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江左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示范试点动员会上的讲话(三)
在江左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 示范试点动员会上的讲话(摘要)
省委、省政府在江左县召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示范试点动员会。作为今年全省由省领导亲自领衔的十项重大突破改革项目中唯一落户县域的改革试点,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极大关心和鼓励,也是对我们的有力支持与鞭策。
第一,改革试点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三农”改革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专门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作出部署。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抓好“三农”工作,以高效生态农业、城乡统筹发展为主攻方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打造城乡一体化浙江样板和“三农”发展标杆省份。湖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的改革创新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近年来,全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取得了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明显成效,农业“两区”、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休闲旅游等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成功承办了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座谈会、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等会议,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尤其是孙省长和省级各部门科学系统的谋划、精心有力的指导和无私鼎力的支持。这次又在孙省长和省级各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江左县成功获批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示范试点,我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这对我们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必将为全市改革发展释放更大的红利、提供更大的动力,必将引领全市“三农”工作继续走在前列。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市委书记专题会议、市委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市委常委会分别作了专题研究,对推进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措施。我们将始终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切实将试点工作摆在全局的重中之重,放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牢牢抓住机遇,勇于担当、创新实干、不辱使命,全力推进试点建设,努力提供更多可借鉴、可推广的有益经验,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和各位领导的关怀重托、殷切期望。
第二,改革试点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们一定全面动员、主动参与。这次省政府批复的试点方案,提出了“打造‘三农’工作标杆县、城乡一体新样本、全域美丽示范县,为‘三农’全面转型发展提供江左方案”的目标,并提出了具体的四大方面重点和五大方面的主要任务。应该说,这项改革试点整合叠加了各项涉农改革,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必须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市委、市政府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全力支持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示范试点工作,切实为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保障。市级各部门要有思想的出思想、有资源的出资源、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全力支持推动试点任务落实。市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全力做好各自领域专项重点突破改革的发动、指导、推动和督查工作,全力做好对口指导和主动衔接工作。及时总结江左试点中的好做法、好举措,能够在全市推开的抓紧推开,以示范试点的标准和路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全市“三农”工作继续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更多样本。
第三,改革试点思路清晰、内涵丰富,我们一定加强探索、创新实践。这次试点方案提出要聚焦“四个融合”,即农业加快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美丽乡村与村庄经营融合建设、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培育、美丽城镇与美丽乡村融合共进。要实现这些目标,归根到底,还是要在机制上有效探索创新。我们将切实加大探索实践的力度,尤其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三块地”改革、“三位一体”农合联运作体系、美丽乡村升级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农民创业创新机制、农村金融创新体系等重中之重内容,全力探索、创新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示范。通过改革试点,着力做好“五个三”的文章,即资源、资产、资金三大要素融合,生产、生态、生活三大功能拓展,集约、集聚、集成三大作用发挥,创业、创新、创造三大功能培育,农业、农村、农民三大转型实现。我们将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率先取得突破,特别是要突出抓好15项由省市县联动推进的重点突破改革项目,力争在“开题”之后能够率先“破题”,以点上突破之功收整体推进之效。
第四,改革试点计划具体、时间紧迫,我们一定压实责任、落细落实。江左县是全国百强县,是全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也是全省城乡体制改革的试点县。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着眼于“三农”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建设保护等重点领域,大胆探索创新,全面推进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统筹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农村产权、户籍制度、要素流动等改革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率先打造出了美丽乡村建设2.0版,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江左作为这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示范试点的实施单位,可以说是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必须扛起改革的重任。江左县要按照省、市的要求,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担当实干,确保早出经验、早出成果。要按照既定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尽快抓好任务的分解,制定详细的推进计划,真正把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具体人,确保试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
第五,改革试点工作艰巨、任务繁重,我们一定强化保障、营造氛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示范试点工作是关系湖州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涉及方方面面,任务艰巨繁重,必须加强领导、强化保障、营造氛围。我们将切实强化工作的领导,积极构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里将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把目标任务逐项落实到相关部门,并敲定具体责任人,强化工作督促和目标考核,确保每项工作任务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督。同时,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舆论,发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试点改革的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
第二篇:市委书记在2017年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高庆丰同志在2017年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7年03月27日
这次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场推进会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午我们去参观了新浦葡萄主题公园、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园区、坎墩都市农业生态园几个点,去的同志看了以后都感到很震撼、很兴奋,说明慈溪的农业确实大有可为、很有潜力,非常有希望。沿线乡镇街道、园区准备工作做得也很充分。刚才会议表彰了先进,杰峰同志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概括起来就是要“把握一个目标、抓好三大关键、强化两项支撑”。
