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我国高速公路网中省际衔接路段“断头路”问题的提案(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4:3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解决我国高速公路网中省际衔接路段“断头路”问题的提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解决我国高速公路网中省际衔接路段“断头路”问题的提案》。

第一篇:关于解决我国高速公路网中省际衔接路段“断头路”问题的提案

关于解决我国高速公路网中省际衔接路段“断头路”问

题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0197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解决我国高速公路网中省际衔接路段“断头路”问题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国家发改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办理 提 案 人:刘新文 主 题 词:公路,建设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高速公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取得喜人的成绩,到2009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6.5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为全国交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高速公路建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不少省份的部分高速公路路段与邻省衔接路段还存在不少的“断头路”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断头路”的存在,使得省际区域间交通不便捷,增加了运输成本,客观上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交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尽快打通“断头路”,对于改善沿线地区投资环境,实现路网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促进我国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中仍有约6000公里的“断头路”,已经开工建设的约为3000公里。高速公路“断头路”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约占全国高速公路“断头路”总里程的80%,有近30%的“断头路”位于东中西部交界处。经济发展差距越大的相邻地区,产生高速公路“断头路”的可能性越大。而主线“断头路”中,有20条位于中国规划的“五纵五横”综合运输通道上。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目前广西与周边4省的省际高速公路通道接口有18个,其中广东7个、湖南5个、贵州4个、云南2个。现已建成通车的省际高速公路通道接口7个,其中广东4个,湖南1个,贵州1个,云南1个。正在建设的省际高速公路通道接口4个。目前广西已建和在建通道中的广州到岑溪、广州至贺州、岑溪至茂名、麦岭至贺州、靖西至那坡等省际高速公路,与其连接的邻省高速公路暂没建成,存在省际“断头路”的问题,造成了“一尺未通,万丈闲置”的现象。这样的整体交通格局与广西承担的使命还不相适应。因此尽快打通省际高速公路中的“断头路”,凸显通道效应同样是当前广西交通建设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从长远来看,高速公路“断头路”是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但其带来的影响不可低估,主要表现在:高速公路“断头路”的存在,影响公路交通的应急保障能力,在面临大范围的重大自然灾害时影响十分突出;高速公路“断头路”的存在,加大跨省运输车辆的绕行距离,直接增加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高速公路“断头路”的存在,制约了跨区域综合运输通道能力的发挥,使高速公路连通效率降低;高速公路“断头路”的存在,造成两省区间交通不便捷,影响区域间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大量社会资源处于闲置状态,阻碍了地区间交通一体化进程。

高速公路“断头路”的形成,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水平和产业布局与相邻省份存在差异,因此,两省区间对高速公路建设的重点和建设的时间的安排是不同的;一些路段地形复杂,工程造价高,投资和施工难度较大、投资回收期长,难以吸引投资者投资建设;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缺乏,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直接影响,融资难度比以往加大;国家对高速公路的规划与地方省份规划衔接不紧密,没有统筹安排好相邻两省的高速公路建设。另外,近年来随着物价快速上涨,建材价格和人力资本的提高,进一步推高了高速公路的建设成本。等等。

打通我国相邻省份的高速公路“断头路”,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高速公路路网的直接经济效益,更有助于提高路网的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提出如下几点意见和建议,供参考。

第一,中央预算内、国债等资金优先安排有关高速公路“断头路”的项目建设,从金融、信贷、项目审批、土地等方面,对现有的与相邻省份尚未连接相通的高速公路项目予以优先安排和资金倾斜。

第二,把目前国家尚未批准的地方区域规划中的高速公路项目,纳入国家统一规划。

第三,交通部门应牵头建立部省工作协调机制,推动省际加强相互协调。进一步加强对各省高速公路的建设方案、建设时间和技术标准的协调和统筹,形成共同推进高速“断头路”建设的工作合力,尽量避免产生新的“断头路”。

第四,交通部门应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前期工作审批周期,抓紧土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估和项目审核备案。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项目初步设计审批后,允许关键的控制性工程先行用地,以便加快高速公路“断头路”项目的建设进度。

来源:中国政协网

第二篇: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摘要

幼小衔接指的是儿童在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连接中的情况,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儿童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这个阶段既存在着连续性,又有它的独立性。学前教育中存在的小学化、高水平教师的匮乏、观念的陈旧、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严重的影响着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通过在小学以及幼儿园中的实践活动和调查,以及现有的资料整理,着重分析下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引言

(一)选题缘由

1、法律法规的要求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原国家教委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科研项目“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历时5年,于1995年完成,原国家教委于同年发文向全国推广此项研究成果。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和小学教育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相互合作,与小学互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从90年代至今,幼教工作者们进行了许多研究实验,取得了很多成果:如以“幼小衔接”课程为特色的园本课程,抚顺小学为衔接而建的第一所幼儿园小学衔接教育实验班,以及大大小小的科研论文。但是现实工作中的幼小衔接工作形势一直不容乐观。

2、研究者本人的观察与实践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幼小衔接对幼儿的影响,特别是大班的同学的影响,是幼教领域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大人们的宠爱和溺爱,使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享”,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往往产生“人人为我”的心理要求,这种心理倾向和要求与社会交往所需要的“平等合作”等原则形成突破,长此以往,他们会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过程的表现。我们调查发现许多孩子自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发现,老师上课讲什么回家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可尿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作业记不明白也不问;有些孩子特别自私,自己的东西,别人稍碰一下就告老师,既不懂得谦让,也不懂得关心同伴;还有些孩子则不敢跟别人说话,不会和同学交往等现象。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刚入学的儿童大约有40%会出现上述情况。由此可见幼小衔接对于一名幼儿的重要性,所以我对于幼小衔接这方的问题比较关注。

(二)概念界定

幼小衔接(Young link)是在幼教领域中一个众所周知的概念。从字源上来看,“幼”即“幼儿、学前儿童”、“小”指的就是“小学、小学生”,“衔接”就是指“两个相邻阶段之间的连接,联系”。

所谓“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平稳连接,主要在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中进行。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成长中的一件大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事,标志着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转折。与幼儿园相比,小学里儿童的生活环境、社会要求、课程内容、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

(三)文献综述

围绕幼小衔接这方面的问题,研究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主要有报刊、杂志、网络以及相关著作等,发现我国对于幼小衔接这方面的问题,研究的并不少,但是围绕的问题都是那几个方面,没有太大的创新性,而且大多数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幼小衔接这方面的问题。可见,幼小衔接虽然有很多人在研究,但是目前不管是国内或是国外对于解决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以下主要是我对所查阅到的文献的一个梳理: 1.幼小衔接的国内研究

刘东(2006)认为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教育的平稳连接于过渡,幼小衔接工作搞的好,可以使即将升入一年级的适龄幼儿自然顺利地过渡到紧张的小学学习生活。2

