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精选)

时间:2019-05-14 04:4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精选)》。

第一篇: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精选)

请列举出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并谈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作业:模块三1(7月下旬班)

离开了初中的学习环境,学生们对于即将到来的高中学习和生活充满了幻想和憧憬,然而大多数同学感到忐忑不安,长达2个多月的假期里,和学习生疏了很多,也有认真的同学借来了高中的教科书预习起来,但是到了高中这个全新的环境,还是面临着各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初中的学习老师参与的过多,学生缺乏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在我的班级里,要是让同学们自己学习,很多人是茫然的状态,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们习惯了老师给他们安排好学习的步骤。当由自己主管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计划时,不知所措。

第二、学生在初中养成的机械记忆的学习习惯给高中阶段需要灵活变通思维的学习带来困难。尤其在理科方面,他们习惯了带公式,做题目。遇到题目不会分析,完全不懂脑子的只是按部就班的做下去。而高中阶段要求学生会归纳,重思维,会主动质疑,而习惯机械记忆的学生学习能力极差,不具备高中生的思维品质,后果非常严重。

第三、高中老师长期在高中的环境中,对于初中学生们接触的知识、学习的方法不甚了解,也不想去了解。到了高中,直接按照高中的要求和教法去要求学生,没有衔接阶段的引导和充分时间的适应,导致学生在整个高中三年都没有真正适应这一环境的教学。

针对这些现象,作为老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尽可能的做到以下几点。

一、每节课刚开始的五分钟用来给学生进行一些初高中衔接的心理疏导,和学习方法的具体建议。以及成功的学长们的例子来激励他们。比如他们是怎样利用时间的,如晚自习的时间、上课之前的时间。比如他们是怎样进行有效的学习英语的,错题订正与整理的习惯;课堂认真听讲理解前提下记笔记的习惯;阅读课外书报杂志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勤记忆的习惯等等。不要吝啬这五分钟,对刚刚进入高中校门的学生是非常珍贵和重视的。这也有助于教师情感的转移(从刚毕业的高三学生到新进校的高一新生。),对于培养师生情感是关键、有益的。更可以帮助学生知道该怎样独立自主的去学习。

二、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时间。我们经常会在听课的过程中、或者自己上课的时候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总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教,没有考虑学生能消化多少。由此导致学生不会思考、总结、归纳。教师也不能从学生身上发现思维的闪光灯,由此导致的恶性循环是让人痛心的。

三、教师应该让学生介绍一下初中的学习情况。大致的了解初中知识和学情可以帮助老师更好的进行自己的教学。耐心的去倾听也有助于师生感情的升温。在英语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尤其要帮助学生重温一下英语的音标,和句子的五大基本句型。这对于自己的教学的正常开展是很有帮助的。教师也应该建议校方多做几次关于初高中衔接的讲座,以帮助新生顺利过渡。

总之,作为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于初高中衔接的一些问题早发现、认真分析、早解决。对于自己的教学的正常开展和学生的正常过渡入学都是有着重大意义的。

第二篇: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 物理教学;初高中衔接;问题;对策

高一学生面对新同学、新老师,都迫切希望在新的环境中能有出色的表现。但实际上就连入学时物理成绩较好的同学经过一段适应期后物理成绩都会普遍下降,成绩的下降挫伤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他们便抱怨物理难学,有的甚至讨厌或害怕学物理。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科学整合新课程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快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就成了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物理教材跨度较大。初中物理教材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讲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规律不太复杂,运用的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设计的实验简单易于操作。而高中物理教材更注重知识的推理、规律的发现,内容较多,叙述严谨,概括性、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多样,有文字叙述,也有公式和图象说明。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要求大大地提高了,从而使学生很难迅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

2.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由于初中物理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形象;公式简单、概念少;题型简洁,运算少,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单一。很多学生习惯了背诵,很少推理、归纳、思考以及论证;习惯了简单计算,不会复杂计算;习惯了模仿,不能创新。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单凭初中那种机械记忆的方法显然已经

不够了。因此,独立主动地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构建完整的物理情境来解答问题,是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3.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欠缺。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运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如力的分解中的三角知识、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等等。然而,许多学生连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都不清楚,更不用说灵活应用了。更令人担心的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意识淡薄,数理结合的能力差,这一点应该引起各位教师的高度重视。

