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孩子的小手变成智慧的翅膀
让孩子的小手变成智慧的翅膀
——浅谈幼儿园有效开展学习型区域活动的策略
【摘要】: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的多种领域的学习区域,并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自身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本文通过对本园学习型区域创设的研究,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形成相应的结论,引导教师如何在班级中有效创设和开展学习型区域活动。
【关键词】:学习型区域;有效开展;区域创设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幼儿的智慧来源于动手操作,苏霍姆林斯基又说,儿童智力的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而在蒙苔梭利所创办的儿童之家里,儿童的自主操作活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结合我国现今幼儿教育的国情,许多幼儿园是把集体教学活动以及其它的教育教学形式与区域活动结合,共同构成具有我国幼儿园教育特色的完整的课程结构。
区域活动在各个幼儿园的开展是各具特色的,但都不约而同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活动区的设置重复混乱,材料投放高档化却不实用,区域活动计划制定拘泥于格式而不注重可行性,区域活动的指导形似于集体教学活动只注重认知与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包括态度、情感、意志在内的社会性发展等。本文从幼儿园学习型区域活动开展的实践出发,总结活动中的实际经验进行了以下论证:
一、概念的界定——何为班级小型学习型区域活动?
它是幼儿在有准备的教育环境(活动条件)中,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工作”(学习)性质的活动。幼儿园与教师将活动场地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或角落,场地中备有各种设备、玩具、工具、材料,并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蕴含在环境材料中,幼儿在与环境、材料、伙伴、教师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发展,架构知识经验,这被称为学习型区域活动或角落活动。
将区域活动与角色游戏相比,角色游戏较注重装扮性和交往性,而区域活动较注重学习性和操作性。其两者相比区域活动较之角色游戏更注重孩子主动观察、发现、动手操作和学习。
为什么要开展班级小型学习型区域活动?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不断地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必须以材料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材料的直接操作。低结构的学习型区域活动具有个性化、开放自主、可选择性等特征,并且区域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有效促进幼儿的个体发展,真正实现按需学习、主动操作、个别指导、促进成长。所以,学习型区域活动是实施开放性课程的有效途径与载体,是高结构集体教学远不能及的。
二、在区域环境创设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区域活动中环境的创设要围绕教育目标及幼儿各年龄段发展目标、根据主题活动、季节特征及班级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二)参与性原则
区域环境是为幼儿创设的,其内容、形式应为幼儿所接受并能积极主动地参
与,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三)安全性原则
区域环境首先要保障幼儿安全,环境布局应注意物品、材料的摆放位置,质地无毒、可靠。
(四)开放性原则
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不仅要考虑班级内的区域环境,还应重视幼儿认知的各要素,如身高、便于取放等,两者有机结合,协同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
(五)适宜性原则
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应。
三、教师在创设班级学习型区域活动中应提供何种材料
(一)提供能激发幼儿主动操作的材料(兴趣的激发)
材料的来源要生活化、难度要适宜,可发动孩子、家长和老师共同参与收集的过程,且要切实做到日新月异、常设常新,切忌一成不变、一劳永逸,要确保幼儿的浓厚兴趣。
(二)提供能获得操作结果的材料(体验成就感)
幼儿在区域中的活动最终产生的作品、获得的结论是最能使孩子获得成就感的。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作品和他们自我探究获取的结果,所以各区域的任务要便于孩子能够在区域活动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更要注意及时总结、介绍、展示与分享。孩子的作品要有“专门陈列的地方”,孩子的记录表也要黏贴在该区域的周围。
(三)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可选择性)
随着活动的开展和幼儿发展的需要,我们不断改变这些材料和设施,使每一个空间里的活动具有多样性,材料具有小型化和丰富性(要求每一类的区角材料不少于3-5种,而每同种数量不超过三份),不断给孩子新的刺激,使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的教育作用。
