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县服务业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全县服务业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卫生系统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服务方面做的一些工作简要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广大农牧民群众看病就医环境。近年来,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我县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先后投入4395万元完成了县人民医院、县藏医院、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实验室、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乡镇卫生院职工周转房和村卫生室等改扩建项目。其中乡镇卫生院设备投入达385万元、村卫生室设备投入达30余万元,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先后组织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人员赴省州县进修学习和培训人员达248人次,培训内容涵盖了基本医疗、卫生管理、公共卫生、药学等十余项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广大农牧民群众能够得到高效、优质、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满足了乡镇政府和其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购买药品的需求,率先在巴沟乡卫生院和尕巴松多镇卫生院开通城镇职工医疗刷卡系统。
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服务项目有效提供。一是健全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达到40元,根据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二是 全面启动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并规范了城镇和农村居民健康档案61626份,建档率为95.7%,每个乡镇设立了固定的宣传栏。对高血压、糖尿病、重症精神病患者进行了分类管理;对孕产妇进行不少于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为县城1600余名职工开展了健康体检。三是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保健工作。为保障我县妇女儿童生存发展和参与的权利,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和整体素质,截至2012年底全县上报孕产妇数为1270人,孕产妇系统管理数966人,管理率92% ;住院分娩数为998人,住院分娩率95%;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3675人,管理率90%,婴儿死亡19人,死亡率18.04‰;5岁以下儿童死亡20人,死亡率18.99‰;无一列新生儿破伤风发生。
三、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惠民措施落实情况。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公立医疗机构推行“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青政办„2012‟215号)要求,从去年9月份实施至今,我县经过“先住院后结算”的群众达4634人次,通过提供人性化服务,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水平和病人满意度。同时,严格执行青海省改善医疗服务十项便民措施,群众就诊量明显增加,有效确保了病人能够得到及时、安全、规范、有效的治疗。
四、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我县新农合筹资水平人均达到400元,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全县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一卡通”及垫 2 付直报制,切实解决了农牧民群众“看病贵”问题。对农牧区患有先心病和白血病的患者进行广泛筛查,截止目前,已累计筛查出先心病患者9名。根据海南州红十字会要求将对1名筛查出的患者送至北京进行免费治疗。同时,对22种新农合门诊统筹(慢性病)补偿标准由去年的1000元提高到2000元。21类重特大疾病住院费用经首次常规补偿后从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基金中给予二次补助,让农牧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实惠。
五、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群众用药负担大幅减轻。在县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县从2009年3月起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划属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与配送企业签订了配送合同,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责任。今年上半年,通过青海省政府药品采购平台采购药品498次,总金额161万元,经县医疗单位核算中心支付药品款114万元,药品款及时支付率达到75%,全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的覆盖率为100%,群众用药负担明显减轻。
