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智慧工地,提升管理水平——企业安全生产、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构建智慧工地 提升管理水平
——企业安全生产、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赵艳峰 李惠萍 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背景
建筑施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部门对于工地现场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工地现场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管理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形势下,施工企业必须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思路,全面提升工地现场的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建筑施工行业在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方面不断取得创新与突破,信息化应用程度不断深入,应用面不断扩大,同时近年来数字设备的普及逐步取代了传统设备并取得了性价比的突破。通过运用数字、无线设备通过互联网提升工地现场的管理水平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目标。
针对上述需求和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建筑施工企业不断探索和研究,将硬件设备、软件系统通过互联网进行有机融合应用在工地现场的管理中,建立一套系统的、完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从而逐步实现打造智慧工地的目标。2 建设情况
2.1 可视化远程监控系统的建设 采用统一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可视化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嵌入到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中,实现不同系统之间数据的无障碍传送,共享信息资源,提升数据的利用价值。
可视化远程监控系统方案的总体设计基于企业的管理,根据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了集团、二级单位、项目部三级管理体系,通过互联网实现相互之间视频数据的传输。该方案包括网络、设备、软件三部分,网络作为工地现场前端设备和企业信息化软件系统的数据传输媒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系统方案能否实现的关键。
2.1.1 网络体系的建设
基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分布广的现状涉及到国内多家运营商提供的网络线路且运营商之间互联互通瓶颈的存在,同时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运营商提供的业务和资费也存在很大的差距,保证监控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是突破网络瓶颈,在市场竞争环境下获得成本优势。如何有效利用各地的网络资源?如何保证视频传输质量并控制成本? 对项目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集团总部接入多条运营商网络,通过负载均衡设备解决了多家运营商的互联互通问题。该解决方案使得二级单位、项目部获得了网络线路选择的主动权,二级单位、项目部自行选择运营商接入10M~100M光纤,项目部内部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传输,建成了三级网络体系。
2.1.2 监控平台的建设
集团总部设监控指挥中心,配置了监控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存储服务器、视频解码平台、30块拼接屏;二级单位设监控中心,配置了视频解码平台、6~12块拼接屏;项目部设监控室,配置设备如下:
前端设备:高清网络摄像机 存储:硬盘录像机 预览:拼接屏或电脑显示器 传输:现场内部使用无线网络设备传输
设备在集团统一搭建的监控平台上进行部署,平台的运行由集团总部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通过权限控制二级单位、项目部的访问级别和范围,大大节约了成本且实现方式简单,满足了企业分级管控的需要,强化了管理措施和管理力度。
集团监控指挥中心
2.1.3监控平台与企业综合项目管理系统的集成
企业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了项目的投标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立项、生产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竣工管理等全过程的项目管理。通过将监控平台与综合项目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了在企业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中完成对工地现场进行实时查看视频监控、发现问题和隐患下发视频检查整改单、整改完成后系统反馈整改情况、未按期完成整改的系统自动预警等完整的工地现场检查、整改业务流程,同时业务流程处理过程与手机短信实现了集成,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将问题反馈给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即时解决问题,体现了工地 现场远程视频监控的核心价值。同时在企业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中建立了安全、质量等隐患数据库,通过过程管理的基础数据积累形成了一系列的综合统计报表用于企业管理的决策支持,实现了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创新建设。
监控平台与综合项目管理系统集成
远程监控管理统计报表
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与手机短信平台集成
2.2工程实体检测系统的建设
工程实体检测系统方案的设计皆在提升企业对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检测的管理。一方面,目前的混凝土质量检测设备在混凝土强度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信息的传递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制约;另一方面,施工企业对于工程实体结构混凝土质量的监管方式也较为落后。为了加强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保证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到各工程项目混凝土的质量情况,及时发现混凝土的质量问题,确保工程结构安全,避免出现重大质量隐患,通过将一种数字式混凝土回弹仪设备检测到的数据通过互联网实时传输到企业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中,从而使得企业管理的各个层级都能实时了解到工程项目的混凝土质量,满足企业质量管理的需要,提升领导层的决策能力。
该方案由数字式混凝土回弹仪、移动通讯装置和软件系统三部分组成。首先回弹仪采集数据,然后利用设备的蓝牙传输模块将回弹信息传输到移动设备,最后再将移动设备的回弹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到工地实体检测系统,由于工地实体检测系统与企业综合项目管理系统 进行了高度集成,在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中将检测数据进行整理以各种类型的报表对回弹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即通过回弹法检测手段来加强混凝土结构强度的质量监管,大大提高了企业对项目的质量管控能力,同时也提供了企业质量管理的决策依据。3建设成果
工地现场可视化远程监控平台的建设真正实现了对现场不限距离的实时监管、实时指挥,大大提升了现场的管理和调度水平;同时通过监控平台可以对地工现场的情况全面掌握,有效地规避了安全风险。