(四)提供富有递进性的操作材料(层次性、可持续性)
材料投放应有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材料前预先思考,将投入的材料逐一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分解成若干个能与幼儿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记录表“层次化”。
区角的设置和开展也不宜一下子全面铺开,可以结合各区的设置,有计划地逐步开放各活动区。如刚开学的半个月先逐步开放2—3个活动区,让幼儿认识这些区的玩具材料,尝试玩法并建立初步的活动规则,后半个月再逐步增加新的
活动提供新的经验。当幼儿对各活动区的主要材料、玩法、规则都有所了解时,就可以全面开放各区角活动了。
四、学习型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一些要求
教师要善于进行空间挖掘,教室内尽量做到“大客厅、小房间”,使活动区域达到围合与半围合。区域之间不要相互干扰,保证光线、色彩、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对于幼儿来说,大而阔的空间易分散他们注意力,导致他们蜻蜓点水式地从一个地方晃到另一个地方。而半围合的区角在视觉上给予幼儿区分不同区角的意识空间,帮助幼儿了解自己所应处的区角位置,有抑制幼儿四处跑动的作用,有助于他们在同一个区角呆得久些,专心做完一项“工作”。同时,用以隔开空间的橱架中就放着当前区域的操作材料,幼儿自己拿取材料进行操作非常方便,厨架的上面和背面也可以用来展示孩子在区角中完成的作品。
由于区域活动并不以交往为主要目标,所以可将每区域活动人数控制在1-3人,保证幼儿有独立思考、安静操作的空间。记录表使用常规化,尽量做到每区域使用、每阶段使用。记录表应设计简单便于幼儿理解和及时记录,可供教师通过记录表了解幼儿活动状况,也利于养成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环境创设要有利于该区域活动的规则建立,如:调查表的记录项、操作材料的数量,空间和桌子的大小等。如果在使用时间安排上进行交错,区域和自主游戏可以实现空间共用。将班级的桌子进区域并相对固定,幼儿进餐的环境也相对安静,与家庭中的“小餐厅”接轨。
五、学习型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
(一)教师在活动中要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做幼儿活动的真正的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不断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合于他们年龄特点、兴趣特点、引导他们进一步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所以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重点是要观察——观察是了解幼儿,解读幼儿行为动机的第一要素,观察必须先于指导。养成随机记录的习惯(航海日记)。每周两篇观察记录中,有一篇关于幼儿区域活动的观察。过程中思考,下一步,孩子需要的什么,我们怎样支持孩子的想法、推动孩子的经验。
(二)创设的学习型区域活动必须让幼儿明确——
各个区域活动的主题内容:这个角落要完成怎样的任务;活动中玩具,材料的功能以及它们的放置和使用是怎样的;各个活动角中应遵守的规则有哪些。
我们认识到: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相比,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得隐性,目标隐含在环境和材料之中。幼儿的主体性变得明显,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感知来积累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这样不仅利于幼儿消化教师的新授内容,或是预习
教师还未新授的内容,也有利于教师对个别幼儿进行个体观察和指导。
六、在进行区域研究的实践中获得的一点收获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适宜的活动内容。
我们的活动区角所追求的并不是一种即时效果,而是为幼儿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小班幼儿感知事物的经验少,动手能力较弱,因此,区角数量不宜设置太多,也不宜太复杂,应以幼儿有能力操作和完成的形式为主,提供的活动内容也要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扣扣子、纸卷波板糖、看照片完成情境图片等)。中班幼儿已有了感知事物的初步经验,基本能够独立进行区角活动,角区数量要适当增加,以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可增设棋类、思维训练、小肌肉精细动作以及合作任务等内容的区角(飞行棋、贝壳棋、插车牌、种子镶嵌画、抽积木等)。大班幼儿的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这时,既要大量增设活动区角,又要适当增加难度,可增设一些逻辑推理、运算、竞技、造型以及科学探究等内容,如(解救小动物、看提示写电话号码、围棋、发型设计、秤物体等)。
在区角创设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如:让幼儿出主意、想办法,搜集材料和布置环境等,增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使区角更具吸引力。
(二)有意识地将区域活动内容与主题教育目标相整合
区角创设应紧密结合主题教育内容和目标,可根据区域活动整体性,层进性等原则,将主题目标逐层分解。可以是主题活动的预习,如大班秤种子的重量、中班制作朋友面具等;可以是主题内容的巩固,如小班美工区中的水贴画一串红和菊花、黏贴秋天的果树等;也可以是主题内容的下放,如可以把不适合集体活动的内容放入区角中进行。
