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钻井监督程序01!!!
钻井监督程序
1、监督工作的前期准备
理解合同、吃透设计,做到能对合同的正确解释,对钻井工程设计的全面掌握。编写所监督井的工程监督计划,在吃透设计的前提下,根据本井的地质特点、工艺特点、施工难度,结合该井的具体情况编写。要求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具有操作性,文字工整、简练、术语正确。
负责向各施工单位进行工程监督计划交底,并填写交底记录。
编制图表并上墙。上墙的图表有:本区块的油、气层构造井位图,地质、工程综合施工大表(包括地质剖面,井身结构、压力系数、钻井液密度,电测项目,故障提示),井身轨迹图、工程施工进度图。
做好资料录取的准备。录取的资料有:QHSE管理表格、监督日志、工作记录本、监督总结报告,相关的文件夹,档案盒和办公用品。
2、各次开钻前的监督程序:
参加各次开钻前的检查、验收,对存在的严重影响质量、安全的问题,要求施工单位订出整改方案,并监督实施,达到要求后,填写开工检查表。
监督钻井队严格按钻井设计中规定,组装井口、节流管汇等。试压数据符合设计中规定,填写过程管理记录表。
在开发区块钻井,了解相邻的注水井、采油井、废弃井的状况。监督钻井队按设计要求作好停注、放溢流等的协调工作。
3、钻进过程的监督程序
3.1 井身质量的控制
1、直井
(1)查钻井队制定的防斜打直的技术措施和操作规程。包括钻具组合、钻进参数的匹配等,如有异议可提出建议,并做好记录。
(2)监督钻井队严格按钻井设计要求,定点跟踪测斜。
(3)当井眼井斜角出现增大的趋势,要建议钻井队及时采取防斜措施,加密测点和改变测斜方法,并做好记录。
(4)对每次的测斜数据要及时认真分析、处理,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数据的收集整理。
(5)对完井测斜资料,要求测井现场提供全井轨迹计算数据,并认真审查,符合钻井设计要求后,方可进入下步工序。(6)若完井井身质量不符合钻井设计要求时,立即以指令形式暂停钻井队实施下道工序,同时下达备忘录,并及时将情况汇报甲方和监督中心,等待处理意见。
2、定向井
(1)审查定向井施工人员制定的全井定向施工设计和各阶段的施工技术措施。其中各定向参数必须符合钻井设计书要求。
(2)认真分析定向人员提供的定向工作日报,及时掌握井眼轨迹状况,并跟踪作图。(3)监督定向人员严格按有关技术规定进行轨迹跟踪测斜。
(4)完井时,对既有定向多点数据,又有电测井斜数据时,驻井监督必须认真审查,两者均符合设计书要求,以定向多点数据给予确认。若其中有一项未达到钻井设计书中要求,以指令形式暂停钻井队进行下道工序作业,并及时向甲方和监督中心汇报,等待处理意见。3.2钻井取心
1、要坚决贯彻“工程服从地质”的原则,监督钻井队严格按设计的层位、井段和地质要求的深度实施取心作业。
2、监督钻井队作好取心前的井眼、钻头、工具、附件、组装和各项材料的准备工作。
3、监督钻井队在取心过程中,严格执行取心的技术措施和操作规程。
4、做好取心作业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
5、观察所取岩芯的形状、丈量长度并做好记录。岩心收获率的计算,执行建设单位和钻井设计中规定的标准。3.3油气层的保护
1、监督钻井队严格执行井控管理规定中的钻开油气层前的检查、验收制度。
2、钻开油气层前,监督泥浆人员按设计在钻井液中加入足够的保护油气层的处理剂。
3、监督泥浆人员严格控制钻井液密度在设计的范围内,若需变更,钻井公司必须以书面形式申报甲方,甲方签字同意后,方可实施。但在紧急情况(如井涌、井喷、严重井塌)下,要督导钻井队立即采取措施。科学调整钻井液密度,并将施工情况及时向甲方和监督中心汇报,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交甲方和监督中心。
4、督导钻井队加快钻井速度,减少对油气层的浸泡时间。3.4钻具使用的监督程序
1、监督、检查下井钻具、接头、工具等的机械性能、几何尺寸等是否满足本工序施工工艺的要求。
2、监督钻井队作好钻具、工具、接头下井前的检查,如丝扣、公母接头的磨损,管体弯曲等。特殊工具下井前必须绘制示意图,注明尺寸。
3、监督钻井队在钻具使用过程中,要按规定倒换钻具、错扣。深井、定向井尤为重要。
4、监督钻井队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如:泵压下降、溜钻、顿钻,要建议起钻检查。当井下出现复杂时,要求操作人员不得猛提、猛顿、强扭等。3.5钻井液的监督程序
1、监督施工单位按钻井液设计施工,钻井液密度的改变须经甲方同意。遇有紧急情况可先行处理,并及时向甲方和监督中心汇报。
2、监督施工单位及时搞好二开、三开及各次开钻的钻井液材料的准备、预处理或钻井液体系的转化工作,使其满足钻井设计和施工的需求。
3、督促施工单位依据设计要求、钻进过程中的钻井液性能变化、井下情况、地层情况等,及时搞好钻井液的处理与正常维护,确保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并且保持稳定。
4、监督要不定期的检查施工单位对钻井液的处理情况,掌握处理剂的加入品种及数量。
5、督促施工单位按有关要求及时测量钻井液性能。驻井监督每日两次对钻井液全套性能的测量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6、督促施工单位技术管理人员及时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及时对钻井液取样,测量有特殊要求的性能,并将测量结果及时提交监督。
