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读书报告

时间:2019-05-14 04:0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读书报告》。

第一篇: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读书报告

一、书名: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

二、著者:应星

三、出版社:2001年三联出版社

四、页数:169

五、内容大意:

这本书包括六个章节。

第一章“遗留问题”主要记述了山阳乡电站的建成前后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为之后的各种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伏笔,本章中记叙了山阳乡水电站建立的原因,选址的过程,明确出山阳乡的水电站是对应国家政策而产生的“献礼工程”同时也是政府不得不采取的处理即将报废的发电机的措施,同时又简要介绍了书中的人物“别有苦衷的刘行健、忧心忡忡的朱运敦、玩捉迷藏的江祥应以及没完没了的周长发”,写出了他们的背景以及一些相关的故事。

第二章“讨说法去”主要写了作者初到山阳乡时了解到的情况以及人们对于他到来的反应。写出了人们将他视为救星,向他诉苦的事情,作者通过当地官员以及民众的行为

第三章“从默契到对峙”以及第四章“‘开口子’的新尝试”主要记述了关于移民问题的各种解决方式的尝试以及对应的结果。其中,单独记录了关于许老师的问题以及人们将他称之为“脓包”的故事。在第四章的第五节“山坳中的孤魂”中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了历年来山阳乡政府报给地区行署的触电死亡的事故记录。从中提出由于事故是分散发生的,并且被人们认为是个人生活中的不幸,难以提炼出集体的受难感来,因此电击身亡的人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去承受这种命运的安排。

第五章“摆平三部曲”记录了各级干部对于乡民上访采取的“摆平理顺”的做法,官员们在计生以及移民的补偿事件中与乡民之前产生了各种矛盾,甚至发生了冲突,但是他们对于乡民的上访采取的是一种对于“个别坏人”进行处罚进而平息众怒,同时强势压境,用恩赦来平息事端,化解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危机。

第六章“综合治理”对于上五组和十六组分别进行了记述,上五组在乡村精英的带领下,集体上访并且不仅仅制度化,组织化,而且在集体上访的这条钢丝上走的准而稳,最终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他们既获得了粮款的补助,同时又保证了作为上访领导者的精英群体的安全,成为十六组羡慕的人。但是十六组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上五组成功的原因,他们单纯的认为是集体的力量造成的上五组的成功,但是却没有明白精英带领的重要性,结果越过了法律的界限,最终进入了监狱。

在本书中,作者将移民与政府的冲突划分为“情”、“势”、“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而在这件事情中的人们又分成了三个等级,分别是对于枉法者视如仇敌的群众,对于滋事者咬牙切齿的基层官员和从安定大局出发、以解决问题为重的政府高层。他们三者之间的明争暗斗构成了大河移民上访的基础线索。

六、读后心得

在我看来,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是一部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不得不去斗争的血泪史,人民因为水电站的建立而不得不背井离乡,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承受房屋被征用的痛苦。对于他们来说,政府的补助是他们之后生活的唯一保障,因此他们决不允许自己的补助减少。同时,官员们不论是为了自己的政绩还是为了满足上级高层的心意,往往希望用最少的代价完成移民的安置工作,而这就意味着要减少用于移民补偿的费用。移民与官员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对于移民问题的根源,我在书中找到了如下的几点:

1.移民补偿太低,移民在搬迁之后生活水准普遍下降,许多人甚至陷入了极度贫困的地步。移民的人均年收入也远远低于当时的全国人均水平。另外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用于移民安置的费用,当地的基层官员在计算赔偿款的时候往往用尽各种办法来缩小赔偿范围,降低对应等级的赔偿额度,比如在丈量土地的时候,对村里的丈量者威逼利诱,让他将土地的总面积进行虚报,以减少支出。2.安置的基本条件不具备。当时实行的政策硬性的规定了要以后靠安置为主,但是山阳乡基本不具备后靠安置移民的条件。另外,之前的官员库区淹没实物指标调查报告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这是乡里无法解决的问题。关于移民如何界定的问题也是很不清晰。3.库区的移民安置中留下了许多遗留问题。由于移民大多数是非自愿的离开家园,是属于在政府的强迫下进行的做法,而对于移民的补偿问题,中央与地方之间有长久的有着观点上的分歧,中央或者高层是从长远利益出发的,是要移民安居乐业,恢复之前的生活状态;而基层政府由于官员属于任期目标制,他们的短期行为很普遍,往往希望通过截留相当一部分的移民资金来进行自己的事情,即使他们没有对这笔资金进行贪污,而是把这些本应该补偿给移民的钱用来做好事,比如修路或者送电等等利民的工程,但是这两种行为都造成了一个最直接的引起移民反抗的原因——移民补偿款真正落到移民头上的还是少之又少了。

书中在记录移民上访的原因的同时,也用山阳乡的移民上访的方式的变化展示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关于上访的形式的演化史,即由单个上访到集体上访的变化,而集体上访又可以分成有组织的在精英指挥之下进行的上访和盲目的情绪化的上访闹事。

单人上访的结局往往是可悲而又可叹的。书中记述了山阳公社白杨16组的村民周长发的上访故事,由于为电站补给的竹子款被乡里,村里乃至组里克扣的问题,周长发用十几年的不断上访下,尽管被这三者推脱来推脱去,但是还是在1984年拿到了自己的补偿款。但是虽然周长发最终成功地拿到了自己应得的补偿款,但是他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由于上访的各种金钱和时间上的消耗,他的本就残疾的妻子由于缺乏良好的照顾和及时的医治而死亡,同样的在于地方官员在关于调整承包地的问题上发生冲突后,因为他拒绝上交相关款项而遭到了地方官员的报复。同时,由于对于上访的问题他与他的儿子意见不同,在激烈的争吵过后,他与儿子分了家,只能一个人住在山坡上的小屋里,孤独的继续走在上访的路上。

随着单人的上访者不断的失败,他们认识到了一个人的力量在面对政府官员时所具备的力量是多么的微弱与渺小,于是他们选择了联合。如果自己难以引起上级的重视,那么就团结起来,将上访者的声势做大,直到引起上级的注意。但是集体上访并不是十全十美,集体在具有巨大能量的同时也有着不可控性,如果没有真正懂得驾驭群众的人进行引导,往往会跨越法律的界限,不仅不能得到想要的利益,相反的,往往还会为此付出失去自由,关进监狱的代价。集体的上访是一种在一条钢丝上行走的行为,只有那些制度化,组织化的集体才能在这根钢丝上踩得准而稳,最终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否则如果一个集体仅仅是在一种愤怒的情绪引导下进行抗争的话,就会越轨,越轨法律的底线,而集体的领导者将会面临来自区乡的报复,乃至被关入监狱之中。