一、要牢牢把握“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这一目标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的奋斗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要争创“三区三城”,其中一个区就是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重中之重位置,狠抓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等改革不断深化,农民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现代农业和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居全省第二、全国前列。从另一方面看,在“四化”同步中,农业现代化仍是一条短腿,加快补齐“三农”短板已经成为共识。特别是当前新型城市化加快推进、新一轮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这些都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注入强劲动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中央明确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对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总体上还是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发展动能不强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我们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完善城乡统筹发展机制,一体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升级,进一步厚植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要坚持“三个导向”。一是要坚持目标导向。我们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已经走在全省前列,要在新时期打造示范,就要进一步拉高标杆、自我加压,努力在全国争先晋位、力争上游。我们已经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指标体系的建设研究,希望各有关部门能够主动提前谋划,集思广益,积极提出对策建议。二是要坚持特色导向。城乡统筹并不是追求城乡同质、城乡一面,而是要把城市与农村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城乡不能千篇一律,城市有城市的特点,农村也有农村的风格。下步我们要在重点打造城市新的核心、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基础上,结合各地地域特征、产业特色、人文特点等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洁净小镇、活力小镇、风情小镇,分类推进美丽宜居村、精品村、示范村和风景线建设,彰显美丽乡村个性和特色的同时,形成城乡协调发展、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实际困难着手,把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关键小事办好。在硬件上,加快优化基础设施网络一体化布局,持续推进供水、供电、道路、信息、通讯、商业网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在软件上,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之间均衡发展,努力消除制度上的差异,缩小标准上的差距,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
二、要着力抓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三大关键
(一)要抓好“农业增效”。要主动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做好调结构、优品质、强主体、促融合、可持续“五篇文章”,着力破解农业现代化发展短板制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这里我着重讲两个问题。一是品牌创建问题。虽然我市已经创成了宁波市级以上农产品品牌117个,但真正在市场叫得响、有定价权的很少,葡萄、蜜梨、水蜜桃、杨梅等特色产业以走批发市场或贴牌为主,制约了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实施“基地品牌化、企业品牌化、产品品牌化”战略,培育一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优质放心农产品品牌。要注意在创新对外宣传推介形式上下功夫,充分运用新媒体的方式进行包装,让慈溪农产品既要品质“叫好”,又要市场“叫座”。二是科技强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靠科技。要着眼精准服务,加强农业科研、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供给,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农技推广组织、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努力形成“一个产业、一个团队、一个项目、一批示范推广基地”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模式。上午在新浦葡萄主题公园的时候,镇里同志介绍,这个葡萄的价格比一般在卖的价格要高许多。为什么?因为这个是绿色无公害产品,而且它跟上海交大在加强科技合作,拥有一套先进的大棚设备设施。这个就是今后农业的一个出路,必须要依靠科技来推进。
(二)要抓好“农民增收”。农民的钱袋子有没有鼓起来,是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慈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47元)在宁波大市处于中等水平,特别是自2015年起增速回落至个位数。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查找并补齐农民增收工作的短板。重点要抓三条:一要抓产业富农。加快实施农业“接二连三”工程,提升农业全产业链价值,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重点要做好农旅融合这个文章。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研究规划,像现代农业开发区,完全可以搞成农业观光旅游的典范;像南部沿山线,要完善“三区、两线、七村、多点”布局谋划,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推动一批特色旅游村庄、精品民宿、乡村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建设。二要抓创业富农。完善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创业政策,积极培育农创客、农二代等农业创业群体,鼓励大学生到青年农场主孵化园和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创业,千方百计降低农民创业的“门槛”,为农村创业兴业创造更好环境。目前坎墩都市农业生态园发展势头很好,已经有7个大学生在里面创业,后面还有一批大学生等着进入。大学生搞农业的理念思维跟传统农民不一样,能把最先进东西都利用起来,可以把产业链拉得比较长。三要抓精准扶贫。一方面,要按照“一户一策”继续实施好“产业开发、社会救助、结对关爱”三大工程,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低收入农户年均增收保持在10%以上,到2021年全面消除年人均收入72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坚持多措并举、一村一策,逐步增强村级造血功能,力争通过5年消除集体经济年可用收入100万以下的村。昨天市委常委会已经通过了一些扶持政策,到2021年每个村可用资金100万以下村都要消灭掉。当然,我们也希望经过五年的努力,每个村都有比较健全的造血功能、造血机制,不再需要市里、镇里来补助。这个就要依靠乡镇党委、村级党组织,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良好的条件,想方设法增强各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造血机制。
(三)要抓好“农村增绿”。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让农村环境更美丽,让乡村生活更美好。一要纵深推进“拆治归”。“拆治归”是省委提出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浙江路径、浙江招数。拆,三改一拆;治,五水共治;归,浙商回归。对于慈溪而言,治水问题是最大的痛点难点。省里、宁波市都提出了很高要求,今年要全面剿灭劣V类水,建设“污水零直排区”。这个对乡镇街道而言都是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二要着力提升“美丽度”。要以全域景区化的理念和标准来建设美丽乡村,编制完善村庄规划,保护好传统村落格局、风貌、田园景观等空间形态,使项目建设充分体现出绿水青山、田园风光。慈溪有许多非常美丽的村庄,像方家河头村、任家溪村、徐福村、梅园村、三江口村,环境很洁净,民风也很好。三要积极倡导“新风尚”。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好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打响农村文明示范线品牌,大力弘扬文明乡风,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带乡风,使美丽乡村不仅体现在环境美、外在美,更彰显出精神美、内在美。
三、要切实强化“改革创新”和“基层基础”两项支撑
(一)要强化改革创新。向改革要红利,这个杰峰同志的报告当中都已经讲了。一是“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改革。我们作为省里的试点,一定要抓好深化工作,赋予农合联新的内涵功能,更好地发挥为农服务职能,力争成为省里的样板。二是农村土地改革。今年必须要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确权了以后才可以去登记去抵押去贷款,这个潜力很大。原来市里有些要求和计划,一年一个亿,两年两个亿,但到现在为止差距比较大。所以,相关部门、镇、村要积极主动参与支持改革试点,在加强指导、出具意见、提供资料上给予大力配合。三是股份合作制改革。宁波已经提出了“股份分红”的要求,我市也要鼓励有条件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章程进行股份分红。
(二)要强化基层基础。今年要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选优配强以党组织书记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班子。前段时间逍林镇村级组织换届省级试点工作已经圆满完成,下步要及时把可复制可借鉴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各地党委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加强对换届工作的组织领导,真正把工作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一心一意为群众干事的农村优秀人才选出来、用起来,从严锻造“三农”事业铁军队伍。昨天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明确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是村社区一级换届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从严管理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加强农村法治建设,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各镇(街道)、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树立工农一家人、城乡一盘棋的理念。农业是跨界的行业,市级有关部门要转变惯性思维,特别是经信部门、科技部门、农业部门、旅游部门等都要加强指导。比如,旅游部门要在农业旅游、观光旅游方面做好顶层设计,经信部门要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大支持力度。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将工作和服务延伸到“三农”领域,更大力度地将资源和要素配置到“三农”领域,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为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篇:市委副书记在2017年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市委副书记陈杰峰同志在2017年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7年03月27日
今天召开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场推进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上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市2016年农业农村工作,全面部署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等下,高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两点意见。
一、2016年农业农村工作回顾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扎实推进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工作保持“平稳向好”态势,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二。