7、对每次到井的钻井液原材料及处理剂,要求施工单位提交四证(市场准入证、产品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质检中心质量检验报告),监督对材料的到井品种、数量、包装、外观质量等进行核查,对于不合格的产品要求施工单位运离井场,不得使用。
8、检查、督促施工单位依据设计要求,提前做好钻井液用料的储备,按要求妥善保管好各类材料。
9、检查、督促施工单位按要求及时填写《钻井液班报表》等各项原始记录,并要求施工单位每日向监督提交一份《钻井液日报表》。
10、督促施工单位做好钻井液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定期校验工作,并做好记录。
11、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制度及有关安全防护措施。3.6安全(事故、复杂的预防)的监督程序
1、监督施工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发现严重违章现象和事故隐患要坚决制止和限期整改,作好相关记录,并下达过程管理备忘录。
2、在油气层井段作业至完井阶段,驻井监督要督促钻井、录井、泥浆等施工单位密切配合,着重监督以下工作:
(1)在油气层钻进过程中,要采用逐步打开、分段循环观察。加强坐岗,加密测点,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科学地调整钻井液密度。
(2)全程起钻前,必需坚持短起下作业,准确计算油气上窜速度,上窜速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方可起钻。特别是在发现油气显示时的起下钻监督管理,更应收集计算后效情况,在确保安全情况下才允许起下钻作业。
(3)严格控制起钻速度,在裸眼井段采用低速起钻,进入套管内限制用高速起钻。(4)起钻过程中要按规定灌好泥浆,井口有专人坐岗观察,校对泥浆的灌入量是否与起出钻具体积相符,确保尽早发现溢流或漏失,监督要注意收集各方面的资料。
(5)下钻采用分段循环排气,调整钻井液性能,并控制下放速度。(6)下钻到底循环,待钻井液性能恢复正常后,方可钻进。
3、对生产调整井的钻进,要监督并督导钻井队了解、掌握相邻注水井的状况(套压、油压、注水层位等),符合有关规定后,并作好防漏、防喷的相关材料准备,方可钻开注水层位。
4、钻入断裂带等特殊地层或特殊岩性前,如砾岩、火成岩、灰岩等,监督钻井队作好防漏、防喷的技术措施和相关的材料准备。
5、监督钻井队按钻井设计或有关规定坚持好短起下钻作业。
6、事故发生后,要及时上报甲方和监督中心,并下达过程管理备忘录。督促钻井队认真分析原因,尽快确定处理方案和处理措施,并做好相关记录。
7、在事故、复杂处理期间,要掌握事故复杂处理动态,分析井下情况,对事故、复杂的处理提出建议,并做好记录。
8、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数据。事故复杂处理完后,写出书面事故报告。报告内容:基本数据、事故发生经过,处理过程,原因分析,经济损失、教训等。
4、完井阶段的监督程序
4.1到井套管的监督。主要监督内容:
(1)到井套管的规范必须符合钻井设计书中要求,并且管体的标识清晰(国别、钢级、壁厚),护丝齐全。
(2)到井套管卸车时,必须采用机械卸车(吊车、抓管机)严禁用撬、推的方法。(3)到井套管全部上管架、并以母接箍为准,排列整齐。4.2监督钻井队对到井全部套管作如下检查,并做好记录。
(1)查钢级、壁厚、国别、厂标。
(2)外观检查。管体锈蚀、伤疤、伤痕、坑凹、弯曲、变形。(3)检查接箍与本体的联接余扣(不大于2扣)。
(4)通内径。用标准通径规逐根通内径。通不过者、不得下井。
(5)清洗丝扣。清洗丝扣的同时,检查公、母扣有无损伤、断裂、黑皮、变形等。(6)丈量、排列、编号。工程、地质分别丈量、计算、归口、校对。(7)不合格套管要单独另放,并有明显标志。备用套管排于下井套管之后。4.3下套管前井眼准备的监督
(1)通井。无论深井、浅井、直井、定向井,电测完必须认真进行通井,钻井液性能达到设计要求,油气上窜速度符合要求,起钻无阻、卡,井壁稳定。
(2)对于深井、定向井、油气活跃井、特殊井通井过程,要进行短起下钻,以便准确计算油气上窜速度和清洁井壁。
(3)通井深度必须满足地质提供的套管下深要求。4.4下套管作业的监督程序
(1)审查、复核钻井队提供的下套管记录(排列、下深、阻位、短位、分级器位置、悬挂器位置,剩余套管规格、数量)。
(2)监督施工单位采用合格的套管专用密封脂。(3)套管联接扭矩必须达到标准规定。
(4)操作做到平稳、下放速度均匀,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5)严禁错扣套管下入井内,在卸扣时,要监看下部套管是否转动,防止下部套管倒扣(落井)。
(6)扶正器按施工设计下入。
(7)在整个下套管过程中,要随时掌握悬重变化,井口返泥浆情况,出现异常及时督促井队采取相应措施,并做好记录。
(8)下套管过程中,管内掏空高度不应大于300m。
(9)下套(尾)管过程中出现严重遇阻(超过正常遇阻20T),监督要及时制止,并要求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同时下《过程管理备忘录》。
(10)套(尾)管下至预计深度后,要立即核对下入深度(检查现场剩余套管数量),正确无误后,灌满钻井液并循环。
(11)循环排量要先小后大,缓慢开泵,泵压正常后,逐渐加大排量至设计循环排量。4.5注、替水泥浆作业的监督程序
(1)审查施工单位提供的水泥浆化验数据,固井施工设计(指技套、油套)。(2)参加施工前的固井协调会,并做好记录。(3)监督注、替水泥浆全过程。