与盲目的集体上访相对应的便是在真正懂得如何驾驭群众的精英的带领下进行上访的群体,他们有着详细的策划,同时在争取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也要求彻底查明关于移民安置款的去向,这种行为看似是为了惩治违法乱纪的官员,但是在我看来,这种做法是领导群众运动的精英们所采取的对于自己的一种保护措施。只要自己领导的上访群众的对应的官员能够在这次上访运动中下台或者调离,那么新上任的官员绝大多数不会找自己的麻烦,相反的,可能还会对自己各位注意,方便自己趋利避害。另外,这种有组织的集体上访活动还会利用群众的名义来壮大自己的声势,比如他们会在自己上访材料上盖上许多村民组的公章或者在上访信中进行群众签名,这样一份信访材料因为公章或者签名而变得愈加的有分量,同样的也愈加的容易引起高层官员的重视,进而得到迅速的解决。集体上访的力量来自上访的所有人,但是由于个人的力量微小分散,往往不能发挥多大的力量,但是当人们的力量合理的凝聚在一起的时候,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力量。虽然群众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使得他们不愿近距离接触,但是在上访目标的利益驱使下,再次汇聚成为了可能,在集体上访的面前放下了私人的恩怨,共同为了上访而努力。

另外对于政府提出的平息上访的条件普通群众与精英之间也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普通的群众上访的目的很单纯,仅仅是为了捍卫自己应得的补偿金,所以当政府承诺了给予他们全部应得的补偿时,他们往往会见好就收,不在要求对于那些官员进行彻查。但是对于精英来说,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将那些官员打败,因为一旦没能达成这个目标就意味着在普通群众达到补偿而不再支持他的时候,他将要独自去面对官员的报复,这是他们难以接受的结果,而为了达到他们的目标,精英们往往会竭力去减小自己与普通群众的目标之间的差别,同时也会适当的减少条件换取自己目标的实现。上访精英之所以被称之为精英,就是因为他们对于政府的底线的精准的把握,在他们的领导下,上级政府不得不来认真的解决问题,同时又不能对上访精英进行报复,精英们的利益也因此得到了最大化。

上访的复杂性超乎我的想象,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关于利益,更是一种人性的博弈,一种对于人们心里的揣度,是一门深奥学问。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一些社会的丑陋的方面,同时也让我对于生活的艰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令我受益匪浅。

一、书名:streetwise

——the black male in public

二、著者:Elijah Anderson

三、出版社:1990/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四、页数:276

五、内容大意:

本章是本书的第六章,主要讲述了黑人男性,尤其是青年的黑人男性在公共场所的表现以及他们做出这些表现的原因。由于各种新闻报道以及长久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黑人男性在白人的心目中留下了罪犯的印象,因此当白人在街道上遇到黑人时,往往会采取一种戒备的状态,甚至对于黑人上前询问时间的行为给予过激的反应。与之相对应的,黑人为了改变自己在公共场所受人戒备的状态,往往会通过特定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安全性来让他人放松,而这些行为中最常见的莫过于黑人之间打招呼的行为。

当两名黑人在非黑人聚居区的街道上相遇时,他们会主动地非常热情得向对方问好。在他们看来,这种热情而友好的做法可以向他人证明自己是安全的,对其他人没有威胁的,同时,他们也会根据对方对于自己问好而回应的微小的肢体或者表情乃至回答的句子来判断对方的心情,进而相对应的做出正确的进一步的动作。这种行为只有在非黑人聚居区才会频繁出现,更加明确了这种行为是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与安全性为目的的,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友谊,在问好过后,往往是头也不回的继续自己的路程,不再留恋。有趣的是,对于黑人中的中产阶级来说,他们更加愿意与自己的白人邻居问好,他们的收入较高,相对应的,他们的社会地位也有了对应的提高,而他们对于自己朋友的要求便也包括了白人邻居。但是虽然他们热情的与邻居问好,在白人眼里他们仍然是潜在的罪犯,心中对他们仍然充满了戒备。这些中产阶级的黑人,忍受着心中被人无理由的戒备所产生的痛苦却依旧坚持着自己的行为。

六、阅读心得

在美国的黑人处于一种在我看来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他们要忍受着来自社会的歧视,不能完整的享受自己作为一名公民的权利,而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不断的用自己的努力去证明自己与其他人种的平等性,维护着自己的自尊。在书中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当黑人青年在街上行走的时候,他不会走在街道的中央,相反的,他往往是沿着街道的边缘行走,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以免引起其他人的紧张情绪。但是一旦发现他们的前方有其他的黑人男性,那么他们不会穿过马路或者进行躲避,因为在他们看来,躲避意味着畏惧。

我觉得黑人青年的内心是矛盾的,他们渴望被人们认同,渴望平等的生活,所以他们不断的证明自己的勇敢优秀;但是他们的内心深处仍然有着深深的自卑的情绪,当他们面对白人时,总是采取躲避的态度,而这更加加剧了白人对他们图谋不轨的印象。

人种歧视的问题由来已久,我想了许久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读了这本书,我更加具体的了解了黑人的处境,也第一次认识到人的肢体语言所具有的丰富含义。社会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从一些细微的现象中分析出隐藏其后的各种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在篇末之处只能希望种族歧视问题早日消除,让人类共同的享受平等的权利。

第二篇:藤县当前水库移民上访情况浅析

藤县当前水库移民上访情况浅析

——藤县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办公室 魏振光

水库移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非自愿性搬迁或生产生活环境受淹没,其心理上往往容易产生埋怨,并将埋怨责怪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业主或地方政府。由于不同时期水库移民安置政策不同,同一时期不同水库移民安置政策的差异,又使移民容易产生攀比心态及对补偿政策存有质疑。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水库移民非正常上访现象便不可避免。为了探究当前水库移民上访的原因,及研究相应的应对之策,笔者以藤县为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梧州市藤县是广西重点库区县之一,该县涉及大中型水库(水电站)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水利水电工程共有10座,小型水库(水电站)135座,全县搬迁移民和淹没耕地影响人口29663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8.7%,其中搬迁移民14295人,淹没耕地影响人口282339人;水库移民分布16个乡镇108个村委会,1103个村民小组。搬迁移民涉及的水库多、分布广、情况复杂,既有五十年代建设的老水库,也有在建的新水库,既有大中型水库,也有小型水库;由于各水库属不同时期建设,补偿标准存有差异,致使移民重信、重访、集体访、越级访、赴邕进京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一、水库移民上访的方式和特点 随着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出台以及2007年长洲水利枢纽工程首台机组发电以来,受实施国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产生的连带影响,在建电站蓄水发电引发的新问题,成为该县水库移民信访的主要焦点问题。据统计,2007年至2011年全县水库移民来信165件,接待来访82批734人次。越级群体性到市人民政府及市相关部门上访7批203人次,到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区直相关部门上访5批193人次,到北京国家信访局上访2批39人次,直接至全国人大、国务院领导人的信访件2件。