(一)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16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4.01亿元,同比增长2%;在新一轮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位列全省第二。现代农业主平台加快建设,建成现代农业园区项目6个、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1个,新增中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个,坎墩果蔬特色农业强镇入选省首批农业“一区一镇”创建名单。农业市场经营主体积极培育,新评定星级专业合作社42家,新增国家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2家,海通、恒康获得首届宁波市“十强”农业龙头企业称号。农业生态建设治理稳步推进,实施家禽养殖场整治提升177家。推进农药化肥减量控害,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20.4万亩次,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13个、示范面积2.5万亩。农业质量安全保障逐步强化,创建成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完成农产品检测2913批次、合格率99%。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加快推进,实施周巷镇和现代农业开发区两个小型农田水利项目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修掘农田沟渠15万亩。
(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启动实施新一轮美丽乡村分类创建,确定“十三五”期间美丽乡村精品村11个、示范村15个和2016美丽乡村美丽宜居村25个,指导督促三类村开展专项设计方案编制,推进项目初审和立项。目前25个美丽宜居村已全部完成立项,龙山镇山下村率先开展精品村建设。启动中横线精品线西段(余慈市界—宗汉漾山路江)建设,完成分镇建设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和具体建设项目确定。“五水共治”稳步推进,顺利完成“清三河、两覆盖、两转型”任务,实施村(社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71个,受益户数24293户。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制定出台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的意见,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密闭和“以桶换桶”收运工作,构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森林慈溪”建设扎实推进,新增平原绿化2500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4个。
(三)民生整体水平得到新提升。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6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547元,同比增长8.2%,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2:1,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七年超过城镇居民。农民就业途径不断拓宽,有序发展农家乐,创建省级农家乐示范点和民宿集聚村各1个,农家乐游客接待量和直接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1.6%和20%;“电子商务进万村”稳步推进,新增农村电商服务站50家,建成电子商务专业村5个。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实施全面参保登记计划,全市户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稳定在98%以上、96%以上。扩大低保覆盖面,城乡低保占比达1.3%。完善社会救助机制,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行动,全市基本消除人均6000元以下贫困人口。
(四)农村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重点围绕合作经济、产权制度等进行攻坚突破,努力构建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机制。“三位一体”改革扎实开展,健全市镇两级农合联运行机制,组建镇级农事服务中心9个。建立慈溪农联电商有限公司,在淘宝网等第三方综合性电商平台上搭建慈溪农产品电商馆。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资金互助会3家,累计11家,贷款2755.6万元。探索开展杨梅降水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参保面积3866亩,总赔付62.5万元。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序开展,全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已开展测绘村260个,完成实测承包地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74%。开展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研究制定实施办法和相关配套政策,累计贷款38笔1976万元。
二、2017年农业农村主要工作
2017年,我们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为路径,牢牢把握“优、绿、新、强、美、活”关键词,全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主要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要突出“优”字,调整农业产品结构。我市农业虽然现代化程度已较高,但农业生产“大而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的问题仍较突出,部分产业出现结构性过剩。如我市的大棚葡萄种植面积已达5.6万亩,为全省最大,但由于品种更新换代慢,市场竞争力日趋下降,亩均产出已从最好时期的0.93万元下降到0.6万元。因此,我们要抓牢市场需求导向和消费升级趋势,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中高端供给,优化农业供给体系。一是要加快建设产业平台。全力推进“一区一镇”建设,狠抓现代农业开发区产业升级,积极引进南美白对虾种苗繁育基地、正大电子商务总部等项目,完成澳大利亚肉牛进口隔离屠宰项目和食品研发中心项目,启用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启动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创建,实质性推进坎墩万亩都市农业创新示范区建设,努力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引领区。二是要积极发展特色基地。要以做大做强优质蔬菜、特色水产、名优水果、花卉苗木等四大产业基地为基础,促进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合理搭配品种结构,推动农产品供应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稳固粮食产业,稳定南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立旱粮生产基地。三是要调减低质低效农业。根据市场需求、亩均效益、环境承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丝瓜络等造成环境污染的产业发展,抓好葡萄、杨梅等控量提质工作。今年是丝瓜浸洗面源污染整治的最后一年,有关镇要继续抓好污染整治工作,严格控制丝瓜种植产业,达到丝瓜种植面积大幅度削减、浸洗污水彻底整治的目标,从根本上杜绝无序浸洗丝瓜的行为。
(二)要突出“绿”字,调好农业生产方式。过去,为追求产量与效益,我市在农业投入品使用、简易设施应用(如简易大棚应用)等方面比较粗放,过多考虑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对长远生态效益的关注,农业生态环境成为突出短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水平不高,技术支撑体系相对较弱。因此,我们要坚持绿色导向,创新绿色发展机制,推行绿色生产方式,让农业生产“绿起来”。一是要推进建设“清洁田园”。“清洁田园”专项行动已全面展开,实现了农业全产业全区域覆盖,去年回收各类废弃物700余吨。今年要继续健全“政府主导、财政扶持、属地管理、统一回收、分类处置”模式,加强动态保洁,完善农田环境管理长效机制,集中清除田园各类农业废弃物。要以“两路(中横线、胜陆高架)两侧”为重点,推进农业设施用房整治,“拆除一批、提升一批、规范一批”,规范农业设施用房建设,打造一批美丽田园。二是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绿色畜牧业发展,深化畜禽养殖场整治,促进畜禽污染治理,规模化养殖场生态化治理达标率达到100%,力争创建省级美丽生态牧场8家。大力发展和推广农牧结合、稻鱼共生、立体种养等生态循环模式,建成省级示范点2个以上。积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肥药双控,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创建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1个,化肥农药实现零增长。三是要抓好产品质量安全。要高度关注“舌尖上的安全”,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规模主体基本覆盖,建立健全全产业、全区域的农产品检测体系,加强对小规模种养殖户的质量检测和隐患排查,探索农产品准出机制,创建一批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点;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创建和标准化模式图进场入户活动,力争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64%以上。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强“三品一标”认证推广,宣传推介农业区域公共品牌,启动“慈溪蜜梨”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
(三)要突出“新”字,调顺农业产业体系。我市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虽已起步,但农业同二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程度还远远不够,如休闲观光农业,档次低、规模小、分布散,大多停留在果园采摘、垂钓等传统层面,没有在产品包装、品牌打造、个性服务、消费心理、创意营销等文化内涵上进行细挖深掘。因此,我们要坚持产业融合、跨界发展的思路,按照全域景区化理念,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继续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二是要大力推动农旅结合发展。农旅结合是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文章。要以中横线现代农业精品线为重点,整合力量,集中打造,融合旅游元素,配置游客服务设施,力争创建精品园、示范园、休闲观光园等特色园区3个以上,创建一批具有旅游景区等级的美丽田园;结合市现代农业开发区建设,整合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规划布局新型业态,探索建设休闲观光和生态旅游“沿海线”,力争将中横线和沿海线打造成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带。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发挥农村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特色产业等优势,结合美丽乡村风景线打造,积极推进农家乐示范点、特色村、特色区块以及民宿集中村建设,鼓励发展一批特色生态型农庄,全面提升发展“浙东大农家”乡村旅游档次。三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要依托慈溪农联电商有限公司,组建农产品电商孵化园,在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开设农产品电商慈溪馆。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特别是要加强与农产品电商慈溪馆对接,引导我市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品牌、进平台,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让慈溪绿色优质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