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记录和保存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视频数据,以电子档案的形式进行保存备案,以利于项目后期的分析、查阅和追溯。由集团建立统一平台进行管理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方案同时满足了政府行业部门的监管要求,得到了项目部、二级单位的认可,取得了建设性的成果。
工程实体检测系统的建设不仅提升了企业对于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的管理水平,同时改变了以往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探索取得了新的进展。
集团可视化远程监控平台、工地实体检测系统等的建设对工地现场通过信息化的技术和手段进行管理创建了一个开放平台。在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根据未来企业发展的需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现有的平台上可以进一步扩展新的应用点和应用面,提高了系统的应用价值,在企业对于工地现场的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4结束语
随着企业信息化重要性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监测、管理等物联网技术不断深入应用到工地现场的管理中,为着力打造 “智慧工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二篇: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同志们:
今天,公司在这里召开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动员会,标志着这项工作在太钢全面正式启动了。这是我公司安全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这项工作的启动,表明太钢依法经营的态度,表明太钢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决心,同时也向社会宣示太钢是一个对用户、对相关方、对周边社会安全负责任的企业。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体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在国际上兴起的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上个世纪80 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率先研究和实施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活动。其中,英国在1996年颁布了BS88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指南》。此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的一些组织也制定了相关的指导性文件。1999年,英国标准协会、挪威船级社等13个组织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OHSAS)标准,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实施指南》(OHSAS18002)。此标准并非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因此不能写成“ISO18001。尽管国际标准组织(ISO)决定暂不颁布这类标准,但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继续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并使之成为继ISO9000、ISO14000之后又一个国际关注的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简称OHSAS)是由我国有关部门在综合考虑了国际上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现有文献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确定的管理体系,其基础是守法经营,核心是危险预知预控,手段是严密的PDCA循环,表现形式是文件化管理。1999年10月,原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2001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发布了国家标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规范》,简称OHSMS,代码为GB/T28001-2001,自2002年1月1日起实施,属推荐性国家标准,该标准与OHSAS18001内容基本一致。2002年12月,国家标准局发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代码为GB/T 28002-2002,自2003年6月1日起实施。截止目前,尚无ISO18000标准。
要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正确处理安全闭环管理思路与体系间的关系。“危险辨识——标准化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安全评价”这一安全闭环管理思路是我公司在总结多年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中提炼出来的核心要素。我们现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对安全闭环管理思路的充实、继承与发展,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前几年,公司持续推进危险辨识和标准化作业等工作,都是为逐步由闭环管理过渡到体系管理做准备。经过近三年的不断充实、完善,17个体系要素我们绝大多数都已建立,全面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公司决定从今年开始全面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既体
现党和国家“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太钢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参与国际国内合作的前提条件,更是太钢持续发展、快速发展、实现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一定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工作落到实处,为公司提升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正确估计建立体系的艰巨性,周密部署,精心策划,确保体系建立工作的顺利完成。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艰巨性主要表现在,在管理体系上要实现几个重大的转变:
由条块结构向层次结构转变。按照体系的思想,文件结构要分层次编写,即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格五个层次。这些方针、手册、程序和作业文件及其记录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相互联系的文件系统。
由功能性文件向程序性文件转变。建立体系要求企业实行程序化管理,实现对管理过程全面的系统控制。不仅要制定和执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还要有一系列的管理程序,以使该方针在管理活动中得到落实,保证管理、操作和维护按照已制定的手册、程序、作业文件进行,从而符合强制性规定和规则。
由关注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危害辨识、危险评价与控制是OHSMS的精髓所在。实施有效的危险评价与控制,可实现对事故的预防和生产作业的全过程控制。为有效地控制整个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必须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先进的设备及全员参与,才能确保组织的职业
