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建设局“十一五”期间城建工作进展情况
县建设局“十一五”期间城建工作进展情况
及“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我县城建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十一五”规划的目标要求,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城区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50万 “2个50”中等城市的发展目标,按照“北连、东进、西扩”的城市发展战略,全力打“生态园林、汉风沛韵、最佳宜居”城市,突出加快新城区发展、老城区改造和小城镇建设,积极破解城市管理、资金、土地、拆迁四个难题,以改善人居环境、彰显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形象为重点,以城建重点工程建设为龙头,先后投资358亿元,实施了道路交通、综合市场、市政、办公、文卫、住宅、旅游设施等458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铺设沛公路等城市主干道29条,总长度62公里。建成汉城景区、刘氏宗亲会馆等一大批标准高、体量大的标志性建筑。建设沛公园、汉之源公园、滨河公园等景观景点。开发金地花园、五洲新天地等高档住宅小区380万平方米。建设日供水10万吨的地表水厂和日处理能力达14.5万吨的沛城、开发区、龙固、大屯煤电公司污水处理厂四座。建有储量150立方米的天然气储备站1个。扩建容量145万立方米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厂、新建8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目前沛县城区人口为30万人,建成区面积34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40%,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污水处理率达95%,城市气化率达97.3%。绿化覆盖率41.5%,人均公共绿地14.1平方米。新增公交线路6条,万人拥有公共车辆6标台。连续三次取得“江苏省文明城市”称号,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一、突出龙头作用,大手笔规划城市发展蓝图
用足用好政府第一资源,大手笔、大气魄为城乡发展布局谋篇,高水平编制发展规划。一是树立规划的超前意识。投入巨额资金,先后委托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进一步完善沛城总体规划,重新修编了新城区规划,编制重点功能片区规划、重点地段景观规划、城区交通规划等。二是树立规划的特色意识。突出“水脉、文脉、绿脉”三大特色,以水为脉,引湖入城,疏通水系;以文为脉,挖掘汉文化资源,打造汉文化精品;以绿为脉,突出生态,构建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在建筑设计上,既追求美观实用和动感,体现单体建筑的个性,又追求整体效果,建筑物之间相互依托、相互映衬。三是树立规划的严肃性。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建到位。
二、推进重点工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高质量高标准建设重点项目,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精心做好重点工程工作,加强工程建设技术指导和质量安全监督。积极推进管道天然气的建设,加快内河整治、河道配水方案的实施。强化对市政桥梁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安全和应急管理,不断提高市政公用设施服务供给能力,实现城市物流、人流的无缝对接。一是坚持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完善提升,打造了10分钟徐济高速公路进城段。拥有沛公路、韩信路、正阳大道等城市主干道“七纵九横”64条,道路总长度151公里,正阳大道、汉城路、汉邦路、汉源大道、徐济高速沛县连接段路、向阳路、水果街、东西环、沛公东路、张良东等相继建成通车,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完善城市道路设施,改善了城市交通环境,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城市大交通网络;二是坚持开发一片、配套一批。建设了供水、供电、供气、排污与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了日供水10万吨的地表水厂;新建和改造了沛城、龙固园区、大屯煤电公司三家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9.5万吨,铺设雨水管道118公里,污水管道22公里;建有储备量50立方米的液化气储备站4个、储备量150立方米的天然气储备站1个,铺设天然气管道160公里,扩建了容量145万立方米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和8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兴建了金凤凰建材城、温州商贸广场等重大商城,建设了东北大厦、泗水大厦、汉之源大厦等沿街大型商业中心,改建升级了汉城商都、七彩街市场等一批农贸市场,推动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改造铺设弱电管网23公里、热力管网68公里;新装路灯7000多盏,路灯总数达12000余盏,亮化率达到98%以上。高标准配套了新老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了城市集聚承载能力。三是大力度实施沛沿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全县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削减,国控李集桥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三、加快棚户区改造,合力打造宜居城市
不断优化城市居住功能,合力打造宜居城市。以人为本,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居住、旅游、休闲、社会配套等功能,构筑优美的人居、宜居环境。充分发挥房地产行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不断加快推进市场周边住宅区建设。老城区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大力改造城中村,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制定了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新政策,开发建设了汉城国际花苑、金地花园小区二期等24个高档住宅小区,完成拆迁230多万平方米,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需要。房地产竣工面积400多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以实施住房保障制度、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建设了阳光小区、新华家园等20多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安置房和廉租房,通过“租(廉租住房)、售(经济适用房)、改(危旧房改造)”并举,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四、打造旅游生态资源,提升城市特色品位
打造亮点,提升城市文化内涵。集中力量对汉街内经营业态的调整力度,将汉街打造成风味美食、休闲娱乐、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展销、古玩字画等具有汉文化特色的商业步行街。在不断推进城区绿地建设、加强绿地管养的同时,提升园林绿化的文化品味和内涵。建设2平方公里沛公园湿地公园和4公里的滨河绿色长廊,建成汉之源景区、改造汉城广场等绿地广场和42处街头游园绿地,新增绿地面积600万平方米。突出做好“绿”、“水”、“文”三篇文章,着力打造优美人居环境。一是充分挖掘汉文化内涵。以创建中国旅游强县为抓手,大力实施汉文化景区、沿湖生态旅游带、大沙河农业景观带“一区两带”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倾力打造刘邦故里、大汉之源旅游形象。以建设生态汉城、生态微山湖、果品沙河景区为重点,逐步形成汉城寻根、微湖赏荷、龙固观海、沙河摘果为主题的旅游品牌,汉城景区顺利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验收。实施了沛公园、汉之源景区、刘氏宗亲会馆、汉街综合改造等景观景点建设,建设了京杭运河码头等3个沿湖旅游码头,加快推进千万吨级港口、千岛湿地和微山湖度假区建设,拓展大旅游,发展大物流,集聚大产业,带动大商贸,打造沿湖文化旅游产业带。积极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进一步提升沛县旅游知名度,将沛县旅游融入省际旅游精品线路,实现了沛县旅游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打造园林绿化精品。按照“绿化优先,让地于绿”原则,实施了沛公园、滨河公园、汉之源公园等一大批绿化重点工程及配套服务设施,加快推进游园绿化、街道绿化和广场绿化,点、线、面、段相结合,在文化内涵、景观设计、绿化造型等方面提档升级,每年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形成了沛县独特的园林特色。三是着力做好水文章。围绕显水、活水、秀水目标,推进水系沟通工程,打通微山湖与沿河、挖工庄河接口,让城区的水“活”起来;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让城区的水“清”起来;加大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整治力度,让城区的水“靓”起来。
五、塑造精品工程,凸显城市形象。围绕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两大核心,我县聘请清华大学等知名院校的专家为城市建设的顾问,以大项目建设为载体,带动全县城建发展。“十一五”期间,共实施城建重点工程458个,建成了汉文化景区、汉源宾馆、东北大厦等一大批标准高、体量大的标志性建筑,建设了沛公园、汉之源景区、刘氏宗亲会馆等景观景点,大大提升了城市档次,凸显了沛城的品位与特色。
六、突出市场开发改造,加速度培育城市产业。
以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为目标,制定了城市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连锁经营、信息咨询、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新型业态,做大做强城市产业。先后兴建了金凤凰装饰城、温州商贸城等十大商城及泗水大厦、汉之源大厦等沿街大型商业用房;扩建了七彩街市场、改造了汉城商都、鼓楼市场。引进了苏果超市、农工商超市、海澜之家、金鹰服饰、五星电器、苏宁电器等全国大型、名牌、连锁经营等流通企业48家,城区商贸经营面积200万平方米,年商品交易额达45余亿元以上。
六、实施城乡一体战略,高标准推进小城镇镇建设 “十一五”期间小城镇建设以镇域规划为切入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等小城镇发展战略和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三化三提升。2010年选择了龙固镇、张庄镇、敬安镇、大屯镇4个经济基础较好,有一定优势的镇为徐州市重点中心镇,安国镇、魏庙镇为自主创建中心镇,杨屯镇为整体搬迁镇,列入我县小城镇建设先行推进重点建设镇。5年来,15个镇住宅建设投资11.1亿元,竣工面积159万平方米,公共建设投资2.89亿元,竣工面积34.8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总投资1.96亿元,硬化道路105.81公里,修铺下水管道85.03公里,新增绿化面积26.28公顷,安装路灯3390盏。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配套,城镇居民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十二五”展望
