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小学珠心算普及整合之路

时间:2019-05-12 14:5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积极探索小学珠心算普及整合之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积极探索小学珠心算普及整合之路》。

第一篇:积极探索小学珠心算普及整合之路

积极探索小学珠心算普及整合之路

——2013年镇江市珠心算实验工作总结

2012年9月,江苏省珠心算教育实验工作全面启动,我市在教育局、财政局的领导下也认真组织开展了这项实验。全市参加珠心算实验的学校达10所,其中省级实验学校7所,市级实验学校3所(含1所特殊学校),实现了全市区域内的全覆盖。现将一年来我市珠心算教育实验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学习,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

教师专业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是实验的基本保障,因此,市教研室统一部署,要求各校建立珠心算日常学习制度,要求所有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立足校本,挖掘校本资源,发挥学校骨干教师作用,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珠心算理论和教学学习,从调研的情况,我们发现各校措施得力,目标明确,形式多样。

1.充分利用我市独有的珠心算实验资源,加强实验教师培训。为了在我市各辖市区普及珠心算实验工作,2013年9月13日(星期五),我市教育局,财政局,珠算协会联合举办了镇江市2013年珠心算师资培训班,培训班上,丹徒区钱志平、镇江新区王静老师分别对一年级二年级珠心算教材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全市10所珠心算实验学校的实验教师都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实验教师再次认识、了解了珠心算,学会了珠算基本教法、算法,进一步增强了进行珠心算实验的信心。

2.在培训指导的基础上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全市实验学校做到了“六个统一”。(1)统一实验目标,即以普及推广珠心算的方法为目标。(2)统一实验要求,即以数学教材内容为主线,合理整合珠心算内容。(3)统一实验时间,即每天数学课中5-8分钟的珠心算训练,每周1节珠心算训练课。(4)统一教学内容,即集体备课统一教案,我们根据数学教材内容组织所有的实验教师参与编写了“珠心算与数学教材整合”一(上)、一(下)、二(上)的讲学案,供实验学校统一使用,并适当进行二次修改。(5)统一基本课堂教学模式。(6)统一全员过关验收。

3.要求教师深入学习珠心算教育教学新时空直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讨论,更新观念,探讨新策略,利用新方法组织好珠心算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科研型转变。

4.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要求学校教研组每月都要举行一次珠心算教研活动。使各校的珠心算教师了解国内外珠心算教研课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体珠心算实验教师的共识。

二.丰富活动,探究高效的实验模式

传统的珠心算课堂重技能轻思维,重训练轻理解,不重视与数学的整合,在 1

一定程度上严重抑制了珠心算的发展,如何提升珠心算的教学效益成为我们教研的重点。一年来,我们倡导“普及推广”、“不增加学生、教师负担”的实验宗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形式丰富的活动。

1.校本培训,协作研讨。构建市、区、校三级教研网络,形成多层次的教学研究格局。制定《镇江市珠心算教师培训方案》,定期不定期地对珠心算教师进行教材分析、理论辅导、专题研讨等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教育水平。通过培训,引导教师苦钻业务,以骨干带动一般,师徒结对,整体推进,共同提高,形成一支稳定的梯队型教师队伍。定期安排常规教研活动,建立珠心算教师QQ群,让教研日常化、常规化,广大教师都能积极参与网络研讨,特别是访仙司马军辉老师,能积极参与研讨,并结合教学实际细致解答老师们的提问。

2.观摩研讨,表演展示。在抓校本教研、抓珠心算课堂教学、抓教师基本功、抓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找准抓手和载体,各校以及区域内进行1—2次精品教研活动,推出1—2堂精品研究课,培养1—2个教坛新星。同时,通过组织开展珠心算教育实验工作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为教师、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我们先后在姚桥中心小学、丹阳访仙中心小学、扬中外国语小学、丹阳正则小学、句容崇明小学、丹徒实验小学、丹徒辛丰小学举行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教师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研讨,从集体备课到听课、评课,积极寻求“珠心算”与“数学课程”整合之路,努力让珠心算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师们的共同探讨,形成了“5+5+5”的小学与珠心算整合的课堂模式(课前5分,基本功训练;新授5分钟,算法多样化;练习5分钟,分层练习),让数学课程的学习更好地引领学生珠心算。

