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县矿业开发与周边群众关系情况汇报
xx县矿业秩序开发 与周边群众关系情况汇报
在全市上下正深入开展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彝良积极推进新一轮煤矿资源整顿整合的关键时期,尊敬的xx一行不辞辛劳、一路风尘莅临我县视察调研xx县矿业秩序开发与周边群众关系,这是对我县矿产资源开发极大的关心和帮助,对下步我县切实处理好矿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受县xx的委托,我谨代表中共彝良县委、彝良县人民政府及全县xx各族干部群众对xx一行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支持xx县矿业开发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xx县矿业秩序开发与周边群众关系有关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县铅锌、煤炭、石英砂等矿产资源富集,品位高、储量大、开发条件好,已发现矿种xx余种,探明储量xx种。其中,硅矿储量达xx亿吨,品位高达xx %以上;煤炭现已探明储量xx亿吨,预测储量xx亿吨;铅锌初探储量xx万吨,预测储量xx万个金属吨以上;铅锌和优质无烟煤资源主要集中在xx县xx镇境内。
目前,全县共有采矿权x个,探矿权x个,其中,铅锌矿
(四)严格矿权管理。制定出台了《xx县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暂行办法》,成立了县矿产资源开发领导组,对矿权设置初审意见进行集中审查,统一决策,严格执行了矿权审查报批的有关规定,实行了矿权审查报批会签、会议会审制度;推行了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了矿权的审查和报批工作,矿业开发有序。
(五)高度重视群众信访工作。对因矿产开发引发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降低受损农户的维权成本,我县结合实际,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采取“一事一策”或“一矿一策”等办法,分类型、有针对性地监督煤矿企业采取防护措施,加强观测,解决处理好受损群众的问题。对已经形成的矿群矛盾纠纷,实行干部下访、领导包案制度,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一件一件地排查,一件一件地落实,确保矿群矛盾纠纷化解到位。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条件具备后及时解决;对要求过高的,注重引导教育,对一些过激行为耐心疏导;对为谋取个人利益而煽动闹事、挑起群体性事端的,坚决依法打击。同时,向群众宣传如何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等,宣传赔偿标准,做到走访一户,解决问题一户,化解矛盾一户。
(六)积极探索平安矿区创建长效机制。为构建和谐矿区,我县积极完善协调、防控、处置、服务等四种机制,在有矿山企业的村,推行企业与村支书或党员干部互动联席机制,通过
探索文明村矿共建,平安矿区创建的长效机制,增进矿群友谊,促进矿群情感交流。同时,不断推进地企共建,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地为矿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落实以工哺农政策,为当地经济社会建设筹资金、出主意、建项目、谋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地企共建共赢,构建和谐矿区。
(七)严格责任追究。坚持做到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将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作为问责重点,对因主观原因影响矿群矛盾纠纷解决,造成矿群矛盾纠纷转化升级,出现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依纪进行责任追究。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
(一)企业法制意识淡薄,环境保护差。一是大多数企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只注重追求利益,不注重环境保护;二是一些企业不按行业规定作业,见矿就采,见责任就推,导致部分矿区矿群矛盾纠纷频发。
(二)认识不到位,社会责任差。一是一些矿山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过渡开采资源,易引发地质灾害;二是矿山企业因开采引发矛盾后,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有的甚至回避矛盾纠纷,导致矛盾恶化。
(三)企业、群众缺乏对政府的信任。主要表现在:一是矿群纠纷产生后,一些矿山企业认为政府袒护群众,造成矛盾升级;二是群众认为政府偏袒企业而压制群众,他们不找政府
第二篇:矿业公司精神文明建设汇报材料
矿业公司精神文明建设汇报材料
矿业公司精神文明建设汇报材料
公司是以铁矿开采及其深加工为主的大型冶金矿山企业,年产铁精粉160万吨,总投资10亿元,销售收入10亿元,企业从业人数达到4000人,已进入国内大型冶金矿山企业10强行列,被霍邱县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民营企业”和“纳税工业大户”称号,跻身于全省民营企业20强,经中国新型工业与工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大会组委会评定为“全国质量、诚信、管理先进企业”。两年来,公司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
在组织建设方面,总公司抽出一名副总经理,专门负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集团公司下属各单位指派有精神文明建设专项负责人;此外,公司学制定了《精神文明创建个人考核表》,对各单位定期进行考核,并把考核成绩作为集团及下属员工年终评优、评奖的依据,这样,层层抓落实,处处见成效,使公司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在环境卫生方面,公司投入近百万元,为选厂各单位统一配置了垃圾箱、垃圾池、垃圾车和洒水车,并派有专人负责垃圾清理及打扫的管理工作;在生活住宿方面,公司,投资300多万元,建造了现代化的职工公寓和食堂,使职工食宿实现了公寓化。此外为了实现“花园式矿山企业”的管理目标,公司投资近千万元,在三选厂前修建了现代化的花园和象征公司四通八达的“景观大道”,每当夜幕降临时,站在景观大道上,放眼望去,路边花团锦簇,园中绿树葱茏,喷泉射出的七色水柱,在路灯映照下,蔚为壮观。同时,每个矿区的门前路旁
都修建有绿化带,真正给职工营造了一个绿化、美化、亮化的工作生活环境。