结合藤县水库移民上访的行为特征,其非正常上访所采取的方式、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上访活动多表现出有一定的组织性。

这些上访人员其反映的利益诉求往往涉及一定的小团体,受益人员相对较多,由其中的几个关键人物纠集共同上访,动辄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群体上访。如该县坡头电站27人到北京上访,他们是利用电站业主补给该村搞公共设施的经费作为上访费用,上访人员交通费、住宿、伙食均在补偿费中支出。同时,带头者利用群众从未到过京城作诱惑,发动群众集体赴京上访。

(二)制造事端向政府、企业施加压力,扩大社会影响范围。上访人员选择上访目标往往是在非接访地点的自治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等政府机关、部门,采取聚集、静坐方式。上访人员情绪激动,要求直接与主要领导进行交涉,有的以拉横幅静坐方式堵塞电站大门或阻塞交通,通过此类过激行为给地方政府和企业施加压力,干扰机关、企业生产的正常工作秩序。

(三)利用敏感时节、弱势群体,引起社会关注及同情。一是挑选时间。上访移民往往选择特殊和敏感时期上访,包括国庆节长假期间或是国家、自治区以及地方政府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期间,或者是国家、自治区、市级举办重要活动期间集中上访;上访过程中往往采取隐蔽串联,不露声色,分散搭车,到目的地之后突然聚集。如该县山花水库群众群体性到自治区上访,他们分散为部分在本县乘车,部分到相邻的平南县大洲镇乘车,到南宁后突然聚集。二是挑选地点。上访移民选择上访地点主要是在政府或政府部门、各交通要道等容易引人注意的地方,采取聚集静坐、拉横幅、干扰单位正常工作秩序和交通秩序等过激行为已达到其上访目的。

三是挑选人员。在参与上访人员的选择方面,其往往会选择一些高龄老人或者残疾人,以博取同情心。如该县濛江镇角嘴街吊脚楼居民到县、市人民政府上访时,他们就带上了瞎子、瘸子等残疾人员一起上访,通过这些弱势群体人员,向政府或企业施加压力,以达到其诉求目的。

二、水库移民上访原因分析

藤县水库移民上访原因多样,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既有历史遗留问题未得到妥善处理,也有执行现阶段移民安置政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在建水库移民安置补偿问题处理不当引发群体性越级上访。

2003年以来,藤县辖区因电站建设先后形成大型的长洲水利枢纽库区,中型的金鸡电站库区和小型的坡头电站库区,这几个库区移民以补偿标准低,安置不合理为主要理由不断地采取群体性、越级到市、自治区和北京上访。比较突出的有长洲水利枢纽库区藤县濛江镇角嘴街23户居民和藤县塘步镇南安街44户居民以长洲库区蓄水淹没其房屋地下室(吊脚楼)不作搬迁处理反复多次到梧州市政府上访;濛江镇疏筛塘小区60多户居民因长洲库区淹没房屋基础得不到补偿反复多次市政府、区移民局上访,并组织40多人到长洲水电公司大门拉横幅静坐,阻塞交通;坡头电站库区群众以补偿标准低为由,组织70多人到自治区政府上访,于2010年国庆节前后组织27人到北京上访。

引发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同一时期建设的水库其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标准不一致。从藤县的实际看,同是在2003年动工建设的分别有大型水库长洲水利枢纽、中型水库金鸡电站、小型水库坡头电站。在移民安置方面因电站业主不同,装机容量差异,移民安置补偿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移民对补偿进行攀比,心理不平衡,遂产生上访念头。长洲水利枢纽工程库区补偿标准是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征地拆迁暂行办法的通知》(桂政发[2000]39号)和《关于公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用地被征用土地平均产值基数标准和拆迁补偿标准〉的通知》(桂发改法规[2005]190号)作为依据,对征收耕地实行长期补偿,每年按耕地净产值补偿,补偿年限与电站寿命一致,目前每亩水田年补偿单价为1226元,旱地950元,这种方式达到库区群众一致满意效果;金鸡电站则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区新建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的通知》(桂政发[2004]8号)为依据,并参照梧州市京南电站做法,对淹没耕地采取固定年产量(水田每亩每年稻谷537.5公斤,旱地268.75公斤),价格按照当年粮食收购价格折款并扣除30%成本之后补偿给移民,库区群众也普遍认可;而小型电站坡头电站水库其补偿标准则按照2004年同时期藤县征地拆迁补偿标准进行补偿,征用水田一次性每亩补偿12000元,旱地4000元。按这个补偿标准,多数群众已领取补偿款,但少数关键人员不满意,不领款,强烈要求参照大中型电站移民安置补偿标准执行,因达不到诉求目的而动员群众不断群体性越级上访。

2.移民安置工作不规范。

从藤县在建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实际看,长洲水利枢纽工程库区移民安置工作相对规范,编制有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和移民安置规划,并明确县级人民政府是移民工作的责任主体,实施主体和工作主体,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有序进行;而金鸡电站和坡头电站既没有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大纲也没有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只是在项目初步设计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涉及库区移民安置方面只有简单章节,有关征地补偿标准方面以县国土部门提供依据,参照县内其他项目征地补偿标准,以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名义出台文件,明确征地拆迁补偿单价;库区移民安置方面,由当地镇级人民政府与电站业主一起开展实物指标调查、登记、确认和补偿工作。由于中、小型库区移民安置工作不规范,宣传工作不到位,造成库区移民对移民安置政策的质疑,甚至一些群众对移民工作不配合,不愿对淹没实物指标确签确认,不领取补偿款,并组织部分群众上访,如坡头电站库区群众强烈要求按照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标准予以补偿。