3.基地实践,典型推进。我市姚桥、辛丰、丹徒实小等学校珠心算起步较早,有一批珠心算骨干教师教师,为此我们启动了片区合作机制,将10所实验学校分成四个研究片区,过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的教学实验,通过点、面、线三者的有机结合,以点带面推动了全市珠心算教学向更深层次迈进。

4.组织了省市小学珠心算教育实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11月5日、11月7日,丹徒青少年活动中心钱志平和丹徒实验小学的魏华老师应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和淮安市教育局教研室的邀请,出席了两市的2013年珠心算工作研讨会,魏华老师执教了一年级的《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和钱志平老师的《小学数学与珠心算的整合》的讲座,展示了镇江市珠心算的实验成果。12月16日,山西灵石教育局财政局一行15人来丹徒实验小学参观学习丹徒的珠心算的教育教学情况,丹徒实验小学的校本教研、珠心算与数学整合的教学教法得到了所有参观者的一致好评。12月17日,我市崇明小学承担了“江苏省小学珠心算教育实 2

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句容市崇明小学洪华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的《几加8、7》、扬中外国语小学李晓娟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的《9的乘法口诀》,两位老师都把珠心算与小学数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了有效的融合,课堂容量大,学生负担轻。本次活动,全程录像,并于2014年元月3日下午,在江苏“教学新时空”上对全省播放。

三、健全制度,加强规范的常规管理

一年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统筹规划,规范管理,提出了“一三五”的教育实施办法,“一”即确立“一个目标”——以普及为目标,“三”即提倡“三个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堂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五”即落实“五定要求”——定教师学生、定实验时间、定活动场所、定训练量、定达成度,这种教学模式已在我市其他实验学校逐渐推广、实验和论证。在具体实验中要求各校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做到以下几点:

1、有计划。学校教研组要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反馈、有提升”。每位教师在开学初都对自己所教班级的学情做了全面的分析,并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

2、有管理。注重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管理,要求老师做到“四有”,即:走进教室“有目标”,讲起课来“有步骤”,导起学生“有层次”,上完课后“有反思”。

3、有监控。要求教研组内单元把关、每次检测各班都能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并及时总结。市教研室坚持珠心算的随机监控,了解“三项训练——基础训练、过渡训练、技能训练”是否到位。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动态测试,随时了解学生的训练情况。今年6月,我们对所有的珠心算实验班级进行了过关验收(50题,12分钟),参与验收的学生共1625人,总合格率(30题正确)达到92%,,其中2所学校达100%,优秀率(45题正确)达到63%,其中最高的学校达94.6%。

4、有评价。我们定期对各校珠心算教育普及率、巩固率和合格率等指标进行评估考核。去年我们制定了《镇江市珠心算实验学校考核评估细则》,对成绩突出的学校给予奖励。2013年下半年我们还举行镇江市珠心算优秀录像课评选。

四、实验取得的初步成绩

1、学校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珠心算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各区及实验学校均成立了珠心算实验工作领导小组,丹徒区还成立了珠心算研究小组。

2、珠心算实验已赢得多数家长的支持。珠心算教学训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所有实验学校都召开了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做好了珠心算教学的宣传,安排家长观看珠心算表演,增加他们对珠心算的感性认识,适当讲解珠心算的训练方法,对家长简单培训,使其能在家对孩子适当指导。家校联动,形成了合力,赢得了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像丹徒实小、崇明小学就通过校报、QQ群、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和介绍珠心算,让家长了解珠心算,并支持孩子学习珠心算,掌握孩子珠心算的学习情况,看到孩子的进步,感觉到孩子是学有所获的,从而增强了孩子和家长们的信心。)

3、合理设置课程,保障了学习时间。我市各实验学校采取的实验形式基本上是融入数学课和独立授课相结合。每周安排1节珠心算课,主要用于珠心算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算理的掌握,平时的数学课堂采用“5+5+5”的模式,每堂课前5分钟,学生进行实拔、空拔和想拔训练;新授时5分钟,将珠心算作为算法多样化的一种与数学口算笔算相融合;巩固5分钟,将基本指法和珠算口诀融入到计算和解决问题,既完成了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又促进珠算表象的形成。