在文化、体育方面,公司主办了《亿爱源》矿报,以便及时向职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了活跃职工的文化生活,公司成立了“文艺创研组”,并投资近10万元制作了各项精神文明建设标牌和宣传栏等,在楼前建造了“科技长廊”,使职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可以享受到文化、科技知识的薰陶。此外,公司还组建了篮球队和乒乓球除,并在每季度举行一次篮球和乒乓球比赛,这样,既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又增强了职工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职工素质方面,公司从言谈举止到衣着穿戴都作出了具体要求,每个员工不但代表他个人的行为,而且还代表着公司的形象,为了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公司还组建了员工培训中心,对职工分期、分批地进行专项培训,目前,根据工作需要,培训中心开设了:党员政治学习培训、骨干分子学习培训、特种工操作
培训、安全生产培训等近十个培训项目。力争通过培训树立起一个开放型、创新型、科技型、学习型的崭新矿山企业新形象。
在历年来的精神文明创建中,我们坚持以学习型企业为载体,推进人力资源创新,用一流的人才干一流的事业,企业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有用限的资源人创造无限的价值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公司今天的辉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公司未来事业的发展,仍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坚信,有优良的投资环境作后盾,在地方各级政府的扶持下,我公司一定能够取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第三篇:矿业大会汇报材料 深入改革
深化改革 强化管理 实现重点工作新跨越
内蒙古太平矿业有限公司
尊敬的各位领导、黄各位同仁大家好!
内蒙古太平矿业有限公司是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收购加拿大金山42%股份的国内第一家海外上市公司。2008年9月份以来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内蒙古太平矿业有限公司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大胆改革,重点突破,生产经营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公司变革有关情况
内蒙古太平矿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宁夏太平矿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加拿大金山矿业有限公司和宁夏核工业地质勘查院(原核工业西北地质局二一七大队)于2002年4月组建的中外合作企业,其中加拿大金山矿业有限公司占股份的96.5%,宁夏核工业地质勘查院占股份的3.5%。公司注册地为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新忽热苏木浩尧尔忽洞金矿,主营业务为对位于乌拉特中旗新忽热苏木的浩尧尔忽洞金进行勘查、采矿、选矿冶炼。最终产品为合质金锭。矿山设计生产能力为日处理矿石量2万吨,年产黄金3.66吨(日产10公斤),现有员工335人,为北方最大的黄金堆浸矿山。
2008年4月10日,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收购了加拿大艾芬豪
第1页
矿业有限公司现持有加拿大多伦多上市公司——金山矿业有限公司41.99%的股份;2008年9月中国黄金集团通过加拿大金山矿业有限公司派员主持内蒙古太平矿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运营。
2008年12月底,我公司将注册地由原来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迁至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企业名称由宁夏太平矿业有限公司变更为内蒙古太平矿业有限公司,同时将企业法人变更为中国黄金集团通过金山矿业委派的法定代表人,公司经营管理人员重新进行了调整。
二、先进的工艺技术及设备水平
浩尧尔忽洞金矿采用露天开采、大规模堆浸工艺。在堆浸生产工艺中,公司引进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首创的埋管滴淋技术,保证了矿山在北方寒冷地区全年候生产运营;贵液池覆盖技术及全密闭循环重复利用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减少了水的蒸发和浪费,同时也实现了生产废水的零排放,成为矿山行业节约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典范;从美国进口的黄金处理设备及破碎设备是国际标准的高效节能设备,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开创了国内低品位金矿床开发利用的先例。
三、2009年1-9月份生产情况
1.采矿量:
第2页
1-9月份实际上堆矿量663万吨,比上年同期的433万吨增加230万吨,增加率为53%,上堆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由于管理原因,中铁十九局2008年春节放假一个半月时间,采矿生产停产。今年由于集团公司收购后,加强了现场监督管理,采矿工作正常进行。
2.上堆品位:
1-9月份实际上堆品位0.612克/吨,比上年同期的0.750克/吨下降0.138克/吨,上堆品位比上年同期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本年上堆矿石主要由矿区西北三期、四期采坑出矿,上年主要由矿区东北采坑出矿,东北采坑矿石地质品位高于现在出矿的西南采坑。3.综合回收率:
1-9月份实际总回收率44.2%,比上年同期的40.2%上升 4个百分点,选冶回收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1)、增加了一套高温高压无氰解析系统和炭吸附系统,提高了炭吸附率和解析率。
(2)、选冶厂增加了贵、贫液泵,加强喷淋强度,有效地增加了滴淋面积,另外加强了堆场滴淋管理工作,保证了滴淋质量。
4.黄金产量:
1-9月份实际生产黄金1797千克,完成全年预算2670千克的67%;比上年同期的1304千克增加493千克,增加率为38%。
5.销售收入完成情况:
第3页
1-9月份我公司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2,251万元,完成预算31,403万元的103%,完成预算47,964万元的67%;比上年同期的 25,188万元增加7063万元,增加率为28%。
6.总成本:
