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临渭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全区经济形势最为复杂、发展最为困难、任务最为艰巨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开区管理体制调整、城市建设管理职责下移等严峻挑战,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一村一品”工程、园区建设及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速加快、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良好态势。
经济快速增长。全年辖区生产总值完成102亿元,增长15.5%;财政总收入达到7.3亿元,增长21%,区级财政收入达到1.33亿元,增长21%,财政支出达到11.7亿元,增长40.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8.2亿元,增长1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07元,增长24.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36元,增长18.6%。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2009年是我区实施项目最多、配合中省市项目任务最重、项目推进难度最大、项目建设成效最好的一年。22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7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2.3%;12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8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7.7%。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争取到位中省投资项目152个3.5亿元,增长29%;招商引进项目34个,合同引资42.7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23亿元,增长56.54%。
城市建设管理全面加强。积极承接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城市建设管理新职能,着力构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工作格局。围绕“一城双创”目标,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投资3000余万元完善环卫基础设施,保洁区域实现全覆盖,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生活垃圾实现定时收集、日产日清。市容管理日趋规范,依法拆除违规建房2万余平方米,16个城中村86个村民小组、51个社区和“六小”门店基本达标,创国卫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鉴定。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全面启动,拆除改造燃煤锅炉239台,削减化学需氧量3500吨、二氧化硫30吨,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至0.98T标煤。城市建设以征地拆迁安置和环境保障为重点,完成城区绿化项目租地3100余亩,配合滨河大道、郑西客运渭南北站广场、西潼高速改扩建、渭蒲高速公路、310国道城区段改线、信达广场、火车站新货运场、朝阳公园、市体育中心、西气东输二线东段、750KV变电站等20多个重点项目及胜利大街、杜化路等市政重点工程建设,累计征地9184亩,拆迁29.8万平方米。加快推进旧城和城中村改造,编制完成城中村改造总体规划,车雷村、李家堡村等5个城中村修建性详规和改造方案通过评审,员张村四组等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实施,许村安置小区、滨河大道安置小区建设进展顺利,城市东入口区域改造项目完成前期准备工作。积极促进城市服务业发展,18个集贸市场规范达标,乐天聚生态酒店、海星花园商业步行街等17个服务业项目建成运营,成功举办了渭南首届啤酒节,城市品位和形象有了新提高。
工业经济实现逆势增长。建立了工业经济保增长协调指挥中心,制定和实施应对金融危机13项措施,帮助18户企业争取流动资金贷款贴息725万元,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贷款8260万元,查处干扰企业生产问题4起。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1户,新增15户,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62.04亿元,增长16.68%,实现销售产值58.62亿元,增长15.56%,产销率达到94.49%。全年新增非公有制企业895户,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8.1亿元。
农业经济效益快速提升。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六大工程,深入开展“多乡创一业、多村兴一品、多户成规模、户户有项目”活动,启动建设渭北葡萄产业园,培育形成“一村一品”示范村115个、推进村133个,葡萄新增2万亩,达到10万亩;冬枣新增1.5万亩,达到6.5万亩;核桃新增1万亩,达到6.5万亩;猕猴桃发展到1.3万亩;香菇新增200万袋,达到800万袋;生猪存栏达到38万头,奶牛存栏稳定在3万头,笼养鸡存栏达到305.5万只,种鸽发展到4.8万对,建成官路鸿福千头种猪繁育基地、燕氏禽业有限公司等规模养殖场45个,“双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20元,高出全区平均水平984元。在南塬贫困地区深入开展“送技术、兴产业、促增收”活动,市区两级落实帮扶资金1000多万元,新建重点村15个,硬化道路30多公里,建成人饮工程13处,南塬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增长28%。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年改建区乡道路18.5公里,新修通村公路358.4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64处,惠及6.9万群众;新建农村沼气池2444口;治理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新建卫生示范集镇5个、示范村24个;实施渭河近堤绿化和渭北渠路绿化284公里,栽植树木26万株;南塬绿化栽植大规格苗木15万株,南塬绿色屏障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民生不断改善。全年实施民生工程项目51个,完成投资3.47亿元,区财政配套4053万元。向农民发放各类补贴1.25亿元,向城乡低收入对象发放生活保障金7188.6万元,下拨救灾款1291万元,救助困难群众6.3万人次。投资320万元,完成官路敬老院扩建工程。免费为636名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推荐安置298名残疾人就业。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健康检查惠及18.8万人,兑现计生奖励扶助259.5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4.73‰,符合政策生育率98.1%。向9.6万学生发放“两免一补”、寄宿学生生活费、高中贫困生补助等6930万元,“蛋奶工程”惠及56所农村义务教育段学校3万余名学生;下吉中学、铁路自立中学创建为省级标准化高中,高考各批次上线人数居全市第一;新建改造校舍9200平方米,农村寄宿制学校达到17个,渭南实验小学、实验初中建成招生,城区大班额问题基本解决。向1109名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34万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38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1%;累计输出务工人员19.6万人,年劳务收入15亿元,我区连续五年荣获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先进区称号。14.5万人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2355人。投资499万元实施农民安居工程,347户农民住房困难问题得到解决,三张镇张毛村、大王乡陈坡村、桥南镇箭峪口村3个地质灾害区整村搬迁点基本建成。基本农田保护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完成。全年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卫生服务站35所,495个行政村实现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在全市率先完成乡镇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万村千乡”工程建成农家店135个,家电下乡覆盖率达89%,发放补贴1157万元。新建农村社区8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24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个、农民体育健身项目24个,为19个村配发了文化器材,“村村通”广电工程解决了14470户群众看电视难问题;秦腔现代剧《桥弯弯月圆圆》获陕西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晋京演出圆满成功。“村财村用乡代管”制度全面推行,“小金库”治理取得实效,财政供养单位全部纳入会计集中核算,区级离休干部医疗费统筹标准提高到7000元,普九教育债务基本化解。大力推进金融合作,成立了2个小额贷款公司,组建了国有独资老城区改造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1.79亿元,增长30.89%,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出台并严格落实信访维稳、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办法,实行区级领导大接访、带案下访和包联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等制度,一大批信访突出问题得到妥善处理。打击“两抢一盗”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900起,摧毁犯罪团伙65个。开展集中打击传销专项行动15次,清查取缔传销窝点316个,遣散传销人员4600余人,抓获传销头目47人,传销活动基本清除。经常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专项治理活动,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先后成立了全国首支专业法律服务工作队、全省首个流动党员维权服务中心、全市首家律师顾问团,依法治区水平跃上新台阶。
统计、审计、农机、移民、物价、养老、双拥、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困难前所未有,压力空前巨大,取得这样的成绩极为不易。这是区委统揽全局、四大班子齐心协力、共同推动的结果,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和中省市驻区单位通力协作、真抓实干的结果。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鼎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我区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经济增速还不够快,人均水平在关中—天水经济区22个市辖区中处在中游偏下水平;城市基础工作薄弱,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城市服务业发展滞后,城市经济的活跃性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偏低,提速进位难度较大;信访稳定、安全生产和平安建设形势非常严峻;政府自身建设特别是效能建设和廉政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要采取根本性和长效性的措施,逐步予以破解。