4、各实验学校为规范珠心算教学研究,都专门成立珠心算教研组,配备了珠心算活动室、电脑、打印机等,各实验班级都装有教学多媒体,硬件实施齐全,制定了珠心算实验制度和计划。

5、为确保实验工作的有效开展,调动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各学校对珠心算实验所需要的经费均能做到优先考虑。多数学校还专门设立珠心算实验班老师奖励绩效,设立珠心算实验基金,奖励在珠心算实验过程中取得成绩的师生。

6、遵循规律,科学训练,关注发展。多数学校在教学中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实拔,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表象;注重空拔,借助手指模拟拨珠动作,促使脑中形成清晰的“珠像”;加强想拨,在脑中“打算盘”,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像丹徒区辛丰中心校、扬中外国语、访仙中心校的老师除在了前面提到的实拔、空拔、想拔等基本功训练,老师们还想出了许多激发学习珠心算兴趣的有效办法,将游戏、活动与教学紧密结合:如珠数互译、数字记忆、跳绳对口令、拍球记数等教学手段。重视珠心算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在数学教学中要求老师们加强对教材钻研,找到适宜与珠算相结合的内容,增设借助珠算理解数学知识的环节,通过加强珠算与数学课程的联系,丰富学生的认识,感受珠心算的实用价值。

虽然,在珠心算教育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今后的实验工作任务还很艰巨,需要在珠心算教育课程建设、教师培训、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深入推进珠心算教育实验工作。

第二篇:小学珠心算

营造和谐氛围,引导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春风,吹入学生的心田,给学生带来了一片自主学习的天空。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为语文教学谈论的焦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将来的文盲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所当然要从小学习些自主读书的本领。激发学习兴趣,为今后阅读和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主体地位;实施教学民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求知欲,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内外结合,培养自学能力等,为学生学会学习创造良机,把语文教学的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主体地位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始终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这就明显告诉我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不应成为一句空话,或是贴在墙上不起眼的标语。

首先,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录机”、“容器”、“观众”或是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其次,要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三多”(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控制得多)和“三少”(即学生读的少、练得少、自主探究的少)的弊病。最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成为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也应该成为传递治学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主人的艺术家。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 ”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二、实施教学民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实施教学民主,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自主学习的前提。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应解放学生的思想,改变发言先举手,上课手背后等许多制约学生发展的传统习惯。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站起来发言,自愿到讲台前演示;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合作伙伴,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样做的结果,真正给予了学生自由,放松了学生身心,还给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便于学生激发灵感,发展个性。

例如,教学清代诗人袁枚《所见》一课时,我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有的同学擅长朗诵,就让其朗诵。有的同学愿意说,就让其把故事描绘的景象说出来。有的同学擅长画画,就让其把故事描绘的景象画下来,给诗配画。在一节课中,学生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且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率比平时大大提高。充分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真理。

三、激发求知欲,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一)、鼓励提问,放手质疑。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任何发明、创造、改革,无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要下雨了》一课时,首先,我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说出自己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谁知道要下雨了?”“它怎么知道要下雨了?”“真的要下雨了

吗?” ……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读课文、找答案……,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内容非常充实,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展开讨论,深化理解。叶圣陶先生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的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的讲解。”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有深度、有争议的问题,一时搞不明白,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在辩论中明析,相互启迪,共同提高。

以《路旁的橡树》为例,当师生学到一棵高大挺拔的橡树挡住了筑路工人向前铺路的计划时,我让学生质疑,有的学生这样说:“把橡树砍掉,因为修路计划要比一棵树重要”。有的同学当即回答:“这样一棵粗壮、结实的橡树砍掉多可惜呀!”还有的说:“修路计划不改,橡树也不砍,就让橡树长在公路中间。”这一回答,显然是不妥的。于是,我让全班同学再读书,再讨论,经过学生们的反复讨论,深入理解,终于明白:路改了可以通行,树砍了就没有了,为保护环境、确保道路畅通,做到两全其美,最好改线修路。