(三)观察、分析幼儿的能力以及自我总结与反思的能力获得提高。教师观察能力的提高往往需要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实现。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难以对所有幼儿进行细致观察,而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们能够沉下心来通过对幼儿行为的细致观察,并通过照相、摄像、写观察记录等方式详细记录幼儿的表现,积累信息和经验,提升观察能力。而观察的目的是改变行为,是帮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幼儿,提高教育策略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师观察后的行为跟进非常重要。将观察中建构的认识和理念付诸行动,是观察的后续阶段,也是观察效果的直接体现,这一过程使教师必须进行切实的反思并有机会实践并验证自己得出的新认识、新理念。在这样的循环上升的过程中,教师学会了用观察反思后的结论指导自己的行动,使观察真正对教育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教师的专业品质也因而获得有效提升。
区域活动这种幼儿活动形式虽不是新生的事物,但不可否认在很多幼儿园所开展的区域活动中存在着问题,所以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园要探讨并付诸实践的当务之急。希望能够通过学习型区域活动让孩子在探索中发展、在操作中发现,让自己的小手变成智慧的翅膀!
第二篇:让课堂教学插上智慧的翅膀doc
让课堂教学插上智慧的翅膀
——关于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江宁区横溪初级中学校长赵立春
一、课改的必要性
国家十二五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明确界定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责任意识。教学要做到学思结合,行知统一,因材施教。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很难承载素质教育所要求承载的历史使命。规范办学的“五严”戒律,亦把传统的靠加班加点,打时间消耗战来提高所谓的学习成绩的方式逼进了死胡同。高能耗、高时耗、低产出、低效率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今天的青少年学生,受时代和自身心理生理发展的影响,他们更需要的是一种兴趣学习、快乐学习,做中学、学中做,而非被强迫式学习或为家长、教师而进行的低效式被动学习。随着教科研的研究深入和发展,各种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及认识规律的教学方式和模式不断涌现,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小组讨论、实际演练、做中学、马上应用,教别人是多种学习方法中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因而,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不失为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这些理论和实践成果,也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范本路径和成功案例,因此,改革传统低效、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追求符合教学规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否则,高耗低效乃至无效的教育教学,小误学生、教师、家长;大误教育、民族、国家。
二、关于改革的模式问题
凡事均要有章法。教学也要有一个相应的模式。尤其是在破旧立新之际,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统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更有必要。在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用一个统一的模式也许就是最能产生效益、最有效的办法。因此教学模式是必须的,并且在一定阶段要固化。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如小组互助学习模式,至少可以促进教师、学生、学校的同步发展,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教学智慧,要有了解课堂、学生、驾驭课堂、调节课堂的能力,要有画龙点 1
睛的洞察力和评判力,要有能够应对学生意料之外的问题的综合素质和应变力,要有完全融入学生的亲和力等等。试想,教师不钻研、不投入、不智慧、不发展行吗?而学生在小组互助学习中,经过预习、展示、点评、反馈等环节,则培养了动手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团队合作精神、主动探究精神,学会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试想,学生真正按照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要求去做好了,学生能不发展吗?!学生发展了,教师发展了,学校能不持续发展吗?但模式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手段,而不是追求的终端目标,不能为模式而模式。如果片面追求模式的形似而忽视了该模式的内涵,课改也会走向歧途。
一个好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有它的科学性,要能为广大师生所接受。结合校情、学情针对性科学运用,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真正促进师生能力素质的提高。
三、课改改什么?怎么改?