安全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实现上述转变是十分困难的,这些年做了一些工作,有了一些进步但差距还十分巨大。这些差距决定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必须花大力气,下大功夫,营造氛围,不能被动行事,应付了事。特别是要确保体系正常运行并持续有效,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强化监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不能顺其自然,听之任之。
因此,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要充分认识到体系建立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投入精力亲自抓,精心策划,加强过程指导和控制,确保体系建立工作按照公司计划完成。
三、要追求体系文件的实效性,确保体系能够闭环运行。建立体系最大的问题是文件的实效性差,不符合实际,难以运行,甚至出现两张皮等现象。一个好的体系应该是环环相扣,层层控制,具有强烈的自我运行需求的。因此,在建立体系过程中,必须把保证体系文件的实效性放在第一位。
首先,要保证体系文件内容全面具体。要动员广大职工,全面、全过程挖掘作业活动、各类作业场所或设施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根据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可接受的风险,提出消除或控制风险的工程技术措施,以确保职业危害因素100%处于受控状态。
其次,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以运行为目的的建立体系,切忌照搬照抄。要处理好各层次文件夹的设计和关系的处理,文件内容要与文件在体系中的作用相匹配。各层次文件要相互控制和支持,杜绝把原有文件简单堆砌在一起。
第三,要在绩效监测和测量、不符合项和事件内审、管理评审等文件上下功夫,形成持续推进的机制。
四、要力求体系培训的针对性,确保大家全面正确地掌握体系知识和方法。
建立符合标准要求,且适用于太钢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必须深刻理解和领会标准要求,这是整个体系建立工作的基础。
人力资源部、教培中心和制造部要通力配合,精心策划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知识的培训工作。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或教授,根据不同层次、职责和承担的工作分层次进行。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的培训形式、内容要有所不同,要针对性,确保实用性。
特别要做好内审员的选择与培训工作。内审员是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骨干,能否建立符合太钢特点和要求的体系,内审员的作用至关重要。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公司要求,积极做好选拔工作,制造部要把好关。
通过培训,要实现全体职工思维方式的转变、工作作风的转变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五、要把建立体系与落实和推进当前的安全工作结合起来。一是建立体系要与深化安全闭环管理思路相结合。建立体系不能脱离原有的安全管理基础,而是要在标准的框架内,对原有安全管理的精华进行继承和发展。因此,要按照体系的思想和方法,持续深化危险辨识、标准化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和安全评价工作,逐步推进安全管理的系统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二是建立体系要与完善、落实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密切结合。要按照体系的思想,补充完善现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坚决防止照搬照抄或简单地把制度移植到体系中的现象发生。要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全面纳入体系范畴运行,坚决防止体系内的工作不运行,或一些工作在体系外运行。总之,要通过体系的建立,进一步做好建章建制和落实工作。
三是建立体系要与控制事故密切结合起来。在全面普查现有作业活动的基础上,要制订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安全可靠的《岗位作业指导书》,并督促职工严格执行。特别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划分单元,全面详细地辨识职业危险因素和危害因素,并落实工程技术措施。总体上要通过严控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大幅度降低各类人身事故。
总之,要通过建立并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达到降低危险源的危险度,提高标准执行率,从而全面提高管理控制度的目的。希望各单位、各部门这次会后,按照公司整体部署,抓紧行动,积极展开工作,确保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促进2008年公司各项安全奋斗目标的全面完成。
第三篇:深入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深入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自管理提升活动开展以来,集团将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提升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信息化在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总体规划、系统集成、深化应用,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梳理优化业务流程,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了企业管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持续稳步提升。
一、完善方案,优化保障
为了实现“细化方案,专项整改、全面提升”的工作目标,集团将管理信息化提升与集团“十二五”规划紧密结合,通过完善实施方案、优化保障措施,确保管理信息化提升工作目标清晰可衡量、整改措施细化可执行,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一)完善方案
在管理提升活动第二阶段开展之初,集团开展了专项工作“回头望”和复查复诊工作,全面梳理并分析掌握了在“十二五”信息化规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类短板和瓶颈,编制了《西电集团2013-2015年信息化工作推进实施方案》,并组织所属企业编制了各单位的“2013-2015年信息化滚动规划”。确立了“以两化融合规范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的建设目标,使管理提升活动与集团信息化战略规划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二)优化保障
集团通过采用科学的项目管理和对标分析方法、开展信息化导入准备工作、提高信息化建设质量等举措,积极促进信息化水平的持续提升。
1、对标先进,明确目标。集团积极借鉴先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与多家中央企业就集团管控、ERP等系统的建设应用进行了专项对标。通过深度对标、学习调研、实地考察等手段,充分剖析企业自身管理信息化全过程、各环节存在的短板和瓶颈,找准关键点,在有效解决突出问题的同时,也为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积累了宝贵经验。
2、落实责任,确保投入。集团的信息化建设纳入集团投资管理,统一协调落实各种资源,保障持续投入。同时建立了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投资管理制度与流程,规范了项目管理各个环节,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为了保障建设资金、配套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的足额到位,集团信息化项目全面实行预算管理,不但确保了建设资金按时到位,还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
