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5 02:2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是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和检验一个地方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和编办整体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但从目前情况看,监督检查依然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新形势下,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监督体制,推动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建设,已经成为一个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工作实践

为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新泰市编办自独立设置以来,不断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机构编制法制意识。一方面,广泛宣传。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简报及新泰市机构编制网等宣传工具,多层次、多角度的向社会宣传中央、省、市机构编制部门出台的条例法规以及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方面的典型案例,引导各部门领导干部树立严格执行机构编制政策的法规意识,营造机构编制规范管理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制定规范。认真研究机构编制规范管理章程、梳理机构编制政策并汇编成册,先后制定下发《新泰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新泰市机构编制事项审批办法》《新泰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管理的意见》等文件,对机构编制事项的审批权限、程序,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进入的规则等问题进行明确规范。

(二)完善实名制管理,促进机构编制动态监督。一是强化跟踪维护,完善实名制数据库。及时更新内容,做到机构编制信息数据的准确和完整,为随时了解和检查各单位的机构编制执行情况提供方便。二是整合部门资源,强化联动工作制度。积极与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做好联动审批工作,确保实名制管理贯穿于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与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做好联动督查,强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三是创新管理办法,建立机构编制簿制度。自2012年10月份起,新泰市开始探索推行机构编制簿制度,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职责、机构、编制逐一进行登记管理,向各机关事业单位逐一核发机构编制簿,向管理户口登记一样管理机构编制,并在每年年底进行一次年检,核对机构编制情况及在编人员信息,确保实名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三)强化核查评估,保证机构编制监督实效。根据新泰市每年的工作重点,结合机关事业单位实名制管理、机构编制核查、核查评估复核等专项工作,有针对性地对全市机构编制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督导检查,进一步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秩序,切实发挥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严肃性。2013年开展了乡镇机构改革评估、政府部门履职评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等工作,重点对私设机构、乱挂牌子、超编制使用编外用工等问题进行了纠正,并限期整改;2014年开展了政府机构改革评估、全市机构编制核查、“吃空饷”人员清理核查等工作,其中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个别单位在编不在岗现象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社会反响较大。

二、问题分析

经过三年多的摸索与实践,新泰市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机构编制意识不强。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属于人事工作的历史因素。机构编制部门在单设前,一直与人事部门合署办公,从属于人事工作,监督检查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二是职能强化对机构编制的过度依附性。多数单位在进行职能调整或工作创新时,不是在转变职能、改善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而是强调困难和要求,向编制部门提出的,往往是增编、增职数、增机构,很少有单位会主动削减机构编制,对超编、超职数状态也不采取实际措施。三是重审批、轻监督的思维。机构编制部门本身限于历史、权责、监管手段等因素的制约,存在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虽然在审批过程中,能充分调研,严格把关,但事后对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往往不足。

(二)法制建设不完善。一是立法的滞后性。机构编制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健全,存在一定制度漏洞,使得机构编制监督检查非常被动。二是缺乏可操作性。《暂行规定》中涉及的处理方式仅仅是党内处分或限期纠正,违规操作所带来的利益和风险不成比例,使得实际监督工作举步维艰。三是缺乏政务公开。根据上级的要求,县级以上编办普遍设立“12310”举报电话,为监督检查工作注入了社会力量。新泰市也已开通举报热线“7212310”,并出台相关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公众对机构编制相关情况的监督意识、了解途径、掌握能力都十分有限,在很大程度上,社会监督只流于形式,使得社会监督处于边缘化。

(三)监督检查工作难深入。一是监督权限限制。机构编制部门缺乏直接的处罚权,导致权威性的弱化和监督实效的降低,发现问题后,通常只是通报批评或要求其限期整改,很难进行严肃处理,最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二是监督工作模式和方法单一。限于人员力量的不足和工作程序及规范的不统一,主动检查的少,对问题进行深入追究、挖掘的更少。检查过程一般先由各单位进行自查,自查有问题的进行实地检查。三是部门间配合机制不稳定。部门联动的监督检查工作没有形成常规性的体系,存在临时性、随机性的特点,联动部门间的业务相互熟悉度不深,重视度也不一样,责任承担不对称,开展效果并不明显。

三、对策思考

针对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机构编制部门必须研究对策,强化工作措施,力求取得实际效果。