一、总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城乡建设工作全局,创新城市建设思路,围绕2个50建设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继续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继续以规划为龙头,以建设新城区为契机,全面完成新城市区核心区的建设,加大旧城整治改造力度,做优做美老城区;继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推进全县建设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大力提升城市综合使用功能,加快调整城市结构,着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加快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进程;努力改善人居环境,保护资源环境,塑造城市特色;稳步发展房地产业,振兴建筑业,规范整治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为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使我县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总体目标
1、城市化率:十二五期末达到50%;
2、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五年完成 200亿元;
3、住宅与房地产开发投资:五年完成10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2%-15%;
4、住宅与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五年完成2000万平方米;
其中住宅:1500万平方米
5、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十二五”末人均建筑面积50平方米;
6全面建设节能建筑:城镇以上所有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全面实施节能设计50%以上的标准。
7、全县形成城乡空间布局合理、城乡基础设施完善、城乡人居环境良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的局面。
三、工作思路
(一)以重点工程为载体,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十二五”期间,工程建设资金、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方面困难仍十分突出,我们要坚持围绕既定目标,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努力破解城建难题。
1、加强市政建设。建设城市重点景观轴线,精心打造城市名片,展示现代城市风貌,构筑中等城市发展框架。加快新城区东环路、正阳大道北路、曹参东路、周勃东路、灌婴东路等道路建设,拉大新城区框架。进一步放开市政项目建设市场,加强资金、质量、进度控制。实施新沛路、汉邦南路、汉城中路等道路改造工程,工程总投资将超过5亿元。
2、加强城建资金的筹集。一要积极争取金融部门支持,加快落实贷款计划;二要开拓思路,建立多元化投融渠道,一方面可通过拍卖市政工程冠名权的办法筹集资金,另一方面可采取BT模式实施重点工程建设,吸纳外来资金,同时可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土地收储、启动开发和市政建设的滚动开发,加快建设步伐。
3、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强对村镇建设工作的指导,重点抓好中心镇创建工作,将区域条件优、经济基础好、发展替力大、具有一定规模的5—10个中心镇作为发展重点,以中心镇作为城乡建设的纽带,把城市生产要素扩散开,带动同边乡村地域发展。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城镇综合功能,积极改善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
(二)加强房地产开发,改善人居环境。
1、加强拆迁工作。及时调整新的拆迁补偿安置政策;规范拆迁运作机制、政策,重点做好依法拆迁的监管,将市场化拆迁交给企业和中介机构;强化拆迁管理,严格拆迁许可制度,实行对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的监管,重点做好阳光小区四期、安泰小区、夹河子、写字楼楼北侧、双靛池、沛初中北侧、正阳小学东侧等地块建设。
2、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健全机构,进一步加强对我县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和研究,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体系;根据我县经济发展、城市承载力、人口规模,编制出台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综合治理,稳定房价,加强住房价格监管,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市民理性消费。
3、建立多层次的供房体系。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区分层次、突出重点”的原则,建立完善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保障体系,健全廉租房制度,满足务工人员和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探索多渠道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新路子。
4、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积极推行康居示范工程,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重视小区人文环境和空间控制,建设一批智能化、生态化、节能型的住宅小区,理顺社区管理与物业管理的关系,规范各方主体行为。健全维修资金管理制度,明确维修资金使用审批程序,规范物业管理经营服务行为。
(三)加快功能设施建设步伐,提升新城区承载力。新城区规划要坚持科学规划、全面开放、统筹协调、绿色生态和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建设全新理念。新城区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市场化运作、多出精品、争创一流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行政推动、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封闭管理、强力推进”的原则,在新城区建立起畅通无阻的交通线、商贸繁荣的经济线、环境优美的风景线。争取早日把新城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施齐全、现代气息浓厚的行政办公中心、现代商贸中心和居住中心。
四、具体项目
1、新建改建道路
(1)天津路东延段(汉景路—沿湖路)长5500米,宽40米。
(2)汉景路(沛龙路—周勃路)长2000米,宽40米。(3)王陵路(汉源大道—正阳路)长1600米,宽30米。(4)四中西侧道路(四中北道路—韩信路)长350米,宽26米。
(5)东环路,南北走向,长10000米,宽50米。(6)西北环路(沛公路—大微路)长6183米,宽50米。(7)沛丰路,长23000米,宽23米。
(8)红光北路(樊哙路—萧何路)长3720米,宽30米。(9)新城客运站东侧道路(韩信路—樊哙路)长870米,宽26米。
(10)李瓦屋大沟东侧支路(萧何路--沛公路)长1500米,宽26米。
(11)开元中学北侧道路(正阳路—红光路)长838米,宽26米。
(12)屯北路(西环路—东环路)长5800米,宽50米。(13)正阳北路(萧何路—沛龙路)长5100米,宽 50米。
(14)曹参东路,东西走向,长1300米,宽30米。
(15)周勃东路(西环路—东环路)长4500米,宽40米。(16)灌婴东路,东西走向,长1300米,宽40米。(17)新沛路改造,东西走向,长1250米,宽30米。(18)汉邦南路(樊哙路—鼓楼街)长840米,宽30米。(19)汉源大道南段(汤沐路—新沛了路)长1100米,宽40米。
(20)歌风西路(汉城路—汉润路)长2400米,宽40米。(21)沿河北路(汉源大道—东环)长3100米,宽15米。(22)樊巷街(小红光路—沿河路)长1300米,宽20 米。(23)曙光街(汉邦路—汉源大道)长860米,宽20米。(24)汉旺路(东风路—南环)长2500米,宽30米。(25)汉城中路改造,南北走向,长950米,宽12米。等30余条道路建设。
2、商贸文卫办公项目
(1)文化中心,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计划投资7000万元。
(2)奥体中心,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奥体宾馆,计划投资52000万元。
(3)中心商务区东区,占地4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20000万元。
(4)上海能源行政中心,汉源大道东侧,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计划投资10000万元。
(5)综合办公中心,新城写字楼东西两侧,占地11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40000万元。
(6)新城区写字楼,建筑面积85000平方米,计划投资35000万元。
(7)新城医院一期,汉源大道东侧,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计划投资42000万元。
3、公交客运交通
新辟线路5条,新增公交车辆60辆,重点发展新城区。
4、给水工程 建设新城地表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供水能力10万吨/日。
5、排水管网建设
老城区雨污分流工程,6、城市住宅建设
阳光小区四期、安泰小区、夹河子地块、写字楼楼北侧地块、小街子新村、北孔庄新城、大屯煤电新城嘉苑住宅小区建设。
7、棚户区改造
歌风中学地块、申庄地块、双靛池地块、子隆小区地块、质监站南地块、开元中学南侧地块、中心商务区以西地块、阳光三期南地块、四中地块、种子公司地块、东关地块(滨河路以南,梦园小区东)5000余亩棚户改造计划。
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1年城市建设的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加快实施 “奋力实现苏北率先,全面建设美好沛县”的总体目标,以城市生态建设、功能性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建设、新城核心区建设为重点,继续实施一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民生工程和生态环境整治工程,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努力打造“生态园林、汉风沛韵、最佳宜居”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2个50为发展主线,加快东西南北畅通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行政办公工程、文化商贸工程、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面貌,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一)加快城市道路设施建设。2011年,全面开工建设东环路、天津东路、西北环路、沛丰路、红光北路、新城客运站东侧道路、李瓦屋大沟东侧支路等道路工程的建设任务。这13条城市道路的建设,将真正实现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打通外部出口通道,畅通东西南北的目标。
(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2011年新建新城区供热管网、供电管网、弱电管网、垃圾处理厂二期等新城基础设施项目,继续抓好文化中心、综合办公中心、上海能源行政中心、新城区写字楼、新城医院一期、新城地表水厂、中心商务区东区等等续建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三)加快民生工程建设。
1、全面启动新城地表水厂及地表水厂给水工程的建设任务,确保城市用水普及率保持100%。
2、完成老城区2座生活垃圾场中转站、及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和建设任务,实现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的目标,促进“两型”社会建设。