3、明确思路,协同推进。集团以“2个阶段(信息化建设阶段、深化应用阶段)、2层机构(信息化管理部、业务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协同推进”为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通过各部门、各环节的相互协调配合,协同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4、优化机制,加强管控。集团通过优化机制,有效保障了信息化建设工作效果。一是推行企业总信息师(CIO)制度,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在核心企业设置了总信息师岗位;二是组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室,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相关标准、产业实践中形成的“自主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中的“知识产权”、信息技术与智能化技术融合等领域研究;三是完善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优化项目先期策划与导入准备工作,研究编制了《ERP系统导入准备工作指导书》,加强立项审核,坚决杜绝未立项评审而实施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四是优化信息化项目计划管理,建立了信息化月度例会、专题研讨会、项目群会议、现场检查等工作机制,加强过程控制,确保项目实施处于可控状态;五是严格按制度规定开展项目验收管理和后评价工作,确保项目质量;六是加大项目集中建设力度,充分发挥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优势,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5、开展信息化水平评价与考核。根据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集团细化了评价标准,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考评机制。集团与所属各单位均签订信息化工作任务书,建立了两级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体系,明确了单位经营班子考核评价标准,并由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组织考核,有效保障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二、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集团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两化融合”战略部署,按照“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要求,把信息化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紧密围绕管理提升活动主题与工作目标,以“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制造、智能化技术”为抓手,制定了集约化的人、财、物集团管控系统建设及所属企业精细化运营管理系统建设计划,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支撑作用。
(一)加强集团管控
为了满足集团管控需求,集团重点开展了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营销合同管理系统、电子采购平台、主数据管理系统、审计信息系统、内控评价系统的建设应用工作,全面覆盖所属全资及控股子企业。畅通的信息流全面提高了集团的集约化人、财、物管控能力,为科学决策,高效管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推动精细化运营
按照“试点先行、重点建设,积累经验、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集团将西开有限和西电西容作为ERP系统试点单位,推进子企业精细化运营管理能力。项目上线后,集团组织召开了ERP专题研讨会议,对试点效果进行了评审,在查找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的同时,也为全面推进ERP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此外,宝光集团完成了ERP系统升级改造,西开电气开展了ERP系统深化应用。目前,集团部分企业已实现了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集成,建立了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规范优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企业精益管理能力,也为集团全面推行ERP系统奠定了基础。
(三)优化客户管理
为了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集团积极推进远程客服管理系统建设。目前,西开电气已完成客户数据整理上线、基本流程调试等关键工作,系统已于今年5月全面上线试运行。西电西变、西电西容客服管理系统也已开始建设。通过加强客服管理系统建设,集团将逐步具备快速、高效、准确的远程实时监测能力,同时还能实现在线诊断、指导,及时解决现场设备出现的各类问题,系统掌握产品售后信息,有效满足用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
(四)建立科技资讯平台
为了加强科技创新管理,集团建立了全球输变电行业专利数据库系统,现已收纳了国内外约1500万条专利,覆盖了输变电、配电和电力电子专业领域。该系统为集团的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资讯平台,同时也优化了科技管理方式,提升了科研管理水平,为企业实现创新驱动提供了保障。
(五)确保信息安全
集团对照“商业秘密信息技术防护指引”开展信息安全对标工作,根据对标结构,从基础网络边界部署、网络入侵防御系统、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等方面,弥补了现有信息系统技术缺陷,进一步强化公司网络安全。
(六)加快数字化制造步伐
集团全面加强了PDM、3D、CAE、MES、CAM等系统建设的推进力度,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在所属企业按计划稳步推进。
随着管理提升活动的深入开展,集团在管理信息化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信息化标准建设仍需进一步规范,集团管控系统仍需进一步深化应用等。下一步,西集团将继续紧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深化应用,把握重点、协同推进,巩固成果、持续改进,不断固化成功经验并构建长效机制,持续推动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全面提升。
第四篇: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关键在于班组建设
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关键在于班组建设
多年生产工作和管理经验告诉我们,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才是保证安全的第一要素,因此我们应在激发员工的自觉性和增强责任感上下功夫,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依靠职工保安全。结合工作实际,我谈几点建议。
一、完善安全机制,强化过程监管
供电企业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对安全生产就是一种发展和促进。因此安全在管理,管理在机制,实现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落实安全管理机制的措施和办法,强化过程控制抓安全、严格考核抓安全,不断提升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不断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和先进的方法逐步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从而保证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有序可控、持续稳定。