二、2010年面临的形势和工作目标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起始之年。新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一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还将有5885亿元的新增投资陆续下达,有利于我区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二是西部大开发新的10年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开始实施,我区被列为城乡统筹示范区,渭南在中部崛起规划中被列入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试验区,有利于我们争取更多的政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三是郑西客运高速专线、西安—大同高速铁路、宁西铁路复线、渭蒲高速公路、西潼高速改扩建等重大铁路、公路项目的建设,将使我区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更具竞争力,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更为强劲。四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创业型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将推动渭南中心城市进入大建设、大发展新时期,城市建设势必成为带动我区加快发展的主引擎。我们必须抓住这些重大机遇,自加压力,乘势而上,努力开创临渭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按照区委确定的全区工作总体思路,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辖区生产总值达到120亿元以上,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3亿元,增长51.8%;区级财政收入达到1.53亿元,增长15%,力争达到1.65亿元,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80亿元,增长28%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亿元,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530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0元,增长1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确定上述目标,是综合考虑了发展的需要与可能后确定的,是通过我们自加压力、付出艰苦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
三、2010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围绕全年工作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实施城市带动战略,全面加强城市建设管理
把城市建设管理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重点改造城中村、加快开发老街区、大力发展服务业、全面建设宜居城的要求,全力推进城市大拆迁、大改造、大建设、大发展。
强力推进城市建设。今年市政府下达我区实施的城建项目24个,配合实施的城建项目53个;我区安排城建项目35个。坚持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以征地拆迁和环境保障为重点,全力配合市级重点城建项目建设;以旧城和城中村改造为重点,掀起城市大拆迁、大改造、大建设的新高潮。要着力推进十个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开工建设仓程路住宅小区一期工程,解决区乡干部教师住房问题;二是开工建设槐衙安置小区,妥善安置槐衙村拆迁户,统筹建设廉租房;三是加快信达综合项目区建设,实施杜桥办五里铺村一二组拆迁,确保大润发超市、城市运动广场等项目顺利建设,按期投入运营;四是采取行政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快速启动实施城市东入口区域改造项目,建设城东区宽畅亮丽的门户形象;五是启动实施双王办丰荫村拆迁工程,支持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六是10月底前建成许村安置小区,确保许村拆迁户年内住进新房;七是全力保障310国道城区段改线工程建设,年内实现全线通车;八是完成南塬绿化二期工程和城区绿化项目租地任务,为创建园林城市再添新绿;九是实施沋河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保障城市用水供给;十是全面推进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力争年内编制完成所有城中村修建性详规和改造方案,每个办事处组织实施1—2个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项目,重点抓好车雷村城中村改造、员张村华山大街段改造、李家堡村渭花路两侧改造、老火车站区域改造等12个旧城和城中村改造项目,力争用3—5年时间完成所有城中村改造任务。
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坚持暗访常态化、考核标准化、评比制度化、监督社会化、管理规范化“五化”工作机制,对照创国卫标准,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切实解决环卫和市容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创新城市管理理念,强化市民参与意识,广泛宣传并推行城市管理投诉举报奖励办法,使市民成为城市管理的主人。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年内建成4座生活垃圾中转站、1座渗沥液处理场,完成30个环卫工人道班房、53个公厕新建改建任务。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重点抓好沋河水源地综合治理工程、城区燃煤锅炉拆除改造工程、秦岭北麓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等15项重点工程,力保省级考核验收达标。
加快发展城市服务业。研究制定城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城市各区域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明确办事处发展服务业的责任目标和考核办法,协调推进一批服务业项目的实施,重点推进大润发超市、华阳时代购物广场、凌云宾馆及凤凰国际大酒店等项目,加快实施滨河农贸超级市场、古依市巷综合市场二期工程、城东交通服务中心、粮油批发市场二期工程、站北路综合市场等商贸项目,结合泰安雅荷小区、青中原小区等房地产项目的实施,催生一批休闲、娱乐、购物类服务业项目。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招引商业地产商、房产开发商、商业运营商参与城市开发建设,繁荣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品位。
(二)积极推进园区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按照分片布局、分类招商、分级管理、分步推进的思路,继续抓好园区建设,在土地利用规划调整、项目资金整合、基础设施建设、招商优惠政策等方面向园区倾斜,构筑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园区格局。
以打造陕西第一葡萄产业基地为目标,加快渭北葡萄产业园建设。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发展、三年成规模”的思路,以下吉镇为中心,建设20万亩优质葡萄产业基地,沿双官路、渭阳路形成“十”字形绿色葡萄长廊,把园区建设成为集葡萄生产、加工、营销、采摘品尝、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风景区和关中最大的田园风光景观带。年内重点抓好十项工作:一是建设1000亩优质葡萄生产区;二是实施“四纵三横”园区道路建设项目;三是实施园区景观绿化及“两渠一沟”改造工程;四是实施园区节水灌溉工程;五是启动葡萄博览园、新品种展示园建设;六是启动设施葡萄生产和示范园建设;七是启动万吨果品储藏项目;八是启动葡萄美食一条街建设;九是策划举办渭南首届葡萄节活动;十是开展绿色果品申报认证,申报中国葡萄之乡称号。
在“一保障、两不变”基础上,大力支持渭南经开区发展。“一保障”即继续执行对渭南经开区失地农民的保障政策,落实失地农民的保障金;“两不变”即现行财税体制不变、统计口径不变。配合渭南经开区做好土地征用、拆迁工作,加强对经开区的社会事务管理。重点扶持发展农民创业示范园,用足用活就业扶持各项政策,引导和服务返乡农民工、创业者进入园区,创办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
支持生态物流产业园和建材产业园建设。支持向阳办规划和建设生态物流产业园,形成以崤山水泥、红旗水泥构件为龙头的水泥、水泥制品产业和仓储、配送、货运等物流产业,依托渭河、赤水河建设生态旅游和休闲养生区,依托现有农家乐建设渭南风土人情文化展示区。支持在闫村、三张地区发展建材产业园,积极招引环境污染小、资源浪费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建材企业入驻,逐步形成建材企业聚集区。
(三)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建设,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突出时令水果、设施蔬菜、城郊花卉和良种畜禽四大产业类型,培育形成3—5个特色产业乡镇、135个“一村一品”示范村、150个“一村一品”推进村。重点发展十项规模产业:一是围绕建设100万头生猪基地,生猪存栏扩大到50万头;二是围绕建设15万只奶山羊基地,奶山羊存栏扩大到8.5万只;三是围绕建设10万对种鸽基地,种鸽存栏扩大到8万对;四是围绕建设5万头奶牛基地,奶牛存栏扩大到3.1万头;五是围绕建设400万只笼养鸡基地,笼养鸡存栏扩大到350万只;六是围绕建设20万亩葡萄基地,葡萄面积扩大到12万亩;七是围绕建设15万亩核桃基地,紧抓列入省级核桃产业重点区机遇,核桃面积扩大到8万亩;八是围绕建设6万亩猕猴桃基地,猕猴桃面积扩大到2万亩;九是围绕建设6万亩冬枣基地,主抓设施冬枣发展,年内设施冬枣面积力争突破5000亩;十是围绕建设1000万袋香菇基地,香菇达到1000万袋。顺应城市花卉消费需求上升的趋势,积极扶持发展花卉产业,在渭河沿岸规划建设1000亩以上的花卉产业区。紧抓列入全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建设基地区机遇,鼓励扶持辛市镇、官底镇、官路镇、凭信乡、龙背乡等有基础的乡镇扩大设施蔬菜规模,年内新发展设施蔬菜1.5万亩,新建日光温室1000亩,高效设施蔬菜示范园1个,省级蔬菜专业化育苗站6个。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龙头带动,重点扶持雨润食品、路易食品、天津亚亿、燕氏禽业、绿洁农业、鸿福种猪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规模养殖场发展,在项目资金安排、技术指导服务上予以支持,促其扩规模、上水平。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专家及技术人员包产业、联乡镇、帮百户、带千家活动,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激发农民致富热情。大力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引领农民走向市场。加大“渭乐天”、“长寿塬”等现有特色品牌的包装和宣传,年内完成葡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核桃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提升我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
着力推进南塬扶贫开发。坚持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技术扶贫、政策扶贫相结合,认真落实南塬扶贫开发规划。充分发挥省级“两联一包”部门和市区两级包联部门作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塬区群众脱贫致富创造条件。持续开展“送技术、兴产业、促增收”活动,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致富产业,突出发展壮大核桃、苹果、猕猴桃、香菇及畜牧业等主导产业,力促南塬地区在3—5年内改变落后面貌。