课改首先要改的是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各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像我们这样一个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严重老化(年龄在50周岁以上的老师近30人左右,占全校认任课教师的45%左右),大部分为当年民办转正教师,学历、职称层次都有待提高的情况下,首先要让他们认识新课改、接受新课改,坚决杜绝那种按老办法干几年就退休了的想法。要使全校教职工强烈意识到,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改革就没有发展,不改革就会永远落后并且越落越后!其次要让老师们改变一种思维操作方式,除了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之外,能否换一种思维方式或方法、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换一个手法去操作?再次,要改变和完善现在的管理体制,变金字塔式管理为扁平式管理,最后再到鸟巢式管理,教学行政组、年级组、学科组、年级备课组、教科室等要全力围绕课改做文章做工作,真正实现全员参与课改、人人动手课改。另外,要根据课改实际情况改革评价方式和标准。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对课堂的评价,决不能仅以分数为尺度,要真正实现尊重个性与差异,重视主体性和创造性发展,运用平等、民主、尊重、激励、合作互助等方式和手段,回归现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实现人的综合素质的进步和发展。
近一年多来,我校对小组合作互助学习课堂模式改革进行了多次的学习宣传,也进行了阶段性改革实验,现在全校上下,对课改的迫切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我们准备再开展一次大讨论、大学习、大交流,形成共识,确立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课改目标,进一步坚定课改信念,让老观念为新思想让路。其次帮助教师在提高课改能力上下功夫,外出学习观摩、请有关专家来校讲课辅导,请教师报培训中心专家来校手把手为教师、学生训练辅导,为教师提供有关书籍资料等方面的帮助,组织部分教师开展学科沙龙研讨,评聘学校课改教研员,评选校学科首席教师、骨干教师,开展精编高效导学案、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研讨等。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小组互助学习这种高效学习方法。在管理上,要能够把学校的教学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学校及有关管理部门要同教师沟通形成共鸣,运用制度层面(如好课评价标准)、激励层面(如对师生的各类评比表彰)、情感层面(如共同的志向追求和价值观认同)等方面强化学校对新课改的推进和管理。在评价上,学校要允许教师、学生犯错误、走弯路,要把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学校评价与班级评价、教师单一评价与学生教师共同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其他学生的他评、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阶段性过程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通过评价的校正激励作用,真正把教师、学生的潜能激活,走上高效发展之路。
四、课改是一个系统工作
小组互助学习模式的课堂改革是一个系统工作,要想使改革成功,学校必须通盘考虑、循序渐进、全员配合。首先,从学校领导、中层领导、各职能部门到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要真正从心里接受这种模式并为之而自觉主动的去实施、去体验,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课改将很难成功。学校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职能部门(如课改协调办公室、培训办公室、中心备课组、督查办公室等)来专门督促、协调、处理课改过程中产生的有关问题,否则课改很容易半途而废推行不下来或流于形式。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绝不是简单的课堂上几个学生的点评、展示,它需要教师在课前投入大量精力,结合学生情况编制好符合教情、学情的导学案,需要超前备课、学科备课、学科组备课、个性化备课等,学生在课前要根据导学案进行深入细致的预习活
动。(政史地生等部分学科可放在课内)。课堂上,师生的展示、点评、反馈互动要到位,要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要领,课后还需要一个巩固、消化和再提高的过程。课改之外,社会、家长的认可和支持、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类评价标准和指向、课改过程中各种新出现的问题,都会影响课改的进程。
因此,学校要实行课改,首先必须舆论引领营造一个良好的课改环境氛围;其次确立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典型引路;再次建立强有力的保障体系保障有力,分阶段推进。还有倡导一种团队精神、整体协作。
五、课改要践行
