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一

时间:2019-05-14 05:5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一》。

第一篇: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一

阶段综合测评(一)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导学号:32700043】

A.西周 C.西汉

B.秦朝 D.宋代

【解析】 所谓“封建时代”是指西周时期的封邦建国时期,这里的“封建”指的是分封制的实行。

【答案】 A 2.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这主要反映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婚姻成为控制同姓诸侯国的主要手段 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解析】 由“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大都王之兄弟、甥舅”“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可知,西周强调以血缘维系政治统治,故B项正确。

【答案】 B 3.“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主流,为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A.黄帝 C.秦始皇

B.夏启 D.孝文帝

【解析】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东方六国,完成统一,而后建立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4.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导学号:32700044】

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解析】 本题考查秦始皇加强皇权的措施。太尉掌兵权,秦朝太尉虚设,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了皇帝独揽大权。

【答案】 B 5.下面是一幅中国古代行政机构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导学号:32700045】

A.唐代 C.元代

B.宋代 D.清代

【解析】 从材料“行中书省”可以判断是元代的行省制度,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 C 6.唐朝时有一读书人贾六进士及第后,被分配到审议军国大政场所的部门工作,他应就职于()A.中书省 C.尚书省

B.门下省 D.吏部

【解析】 根据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规定,门下省负责审议政令,故B项正确。【答案】 B 7.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虽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A.汉代的内外朝制 C.明代的内阁制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D.元代的一省制

【解析】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设内阁,内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内阁的首辅大学士地位越来越高,相当于过去的丞相,但都是直接为皇帝的专制统治服务的。

【答案】 C 8.孟德斯鸠说:“中国„„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A.唐朝确立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除宰相制 C.清朝延续明朝内阁制 D.清朝设置军机处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孟德斯鸠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所反映的中国专制主义明显加强应该是清朝雍正时军机处的设立,表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故选D项。

【答案】 D 9.公元前6世纪,雅典“有产阶级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这种现象的出现应归功于()A.梭伦

C.伯利克里

B.克利斯提尼 D.苏格拉底

【解析】 梭伦改革时按照财产多寡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由其财产多寡决定他参与政权管理的资格,从而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答案】 A 10.伯利克里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

【导学号:32700046】

A.民主的广泛性 C.程序的复杂性

B.决策的科学性 D.公民集体参政

【解析】 由题干中“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可以推断出当时雅典特别强调理性,强调论证一件事的合理性,即决策的科学性。

【答案】 B 11.万民法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宣称保护除奴隶之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这说明它()

【导学号:32700047】

A.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B.便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维护奴隶制度

D.规定自由民是享有特权的人群

【解析】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奴隶的权利被排除在法律保护之外,这反映了万民法维护奴隶制度的本质,故选C项。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12.对近代西方法律,有人曾这样评价:“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毫无疑问,其他国家的法律著作也同样如此。”材料最能说明()A.罗马法就是欧洲法 B.英、法、德三国法律相同 C.罗马法对西方各国法律产生了重大影响 D.世界近代法律制度具有一致性

【解析】 由材料分析可知,英、法、德的法律都受到了罗马法的影响,故C项表述最符合题意。A、B两项表述不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中国是官僚政治体制发育最为完备的国家,君臣关系成为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备员,其何故也?盖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私人。及叔季之世则奸雄之谋篡者,亦以私人居是官。

——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三》

材料二 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秦朝汉初,“三公”具体指的是哪些职官?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以来“三公”地位的变化,并说明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制度原因,概括宰相制度的演变特点。(13分)(2)归纳材料二、三的观点,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13分)【解析】 第(1)问,回忆秦朝汉初中央政治制度的内容可知,三公指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从材料一可知,魏晋以来“三公”已经逐渐失去了实际权力,其实权逐渐转移到皇帝“私人”——尚书、中书手中,这本质上反映了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第(2)问,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并非“全由皇帝专制”,联系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可以证明;根据材料三,联系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举措说明即可。

【答案】(1)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的权力由实变虚。宰相权力不断转移到皇帝的近臣手中,宫内官发展为正式的朝官(皇帝起用中书、尚书等近臣担任宰相)。君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渐削弱。