陈景凡(2008)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指出了我国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1、把幼小衔接当做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忽略了它们的连续性;

2、幼儿教育小学化,偏重“智”的发展;

3、幼儿园,小学,家长之间缺乏沟通,衔接出现断层;

4、幼小衔接中师资力量薄弱。3 张倩倩(2009年)从一个小学教师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

1、幼儿教育小学化;

2、缺乏社会适应性能力的锻炼;

3、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求上的不一致,易产生不良学习习惯。4

12朱碧莲,浅谈搞好幼小衔接教育的一些思考,福建周刊,2008 3——4 刘东,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3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4张倩倩,浅议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衔接[J].小学时代·教师,2009(8)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梁嘉(2002)从一个幼儿教师的角度研究了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1、单向性,幼儿园做了大量的幼小衔接的工作,而小学则很大程度的忽略的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2、片面性,重视了儿童的知识储备,忽略了能力的培养;

3、突击性,幼儿园为应付小学开学进行的摸底测验进行突击训练;

4、表面性,不少幼儿园将幼小衔接仅仅局限于表面工作上。5

庞威,赵月娥(2008)着重强调了幼小衔接中教师的问题,他们认为:幼儿园的教师中专业知识扎实,学历水平高的并不多,即使有,也很难从一而终;一些小学教师对幼小衔接没有一个客观而清醒的认识,而且没有将这一工作视为影响其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另外他们还强调了教师中性别结构的失衡,在我国幼儿园和小学中,男女教师的比例严重失衡。此外他们认为很多家长的观念也存在问题,重智育轻德育,重短期成效,忽略长期发展。6

邹敏(1999)在归纳法国加强幼小衔接工作时,提出了法国的做法:(1)增加男性教师;(2)科学划分母学校和小学的学习阶段;(3)合并母育学校和小学的监督视导工作;(4)母育学校教师与初等教育的教师接受同样的培训。7

2.幼小衔接的国外研究

德国学者Griebel认为压力理论(theory of stress)、人生历程中的关键事件理论(theory of critical life events in lifespan development)以及家庭的过渡概念(concept of family transition)都适合研究教育体系中过渡的多种需求。8

新加坡研究者 Clarke和 Sharpe研究了入学之前 500个家庭(包括幼儿与家长)对入学的看法和继续追踪调查入学 6个月之后的270个家庭的看 56转引自梁嘉.浅议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2002(9)

庞威,赵月娥,我国幼小衔接现状透析[J].内蒙古教育,2008(5)7邹敏,法国重视幼小衔接[J].幼儿教育,1999(7)8 Wilfried Griebel&Renate Niesel.(2003)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法。研究结果表明,与家长早先的担心相反,入学之后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适应得很好,然而他们还是担心一年级的教师没有同情心并且太严厉。家长期待改善家校交流而且希望教师为孩子们在家里的学习提供支持,期待教师反映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9

澳大利亚研究者Margetts对过渡过程中个体的背景因素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如下:(1)个体特点,年龄与学业能力有关,与其他适应测量指标无明显相关;(2)进入小学第一年,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受父母家庭经济地位的影响;(3)幼儿参与较多的过渡活动更有可能预测到水平更高的社会信任感、自控、社会综合技能和学业综合成就,与父母职业水平有同等影响。10

丹麦学者Brostrom(2002)在一项对过渡活动的调查中发现,32项过渡活动做的比较好,例如:(1)入学前学校邀请幼儿参观课堂和课余活动中心;(2)入学前,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会针对幼儿的生活与发展召开会议;(3)教师们协同构建幼儿园、学前班和课余活动中心的课程。11

综合上面几位专家的论述,我发现国外关于幼小衔接的工作做的比国内的到位,而且国外的理论基础比国内的强,这还需要我们国内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的努力。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学制的第一阶段、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影响。通过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包括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准备),学前教育有助于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我国教育部和联合国儿 9 Griebel,W.&Niesel,R.(2002)

Kay Margetts(2003)11 Stig Brostrom(2002)10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童基金会历时5年合作进行的“幼小衔接研究”,通过儿童入学前半年和入学后半年的连续实验研究发现,对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准备,包括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如培养幼儿小学学习所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对言语指示的理解能力和读写算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等)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如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够使儿童入小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学前向小学的过渡。

2、实践意义: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与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有一种认识是,幼儿只要提前认一些字,学一点拼音、算术等就没有问题了,这是十分片面的。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五)研究方法

1、关于幼小衔接研究的总体思路

本研究选取了山东省青州市某幼儿园大班和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生个体、教师和父母的观察来了解幼儿的特点,并通过观察过程中看到的一年级的新生对于小学的适应程度,适应速度记录下来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幼小衔接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解决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2、研究的方法(1)文献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和相关著作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收集和整理,明确该研究的目标和大致内容。

(2)观察法

观察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幼小衔接,并对活动进行详细的记录,了解他们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3)访谈法

通过与山东省某幼儿园教师和某小学低年级老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全面的了解幼小衔接的存在的问题以及老师对这些的策略。在访谈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二、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智”

在体、智、德、美四育中, 重视“智”的衔接, 忽视体、德、美的衔接, 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 重视知识, 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 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样不仅不利于儿童的学习而且会使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经过几十年的科学研究表明:5~7岁是孩子一个关键年龄阶段。教导孩子了解学习,认识学习,喜欢学习,自主学习,需要的是家长和老师智慧的启迪。在小学中,老师往往一味的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小学老师的工资或是业绩是与所带班级的成绩所挂钩的,所以说大多数教师会将重点放在孩子的学习结果上,而忽视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培养。

幼儿园和小学中,重视孩子学习培养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要有一个度,很多幼儿园为了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的生活,过早的将体美课取消。现在中国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家中的家务也不用他做,什么事情有父母撑着,而现在中国的治安又不是很乐观,所以大多数家长一般不会让孩子在外面玩,所以孩子在家的时候只能是写写作业,看看电视,几乎没有什么锻炼的机会。这个时候孩子们在学校的时间就应该多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而且在户外活动游戏中,可以培养孩子的互相帮助,共同合作的团队精神。

在我实习的小学里面,本来带的班应该是一节体育课的,但是因为马上要期中考试,很多数学老师或者是语文老师都在觊觎那每星期仅有的两节体育课和美术。当学生听到体育课又不上的时候,脸上立马流露出了失望的表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情。