(四)要突出“强”字,健全农业支持体系。农业是一个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产业。因此,我们要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强化人、地、财等要素保障,推动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要积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目前,我市务农群体整体素质不够高,务农劳动力基本都在50岁以上,70岁以上的高龄农民也有一定比例,涉农大学生从业不够稳定,现代农业发展亟需一支高素质的经营主体队伍。要深入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家庭农场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三大工程,定期组织开展“十佳”农业市场经营主体评选活动。深化星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评定,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创客、农二代等农业创业群体,鼓励大学生到青年农场主孵化园和大学生创业园创业;扶持发展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实力雄厚的农业龙头企业。二是要大力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一般要根据农民素质、经营能力、种植条件等因素来合理确定。目前我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36.16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72.63%,但规模经营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土地经营的规模不大、质量和水平不高。要整合小规模经营,调整政策扶持方向,鼓励发展单体50-300亩的适度规模经营,力争5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占规模经营总面积的65%以上,在今年的扶持政策调整中,初步设想将扶持重点向具有一定规模(集中连片300亩以上)、长期流转(10年以上)的农户倾斜;积极推广作价入股、内股外租等土地流转模式,引导组建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力争每个镇(街道)新增1个以上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三是要健全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去年,我们对涉农资金整合进行了重点调研,市里又将整体制定三次产业的扶持政策,我们将根据总体安排,制定新一轮现代农业发展扶持政策,目前已经形成初稿,总体想法是要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合理归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精准度和集中度。政策初稿看,刚性开支占八分之五,重点项目占八分之二,其余项目与原来相比大幅度缩减,各地要按照正式文件要求,抓紧制定出台镇级支持农业配套文件,及早谋划相关项目,早实施早得益。此外要探索建立市涉农资金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涉农资金项目的全程监管,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管理水平。四是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高品质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企业,建立新品种引试基地和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基地,新引进和试验新品种100只以上。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开展省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建设一批符合“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标准的镇(园区)、基地。加强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促进新型智能农业设施装备引进和应用。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1.3亿元,新增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千亩。
(五)要突出“美”字,深入建设美丽乡村。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础。我市经过上一轮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但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村庄特色不明显,亮点不够多,脏、乱、差等现象在局部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所以,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现在也是结构性矛盾,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但美丽乡村建设还有许多薄弱环节,需要在今后工作当中牢牢抓好。我们要以美丽乡村升级版打造为抓手,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村庄更美丽、环境更优美、生活更美满。一是要推进美丽乡村分类创建。去年开始我市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升级版打造。所谓“升级版”,就是立足于上一轮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在更高水平上打造美丽乡村,要求更高,任务更重。今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以景区化建设的理念和标准来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要抓好贯彻落实,在村庄建设中融合旅游元素,注重景点建设,串点成线,力争建成一批具有景区等级标准的美丽乡村。要积极培育精品示范,完成龙山镇山下村精品村建设任务,启动实施精品村和示范村各5个以上。积极推进美丽宜居村建设,完成2016美丽宜居村建设任务,启动实施2017美丽宜居村25个。积极推进美丽乡村示范镇建设,开展全域整治建设和全面整体提升,力争创建示范镇2个。积极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基本完成中横线西段(余慈市界—宗汉漾山路江)建设,启动中横线东段(龙山西门外村界—观附公路)和新浦镇海韵风情线建设。二是要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去年初,我们开展了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百日行动”,农村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与美丽乡村的要求、人民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为此,我们要以农村污水治理、垃圾清运、治危拆违为重点,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组合拳。要启动新一轮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以“河长制”为龙头,持续推进“五水共治”,突出抓好水污染防治,启动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力争全面消除宁波市市控以上断面劣Ⅴ类水体。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扩面,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地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实施提质扩面村50个。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导向,在巩固“户集、村收、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置体系基础上,完善生活垃圾密闭收运体系,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力争完成垃圾分类“三化”处理村70个以上。要推进农村“治危拆违”。今年2月,我市住建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指导各镇(街道)开展了房屋使用安全隐患再排查,并建立了危旧房屋信息动态更新制度、安全员AB岗工作制度、治理措施清单及销号管理制度、事故倒查责任追究制度。下步,我们要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健全农村“治危拆违”长效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抓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突出开展以“治脏、治乱、治差”为主的“一加强三整治”行动(“一加强”即加强规划设计引领,“三整治”即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整治镇容镇貌),努力实现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服务功能持续增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城镇秩序日趋规范,镇容镇貌大为改观、地域特色更为鲜明,乡风民风更加文明、社会公认度不断提升的目标。三是要深入推进“森林慈溪”建设。“森林慈溪”建设是实现农村增绿的有效途径。要研究制定新一轮的“森林慈溪”扶持政策,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现有林地资源保护和林地管护队伍建设,开展“森林”系列创建,今年新增平原绿化2000亩以上。
(六)要突出“活”字,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全面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是破解当前“三农”发展难题的根本出路。下步,我们要继续以“三位一体”、农村产权、集体经济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一是要深化合作经济体制改革。我市自2014年被列为省级改革试点以来,“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得到深入推进。去年,中农办主任唐仁健来慈调研“三位一体”改革,肯定了慈溪的做法。下步,我们要继续以打造省级“三位一体”慈溪样板为目标,加快建设服务活动、主体培育、电子商务、信用合作、资金保障五大平台,提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的组织化程度,让农民在服务中得到实惠,增强农合联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重点要抓好三件事:第一件是全面推进镇级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已经组建9家,剩余7个镇(街道)要加快组建,到6月底要完成全覆盖。已组建的9家要做好规范提升工作。建成后,要加强正常运行机制建设,开展常态化的专家咨询、固定活动日、学习培训、产品销售等活动,实现原来市场主体找镇农办为主向市场主体找农事服务中心为主转变,让“有事找农合联”成为农民的最佳选择。第二件是推进涉农服务事项转移,进一步提高农合联为农服务能力。目前我市已明确将农户小额担保、农产品展示展销两项职能转交给农合联,请相关部门尽快做好职能移交工作,并在过渡期间加强对农合联的业务指导;市农合联也要尽快熟悉业务,提高职能承接能力,尽量减少职能转移对工作开展的负面影响。第三件是要加强资金互助合作,探索开展资金保险互助试点,在银行、保险机构、农资公司、农合联会员间开展农资贷款保险互助试点,降低农户生产资料成本。二是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首先是确权,要将有关农村产权明确到人(户),实现权跟人(户)走,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今年的重点是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确保年底前基本完成。