1-9月份成本支出26,161万元,完成全年预算 45,462万元的57%;比上年同期的30,885万元减少4724万元,减少率为15%。
7.吨矿成本:
1-9月份我公司的吨矿成本为42.27元/吨,比预算47.72元/吨下降5.45元/吨;比上年同期的64.58元/吨减少22.31元/吨,减少率为35%。
8.克金成本指标:
1-9月份我公司的克金成本为156.08元/克,比预算的163.10元/克减少7.02元/克;比上年同期的214.41元/克减少58.34元/克,减少率为27%。
9.利润完成情况:
1-9月份完成利润总额6115万元,完成预算3331万元的184%;比上年同期的-5697万元,增加11812万元,增加率为207%。
四、中国黄金集团接收以后采取的措施及显著变化
(一)转变观念、理顺关系
一是按照集团公司三项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改革和完善了公司人事管理、用工管理和工资分配制度,规范了员工
第4页
在休假、带薪年假、薪酬支付等方面与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不相适应的实际情况,对公司劳动合同重新进行了修订,并经公司首届一次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开始实施,扭转了收购前人事管理松散,人员雍肿,薪酬过高,公司效益与员工利益脱钩的局面。
二是加强了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严格了资金审批程序,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加强了财务监督和资金控制,杜绝了浪费现象。
三是完成了公司的注册地变更和法人变更手续,进一步理顺了与当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系,取得了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确保了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
四是重新核定了耕地占用税,为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注册手续变更后,我公司积极与当地政府及税务部门协商,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税收有关政策法规,重新核定了公司临时占用土地税款。公司临时占用土地税由注册变更前的1亿多元核定为1000万元。目前该项税款地方税务局同意办理。
(二)加强成本管理,实现全方位降本增效
一是执行集团公司集中采购制度,千方百计降低采购成本,切实提高了采购质量。从2008年12月份开始,我公司
第5页
多次协调地方政府及公安部门批准将大型物资材料炸药和氰化钠采购运输按中国黄金集团集中统一供货渠道采购供货。其中,硝胺炸药价格由原来的10000元/吨降为6985元/吨,乳化炸药由原来的12500元/吨降为7174元/吨;仅炸药一项年可节约成本费用1000多万元。氰化钠采购事宜正在商谈中。
二是严格审查合同,规范合同条款,减少不合理支出,最大限度地降低吨矿成本。
1、公司与采矿承包商中铁19局重新商谈了采矿合同。公司将原来合同1公里27.5元、每增运1公里3.24元,调整为2.5公里24.1元、每增运1公里2元。运矿费调整后为公司在2009年节约6000万元的采矿成本。
2、公司与沈阳重型机械厂皮带运输设备合同重新进行了商谈,将原合同皮带运输设备总价3670万元降至3370万元,降低了采购费用300万元。
3、公司与吉林巨业公司除尘系统合同重新进行商谈,将原合同中除尘系统总价787万元降至610万元,降低采购费用170万元。
4、将二期破碎站整体设计、设备明细中没有完成前签订的高低压开关柜合同取消,以招标的方式重新签订合同,此项费用原合同价1200万元,招标后签订的合同总价630万元,降低采购费用570万元。同时按生产实际需要取消了
第6页
原二期破碎站设计中不合理的成品矿仓等不必要的建设项目。二期破碎站建设项目总投资4.9亿元,争取3.8亿元完成,预计节约投资1.1亿元。
5、终止了国际SOS救援组织在现场的医疗协议,与包头市北方重工医院协商签订了医疗服务协议,将原来220多万元的医疗服务费用降低到12万元左右。
三是健全相关制度,加强管理,增强全员降本意识,实现全方位降本增效。2008年9月以来,公司健全和完善了财务、采购、接待、车辆管理等各方面的制度,规范运行,实行了科学的考核办法,使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等可控性支出降到最低;财务管理费用、车辆运行费用大幅度降低。
五、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提升公司生产能力 为了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提高,我们结合实际,注重在加大处理量和提高回收率上求突破,实现效益最大化。
一是根据公司东西采矿带深部采矿已由氧化矿变为原生矿的状况,为了提高堆浸回收率,2008年9月公司投资1.75亿元组织实施了二期破碎站建安工程,该项工程进展顺利,计划于2009年9月份投入生产,届时生产能力达到日处理矿量3万吨,堆浸回收率预计达到55%以上。
二是根据公司达产达标的需要投资755万元,扩建了解析系统和炭吸附系统,其中炭吸附槽技改工程已于2008年12月18日投入运行,解析系统于2009年元月20日投入运
第7页
行,满足了达产达标后生产工艺流程的正常运营。
六、加强安全环保工作,创建绿色矿山企业
狠抓安全环保,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公司上下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全员安全意识普遍增强,确保了安全生产无事故,实现了企业和谐科学发展。一是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安全工作“三同时”原则,2008年完成了破碎站的安全专篇,同时完成了西南采区的安全环评工作;二是落实公司与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保障了安全生产无较大责任事故;三是加大了安措费用投入,全年共投入安措费用255万元购置了相应的设备、设施;四是加强了露天边坡的监管力度,严格按设计和环评批复的要求对排土场进行平整,为以后复垦提前做准备。五是加大危险源的管理力度。对火工产品、氰化钠等重大危险源逐项登记,健全了记录、领用等手续,实施了全天候监控,确保了万无一失。
七、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按照集团公司企业管理达标标准要求,我们因地制宜,找准切入点,集中精力抓重点、攻难点。
一是重点加强基础管理工作中的现场管理和技术管理。技术管理人员深入到生产一线,掌握基础数据和实际情况,严肃认真地做好露采工程设计,把技术基础工作做细做实,第8页
严格控制采幅,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地降低采矿损失率贫化率,提高了入选品位,保障了剥采比。