(2)材料二:中国古代政治不是君主绝对专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材料三:中国古代政治是绝对君主专制。汉武帝设内朝取代外朝;明朝设内阁制度,加强皇权;清朝设置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

14.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 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吴邦国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上的演讲

材料二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三 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 rule by law)”而不是“法治(the rule of 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材料四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耶林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各创立的政治制度。简析古代希腊政治制度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8分)(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的?(6分)【解析】 第(1)问联系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代中国的专制政体回答即可。注意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的条件。第(2)问从材料“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归纳罗马法的特点;从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概括古代中国法制的特点。第(3)问不可仅依据材料句意提炼,还要准确完整地再现所学相关知识。

【答案】(1)制度:古希腊——民主制度,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原因: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提供了条件;经济: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奠定了经济基础。

(2)罗马法强调正义、平等、人权、理性原则,中国古代法律强调为君主专制服务、为君主德礼治国服务、重视刑罚惩治。

(3)罗马法在世界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声。罗马法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 民族的永恒价值。

第二篇: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4

阶段综合测评(四)第七、八单元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解析】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时间“1964年”,A项是1964年,B项是1965年,C项是2003年,D项是1970年。

【答案】 A 2.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 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解析】 由“1970年”“第五个空间大国”等信息可知,这指的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故选B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是在2003年,“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

【答案】 B 3.西班牙《世界报》报道:“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德国《汉诺威汇报》报道:“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两则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评论,最有可能是指()A.中近程导弹实验成功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答案】 D 4.1957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后来在“文革”中被折磨致残的何迟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1 A.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进步人士的抵制 B.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得不到一些人的理解 C.文艺和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 D.“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解析】 在“文化大革命”中何迟被折磨致残说明“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破坏,所以D项正确。A、B两项显然与题意不符;“双百”方针于1956年已经提出,C项不正确。

【答案】 D 5.到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取得这一成就的措施不包括()A.对旧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造,确立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 B.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C.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

D.制定颁布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建立起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解析】 A、B、C三项均为事实,符合题意。而D项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答案】 D 6.1977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的这一看法()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 B.首次提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C.揭开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序幕 D.推动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 【答案】 D 7.“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

C.《母亲》 【答案】 A 8.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与这种文学流派风格一致的是()A.《自由引导人民》

B.《人间喜剧》 D.《老人与海》

B.《大卫·科波菲尔》 C.《百年孤独》 【答案】 B

D.《格尔尼卡》

9.画家库尔贝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是“崇尚丑陋”,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库尔贝的艺术风格是()A.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 【答案】 B 10.下列美术作品所属的流派是()

B.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A.现实主义 C.印象派 【答案】 D 11.以下关于19世纪音乐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促使文艺的面貌发生了变化 ②更深刻地表现人性,反映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

③音乐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民族性 ④浪漫主义音乐逐渐兴起 A.①②③ C.①③④ 【答案】 D 12.一位同学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中,有以几个小标题:“默片时代”“有声时代”“黑白时代”“彩色时代”。该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A.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C.电影的发展历程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郭永怀大事年表

1909年4月4日,生于今山东荣成市。1931~1933年,南开大学物理系学习。

B.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D.电视的发展历程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1933~1937年,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38~1939年,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

1940~1941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获硕士学位。

1941~194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1945年获博士学位。1946~1955年,在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历任副教授、教授。1956年,回到祖国,任刚刚成立几个月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主任编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

1960年,兼任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1964年,任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

1965年,我国将研制发射地球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郭永怀负责人造地球卫星设计院的领导工作。

1967年,任国防科委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筹备组副组长。

1968年12月5日逝世。因所乘飞机在北京机场附近失事而牺牲。

他在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根据材料指出郭永怀的主要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能够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26分)【答案】 贡献:推动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发展;推动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培养大批优秀人才;担负国防科学研究领导工作;发展我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原因:学习成绩优异,知识渊博;强烈的报国心;国外求学的经历;国家对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关。