这项工作是难啃的硬骨头,去年有些镇为了完成任务,上报数据要快于实际进度,但今年是确权的最后一年,没有退路,各地一定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其次是赋权,要赋予农村产权更多权能,进一步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本”。之前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开展了“多权一房”抵质押贷款,并于去年开展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但改革进度不太理想,去年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累计实施38笔1976万元,与实施方案中提出的“两年两个亿”目标相距甚远。下步,我们要找准改革关键所在,一方面要全面推进50亩以上家庭农场的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为抵押做好基础性工作,因为有了确权才能真正进行抵押;另一方面,要用足用好经营权的反担保功能,在农户小额担保中将土地经营权作为反担保。此外,农商行、邮储银行在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中要把土地经营权作为主体,创新与其他品种相结合的涉农贷款,加快推进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力争全年实现贷款超亿元。三是要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的重要保障。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先后制定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振兴工程、市级财政补助村扶持等政策,集体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2016年底,全市村级集体资产总计113.2亿元,总收入达12.2亿元,可用收入7.96亿元。但我市集体经济还是存在增收路径不宽、发展动能不足、开支逐年增加等问题。据统计,2014-2016年,年均稳定收入20万以下的村还有39个。今年省里提出了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昨天市委常委会专门审议通过了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和市级财政补助村集体经济扶持政策(2017-2021),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政策规定,抓紧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挖掘资源要素增收潜力,加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提升村级有钱办事能力。重点要抓好三项工作:第一项是消除稳定收入20万元以下村。目前全市20万元以下村还有39个,同时还要防止一些村重新返贫。总体目标上是要消除稳定收入20万元以下的村,帮助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具体办法上,按照稳定收入和镇级平衡相结合,全市确定60个的市镇两级财政补助村,必须帮助他们建立具有稳定收入来源的项目,通过五年努力消除稳定收入20万元以下村。责任落实上,吃牢镇级主体责任,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将消除稳定收入20万元以下村的任务纳入到镇(街道)和党政主要负责人考核之中。第二项是抓紧做好村级债务化解工作。从这几年的发展情况看,村级债务情况还比较严重。因此,各地要关注村级债务,党政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村级债务工作,研究制定各村的村级债务化解方案,做到一村一策,建立健全村级债务防控机制,研究解决盲目举债、高息借款搞项目建设等问题,力争做到新债不增、旧债渐减。第三项是深化村级股份制改革,鼓励有条件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章程要求试行分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今年的春耕备耕工作。一年之计在于春。各地各部门要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不违农时抓好春耕备耕、农作物田间管理工作,开展清沟排水、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等农事。要抓好森林防火,特别是清明节的防火工作,打好春季森林防火保卫战。要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和市场监管,做到早发现、快报告、严处置。此外,要抓好绿化造林、防汛准备等工作,为全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打好坚实基础。
同志们,做好“三农”工作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市农村百姓利益福祉。我们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全面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在“营改增”试点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
在“营改增”试点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区局召开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动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省政府、省局、市局有关“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会议精神,通报区局前段“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开展情况,动员部署区局“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任务。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各级“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会议精神
2012年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包括湖北在内的8个省市纳入全国“营改增”试点改革范围。随后,省局、市局相继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些会议的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好“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
(一)全省国税系统“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全省国税系统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会议于2012年8月16日-17日在襄阳召开。各市州国税局分管货物劳务税的局领导、货物劳务税科(处)长、征管科技发展科(处)长、票证中心主任、省局“营改增”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总结了省局前一阶段营改增工作情况。一是构建了工作运转体系。省局成立了“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4次专题会议,研究布置了“营改增”试点改革相关工作事项。二是组织了多次考察学习。省局组织专班分别到上海市、安徽省、北京市学习考察试点改革工作,为我省做好相关工作开拓了思路,借鉴了经验,打好了基础。三是加强了部门沟通联系。省局多次与省财政厅、省地税局沟通联系,讨论研究试点工作。并与地税局就纳税人信息交接、发票管理等事项进行了商议。四是下发了试点纳税人信息交接方案。与省财政厅、省地税局联合下发了《湖北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纳税户信息交接方案》。五是制定了试点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六是启动了一系列试点前期准备工作。编写全省试点改革业务培训教材,已启动硬件设备和培训教材的采购程序。在内部办公网开设了“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专栏。
会议提出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实施方案,掌握工作进度,做好税源交接,关注热点问题,注重协调配合,开展宣传培训,提供纳税辅导等十项工作要求。
(二)全市国税系统“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8月22日上午,全市国税系统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工作会在市局召开。各区局局长、分管货劳税、征管工作的局领导、货劳税科科长、征管科科长、票证中心主任,以及市局领导和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传达了上级会议精神;通报了市局前一阶段营改增工作情况;对全市营改增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署和安排。市局前一阶段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编印下发了“营改增”文件汇编。编印下发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文件汇编》5000余册,供全市国税干部学习宣传。二是召开了“营改增”相关会议。召开了局长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市局“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召开“营改增”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会议,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工作事项和要求。8月20日下午,刘崇俊局长主持召开市局“营改增”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营改增”工作。三是主动向市政府汇报了“营改增”情况。8月8日上午,刘崇俊局长携市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专程向贾耀斌副市长汇报“营改增”情况,市政府明确了我市“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由市财政局牵头,国税、地税部门配合的组织原则。四是与地税局进行了协调沟通。与地税局召开了联席会议,达成了11个共识事项,并就“营改增”税源交接的时间、内容、方式进行了衔接商定。五是拟定了市局“营改增”方案。市局“营改增”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加班加点,展开工作,按照省局要求,结合市局工作实际拟定了全市国税系统“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方案,为全市推行“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会议提出了四项“营改增”工作要求:1.要锁定目标,精心组织。2.把握节点,稳妥推进。3.明确责任,注重协调。4.强化宣传,落实政策。
刘崇俊局长作了总结讲话,一是要主动作为,做到“三个到位”。思想认识要到位;组织领导要到位;目标责任要到位。二是要整合力量,做到“三个跟进”。业务培训要跟进;舆论宣传要跟进;纳税服务要跟进。三是要务实推进,做到“三个加强”。要加强工作统筹安排;要加强内外沟通协调;要加强跟踪调研分析。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的重大意义
第一,“营改增”是当前“稳增长”的重要政策手段。“稳增长”须以调结构为基础,“营改增”正是为调结构创造条件,有利于原本规模较小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也帮助交通运输业降低综合税负成本,并间接造福其下游多个行业。
第二,“营改增”是我国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政策举措。“营改增”是今年乃至“十二五”时期我国结构性减税的重头戏。本次税制改革也将降低增值税负担,有利于逐步改变我国间接税比重过大、直接税比重过小的状况,优化税制结构。从上海部分行业率先试点实践来看,已取得了好于预期的阶段性成效。小规模纳税人税负明显下降,大部分一般纳税人税负略有下降,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负因进项税额抵扣范围扩大而普遍降低。我们相信,随着“营改增”在我区的顺利实施,在可见的预期内,必将有效降低我区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税负,有力推动我区现代服务业的繁荣发展。