二是完善用人、用工和分配制度,按生产经营工作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规范考核程序和各项制度。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按劳取酬,有效地提高了全员劳动生产率。
三是规范合同签订程序,严格按招标程序签订合同,对合同的履行进行了跟踪监督检查。特别是加强了对采矿及二期工程合同运作的监管,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对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业绩考评,从责任心、大局观、执行力、降本增效等方面综合评价,并把考评结果作为调整薪酬和岗位调整的依据。
二是有计划分层次地加大了人才培养工作力度。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和岗位轮训,不断提高全员专业技术素质。
九、企业的发展前景
2009年8月18日,我公司破碎站工程顺利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公司自集团公司接收后不断地发展壮大,日处理矿石能力由原来2万吨增加至3万吨。随着公司资源储量的不断扩张、产能的不断扩大、回收率的不断提高,我公司将始终以“合作创业,和谐共赢”为宗旨,按集团公司要求和国际标准管理矿山,构筑运行规范、布局合理、高速高效、科学发展的机制,为集团公司
第9页
实现“四年翻两番” 的目标做应有的贡献,为集团在海外不断的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平台;为创建国际一流的黄金矿山企业而努力奋斗。
内蒙古太平矿业有限公司
二00九年九月
第10页
第四篇:旅游开发与保护汇报
2临潭县关于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的汇报
临潭县旅游局 2012年9月14日
一、有效利用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我县旅游业
临潭,古称洮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在海内外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临潭县自然景观绚丽多彩,其中以冶力关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最具代表性。景区北距县城兰州154公里,是县内外理想的避暑渡假之所和物华天宝的旅游胜地。境内有闻名遐迩的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秀丽的冶木峡、风光旖旎的天池冶海,形态逼真的的千年卧佛,奇特幽静的县级地质公园赤壁幽谷,神奇隐秘的镇关雄柱,绿涛茫茫的黄涧子国家级森林公园,因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搭配,民族风情浓郁而被誉为“山水冶力关、生态大观园”。
冶力关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作为我州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知名旅游景区。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临潭县确立了建设“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旅游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成功打造了“草原深处的江淮人家”城市品牌及“山水冶力关、生态大观园”旅游品牌,景区先后获得了“甘肃县十大旅游景区”、“中国西部十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等称号,被美国最具权威杂志《视野》《探险》称为“人一生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被编入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西安人必游的50个地方之一》。
据初步统计,全县现有A级旅游景区5家,其中国家AAAA级景区1家、国家AAA级景区1家、国家AA级景区3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县级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座(新城),县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国家级水利名胜风景区1家。已建成开放的冶力关景区有冶海、赤壁幽谷、黄捻子、森林公园、亲昵沟、冶木峡(上峡)、下峡等7大景点270余处小景点,县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家、旅行社1家,全县现有各类酒店、宾馆20余家,“农家乐”已发展到570多家,旅游从业人员5000多人,可同时为1万余人提供食宿服务。
多年来,我县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着眼大市场,发展大旅游,培育大产业,全县旅游业呈现出健康、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2010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52万人次,旅游收入1.78亿元;2011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56.5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8.03%和20.8%,旅游总收入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综合收入占全县GDP的总量超过了20%。
二、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形成发展旅游业的合力
我县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企业运作”的模式,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使各类旅游资源在市场经济的条件得到了有效利用和整合。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过程中,一方面积极争取各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努力形成发展旅游业的合力;另一方面,从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县的角度出发,加大科学规划和整合开发利用的力度,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在促进我县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一是加强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指导。