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
一、阵地建设
1、企业大门要挂有党组织的牌子。
2、配备“三室”:党组织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室。(“三室”要有标准党旗、标准门牌、档案资料、制度板面等)
3、党组织办公室要配齐办公桌椅、档案橱等必要的办公设备。
4、党员电教室要配备电视机、VCD、电教资料片库等设备。
5、厂区要有厂务、党务公开栏。
6、厂区要有体现科学发展和党建工作标语口号。
二、档案资料
1、“四簿一册一表”。“四簿”:党组织会议记录簿、党员大会记录簿、党组织活动记录簿、流动党员登记簿;“一册”:点名册;“一表”:党员登记表。
2、企业党组织文件档案
3、党组织主题实践活动档案
4、民主生活会档案。
5、流动党员档案
6、发展党员档案。
7、党费收缴管理档案。
8、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记录档案。
三、制度建设
1、企业党组织网络
2、企业党组织工作职责
3、“三会一课”制度
4、党费收缴管理制度
5、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6、民主生活会制度
7、党员联系职工制度
8、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9、发展党员工作制度
10、电教播放制度
11、党支部自身建设制度
12、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
四、主题活动
结合非公有制企业的实际,积极探索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因地、因企制宜,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切实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1、开展“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经营业绩好、职工群众反映好)企业党组织创建活动。
2、开展党、工、团、妇共建活动。坚持把工建、团建工作纳入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工建、团建工作作为企业党建的重要内容通盘考虑,确立“以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抓工建、团建、妇建促党建”的整体工作思路。
第二篇:山西省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
山西省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党组织
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
第一章 组织体系
第一条规范党组织设置。非公有制企业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支部;原则上,党员人数50人以上、不足100人的设立党总支,党员人数100人以上的设立党委。党员人数较多的支部,根据党员分布情况合理划分党小组。党员人数不足3名或暂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按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规模适当、便于管理的原则,组建联合党组织。联合组建的党组织,覆盖企业不超过5户。联合党组织中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及时单独建立党组织。上级党组织每年对隶属党组织设置情况进行1次摸底,做到设置规范,调整及时。
第二条配齐配强党组织班子。非公有制企业党委一般设委员5-9名,设书记1名,副书记1-2名。党的总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5-7名,设书记1名,副书记1名。党员人数在7名以下的党支部,一般不设支部委员会,设书记1名,必要时可增设副书记1名。党员人数超过7名的党支部,应设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3-5名,设书记1名,必要时可增设副书记1名。党委设立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或纪律检查委员;党总支、设委员会的党支部设纪律检查委员;不设委员会的支部,应指定专人负责纪检工作。
突出政治标准,按照理想信念坚定、愿意服务奉献,具有组织能力、熟悉经营管理,群众威信较高、善做思想工作的标准,采取民主选举、组织选派或公开选聘等办法,选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积极推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鼓励具备条件的党员业主担任党组织书记,鼓励从企业经营管理骨干党员中产生党组织书记。
第三条按期进行党组织换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每届任期3年。上级党组织每年年初要对所属基层党组织换届情况进行梳理。对任期将满的基层党组织,一般提前 3个月以发函或电话通知等形式,提醒做好准备。如需延期或提前进行换届选举,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延长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
第二章 党员管理
第四条严格党员发展工作。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办发〔2014〕33号)和《关于印发<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晋非工〔2015〕10号)。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导向,注重在企业一线优秀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注重在企业生产骨干、管理骨干、科技骨干中发展党员;企业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负责人不是党员的,应当列为重点培养和发展对象;注重思想政治和现实表现,把吸收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出资人中的先进分子入党纳入经常性发展党员工作。原则上,职工人数在5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每年发展1名以上新党员,职工人数在100名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每年发展3名以上新党员。单独组建的党组织每年至少培养1名入党积极分子,联合组建的党组织每年至少培养2名入党积极分子。