第三,“营改增”是完善税制的重要政策步骤。按照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要求,“营改增”有利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我国现行税制中的增值税与营业税,存在显而易见的重复征收,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即可以通过产业链上进项税额抵扣,避免服务分包环节层层征收营业税。随着“营改增”推进速度加快,增值税抵扣链条会进一步扩大,减税效果会进一步显现,进而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税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营改增”是服务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政策推手。从税制的内在规律看,我国现行税制中的增值税与营业税,已不适应现代经济分工不断细化、服务业占比不断上升的内在要求,通过“营改增”试点改革,可以化弊为利地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加快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从社会大众的需求看,实施“营改增”后,由于服务价格的价内税成本将不复存在,消费者购买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税额将整体下降,改革无疑将受到社会大众的欢迎。从企业发展看,“营改增”的实施,将降低服务业增值税的负担,有利于促进服务业产品销售,降低经营成本,增加收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推动服务业更快发展。
三、周密部署,全力确保“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顺利实施
(一)区局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市局安排,区局结合实际,积极应对,前期工作开展顺利。
一是深入实地调研,确保税情了解到位。8月6日,区局沈永刚局长,带领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到营改增试点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宣传营改增政策,了解企业营改增工作的准备情况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下步营改增工作的顺利开展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二是认真开展学习,确保政策掌握到位。8月7日,区局在第一时间全面搜集整理了有关试点工作的文件资料,及时发放营改增试点文件汇编,并在区局局域网开辟营改增专栏,要求以科、所为单位集中组织学习,吃透文件精神,掌握政策精髓。
三是加强工作领导,确保人员组织到位。8月21日,区局召开了营改增专题工作会,研究部署了营改增工作,成立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七个工作专班。组长:区局局长沈永刚,副组长:其他区局领导,成员:相关科室负责人。
四是积极主动汇报,确保政府支持到位。8月23日,沈永刚局长向区人民政府常务付区长黄兆义就营改增试点工作作了专题汇报。从政府角度、税收角度、财政角度,解析了“营改增”的实质与内涵,争取政府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五是周密拟定方案,确保事项职责到位。区局“营改增”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加班加点,开展工作,按照市局要求,结合区局工作实际拟定了全区国税系统“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方案和“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综合业务方案,为全区推行“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六是加强联系沟通,确保税源移交到位。区局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多次与地税局联系沟通,商讨税源移交事宜,并于8月23日顺利完成了“营改增”试点纳税人首批税源移交工作。此次移交的总户数为354户,其中企业302户,个体52户,国地共管户68户。企业有税户118户,2011年全年应纳营业税5443万元,实缴营业税3260万元,个体52户全部不达起征点。2011年全年营业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4户。
(二)区局“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总体安排
为了全面统筹区局“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实施,区局成立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内设综合业务、征收管理、发票管理、技术保障、纳税服务、测算分析、宣传报道等七个工作组,负责区局“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的具体推进,协调解决试点改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整个试点改革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2012.8.6—2012.10.31)。主要工作为成立组织、明确分工、制定方案、开展动员、税源交接、确认范围、录入信息、税务登记、资格认定、税种登记、发票管理、政策衔接、系统升级、税控发行、技术保障、内外培训等。
2.模拟阶段(2012.11.1—2012.11.30)。主要工作为在市局的统一组织下,模拟运行“营改增”纳税人发票领购、发票开具、进项认证、纳税申报、开票入库、税收会计统计核算等事项。
3.运行阶段(2012.12.1起)。一是跟踪试点运行情况,及时向上级税务机关和区政府汇报工作动态。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确保“营改增”试点工作平稳运行。二是掌握试点一般纳税人使用防伪税控系统、货运发票税控系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纳税人正常开具税控发票。三是动态掌握试点一般纳税人认证、抄报税和纳税申报情况,相关部门派员到办税服务厅指导工作。四是掌握办税服务厅代开货运发票情况,收集整理分析代开发票数据,适时提出加强代开货运发票管理建议。五是掌握小规模试点纳税人发票发售情况,及时解决发售过程存在的问题,确保试点纳税人普通发票用票需求。六是掌握营改增税款开票入库、销号与核算情况,及时协调上报解决相关问题。
(三)试点改革工作要求
在今天的会议上,沈永刚局长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领会精神,抓好落实。下面,根据区局“营改增”领导小组研究的意见,提四点工作要求:
1.精心组织。首先,要明确目标。按照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部署,从2012年12月1日起,全省从事陆路交通运输服务、水路交通运输服务、航空交通运输服务、管道运输服务、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导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和鉴证咨询服务的纳税人,实行“营改增”试点改革。此次“营改增”试点改革的工作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两个确保”:即确保“营改增”试点纳税人自2012年12月1日起能顺利开具发票,确保“营改增”试点纳税人自2013年1月1起能正常申报纳税。这个目标是“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的核心,是衡量区局“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成败的标志。全区国税干部务必围绕“两个确保”的工作目标,积极地创造性地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做到锁定目标不偏向,抓住目标不放手,实施目标不松劲,不达目标不罢休。其次,要成立专班。为加强对试点改革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各所要迅速成立“营改增”试点专班,“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要抽调精干人员,集中时间精力,集中现有人财物,确保按时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第三,要周密谋划。区局根据市局总体工作要求制定了《武汉市黄陂区国家税务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组织领导、进度安排和工作要求。各专班业务组分别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明确了每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开始时间、完成时间、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各税务所特别是办税服务厅要周密细致地制定本单位“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计划,力求把思路梳理的更清晰一些,把组织建立得更坚强一些,把工作谋划得更周全一些,把问题考虑得更复杂一些,把措施制定得更具体一些,把应对预案研究得更科学一些,从组织上确保“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顺利有效扎实推进。
2.有序推进。此次“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环节多,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和压力都很大,各税务所务必须突出重点,把握时间节点,积极应对,稳步推进。一是要认真搞好税源调查确认。各所要按照《武汉市国家税务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纳税人基础信息采集确认表》的要求,实行双人上岗,一次下户,现场核实,准确采集。要注重税源基础信息的录入审核,注重方法,讲究质量,确保“营改增”纳税人基础信息的真实可靠,为“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二是要搞好技术保障。“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技术是重要保证。此次“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涉及10余个系统软件升级,区局信息中心及有关部门要与上级相关部门保持热线联系,注重上下协调、横向联动,及时掌握软件系统的运行动态,做到模拟运行解难题,正式运行保畅通,常见问题速解决,突发事件有预案,确保11月30日前完成各项系统运行的准备工作。三是要搞好发票管理。要保障发票供应。发票发售供应是“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的关键环节,是直接影响“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目标实现的重要节点。此次“营改增”纳税人发票管理实行无过渡期办法。即“营改增”纳税人在2012年11月30日前仍使用地税局发票,12月1日起使用国税部门的发票。区局票证部门要积极同市局联系,尽快将货物运输业专用发票下发至纳税服务厅。同时,要制定其它普通发票领用计划,准备好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防伪税控系统开具)。国税部门首次对“营改增”纳税人发票版本数量的核定,原则上与地税局原核定发票版本数量基本一致。要搞好发票软件使用的培训辅导。凡是纳税人使用软件开具发票的,国税机关或相关技术服务单位必须对纳税人进行操作培训,使纳税人做到“四会”即:会安装软件、会操作软件、会使用软件开具发票、会排除常见故障,强化技术服务单位的技术保障措施,确保纳税人在12月1日正常开具发票。四是要加强税务机关代开发票管理。办税服务厅务必于11月30日前做好“营改增”代开发票的设备软件安装调试、人员岗位配备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12月1日能够为“营改增”纳税人提供代开发票服务。