积极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为旅游资源的分类管理和开发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加强各类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逐步建立全县旅游规划体系。先后高起点、高标准地组织编制《临潭县冶力关镇区景观绿化总体规划》、冶力关池沟、庙沟、草滩新村、葸家庄地形测绘和《冶力关农家乐建设规划》、《临潭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甘肃县临潭县冶木峡生态旅游景区总体规划》;依托北京大地风景规划设计院编制了《临潭县冶力关景区总体规划暨修建性详规》,为有效利用各类旅游资源创造了条件。二是积极探索多元化旅游投资体系,不断加大对旅游开发的投入。全县积极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大型企业资本、民营资本加快进入,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旅游投资格局。我县积极筹措建设资金,集中力量抓精点、精线、精品和硬件与软件的综合开发,依照规划加快了道路、宾馆、农家乐及景区(点)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使冶力关景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很大改变,截止目前,已累计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5亿元多元。相继实施了冶木河河道治理及景观工程、野林关大酒店二期工程、冶力关步行街、关街—池沟农家乐休闲一条街、冶力关文体活动中心、洮州卫城——冶力关文化生态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冶峡隧道等一大批旅游重点工程。对冶力关500多户农家乐进行了风貌改造升级,统一了冶力关镇、城关镇临街建筑店铺风格,在冶海、赤壁幽谷、新城景区建设三星级旅游厕所7座,实施了亲昵沟景区爱情桥、对歌台、道路拓宽等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完成了冶力关镇特色旅游小城镇“五化工程”、冶海防渗漏、景区绿化等建设项目。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实行全方位开发办旅游的路子,加大了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有力的支撑了冶力关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先后完成了冶力关生态园、冶力关民俗风情休闲度假村唐古拉风暴演艺厅、林海宾馆、临潭世纪饭店、滑索、滑道、滑草等项目建设工作;总投资2000万元的冶海户外游乐园CS仿真训练基地、九叠瀑布、水上餐厅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开工建设了冶木峡生态旅游景区开发建设项目、甘肃县信用社冶力关接待中心、临潭宾馆、洮州宾馆等旅游招商项目。积极创建冶力关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及年接待游客过百万人景区,加快了新城国家AAA级、城关、古战、术布国家AA级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力度,努力构建旅游生产力合理布局。三是加强旅游景区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树立旅游景区新形象。针对景区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等现象,每年都开展了旅游景区整顿和规范管理行动,集中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开乱挖、乱刻乱画、乱吐乱扔、未批先建等现象,提倡绿色环保,低碳旅游,禁止使用白色污染物品、一次性用品用具;对原有的旱厕等进行改造提升,建设环保式的三星级旅游厕所,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评议员等组成检查组,对旅游景区进行明察暗访,打造了一个便捷、安全的新景区,树立了旅游景区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而环境保护则是旅游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动力之源。资源和环境被破坏了,旅游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严格保护旅游资源,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促进永续利用,是发展旅游业的根本之所在。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县始终把资源和环境保护作为旅游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首要原则,防止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和开发性破坏,把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在全面加强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促进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一是强化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极端重要性的认识。首先,保护是开发和发展的前提,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一旦破坏殆尽,旅游业将失去依存的条件,也就无开发可言了。因此,保护是开发的前提,是当前乃至今后旅游业发展中的迫切任务。其次,开发是保护的必要体现,是旅游资源价值的充分体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资源保护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因此,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利用,才能发挥其功能和效益,也才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资源保护的必要性才能得以体现。开发本身也意味着保护,科学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或对资源加以整修以延长其生命周期,或对资源环境进行改善、美化增加其可进入性,或对历史遗迹进行发掘修复、保护,或对人文旅游资源如民俗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重现其光芒,这些都是对资源有力的保护。