四、课内外结合,培养自学能力

“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句话道出了课内外 结合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如果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则可以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仍以《要下雨了》为例。课后,我布置让学生查找、搜集一些预测天气变化的其他“大自然的语言”。第二天一上课,学生们便开始汇报。有的同学汇报早晨麻雀啭鸣表示天气晴朗。有的汇报蚯蚓出洞爬出地面表示将要下雨。还有的同学汇报了蜻蜓低飞、水泥地潮湿、蚊子成团等下雨前的自然现象。这样做,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实践的能力。

总之,二十一世纪呼唤回归自然,呼唤人的主体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一道新世纪的曙光,它将照亮漫漫教学。为了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夺目光彩,让语文成为一泓活水,成为学生爱学、会学的一门课程。教师需要的是积极引导,大胆改革课堂教学。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化作暖暖的东风,吹来素质教育的春天。

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应是让孩子们得到享受的课堂,让他们享受自由的空气,享受个性的飞扬,享受学习带来的愉悦,享受一段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第三篇:小学珠心算

一,珠心算和小学数学

1、珠心算是把算盘放在脑子里,空拨算珠得出答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2、珠心算算题是从高位算。小学口算算题是从低位算。

3、珠心算没有数概念(如5用一颗上珠表示,幼儿很难理解),是用口诀算题,是机械性的死记硬背。小学口算注重数概念的理解,提倡通过对数的理解来算题。不推崇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

4、学习珠心算要天天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想学好、学精珠心算必须下很大的功夫。一段时间不练习,心算功能马上下降。有的孩子上小学后半年不练珠心算,心算功能不复存在。

5、珠心算的教学不是小学口算的延伸。教学方法繁琐与小学数学的教法相悖二,手脑速算(手脑算,手心算,手指算)和小学数学

1:手指算,用手代替了算盘,算理和珠心算方法相同,借助手部工具算出得数,没有数概念,与小学数学背道而驰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老师特别反对这种方法。

2:学生算题时手不停的在动,写完题再动手,如此反复,把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手指算造成小学口算不达标。(小学一年级口算要求5分钟100道题)

3:小学的数学老师说:学生借助手指算题的坏习惯,相当难改。手指算是最坏的数学学习习惯,算题依赖手指而不愿动脑,最终结果是延迟了孩子的思考能力,算钝了孩子的脑袋。

三,蒙式数学和小学数学

1、蒙式数学的数概念特别强,而且结合生活特别紧。幼儿动手操作贯穿于课程始终,真正的解放了我们传统教学对孩子的束缚。孩子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专家建议蒙式数学学完后直接学快心算,效果会很显著。因为孩子在数概念学得很扎实的基础上,规范地进行快心算学习,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蒙氏数学,弊端是,到了多位数运算时,离开实物无法计算。快心算就是解决蒙式数学这一弊端的最有效的方法。

四 快心算(心算,口算,笔算)和小学数学

1,快心算(心算,口算,笔算)三算专利教学法,与小学数学计算方法一致

2、口算不借助任何实物(包括不数手指),算理简单。

3、笔算是从低位算,多位数的混合加减,分析步骤清晰明了。

4、快心算的课程包含了很多数概念的知识。不单纯是计算,快心算的算题理念——概念比计算还重要。

5、快心算教学方法的编排是遵循幼儿年龄特点来制定的,情景教学与趣味教学相结合。提倡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

