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省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全省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高校毕业生就业处)张祝秀
同志们:
新春伊始,我们召开全省就业工作系统会,学习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和省政府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要求,总结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就业的经验做法,部署推进2010年就业工作,非常及时,十分必要。刚才,李厅长通报了2009年度各市就业目标责任考核情况以及2006年以来就业资金使用情况。下午,董厅长、李厅长将作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09年的就业工作,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今年统筹就业工作做个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金融危机百年一遇,就业危机突如其来,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惊心动魄。全省就业系统的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指示精神,团结一致,迎难而上,共克 时艰,可以说,非常时期、非常责任、非常举措,全力促就业、稳就业,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概括起来,三个前所未有:一是各级领导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二是就业政策出台的密度和含金量前所未有,三是就业服务力度前所未有。最后取得了就业形势逐季好转,情况好于预期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尹蔚民部长来山东督查就业工作,给予了“非常高兴,非常受鼓舞,非常充满信心”的高度评价。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人民日报“山东多举措促大学生就业见成效”一文上批示“山东的做法很扎实,值得推广”。去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作为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第一次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成绩属于过去。2010年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完成目标任务压力很大,工作上不能有丝毫松懈。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还在持续,稳定就业的基础尚不稳固;二是转方式、调结构给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2日在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时说,中国政府成功应对了金融危机的挑战,但中国经济仍面临诸多挑战,在当前经济转型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解决就业难题。无论是从外部需求减少还是从生产企业工资提高来看,我国的外需和外部投资都很难继续保持以往的快速增长,推动经济发展必须更多地立 足于内需。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趋势下,保持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途径是逐步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这意味着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成为必然,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对就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一些外需行业和企业劳动者的生产转向、岗位转移在所难免,大大增加了结构性失业的风险。努力培育新的内需行业就业市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发展以拓展就业空间,就显得极为重要。这就要求就业工作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在加大职业培训力度、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同时努力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鼓励劳动者创业的同时不断加强就业服务以促进劳动者就业,在扶持灵活就业的同时加强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以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三是我省的总体特点与全国差不多,是“四大一突出”,即人口基数大、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大、就业困难群体数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还面临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同时出现、相互交织的“三碰头”局面。劳动者素质与岗位需求不适应矛盾、大学生学科专业设臵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技能劳动者、高技能人才紧缺。四是就业政策落实尚未完全到位,工作体制和工作手段亟需完善。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4日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 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保障民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保障就业。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臵。努力为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创造就业机会,使每个人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让所有劳动者的活力和创造力都得到充分发挥。这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新的形势任务赋予了就业战线新的使命,责任重大。根据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和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部署,结合我省实际,我们起草了2010年全省就业工作要点,提交这次会议讨论。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对今年的工作要点做个说明。2010年全省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就是,一条主线,两手抓,三大群体,四个转变,五个重点。简称“12345”。
“一条主线”,就是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为主线。
今年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确定,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万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基本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省里将指导各地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分解落实省政府确定的就业各项目标任务。省里将按月调度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同时,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问题的调研督促和分类指导,确保按时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新修订的《山东省就业促进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继续落实已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和稳定就业政策措施,保持就业政策与财政、税收、货币等宏观调控政策相协调,充实和细化政策项目,完善操作方法,畅通政策落实渠道。加强对就业状况的监测,及时跟踪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趋势,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今年上半年将联合有关部门举办一期全省就业政策培训班,宣讲现行的积极就业政策。各地也要开展类似活动,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使就业政策家喻户晓。