(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力促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安排区级重点项目20个,总投资37.1亿元,年度投资18.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6个,新开工项目14个;安排重点前期项目17个,总投资39.8亿元。坚持实行周督查、月通报和重点项目区级领导包联、部门领导包抓、纪检监察部门包督制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投资4.9亿元,完成世行安全饮水与环境卫生等7个农林水项目;投资9060万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3个社会事业及基础设施项目;投资17亿元,完成乐天聚住宅花园小区等6个城改重点项目;投资14.3亿元,完成陕西崤山水泥100万吨水泥粉磨站建设等4个商贸及产业类项目。全力配合做好郑西客运渭南北站广场、滨河大道、西安—大同高速铁路、宁西铁路复线、渭蒲高速公路、西潼高速改扩建、闫村110KV变电站、航天博物馆等中省市和驻地部队在辖区实施项目的征地拆迁和环境保障,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持续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认真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积极搜索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信息,及时策划包装项目,扩大项目储备,增强项目对接的有效性。强化分级分类招商,围绕城市建设抓城改项目和服务业项目招商,围绕园区建设抓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招商。修订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注重利用西洽会等招商引资平台,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力争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及时通报国家政策信息,引导各乡镇办、各部门主动赴省进京跑项目、争资金,力争实际到位上级项目资金3亿元以上。重视投资环境建设,严厉打击干扰企业生产、阻挠项目建设、破坏投资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让企业安心生产,让客商安心投资。
(五)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加速城镇化进程
加快小城镇建设。抓住中省加大小城镇建设投资的机遇,以下吉镇等重点建制镇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年内完成各集镇建设规划的修编和完善。多渠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鼓励各建制镇通过争取关中百镇等项目、金融机构贷款、土地储备开发或通过出让公共设施冠名权、广告权等方式筹集资金,实施集镇道路整修、市场建设、供排水、垃圾填埋坑、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沿街商业门店开发,逐步改变集镇面貌。加强集镇建设管理,每个乡镇建立一支小城镇管理队伍,负责集镇规划建设管理,规范集镇摊点摆布;建立一支清扫保洁队伍,做到一日两扫、垃圾日产日清,保持集镇及国省道沿线干净整洁。继续开展卫生示范集镇、示范村创建活动,年内各建制镇达到卫生示范集镇标准,沿国省道沿线60%以上的村达到卫生示范村标准。加强乡镇机关建设,区财政列支一定资金,支持乡镇办修缮机关办公房屋;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支持建设小食堂、小浴室、小阅览室、小活动室、小电视室,改善乡镇机关干部生活条件。
繁荣小城镇经济。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城镇工业、商业开发和农业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促进集镇扩大规模。鼓励农民进入集镇发展二、三产业,大力开拓集镇市场,支持建设特色商业街、规范化农贸市场,逐步取消马路市场。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开展家电下乡等扩内需、促消费活动,对列入规划的商贸网点、连锁配送中心、直营店给予重点扶持,搞活集镇商业,提升城镇人气。
(六)深化各项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省市审批的机构改革方案,完成区政府机构改革任务。积极推进乡镇转变职能,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服务“三农”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
着眼于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推进财政改革。建立财政增收激励机制,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工作及民生工程等重要领域的投入。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整合非税收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管,加快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加强各类政策性项目、资金的申报和计划衔接,争取更多的政策性资金。强化投融资平台建设,加强与金融机构交流合作,着力解决城市开发建设、园区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资金问题。以风险监管和规范经营为核心,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和风险评估,及时纠正和制止违规经营行为,确保小额贷款公司健康运行。
围绕激活国有集体企业活力,稳妥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以妥善安置职工为前提,重点推进商贸、供销系统企业及粮食附营企业改制,妥善解决区属企业、办属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引导改制企业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发展活力。加强对企业厂长经理和企业资产的监管,指导企业依法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大力支持青岛啤酒、新秦金属镁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主动帮助企业争政策、跑项目、解难题,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抓好渭北葡萄产业园土地流转试点,鼓励农户通过转包、转让、租赁、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以明晰产权为核心,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完成剩余19.8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确农民经营主体地位,做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七)深入实施民生十大工程,构建平安和谐临渭
今年全区计划实施民生十大工程项目70个,总投资7.54亿元,年度投资7.33亿元。
教育发展工程。以创建教育强区为目标,推进各类教育科学健康发展,年内创建市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启动实施普及高中教育,力争两年内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年内完成4所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继续实施“蛋奶工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完善贫困大学生生源地贷款管理,提高农村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小学生均达到每天2元,初中生均达到每天3元。
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启动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工作,扶持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创办企业,引导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创业,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特色产业或外出创业致富,年内建成1个创业培训基地、3个创业孵化基地,培训1000名创业者,扶持800人创业,帮助5000人就业。实施零就业家庭援助行动,扩大小额贷款的扶助面和扶持额度,搞好就业援助培训。建成人力资源市场和渭南技工学校综合培训楼,完成人人技能培训5000人。全年新增公益性岗位2500个,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及时帮助务工者解决劳资纠纷。
公共卫生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十项重点改革,启动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试点。加强全科乡村医生培养和管理,完善区级及以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基本医药和药品“三统一”制度。开工建设市第一医院门诊综合楼,新建32个规范化接种门诊、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农民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免费为全区65岁以上老人体检。实施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50万份以上。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建立以区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体制机制,建设下吉镇等6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落实计划生育五项奖扶补助、婚前免费体检等政策,大力实施优生促进、母亲健康、计生家庭创业三大工程,稳定低生育水平。
社会保障工程。年内将区属国有破产企业、困难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稳定在14.5万人,城镇从业人员养老保险扩面到20016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到1161元,提高城市低保标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693元提高到1196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20%。加快区中心敬老院建设,完成崇凝敬老院改扩建。将城市社区干部人均月工资提高到750元,环卫工人月工资提高到640元,规范村干部工资待遇标准,落实原民办教师、代课人员等群体养老补助政策。坚持为残疾人办好十件实事,动员全社会关心、帮助弱势群体。
住房保障工程。继续实施农民安居工程,帮助三张镇张毛村、大王乡陈坡村、桥南镇箭峪口村3个地质灾害区群众搬入新房,帮助30—5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改造危房。建设廉租住房7.9万平方米,解决1580户城镇居民住房困难问题。从1月1日起,将住房公积金财政补贴比例由10%提高到20%。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持续开展农村公路整修,年内改建瓜铁路等区乡道路20公里;投资2600万元,解决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资420万元,解决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问题;投资378万元,实施沋河支堤除险加固工程;积极实施渭北排碱沟修复工程,解决垃圾淤沟、排水不畅等问题;投资1081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投资824万元,在8个乡镇25个村新建沼气池2000口;投资794万元,实施渭南源泉大型沼气工程和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示范工程;投资183.5万元,新造林2万亩;完成渭北渠路绿化160公里。
