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统计读书报告
《教育测量与统计》于向英主编 郑州大学出版社ISBN 7-81048-702-7/G·73
《教育测量与统计》读书报告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使得传统教育测量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教育实践中,直接把测验的结果等同于对教育事实的描述的做法,使得人们认为教育测量将有生命的人当作客体来研究,只用抽象的数字对事物的量的属性做出描述和判断。《教育测量与统计》明确了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以及教育统计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测量理论和学校的测量实践中,对教育测量进行准确定位。在设计中,本书以基本理论、测量编制、质量分析、统计处理、教育运用为基本内容来建构学科体系。尽可能避免传统的教育测量学和教育统计学的那种菜单式、堆砌式的简单摆放。并试图将动态测评的理论引入学科体系,强调统计工具的使用,全面介绍教育测量在各种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本书第一章介绍了教育测量的概念、特点、功能、分类等。同时,还简要介绍了教育评价和教育统计的基本知识,并简述了教育测量与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二章介绍了教育测量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了经典测验理论、题目反应理论、动态测评理论等三种理论的基础模型。第三章介绍了教育测量编制的基本程序、编制技术统计分析等基本要素。第四章介绍了教育测验和误差、信度、效度等质量分析等教育测验结果的统计处理。第六章结合教育实践介绍了教育测量与统计在学科教学测验、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测验中的具体运用。
教育测量的涵义中说到,从广义来讲,教育测量是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育领域内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考核,并根据特定的规则将考核的结果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从狭义来讲教育测量是指对学生在经过学科学习和训练之后,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的测量。在教育活动中,无论是科学研究的需要,还是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或者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健康状况的测量,对教师的教学效果的测量,对教学经费、物资设备以及行政管理效率的测量,都属于教育测量的范畴。教育测量主要是对人的知识、技能、兴趣、智力、气质、性格、品质、人际关系等心理特征的测量,因此,教育测量是心理测量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教育测量又称成就测量、学业成绩测量或学科测量,它是按教育测验的规则,对学生掌握某些学科的知识、技能的程度或水平进行数量化的描述过程。当然,广义的教育测量也包括了物理属性的测量,如学生的身高、体重等。
教育测量和教育统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检查学习。通过学科检验可以检查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因材施教。人的智力存在着个体差异,在结构方面也有优势领域的不同。教育应以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的结果为依据实施因材施教。第三,教育科研。要科学地评价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材、新的教育方法的价值,离开教育测量和统计也就无法得出客观的结论。
教育测量包含三个基本的要素:事物的属性、数字、规则。教育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里属性,如学生的智力、个性、品德、知识、技能、态度、人际关系等。它的存在形式比较抽象,不像物体的长度、重量、体积、时间、温度等事物的物理属性那样可以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把握。但是,它和事物的物理属性一样,在性质和形式上同数字系统的特征具有较高的类似性,如果我们能够合理的利用数字来描述事物的属性,赋予它量的意义,就可以通过对数的运算并根据运算结果推测事物的属性。怎样合理的用数字来描述事物的属性对教育测量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以特定的准则和方法给事物的属性分派数字。分派数字所依据的准则和方法就算测量的规则。当测量的其他条件相同,使用不同的规则时会产生不同的测量效果。规则在数字与事物属性之间的对应性或一致性十分重要,它可以体现测量水平的高低。
统计与测量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方法,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从历史角度看,人们在研究教育活动时曾长期采用纯粹思辨或自然类比的方式。随着社会发展,自然科学在近代取得了巨大成就,许多研究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任何猜想都必须有数据的证明,想当然的猜测缺乏科学的证据是站不住脚跟的。因此,统计和测量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功能和作用 1.测量的作用
测量是一种检验和度量,测量的方法是依据一定的规则给予事物以数量。教育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变化。由于个体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上的变化也有差异。教育测量就是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或表现所存在的差异,同时还可以测量在教育后得到的变化结果。在教育测量的帮助下教育者可以发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教育对策的提出。2.统计的作用
统计从字面上理解:“统”是面向总体和全部的意思,而“计”是一种计算和计量。统计是在测量的基础上对采集到的数量进行归类、分析、,并依据数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述、推断和解释的过程。教育统计可以将教育中的随机现象和对象用相对应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释其中的相关联系。同样对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然而统计的方法会因问题的实际情况而变化,任何方法因问题而产生,没有一种方法是对任何问题通用的,方法的灵活采用对统计分析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3.教育测量与统计的作用