第五条加强党员管理监督。认真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采取核查党员身份信息、健全党员档案等措施,摸清“口袋”党员、失联党员情况。建立转移组织关系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制度,教育督促党员按规定及时转移组织关系,并如实填写党员组织关系凭证。对不转组织关系的党员,采取“一方隶属、参加多重组织生活”的方式,积极引导其亮明身份,发挥作用。有党员但尚未建立党组织的,通过派驻党建指导员开展党的活动。党员流入、流出情况于每年1月底前报告上一级党组织。动态建立困难党员台账,经常开展关怀帮扶活动。注重推荐优秀党务工作者作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和劳动模范等各类先进人物人选等。
第六条开展常态化党员教育培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习培训要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基本知识、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党的纪律以及履职尽责实务等内容。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1次集中培训,新任党组织书记在任期第一年接受任职培训。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领导班子每月至少开展1次集中学习。每年轮训党员达到32个学时。注重运用共产党员网、山西组工网、共产党员微信易信和山西智慧党建APP等新媒体技术开展党员教育。
第七条严格党费收缴管理。严格执行中组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中组发〔2008〕3号)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党费工作的通知》(组电明字〔2017〕5号),党员主动按月按规定交纳党费。每年年初,具有党费留存权限的各级党(工)委将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缴纳的党费全额返还其直属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用于党建活动开展。严格按照党费使用的范围,做到专款专用。
第三章
党内组织生活
第八条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党课,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支部活动。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季度召开1次,党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1次,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1次。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讲一次党课。积极探索开展体验式、开放式组织生活,推行“微型党课”、“网上党课”、“读书讲坛”、“户外视频党校”、集体学习与参加志愿活动相结合等做法,增强“三会一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第九条坚持“支部主题党日”制度。贯彻执行《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行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晋组通字〔2018〕19号)。党支部每月相对固定1天开展“支部主题党日”。突出政治性,通过采取集中学习、举行报告会、组织专题研讨、参观党性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等,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每年“七一”及重大节日期间,党组织以适当方式组织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覆盖支部全体党员,每名党员要按时参加活动。支部可根据活动主题,吸收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群众代表等参加,并积极吸纳外来流动党员参加。党组织班子成员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活动。
第十条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非公有制企业党委(总支)每年召开1次民主生活会,一般安排在第四季度,参照《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中发〔2016〕36号)执行。会议召开情况及时通报。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延期召开的,报上级党组织同意。非公有制企业党委(总支)班子成员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
第十一条坚持组织生活会制度。党支部每年至少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也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支部党员人数较多的,应以党小组为单位组织。组织生活会应当确定主题,按照会前认真学习、谈心谈话、听取意见,会上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明确整改方向,会后制定整改方案、逐一整改落实的步骤进行。
第十二条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支部一般每年开展1次民主评议党员。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的程序,对党员进行评议。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个人自评和党员互评在党小组进行。党支部委员会根据评议情况和党员日常表现情况,提出评定意见,确定优秀、合格、不合格等次。对优秀的予以表扬,对不合格的及时教育帮助、促其转化,仍不合格的按党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置。
第十三条坚持谈心谈话制度。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和党员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要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每年谈心谈话一般不少于1次。党组织班子成员要带头谈,也要接受党员、干部约谈。谈心谈话应当坦诚相见、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帮助提高。对工作发生变动、家庭发生变故、受到处分处置的党员,对群众有不良反映的党员,党组织书记应当及时谈心谈话。
第四章
作用发挥