3.移民安置工作征询移民意愿存在不足,群众不接受移民安置方案而上访。

长洲水利枢纽在淹没耕地实行长期补偿方面上,能充分听取并尊重移民的意愿,也取得了不错成效,这在全国大型水库中推行长期补偿模式其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作为淹没房屋处理方面做得不够,从而引发3起群体性大规模连续3年上访问题。如该库区蓄水后淹没藤县塘步镇南安街44户吊脚楼,淹没濛江镇角嘴街23户吊脚楼房屋,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实物指标调查细则》,房屋搬迁高程以其所居住正屋地面为准,正屋地面高程低于人口迁移线的,该房屋作全栋搬迁处理,所居住人口登记为搬迁人口;正屋地面高程高于人口迁移线,只淹房屋地下室或房屋基础的,不作全栋搬迁处理,只按不同结构房屋补偿标准给予所淹吊脚楼部分补偿并作护岸处理。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此处理方式在听取移民的意见时,遭到居民极力反对,阻挠护岸施工,不愿意领取吊脚楼部分补偿,并不断组织上访。由于房屋在蓄水后一年内因洪涝灾害和蓄水淹没多种原因影响,部分房屋受损出现裂缝;最后经自治区移民局协调,电站业主才勉强同意采取业主、地方政府、居民群众“三个一点”出资办法对67户吊脚楼房屋作安全搬迁处理。

(二)实施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连带影响引发群体性越级上访。

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后,因库区移民对政策的理解以及连带影响等原因而引发了7起群体访、反复上访案件。比较突出的有2007年2月28日大壬水库300多位移民拉起横幅沿藤县太平至平南县方向游行事件;2009年7月8日山花水库70多位移民群体性到自治区政府大门前上访事件;2011年9月15日大壬水库15位移民到自治区移民局上访并滞留在区移民局过夜事件,以及黄垌水库太平镇永平村移民反映粮食补贴问题多次到市、自治区越级上访案件。这些群众上访主要是要求将其列入后期扶持每年得到600元生活补助问题以及解决其生活困难问题。

藤县建于五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的中型水库和小

(一)型水库,由于搬迁安置受当时国力、政策、经验和自然条件制约,移民安置工作不到位,遗留问题多。在2006年国务院出台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新政策后,即产生连带影响,移民群众认为国家层面重视水库移民,关心移民疾苦,而地方政策对水库遗留问题处理不到位,同时这些移民拿新政策与过去政策进行比较,认为吃亏,便想通过上访办法解决。1.由于中型水库移民安置原始资料不全,进行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时凭档案材料予以认定,一些没有列入登记为搬迁移民身份的群众既不能拿出搬迁证据也没有搬迁事实而不断纠缠,要求登记为搬迁移民,不断上访。比较典型的如大壬水库太平镇善庆村旺妖4组15位村民,曾于2011年9月15日到自治区移民局上访并滞留在区移民局过夜。2.实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没有惠及小型水库移民而上访。藤县搬迁移民比较多的小型水库有同敏水库、蓬蓬石水库和英雄水库,现有搬迁移民及其后代约2500人,因实施新政策产生连带影响,加上目前这些移民确实存在资源匮乏,生活贫困,交通落后,饮水困难等突出问题,小型水库移民动辄越级上访,反复缠访。如蓬蓬石水库有2名水库移民代表曾于2010年国庆节期间到北京上访;英雄水库移民不断反复缠访,今年以来几乎每逢县领导接访日(每月20日)都派代表到县上访,要求解决生活困难,发放生活补贴。3.不同时期水库移民安置补偿政策差异,引发移民上访。藤县老水库有建于五十年代末期的黄垌水库、白石水库两座中型水库以及小

(一)型的英雄水库、蓬蓬石水库,也有建于八十年代初的大壬水库、山花水库两座中型水库,因水库建设年代不同,安置政策有异,建于五十年代末的水库因当时人口少,耕地充足,当时主要以一平二调方式调整土地安置移民,而建于八十年代初的大壬水库和山花水库,因土地资源不足,无法调整土地资源,当时县人民政府采取发放粮食或发放粮差补贴方式进行移民安置。在实施后期扶持政策过程中,建于五十年代末水库移民不断提出要求前期补偿问题,他们认为同是中型水库,别人能享受县粮食补贴,而自己则没有,心理极不平衡,遂不断到市、自治区上访,强烈要求解决粮食补贴问题。

(三)移民民主意识增强,把信访作为争取利益的主要手段。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群众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但由于移民法制观念相对滞后,将信访作为争取自身利益的主要手段。综合历次移民上访情况看,在信访移民当中已形成了一种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宁愿上访不愿上诉,相信法不责众,人多力量大,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观念。他们认为通过信访渠道简便、快捷,认为找领导来得快、成本低、实惠多。在现实当中也确有部分信访人通过信访得到了实惠,因访得利,误导了信访人,从而导致非正常上访逐年增多。

三、处理水库移民上访问题的对策

信访工作是政府了解联系库区移民的窗口,也是为移民排忧解难纽带。做好信访工作关系到库区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因此,要把如何更好地做好水库移民信访工作,摆在移民系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藤县移民的实际情况看,要切实做好水库移民信访工作重点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范新建水利水电工程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切实维护库区移民合法权益。

1.严格执行相关的移民安置政策和规范。

新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要严格执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471号),克服“重水电工程,轻移民安置”的思想,认真抓好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和移民安置规划的编制工作。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和移民安置规划应广泛听取移民和移民安置区居民意见,尤其是涉及《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与移民的意见不一致时,要充分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妥善处理移民安置中电站业主与移民群众存在分歧的问题。2.进一步规范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行为。目前,广西新建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问题仍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区新建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的通知》(桂政发[2004]8号),该通知从发布以来对我区中小型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但随着国务院第471号令出台,我区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政策与新时期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存有一定的差异,自治区应结合国务院第471号令调整完善我区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政策,并协调水利、发改部门在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立项和报批时,必须要有经过论证的移民安置规划,否则一律不予批准建设;在小型水库移民安置补偿问题上,也应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相接近,以保护移民合法权益;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县级人民政府或其工作部门为新建水利水电工程库区移民安置的工作主体和责任主体,杜绝由工程业主与库区移民直接签订安置补偿协议等不规范行为。

(二)妥善处理老库区遗留问题,切实解决移民生产生活困难。

1.进一步加大水库移民政策和法制宣传力度,从源头上减少信访行为发生。政策宣传教育是一项基础性、长效性工作,政策的宣传必须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让广大移民群众深入了解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和新建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政策,消除他们对新建水库移民安置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的质疑及正确认识水库移民身份;加大对后期扶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移民增收项目扶持政策的宣传,使移民群众支持后期扶持工作,凝心聚力,积极参与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库区经济,增加移民收入。同时,要加强对移民进行信访条例和法制知识的宣传,引导移民群众依法信访,从而在源头上和根本上减少和消除非正常信访行为的发生。