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教育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科学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教育科学研究。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发展教育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责任,因此需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应该具备探索、认识教育想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意识。而理性的思维需要从实际出发,教育统计和测量就是强调从实际获得事实材料。从数量的角度对教育现象进行量化分析,从而认识一些教育中的相关现象,引发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思考。教育统计和测量就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的实证工具。
教育统计与测量是一种科学的思考方法。教育统计与测量经历着思辨的假设、方法的确定、信息的采集、严谨的检验、科学的解释。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科学的验证过程,有助于人们形成科学的思考方法。想要对身边的事物或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就应该利用统计与测量的方法,这也是严谨的科学态度的体现。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具备这种素养。
教育统计与测量是科学的教学管理的手段。教育活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总是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系统、准确地把握教育现象在数量上、质量上的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的监控,及时采取正确的决策和进行有效的指导,以科学的管理来保障教育活动健康高效的发展。作为一线普通教师对班级进行管理、对学生进行培养,都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实施。教育统计与测量为教育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工具,掌握这一科学方法切实提高了教育的科学管理水平。教育统计与测量可以培养敏锐的眼光和思辨的头脑。人们往往对身边经常发生的事习以为常,在面对这些见怪不怪的事物上常常表现出漠不关心,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思维的个体,我们的行为和表现必须对这些个体负责,因此我们更应该深思身边平凡的教育现象,用不平凡的方法加以验证,寻求教育的科学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明锐的眼光和思辨的头脑。教育统计和测量要求教师用辩证地、发展地眼观看待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而关系并不寻常的问题。
教育统计与测量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不同阶段预定了不同的目标,而检验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设计各种不同性质的测验,其结果可以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反馈信息。同时使教师的教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学更有实效性。适时的测验,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而教师可以通过测量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或指导。教师在编制测试卷的时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统计与测量的理论或方法,这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促进。
教育统计与测量可以锻炼科学的思维推理能力。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习惯于对事物全面的肯定或否定,习惯于凭借经验给事物下结论,这往往容易形成片面的结论。实际上,事物都不会是绝对的好或坏,往往既有肯定的一面,也有否定的一面。肯定有多大把握,否定有多大风险是统计中需要处理的问题。对事物的认识,光凭某一次的感知是不行的,更不能只凭一个例子去说明,我们必须在大量的随机观察中去估计,不仅估计事物属性的可能性,还要估计可能的大小,即取值区间。这对人的思维和推断力提出了要求,当推断在检验中得到证实或否定时,人的思维和推断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现状分析
教育测量和统计在小学教育中使用广泛。如,教学工作中的期中的质量调研,又如期末的形成性考核。以上两种测试虽然形式是一样的,测量过程的情境设计、人员安排和过程监控都是一样的,但测量对象却是不同的。期中的质量调研的对象是针对教师,检测的是教师的教学完成情况和教学的质量;期末的形成性考核对象是学生,检测的目的是考核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因此,测量内容的设计上更有针对性。相对而言期中的质量调研的试题要求有一定的区分度,而期末的形成性考核对区分度的要求较低。最后,两中测试的结果教师都会做出诊断性分析,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方向。
又如在班级管理中,学校会请学生为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情况打分,这也是一种教育测量只是测量主体是教师的评价,内容是学生对教师的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方法有定性的访谈,也有定量的研究问卷调查。整个测量过程,测量主体都是不在场的,力求测量能反应真实情况。最终,测量结果会向测量对象以无记名的方式反馈。教育测量和统计涉及了小学教育的方方面面。
教育测量和统计在小学教育中的使用具有一定局限性。由于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具有灵活性,在小学教育中运用仅停留在测量的层面,统计分析不够深入,使用方法更是单一,而且有些并不适用。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同时教育者使用的教育策略也较主观,有些测量结果仅停留在表面,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更没有将理论联系实际,只是为测量而测量。2.发展趋势
