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几点认识[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05:1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对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几点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对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几点认识》。

第一篇:浅谈对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几点认识

市编办 武栓

机构编制管理主要是对某个组织(大多是机关、事业单位)职责、机构和编制的管理,是对机构编制事项的事前、事中、事后各阶段的全程管理。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则是贯穿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才能保证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真正落实到位,有效控制机构编制人员的无序增长,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严肃性和法律效力。

一、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2010年5月,省编办、省监察厅联合印发了《安徽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实施办法》,其中明确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构编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督查,“三定”规定运行情况的督查,以及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审批程序和执行情况的督查等方面。

一是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近年来,随着机构编制管理的不断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定化进程加快,中央和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机构编制管理相关法规条例,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安徽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安徽省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和《安徽省编办“12310”举报电话受理工作暂行规定》等,1

这些法规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均属于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内容。

二是“三定”规定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三定”规定是根据一个单位工作性质、工作内容、职责任务等,对其职能配置、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作出的规定。“三定”规定一经明确,就对组织机构主体的法律地位、目标任务、内部结构和运行功能等法定条件进行了定位,具有其特定的严肃性和法定效力。所以说,“三定”规定运行情况的督查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同时又是当前监督检查工作的薄弱环节。必须通过监督检查,及时了解职能履行上是不是有缺位、错位和越位现象,进而对新形势下部门职能的增减变化进行科学的界定和及时的调整;必须通过监督检查,及早预防机构设置中超限额或变相超限额设机构、任意提高机构规格和增挂牌子的情况发生;也必须通过监督检查,强化编制意识,逐步调整理顺编制岗位设置,规范编制管理。

三是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和审批程序的监督检查。多年来,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能够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审批程序和制度,一直坚持实行“三个一”制度,凡涉及机构编制事宜均由编委一家审批,编委主任一支笔签发,编制部门一个单位行文,有效地加强了机构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同时,在机构编制管理上,确定了各层级审批的规定权限、范围对象以及工作程序。但实际运行过程中,县级也还存在超越权限审批机构编制的行为,少数上级主管部门往往以经费、项目为前提,强行要求下级部门对口设置有关机构 2

或增加编制,这些都违反了机构编制管理相关规定,必须对这一环节进行重点监督检查。

四是编制的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规定“行政机构使用行政编制,政法机关使用专项编制,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在编制管理中,无论是行政编制,还是事业编制的核定,都有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但人员编制不是一核了事。近年来,少数单位编制混用、人员混岗现象屡见不鲜,甚至长期存在,必须加强编制执行情况的监督,以《机构编制管理台帐手册》和《市直机关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管理表》为载体,强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在部门单位进一步强化“编制就是法规”、“编制就是经费”的意识。

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有效方法

机构编制部门作为机构编制的业务管理机关,按照职责权限和《安徽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实施办法》规定,有权力也有责任对机构编制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实施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办事,形式多样,真督实查,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工作的实际效果。

一是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日常监督重点是对机构编制管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机构编制数额的控制和人员配备等情况的监督,是整个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基础。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是机关事业单位进人前置审核及入编审批制度,用人单位在有空编的情况下,增加人员必须首先向市编委申请编制使用计划,市编办审理提出意见报经市编委会议研究同意使用后,编制部门出具编制使用通知单;组织、人社部门

办理有关调动手续后,用人单位持增加工作人员申报单(单位签章)、进人介绍信和用人单位编制管理簿等,经市编办审理后报经市编委领导审定后办理人员入编手续。二是实行人员编制每年定审制度,即通过阶段性地对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系统在编人员逐一进行对照审核,每年年底编制部门向财政部门提供机关事业单位单位财政供养人员数额的方式,将财政供养人员情况与单位上报财政预算情况进行核对,确保人员经费核定置于社会监督之下,有效控制财政供给人员的不合理增长;三是事业单位登记年检。通过一年一度的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年检,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人员结构、经费形式、资产状况及运转情况,及时发现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依法提出整改意见,确保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四是规范完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通过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将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信息和人员基本信息全部纳入信息系统管理,有效控制单位编制内人员调整、不同性质单位间人员流动和新进人员招考等情况变化,并建立了编制、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有效加强了机构编制人员的定编定岗定员管理;五是机构编制统计数据信息审核。通过机构编制统计工作,可全面把握一年来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基本情况及增减数额,有助于增强编制部门对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宏观把握能力,增强监督检查工作的针对性。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发挥专项检查的优势和功能,近年来,蚌埠市紧紧抓住乡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清理整顿、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和实有人员督查以及清查“吃空饷”人员等专项检查的有利时机,找准目标,有的放矢,集中精力解决了