3.协调配合。“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各单位要从大局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完成好“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一是明确责任。各税务所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货物和劳务税科为第一责任部门,其他相关部门为第一责任配合单位。做到上下一条心,左右一盘棋,各司其责,配合默契。二是强化国税机关内部协调配合。货物劳务税科、征管科、信息中心、纳税服务科、收入核算科、办公室等相关部门之间要健全工作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讨论解决试点中的问题,同心协力、精诚合作,提高工作效率。要注重上下级国税机关的协调配合,对上多请示汇报,保持政令畅通。三是密切外部职能部门沟通联系。区局要积极与财政、地税、发改委、交通、文化、商务、人民银行等职能部门沟通联系,着重协调解决“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中重大问题。
4.落实政策。搞好培训是落实“营改增”试点政策的重要保证。一是要扎实搞好内外培训。落实“营改增”试点政策,基层税务干部是直接责任人,搞好对基层税务干部的培训至关重要。省局将统一编印培训教材,9月份将对市州开展师资培训。区局将按照市局的统一安排,做好内外的宣传培训工作。对内要开展全员培训并组织考试,对外要按照试点纳税人类别(一般纳税人、小规模企业纳税人、个体工商户)、行业类别、税控系统类别、纳税申报方式等进行分类培训,对企业的培训面要达到100%,确保试点纳税人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规定,确保“营改增”试点政策全面正确贯彻执行。二是要提供纳税辅导。各税务所要进一步加强纳税服务工作,及时开展纳税辅导,帮助试点纳税人搞好财务核算的衔接,尽快适应税种转换。要在办税服务厅设置咨询台,为试点纳税人办理涉税业务提供专门服务。要设置“营改增”专门办税窗口,以利平稳过渡。三是要加强舆情引导。宣传报道组要按照上级国税机关的有关文件精神的统一口径进行对外宣传。四是严格落实政策。“营改增”试点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营改增”相关政策文件,准确把握确认范围、税种登记、资格认定、税控发行、发票领用、进项认证、纳税申报、开票入库等相关政策规定,做到学习政策不误解,宣传政策不误导,执行政策不走样,遇到矛盾不回避,处理问题不越线。
第五篇:在殡葬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殡葬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我县殡改工作已经推进大半年,半年多来我县殡改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离上级部门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我县与2018年5月25日开始进行全县殡葬综合治理并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开展殡葬综合治理的工作方案》,成立了以书记和县长为组长的殡改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目前治理工作已进行到第三步公益性公墓的规划设计、抓好试点。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殡改工作将处于一个深化和巩固的关键时期。
一、正视成绩,查找不足,坚定做好殡葬改革的信心 今年以来,各乡镇、单位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迅速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加强了殡葬政策宣传,落实各项殡葬管理工作措施,全面查处殡葬违规行为,全县殡葬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8月27日,我县共火化遗体xx具,火化率完成全年火化任务的xx%。但是市政府要求各县区年底火化率要达到95%,我县殡改工作离市政府要求还有很大差距。8月份以来,我县殡改工作处于下滑转态,经调查,造成这种状态发生的原因是
1、少部分群众的一些传统落后观念依然存在,违规土葬的行为还时有发生,群众违规土葬的手段变得更加隐蔽。
2、职能部门对殡葬改革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部门资源整合不够,数据互通 不及时,相关信息不能共享,形不成工作合力;
3、殡葬设施投入少,缺乏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基础设施,对火化后的丧葬事宜不能提供相应服务,制约了殡葬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把这项工作列入当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长期性的重点工作抓实抓好、抓深抓细、抓出成效。任何乡镇和部门不能在殡改工作中拖后腿、出问题、有意外,绝不允许任何一个乡镇、一个部门因为宣传不到位、工作不扎实、措施未跟上而影响全县殡葬改革工作的整体推进,我县将根据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意见》东办发〔2018〕2号文件对完不成当月火化任务且位列后三名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对乡镇长(办事处、管委会主任)进行约谈,电视曝光;连续两个月完不成火化任务且位列后三名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对党委书记进行约谈,电视曝光;连续三个月完不成火化任务且位列后三名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党委书记写出检查,并全县通报批评。对每季度考核完不成火化任务且后三名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进行约谈;对半年考核完不成火化任务且后三名的乡镇(街道、开发区)乡镇长诫勉,党委书记在电视上向全县人民说明情况;对考核全年完不成火化任务且后三名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乡镇长追责。同时,把殡改工作目标纳入全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作为扣分因素,按完成情况扣减总分。
魏琳书记对殡改工作11期简报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加大对殡改落后乡镇督导力度,严格兑现奖惩。下一步,各乡镇、单位要落实好市、县殡改工作部署要求和书记批示精神,认真分析研究殡改工作情况,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全年殡改工作任务。
二、广泛动员,周密部署,打响全民参与的殡葬改革攻坚战
殡改工作是否能做好关键要看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是否重视,措施是否有效,力度是否到位。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进行再宣传再发动。会后,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迅速召开干部职工动员会,各乡镇还要召开村队会、党员会,切实把工作部署下去。一要继续开展宣传活动。各乡镇要继续通过宣传车、书写永久性标语、广播、黑板报、会议、发放明白纸、倡议书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每个乡镇的宣传车要立刻上路,继续进行集中宣传,让全县干部群众认清殡葬改革工作的意义,明白殡改工作的措施。二要要注重典型带动,既要大力宣传革除丧葬陋俗、禁止丧事扰民、推行生态葬法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事例,又要曝光严重违反殡改政策和不服管理的人和事,不断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现代文明殡葬新观念,增强群众自觉参与殡葬改革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强化工作措施。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乡镇是殡 改工作的责任主体,党委书记和乡镇长都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牵头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加强调度。分管同志要负直接责任,具体抓、一线抓。工作人员要常调研,常走访,对殡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掌握,根据新问题改变工作策略。不能看到工作成绩有所提高就麻痹大意,不过问、不调度,致使殡改工作有所下滑。同时,要加大奖惩力度。各乡镇要制定举报奖励制度,对查证属实的举报偷埋现象及时给予举报人奖励,为举报人保密,并按照相关规定对责任人和当事人严肃处理。有的乡镇对殡改工作很重视,只是碰到难题就不解决,只拿低保五保对象做为工作重点,致使殡改工作一直很被动。下一步,希望各乡镇狠抓反面典型,特别是党员、干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按规定火化、偷埋乱葬、大操大办等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并进行公开曝光,抄送纪检部门。从而教育群众,促进工作的推进。
(三)加强服务保障。县政府已下发《关于全面推行惠民政策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实施意见》,根据要求,各乡镇要加快推进殡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扶持,调整解决好乡镇公益性公墓建设用地,公益性墓地选址要结合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选在村庄腾空地或其它建设用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和林地。9月底每个乡镇要规划设计1处镇级公益性公墓或骨灰堂,并将建设镇村级公益性公墓或骨 灰堂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宜乡镇统一规划布局的,则由乡镇统一规划建设;宜村为单位建设的,则按照规划标准建设村级公墓;宜建设骨灰堂的,则选择骨灰堂模式。公墓建设工作必须加快进度,年底前,每个乡镇要建设1处覆盖面广、标准较高、管理规范、方便群众使用的乡镇级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和若干村级公益性公墓,争取到2019年6月份,全县的公益性公墓的墓穴(格位)数量能够满足10年以上安葬(安放)需求,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50%以上。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推行殡葬改革的重大意义
推行殡葬改革,是县委、县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公共服务性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推行殡葬改革是大势所趋。早在1997年,国务院就正式颁发了《殡葬管理条例》,省政府在1998年下发了《山东省殡葬管理办法》,其他各市、都已实行了殡葬改革,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虽然我县早已出台《殡葬管理暂行办法》,但由于各种原因,殡葬改革仍未正式启动,殡改工作一直处于全市乃至全省末位。因此,立即启动殡葬改革工作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推行殡葬改革是可持续发展所需。长期以来,“入土为安”的丧葬观根深蒂固,占田、占地造坟建墓、乱埋乱葬的现象愈演愈烈,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十分突出,土地资源流失情况非常严重。因土葬造成的人为毁林,以及因烧 香拜坟引发的森林火灾等,使我县森林资源损失每年都在几百亩以上,造成严重的森林资源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陈旧落后的丧葬习俗,已经严重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计算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这笔大帐,彻底改革土葬陋习,强力推进殡葬改革,着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三)推行殡葬改革是文明进步所向。人类的丧葬行为,不仅反映着生者对死者的感情因素,而且反映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程度。旧的丧葬习俗,重殓厚葬,披麻戴孝,扬幡招魂,生者乞求死者亡灵的庇护,这是封建迷信思想的表现。同时,丧事葬礼中的大操大办、互相攀比,既加重了生者的经济负担,也严重庸化了社会风气。当前,我县正加大“五城同创”力度,争创省级、国家级文明县城,此时实施殡葬改革,摒弃积淀数千年的封建糟粕,倡导“厚养薄葬”的时尚新风,既有利于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风气,又有利于杜绝各种攀比歪风,奢浮之风;既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又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