3、完成老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和城区下水道疏浚工程建设任务,提升老城区的基础设施水平。
(四)加快旅游景观工程建设。按照生态人文的建设理念,充分体现其人文性、生态性和亲水性的思想,完成大风歌广场、沛公园二期、千岛湿地景区以及城区新建道路绿化工程等建设任务,全力打造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新沛城。
(五)加快棚户区改造努力提升城市品位。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高标准实施鼓楼市场、汉街商业广场、县设地块、燕山西地块、沛高中北侧地块、农行北侧地块王庄地块等重点区域的成片开发,新建一批档次高、环境美,功能全的现代化新型住宅小区。
(六)推进城市亮化覆盖。在做好全县路灯和景观灯日常维护和保养的基础上,重点实施路灯中央控制系统,提高管养效能。并大力推广节能灯,提高路灯亮灯率和节能率。
(七)优化城市客运管理。完善并落实《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的相关精神,开通和延伸2条公交线路,并根据财力和客运需求添置相应车辆;优化服务、完善出租车管理。
(八)加快中心镇建设。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产业、居住、人口向城镇集中,通过“三化三提升”打造新型现代化小城镇。2011年把中心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的突破口,大力实施“421”工程,突出抓好张庄、敬安、大屯、龙固4个镇集中创建,着力推动魏庙、安国2个镇自主创建,按照市中心镇标准加快杨屯镇搬迁建设步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狠抓带动强的大项目,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着力提高小城镇集聚辐射能力,到2011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4%。每个县城至少完成新建或改造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个,县以下重点镇新建或改造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少于2个,同时加大镇容村貌的整治力度,力求道路硬化、环境清洁、设施配套、交通有序。
第二篇:城建档案馆十一五工作总结与2010年工作总结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们城建档案馆在县委县政府、县住建局的领导下,在市档案馆的悉心指导下,全体职工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在财政支出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局领导大力支持并同意我们使用档案馆专用帐户经费。共购置了如下设备:联想台式电脑6台、喷墨打印机1台、针式卷盒打
印机1台、激光打印机2台、除湿、除尘设备、温湿度记录仪、烟雾感应系统、防磁柜2台、数码相机1部、多功能复印机1台、高速和宽幅面扫描仪一套、大型存储设备等,共计87万元。于11月份顺利地通过了省城建档案专家组的验收,成功地晋升为省特级城建档案馆。我们紧紧围绕城市建设中心工作、重点工程,围绕档案工作“三个服务”目标,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城建档案法律法规,认真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一)、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城建档案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
1、认真贯彻落实《沭阳县城建档案管理办法》等法规,加强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一是做好建设工程档案登记工作,落实《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制度,“十一五”期间我馆共与建设单位签订《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313个项目;二是做好建设工程档案的业务指导工作,做好工程开工前、施工中、竣工后的指导工作,五年开展业务指导计123个项目,143人次;三是做好建设工程档案预验收工作,监督检查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建档工作,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五年共进行工程档案预验收96个项目;四是做好建设工程档案催交工作,对于工程项目已竣工,迟迟不移交档案的建设单位进行催交,五年共发送竣工档案催交通知书24份。大部分建设项目档案能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移交;对未在规定时间内移交档案的比如北海花苑处罚1万元,开创了城建档案违法处罚的先例;五是配合建设工程竣工备案,五年出具建设工程档案接收证明文件106份;六是做好建设工程档案的接收审核工作,确保接收进馆档案的质量,五年接收工程档案入库27898卷。
2、学习贯彻全省城建档案工作会议和《进一步加强全省城建档案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主动出击,上门联系沟通,宣传省城建档案工作会议精神。我们与质检站的领导、骨干座谈,商量如何联手把建筑工程档案竣工前预验收工作做得更细更好;为了进一步规范城建档案的验收工作,结合我县的实际,我馆起草了《关于加强沭阳县建设工程档案专项验收制度管理工作的通知》,并于3月30日下发该文件;我们与县供电局、电信局联系,争取他们对地下管线档案、规划档案进馆的支持,为了更好地落实《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6号),结合我县的实际,我馆起草了《沭阳县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上报县政府,并于11月4日下发该文件。我们还与房管处房屋交易登记中心联系,宣传城建档案的重要性,把移交建筑工程档案纳入了交易中心办理房产证的告知程序。
(二)、围绕县、局中心工作和档案工作重点,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1、紧紧围绕旧城改造、工程建设、城市建设重大活动,“十一五”期间我馆积极主动地进行全方位跟踪拍摄,收集记录声像档案资料。重点跟踪拍摄人民路、南京路、北京路、虞姬生态园、火车站等重点工程的原貌和建设情况,拍摄总书记来沭视察、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焕友来沭视察、市委书记张新实来沭视察、市委常委、县委书记莫宗通陪同上级领导参观生态园等珍贵资料,积累录像资料1500分钟、专题片5个、照片10098张。
2、加强县重点工程的档案法规宣传、业务培训服务工作。为提高工程各责任单位技术人员、档案人员的法制意识、档案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期间共举办了2期工程档案业务培训班,对工程管理及档案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3、加强与市县之间城建档案馆之间的业务沟通和交流,共同努力推进全县城建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期间共参加了四次市城建档案馆组织召开的城建档案馆馆长会议,对贯彻省城建档案工作会议精神、编制《宿迁市城建档案事业“十一五”规划》、开展全县城建档案行政执法工作大检查等工作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共识。
4、加强对建设系统内兄弟单位的业务咨询指导和支持。让我们为各相关单位提供经常性的档案整理、计算机管理、声像技术等服务指导,帮他们解决技术、业务难题。
5、利用本馆声像技术、设备、人才优势,开展声像服务工作。还得到了建管处和质监站的积极配合,完成了《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和《心手相连,重建家园》两部画册,并和电视台联合制作了专题片《魅力花乡》和《城市建设掠影》。
6、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利用馆藏档案资料,热情为政府部门、社会各界提供档案、资料、信息利用服务。期间共提供利用
档案资料3756卷(册)次,提供利用863人次。同时,我馆编辑完成《城市建设大事记》和《城市建设大事记》编辑工作,为各级领导、业务部门和档案人员和本馆网站提供信息服务。
(三)、继续稳步推进我馆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1、加强档案馆网站、局域网、数据库的管理、维护、更新和数据备份工作,确保档案资料信息数据的安全和利用。根据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及时在本馆网站公布建设工程档案登记、验收、接收和认可工作情况和数据,及时公开档案工作最新文件,接受社会监督。
2、稳步推进档案资料信息化、数字化工作。完成27989卷档案的信息著录和目录数据录入工作,完成2896卷工程档案的扫描和著录工作(其中文字64680页、图纸36645张)。
3、加强网络安全工作。我们在馆局域网安置了安全防火墙,每台计算机统一安装防杀毒软件,并在职工中进行了应用培训,保证了网站和档案资料信息的保密、安全。
(四)、加强行政管理和行风建设,营造和谐的单位氛围
1、按行风建设要求,公开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我馆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实行“首问负责制”,加强效能和廉政建设,接受社会、市民的监督、评议,不断推进行风建设。
2、期间我馆组织职工开展了扶贫帮困、慈善募捐等公益活动,为地震灾区、见义勇为基金会等多次捐款,累计达数千元。开展了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参加省市档案协会组织的各项文体竟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树立全局观念,保证政令畅通,“十一五”期间,我馆全面完成局下达的各项责任目标和局领导交办的工作。
以来,在住建局的领导下,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经过全馆职工上下的齐心协力,我馆在规范化、信息化、制度化建设和依法管理、积极对外服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今后,我们将不断努力,再接再厉,使城建档案工作更上一台阶。
二、“十二五”工作规划
“十二五“规划期间城建档案馆工作的总体思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以《江苏省城建档案馆(室)目标管理考评管理办法》为标准,抓基础管理,抓对外服务,努力提高城建档案馆的形象和服务水平,为沭阳县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一)、围绕县重点实事工程,努力做好城建档案的服务、指导工作。
1、继续加强对城区建设档案的指导服务工作,主动、热情上门服务,为他们提供业务指导、培训、咨询、声像拍摄等方面的服务。
2、继续做好在建、新建路桥、市政工程的档案服务指导工作。特别是老城区的改造项目,要提前介入,深入现场,做好工程档案资料的前期指导及中后期服务。
3、加强重点竣工项目档案的验收、接收工作。配合建设单位做好工程竣工的资料预验收和档案移接交工作。
(二)、搞好法律法规和城建档案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1、认真学习贯彻《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建设工质质量管理条例》、《沭阳县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与局办公室联系合作,继续做好城建档案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工作。
2、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城建档案业务知识培训。特别对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档案资料员,参培人员受训后将进行考试,考试合格发证,逐步实行档案资料员的持证上岗。
(三)、以《江苏省城建档案馆室目标管理考评管理办法》为标准,加强城建档案馆各项基础管理对照标准,完善不足,夯实各项业务基础工作,加强硬件基础建设,争取住建局的大力支持下,于2011年落实新建库房计划。