六、全面推行十大便民惠民服务措施。一是完善无假日门诊制度。根据患者就诊量动态调整医护人员数量,对于一些门诊量大的科室增派出诊医师,同时合理安排专家门诊,并增加配套辅助检查项目,满足群众节假日就医需求。二是优化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诊。实行分科、分层、分散候诊、挂号和收费,实现能够门诊服务窗口和诊室弹性工作制,根据病人就医峰谷,建立灵活弹性工作制,做到高峰时段开足 3 窗口,有序分流病人。三是健全患者服务机制,推行志愿者医院服务。为住院患者提供一般生活护理、沟通交流、陪同检查、咨询、费用查询、健康教育、陪护、阅读报纸、出院后组织院内志愿者为门诊、急诊、住院患者提供志愿医疗服务。四是开展“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模式。在尊重患者诊疗付费习惯的同时,为患者提供“先诊疗,后结算”服务。五是落实“三三制”,提供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等服务。对患者出具检查检验报告,减少预约检查,力争做到随到随查。六是推行预约诊疗,改变诊疗模式。通过电话、网站、短信、现场预约等多种形式,有效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方便患者就医。七是探索诊后服务模式,延伸医疗服务。实行出院病人一周内电话随访制度,了解病人出院后身体状况,指导患者后续治疗康复。八是逐步实行门诊病历“一本通”。根据实际,实行通用病历,方便群众就医,减轻患者负担。九是改善服务设施,优化就医环境。完善门诊标识系统,设立就诊流程、电脑触摸屏等,为患者提供就诊流程,专家简介、科室布局、服务价格等信息。收费及服务项目全面公开,方便群众查阅。十是及时处理投诉,保障患者权益。认真落实医院领导值班制度,公布值班院领导和投诉受理电话,畅通患者投诉聚到,妥善、及时处理各类投诉举报,建立健全投诉处理信息反馈机制。
第二篇:在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
在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
发展服务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过去一年,我市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助推我市各领域工作出现了一系列有关键性作用的积极变化,高质量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良好态势。但与此同时,我们仍然面临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比较慢,传统服务业层次不高,还没有完全形成差异化和立体性的消费结构等。下一步关键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着力推动服务业体量向规模化转型。
当前,我市在服务业上与先进地区的最大差距,就是总量和规模的差距。没有数量就谈不上质量,没有规模就很难产生效益。要坚持内育与外引并举、增量与提质并重,着力引进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和战略投资者,特别是能带动我市“四基地”建设的领军企业、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一批电商平台企业,抢抓“互联网+”跨界融合机遇,积极推进服务业业态创新,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着力做强一批重点优质服务业企业,要大力支持服务业龙头企业升级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市服务业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二)着力推动服务业功能向专业化转型。
通过专业化的分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服务业竞争力,是未来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集中资源、聚焦重点,全力推动重点服务产业发展,加快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兴行业,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科创服务、人力资源、商贸物流、旅游休闲、健康养老,文化娱乐、节能环保等重点行业,以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分工效率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三)着力推动服务业布局向集聚化转型。
集聚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合理布局服务业的平台载体,引导资源配置向优势服务业集聚。要合理开发城市商业综合体,既要增加数量,也要注重功能布局,不能搞重复建设,更不能搞恶性竞争,切实通过合理规划带动全市服务业提档升级;积极打造特色街区,努力打造一批有品位、有影响、有特色的品牌街区;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积极完善配套设施和管理政策,加快企业和项目引进,真正通过集聚发展提升质量和效益。(四)着力推动服务业品质向特色化转型。
扩大服务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坚持走品牌化的路子。要深入实施服务业品牌战略,着力打好优势牌、特色牌、融合牌,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要发展特色产业,挖掘我市自然、历史、文化、产业资源形成的独特项目,让渡给国内最好的公司去开发包装,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特色产业园,依托我市率先在XX建成的XX家XX产业园,着力打造国际化、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扩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社会影响力;打造特色品牌,充分发挥我市家政服务业优势,积极培育XX家政服务业品牌,不断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第三篇:服务业发展规划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
服务业发展规划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0年10月10日)
“十一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市政府经济发展战略,积极主动推进现代服务业建设,开展惠民、便民工程,激活城乡市场消费水平,大力提升经济外向度,促进我县商贸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县商贸物流业取得较快发展,对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2.1亿元,年均增长14.5%。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成效显著,2009年全县新建、改建农家店190个,总投资1520万元,自筹1456万元,争取省政策资金76万元。积极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使社会消费品进万家,有效促进农村产品进城,初步形成大市场、大商贸、大发展的繁荣景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善社会发展环境。