课改贵在践行、贵在持恒。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就是要解放课堂,解放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克服学生厌学心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学习模式主动是前提、小组是抓手、导学是关键、评价是武器。情感是基础、成功是团队!我们要用智慧营造智慧的课堂,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部分学习转为整体学习,从肤浅学习转为深刻学习,从痛苦学习转为快乐学习,从独立学习转为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是一种心智的启动,智慧的张扬。课改要践行,校长更要做好课改的先行者,要有认识、有见识、有知识、有胆识,做课改的决策者、引领者、服务者、推广者、坚持者。因为校长的眼界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校长的践行改变着师生的行走方式。“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正是这样一种智慧和艺术。“善思则得,善诱则通,百炼成钢。”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有插上智慧的翅膀,才能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第三篇:“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充满了好奇,我翻开《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用心地品读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句话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的内心不时被感动、共鸣充斥着。
在书中,我认识了一位雷夫老师,他工作在一所全美学生最多、教师最少、装备最差、秩序最乱且位于洛杉矶贫民区的学校,在5年的教育生涯中,雷夫老师不断审视、反思、尝试,逐步感悟到:“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孩子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老师”、“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等许多先进的观念和认识。他强调“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并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让学生人人树立“成功无捷径”的信念。“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号教室的口号。
在书中,他明确提出了“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老师的责任是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在“点亮一盏有故障的酒精灯”中,雷夫没有让孩子们明白一个化学原理,却通过排除一个小小的故障,让一个小姑娘明白了不放弃就有希望的道理;在一节综合课上,学生安装火箭模型,雷夫在发现其中一组弄错了飞弹部分的装置时不会主动纠正,而是在试飞失败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雷夫认为“火箭飞不起来不是失败,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才是失败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很多时候都会因时间等原因而没有把握好教育的良机。《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育我们每一位老师要学会倾听:“给我一些真相”,抓住每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工作中要不断积蓄经验和超强的洞察力和敏锐度;要学会承担责任。
家长和社会将孩子交到我们老师的手里,我们就要视学生如己出,平易近人、公平公正的用爱来教育他们,寻找与学生沟通和引导的机会,经常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去想问题,用宽容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处理事情。这样,我们也会迎来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在为学生营造一所如家般的避风港的同时,学生的心里也肯定会为自己的老师留下一席之地。
为了更好的教书育人,每位教者时刻要身正为范,正如雷夫老师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每位学生想要什么?是一时的分数,还是一生的人格?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然,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教者要坚信“没有害怕的教育”,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对行为偏差或成绩落后的学生,教者要不离不弃,多一份耐心和关心,在师生间搭建起彼此信任、互敬互爱的桥梁,用宽容的心去善待每一位孩子,让学生有所收获。
