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小学校园的实践性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04:3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小学校园的实践性研究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小学校园的实践性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小学校园的实践性研究开题报告

《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小学校园的实践性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1、问题的提出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指出:“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如何在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践证明:自启蒙教育阶段便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导儿童树立正确、高尚的道德观念,并为青少年建立正确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起到奠基作用。大凡接受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人,常能以孝悌对待家人,以诚信对待朋友,以道义对待取舍,以仁爱对待社会,以厚德对待万物,并以“慎独”之心保持其质朴的生活态度。如何在少年儿童的心灵里植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如何体现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必须通过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来实现。因为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是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

在基本道德方面: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勤俭节约、家务劳动、文明礼貌等行为习惯养成上存在问题。有49.7%(69.7%)中小学生承认有浪费文具的行为;有24.6%(18.2)的中小学生没有帮助父母做家务;在文明礼貌方面,有47.4%(78%)的中小学生从不说脏话,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说脏话。调查报告表明,有近4成左右的小学生对父母的尊重和关心不足。

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基本的道德修养、文明礼貌、尊重父母、尊重师长、友好对待同伴上有较大的缺陷,他们又怎么能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十八大”报告提出“立德树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本课题研究,就是研究在中小学如何切实落实“十八大”报告精神,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与中小学生的德育有机结合;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在此基础上,探索在传承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

文化作为人类活动的结晶,集中反映了民族精神、民族生活和民族经验。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来自于时代、民族、国家以及整个人类进步发展的深刻关心与思考,承载和传递着民族的血液和精髓,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2013年11月26日,总书记到曲组织、有步骤、有选择地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学校文化阜考察,花一个多小时参观孔子研究院并与各方座谈,表明了一种态度,传递了一种信息,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内容极富哲理与文学精华,是古圣先贤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珍贵财富。在学前及义务教育阶段有目的、有底蕴、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及幼儿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每一位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童蒙养正、明礼导行”,为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圣水峪镇庠厂小学位于泗水县西南部,与邹城、曲阜三县市接壤,学校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在校师生400余人,附设济宁市一类农村幼儿园一所,先后承担两项济宁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并顺利结题。学校紧临孔子出生地尼山,为尼山圣源书院“国学教育“实践基地,近期正在有关专家的帮助指导下组织《庠厂小学专家道德讲堂》,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有着独到的地缘优势,多年来学校重视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以“专家引领、校企联合”为依托,以“童蒙养正、明礼导行”为德育目标,努力探索传统文化进小学、幼儿园的有效性实践性。

2、课题研究目的

一是研究如何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二是如何把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与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和中学生人格培养相结合,传统文化中有那些可以借鉴、传承的内容;三是研究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进行有机结合。

3、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国外的人格教育以美国托马斯·里可纳的教育理论为主体。里可纳认为,人格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传授核心价值观。他指出,道德价值可分为普遍的道德价值和非普遍的道德价值。普遍的道德价值即核心价值观,它对所有人都有约束力,学校应当向学生传授普遍的道德价值“尊重和责任这两个价值观居于普遍的公共道德的核心地位,它们在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双方面都有显著的客观意义,尊重和责任对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对增进人与人的关系,对人类民主社会的建立,以及对公正和平的世界都必不可少”。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所有形式的生命以及滋养着它们的环境。尊重自己,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我们的生命与身体的内在价值;尊重他人要求我们认真对待所有的人,包括我们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人;尊重整个复杂的生命之网,要求我们的行动顾及自然环境,即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脆弱的生态系统。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国,有着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孔子的儒家思想对我国人格教育影响极为深远,其“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友善、谦让、忍耐、吃苦、重孝的良好品质,以培养诚与仁为人格价值核心的健全人格。孔子提倡“仁”,认为:“爱近乎仁”,就是将“自爱”的情感调节适度,扩展为“爱人”并“爱物”,以致爱大自然。同时孔子重视培养“诚恳”的精神,由“不自欺”而“不欺人”,发展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并对所做的事负责。无论是孔子的“同和是万物之理”还是老子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莫不贯穿着和平、仁爱、除恶扬善、见义勇为、“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万物同和”的辩证唯物的世界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观和“忠恕和善”的道德观。