(四)、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树立政风行风建设新形象
1、继续主动地为县城市建设重大建设活动、中心工作,提供包括摄录像,制作专题片等优质服务。
2、更热情地为系统内兄弟单位的技术档案提供服务指导,与他们联手对其管辖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为他们的特殊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3、进一步加强与县行政服务中心的联系,及时做好建设工程档案的登记、认可工作,按时参加例会,按行政中心深化改革的要求,完善、调整我们的业务流程,及时处理中心转来的行政事项。更好为业主、建设单位服务。
4、对签订项目责任书的单位,搞好上门指导,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为有特殊要求的业主、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努力提供特色服务,帮助他们完善工程档案。
5、继续按行风建设要求,公开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继续实行“首问负责制”,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树立行风建设新形象。
“十二五“规划期间,我们城建档案馆将在局党组、局机关党委的领导下,继续振奋精神,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努力工作,全面完成局下达的各项责任目标,把我县城建档案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三、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我馆在局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下,以年初的计划任务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大建设大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和服务局中心工作,全面推进我县的城建档案工作,较好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城建档案法制建设
实践证明,档案工作不能离开依法治理、加强法制建设是城建挡案事业发展的关键。通过对《档案法》、《江苏省城建档案管理办法》、《宿迁市城建档案管理办法》等国家、省、市颁布实施的城建档案工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并将有关规定细化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城建档案工作开始走上法制化轨道。依法强化对建设各方主体收集、编报城建档案行为的监管。我馆积极与规划、建管、房产、村镇、质监等有关职能部门协调沟通,加强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
1、为了进一步做好城市房屋拆迁档案的管理工作,保证拆迁档案的真实性、安全性,我们及时转发了宿迁市《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房屋拆迁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
2、做好建设工程档案登记工作,落实《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制度。全年我馆共与建设单位签订《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76份。
4、做好建设工程档案的业务指导工作。对在建工程做好开工前、施工中、竣工后的指导工作,监督检查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建档工作,积极主动的联系开发单位。通过现场指导,基本保证了工程竣工档案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我们还及时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资料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现场培训班的方式向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讲解,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犯同样错误,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
5、为了做好村镇建设工程竣工档案验收工作。结合我县的实际,起草了《关于加强村镇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并于2010年5月18日下发了该文件。我们档案馆工作在过去主要针对城区小区工程档案验收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我馆主动和局村镇科联系,请他们把关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时必须看到我们出具的档案验收意见书、在办理房产权属证明时必须看到我们的档案接收证明书,我们还和村镇科一起专门整理了一份针对小城镇建设工程档案的移交目录并请他们帮忙发放到每一个小城镇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已有塘沟、桑墟、贤官等乡镇按正规程序通过了验收并备案,其中贤官镇府苑小区还申请了按竭贷款,现在,马厂、李恒和沂涛等城镇建设档案正向我馆申请预验收。
6、参加工程竣工验收,全年共参加验收建设工程面积916984平方米,出具专项验收意见书7份;接收证明书21份。
(二)、强化目标责任制
为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精神,我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目标管理项目将全年工作任务细化分解,使每个人对全年目标任务做到心中有数,把各项制度、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使每个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全年共接收、整理、归档档案3185卷。
(三)、加强声像档案建设工作
1、我馆高度重视声像档案工作,充分发挥声像设备和专业人员优势,我们还专门借用城管局路灯管理所的升降车系统地拍摄了城市建设新面貌和重点工程;另外积极收集和拍摄改造前的旧貌,有计划地拍摄施工场景和城市建设新貌。
跟踪拍摄国贸大厦、人民医院、新汽车站等县重点工程的建设进度,系统性地记录了重点工程的建设过程。
2、对来人来访、外出参观、县内涉及建设领域的重大活动进行跟踪,以及各级领导参观规划展示馆的活动进行了系统地摄像照相工作。
3、跟踪住建局办公会拍摄工作,协助建管处对全县多处违建地块进行取证、协助村镇股对乡镇在建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另外我馆还得到了规划、建管、房产、园林、质监等各职能部门的的积极配合,完成了《城市建设大事记》和《新旧对比看发展》两部画册,并制作了专题片《2010年城市掠影》。
4、2010年,我馆投入了近10万元新添大型存储器和数据服备器,加快了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工作速度,完成了大部分档案的录入、组卷工作。全年共拍摄照片3015张,声像资料180分钟。
(四)、城建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稳步推进
信息化作为一个时代进步的推动力,它早已突破了计算机的科学和技术范畴,涵盖了城建档案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城建档案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也是城建档案馆工作实现与时俱进、响应时代要求的必由之路。我馆着力推进全县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进一步加强沭阳城建档案信息网建设。成立了专门的沭阳县城建档案网并实现了网上查询功能(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充分利用网站这一网络平台,将城建档案及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新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时发布网上,今年添加各类新闻120篇。
2、经县委县政府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现成功运行了《沭阳县电子政务系统应用支撑平台》,通过对城建档案业务网上申报和办理,使城建档案工作进一步透明化、规范化。
2、做好馆藏档案扫描工作,数字化建设再上台阶。
3、加强局域网、数据库和数据备份工作,确保档案资料信息数据的安全和利用。
(五)、强化服务意识
我馆全体人员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发展使命感自觉融入我县发展大局,以用户满意为最终目标是我馆每一个工作者的服务理念。为我县整治市容市貌、总体规划的修编,老城区拆迁改造、提供了大量详实的档案资料。
今年我馆共接待查档人员174人次;查阅案卷227余卷;复制并出具证明150份。
四、2010年工作不足之处
2010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城建档案业务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地下管线信息动态管理机制有待真正形成;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深入研究不够;招商引资工作严重滞后,这都有待于我们今后工作中努力改进的。还有一个困惑的问题,档案馆库面积严重不足,馆库改造工作一直无法进行,严重影响了我们馆的正常工作。
五、2011年工作计划
1、加强贯彻落实《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力度,争取建立地下管线档案登记报送责任制度。
2、加大小城镇建设档案的搜集力度,准备出台《关于加强沭阳县小城镇建设工程档案专项验收制度管理工作的通知》。
3、加大声像档案和档案信息化的工作力度,争取完成两项编研成果《2010年建设重点工程汇编》和《重点工程汇编》。
4、逐步规范电子档案、声像档案的接收。提高信息化服务手段,开展档案网络信息服务,利用城建档案信息网站,讨论、解答有关城建档案工作问题。
5、已归档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对2010年竣工后即将移交的档案要求建设单位提供电子版,或有偿服务。
6、规范摄、录像工作的内容和质量,重点做好城市新、旧貌的拍摄工作,充分发挥城建声像档案的亮点作用。紧紧围绕政府城建工作中心,不断丰富城建声像信息库,建立城市记忆工程,为揭示城市发展的轨迹积累更多生动形象的珍贵史料和文化财产,为政府决策、城市建设与管理不断提升城建档案效能。
7、对接收进馆的档案进行规范整理和科学保护。保证进馆档案的完整、齐全归档,确保馆藏档案具备安全保管条件。按城建档案管理规范进行分类、著录、标引、编研,对文件及图档扫描。
整理建设工程竣工档案卷;建设系统业务技术、业务管理档案1000卷。
8、从服务领域、服务方式、服务手段上开展创新工作。提高档案利用率,扩展档案服务范围,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提高服务的透明度。敢于针对档案利用服务中的一些不合理规定,取消一些部门保护限制,进一步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对城建档案的需求。使档案信息面向社会、面向公众合理、有效地利用。
9、进一步完善沭阳城建档案网的功能,将开通业务咨询、网上提交预审资料等服务。
10、增加新库房、调整加固老库房,上必要的密集架等档案装具,保证进馆档案得以妥善保管。
第三篇:市规划建设局十一五人才工作规划
**市规划建设局“十一五”人才工作规划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开发建设人才资源,发挥建设人才潜能,培养一支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建设人才队伍,关系到我市建设事业发展的全局。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央政治局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市有关人才工作总要求,结合我市建设事
业发展实际,为培养、引进、开发、用好建设人才,充分发挥建设人才在推进我市建设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特编制本规划。