两手抓,就是坚持扩大就业与稳定就业两手抓。努力扩大就业,大力实施就业援助,着力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其他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问题,固然十分重要,也是广大劳动者的热切期盼,但在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的同时,还必须采取多方面具体措施,努力减少失业,有效控制失业规模扩大,减少长期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劳动者就业的稳定性。在增加劳动者就业数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把失业率控制在经济社会发展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因此,扩大就业与减少失业必须两手抓。特别是今年转方式、调结构的新形势下,强调两手抓更加重要。
三大群体,就是高度关注大学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三大群体就业。
四个转变,就是力促由扩大就业为主向扩大就业和稳定就业并重转变,由帮扶就业为主向帮扶就业和促进创业并重转变,由开发岗位为主向开发岗位和素质就业并重转变,由关注重点群体就业向关注重点群体就业和各类群体统筹就业并重转变。
五项重点工作:
(一)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2010年山东省应届高校毕业生数量48万人,供求缺口依然巨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仍将持续。面对更加复杂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我省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促进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和“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就业工作首位”的决策部署,坚持科学指导就业,摸清供求两个底数,重点拓展中小企业、城乡基层、自主创业三条就业渠道,大力推进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服务落实、组织领导落实,力争毕业生就业率保持稳定,确保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据了解,国务院将于今年4月份召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会议之后,省政府也将召开会议进行传达贯彻。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重点实施五个计划,抓好一个评估: 一是实施“岗位拓展计划”。以实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为统领,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城乡基层就业。切实清理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落实户籍、人事档案管理、职称评定、社保接续、工龄计算等方面的政策,协调有关方面进一步规范企业用人制度,加强劳动用工监察,营造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良好氛围。
二是实施“基层服务项目计划”。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的“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全科医师培训计划”,探索实施大学生社区就业计划等新的基层就业项目,在更多的领域为基层输送高素质人才。进一步统筹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完善服务期满毕业生在基层持续发展的后续保障体系。拓展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渠道,鼓励科研单位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农业科研推广项目。同时,采取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等措施,积极动员大学生应征入伍。
三是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重点面向我省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期内的高校毕业生(以下并称大学生)组织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系统性的创业服务计划。项目的宗旨是培养一批具有创业精神、较高综合素质、较强 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创业人才,制定完善促进创业的政策扶持体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搭建一批创业平台,开展好创业服务,引领更多大学生成功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实现我省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就业。自今年起,要在全省建立一批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基地,建立一批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每年扶持一批大学生自主创办企业和创业项目,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辅导,组织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引领大学生初始创业成功;力争用3到5年时间,使全省在校大学生普遍接受创业教育,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明显增强,实现大学生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大幅增加,形成比较完善的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扶持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和创业服务体系,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成功创业。
四是实施特困帮扶计划。通过发放求职补贴、优先推荐就业、就业技能培训、公益岗位安臵等措施,确保特困家庭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
五是实施“就业服务计划”。开展多形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活动,举办一系列分行业、分专业的专场招聘会,强化毕业生在校期间和离校后就业服务,强化就业见习与职业资格培训。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制度,加快建设基于3G技术的高校毕业生移动就业信息平台,进一步健全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推广应用远程视频面试系统,努力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
一个评估,就是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评估。深入落实就业状况与高校发展相关工作适度挂钩制度,切实把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评价高等学校办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作为学校招生计划安排、质量评估、经费投入、专业设臵和班子考核等重要依据,推动高校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臵,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创新人才教育和培养模式。
(二)统筹推进各类群体就业
结合我省城镇化进程,在原来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基础上,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健全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劳务输出地输入地有效对接机制,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鼓励就地就近就业,扶持返乡创业。推动劳务输出产业化建设,规范发展民办职业中介机构和劳务输出机构,培育一批规模大、服务好、影响大的劳务输出龙头企业。总结劳务品牌发展经验,鼓励各县(市、区)集中资源优先发展一个或几个特色鲜明、有影响力的劳务品牌,形成规模效益。