4.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由于初、高中教材的差异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很多高中教师与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学生在初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很难快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方式。这就使高一新生学习物理感觉吃力,所以老师一定要适当改变教法。

二、解决策略

1.注重新旧知识的过渡和衔接。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同化是把新学的知识和内容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完善;顺应就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如果新学习的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模式所容纳,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模式或建立新的模式。其实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内容,初中基本上都提到过,但初中讲得比较简单、浅显,而高中讲得更系统、深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

础上作必要的补充和扩展,细化知识体系。如在讲解力时,多数初中生认为力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而高中教材中通过对各种力产生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的分析说明力不能传递,物体运动是有新的力产生了,这都说明高中物理学习需要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学生重建新知识体系的过程离不开教师对初高中知识的分析与对比,更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

2.理论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有许多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构建学习物理的模型,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形象化。如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探究性实验、观看视频等将物理理论教学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教学。教师应尽快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不断拓宽知识面,进而建构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如刚开始学习力时,力产生的原因、方向、受力物体等都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选取一些直观的生活实例,如交通工具的运动和各种体育运动,并运用计算机辅助媒介将微观的、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宏观的、具体的东西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

3.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要正确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

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但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则用“整体法”解答更简便。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常常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白,课本习题也能做,但一考试就出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缺乏解题方法和技巧。针对这种情况,高中物理教师要不断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有耐心。

4.注重解题和作图的规范性。初中的物理题目相对简单一些,教师对解题规范性的要求也不严格。但是到了高中后,题目变得复杂起来,解题过程也比较繁琐,这时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甚至是越做越乱,越学越糊涂。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能力,严格要求他们准确、严谨地解答物理题。另外,许多物理难题需要作图分析解答,尤其是一些力学题型,作好受力分析图尤为重要,而作图也必须正确规范,否则不但不能帮助解题,还会误导学生做出错误的答案。

5.教师要提高备课效率。备教材、备学生、备衔接,这是高一物理教师在备课时最需注意到的三个问题。在备教材、备学生时更应仔细研究高中教材所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明确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启发和指导学生利用旧知识来容纳和吸收新知识。教师应让学生觉得高中物理知识似曾相识,减少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巧妙地补充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其实学生学习时更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物理学科在这方面又有与众不同的魅力,能否利用好物理学科固有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解决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对物理教师的考验。单凭以上所讲的几点建议肯定还不够,所以广大物理教师还需要继续在实践中摸索,以便找出更好的方法。

第三篇:浅谈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衔接问题

浅谈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衔接问题

隆昌县 4.中高考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中考和高考是两种性质不尽相同的考试,前者是为了完成初中阶段九年义务教育,考试形式是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即达标考试。因此,初中政治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上和质上都会大打折扣。而高考是国家级的选拔性考试,在文科综合的考试形式下,随着命题由知识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对学科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比前者要高得多。因此,许多初中政治教师便千方百计的给学生圈范围、划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以获取高分,学生平时没有好好学,根本不理解知识内容,到考前突击背老师划定的内容也能够考不错的成绩,所以这些学生到了高中遇到考试及平时教学、复习的方法大不一样,便感到明显不适应,造成学习上的滑坡。

此外,由于年龄和心理上的差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科素养等还有很多不适应高中政治学习之处,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在高中政治教学起步阶段注重解决教学的衔接问题。

二、对解决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的思考 1.注重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转变学习观念

教育学家鲍比·迪波特在《定量学习》中提到:“在学习方面你的最有价值的财富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当前政治课给学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介绍全书的知识结构、学习目标、要求、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要做好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衔接,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而且要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4.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原则,也是政治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初中政治教学中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但主要停留在道德行为规范上,对问题的分析、做答只需做到言之有理即可。而高中则不同,在学习中不仅要重视平时的时政学习和热点分析,深刻剖析社会问题,而且要重视对自身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认识,对问题的分析、做答,须做到有理有据。特别是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学生的各种能力都集中体现在审题和答题能力上,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很好的融入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完成初中到高中的转变。5.加强学法指导

加强学法指导是做好初高中思想政治衔接教学的有力保障。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其次,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做笔记、把教材知识系统化以及学会记忆教材基础知识,;再次,对政治题的解题方法予以指导,教会学生如何解题;最后,培养学生提取、筛选及归纳材料关键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