(4)施工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要做好记录,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督导施工单位采取补救措施。
(5)施工结束后,汇总、统一相关数据,作到数据齐全、准确。(6)监督钻井队严格执行候凝措施。
(7)固井质量测井后,要及时分析测井图,监督钻井队按设计要求试压,完井井口装置符合规定,并做好记录。
5、入井钻井液处理剂、套管、固井用水泥的监督程序
1、负责对承包方提供的钻井液处理剂、套管、固井用水泥、下井工具的有效证件进行核查。必须四证齐全:即入网证、出厂合格证,商检(质检)报告单、出库(站)检验单,并要求出示原件,认真核对无误后,方可确认使用,并做好记录。
2、钻井液每种产品,每口井的消耗总量完井后一次确认,并做好相关记录。
3、若送井的套管,与设计不符或外观检查有明显问题,质量缺陷,要及时通报甲方和监督中心,等待处理。
6、以下工作驻井工程监督必须在场旁站监督。
1、各次开钻前的井口试压。
2、完井井口试压。
3、直井单点测斜、读数。
4、钻井取心工具的组装、引心、割心。
5、到井套管、特殊工具的检查、验收。
6、下套(尾)管作业。
7、注、替水泥浆的全过程。
8、复杂井段作业及起下钻。
9、事故处理中的关键环节:如磨铣、倒爆、导铣进鱼、打捞等。10深井、大位移定向井起下钻时前后15柱,及下钻到底的开泵顶通。
11、钻井液保护油层材料加入时。
以上作业如发现违章操作和有安全隐患时要及时提醒,同时要以备忘录的形式督促井队限期整改,并做好相关记录。
7、日常工作要求
1)每日参加会议做记录
每日参加钻井队组织的生产会,对照设计、合同的要求,对施工单位在质量、工期、安全环保的事项、下步工作及当前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和整改意见,并做好记录。
2)每日认真填写监督日志。具体要求:(1)填写表格中各项原始数据;
(2)记录上级通知、甲方及监督中心人员到井提出的问题和具体要求。
(3)生产过程及相关的技术数据,如井口试压、下套管、固井、测斜、扭方位(井段,方位角变化),油层顶底界、声幅解释、起下钻阻卡情况等。
(4)记录每日检查的钻井液性能。
(5)记录监督、检查出各施工单位出现的问题,整改情况。(6)入井材料、套管的质量问题等,及处理方法。(7)填写日期、签字(工程、地质分别签)。3)收集整理各项技术资料。
第二篇:监督程序
基层组织生活会程序
这次专题基层组织生活会,按以下程序进行:一是请李局长给我们作重要讲话。二是对照《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对照检查问题参考要点》进行个人对照检查。下面,按照程序,逐项进行。
接下来进行个人对照检查。我先发言,请大家批评指正。
※ ※ ※
刚下面,请李悦同志作对照检查,大家提批评意见,之后作表态发言。
※ ※ ※
下面,请李新刚同志作对照检查,大家提批评意见,之后作表态发言。
※ ※ ※
下面,请徐传亮同志作对照检查,大家提批评意见,之后作表态发言。
※ ※ ※
下面,请张燕怀同志作对照检查,大家提批评意见,之后作表态发言。
※ ※ ※
下面,请丁兆尚同志作对照检查,大家提批评意见,之后作表态发言。
※ ※ ※
下面,请肖军同志作对照检查,大家提批评意见,之后作表态发言。
第三篇:审判监督程序的性质
李启来律师电话: ***网址:http://
第一,审监程序监督性与救济性共存,并以救济性为主导。从审判监督这一名称来看,顾名思义,审监程序无疑具有监督性质,它是案件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检察机关以及司法机关本身对确定裁判与司法行为的一种监督程序。我国诉讼法比较注重这种监督性质,如不考虑案件实体裁判的正确与否以及是否损害了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仅以违反法定程序,管辖错误,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等理由,即可对确定裁判进行再审。但笔者认为,审监程序重在救济,相较于监督性,救济性才是它的主要性质。审监程序的主要功能是使符合法定条件的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能及时、依法得到救济,使其受错误裁判侵害的合法权益及时得到恢复。如果以监督性为审监程序的主导,可能导致再审的无序启动甚至滥启动,对司法资源造成浪费,对法的安定性造成损害。以救济为审监程序的主导意味着对确定裁判既判力的维护,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违法行为的姑息,因为对未损害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仍有其他纠正的途径,包括追究纪律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等等。
第二,审监程序是一种补充性的救济程序。相对于二审、复议等其他救济途径而言,审监程序是一种补充性的救济方式。建立再审制度的大陆法系国家在其民事诉讼法中大都强调了再审程序的这一性质,如德国民事诉讼法第579条、582条,法国新民事诉讼法第595条,日本民事诉讼法第338条都充分显示了这一性质。二审程序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救济程序,当事人提起上诉后,除非特殊原因法院原则上必须受理,并启动审判程序。而再审作为一种补充的、特殊的救济程序,其启动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如当事人主动放弃通过二审或是其他普通程序救济权利,则不能通过审监程序得到救济。审监程序的补充性反映了诉讼程序的内在规律,既有利于一、二审程序的充分利用,又有利于错误得到及时纠正,也有利于保持生效裁判的稳定性。实行审判监督的补充性也符合两便原则的要求,既有利于当事人进行诉讼,也有利于法院行使审判权。