切实开展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重点针对城乡双零家庭、残疾人、低保对象、破产企业失业职工,帮扶他们 尽快实现就业。建立健全就业困难人员和城乡双零家庭就业援助制度和动态管理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用于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广泛推动充分就业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做好残疾人、妇女、复员退伍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工作,配合做好两劳释放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
(三)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进一步落实完善创业政策。健全创业工作推动体系、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和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培训、孵化基地、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政策落实专项督导活动。继续搞好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创业,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增加担保基金和贴息资金投入,建立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激励和担保基金风险补偿机制,不断提高担保能力和扶持效果。积极协调商业银行放大基金倍数,降低门槛,简化手续,不断扩大担保贷款发放规模。创新发展创业服务。加强创业指导中心、“一网两库”(山东公共创业服务网和创业项目库、创业指导专家资源库),发挥创业服务平台作用,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实现“精细化”创业服务。
(四)切实提高就业资金使用效益
就业资金筹集使用过程中突出的问题,一是各地资金筹集不平衡,有的地方地方财政预算安排很少,甚至根本没安 排;二是历年滚存结余过大;审计署给国务院的报告是,一方面就业危机,另一方面大量资金沉淀,的确值得我们深思。三是个别地方存在违规使用问题。希望各地认真做好几件事:
一是切实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投入。各地协调当地财政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投入。地方财政的投入将作为省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考核指标。
二是努力消除历年结余。就业专项资金的大量结余,使得就业工作受到极大的质疑。是钱没法花?花不掉?还是根本不需要?希望各地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补贴政策,通过政策落实带动资金支出,努力化解预算安排与资金结余同步增长的尴尬局面。在前不久省政府召开的就业和农民工工作联席会上,郭省长明确要求,对结余大的市,省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将适当扣减。
三是优化资金支出结构。目前就业专项资金支出中有两个大头。一个是社会保险补贴,一个是培训补贴。希望各地加大对职业培训工作的投入,解决补贴标准低,覆盖面窄,资金支出环节过多的问题。
四是确保资金安全。要引进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强化自查自律,真正建立起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的监督制度、公示制度、报告制度,质询机制、问责机制和跟踪反馈机制。保障资金安全,从大的方面讲,是保障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从小的方面讲,也是保障我们自己干部队伍的安全。省里将联合有关部门对就业资金进行一次专项检查,确保就业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
(五)加强就业基础工作
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经摆到各级政府重要日程,广大人民群众对就业的期待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就业工作的好坏,关系重大。关键是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深入了解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具体情况,积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使工作与时俱进,真正抓出实效。
一是及时跟踪和掌握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完善就业相关数据快速调查制度,及时掌握最新动态。不断完善就业统计工作,进一步健全就业信息统计体系,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统计指标体系和工作制度,加强对就业情况的监测和分析,提高监测分析的时效性、敏锐性、科学性,加强基层统计队伍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
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密切跟踪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趋势,加强对就业工作有关的重大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就业工作取得的成效,把握就业工作规律,深入分析“十二五”期间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明确指导思想,理清工作思路,科学制定“十二五”就业规划,为科学决策和开展工作提供指导。三是搞好宣传表彰工作。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和手段,大力宣传国家和省扩大就业和促进就业的决策部署、政策措施及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及时宣传先进经验、典型事例,根据部里会议精神,我们将适时对在就业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以营造就业工作好的发展环境。
做好就业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但我们就业系统有一支坚强过硬的队伍,特别是适逢各地人事劳动机构改革,有利于整合资源,形成促进就业的合力,这给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我们一定要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崭新的面貌,更加务实的作风,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以百倍的热情、百倍的努力做好就业这件为国分忧,为民解难,保障民生,积德行善的头等大事。
第二篇:在全省就业政策座谈会上的发言
全省就业工作座谈会,是在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以及xx最近刚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参加这次座谈会,对于我市认真贯彻xx关于就业工作新精神,增强破解难题的能力,进一步学习借鉴全省各兄弟设区市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促进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的成绩,有着重着要的推动作用。下面,我根据会议安排,将我们完善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建立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长效工作机制,抢抓机遇,加强劳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个简要汇报。
一、落实责任,强化考核,真正建立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长效工作机制