公益性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新建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8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个文化信息资源工程乡镇基层点,继续实施农村数字电影和塬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2000套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安装、50个村农家书屋图书音像制品配送和20个村文化器材配送。鼓励创作文化艺术精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让群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新建1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21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改扩建胜利中街社区等6个社区服务站。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开发、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社区的服务能力和地位。
扶贫开发和移民扶持工程。投资2984万元,建设21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完成4个村238户整村搬迁,在15个村实施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年内帮助1.2万低收入人口脱贫。发放移民后期直补2600余万元,完成5000人培训,投资435万元落实移民扶持项目,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
平安建设工程。增强社会维稳力量,为城区六个街道办事处增配政法领导,每个乡镇配设兼职政法领导,为城区51个社区招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专干,新招公安巡特警队员200名。进一步夯实基层安全维稳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完善“街道、社区、单位、农村”四张防控网络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信访稳定大排查、安全生产大检查、交通安全大整治、非法传销大清查、“两抢一盗”大打击活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问题的发生。深入开展“法治临渭”和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活动,完成剩余9个司法所国债项目建设任务。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和区乡两级领导干部大接访、带案下访等长效机制,超前排查化解信访苗头,及时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严把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质量关,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
坚持依法行政。树立敢为人先的胆略、开拓创新的意识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对外争机遇、争项目、争政策,对内比干劲、比作风、比实绩,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工作中不断有新突破。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注重民情民意调查,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评估、听证公示制度和政府规范性文件审查公布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效能。
狠抓工作落实。坚持把抓落实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主线,紧紧围绕重点工作及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行领导包抓促落实,把抓落实的责任落实到每一名领导身上;实行督查考核抓落实,通过周督查、月考评、年考核推进重点工作;实行观摩评比抓落实,完善考核评比奖惩办法,半年组织一次现场观摩,看新点、看增量、看现场、看实绩、看效果,评先排后、奖优罚劣;实行末位追究促落实,适度加压,排名末位实施责任追究。
强化廉洁从政。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教育和促进所有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正确行使手中权力。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规范和制约权力为核心,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监察监督作用,在工程建设领域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对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等腐败易发关键环节以及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的管理监督,防微杜渐,堵塞漏洞,提高监督的有效性和制衡力,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临渭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全区人民对我们充满期待。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奋勇争先,为打造经济强区、构建和谐临渭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2009年渭南市临渭区政府工作报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渭南市临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安申生2008年工作回顾
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紧扣中心,服务大局,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年来,共召开常委会会议7次,作出决议、决定11项,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18项,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题视察24次;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8人,其中任命27人、免职11人。
——站位全局,紧扣中心,全力议大事、谋发展。
一年来,区人大常委会认真按照区委实施工业强区和项目带动战略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全区三项重点工作,不断强化监督审议力度,努力增强监督实际效果,全力保障和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围绕中心,依法审议决定重大事项。依照法定程序,常委会认真听取和审议了区人民政府关于2008年上半年全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区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2007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审查批准了2007年区级财政决算。对区政府提请调整2008年财政预算意见的报告认真审查,做出了批准决定。常委会审议认为,区政府在去年国内自然灾害频发、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积极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全力争取项目资金,确保了全区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保持了全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同时指出,要针对宏观政策的新变化,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努力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的顺利执行和实施。突出重点,强化对重点项目建设的审议监督。重点项目建设是实施工业强区和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一年来,常委会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关注重点,组织人大代表对列入计划的全区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调研视察。认真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的专题报告,建议区政府以渭北产业园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一批附加值高、关联度大、科技含量多的项目落户园区。去年以来,区政府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入的有利时机,策划、包装和申报了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为确保今年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住关键,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建设。“一村一品”工程建设是全区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去年,常委会组织视察组,围绕全区红提葡萄等7个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视察,向区政府提出了扩大规模、提高品质、宣传品牌和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6项建议;曹淑萍、高浪子等11名代表还联名向全区所有农村代表发出了带头发展“一村一品”的《倡议书》。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区111个示范村和116个推进村特色产业规模快速扩张,32个村被评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认真调研,努力促进城市服务业发展。现代城市服务业是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去年,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对全区城市现代服务业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调研中感到,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城市服务业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起步良好,先后将38个服务业项目列为区级服务业重点项目,22个城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2.5亿元,我区中心城市的有利条件和基础优势得以充分利用和发挥。同时建议区政府要积极争取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落实服务业发展责任,确保全年城市服务业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关注民生,强化监督,着力保稳定、促和谐。
