措施不当,管理失职的原因,但锅不能让景区一方来背。比如报道中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上山的路口有很多个,景区就算能做到全部封堵,也不排除有人“另辟蹊径”的可能,毕竟,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人类总是渺小的。
只想将山踩在脚下的驴友们,不能一心只想着征服远方,也要有遭遇险境、孤立无援的忧患意识。这不是否认探险的行为,有时候探险和冒险本就是相辅相成的,但探险一定要建立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之上。比如也是在国庆期间爬北京房山区百花山迷路的20名学生,躲在象牙塔里的他们是否反问过自己,到底有没有合格探险者的生存能力?一旦自己遭遇意外,如何向家人交待?
按照社会学的观点,人类的自私本性只能被人类的社会属性限定在不损害别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范围内,超过这个范围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让一意孤行的驴友除接受相关违规行为的处罚外,承担一定的救援费用十分必要。一方面,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规定是轻微的,很难让人“长记性”;另一方面,在一些危急情况下,救援人员也冒着生命危险。
比起立“墓碑”这个无奈又无效的方法,对违规驴友进行严厉的倒逼问责,通过一些行政处罚或明文规定的法条,让此类事件的责任主体明朗可寻,才可能培养 出驴友群体的规则意识。显然,这种规则意识,一半源自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一半源自个体对社会的责任。
文/强德平(陕西师范大学)
8.那只坐井观天的青蛙
半个世纪以前,人们曾感慨缺乏发声渠道,全国上下都是一个声音。半个世纪后,互联网的发展如火如荼,虽然多了许多网络发声渠道,但公共话语平台的建设却未见得有多大进步:人们打破了制度的笼子,却自愿画地为笼,在小圈子内“圈地自萌”,抵触着与自己不同意见的观点与人群。一遇到话题讨论时,不是有理有据的阐明观点,而是二话不说就互贴标签甚至直接升级为口水战。
依笔者所见,制约公共话语平台有序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人们社交圈子的“同质化”,缺乏对异己之见的包容与沟通。
宪法学家卡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一书中写道:“人们在做选择的时候,趋向于选择他们觉得熟悉、舒心并强化亦有信念的事物或信息。”偏向于与自己观点相同的意见,对相反观点有抵触心理向来都是人类的天性。心理学"认知冲突"理论认为,追求逻辑一致性几乎是人类的本能。
在互联网诞生之前,观点对立的人群也是听不进不同意见的,并且在“同仁”“战友”之间不断强化一己之见。在网络时代,这种同声相求、自我归类的“回音室”,更容易形成与其他“回音室”对抗的社交圈。在巨量的网上便利信息中,人们只选择自己想看到的东西、想听到的声音。在作出回应的时候,经过回音壁的作用又反馈回来,不断激化、强化同一观点,将之推向极端。
各大媒介媒体也深懂人心,通过大数据统计与智能选择为人们屏蔽一些他们不感兴趣甚至碍眼的信息内容,为每个人制定专属的兴趣圈。人们在自我的小圈子内“圈地自萌”、生活得如鱼得水。不再因为看到异己观点而心烦,也省去了不少讨论、争辩的力气。
一个个相互绝缘排斥的“小圈子”蓬勃发展,却也导致公共话语平台的日益萎缩。“回音室现象”不仅将原先包容一体的公共话语平台拆散成原子般的独立个体,还是造成网络上不同意见之间两极对立、互相敌视,难以妥协、难以弥合的一个重 要原因。
古人云:“道不同,不足为谋。”双方之间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再怎么沟通也只是对牛弹琴。然而虽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不能尝试着去听、去理解对方所认同的价值观。罗素言:“我永远不会为了我的信仰而死,因为我的信仰有可能是错的”。依笔者所见,每个人的价值观正如罗素所言的信仰一般,谁也无法保证自己是绝对正确的。社会学家布鲁默的“自我互动”认为个人是在与社会互动中形成发展的。而人的价值观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随之产生的。每个人的价值观唯有通过一次次与社会的互动、接受多元价值观的冲击考验,在自我的质疑、修正中才能逐步趋于独立与完善。