实现社会充分就业,建立健全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和谐平安社会宏伟目标的基础。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具体实施中更离不开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从2002年开始,我市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从建立工作机制入手,不断落实责任,强化考核,目的就是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形成政府各职能部门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共同破解就业再就业难题,社会各界关心和参与的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长效工作机制。我们相继建立了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责任制度、目标考核制度、工作定期通报制度、促进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再就业政策落实评议制度等五项就业再就业工作制度。但是,在各项制度建立起来后,通过具体实施,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工作制度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考核约束和激励机制作保证,否则,所有制度也只是写在纸上,落实不到行动上,也是形同虚设。为此,我们针对当时对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责任考核,是由劳动保障部门制定的办法,考核也只是单纯的业务考核,对工作的推动力度不强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从中感悟到必须把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县区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必须与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领导的政绩进行直接挂钩,才能真正达到推动各级政府和政府各职能部门支持、参与的目的,使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我们把这一工作思路认真地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从~年开始,我市把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纳入到对县区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并在我们的努力争取下,把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险的工作目标值分三大块,评分占到了政府千分考核的75分,而同比的文教卫生工作在政府的综合目标中仅占到考核的25分,并且该项工作每年由劳动保障部门代表市政府牵头组织考核,纳入了市政府的奖罚兑现中。通过近两年来的实践检验,考核机制的完善和力度的增强,对我市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目前,我市各县区政府也将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险责任目标的考核,纳入了对乡镇、街道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考核内容,全市真正形成了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领导重视,部门之间互相协调配合,工作有人抓,人人抓落实,上下联动的局面。以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为例,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再加上我们不断改进内部管理体制,坚持实行工资奖金与业绩挂钩,我市养老、医疗保险扩面近两年都超过1万人以上,失业保险止住了参保人数下滑的势头,社保五大基金都有结余。
二、抢抓机遇,精心筹划,不断完善劳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的加重,落实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原有的劳动保障服务设施和功能已逐渐不能适应日益增多的业务要求,为了更好地贴近群众,倾心为群众搞好服务,我们认识到改造服务设施,改变服务方式、打造全方位的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层次和水平势在必行。
今年以来,我们借着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和谐创业、全民创业、富民兴市”的东风,在全系统中提出了“干部创事业”的口号,举全局之力,成立基建规划领导小组。要求各单位抢抓机遇,打破成规,或因地制宜,或盘活资产,或借鸡生蛋,或整合资源,采取“三个一点”(自筹一点,财政支持一点,争取政策解决一点)的办法多方筹资,改造、改善现有的服务环境和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建设以人为本、以信息管理为主要手段的服务新平台。我们先后组织人员到上海、南昌、宜春、上饶、抚州等地参观学习,认真吸收兄弟市的做法和经验,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同时抓住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这个机遇,及时向市政府请示汇报,千方百计赢得了市领导的理解支持。市政府邝小平市长非常重视,亲自过问、指导劳动保障服务设施的建设工作。两年多来,我们通过统筹策划、通盘考虑、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分步实施、满足需求的运作,改造和新建了劳动保障八大基础服务设施。一是投资新建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市就业服务中心,并在今年2月份正式建成启用。中心拥有服务面积5585余平方米,内设中央空调,有14个功能服务区,可同时容纳5000人求职洽谈,已成为全市城乡统筹劳动力供求的集散中心。在此同时,县、区劳动力市场新建或改造已列入各县、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二是改造和新建了“五保合一”的市社保业务经办大厅,业务大厅的服务窗口功能更加齐全,服务人性化,不出大厅,可全部办理参保登记、申报缴费、待遇支付等业务。三是新建了600平方米的医保业务经办大厅,计算机全部升级改造,办公设施装饰一新,建立了“敞开式”办理业务的工作平台。四是新建面积600平方米的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办案融为一体的执法大厅,实现了投诉、举报、办案、政策咨询、接待处理一体化服务。五是按照省厅的要求,建立了标准劳动争议仲裁庭,添置了电脑、打印机、摄像机、录音笔等现代化设备。六是按照“六个到位”和“四个一”的标准,我们在全市建立了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劳动保障88个服务平台,并有93个点与市就业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进行了连接。为建好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我们在社区平台的建设资金筹措、选址、设备购置等方面多次进行指导、协调,尤其是在人员招聘方面,我们采取公开考试,择优竞聘的办法,层层把关,选拔年轻、知识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同志到基层劳动保障岗位工作。七是建好了劳动保障12333咨询电话服务中心。电话咨询服务中心运用现代信息查询系统,电脑电话融合的智能化技术,为群众提供有关劳动保障业务、政策法规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是我局从转变职能、提升服务水平出发,构建的一个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型的现代服务体系。八是自筹千万元资金改造完善了市技校的教学设施,新建或改造了市技工学校的教学大楼、学生宿舍、活动场地、实习工厂等达1万多平方米的新设施,使原在校生不足500人的普通技校晋升为现就读学生3000人的高级技工学校。
第三篇:在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 0 1 6年5月6日)
来源:《求是》2016/14 作者:李克强
核心要点:
■ 我们党是执政党,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民生不断改善,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改善民生的基础何在?就业是民生之本,有了就业才有收入,民生才会逐步改善,社会才会安定。我们讲稳增长,主要就是为了保就业。
■ 目前我国经济在加快转型、产业结构在加快调整,这对增加就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在推进经济转型、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努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使就业总量不断增加。同时,要积极推进就业转型,降低结构性失业风险,这也有利于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 落实好积极的就业政策,还要突出重点对象,抓住两头:一头是高校毕业生,一头是农民工。这就像“经天纬地”一样,高校毕业生是“经”,农民工就是“纬”,一经一纬,织牢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经纬线”,新的发展动力才能形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要牢牢抓住这两个重点。