当然,在教育的道路上需要学生的陪伴,“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在快乐的氛围中收获果实”是我所期盼的,也是我们的人生目标。真诚的祝愿所有的老师都能够开心、快乐地工作,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快乐的学习、茁壮的成长!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武功县实验小学
赵引线
第四篇: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赵同杰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想这是每位老师的教育理想,而霍夫老师用他独具匠心的方法将这一理想变成了现实。我也渴望梦想照进现实。
一、教育本质
霍夫老师在书中写道:“绝不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尤其是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分数成了衡量学生乃至教师的唯一标尺。故而一切唯分数至上,我们培养的目标是考高分能上大学的学习尖子而不是具有个人特质的人。这无疑距离教育的根本目的渐行渐远。
在第56号教室的学生面前,我不免有些自惭形秽,一帮小学生竟然能够在空白的世界地图上标注出最少150个国家,而我这个自诩有一定地理知识的老师去无法做到。我无意于批评我的地理、历史老师没有像雷夫老师那样的教学方法,只是再次责问我们的教育制度,功利的巨石将学生对地理、历史这些学校里 “边缘学科”兴趣的幼苗压得喘不过气来。
我以前总是得意于自己能够记忆众多历史事件的具体年代,但现在看来这对于培养正确的历史思维并无多少裨益。我们从书本中得到的历史结论太多,而透过历史现象和事件进行主动思维太少,通过主动思维得到我们自己的思想成果则更少。我们不仅去参观博物馆的机会和次数少得可怜,而且似乎也丧失了去主动获取历史资料并进行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我听说,一位历史老师对于参观历史博物馆并不感冒。起初,我对此颇为不解。现在看来,我估计她是把历史当作知识来讲解教授。或许在她的思想世界里只有现实生活没有历史,历史只存在于书本,进博物馆对她来说也就毫无意义了。
我又在反思我们的教育,长期浸淫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之下,学生包括部分老师都已经被体制化了。
二、加加看、数字城堡
霍夫老师书中言道:“数学的研究是门极端的学科,孩子不是爱它,就是恨它。”不幸的是,我属于后者。霍夫老师还说: “我们应该要孩子了解数字的威
力,明白数字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趣味无穷。只训练学生通过考试,就像依照巴甫洛夫学说训练狗一样,只会让升上中学开始讨厌数学的故事一再重演。”又很不幸,这样的故事在我身上再一次重演。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各种能力是存在差异的。我可能就属于那种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虽然在数学的题海中泡了多年,我好像连狗刨也没学会。学数学或者更准确的说做数学题占用了我大部分的学习时间,但在高考中,数学成绩的贡献值趋向于零。
无论是buzz还是Merry Cook,在霍夫老师和他的学生心目中都只不过是些游戏。而对于我们,无论是小九九还是三角函数都是学问,是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是我们需要攀登的高峰。从这种意义上讲,我们大家都在从事着与陈景润一样的事业。
三、电影英雄
我以前也向我的学生推荐诸如《肖申克的救赎》、《雨人》等影片,但他们大多关注故事情节,对于我布置的写观后感之类的开放性作业完成地并不理想。当我看完雷夫老师的做法后,我才发现问题所在。和雷夫老师相比,他的电影观赏活动更具有组织性和持续性。他首先建立了霍伯特·莎士比亚电影俱乐部。每周五,电影俱乐部会员都可以到班级的教师图书馆接一张DVD回家,于周末观赏,霍夫老师还要坚持让学生在每周二下午放学后留校观赏一部好影片。
另外,霍夫老师还要求学生填写影片的观赏后的问卷,与我要求的写观后感之类的笼统要求相比,霍夫老师的问卷设计更加细致具体,比如:
1、故事发生在哪个城市?蕾吉的丈夫查尔斯发生了什么事?
3、德克斯、吉利等、斯坦利三人为什么在追查尔斯·兰波德?这些问题可操作性强,学生自然完成地好。
我与霍夫老师有共同的感受:播放优秀影片给学生看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获取更多的学习英文的机会,而且是一起熬他们在各方面都能够有所成长。好的电影能够建立孩子的品格,了解正确或错误,决定所照成的深远影响,并且启发他们,让他们就算是身处困境,也能为信念挺身而出。
四、游学世界
中国有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风行于2000年前中国的游学在今天的中国已难觅踪迹,没想到,霍夫老师竟然是这一思想的坚持者。就当绝大部分中国教育部门和教育者对带领学生出行游览而噤若寒蝉,前怕狼后怕虎之时,霍夫老师和他的学生的足迹已遍布美国的东西两岸。
当你看到霍夫老师的学生们在登机柜台前,知道如何按照姓氏字母的顺序排队寄运行李,你就无需为学生出行游览的组织性而烦恼;当你看到霍夫老师的学生们知道进饭店房间的第一件事是回头看房门上紧急出口的方向指示时,你就无需为学生出行游览的安全问题而担忧。霍夫老师带学生出行前和学生一起做了大
量的准备工作。他们在出发前几个月就详细研究过要参加游览的景点。因此,每次活动都印证了孩子们先前学过的知识。