二、加强班组建设,夯实安全基础
班组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部分,班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败,加强班组建设,是全面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基层班、站、所历来是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很多事故都发生在基层班、站、所上。要认真吸取安全生产中,特
别是施工、检修、调试等管理失控的教训,认真研究,制定并完善基层班、站、所管理的控制措施、制度和办法等,并建立健全有效的协调机制,强化责任的落实,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特别强调,班组长是生产经营现场的直接管理者,班组长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责任,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相应的政治业务素质,班组工作好坏,主要取决于班组长素质的高低。
三、加强细节管理,提高安全日活动质量
从三年来我们企业在星级达标中取得的经验分析,加强班组安全管理,要从细节上取得突破。首先各级管理人员要从思想上切实提高班组员工积极参与班组管理的主动性,促使他们用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班组建设工作中来,积极为班组的经营和安全生产工作查缺陷报漏洞,建言献策,真正将班组的每一份工作当成做自己家务一样来精心完成。其次要本着班组活动贴近工作实际,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开展,并结合本月工作重点确定活动主题。班组长一是要切实认真地、分层次地疏理好本次安全日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并充分收集本月完成的生产任务和安全管理的工作情况等相关资料去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就查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三是要结合对设备的操作或设备可能出现的缺陷和故障,可采取模拟演练进行消缺、排除等活动形式,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以此加
深对安全生产规程、规章制度的认识与理解。四是要充分以活动内容为主线,结合本班组的生产经营、安全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拟定出几个交流发言提纲提前通知班组成员,让班组员工带着问题去听,去思考,达到集思广益,持续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四、加强安全监督,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加强生产现场管理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实行动态安全监督。如我们电力企业班组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班组长就要针对生产的工艺流程的调整和生产作业过程进行安全跟踪调整方法,使安全生产在每时、每班、每个环节和角落都得到保证。一是班组动态管理要制定一套严密完备的规章制度作保证。当前,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现行规章制度不完善,法律不健全;二是作业控制,大量的事故多发生在作业中和作业现场。因此,作业控制是动态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作业控制就是经常分析生产工序中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对策,按班、按日检查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重点控制,安全重点就是危险部位、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易燃易爆生产场所、立体交叉作业场所、高处作业场所、特种作业场所等。对于重点场所,要做到重点控制。四是跟踪控制,最简便适用的办法是把作业的每个层次、各种职责分工制度化,作业程序化,管理标准化,加强管理密度,实现集约和精细管理。对事故苗头狠抓不放、跟踪控制,从事故苗头中寻找失控点,制定控制对策,杜绝重复性事故发生。五是群防控制,班组安全管理是一种群体行为,只靠班组长和兼职安全员远远不够,必须采取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自主管理相结合,特别要注意发挥岗位工人的主人翁积极性。
总之,班组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部分。因此,班组的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只要在加强班组安全生产上下功夫,筑牢防线,长抓不懈,警钟长鸣,就一定能确保企业的安全,推动企业的发展。
第五篇: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策略论文
摘要:现阶段,将工程项目管理作为核心的水利工程项目不断增多,使得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产生了极大变化。由此可见,必须要保证施工过程或者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目的性,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管理体系的健全。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途径
在我国的水利水电行业中,最早制定了监督制度,并且通过对世界银行贷款的利用,建设了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在对水利水电工程加大投入的背景下,在此方面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甚至得到了各领域的支持与认可。然而,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基础工作变得更加不牢靠,且企业内部的行为也呈现出不规范的状态,监督工作不过关。针对上述问题,应保证各个部门间进行协调来更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而保证水利工程管理制度的贯彻与落实。
1水利工程的现状分析
1.1监督制度逐渐完善健全
在水利工程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同样经历了3个不同的阶段,即试行、扩展与完善[1]。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积极地建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断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具体需求,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与方式,使得管理制度被全面地监督,进而积极地推动了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1.2监督监理工作人员数量增加
随着水利工程项目数量的增加,其所需的监督监理人才的逐渐增加,进而更好地采取措施,确保水利工程能够顺利地开展。因此,国家开始以培训以及考核的形式来对水利监理的工程师进行培育,此外,也包括水利监督师以及监督监理单位等,而且上述所提及的监督监理队伍也基本上可以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督与监理需求。
1.3工程建设的建立工作更加完善
在水利工程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在国家相关制度与监理的背景下,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格查处,进而保证了其行为的规范性,与此同时,也直接提高了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增强了工程质量,保证了进度的统一。正是这样,使得社会中大部分人士对水利工程的发展予以认可与肯定,并更加支持工程监理制度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