道不同,亦可与谋。如果你真的在意和坚信自己的观点,那么你最好的办法不是保持沉默,暗中嗤笑你觉得看起来十分荒谬的异己观点,而是言之有据地说出你的道理。公共话语平台不是靠一个个相互抵触的小圈子组成的,而是通过千千万万个良性沟通与互动形成的。茨威格言:“我们的世界大得足以容纳许多真理。”而公共话语平台也应该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世界这么大,为何不去看看呢?当你画地为牢,将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中,你也就成了坐井观天的那只青蛙。
文/郑思凡(陕西师范大学)
9.无人书店装监控,平衡了权利和信任
近日,湖南大学旁一所装修不华丽、设备不高端的书店火了,它“俭朴”得甚至连老板都没有在,付款全凭顾客自觉,这个店里最高科技的物件就是安装的监控设备,也正是由于这些监控设备,部分人觉得这不是一家凭借自觉、相互信任的“无人书店”。(10月12日 中国青年网)
部分网友认为,监控把顾客的一举一动全部记录,和有店员看管一个样,所以不存在信任。但实际上,有监控和老板是否给予顾客信任并不是“零和博弈”。
就监控记录本身而言,其作用并不只在于记录那些不自觉的顾客没有付账,就 像老板娘回应的“有时候在有监控的情况下,也不清楚他们给了多少。”而且运营一套监控设备仅为控制这些多为5元一本、10元三本的二手书的少量流失,在成本上也得不偿失。事实上,恰恰是因为没有店员管理,书店在自身运营中也可能出现其他情况,甚至出现意外事件,这些都需要有监控记录作为找出事实真相、解决问题的依据,要使书店能够合理地运转,除了主观上的相互信任,也需要客观上的事实留存作为必要因素。
就店主经营而言,只要合法,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是其自由和权利,与是否给予顾客信任关系不大。如果无人书店装摄像头就是对顾客的不信任,那么那些既有跟着顾客喊“欢迎光临”店员,也安装了高清摄像头的大型商场岂非视顾客为“江洋大盗”?显然不是。这不应是一个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极端选择,而应是一种协调各方、保持平衡的协调发展。店主安装监控是一种在不打扰顾客合理购物的前提下维护自己权益的必要方式,我们都想一个“道不拾遗”的社会,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基于现实情况的合法维权就是对他人的不信任、不尊重。
就顾客而言,摄像头到底是在让谁望而却步?一个素质再高的民族、一个自律性极强的社会公民团体都不能保证没有些许偷鸡摸狗之徒。此时如果拿着“相互信任”去质疑店主的维权之举,反而是打着道德旗号做了不道德的事情。摄像头在前期起到的作用多为震慑作用,是一种告知和警告,去阻止那些潜在的发生的不道德事件、劝退那些有不法欲望者。如果自己以一个平常心态,有合理诉求去逛书店,来这个不大的二手书店里购买学长学姐的资料,那摄像头对于我们又有什么阻碍呢?反而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摄像头在后期还能成为帮助我们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
信任是相互的,维护权利也需要兼顾顾客与店主。在“老板娘没有时间所以店铺无人”的实际情况与顾客自觉付款的行为之间安装监控设备并无不妥之处。从报道中可以看出,三四年来,老板娘人虽不在,但却提供着各种各样的贴心服务,放心地让这些顾客自由自在地选择书刊。顾客们在这三四年中也没有出现过大的问题,总体上来看,书店运营是正常平稳的,双方的交易链也并未因监控设备的存在而产生“不信任”的裂痕。“内不欺己,外不欺人。”这是孔子对“信”的阐释。信任是双方的相互尊重和互动行为,不应成为一方对另一方的道德绑架和约束,不只是无人书店,整个社会的进步都是在这样一种相互信任中不断进步的。这个过程将在未来很长一时间段内是进行时,在这段时间里,类似于安装监控设备的做法,不仅不是损害双方互信的做法,而是在更大程度上找到了双方权利和信任间的平衡支点。
