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龙舟民俗文化

时间:2019-05-14 05:1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康龙舟民俗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康龙舟民俗文化》。

第一篇:安康龙舟民俗文化

安康龙舟文化

安康自古得汉水舟辑之便,上通汉中可入川,下达汉口而融楚。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商贸的繁荣与兴盛,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则完全得益于这条不负巴蜀荆楚通津之谓的“母亲河”。然而,这江水又因秦岭、巴山两岸对峙,水底山垠横垣,在安康境内形成湾环重涧,曲隈复滩之势。“水道险阻,转缘山间;悬流逆折,触石破舟。”(宋•陈师道《忘归亭记》)“舟人至此而难焉。或倾覆货物,或淹溺人民。”(明•季统斋《回复滩记》)正所谓:“白浪交飞,万石风雷之阵;黄泉下睨,九幽神鬼之门。”(清•陈仪《募修紫阳炉子滩疏》)因而民间称船工为“死了没埋的”,可见在汉江上走水行船之险恶。栖息于斯的安康人,并非像清人刘德新在《汉江形胜记》中所言:“舟子束手于高滩,行旅魂惊乎石立”,他们不畏“水有奔滩触石之危”〔清•王云锦《赴兴安试院》(有序)〕,在弄水驱船,闯滩涉险中,酿造出了独具地方风貌的龙舟竞渡活动,并逐步形成相对独立于他乡异域的地方民俗文化。

一、安康龙舟的历史渊源

安康的龙舟文化,是移民文化的组成部分。自西晋太康元年(280)开始在这里安置巴山一带流民,至以后的历朝各代,尤其是明代成化年以来“四方流逋蜂屯蚁聚”(明•张大伦《修汉阴县治记》),形成“秦山大半楚人耕”的人文历史环境。(清•叶世倬《春日兴安舟中杂咏》)自然使当地习尚以

楚风楚韵为重。而龙舟竞渡正是“楚国之俗流传到其他各国”的端午习俗。(文崇一《九歌中的水神与华南的龙舟精神》见《民族学研究所集刊1961年第八期》)

就龙舟竞渡的地理分布情况看,张世建在《中国的龙舟与竞渡》一文所引资料中(《体育史料》

1988年第13期),按中国现行行政区旧的府、州、县列表对照,湖南30个、湖北40个、广东45个、福建16个、浙江18个、江苏26个、安徽12个、江西20个、四川17个、广西9个、贵州8个、台湾8个以及香港、澳门。以上虽不是中国龙舟竞渡分布的全面统计,但通过它能看到分布的主要情况。在上述省区中,以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广东的龙舟竞渡之风最盛。而最盛之地除广州外均属“三楚”所涉的地域,安康的移民正是来自于以湖广为主的上述省区。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更何况安康自公元前611年至公元前312年间,属楚地历时299年。正是移民这个人文历史环境和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与有机结合,端午节也因此被安康人作为一年当中,最受注重的重大节日之一;龙舟竞渡也由此而成为重要的节日活动。

因为如此,安康的龙舟竞渡大都保持了较好的原创性文化生态,这种原创性文化生态表现在龙舟

竞渡中诸如“施钱祈福”的“旱龙船”、“禳灾祈年”的“祭祀”、“拯屈招屈”的“跪而竞桡”、“以猪泡实钱果使浮水面为标”、“小船载乳鸭往来画舫间,游人鬻之水中”、“舟中人飞身泅水抢之”。以及节日期间的“以艾插门”、“百草煎汤沐浴”、“糸驱毒香囊”、“喝雄黄酒”、“贴天师符”等等。这些活动与习俗,“三楚”各地有志可考,安康各地则有迹可寻。也许,某些细节或形式与故楚地相比已发生了变化,但其根本决不会变,有些甚至是外边变了,这里还保留着最原始的传统方式。例如:龙舟比赛,领先为胜。许多地方虽然不设奖品,却都有抢标的习惯。在终点处有观众将一幅长约三尺的红布条挂在竹竿上,领先的龙船就可以抢到布条,谁抢的多就证明这条船划得快。抢到的布条挂满龙头,以炫耀自己的胜利。安康不抢布条,而是在龙头上用红绸攀花扎彩,把自己的龙船打扮的更漂亮。这是比赛方式变了的结果,但却把在龙头上挂布条的根留下了。