第十四条引领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积极宣传、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经营、健康发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第十五条服务职工群众。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培育企业文化。党组织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体党员牢记党的宗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模范行为影响带动职工群众;积极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创办内部刊物、宣传橱窗、企业网站、微信平台、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和教育培训工作,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第十七条建设一批“双强六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以建设“双强六好”(党建强、发展强,生产经营好、企业文化好、劳动关系好、党组织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社会评价好)党组织为目标,持续深入开展“立足岗位做贡献、服务发展当先锋”活动,通过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经营户”,进行“三亮三比”(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比学习、比作风、比贡献),教育引导党员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立足本职岗位做好工作,用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风采。
第五章
工作保障
第十八条完善场所设施。党组织活动场所达到“六有”(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标准。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单独建设党组织活动场所;规模较小的可与职工之家等场所融为一体,实现资源共享、一室多用。有条件的要配备专门的电教设备,与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终端连接。
第十九条落实经费保障。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落实全省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经费的通知》(晋组通字〔2017〕71号)要求,落实各项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建立落实经费管理使用情况报告、公示制度,确保专款专用。每年按一定的标准给予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适当工作补贴。
第二十条健全工作台账。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台账。每次会议、活动均要指定专人记录、拍照,并分类整理归档。每个党支部按照文件类、材料类、记录类、照片类、名册类、党员教育管理类、发展党员类、换届选举类、主题活动类、交纳党费类、党务公开类和帮扶党员类等分门别类进行建档管理。
第六章
党建责任
第二十一条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在工商部门组建非公企业党委,统筹管理辖区内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省级以上园区设立非公企业党委或综合党委,在园区党工委领导下,负责园区内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与日常管理工作。非公企业党委(综合党委)履行直接责任,定期研究基层党建,统筹管理辖区内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履行具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抓好落实。
第二十二条建立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度。每年年初,根据上级党组织的部署,县(市、区)非公企业党委及园区非公企业党委(综合党委)要围绕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等,细化量化工作目标,通过召开专门会议或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等形式,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作为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每年初确定党组织目标任务,制定具体工作项目,落实具体责任人,开展过程监督,年终做好总结检查,接受上级党组织考核和党员群众评议,评议结果向全体职工群众公开,并建立整改台账,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第二十三条建立党建工作定期分析研判制度。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定期分析研判制度,每半年开展一次职工意见建议征询会,在非公有制企业显著位置设置意见箱,及时处理职工诉求,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工作在一线开展,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果在一线体现。
第二十四条建立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每年年底,县(市、区)非公企业党委及园区非公企业党委(综合党委)组织所辖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进行专项述职并进行评议考核。考核结果与本企业及党组织、党员评优评先挂钩,并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督促指导整改到位。
第三篇:非公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六个标准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非公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六个标准
一、硬件标准
(1)有党群活动室。有供暖设施,长年使用至少1间以上,活动室室内面积30平方米以上的房屋作为党群组织活动阵地,党员20人以上的活动室至少达到60平方米。活动室内要配备专门的电教设施(电视机、电脑、DVD等)和图书柜、桌椅等有关用品。