一、我县商贸流通工作开展情况:
(一)大力推进XX大蒜进超市活动。动员引导县内的重点企业,推进实施XX大蒜继续打入北京、上海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3月12日,XX大蒜成功打入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市场,这为XX大蒜获得上海及周边市场打下了牢固的基础。5月8日,XX多家企业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XX大蒜继成功打入北京超市之后,1
又成功进入北京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同时,进一步加强电子市场监管,确保了大蒜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2010年1-8月份全县新建、改建农家店260个,新增就业人数580人,实现销售收入4800万元,利税136万元,成为拉动系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骨干力量,农民消费安全得到保障。截止目前,我县以世纪金辰家电有限公司为依托,以县级配送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店为骨干、以村级店为终端的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初步形成。全县近40%的行政村传统店铺都改造成为自选式销售的农家连锁店,解决了1000余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幅度提升了农村消费水平。
(三)加强酒类流通市场的管理。起草制定了《XX县酒类流通管理暂行办法》,为今后更好的规范、整顿我县酒类流通市场提供法律依据,做到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增加执法力度,改善酒类流通市场秩序。
(四)依托商贸流通企业,大力开展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作。今年1-9月份,我县家电下乡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9102台,销售收入达8865.17万元;销售家电以旧换新产品6548台,销售金额达2098.84万元。各项指标在济宁市位居前列。
(五)开展重要商品的市场监测工作。建立“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重要生活必需品”监测系统、“重要生产资料”监测系统,做好重要商品的价格、销量监测工作,强
化监督,确保安全消费、满意消费。
二、十二五期间商贸流通工作目标
(一)继续做好绿色农产品进城活动。在XX大蒜进超市、进批发市场的同时,继续将XX金谷、山药、白梨瓜等特色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大中城市和批发市场。
(二)继续开展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村消费水平。争取在十二五期末,各行政村的标准化农家店扩建新建全部完成,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现代流通网络。
(三)继续培育商贸物流骨干企业,推动商贸企业做大做强。完善并统一商贸流通政策和相关优惠政策,逐步引进、培育一批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商贸和流通企业。计划十二五期间,培育6家以上销售额过千万的大型服务企业,分布于新老城区。
(四)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整合交通、商业、生产等领域的物流资源,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完善电子交易功能,大幅度节约商贸物流成本;开通农产品绿色通道;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商贸业态。
(五)做好金融服务工作。协调人民银行以及商业银行,做好银企对接工作,建立联保、担保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更好的解决“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问题。
(六)做好典当、拍卖行业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宣传典当融资方式。我县目前有一家典当行,企业规模小,业务少,十二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帮助企业内强素质、外
塑形象,规范运作,诚信自律,大力拓展典当业务,壮大企业规模,规范、促进典当、拍卖业的健康发展。
(七)继续开展好示范商业社区创建工作。2009年,我县创建“金珠社区”。十二五期间,继续开展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争取资金、强化管理、整合资源、完善社区功能,争取2015年,全县30%以上社区达到省级规范化社区标准。形成服务业网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有序、便民、利民的新型城市。
XX县商务局
第四篇:在上市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企业上市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企业上市工作情况作会议发言。
近年来,在党委、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始终按照“政府推动、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把企业上市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思想上重视,政策上落实,措施上得力,服务上到位,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措施,不断加强对企业上市的引导、扶持和服务力度,全市企业上市工作实现了新突破,今年我市新增上市公司1家,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家。在推进市属企业上市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坚持政府推动,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常态化。我市于2009年初成立了企业上市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企业上市发展规划、企业上市发展工作指导管理,协调解决企业上 1