有些学校引入了ISO质量管理体系,教育的质量有赖于更多的数据支撑,因此学校教育中将会更多地使用测量和统计。在统计与测量的要求下教师治学将更为严谨,方法更为科学。
为深化教育改革,教育统计与测量还将适用于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测评,对构建小学生素质发展测评目标系统及测评操作系统作出贡献。在统计与测量的帮助下能更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学生的能力,检测其发展情况。
教育统计与测量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态度,想要科学治学必须懂得运用这一实证手段,因此教育统计与测量会深入发展到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
《教育测量与统计》中测量学与统计学的学科整合,并将二者置于课程之中,从课程目标出发,明确教育测量为课程服务,为教育改革服务的基本思想。以教育测量学为核心,运用恰当的统计方法和现实有效的统计工具,以科学结论服务于教育评价,理论结合实践,使我们学有所用,学能所用。
第二篇:统计报告格式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管理与经济系
统计学模拟实习报告格式要求
一、报告内容及要求
1、封面:下载统一封面
2、题目:题目用三号黑体,居中,与下文空一行距。题目格式为“我校学生xxxxxxx实习调查报告”。
3、正文:报告正文部分包括:前言、报告主体及结论。前言是说明选课题的目和意义,及所要研究的内容。
报告主体是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层次清楚,文字简练,通顺,重点突出。包括:调查的基本情况、统计分析的结果、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或建议)等内容。结论是整个报告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所做的工作,或者说明作者认为最需要强调的带结论性问题 正文字数:1500字
二、撰写规范
1、字体字号要求
(1)报告标题:标题为3号黑体,加粗
(2)正文:小4号宋体字;
2、正文主体格式
格式是保证文章结构清晰、纲目分明的编辑手段,撰写统计报告采用以下统一题序编号。格式除题序层次外,还应
包括分段、行距、字体和字号等。
一、(一)
1、(1)
三、报告的打印要求
报告用a4纸单面打印。纸张宽度为21厘米,高度为29.7厘米,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18磅;版面页面边距上、下、左各2.5厘米,右2厘米,左边装订;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篇二:统计分析报告模板 2012-2013-1《统计学》课程设计
统计分析报告
题目: 关于**********的调查分析
小组成员: 财务1040*班 39号 张三
财务1040*班 40号 李四
联系方式: 189******** 指导教师: 张纯荣
目 录
第一部分 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方案 „„„„„„„„„„„„„„„„„„„„„„1
二、调查问卷 „„„„„„„„„„„„„„„„„„„„„„
三、„„„„„„ 第二部分 分析报告
一、„„
二、„„
„„„„„„„„
第一部分 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示例,通过调研„„,为„„„„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 示例,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商学院学生„„
(三)调查程序 1.„„„„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方向和内容; 2.分发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在校大二学生男、女各25人作为调查单位; 3.根据回收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根据样本的生活费来源、分布状况的均值、方差等分布的数字特征,推断人大学生总体分布的相应参数;
(2)绘制统计图形使样本数据直观化并对统计量进行分析
二、问卷设计
关于* * * * * * * * *情况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
„„„„„„„„„„„„„„„„„„ 1.性别:a 男b 女()2.你的消费方式为()a.能省则省 b.事先做好消费计划 c.毫不在乎,想花就花 d.其他 3.你平均一个月的生活费大约为__________元 4.您的生活费的来源主要是()(多选题)a.„„ b.„„
c.„„ d.„„ e.„„ f.„„ „„„„ „„„„
谢谢您的支持与参与
三、问卷发放
本次调查我们采取**抽样,对*******发放问卷****份;
共发放问卷***份,回收问卷***份,其中有效问卷共***份。„„„„
第二部分 分析报告
示例:
一、***********情况分析 经过抽样调查发现,„„„„„„„„„„„„„„
表1 ******频数分布表
接收 500以下 500-800 800-1100 1100以上 其他
频率
14 4 0 累积 % 12.77% 61.70% 91.49% 100.00% 100.00% 接收 500-800 800-1100 500以下 1100以上 其他 频率
14 6 4 0 累积 % 48.94% 78.72% 91.49% 100.00% 100.00%
二、***************情况分析
在购买
图4使用手机不同功能的频率分布图
表4 购买手机地点和购买价格的双因素分析
地点 商场 手机专卖店 网站 其他 1000元以下 10 44 3 5 1000--1500 2 20 1 0 1500--2000 2 2 0 0 2000元以上
0 2 0 0 „„„„„„„„„„„„„„
八、家庭收入、学生总消费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我们令家庭收入为x,学生总消费为y,利用excel得到表 summary output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r square adjusted r square 标准误差 观测值 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残差 总计 intercept x variable 1 0.978641 0.957739 0.956858 64.43173 50 significance df ss ms f f 1 4515931 4515931 1087.797 1.23e-34 48 199269.5 4151.448 49 4715200 p-value lower 95% 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 t stat 77.03136 22.73468 3.388276 0.001413 0.148054 0.004489 32.98176 1.23e-34 upper 95% 31.32023 122.7425 0.139028 0.157079 由表可知:相关系数r=0.978641,f检验回归方程显著,t检验回归系数p值小于0.05,说明回归系数是显著的,于是有可预测的一元回归方程:y=77.03136+0.148054x。„„„„„„„„„„„„„„