(一)加强机构编制部门监督检查职能和队伍建设。在职能建设方面,机构编制部门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加强约束职能,健全监督检查机构,完善监督程序与手段,在机构编制部门内部形成强有力监督机制,实现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制度化、经常化,把监督检查工作作为一项日常业务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在队伍建设方面,各级编制部门必须始终坚持抓工作与抓队伍并举的方针,大力加强与推进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配备监督检查的专职人员;大力加强机构编制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

(二)健全法制,建立规范化的监督机制。一是细化机构编制法律法规。尽快将有关机构编制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从行政规章升格到行政法规,明确界定违规、违纪、违法的范围,违规的,进行扣分警告或整改复查;违纪的,进行适情处分;违法的,移送司法机关。二是制定易于操作的实施细则。建立各类检查制度及程序,包括常规检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投诉举报检查等项目立项及开展、处理程序,使各项工作都有据可依;建立妨害监督检查工作的处理制度,对被调查单位不配合、部门违规干预等情况进行责任追究,确保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权威性;建立被查处单位的申辩制度,保障被查处单位对行政裁决的申辩权。三是建立常态化的社会监督体系。实现政务公开,为社会监督建立基础。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机构编制事项、“三定”规定、政策、程序等内容,通过政府网、机构编制网等多个平台向社会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各单位的编制、人员和职数配备等情况,应向本单位干部职工公开,增加透明度,以发挥单位内部监督约束作用;完善举报制度,为社会监督畅通渠道。

(三)加强协调配合,形成监督合力。一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机构编制部门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协调配合,形成约束机制,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又要互相配合、制约和监督,形成监督合力。二是加强自上而下的监督。针对自我监督检查难的问题,对机构编制监督实行“下管一级”,由上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监察机关对下一级执行机构编制纪律情况实行常态化督查,以排除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干扰。三是加强机构编制事项备案管理。严格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行使监督权,加强机构编制执行情况报备工作,凡在管理权限内做出的机构编制调整事项,须及时报上一级机构编制部门备案核准,确保机构编制工作开展情况与上级监督指导无缝联接。

关键词:机构编制 监督检查 监督机制

第二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调研思考建议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调研思考建议

一、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大教育宣传引导力度。为增强领导干部机构编制意识,将机构编制政策法规知识作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程,列入每周学习计划。同时,结合机构编制违规违纪“吃空饷”典型案例,采取“以案说法”、“身边说法”的方式,增强讲座的实效性。编印《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法规学习汇编》,供大家学习使用。

二是建立健全举报督查工作机制。

制定完善了《X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督促检查、效能问责制度》,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了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对各项重点工作跟踪督促检查,进行效能问责。为强化社会舆论监督,督促各部门严守机构编制纪律,制定出台《“X”举报电话受理工作制度》,公开“X”举报电话,确定专人负责管理,并组织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督查工作业务培训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部门间协调配合的“大督查”机制亟需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担负着配置党的执政资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任,其特殊性决定了管理监督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从客观上讲需要相关部门的整体联动、协调配合,真正实现信息共享,措施并举,不断提高监督检查质量,共同推动监督检查工作健康发展。

在加强与外部的协作配合机制建设时,也要增强编办内部业务科室之间的协作配合、完善内部工作程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由于受制于各相关单位工作的整体安排,光靠单打独斗进行查处,显得势单力薄。怎样更好地使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增强整体联动性,成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最大难题。

二是对机构编制管理政策规定不够了解。

目前,很多单位对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认识。虽然机构编制部门对通知、条例和暂行规定等进行了广泛宣传,特别是通过网站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但有的单位对超编不以为然,对编制的消化工作并不十分理解,没有完全认识到机构编制管理权威性、严肃性,有的认为机构编制控制是编制部门的事,与自身部门关系不大,甚至还有些单位认为机构编制管控和经常的监督检查妨碍了本部门的工作。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机构编制责任审计工作。要借鉴审计监督中的工作理念、机制、方法、程序,由机构编制部门牵头,会同组织、人社、纪检等部门对机关事业单位执行机构编制的情况进行审计,重点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贯彻落实机构编制政策的情况、单位主要职责执行情况、在职人员增减变化情况、领导职数核定及配备情况等进行审计。要充分肯定在机构编制管理中好的做法,重点指出机构编制管理存在的不足或违规情况,共同研究整改措施,提出整改建议。

二是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机制。

机构编制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协调机制,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和组织管理、财政管理等的综合约束机制,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共同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要强化“X”机构编制监督举报电话的作用和群众来信来访的受理工作。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和影响,提高监督检查质量,共同推动监督检查工作健康发展。