(2)有“两歌一旗一词”和阵地牌子。党群活动室要有国歌、国际歌、党旗和入党誓词,并在室外醒目位置悬挂门牌,室内要悬挂党旗。企业在大门处要悬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两块牌子。
(3)有党建工作宣传栏,创先争优活动展板。在厂区或党员活动室醒目位置设置,内容可党组织机构、各项制度、企业文化、先锋榜等。
(4)有培训和学习材料。主要包括企业专业技能培训教材、党建教材、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及党刊、党报、电教片等学习资料。
二、工作台帐要求
(5)党员基础台帐。
1.党员名册、党员档案、入党积极分子档,流动党员管理情况档案、党费收缴使用台帐等基础材料
2.要有党籍审定、组织关系转接、党员证明信等工作资料。
(6)党组织工作台帐。
1.工作计划,阶段性工作总结,特色工作汇报等。
2.党组织隶属关系,组织网络(图表),领导班子成员基本情况,党委(总支、支部、党小组)负责人姓名等。
3.党组织会议记录(党课、支委会、支部大会等)资料。
4.党组织成立工作资料,包括请示、批复、成立大会的筹备、党组织书记及班子成员的产生方案、选举方案、选举程序、选举结果、选票样式及得票情况、会议材料、总结等,有条件的还要有照片、录像等图像资料。
(7)党员教育培训台帐。
1.党员活动、“三会一课”、党员教育培训(主题教育、党课教育、专题培训等)、党员联系职工、双向培养等记录。
2.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计划、评议材料、评议结果、评议工作总结等资料。
(8)发展党员台帐。
1.申请入党人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等人员信息台帐。2.政审材料、发展党员信访件接处情况、公示情况、组织部门考核情况等材料。
3.发展党员“双推”(群团组织推荐、职工民主推荐)材料。4.发展党员票决制等材料。
5.本单位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状、对策措施,发展党员工作总结等调研材料。
(9)特色党建工作台帐。包括开展特色党建工作通知、活动开展、个性事迹、表彰奖励、整体效应、经验总结等资料。
(10)文件台帐。包括上级党组织印发的有关党建工作文件、发放的有关学习资料以及本单位党组织印发的文件和学习资料等。
三、载体活动
(11)“双强六好”党组织创建活动。要有活动方案、组织机构、活动记录等基础材料。
(12)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要有明显标牌,标牌要有党员承诺等内容。
(13)设立党员先锋奖。对业绩突出的优秀企业党员进行表彰。
四、典型培植
(14)有党建典型。有优秀企业主、党组织书记、党员、先进党组织等各类先进典型及宣传材料。有特色的党建典型的,要上企业展板。
(15)有激励机制。要强化激励保障,对各类典型进行表彰。
五、党组织活动经费
(16)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党群组织活动经费。党组织活动经费每年初由企业党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和节约的原则,编制预算,一般应按职工工资总额的千分之五列入企业财务计划,不足部分从企业管理费中解决。
(17)党组织活动经费中从企业管理费列支的部分,每年初由企业党(委、总支、支部)根据工作需要和节约的原则编制预算,列入企业财务计划。在计划范围内,日常开支由党组织书记审批,财务部门报销。
(18)遇有特殊情况需追加经费时,应经党组织会议讨论,向财务部门提出,由企业管理层领导决定。
(19)企业党组织要定期向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报告党组织活动经费开支情况,接受监督。由企业管理费列支的部分还要接受财务部门的监督。
(20)党费的收缴、使用和管理,要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上级党组织要加强检查和监督。
六、党群共建
(21)有群团组织。成立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有组织负责人,有制度台帐。
(22)有活动记录。群团活动开展正常,活动内容、活动效果等要有记录。
(23)加强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各党群组织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提高职工素质和组织建设,通过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和青年岗位能手、“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等富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健康丰富的有益活动,把职工、青年、妇女的思想统一到促进企业发展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和谐发展的目标上来。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第四篇:浅谈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建设模式
浅谈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建设模式
摘要:按照《党章》规定,本着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和企业发展的原则,因企制宜,分步实施,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凡是具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和党支部书记合适人选的非公有制企业,都应及时建立党的支部组织。党员人数不够3名,暂时不具备单独建立党支部条件的,或选派党建联系员,或建立联合党支部。各级党委要坚持做到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建设就延伸到哪里。
关键词:非公有制企业 建设模式 党组织
常用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独立式
凡是有3名或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生产经营相对稳定,且有合适党支部书记人选的非公有制企业,根据党章规定,单独建立党组织。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采取单独式建立党组织外,对流动人员相对固定集中,党员人数较多的地方,依托驻外办事处和当地组织部门,单独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这种形式一般采用比较普遍,权责明确,一经组建便于管理,便于开展工作和活动,其局限性是:有党员人数和地域的限制,在无党员或党员人数低于3人的地方不能适用。
二、联合式