6、快心算教学注重幼儿在生活中对数概念的体验,然后教师把幼儿生活中对数的理解经过整合运用到教学中

第四篇:积极探索XX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创新,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全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符合形势发展要求、体现我县文化发展方向的战略思想。笔者按照这样的思路,对积极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探索XX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目的在于建设小康社会、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人们用于文化的支出越来越多。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不仅有量的增多,而且有质的提高。文化消费更加多样化,自主选择性增强,计划经济体制下按公益事业发展文化的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文化需求,迫切要求利用市场机制进行改革。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选择。文化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文化产业崛起是与新型工业化进程紧密相连的。20世纪90年代初露端倪的知识经济,将科技、教育、文化与经济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报刊、影视、出版、艺术、文化娱乐等产业,借助于高新技术和网络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在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的甚至超过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英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均速度,是其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增强我们综合县力的重要途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条件下,文化要成为综合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通过与经济结合形成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来进一步使群众接受先进的文化价值观念;要把XX精神、XX地域文化展现出来和传承下去,使其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必须依靠新闻传媒、出版发行、文学艺术和文化教育的载体。如果离开了文化产业,其精神力量就得不到实现。在世界文化交往中,文化精神也是通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来传播的。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才能建立社会主义XX的文化优势,增强我县在竞争中的实力。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维护文化安全的战略举措。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全部智慧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维系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经济全球化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领域,而且影响着文化领域的竞争。文化经济的一体化可能使一些意识形态问题被表面的经济现象所掩盖。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优势,将经济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手段和信息网络向世界传播其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和生活方式。可见,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一个文化问题、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涉及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二)要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文化产业的基本特性,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先进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先进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先进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

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文化与经济结合所形成的文化经济或文化产品,不可避免地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而文化经济的硬件设施,如广播影视设备、印刷出版设备以及电子网络等,却是一种物质性的产业形态。意识形态与产业形态的统一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既要用政治的眼光看待文化产业,又要用经济头脑来经营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政治导向等特性与市场紧密相联,市场对精神文化功能的实现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文化产品都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变成广大群众的消费品。离开市场,孤立地、片面地强调导向,结果必然是既没有经济效益,也没有社会效益,最终导致意识形态弱化,政治导向虚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检验就是群众检验,远离市场就是远离群众。要坚持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必须占领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才能更好地坚持“二为方向”。

实践证明,片面强调意识形态特性或产业形态特性的倾向,都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首要的任务是要解放思想,推动文化产业观念创新。要破除孤立强调宣传导向的观念,确立在正确导向下抓市场份额就是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思想;破除“面向市场”会导致意识形态领域失控的观念,确立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有利于发展文化经济、繁荣先进文化的思想;破除就文化谈文化、文化部门是非生产性单位的观念,确立文化经济一体化、文化产业是支柱产业的观念;破除发展文化经济单纯依赖政府投入和政策保护的传统观念,确立政府职能主要是“管”不是“办”、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依靠市场的观念。

(三)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文体体制的改革没有现存的模式可借鉴,不可能有一个十全十美、一步到位的操作方案,需要我们积极大胆地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基本属性,要求文化产业的改革既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又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既要借鉴经济领域的成功经验,又要借鉴外地文化产业

发展的有益经验,在实践中探索XX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

改革体制,目的是建立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文化产业发展体制。与我县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相比较,我们的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总体处于滞后状态。在经济全球化、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文化体制不加快改革步伐,就会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很难设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阶段,文化体制还能继续依靠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垄断或半垄断地位,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也很难设想,在我县文化领域逐步扩大对外开放,直接面对外来文化经济进入的条件下,我们的文化能够用旧有的体制守住民族文化,发挥好意识形态的引导功能,能够在国内有很强的文化竞争力;更难设想,我们的文化能够在旧体制下扬长避短、主动融合、全面创新,从而确保在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安全。凡此种种,都需要我们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产业发展体制。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市场主体的定性,即文化单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微观主体,具有事业和产业双重属性,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文化部门,是一个与市场无关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二是市场主体的定位,即文化产业部门是政府还是文化单位,是政企不分、管办合一,还是政企职能合理分开、管办职能适当分离?

首先,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一手抓好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一手抓好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发展先进文化,这两大类都需要进行体制改革。公益性文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从政府的角度讲,应当高度重视,制定政策,扶持发展;从文化单位来讲,不能脱离财力、脱离市场谈公益性文化的发展。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深化内部改革,加强成本核算,实行企业化管理。经营性的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支撑,是文化实力的核心和推进改革的重点,要坚持市场主导的方向,按照产业体制的要求理顺管理体制。要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包括外资投资文化产业中符合政府规定的有关行业,实现文化经济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和公共化。在国家法制规范和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跨地区、跨产业、跨所有制联合经营的新格局。