三是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力度。

衡量监督检查工作做得好不好,主要看决策和部署是否真正得到了落实,违规事件是否真正整改到位。围绕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行政机构改革工作,适时开展监督检查。根据形势任务变化需要,实施动态管理,既要注重管总量、管数额、管审批,又要注重管结构、管标准、管监督,用好盘活现有编制,切实把机构编制管住、管好、管活,实现机构编制效用的最大化

第三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自查报告

市编委办:

今年以来,国务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监察部、中编办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编办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机构编制管理的法规和文件,为认真贯彻文件要求,确实把《通知》、《条例》精神落到实处,我县在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执行机构编制纪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我县辖13个乡镇,45个党政群机关, 251个事业单位(不含乡镇小学)。目前全县行政编制1143名,其中县直机关行政编制400名(不含自定编制),实有人员712人,超编312名;乡镇机关行政编制404名,实有318人,空编86名;政法专项编制339名,实有373人,超编34名;乡镇事业站所编制。

提出审核意见或建议,提交编委会研究,凡涉及到副科级以上机构的,还要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并报市编办审批,最后发文。总之,凡涉及机构编制的问题,编办都要至始至终参与其中,决不允许违反程序甚至避开机构编制部门的现象发生。

二是严控到位。对有政策依据,确需增加机构编制的,也从严控制。可设可不设的机构尽量不设,能合并的尽量合并,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原则上不增加编制数,尽量从职能弱化部门调剂。如人劳局想成立劳动监察大队,尽管有上级业务部门的政策依据,但由于依据不足,一直没有批准;社保局、就业局因工作需要,要增加编制,都是从一些职能弱化部门调剂。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人,严格执行“凡进必考,有空编方进”的政策和“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聘制度,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切实把住人员进入关。

三是撤并到位。对一些职能弱化的部门和单位,能撤的撤,该并的并。经费性质能自收自支的就不搞差拨,能差拨的就不搞全拨。对机关自定编制目前已经经县编委会研究,目前正在清理之中,争取尽快将机关自定编制全部撤销,超编人员5年内逐步消化。由于对机构编制从严控制,我县除县直行政单位超编外,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和县直事业单位都有空编。

三、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的协调配合和制约机制

一是强化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财政管理等的综合约束机制,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只有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同意设置的机构和核定的编制范围内,组织、人事部门才能配备人员和核定工资,财政部门才能列入预算并核拨经费,社会保障部门才能办理有关社会保障手续。

二是严格执行核编准调制度。所有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人,都必须先由编办审核编制,在有空编并经编办开具核编准调通知单后,组织、人事部门才能办理相关手续。乡镇机关招考公务员和事业站所公开招聘人员,必须在本乡镇有空编且在全县乡镇整体不超编的情况下,才新增人员。县直机关招考公务员,必须在本单位有空编且在县直机关总体不超编的情况下,才申报招录计划。

三是进一步强化财政约束机制。对擅自增设机构,财政部门不纳入政府预算;对超编的人员,财政部门不安排经费;对涉及人员经费的财政转移支付,财政部门以编制数为依据。

四、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力度

一是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协调机制,设立“12130”举报电话,受理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举报。

二是坚持对吃“空饷”现象进行清理。

第四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

中央编办、监察部日前颁布实施《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严肃机构编制纪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必须遵循实事求是、依法办事、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监督检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预防、教育与惩处相结合。

第三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法定管理权限,履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职责。

各级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行政监察职责,检查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中存在的问题,查处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

第四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与监察机关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中应当互相支持,协作配合。

第五条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对象是:

(一)国务院所属的行政机构;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行政机构;

(三)事业单位。

第六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监察机关对下列事项实施监督检查:

(一)机构编制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地方各项机构编制管理政策、措施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

(三)上级党委、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准的改革方案中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执行情况;

(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限额、行政和事业编制总量控制情况;

(五)行政机构、事业单位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编制配备、领导职数配备等机构编制事项的执行情况;

(六)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和审核、审批程序的执行情况;

(七)受理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问题的举报和查处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问题的情况;

(八)机构编制统计的情况;

(九)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第七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公开其政策规定、业务范围、审批程序等。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督促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编制和实有人员等情况,向本单位工作人员或者社会公开。

第八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每年组织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开展机构编制管理自查自纠,并将有关情况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遇有重要情况,随时报告。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对有关单位的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进行评估。

第九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采取例行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开展检查工作。

检查工作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拟订方案;

(二)根据管理权限报批立项;

(三)发出通知;

(四)组织实施;

(五)报告检查情况;