总之,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衔接问题,不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减与温故知新的过程,而且是我们如何深刻认识传统教育理论中的合理内核与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构建理论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遵循初高中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不断求索,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问题。

第四篇: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这说明初、高中地理教学应是一个整体,是紧密联系的。然而,事实却是初、高中地理教学不衔接,信息传递和反馈渠道不通畅,许多学生无法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到学生地理素养的形成和终身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低起点,小步子”,减缓坡度,使学生的学习不产生“断层”的感受。

下面,就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我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中地理教材整体框架是按照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顺序构建的基本知识。高中地理则分为两大块: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以人地间的关系为主线,介绍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基本规律,人地和谐地可持续发展。初中、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内容上看,高中地理教学与初中地理相比,深度掘进,广度拓宽,梯度增强,角度多维。这正是高中学生难以适应的重要原因。例如,初中地理讲地球表面大气运动的规律时,教师通过“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并记住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所处的纬度位置及范围,而高一学生则还要在教师引导启发下运用热力环流形成的特点,深入探讨这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形成过程、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所以在高中地理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发现一般性的地理规律,同时介绍大量的相关资料,延伸地理内容,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从特殊地理现象到一般地理规律的抽象概括能力; 通过各种方法训练学生多角度多视野观察和分析问题,得到正确的结论。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从教学方法看,初中地理教学活动通常以具体的地理事实及相关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训练基本的地理技能为主要目的,对

教学活动控制程度比较高。而高中阶段侧重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更高层次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要使学生养成研究性和合作性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 需要学生靠自己的头脑去自主思考解决以前没有遇到的很多问题。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根据教学实践中的尝试,个人认为,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要心中有数

地理教师不单要了解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也要了解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2.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为很多高中学校都采用了分层教学,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在教学中对于高中部分的教学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在与初中地理的衔接问题上更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样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3.精心设计教学衔接内容,重点突出必备知识

三、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地理解决问题的比较单一,只是从某一方面看待问题,而高中地理需要从多角度、多方位、不同的层次去看待问题,也是将初中的知识“点”过渡到高中知识层“面”进而形成知识“网”所必须经过的途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高中地理“大气环境保护”,全球最为关注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的臭氧层的破坏,通过学习学生知道臭氧层的破坏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物质,即人们使用制冷设备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而世界唯一没有常居人口的大洲——南极洲出现了最为严重的臭氧空洞。学生就会思考:为什么臭氧空洞会出现在没有人居住的南极洲,而且最为严重呢?百思不得其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研究,共同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教师告诉学生世界有三大臭氧层空洞区,让学生回去查找资料,找出另外两

大臭氧空洞区,看看这些地方有些什么共同点,为什么臭氧空洞偏爱这些地方等。这样通过合作研究,不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在合作中相互补短,使地理学科学习充满了乐趣和生机。

总而言之,初高中地理的衔接很重要,而高一是初高中过渡的关键时期,学生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时期教师在对初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能否做好衔接以及能否正确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深刻思考、仔细研究,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同时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的学习特点。这些工作如果完成到位,我相信高中地理教学一定会顺利得多。

第五篇:浅谈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

浅谈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

思想者园地 文综资源网 政治学科网 历史学科网 地理学科网 教育德育网 第一课堂网 思想者工作室 作者:不详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8日 点击数: 1300 站长新浪博客 网易博客

思想者园地★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思想者园地

【内容提要】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早应提上我们教育教学的议事日程。本文针对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分两大部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是分析造成“衔接不力”的原因;二是从历史教师的角度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与对策,即:加强“学前”教育,正确认识历史,做好学科理念方面的衔接;夯实基础,促进思维,做好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初中重感性,高中重理性,给初高中历史教学准确定位,做好评价标准的衔接;互相沟通,共同研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计划,做好初、高中教师的衔接。基础课程改革已进行多年,改革之势可谓轰轰烈烈,改革方案可谓琳琅满目。然而在新课标、新教材下,历史课堂教学依然是“举步维艰”,尤其是本人在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之后又开始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困惑和迷茫,使我经常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一方面是高中课程教学容量大,教学内容深,理论性较强;另一方面是高一的新生普遍“底子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较差、历史基础知识贫乏、知识储备量极少、历史思维能力不强,而教学时间又非常有限(我校一节课只有40分钟)。在这种学生没有任何“基础”或基础很差的情况下,教师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很好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这应该是目前高一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一对矛盾。

为什么我们的教学会陷入这样的窘境呢?笔者认为关键点之一是初高中历史教学存在严重脱节现象。长期以来初高中教学往往是“各自为政”,学生进入高中几乎等于是重新学习历史。那么,造成这种“衔接不力”的症结又在哪里呢?