市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为企业上市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专职工作人员2名,专门负责企业上市日常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了企业上市工作常态化。积极完善企业上市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开辟企业上市“绿色通道”,针对企业改制上市推进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和存在的各种问题,实施“一企一事一议”制度、“随到随办”制度、“资源优先配置”政策,对企业上市制定了资金扶持、信贷协调、抵押担保等服务措施,不断健全为企上市服务机制,为推动更多企业达到或正在达到上市条件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坚持政策支持,促进企业改制上市加快推进。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是促进企业加快上市的助推器。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2010年我市出台了《***企业上市工作实施意见》等支持政策,对拟上市企业,在培植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房产、契税、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倾斜。目前,已为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奖励各类扶持资金近***余万元。定期召开银政企座谈会,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努力支持更多的优势企业上市发展,形成了促进企业改制上市的体制合力和政策环境。设立“企业上市政策引导专项资金”,除区、州对申请上市企业给予的奖励外,市财政也拿出相应的资金给予奖励,并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对专项资金进行补充,按照企业上市进度,分阶段兑现扶持资金,仅2011年市财政对拟上市3家企业奖励扶持资金达***万元。
三是坚持企业自主,不断完善后备上市企业资源库。上市融资是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思路,实现多渠道直接融资的关键。按照“申报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梯度推进工作思路,以企业自主申请为基础,突出重点,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上市培育阶段优选储备了********等10家成长性好、主营业务突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作为我市上市培植资源。鼓励上市培育企业与基金、创投公司积极合作,通过实施行业整合及收购兼并做强做大公司主营业务,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企业的规模化效益和质量,逐步实现优势资源向优质企业聚集。采取“点面结合、梯次推进”方式,积极引导已完成股份制改造的*****等企业加强与保荐机构的合作,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突出主营业务,增强盈利能力,制定上市规划,稳步推进上市培育工作。对拟改制上市的****等企业指导其依法开展清产核资、明晰股权、引进合作伙伴、增资扩
股增效,加快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此外,我市还把基础性好、具有一定规模和业绩的种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通过整合包装,纳入培育范围,使上市后备资源行业分布更广泛、产业结构更合理,争取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辅导,把优质企业推向证券市场。
四是坚持市场运作,健全上市后备企业培育体系。挖掘发现优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是企业上市取得成效的重要途径。全面落实非公有制和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我市财政每年安排**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本土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上市企业培育工程,将行业龙头企业、地方支柱企业、高新技术和高成长性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每年选择3-5家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并力争有1—2家拟上市企业进入辅导期。积极向区、州有关部门推荐上报我市重点上市培育企业名单,争取更多企业纳入自治区培育扶持范围。目前,*******等企业已入选非上市公司股权登记管理中心确定的自治区100家重点培育成长性企业。****在中小板上市工作进展顺利;****月中旬获得自治区证监局备案,进入上市辅导期。
五是坚持宣传引导,着力营造上市发展环境。广泛宣传
各地上市公司的先进案例、成功经验,积极放大上市公司的“示范效应”、“带动效应”,努力消除企业不想上市、不敢上市的思想顾虑。定期邀请区外证券公司来我市对拟上市培育后备企业进行工作指导,并组织其参加区、州上市知识培训班学习,熟悉上市运作,树立上市信心,明确目标定位,整合业务流程,提高盈利能力,积极为企业整合上市创造条件。通过以会代训、组织券商上门服务、参观考察、经验交流等方式,搞好辅导培训,特别是组织****介绍上市成功经验,帮助企业树立资本市场运作观念和改制上市信心,提高参与资本市场运作的能力、水平和效率。
目前,我市上市培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致使上市工作进展缓慢。一是企业上市意识还不强,上市积极性不高。部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差,特别是规范化的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上市后备资源数量偏少,符合上市培育条件的企业不多,企业创新能力及盈利水平较低。三是人才匮发,缺乏高素质的资本运作及证券融资专业人才,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普遍缺乏金融证券类专业技术人才。四是社会化中介机构不健全,服务能力极为有限。现有会计、审计、法律、评估、咨询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难