当前,随着社会上各种形式“国学热”的出现,传统文化及其教育问题再次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传统文化是培育民族精神的资本,是民族自信与国家认同的核心。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不竭动力,也是世世代代华夏儿女安身立命的共同精神家园。当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空前地凸显了文化建设与文化自觉的战略意义。由于历史与现实多种原因,中国现代化进程之艰巨与复杂是其他民族难以比拟的。这尤其需要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与激励功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文化理应成为国民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教育的必修课。有些资料统计结果表明,有92%的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喜欢”或“非常喜欢”,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有59%的学生说不出或说不全“四书五经”包含哪些著作,87%的学生不知道“螳臂当车”等成语的出处,44%的学生不知道《黄帝内径》是关于哪方面的书,21%的学生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这表明,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与他们的实际文化素养之间还存在很大距离,传统文化教育在青少年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态度,有93%的学生表示“不满意”或“不太满意”。比较集中的问题是传统文化的内容太少、教育途径单

一、教育方式刻板、相关精品图书少以及师资匮乏,传统文化进校园形式主义严重,没有和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有效结合起来等,这表明我国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效果不是很理想。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外来文化冲击的影响,也有传统文化自身的因素。当前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研究“国学教育”比较多,有的还很有特色,如北京玉桥小学的“博雅教育”,湖北省仙源中学的“孝雅文化”等。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总体来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是呼声大行动少,并没有在学前及中小学大面积的推广,个别教育干部还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育人作用的重要性,部分教师缺泛传统文化教育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在学习精典,明礼导行上受益。当前从国家领导人到大部分的专家学者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性,特别是总书记的曲阜之行讲话,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已是大势所趋,研究如何在少年儿童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怎样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地域特点、学校现状有效结合等成为每一位教育者必需要思考的问题。总之,古今中外,都十分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课题要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智慧,找出适合我国国情和中小学德育工作实际情况的方法和途径。

4、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时期,回溯历史,到古代先哲那里去汲取智慧与力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相结合,融合中西方教育理论和方法,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小学人格教育理论体系和课程体系,建立民族道德体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基本价值观,至今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是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和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基础教育阶段是人格塑造和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学习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习惯的养成、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培养、修养的加强,对于开启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3年11月26日,总书记到曲阜考察,花一个多小时参观孔子研究院并与各方座谈,表明了一种态度,传递了一种信息,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未成年人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感受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帮助未成年人塑造良好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小学校园活动,是少年儿童德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普及到未成年人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净化未成年人灵魂、启迪未成年人心智而开展的一项有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也是营造清新高雅校园文化的具体措施。为组织开展好“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小学校园”活动,我校借助地处圣人出生之地、尼山圣源书院专家支持的独特地缘人文优势,在全国范围内选聘一批热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具备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学者组织“庠厂小学专家道德讲堂》。专家学者将根据中小学生特点和时代要求精心挑选《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及“孝礼”等作为宣讲主要内容,以自己丰富的文化积淀,渊博的知识储备,独特的视野见解,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入浅出地为广大师生做细致入微的解读。同时,开展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将经典名著、圣贤智慧、璀璨艺术及传统节日文化等活动,与学校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探求农村小学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的德育教育之路,打造德能双优的教师群体,培养明礼雅行的优秀中华少年。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教育广大教师努力认识和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清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中缺失的现状和原因,找出加强少年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期望在实践上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小学在应用上提供有益的、可操作的模式,从而启发人门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整合现有学校教育资源,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依托,尝试少年儿童德育教育方式方法的有效性。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研究内容,以校园传统文化教育为形式,突出学校离尼山近、便于受“尼山圣源书院”指导的地缘特点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的优势,将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少年儿童)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衔接起来,突显传统文化对少年儿童的修身养性功能(童蒙养正),强化传统文化教育的育人显性特色(明礼导行),为学生的一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品行基础。

因此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这也正是课题研究的价值所在。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内容: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概念、它的内涵与外延;(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的形式与教学方法。(4)少数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的研究与推广。