■我国有9亿多劳动力,其中1亿多是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超过了一个大国的人口数量。这对就业来说是压力,但也是宝贵的人力人才资源。只要把我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挥出来,特别是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就能更好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今天召开座谈会,进一步听取大家对就业工作的意见。刚才,听了有关部门和就业中介机构负责人的发言,对当前就业市场情况和最新就业信息,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一些新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受到不少启发。总的感觉是目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也存在很大压力和隐忧。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就业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我们党是执政党,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民生不断改善,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改善民生的基础何在?就业是民生之本,有了就业才有收入,民生才会逐步改善,社会才会安定。我们讲稳增长,主要就是为了保就业。近年来,在经济增速放缓形势下,就业不降反增,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主要就业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新经济,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同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等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作出了重要贡献,相关促进就业的社会中介组织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虽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有所减少,但总量仍然很大,还是居世界之首。据测算,未来几年,每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大约有2500万人,除考虑自然减员腾出的岗位,要保持城镇失业水平不上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规模不能低于1000万人,这是稳定就业的底线。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都必然会影响和反映到就业上来。就业总量压力将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会更加凸显,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多个国际组织认为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不好的,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需要就业的人数不减,就业工作难度更大、要求更高。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有765万,创历史新高,还有500多万中职毕业生,都需要就业,军队退役人员的安置必须保证,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也要防止出现大规模的下岗失业,另外还要给农民工就业留出一定空间。我们要充分认识保持新增就业基本稳定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虽然现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潜在风险不可低估。一季度制造业、建筑业的用工需求,降幅都在两位数以上。占全国投资60%以上的民间投资增长明显放缓,特别是服务业投资放缓,其对就业的影响不可低估。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在前面,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既要打好经济发展这场硬仗,也要打好稳定就业这场硬仗。
就业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可以说,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是社会的“稳定器”。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必须更加重视就业,全力以赴做好就业工作。
二、在经济转型中积极推动就业转型
增加就业的根本在于经济发展。针对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就业领域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新形势,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稳定经济增长守住就业基本盘,以调整结构拓展就业新空间,以深化改革激发就业潜力与活力,充分依靠市场力量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促进扩大就业的综合效应和持续动力。
目前我国经济在加快转型、产业结构在加快调整,这对增加就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在推进经济转型、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努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使就业总量不断增加。同时,要积极推进就业转型,降低结构性失业风险,这也有利于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推动以传统产业就业为主向服务业就业为主转型。无论是就业主管部门的分析,还是就业中介机构的大数据都显示,现在重化工业、建筑业等行业就业岗位减少,纺织业、房地产业等就业需求下降,这些传统行业的就业能保持基本稳定已很不容易,增加就业就更为困难,而服务业用工需求大幅度增加。这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相吻合的。这几年,我国就业弹性系数增大,经济增长带动就业效应增加,就是产业结构优化的结果,其中主要是服务业快速发展。去年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成为就业最大的“容纳器”。随着农业和工业就业人数的减少,服务业需要吸纳的就业人数随之增加。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的就业容量。
二是推动以就业为主向就业与创业相结合转型。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是政府分配工作,后来转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业也转为主要通过市场来实现。现在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将就业与创业结合起来,本身就是一种就业转型。近两年,通过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特别是商事制度改革,平均每天新增4万户市场主体,其中新增企业1万多户。当然这里面有生有死,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规律。但据工商总局统计,现在市场主体生远大于死,成为带动就业的主要力量。今后我们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鼓励支持“双创”和“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前不久我去西部地区的一个小镇考察,那里有一片楼房,原来是提供给外资制造企业的,他们转走后,现在通过发展“双创”,吸引了全国各地上万人在那儿创业,一片红火景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在就业方面起着牵头作用,要注意跟踪研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同时,商事制度改革还有空间,“一照一码”实现了,“一个窗口”办事能不能完全实现?还要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这不仅是工商总局的事,其他部门也要配合。要注意在“放、管、服”改革中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制度创新和完善政策解决问题。