——《巴黎圣母院》

材料二 恩格斯说巴尔扎克的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诸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材料三 现代主义文学是萌发于19世纪末,崛起于20世纪初并迅速遍及西方世界的反 传统的文**流。它是各种反传统文学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黑色幽默、荒诞派戏剧和新小说等。

(1)材料一反映的内容是哪国哪位作家的代表作?它所代表的文学流派的主要特点有哪些?(8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恩格斯为什么这样评价巴尔扎克的作品。它体现了什么文学流派的特点?(8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以来世界主要文学流派的两位代表作家及其作品。(6分)(4)不同文学流派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答案】(1)国家:法国;作家:雨果。特点: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构思丰富,情节跌宕起伏。

(2)原因: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流派:现实主义文学。

(3)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符合题意即可)(4)文学艺术源于生活,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状况的反映,这也决定了文学流派的多样性。

第三篇: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总结(一)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总结

(一)模块

一、中国古代文明:

政治、经济、文化尽显文明古国风采;

专制、抑商、海禁导致近代迟滞

单元一: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

A、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21年)

1、原始社会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

(1)政治上:先后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两个阶段;原始社会晚期盛行禅让制。(2)经济上: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刀耕火种,经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劳动,产品平均分配。

(3)文化上: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出现;原始艺术产生。

2、夏商周三代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1)政治上:夏朝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并为后世所沿用;夏商两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盛行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

(2)经济上:井田制是主要土地制度,由奴隶集体劳动,劳动成果全归奴隶主所有;青铜铸造业发达,进入“青铜时代”;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3)文化上:流行占卜;甲骨文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

3、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政治上:王室衰微,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国家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奴隶制生产关系(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小农经济产生;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出现。(3)民族关系上:通过争霸兼并战争,以华夏族为核心,各民族融合进程加快,奠定了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4)文化上:科技成就,世界领先;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私学兴起,“学在官府”被打破。

B、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时建立,在汉代时得到发展;郡县制成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汉承秦制”,察举制成为汉代主要选官制度。

(2)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北方地区);对外贸易开始,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丝绸开始远销欧洲。

(3)民族关系上:秦汉王朝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疆域,加强了内地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

(4)文化上: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儒家思想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外来文明(佛教和与之相关的文学艺术)开始融入中国文化;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且有气势恢弘的特点。(5)对外关系上:随着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外交的范围得以扩展,中国对外友好交往的格局初步形成,欧亚几个文明地区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

单元二: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元时期:

A、封建国家的分裂与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1)政治上:国家长期分裂,政权更迭频繁,战乱频仍;南北政权并立、对峙;九品中正制成为主要选官制度;门阀士族政治特色鲜明,成为这一时期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2)经济上: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士族庄园经济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

(3)民族关系上: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民族杂居,民族政权对峙;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出现了民族融合的高潮。

(4)文化上: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体现了民族融合的特色;思想领域异常活跃,如佛教与道教的迅速传播对儒学的冲击、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盛行与反佛灭佛的斗争;科技成就较为突出。

(5)对外关系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B、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1、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唐后期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

2、经济上: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实施,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出现全面兴盛的局面;重要工商业城市遍布南北,长安和洛阳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市坊制度盛行;安史之乱后,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对外贸易海陆并举,瓷器开始大量出口。

3、民族关系上:中央王朝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以及内地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边疆的开发,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

4、对外关系上: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政府对外政策开明,中外人员外来、经贸交往和文化交流频繁,推动了“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的形成。

5、文化上:全面繁荣,兼收并蓄(广泛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成果),世界领先,影响深远(“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形成)。

C、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

1、政治上:由分裂割据到几个民族政权并立对峙再到全国统一;北宋时的“强干弱枝”、元朝时的行省制等措施促使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中原封建王朝“积贫积弱”,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势力大大发展,并最终统一全国。

2、经济上: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完成;土地租佃关系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进一步扩展;商业突破“市”“坊”界限,北宋时开始使用纸币,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

3、民族关系上:民族政权并立,各政权之间有战有和,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依然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加快,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在元朝时又一次出现了民族融合的高潮。

4、对外关系上:北方地区对外陆路贸易受阻,到元朝时陆上丝绸之路得到恢复;南方地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外海外贸易比较发达。