2、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1)“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的教育理论研究;(2)“中小学生人格培养”教育内容研究。(3)“中小学生人格培养”教育环境创设研究。

3、“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子课题建议(1)教师成为关心者、道德榜样和指导者。(2)创建一个充满关爱的班集体(3)制定并实施道德纪律(4)创建民主的班级环境

(5)各种学科如何渗透人格培养(6)合作学习

(7)培养学生责任感(8)注重道德反省

(9)教会学生解决冲突的技能

(10)促进学生关心班级以外的世界(11)创建积极的校内道德文化

(12)注重加强与家长、社区的沟通,使之成为学生人格培养的合作者

三、拟解决的问题和主要创新点

拟解决的问题

1、当前少年儿童特别是农村少年儿童德育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优秀传统文化在学前及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意义、育人目标、实施策略。

3、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性和实践性,传统文化教育选材与育人目标的有效结合。

4、本着“德育为首、智育为先、五育并举”的办学理念,将县、镇各种文件及德育活动进行有效整合(精细化管理、特色办学、青年教师培养、古诗文背诵、经典诵读、春蕾读书、校园文化建设、少年宫建设、体艺社团活动、阳光大课间运动、兴趣小组、家校联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等)

5、依托尼山圣源书源,邀请国学名家和教授来校讲学,开办“庠厂小学专家道德讲堂”,探索“专家引领”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方面的有效性研究,让专家与教师、家长、学生零距离面对面,增强传统文化的普及性、大众性和多效性。

6、加大校本课程研发,形成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分阶段分年级校本课程体系。

7、利用校企联合、优秀学生回访、外出参观学习、爱心妈妈联谊、留守儿童扶养、贫困儿童资助等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当前社会价值体系相融合。

8、学以至用、明礼导行,改革师生评价体系,加大德育评价力度,学生以博雅为美,教师以德学为重。

9、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创建以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为主的校园文化立体建设体系,形成“校有貌、师有德、生有行”的办学目标,创建特色学校、精品学校。

10、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读本,使课题校在开展学习传统文化中有所依据;

11、解决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的师资和教师培训;

12、解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的有机结合的策略和途径。

拟创新点

理论创新: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行为习惯”理论体系

方法创新:创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行为习惯”有机结合的策略和途径。

四、课题的组织与保障

1、课题的组织机构

顾问组:本课题由尼山圣源书院为学校提供国内知名的教育家和有较深国学造诣的专家做顾问。

总 顾 问:陈洪夫 顾

问:赵法生等

专家团队:王廉起

李克宽等

2、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一是本课题有较强的需求。目前许多中小学都在开展国学教育,并且把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个办学特色,作为对学生开展德育的一个渠道。二是课题的开展有良好的基础。

1、学校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60平方米,环境优美,特色办学明显,附属幼儿园一所,为济宁市农村一类幼儿园,在园幼儿120人,在校1-6年级学生280人,专任教师14人。具备场地、人员等基本条件。

2、泗水县教育和体育局及圣水峪镇中心学校近几年来的各种文件和活动对课题实施提供了研究依据,主要有“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特色办学实施方案、青年教师培养活动、古诗文背诵活动、经典诵读实施方案、春蕾读书实施方案、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少年宫建设活动、体艺社团活动、阳光大课间运动、兴趣小组活动、家校联谊活动、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等。

3、学校是一所离圣人出生地最近的农村小学,受到尼山圣源书院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便于联系到著名的国学教育专家来校讲学,村名“庠”字为中国最早的学校名称,文儒之乡民风纯补,学生行为习惯良好,学校与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有长期冠名资助协议,只要努力,“专家引领、校企联合、童蒙养正、明礼导行”的德育方法和目标不难实现。

4、学校有市级教育科研的经验,有一批勤学奋进的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

5、县镇领导重视德育工作,支持教育科研;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能保证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6、当前国际国内形式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支持。

7、学校有图书室和阅览室,藏书较多,信息网络正常,打印设备充足,便于课题实施。

三是课题实施得到一批热心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关心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家、教授和专家的有力支持和指导。

