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时期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刘玉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03期
机构编制管理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处于源头和基础地位。做好机构编制工作对于提高国家行政管理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基层机构编制部门,要始终把准确职责定位、理顺内外关系、强化自身建设贯穿整个工作过程,坚持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思考,彻底解决困扰机构编制部门“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变被动为主动,勇于改革创新,奋力创先争优,有效推动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一、坚持把服务发展大局作为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根本前提
机构编制管理是配置执政资源的重要手段。做好机构和编制工作,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机构编制部门应当树立战略思维,跳出“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传统管理模式,切实找准机构编制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桥梁纽带、参谋助手和保驾护航作用。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潍坊市被确定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这一重大契机,认真谋划机构编制工作为发展大局服务的思路重点和具体措施,切实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先后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对城区5大板块的党工委机制、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组建等,及时跟进提出组织领导体制、工作运行机制和人员编制调整方案;围绕全市重点发展领域,超前性地从体制机制方面提出发展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节能减排和民生事业的意见建议,加大对重点工作的支持力度;围绕蓝黄两区建设,研究提出沿海开发管理区域调整的机构设置意见,对高新区、滨海区的机构设置进行了调整理顺,打破在体制机制方面制约发展的瓶颈。潍坊市的机构编制工作始终坚持贴紧中心、服务大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坚强的体制机制保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坚持把健全体制机制作为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基础
机构编制管理存在一些“困境”,机构编制工作“龙头作用”发挥不明显,还存在管理受牵制,机制不健全,关系不理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机构编制科学化管理,需要把加强管理、加大协调、强化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长效机制。近年来,我们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加大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力度,在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为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建立健全宏观管理机制,实现机构编制动态化管理。先后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编制实名制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的审批程序和议事规则。在机构编制管理中,不是简单地做“加减”法,而是积极做好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等“乘除”法,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完善组织、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同负责把关的人员流动机制,落实机构编制的前置性作用。二是建立健全协作配合体制,实现机构编制协作化管理。加强与纪检、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在机构编制管理上的沟通衔接和协调配合机制,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的主体责
任,其他部门分段协调,密切把关,形成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组织人事管理协作配合、互相监督、共同促进的管理机制。三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实现机构编制规范化管理。在全省率先出台机构编制事项审批和执行全程监督检查制度,真正实现事前审查把关、事中跟踪监控、事后检查考核的递进管理流程。2011年将机构编制工作纳入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调动了各方面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积极性,在全市机构编制系统形成了比学赶超、奋发进取的生动局面。
三、坚持把改革创新创优作为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动力源泉