同时,资源开发促进旅游发展带来的旅游收益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返回资源地,用于资源环境的改造、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全县旅游行业深刻认识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把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作为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二是加强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建设力度。为国家对旅游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我县严格按照《甘肃县旅游管理条例》和《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管理条例》相关内容,坚持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新建、改建、扩建旅游项目,都严格遵守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旅游项目的建设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同时严格审查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配套设施是否与旅游项目建设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严禁在旅游区内擅自兴建项目,毁坏植被以及进行其他损害旅游资源或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同时,在全县景区内加大了相关法治、法规的宣传力度,有效地促进了我县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三是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中明确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措施。根据《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管理条例》和《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旅游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中,突出旅游规划的龙头地位,以规划指导旅游资源的开发。其一,坚持在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时,必须包含环境评价的内容,要求提出明确的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措施,开发措施必须符合环保、建设、林业等相关法律的规定。旅游规划必须同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协调一致,必须通过包含环保专家在内的专家评审组的评审。其二,在编制规划中普遍重视和加强了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与环保、林业、国土、城建和文化等相关部门协调,基本形成了重点景区从总规到控规、详规、项目设计的多层次的旅游规划保证体系框架,为进一步明确旅游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起到了良好作用。四是在实施旅游标准化管理中严格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标准。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等为基础,对旅游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体现在评分细则中。我县在创建国家A级景区时,要求景区在环境设施、景区卫生等方面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五是坚持保护第一的方针,强化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的方针与和谐发展、永续利用的原则,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开发与建设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县规定,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要严格做到四个“一律”,即新建项目没有通过环评的一律不予审批;生态保护得不到落实的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当中环保设施不配套的一律暂停施工;建成后又出现环保问题的一律先整改再营业。为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我县还将建立旅游项目的准入、退出机制与生态环境安全控制机制。对重点旅游区域从环保、功能、项目、容量、土地、风貌等六个方面进行控制审批,并从信息发布、扶持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引导。建立生态环境安全控制机制,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旅游必须生态优先,明确生态控制与环境优化要点,严格做到四个“一律”,确保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六是在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加强全县旅游景区资源和环境保护监管的同时,我县在重点旅游景区创新思路,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冶力关景区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将“和谐旅游”理念引入生态旅游发展,将农业、林业、文化发展同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促进旅游增长方式由规模型、速度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集约型转变,旅游开发、旅游经营由注重眼前利益向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转变。积极开发旅游配套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引导城镇居民和农民参与到旅游服务行业中来,有力地推动了冶力关农业、林业、商贸、交通、文化等多个产业的协调快速发展,初步探索出了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七是在坚持不懈地开展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的同时,把护林防火、人工植树造林作为保护植被的重点,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执法力度,实施重点保护。同时,在景区大力宣传推行以砖代木、以电代柴、发展沼气等生态项目建设,景区森林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冶力关旅游景区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旅游发展与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处理上,走出了不同的成功之路,在我州具有典型意义。