四、关键词的界定

1、国学:国学又称“中学”,是相对“西学”而提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儒释道兵、医易史巫、诸子百工等学的总称;是清末民初,中国学者为了对抗“西学”冲击而提出的文化概念。国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儒学。儒学的中庸、中和思想是贯通国学诸领域的关键,举凡道学、佛学、中医、周易、风水等等,无一不以“中和”为极致,“中和”即本于中庸。抓住了“中和”“中庸”即抓住了国学诸学的根本。

简单讲国学即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

2、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核心,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等。

3、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综合心理学家解释,行为习惯有如下特点: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习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

五、课题研究实施步骤、阶段性目标和最终成果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本课题中主要用于查阅优秀传统文化资料等。

2、行动研究法:一种适合小范围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或揭示规律,而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本课题中可以组织外出学习,专家讲坐等形式。

3、调查分析法:研究者为了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研究方法。

4、总结法: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实践按课题研究的要求进行阶段性小结和课题研究结束时的总结,形成结题报告和论文。

同时运用对比法、归纳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启动阶段)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做好调查摸底工作;

(3)开好启动会;

(4)填写课题申报表;

(5)出台课题立项评申书及实施方案,依托尼山圣源书院,开展好专家引领等活动探索、进行教师、家长、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培训。

2、第二阶段: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研究阶段)(1)制定分学段分年级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并组织实施,初步进行传统文化与学校现有活动及学科教学的整合。

(2)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内省,“明礼导行”初见成效。

(3)组织教师学生外出参观学习,提升境界和层次,将活运进行深化和提升,编辑传统文化校本教材,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

(4)以托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活动,建设高标准校园文化,创建特色显明的精品学校,阶段性工作小结。

3、第三阶段: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总结、结题、评比阶段)

(1)搜集各种实研材料,形成系统的报告;

(2)参与研究人员的个人总结;

(3)开好总结、结题会,表彰先进个人。

最终成果

1、文字(论文、调查报告、各种工作量表); 其中研究报告:传统文化与小学生行为习惯研究

2、图片(开展活动的情景图片,教学中的有关图片、可用图片记录的其它相关图片);

3、光盘(研讨、交流、汇报课的全程拍摄录制成光盘

情景创设所使用的课件)

4、读本和手册:中国传统文化读本、与之配套的教师手册。

5、学校特色办学,以传统文化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精品学校创建。

《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小学校园的实践性研究》课题组

泗水县圣水峪镇庠厂小学 2014年5月28日

第二篇: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校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民勤县第四中学

黄发锴

民勤县教育局

李有峰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观乎人文,天下化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中国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人之为人,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理性情感动物,有着独特的精神家园需要坚守。然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优秀的东西被搁置,很多质朴的成就被遗弃。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符号,尤其是我们这样一 个具有悠久文明和文化底蕴的泱泱大国。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让中小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悠久历史,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增强民族自豪感。

近年来,我国社会对传统的兴趣日增,对传统的关注越来越强烈,神州大地,各种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蔚然成风,但很多仅限于形式上的模仿。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传统文化严重缺失。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曾经说过,传播中国文化不能一味钻进历史故纸堆,应强

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应与世界上其他文明接轨。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正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教育系统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和关键环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十八大对这一问题进一步做出了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总书记就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新形势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自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来,我校领导及语文组老师就开始了认真学习和积极探索思考。在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随着改革开放,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正面临断层的危险。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且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冲击程度之烈为亘古未有。年

轻一代正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培养了一批无根的孩子,如果一个人缺失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就不能明智地了解自己的过去和审视眼前的处境,就很有可能缺乏社会责任感。缘于此种现状,我校语文教研组一致认同:当前,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改变现状,要重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采用恰当的途径与策略,导引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以达到“古为今用、与时俱进”的目的。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人不断批判传统,导致国人漠视古典文化,到如今已直接威胁到民族文化的延续。从当前世界的教育趋势看,各国都很重视本民族经典,大家都清楚地意识到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今天中国语文教育界出现的“传统回归”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学热的升温,特别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重视,已经成为语文界有识之士的共识。每个学子应该从小受到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不仅是语文教师而是每个教育者都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一个人成长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在学生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调查研究,收集、归纳、分析、借鉴国内其他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研究的成果,进而对本课题进行深化。理清不同学段既相区别又相衔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探讨与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相适应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和方法。