温家宝总理指出,编办是综合性管理机构,是负责推进改革的机构。基层机构编制部门不仅是编委的“办事员”,更应当是推动行政事业改革的“研究员”和“践行人”。近几年,潍坊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全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等,改革创新的任务十分繁重。工作中,我们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许多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一是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全省最早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并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理顺职责关系、控制机构编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国率先于2007年进行了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减少机构975个,精减编制2900多名;在全国最早推行了农村社区化管理,设立农村社区1093个,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便民服务网络,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2010年,启动以扩权强镇为重点的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服务“三农”工作体制,加快强镇向城市转型升级步伐。二是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2007年,在全省率先对事业单位分类进行了探索,并将部分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企转制。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在全省较早制定实施报业集团、广播影视集团和国有文化资产经营公司组建方案,提出了“文艺三院”改革意见,理顺文化管理体制。在教育、卫生系统取消了行政级别。2004年,全市600多所中小学全部取消行政级别,统一实行校长职级制。2006年,又在公立医院取消了行政级别,实行院长聘任制。在全省率先出台公立医院人员配备标准,探索开展了事业单位绩效考评,有效推动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三是全力做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潍坊是全省唯一的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近两年,先后根据市里部署安排,牵头承担了10余项改革任务,在优化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机制、创新城市建设管理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总之,改革创新、创先争优,已融入潍坊机构编制干部的精神血液,成为推动机构编制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的有效激励和强大动力。
四、坚持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做好机构编制工作的坚强保障
自身建设过硬不过硬,不仅关系到各项机构编制工作的成效,更影响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当前,面对日益繁重复杂的改革管理任务,加强机构编制部门自身建设,提升机构编制干部能力素质,成为摆在基层机构编制部门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加强自身建设,健全组织机构是前提,完善规章制度是关键,提升能力素质是根本。我们坚持打基础、求创新,提素质、抓突破,采取过硬措施,运用多种形式,着眼长远发展,努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提高学习能力。开展“强学习、提素质、创先进、争优秀”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强化干部的学习意识。先后在深圳大学、人民大学举办了全市编办主任高级研修班,拓展了战略思维,开阔了视野。建立业务干部轮流授课、年轻干部轮岗锻炼、定期组织业务考试等制度,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干部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明显增强。二是强化调研能力。针对机构编制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立10多项重点课题,逐一立项分解,实行领导包靠,明确责任,定期调度,确保推进。建立重大事项专题调研制度,做到不调研不决策,努力提高服务发展的水平。组织全体干部多次深入经济社会发展现场参观考察,增强服务意识,感受发展氛围。三是增强执行能力。先后出台了主任办公会、民主生活会等20多项内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事项督查督办、机构编制年度立项等10余项业务工作规范,确保机关高效有序运转。大力倡树追求卓越的理念,发扬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高效完成。四是激发整体活力。确立了“忠诚敬业、创新争优”的部门精神,不断增强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打造了和睦相处、和谐共进的团队精神。关心干部的成长进步,以感情凝聚人,以事业激励人,以机制培养人,许多年轻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激发了全体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营造了人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编辑:张毅
第二篇: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当前,在发展市场经济和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新形势下,广泛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对于把广大军民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共同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组织协调开展双拥工作是军队政工条例明确规定省军区系统的重要职责。认真研究探索新时期双拥工作的新情况,新举措,不断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是省军区系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平时工作实践进行研究思考,我们感到省军区系统推进双拥工作不断创新发展,要注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着眼中心任务,深化双拥工作内容。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双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现代化建设面临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围绕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是我们新时期开展双拥工作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当前要注意克服双拥工作只满足于一般性做好事、走访慰问等传统作法,要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军队和地方的中心任务创新双拥工作,努力促进军地共同发展。