过去一年,常委会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认真调查研究,依法进行监督,推动了全区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关注民生,切实关心弱势群体生活。常委会围绕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基层群众子女上学等问题,组织代表深入两塬和渭北实地调查了解了全区农村低保制度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情况,向区政府提出意见建议,促进了这些惠民政策在我区的较好贯彻落实。西庆屯防汛应急避险工程是我区去年确定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常委会去年3月专门组织对该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并提出要确保工程资金及时到位,严把工程质量关,尽快落实各项配套设施,确保工程按时顺利完工。目前,11栋西庆屯应急避险居住楼工程已全部竣工。
反映民意,积极解决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强以通村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区新农村建设的两项工作重点。常委会在去年初就将这两项工作列入工作要点,10月下旬又组织代表对这两项工作专门进行了视察。指出了工程监管、路肩培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村镇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和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快村巷道路硬化的建议,为加快全区新农村建设明确了目标任务。常委会还专题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等工作进行了调研视察,进一步活跃了农村基层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常委会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常委会及时听取了区政府关于全区抗震救灾工作情况的报告,区政府根据委员们建议,及时排查区内灾情,积极组织向灾区捐赠款物,加大对抗震救灾英雄模范人物的宣传力度,有力地激发了全区上下发扬抗震救灾精神、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的热情,凝聚了人心,促进了工作。
维护民权,不断强化法律和司法监督。常委会坚持把加强法律监督作为推进依法治区进程的重要环节,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努力保证法律法规在我区的贯彻实施。
大力开展法律普及。为了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常委会组织听取了区政府关于“五·五”普法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五·五”普法工作以来的工作成绩,同时指出了法律宣传不够深入、法律服务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引起了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司法部门迅速成立了全省首家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加大了对非法法律服务市场的整顿力度,全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法律服务市场进一步净化。还组织代表认真检查了我区《林业法》的实施情况,提出了扩大我区核桃产业规模、加大林业项目争取力度、加快南塬绿化步伐等建议。
努力促进司法公正。案件审理的效率和质量决定着人民法院的整体工作水平。去年上半年,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区人民法院关于案件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组织对区人民法院案件审理工作进行了视察检查。区人民法院以“公正与效率”为目标,建立制度,完善机制,在全系统开展了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大大提高了案件审判效率。下半年,又组织对区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检查,促使区人民检察院进一步发挥检察预防职能,建立科学合理的个案预防机制,积极开展重点工程项目预防,有效预防了职务犯罪,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多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促进和维护全区社会稳定作为自身工作的一项主要责任。针对农村当前各类矛盾纠纷日益增多、青少年犯罪和盗窃家畜案件多发的现状,去年下半年,常委会组织代表对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了视察检查。促使区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范能力,有力地打击了盗窃家畜、农村黑恶势力等违法犯罪活动,促进了全区农村社会稳定。
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常委会坚持把做好信访工作作为广开言路、畅通民情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领导分工负责制,进一步明确交办、转办和督办的工作程序。对上级批转件和重点信访件坚持认真审核,跟踪督办,实实在在帮群众排忧解难。一年来,共接待群众来信
来访149件(次),有143件得到纠正和解决,办结率96.5%;其中市人大立案3件、报结3件。
——加强培训,完善制度,致力提素质、履职能。
加强培训,努力提高代表履职意识。常委会采取印发资料、专题培训、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和参加调研视察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人大代表基本素质,增强代表履职意识。去年年初,专门组织编印了《人大代表履职必读》300册,印发每位代表人手一册;先后组织了2次代表集中培训,共培训基层代表210人次;建立了代表列席常委会和参与调研视察制度,全年共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63人次,参与视察95人次。
开展评议,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为了进一步优化和改善以渭北产业园为重点的区内投资环境,从去年3月起,常委会组织60名省、市、区人大代表和企业界代表对我区10个行政执法双管部门的优化投资环境工作进行了评议,评议经过宣传动员、自查自纠、视察调研、评议测评和整改提高五个阶段,最后由代表直接投票评出了地税临渭分局、国土临渭分局、公安临渭分局和国税临渭分局等四个“2008评议行政执法部门优化投资环境满意单位”。通过评议活动的开展,被评议部门的投资环境意识、为民服务意识、依法行政意识、接受监督意识进一步增强;行政执法水平有了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人大代表在人代会闭会期间的作用得以较好发挥,一些投资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全区的投资环境明显改善。
完善制度,加强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常委会始终保持与乡镇、街道人大的紧密联系,及时通报工作动态,并通过执法检查、视察评议、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努力构建区乡人大互动的工作机制。去年以来,先后举办了乡镇街道人大干部培训班,提高了基层人大干部的工作能力;开展了乡镇街道人大工作调研,形成了高质量调研报告,被省、市人大采纳;在全区区级代表中开展了“争先创优”活动,激发了代表的工作热情;建立了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领导包片联办指导人大工作和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区人大代表制度,常委会领导多次走访看望人大代表,对代表反映的意见建议及时向区政府作了反馈。
加大力度,认真抓好代表建议的督办工作。加强对代表议案建议的督办一直是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常委会逐件分析研究,会同区政府召开交办、督办会议,由各工委分工对口跟踪督办,确保办理质量。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共收到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30条,目前已全部答复、落实。11月初专门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一些重点建议办理结果进行了视察,代表对办理结果都比较满意,有关办理情况的报告在本次会议已印发各位代表。
去年,常委会还积极配合省、市人大做好了对《劳动合同法》的贯彻落实、工业园区和社区建设等情况的视察检查工作。
——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合力树形象、抓落实。
以提高人大机关整体效能为目标,切实加强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一是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常委会坚持“依法建制、以制履权”的工作思路,不断规范和完善常委会工作运行机制。结合实际健全完善了学习培训、调查研究、干部管理等制度,促进了机关内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切实促进作风转变。结合去年年初机关作风整顿,在机关全体干部中积极开展了“创建民意和谐文明新机关”活动,人大机关形象得到提升;按照区委安排,认真开展了“三学、三改、三树立”干部作风专题教育整顿活动,提高了机关干部综合素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全会《决定》,积极深入包联乡村宣讲全会精神,共走访调查农户520户,印发《宣传要点》5000份,提各类建议46条。三是积极开展扶贫帮困。充分发挥“送技术、兴产业、促增收”扶贫活动牵头单位作用,督促包联桥南镇的各单位扎实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区人大机关为包联的桥南镇清水河村争取了修路资金,硬化村道2.5公里。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和“献爱心、送温暖”捐赠活动,全体机关干部职工
共缴纳“特殊党费”1.85万元、捐款4300元、捐献衣被58件。四是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及时向老干部传阅相关文件,组织老干部视察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老干部作用。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区人大常委会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一府两院”的密切配合下,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各级人大代表的辛勤努力下,在乡镇街道人大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在此,我代表区人大常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审议决定重大事项方面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监督工作的方式还应进一步创新,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方法仍需进一步完善,常委会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区人大常委会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采取措施,努力加以改进。
第三篇:学临渭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临渭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及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我区学前教育,加强学前教育校舍建设,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优化布局结构,完善功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市县(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学前教育实际,特制定实施2011-2013年三年行动计划如下:
一、临渭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临渭区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是渭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国土面积1221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约92万人。到2009年底辖区完成生产总值102亿元,区级财政收入1.3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36元。
近年来,全区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各幼儿园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因地制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健康发展。目前,全区学前教育机构157所,其中:教育部门办幼儿园16所,其他部门和企办幼儿园4所,民办幼儿园137所。在园幼儿17877名,教职工1774人,其中专职教师1113人。占地面积269.76亩,校舍建筑面积92794平方米。
我区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城市幼儿园数量不
足,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市民对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企事业单位办园规模出现萎缩,对民办幼儿园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监督,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未得到有效落实,小学附属幼儿园受场地和体制的约束,管理不够规范。
2、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管理体制和机制尚未完善,办园条件有待提高。
3、幼儿园师资队伍编制不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和待遇偏低,其社会保障政策尚未完全落实。
4、政府投入不足,近年来政府投入的重点在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投入,对学前教育很少投入,民办幼儿园主要以赢利为目的,很少对校舍和设施设备进行更新,导致我区幼儿园办学条件较差。
二、学前教育三年工作目标、任务及路线图
(一)总体目标
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建设一批功能齐全、标准化的公办独立幼儿园,全面改善我区学前教育机构办学条件,到2013年底,全区幼儿园入园率90%以上,其中公办幼儿园入园幼儿占全区幼儿入园总数的50%以上,满足教育发展改革的内在要求和提升教育整体水平。
2011-2013年,建设幼儿园33所,在园幼儿11340人,设378个班,教职工1746名,其中专任教师756名。改扩建校舍
13175平方米,其中:活动及辅助用房12291平方米,办公及辅助用房884平方米。新建校舍125746平方米,其中:活动及辅助用房55689平方米,办公及辅助用房16408平方米,生活用房53649平方米。新建室外场地45360平方米,购置设备126套。共计投入资金29717.5万元,其中改扩建校舍1317.5万元,新建校舍25149.2万元,室外场地1360.8万元,购置设备1890万元。
(二)目标 1、2011年,建设幼儿园11所,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80%。改扩建校舍4281平方米;新建校舍45038平方米,其中:活动及辅助用房19891平方米,办公及辅助用房6004平方米,生活用房19143平方米。新建室外场地16200平方米,购置设备45套。
投入资金10596.7万元,其中改扩建校舍428.1万元,新建校舍9007.6万元,室外场地486万元,购置设备675万元。2、2012年,建设幼儿园11所,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85%。改扩建校舍3482平方米;新建校舍35531平方米,其中:活动及辅助用房16042平方米,办公及辅助用房4566平方米,生活用房14923平方米。新建室外场地12600平方米,购置设备35套。
投入资金8357.4万元,其中改扩建校舍348.2万元,新建校舍7106.2万元,室外场地378万元,购置设备525万元。3、2013年,建设幼儿园11所,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
90%。改扩建校舍5412平方米;新建校舍45177平方米,其中:活动及辅助用房19756平方米,办公及辅助用房5838平方米,生活用房19583平方米。新建室外场地16560平方米,购置设备46套。
投入资金10763.4万元,其中改扩建校舍541.2万元,新建校舍9035.4万元,室外场地496.8万元,购置设备690万元。
(三)三年行动计划路线图
我区幼儿园建设采取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步骤进行。前三年是建设的重点,基本完成全区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同时着手对做好幼儿教师招聘和培训工作。1、2011年拟建设故市、吝店、交斜、官道、田市、官底、辛市、大王三官庙、杜桥办乐天、桥南、下吉等11所幼儿园。
2011年1-3月,制定全区幼儿园校园规划、同时做好2011年实施幼儿园的地质勘察、图纸设计、审查等前期准备工作;
2011年4月,进行项目招投标和建设手续办理工作,同时做好施工现场的三通一平等工作;
2011年5月,项目开工建设; 2011年6月,完成基础工程; 2011年9月,完成主体工程; 2011年底,项目竣工。2、2012年拟建设向阳办、双王、南师、孝义、信义、龙背、下吉阳尹、阳郭允曲、大王、三张、崇凝等11所幼儿园。
拟于当年3-4月开工,10月底建成。3、2013年拟建设官路、阳郭、三张油张、闫村、丰原、河西、站北路、凭信铁二处、华山路、红化等11所幼儿园。拟于当年3-4月开工,10月底建成。
三、措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区政府承担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责任,建立区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区长牵头,区经发局、教育局、建设局、财政局、物价局、妇联等部门共同组成,负责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统筹学前教育工作,推进《行动计划》的实施。区学前教育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局。办公室受联席会议委托,加强行业管理。建立办公室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学前教育工作,协调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行动计划》的实施。建立表彰机制,对办园成效显著的幼儿园所,定期组织表彰,推进区域整体办学水平。
(二)制度保障
区政府将本计划的目标要求,纳入《临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之中,列入重点工作项目,采取具体措施,优化幼儿园的布局结构,满足儿童就近入园的需求,提升保教队伍水平、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三)经费保障
1、安排专项经费。根据达标建设的要求,列出专项经费,用于园所布局的建设和资源调整的补缺,确保达标任务的完成。
2、完善收费政策。建立和完善公办幼儿园办学成本分担机制,通过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力度以及依法多渠道筹措经费,逐步提高幼儿园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升幼儿园设备设施的配置水平。
3、提高教师待遇。逐步提高公办幼儿园教职员工的福利待遇,保持与中小学教职员工的同等递增水平。
4、建立奖励机制。通过专项督导,对实施《行动计划》作出显著成绩的学前教育机构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四)项目管理
1、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中省市有关文件要求,设立资金专户管理,资金封闭运行,做到专款专用。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加大对项目资金拨付、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资金按工程进度足额拨付。
2、加强土建工程管理,所有项目幼儿园校舍规划及建筑设计,严格按《城市幼儿园建设标准》(教基字1988-108号)的规定。项目工程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并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按照“九个统一”的原则对项目进行管理,即:统一制定实施方案、统一组织设计、统一组织招投标、统一资金管理和拨付、统一组织实施工作、统一组织监理、统一组织工程督查,统一组织验收和审计、统一组织表彰奖励。
3、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在完善近年实施危改工程督查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人员,加强督查队伍,强化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对工程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促进工程顺利实施。教育、发改、财政、建设等相关部门将切实落实工作责任,落实领导干部分片包干,部门负责人分片包校制度。同时,邀请区人大、政协视察工程建设情况,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区审计、监察部门也将建设工程纳入审计、监察的重点范围。项目完成后,审计部门要对项目资金进行专项审计。
(五)运转机制
1、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建立并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区教育局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监管。完善并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未取得教育局颁发的办园许可证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对社会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审批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
2、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保安人员,落实各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监管与指导。各幼儿园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内部安
全管理。幼儿园所在街道、社区、乡镇和村民委员会要共同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
3、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区物价局制定我区幼儿园、学前班的收费管理办法,加强各类幼儿园的收费管理,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查处各种乱收费。
4、坚持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要遵循“规范一批、整合一批、取缔一批”的整体工作思路,对目前存在的无证办园进行全面排查,加强指导,督促整改。整改期间,要保证幼儿正常接受学前教育。经整改达到相应标准的,及时为其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不能保障幼儿安全和达到基本保育教育要求的,要依法予以取缔,妥善分流和安置在园幼儿。
(六)评估督导机制