5、文化上:四大发明进入定型时期;理学兴起,并对文艺产生影响;宋词的繁荣,元曲兴盛;风俗画盛行。

单元三: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

(1368——1840):

阶段特征:明朝以及清朝前期(1368~1840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中国古代文明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

1、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并且日益僵化、腐朽、反动,对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反映出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2、经济上: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达到顶峰,农产品日益商品化;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白银成为主流货币,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在商品经济活跃的基础上,资本主义萌芽得以产生并有缓慢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

3、民族关系上:明清政府注意发展民族之间的往来,平定了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幅员辽阔的版图最终确定,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清朝基本定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4、对外关系上:由活跃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逐渐转向闭关锁国;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尖锐,出现了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5、文化上:承古萌新是明清文化的总体特点,表现在:古典文化进入总结阶段(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官方编纂大型图书);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清朝时京剧形成;“西学东渐”局面形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

第四篇:综合测评总结一

综合测评总结一

综合测评是对同学一个学期的综合评价,其中包括了德育,智育,体育,能力者四个主要方面。我们学校的规定是德育占20%,智育50%,体育10%,能力20%。很显然,智育占的比重最高,这告诉我们大学还是以学习为主,但是也不能忽视综合发展,这次测评下来,感觉麻烦重重,测评的结果给了我很多启示,我们班的同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只顾学习,其他的活动一概不参加,这很显然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要求,我们迟早会进入真正的社会的,要的是实战能力。不能摆脱社交难的同学,进入社会就会象一个弱势群体一样。尽管内在有很多的真知灼见抑或不普通的才华!我想给这样的同学一个建议,就是应该改进一下自己了,大学能学到的东西不在局限于一个小小的成绩这一方面。而应该综合发展,学到更多能在以后的社会中用的上的。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在成熟的 道路上迈出了自己的重要的一步。应该让自己更加的适合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把握好交流的机会,更多的磨砺自己。第二类的同学就大相径庭了,智育的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其他的综合方面确实是值得表扬的。很显然,这样的同学,不缺乏交流的能力,不缺乏在社会上闯荡的能力,如果不顾及学业就放任自流,我也会相信他能活得很好。但是始终归咎一句话,学生之职业学习为重也。在学习的阶段只能好好学习,做好本职工作,如果学习没有达到满意的标准,其他的也无从说起。所以,这样的同学还是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是自己的成绩好一点,这样以后的生活会更加精彩。

还有的同学只能这么说了,把大把的时间放在游戏,恋爱,和睡觉,玩等之上,这样的结果很显然告诉我们,这样是绝对不可以的。我们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这样对自己不负责任。希望这只是一个可以的给你吸取教训的学期,毕竟我们还有七个学期的综合测评能显示和表现出自己是优秀的。所以这告诉有的同学要“改过自新”了,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对得起未来的自己!

综合测评的复杂也许只有我们亲身经历测评和监督的同学知道,因为这是检查到我们上学期的各个方面,有些东西也无据可考,只希望同学们不要弄虚作假,当然今晚的事情发生的有点不可思议,竟然为了一个学分挣得面红耳赤,下次我会保持沉默,你愿意加多少,你自己加到位,我也不监督和测评了,因为我相信大学生应该是诚信的。只是加分的项目没有搞清楚而已,只是需要我们帮忙统计一下他自己评测的分数而已,可是这个过程远没有我所想象 的那么简单。

时间过得真快,真心的希望同学们能自己在平时的表现中优秀,测评时所有的事能自己记下来,以便测评的速度加快。生活得开开心心,每天充实的,开心的过就是最棒的!测评真的只是一个手段,告诉你该改进多少,使自己更优秀一点。所以真的需要这样的一个真实的综合测评来监督我们每一个人!