一是要组织部队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着眼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加强部队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各部队优势,为驻地经济建设做贡献。发挥部队组织严密、勇于吃苦、突击力强的优势,成建制地参加地方重点工程建设。发挥部队科研单位及院校技术优势,组织部队科技人员为地方举办学习班,普及科技知识,积极开发和转化可用于经济建设和民用的科研成果,用部队科研力量推进地方生产力发展。按照部队生活保障社会化和装备供应市场化需求,协调部队有关部门及时指导地方企业生产符合部队需要的军事及生活保障用品,以此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在组织部队援建的基础上,要组织发动民兵预备役人员立足本岗,在经济建设中打头阵、当骨干、做模范,为经济发展做贡献。多年来,天津警备区积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坚持定期召开驻津部队领导联席会,通报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建设规划,统一组织协调驻津部队支持地方建设,发挥了部队整体优势。警备区组织协调驻津部队与天津市计委召开军地需求对口座谈会,加强相互间的支持与协作,既保证了部队军需品的供应,又为驻地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要协调地方支持部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发挥双拥共建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向地方通报部队需求,主动争取地方对部队的关心和支持。从未来战争需要出发,协调地方城建、交通、通信等部门增强公路、地铁、港口、机场、光缆等民用设施的国防功能,做到平战结合。发挥地方物质供应、食品保障及医疗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支持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发挥驻地科研院所和专业技术人才多的优势,进一步搞好科技拥军和智力拥军,推进军队信息化、机械化建设。会同地方行政和司法部门,保护军事设施,维护军人合法权益。积极协调地方妥善安置复转退军人、家属子女就业、上学,努力解除官兵的后顾之忧。三是主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组织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带头共建精神文明,开展军警民联防,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及时处置突发性事件,模范遵守政策法规,严格执行群众纪律,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军地纠纷,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多年来,警备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统一组织协调驻津部队参加和支持天津市举办重大社会政治和体育赛事活动,圆满完成了观众组织、安全警卫、勤务保障等项任务,展示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风貌,促进了社会安全稳定,赢得了地方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赞扬。
二、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双拥工作活力。紧贴时代发展脉搏,积极探索创新群众喜闻乐见、富有号召力的双拥活动形式,是激发广大军民投身双拥活动,保持双拥工作生机与活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在组织广大军民积极参加全国统一开展的‚创建双拥模范城县‛、‚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爱心献功臣‛和北京军区提出的‚双三好‛等活动的同时,结合天津实际,广泛开展了‚全民国防教育周‛、‚八个一‛、‚军警民共建文明窗口‛等活动,促进了双拥工作蓬勃发展。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创新双拥活动形式要注重把握以下三个环节。一是要创新能体现领导带头示范的活动形式。各级领导干部既是双拥工作的组织者又是实践者,在双拥工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只有紧紧依靠各级领导干部对双拥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才能带动双拥工作深入发展。警备区每年都要会同市有关部门举办由各区县、驻津部队和人武部领导参加的双拥领导干部培训班,专题研究双拥工作,增强做好双拥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军地各级组织通过议军会、中心组学习、报告会等形式组织干部进行国防形势教育。每年‚八一‛、春节期间,警备区和人武部领导都要分别同市和区县党政领导一起,到驻地部队走访慰问,为部队排忧解难。每当有重大双拥活动、重要会议和双拥评比检查工作,军地有关领导都亲自参加,有力地带动了双拥活动深入开展。二是要创新能发挥军地职能部门作用的活动形式。组织军地职能部门参加双拥活动,是形成齐抓共管双拥工作的有效举措。警备区会同市双拥领导小组制定了军地有关职能部门双拥工作职责,把双拥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和单位,区分责任,明确要求,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军队和地方有关职能部门经常在一起筹划工作,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合力抓好双拥工作落实。在全市开展了评选双拥先进机关、先进行业活动,军地涌现出一大批热情参与和支持双拥工作的职能部门,形成了各行各业抓双拥的浓厚氛围。三是要创新能吸引广大军民积极参与的活动形式。广大军民是双拥工作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和广大官兵的积极性,才能使双拥真正落实到基层,扎根在基层,夯实双拥基础。近几年来,警备区紧贴军地需求,组织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广泛开展了‚八个一‛活动,即:协助发展一个企业,帮助建设一个村庄,参加和支持一项重点工程建设,抓好一个支教助学点,建好一个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示范点,办好一个国防教育基地,实施一项扶贫帮困工程,建设一支全面过硬的应急分队。广大军民积极参加到这项活动中来,全市共实施了226个项目,其中有52个项目被评为市级示范点,探索出了社会生产力和部队战斗力同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军事效益三效并举的新路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对这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八个一’活动,有声有色,很有号召力,效果很好‛。警备区和区县人武部抓住天津新兴企业蓬勃发展的有利时机,主动组织协调部队与他们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激发他们的爱国拥军热情。爱国拥军模范、天津银座集团董事长王贵武,继认养‚98抗洪‛烈士母亲之后,又实施了‚爱国戎居工程‛,兴建国防教育基地,为部队送电脑等学习用品,办了大量实事好事,被誉为‚实业拥军的一面旗帜‛。