文/宋朝军(河北师范大学)
10.套路化“10万+”是快感文化的饮鸩止渴
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微信公众号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而由其产生的“10万+”爆款文章更是影响着人们的关注热点和阅读兴趣。它们风格多样,涉及领域广泛,不管是社会情绪的展露还是个人意见的表达,都精准地挠到了社会每个人的痒处,让每个参与互动的社会成员都能在精神上狠狠地体验精神的快感狂欢。
实际上“10万+”的爆款文章只是碎片化阅读的新形式,不管是咪蒙还是六神磊磊读金庸,都是将客观事件最有争议性的情节无限扩大,放到社会公众的敏感区,最后等待套路后的新一轮狂欢。严格意义上的爆款文章,并不追求所述内容的精确或者客观,甚至会有意避开严谨的专业知识,在生产爆款文章过程中,情绪化的感官体验却被抽离出来,成为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最重要内容。在这种文化导向中,碎片化的情感体验得到放大,不管最后结果是撕咬还是和解,情节的冲突和戏剧性的闹剧永远都是“10万+”所极力宣扬的,尽力为看客制造兴奋感的源泉。本应完整客观的阅读中,却因“10万+”们利用大众对带有感官刺激文本的热衷,最终将碎片化的情感体验被捧为了阅读互动中最大的趣味。
相应的,如果说“快感”体验是“10万+”文化碎片化的起点,那么“媚俗”文化则是“10万+”消费倾向的最后归宿。在“10万+”的生产过程中,大众的情感导向是其生产的风向标,不可否认,“10万+”们借助大众之手将自己打造成知名度较高的传媒平台,但是随名气而来的不仅是资本的介入,还有过度消费的媚俗化倾向。虽说“软文”推广式的广告不失为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但是被资本绑架,在保证庞大关注量,满足大众心理需求的同时,还要帮广告商鼓唇弄舌,它们主动媚俗似 乎在所难免。文化发展的运作固然离不开消费,但是过分消费永远是文化所承受不起之痛,把文化当做消费的附庸最终会将文化推向媚俗的泥潭。
阅读确实需要“快感”,但“快感”阅读最后终将成无感阅读;文化需要消费,但媚俗文化终将是短命文化。致力文本阅读而非文本消费,取下饮鸩止渴的毒药,是当下网文喧嚣大环境下亟需发力的方向。
文/杨利明(西南政法大学)
第二篇:2013届高三作文热点素材时评必读之 清明祭祀
2013届高三作文热点素材时评必读之 清明祭祀,该融入怎样的现代元素
钱江晚报4月7日
清明节,有一条有关清明纸iPhone和乔布斯的微博很火:苹果CEO库克清明节晚上做了个梦,梦见了乔布斯,乔帮主一脸惨兮兮地说:“小克克,你现在在中国吧?赶紧告死那些卖清明纸iPhone的人,阴间突然多了成千上万的iPhone,每个人都来找我越狱!老子不会越狱啊!”
这条微博是有感而发的。有记者报道,清明买祭品,才知祭品早就不仅仅是银锭,居然看到苹果手机及机套充电器。问:老辈不懂怎么用?卖祭品的答:乔布斯会教的。并且,街头小巷卖祭品的小店里,纸做的“苹果手机”还从不采取限购政策,要多少有多少。
如果说,地下的乔布斯要累死,一些当红的女明星,可能要气晕。在一些祭品店里,除了纸制的仿真奔驰、保时捷、银行卡外,还有女明星的图片,甚至很有想象力地搭售“与女明星的结婚证”。啥新潮、啥时尚,就搞出啥祭品,没有买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现在,市民的生活日新月异,种种“现代元素”被嫁接进祭祀中,本来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的一些地方,葬礼也已经走向艺术化、时尚化,棺材被制作成豪车、小船、美人鱼、红酒瓶、飞机等等各种形状。
可问题是,清明祭祀“与时俱进”,应该符合社会公德和公众利益,不能玷污清明节的“清”和“明”。“手机”之类的祭品,固然时尚,但把别人的商标印上当祭品,太恶搞。而“女明星”之类的祭品,则属于太离谱,不但会让活人气个半死,逝去的恩爱老人若地下有知,没准也会气个半死。
清明祭祀如果不当,死者不安、生者烦。那么,怎样做才能两相安呢?