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极具诱惑的高端产品逐渐面世,像现在的电脑,游戏机等等,孩子们是经不住这些诱惑的,而当他们希望得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如果家长不给买,那么孩子会怎么样,有的会精神相当低落,但是他不会采取措施。而有一部分孩子,而且这一部分孩子的数量还在逐渐增加,他们会偷家长的钱,偷同学的东西,以此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是幼儿园和小学忽视了德育的后果。孩子们从小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惯,将来大了不仅仅很难改掉,而且自己的心里会留下一个很深的阴影,对自己的自信程度会有很大的打击。这其中也渗透了孩子美育的培养,老师们和家长们要及时跟孩子们交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有用的,什么我们应该远离他们,并且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远离那些东西,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不只是要做表面文章。

我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的时候,一名学生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质问他中午午休的时候去干什么了,一开始那名学生在撒谎说跟家长出去吃饭,但是老师让他给家长打电话的时候,那名学生又说是和他家里的亲戚,不是跟父母,不知道电话,老师给他家长打电话,最后得知是去网吧里面玩游戏了。

还有一名学生,也是一名住宿生,看到一个家里有钱的同学拿着一个小游戏机在玩,于是他也想拥有一个,但是他又没有经济来源,又不敢问家里要钱说买游戏机,于是他偷了父母的钱买了一个,上课玩的时候被老师发现,老师把家长叫来,家长问他钱哪里来的,一开始也是撒谎,最后还是承认说是偷得家里的钱买的。

当我在山东省青州市某幼儿园大班中进行调查时发现,大多数老师不管是在上课的时候还是在课下,重点都放在了教授儿童一些算术,识字等关于理论性的方面,而很少拿出时间关系一下儿童的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太关注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了儿童的生理健康,却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二)形式上的衔接

不管是小学还是幼儿园在仙界方面多是在外部的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如桌椅摆放形式, 课时数量、课节时间、午睡时间、游戏时间的增减)上下功夫, 而这些改变的真正目的(如培养儿童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往往被忽略。小学和幼儿教师的相互交流也多吸取对方在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方面的特点, 而在教育观念、师生关系等方面很少沟通。一些一直在幼儿园受表扬、鼓励和在商量的氛围中长大的儿童,在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大家彼此之间并不了解,没有了那些奉承的话,相反会遇到小学教师的冷眼,这样会对他们的自尊心遭受到很大的打击,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我带的班里,有一名小学生李某总是完成不了作业,喜欢偷懒,学习成绩也一直跟不上,上课听讲也不专心,回答问题不积极。一开始代课老师上课还刻意的去让他回答问题,但是发现效果不大后逐渐开始了对他听之任之的态度,有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也会在课堂上对他有一定的嘲讽,下课会在办公室打两下,并没有跟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做好沟通。

在一个一年级的课堂中听课,是一堂数学课,我发现,教室内课桌的摆放逐渐走出了以往的固定模式,表面上是比较随意,但是老师在授课过程还是那些模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对于让学生回答的问题,前期铺垫做的也不是很多。并没有以一种让孩子们喜欢的形式进行。

在家实习的时候发现,小学低年级课堂中的教具的摆放,学生课桌的安排逐渐的在跟幼儿园接轨,但是这些方面仅仅的表现在了形势上,而对于孩子们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中存在的心理问题,适应情况等关注的还并不算太多,并且我注意到,教师对那些比较活泼比较外向的同学关注较多,一些班级的重要职务也都交给他们去做,而对于那些平时不爱讲话,性格内向,不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善于表现自己的同学,老师对他们的关注较少,这样这些同学只能听之任之,学习成绩会一直提不上去,并且心理也会出现问题,遇到事情容易走极端。

(三)突击衔接

一些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 带幼儿去参观小学, 请小学生回园介绍等。这些做法是必要的, 但远远不够。很多在儿童3、4 岁刚入园时就应加以培养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都在最后时期进行强化训练, 忽视了日积月累, 急于求成,致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 难以适应, 不但教育效果不佳, 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畏惧和为难情绪。

其实这方面在全国很多地方都表现的非常明显,许多幼儿园仅仅是在孩子们上大班的时候临时性的对孩子们进行一些关于幼小衔接的渗透,而不是从儿童刚入园的时候就一点点地将幼小衔接的一些基本的观念渗透到孩子们的思想中。这样不免会造成一些适应能力差的儿童心理上会造成一定的偏差,产生一些害怕、厌学等心理。

衔接是急不得的,要让孩子们有个过程,在刚进入小学,孩子们会感到不适应,这是正常的,每个人到了一个新环境总会感到不适应。所以说,在孩子们进入小学以前就要尽量让孩子们爱上学习。其实让孩子们喜欢学习有一个很简单办法,就是让孩子们喜欢上老师。

喜欢学习和喜欢老师,就好像是人的手心和手背,是不可分割的。喜欢学习的孩子往往都是喜欢老师的,因为从老师那里得到了很多的知识;又因为喜欢老师,就不想让老师失望,所以一定会努力学习。

老师心目中有好学生,差学生,同样,学生心目中,老师也有个等级排列的顺序,有最喜欢的老师,有比较喜欢的老师,还有没什么感觉的老师,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这都是很正常的。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学生会有意无意的不好好学习这门课;相反,如果学生喜欢这个老师,学生上课就会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在学校中,的确有一些学生,为了老师而学习。如果老师对他们好,他们就信心百倍,热情倍增,废寝忘食。他们崇拜老师,把老师当做保护神,对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言听计从。而老师可能也喜欢这样的学生,但老师仍然会严格要求这些学生,所以当他们出现不良行为之后,老师也会批评他们。比如,如果因为不用功而没考好,老师必然会指责他们。如果为了老师学习,这时就受不了,觉得过去的努力皆成为泡影,老师不再喜欢我了。所以说老师应该利用好自己的这个特殊关系,把握好与学生之间的尺度,让学生善于主动与自己交流,一块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12

张珊有些偏科,别的科目都还好,就是数学特别差,原因竟然是不喜欢自己的数学老师。他的数学老师,是一个逻辑思维非常强的人,戴着一副很厚的眼镜,说话做事中透露着中规中矩,一看就非常刻板,非常严肃。张珊就是不喜欢这样的严肃样子,一上数学课就特别的难受,每当看见那些数学符号和数字,就像看到数学老师一样,这样一来,他的数学成绩当然上不去。

(四)单向衔接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 幼儿园积极地开展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主动向小学靠拢, 在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尽量接近小学。但小学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 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 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

这也是现在很多地方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现在的幼小衔接都存在着幼儿园一头热的特点,很多小学并没有重视起这一块,他们只认为孩子进入小学后自然会习惯小学里面的一切,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不同 12 章程 梁衍,上学了——如何帮助蛤仔做好上一年级的准备【M】,2006.1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孩子之间的偏差。一些适应能力强的孩子确实是很快就能适应,但是对于那种比较内向,不太爱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老师们就应该多关注一下。我在小学实习的时候就发现,一些低年级的老师都是刚刚送走上一届毕业生返回来的,他们的观念一时也很难转变过来,他们也是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这些小同学。他们的思想中难免会产生还是在教上一届大学生的错觉,所以很难关注孩子们在进入一个新环境中的心理。