三、完善政策法规,强化双拥运行机制。双拥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注重长远发展,抓好基本建设,完善政策法规,规范运行机制,确保健康持续发展。一是要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双拥工作作为全局性的一项工作,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因此,搞好双拥工作仅依靠少数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树立双拥大舞台意识,建立军地领导亲自抓,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机制。警备区积极会同市委、市政府,不断充实完善市双拥领导小组,安排34个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市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双拥工作,深入基层检查指导抓好落实。在开展双拥活动中,每当驻津部队有需要地方支持的重大军事任务和活动,警备区主要领导就及时向地方领导汇报,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形成了军地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领导格局。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双拥队伍建设。双拥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工作。要树立双拥工作硬指标意识。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相对稳定的双拥工作队伍至关重要。就部队来说,要注重加强群工队伍建设,搞好选拔和培训,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使他们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双拥工作中去。警备区机关始终做到有专职群工部门负责双拥工作,所属各武装部、预备役高炮师团及直属单位都有一位领导和一名干部负责双拥工作。同时,警备区积极会同市双拥领导小组抓好市和各区县的双拥工作办公室建设,力求做到有组织机构、有编制人员、有办公地点、有专项经费、有工作用车,保证了双拥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转。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双拥政策规章。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工作制度,是双拥工作健康持久发展的保证。我们着眼形势任务需要,坚持与时俱进,把朴素的双拥感情转变为依靠政策法规开展双拥工作,促进双拥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我们会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天津市拥军优属工作规定》、《天津市双拥模范城县评比办法》、《驻津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实施意见》、《退役士兵安置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政策法规。我们协调驻军团以上部队制定了《驻津部队拥政爱民工作规定》及支持地方建设具体措施。与此同时,我们主动会同市有关部门与地方人大联系,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双拥工作,进行执法督察,有力推动了双拥政策法规的落实。
第三篇:做好新时期乡镇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做好新时期乡镇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艾进德 吴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工作的总方略、总要求和总目标,全方位推进创新促进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主渠道和主措施,广大农村的创新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是其中的重点、难点和必须全力攻克的突破点。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期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结合近几年来农村工作的实践,就新时期创新乡镇工作、促进农村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粗浅的思考。归结起来,要在五个方面实现创新:
一、在政府职能设置上要有新的定位
形势决定任务,任务配置职能。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是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职能定位不清、不准,基层政府做了很多不该做、不能做、做不了的事情,形成了越位、缺位和不到位同时并存的“综合症”,在推动发展的同时也在不少方面制约了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完成之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乡镇政府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必须要有新定位。按照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乡镇政府应在五个方面进一步明确职能、明确任务:(1)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的大政方针和一系列惠农政策,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农民心中,当好亲民、惠民的使者;(2)激活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加快区域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当好经济发展的推动者;(3)充分关注民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当好服务者;(4)依法行政,保证计生、殡改、土地、村建等基本国策的落实,当好管理者;(5)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当好护卫者。以上五个方面,是新形势下乡镇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主要工作职能。