一批突出的矛盾和问题。2010年9月,市编办以贯彻落实《安徽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实施办法》为契机,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等5部门进行了联合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形成专题报告向市编委领导汇报,并以市编委名义向全市通报、向各县区政府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督促整改,进一步规范了机构编制管理。通过积极主动地工作,有效提高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切实维护了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法律效力。

二是单位自查与定期抽查相结合。根据全市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要求,市编办下发文件要求各单位对其职能情况进行梳理,重点是厘清部门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不顺、权责不一等问题,并将自查情况报告机构编制部门。在此基础上,市机构编制部门根据各单位自查情况,以听取汇报、查验资料和实地调研等方式进行核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限期解决,并对市财政局与市经委、市建委与市房管局、市教育局等部门职能关系情况进一步理顺明确,完善了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

三是事前监督与事后监督相结合。自觉将监督检查工作寓于机构编制管理的全过程,做到事前监督与事后监督并重,做到机构编制“审批与管理”并重。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对单位提出的要求增设机构、调整职能、增加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等事项,事前要搞好调查论证,形成有理有据的文字材料,供领导决策。机构编制部门要顾全大局,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切实为各级党委政府把好关、负好责。机构编制事项议决后,不是一推了之、撒手不管,而是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其机构运转情况、职能履行

情况、人员编制配备情况、事业单位登记情况、机构改革“三定”规定执行情况等进行跟踪监督,并逐步形成一种常态,为实现机构编制法制化、制度化管理奠定基础。

四是公开监督与自身监督相结合。机构编制部门应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工作原则、审批程序等,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近期,市编办建立健全了多项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机构编制自身行为,提高了机关工作效能。同时充分利用网站媒体,及时将机构编制法律法规及办事程序、规定要求进行公开,进一步落实和扩大人民群众对机构编制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防止和杜绝“暗箱操作”等违法违纪行为。

三、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长效保障机制

近年来,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应该看到,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是一项新的长期的工作,可探索创新的领域较多,工作任务也很艰巨,需要建立科学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是要高度重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充分认识监督检查工作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监督检查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克服“重决策轻检查、重审批轻监管”的倾向,逐步实现机构编制管理从事前审批为主向审批与监管并重转变。要加大监督检查政策宣传力度,让社会群众都来关注机构编制监督工作;要切实争取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重视,强化领导编制意识,为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创 6

造有利条件;要树立监督检查工作有所作为的思想,克服畏难情绪,全面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权威。

二是要建立健全部门间协同制约机制。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要主动与组织(人社)、财政、纪检等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分工合作,真督实查,真正实现“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批设置的机构、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范围内,组织部门才能任命干部,人社部门才能办理调动手续,财政部门才能列入政府预算并核拨经费”,形成了一个互联互动、协同制约的工作机制。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要按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和《安徽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实施办法》要求,除充分利用“12310”举报受理专用电话、来人来信等方式外,要主动会同纪检监察、人社等部门对机构编制工作进行定期或专项督查,建立健全部门间协同配合机制。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单位,要责令其限期纠正整改,并视情节予以通报批评,需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按规定给予处理。

三是要加强机构编制督查队伍建设。开展督查工作,必须要确定相应的督查机构和人员,把那些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业务骨干充实到督查岗位,确保监督检查队伍素质优良、精干高效。要加强督查业务培训和依法行政工作考评,努力提升监督检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监督检查行为,以便更好履行督查职责,为全市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上水平作出新成绩。

第二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经验总结

【篇一】

为推动机构编制事项落地生效,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深入贯彻落实《**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试行)》,**市委编办探索实施“问效+”管理模式,有力提高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效能。

一是“问效+目标导向”,推动全面跟踪与精准问效相结合。以提升跟踪问效的针对性、时效性为出发点,实行“分类问效”,选出6类机构编制事项进行问效,主要聚焦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责调整及运行情况、部门流程和职责边界清单落实情况。一是掌握重大机构编制调整事项的执行情况,检查是否存在执行不力、变形走样、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二是评价重大机构编制事项实施的效益性和决策的科学性,查看调整后有无积极效果、达到预期成效。同时,着重对重大改革决策进行专项督查,结合全年工作要点及疫情防控趋势,着重对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医药体制机制进行跟踪问效,确保导向突出,目标明晰。