一、全市建设人才队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十五”期间,全市建设人才开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局党委的具体实施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把适应计划经济的人事管理体制调整到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上来,把传统的人事管理调整到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上来,为我市建设事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的建设人才队伍。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市建设人才开发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截止2004年末,全市建设系统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人才789名(不含建筑企业)。一是从学历结构看,共有研究生学历的4人,本科学历的有149人,专科学历的有225人,其余为中专及以下学历。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全市建设系统人才队伍总量的47.9%。二是从人才的分布看,在各级政府机关工作的有118人,国有事业单位662人,集体事业单位9人;市直单位有407人,县(市、区)382人。三是从职称层次和结构看,全市建设系统事业单位364名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6人,中级职称的有144人,初级职称的有187人,未评职称的19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大致为0.04:0.42:0.54。专业技术人员的年龄趋于年轻化,35岁以下的161人,36至45周岁之间的143人,46至55周岁之间的51人,其余在55周岁以上。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工程技术类286人,经济类31人,会计类22人,统计类4人,图书管理、文博类19人,政工类1人。
人才集聚能力有所增强。近年来,全市建设系统紧紧抓省、市为加快吸纳和集聚优秀人才开辟的绿色通道,认真落实省、市“重才引智”工程,采取多种办法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落实人才政策,为各类建设人才到我市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使人才集聚速度进一步加快。截止2004年底(除去退休、死亡的),全系统为全市建设类企业共评定各类助理工程师1123名,工程师905余人,高级工程师58名。
人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对全系统人员进行了更新知识、继续教育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提高了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及创新能力。完善了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主,社会力量共同办学的格局,建立健全了各类培训、技能鉴定机构,大规模的开展了培训、鉴定工作,努力为各类人才服好务。积极依托了市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使“要人才找市场”已成为社会共识。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市在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经济竞争日益升级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中,建设类人才资源开发还存在滞后现象,人才队伍还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主要表现在:人才队伍在总量、结构和整体素质等方面还不能适应全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责任制的发展需要;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一线操作人员中技术力量普遍缺乏;整个建设领域职工队伍的文化水平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特别是农民工是建设从业人员的主体,一线操作人员80%以上是农民工,他们绝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没有职业技能培训。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市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十一五”人才工作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的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兴业之路。要坚持以人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制度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用好三个环节,着力加强建设系统公务员、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建设人才队伍,为我市建设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总体目标:今后5年建设人才工作的工作目标是:努力建好建设人才“四支队伍”即:公务员队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一线操作人才队伍。将建设系统各类干部进行普遍轮训,政治理论水平和依法行政能
力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建设执业资格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各类执业注册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力争全市各类建设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千人,一线操作人员职业技能岗位培训总量达到2万人次以上,高级以上技能型人才占技术技能型人才比例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使建设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竞争力在省内建设系统中处于一流水平。积极依托省外国专
家局,使人才国际化水平有所进展。基本形成领导有力、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建设系统人才工作机制。
(三)基本思路:确立以市场为基础配置的新思路。以更新观念为先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创新建设人才机制和建设人才环境建设为重点,围绕建设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突出市场取向,推行“人才资源+事业平台”的人才开发模式,从单项政策上率先突破,逐步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建设人才开发新机制。要把行政引导与用人主体、人才作用发挥结合起来,重点是调动和发挥用人主体、人才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把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结合起来,重点抓好现有人才的配置使用;把基础培养与培训提高结合起来,重点抓好现有人才的培训提高;把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结合起来,重点抓好智力和技术的引进;把社会价值与物质利益结合起来,重点抓好激励机制的建设。
(四)主要任务:根据发展的总体要求,“十一五”期间,全市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为适应全市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建设系统公务员队伍;培养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数量充足、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培训一支技术精湛、业务精通、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一线操作人才队伍。
一是大力增加建设系统人才总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尤其是建筑行业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等急需的专业人才数量要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二是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是今后五年人才资源开发的重点,并贯穿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特别要注重增强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培养高层次人才作为当前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学历教育,进一步提高人才学历层次。切实加强各类人才的培养,既要重视人才的业务素质培养,又要注重人才的政治素质的提高,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队伍。
三是优化人才配置,调整人才专业结构。针对我市建设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积极推动人才资源重组,实现各专业间的人才资源合理布局,调整专业结构,提高高级人才结构比例。重点培养一批横跨多种专业技术领域,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四是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要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努力营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
三、人才资源开发和对策措施
(一)转变观念,实施“重才引智”工程,大力培养、使用和引进人才。
1、以实施“五个一百”工程为重点,大规模开展建设类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教育培训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要适度超前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试行意见》,全面实施“五个一百”工程,牵头完成100名经营城市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任务。根据系统实际,继续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坚持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主,社会力量共同办学的格局。合理调整和配置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要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从事一线实际操作技能的专门人才和技能人才。要尽快形成培养内容科学化、培养手段现代化、培养措施制度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对在职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特别是要加快培养一大批中青年专业技术带头人、技能操作带头人、复合型人才和其他紧缺人才。