许多地方龙舟赛以后,有抢鸭子的活动,一般是由组织筹办方或当地富商在自己观望比赛的彩船

上把鸭子甩到河里。安康则是由众商号在备好的舢板船上既甩鸭子,又以猪泡装入铜钱给赏钱,逗引得龙船在自己的彩船附近团团转。这是商家们另类的比赛,财力的展现,气势的较量,于龙舟赛之外发挥的淋漓尽致。这变化是竞渡之戏的升华。

百姓将竞渡看作为禳灾、祈年,文人则偏重于招屈的理解:“水滨击鼓何喧阗,相将叩水求屈原,屈原死已今千载,满船哀歌似当年。”(《东坡先生诗集注》卷32乐府)安康也有“哀唱”,“三闾书院”(武昌会馆)在端午之日必唱半日大戏:叹靳尚何奸、张仪何诈、怀王何暗、宋玉何悲、贾生何太息。呼屈子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种哀唱的情感表现在竞渡当中,即为安康(主要指城区一带)特有的跪而竞桡和龙舟下水后人员可以替换,而舟不可以停泊的习俗。这两种习俗正是“因拯救屈原而起”所流传下来的最原始的龙舟文化。因为,跪着划可以将身体俯于船沿,便于察看水中屈原的躯体,也是对逝者的崇敬;舟不停泊是沿江满河寻找的需要,也可以驱赶鱼类,以避免其对屈原尸体的侵害。

二、安康龙舟的生活内涵

不倦的汉水日夜奔流,物资输出输入,客商南来北往,船舱满了空、空了又满,都离不得船工。由于船工的行船生活,又逐渐形成了安康独到特有的龙舟文化。

汉水行船,每遇险滩曲隈,乱石嵯峨,浪来汹涌,除了掌舵的“艄公”,还得另增“棹工”于船头搬棹“栏头”,协助舵手抢水道,避礁石,排险躲危。其间还要吆喝呐喊,前呼后应,以提示水情航道。他们目光不乱,反应机敏,全无惊慌,驾船本领尽现此时。所谓 “跑船得跑滩,跑不过滩莫驾船。”说的就是驾船人没有那“两棹水”的能耐是不行的。安康龙舟之独有,便是船尾有棹。因为汉江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江面水流缓急差异极大,且航道曲直不定,船工便将大棹置于龙舟之尾,既做为舵来使用以主方向,又可以强迫船体转向,有驱船弄水早已熟悉的艄公掌棹,使得竞奔的龙舟抢先占据有利航道,比赛夺魁也就自在情理之中。民间所说的“抢水”、“占水”指的就是以棹抢水,占据有利航道。

汉江行船也会有曲湾激漱的“溅子”,每当遇到这种水浸湾环的水域,就有年轻的艄公把裤角高高挽起,衣服朝腰间一扎,手持一根长篙站立在船头舱中。逆水之时,稳插竹篙于

水涡,身子向后一仰,竹篙负力成一道弯弧,逆水之舟就被平安地送到前方,要是船行顺水,艄公又会把手中的长篙用来左撑右点,使奔波的船一转,避开卷来的飞湍激浪,在乱石碜嵯中安然而下。这竹篙被船工持于龙舟上,演绎为龙舟扰旗,谓之“耍扰子”,他们位于龙舟首尾舱中,挑战时向对方摇上几摇作圆圈状,口中“喂喂”呼唤;应战时自家晃上几晃作点头状,嘴里打着呼哨。比赛当中两舟船齐头并进,那扰旗又在对方的龙舟上空或点或绕,干扰对方以乱其心,得胜归来时,又把扰旗在自己的船上前后左右交叉摇摆,或者在空中盘旋挥舞,以渲染气氛,平添了龙舟的活力,更把船工的喜怒哀乐表现的淋漓至尽。