其次,按照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合理划分宣传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能。管理部门要转变宏观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坚持依法行政,多提供政策法律保障,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既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又要细致稳妥、有序推进。

第三,调整结构,组建集团,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文化产业的规模对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很多地方的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集中度不够,缺少规模化、实力强的文化产业集团,使丰富的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品牌竞争优势。应当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文化资源的集中程度以及产业链的关联效应,加大对文化支柱产业的投入,加快组建具有规模优势的文化产业集团,尽快形成文化经济的生产和竞争能力。我们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文化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改善投资环境,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地区的文化集团和文化品牌。

组建集团要抓住四个要点:一是做好管办分离工作。按照有利于增强文化竞争力和实力的要求确定管理部门的职能;二是按照现代文化集团的组织结构理顺集团内部关系,实现“化学反应”,不搞“翻牌”集团,使集团真正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三是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和保障制度,使集团在资源、投资、人事、社会保障等方面能依法自主有效运作;四是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打破壁垒,强强联合,提高整体实力。

第四,转换机制,培育新型市场的竞争主体。当前,文化单位内部都在推行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很多地方在竞争上岗、全员聘用、目标管理、绩效挂钩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但是,如果不把内部改革与确立文化单位市场竞争的主体地位联系起来,内部改革就不可能彻底,其活力、竞争力不可能得到加强。因此,要明确文化单位改革的目标,围绕增强市场主体的竞争力推进内部改革。另外,内部改革还要与相关配套政策特别是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联系起来,保证内部改革的向前推进,促进市场体制的完善。

第五篇:每日时评:积极探索“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每日时评:积极探索“三化”协调发展之路c 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略。进入新世纪,各地推动“三化”协调发展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认识和解决传统发展模式下“三化”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关系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要方面。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河南省近年来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新路子,并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取得了新突破,获得了新启示。

推动“三化”协调发展需要探索新路径

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在系统总结历史经验、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工农、城乡关系的基础上,作出了推动“三化”协调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一些地方也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两种不协调现象仍未得到有效克服:一是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了,但粮食产量下来了,生态环境破坏了;二是一些地方粮食生产、生态环境保住了,但经济发展上不去。要想既避免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中忽视农业和生态环境,又避免为了保粮食、保生态而拖累经济发展,就必须创新“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和模式,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创新“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径。

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河南省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并突出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为核心,以产城融合、集约节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互促共进、协调发展的过程。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就是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带动全局的战略突破口,把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作为实现引领的根本着眼点,通过城镇规模扩大和功能完善,带动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多元就业,促进产城互动、产业互动、城乡互动,从而加快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引领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调整,实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把发挥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作为战略突破口

当前,我国仍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特别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发酵,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对外贸易增速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进一步提振经济,实现更有质量的可持续增长,必须将扩大内需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首要任务,而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源泉。同时应看到,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必然伴随土地占用增加,推进“三化”进程与确保耕地红线成为两难问题。而且在传统工业化和传统城镇化模式下,高速度产生高消耗,低水平造成高排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突出矛盾。因此,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是立足实际、遵循规律,破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之间矛盾的有效举措,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形态产生了显著影响,出现了经济服务化、工业服务化的趋势,高附加值环节逐步向研发、服务两端集中,现代工业发展更加依赖信息、研发、配套服务和环境等,工业化越来越多地需要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带动。这与传统的以物质资本积累为主要动力的发展模式截然不同,对聚集人口、信息等要素资源的城镇化要求更高。这是必须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深层原因。当前,河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仍然是富民强省重中之重的任务。但也应看到,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型升级。这就需要借助城镇化所带来的环境优化、城镇综合功能不断完善的优势,吸引和壮大一批能够带动产业升级的龙头项目和骨干企业;发挥城镇集中集聚集约效应,吸引和集聚科技要素,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创新支撑与人才支撑;依托城镇发展信息、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是提升“三化”协调度的必然要求。“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产城协调、产业协调和城乡协调。推动产城、产业和城乡协调发展,需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市功能完善、生产要素集聚和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使现代城镇体系成为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的土壤和高地,推动依城促产、以产兴城,实现产城协调发展;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企业集中、产业集群和人口集聚,进而拉动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为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动力,实现产业协调发展;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大