(六)向被检查单位反馈检查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

特殊情况下,机构编制检查可以不事先通知。

重大检查活动,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会同监察机关联合进行。

第十条 实施机构编制检查,可以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走访等方式进行。

第十一条 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问题,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和权限进行调查核实。调查核实应当两人以上共同进行。

第十二条 在调查核实过程中,被调查的单位和人员有权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申辩。

第十三条 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责成下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调查核实有关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问题,并应当进行督办;必要时,可派出督促检查组进行督查。

下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转的查核件,应当在60日内报告办理结果;逾期不能报告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监察机关检查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中存在的问题,查处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五条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对象应当配合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全面、客观地提供相关材料,并对调查事项涉及的有关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凡弄虚作假、妨碍监督检查以及对监督检查人员打击报复的,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十六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可以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一)通报批评;

(二)建议改正或者责令限期纠正;

(三)予以纠正;

(四)建议财政部门对超编人员不予核拨经费;

(五)建议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第十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机构编制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照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处理:

(一)超越权限或者违反规定程序设立、撤并各类机构,提高机构规格或者变更机构性质的;

(二)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的;

(三)超编制限额配备人员的;

(四)其他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十八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在机构编制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同级或者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照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一)、(二)、(三)、(五)项的规定处理:

(一)违反规定干预下级职能配置、机构设置或者编制、职数配备的;

(二)违反规定擅自扩大或者缩小职责范围和权限的;

(三)擅自设立、撤并机构以及提高机构规格或者变更机构名称、隶属关系和经费渠道的;

(四)超职数配备内设机构或者下属机构领导干部的;

(五)擅自超过核定的编制使用工作人员或者改变编制使用范围的;

(六)为超编人员核拨经费或者办理录用、调任、社会保障等手续的;

(七)统计信息失实或者不按规定报送统计数据的;

(八)其他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

有本条第(三)、(五)、(六)项行为之一的,可以同时适用本规定第十六条第(四)项的规定。

第十九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在机构编制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照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一)、(二)、(三)、(五)项的规定处理:

(一)超机构限额审批机构,超越权限提高机构规格、加挂机构牌子、变更机构性质或者名称的;

(二)超编制限额审批编制,或者违反规定挤占、挪用编制的;

(三)违反规定核定领导职数的;

(四)其他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经过调查核实,认为需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纪律责任的,属于监察对象的,移送监察机关处理;不属于监察对象的,移送任免机关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监察机关发现有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问题时,应当及时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通报有关情况。

第二十一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建立举报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受理机关对举报人的情况应当予以保密。

第二十二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审批和监督检查的协调配合机制。

第二十三条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信息工作,拓宽监督渠道,扩大信息来源,逐步建立覆盖面广、反应灵敏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信息网络。

第二十四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使用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的其他机关、团体的监督检查工作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监察部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规范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严肃机构编制纪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必须遵循实事求是、依法办事、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监督检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预防、教育与惩处相结合。

第三条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法定管理权限,履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职责。

各级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行政监察职责,检查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中存在的问题,查处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

第四条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与监察机关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中应当互相支持,协作配合。

第五条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对象是:

(一)国务院所属的行政机构;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行政机构;

(三)事业单位。

第六条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监察机关对下列事项实施监督检查:

(一)机构编制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二)地方各项机构编制管理政策、措施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

(三)上级党委、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准的改革方案中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执行情况;

(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限额、行政和事业编制总量控制情况;

(五)行政机构、事业单位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编制配备、领导职数配备等机构编制事项的执行情况;

(六)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和审核、审批程序的执行情况;

(七)受理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问题的举报和查处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问题的情况;

(八)机构编制统计的情况;

(九)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第七条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公开其政策规定、业务范围、审批程序等。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督促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对不涉及国家秘密的编制和实有人员等情况,向本单位工作人员或者社会公开。

第八条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每年组织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开展机构编制管理自查自纠,并将有关情况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遇有重要情况,随时报告。

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对有关单位的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进行评估。

第九条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采取例行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开展检查工作。

检查工作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拟订方案;

(二)根据管理权限报批立项;

(三)发出通知;

(四)组织实施;

(五)报告检查情况;

(六)向被检查单位反馈检查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

特殊情况下,机构编制检查可以不事先通知。

重大检查活动,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会同监察机关联合进行。

第十条实施机构编制检查,可以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走访等方式进行。

第十一条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问题,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和权限进行调查核实。调查核实应当两人以上共同进行。