汉江行船也会遇到水域开阔的江面,此时船工会根据船的大小轻重,水的深浅急缓,行的上下顺逆,当摇橹时则摇橹,该荡桨时则荡桨。船工深谙橹和桨的功能各异,放舟的作用也不相同。划龙舟不需要配置橹和桨,而统一使用桡。但船工把桡分类别,细划其用途,依次为分水桡、头把桡及众桡。这三种类别的桡,宽窄长短各不相同,掌握运用也不相同。划分水的相机行事,该出手时才出手;使头把桡的紧随其后,则以鼓点为号,率众桡手听鼓下桡,橹与桨的功能作用,全靠桡调节替代。

汉江行船无论顺流逆水、起锚靠岸、扬帆落篷、摇橹拉纤、跑滩过街,船工自有行船走水时的对应号子。或平稳悠然,或舒展流畅,或紧张急切,或高亢激越。音韵悠长时,平和自然;声调急促时,扣人心弦。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安康龙舟击鼓鸣锣时,最讲究这阴阳顿挫,快慢结合,如船工号子一般有张有弛,有声有势。一板一眼全凭鼓手审时夺势,劳逸结合。鼓松锣散击水悠然,鼓紧锣急冲波激烈。比赛领先夺锦,则打一通得胜鼓,旋律自如,优美婉转。

汉江行船,常见纤夫肩头披一特制粗布搭联,将系有铜钱的那一端紧扣在纤绳上,身体前倾,两手着地攀缘,双腿使劲蹬踏,负力匍匐前行。民间把纤绳叫做“千担”,即千斤重担之意。尽管龙舟不需要纤夫拉纤,但纤绳却自有用得着的地方,船工自然不会将其丢而弃之。龙舟窄而长,竞渡比赛又与日常行船走水不同,比赛当中水手在龙舟上压大棹、下桡片、舞桡旗、敲锣打鼓,动作繁杂,用力猛烈,震荡极大。加之在激流中抢水摆头,小有意外,极易损伤船体。有鉴于此,船工利用纤绳的柔韧性,把它回绕系置于龙舟首尾,再用木架两排支撑,谓之“標船”,使龙舟两端高翘,整条船身浑然一体。这样龙舟即无扭曲断裂之虞,又可置大鼓于纤绳之上,将军中的灵魂高高托起,以示勇挑千斤重担。

汉江行船若遇顺风,桅杆扯上满帆,帆以风向调节,借八面来风行船,船工最为惬意。风催竞奔之舟在岁月的长河中漂浮,犹可遥听震响秦巴山间的钲歌角鼓。龙舟原本无桅杆可以挂帆,然而这安康龙舟却独树一帜,在舱中竖起一面上书船队名号的大旗,如古时军队中统领三军的将帅军旗一般,威风八面,蔚为壮观。这是船工们在自己的生命中,竖起的一根无形的桅杆,让一种象征高扬,使自己的理想更高,让自己的目光更远,叫自己的船跑得更快。

三、安康龙舟的比赛形式

航运业的发展,促进了商贸的繁荣,又使得高檐厚壁的板门小店一溜排开成为河街。门对汉江,大小江舟泊岸卧波形成码头,继而又有了搬运工这个群体。

商家的货物要用船运,就不能少了运输的船老板。船老板搞运输,又离不了船工与搬运工。尽管在汉江上跑船时有危险,一但触石破舟,商家的货被打了要赊钱,甚至血本全无;船老板会丢了船,失去财产,甚至断了营生;唯有船工最不幸,失掉的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太公丢船客丢货,驾船的靠的是运气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而,他们不但爱汉江,还信奉江之神、水之仙的“泗王爷”(汉江之神)。故此,每当出船前,商家及船老板都会到临近大码头下游的东泗王庙,参拜“泗王爷”的神位,表保佑之殷勤,求平安之心愿,焚表敬香,九献之后才挂红放炮,起锚扬帆。东泗王庙也就成了商家们、船老板们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同样,上游小码头附近的西泗王庙,则成为船工们进行祭祀活动的地方。