三是推动以体力型劳动就业为主向智力和技能型劳动就业为主转型。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发展的根本力量。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主要是发挥了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尤其是农民工功不可没。当前,我们推动转型发展,就要使发展转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创新。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从大概念来说都是人力资源。现在人力资源的概念与过去有所不同,过去主要指劳动力的数量和体能,现在主要指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包括知识、智力和职业技能等。从就业情况看,目前一般的体力型劳动力是不缺的,但智力和技能型劳动力比较紧缺。一些就业中介分析,各行业人员需求中,现在最缺的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方面的人才。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经济发展,今后智力和技能型劳动力需求将会不断增加。我们要把扩大就业的立足点更多放在加快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智力和技能水平上来。
扩大就业、推动就业转型,必须发挥好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的作用。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些地方没有很好地转过来,现在经济很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小微企业不发达。实际上,中小微企业在我国占绝大多数,其他国家也是这样。千万不要小看中小微企业,他们生产效率高,在就业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我国经济发展既要有顶天立地、有竞争力的大企业,也需要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这几年,我们对中小微企业不断采取减免税费的措施,就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活起来,更多地增加就业。
民营经济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扩大就业必须推动民营经济继续加快发展。我们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和民间投资的活力,支持民营企业扩大投资。民营企业多是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与2006年相比,国有企业减少就业人员900多万,而民营企业增加7000多万,其中2015年比2014年增加1323万,也就是说,去年1300多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主要是依托民营经济发展增加的。前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针对民间投资增速下降问题,要开展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查,督促落实相关鼓励和支持政策措施,消除各种壁垒和不合理束缚,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总之,在经济转型中实现就业转型是一篇大文章,我们必须把它做好。让“放、管、服”和“双创”这些有利于就业的措施更大地发挥作用,让服务业、中小微企业、民营经济得到更快发展,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这才是真正的改革红利。特别要大力发展新经济,通过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成长,创造更多适合高素质年轻群体的就业岗位。这样,我们的经济活起来了,就业也就活起来了。
三、积极的就业政策一定要落到实处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这个政策取向是不能改变的。但国家出台的鼓励和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有些还没有很好落实到位,必须加大力度。落实好积极的就业政策,首先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同时,政府在引导市场创造就业岗位方面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这就要求在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同时,不断完善有利于扩大就业的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体系,加大对灵活就业等非正规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做好各项政策的衔接、协调和配合,使就业创业者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落实好积极的就业政策,还要突出重点对象,抓住两头:一头是高校毕业生,一头是农民工。这就像“经天纬地”一样,高校毕业生是“经”,农民工就是“纬”,一经一纬,织牢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经纬线”,新的发展动力才能形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要牢牢抓住这两个重点。
高校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的主体。要实施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并进一步加以完善。这“两个计划”要很好地结合起来,可以考虑合并成就业创业计划,更好地以创业带动就业。前不久我在西部一所大学看到一种好的现象,去年有的毕业生出去搞“双创”,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觉得应为母校作出一些贡献,今年就回校招聘人员。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门槛应该是比较低的,几个人合伙就可以创业。我们说要让高校毕业生成为“不断线的风筝”,就是要关注他们的就业创业情况,特别是对还没有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要继续提供各方面服务,实施一对一的精准帮扶和服务,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新情况,要拿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中职毕业生就业状况比高校毕业生要好一些,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市场需求很大,但也有供需衔接的问题。在这方面,就业招聘网站可以发挥很大作用。要运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在更广阔领域实现就业供需对接。
农民工是庞大而特殊的就业群体,就业状况受经济形势变化影响最直接。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农民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要继续重视做好他们的就业工作。从有关部门的统计调查数据看,目前农民工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而农民收入增量中有近一半来自打工收入。因此,有关部门不能只盯着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还要考虑每年至少新增几百万农民工就业的问题。农民能够外出打工,他们的收入才会增加,这样才能保证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同步,也才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在农民工回乡创业增多了。去年我到西部一个省考察时专门向一些农民工了解了情况,他们都在外面打工十几年了,我问他们想不想回家创业?有的一听就掉眼泪,说怎么不想,如果能够回乡创业,既能增收又能顾家,当然非常愿意。针对这种情况,国务院专门出台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相关文件和政策措施。今年如何给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有关部门要通过深入调研,提出政策建议。凡是有利于农民工就业创业的,都应积极给予支持。要围绕促进农民工就业,加强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权益保护等服务,加大对贫困家庭农民工的就业扶持。农民工有就业门路,能够不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农村社会就能稳定,也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还有其他的就业重点保障对象,也要采取措施予以支持。比如在推进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就遇到富余员工分流转岗安置问题,不转岗不行,但不能因此出现大规模的失业潮。我们要努力使富余员工通过企业内部挖潜、开展“双创”、政府专项资金扶持等措施,实现转岗就业;对一时难以就业的,要通过职业培训、托底保障等方式,增强他们的信心,保障基本生活。国家财政已经作了安排,拿出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员工转岗培训和安置。还有复转军人就业问题,要落实好相关政策,确保他们得到妥善安置。今天残联的同志也来了,要支持残疾人就业,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有关部门要对残疾人就业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
