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来源:教育部网站 2013-09-27
字体: 小 中 大
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确立了教师专业化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教育教师与普通教育教师不同,在实践中总结出“双师型”教师特点,但“双师型”教师只是对教师从教能力的要求,并不能代表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部。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的专业伦理、工作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实践水平等做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教育部继2012年颁布实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以来制定的第四个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各级各类教师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教师专业标准可分为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所谓通用标准,就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对各级各类教师统一规定的标准,即政策性标准;所谓专业标准,是指为教师制定的具体专业发展标准,包括教师专业伦理标准、专业知识标准、专业能力标准等内容,即业务性标准。中等职业教育不仅与普通高中属于一个层次,而且具有普及文化教育的功能,其教师专业标准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具有一致性。但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类型,其教师专业标准更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与普通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职业学校教师需要树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人才和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职业学校学生更多具有形象性思维,教学中需要贯彻“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了解行业企业知识,针对学生实际,创设情境性学习环境;职业学校教师要求具有“双师”能力,要求教师具有与行业企业沟通的能力,能有效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并通过行业企业的实践有效地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仿真模拟是职业教育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要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条件和环境;职业教育办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需要具有市场竞争、产品质量、环境保护、低碳生态等理念。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职业学校教师的特色,把握这些特点是深刻理解和有效利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的关键。
二、教师专业标准对建立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的意义 制定并实施教师专业标准,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教师专业标准是制定教师准入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教师职业不是一般性的职业,像医生和律师一样,是一种专门化职业,职业学校教师还具有“双师”素质的要求。可见,职业学校教师有严格的要求,那么具备什么样资格和素质的人才能从事职业学校教师?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专业标准来要求和规范。只有达到教师专业标准的人才才能从事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多年来,我国由于没有出台教师专业标准,教师的入职只有学历和一般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有了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在教师的招聘、任用过程中,就可以严把入口关,选拔符合专业标准的人员从事职业教育工作,做到优者从教,教者从优。对职业学校教师考核、聘任,甚至教师职务评定也有了科学依据,这些对于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保障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教育的重要指导
从教师专业化本意来说,职业学校教师都需要经过职前专门化的培养和职后不断的培训。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教师专业标准,使各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教师在规格和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甚至不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从教师培训来看,国家规定教师每五年都必须接受一定学时的培训,但对培训内容并没有明确规定,致使现实中各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培训内容缺乏职业教育特色,影响培训效果和质量,使有限的培训经费不能发挥最佳效益,也影响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有了教师专业标准,既可以规范教师培养培训内容,也可以对教师培养培训质量进行考核评价,这对于职业教育建立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意义重大。
第三,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时间短,长期依附普通教育,教育教学理论滞后,还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如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还缺乏学科的、规范的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按照职业教育自身的要求,对教师的观念、知识、能力、行为等提出较为明确的要求,教师按照这些要求教学,不仅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而且能保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依据这些标准可以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评价。这对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保障教育教学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教师专业标准是引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航标
教师职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职业的更替和演变加快,职业学校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实践过程,需要教师、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努力、共同支持。教师专业标准从专业理念、职业品德、知识、能力等多个方面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依据这些标准教师就可以了解哪些方面达到了要求,哪些方面还有待加强,不仅能引导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而且对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企业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指明了方向。
总之,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是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队伍的基本准则,是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与颁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第二篇:教育部制订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标准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教育部制订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标准
作者:
来源:《广西教育·D版》2013年第09期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最近,教育部研究制订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其主要内容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共60条标准。“意见稿”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准入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绩效管理机制。
第三篇:加强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之我见
加强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之我见 一、一体化概述 1.一体化教师
一体化教师,是指集普通教师素质和工程师素质于一体的教师,他们是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即: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操作技能,能指导学生练习、解决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使其成为熟练的操作者。一体化教师应该具备三方面的能力:理论授课能力、操作技能指导能力、组织教学活动能力。
2.一体化课程
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简称一体化课程)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3.一体化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3.1综合知识素质要高
一体化教师知识结构要求趋向综合化,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打破专业壁垒,吸收各学科之精华,还要有一定的生活常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等。
3.2具有复合型的能力素质
(1)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
(2)具备和掌握现代企业新技术的能力。(3)具备合作交流的能力。(4)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3.3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
光会讲课,没有操作技能的人即使具有上述素质,也不能算是一体化教师。操作能力是指履行生产岗位职责的实践能力,是任职顶岗所必须具备的实用技能。专业技术和技术应用能力,包括熟悉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操作流程,掌握职业技术规范。熟悉运用职业岗位主要工具的能力,基本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
二、职业学校一体化教师建设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用人单位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操作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这就要求我们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学生,既要懂得理论知识,更要掌握专业技能,要求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出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职业学校拥有大量的一体化教师,如何建设打造出一支全能型的能满足教学要求的一体化教师队伍也就成为我们职业学校的当务之急。
三、职业学校一体化教师现状 1.一体化教师总量和比例偏低
从各职业学校的现实情况及全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情况看,一体化教师总量和比例严重偏低。这一情况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各个学校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改变现状,适应社会需要。
2.一体化教师名不副实
很多学校的一体化教师根本就没接触过实际生产,根本就没走进企业,只是跟随老教师上过一体化课,懂得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根本就不具备一体化教师的素质要求。四、一体化教师量少质低的原因分析 1.事业单位的准入制度制约
现行事业单位的招聘主要是针对应届毕业生,学校教师的招聘也主要是通过事业单位公招公考而引进的,这样就造成很多技校教师直接从学校到学校,仅限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根本没有实践经验,直接造成一体化教师的严重缺失。另外,当前用人制度的制约,也影响了企事业单位高级技术人才向职业学校的流动,迫切需要的教师进不来,不需要的教师却占着编制不走,又缺乏继续教育的动力,严重妨碍了“一体化”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
2.教师总量不够
很多学校因为教师总量不够,教师教学任务太重,天天疲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根本就没有进一步自我学习和进修的时间和精力。
3.规范的培训机制缺失
很多学校缺少培训的计划性,没有把对教师的培训计划纳入教师管理工作中去。4.缺少进修渠道
也有不少学校有对教师进行进修培训的愿望,可没有建立较有效的培训渠道,从而使愿望变成空想。
5.缺失应有的激励机制
更多的学校还没有意识到一体化教师的重要性,造成一体化教师的待遇和纯理论教师的待遇没有区别,严重打击了广大教师成为一体化教师的积极性。
五、提升职业学校一体化教师比例的办法 1.改革职业学校的准入机制
改革职业学校的准入机制,使职业学校教师的招聘区别于普通事业单位的招聘,使更多企业单位的技术人员进入学校成为可能。
2.增加教师总量,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要适当减轻、调整教师的教学任务,使其拥有进行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否则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只能是空谈。
3.引入激励机制,提高一体化教师的待遇
激励理论认为,管理活动必须激发人的动机,来启动人的内在动力促使人去完成任务。激励的最大作用是激发教师的潜力。一体化教师队伍的质量提高,除了依靠证书和资格等来规范和要求外,还应该通过激励将提高一体化教师质量水平转化为其本人的内在需求,以期获得更加满意的效果。在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工资高,并享有国家公职人员的各种待遇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所以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充足。我们应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各种一体化教师奖励制度和优惠政策,使更多企业单位的技术人员愿意进入学校或者做外聘教师。建立“一体化”教师建设的激励制度,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精神鼓励,在“一体化”队伍的建设中,要开展有效的思想工作,并应采取各种措施培养教师的历史使命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养成敬业、爱岗的良好氛围。
其次,要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奖励科研立项及报销论文版面费),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及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或专业技能鉴定,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者要给予奖励,对在教学中,能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师给予奖励。在职称晋升方面,建议学校既要重视学术性,又要重视实践性,既要重视讲课时数,又要重视讲课效果;既要重视学历,又要重视其对学校的贡献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保持“一体化”队伍的稳定,吸引和鼓励教师们向“一体化”发展。同时,可以吸引其他高校优秀教师投身到职业教育中,促进“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再次,要完善薪酬制度,提高“一体化”教师的待遇,努力为“一体化”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发展的氛围,对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要给予一定的津贴,使其达到国民经济行业中的较高水平;扩大“一体化”教师的工资津贴在国家专项教育拨款中的比例,提高“一体化”教师的工资起点。此外,在劳动、人事、住房、医疗、退休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也要为“一体化”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从根本上改善“一体化”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使“一体化”教师职业真正成为受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
4.拓宽教师培训的渠道
拓宽教师培训的渠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竞赛的方式。经常性地在校内组织技能竞赛活动,并给优胜者以荣誉和奖励,掀起重视技能的热潮,让更多的教师主动投入到学技能比技能的活动中来,在活动中提高自己。