对规模较小、党员人数不足3人或虽有党员3人以上但不具备单独建立党支部条件的企业,按行业或区域相近的原则,建立地域性或行业性联合党支部。上海市浦东新区对不具备建立独立党支部的企业,通过将地域相对集中、性质相似的几个非公有制企业集合起来的方法,建立联合党支部。组建的非公有制企业联合党支部,街道党工委委派一名有丰富常务工作经验的党员担任书记,负责组织协调、召开会议,而在联合支部内推选一名党员担任支部副书记,配合抓好联合支部内经常性的活动。这种模式对于在非公有制企业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非常有效,但由于同一党组织或党支部中的党员来自多个企业,各企业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效果受到影响,又不便于管理,只能够采取比较灵活的方式开展活动。
三、挂靠式
非公有制企业流动性强,用工机制灵活,党员流动性大,一些没有成立党组织的企业中党员的组织关系只能挂靠在企业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党组织。在大中城市,这类党员的组织关系主要挂靠在人才交流中心等一类中介机构,另外有的挂靠在居住地,有的挂靠在原工作单位,有的挂靠在劳动服务中心;在农村县市,主要是挂靠在乡镇企管办、村或个体、非公有制企业协会等单位的党组织。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同一区域或同一企业的党员的隶属关系混乱,形成“口袋”党员和“隐性”党员,产生党员管理的空白,但如果各隶属单位采取措施对自己的党员进行跟踪管理,了解其去向,及时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党组织取得联系,进行联合管理,则可以避免其局限性。湖北云梦县组织部就是采取这种形式对外出务工而又没有转出关系的党员进行跟踪管理。除坚持利用信函等形式保持与流动党员的联系外,还派人到外出流动党员集中地和当地党组织配合对党员进行教育,听取他们的思想工作汇报。同时,在春节等传统节假日流动党员返乡期间,基层党组织召集流动党员,利用3―5天时间,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有关文件;介绍家乡经济发展状况和工作思路,请他们参观骨干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组织他们开展讨论,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派入式
对党建基础薄弱,党员人数较少的企业,可以在征得业主同意的前提下,由党委组织部门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会同劳动、人事和人才交流服务等部门,按照双方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从机关、乡镇村、企事业单位推荐和输送党员骨干到企业工作,以增加企业党员人数,储备支部书记或支委人选,相续组建党支部。这种模式有利于为企业今后建立党组织准备条件,由于主动要求建立在自己的企业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主是少数,对上级派入的党员联络员,一些企业主采取抵制和不欢迎的态度,认为这是上级有关部门在对自己进行监督,因此在开展工作时只有赢得业主的支持才容易进行。
五、改建式
中共中央组织部《意见》规定:“国有、集体企业改组为非公有制企业,或者非公有制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时,要根据企业规模、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同步改建或组建党组织,并相应调整和明确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和职能。” 在国有、集体企业酝酿改制改组方案和非公有制企业酝酿组织结构调整方案时,上级党组织要根据实际情况,指导企业将党组织的设置、隶属关系调整等问题作为重要内容考虑进去。该组建的要及时组建,该改建的要及时改建。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和非公有制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时,企业性质或组织形态发生了变化,党组织的名称、隶属关系也可能发生变化。这是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在组织结构调整中党的工作不停,党员队伍不散,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由于根据原有的党组织直接改建,这种形式使原有的党组织保持稳定,党建工作进展顺利有成效。
六、同步组建式
对新建的非公有制企业,或从外地新迁入本地注册的非公有制企业分部,要求其在符合建党条件的情况下,必须在组建企业的同时做到“三个同步”,即在建厂时同步建党,在选配管理人员时同步选配党务干部,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时同步开展党的活动。同步建立党组织就是同工商部门密切合作,在摸清企业党员状况的基础上,在企业申请注册时,要求其同时配合党的组织部门在本企业成立党组织。同步选配党务干部就是主要在企业任命的具有党员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中选配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成员。这种在组建企业时同步组建党组织的做法,能够有效地从源头上防止产生新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的空白点,把建党工作及早落到实处。
2.3工作热情不高
按照要求,人口在3000人以下的村,干部职数只有4个,3000人以上的村有5个职数,村两委干部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村级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难度大,而待遇还不高,使少数年轻的村干部有知难而退的思想,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存在短期行为;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就咋干”,“好事抢着干、难事推着干、缠手事躲着干、得罪人的事顶着不干”,能动性、创造性不够。有些村干部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小农意识,工作缺乏冲劲和激情。
2.4管理制度不健全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没有很好的管理制度,出现任务重、压力大的局面,各级对村级指导也不到位,联村干部下基层少,只是遇到中心工作时,才突击抽调干部到村,平时的工作任务都落在村干部身上,导致村干部工作难。