我认为与其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倒不如说“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道理很简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比如,当你连滚带爬地到达华山之巅时,你会从心底里慨叹“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说法不是危言耸听。当你亲眼目睹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时,你不由得赞叹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当你漫步苏堤之上,看清风扶起丝丝垂柳、吹皱一湖碧水,“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也会在你的嘴边吟颂。当你和爱人对坐在楼外楼上,遥望断桥上来来往往的男男女女,似乎许仙和白娘子也在其间,其实你俩也刚刚从此走过。目光回视,凝望的便是对面深情的双眸。
霍夫老师崇尚“少即是多”的做法。我慨叹知晓这一道理的时间太迟。我们有许多次在导游的带领下在各个景点见走马观花,这种犹如蜻蜓点水般的游览下来,对参观的景点几乎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旅游的价值大打折扣。我现在越来越厌恶导游要求你在规定的时间游览完某个景点,然后好快马加鞭地赶往下一个景点。这种严格定时定点游览与让囚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放风无异。外出旅行是寻求心灵的放松,若给游客一个紧箍咒,自然与游玩的初衷背道而驰。或许与我有同感的人越来越多,“自由行”、“自助游”式的旅游方式现在是越来越火。
霍夫老师是每一个学生的天使,而他又让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们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将是我永远不懈的追求„„
第五篇: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看到这本书,我就被封面上那句“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给吸引住了。带着崇拜的心情,我迫不及待地读完了整本书。
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动。“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没有了“爱”,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觉得教书枯燥是因为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太计较于“得与失”之间的平衡,却忘了教师是一个讲究奉献的职业。
作为一名教师,我敬佩雷夫老师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他每天在校工作时间十多个小时,早上6:30到下午6:00,每周两个通宵工作的日子,每个周末从上午11电钟到下午2点钟一直工作,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无偿地教学生,从早上6点钟开始一直到下午5点钟,给学生教算术、讲文学、学历史,沉迷于莎士比亚戏剧的排练,他对教育的热情和不求回报的付出让人感动。雷夫老师为他的学生所做的早已超出了一个老师的责任与义务。他所任教的学校,条件极其恶劣,他的学生也并不是最优秀的,但通过雷夫老师的帮助,学生们却都成为了美国的精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雷夫老师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允许孩子失败,允许孩子犯错。他认为:“失败”是由身为教师的我们自行认定的。在第56号教室中,飞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我想这也是外国学生创造力强的原因吧。56号教室的学生自己建造一座大型云霄飞车,经历2月的失败,最后成功,这多么不可思议。想到我们的做法,我们一直说要培养孩子的探究意识,但我们往往发现学生错了,马上让他纠正。这样,学生缺少了一个自己思考、自己发现的过程。学生的探究意识怎么能会更强烈呢?不由地想到我们学生的想象力,这是一个一年级孩子写的话,当他看到春天的花,可高兴了,他说:我看到粉色的桃花,象一个个小小的粉红面包,真想咬一口。我看到白色的马蹄莲,象一个个奶色的冰淇淋,真想舔一口。我看到柠檬黄的油菜花,远远望去,象一床黄色的地毯,摸上去痒痒的。
我看到美丽的郁金香,象一个个小小的酒杯,用它可以喝到很甜很甜的春姑娘的雨水。
我看到三朵虞美人,有紫色的,有粉色,象一个个张开的怀抱,好象在说:“欢迎你们来参观!”
多可爱的想法呀~这样的童心,真的要好好保护!
总之,这本书让我懂得了教育是没有捷径的,需要你执着、真诚的付出,需要你的智慧与无私的爱、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够真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才能创造出教育的奇
迹。
只有教育者充满了爱,才能“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只要我们真正地行动起来,并且坚持自己的行动,总有一天,我们也能收获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