二是“问效+联动机制”,推动内外联动与全程跟踪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部门内部协调配合,明确由监督检查科室牵头,行政机构编制科、事业机构编制科等业务科室共同参与,构建齐抓共管的监督模式。同时,积极探索部门间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形成监督问效合力。在现场核查环节,通过坚持审计监督与问效监督相结合,与审计部门进行信息互通,采取听取介绍、座谈交流、查阅资料、查看现场等方式,全面了解部门在机构编制事项落实执行情况、实际运行效果和调整优化方向等方面的情况,有力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

三是“问效+调整优化”,实现督查整改和审批运用相结合。以督促问题单位整改落实为切入点,以监督检查环节前置为手段,重塑机构编制事项受理审批流程,强化机构编制审批和监督检查环节的协调配合,将问题整改情况列入机构编制审批要件,严格审核把关,将问效结果逐一建立电子档案,完善信息数据,对存在机构编制执行和问题整改不到位的部门,暂停受理有关新增机构编制申请,为领导决策和机构编制调整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四是“问效+法治理念”,推动工作成效与法规意识相结合。通过开展跟踪问效,完善机构编制事项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改变“重审批轻监管、重事前轻事后、重管理轻服务”的传统工作理念,提升监督检查工作效能。同时,通过跟踪问效,提升部门对于机构编制法定化的意识,督促部门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加快推进机构编制事项落实,提高机构组建及运行效率。通过问效不断增强部门机构编制“红线”思维,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刚性约束力。

【篇二】

今年以来,**区委编办紧紧围绕省、市、区重点工作部署,自觉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将机构编制日常管理与监督检查相结合,规范管理和统筹用好机构编制,切实提升编制管理服务效能,为构建系统完备、运行高效的党政机构职能体系夯实基础。

一是政策法规宣传到位。通过会议交流、基层调研、办理机构编制事项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推动将《条例》纳入部门和街道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树立领导干部的机构编制“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建立健全机构编制报告制度,优化工作细则和办事流程,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指导和监管。

二是上下协调联动到位。加强与组织人社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人员调动前置空编预审规则,完善人员出入编审核制度,及时调整更新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系统,实现对全区机构编制领导职数和人员变动情况的实时掌握、动态监控。同时,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系统,健全完善机构编制历史沿革和电子数据台账,做到“四清两对应”。

三是问题查摆整改到位。对全区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和梳理汇总,科学研判历史遗留问题,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办法。总结梳理查办经验。按照上级部署,扎实开展超审批权限设置机构、超规格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自行设置领导职务名称等问题自查自纠工作。认真办理各类信访件督办件,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篇三】

**市委编办**市委编办坚持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综合运用机构编制评估、机构编制事项跟踪问效等手段,切实强化结果分析和使用,实现预防、教育和惩处有机结合,切实维护机构编制法规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一、规范评估体系,全方位掌握部门单位日常履职情况。建立健全日常评估、专项评估等机制,分类细化评估指标,重点突出机构设置及管理情况、部门职责配置及履行情况、编制核定及管理情况、人员配备及管理情况、内外工作机制建立及运行等重要指标,做到全面、客观、及时反映部门机构编制执行、运行情况。日常评估主要采取部门自评、社会调查、实地评估、综合评议等方式进行;

专项评估增加集中座谈、个别访谈、实地查看等环节,深入了解部门履职情况,高效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按照管理权限,**年以来市、县党委编办共对2244个部门(单位)的机构编制管理项目开展了1052次评估(事先评估926次、事后评估126次),形成评估成果2529件,通过评估调整机构编制事项2186项(调整机构911个、调整职能393项、调整编制723项、调整领导职数159项)。

二、实施跟踪问效,有侧重分析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将机构编制事项跟踪问效作为日常评估监管的重要方式,以将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大改革和民生事项落实为重点,采取调整事项定期跟踪、重要事项专项跟踪的方式,及时掌握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情况、分析使用效益。**年,市级以“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党的建设”为题,选取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孟子研究院等6个部门(单位),对其机关党建科设置和履职情况开展跟踪问效;