促进就业创业还要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兜住底线。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发挥好失业保险、大病保险的“稳定器”作用,解除居民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要帮助经济困难地区解决就业问题,防止出现较大范围失业风险。更多关注就业特殊困难群体,确保有就业能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四、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培训力度
我国有9亿多劳动力,其中1亿多是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超过了一个大国的人口数量。这对就业来说是压力,但也是宝贵的人力人才资源。只要把我国劳动力众多的优势发挥出来,特别是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就能更好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人岗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招工难、就业难”问题并存,既有人找不到工作,也有企业招不到人,原因就在于就业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根本解决之道是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技能型人才。要扩大培训范围,既要包括农民工,也要包括下岗分流人员,还要包括高校毕业生。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级各类培训机构要跟着市场需求的指挥棒转,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训什么人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可以是学校教育培训,可以是短平快的培训,也可以是岗前培训,还可以是在岗位上学、在实践当中学。
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都要从各自的角度支持就业培训工作。这方面加大投入是值得的,这是为经济长远发展打基础的事情。特别要把去产能下岗分流人员的培训搞好,通过培训实现转岗就业。工会要保护职工利益,支持培训转岗和就业工作。妇联也可以做许多工作。我在地方考察时看到,农村种田的有不少是妇女,有的地方搞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公司化生产,包括种水果、种蔬菜、农产品加工等,许多也是妇女在做,公司对她们进行岗前培训。共青团的任务就更重,因为新增就业主要是青年人,如何把青年人培训好,让他们能够就业,这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这几年一些国家发生动荡,青年失业率高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要通过广泛而有效的培训,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能,真正把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一定要切实抓紧抓好。
五、就业是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就业不仅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职责,也是各个部门的共同责任。大家要从大局出发,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主动作为,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制定政策、发展产业、扩大投资的重要导向,确保就业大局稳定。一是密切关注就业形势变化。我们的许多宏观政策,是根据就业数据来制定的,及时掌握完整准确的就业和失业数据至关重要。要紧紧盯住就业形势的新变化,加强对苗头性问题的分析研判,为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对城镇调查失业率的上升,要保持高度警觉。二是及时拿出促进就业的实在措施。今年就业压力大,除要落实好已有政策外,还要根据形势变化再出台新的政策措施。有关部门要积极提出政策建议。如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环保等要求,该发展的还是要发展。加工贸易就是劳动密集型的,现在不少都转移到国外去了,这种趋势如果延续下去,国内就业怎么办?现在我国对外投资已经超过引进外资,而且大幅增长,从而导致一些产业加速向外转移,对就业造成了直接威胁,要千万注意。有关部门要研究应对措施。另外,现在粮食库存多,要大力发展粮食等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这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三是各方面出台政策不能影响就业。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要确保与就业直接相关的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比如建筑行业税负无论如何都要只减不增,还有金融行业不能把负担转嫁给企业。总之,大家要一起努力,共同想办法、出实招,把就业基础工作做好、做扎实,把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
第四篇:在全市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致辞
在全市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致辞
(2012年5月17日)
尊敬的***:
非常荣幸地迎来全市2012年就业工作座谈会在我县召开,这是对我县就业工作的肯定和鼓舞,也是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的鞭策与激励。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各位领导、各位同志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地感谢!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社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贯彻国家各项就业政策,统筹全县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等各类群体就业问题,坚持把做强劳务产业、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与优化发展环境、引导支持全民创业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发挥了全县各层次人力资源优势,扩大了就业规模,缓解了就业压力,实现了群众收入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创业就业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县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全省劳务输出工作先进县、全省创业促就业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也于今年4月顺利通过省验收组检查验收。但是,由于我县人口多、工业基础薄弱,县内就业容量小、创业难度相对较大、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与兄弟县区和省市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分析总结我县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准确把握中省市关于就业工作的新决策、新部