(2)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对新教材所蕴涵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与弘扬。研究创新开发项目,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

(3)初步形成我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资源库,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有序、有效开展。形成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校课程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评价和指导。

2、课题研究的内容: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说:“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知道中国历史的重要史实和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尊重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珍视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第一、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

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第二、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培养青少年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

第三、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青少年学生做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三、课题研究计划与步骤

1、第一阶段:2017年4月至2017年6月(启动阶段)(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任务;(2)填写课题申报表;

2、第二阶段: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1)搜集整理文献资料。

(2)在民勤县城区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确定能够进校园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

(3)开展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比如经典诵读大赛、书法绘画展演活动、清明节祭祖扫墓活动、重阳节敬老爱老活动等。

(4)撰写系列论文。(5)阶段性工作小结。

3、第三阶段:2018年4月至2018年5月(总结、结题、评比阶段)

(1)搜集各种研究材料,形成系统的报告。(2)参与研究人员的个人总结。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一)研究思路

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人、鼓舞人、塑造人。本着“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理念,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达到“陶冶情操、磨练心志、完善人格、人际和谐、天人和谐、担当责任、报效国家”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

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学校教育中的基本资料,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本的材料支持。

2、理论研究法。研究近现代以来我国在传统文化的教育方面形成的各种理论和观点。

3、文献研究法。遴选传统文化经典,阐释精神内涵。

4、经验总结法,即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有效总结与归纳,形成实践研究中的理论成果。

(三)技术路线

运用逐层分析,从宏观普适层面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从中观学校层面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的实践方式;从微观个人层面研究思想观念认知态度行为实践的一体化。

我们的研究团队将精诚团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认真做好课题研究中的各项工作,我们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理清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方式方法,为中小学生更好的学习祖国的优秀文化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三篇: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开题报告

基于项目的作业设计:我爱中国传统文化

开题报告

郑东新区永平路小学四年级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1年7月,教育部出台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并在“总目标“里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分学段要求里强调:第一学段“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这相比以往的教学大纲有了很大提高,明确了目标。同时,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改革理念,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活动性。目前,有关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究,尽管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但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有必要在课改实验中加强研究.

(二)国内外对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近些年来有关中华古诗文诵读、背诵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中华海外人士也很关心传统文化的发展,甚至在海外的炎黄子孙出于对祖先文化的情感,大力提倡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开展诵经活动。在国内,教育部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性,并且在分学段要求里,强调了各个年段的目标,规定了基本的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古诗的量.这相比以往的教学大纲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改革理念。目前,有关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究,在全国各地的许多学校早已自发形成了校本特色,甚至编写出了校本教材。尽管这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不够切合实际,缺乏计划性、系统性。所以有必要在课改实验中加强研究,研究出一套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探究的方式方法。本课题也是想就此展开探究,为教学改革服务.二、项目的界定、假说和目的(一)项目的界定: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况,克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它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与综合性学习的研究都以取得显著成效,但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理论和方法实践研究却比较欠缺,传统文化遭受严重侵蚀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学必须承担起传承民族精神的重任。进行新课改的语文教师迫切需要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途径。在综合性学习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必将为语文新课改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同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二)假说:

如果能够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发展目标,针对教与学的实际情况,通过综合性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保证学校可持续地稳定发展。

(三)目的:

就学校而言,本课题组研究旨在在“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总课题下,全面探索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理论体系及可行性方法,为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师和实验学校提供创新平台,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长,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贡献。

就学生而言,是要促使其具有创造的意识,培养创造的能力。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陶冶情操,学会做人,学会在综合性学习中发展个性,培养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量.三、项目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华传统文化大观》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四、研究的内容:

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2、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五、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个案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4、比较研究法

六、研究的基本步骤:

本课题研究预期时间为1年。分三个阶段开展研究工作。

(一)准备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2月)