**年,市级以“剥离行政职能后事业单位履职情况”为题,选取市互联网信息研究中心、市住房保障中心、市地震监测中心等10个单位,对其公益职能履行是否到位开展跟踪问效;

2020年,市级以“强化医药卫生机构建设”为题,选取市急救指挥中心、市卫生健康综合执法支队、市计划生育协会等4个单位,对其人员配备、机构履职情况开展跟踪问效。

三、加强结果运用,分类别推进机构编制问题整改落实。评估、问效结果作为深化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重大改革和部门(单位)机构编制事项优化调整的重要依据。针对评估和问效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化解。对因部门(单位)自身造成的问题,及时纳入机构编制问题整改台帐,明确整改时限、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定期调度情况,逐项对账销号。同时,健全完善问题整改与审批联动机制,部门(单位)在申报机构编制申请事项前,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已发现问题整改情况作出说明,凡存在问题尚未整改到位的,原则上暂停受理其有关新增机构编制的申请,切实加强机构编制事项源头管控,充分发挥评估、问效对机构编制事项落实的推动作用、职责履行的引导作用和违规违纪行为的纠偏作用。

第三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自查报告

市编委办:

今年以来,国务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监察部、中编办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编办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机构编制管理的法规和文件,为认真贯彻文件要求,确实把《通知》、《条例》精神落到实处,我县在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执行机构编制纪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我县辖13个乡镇,45个党政群机关, 251个事业单位(不含乡镇小学)。目前全县行政编制1143名,其中县直机关行政编制400名(不含自定编制),实有人员712人,超编312名;乡镇机关行政编制404名,实有318人,空编86名;政法专项编制339名,实有373人,超编34名;乡镇事业站所编制。

提出审核意见或建议,提交编委会研究,凡涉及到副科级以上机构的,还要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并报市编办审批,最后发文。总之,凡涉及机构编制的问题,编办都要至始至终参与其中,决不允许违反程序甚至避开机构编制部门的现象发生。

二是严控到位。对有政策依据,确需增加机构编制的,也从严控制。可设可不设的机构尽量不设,能合并的尽量合并,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原则上不增加编制数,尽量从职能弱化部门调剂。如人劳局想成立劳动监察大队,尽管有上级业务部门的政策依据,但由于依据不足,一直没有批准;社保局、就业局因工作需要,要增加编制,都是从一些职能弱化部门调剂。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人,严格执行“凡进必考,有空编方进”的政策和“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聘制度,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切实把住人员进入关。

三是撤并到位。对一些职能弱化的部门和单位,能撤的撤,该并的并。经费性质能自收自支的就不搞差拨,能差拨的就不搞全拨。对机关自定编制目前已经经县编委会研究,目前正在清理之中,争取尽快将机关自定编制全部撤销,超编人员5年内逐步消化。由于对机构编制从严控制,我县除县直行政单位超编外,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和县直事业单位都有空编。

三、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的协调配合和制约机制

一是强化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财政管理等的综合约束机制,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核定的编制范围内,组织、人事部门才能配备人员和核定工资,财政部门才能列入预算并核拨经费,社会保障部门才能办理有关社会保障手续。

二是严格执行核编准调制度。所有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人,都必须先由编办审核编制,在有空编并经编办开具核编准调通知单后,组织、人事部门才能办理相关手续。乡镇机关招考公务员和事业站所公开招聘人员,必须在本乡镇有空编且在全县乡镇整体不超编的情况下,才新增人员。县直机关招考公务员,必须在本单位有空编且在县直机关总体不超编的情况下,才申报招录计划。

三是进一步强化财政约束机制。对擅自增设机构,财政部门不纳入政府预算;对超编的人员,财政部门不安排经费;对涉及人员经费的财政转移支付,财政部门以编制数为依据。

四、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力度

一是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协调机制,设立“12130”举报电话,受理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举报。

二是坚持对吃“空饷”现象进行清理。

第四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

中央编办、监察部日前颁布实施《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严肃机构编制纪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必须遵循实事求是、依法办事、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监督检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预防、教育与惩处相结合。

第三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法定管理权限,履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职责。

各级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行政监察职责,检查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中存在的问题,查处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

第四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与监察机关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中应当互相支持,协作配合。

第五条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对象是:

(一)国务院所属的行政机构;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行政机构;

(三)事业单位。

第六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监察机关对下列事项实施监督检查:

(一)机构编制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地方各项机构编制管理政策、措施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

(三)上级党委、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准的改革方案中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执行情况;

(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限额、行政和事业编制总量控制情况;

(五)行政机构、事业单位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编制配备、领导职数配备等机构编制事项的执行情况;

(六)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和审核、审批程序的执行情况;

(七)受理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问题的举报和查处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问题的情况;

(八)机构编制统计的情况;

(九)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第七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公开其政策规定、业务范围、审批程序等。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督促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编制和实有人员等情况,向本单位工作人员或者社会公开。

第八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每年组织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开展机构编制管理自查自纠,并将有关情况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遇有重要情况,随时报告。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对有关单位的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进行评估。