二、在区域发展战略的谋划上要有新的思维
思维创新是创新的“总开关”。我们经常说,思路决定出路。实事上,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思维决定出路。有新思维才能产生新思路,新思路付诸实践才能转化成新的发展之路,转化为生产力。所谓新的思维;至少应符合四个要求:(1)符合法律和政策;(2)符合乡情和实情;(3)符合百姓愿望和要求;(4)具有超前性、引导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现阶段;各地明争暗赛,千帆竞发,前有标兵,后有追兵,领导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思维实践非常关健。对此,一个区域要发展壮大,摆脱落后的面貌,创新思维是第一要素,思维是前提,创新是关键。作为统揽全局的区域发展战略,更要用新的思维来谋划。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求我们在决策上既要吃透上情、下情,又要吃透外情、内情,在此基础上找到结合点,实现思维创新,指导科学发展。今年,党和国家根据世界金融危机的实际,适时的提出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这就是创新思维,科学谋划。实践证明,只要思维符合实际,成效就会明显显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只有把思维创新与当地的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用新思维、新思路谋划区域发展战略,用新思维、新思路来鼓舞人心,形成合力,统一思想、统一步调,明确方向,一定会起到合力突围的效果。
三、在经济工作的组织上要有新的机制
机制就是方法。在新的形势下,乡镇组织经济工作的思路、手段、方法都要有所创新。形势在变化,如果还用传统的套路去工作,穿新鞋走老路,必然事倍而功半,甚至贻误发展机遇;成为历史罪人。当前,在工作机制上要实现六个转变:
(一)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打破城乡分割,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地措施,推进配套改革,加快小集镇建设和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互促共进,共同繁荣。
(二)从抓农业、靠农业迅速向抓工业、带农业转变,实现以工促农,把工业带动战略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就农业抓农业没有出路,用传统的方法抓农业没有大的出路。农业大县、农业大镇要打工业牌,要依托农业上工业,用工业带农业,用工业理念抓农业,工农互动求得良性发展。
(三)从自力更生、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求发展向开放带动、借助外力求振兴转变。一个国家如果闭关锁国必然是落后被动挨打,一个地方如果不走开放之路必然缺乏前进的动力,缺少大发展的激情,路子越走越窄。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起“开放带动”的战略思想,走出去,引进来,借力发展,借梯上楼。
(四)从主要依靠政府行政干预促发展向强化政府服务、培育龙头企业、发挥新型经济组织作用促发展转变,让市场主体充分扮演主导角色,实现全社会力量促发展。政府要变行政命令为服务引导,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带动,抓好新型经济组织的建设,实施规模经营,并发挥其作用,逐步实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从只重生产不重流通向围绕市场抓生产转变,用市场引导生产,以销路定品种,以销量定产量,努力实现生产区域化、产品标准化、农业产业化。
(六)全面推行水利、林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从“大锅饭”、无主制向产权明晰、业主明确、有效利用、有偿使用方向转变,实现社会化、商品化、市场化,充分发市场主体的作用,推动农村经济更健康、更协调地发展。
四、在社会协调发展上要有新的认知
过去,曾一度出现重视发展、忽视民生,重视经济、忽视社会事业的协调跟进,重视物质文明、轻视精神文明的现象。这些都不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l)
以人民群众最需要为工作取向,以水、电、路等为重点,大力改善基础设施;(2)以人民群众最不满为服务取向,以解决上学难、看病贵为重点,加强教育、卫生资源的整合、改革和管理;(3)以人民群众最快乐为价值取向,以文化广场、文化大院、文化队伍为重点,抓好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综合素质,培养一批符合“四有”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型公民。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大部分乡镇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基本消灭D级危房,启动有线电视入户工程,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也有一部分乡镇建起宣传传文化站,村建起了文化大院,组建了农民秧歌队、腰鼓队,并经常开展活动。这些举措,使农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素质,提升了境界,增进了理解,促进了和谐。
五、在科学管理上要有新的措施
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工作,必须针对不同思想状况、生活状况、工作状况、经济状况,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实施科学管理和有效管理。
(一)加强对公务员的管理.要严格按照《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开展“三个三”工作理念的教育,明确工作目标,量化工作职责,强化工作责任。要坚持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相结合、过程管理和效果管理相结合,推行失职问责制、过错追究制和末位淘汰制。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形成干事创业、争先创优向工作环境。