十二、调查结论
通过******************的调查分析,我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篇三: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一、党员基本情况
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我院共有党员总数1229名。其中,正式党员882名,预备党员347名;女性党员517名,占党员总数的42%;少数民族党员49名,占党员总数的4%。
从党员的身份来看,教职工党员391名(其中,教师党员192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123名);学生党员663名(其中,研究生党员63名,本科生党员578名,专科生党员22名);离退休党员140名;其他35名(已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关系未转走等)。学生党员在全体党员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3.9%,见附图1。
二、2005年发展党员情况 2005年我院共发展党员365名,其中发展教职工党员9名、研究生党员11名、本科生党员320名、大专生党员25名。
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继续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发展本科生党员人数占发展党员总数的87.6%;研究生党员人数为63人,占研究生总数的52.9%。二是积极做好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2005年我院共发展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6名,占发展教职工党员总数的66.7。
三、党员教育管理
我院党委历来十分重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去年,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为契机,我院举办校、院两级专题报告23场,党支部集中学习108 次,组织各种参观和实践活动23次,各级开展学习体会交流64次,各级开展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活动52次。在认真征求意见和深入谈心的基础上,全体党员认真撰写了个人党性分析材料,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回顾了自己近来的思想作风和工作经历,查找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得我院党员的精神面貌焕发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四、近三年党员队伍状况分析
通过对近三年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院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1、学生党员数量合理,保持较高比例。
三年来,我院学生党员占全院党员总数的比例均在55%左右,本科生党员比例保持在10%左右,见附图2。
学生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主要是由于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党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精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从党建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积极分子培养、培训和党员教育工作。党委组织部和党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工作的几点意见》等一系列有关发展党员的工作制度,组织编写了《发展党员工作制度选编》,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党员的新思路。党校进一步规范培训模式,实行两级党校管理体制,推动并开展了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分党校初级班、院党校高级班三级培训的模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2、教职工党员队伍逐年扩大,整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三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逐年增加,见附图3。截止2005年年底,我院教职工党员总数为391名,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52.2%;其中,教师党员人数为192名,占我院教师总数的比49.0%。2003~2005年,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人数由98人增加到123人,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6.4%提高到58.0%,见图4。具有高职称教职工党员人数由60名增加到65人,在具有高职称教职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由49.7%提升到51.2%,见图5。
我院教职工党员人数之所以逐年增长,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原因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党委组织部和党校统筹规划,加大教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力度,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上都做了较大的增加,形成历时两个月六个阶段的教育培训,为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保证发展党员质量,把好入口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党委组织部、党校定期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此外,每年在引进新教职工时,我院加强了对其政治素质的考察。