第九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采取例行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开展检查工作。

检查工作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拟订方案;

(二)根据管理权限报批立项;

(三)发出通知;

(四)组织实施;

(五)报告检查情况;

(六)向被检查单位反馈检查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

特殊情况下,机构编制检查可以不事先通知。

重大检查活动,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会同监察机关联合进行。

第十条 实施机构编制检查,可以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走访等方式进行。

第十一条 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问题,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和权限进行调查核实。调查核实应当两人以上共同进行。

第十二条 在调查核实过程中,被调查的单位和人员有权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申辩。

第十三条 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责成下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调查核实有关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问题,并应当进行督办;必要时,可派出督促检查组进行督查。

下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转的查核件,应当在60日内报告办理结果;逾期不能报告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监察机关检查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中存在的问题,查处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五条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对象应当配合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全面、客观地提供相关材料,并对调查事项涉及的有关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凡弄虚作假、妨碍监督检查以及对监督检查人员打击报复的,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十六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可以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一)通报批评;

(二)建议改正或者责令限期纠正;

(三)予以纠正;

(四)建议财政部门对超编人员不予核拨经费;

(五)建议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第十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机构编制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照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处理:

(一)超越权限或者违反规定程序设立、撤并各类机构,提高机构规格或者变更机构性质的;

(二)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的;

(三)超编制限额配备人员的;

(四)其他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十八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在机构编制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同级或者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照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一)、(二)、(三)、(五)项的规定处理:

(一)违反规定干预下级职能配置、机构设置或者编制、职数配备的;

(二)违反规定擅自扩大或者缩小职责范围和权限的;

(三)擅自设立、撤并机构以及提高机构规格或者变更机构名称、隶属关系和经费渠道的;

(四)超职数配备内设机构或者下属机构领导干部的;

(五)擅自超过核定的编制使用工作人员或者改变编制使用范围的;

(六)为超编人员核拨经费或者办理录用、调任、社会保障等手续的;

(七)统计信息失实或者不按规定报送统计数据的;

(八)其他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

有本条第(三)、(五)、(六)项行为之一的,可以同时适用本规定第十六条第(四)项的规定。

第十九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在机构编制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照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一)、(二)、(三)、(五)项的规定处理:

(一)超机构限额审批机构,超越权限提高机构规格、加挂机构牌子、变更机构性质或者名称的;

(二)超编制限额审批编制,或者违反规定挤占、挪用编制的;

(三)违反规定核定领导职数的;

(四)其他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经过调查核实,认为需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纪律责任的,属于监察对象的,移送监察机关处理;不属于监察对象的,移送任免机关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监察机关发现有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问题时,应当及时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通报有关情况。

第二十一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建立举报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受理机关对举报人的情况应当予以保密。

第二十二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审批和监督检查的协调配合机制。

第二十三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信息工作,拓宽监督渠道,扩大信息来源,逐步建立覆盖面广、反应灵敏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信息网络。

第二十四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使用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的其他机关、团体的监督检查工作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监察部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规范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严肃机构编制纪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必须遵循实事求是、依法办事、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监督检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预防、教育与惩处相结合。

第三条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法定管理权限,履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职责。

各级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行政监察职责,检查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中存在的问题,查处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

第四条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与监察机关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中应当互相支持,协作配合。

第五条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对象是:

(一)国务院所属的行政机构;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行政机构;

(三)事业单位。

第六条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监察机关对下列事项实施监督检查:

(一)机构编制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地方各项机构编制管理政策、措施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

(三)上级党委、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准的改革方案中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执行情况;

(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限额、行政和事业编制总量控制情况;

(五)行政机构、事业单位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编制配备、领导职数配备等机构编制事项的执行情况;

(六)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和审核、审批程序的执行情况;

(七)受理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问题的举报和查处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问题的情况;

(八)机构编制统计的情况;

(九)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第七条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公开其政策规定、业务范围、审批程序等。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督促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编制和实有人员等情况,向本单位工作人员或者社会公开。

第八条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每年组织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开展机构编制管理自查自纠,并将有关情况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遇有重要情况,随时报告。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对有关单位的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进行评估。

第九条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采取例行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开展检查工作。

检查工作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拟订方案;

(二)根据管理权限报批立项;

(三)发出通知;

(四)组织实施;

(五)报告检查情况;

(六)向被检查单位反馈检查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

特殊情况下,机构编制检查可以不事先通知。

重大检查活动,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会同监察机关联合进行。

第十条实施机构编制检查,可以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走访等方式进行。

第十一条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问题,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和权限进行调查核实。调查核实应当两人以上共同进行。