(五)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将小学的内容提前教授给幼儿,形成幼儿教育的“小学化”。那样幼儿在进入小学后难免会产生这样一些心理:入学感觉学习很简单,很轻松,自以为老师教的知识自己都学过了, 已经会了, 就不认真听课, 从而养成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不良习惯,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获得知识和技的心理和能力, 也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 这时就会出现适应困难, 学习“没后劲”等问题。同时, 由于幼儿教师没有经过小学教育的专门训练, 对小学教学要求不甚了解, 所教知识和技能有时不够规范, 使儿童养成不正确的习惯, 如书写汉字的笔顺错误, 读拼音不能“直呼”等, 致使儿童刚入学就面临首先纠正错误的问题, 阻碍了儿童应有的发展。

每个年龄都有这个阶段的任务,就像人们交流一样,要循序渐进,不能上来一下子就可以称兄道弟,那样是虚伪的,要首先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然后才可以成为知己。幼小衔接也是一样的,要有一个过渡,不能在没到小学的时候进行小学的任务,这样效果反而不好。每个阶段要有每个阶段的任务,幼儿园首先任务就是培养好幼儿的最基础的东西,虽然幼小衔接非常重要,但是不要忘记幼儿进入幼儿园的本来目的。所以说在幼儿园中,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教师要将主要工作放到教授孩子应该学习的学习任务过,另外培养幼儿在学习习惯,学习方式等等方面的向小学倾向的问题。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三、解决幼小衔接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 明确衔接任务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 又是连续性的, 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确有不同阶段的特点, 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 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发展的连续性规律决定了在衔接时期, 幼小两阶段的特点同时并存, 且相互交叉。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 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促进其健康成长, 幼儿园和小学都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 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 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应确立近、远期两个教育目标,近期目标为帮助儿童顺利过渡。远期目标儿童一生的成长打下此阶段应有的全面素质基础。

(二)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 突出衔接原则

1、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幼儿园向小学靠, 也不是小学向幼儿园靠, 而是双方都向儿童靠。要彼此沟通, 相互衔接, 双方既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特殊性, 又必须同时保持连续性,共同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 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习, 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 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习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

3、渐进性原则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衔接工作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所以要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目标, 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说, 衔接工作在儿童一入园就开始了, 整个幼儿教育时期, 都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在学前的最后一年, 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 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 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等。

(三)从实际出发, 找准衔接点

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如城市和农村), 所受学前教育时间长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学前一年教育, 有的接受了学前三年教育), 因此他们入学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同, 因此必须依据上述条件来确定衔接的重点, 以点带面, 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

同时, 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的焦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 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环境、设施、教育内容、方法、教育形式、手段等方面不断变化, 如果双方还只把外部设施、条件的改变等做为衔接的焦点, 则很难达到彼此的协调。这样非但不能解决儿童适应困难的问题, 还会使两类教育失去各自的特点。应该看到, 内因是决定性因素, 促进儿童在原有基础上向新的阶段发展, 是解决衔接的关键所在。虽然初入学儿童都或多或少会有适应困难问题, 但即使是在相同的学校环境、班级条件下,不同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过程长短不一, 困难程度大小各异。其原因就是个体的适应能力不同。所以, 双方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 解决衔接问题。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而不是以增加知识量)为目的,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习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四)考虑外界困素对衔接的影响, 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 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不能忽视。一方面, 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同时, 由于学前儿童数量逐年减少, 多数幼儿园已从超负荷运转到主动去争取生源, 家长也从注重园所数量和服务水平转而注重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并经常把幼儿园是否教小学所需的知识做为衡量其质量高低的标准, 这也是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因素。因此, 幼小双方都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 采取普遍家访、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和学校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 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使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 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四、研究结论

幼小衔接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对于幼小衔接,虽然有大量的参考文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问题,例如片面衔接,形式衔接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幼教工作者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想要解决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需要幼儿园,小学以及学生家长和学生各方面联合起来努力,首先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然后解决,以达到最大程度的促进孩子的身心和生理健康的发展。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五、研究者的反思

(一)研究存在的问题

1、初次独自完成研究,不可避免出现好多困惑,尽量积极、主动向指导老师和同学请教。

2、面对大量的研究资料有点无从下手,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较多。

3、在搜集资料中,范围较小。

(二)获取的经验

这次的毕业论文写作,首先让我全面系统地掌握了一篇正规学士论文的基本写作要求及框;其次,又让我增长了很多专业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再次,锻炼了我的动手、动脑及与人交往的处事能力。总之,一次毕业论文写作让我自身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受益匪浅。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致谢

值此论文完稿之际,我心中百感交集,但是更多的是感激。本论文是我四年学习生活的一个总结,更是对我四年血液的一次检验与磨练。这一过程,凝结着众人对我无限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刘智成老师,论文从选题、修改到最后定稿,老师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和帮助。没有老师严谨的学术风范和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论文很难有今天这个样子。四年来,在学业上的成长,也倾注了老师巨大的心血。从指导读书到学术观点的启迪,从一名“门外汉”到逐渐走上学术道路,老师的周密细致,谆谆教导,使我受益终身。再次之际,谨向尊敬的导师表示深深的感谢。

感谢教科院0605班的同学,是他们在四年中给了我快乐,给了我帮助,让我在异乡感受到家的温暖,谢谢我的兄弟姐妹们。

最后,要向我远在家乡的亲爱的父母表达感激之情。四年的异乡生活和学习,父母给予了我默默的关心和鼓励。借此论文,送上我深深的感激之情。

光阴似箭,转瞬之间,在美丽的湖师已经生活和学习了近四个年头了。蓦然回首,心中充满了对美好青春岁月的回忆。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逝者如斯,面对未来,我会继续努力。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参考文献

1、朱碧莲,浅谈搞好幼小衔接教育的一些思考,福建周刊,2008 3——4

2、刘东,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

3、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

4、张倩倩,浅议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衔接[J].小学时代·教师,2009(8)

5、转引自梁嘉.浅议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2002(9)

6、庞威,赵月娥,我国幼小衔接现状透析[J].内蒙古教育,2008(5)

7、邹敏,法国重视幼小衔接[J].幼儿教育,1999(7)

8、Wilfried Griebel&Renate Niesel.(2003)

9、Griebel,W.&Niesel,R.(2002)

10、Kay Margetts(2003)