一些温州人做法就很时尚,也值得提倡。如远在香港的温州人王浩俊,就在天堂纪念网上为过世爷爷建立了一个“纪念馆”,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上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和家人一起用送上虚拟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表达对爷爷的思念之情;家住温州市区下吕浦春秋社区的杜丽等11位中老年市民,则通过网络、家庭会的方式追思亲人,分享情感记忆和人生感悟。
在一些地方,一些时尚人士还在先人的墓碑上,刻上二维码,吊唁者只要扫描一下墓碑下角的二维码,手机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集合逝者生平介绍、照片、视频以及家族历史、亲友评论的网页。逝者亲友通过密码登陆后,还可以对页面进行更新,在上面添加每年清明家族扫墓追思的新内容。亲友、子孙后代,今后如果无法到墓前祭祀,还可直接在网上逝者纪念园祭祀留言。
这种闪烁着现代文明和智慧、寄托了人文情愫的清明祭祀方式,才是真正的与时俱进。
2013届高三作文热点素材时评必读之老人让座,测试道德的底线
背景材料:
2013年3月21日-河南郑州的公交车上,几个老人手举牌牌,给年轻人让座,结果一位老人让了半天,车厢里20多个站着的人没有人敢坐下去,将让座的**推到戏剧化的一幕。钱江晚报评论:
老人让座,测试道德的底线
高路
让还是不让,几乎每个城市的公交车里都在上演着同样纠结的故事。
有时候一个老人上车,大家抢着给他让座,而有的时候,一车人都未必有人肯给他让个座,现实反差如此之大,没有人说得清,哪一个代表了真正的中国。
河南郑州的公交车上,几个老人手举牌牌,给年轻人让座,结果一位老人让了半天,车厢里20多个站的人没有人敢坐下去,将让座的争议推到戏剧化的一幕。
老人说之所以让座是体谅年轻人的辛苦,呼吁老年人别在高峰时期与年轻人抢座位。而更多的年轻人则称老人其实是行为艺术,以此来表达对社会上不让座行为的不满,质疑老人的动机是为了给那些不让座的年轻人施加压力,对年轻人进行逆向教育。
年轻人给老人让座是好风气,老年人给年轻人让座,这有违天理。谁要是坐下去了,就如同坐在针毡上,旁人光用眼神就能杀死你。所以,不管那个让座的老人态度有多诚恳,动机有多单纯,我想都不会有人愿意冒这个天下之大不韪。老人高高举起的那块牌,远比一句责骂,更让年轻人不安,也让整个社会很不安,难道我们的社会道德已经滑坡到这种程度,需要用这种方式唤醒?难道现在的年轻人如此不堪,让老人家需要用近乎自残的方式找回一些尊重?显然,这块牌子是所有年轻人不能承受之重。
我不怀疑老人们的动机,但不认同这种行为,不管它为了什么,它起的作用都只能是加剧两种各执一词人群的相互埋怨。
其实,老人让座无人敢坐,说明大家对礼让老人都是有心理准备的,对让不让座的问题,大家也是有道德底线的,也说明社会冷漠并不像有些人看起来的那么无可救药。虽然我们看到过很多不让座的事,但真要上来一个举步维艰的老人,我还真没见过几个不让的。对让座问题的讨论,不能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前提:几乎没有人否认应该给老人让座。可在现实中,事实却是让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不让座的风气中,一定有些事有些行为产生了坏的影响,左右了大家的行为。比如你把坐别人的座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权利,那么总有一天你不会再享受到这种便利;比如,你每次都想着我干嘛要让座给他或她,那么总有一天当年把你年迈的爹妈扶上车时,一车人都对你别过了脑袋。
真想让座,别找那么多理由。
真为年轻人着想,避开早晚高峰就是最好的行动。
做你该做的事,这个社会不缺善良的心,缺的是对善心的呵护。
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不要把每次让座都变成一条道德考题,也不要把让座变成一种负担。把所有的压力都扔给年轻人,把问题上升到道德的高度,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第三篇:作文每日必读五分钟
每日必读五分钟
·人生处处有诗意,生活处处有哲理。诗意的人生需要我们用诗意的心情对待,哲理的生活在于我们用理性的心理洞悉。
· 诗中的点点滴滴都浸润着生活的滋味,生活的风风雨雨也浸润着丝丝缕缕的诗意。只有以一颗淡泊的、宁静的心去对待生活,你才会懂得生活的真正含义。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你的见识,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该独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你的双腿,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指出你的缺点。
·泪水与汗水的化学成分相似,但前者最多只能为你换回些许同情,于事无补,后者却可以让你绝处逢生,与其在泪水中消耗自己,不如在汗水中拼搏机遇。
·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间的境遇,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唯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流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
· 机遇总是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曲折的人生路的某个岔道,与你玩着捉迷藏的游戏,此时,良好的心态便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以动物为师:学学蜂鸟的绿色生存,学学狮子的劳逸结合,学学熊猫的适度消费,切勿涸泽而渔,学学北极熊的忠于爱情,学学小鸟的热爱生活 最忙碌的鸟也会经常停留在树上唱歌,最笨拙的鸟儿也从不怜惜自己的歌喉,学学蚂蚁的分工合作,学学麋鹿的牺牲精神,学学鲑鱼的坚韧执著。学学鸿雁的志向远大,蜜蜂的勤劳勇敢,骆驼的埋头苦干,公鸡的严格守时,春蚕的有丝奉献,狗的忠诚不二,牛的任劳任怨,猴的机灵好学。
·我无法选择出生,但我可以选择自己走路的方式,即使在淤泥里也要开出艳丽的花。
·苦难是化了妆的幸福。·一棵树的哲学:无论面临怎样的环境,我都会象一棵树一样,在每一次受伤后,以更加顽强的姿态面对新的生活。·人生,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是天鹅总会展开翅膀。l 心情也有颜色。
·对已知的环境做进一步的想,对未知的环境做退一步想,在人生的旅途上,前进固然可喜,但后退也未尝可悲,最重要的是前进时要知道自制,后退时知道自得,而后能重整之后再向前行。
· 优秀与平庸的区别就是你能否在细节上做出大文章来。
·时刻准备以鹰的速度冲刺,石头也会飘起来。人生没有为你准备等待的机会,你只有与时间赛跑,才有可能赢。
·只有懂得放下渴望成功的心,顺其自然才能得到最大的成功