第十二条在调查核实过程中,被调查的单位和人员有权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申辩。

第十三条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责成下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调查核实有关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问题,并应当进行督办;必要时,可派出督促检查组进行督查。

下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转的查核件,应当在60日内报告办理结果;逾期不能报告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监察机关检查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中存在的问题,查处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的程序办理。第十五条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对象应当配合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全面、客观地提供相关材料,并对调查事项涉及的有关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凡弄虚作假、妨碍监督检查以及对监督检查人员打击报复的,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十六条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可以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一)通报批评;

(二)建议改正或者责令限期纠正;

(三)予以纠正;

(四)建议财政部门对超编人员不予核拨经费;

(五)建议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第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机构编制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照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处理:

(一)超越权限或者违反规定程序设立、撤并各类机构,提高机构规格或者变更机构性质的;

(二)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的;

(三)超编制限额配备人员的;

(四)其他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十八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在机构编制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同级或者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照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一)、(二)、(三)、(五)项的规定处理:

(一)违反规定干预下级职能配置、机构设置或者编制、职数配备的;

(二)违反规定擅自扩大或者缩小职责范围和权限的;

(三)擅自设立、撤并机构以及提高机构规格或者变更机构

名称、隶属关系和经费渠道的;

(四)超职数配备内设机构或者下属机构领导干部的;

(五)擅自超过核定的编制使用工作人员或者改变编制使用范围的;

(六)为超编人员核拨经费或者办理录用、调任、社会保障等手续的;

(七)统计信息失实或者不按规定报送统计数据的;

(八)其他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

有本条第(三)、(五)、(六)项行为之一的,可以同时适用本规定第十六条第(四)项的规定。

第十九条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在机构编制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照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一)、(二)、(三)、(五)项的规定处理:

(一)超机构限额审批机构,超越权限提高机构规格、加挂机构牌子、变更机构性质或者名称的;

(二)超编制限额审批编制,或者违反规定挤占、挪用编制的;

(三)违反规定核定领导职数的;

(四)其他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条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经过调查核实,认为需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纪律责任的,属于监察对象的,移送监察机关处理;不属于监察对象的,移送任免机关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监察机关发现有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问题时,应当及时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通报有关情况。

第二十一条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建立举报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受理机关对举报人的情况应当予以保密。

第二十二条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审批和监督检查的协调配合机制。

第二十三条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信息工作,拓宽监督渠道,扩大信息来源,逐步建立覆盖面广、反应灵敏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信息网络。

第二十四条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使用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的其他机关、团体的监督检查工作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本规定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监察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

2004年12月19日,为了控制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增长,中央编办提出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强调必须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并在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设立全国统一的“12310”举报电话,受理违反机构编制纪律问题的举报。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包括:一不准超编进人;二不准擅自设立内设机构和提高内设机构的级别;三不准违反领导职数配备的有关规定;四不准越权审批机构编制;五不准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的机构编制。

编制管理“七个不得”

2006年年底,中央编委就各地贯彻落实中央下达行政编制提出“七个不得”的纪律要求。这“七个不得”是:凡考试不合格人员、其他不适合在政法机关工作的人员,均不得使用政法专项编制;原地方自定的用于政法机关的编制一律核销,不得继续使用;不得再自定编制用于政法机关;不得再自定编制用于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机构;各级党政机关都不得在行政编制限额外进人;不得新批事业编制用于党政机关;不得将事业编制和行政编制混用。要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加强督促检查,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要严肃查处。

下载浅谈对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几点认识[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对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几点认识[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庆市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实施办法

    重庆市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严肃机构编制纪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

    县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调研报告

    机构编制管理,是我国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来,在我们广大机构编制部门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各地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都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甘肃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办法

    甘肃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办法 (省纪委、省编办、省监察厅 2012年6月4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严肃机构编制纪律,提高机构编制工作......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调研思考建议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调研思考建议一、具体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加大教育宣传引导力度。为增强领导干部机构编制意识,将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知识作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程,列入每周学......

    加强新形势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加强新形势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思考 作者:明兴谱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11期 近几年,中央、省高度重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

    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是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和检验一个地方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和编办整体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但从目前情况看,监......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成效材料(样例5)

    【篇一】**市委编办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不断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力度,通过建立台账式监管模式,将监督检查贯穿机构编制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各......

    构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构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体系的 调 查 与 思 考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是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