11、Stig Brostrom(2002).12章程 梁衍,上学了——如何帮助蛤仔做好上一年级的准备【M】,2006.1

第三篇: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认识

班级:经济082202H姓名:王翌飞学号:20082215023

4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职能和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预算外资金迅速增长,但由于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的滞后和政策、管理手段的缺位,造成预算外资金游离于政府预算之外,这种状况的存在,既扭曲了收入分配结构,加剧了财政困难,削弱了财政的调控能力,同时也滋生了腐败现象。因此,正确认识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深刻分析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法规制度,建立有效的预算外资金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预算外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规定,不纳入预算管理,由地方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它是国家预算资金的必要补充,具有分散性、自主性、专用性的特点。我国预算外资金形成于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政府职能和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预算外资金迅速增长,而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的滞后和政策、管理手段的缺位,造成预算外资金游离于政府控制之外,并一再膨胀,既扭曲了收入分配结构,分散了国家财力,又滋生了腐败现象。近年来随着“收入两条线”管理改革的实行,逐步缩小了资金规模,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但仍缺乏具体有效的法规制度以及运行机制的保障,财政管理尚未完全到位。因此,正确认识并解决预算外资金管理缺位,仍是财政管理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正确认识

由于观念、体制以及管理手段上存在缺陷,预算外资金管理一直以来是财政会计工作中的难点,预算外资金的迅速增长,给本地区的财政会计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比如预算外资金的迅速膨胀加剧了财政困难,削弱了财政的调控能力;扰乱了财政分配秩序;预算外资金使用比例较混乱,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乱收滥支不利于转换政府职能等。由于这些原因,有些人主张立刻取消预算外资金,根据国家预算的统一性原则,建立统一的财政预算,统一掌握财政资金。但是我认为在目前的财政预算体制下,还不可以马上取消预算外资金,而是应该正确认识其性质和地位,并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当前财政会计工作中的问题,继而循序渐进地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并最终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

1、预算外资金作为对现行财政体制的补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预算外资金的快速增长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不能通过简单的取消就能解决问题。预算外资金的快速增长,其根本原因其实是在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财权和事权的不统一。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中央放权让利,地方权限得到了扩大,在下放财权的同

1时,却没有下放相应的事权,造成财权和事权相脱节。预算外资金是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特有范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家财政预算将走向规范化、统一化,预算外资金最终必将萎缩甚至消亡。而如果在当前急于取消预算外资金,由于利益驱动,原预算外资金的拥有主体还将以新的办法、新的名目取得预算外收入。

2、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最好方法。对于预算外资金膨胀的问题,比较务实的做法是,以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为目标,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控制规模,健全管理,加强监督;而从长远看,则要科学地划分财政收入,合理地划分财政支出范围,实现财权和事权的统一,消除预算外资金存在的制度原因,从而逐步取消财政资金的“双轨制”,建立统一的政府预算。

二、当前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预算外资金加速膨胀的原因是多样的,有单位、监督机构和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原因。正确认识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切合实际,找到妥善解决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办法。总的来说,当前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1、单位对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和性质认识不清。长期以来,在预算外资金问题上,由于性质不明、概念不清,制度不全,从而产生了三种错误观念。第一种观念认为预算外资金是单位自行组织、自行提取的、所有权理应属单位;第二种观念认为,既然预算外资金是单位组织的收入,那么政府无权调控,更不能上缴财政预算外专户;第三种观念认为,预算外资金是单位的自有资金,因此,可不受财政、财务制度的约束,可以任意地自由支配使用。在这些错误的观念引导下,预算外资金的使用容易出现违规现象。

2、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目前预算外资金的监督检查普遍存在着重收入轻支出的现象,一味强调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和缴存比例,忽视了支出上存在的问题。虽然财政在拨付资金时,根据用款单位上报的用款计划进行了核定,但财政资金划出以后,用款单位怎样使用、用到什么地方都不得而知。事实上有的单位常常以事业发展、专项经费为名申请拨款,但实际上多用于人头经费,事业发展无从谈起,资金使用效益十分低下。这种监督管理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讲是走了过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可以从近几年审计查处的一些单位擅自扩大行政开支范围、乱发津贴、私费公付等问题中得到印证。同时由于收费经费化,资金支出向个人倾斜,使部门间存在分配不公、苦乐不均的问题。从更深层次看,它还造成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降低了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效率。

3、资金征缴模式陈旧、征缴程序不科学。尽管近几年各地都积极推行预算外资金“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管体制。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区仍处于自存自缴的状态。而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户的存在,给个别单位截留预算内外收入、坐收坐支预算内外资

金提供了可能。另外,由于征缴程序不严密、不科学,也容易导致部分资金逃避财政监督,形成资金体外循环。如一些地方出台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属于省、地(州、市)、县(市、区)三级预算收入,应按比例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但其具体征管模式是,由地县基层单位负责收缴资金,由省级部门归集资金、报批手续,待审批后,再由省级部门按比例逐级返还原单位,然后各自缴入国库。这种方法虽有利于资金到位,但对按级次入库的资金,由于征缴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又没有必要的财政监督手段,容易形成既不解缴当地国库,又不纳入专户储存的体外循环资金。

4、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缺位影响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落实。根据财政部《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行政主管机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集中一部分管理费。但该办法对管理费的收取方式、标准、票据使用、支出范围及资金管理都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目前,一些地方迫于强大的财政压力,不得不要求预算部门自行解决一些财政支出,因此一些主管部门就以各种名义向下属单位收取管理费。由于没有具体的政策规定,一些单位超标准收费、使用不合法票据以及白条收费,进而逃避专户管理、违规投资基建,甚至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等问题时有发生。此外,一些国家收费命令取消,但由于没有及时理顺和解决相关的单位经费,致使一些旨在建立政府与民间良性关系、规范行政行为、减轻企业负担的国家政策无法落到实处。

三、加强和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对策

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我们在财政会计工作中,应该围绕财政综合预算的总体目标,在各方面加强管理,逐步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管。

1、改变观念,提高认识。其实,从理论上讲,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力的重要组成分,是国家财政性资金;从形式来看,预算外资金是一部分社会产品价值的转移,是凭借政府的职权参与国民收入和再分配所取得的资金,如果没有国家法律法规授予的权力,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可能取得预算外收入。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形式来看,都必须把预算外资金所有权、调控权、管理权分别归还于国家、政府、财政。为了避免造成国家财政资金的流失和分散,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明确指出:预算外资金为国家财政资金,要求各部门预算外资金必须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各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必须缴入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同级财政部门按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从财政专户中拨付,各部门、各单位与收费相关的支出,纳入本部门和单位的预算,由财政部门核定支出,统筹安排,部门和单位不得从收费收入中坐支,只要彻底破除预算外资金“三权”属于部门或单位的错误观念,才能克服预算外资金管理遇到的阻力和困难,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加强票据管理,从源头上把关。要完善票据管理模式,使用新的票据管理软件,通过控制、管理、电脑缴销和银行联网的方式进行票据管理,把票据管理与资金管理科学有效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验旧换新,票款同行”,进一步规范预算外资金征管行为,有效地防止收入不进专户和截留,隐瞒收入等现象。但目前财政预算外专户还没有使用票据管理软件,并且只有一个人操作,对于预算外资金的管理缺乏力度,比如:有预算外收入的单位来核消票据时没有认真统计计算,有时票据不连续缺号也没有认真追查,没有要求作废的票据也一起拿来核销,这样容易造成预算外资金的被截留,由于这些单位已实行了集中核算的委派会计制度,更没人去追查这些单位是否设立小金库,因此更要加大对票据稽查力度,确保从源头上加强票据管理。