第十二条在调查核实过程中,被调查的单位和人员有权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申辩。

第十三条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可以责成下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调查核实有关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问题,并应当进行督办;必要时,可派出督促检查组进行督查。

下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转的查核件,应当在60日内报告办理结果;逾期不能报告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监察机关检查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中存在的问题,查处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的程序办理。第十五条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对象应当配合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全面、客观地提供相关材料,并对调查事项涉及的有关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凡弄虚作假、妨碍监督检查以及对监督检查人员打击报复的,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十六条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可以采取下列处理措施:

(一)通报批评;

(二)建议改正或者责令限期纠正;

(三)予以纠正;

(四)建议财政部门对超编人员不予核拨经费;

(五)建议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第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机构编制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照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处理:

(一)超越权限或者违反规定程序设立、撤并各类机构,提高机构规格或者变更机构性质的;

(二)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的;

(三)超编制限额配备人员的;

(四)其他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十八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在机构编制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同级或者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照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一)、(二)、(三)、(五)项的规定处理:

(一)违反规定干预下级职能配置、机构设置或者编制、职数配备的;

(二)违反规定擅自扩大或者缩小职责范围和权限的;

(三)擅自设立、撤并机构以及提高机构规格或者变更机构

名称、隶属关系和经费渠道的;

(四)超职数配备内设机构或者下属机构领导干部的;

(五)擅自超过核定的编制使用工作人员或者改变编制使用范围的;

(六)为超编人员核拨经费或者办理录用、调任、社会保障等手续的;

(七)统计信息失实或者不按规定报送统计数据的;

(八)其他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

有本条第(三)、(五)、(六)项行为之一的,可以同时适用本规定第十六条第(四)项的规定。

第十九条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在机构编制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依照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一)、(二)、(三)、(五)项的规定处理:

(一)超机构限额审批机构,超越权限提高机构规格、加挂机构牌子、变更机构性质或者名称的;

(二)超编制限额审批编制,或者违反规定挤占、挪用编制的;

(三)违反规定核定领导职数的;

(四)其他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条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经过调查核实,认为需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纪律责任的,属于监察对象的,移送监察机关处理;不属于监察对象的,移送任免机关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监察机关发现有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问题时,应当及时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通报有关情况。

第二十一条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建立举报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受理机关对举报人的情况应当予以保密。

第二十二条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审批和监督检查的协调配合机制。

第二十三条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信息工作,拓宽监督渠道,扩大信息来源,逐步建立覆盖面广、反应灵敏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信息网络。

第二十四条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使用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的其他机关、团体的监督检查工作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本规定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监察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

2004年12月19日,为了控制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增长,中央编办提出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强调必须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并在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设立全国统一的“12310”举报电话,受理违反机构编制纪律问题的举报。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包括:一不准超编进人;二不准擅自设立内设机构和提高内设机构的级别;三不准违反领导职数配备的有关规定;四不准越权审批机构编制;五不准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的机构编制。

编制管理“七个不得”

2006年年底,中央编委就各地贯彻落实中央下达行政编制提出“七个不得”的纪律要求。这“七个不得”是:凡考试不合格人员、其他不适合在政法机关工作的人员,均不得使用政法专项编制;原地方自定的用于政法机关的编制一律核销,不得继续使用;不得再自定编制用于政法机关;不得再自定编制用于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机构;各级党政机关都不得在行政编制限额外进人;不得新批事业编制用于党政机关;不得将事业编制和行政编制混用。要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加强督促检查,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要严肃查处。

下载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新形势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加强新形势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思考 作者:明兴谱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11期 近几年,中央、省高度重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

    构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构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体系的 调 查 与 思 考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是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甘肃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办法

    甘肃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办法 (省纪委、省编办、省监察厅 2012年6月4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严肃机构编制纪律,提高机构编制工作......

    重庆市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实施办法

    重庆市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严肃机构编制纪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

    县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调研报告

    机构编制管理,是我国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来,在我们广大机构编制部门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各地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都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加强机构编制监督工作的思考

    加强机构编制监督工作的思考 在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新形势下,要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必须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增长,巩固机......

    药品监督抽样实践与思考

    药品监督抽样实践与思考 药品质量监督抽样是稽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打击假劣药品不可或缺的监管手段。以我局近几年来药品抽样工作实践来看,其中存在一些不适应监管需求的......

    浅谈对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几点认识[推荐阅读]

    浅谈对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几点认识 市编办 武栓 机构编制管理主要是对某个组织(大多是机关、事业单位)职责、机构和编制的管理,是对机构编制事项的事前、事中、事后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