我只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吧,确实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会多多的总结,慢慢的进步吧。

又是一个深夜了,就用最朴实的话语,说一下总结的感受吧。。

第五篇: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3第56单元岳麓版必修3

阶段综合测评(三)(第五、六单元)

(教师用书独具)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人说:“中国学术精微,纲常名教,以及经世大法,无不毕具,但取西人制造之长,补我不逮,足矣。”这反映出其思想主张是()

【导学号:11140170】

A.反对学习西方

C.变法改制

B.中体西用 D.民主共和

【解析】 题干材料“取西人制造之长”,不反对学习西方,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纲常名教”不变,学习西方的“制造之长”,符合“中体西用”思想,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不涉及制度变改,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 B 2.近代学者林纾有言:“知腊丁(拉丁文)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该观点主要针对()A.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C.胡适之文学革命言论

B.康有为维新变法主张 D.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

【解析】 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为实用,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康有为维新变法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与材料信息相符,故C项正确;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6·全国丙卷)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时代背景认识“诗界革命”的作用。“诗界革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梁启超等人发起的诗歌改良运动。题干中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诗歌中蕴含着振兴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说 1 明“诗界革命”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故选C项。倡导民主革命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排除A项。推动白话文运动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B项。在甲午战争以前,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已经出现,排除D项。

【答案】 C 4.“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又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列宁评价的应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B.民权主义 D.民主主义

【解析】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与“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为前提”不符,故A项错误;民权主义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孙中山基于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希望用民生主义解决民众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孙中山民主主义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总体表述,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5.1936年,毛泽东告诉斯诺:“我们努力解放中国肯定不是为了把本国交给莫斯科!”对这句话准确的理解是,毛泽东主张()

【导学号:11140172】

A.实行城市武装暴动 B.不与苏联签订不平等条约 C.否定苏联的革命经验 D.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解析】 毛泽东反对照搬苏联以城市为中心武装暴动的革命道路,故A项错误;毛泽东的主张与屈从于苏联、签订不平等条约无关,故B项错误;中国革命也借鉴了苏联的革命经验,没有完全否定,故C项错误;“不是为了把本国交给莫斯科”的含义是不要完全照搬苏联的革命经验,要结合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D项正确。

【答案】 D 6.中国共产党在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第二次飞跃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以上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有()①道路内容相同 ②领导力量相同

③面临的社会矛盾相同

④依靠力量相同 A.②④ C.①③④

B.①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故①错误;两者领导力量都是无产阶级,故②正确;前者面临的社会矛盾是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后者是打破苏联模式的弊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③错误;依靠力量前者主要依靠农民阶级,后者建立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故④错误。

【答案】 C 7.历史学家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存《世界:一部历史》中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革新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打破了人们对绝对时空观的认识 B.相对论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 C.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D.辐射是由具有能量的量子来实现的

【解析】 依据材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革新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可知,A项符合题意;相对论是在20世纪初提出,而此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展,应该是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故B项错误;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这是相对论的内容,题干考查的是相对论的影响,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相对论的影响,而不是量子论的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 A 8.17世纪和20世纪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他们在科学史上有着相似的贡献,这就是()

【导学号:11140173】

A.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 B.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科学理论 C.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 D.用数学方程式描述物质运动

【解析】 爱因斯坦未涉及“批判天主教神学”,故A项错误;牛顿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但当时限于条件难以实验,故B项错误;经典力学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无关,存在绝对的静止和绝对的时间,故C项错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爱因斯坦以数学方程式描述质量能量的关系,故D项正确。

【答案】 D 9.肖恩·马洛尼说:“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 B.互联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C.互联网更加快捷与方便,信息量更大 D.互联网的技术含量高

【解析】 四个选项都是互联网的特点,材料中“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可以看出其主要依据是C项。

【答案】 C 10.“从某些方面看,1977年甚至可以用国歌里的一句话来形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四人帮”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 B.“双百”方针继续贯彻,各种观点盛行 C.高考制度中断十年,出现“人才断层” D.“大跃进”蓬勃兴起,严重破坏生产力

【解析】 文化大革命于1976年结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双百”方针继续贯彻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新时期的文化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77年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故C项正确;“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11.1956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此后十年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有()A.全面开展“大跃进”运动 B.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 C.初步建立国民教育体系 D.培育出水稻 “南优2号”