也有得汉江通津、支流贯涌,不需要船装舟载搞水运营生和专门经营竹木生意的。竹木行以竹木购销为主,辅之以客栈、伙食等服务业,起早贪黑,精打细算,财源广进自不必说。与竹木行的老板相比,那些放排工却又不同,他们远程近接常行水路,难免会与船工们一样,时时亦防缧绁之厄。他们禳灾避难的办法,便是去附近的镇江寺办一点诚心,以祈“龙王爷”保佑平安。

商家,船老板与船工之间,还有竹木行的老板与放排工之间,虽属雇佣关系,但相互间互利互惠是共同的,小有矛盾。则求大同存小异也就谁也离不开谁。在龙舟比赛时,商家与船老板捐资的东泗王庙(船),船工们支撑的西泗庙(船)便自觉不自觉地在一起展开较量。这种较量久而久之便固定为一对“冤家”。同样,下游中河街一带的码头工人,不以码头大而喜。上游水西门一带的码头工人,不以码头小而悲。下游的以自家门前的“火星殿”红船为伍,上游的以像征团结,义气当先的刘关张为榜样而自谦,以“关帝庙”的“小桃园”白船结伴,这两家年复一年也就成了竞争“对头”。“竹木行”自家出船,决非老板财大气粗,“镇江寺”由放排工扶助,更不是劳工就人穷志短。他们心中都明白:诚信是生财之道,合睦是安身之本。这两家的青龙(舟)与红龙(舟),自然而然地也就结为“对子”。这种结冤家、找对头的比赛方式形成后,逐渐地被人们所接受,各龙船会之间也就约定俗成,他们或以行业归类,或以地域划分,无论打鱼的摆渡的,烧窑的卖瓦的,耕田的种地的,把日常生活中的纷争磕绊、生意上的争盈夺利,统统地发泄与释放在比赛当中。形成了诸如火星殿与小桃园之间,竹木行与镇江寺之间,以及东、西泗王庙之间等等。后来东泗王庙毁于火灾,中渡台接过龙舟并恪守旧俗陈规,继续与西泗王庙结对比赛。

这种“结冤家、找对头”的竞渡形式,充分反映了生活于秦巴汉水间的安康人,在不同于其他水系或流域的长期社会实践中,经历着不同的认识与经历的积累和筛选过程。它为建立有特色的中国龙舟文化,提供了值得重视的“资源”体系。

四、安康龙舟文化的地方属性

龙舟竞渡在安康,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的影响,民间则把它俗称为“划龙船”或曰“玩龙船”,对观众而言则叫“看龙船”。它具有审美功能、娱乐功能和社会功能。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就深藏在能划出门道,玩出趣味,看起来极具观赏性。虽然也有“龙舟赛”、“赛龙舟”的说法,但这“赛”字的真正涵义决不是望文生义的那种认识。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方面讲,传统文化中的安康龙舟赛,划者,气势之较量;玩者,情感之释放;竞者,驾船之本领;看者,万千之景象 ;赛者,不仅是速度之争。其赛之内容,涵盖甚广,名堂极多。如锣鼓之势,下桡之势,挥桡之势,抢水之势,装扮之势。会馆、商号、龙船会所布彩船,亦有其势。而现代文明中的赛龙舟,赛的仅仅是速度。其实,这是两个概念,两种文化,不可混为一谈。起码在我们安康,龙舟竞渡是不可以单纯地与体育竞赛相提并论的。“在一些古籍和地方志中所出现的竞渡和龙舟竞渡,不仅是指划龙船的速度比赛,而且也包括不进行速度比赛的其他竞渡方式以及相关的礼仪等等。”(《中国的龙舟与竞渡》见《体育史料》1988年第15期《引言》)