(2)外出学习。加强教师企业培训基地建设,积极与大中型企业合作,与企业一起制定企业培训教师课程,让教师轮流到企业进行生产和管理学习,真正掌握工作过程及其专业技术;加强校—校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学习对方的教学手段;借鉴对方实训硬件,改善自己的教学设施。
(3)以老带新。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学校可以在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工厂,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挑选有专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体化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对缺乏实践技能的新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水平,由学校派一名老教师与该校新任教师结成“一帮一”的师徒对子,定期听课、评课、互相交流、共同研讨,通过老教师的示范、点拨和指导,为新教师架起由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大大缩短新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周期。在帮带过程中,新教师不仅可以在教学技能方面得到迅速提高,而且在教师职业意识、职业人格方面也受到老教师的影响,同时帮带新教师,对老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再学习、再思考、再提高的过程。为了建设“一体化”教师队伍,促进理论教师与实操指导教师的融合、迁移与互补,可以利用本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对专业理论课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让理论课较强的教师对实践指导课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的培训。在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方面,可以让本校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通过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5.加强教师队伍的督导及考核管理制度建设
(1)要对在校教师的技能提高进行目标管理,给每个教师定一个技能提升目标,确定达到的时限,并进行考核,从制度上促使教师去学习和进取,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准一体化教师。
(2)建立完善的教师听课、评课制度,促使已有的一体化教师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自己。
六、总结
总之,职业教育的大发展需要建设一直素质过硬的“一体化”教师队伍,要建设好职业学校的“一体化”教师队伍,就必须采取合理的可行的对策。
第四篇:2016专业中职学校教师工作总结
中职学校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自开学以来,本人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并时时刻刻以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教好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使学生学有所得。下面是本人在本学期中的教学经验及工作内容。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和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和学习党的最新章程。认真学习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我看到了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进一步坚定自己从教的信心。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注意从书本中汲取精华,认真学习仔细体会如何做好一名人民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1、积极参加我校校本培训“各类培训”。
2、认真学习学校安排的政治业务学习。
3、课前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及其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从教材中汲取精华并传授给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并根据学生情况修改教学难度。
4、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课堂上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适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留好作业让学生加强当天所学到的知识。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到老师的关心,促进师生间的和谐关系。
三、工作考勤方面:
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而耽误工作的时间。本学期担任9个班的《和静优势地理资源》教学工作,及1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全部按时完成,没有缺漏一节。认真积极作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如:课时制定计划、教师工作手册的填写、布臵作业、建立试题库、参加听课、评课活动等。
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由于兼任学校的支部组织委员工作,在教学方面和科室的工作时间有时候分配不均,导致两头有些不兼顾,而且在组织教学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我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为学校美好的将来奉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
第五篇:福建省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计划2014~2017
闽教人〔2014〕10号
关于印发《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计划(2014-2017年)》的通知
各市、县(区)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务员局),平潭综合实验区党群工作部、社会事业局、财政金融局,省属中等职业学校: 现将《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计划(2014-2017年)》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本通知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4年1月15日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2014-2017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 41号)、《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职成
〔2011〕17号)精神,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特制定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计划(2014-2017年):
一、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将职业理想教育与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树立先进人物典型、引导职业生涯发展等综合措施,使教师坚定职业方向,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增强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使命感,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岗位聘任(聘用)和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把师德建设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
二、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
1.改革教师招聘制度。在学校总编制数内,从行业企业招聘紧缺急需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师担任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不受人员学历、身份限制,由学校采取直接考核或简捷有效测评方式聘用,学校无相应岗位空缺的,可按规定设置“特设岗位”,不受学校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支持中等职业学校采取考核方式聘用硕士研究生担任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招聘以测试专业技能和执教能力为主,逐步将专业工作经历和职业资格作为基本条件。
