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郑州: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 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郑州:
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 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2002年以来,郑州市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同时,结合省会城市特点,提出了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繁荣经济,优化生态”为目标的都市农业发展方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以组织化为手段,以产业化为途径,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了农业由单一结构、功能向多元化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1050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比2002年增加7673元,年均增长13.5%。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不断丰富完善发展思路和措施
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探索到不断丰富完善的发展过程。2002年,郑州市制定了《河南省郑州市环城“都市型”现代化农业规划》,首次提出按照圈层布局重点发展绿色蔬菜、花卉苗木、种子种苗、优质水果、环城生态林、绿色奶业、水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8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2004年,结合省委、省政府把郑州建成“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制定了《郑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郑州市发展都市农业的“三个圈层”布局思想以及各个圈层内的产业建设重点。2005年、2007年,先后制订了《郑州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和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突出强化农业生态功能服务城市发展的作用;2010年,又制定了《郑州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郑州市花卉产业发展规划》、《郑州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和《郑州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等产业规划,突出强化保障省会城市“菜篮子”供给的要求。这一系列纲要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不断为郑州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指明发展思路和方向,奠定了加速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基础。
二是发挥区位优势,着力抓好农产品加工物流业
郑州作为全国农业大省河南省的省会,全国陆路、铁路交通和信息枢纽城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郑州市委、市政府抓住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一突破口,充分利用河南省优势农产品资源,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由以生产为主向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转变,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由2003年的500万元增加到2012年近亿元。初步形成了以三全、思念为代表的速冻食品加工业,以金苑、正龙为代表的面粉和方便面加工业,以奥星、帅龙为代表的枣制品加工业等农产品加工主导产业。其中:三全、思念等速冻食品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以上。2011年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410亿元。同时,旨在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现代物流业、农业会展业和信息、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2011年全市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市场交易总额突破了450亿元,郑州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和农资集散交易中心。郑州农产品商品期货交易所年交易额达到66.8万亿元,“郑州价格”已成为指导全球粮食交易的价格晴雨表。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新时期农业部门的一项新任务,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责任重大。为保障城乡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郑州市创新工作思路,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颁布实施了《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法规,建立了“两级三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先后实施了蔬菜、猪肉、水产品和水果市场准入制度,严把生产、市场准入和市场检验“三关”,实行基地检测通报制、农产品销售摊位公示制、抽检督察制、市场准入制等四项监管制度,有效保障了省会城市居民餐桌安全。同时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农产品由低质低效向优质高效转变。截止2011年底,全市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23万亩,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654个。2011年在农业部对全国182个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四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郑州市蔬菜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居全国第一名,水果、水产品合格率位居前列。
四是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近年来,郑州市按照都市农业的发展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由单一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态、生活多功能转变。2007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强力推进城区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一带三区”的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思路,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截止2011年底,全市各类观光休闲农业景点和项目已发展到400多个,年接待游客约2000万人次。其中:特色农业节会18个,集生产展示、科普教育、观光休闲、采摘体验、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景点44个,有5家观光休闲农业园被确定为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惠济区被评为国家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示范县。
五是积极改革创新,构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随着现代农业的加快发展,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越来越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改革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成为新时期农业部门面临的重大问题。2006年以来,郑州市按照国务院和农业部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整合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资源,根据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布局,在全市规划建设40个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区域中心站的改革思路,基本覆盖全市400多万亩农业生产区域。2009年,确定了在全市建设40个区域中心站的方案,目前已启动了25个区域中心站的建设。市财政对每个区域中心站投资200万元,统一建设标准和仪器装备,同时,对每个区域中心站投资50万元购置气象设备,在每个站内设置气象测报和人工降雨设施,进一步增强了服务农业生产的能力。通过区域中心站建设,搭建农技服务新平台,使技术人员“下得去,有事干”,直接面向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服务,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促进当地主导产业形成和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上发挥了显著作用。