1.4监理人员的严格监督推动了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水利工程行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取得了理想的成果。国家对水利工程投入了加大的资金,由此可见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工程的质量还是安全,以及施工进度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绩,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监理单位的工作人员认真贯彻并落实了具体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标准,并履行了具体的监理职责,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审核,重视施工方案内容的检查以及安全生产措施,强化监理工作[2]。而在此过程中,监理工作十分重要,尤其是施工质量与安全问题,此外也涉及到施工进度的监理以及资金使用的监理工作。只有保证监理工作的圆满完成,才能够确保水利工程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而安全问题逐渐减少,这也是监理工作人员努力工作的成果。
2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其监理规章制度的内容并不完善,甚至有部分监理管理内容中的个别条款不具有科学性与时效性,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3]。此外,工作人员对于监理规章制度的认识并不深入,严重忽略了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作用,甚至有企业认为,监理部门的存在并无意义,并且进行了霸王条款的签订,监理费用不按时交付,使得人员实施监理权力受到严重阻碍。在此基础上,监理工作人员需要对个人行为进行规范,保证持证上岗,不应存在买证行为与借证行为等。而且,监理工作人员本身职业道德也需要不断提高,强化其自律意识。
3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途径分析
3.1为水利工程行政工作人员提供良好工作环境
水利工程的企业法人应该对水利工程监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予以明确的认识,并将工程建设技术当作水利工程重要的支撑点进行优先考虑,为监理工作人员营造出适合其工作的环境,充分发挥其监理的作用,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时效性,为其后期发展奠定基础[4]。在此基础上,监理工作人员同样应积极维护监理单位在树立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不允许出现越权行为,也不能够擅自离开岗位,保证完成岗位的职责要求,主动遵守监理单位在签订合同中的具体要求和指示,为监理工作人员创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
3.2确保监理人员的高素质与专业技术水平
要想保证水利工程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监理工作人员的自律性以及工作责任心,积极完成监理工作,使监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得到提升。与此同时,还应该确保监理工作人员按时上岗,对水利工程进行全面的监理,进而充分发挥监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这样一来,就能够使水利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达到具体的要求。此外,需要监理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责任心,遵循正确的做人原则,不仅要对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以及进度严格地进行监理,同时,也应具备相应的领导能力,学会管理,能够积极地进行沟通与协调[5]。然而,在此基础上,还应该保证监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对水利工程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并深入了解,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并能够实现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律意识。
3.3树立与时俱进的监理思想
在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费用的投入位置正确,并且应保证监理工作人员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监理行为中,始终履行工作职责。此外,最关键的就是要重视监理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尽量降低安全问题发生的几率。同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并以课堂讲授的形式传授给监理工作人员,开展操作演练,进行案例分析,在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中积极树立与时俱进的监理思想[6]。
3.4提高监理工作人员待遇
通过积极的职业宣传来营造出相应的从业氛围,在事业、感情以及待遇等方面保证监理工作人员稳定工作,避免人才的无序流动现象发生。进行规范性的职业资格考试,设置合理的职业资格门槛,增强监理工作人员服务的意识,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监理工作。应保证监理工作人员树立服务思想,并创建具有高素质的监理团队,进而更好地对水利工程进行监理。监理工作人员本身也需要始终处于学习状态,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并能够学以致用,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对于水利工程监理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应充分运用监理工作人员所具备的技术,及时地进行处理与解决。众所周知,水利工程的建设内容复杂,并且环节较多,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所以,监理工作人员应按照具体的要求开展监理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有效地降低水利工程当中存在的危险性安全隐患,保证水利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推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
作者:徐大志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八湖镇水利站
参考文献:
[1]王媛.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途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0):1679.[2]李太云.分析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4):569.[3]马军红,苏莉萍,文龙,等.关于水利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若干思考[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5):197.[4]李国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探析[J].城市建设,2012(36).[5]王淳.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方法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4):190-192.[6]高群,王明来.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理方法初探[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