五、对今后工作的思考
根据党内统计分析所反映出的情况,我院今后党员发展工作的主要思路如下:
1、进一步推进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尽管今年来我院教职工党员保持较高比例,但在发展教职工党员过程中所能考察的重点培养对象范围较小、选择余地不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务
工作者,做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工作的能力优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在与学术骨干谈话时显得能力较弱,从而导致了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相对学生发展党员工作比较滞后。因此,我院在教职工发展党员工作中,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高知识群体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中的党员发展工作。篇四:统计学调查报告样本
大学生生活费收支状况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 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大学生日常收入和消费的主要状况,为学校的助学政策提 供参考,同时为大学生消费市场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调查对象:中国人民大学在校本科生
(三)调查单位:抽取的样本学生
(四)调查程序:
1. 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方向和内容; 2. 分发调查问卷。随机抽取中国人民大学大
一、大
二、大
三、大四在校本科生男、女各30人左右作为调查单位; 3. 根据回收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根据样本的生活费来源、分布状况的均值、方差等分布的数字特征,推断人大学生总体分布的相应参数;
(2)根据性别进行男女两个总体生活费均值之差的比较以及方差比的区间
估计
(3)根据大
一、大
二、大
三、大四进行四个总体生活费均值之差及方差比的区间估计
(4)绘制统计图形使样本数据直观化并对统计量进行分析
(五)调查时间:2002年4月20日—2002年6月10日
二、问卷设计
在经过我们共同的研究制定问卷雏形并征询老师的意见后,我们最终设计的问卷如下:
大学生收支调查问卷
××同学:
您好,请配合我们完成以下调查问卷,请在符合您的实际情况的选项下画“√” q1. 您的性别: a.男 b.女 q2. 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q3. 您的月生活费支出在: a.300元以下 b.300元~400元 c.400元~500元 d.500元~600元
e.600元~700元 f.700元以上 q4. 您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依次是: a.父母 b.勤工俭学 c.助学贷款 d.其他(请注明)请排序: q5. 您的各项开支为(单位:元)a.伙食费 b.衣着 c.书本资料及其他学习用品 d.日化用品(包括护肤、洗涤用品及其他日用小百货)e.娱乐休闲 f.其他 请排出你本学期支出的前三项:
非常感谢您的合作!
三、问卷发放
本次调查我们采取分层抽样,对在校本科生各个年级男、女生各发放问卷30份左右;
我们在学
一、学
二、学
八、学九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1份,其中有效问卷共265份。现将各年级男女生回收有效问卷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大一:(男生)26 份(女生)31份 大二:(男生)34 份(女生)40份 大三:(男生)31 份(女生)32份 大四:(男生)41 份(女生)30份 总计:
(男生)132 份(女生)133份
四、数据整理
为了便于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我们用数字代码来表示问卷信息,为了便于统一,对于问卷答案“a”、“b”、“c”、“d”、“e”、“f”,我们分别用“1”、“2”、“3”、“4”、“5”、“6”表示(答案缺省项为空项),例如:我们用“1”表示男性,用“2”表示女性;各个年级也分别用“1”、“2”、“3”、“4”来表示。数据具体整理情况见附件1。
第二部分 数据分析
根据以上整理的数据,我们进行数据分析。我们设样本一为抽样总体,样本二为男生的抽样总体,样本三为女生的抽样总体。
一、生活费水平的分析 1.对样本一的分析 由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我们绘制出样本一生活费水平的频数分布表(表1)和直方图(图1),结果如下:
表1 样本一生活费水平的频数分布表 300~400 400~500 500~600 600~700 700以上 合计
频率 4 41 74 62 33 51 累积/ % 1.51% 16.98% 44.91% 68.30% 80.75% 100.00% 100.00% 265 由上图可以看出:样本一(即本科生抽样全体)月生活费400元~500元所占频数最高。我们进一步分析月生活费的平均水平,得出结果如下(表2):
表2 样本一(总体)平均月生活费置信区间的构造表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们有95%的把握认为人大本科生的月生活费平均水平在520.79元~554.31元之间。2.对样本二的分析
由整理后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我们绘制出样本二月生活费水平的频数分布表(表3)
和直方图(图2),结果如下:
表3 样本二月生活费水平的频数分布表
由上图可以看出:样本二(即男生抽样全体)月生活费400元~500元所占频数最高,是月生活费的众数。分析众数后,我们进一步分析月生活费的平均水平,得出结果如下:
表4 样本二(男生)平均月生活费置信区间的构造表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们有95%的把握认为人大本科生男生的月生活费平均水平在505.39元~552.19元之间。
第三篇:统计报告
兰州商学院学生消费调查统计报告
——胡兴
一.问题提出
大学生消费问题日渐成为社会广为关注的话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校园与社会交界处,脱离了父母,开始经济自主,独自生活.大学是一个精彩的世界.社会生活又是充满诱惑的.对大学生的消费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不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是消费问题.为了弄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对学校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校园调查,弄清楚大学生花多少钱,怎样得花钱,他们的消费中有哪些问题,应该怎样的去改进这些问题?