以适应企业改制上市的要求,缺乏企业改制上市中介代理服务机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市将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进一步重视企业上市工作,加大企业上市工作推动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培育和推动更多的企业上市发展,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五篇:在银行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银行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王主任、各位领导:
大家好!某县县域经济金融呈现“三个高”的特点。一是城镇化水平较高,常住人口28.6万人,城镇化率62.6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新市民群体正在壮大。二是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并形成电子信息、中医药、校具三大产业集群。三是金融竞争压力较高,辖内共有12家金融机构,既有国有大型银行下沉,也有城商行和村镇银行崛起。因此,城区市场仍然大有可为,也必须大有作为。而农商银行生于农、兴于农,在拓城区的同时也要稳农区。下面,围绕“拓城区、稳农区”,我用“四个观”汇报我行的工作思路。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一是“管理观”。
面对“前有劲敌、后有追兵”的发展环境,面临传统体制和发展瓶颈,“拓城区、稳农区”必须通过“重建重塑”积蓄力量,从“根”上重建管理机制。一是由“行政化”向“高效化”转变。坚持“先破后立”,优化机关部门职能,对不符合发展的制度予以废除或优化,创新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今年以来,全行出台文件40多个,后期将持续对已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让内部管理更加科学、严密、高效。二是由“分散化”向“综合化”转变。某县有6个城区网点,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存在服务交叉、资源重叠的现象,且缺乏标杆型的网点。我行计划整合现有资源,将城区网点进行优化,打造出特色鲜明、各有专长、力量充足的综合型网点,提高城区网点的竞争力。三是由“低效型”向“普惠型”转变。经多次沟通汇报,今年银保监同意我行撤并2个村一级的低效网点。撤并后,我行仍有7个网点地处村一级,与乡镇网点存在重叠,网点发展潜力有限。我行计划选择一个低效乡镇网点作为试点,探索转型为集金融功能、便民功能和政务功能为一体的金融便民服务中心,实现去玻璃现金柜台,实行全员客户经理,提高乡镇网点的营销能力和服务能力。第二是“竞争观”。
面对大行下沉和互联网金融冲击,“拓城区、稳农区”要求我们转变竞争思维,坚持以攻为守,变被动防守为主动进攻。一是主动降低负债成本。主动调控存款结构,下大力气压降存款成本,有效控制付息率水平。加大低成本存款组织力度,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新增财政性存款1.71亿元,同比多增1.85亿元。至6月末,在各项存款超额完成全年目标的前提下,实现付息成本绝对额和付息率“双降”的目标。二是主动降低客户融资成本。对客户实行分类管理,对挖转他行优质客户和维护本行优质存量客户,采取“一户一价”策略,灵活定制贷款利率。对有困难的小微企业实行展期、续贷等灵活还款方式,有效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升价格竞争力。至6月末,利息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228万元,实现以量补价。三是主动降低经营成本。实行精细化管理,践行“先算后干”理念,将财务预算管理的理念延伸到业务前端,进行源头把控。以模拟利润测算和成本节约奖励机制,引导支行树牢成本管控意识,压缩营运成本。今年通过压降业务宣传费、降低设备采购费、外包服务、聚合支付手续费、撤并低效离行网点等费用共节省支出321万元。第三是“服务观”。
“决策链条短、服务短平快”是农商银行的传统优势。“拓城区、稳农区”必须立足特色、做强优势,采取“快银行+暖银行”的营销模式,线上提升客户体验,线下建立感情联络。一是打造有效率的“快银行”。线上通过金融科技提升客户体验,线下通过限时办结提高服务效率。通过线上赋能、线下引流、双线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办理速度,提升了客户体验,以高效服务吸引了一批优质客户回流。至6月末,通过双线结合方式新增贷款3.2亿元;城区客户经理人均新增贷款1080万元,同比多增870万元,同比增幅416%。二是打造有温度的“暖银行”。城区推行客户大拜访机制,对接辖内优势行业、重点协会,梳理客户对接清单,实行“班子成员拜访战略客户、中层干部拜访优质客户、一线员工拜访基础客户”三轮驱动模式。至6月末,创业担保贷款较年初增长151.37%,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难题;对八大重点商会“关键人”授信达100%,会员授信面近50%,已授信金额7.34亿元;农区以党建共建形式推动金融力量下沉,实现与乡镇党委共建共联全覆盖;派驻“金融助理”入村,将金融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创新推出“三安”特色产品,实现“蔬菜、粮种、水产养殖”等农区“首位”产业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第四是“人才观”。
随着金融科技发展和人力成本提高,人才发展战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拓城区、稳农区”,必须重视员工素质和奋斗愿景,积极为员工赋能。一是在人才培养中赋能。实行导师带徒机制,今年为15名新员工及转岗员工配备了导师,由导师对学徒进行专项辅导、定期谈话和督促指导,帮助年轻员工快速成长。成立普惠金融直营部,负责营销重点区域、帮扶薄弱业务,直营部内训师以“1+N”模式带领团队,将成功经验辐射至其他网点,以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激活城区网点的营销活力。二是在人才使用中赋能。引导机关员工及城区柜员12人转岗客户经理,实行单独考核、定期培训、实战特训,在岗位实践中提高员工营销技能和业务素质。三是在人才教育中赋能。立足某县历史文化名城和红色文化资源,结合金融行业特点,因地制宜打造一个集教育性、实用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清廉文化阵地,让活动有阵地、教育有平台、交流有场所。今后我行将继续贯彻落实省联社党委有关部署,按照“拓城区、稳农区”的思路,真抓实干、奋勇向前,为全省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