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互动融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加快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是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谋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城镇化处于加速推进阶段,新型城镇化才具备发挥引领作用的条件和可能。从河南省来看,城镇化水平低已经成为诸多矛盾的焦点。2011年河南城镇化率仅为40.5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7个百分点。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创造性地将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城镇体系,构建由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组成的现代五级城镇体系,以覆盖整个农村的农民多维转移路径替代单一的进城转移路径,可以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打破过去城乡二元分割和要素单向流动的局面,为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创新、人才、信息等高端要素集聚平台,推动城乡统筹,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启示

河南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实践探索,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在要素组合上,强调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视野中优化资源要素的空间重组,突出节约集约,提高科技含量;二是在驱动机制上,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并将现代城镇体系延伸至新型农村社区;三是在目标导向上,突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致力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河南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探索和创新,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立足本地实际,坚持解放思想。推进“三化”协调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遵循发展规律,保持清醒头脑和忧患意识,以解放思想为总开关,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探索新路,稳中求进,务实发展。面对质疑不能裹足不前,而应开放包容、冷静反思;出现偏差不能回避遮掩,而应坚定信心、积极应对;有了成效不能骄傲自满,而应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只有这样,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才能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立足统筹发展,坚持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条路线,既有各自的演进路径和运行规律,又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根本在于协调,关键在于统筹。不仅需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各自的发展提升,更需要推动产城之间、产业之间、城乡之间统筹发展,使“三化”之间形成相互适应、相互支撑、互促共进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关系。

立足区域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应认清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本地实际选好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应立足各区域不同的产业基础、人口禀赋、城乡格局、生态环境、文化底蕴以及综合实力等条件,在推动“三化”协调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动力、体制机制等方面积极创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而走出符合区域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立足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转型发展。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主题主线不动摇,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加快推动从一家一户、粗放经营的传统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转变;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传统工业化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转变;从二元分割、粗放扩张的传统城镇化向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转变。

立足以人为本,坚持务实求效。新时期新阶段,实现从传统“三化”向新型“三化”转变,推动新型“三化”协调发展,必然面临改革攻坚、发展转型的挑战和考验,任何急功近利、脱离群众的冒进和偏差都可能引发社会矛盾,造成发展受阻。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敢闯敢试、开拓创新,又要顺应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办实事、求实效,把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谋划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型“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下载积极探索小学珠心算普及整合之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极探索小学珠心算普及整合之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德江县积极探索走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精选)

    德江县积极探索走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城市让德江人生活更美好,现代城市气息决定了德江人城市生活的品质,让老百姓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也彰显了德江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

    整体推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国企团建之路

    整体推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国企团建之路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五七零四厂现有职工5000余人,35岁以下青工2160多人,工厂团委下设基层团委1个,团总支2个,团支部20个。当前,随着社......

    整体推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国企团建之路

    整体推进 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国企团建之路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五七零四厂现有职工5000余人,35岁以下青工2160多人,工厂团委下设基层团委1个,团总支2个,团支部20个。当前,随着......

    小学珠心算总结(五篇模版)

    小学珠心算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校珠心算实验已开展四年了。回顾今年的珠心算实验过程,老师们既感到实验工作的艰辛,也分享到成功的喜悦。现将我校一年的实验......

    小学珠心算教学策略探析

    小学珠心算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基于珠算的“珠心算”,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很多小学以全新的面貌出现。珠心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利于培养......

    开发区积极探索“智慧园区”建设之路(精选多篇)

    “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完善电子政务平台,强化信息服务功能,全面准确掌握区内所有企业发展情况,进一步加强政策信息的沟通交流,着力打造开发区一体化、虚拟化、自动化、绿色......

    小学2012—2013学年度二年级珠心算教学总结

    东海县海陵路小学2012-2103学年度珠心算工作总结 计算数学是小学数学的一大主块,多年来,尽管教师都很重视,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计算速度不快。在这一背景下,我校自2012年9月......

    小学珠心算教学与训练

    小学珠心算教学与训练 关键词珠心算;教学;训练 教育改革在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也日新月异,数学科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但“传统的”珠心算教学依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