(二)加强对党员队伍的管理。要严把入口关,注重从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和农业结构调整第一线培养党员,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切实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党性培训。积极探索农村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法和渠道。开展公职人员和农民党员结对子活动,把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培养成“双强”党员,把“双强”党员培养成村干部。多渠道探索农村贫困党员救助办法,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党员地位,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永葆先进性,更好地发挥“两个作用”。
(三)加强对农村“两委”班子的管理。要坚持用教育育人,用制度管人,用事业凝聚人,用待遇留住人,用监督保护人,加强后进村整治和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开展晋档升级活动,把村班子建设成为组织放心、群众信任的领导集体。
(四)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和管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发展的合力.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结合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要求,全面推行农村民主管理;实行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实施村民自治,推进农村长治久安。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农民树文明新风、做文明公民。要定期组织开展的“文明联创”活动,定期评选文明家庭、文明公民活动,形成人人争当文明人、争做文明事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只有把社会的力量充分地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大发展的最强劲动力,才能把上级的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以上五个方面,是新时期做好农村工作的五个要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其中,准确定位是前提,科学谋划是关键,加快发展是基础,共建共享是目的,有效管理是保证。只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持不断求索和创新的良好状态,就一定能够把上级政府绘就的发展蓝图变成现实,向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不断前进,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作者单位:河南省方城县信访局
第四篇:做好新时期物价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做好新时期物价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物价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具有新的内容和要求,需要新的思路和方法。
新时期物价工作的形势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商品与服务价格以市场形成为主,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逐渐减少。这种新形势下要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就需要各级物价部门强化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商品和服务的管理,抓实抓细。同时加强对市场形成价格的商品和服务的监测和必要的干预,防止价格的大起大落,这就是新时期价格工作的任务。
新时期物价工作的内容就是严格按程序搞好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加强市场价格的监测和重要商品的成本调查,同时全面开展市场价格监督检查。以监测取得的市场价格信息作为第一手资料为管理和决策服务,以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保证管理措施在市场主体和被管理者中得以贯彻执行。那么新时期物价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监测、管理、检查三位一体,互相促进。新时期物价工作形势、内容、任务、要求决定了各级物价部门必须树立创新的意识,以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开展工作,从而保证物价工作不断推进,完成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总目标。结合顺义区物价局的实际,笔者认为要做好新时期物价工作,探索新思路、新方法,要在发现规律、与时俱进、结合实际、统一协调等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发现内在规律才能有条不紊
物价工作内在规律性包括诸多方面,就工作程序而言,其内在的规律就是监测、管理、检查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监测为管理提供第一手的市场价格信息资料和成本数据,这是管理和决策的前提。管理决策即定价必须依据这些资料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和准确性。要保证管理措施的实施就必须加强监督检查,以进一步规范管理对象的价格行为,保证管理措施的贯彻实施。第三就是严格检查规范,检查人员按区物价局下发的管理性规范文件,逐一对全区开发商进行了检查规范,对继续违反规定的进行了认真的查处,共退还购房者100多万元违规收取的房价款。在规范辖区内商品房价格构成过程中,监测、管理和检查密切配合,信息及时反馈,遇到新情况及时研究,很好地解决了大规模群众举报上访的问题,辖区内某小区近300户的价格举报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受到了购房户的一致好评。同时,在处理举报过程中也震慑了开发商,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不规范价格行为是要受到制裁的,经济上不但不能非法获利,还将蒙受更大的损失。通过“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在辖区内商品房价格管理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群众举报明显减少。在2003年4月份开展的由物价管理人员、检查人员及区建委管理人员组成检查组的联合检查中,绝大多数开发企业都能严格按区物价局的文件执行,有效遏制了商品房价格的混乱状况,为全区商品房开发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与时俱进才能卓有成效