一是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要按照公务员职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重点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运作、依法行政、宏观决策和工作创新的能力,进行当代政治、经济、法律、科技、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等知识培训。要创新培训内容、方式和手段,采用单项和综合性多种培训方式,鼓励公务员学习公共管理专业,给公务员创造各种职业发展机会,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
二是加强在职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有计划地每年选送一批有培养前途的在职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到相关院校校深造。每年对口选送一批有培养前途的公务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到知名企业和上级建设主管部门进行中短期培训或挂职锻炼。加大邀请部分知名学者、专家开展讲座、专题辅导、研讨会工作力度。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造就一大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此外,应创新培训形式和内容,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为主的继续教育,着力解决知识老化问题。
三是切实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制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鼓励培训措施、政策,提升建筑企业家的培训意识,推动建筑企业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自我培训。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和讲座,尽快提高企业经营者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加快企业领导人的知识更新。
四是加强一线操作技能性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农业、劳动、教育等部门的协调,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大力推进建设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进一步改进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的方法,采用工学交替、个人自学与集中辅导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突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一线操作人员的劳动技能和安全生产水平。按省上任务要求,制定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规划,建立培训与鉴定工作年报制度。同时,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要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基础的作用,采取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订单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快培养建设行业的技能紧缺人才。
2、大力推进“人才资源+事业平台”的人才开发模式,通过事业平台留才、引才、聚才、培养人才。重点以建筑类工程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同时培养和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经营人才,让各类人才在全市小康社会建设中大显身手,创造财富。
3、加快建立吸纳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要着眼我市建设事业发展人才的需求,在大力开展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大力引进急需紧缺的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宽政策,打破各种限制人才引进的陈旧的条条框框,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采取柔性人才引进方式,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凡是对我市建设事业发展有用的各类人才,不论其身份、地域、资历、所有制,都应积极敞开大门,在诸如职称评定方面为其做好服务工作。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良好的人才开发机制。
1、强化激励机制,着力制度创新,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人才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大批优秀人才的治本之策。按照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贯彻《纲要》的实施意见,全市建设系统要加快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完善系统内公务员考核培训、辞职辞退和交流回避制度,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和任职公示制度。建立和创新社会考评和行政告诫制度。把坚持理论武装,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同时鼓励公务员参加公共管理专业学习,不断增强公务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运作、依法行政、宏观决策和工作创新能力,创造各种机会促进公务员能力的发展提高。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公务的透明度,推进社会化服务,接受群众监督。完善干部人事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有效调控的宏观管理体系,形成符合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建立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
2、推进分级分类管理,建设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完善和强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不断落实用人单位的管理权限,建立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的职务聘任机制,逐步推行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用的管理体制,实现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与岗位聘用的统一。研究探索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价办法。加强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考试的管理,对某些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并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岗位推行执业资格制度,实行准入控制。在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路子,改变用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根据社会职能、经费来源和岗位工作性质的不同,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的分类管理制度。通过推行聘用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过渡,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积极推行公开招聘和考试的办法,逐步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制度。探索建立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灵活用人制度。
3、积极推动建筑企业高素质职业化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动全市建筑类企业建立健全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干部选拔任用、激励监督管理机制,引入市场机制,引导企业主采取公开向市场招聘的方式选拔管理人员。建立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档案,对经营业绩和工作实绩突出、为全市建设事业做出重要贡献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三)加快构建人才大市场,强化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针对人才管理体制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改革力度,加快人才大市场建设步伐,实现人才资源的社会化,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1、尽快促进建筑用人单位与建设人才这两个市场主体的到位。一方面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使企事业单位真正享有用人自主权;另一方面,应加快实行人才社会化管理,打破人才的地域界限,使人才享受自主择业权,人才市场的主体逐步到位。
2、加快建立人才大市场体系。依托市人才市场,利用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完善建设人才市场功能,最大化地发挥信息网络作用。积极开拓市场业务,强化服务功能,增强服务实力,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在搞好一般人才交流的基础上,积极为高级人才服务。加快培育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和高新技术人才市场,积极建立健全高级建设人才信息库。
3、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投资回报机制,促进人才投资与回报的良性循环。
(四)强化组织领导,把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工作落到实处
1、要把实施人才规划摆到全市建设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局党委及下属单位党组织要切实加强领导,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局党委的领导作用,形成局党委统一领导,市局人事科牵头、党办、计财、科技等相关科室以及下属单位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中。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各单位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由人事科定期进行考核、督查。按照“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和“第一生活力”的要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努力建立健全人才工作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建立人才工作定期通报制度,定期召开人才工作例会,分解和调整系统人才工作任务,通报人才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人才培训、引进、使用、激励等工作。建立人才开发暨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联系专业技术人员制度,每个成员联系2名优秀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采取走访慰问、住院探望、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关心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人才统计年报制度,随时摸清家底,建立人才信息数据库,推进人才信息化进程。