1、成立项目实验小组,确定实验班级和相关实验教师,制定实验方案。

2、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好理论认识笔记并进行交流。

3、认真研究实验课题,提高对课题的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对实验项目的共识。

4、做好实验前期的数据整理:如问卷调查,访谈,个案分析的登记工作及其他准备。

(二)实验阶段(2018年2月――2018年4月)

1、指导不同实验班级开展实验项目,做好实验阶段的原始记录工作。

2、做好实验阶段的评估工作。

3、针对问题进行策略研究,撰写研究论文和教学反思、策略指南。

4、定期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举办实验工作研讨会和交流会.(三)结题阶段(2018年4月――2018年9月)

1、呈现师生实验成果。

2、做好项目实验的论证,总结及成果整理汇编工作,写出项目报告与结题报告,汇编项目优秀论文、优秀课例和典型个案,对实验进行终结性评估。

3、推广成功的实验经验.七、项目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集结汇编研究实验中的典型案例、教学反思、行动研究案例等

(二)集结汇编教师在研究中所形成的教学论文、研究论文等

(三)建立参与项目研究教师教学情况档案

八、项目研究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负责情况

祁天华具体负责本项目总的构想、设计,组织管理,人员协调,全面主持本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总调控,负总责。

王兰兰、李月月具体负责最新经验信息、教育理论、学习理论的收集、比较、分析、筛选、整理和项目实施的科研工作,以及实验研究的指导和实验研究资料总的积累,实验成果的整理与申报、推广。

陈红娟、陈松伟具体负责实验方案的实施、落实和研究指导工作,负责各方面研究案例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统计和阶段性的研究总结等工作。

方芳具体负责本项目方案的落实。

第四篇: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开题报告

基于项目的作业设计:我爱中国传统文化

开 题 报 告

郑东新区永平路小学 四年级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1年7月,教育部出台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并在“总目标”里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分学段要求里强调:第一学段“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这相比以往的教学大纲有了很大提高,明确了目标。同时,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改革理念,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活动性。目前,有关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究,尽管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但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有必要在课改实验中加强研究。

(二)国内外对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近些年来有关中华古诗文诵读、背诵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中华海外人士也很关心传统文化的发展,甚至在海外的炎黄子孙出于对祖先文化的情感,大力提倡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开展诵经活动。在国内,教育部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性,并且在分学段要求里,强调了各个年段的目标,规定了基本的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古诗的量。这相比以往的教学大纲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改革理念。目前,有关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究,在全国各地的许多学校早已自发形成了校本特色,甚至编写出了校本教材。尽管这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各方面的 关注,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不够切合实际,缺乏计划性、系统性。所以有必要在课改实验中加强研究,研究出一套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探究的方式方法。本课题也是想就此展开探究,为教学改革服务。

二、项目的界定、假说和目的

(一)项目的界定: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况,克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它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与综合性学习的研究都以取得显著成效,但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理论和方法实践研究却比较欠缺,传统文化遭受严重侵蚀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学必须承担起传承民族精神的重任。进行新课改的语文教师迫切需要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途径。在综合性学习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必将为语文新课改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同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二)假说:

如果能够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发展目标,针对教与学的实际情况,通过综合性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保证学校可持续地稳定发展。

(三)目的:

就学校而言,本课题组研究旨在在“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总课题下,全面探索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理论体系及可行性方法,为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师和实验学校提供创新平台,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长,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贡献。

就学生而言,是要促使其具有创造的意识,培养创造的能力。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陶冶情操,学会做人,学会在综合性学习中发展个性,培养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量。

三、项目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华传统文化大观》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四、研究的内容:

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2、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五、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个案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4、比较研究法

六、研究的基本步骤:

本课题研究预期时间为1年。分三个阶段开展研究工作。

(一)准备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2月)

1、成立项目实验小组,确定实验班级和相关实验教师,制定实验方案。

2、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做好理论认识笔记并进行交流。

3、认真研究实验课题,提高对课题的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对实验项目的共识。

4、做好实验前期的数据整理:如问卷调查,访谈,个案分析的登记工作及其他准备。

(二)实验阶段(2018年2月――2018年4月)