1、加强评估指导。有计划地推动示范园、一级幼儿园建设,要扶持一批办学方向端正、管理严格、保教质量优良、社会信誉良好的幼儿园。依据《陕西省幼儿园定级标准》和相关规定,制定适合本地的幼儿园分级分类标准,对辖区内各类幼儿园开展等级评定工作,定期对辖区内全部幼儿园进行指导、检查,每年开展一次年检并向社会公布结果;建立健全示范幼儿园、一级幼儿园与薄弱园的交流和帮扶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幼儿园和一级幼儿园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社区早期教育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
2、完善年检制度。加强视导和专项检查,管理和引导民办园所的健康发展。严格实施年检制度,促进民办幼儿园所的规范发展。
3、完善绩效评估。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特色项目和基地建设评估指标,推进重点工作;推广教育系统的绩效评估制度,加强对教育系统外幼儿园的考核和评估。
4、开展专项督导。督导室负责制定《行动计划》专项督导标准,建立专项督导制度,每年对各相关部门和托幼机构的工作目标作专项考核;根据阶段要求,对涉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资源配置、经费投入、教工待遇和教育质量等事项开展专项督查,确保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实现。
5、建立奖励机制。通过专项督导,对实施《行动计划》作出显著成绩的学前教育机构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七)师资保障机制
1、足额配备幼儿教师,扩大幼教师资来源。新建幼儿园的教师,按照国家标准配置,全区约需学前教育教职工1039人,其中:2011年需教职工120人,其中2012年需教职工278人,2013年需教职工641人。教师的来源,由区政府面向社会招聘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优秀大中专学生,充实幼儿教师队伍,计划招聘财政供养幼儿教师626名,其中:2011年招聘105名,2011年招聘158名,2013年招聘363名。
2、完善幼儿园教师队伍培训体系,提高保教人员的专业水平。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师资培训体系,大力开展以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的幼儿教师培训。重点加强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打造一批名园长和名教师,以示范幼儿园为龙头,在幼儿园中积极实施园本培训,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保育教育能力。三年拟培训幼儿教师4279人,其中:市级培训733人,区级培训1538人,园本培训2008人。
3、依法保障和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与福利待遇。完善落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政策,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民办幼儿园举办者要与聘用教师签订劳动合同,并参照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标准合理确定民办幼儿园教师最低工资标准,按时足额发放教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有关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加强对民办幼儿园教师合法权益落实情况的督查。
(八)加强部门协作
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教育局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经济发展局要把学前教育纳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财政局要加大投入,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扶持学前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劳动人事局要结合
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建设局和土地分局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价格、财政、教育局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综治、公安部门、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局要加强对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监督指导。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九)加大宣传力度
各乡镇、有关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本行动计划纳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学前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树立学前教育发展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我区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健康发展。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三日
第四篇:临渭区教育局支教工作经验材料
积极开展支教工作和教师转任交流
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临渭区支教工作经验材料
临渭区现有公办学校321所,其中农村学校310所。三年来,我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立足教育公平,合理配臵教师资源,推动全区教育均衡发展。从2015年开始,我们持续开展了“城区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以及高中教师向初中、初中教师向小学转任交流活动,至今,全区支教教师已有77名,累计转任交流教师261名,促进了全区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及科学分配,优化了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经验一:加强组织领导是支教工作强有力的保障
为了加强对支教工作的组织领导,2015年6月份,我局就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其他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区支教工作,为全区支教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2015年,我们又对支教工作领导机构进行了充实调整,加强了督导力量,明确了组织机构各成员的管理责任。各有关学校也成立了领导机构,由一名领导分管支教工作,确定了一名支教工作联络员,具体协调支教工作。全区由上至下高度重视支教工作,-1- 从而保证了这项工作落到了实处。
为了使支教工作规范操作,有序开展,我们制定了《临渭区教育系统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意见》,对支教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以学校之间“手拉手,一帮一,结对子”为基本形式,以教师支教为重点,组织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去支教,建立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对口支援关系。确定城区的华清中学对口支援薄弱学校油槐中学、临渭中学对口支援地处偏远的马额中学,每学期选派支教人员5名;骊山初中、华清小学等城区学校的对口支援单位由教育局统一安排,每学期选派支教人员3-5名。
为了加强薄弱学校治理工作,2015年10月,我局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薄弱学校治理工作的安排意见》,建立了优质学校帮扶薄弱学校制度,全区区八所优质学校与八所农村薄弱学校建立了帮扶关系,以“强校”带“弱校”,通过强有力地支教工作,切实解决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努力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的差距。经过半年的动作,全区八所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经验二:注重过程管理是支教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
我区支教工作从2015年9月份开始进行,计划到2008年8月结束,分六批实施,每批一学期,后延长至一年。三年来,我局相继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督促检查、表彰激励、总结交流、考核及报告制度,同时对每个环节进行细化考核,通过强有力的过程管理,促进支教工作有序、扎实、有效地进行。
一是精心挑选支教教师。我们对支教教师的条件做了明确规 -2- 定,要求城区高中支教人员必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城区初中、小学支教人员须具有大学专科、中师学历,年龄均在35岁以下;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模范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职责,师德高尚,师风严谨,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胜任一线教学工作。经过精心准备,从城区华清中学、骊山初中、临渭小学等学校挑选了首批支教人员24名到徐杨、交口、油槐、相桥、马额等偏远农村学校去支教;2015年,继续从城区华清中学、骊山初中、华清小学等校组织了第二批支教人员共35名到偏远乡镇学校去任教;2016年,组织第三批支教教师18名到油槐、交口等农村学校开展支教工作。支教教师带去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经常进行联谊活动,互派教师听课,在教学信息、教学方法、教育资源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支教工作的开展,缓解了偏远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紧缺的矛盾,充实了薄弱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了受援学校的教学水平。截至2015年底,我区参加支教工作的教师达到77名,2016年9月,我局将继续派出39名优秀教师深入全区偏远农村学校参与支教工作。
二是积极营造支教氛围。每期支教人员下乡支教,我们都安排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召开隆重的欢送和迎接活动,让支教教师充分感受到支教工作的光荣和领导的重视,高高兴兴去支教;各受援学校创造条件,对支教人员的生活、学习、工作进行了很好的安排,为支教人员解决了学习、生活、工作方面的各种困难。支教工作期间,教育局领导经常到支教点慰问看望支教人员,了 -3- 解支教教师工作、生活情况,及时协调解决他们的困难,为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局人事科经常到支教点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关心鼓励的同时,我们要求支教教师要严格遵守受援学校的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工作满量,出勤满量,自觉接受学校的检查、监督和质量评价。