2.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14部委《关于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精神,加强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落实各单位责任,整合各部门资源力量,加大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移民增收项目资金投入,切实解决关系到库区移民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在生产生活上给予关心和支持,切实解决库区移民存在的突出困难,尽快缩小正式移民与连带影响移民之间的差距、缩小库区移民与当地村民在生产生活上的差距;从根源上解决水库移民信访问题。3.深入调研,妥善处理老库区移民遗留问题。水库移民安置前期补偿标准差异,不同库区政策不同是老库区存在的最突出问题,自从2007年7月1日起国家取消各县从县内发电企业上网电度收取库区扶持资金后,县级政府解决老库区前期粮食补贴的经费主要从各县财政预算予以解决,但各县补偿标准不一,同一县内各水库之间有的安排补偿,有的没有补偿,各水库之间补偿标准有差异,因此造成补偿标准不平衡、不统一,成为库区遗留问题中最为焦点的问题。为此,应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或其相关部门要对解决老库区前期补偿问题作专门调研,然后提出解决前期补偿问题指导性意见,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参照执行,从根本上化解老水库遗留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对水库移民信访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水库移民信访维稳工作机制。

库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处理水库移民信访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将水库移民信访维稳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部署,切实为库区移民解决合理诉求,体现对水库移民的关注和帮扶,并逐步形成全社会都来关爱和帮扶水库移民这一弱势群体氛围。同时,进一步健全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水库移民信访维稳工作作为库区各级党委政府的第一责任。各级移民部门也要进一步落实水库移民信访工作机构,改善信访接待、办公条件、解决信访经费不足等实际困难,同时要选用政治责任好,熟悉国家法律和水库移民政策,有较高文化水平又善于钻研信访工作业务的同志从事信访工作。要加强对移民信访干部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政策法规水平,和解决信访维稳问题的能力,切实维护库区社会稳定。

总之,移民信访工作事关民生大计和社会和谐,在接待、受理移民上访、信访事件上,我们始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统筹兼顾,将构建和谐库区、稳定库区、富裕库区作为工作最终目标,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切身处地地为库区移民谋利益、谋发展。

第三篇:非正常上访调研报告

妥善处理非正常上访调研报告

近年来,五龙背镇的各项社会事业高速发展,政府也在积极努力的将五龙背打造成城市化乡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社会日趋和谐。但由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加速转型以及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类社会矛盾也不断出现,引发大量的闹访、越级访、群访等表现形式的非正常上访,严重的扰乱了该镇的正常的上访和社会政治的稳定。下面我们就针对五龙背镇的非正常上访的现状、成因和对策简单的分析一下。

一、非正常上访的现状:

1、规模大,参与上访的人数多,就是我们俗称的群访。有些上访群众认为,人越多越能受到领导和信访部门的重视。因此,仅就一个问题上访,也极力纠合多人到场。如五龙背村一组二组的道路问题引发的集体访就属于这种情况。

2、涉及面广,问题多样要求高。近几年来,五龙背镇参加上访的有农民、工人、退休教师等等。他们反映的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三大纠纷、福利待遇、拆迁补偿、就业要求、处理不公等等。他们提出的要求往往都很高,而且指名要求某某领导接待、要求上级领导立刻满足其高要求等等。如五龙背镇小学退休教师职工上访就属于这一情况。

3、撇开基层,越级多头上访。多数上访人认为在本乡镇、本区上访因“官官相护”不会解决问题,往往都越级到市、省乃至北京集体上访,严重的扰乱了本乡镇正常的上访秩序。

4、情绪激动,行为超常重复访。如高铁的修建,有些农家的建筑物需要拆迁,而在拆迁的过程中,涉及到物品财产损失问题,但由于要求赔偿的损失过高,相应的部门没有给予回应,因此上访人心中便积压了怨气,情绪激动,如接待和处理的工作人员在方法上稍有不慎,就可能是矛盾激化。

5、多头准备,行动具有组织性。随着上访的次数越来越多,上访人跟政府有关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和政府有关部门“周旋”的“经验”,为达到目的,他们往往想尽办法,严密组织。上访之前,都会做出比较周密的准备,采取什么方式、达到什么要求,都经过开会商讨,统一口径,然后开始行动。

6、无理取闹的闹访。有些上访人员起初因为一件小事上访,最后得到政府相应的补偿,这也引起他们的贪欲,因此他们就找各种事来上访并提出过高的要求,但由于政府的合理解决并没有满足他们的贪欲,所以就引起他们的不满和极端的心里,也就导致了闹访这一情节。如五龙背镇新康二组一上访的老太太。

二:非正常上访的成因

(一)矛盾多发

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五龙背镇也在不断的发展变革,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这些发展中新矛盾的不断出现,而体制机制特别是解决矛盾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的条件下,就引发了大量的非正常上访。

(二)部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和工作责任心等自身方面存在问题。

首先,一些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负责任的躲避、推诿、敷衍或者搪塞,本应由村里直接可以解决的事情却推给镇里,但镇里对此不了解情况就只能先去了解情况再谈,这样使本应及时解决的问题却得不到解决,导致矛盾升级,范围扩大,简单问题复杂化。其次,一些基层工作干部工作作风不踏实,脱离群众,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导致部分群众不相信基层政府,有问题宁可越级到镇里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因此,引发了大量的非正常上访

(三)信访制度自身存在的不足。

在五龙背镇,尽管有不少事情是通过镇政府信访办解决的,但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政治手段而不用法律手段来处理社会矛盾,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事实上,随着一个个信访人通过信访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不但使信访办已经有以前的收集和传达民意的一项制度变成了现在的一个不折不扣的司法行政机构,而且还是许多矛盾纠纷当事人宁可到信访部门重复访、越级访、群体访也不愿到法院、公安、纪委、监察等部门提出诉求和反映问题,“宁信访而不信法”。因此,造成大量的社会矛盾涌向信访渠道,引发非正常上访。