署、新要求,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民生优先战略不动摇,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举措、突出重点,统筹解决创业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不断优化创业就业环境,扩大创业就业规模,增加群众收入,为建设和谐、幸福、宜居新**做出积极贡献。
最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各位同志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五篇:在上市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企业上市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企业上市工作情况作会议发言。
近年来,在党委、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始终按照“政府推动、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把企业上市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思想上重视,政策上落实,措施上得力,服务上到位,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措施,不断加强对企业上市的引导、扶持和服务力度,全市企业上市工作实现了新突破,今年我市新增上市公司1家,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家。在推进市属企业上市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坚持政府推动,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常态化。我市于2009年初成立了企业上市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企业上市发展规划、企业上市发展工作指导管理,协调解决企业上 1
市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为企业上市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专职工作人员2名,专门负责企业上市日常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了企业上市工作常态化。积极完善企业上市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开辟企业上市“绿色通道”,针对企业改制上市推进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和存在的各种问题,实施“一企一事一议”制度、“随到随办”制度、“资源优先配置”政策,对企业上市制定了资金扶持、信贷协调、抵押担保等服务措施,不断健全为企上市服务机制,为推动更多企业达到或正在达到上市条件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坚持政策支持,促进企业改制上市加快推进。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是促进企业加快上市的助推器。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2010年我市出台了《***企业上市工作实施意见》等支持政策,对拟上市企业,在培植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房产、契税、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倾斜。目前,已为拟上市重点培育企业奖励各类扶持资金近***余万元。定期召开银政企座谈会,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努力支持更多的优势企业上市发展,形成了促进企业改制上市的体制合力和政策环境。设立“企业上市政策引导专项资金”,除区、州对申请上市企业给予的奖励外,市财政也拿出相应的资金给予奖励,并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对专项资金进行补充,按照企业上市进度,分阶段兑现扶持资金,仅2011年市财政对拟上市3家企业奖励扶持资金达***万元。
三是坚持企业自主,不断完善后备上市企业资源库。上市融资是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思路,实现多渠道直接融资的关键。按照“申报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梯度推进工作思路,以企业自主申请为基础,突出重点,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上市培育阶段优选储备了********等10家成长性好、主营业务突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作为我市上市培植资源。鼓励上市培育企业与基金、创投公司积极合作,通过实施行业整合及收购兼并做强做大公司主营业务,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企业的规模化效益和质量,逐步实现优势资源向优质企业聚集。采取“点面结合、梯次推进”方式,积极引导已完成股份制改造的*****等企业加强与保荐机构的合作,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突出主营业务,增强盈利能力,制定上市规划,稳步推进上市培育工作。对拟改制上市的****等企业指导其依法开展清产核资、明晰股权、引进合作伙伴、增资扩
股增效,加快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此外,我市还把基础性好、具有一定规模和业绩的种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通过整合包装,纳入培育范围,使上市后备资源行业分布更广泛、产业结构更合理,争取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辅导,把优质企业推向证券市场。
四是坚持市场运作,健全上市后备企业培育体系。挖掘发现优势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是企业上市取得成效的重要途径。全面落实非公有制和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我市财政每年安排**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本土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上市企业培育工程,将行业龙头企业、地方支柱企业、高新技术和高成长性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每年选择3-5家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并力争有1—2家拟上市企业进入辅导期。积极向区、州有关部门推荐上报我市重点上市培育企业名单,争取更多企业纳入自治区培育扶持范围。目前,*******等企业已入选非上市公司股权登记管理中心确定的自治区100家重点培育成长性企业。****在中小板上市工作进展顺利;****月中旬获得自治区证监局备案,进入上市辅导期。
五是坚持宣传引导,着力营造上市发展环境。广泛宣传
各地上市公司的先进案例、成功经验,积极放大上市公司的“示范效应”、“带动效应”,努力消除企业不想上市、不敢上市的思想顾虑。定期邀请区外证券公司来我市对拟上市培育后备企业进行工作指导,并组织其参加区、州上市知识培训班学习,熟悉上市运作,树立上市信心,明确目标定位,整合业务流程,提高盈利能力,积极为企业整合上市创造条件。通过以会代训、组织券商上门服务、参观考察、经验交流等方式,搞好辅导培训,特别是组织****介绍上市成功经验,帮助企业树立资本市场运作观念和改制上市信心,提高参与资本市场运作的能力、水平和效率。
目前,我市上市培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致使上市工作进展缓慢。一是企业上市意识还不强,上市积极性不高。部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差,特别是规范化的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上市后备资源数量偏少,符合上市培育条件的企业不多,企业创新能力及盈利水平较低。三是人才匮发,缺乏高素质的资本运作及证券融资专业人才,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普遍缺乏金融证券类专业技术人才。四是社会化中介机构不健全,服务能力极为有限。现有会计、审计、法律、评估、咨询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难
以适应企业改制上市的要求,缺乏企业改制上市中介代理服务机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市将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进一步重视企业上市工作,加大企业上市工作推动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培育和推动更多的企业上市发展,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