一、初中历史教学长期以“副科”的身份存在,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这是造成“衔接不力”的历史根源

长期以来,在沉重的升学压力下,各学校非常自然地将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在分值上占绝对优势的中考必考科目视为“宠儿”,物理、化学则成为“嫡系”学科,而包括历史在内的其它学科则沦为“庶族”,因此,历史是“副科”的观念在学生乃至某些家长、老师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虽然近两年历史学科加入中考科目的行列,但观念一时很难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因此指望学生在初中阶段打下坚实的历史学习基础又谈何容易?尤为令人担忧的是他们这种学习态度也被带到了高中历史学习的课堂,加之在高中阶段他们将面临激烈的高考竞争,有些理科学生甚至在高一刚入学就已做好高二分科后放弃历史学习的思想准备。因此高中学生对自身历史学习的要求普遍不高,相当一部分学生抱定只求通过考试就万事大吉的“信念”,所以把历史课当作放松课(上历史课仅仅是为了听一两个故事放松一下心情)或自习课(上历史课做其它作业)也就不足为怪了。鉴于此,哪来的学习效果?到了高一“一问三不知”也就自然顺理成章了。

二、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滞后,这是造成“衔接不力”的深层原因

为什么学习历史?有多少学生能够说清楚?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又有多少学生能够将其落实到自己历史学习的行动中?对高一学生调查的结果显示,一部分学生会程式化地说出“学习历史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服务于现实”等,但具体到历史学习怎样实现这些目标?学生说不清,道不明。这说明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接受历史、理解历史,没有深切体验到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与世界发展之大势,历史学科对丰富自身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培育人文精神、塑造良好品格和完美人格等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功能。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方法上的滞后,仍然原始地认为历史学习不过是对一些明摆着的历史事实,包括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意义等的简单识记,只要翻开书,一切“尽在其中”,可信手拈来,不需要理解,因此不愿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不愿做平时的积累和循序渐进的学习,只求“临时抱佛脚”,寄希望于考前突击,而高一会考开卷考试的形式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使历史学习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和应有的学科价值。

三、各校生源复杂,课改步调不一致,这是造成“衔接不力”的客观原因

由于很多完全高级中学没有初中,造成升入高中的学生生源比较复杂的客观现实。学生来自于各个不同的学校,各校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对历史学科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无疑增加了高中历史教学的难度;加之初中课程改革相对超前,而高中新课程标准一度滞后,这种教材和标准的不统一很难使课改步调一致。这些客观因素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严峻挑战。

预计2008年新疆将实行新一轮课改,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三个学习模块,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领域来叙述古今中外的人类发展史。由于目前存在严重的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问题,教学任务落实和课程推进必然严重受阻,较目前历史教学现状,形势将更为严峻:一方面是课标及教材的三个学习模块的编排与呈现模式,无论是与初中教学还是与现行的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及课程体系相比,可以说陡然提高了学科专业要求和学习难度,所以这将给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增加新的困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理解政治、经济现象及其发展历程所必需的相关知识相当匮乏,而教学时间又比较有限,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会感到学生的学习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思维认知能力都将“力不从心”。[1] 所以有些问题很可能只是停留在落实教材讲授内容的水平上,无法体现新课改在掌握基础知识之上实现提高学生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因此新课改的要求使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更是提上了议事日程。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并非易事,因为它涉及到教育体制和教材编写等很多方面,但笔者认为作为在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历史教师在解决这一问题上责无旁贷,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学前”教育,正确认识历史,做好学科理念方面的衔接