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本来就不是一级政府的延伸,不具备政府行政管理的功能。由于权责分离,村级组织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难度越来越大。有的村干部无法面对任务重、工作难、报酬低的现实,心态不好的现象较为突出,致使一些村的村干部任职“昙花一现”,一有门路,就丢下“乌沙帽”走人,给村级管理及工作的落实带来很大的影响。加上政策法规不健全、不配套,使一些村干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找不到具体依据,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乡镇党委、政府等部门监督乏力,调查处理解决不力,或对村干部的违纪违法情况,乡镇或上级部门深入调查不够,就会致使一些村干部有恃无恐,执法执纪部门以罚代法。
三、提高村干部履职能力对策研究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3.1发展农村经济,加大农村工作资金投入力度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一支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农村干部队伍。带领农民发展经济,是农村基层干部最重要的责任,没有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就会失去凝聚农民群众的物质基础,农村工作的开展就缺乏经济保障。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建设一支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新型农村干部队伍。要建立选拔任用机制,切实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要找准路子办企业,积极探索“经工兴农,以工富村”的新途径。一是拓宽思路,提高认识,组织村主要干部到村集体经济搞的好的地方去学习、取经,使他们能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无工不富的观念,并进一步启发他们创业的激情。二是因地制宜,选好项目。根据市场、技术、资金、人才等情况,确立项目,保证新上项目的成功率,决不能“一哄而上”麻木上新项目,使村集体旧债未偿又添新债。一定要因地制宜,慎重考虑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选准好项目,上水平,增效益。三是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根据各村两委班子和集体经济现状,选择适当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对班子实力强的,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实行典型引路,推着上;对班子弱、缺乏创劲的村,采用承包、租赁等扶着上的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各级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保证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加强村财使用的监督,提高村财使用效率。一是建议提高省级转移支付标准。二是建议建立市、镇二级配套资金拨付工作机制,按照现有民生工程后续养护项目分类拨付,乡镇督促监管资金的使用。三是建议建立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村级目标考核责任制,对各个部门分配到村的工作任务实行奖惩措施,做到奖罚分明。
3.2对党支部书记实行公职化,规范村干部活动
村党支部书记是一个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领导本村各项工作的重任,是一个村的核心领导者,是村支部一班人的“领头雁”。对村党支部书记有条件的可就地进行提拔,无条件的可实行乡镇干部下派或市直干部下派。搭建参政议政、表彰奖励、考试招录三个平台,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主动性,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政治成长激励机制,通过公推遴选、定岗考试等形式,拓宽村党组织书记被选拔到乡镇领导岗位渠道。实行村干部坐班服务制度,解决“人难找”“事难办”问题,要求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干部实行坐班制,跟镇干部一样,每天都要上班,不准实行值班制,要确保老百姓随时都能找到村干部。推进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建立村干部坐班服务群众制度,实行每逢周一村干部集体坐班与每天轮流值班相结合,按照“谁受理、谁处置、谁反馈”的原则,实行“定人、定点、定时、定责”首问责任制,做到坐班服务“有记录、有答复、有反馈、有签名”,当场不能解决的就记录在案,集体研究解决或报上级办理。同时,县上要求选派到村的第一书记、一村一警、驻村联户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联合驻村坐班,每月至少2次,商议村务,解决难题。健全村干部请销假、坐班日志、监督考核、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将村干部坐班情况与报酬、奖惩挂钩,有效解决基层群众反映的“人难找”“事难办”问题,确保群众随时能找到人、办成事。此外,针对农忙农闲时节,灵活坐班方式,采取集镇逢场日集中坐班、农忙一早一晚坐班等,使干部坐班时间更适合农村群众,真正方便群众办事。
3.3配强村两委,重点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要优化村两委年龄结构,配强村两委,重点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可以以递进式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为总揽,大力推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培养选拔方式,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制度体系;要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采取“公开遴选、集中培训、择优选用、跟踪管理”方式,按照“抓什么训什么、管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求,重点抓好理论素养培训、专业能力培训、实地调研培训三个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后续跟踪培养。要建立健全常态化选拔工作机制,落实领导班子配备年轻干部的相关要求,确保优秀年轻干部在领导班子调整补充时占有一定比例;要着眼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及时、大胆、合理使用经过实践锻炼、综合素质高、实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要大力推进年轻干部交流任职,加大新提任优秀年轻干部跨地区跨条块跨领域交流任职力度;要敢于打破隐性台阶,适时重用经过长期考验、基层经验丰富、各方面比较成熟的优秀年轻干部,合理使用在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中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成绩显著的优秀年轻干部。