六是“三化”协调发展,坚持走“两不牺牲”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
去年9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市委、市政府颁布实施了《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2011—2020)》,提出了建设千万级人口大城市的发展战略目标。新的城市发展目标对郑州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2012年,郑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夯实新型城镇化基础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服务都市区建设为导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郑州都市区“两核六城十组团”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全面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实施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136工程”,按照功能集聚、区域推进、块状布局、集群发展的要求,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科技装备先进、管理经营机制完善、多功能有机融合、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市建成10个面积3万亩以上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成30个以上、每个集中连片面积3000亩以上的主导产业集聚区;建成60个以上、每个面积500亩以上的特色产业园,引领新型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我市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按照《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对大城市郊区多功能农业区的定位要求,在稳定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农业的生态涵养、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观赏苗木花卉、生态景观果园,打造集森林、水系、都市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环城生态走廊,为建设最佳宜居环境城市营造优美田园景观,加快构建一二三产业联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中原经济区农业科研基地、农业企业总部基地、农产品流通中心、中原城市群农业观光休闲中心,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重心和示范带动作用。
第二篇:2014年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十大工程出炉
2014年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十大工程出炉
天健网消息(见习记者 姜洁)19日,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昨日召开。记者从会议上获悉,为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取得新成就,今年本市将继续启动设施农业建设、精品农业工程、农产品市场开拓工程等十大工程建设,其中包括建设大连农产品在线交易中心,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50个等。
设施农业建设工程
继续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新发展设施农业10万亩,新建标准设施农业小区1200个,其中500亩以上设施农业大区30个。
精品农业建设工程
创建粮食万亩高产示范片15个,辐射带动粮田标准化生产面积75万亩。新建优质畜产品供应基地20个,新植果树10万亩,创建精品果园15个,新建蔬菜标准园20个。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0个、绿色食品认证30个,地理标志登记产品3个,“三品一标”产品生产面积达到65%以上,培育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15个。
农业科技支撑工程
加强农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稳步提升农业骨干技术和重点品种推广水平,完成培训农民50万人次,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50项,继续推进苹果矮化密植种苗基地项目和肉牛繁育基地项目建设。推进与中国农科院的战略合作,加快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建设。
农产品市场开拓工程
进一步推进农产品出口基地和示范区建设,新建农产品出口基地50个,搭建展会平台,支持和引导企业参加国内和国际性展会,积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力争实现农产品出口平稳增长。继续加大名优农产品媒体宣传推介力度,着力提高我市名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
完成种植业产品1300个样品定量检测和2.5万个样品定性检测,完成肉、蛋、奶等畜禽产品及农业投入品定量检测样品5480个。推进监管示范乡镇和20个追溯试点建设,推进农业投入品经营登记备案制度,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
全面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维修水平和安全水平,努力实现全市农业机械化的新发展、新突破。新增农业机械7000台,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7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5%。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省
下达的指标之内。
农业信息化推进工程
建设大连农产品在线交易中心,扩大并全面升级“在线批发市场功能”,开发完成“交收服务系统”;建设农业“大网络”平台,构建大连农业体系整体网络架构。
农业产业化推进工程
择优给予市级龙头企业贴息贷款,做大做强我市龙头企业集群。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个,新建大型农产品储藏库10座。加快7个投资10亿元以上农产品深加工大项目建设,实现早投产、早见效。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培育县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00家。推进10个都市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农村改革推进工程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加快建立土地流转公开市场,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加强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确保土地流转规范运行,完成土地流转面积10万亩。继续开展大田作物、设施农业、苹果树、能繁母猪、奶牛和育肥猪保险,新增农机保险,为农户提供5亿元的农业保险保额。
新农村建设推进工程
编制完成《大连市农村连片整治规划》。在150个村中实施“六化”工程,硬化道路41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5000盏,建设户用沼气1000户,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50处,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对20个低收入村实施整村扶贫开发,抓好生态移民搬迁工作,不断提高低收入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第三篇:三化协调发展工作总结汇报
三化协调发展工作总结汇报
“MsoBodyTextIndent” style=““ align=“center”>突出“三化”协调 城建再创新业绩
“MsoBodyTextIndent” style=““ align=“center”> “MsoBodyTextIndent” style=““ align=“center”>——***镇“三化”协调发展工作总结汇报 “MsoBodyTextIndent” style=““ align=“center”> “MsoBodyTextIndent” style=““ align=“center”>
“MsoBodyTextIndent” style=““>尊敬的各位考核组领导,同志们:
“MsoBodyTextIndent” style=““>
大
家好!