3、积极借助科技手段以及高效、智能的网络管理系统,彻底改革预算外资金收缴制度。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首先是堵塞收入方面的漏洞,做到应收尽收。要以收费票据为资金监管源头,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赋予财政票据信息功能,再借助收费单位、代收银行、财政三家之间强大的网络管理系统,彻底建立起一个“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预算外资金征管体系。由于所有收费通过银行代收,不仅便于财政性资金集中纳入财政管理,增强财政调控能力,使财政专户发挥“准国库”的功能,而且通过银行代收,还构建了财政部门与执收单位间高效的收费票据领购、核销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财政部门对执收单位收取预算外资金的监控力度,有力地遏止了自立收费项目、自定收费标准等乱收费行为。

4、充分发挥财政部门对各单位会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各级财政首先要将国家明确规定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不折不扣地全部纳入预管管理,相应支出通过预算予以安排。其次对有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单位必须自下而上地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并将其纳入单位的财务收支计划和财政的综合预算;预算外收入要全部纳入专户管理,相应支出由财政统筹安排,要逐步改变按照收入比例提取经费的作法,要按照部门预算的统一要求核定经费支出,实行“预算制”,进而促进执收执罚部门依法行政。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改变过去那种重分配轻管理、重审批轻监督、重微观轻宏观、重预算内轻预算外的传统理财观念,充分认识财政宏观调控和财政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克服本位主义和小团体意识,切实加强综合财政预算编制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能力。

5、强化综合预算管理,逐步推行“阳光工程”。严格预算管理,认真编制综合收支预算,统筹考虑预算内外收支,将预算内外资金捆绑一起,支出按定额统筹安排,作为预算内资金的补充,以弥补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不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整体效益。用于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和福利等方面支出,应严格执行财政部门核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在条件成熟情况下,逐步推行“阳光工程”,统一各部门、单位奖金、福利发放标准,做到透明化。

积极发挥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作用,从原始单据入手,强化预算外资金的支出监督,引导预算外资金合理流向,充分发挥预算外资金的效益。

6、建立健全财政法制体系。近年来尽管我国出台了大量的财政法规,但相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而言仍处滞后状态,加之财政法规层次较低,财政法律、法规之间,以及同其他法律之间在涉及财政经费投入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冲突和矛盾,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因此,要尽快建立、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法制体系,为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7、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提高预算外资金管理效率。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难度大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单位原有权力、利益调整,而且涉及单位性质、经费供给以及内部减员等现实问题。因此,只有把它与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等结合起来,才能切实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经法规,并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进而对现行的政府性基金和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列收列支的管理方式进行更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逐步消除单式预算的弊端,真正发挥财政部们应有的管理监督作用。

建立公共财政收入征管体系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真正的综合财政预算,是将预算内外资金统一安排使用,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最终取消预算外资金。根据国务院转发财政部深化收支两条线的改革意见,目前我国总体上是依照与人民群众生活相关程度,采取逐步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做法。近年一些地方已经取消了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并全面推行政府非税收入银行代收管理办法,这对建立公共财政收入征管体系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不能不说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然而,规范和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地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试点,正确认识财政会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找到相应的方法和对策,才能使预算外资金管理实现规范化和法制化,直至最终实现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目标。

结束语:

正确认识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深刻分析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法规制度,建立有效的预算外资金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四篇:浅谈我国汽车保险理赔服务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浅谈我国汽车保险理赔服务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为汽车保险业的崛起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但另一方面,汽车理赔运行里的某些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比如说诈骗汽车保险、理赔纠纷、赔付率过高等,这不但使得投保人与被保险人蒙受了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导致本身就尚处于发展阶段的车险市场陷入了万难的局面。特别是汽车保险在赔付的过程中,保险公司的服务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现在已经影响到了汽车保险业的发展和完善。本文就从汽车保险理赔的知识来研究,提出目前我国汽车保险理赔服务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汽车保险;理赔服务;问题对策

自然灾害与意外事故是生成汽车保险的先决条件。众所周知,自然灾害与意外事故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无法只能尽量去规避自然灾害与意外事故,但是人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因此人们将重心转移到了经济补偿方面,于是保险业这种能提供经济补偿的领域便应运而生了。由此不难看出,保险与自然字灾害与意外事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成长,人们手中的财务也将越来越多,当人们受到自然灾害以及意外事故的席卷后,人们往往需要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来弥补自己的损失。

一、汽车保险的相关概念

(一)汽车保险的涵义

汽车保险是最重要的保险种类之一,汽车保险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性质是财产保险,属于一种运输工具保险,它对业务、商用以及民用的车辆进行承保,若这些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车辆损失而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并对被保险人对他人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

(二)汽车保险的分类

根据承保条件,可将汽车保险划分为主险与附加险,主险的内容有:车辆损失、第三者责任险。附加险的内容有:玻璃单独破碎险;火灾、爆炸、自然损失险;盗抢险;车辆停驶损失险;新增加设备损失险;车上人员责任险;车上货物责任险;救助特约险;车身划痕损失险;不计免赔险;无过失责任险。

汽车保险中的汽车损失险主要是对车辆在使用过程里遭受的风险进行承保,也就是说对车辆本身的损失承担保险;第三者责任保险即对车辆在使用过程里遭受的风险进行承保,也就是对因为使用车辆而造成他人生命财产损失时,由保险人负责赔偿被保险人需赔偿的损失。汽车附加险是相对于主险里的保险条款责任免除而设置的,这个保险种类能完善投保人的车险,能为被保险人承担更加全面的赔偿责任。

二、汽车保险理赔的介绍

(一)汽车保险理赔的基本概念

理赔,说的就是保险公司按照签署的保险合同,来履行自己应该承担的保险义务和责任的表现。由于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私家车在数量上持续的上升,在投保人里面私家车车主所占的比重会逐渐上升。可是这部分私家车车主在购买车险的时候,有着严重的被动性存在,再由于文化、以及个人素养方面的局限,让他们对于车辆保险、交通事故的处理、以及车辆维修等方面的事情不是很清楚。除此之外,因为利益方面的趋势,在理赔的时候检验以及核算方面的工作人员同投保人之间在交流的时候存在着非常大的障碍以及分歧。所存在的这部分问题,会对国内汽车保险是不是能够实现良好的发展和大量车主的正当利益是不是可以被有效的保护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汽车保险理赔的流程