第五篇:县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文章标题:县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县现有非公企业752家,其中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74家,规模以上的66家,符合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38家。目前,全县共建立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27个(其中:党委1个、党支部24个、联合支部2个),符合条件应建未建的11家,仅有个别党员的20家,没有党员的8家。
二、进展情况:
按照省、市委组织部关于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要求,年初以来,我们先后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贯彻、落实、调度,尤其是对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了拉网式排查摸底,在全面了解掌握企业规模、党员等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排出组建计划,明确时间进度,加大调度力度和考核措施,确保组建工作月月有进展、季季见成效。2007年1月份以来,全县非公企业新建党组织12家,其中规模以上的8家,还有11家符合条件的正在积极组建之中,5月底前将全部组建到位。
三、存在问题
从全县整体情况来看,目前,非公企业党建主要还是组建难的问题。
1、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组建难。我县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属于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农村劳动力经过简单的学习培训便可以上岗。这些从农民转化而来的员工,有的还是半工半农,普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最大动机,人员流动性很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不稳定。一些规模不大、生产经营不稳定、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党员流动性也大。有些企业一直处于半停产状态,有时一连几月不能开工,工人不能长期上班。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党组织的建立。
2、企业主或资方不理解造成组建难。非公有制企业主由于各自经历不同,觉悟程度不同,对开展党建工作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有的认为只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纳税就行了,企业主有权支配一切,对党建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组建党组织只会给企业添麻烦,还要花费时间、人力、物力来应付,不愿意建立党组织。如我县XX 镇XX有限公司,现有5名党员,镇党委多次做工作,业主一直不配合。
3、党员原因造成组建难。从从业人员思想状况上看,党员普遍存在“雇员”心态,认为自己是在为别人打工和普通打工仔没有什么区别,不愿暴露自己的身份;另一方面由于接转党关系手续繁琐,由于自己工作不稳定在不同企业之间流动频繁,干脆不转组织关系或将组织关系装在自己的口袋里不愿显现党员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口袋党员”、“挂名党员”和“隐蔽党员”现象。
四、下一步打算:
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针对我县实际问题,下一步我们准备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大调度力度,解决部分单位工作没有落到实处的问题。切实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强化各镇党委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识和责任,加强与工商和私营个体协会的协调配合,认真贯彻年检“双报”制度,建立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基本情况数据库,实施动态维护,努力做到“五清”(企业经营状况清、职工人数清、组织设置清、党员数量清、业主身份清),对未单独建立党组织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逐一明确组建措施、组建时间和工作责任人,抓好督促检查,定期调度并通报情况,对于工作不力的,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完成市组提出十七大召开之前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实现90以上的目标。
2、加大宣传力度,改变非公有企业主或资方代表不支持、不合作的问题。通过召开企业主座谈会、电视讲座,以及利用报刊、电视台、广播电站等多种理论工具,对企业主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从思想上解除他们的顾虑,让他们认识到建立党组织不仅不会为资方添乱,而且会帮助、引导企业发展:使他们明白在非公企业中加强党的建设,是非公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认识到党支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加大扶持力度,解决部分企业无党组织活动经费、活动场所和专职党务工作人员的问题。积极争取企业和社会和各方面的支持。加大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支持,加大返还基层上交党费比例,以企业为载体,推动党建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结合,通过为企业服务争取企业在活动经费、活动场所、活动时间上的支持。多渠道选聘党建联络员,在保持一支必要的专职党务工作队伍的同时,建立一支新型的兼职党务工作队伍,联系与指导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
《县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情况汇报》来源于范文搜网,欢迎阅读县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