(四)上访群众的自身因素。

部分上访人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热衷于“闹”,错误的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恶意缠访、闹访”,目的是制造影响,给镇党委政府施加压力,以达到信访目的;一些上访群众问题已依法得到解决或走完三级终结程序,但上访群众仍坚持过高要求;部分上访群众依法信访的意识不强,不认真履行三级终结制度赋予的权利,有意无意地放弃申请复查或复核权利,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正常渠道解决不了,就通过非正常的方式寻求解决。这几年我们镇里遇到的非正常上访就非常棘手:有的上访老户问题已得到解决,仍得寸进尺,仍在无理上访;还有个别人精神偏执,行为偏激,上访成瘾。也有些上访老户,个人的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就组织串联一些新上访户,结成团伙,故意到国家机关、省级机关、重要会议场所、敏感地区闹事,给责任单位施加压力,还有的为别的上访人员出谋划策,制造事端。一部分上访老户常年来省进京上访,几乎每月来省进京一次,甚至来省进京租房居住,长期滞留,反复闹访。党和政府重要会议期间更为突出,甚而出现“告洋状”、拦截国宾车队等恶劣事件。

三、妥善处理非正常上访

(一)、在对待信访工作的观念方面,要牢固梳理三种理念。一要树立“信访工作是构建和谐五龙背的基础工程”的大局理念,改过去那种“就信访抓信访”的传统工作思路,以全新的思维和理念,“跳出信访看信访”、“跳出信访抓信访”,变被动接访为主动排查,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及时化解上访苗头,确保五龙背镇和谐发展顺利进行。二要树立“信访工作必须依法办事”的法治理念,坚持“双向规范”原则,记忆法规范信访人的行为,也依法规范心烦工作人员的行为。一方面,镇司法局等职能部门要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信访条例》等信访工作法律法规,使广大群众增强依法上访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要组织镇里干部职工学习《信访条例》等信访工作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接访,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对违法上访行为人进行说服教育和保证证据以配合公检法等职能部门依法打击处理违法上访行为人。三要树立“信访工作必须以民为本”的责任理念,在工作目标上,注重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建议在全镇干部职工队伍中开展“假如我是一个信访人”的大讨论,教育全镇广大干部职工换位思考,克服“衙门”作风,防止矛盾激化、引发新的上访。

(二)在接待信访人工作方面,主要镇领导定期接访、灵活约访、择机回访,教育感化上访群众。从五龙背镇的上访情况来看,一些上访人都点名要求某某县领导亲自接见,此举略显过分但不无道理,一些基层干部的推委、搪塞已经使上访人倍感麻木,于是,“大领导讲话算数、可解决问题”便成为上访人认定的死理,在此情形之下如主要镇领导仍不出面接访稳住上访人的情绪,越级上访便成为必然。因此,主要镇领导要定期接访、定期了解五龙背镇信访工作状况、定期稳定上访人情绪,也等于拦住了上访人到柳赴邕进京上访的步伐。如果主要镇领导因工作繁忙一时未能接访,也可灵活约定时间接访。总之,要想方设法“接”住“访”,不能再“访”外溜。此外,对一些重复访对象,主要镇领导或信访工作人员可定期或在一些敏感时期择期回访,充分体现政府关心群众、解决问题的诚意。另外,信访办的工作主要是分流信访件,只是一个分流信访问题的机构,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机构,对于信访问题,特别是一些重大的信访问题,没有主要县领导的决策是没能解决的。对于上访人,光是拦访、截访,千方百计考虑如何不给其上访,而不是考虑如何帮助上访人解决问题,纯属舍本求末,治表而不治本。所以镇领导做好解释工作,讲明难处,表现出诚意和姿态、安抚工作做到家,相信绝大多数的上访人也会理解。

(三)在社会矛盾的解决渠道方面,要加强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工作,降低矛盾纠纷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使其“信法”而不“信访”。在平时的工作中,有些信访矛盾往往能够通过人民调解、行政执法以及诉讼等在法制的框架内得到妥善解决。但是,由于信访渠道解决社会矛盾既不要诉讼费,又不要代理费,甚至可以满足其不合法不合理不合情的要求。因此,信访当事人宁愿选择信访而不愿意进行诉讼。为此,建议镇司法局结合五龙背镇的实际,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援助范围,把信访问题引导到正常的司法框架内解决。与其花钱买平安在个案上,不如花钱买平安在制度建设上,同样是花钱买平安但二者的社会效果完全不一样。

(四)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要树立政府良好的公信力。当前五龙背镇大多数信访人吃准了政府要维护稳定的“软肋”,“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手段在实践中屡试不爽,并为更多的信访人所效仿,带来了很大的社会负面效应。这实际上是政府在处理信访问题上的诚信缺失,进而影响到其对社会的管理,从实践来看,我们已为此付出了不少的代价。建议镇政府今后要增强政务的透明度,要通过建立政府网站、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专门负责接待百姓的查阅、咨询信息公开机构等方式,提高政府的公关能力。政府处理任何事情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能失信于民,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前提下说一不二,避免出尔反尔。对于老实的人不能让其吃亏,会吵会闹的不能使其占便宜,不能让会哭的孩子多吃奶的现象发生。要维护政府的信誉,树立政府坦率、坦白、坦然的品质,重塑政府的公信力。

(五)在打击处理方面,强化依法治访,一旦时机出现,马上杀鸡敬猴,果断依法采取多种措施打击非正常上访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对绝大部分的非正常上访行为无打击处理的法律依据,客观上助长了上访群众“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想,导致五龙背镇重复访、越级访、群体访等非正常上访的频繁发生。但是,也不是所有的非正常上访都没有打击处理的法律依据,对于一些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的多次非正常上访的、屡教不改的违法犯罪嫌疑人,要果断按照如下规定依法予以打击,杀鸡敬猴,震慑其他重复访、越级访、群体访等非正常上访人员,以改变五龙背镇非正常上访越演越烈的尴尬局面。

(六)加强对上访群众的法律宣传与教育,是维护好正常信访秩序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根据群众上访的具体情况,适时教育他们应当按照法律程序,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正确行使信访权利,从而尽可能地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中。正是因为我们采取了这一有效措施,保证在上访群众中没有发生一起因违法违纪而受到处理的事件。

第四篇:《大河奔流的精神》读书心得

《大河奔流的精神》读后感

30年前,一个叫俞敏洪的年轻人扛着扁担,穿着补丁裤子迈进北大校门。他刚刚结束了第三次高考,也许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上天,让他终于跨上了从小村庄通往祖国首都的独木桥。