3、加强舆论宣传,动员社会广泛参与。要加强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的宣传教育,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要积极与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联系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宣传建设人才培训、使用、管理的新理念、新思路,宣传实际工作中涌现来的典型经验和优秀人才的典型事迹,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人人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珍惜人才和有效、合理使用人才的局面。深入开展人才工作“双争双创”活动,设立专题、专栏宣传优秀人才典型事例,使他们成为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增强人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努力为人才资源开发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四篇:2009年建设局城建建设工作总结(本站推荐)
2009年建设局城建建设工作总结
××县建设局是负责全县城镇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管理、建筑业管理、房地产业管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等的政府职能部门,下设有4个行政科室、8个事业单位,有在职职工74人。一年来,城镇建设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领导下,在广大市民的支持参与下,通过不断努力,较好地推进县城建设,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城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年来,建设局以“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为契机,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规范行为、狠抓落实入手,不断强化机关作风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支廉洁高效、爱岗敬业、务实创新的新型队伍,为建设工作作保障。
(一)服务态度明显改善
检验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的好坏,关键是看单位干部职工是否对群众动真情、用真心。为此,建设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和提升:
1、转变服务职能。着重教育引导职工从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要求职工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服务意识渗透到职工一言一行中,落实在每个细小环节上,着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2、用制度管人管事。制定出台了《机关文明用语规范》、《机关劳动纪律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倡导微笑服务、快乐工作,用以规范职工言行。
3、推行服务承诺。全面推行“三公开”(公开办事程序、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四第一”(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重点、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五不让”(不让公务在我这里延误、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工作在我这里中断、不让前来办事的人员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机关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承诺服务,并设置举报箱、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4、建立窗口服务。在办公条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建立窗口服务平台,实行窗口服务,限时办结工作机制。
5、打造“阳光城建”。城市规划、重要基建项目、房屋拆迁等重大涉民事项全部公开、公示和听证;行政审批事项、程序、收费依据、标准全部公开;招投标实行“八统一”(统一招标公告发布媒体、统一监管投标保证金、统一评标办法、统一评标专家库、统一开标评标地点、统一进场资格审查、统一招标备案监管程序、统一中标通知书),阳光作业。
6、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大执法培训教育、监督管理力度,逐步规范执法行为。
(二)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为杜绝办事拖沓、推诿扯皮行为的发生,保证建设项目的优质、高效推进,建设局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工作效率。
1、认真贯彻执行四项制度。打造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出台后,建设局配套制定了“四项”制度落实措施,实行重要事项跟踪问效、群众事情限时办结、日常工作承诺服务,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2、首推“一表审批、一站办结”服务。针对项目审批、房产办理多科室审批、多环节办理冗杂的实际,推行科室合署办公,一表审批,一站办结、一口收费,大大方便了群众,精简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3、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对报建项目,实行定期讨论上报,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办结和答复;对行政审批事项、审批程序、收费项目、依据、标准通过政务信息网、建立公式栏等形式公开公示,运作过程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依法严格办理。
4、优质、高效推进项目实施。年初拟订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建设项目、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到领导,分解到股室、细化到个人,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大事集体会议讨论决定,小事现场协调处理,分头分责抓落实,有效确保了建设项目的推进与实施。
(三)城市建设快速推进
建设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发展”这一要务,围绕中心,超前谋划,立足本职,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1、超前谋划促发展。城市建设离开项目的支撑寸步难行,靠单一的土地资金难以推进。为此,建设局把项目储备作为建设工作的重头戏,细致做好项目前期测设储备工作,主动协调、积极争取。到目前为止,县城垃圾处理场、污水管网改造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补助资金达4000余万元,污水处理厂通过招商引进资金3000余万元,石湖景区、城北片区开发建设、部分旧城改造项目已初步与投资商签定了框架协议,为全面推进县城建设打下了基础。
2、立足本职抓建设。一是结合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县城格局调整的需要,适时启动了县城总规、控规、修规及城北片区详规的修编和新编工作;二是完成凤凰大道绿化及文笔二号小区农貌市场建设2项工程;三是稳步推进通源广场、凤泉公园2项市政建设项目和龙凤庄园、安瑞新城三期、明辉花园、青海园小区、能源小区、工商红盾苑小区等9个商住小区建设;四是启动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
材城、2万㎡廉租住房五项重点建设工程,近期计划启动通源大街北段、县城供排水管网改造2项重点工程。项目概算总投资达到12亿,年内可完成投资7.38亿元。
3、加强队伍建设作保障。一是强化班子及组织建设。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带头干事、带头执行动纪律,讲团结、讲大局,讲奉献、树榜样,以班子建设带动队伍建设,强化组织的凝集力、战斗
力;二是强化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把专题思想学习教育与日常教育管理紧密结合,进一步统一干部职工思想,激发干部职工干事的激情;三是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健全落实,规范职工的言行;四是鼓励、支持职工参与不同形式学习培训、资格考试,明确只要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单位另行以资奖励。通过多形式的教育管理,干部职工学习、干事、服务的氛围逐渐浓厚。
4、服务基层办实事。一年来,以开展“互联共创”为契机,先后两次组织股所以上干部到扶贫挂钩村平寨村进行专题调研,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帮助其出主意、解难题、谋发展。承诺投资8万余元,扶助建设一座桥涵、解决一村的人畜饮水、一村的道路建设和一校的门窗修复,并委派专人住村抓落实。到目前为止,已投入资金6万余元,完成预定工程的75,年内可全面完工。
(四)廉政建设得到加强
廉政建设一直是建设工作的中心,并致力于打造“廉洁城建”。
1、强化廉政警示教育。把廉政警示教育与干部日常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认真学习把握党纪法规,邀请纪检检察领导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干部职工参访中安监狱,强化党纪法规、正面典型、反面案例警示“三项教育”,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警钟长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2、截堵滋生腐败的源头。突出抓好项目规划审批、项目招投标、项目实施三个重点环节,项目规划审批严格执行会议讨论,集体审批制,有效避免个人说了算的现象;项目招投标严格执行曲靖市十个文件管理规定,按规操作,阳光作业;项目实施层层签定廉政合同,严格审计结算;财务管理主动邀请审计、财政、发改部门定时不定时开展审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到事前有警示、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落实。把拒腐防变的关口前移,有效遏制不良行为的产生。
3、健全落实监督制约机制。年初,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年中、年末同检查、同考核;主要领导与副职、副职与中层干部、中层干部与职工,层层签定《廉政建设责任书》,并交纳风险保证金,并明确廉政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奖惩办法;年中、年末定期开展廉政建设分析会,进行自检自查,发现有矛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纠正;以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建立健全民主决策议事制度、行政审批制度、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等制度,做到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约束人。同时公开、公示党务、政务及行政许可事项,把权力运行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