二.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调查主要面向学校大一到大三的同学,我们向全校发放了250份问卷调查表,有效收回244份,从中选出200份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男女各占100份。此次调查得到了兰州商学院商务传媒学院,艺术学院和长青学院同学们的热情配合,特此感谢!
三.数据统计
1.总消费额。从统计结果来看,同学们的总消费额集中在300—600元和600—900元之间,月均消费是654元/人,其中男生的月均消费是690元/人,女生的月均消费是618元/人,这个数据从现实表面来看是比较正常的,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2.主要消费。从统计结果来看,同学们的主要消费还是用于吃饭,占消费用途的62.9%.从这点来看,大学生生活的恩格尔系数是较高的,准确得说目前我们的生活还处于“温饱”状态, 其次学习方面的开支占比相对也是较大的,占到11.4%。
3.其他开支。从调查结果来看,同学们的消费除了吃饭和学习方面的花费外,其他都用在了上网、谈恋爱、电话费和购买日用品等.大学里的手机普及率极高,可以说是人手一部,因为同学分散在各地,平时联系较多,这一现象在大一新生中尤为明显.电脑普及率也比较高,主要集中在大二大三的同学中。
4.生活费来源。调查中有82%的同学的生活费是全部来自父母,有16%数的同学选择兼职来挣取一部分生活费,还有少部分同学靠奖学金等方式赚取部分额外收入。正是由于钱主要来自于父母,形成了一种依赖,花钱也毫无顾忌了,有的同学打工的目的也不是在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而是在为了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这是大学生中的一种现状.5.从消费方式来看,有46%的同学认为能省则省,34%的同学认为要制定计划消费。另有12%的同学无计划的花钱。
6.生活费月末结果调查中,当问及每月结束生活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24%的同学略有盈余,大部分是女生,56%的同学基本花完,还有18%左右的同学不够花,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钱。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7.自我理财能力调查。统计结果显示10%的同学认为自我理财能力较差,其中男生居多。男生中34%的同学认为自我理财能力较强,而女生中此答案所占比例高达64%。其余7%的同学认为很强或没想过,不好说。
8.理想消费及消费状态满意度。调查显示,男生和女生中各有28%的同学认为很满意够花就行,男生中40%的同学对满意度认为一般,但却只有24%的男生想制定计划消费。而女生中32%的同学认为一般,仅有12%的人想制定计划消费。在不满意的状态中男生和女生分别占到24%和40%,其中40%的男生和60%的女生想在月末有盈余可供支配,剩余10%的同学对消费状态和理想消费表示无所谓,没考虑过。
四.结论
从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在同学们的消费中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我们的消费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总体上来说我们的消费还处于一个成长健全的时期,各种问题都会出现,只要正确的指导,留下合理的,抛开盲目的东西,我们的消费必定会走向合理化。
第四篇:教育社会学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我读的是有马和民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新编教育社会学》。这本书把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学校系统中的行为、活动、组织和制度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互动的过程”。它以功能理论、冲突理论和互动理论为理论基础,来解释研究教育行为和教育事实。学校成员的行为,课堂教学、教育知识,班级组织、学校组织便成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教育制度及其他社会制度的关系便自然成了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事实。这本书紧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从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论、教育行为论、教育活动论、教育组织论、教育制度论、教育功能论六个方面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社会学的分析。
学习教育社会学、接受教育社会学的训练,可以改变我们研究教育事实的方式。教育社会学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一个教育问题多方面的社会原因,帮组我们去了解整个学校教育体系是如何运转的,以及学校是如何与更大的社会体系发生联系的。我们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时时刻刻都在与社会发生着联系。如果让你分析儿童失学的原因,你是否能考虑到地区差异、性别差异、文化传统、家庭经济、家长的观念等因素?在没有学习教育社会学之前,我分析问题的角度单一,不会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过自从读了《新编教育社会学》这本之后我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来分问题,并且对遇到了问题了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还记得第一节教育社会学课上,苏老师给我们讲了常识和教育社会学的区别,让我们要敢于打破自己的眼睛看到的,“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在“教育世界”我们往往以自己的感性认识、“第一印象”来认识评价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我们关于教育的经验和常识在一定过程度上却成为我们正确认识教育事实的绊脚石。跨越“经验”、“常识”这些表面的现象,寻找作为原因的社会因素来揭穿教育事实的真相,将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研究的体验。