因为机动车有着非常高的流动性以及风险性,因此需要保险公司在开展经营活动以及提供服务的时候构建起健全的理赔机制,处理好被保车辆在出现事故之后的相关工作。当前诸多的保险公司通常都是针对保险理赔的具体流程,比如在接到报案之后,查勘、定损、立案、核损核价、理算、核赔、以及结案等来进行服务的。

三、我国汽车险理赔服务模式存在的弊端

通过《汽车保险与理赔》的课程学习,我对于汽车保险与理赔中的,理赔服务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就根据课本上的知识,以及通过课后的查阅资料,发现目前我国的汽车保险理赔服务存在着一些弊端还没有解决。阻碍了我国汽车保险的发展。

(一)查勘定损和理算相结合统一的管理模式

查勘、定损以及理算三者之间有机结合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的诞生重点是由于保险公司不占有很多的市场主体,投到人不具有很高的保险意识,保险公估行业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汽车维修市场杂乱无章,以及信用机制比较欠缺等所造成的。这一模式有着很大的不足存在,尤其是由于国内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以及保险市场所发生的剧变,使得国内的投保人在保险意识上持续的上升,这一模式所具有的不足便显得更加突出,重点体现在下列几方面:

保险公司投资量大,不具有很高的工作效率,针对保险公司自己而言,投入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来对理赔工作进行处理,进而造成保险公司在经营以及管理方面的效率的下降。保险理赔因为不具有很高的公开度,而且也不够公正,汽车保险里面的定损理赔和社会之中别的生产项目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定损理赔所关系到的利益面非常广,有着非常强的专业性,而且还有诸多的理算环节等,如此便需要理赔工作做到公开化和透明化。保险公司自主进行定损就相当于保险公司不但作为“运动员”而且还是“裁判员”,这便造成和保险的初衷以及公正原则相违背。

(二)保险公司保险理赔服务内部管理不完善

保险公司所进行的理赔工作还未构建起良好的检查机制,对于理赔工作进行相应的检查并且及时的寻找到存在的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而且保险公司还未构建起良好的理赔回访机制以及信访投诉机制,保险公司所进行的理赔活动缺乏相应的监督。对于大客户,尤其是优质客户在开展理赔工作的时候未给客户予以良好的引导,而且对于客户自身对于理赔的意见也是不予收集和采纳,上述问题都是因为保险公司在理赔方面的管理还不健全所导致的。

四、解决我国汽车保险理赔服务问题的对策

(一)查勘定损和理算分离

国内的汽车保险要想和国际接轨,必须要把车险理赔之中的查勘剔除,而应该将该项工作交予保险公估公司来完成,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公估公司所出具的检验报告来实施理算,通过独立的第三方主体来开展检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保险公司在公正原则上的实现,防止在理赔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纷争。

(二)车险快速处理中心

突发道路交通事故时,所做的“快速处理”,其实也就是进一步确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采用保险方式,合理配置保险资源,从而将保险理赔手续在原有基础上简化,促使理赔效率大幅度提高,进而快速处理交通事故、保险理赔,消减交通压力,确保道路通畅。如此一来,当事人便能够在“快处中心”自行协商并妥善处理轻微的交通事故,不需要另外支付维修费,也不需要亲自前往保险公司办理索赔。现阶段看来,天津市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便是以此模式为基础成功建造的。

(三)提高理赔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公司内控制度

现阶段看来,理赔工作对技术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涉及范围相对较广,和车险业务、保险公司的信誉紧密联系。此外,能够胜任车险理赔工作的人员,尤其要重视个人修养、业务能力等方面。作为一名理赔人员,要熟悉汽车保险法规,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责任感,必须要做到“主动、迅速、准确、合理”,对待客户必须要保持热情,待人诚恳。此外,保险公司定期检查理赔工作的各个环节,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解决,完善构建科学合理化的案件回访制度、车险理赔综合查询制度,着深入调查客户对保险理赔的满意度,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被保险人的满意度。

(四)提升理赔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最新颁布实行的《保险法》中,重点强调消费者求偿权的保护,仅就客观层面而言,保险公司理赔服务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尤其是核赔环节,保险公司必须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慎重考虑,将规则适当放宽,重点突出“快”,从而帮助客户妥善处理后续事项。以平安为例,平安财险郑重承诺“车险万元以下、资料齐全、一天赔付”,就某种意义上来说,案件处理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客户满意度也随之增加,客户理赔服务质量得以保障。

五、《汽车保险与理赔》的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汽车保险与理赔》这门课程,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汽车保险方面的知识,其实汽车保险与理赔在我国来说,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去等待我们去改善。不过这都是正常的现象。现阶段看来,本国保险业尚处于发展阶段,各项保险业务还存在很多缺陷,保险从业人员、被保险人需要对此给予重点关注,不断修正与完善的基础上,将保险作用最大限度发挥,从而实现互助共济。

对于《汽车保险与理赔》的学习,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将理论与实际向结合,通过实例来学习,才能够让我们学习得更快,知识掌握得更加牢靠。等我们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之后,才能够很好的进行实际应用,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高飞、李政.浅谈汽车保险与理赔[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3).[2]王玮.论汽车保险与理赔中的问题与对策[J]华章,2011(22).[3]张天翼.浅谈我国汽车保险与理赔[J]华人时刊,2011(10).[4]聂耳双.我国汽车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神州,2011(1).[5]石社轩.汽车保险与理赔[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On the problem of car insurance claims service and Solutions

Tan Weipeng(Zhuhai Institute of Design and the Art Institute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angdong Zhuhai

519085)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been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and create a good market environment for the rise of the automobile insurance industry.But on the other hand, some of the issues in the automobile claims run more and more serious, for example, fraudulent auto insurance claims disputes, the loss ratio is too high, which not only makes the insured and the insured person has suffered unnecessary losses, at the same time itself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the auto insurance market into an extremely difficult situation.Especially car insurance in the process of losses, the insurance company's service there is a big problem.These issues now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auto insurance industry.The study from the knowledge of the automobile insurance claims, the issues raised in the present, China's automobile insurance claims service, and to propose a solution.Key words: Car insurance, Claims service, Problem Countermeasure

第五篇: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与国外相比,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有较大差距,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无法对实践提供系统、规范的指导。我国当前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部控制仅有形式,实际未得到执行