从审美角度讲,安康龙舟有大棹,有桡子旗,有大纛旗,还有三角崇旗。龙头上襻花扎彩,龙尾上插旗挂锦,装扮华丽。竞渡之外可观而赏之的,还有竞渡场边的彩船。放目过去,帆樯逶迤旗幡招展,红灯高悬青幔半卷。各方彩船依次弟于河沿歇定,有如水军安营扎寨之态。党永庵先生所作《汉江龙舟歌》中那句“醉了码头,醉了帆樯”,就是对此场面的真实写照。

从娱乐方面讲,安康龙舟比赛的方式为固定对手,捉对挑逗。只要一方挑战,另一方就必须应战。即使还没有准备周到,也还得仓促出船,否则观众就要喝倒采,自已的面子也不好受。也有主动撵战的,只要是自己的“冤家对头”,无须对方挑战就可以赶去拼抢。比赛也没有一定的距离,完全是双方随心所欲的较量。此一对争下水,彼一对争上水,抢对岸的,抢长距的,只要龙舟下了水,就只可以换人不可以停泊。往往是输者不服,反复比试,争起来没完没了。只要不输掉气势,就是英雄好汉。比赛拼搏不是单靠气力硬拼,主要看驾船的本领,去“抢水”、“占水”。

从社会功能讲,除比赛之外,气势的较量,财力的展现于彩船之上发挥的淋漓尽致。龙船会的彩船,一为竞渡屯集“粮草辎重”兼作“港驿码头”,二供替换桡手歇息养神,亦为“中军大帐”之用。而商家的彩船却是“观礼台”。既观赏竞渡,又考察搬棹掌舵人的驾船本领。商家的彩船同时又是“会客厅”,既招待生意场上的宾客,又与他们进行商贸洽谈,还当着客商的面,把染色的猪尿泡内装入铜钱,充气后抛入江面给竞渡手作赏钱,借以进行商贸宣传。如果说龙舟是动中的气势之争,那么这些彩船就是静中的气势较量。

从以上所述,安康龙舟文化的地方属性,应是多元化的民俗文化,而不是纯体育性的活动。

五、安康龙舟文化的现实意义

建设安康,说到底是一个发展经济的问题,而经济的发展不但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而且与地方化生态的保护、建设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如前面所论及到的,安康虽为西部秦地,但因古老而绵长的汉江,又使得安康与长江流域的楚地一脉相承。经济发展的模式问题,就存在着特色经济和资源特色的利用、开发问题。所谓资源特色即概括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们的特色资源就包括,特殊的历史人文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所形成的“龙舟文化”。“龙舟搭台,旅游经贸唱戏”,亦充分体现了人文资源的经济属性,以及人文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龙舟竞渡及其所派生的龙舟文化,经千百年延续,已非“楚吴”所独有。凡有条件的沿江河的地方都在搞龙舟竞渡,而唯有安康的龙舟竞渡,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更加灿烂辉煌的龙舟文化。它的基本划法(跪式划法及龙舟下水后,人员可以替换而舟不可以停泊)是“因拯救屈原而起”的活化石;它的装备(棹、桡、扰鞭以及桡的分类和旗帜)是船工生活的写照;装饰打扮可谓独树一帜,击鼓鸣锣堪称不同凡响,“结冤家对头”的赛制,更是别具一格。这种民俗文化,极大的丰富了中国龙舟文化的内涵,且大都保持了较好的原创性文化状态,相对于其他地区千篇一律的速度比赛,就显得尤为珍贵,它为建立有特色的当代中国龙舟文化,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资源体系,同时,它也是民俗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研究的绝好素材。来源:陕西文史网