30年后,正是这个叫俞敏洪的不再年轻的年轻人,坐上了中国培训教育界的头把交椅。从国内到国外,凡是跟英语沾点边儿的中国人无不知道俞敏洪的大名。

人生就像大河一样,每个人都着有自己的生命曲线,世上没有任何两个人过着一模一样的生活。但是,从那些事业有成的人身上,我们能够看到相同的特点:他们都是有志向的人,都是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人,都有着像江河一样奔流到海的坚定信念。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我们人生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荆棘,有人哭泣,有人微笑。任何一个成功者走过的路都不可能是平坦大道,他们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辛酸。人类要完成“大任”,必须要有“大河奔流的精神”。如今,新东方之所以能够如此庞大,正是它拥有一种“大河奔流的精神”,才会源源不息。

冲破障碍,勇往直前。河流从来不会因为遇到障碍而停止前进,每一条河流在遇到障碍的时候,都会不断积蓄水势与力量,直至把障碍冲破,然后继续奔流向前。即使障碍实在难以冲破,它也不会绝望,它们会想方设法绕过障碍,就算暂时改变了方向也没关系,因为在绕弯之后依然会朝着自己的最终目标——大海而去。我们在进入大成之

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许领导质疑我们的能力,也许会遇到各种不公,可能学生成绩没有进步,可能遭来家长的不满,我们可能会产生负面情绪,但是在跌倒之后不要忘记重新站起来,灵活改变方向,继续前行。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要做到像“河岸”一样约束自己的行为,专注于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在奔流的过程中,我们不要忘记滋润土地,用宽广的胸怀帮助别人、关爱别人。一个人的生命也像一条河流,开始的时候平凡、渺小,没有人关注。但我们只要像河流一样拓宽自己的知识和胸怀,接纳新的思想和理想,生命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最后形成像大河奔流一样的壮阔人生,我相信这些大成都能够赋予我们。当我们遇到挫折时,真的不妨看看那些流动的河流,也许我们就会明白一个有气度、有理想、有信念的生命是怎样一种状态了。

成功是被“逼”出来的。我很喜欢俞敏洪的这句话,因为它真实地描述了成功的本质。在学生时代,每次背课文都是被老师“逼”着背出来,为了考及格,被“逼”着学习一两个星期,为了通过英语四六级,被“逼”着背诵单词。在工作中,领导给我们压力,“逼”着我们突破自己往前走,为了教给学生最好的知识,我们“逼”着自己不断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就算是日益强大的中国,也是被“逼”出来的。1840年鸦片战争惨败后,我们才发现自己已经成了挨打的对象,在羞辱和悲愤中,我们开始奋发图强,在今天终于看见了曙光。生活和成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我们觉得自己是被“逼”着做着某些事情,但也许适当的被“逼”一下,能够把我们的惰性逼

走,把我们的安逸逼走,把我们的勇气逼出来,把我们的前途逼出来,也就把我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逼出来。有时候不“逼”自己一下,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我们作为老师,上天降给我们的大任就斗改变命运。我一直深信这句话,我们不可以选择自己的出生,无论你是出生在农民家里还是富贵家里是教育孩子,而且还要教育“好”孩子。我们就是大河,要用我们的无穷无尽的水源去滋润河岸上的每棵花花草草,让它们茁壮成长。在大成只要用心专注做好一件事就行了,那就是为孩子们的前途提供跟好的帮助。把老师当好,前途自然光明。如果连老师都没有当好,就想着升迁或者更好的机会,那么机会往往会与我们擦肩而过。作为大成的老师,我们要做到三方面:一是爱心和用心,二是励志教育,三是交给他们优异的成绩,或者说是“考试高分”。最后我们要让千千万万的家长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大成的课堂,让每位老师在大成都得到一份骄傲感、成就感和回报。

第五篇:铅笔的故事读书报告

《铅笔的故事》读后感

邬成桂 2010301117 国际法学院辅修生

正如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说,“据我所知,再也没有其他的文献像这篇文章《铅笔的故事》这样简明扼要,令人信服地、有力地阐明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在没有强制情况下合作的可能性的含义”,《铅笔的故事》这篇文章短小精悍而内涵深刻。作者伦纳德·里德从一支我们平时最熟悉不过的铅笔入手,层层剖析其制作工艺过程,文章浅入深出,逸趣横生,让我们津津有味拜读的同时也恍然大悟:原来一直最最普通的铅笔竟是如此多的人共同制作出来,经过了这么多道程序。小铅笔中竟包含着大科学:正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无声无形的指挥着各类产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各个产业部门的合作,从而运转着社会这个大机器。而“看不见的手”也只是一个经济规律,真正在幕后推动经济运行,社会机器运作的其实是我们每个人,每个进行某一种社会生产的人。是我们富于创造的主观能动性,是每个成员创造性的活力如同累积金字塔一样一分一毫的成就了经济社会的有序运行。

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我”也就是一支普通的铅笔的故事。首先对人们将铅笔归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大路货”进行反驳:铅笔不是凭空出现的,铅笔不同于树木、闪电、日落。这是因为铅笔是人们制作出来的一种用来交换的商品,是有复杂家庭背景的。而树木闪电则是大自然本来就存在的,并非人力所创造的。

作者选择了铅笔这种产品,巧妙而深刻,原因有二,其一,铅笔简单而常见,它远比汽车电脑更让人们熟悉,它的制作工艺也相对简单,陈述起来人们容易理解。这种简单的产品一出场就自诩“神秘有趣,值得你去探索和敬畏”,让读者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引人入胜。其二,作者说了这篇文章的目的就在于“能认识到我所蕴涵的那些不可思议之处,愿意努力维护人们正在不幸地丧失的自由。”以小见大,一支平凡的铅笔就已经蕴含了那么多人的汗水和智慧,那么整个社会大生产中林林总总的产品,则都是我们自由创造的结果,人们必然会对“正在不幸地失去的自由”产生自信,从而如作者所愿,自信自由去创造。

当读者带着怀疑和兴趣和铅笔一起去感受它产生的过程,才发现果然铅笔所言不虚:铅笔有数不尽的前身,一棵树的成长到砍伐,砍伐整个过程中,伐木工具的制作,伐木场的建设,竟然都间接的决定

了最后铅笔的诞生。圆木运输背后交通体系和伐木工人喝的咖啡背后竟然都是千千万万人的劳作,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这支铅笔的前身。之后经过木材加工场,铅笔制造厂的制作,道道工序都是各类工人协作完成。制作铅笔芯的石墨来自锡兰,铅笔杆上的油漆依靠蓖麻油的调制,铅笔端上的金属箍上的黑圈是学问,起擦除作用的“塞子”成分构成亦是学问……无人知晓前前后后究竟有多少产业,多少工人参与了铅笔的孕育和诞生过程,也无人知晓铅笔制作中究竟包含了多少学问。