1、指导不同实验班级开展实验项目,做好实验阶段的原始记录工作。

2、做好实验阶段的评估工作。

3、针对问题进行策略研究,撰写研究论文和教学反思、策略指南。

4、定期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举办实验工作研讨会和交流会。

(三)结题阶段(2018年4月――2018年9月)

1、呈现师生实验成果。

2、做好项目实验的论证,总结及成果整理汇编工作,写出项目报告与结题报告,汇编项目优秀论文、优秀课例和典型个案,对实验进行终结性评估。

3、推广成功的实验经验。

七、项目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集结汇编研究实验中的典型案例、教学反思、行动研究案例等

(二)集结汇编教师在研究中所形成的教学论文、研究论文等

(三)建立参与项目研究教师教学情况档案

八、项目研究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负责情况

祁天华具体负责本项目总的构想、设计,组织管理,人员协调,全面主持本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总调控,负总责。

王兰兰、李月月具体负责最新经验信息、教育理论、学习理论的收集、比较、分析、筛选、整理和项目实施的科研工作,以及实验研究的指导和实验研究资料总的积累,实验成果的整理与申报、推广。

陈红娟、陈松伟具体负责实验方案的实施、落实和研究指导工作,负责各方面研究案例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统计和阶段性的研究总结等工作。

方芳具体负责本项目方案的落实。

第五篇: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性研究汇报材料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性研究》

课 题 汇 报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大家下午好

我是《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性研究》课题研究组的负责人、庠厂小学校长。我校《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性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已有半年多时间,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兄弟学校的密切帮助下,在全体老师的积极参与下,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对于地处泗水最偏远山区的我们来说,课题研究虽不是很陌生的领域,可是,将它作为一项研究,我们感到压力和困难都很大,能否让研究工作富有实效,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下面,我把学校2014的课题研究工作向各位领导、专家作个汇报。

我们学校这次承担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性研究》课题,2014年5月26日被立项为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滚动课题,2014年5月28日举行开题会,整个研究工作预计到2016年7月结束。我校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有14人。本为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具体任务为:

第一阶段: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启动阶段)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做好调查摸底工作;

(3)开好启动会;

(4)填写课题申报表;

(5)出台课题立项评申书及实施方案,依托尼山圣源书院,开展好专家引领等活动探索、进行教师、家长、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培训。

具体做法为:

一、统一思想 形成共识

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活动的结晶,集中反映了民族精神、民族生活和民族经验。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对学行进行“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教育,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倡导文明礼仪,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提升德行修养,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大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找准思路 明确目标

本期,我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题研究工作,以专家引领为核心,教育家长懂教育;以名校带动为切入点,打造优秀教师队伍;以校企联谊为纽带,定位感恩教育校园特色文化;以行为养成为着力点,整合县镇有关德育教育、行为养成、经典诵读、春蕾读书等内容。力求做到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努力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模式,整体实现学校“明礼导行”德育目标。:

三、成立机构 精心组织

接到课题立项任务以后,学校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课题领导小组会议,号召大家积极参与,主动参与,分好工、领好头,把课题研究工作当成一项大事来抓,作为提升学校品位、提升自身素质的一个平台。制定了相关活动制度、计划。以学校和少工委为主精心组织了多种形式和多种类型的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研讨活动,为教师的学习交流提供了多种机会与途径。同时,召开了全体教师参加的课题研究动员会,布置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

四、实施方案 具体落实

为了让广大教师能尽快了解和掌握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学校课题组给广大教师进行了理论培训,购买了相关图书及视频资料,要求教师认真阅读。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老师们基本了解并掌握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5月4日组织全体师生及学生家长听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赵法生教授关于德行教育的报告,举行了庠厂小学专家道德讲堂暨家长学校开班仪式。

5月16日,加盟济宁学院第二附小“孔子教育思想联盟校”活动。将二附小“培养少年君子”的育人目标与本校实际结合起来,吸取二附小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特别是孔子教育思想研究方面的优势。5月25日,举办“山推爱我 我爱山推”——山推圣爱小学庆六一书画展。将山推的“自强、奋进、博爱、创新”精神与学校德育教育及感恩文化融合起来