【解析】 全面开展“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但是是一次严重的失误,故A项错误;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是在1970年的,不符合此后十年间的时间要求,故B项错误;1965年我国初步建立起国民教育体系,故C项正确;水稻 “南优2号”是在1973年培育成功的,不符合此后十年间的时间要求,故D项错误。

【答案】 C 12.“文化大革命”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而“文化大革命”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

【导学号:11140174】

A.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不会持久 B.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 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D.“文化大革命”对文艺有重大推动作用

【解析】 “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恶性发展,我国文艺界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文艺事业重现繁荣。文艺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2分,第14题30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 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10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6分)【解析】 第(1)问,从材料可知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为此孙中山先后提出了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第(2)问,首先结合“农村包围城市”的历史意义表述实践成果;概括其对当今社会有重要影响。第(3)问,从材料三“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可知内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可知内涵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材料一、二体现出推翻封建制度,进行民主救国斗争,材料三体现出振兴民族经济,故三者共同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答案】(1)原因: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成果: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2)成果: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

理解:从国情出发;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三农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3)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14.李鸿章(1823~1901)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不下论赞,其有之则附于篇末耳„„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故为李鸿章作传,不可不以作近世史之笔力行之„„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庸有济乎?

——据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二 建国后到“文革”前,史学界对李鸿章基本以“大卖国贼”“大买办”看待。“文革”中,李鸿章更是“崇洋媚外”“投降卖国”的同义语。李鸿章为当时的史学界所不齿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今天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又一反前述,由全面否定到基本肯定。有人甚至评价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带头人物,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推动作用。有人写文章讲李鸿章的爱国思想、民族主义,即便签订不平等条约也很难给他扣上卖国主义的帽子等等。总之,与过去几十年相比,李鸿章在今天格外得到人们的青睐。

——据夏东元《关于李鸿章研究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记载一人事迹的中国旧文体有哪些?分析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当时什么思潮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是李鸿章主持的何事?梁启超说他与李鸿章“于政治上为公敌”,请用史实加以说明。(12分)(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文革”结束前后对李鸿章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你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0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回答“旧文体”的类别。梁启超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新派代表人物,结合西方史学、进化论、救亡图存的思想来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一可知“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是指李鸿章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由此可以判断是洋务运动;从梁启超与李鸿章在政治主张上的不同进行分析。第(3)问,“文革”结束以前原因可从“文革”时期主导思想来分析,“文革”结束以后对李鸿章评价有不同观点,这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等有关。

【答案】(1)旧文体:传(列传)、年谱、行状。分析:西方史学思潮、进化论思潮、救亡图存思潮。(2)洋务运动。

说明:梁启超在政治上主张维新变法,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为此发动“戊戌变法”;李鸿章在政治上主张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反对维新变法,发动“戊戌政变”,镇压维新派。

(3)原因:“文革”结束以前,受“左”倾思想特别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影响;“文革”结束以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素:所处时代背景、阶级立场、主观认识等。

下载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总结(二)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总结(二) 模块二 中国近现代文明 在沉沦中抗争,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开放中腾飞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 阶段特......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总结(三)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总结(三) 模块三 世界文明 民主政治演进,资本主义发展,多极化、全球化交相辉映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制度及人文精神的起源(欧洲奴隶社会阶段) 阶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2第34单元岳麓版必修3(精选5篇)

    阶段综合测评(二)(第三、四单元) (教师用书独具)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苏格拉底唤醒了这个真正的良知,因为他并不只是宣布......

    大学综合测评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年度综合测评附加分管理办法(试行)山西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学工组 2010-8-30综合测评附加分管理办法(试行)根据《xxxx大学学生综合素质策测评条......

    综合测评总结

    中文系09汉语言文学师范班2009-2010学 年度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我们班在系团总支、班主任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学生干部的共同努力和全体同学的支持与配合下,......

    大学生综合测评

    回顾大学两年,通过良师的教导和自身的刻苦学习,养成了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的好习惯!德育方面:身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以身作则,积极响应共青团委的号召,尽自......

    综合测评自我鉴定 范文大全

    综合测评自我鉴定本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时了解和关心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综合测评自我鉴定

    本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时了解和关心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和xx大报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