在读书的时候给我触动最大的是对教育不平等问题的分析。在社会和个体的教育需要是满足还是限制的问题上存在着一种“悖论现象”。制度起源于人类的需要,但是在怎样看待制度与需要的关系问题上,东西方之间似乎存在着微妙而深刻的分歧。分歧的实质在于:制度的制定及其继续存在,到底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还是为了限制人的需要?对此可以作出一种回答:制度的功能既是为了满足,也是为了限制,有时限制正是为了满足,有时限制这种需要是为了满足另一 种需要。我们的高考制度不也是如此吗?“现今的教育是一种制度化教育,这种教育,在功能方式上,是一种英才的筛选体系;在组织特征上,是一个自我封闭的连续系统,这种连续性在保证部分受教育连续的同时,也使更多人受教育的道路中断。”马和民先生在书中这样来评价我们的教育。高考制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都知道,高考为我国高校科学、有效地选拨人才,引导中学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了权利、出生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对教育公平的干扰,体现在客观和公正,保证了个人凭才能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然而,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表面公平之中,不能忽略其隐含着的深层次的实质性不公平,其结果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高考作为高等教育的起点,内在的要求入学机会均等。而高考在地域、城乡、性别、民族、阶层等维度均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导致入学机会的不平等。各地分数线的划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高考在发挥选拔一批考生使他们具有接受高等教育权利的功能的同时,相应地限制了落榜生的发展。这就是教育的限制功能,它在选择功能这一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以前在分析问题都是肤浅的找一些看似相关的原因,没有真正的深入问题的内部,找出问题的实质。用教育的功能论来分析高考的不公平,让我耳目一新,很受启发。
这本教育社会学调理很清楚并且通俗易懂,书中还介绍了很多和我们生活相关的案例,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枯燥的理论。但是这本在基本理论的介绍方面不是很好,它侧重于对教育事实的分析,而忽视了理论。
第五篇:教育概论读书报告
《地球概论》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与内容梗概
(一)作者简介
金祖孟(1914-1991),男,浙江省义乌县青口镇下朱村人,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后留校任在职研究生。1944年获中央大学研究院地理学硕士学位。发表一系列地名学论文使其成为我国地名学最早的开拓者。1945年始在中央大学从事自然地理教学,所写教材《数据地埋》于1953年出版,受到地理学界的赞扬。
解放后,在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任教,由于教学工作出色,被誉为“南师的梅兰芳”。1956年调至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任教,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诲人不倦,辛勤耕耘在高师教学岗位上,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1978年创立“地球概论”课程,并出版《地球概论》一书,累计发行达17万册,并获1988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1989年获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台湾五南图书公司购得此书版权,并于1992年出版,在台湾及东南亚地区广为发行。1984年全国高师地球概论教学研究会成立,连任两届理事长,为培养青年教师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金祖孟曾参与主编全国著名期刊《地理知识》。对古天文和古历法也有着精深的造诣,曾校订史书历志四种。晚年以十年心血潜心研究中国古宇宙论,著有《中国古宇宙论》一书,对我国古代“浑天”与“盖天”两说是非优劣之争,创一家之言,纠正了两千多年来“扬浑抑盖”的传统偏见,在中国古宇宙论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通过学习让我了解到了有关地球整体的知识,补充了我在这方面知识的不足。从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到最后一章地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它详细讲述了太阳系、地球自身基本概念以及时间记法。
(二)内容梗概
《地球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的一门先行的基础课程。它的内容是关于行星地球的基础知识。它与相关后续课程不同的是:《地球概论)讲述的是地球的整体;而其它课程所讲的是关于地球的某一圈层,如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地球概论》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即地球的天文学和地球的物理学。前者主要讲述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四季五带、历法和时间),以及地球和月球的关系(日月食与天文潮汐),这是本课程的重点所在;后者简要讲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内外结构以及它的物理性质。