5月28日,课题实施方案定稿,课题组成员举行《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性研究》开题会。带领大家集中学习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研究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6月1日,我校组织了全体师生庆六一活动,会上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布置,全校师生听取了道德模范教师侯广苓先进事迹汇报以及道德模范学生六年级仇志强同学的先进事迹汇报。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的道德意识,明确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争做道德模范,道德标兵的热潮。

8月15日,参加“孔子教育思想联盟校”工作会议,选派五名教师参加“孔子教育思想联盟校骨干教师联谊活动”。

9月12日,为了进一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渗透落实到教学中去。我校向学生分发了启蒙经典书籍《弟子规》,要求各班每天必须充分利用早读课时间诵读《弟子规》,并定期举办“专家道德讲堂暨家校联谊会”,教给家长家庭教育的方法策略,将尊师重教,孝敬父母等传统的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去,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准则。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纠正了学生的不良行为,一代先师孔子倡导的“温、良、恭、俭、让”的好行为在我校逐步掀起。

10月8日,我校开展了广播体操、歌曲合唱等多项比赛活动,意在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在我们正与泗水老年大学协商,由老年大学有特长和觉悟的艺术家来校辅导学生,培养学生书法、绘画、舞蹈、唱歌、器乐等方面的兴趣,让艺术家进校园,提高学生的艺体素质,提升我校艺体教育水平,校舍标准化建设让农村学校的“脏屋子”成为了历史,我们更希望通过规范学生言行、艺术家进校园等活动让农村的“土孩子”成为历史。

到2014年12月底,共举办专家道德讲堂13期,培训教师、家长、学生近4000人次,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庠厂小学的专家道德讲堂和尼山书院的乡村儒学讲堂有所区别,后者以孝亲儒家思想为主,意在教化村民,我们专家讲堂与家长会合并,实际上是一种家长学校,不仅讲授传统礼仪等儒家思想,更多的是讲学家教策略,家校联合的相关内容,意在教育家长懂教育并配合学校工作,使学校的德智教育事半功倍;参加孔子教育思想联盟校活动3次;举办校企联谊活动3次;并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经典同行、春蕾读书活动。接受中央文化电视台、齐鲁晚报、济宁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采访,香港及国内学者调研考查20多人次,比如明天来做报告的是尼山圣源书院颜秉刚教授,来做调研的有山东省委党校14位学员,2位山东省委办公厅领导及颜教授徒弟2人。我们认真实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性研究》课题,努力实现以德育为纲,将县镇有关要求和学校各种活动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做为重点,达到“蒙以养正,明礼导行”的育人目标。

在研究活动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足仍然存在。今后,我们将在浓厚研究氛围,拓展研究环境、增强制度约束,加大经费保障等方面下功夫,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把我校的课题研究及全面工作提到一个新台阶。

谢谢大家!

圣水峪镇庠厂小学

2014年12月19日

下载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小学校园的实践性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小学校园的实践性研究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开题报告(五篇范文)

    广东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子课题 如何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 题 报 告 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中心小学 课题组 课题主持人:王 艳......

    幼儿园户外活动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园户外活动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我园一直以来坚持快乐教育,围绕我们的教育宗旨:培养幼儿 “健康的体魄,智慧的头脑,高贵的灵魂”为目的,需要幼儿快乐成长,快乐第一......

    幼儿园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园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园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 一、课题实施的背景当今闻名遐迩的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把个案记录作为一种全新的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教育方法,在当今世......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开题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的开题报告城头实验学校潘珊珊一、 课题名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课题编号:sh2011grkt73 二、 课题......

    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节奏,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节奏则是音乐的脉搏,是音......

    农村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创新研究 中期报告 聂家桥中心学校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推进文化创新,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发展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开题报告(共5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研究 开题报告 (一)问题提出: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观乎人文,天下化成”。人之为人,是......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 开题报告 本课题于2014年04月申报。2014年6月被商南县教研室批准立项。本课题2014年6月开题。预计2016年10月结束,为期两年。 一、课题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