2.完善兼职教师制度。制定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允许中等职业学校按现有专任教师数的一定比例聘请兼职教师,由同级财政予以适当定额补助,列入财政预算,支持学校引进富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实训、研发。到2017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兼职教师的比例占到30%以上,“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的60%以上。
三、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落实全员培训制度。全面推行新任教师上岗培训,重点提升职业教育认知水平、师德素养、教学能力,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定期组织教师岗位培训,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时间每五年累计不少于360学时。鼓励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建立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考核和职务评聘的必备条件。引导和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到2017年,研究生学历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10%以上。
2.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建立健全基层教学组织,坚持集体备课,形成青年教师融入教学团队的工作机制。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技能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指导。采取“师带徒”模式,实施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组织开展教学观摩、教学能力竞赛等活动,评选中等职业学校“教坛新秀”,激励和引导青年教师重视教育教学工作。
3.加强专业骨干教师培养。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依托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十二五”期间,组织5000名专业课教师参加培训,其中国家级培训1000名,省级培训4000名,提高专业课教师职业素养和课程改革实施能力,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和示范作用的“双师型”教师。
4.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实施专业教师访学研修计划,每年从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的专业骨干教师中择优选拔100人赴国(境)外培训进修,或到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大中型企业、科研单位开展专业研修、实践应用或产学研合作研究,培养一批具有开阔视野、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的专业带头人。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评选认定,到2017年评选认定省级专业带头人200名。建立一批名师工作室,构建集教学、科研、培训等为一体的教师合作共同体,打造一批在全省有影响的优秀教学团队。
5.加强校长队伍培养。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名校长培养计划,将校长轮训一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理论素养、视野开阔、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名校长,以及办学理念先进、管理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骨干校长。严格校长任职条件,探索校长培育遴选新机制。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推进校长专业化建设。
6.建立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依托职业教育集团成员企业单位,遴选建立50个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探索建立新任教师到企业进行半年以上实践后上岗任教的制度。推行公共基础课教师和管理人员定期到企业学习考察调研制度,全面落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两个月的基本要求。制定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加强对企业实践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评估。
7.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依托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和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立15个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加强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建设。依托各市职业技术学院及其综合性实训基地,建成10个市级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不断优化基地专业和区域布局,面向公共基础课教师和辖区内重点特色专业开展培训。
四、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1.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充实专业课教师任职资格条件,增加相关工作经历和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将双师素质基本要求纳入教师资格评价体系。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注册制度。2.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修订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将教学实绩、技能水平、技术研发成果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鼓励教师取得多个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职业资格。设立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提升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增设实习指导教师职务序列。优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结构比例,国家级、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控制标准为3.5:4.5:2, 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为3:4.5:2.5,其他中等职业学校为2.5:4.5:3。
3.完善教师任用和分配保障制度。按照国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有关政策和要求,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设岗和用人办法。推进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收入分配向教学一线特别是实践教学岗位倾斜。鼓励教师面向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围绕教学、生产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学校可按项目成果给予教师经济资助或分成。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各地各校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做好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经费保障,支持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访学研修、名师工作室和培训基地建设等。地方教育事业费和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中,均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教师队伍建设。要大力宣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师德楷模和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树立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关心职业教育、尊重职教教师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