第五篇:当前农村干部与群众关系的现状与思考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农村干部处在经济建设的前沿阵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他们组织群众去具体贯彻落实,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需要他们去直接组织实施,地位特殊而重要。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在农村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基层组织整顿教育,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有了很大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如何进一步认识和改善农村干群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干群关系现状不容乐观
当前农村干群关系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1、基本融洽型。干部公道正派、自身廉洁程度高,能为群众办实事。换言之,群众的意愿就是干部的工作重点,群众自然理解、支持、拥护干部。如盐津81个村办的支部、村委会一班人自20xx年“村改”上任以来,能充分尊重群众意见,重大问题都经过群众民主讨论决定;处理具体事情能主持公道,不偏不倚,宅基地审批、村财务等都能公之于众;他们通过政府扶持、群众集资、以劳代资等形式,筹集资金,先后修通了村公路,建起了教学楼,让群众看上了闭路电视,吃上了自来水,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对此赞不绝口。由于干群间的想法和做法同步共振,村里政令畅通,出现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2、冷淡疏远型。此类村一般经济条件比较差,农民负担重,自愿当村干部者微乎其微,在职者也是很勉强,甚至个别村把选干部当儿戏,他们认为谁当干部都一样。某村一男青年30多岁,一直为娶不上媳妇而苦恼,群众便“大方”地把“村长”的桂冠送给他。类似村的群众形成了一种麻木心理,认为谁当干部都与自己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耕种土地不靠你,不批不斗不怕你,自然也就不敬你。在这些村,干部得不到群众拥护,违法乱纪的干部也没有多少人检举揭发。干部与群众来往很多,干部抱怨群众,群众对干部不寄希望。
3、紧张对立型。这些村要么经济落后,要么历史遗留问题多,宗族斗争多,啥事都难办,群众得不到实惠。在很大程度上是村干部的问题。一是以权谋私,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己为亲友谋利。只要对己有利则不择手段,不计后果,能捞则捞,能贪则贪;二是作风霸道,村干部说了算,任何事不同群众协商,我行我素,俨然一个“土皇帝”;三是大事不公开,财务不公开,一手把持。有些村干部借口跑项目,出门租小车、乘飞机、住高档宾馆,大肆请客送礼,慷集体之慨,而村财务负债累累;四是用公用设施实施个人报复。谁不留意得罪了“太上皇”就卡水卡电逼其就范,包括所在地的机关单位、学校都不能幸免。有时无端摊派,要多少就多少,少一分就断水、断电等。用群众的话说,他们生活好了,但精神上还没有“解放翻身”。五是因干群矛盾尖锐导致村干部遭报复的事件时有发生。
二、农村干群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一些干部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淡薄。一是自身不廉洁,利用职权挤占拉用集体财物,乱批乱占宅基地,用公款吃喝,搞不正当竞争等。二是拉帮结派,任人唯亲,培植自己的势力,异己者别想修屋建房,甚至个别干部拿结婚办手续卡脖子牵制你,好像他当村干部是专门为压制别人,而不是为群众服务。
2、少数干部素质较低,工作能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村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素质低。受文件水平制约,不少村干部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深感力不从心,想搞好工作,却不知道从何入手;不甘落后,却找不到突破口。于是自己苦恼,群众抱怨,处境十分尴尬。二是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过去群众干活吃粮都要找村干部,靠村干部,实行责任制以来,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钱粮都在自己手里,干部反过来要靠群众“吃饭”。加之,近几年农民的市场意识、法制观念、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而干部的政策水平、工作方法都没有相应提高,还是沿用过去那种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缺乏过细的思想工作,动辄训斥,甚至打骂群众,导致工作中屡碰“钉子”,感情距离越拉越大。
3、农民隐形负担仍然不轻。这是引发干群矛盾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近年来,尽管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抓得很有成效,但农民负责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有的地方表面上看没有超过中央规定的比例,但农民的隐形负担却有增无减。首先税费政策和任务指标矛盾,往往是任务指标远远超过实际税源。如农业特产税,按政策据实征收肯定完不成不了任务,而为完成任务搞平均摊派又违反了政策。遇上灾年,农民收入减少而上面的政策不变,任务不减,同时还要强调减轻农民负担,搞得基层干部左右为难。执行政策得罪群众,不执行政策得罪上级,伸手要钱群众不满意,完不任务上级不答应(好在从今年起已不再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