地球的天文学还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从远到近,由大及小,这部分普通天文学知识,被概括为恒星和星系,太阳和太阳系,月球和地月系。此外,为了地理定位和表示天体——特别是太阳和月球的视运动,《地球概论》首先要讲述的是地理坐标和天球坐标。
二、地球概论的主要内容
(一)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 1地理坐标: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 2天球坐标:天球、天球坐标
(二)地球的宇宙环境
1恒星和星系:恒星、星系
2太阳和太阳系:太阳、太阳系 3月球和地月系;月球、地月系
(三)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及其证明、地球自转的规律性、地球自转的后果 2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及其证明、地球公转的规律性、地球公转的后果
(四)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四季和五带:太阳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地球上的四季、地球上的五带
2历法:历法概说、阴历、阴阳历、阳历
3时间:时间和时间单位、钟表时刻与量时天体、钟表时刻与地方经度
(五)地球和月球
1日食和月食:日月食现象、日月食的规律性
2海洋天文潮汐:潮汐现象、引潮力、海洋潮汐的规律性、潮汐作用
(六)地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是一个扁球体、地球是一个不
规则的扁球体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表面结构 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地球的磁性、地球的质量和密度、地球的重力和压
力、地球内部的温度和热源
三、地球概论的学习与应用
(一)地球的天文学
地球的天文学包括了主要内容的前五项,是整本书的重点所在。第一部分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经线和纬线以及天球坐标。经线和纬线这一知识在中学阶段我已经有了涉略,而对天球坐标了解的却很少。
例如在介绍第二赤道坐标系:赤纬和赤经时,我知道了它的用途是:表示天体在天球上相对不变的位置,用于编制星表;圆圈系统是:第二赤道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有彼此不同小异的圆圈系统。二者的差异在于:第一赤道坐标系以天赤道与地平圈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第二赤道坐标系则以天赤道与黄道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天赤道与黄道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通过二分点的时圈,称为二分圈,必要时以南北天极为界,分为春分圈和秋分圈。与二分圈垂直、通过无名点(也必通过黄道上的二至点)的时圈称为二至圈(夏至圈和冬至图)。天赤道、二分圈和二至圈,是相互垂直且等分的三个天球大圆,把天球分成8个相等的球面三角形。第二赤道坐标系的圆圈系统基圈为天赤道,引进黄道,根据天赤道同它的关系,得到天赤道上四个相距90°的点,即二分点和二个无名点,从而得到二分圈(通过二分点的时圈)和二至圈(通过无名点,同时也通过黄道上的二至点的时圈);基本要点是: 它的基圈是天赤道、它的原点是春分点、始圈是春分圈、第二赤道坐标系的纬度是赤纬,与第一赤道坐标系同、第二赤道坐标系的经度称赤经(α),是天体所在时圈相对于春分圈的方向和角距离。
第四部分向我们介绍了历法与时间。这一部分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便于在 实际中应用,对于我来说我只对阳历比较了解,现在通过此课程让我对阴历也有的大致的认识,对“时间”这一概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五部分介绍了日食和月食,如日(月)全食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偏食—全食—偏食。划分这三个阶段的是四种食相:初亏、食既、生光和复圆。从食既到生光是全食阶段;初亏到食既和从生光到复圆,分别是全食前后的偏食阶段。
这里的学习正好让我在实践中的得到很好应用。有一次正好碰到月食,在新闻上看到它的初亏、食既、生光和复圆时间,我想如果不是因为学习这个课程我是不可能了解这四个名词的具体含义的。
(二)地球的物理学
地球的物理学仅仅包括最后一部分——地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虽然它不是重点,但是我仍然获益匪浅。
首先它向我重申地球是个不规则的扁球体,使我唤起了以前学过的知识;然后介绍了地球的结构;最后交代了地球的物理属性,分别有地球的磁性、质量与密度、重力与压力及其内部温度与热源。
四、个人小结
地球概论这门课程作为公选课,让本身喜欢地理的我对地理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使我更加热爱地理,因为它对我的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这门课程已经学完了,但是我仍然会关注地理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在这方面我还想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已经了解的地理知识,经常翻翻书,以达到巩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