·甘于沉下去,才可浮出来。(企鹅的沉潜规则)
·当遇到巨大的挫折时,怨天尤人,消极沉沦,只会让自己陷入泥潭,不如奋发图强,积极自救,以断箭之勇命中靶心,让命运也向你俯首称臣。
·与人为善也是与己为善。
·单飞的鸟并不孤单它会日益坚强,越飞越高。
· 青春是一张没有回程的车票。
·机会就像一扇迅速旋转的转门,当那个空档转到你面前时,你必须迅速挤进去。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最智慧的人生是: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自信面对将来。
·要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双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
·泪水和汗水都是涩而咸的,但两者所获的结果不同,泪水大都为你带来痛苦,汗水则为你赢得幸福。与其多流泪,不如多流汗。
·当善良铸就了一个人的品格,他就是再渺小,也一样高尚,当真诚充盈一个人的心智,他就是再卑微,也一样尊贵,当仁爱填
满了一个人的灵魂,他就是再贫寒,也一样富有。
·一个国家可以选择朋友,却无法选择自己的邻国,一个国家无法选择自己的邻国,却可以选择和平共处的生存方式。
·我们习惯于把发现自己的渺小之处作为一种谦逊的美德,其实,善于寻找自己的伟大之处才是弥足珍贵的人生态度。
·狡猾和聪明的差距不在智力上,而是在道德上。
·对于一个坚强的人,痛苦和不幸像铁犁一样开垦着他内心的大地,虽然痛,却可以播种。
·记住,你跑得快,别人跑得更快。l 下跪的姿势无论多么优美,它终究是下跪。
·门缝里看人,扁了别人,窄了自己。
·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
·伤口既已存在就无法回避,你不能指望展览伤口博人同情,你能做的和你该做的就是用针线缝合伤口,并且还要努力在伤口上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失败了要昂首挺胸,胜利了更要勇往直前。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变大了,所有的大事就都变小了。
·成熟不是心变老,是泪在打转却依然在微笑。
·上帝给你关闭所有的门以后,还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感谢生活。痛苦之前我感谢生活,它给我平安,痛苦之后我感谢生活,它给我幸福,痛苦之中我感谢生活,它给我体验。繁华之前我感谢生活,它给我安宁,繁华之后我感谢生活,他给我沉静,繁华之中我感谢生活,它给我高潮。爱情之前我感谢生活,它给我纯美,爱情之后我感谢生活,它给我丰富,爱情之中我感谢生活,它给我狂热。我感谢生活,它值得我感谢,悲伤,喜悦,残缺,遗憾,它的一切我都在感谢中照单全收。我感谢生活,每一个细节,每一种滋味,每一滴泪水都掉进笑靥。
·角落的优势,高处总是受人瞩目,高处的位置也总是被人抢夺,角落虽然黯然,但正因为它的不起眼,却能发挥更长效的作用。
·读书,钻不出来的是蛹,钻出来的是蝶。
·搁浅在沙滩上的都是那些追赶浪潮的鱼。
·永远打不断的是脊梁,永远撕不碎的是信念。
·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能弹拨出生命的绝响。
·要散布阳光到别人的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悲哀。
·如果处于人生的黑夜,也别忘了给自己一缕光,一缕希望的光,一缕自信的光,一缕面对生活微笑的光,这一缕又一缕光,看似微弱,但它拯救的,却是整个人生啊。
第四篇:每日时评:积极探索“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每日时评:积极探索“三化”协调发展之路c 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略。进入新世纪,各地推动“三化”协调发展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认识和解决传统发展模式下“三化”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关系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方面。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河南省近年来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新路子,并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取得了新突破,获得了新启示。
推动“三化”协调发展需要探索新路径
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在系统总结历史经验、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工农、城乡关系的基础上,作出了推动“三化”协调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一些地方也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两种不协调现象仍未得到有效克服:一是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了,但粮食产量下来了,生态环境破坏了;二是一些地方粮食生产、生态环境保住了,但经济发展上不去。要想既避免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中忽视农业和生态环境,又避免为了保粮食、保生态而拖累经济发展,就必须创新“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和模式,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创新“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径。
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河南省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并突出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为核心,以产城融合、集约节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互促共进、协调发展的过程。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就是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带动全局的战略突破口,把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作为实现引领的根本着眼点,通过城镇规模扩大和功能完善,带动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多元就业,促进产城互动、产业互动、城乡互动,从而加快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引领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调整,实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把发挥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作为战略突破口