“MsoNormal” style=““>***镇位于辉县市城乡接合部,辖27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6个居委会,总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2.5万亩,总人口7.6万人,其中建成区人口4.5万人。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围绕“五年迈好三大步”和“建设豫北地区中等发达城市”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放带动、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以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依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体制创新,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以促进土地依法流转,规模、集约经营为重点,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2012年1月11日顺利通过新乡市新城杯“明星乡镇”考核,荣获新乡市新城杯“明星乡镇”荣誉称号。“MsoNormal” style=““>
一、经济发展状
况
“MsoBodyTextIndent” style=““>2011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0.3亿元,同比增长28.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5亿元,同比增长25.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69.8万元,同比增长51%,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增长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8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15元,同比增长23.6%。“MsoNormal” style=““>
二、城市建设情况
“MsoNormal” style=““>全镇建成区人口4.5万人,城镇化率为60%,较上增长10个百分点;建成区面积14平方公里,增幅为55 %;转移农村人口0.6万人;建成区人均用地面积300多平方米。
“MsoNormal” style=““>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总投资1.8亿元,新修、改扩建道路20多条,建成道路80万平方米,架设路灯688盏,路灯设置率与亮化率均达到100%。主要包括城西产业集聚区
“四纵七横”道路、药贸大道、辉拍路、辉上路及辉陵路、三原线等道路。新安装变压器13台,架设供电线路6万米;完成供排水管网总长度达45公里,铺设天然气管道3万米,2369户住宅全部实现“双气”入户,实现小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供水、供气;梅溪社区一期投资50万元,为社区居民配备了直饮水设备;组建了40辆车的公交车队,公交车延伸到社区和产业聚集区。
“MsoNormal” style=““>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不断健全。总投资1.3亿元,建成金河社区服务中心,韭山社区社区服务中心,梅溪社区老年公寓、文化娱乐舞台、社区服务中心、卫生室,***镇综合文化站,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苏门中学及幼儿园。续建滨河公园、韭山公园景点,建成韭山、大乙风光园、滨河等三个健身、娱乐公园
“MsoNormal” style=““>居住环境更加优美。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大园林绿化工作力度,新增绿地面积5.9万平方
米,绿化率35%。拥军路、共城大道西段,城西产业集聚区“四纵七横”道路,新增绿化占地1.1万平方米,总投资300万元。拥有***湖、韭山公园、大乙风光园、滨河公园等景区,其中***湖景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北国“小西湖”,中州“颐和园”。全镇公园绿地面积4000亩,人均公共绿地59平方米,绿化覆盖率50%。
“MsoNormal” style=““>
三、社区建设情况
“MsoNormal” style=““>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一是韭山、杨庄、金河3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二是清晖花园、苏门花园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征迁安置工作圆满完成,已注入资金4800万元,开工建设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三是全面启动了梅溪、八盘磨、***、大官庄、西王庄五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四是镇域小区伟龙国际城、花园小区、华艺星城、辉纺名苑、金苑小区等已全部竣工,银河国际、华艺二期、华艺郡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预计总投资9.8亿元,已完成建设投资3亿元,完成建筑面积23.4万平方米,可安置3688户;五是保证了市直局委劳动司法大厦、公安局技术指挥中心、国税局业务办公楼等建设项目顺利进行,气象局综合楼已投入使用。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6亿元,完成拆迁2325户,征迁建筑面积27.7万平方米,开工建设面积50万平方米,已建成110栋多层及高层楼和200栋二层半联体住宅,完成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社区已入住居民6358户。2011,完成拆迁1525户,拆迁建筑面积36.3万平方米,入住居民4570户,其中新型农村社区入住居民2270户。
“MsoNormal” style=““>
四、产业发展情况
“MsoNormal” style=““>全镇限额以上企业增加值完成88.88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利润7950万元;限额以下工
业企业及个体增加值完成17.3亿元,同比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9.92亿元,同比增长22%;引进市外资金1.07亿元;在建厂房面积1.6万平方米,3家超亿元重点工业企业和特色企业陆续落户;赛日锂电池负极材料、欧玛汽配转向节、三力炭素超微孔炭砖、城西弹簧园、惠丰复合肥、辉纺纱锭等11家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建设。以碳素、纺织、医药等为主的主导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总量达到97.8%,新增二三产业就业人数16518人,二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达到91.6%。
“MsoNormal” style=““>