第三,审监程序是一种具有复审性质的程序。审监程序以确定裁判的存在为前提,相对于一、二审来说,它至少是对案件的第三次甚或是第四次审理。在这一程序启动之前,已经有针对该案件的大量司法活动存在,这就决定了审监程序的审理、裁判方式以及审理程序均应依其复审性质来予以确定,从而区别于一、二审程序。我国诉讼法关于审监程序适用一、二审程序的现行规定,严格意义上说,既在理论上难于成立,也不具有可操作性。
李启来,高级律师,武汉大学毕业,北京民商法专业方向律师。现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建筑房地产专业委员会委员(曾是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律师协会婚姻与家庭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会员。主要业务领域,最高人民法院再审申诉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案件。专业网站北京两高再审律师网,网址:。
第四篇:工程竣工验收监督程序
工程竣工验收监督程序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工程竣工验收监督时,重点对工程竣工验收的组织形式、验收人员资格、验收程序、执行验收规范情况等实行监督,发现有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责令改正;并将对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情况列为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的重要内容。
一、工程符合下列条件要求方可进行竣工验收:
1、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2、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后对工程质量进行了检查,确认工程质量符合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符合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并提出工程竣工报告。工程竣工报告应经项目经理和施工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
3、委托监理的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了质量评价,具有完整的监理资料,并提出工程质量评价报告。工程质量评价报告应经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单位有关负责人审核签字。
4、勘察、设计单位对勘察、设计文件及施工过程中由设计单位签署的设计变更通知书进行了确认,勘察、设计质量评估报告。
5、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合格证及必要的进场试验报告。
6、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7、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
8、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等有关部门责令整改的问题全部整改完毕。
9、实体检测、分户验收合格。
10、工程款支付证明。
11、有公安消防、规划、环保、防雷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或准许使用文件。
12、建设单位发竣工验收通知书。
二、工程竣工验收应当按以下程序进行:
1、分户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申请工程竣工验收。实行监理的工程,工程竣工报告必须经总监工程师签署意见。
2、建设单位收到工程竣工报告后,对符合竣工验收要求的工程,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验收组,制定验收方案。
3、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7个工作日前将验收的时间、地点及验收组名单、竣工验收方案通知负责监督该工程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4、经监督机构同意后,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5、建设单位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时,首先介绍竣工人员名单、工程概况、验收方案。
6、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分别汇报工程合同履约情况和在工程建设各个环节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7、审阅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提供的工程档案资料。