三是强化支教质量考核。我们制定了《市临渭区教育局支教教师考核管理办法》,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文化专业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履行职责的成绩与效果四个方面。每期支教工作结束,教育局都要对支教人员的支教情况进行全面考核,优秀者评选为“支教先进个人”,在年初教育工作会上进行表彰奖励;不合格者延长支教工作期限,直到考核合格为止。支教教师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各自的特长,他们有的为学校提供最新教学信息,有的为学校制作网页,有的利用节假日为学生进行家访。在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按要求进行公开示范课教学,撰写教学论文或支教体会,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怨无悔,以饱满的热情,求真务实的态度,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我区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三年来,全区共计表彰“支教先进个人”15名。
四是定期交流支教经验。每期支教工作结束后,我们都要组织支教人员召开一次座谈会,交流支教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三年来,共组织召开座谈会3次,77人参加。同时,还指导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经常进行联谊活动,互派教师听课,在教学信息、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进行广泛交流,推 -4- 进了支教工作的扎实开展。
经验三:强化转任交流是支教工作不断深化的动力
为了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从2015年起,我局在全区学校中开展了高中教师向初中、初中教师向小学转任交流活动。教育局根据各学校的编制情况和当年教师增减情况,确定了各高中、初中学校的转任交流任务,下达到全区各高、初中学校,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局目标管理项目,进行年终考核。目前,全区累计转任交流教师261名,有力地加强了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优化了全区初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
我局的教师转任交流工作始开始于2015年,教育局根据高、初中教师相对充足,小学教师非常紧缺的实际,制定出台了临渭区教师转任交流实施办法。每学年初,教育局根据各学校的编制情况和当年教师增减情况,确定各高、初中的转任交流任务,下达全区各高、初中学校,同时将此项工作纳入我局目标管理内容年终进行考核。各初高中学校结合各自实际,明晰管理思路,强化过程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量化考核办法和转任交流的实施细则,为开展教师转任交流创造了条件。
扎实细致的思想动员工作,是我区教师转任交流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保障。高中教师到初中任教,初中教师到小学任教,很容易出现思想障碍,要将教师转任交流活动持续开展下去,必须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我们在指导初高中学校强化内部管理的同时,要求各学校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转任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他们顾大局,识大体,明大理,积极主动地去支援小学 -5- 教育。2015年,我区初中教师向小学转任交流两批,第一批66人,第二批77人;2015年,全区高中向初中、初中向小学共转任交流74人;2016年,高中向初中、初中向小学转任交流教师44名。2017年6月份,市人大视察临渭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情况时,对我区教师转任交流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为了在教师队伍中形成竞争机制,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我们又从小学优秀教师中向初中选调教师,从初中优秀教师中向高中选调教师,使广大教师在全区各层次的学校中能上能下,形成了一个优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从而激活了我区教育系统的用人机制。
尽管我区开展教师转任交流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但对于我们来说,开展这项工作仅仅是一个初步尝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个别转任教师不服从教育局安排,或上诉到法院、或利用新闻媒体要胁学校、或多次到信访部门上访,影响了我局转任交流活动的正常开展,为我区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支教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后,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奋发进取,努力探索农村支教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开创我区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6-
第五篇:临渭区道路运输管理所
临渭区道路运输管理所:构建运管服务体系 打造一流争创亮点
时间:2011-12-27 9:18:10 作者:党彦武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临渭区道路运输管理所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坚持以“发展观代交通,奉献一流服务”为主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
一、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城乡发展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深入开展调研,科学制定了道路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确立“加强市场培育,完善场站配套,服务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能力”的发展思路,全区道路运输呈现客运、货运、维修、驾培、物流、运输服务六大市场发展格局,形成了“投资多元化、管理公司化、运营规范化”的市场体系。截止目前,全区已拥有客运公司3家,开通班线46条,其中“通村客运班线”42条,总客运里程880公里,营运客车133辆2628个座位,基本满足了群众的出行需要。现有货运企业66家,个体运输业户1572户,拥有营运货车5692辆46624个吨位,其中危货运输企业7家,危货车辆198辆,营运低速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7726辆。共发展维修企业104家;驾校15所,年培训学员达1.5万人。许可物流企业1家,货运信息部18家,汽车租赁31家,客货运站场25家,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6.9万余个,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强化监督管理,规范行业经营
紧紧围绕运管工作中心任务规范运输市场秩序,严把市场的“准入、监管、退出”关,认真履行“三关一监督”的监管责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客运服务质量、运营安全、经营行为及各种运输安全设施等方面的监督检查。严格按照汽车开业技术条件,把好准入关,定期依法对维修市场进行专项检查。对驾校的资质、教练素质、教学设施和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积极开展诚信考核工作,净化了驾培市场环境。开展打击非法经营专项活动,共查处“黑车”137辆,处理纠正超员超载等违章行为952辆次,批评教育司乘人员269人次。加强源头治超,向重点治超企业渭化、啤酒厂派驻数十名运管人员加强监管,投入30名巡查人员深入三类物资集散企业进行常态化巡查,并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沙石料场进行了注册登记并进行巡查监管,对列入超限超载“黑名单”的26辆货运车辆进行严厉查处,与物资、货运企业签订治理超限目标责任,全区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月”、“安全专项检查”等活动,与企业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建立隐患排查和治理长效机制,定期不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共发放企业整改通知书9份,企业经营管理行为进一步规范。建立GPS监控平台,加强营运客车、危货车辆的动态管理,建立道路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货物运输维稳应急预案及维修救援网络,全区内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无重大事故发生,保证了人民群众和经营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立足全区实际,夯实工作基础
该所从实际出发,以公路村村通为基础,以形成客运网络为目标,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为标准,以方便群众出行为宗旨,在增加延伸班线的基础上,投入400万元,新建农村五级客运站12个,招呼站和候车亭234个,并对损坏的51个招呼站和候车亭进行补修刷新,同时积极落实燃油补贴和通村客运车辆补贴215.9万余元,逐步形成以农村道路为依托,乡镇及行政村为始发点,自然村为停靠点,与城市公交、客运班线零距离衔接,辐射合理,畅通快捷的网络布局。目前,全区行政村班车通达率为96%。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在“创先争创活动”中,始终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社会认可不认可”作为优质服务的试金石。一是强化自身教育。所支部以“五个好、五带头”为创先争优目标,扎实做好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充分接受群众评议。积极开展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组织全体党员集中开展党史知识普及学习竞赛活动。在全区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演出中,该所代表区交通运输局参加合唱的歌曲“在灿烂阳光下”、“爱我中华”被排为压轴节目,得到了领导的好评。组织“重温誓词、永跟党走”红色旅游主题实践活动,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优化投资环境 “争创满意”单位活动,狠抓政风行风建设,通过自查自纠寻找差距,执法人员的宗旨、服务意识显著增强。二是注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对全体执法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定期开展队列、技能训练,展现运政人员的良好精神风貌。加强对公路“三乱”问题的综合治理,及时了解情况,化解矛盾,加强治理,切实维护经营者的权益,同时做到投诉有人管,查处有回信,把真情留给群众,以“诚信”为宗旨,为经营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三是实施“阳光工程”,在执法中注重教育和引导经营者守法经营,规范经营,实行政务公开的办事制度和服务承诺,公开行政法规,公开审批条件,公开行政处罚,公开收费标准,承诺办事时效和服务项目,公布服务举报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监督。积极采取便民措施,制发服务卡片,张贴温馨提示,散发公示手册,设立服务台等,努力为经营者营造和谐办事环境。四是开展争优创模活动,提高服务人民的自觉性,增强服务人民的积极性,克服特权思想,转变工作作风。推行“一敬礼、二亮证、三宣传、四纠违、五教育、六处罚”的文明执法规范。严格按执法程序办事,实行依据、标准、结果三公开,使运政执法工作符合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五是关心职工生活,积极改善办公条件,努力创造文明整洁的工作环境。坚持对退休的干部职工节日慰问制度,对在职人员有难必帮,有事必访,同时,对干部职工的子女考入大专院校给予奖励。时刻树立为基层站队服务意识,尽最大努力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增强干部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供稿:临渭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