因此,全县各级领导,广大干群要切实认识到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现状,查找差距,狠下决心,急起直追,跟上全省、全市殡改步伐。
二、广泛动员、周密部署,打响全民参与的殡葬改革攻坚战。
殡葬改革是我国社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几千年 封建陋俗彻底决裂的伟大壮举。推行殡葬改革,需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群从建设“生态德安,文明德安,和谐德安”的高度,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加快殡葬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科学意识和责任意识,以背水一战的决心,以攻坚克难的勇气,以强而有力的举措,确保殡葬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一)抓宣传,造氛围,人人参与推进殡葬改革。深入细致的宣传引导是我们做好殡葬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抓好会议宣传。会后,各乡镇(场)、各单位、各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分层分类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再发动、再部署、再落实。村支两委和社区要通过召开全体村(居)民会议及时将政策精神传达好,把意义讲清,把政策讲透,把要求讲明;各级党员干部要在各种场合宣传强调搞好殡葬改革工作的重大意义,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殡葬改革工作的认识。二要抓好媒介宣传。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通告、巡回宣传等形式,大张旗鼓地、不厌其烦地宣传殡葬改革的重要性,宣传殡葬改革的目的意义、具体内容、政策法规,教育群众转变观念,厚养薄葬,移风易俗,引导群众理解、支持并参与殡葬改革。县里印制的《殡葬改革宣传问答》要及时发送到农户和居民手中,使殡改政策法规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要抓好典型宣传。要加大殡改正反方面典型的宣传报道,及时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曝光违规行为。要通过全方 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争取广大市民特别是农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为推进殡葬改革减少阻力,增强动力,使殡葬改革工作深入人心。
(二)抓举措,重管理,强而有力推进殡葬改革。
一要规范三种行为。一是规范随意土葬行为。县委、县政府决定,从今年2月18日起实行殡葬改革“零点行动”,界定区内所有界定的火葬对象亡故后都必须火化,不再实行土葬。对违反规定实行棺殓土葬,经反复教育拒不改正的,按照殡葬管理办法规定,强制起棺火化;对围攻、漫骂、殴打殡葬管理执法人员的,将依法严肃处理,触犯刑法的,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二是规范乱埋乱葬行为。规划区内非农户口人员亡故火化后,骨灰原则上葬入青山陵园;农业户口人员亡故后原则上葬入公益性墓地,也可葬入青山陵园。严禁在公路、铁路、河道两侧和规划建设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建造墓地。三是规范治丧行为。规划区内属界定期内的火葬对象亡故后,治丧活动一律到县殡仪服务中心进行;在医院死亡人员属界定期内火葬对象的,直接运至殡仪馆。严禁在城区范围内搭设灵棚进行治丧活动;严禁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严禁在城区各街道、路段抬棺游街,燃放鞭炮、抛撒纸钱和吹乐敲鼓;严禁发生危害公共安全、污染公共环境、阻塞公共交通、妨碍公共秩序等违法违规丧事行为。
二要强化三项管理。一是强化丧葬用品市场管理。要从 源头上遏制封建迷信活动蔓延。对生产、销售殡葬设备及丧葬用品的,严格按《九江市殡葬管理规定》执行,民政、工商部门要严格把关,对非法从事生产、销售、出租殡葬设备及丧葬用品的,以及未经批准开展经营性殡仪服务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取缔,并依法予以处罚。二是强化殡葬服务管理。要不断改善殡仪设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方便群众治办丧事。殡仪服务人员要严守职业道德,严格操作规程,做到热情服务,合理收费,办理方便,照顾周全。三是强化公墓建设管理。加强公墓区日常管理,做美做优陵园环境,禁止非法倒卖、囤积墓地行为。建设农村公益性墓地应由村委会提出,以自然村为单位,以现有祖坟山为基础,尽量选用荒瘠地,由乡镇(场)会同国土、林业、建设、环保部门审核后,报县民政局批准方可建设;禁止乡村干部以任何形式进行买卖、租赁公益性墓地等违法经营活动。
三要加大三种力度。一是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要充分发挥村组的基础性作用,认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在方法上不能简单粗暴,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特别要加强对“钉子户”的教育引导,把工作做深做透做细,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改革,依法推进。二是加大执法整治力度。违规治丧建坟集中整治是一场“ 攻坚战”、“持久战”,任务十分艰巨。各地各部门要抛开畏难情绪,消除厌战心理,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在工作上要真抓实干,在推进上要快马加鞭,较真劲、动真格、敢碰硬,不断增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对凡在 城区街道、小巷、公共场所等地搭灵棚、灵堂治丧的,人员死亡后不按规定进行火化的,要责令拆掉灵棚、灵堂进行火化;通过做工作拒不改正的,要强制拆除并对遗体实行强制火化;对已经土葬的坚决起棺火化;对火化后将骨灰再次装棺土葬的,要坚决平毁。三是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要切实加大对殡葬改革工作的监督检查,两办督查室要进行不定期督查,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积极推进殡葬改革、成绩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通报批评。县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对殡葬改革执行情况的监督,对违反殡葬改革政策的单位和党员干部一律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决不手软、决不留情。
四要把握三个节点。一是2012年2月18日零时起,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国家干部、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及社保对象)亡故后,遗体必须进行火化,火化率达100%,火化后原则上进县青山陵园公墓安葬。二是2013年2月18日零时起,县城规划范围区内非农业户口城镇居民亡故进行火化,火化率达100%,火化后原则上进县青山陵园安葬。三是2014年2月18日零时起,县城规划区范围内所有死亡人员一律实行火葬。
(三)抓重点,健机制,长效有序推进殡葬改革。一是要抓好公职人员这一重点。县内所有公职人员死亡后,必须无条件实行火葬,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实行土葬,死者的直系亲属在办理丧葬事宜时,必须严格执行殡葬改革 的法规政策;如违反规定,属领导干部的作降职处理,是一般干部作待岗处理,是党员的给予党纪处分。各单位在办理党员干部职工丧事时,必须坚持文明、节俭、科学、健康的原则,对不实行火化的,单位不得组织、参加吊唁活动;国家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违反殡葬改革政策的,单位不得发放抚恤费、丧葬费等,对不凭火化证明发放抚恤费、丧葬费等费用的要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责任。二是健全殡葬改革管理长效机制。殡葬改革是项长期性的工作,不在一朝一夕,不在一时一刻,改变陋习,难在彻底,贵在坚持,重在制度化。要建立健全联动、考核、奖励、投入、监管等各项机制,逐步形成条块结合、城乡联动、上下配合、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确保改得了、稳得住、不反弹,实现年内见效、两年规范、三年彻底根除陈规陋习的目标。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殡葬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可以说殡葬改革是今年最难的工作之一,涉及广、影响深、难度大。最难的工作,就必须以最大的决心、最强的毅力、最硬的措施,强化领导,团结协作,协力攻坚,全力推进。
一要加强领导,高位推进。为顺利推进殡葬改革这项全新的工作,县里已经成立了高规格的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各乡镇场、各单位一定要充分准备、高位推动这次殡葬改革工 作,真正把殡葬改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迅速成立机构,落实相关人员,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村居委会和村民小组要设立监察小组和监察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要强化考核,落实责任。要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考评机制,将殡葬改革工作纳入对乡镇、部门的考评范围,出台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运用考核成果。凡考核达标的,由县委、县政府通报表彰,并给予适当奖励;对考核不达标的,由县委、县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并严格追究责任。绝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因作为不力而影响工作的开展,绝不允许因效果不显而拖全县殡葬改革的后腿。
三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殡葬改革面广事多,没有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是搞不好的。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总体要求,坚持部门单位负责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各级各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搞好上下沟通,碰到问题不推诿,遇到麻烦不回避。宣传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重点宣传殡葬改革的法规、政策,倡导厚养薄葬,文明办丧的新风尚;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职能作用,深入调查研究,依法行政、加强管理,抓好工作落实;国土、林业部门要加强对丧葬用地的管理,坚决制止毁田造坟、毁林造坟、乱埋乱葬等违法行为;工商部门要坚决查处非法生产、销售丧葬用品和封建迷信用品的行为,规范丧葬用品市场管理;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党员、干部落实政策的监督检查;工、青、妇和老年群体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搞好殡葬改革的宣传和监督,等等。全县各单位、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殡改工作不留空位,不留死角,形成推进殡葬改革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推进殡葬改革,是破陋习、讲文明的重大举措,是节约土地、保护环境、造福子孙的实事好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事业。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困难多,大家务必坚定信心,果敢作为,迎难而上,合力攻坚,为保护秀美山川、倡导文明新风、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