“历史是副科”应该不是学生与生俱来就形成的概念,那这种认识是怎样产生的?诚然这与教育体制有关,但作为历史老师是否也应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是否在教授这门课之前对学生进行了必要而深入的学科意义的教育?有无在学生学习之前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历史学又是研究什么的?历史学科有何社会价值?换言之,我们老师是否都很重视“导言课”的设计和教学?显然不是,我们有的老师或在第一节课随便与学生聊聊,甚至根本不经这一道“工序”而直入主题。疏不知,这已经是历史教学的第一败笔了,学生在对“历史”没有概念或概念不准确的情况下进入学习状态,他们是茫然的、无趣的。因此我认为初中上好第一节历史课非常重要,这节课是需要教师充分准备、精心设计的,通过这节课力求让学生对“历史”形成如下初步认识:

第一,有趣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之一,激发学习兴趣是进行卓有成效学习的前提,对以感性认知为主的初中生来说更是这样。教师可通过搜集各种精当的历史资料,讲述生动的历史故事,展示直观的历史图片,播放有声有色的视频,编演历史剧等,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千姿百魅”、“博大精深”,从而愿意走进历史。第二,鲜活性: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实本身以及人们对过去事情所做的客观的记录,但历史不是死的,是有血有肉的回忆和启迪。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生命力。在第一节课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历史是有趣的,但它离我们很遥远吗?请你谈谈自己生活中和身边的历史”,引导学生从“穿在身上的历史”、“吃在口中的历史”、“家族的历史”、“文字的演化史”、“社会的变迁史”等方面,发表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和看法,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感受“活”着的历史,从而理解什么是真历史。

第三,有用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偏见是“历史无用论”。对于学生而言,最大的有用是“考试”,其次是现实中用得着的技术和知识。历史学科在这两点上都不占优势。那么,历史学科的优势是什么?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社会学科,它不可能像自然科学一样具有急功近利式的“经济实用性”学科价值,历史教育蕴藏的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对人类的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它给予我们的是看不见的智慧和作为个人与国家立身、立国、立于世界和天地间的根本的“道”与“理”,历史学科所给予我们的借鉴意义更是其它学科望尘莫及的。法国年鉴史学派雅克勒高夫曾这样说:“拒不思考历史的民族、社会和个人是不幸的。„„丧失往昔的人是不幸的。世人应当认识和尊重过去,以便建设符合情理的未来。”[2] 人类是在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成长的,所以任何漠视历史学科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肤浅和偏见的。历史教师要通过典型的实例,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从开始学习历史时就认识到历史学是一门启迪人的心智、沐浴人的灵魂、塑造我们人格的一门聪明学、智慧学和人文学。

第四,基础性:在“大文科”观念和“大文科”考试要求日益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历史学科是人文科学的基础之一。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其它学科,尤其是在学习语文、政治等文科类知识时,涉及到哪些历史知识?这些学科与历史有何关系?在学生的回答中,他们会认识到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与兼容的关系以及历史学科的基础性地位。

通过师生第一节课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不仅体会到了新教师认真的教学态度和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更从新的层面上认识了历史,感到作为一名中学生应承担起传承人类文化和宝贵精神财富的重任,从而为初中三年的学习、也为高中的历史学习开了一个好头。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更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不断渗透这种教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历史学科是一门有趣、有用、有生命力的重要学科”的思维定式。

二、夯实基础,促进思维,做好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在课程改革新理念下,强调“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创新”,强调过程与方法,一时之间,各种各样新的教学方法粉墨登场,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虽把历史教学的舞台装扮得绚丽多彩,表面上看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似乎提高了,但学生究竟学到了多少知识?能力又提高了多少?一份“关于学生对公开课看法的调查”似乎说明了问题:80%以上学生认为这种课打破了平时上课沉闷的学习气氛,但学到的知识并不比平时扎实。甚至有的学生说一节课下来不知所云。悲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固然很重要,但我们强调的是“兴趣”的激发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当花哨的“过程与方法”掩盖了真实的历史学习,换言之,以牺牲“知识”和“能力”来换取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何意义呢?这似乎有讨好学生的意思,那历史教学岂不成了空架子?就像一栋装修很漂亮的房子不适合人居住,这房子又有何存在的价值呢?难怪越来越多的教师感到多年得心应手的教学工作变得无所适从,并产生这样的疑问:这种“公开课”的教学方法在我国目前的学情(大班额的现状)下能否在常规教学中贯彻?