8、实地监督抽查工程实体质量,查验工程观感质量。
9、对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质量和各管理环节等方面作出总体评价,形成工程竣工验收意见,验收人员并签字。
10、当发现有违反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和强制性条文情况,则应责令改正或要求整改后重新组织验收。
11、参与工程竣工验收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时,应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监督机构进行协调,待意见一致后,重新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第五篇:浅析如何完善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
浅析如何完善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
【内容摘要】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的设立是对审判机关错误判决和裁定的法律救济手段,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但是,由于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一些问题,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在我国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时候甚至影响到了法律的正确实施,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此,本文期望对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明确提起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的事由、改革人民法院启动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完善人民检察院提起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最终实现发挥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目的。
【关键词】审判监督程序缺陷与弊端完善
一、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在立法上的缺陷
1、根据有错必纠原则确定的进入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案件必须“确有错误”这一规定不科学
2、对重新审理的条件规定过于宽泛
3、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不当
4、应当重新审判的范围规定不全面
5、重新审理的方式规定不科学
6、依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案件上诉、发回重审的归口问题没有明确
二、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在实践中的弊端
1、立案渠道不规范
2、开庭审理十分困难
3、审判监督案件重新审理与审判委员会关系不明确,实际操作不规范
4、多被告共同犯罪案件和死刑审判监督案件的审理十分困难
5、人民法院或检察机关依职权提起重审的刑事自诉审判监督案件,侵犯了刑事自诉案件当事人的处分权
三、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存在缺陷与弊端的原因
1、两审终审制是申诉泛滥的根本原因。首先,由于地方保护、司法不独立等诸多因
素的存在,老百姓在当地是很难得到公正的司法救济的。于是当事人只好到外面、到更高一级的司法机关寻求司法救济。其次,有的法院不好好利用二审,而是随便作出一个生效判决,老百姓不服,当然会申诉。第三,各审级不区分事实审和法律审也是产生无限申诉的重要原因
2、法官的素质问题、司法质量低
3、错案追究制也是当前审判监督工作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4、社会期望值不合理也是产生问题的原因。当前司法活动由于受到各方面不切实际的渲染,因此,公众对司法的期望值与司法现实情况产生矛盾;另一方面,由于司法活动本身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司法中确实存在一定问题,公众对司法产生了不信任感。
四、完善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的几点建议
1、从整体模式方面,应将现行审判监督程序改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诉讼程序。归根结底,现行审判监督程序属于带有较强行政色彩的救济程序。要改变这一点,就必须建立再审申请制度,使得任何再审的提起建立在“诉”的存在和提出的前提下。根据“无利益则无诉讼”的原则,法院显然不应成为诉讼的发起者,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检察机关和原审被告人双方才是真正的当事者。由此,未经检察机关或原审被告人提出再审申请,法院绝不能主动或者自行启动再审程序,而只能被动的接受并审查控辩双方提出的再审申与此同时,在提出再审申请方面,检察机关与原审被告人应拥有大体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考虑到检察机关对未生效的裁判的抗诉与当事人的上诉在引发第二审程序方面具有相同的诉讼效果,因此,为了将再审真正纳入诉讼的轨道,立法者应终止检察机关再审抗诉的特殊地位,使抗诉与申诉在引发再审程序方面具有完全平等的效果。