我们终于明白了,其实无人能真正知道铅笔制作的全过程,也没有一个人可以独立的完成一支铅笔诞生的全部工作。正如作者在文章中说道,“在这成百万人中,每个人,哪怕是铅笔生产公司的总裁,所作出的贡献也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丁点实际知识,从实际知识的角度看,远在锡兰的石墨开采工与俄勒冈的伐木工之间的唯一区别,仅在于实际知识的类型不同。不管是矿工还是伐木工,所作出的贡献都不比工厂中的化工师或油田工人更多。”而正是因为这些成千上万不同工人,研发者,总裁等人没有事先共谋的合作,每个人贡献出自己所知道的那一点知识,所有微不足道的知识积累沉淀最后完成了包含着博大精深知识的一支普通而平凡的铅笔。

故事讲到这里,铅笔孕育诞生的一道道程序已经在我们面前展现过来,读者不免就会深思一些问题。作者直接阐释了这些问题,其实整个过程是“无人主宰”的,基本上每个人都不是因为需要一支铅笔而去参与制作铅笔的大军中,这些人的动机不过是“这成百万人中的每个人都明白,他可以因此而用自己那微不足道的实际知识来换取自己需要或短缺的物品和服务。”

铅笔,和其他更为复杂的人类制造的商品一样,其实都是种种奇迹复杂的结合,是人类种种创造精神的组合而成的一个非凡的奇迹。作者通过这个简单的商品诞生的过程告诉我们:人的自由,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非政府的操纵之下创造奇迹,并且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当经济活动如投递邮件在被政府操纵之后只会效率低下。

作者坚守人的自由需要私有产权、自由竞争和严格限制政府这样的基本理念,认为“让一切创造性的活力不受妨碍地发挥出来。只须按照这一经验组织社会的运转即可。社会的司法机构则应尽最大的努力清除一切妨碍这些活力发挥的障碍。允许这些创造性的实际知识自由地流动。要相信自由的男男女女

会对看不见的手作出反应。”

读完这篇文章,我有一下三方面的感悟

一、社会在每个人各自掌握不同知识的情况下会自动分工,分工促进效率

分工思想早在希腊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色诺芬最早提出了分工思想。他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所以劳动分工是必要的。社会分工能使产品制作更加精美,更加提高产品的质量。到了亚当斯密这里,分工更是被高度赞赏:他在国富论开篇中就说到:“劳动生产力最大的改进,以及劳动生产力指向或应用的任何地方所体现的技能,熟悉性和判断性的大部分,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仍旧以铅笔为例,我们已经明了,没有一个人能单独完成它的制作过程,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博学多识到完全精通铅笔的所有原料采集和制作工序。铅笔诞生的过程就是一个分工合作的过程。分工使得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也使大规模的交换成为可能。每个人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制作产品,获取利润,在用这些利润购买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商品和服务。而铅笔的故事告诉我们,劳动分工其实是可以自动进行的,并不需要某种力量来主导。

二、人们创造性的集聚可以创造奇迹

这一点贯穿了整篇文章,作者的目的就是希望人们认识到自身的创造力,铅笔也告诉我们它是千千万万人知识的结晶。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而正如色诺芬所说,一个人不能精通一切技艺,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能忽视的,每个人自由运用自己的那点知识进行创造,知识就是力量,就是生产力,无数微不足道来自不同人的知识积累之后就完成了一个奇迹。

因此,就像作者倡导的那样,每个人不应该忽视自己的作用,要树立自信,对看不见的手做出反应,让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自由流动,从而创造出诸如计算机,电话那样奇迹般的商品。

三、政府应当让市场主体自由竞争,但适时也需要宏观调控。

作者坚持自由竞争和严格限制政府这样的基本理念,认为政府不应该剥夺人们的自由,认为现在人们的自由正在不幸的丧失。他认为人们得到自由,会自动对看不见的手做出反应,从而在竞争中创造出奇迹,提高社会生产率,促进社会大发展。的确,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

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在作者看来,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就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我赞同市场经济,但是我一直更认同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单靠看不见的手在促进竞争的同时也必然导致垄断的产生,人们虽然各自掌握的知识不尽相同,但是知识是流通的,制作商品的原料素材也是可以流动的,必然会使得个人掌握的那个“量”不同。在竞争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这种不同必然会导致垄断。那么社会上其他的竞争者必然得不到公平的竞争,可能所获利益都难以满足自身所需,这显然与作者的目标背道而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让更多人重新加入竞争行列中,国家应当进行适当调控,制止垄断,让竞争环境公平。当然,政府的调控必须要适当,因为物极必反。

总之,这片短小精悍的文章而意味深长,让我读了之后受益匪浅。其实,人类如同自然一样,也可以鬼斧神工的创造奇迹,只要我们有自由和信心。

下载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读书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哲学的故事》读书报告

    1 《哲学的故事》 《哲学的故事》读书报告 小组成员:——斯宾诺莎 邓娟 41023019 戴若菲 41023086 王佳妮 41023077 向毅 41023009 2 《哲学的故事》 目录: 前言 3 心态 4......

    读书故事

    古人勤读书经典故事 爱迪生读书的妙诀 时间:2015-02-08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故事网 点击:882次 美国的爱迪生,是一个世界闻名的发明大王。终其一生,发明的东西有白炽电灯、留声......

    读书故事(大全)

    读书故事 一谈到读书故事, 就让我联想起了小学的读书和中午讨论我们的读后感的事情。 小学的读书节活动是让我去通过读书后的感受来去进行交流的一项活动。而在我将要毕业的......

    读书经典故事

    孙敬头悬梁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

    读书故事分享

    读书故事分享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读书故事是:读书,让我和学生共同成长。 古人云:鸟欲高飞先展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小学阶段是人的记忆、学习的黄金......

    读书故事摘录

    读书故事摘录一控猫 醒醉生在《庄谐选杂》上卷中有一个《控猫》的故事: 伦敦有甲乙丙丁四人,合伙共建了一个厂,囤积棉花。厂中鼠患严重,又养了一只猫。他们声明,猫也是他们的共同......

    读书故事

    我的读书故事 政地组:郭丽丽 书,伴随我已有二十多年,从小时候的童话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到现在成为一名教师后接触的地理教材、《有效教学十讲》、《共产党员》。书就像......

    读书故事

    篇二:我的读书故事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读书故事》 在我还没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听故事,可是那时候我不认识字,所以老缠着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