笔者认为系统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是培养情感和价值观的载体,历史教育的大厦要在扎实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建构起来,知识都虚着未落实处,却要追求“过程与方法”,这能办得到吗?“结果是,要了‘过程’丢了事实,要了‘方法’忽略了知识,要了‘综合’ 排斥了具体,要了‘活动’枪毙了讲授。事实、知识、具体、讲授的丢失,在表面上是使历史缺少了细节、味道、系统和理性,实质上恰恰是扼杀了生成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视野的条件。所以,了解和把握客观史实理应看作是主观解读的前提,而主观解读的质量又是了解和把握客观史实的基础,这对关系不能颠倒。否则,历史课堂便会充斥太多的肤浅、偏见和错误。”[3]因此在初中打牢基础对高一学生的历史学习非常重要。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多媒体的应用只是教学手段,通过这种手段和各种途径把博大精深的历史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历史场景展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要回归到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而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这样高中的教学才能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回忆相关知识,进一步扩大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矛盾,才能使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在初中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与升华。

三、初中重感性,高中重理性,给初高中历史教学准确定位,做好评价标准的衔接

评价体系是指挥棒,对历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和调控作用。如果没有评价体系的“保驾护航”,教育教学改革将寸步难行。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在评价方面都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但笔者认为又应各有侧重: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处于感性认知阶段,应具备初步的历史时空概念、史实意识、问题意识,评价应着重于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基本能力的考查,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考查;高中阶段学生认知水平以理性认知为主,应着重培养他们具备较强的线索意识、比较意识、归纳意识、论从史出的意识,评价上要突出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对史料分析、概括、联系、比较等能力的考查。比如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掌握情况,初中应考查学生对事件的起因、过程、标志性意义的把握,可以设计这样的试题:“假如你是当时在北京参加五四运动的一名外地学生,请你给父母写封信,讲讲你们当时斗争的情况、取得的胜利及自己的感受。”这道题以文史结合的形式,以“五四运动”经过、结果为基点,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及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既贴近初中生学习的实际,又避免了直接的、死板的提问,给学生留有较大思考和发挥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学史的兴趣。若以此题考查高中生就显得有些浅显了,不妨设计这样的问题: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你认为依据是什么?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比较,有哪些不同之处?这一问题需要学生更深入地对史实进行理解和分析才能做答,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的理性思考和比较、辨析史实的能力,相对于初中而言,难度拔高了。依据初高中不同的学情,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必然会促进初高中历史学习的紧密衔接。

四、互相沟通,共同研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计划,做好初、高中教师的衔接

初高中历史教学在各方面都不是孤立的,但现实是长期以来,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处于一种完全隔绝的状态,初高中教师往往“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来”,这显然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非常不利于对学生的“一体化”教育和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要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不但要注重学生今天的学习,更要注重其今后的发展。初中教师要为高中的教学打好基础,高中教学则有为学生的高考和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的责任。因此初高中教师应经常沟通、教研,互相听课,了解初、高中学生不同需求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学情,调整各自的教学,优化教学设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从长计议。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如果广大历史教师能够重视并切实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不仅可以省去我们自己许多“重复劳动”,提高课堂效率,尤为重要的是可以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参考文献:

[1]李付堂.学习模块下教材整合的探索与思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8 [2]姜义华,赵吉惠等.史学导论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3]赵亚夫.学校历史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应该处理哪些关系,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12

下载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范文大全

    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高一年级地理教师 梅 敏 学校安排我带初二和高一地理已经有一年时间了,在一年的教学中,对于初中和高中地理的衔接问题思考了很久,目前受中考指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洪静琼作为一线政治教师,在顺利完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任务之后,深刻感受到统编版教材给课程育人带来的新......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遮谈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遮谈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 冉明远 许多初中时语文学得不错的同学,一进入高中后,尤其是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后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反映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生物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也是高中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但是随着教学制度的改革高中生物课堂上出现了很多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定稿)

    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会使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已经成为一项必备的技能。信......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湖北师范学院2010届教育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设计) 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摘要 幼小衔接指的是儿童在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连接中的情况,处于幼儿园与......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Microsoft Word 文档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摘要: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是高中一年级师生普遍遇到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导致学生学习上有不适应感,甚至会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出现成绩滑坡。......

    对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

    对初高中政治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和高中政治教学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阶段,两者衔接直接关系到学生进入高中课程以后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