当前,我国仍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特别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发酵,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对外贸易增速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进一步提振经济,实现更有质量的可持续增长,必须将扩大内需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首要任务,而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源泉。同时应看到,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必然伴随土地占用增加,推进“三化”进程与确保耕地红线成为两难问题。而且在传统工业化和传统城镇化模式下,高速度产生高消耗,低水平造成高排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突出矛盾。因此,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是立足实际、遵循规律,破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之间矛盾的有效举措,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形态产生了显著影响,出现了经济服务化、工业服务化的趋势,高附加值环节逐步向研发、服务两端集中,现代工业发展更加依赖信息、研发、配套服务和环境等,工业化越来越多地需要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带动。这与传统的以物质资本积累为主要动力的发展模式截然不同,对聚集人口、信息等要素资源的城镇化要求更高。这是必须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深层原因。当前,河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仍然是富民强省重中之重的任务。但也应看到,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型升级。这就需要借助城镇化所带来的环境优化、城镇综合功能不断完善的优势,吸引和壮大一批能够带动产业升级的龙头项目和骨干企业;发挥城镇集中集聚集约效应,吸引和集聚科技要素,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创新支撑与人才支撑;依托城镇发展信息、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是提升“三化”协调度的必然要求。“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产城协调、产业协调和城乡协调。推动产城、产业和城乡协调发展,需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市功能完善、生产要素集聚和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使现代城镇体系成为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的土壤和高地,推动依城促产、以产兴城,实现产城协调发展;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企业集中、产业集群和人口集聚,进而拉动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动力,实现产业协调发展;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大
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互动融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加快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是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谋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城镇化处于加速推进阶段,新型城镇化才具备发挥引领作用的条件和可能。从河南省来看,城镇化水平低已经成为诸多矛盾的焦点。2011年河南城镇化率仅为40.5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7个百分点。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创造性地将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城镇体系,构建由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组成的现代五级城镇体系,以覆盖整个农村的农民多维转移路径替代单一的进城转移路径,可以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打破过去城乡二元分割和要素单向流动的局面,为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创新、人才、信息等高端要素集聚平台,推动城乡统筹,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启示