4、贯彻执行党政方针不动摇。贯彻执行党风党纪若干规定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严于律己,从严要求;财务开支提倡厉行节约,精简压缩,较大数额开支实行会议讨论,民主决策,日常开支实行办公室委派、财务审核、分管领导把关、主要领导审批的四级审查机制,有效避免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滥发资金、公款出游等行为的发生。
5、着实办理来信来访及矛盾纠纷。建设局始终把办理来信来访、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出了“限时办结、及时排查化解”的总体要求。在1-9月,共排查矛本文来源:好范文http://www.xiexiebang.com/盾问题43件,已办结38件,办结率达88以上,其他案件在积极的协调办理中。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
城市建设工作通过不断的努力实践,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及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建设工作量大、面广、任务重,以下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㈠县城规划滞后不全,实施难度大。县城总体规划于2005年完成第三版修编,但随着县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城北片区(恩荣片区)纳入县城近期建设,县城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总体规划明显滞后,并且仅有总规,指导性不强。实施中,部分群众执行规划的自觉性不强,乱塔乱建、违法建设时有发生,难以杜绝。
㈡旧城改造推进难,很多拟建项目难以实施。××县城旧城区由于历史原因,建筑混乱,设施不配套,城市景观、人居环境较差。县政府于年初拟订了多个旧城改造项目,但由于改造房屋拆迁安置难、群众意见难以统一、生产生活问题难以解决、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等问题被迫搁置。
㈢县城辐射力、带动力、吸引力不强。我县仍是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城市建设缺乏产业支撑,后劲不强,长效性、持续性不足。特别是旧城区绿化、亮化、美化投入不足,建筑零乱、设施不够配套,绿地率低,整体环境距园林城、生态城还有较大差距。
㈣县城长效管理机制、公共配套设施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现阶段履行城管职能是从涉管部门抽调人员成立综合整治办公室,开展日常管理工作,机构本身缺乏长效性,加上县城规模专业市场、停车场、公厕等设施还不配套,特别是不能满足传统节日农特产品交易需求,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摆乱设、乱泼乱倒等突发性、随意性行为很难控制。
㈤齐抓共管、全民共建的氛围不浓。城市建设工作涉及面广、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仅靠部门的努力很难适应新形势建设发展需要,更多的是广大人民群众要增强“建城、管城、爱城”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参与、理解、支持城建工作,齐心协力共创生态园林城市,共同打造和谐宜人、发展进取的城市形象。
㈥服务、便民的条件十分简陋。建设局于2005年与环保局分设,但一直是合署办公,在有限的办公楼内已容纳近90人办公,推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便捷服务硬件条件受到限制,职工办公、群众办事的环境条件较差。
三、整改措施及下步工作打算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下步工作中,我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和改进:
㈠编制完善“四项规划”。高起点、高标准修编完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北片区专项规划”,力争在2010年完成,用以指导建设,服务发展。
㈡快速推进13项重点工程建设。分别是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通源大街北段、通源广场、凤泉公园、石湖景区开发、园林城市创建、污水管网改造、城北片区开发9项近期重点市政工程及明辉花园、龙凤庄园、青海园、能源小区4个规模商住小区建设项目,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城市规模。
㈢逐步启动4个旧城片区改造。研究制定出台配套城市建设改造惠民政策,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逐步启动电影院片区、粮食局片区、木材公司片区、农贸市场片区改造工作,渐进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县城整体形象。
㈣探索健全县城管理长效机制。逐步理顺管理职能职责,健全机构队伍,创新管理措施,配套完善停车场、城市公厕、规模专业市场等设施,逐步实现市容环卫的长效规范管理。
㈤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城镇建设。通过各种有效媒体,加大规划、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机关内部建设等的宣传、公示、公开力度,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让市民充分享有规划、建设、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并主动参与到建设中来。
㈥一如既往强化队伍建设。以班子建设为龙头,继续强化队伍政治思想、服务技能、业务素质教育与管理,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干事、服务、敬业、奉献的责任意识,同时加大办公设施建设,打造便民、利民、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及办事环境。推动城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特此报告,请予评议
第五篇:市建设局关于城建工作的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市的城市建设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的四大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主打民生品牌,突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作为新兴城市,城市框架比较合理,但基础设施不够配套,城市功能的发挥受到一定制约。自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向城市基础建设逐步倾斜,先后筹措资金一亿三千七百万元,分期投入到市区基础设施新建和改造各项工程项目中,有效促进了向现代化城市迈进的步伐。系列民心工程的件件落实,受到群众高度称赞。主要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拓展城区框架,完善基础设施。自去年以来,我市城市建设投入逐步加最大、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去年总投资1200万元于4月10日进行了阜盛路(全长1200米)改造工程,历经3个月的紧张施工,现已进入收尾阶段,高质量、高速度地完成了排水、排污管网的敷设,路沿石、花砖的更换等十项改造任务;阜盛路西延工程通过招商引资方式进行改造,正在恰谈之中;总投资3000万元新西环路(全长6000米)建设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投资700万元的地下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正在施工中。
二是规范建筑市场,促进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建规模越来月大,新开工项目和建筑面积迅速彭涨,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建筑市场管理,招标率达到了100%.一心一意协助施工企业抓好质量管理,使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全部通过了年检。规范用工行为,与再岗工人全员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向施工单位代收农民工全员工资保证金,从而确保了农民工期终带全工资返乡。同时,建立了企业信用体系,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积极推广发展新型材和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及认定制度,上半年已经省墙改办对我市审批了砼多孔砖及标砖等。三是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与安全生产检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新开工程的基础工程和主体工程进行了重点抽查,巡查对涉及的主要建材反复抽检,下达工程质量整改通知书提出整改意见,有效防止了豆付渣工程事故的发生.对乡镇中小学校的工程进行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责令施工单位全部限期整改到位,对应该返工的工程全部进行返工,保证工程质量;去年还开展了“工程质量监督年”活动;通过了省技术监督局对16项有关混凝土外加剂和工程实体检测项目的认证.完善安全报监制度和工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及时办理报监手续,报监率达100%,意外伤害保险办理率100%,签订建筑工程安全双向承诺责任书,查出安全隐患3000多条,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177份,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16份,在德州市安全大检查中,受检工程共6个,其中德州市优良工程1个,合格工程5个,工程合格率100%。
四是典型带动,促村镇建设工作上档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先后出台了12项相关制度和文件,完善管理体制,各乡镇设立乡建管理所,实行了定人定岗定责。加强规划编制。大部分乡缜驻地的总体规划和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严厉查处违章建设。发放选址意见书288份,清理违法建设40多处,清理非法买卖土地229处。成立了“乐陵市村缜建筑工匠协会”,已有97个施工队伍加入协会。典型带动,召开了全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现场会,分析了当前我市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具体任务,并推选100个示范村,进行连续追综报道,促进村镇建设水平上档。
五是多措并举,促收污水处理费。处理费的征收曾一度成为一大难题。市政府成立了“三费一金”(河道工程维护费、企业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社会保险金)办公室,通过上门反复耐心面对面做工作、标语、口号等多种形式,加大征收污水处理费的宣传力度,并通过调查研究逐户核实,建立全市“自备井”档案,下发有关文件,提高单位、市民交费的自觉性,使征收工作逐步步入正轨。
下一步,我们主要通过抓好建设队伍自身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推动‘民心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规范建筑市场,拓宽引资渠道,抓好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化管理工作,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降耗,完善污水处理系列配套工程和经管运营,着力打造民心型机关,树立美好形象,构建和谐促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开创新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