与时俱进是时代的要求,是各级物价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时,与时俱进也是物价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内在要求,物价工作面临着法律、法规的逐步规范和广大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的新情况,这就要求物价工作要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强化服务。
依法办事就是一切物价工作都应在法定的范围权限内,依法定程序,按法定标准办事,克服随意性。顺义区物价局无论在市场价格监测、农产品成本调查、审定价还是价格监督检查工作中都严格依法办事,受到了管理对象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也连续多年被顺义区政府授予执法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在审定价方面,顺义区物价局坚持依法定价。辖区内樱花园小区住户对小区供应的管道液化气价格有异议,不断举报上访,矛盾冲突激烈,为了客观公正地解决这一问题,区物价局在北京市物价局授权的情况下,在2002年11月份召开了该小区管道液化气价格听证会。这是顺义区物价局首次召开价格听证会。在听证会上,小区业主代表、小区供液化气企业及各方专家对定价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物价部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最后确定了合理客观的价格,报区政府批准后执行。很好地解决了困扰当地镇政府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既保护了小区住户的利益,又照顾了供气企业正常合理的经营利润,收到了“三赢”效果。
在价格监督检查方面,顺义区物价局更是严格依法办事。多年来在所有办理的检查案件中无一例行政复议。特别是能够顶住各方的压力依法办案。例如2002年11月份,商品房价格方面的群众举报和上访非常突出,有时多达300多户联合上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区物价局在严格审查开发企业的商品房价格构成和与购房者签订购房合同的基础上,果断做出了正确的处理。但处理的结果与举报人的要求相差甚远,举报人不满,情绪激动,还要继续大规模上访。在这种情况下,区物价局顶住了压力,耐心细致地向举报人解释价格政策法规,做举报人的工作,并详细说明了处理这一举报的依据,最后举报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这一处理结果。通过这件事,区物价局更加坚定了依法办案的决心,物价局领导班子认为:“就连这样涉及300多户的大规模群众举报上访的压力都能顶得住,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依法办案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在法律法规逐步规范,物价工作必须依法办事的前提下,由于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还必须强调搞好服务,这是与时俱进的要求。
顺义区物价局非常重视服务工作,各个部门都有侧重点。价格监测和成本调查工作强调的是为公众服务,区物价局把监测和调查数据除按要求上报外,还发放到全区各有关部门和调查点,让相关部门了解市场价格信息,特别是粮,油、肉、蛋、菜、农业生产资料、工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信息,为农民服务,为企业服务,为政府决策服务。
价格管理部门在审定价过程中都深人管理相对人单位进行现场指导、提出要求,既保证了审定价的准确,又避免了管理对象走弯路。在全区各类学校住宿费的定价过程中,价格管理人员到学校学生宿舍现场调查,指出不足,告知应达到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定价。在全区物业管理批价工作中,更是深人住宅小区和物业公司,逐一提出工作要求和工作标准,然后批价。这种服务在前、管理随后的工作模式赢得了管理对象的一致好评。在全区开展的“人人都是环境”主题教育中,征求管理对象意见时都给予区物价局以极高的评价,真正做到了“定规则、当裁判、搞服务”。
价格监督检查部门特别注重为群众和检查对象的服务。在为群众服务方面,特别重视群众举报工作。区物价局下大力气落实12358举报热线所接到的群众举报和其它举报。无论案情大小都本着对举报人负责的态度积极查处落实。2002年受理各类举报548件,都进行了逐一落实,结案率100%,退还消费者款额17.32万元。在这一过程中接到群众表扬信多封,锦旗多面,树立了良好的物价部门的形象。在为企业服务方面,强调不光以处罚为手段,而是强调规范经营者的价格行为,使企业自觉遵守价格政策法规,从而形成了辖区内良好的价格秩序,通过服务检查对象,很好地解决了检查与被检查这一对矛盾,从而使物价监督检查工作走上了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结合实际才能扎实推进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强调结合实际,新时期物价工作也不例外。顺义区物价局开展各项工作特别强调结合实际,正是由于结合了实际才使各项工作得以扎实推进。
首先要结合工作实际。顺义区物价局结合工作实际,特别强调依照物价工作的内在规律性办事。这种内在的规律性就当前而言,就是把价格政策法规交给群众和管理相对人,使之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市场经济法则。在这一方面,顺义区物价局着重开展了方方面面的公示工作。其一是涉农价格公示。为了开展好这项工作,区物价局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从资金的申请,到公示牌的制作和下发及后续管理都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形成了物价局、乡镇、村三级管理网络,各负其责,使全区426个行政村都公示了由区物价局统一制作的公示牌,让广大农村群众了解了各项收费的项目、标准。在此基础上,区物价局发动全局干部统一行动,对426个行政村逐一进行检查公示牌的悬挂落实情况,并听取群众的反映,从而使这项工作做得扎实有效。
第五篇:关于做好新时期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做好新时期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做好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掌握主动权,提高针对性,调动积极性,使意识形态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一、把握关键,以宣传思想工作强化意识形态建设
宣传思想工作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党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要深入人心,引领社会前进,必须大力加强宣传思想工作。要加强理论学习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企业全体职工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巩固全体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把企业全体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指明的方向上来。具体做好“三个重在”。