五、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MsoBodyTextIndent” style=““>2011年,全镇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经济快速提升,夏秋粮食产量突破2万吨,农作物播种面积3548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60亩,产量4400吨;生猪存栏量5万头,大牲畜存栏1800头,家禽51万只,禽蛋产量4600吨,肉类总产量5100
吨,农业总产值2.6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2.1亿元。全镇市级以上农业品牌企业8个,新增4个;农业专业合作社10个,新增3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500亩,土地规模经营程度达10%,农民组织化程度80%。
“MsoBodyTextIndent” style=““>过去的一年,虽然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镇村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城市建设任务繁重,征迁压力较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度较慢,农业增效不够明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MsoNormal” style=““>
三、下步打算 “MsoNormal” style=““>进一步加快城西产业集聚区建设
“MsoNormal” style=““>强化主导产业发展,统筹推进招商引资、产业提升和集群培育,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的承载
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城西工业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5亿元,建成标准厂房17.5万平方米。重点抓好欧玛汽配工业园、九势制药、赛日锂电池负极材料、等项目。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要在2011年基础上增长2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00万以上。深入开展招商活动,要充分盘活以东、西井峪为中心的22家已关闭的水泥建材企业,全面招商引资,放宽放活政策,制定激励机制,促使企业利用现有土地、厂房资源尽快转型,重点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全力引进一批支撑能力强、带动能力大的项目。“MsoNormal” style=““>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夯实农业经济基础
“MsoNormal” style=““>稳步推进土地流转,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畜牧业,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千方百计挖掘潜力、拓宽渠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构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稳定和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推动城市交通、物流、商贸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MsoNormal” style=““>加快“内涵式城镇”发展,强力推进城镇化建设
“MsoNormal” style=““>坚持“政府重引导、群众得实惠、城市出形象”的旧城改造原则,按照“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和谐改造,建管并重”的思路,强力推进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推进亿源龙城、华艺郡府、大观园等8个改造项目,积极启动西王庄片区、原县水泥厂片区、梅溪片区等6个改造项目,进一步加快韭山、杨庄、金河3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力争完成拆迁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面积100万平方米,建成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MsoNormal” style=““>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现代化农村与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心得体会
现代化农村与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心得体会
通过三天的组织学习,观看其它镇、村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使我有了如下的体会,下面简单的谈谈我这三天的感想:
首先,要想推进新农村建设,就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加大对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报告学习与理解。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上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早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建全民主集中制等。
其次,在学习了国家政策后,才能更好的服务基层,发展基层。随着向现代化农村的转变,传统农业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社会,所以传统农业要发生变化才能为农村带来更好的收益。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的提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加工农业和籽种农业是农村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方向,再次,确定了发展方向后,针对上级政策,本区、镇、村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区的发展方向。我认为:
1.建立团结的村级两委班子,赶于大胆的泰索新路子,转变落后的农村观念,积极发展国家扶持的农业,善于要扶持资金,多想事,多做事。
2.在农村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是一件重要的事,要建立完整的公开制度,实现村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提高农村基层民主自治水平。随时让村民了解村内的发展状况和财务收支情况。3.在完善了各种制度后,真对节约资本方面我们要建立自己的合作社,采取集体购买,集体销售,这样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收益,打造自己的品牌效益,形成一定的规模化。