我国《基本规范》第27条规定:单位应重视内部控制监督和检查工作,由专门机构或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内部控制的贯彻实施。规范很重视内部控制的自我检查和评价,但是却未明确企业内部的专门监督机构的构成及其地位,权限和工作范围等。这势必会导致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和评价弱化,使内部控制停留在表面的建设上而实质上则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

(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理解存在的偏差,意识薄弱

在企业中,管理人员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或是现实条件的制约,往往容易对内部控制产生错误的理解。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漠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对内部控制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仅仅包括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财务报告目标,同样包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经营性目标。然而我国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试行》没有提及内部控制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方面的作用。

2、对内部控制度一贯性与灵活性的尺度把握存在偏差。我国很多企业已经过时,失效的内部控制度管理企业,同时不能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过分强调灵活性,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内部控制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甚至为了获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不择手段,将灵活性作为弄虚作假的便利条件,无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存在。

3、对内部控制对象的理解存在偏差,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来说都是有效的,任何人都需要遵守,没有例外,包括制定内部控制的最高管理当局在内。财务和会计合署办公的现象仍十分普遍;财务人员风险控制意识薄弱,无法有效防范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主要风险;管理者能力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培训,没有发挥应用的作用;并且有一些领导破坏有关的职责分离,授权批准等控制度宽以待已、严以律人,认为内部控制只针对一般员工,与自己没有关系,造成信息交流不畅,监督环节也在减弱。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无法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执行体系

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将无法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执行体系。而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无法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主

要表现在:

1、董事会缺乏独立性,难以对经理层形成有效控制。

在我国企业中,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兼任的现象还大量存在。这种关键人模式实质上是裁判员兼运动员,经理人员自己监督自己最终使企业的控制权、执行权、监督权集于一身,导致相关管理层权责不清,职能履行不到位,降低了制衡力度,增加了决策的随意性。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管理层我行我素,从而使内部控制失效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同时,我国企业董事会很大程度地掌握在内部人手中,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

2、监事会功能有限,难以对董事会和经理层形成有效监督。

我国的企业采用的是单层董事会制度,与董事会平行的公司监事会仅有部分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无权任免董事会或经理班子的成员,无权参与和否决董事会与经理班子的决策。由于我国《公司法》等法规在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以股东价值为导向,重视董事会的作用,而忽略了监事会的地位,使监事会实际上只是一个受到董事会控制的议事机构。

(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难以反映财务报告真实性

财务信息的质量是市场经济的晴雨表,只有规范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够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真实性。我国股市目前之所以存在过度投机的风险,上市公司业绩之所以虚假成分较高,股价波动幅度比较大,固然与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理有关,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又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没有做出进一步的关注,造成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人员不重视财务信息的披露,并且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

(五)相关法规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财政部门于2001年6月22日发布的《基本规范》中,有些内容在一定的程度上超出了会计控制的范围。财政部门就制定内部控制规范的动因来看,主要是为了解决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严重的问题;加之财政部门的职权范围,决定其相关规范必然更多地关注会计控制。但是,内部控制是一个全方位的整体,会计控制只是内部控制的一个方面。要真正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实现防止舞弊,保证遵循法律法规等目标,需要会计和各种管理手段相互配合。即使是为了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但仅靠内部会计控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解决措施

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和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提出如下建议:

(一)应披露由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形成的报告

内部控制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它不仅仅需要一些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这些手段和方法是建立在对企业的特点和分析控制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制度方法和手段,并且要定期的对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效率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监督和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从而保证内部控制运行的质量,对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使内部控制更加晚上和有效。同时,在监督和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内部控制报告,可以把内部控制效率有关的信息及时地传递给控制主体,以便其决策,促使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转。

(二)我国应拓展内部控制的目标和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对象,从而建立广泛的信息与交流在信息方面,要注意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因为会计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提供成本、营运、生产、库存等信息。因此,企业应加强会计系统的建设。

在交流方面,要注重内部和外部信息的交流渠道和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注意控制信息系统,确保每一个人均清楚自己所承担的义务。同时,美国ERM框架的内部控制目标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性目标四个方面,而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只有报告目标和合规性目标,所以我国内部控制目标要不断扩展,以调动企业对内部控制建设的关注和需求,然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建立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具体规范:基本规范可以类似于美国COSO报告那样的概念性的制度框架,必须具有强制力;具体规范是运用在实际操作上的规则,具有参照性。例如我国有关部门应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建成设提到日程上,建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提供依据。

(三)完善公司治理,丰富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

内部控制中强化公司治理的作用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股权结构异化,股权文化缺失,公司治理形备而实不至。惟有强化公司治理,提倡股权文化,才能净化控制环境。我国应加强公司治理建设,是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相互制衡,从根本上改善内部控制环境,防止管理层超越内部控制。2006年2月新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生大错报风险》已将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向上扩展到治理层董事会,向下扩展到其他员工。这种理念运用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丰富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主体发展。

(四)发展内部控制独立审计业务,强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

为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强烈要求上市公司每年评估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并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上市公司管理层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明确管理层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系统及相应控制程序充分有效的责任,持续性地对公司相关领域中所存在的风险以及相应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估。内部控制审计除了对管理层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否客观发表意见外,还应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并出具意见。内部控制评估和审计加重了企业管理层及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企业管理层出于减轻自身责任及对企业长远利益的考虑不得不在注册会计师的协助下真正关注内部控制的缺陷,实实在在地健全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也会为降低自身风险监督促企业改进内部控制,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证券市场的透明度。

(五)完善我国财政部门规定《基本规范》的内容,加强监督,严格奖惩制度

我国财政部门要对《基本规范》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内部控制概念框架,从而更好地指导具体规范的制定。同时,一方面,单位及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内部控制的贯彻实施。单位要设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先进行自我考评,政府财政、审计部门要集中重点对各单位内部会计执行的结果,即收支核算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监督。另一方面,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执行好的单位进行奖励,对内部控制不健全、执行不好的单位责令健全整改,必要时对领导进行撤职、处罚,以提高其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并严格执行的积极性。

(六)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控制环境包括员工的诚实和道德观、员工的胜任能力、管理当局的管理哲学和经营的风格、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组织结构、授予权利和责任的方式、人力资源政策和实施等。控制环境构成了一个单位的气氛。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能否生效的至关因素之一。即使设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也会因执行者的能力不足或道德败坏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不论其他控制要素是否存在,管理部门缺乏诚实性或对内部控制不感兴趣,都会导致内部控制失效。许多单位内部控制的不完善。例如,公司治理不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之间没有形成相互制约的机衡机制,导致少数管理者权力过分集中;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不重视,或带头越过内部控制;员工素质低下,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不了解,或由于违反内部控制并不会导致严厉的处罚而对内部控制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使企业内部控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下载关于解决我国高速公路网中省际衔接路段“断头路”问题的提案(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解决我国高速公路网中省际衔接路段“断头路”问题的提案(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