河南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实践探索,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在要素组合上,强调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视野中优化资源要素的空间重组,突出节约集约,提高科技含量;二是在驱动机制上,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并将现代城镇体系延伸至新型农村社区;三是在目标导向上,突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致力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河南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探索和创新,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立足本地实际,坚持解放思想。推进“三化”协调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遵循发展规律,保持清醒头脑和忧患意识,以解放思想为总开关,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探索新路,稳中求进,务实发展。面对质疑不能裹足不前,而应开放包容、冷静反思;出现偏差不能回避遮掩,而应坚定信心、积极应对;有了成效不能骄傲自满,而应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只有这样,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才能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立足统筹发展,坚持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条路线,既有各自的演进路径和运行规律,又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根本在于协调,关键在于统筹。不仅需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各自的发展提升,更需要推动产城之间、产业之间、城乡之间统筹发展,使“三化”之间形成相互适应、相互支撑、互促共进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关系。
立足区域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应认清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本地实际选好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应立足各区域不同的产业基础、人口禀赋、城乡格局、生态环境、文化底蕴以及综合实力等条件,在推动“三化”协调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动力、体制机制等方面积极创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而走出符合区域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立足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转型发展。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主题主线不动摇,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加快推动从一家一户、粗放经营的传统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转变;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转变;从二元分割、粗放扩张的传统城镇化向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转变。
立足以人为本,坚持务实求效。新时期新阶段,实现从传统“三化”向新型“三化”转变,推动新型“三化”协调发展,必然面临改革攻坚、发展转型的挑战和考验,任何急功近利、脱离群众的冒进和偏差都可能引发社会矛盾,造成发展受阻。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敢闯敢试、开拓创新,又要顺应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办实事、求实效,把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谋划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型“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第五篇:大学必读之物
大学必读之物
《源氏物语》
《牡丹亭》
《哈姆雷特》《浮士德》
《瓦尔登湖》《追忆似水年华》《新月集》
《先知》
《约翰·克利斯朵夫》《人间词话》
《博尔赫斯小说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北回归线》《吾国与吾民》《边城》
《愤怒的葡萄》
《张爱玲典藏全集》《围城》
《未央歌》
《小王子》
《局外人鼠疫》
《一九八四》
《麦田里的守望者》
《金庸作品集》
《百年孤独》
《王小波文集》
《野火集》
《丑陋的中国人》
《挪威的森林》
《情人》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文化苦旅》
《平凡的世界》
《活着》
《沉思录》
《坛经》
《哲学的故事》
《西方的智慧》
《精神分析引论》
《存在与时间》
《人,诗意地栖居》
《中国文化要义》
《金赛性学报告》
《存在与虚无》
《西方哲学史》
《中国哲学简史》
《动机与人格》
《人生十论》
《论语别裁》
《梁漱溟问答录》
《苏菲的世界》
《士与中国文化》
《致加西亚的信》
《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记》
《资治通鉴》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世界文明史》
《宽容》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剑桥插图中国史》
《菊与刀》
《光荣与梦想》
《晚清七十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全球通史》
《历史研究》
《中国人史纲》
《万历十五年》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小的是美好的》
《追求卓越》
《第五项修炼》
《卖桔者言》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
《政治学》
《论自由》
《建国方略》
《论美国的民主》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第三波》
《万物简史》
《科学史》
《中国科学技术史》
《科学与人类行为》
《所罗门王的指环》
《别闹了,费曼先生》《时间筒史》
《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曾国藩家书》
《中国人的精神》
《寂静的春天》
《历史深处的忧虑》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