2、应将再审明确区分为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和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作此区分的主要目的是使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受到更多、更严的限制。1)在提起的理由上,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应与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检察机关事后发现新事实和新证据的发现应成为这种再审提起的主要理由。2)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应有追诉次数
和追诉时效的明确限制。一般情况下,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一经提起,法院经过再审无论作出怎样的裁判,检察机关都不能再就同一案件重新提出再审。同时,这种再审申请的时效应短于刑法确立的犯罪追诉时效,应从犯罪发生后立即计算,而不应因刑事诉讼的发动而终止。由此,申请再审的有效期间应为有关犯罪发生后其时效的余数。相反,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在提起上则可以不受任何时效和次数的限制。
3、应对再审的申请理由作出重新确定。应将刑事诉讼法就当事人申诉所规定的四项理由连同法院、检察机关据以提出审判监督程序的“确有错误”理由,全部予以废弃,根据再审是否对原审被告人有利来确定申请再审的理由。具体设想是,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只能依据以下理由提出:1)原审法官、陪审员在制作原审裁判时,有徇私舞弊、枉法裁判或者其它职务上犯罪行为的;2)原审案件的主要证人、鉴定人有严重的伪证行为的;3)作为原审裁判主要依据的书证、物证被发现属于伪造或变造的,等等。
4、接受再审申请的法院应为作出生效裁判的原审法院的上级法院。除最高法院的生效裁判以外,其他任何生效裁判一旦被发现符合法律明确规定的再审理由,再审应由原审法院的上级法院负责受理。
5、接受再审的法院应以诉讼方式对此申请进行审查。为避免再审程序启动上的任意性和随机化,法院接受的无论是检察机关提出的抗诉,还是当事人提出的申诉,都应在控辩双方的同时参与下,举行听证程序,并在听取控辩双方意见的基础上作出是否开始再审的裁定。
6、在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上可以实行“一审终审制”。首先,实行“一审终审制”使再审这一特别程序区别于普通程序,体现其特殊性。其次,实行“一审终审制”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可以缩短诉讼周期,从而可以尽快实现法院裁判的稳定性和国家司法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国家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以现有的司法资源实现最佳的诉讼效益。最后,审判监督程序实行一审终审制,亦能保证程序与结果公正。适用再审程序的案件都经过了普通程序的严格审理,而且再审案件在提起之前也都经过了谨慎的研究、审查,所以经过再审的案件一般都得到正确的处理。
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灵魂,是我们搞好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审判监督程序是最终的司法救济,应当是最能体现公正与效率。我们应当处理好纠正错案与维护裁判效力的稳定性、权威性的关系,对现有的审判监督程序加以改进和完善,改变“终审不终”、“无限申诉、无限再审”的被动局面,坚持公正与高效,依法维护终审权的司法权威。
【参考文献】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研究》陈卫东著法律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
《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樊崇义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陈瑞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人民法院改革理论与实践》梁宝俭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
《审判监督指导与研究》2001年第1卷、第2卷人民法院出版社
《对刑事再审制度之思考》/《法学》2001年第4期
《刑事再审制度改进与完善探析》/《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