最后,新农村、新农业的建设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素质的核心是教育,全面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我们加强和完善了以往的培训方式,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民培训体系,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培训。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好准备。我们组织妇女学习手工编制技术等针对性强的职业培训。二是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尤其是对西瓜、果树种植等实用技术,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技术依托。三是农民的新的生活方式的培养。对农民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健康生活意识。
在各方面发展良好的同时,也相应地给村委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要努力做好服务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付出新的努力。在未来的工作中,必定要以十足的信心,团结同志,听取领导、长辈的教诲,创新工作,尽职尽责,尽最大努力去服务我村,发展我村。
2008年10月20日
第五篇:社区推进“三化”建设实施方案
XXX社区推进“三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县推进“单位管理、网格化覆盖、社会化服务”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XXX社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组 长:XXX
XXX非公有制经济管理办公室主任
XXX社区支部书记
副组长:XX
XXX非公有制经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XXX
XXX非公有制经济治安办公室主任
XXX
XXX非公有制经济变电所所长
XXX
XXX非公有制经济国土资源所所长 成员:XXX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XXX兼任,负责社区“三化”管理的日常性指导工作。
二、“三化”管理的范围及主要内容
XXX社区紧邻市区,属于典型的工业型社区,社区内个体工商户多,施工单位多,流动人口集中,人员结构复杂,出租房屋较多,人员流动频繁。目前,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还十分滞后,社区规划尚未成形,路网结构复杂,道口众多,呈向周边发散开放形,实行封闭、半封闭式的“单位化”管理的条件不具备。因此,针对XXX社区的特殊区域现状,可先行推进“网格化”覆盖,将建成区划分为四个片区(见附图),各片区配备社区工作人员和片区干警,实现网格化覆盖。
社区一片区工作人员XXX,片区干警XXX; 社区二片区工作人员XXX,片区干警XXX; 社区三片区工作人员XXX,片区干警XXX; 社区四片区工作人员XXX,片区干警XXX。主要任务内容:
(一)构建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以街巷道为基础,将社区划分为四个网格,将社情动态、信息采集、矛盾化解、宣传教育、服务救助等各类事务全部落实到网格之中,实现社区管理服务无缝隙衔接,管理服务范围全覆盖。
(二)推行辖区各类人员动态管理。深入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按照“四类管理法”的要求,落实社区工作人员“一岗双责”。做好以片区为单位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每天利用半天工作时间进行走访入户,随时掌握包户片区的人员变动、治安状况、出租房屋、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等信息,全面落实维护稳定、服务群众两大工作机制任务。
(三)创新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服务模式。建立社区工作人员与社区民警联动联考工作机制,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共同负责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完善“以厂管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的办法,严格落实“日清、周结、月报”制度,做到流动人口底数清、动态准、情况明。认真做好流动人口基础信息采集和登记办证工作,加强日常管理服务。落实房屋租赁的有关规定,推行出租房屋登记备案制度,明确出租人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出租人的出租行为。
(四)健全巡逻防控工作体系。目前,XXX社区建立专职巡逻人的
条件尚不具备,原则上以社区工作人员和治安办民警为主体,组建兼职巡逻队伍,把功夫用在日常管理服务上,主动消除各类治安安全隐患。坚持社区和治安办24小时值班制度,提高执勤和处突能力。完善社区应急工作机制,制定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应急处突预案,加强各种情况下的应急处突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能力,确保应急处突预案务实管用。
(五)加强重点片区的集中排查整治。将出租房屋、建筑工地等流动人口集中的区域作为管理的重点,集中开展排查和整治,坚决铲除各类治安乱点。同时,把集中排查整治同社区环境治理、各类无证经营窝点等有机结合起来,改善重点复杂区域的环境面貌。有条件的情况下,在重点部位、街巷节点安装电子视频监控等设施,确保治安防控工作基础牢固、全面覆盖。
(六)完善社区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完善群众诉求登记办理制度,帮助解决居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困难,处理居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开展社区便民服务的范围和领域,尝试发展社区服务实体,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义工组织,利用社区特有的优势,协调克拉玛依方面的志愿者及义工组织,开展扶贫、救助、矫正、科普等方面的活动。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遇到困难问题及时汇报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各驻社区单位加强配合协作,使“三化”管理工作深入扎实推进。
(二)建立信息月报制度。XXX社区“三化”管理工作信息联络员确定为2名。信息主管领导由XXX担任,信息联络员XXX担任。每月22日前将“三化”推进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总上报县委基层办。
(三)定期通报,落实责任。推进期间,定期召开推进工作例会,对社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敷衍了事、走过场的社区干部进行严肃处理,对相关负责人上报上一级部门进行组织处理。
镇XXX社区党支部
二○一二年六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