重在适应形势。要充分利用好新兴媒体技术发展成果,构筑现代化的舆论宣传阵地。适应媒体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更加注重加大网络媒体建设力度,积极占领网上舆论宣传阵地,抢占宣传思想工作制高点。要改变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掌握网络沟通技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交流,掌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实力和水平。
重在丰富内容。要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坚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分层分众、区别对待,根据不同的思想问题准确把脉、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善于用富有时代气息、体现企业特色、贴近群众生活的话语来叙述和表达,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具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重在改进方式。要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相信职工群众、依靠职工群众,引导职工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满腔热情地为群众服务。要积极拓展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各种活动,生动反映家庭亲情、人际友情、社会真情,增强积极情感体验。
二、搭好桥梁,以正面舆论引导联通意识形态建设
新闻舆论工作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桥梁和纽带。正面的舆论引导关系到企业发展的稳定大局,关系到企业员工的人心向背。“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国有企业必须充分发挥正面舆论导向作用,强力推进企业稳定健康和谐发展。
一是服务稳定大局,化解矛盾。
企业媒体要加强新闻舆论的针对性,对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敢于触及、善于触及,及时做出有深度、有说服力的解答。真正起到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广大干部职工获取信息渠道增多的实际,要正确认识广大干部职工心态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趋势的现状。要对职工群众的心理和心态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在进行正面舆论引导时,有针对性地加强企业政策宣传,引导他们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讲清讲明道理,疏导职工群众的情绪。二是形成互动互补,合力推进。
企业媒体之间要形成联动,发挥联动效应,在短时间内营造出浓厚的宣传氛围,使报道内容更加深入人心,从而形成舆论强势。要充分发挥不同媒体之间的差异与特色,互动互补,形成多层面、全方位宣传态势。要充分发挥媒体之间联动所产生的双赢效果,要针对不同的企业阶层,形成正面舆论引导的层次性,从而实现正面舆论的分流。比如,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供销公司充分利用职工群众需求与新闻价值之间的契合点,努力实现企业媒体与广大干部职工之间的角色互动,各媒体在正面舆论引导中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正面舆论导向工作。三是适应企业需求,完善提高。
企业媒体要不断适应企业的新发展、职工群众的新要求,继续提高正面舆论引导能力,在内容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增强正面舆论引导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影响力。要立足于激发企业的创造活力,立足于维护企业稳定,立足于促进和谐企业建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要全面掌握广大干部职工需求,提高正面舆论引导的有效性,达到最佳的引导效果,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中不断提高。三、强化措施,以做好结合文章提升意识形态建设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实现预期目标。重点做好有机结合文章。
——将占领思想领域与鼓励实践创造有机结合。在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不同文化与思想思潮在世界范围内交融博弈激荡。职工思想更加活跃、复杂、开放。要针对职工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的特点,要提供广阔舞台和建立激励机制,激发职工自觉参与社会实践,拓宽职工社会参与的渠道,帮助职工了解国情、民情,从而做到“知、信、行”的统一。要善于在实践中发现和树立典型、加强宣传,但不能过于强调先进典型的“高、大、全”,那种缺乏可信度的典型只会令职工望而生畏。
——将传统的方式方法与现代的方式方法有机结合。要积极拓展网络阵地,创新“互联网+”工作模式,利用新载体引导职工思想潮流。必须通过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外语等知识取得工作的主动权,尽可能多掌握诸如哲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及时了解认识新观念,才能确保思想教育工作不会落伍,能够为新时代的职工所接受。
——将“灌输”原则与“互动”原则有机结合。过去,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往往是“一味填鸭式、我说你听、一贯到底、缺乏沟通”的单向灌输模式,这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职工的需求,必须将“灌输”与“互动”结合起来。面对思想活跃、创造力强的职工,必须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理解,采取平等对话、双向交流的方式互相了解沟通,架起相互信任的桥梁,尊重职工独立思考的权利。要坚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情服人。
总之,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再鼓新干劲、弘扬正能量、调动积极性,切实推进国有企业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