第二篇:第十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文化节综述

第十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文化节综述

品牌再显魅力

作者:邓向红 汪金波 来源:安康日报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5日 点击数:

759

【字体:小 大】

创新:赋予龙舟文化节新内涵

按照中国人的习俗,十年是一个转折,十年是一个小结,第十届龙舟文化节如何办,怎么办,如何才能让龙舟文化节提档升级,是按部就班地前进,还是华丽转身,成为本届龙舟文化节组织者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为此,市委、市政府从去年年底就开始着手筹划本届龙舟文化节,在学习借鉴外地节庆活动成功经验基础上多次召开会议,多方征求社会各界人士、专家意见和建议。随后,按照《总体方案》提出的“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要求,筹委会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办节新模式。这就是采取市委、市政府主办,汉滨区委、区政府承办,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协办的模式。开幕式、闭幕式文艺节目,彩船展示及龙舟竞赛组队等,都面向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区进行广泛征集,有效地调动了全市各部门和各县、区参与热情,使本届龙舟文化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旺盛人气。过去颇为艰难的龙舟组队工作,今年进行的异常顺利,24支中外龙舟队仅半月时间即组队完毕。

为了进一步唱响“安康龙舟节”这一文化品牌,筹委会改变了以往“酒香不怕巷子深”观念,挖掘龙舟文化内涵,强化宣传造势意识,制造浓厚的节会气氛。在城区各大宾馆、酒店和商场等单位显眼位置悬挂龙舟标语、节旗、节微、龙型标志的基础上,分别在安康、西安、咸阳、郑州举行了10场新闻发布会和旅游推介活动,以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陕西卫视、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和华商报等强势媒体为重点,广泛邀请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凤凰卫视等主流强势媒体,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充分展示福源安康、和谐安康、绿色安康、多彩安康、魅力安康的特色与亮点。安康日报、安康电视台和安康人民广播电台设立走进龙舟文化节专栏,开办龙舟文化节倒计时,通过荧屏、版面和声音将龙舟文化节进展情况送到千家万户,使之家喻户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6月16日中午12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即对刚结束的第十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文化节开幕式进行了报道,随后,人民网、中青网、中国在线网、腾讯网、西部网等知名网站也对开幕式分别进行了报道,6月17日,安康日报头版头条和陕西日报头版以及华商报、西安晚报等媒体分别对开幕式进行了详细报道,其档次之高、密度之大、内容之丰,实现了龙舟文化节宣传工作新的突破。

以举办龙舟文化节为契机,弘扬龙舟精神,展示安康新形象,让安康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安康,是本届龙舟文化节的一个突出特色。作为本届龙舟文化节的重头戏,开幕式创意新颖,隆重热烈,将龙舟文化节各项活动推向了高潮。开幕式上,既有紧张激烈的龙舟竞赛,又有异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既有庄严隆重的龙头点睛仪式,又有亮点频闪的彩船展示;既有省、市领导的密切关注,又有省内外游客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彰显了“吉祥安康、魅力安康”的风采,让外界更好地认识安康、了解安康、热爱安康。

参与:让龙舟文化节更具活力

有生命的节庆活动一定要坚持贴近时代、贴近民俗、贴近群众的原则。本届龙舟文化节期间举办的游客参与划龙舟活动、梦幻汉水之夜活动、世界时尚小姐中国皇后总决赛暨安康形象大使评选活动、挑战世界纪录象棋赛、汉江·安康诗歌奖颁奖典礼暨诗朗诵和地方民间文艺展演等丰富多彩、群众参与性强的旅游文化活动,构筑了龙舟节文化旅游大舞台,办成了安康市民和省内外游客的“狂欢节”。

品位高雅、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向省内外客商和游客充分展示了多彩的龙舟文化节。6月15日上午在金州广场至兴安路至大桥路至龙舟文化节主会场举行的龙舟大游行活动,1000多市民直接加入到巡游队伍,约5万市民上街争相观看;6月18日,午时刚过,许多市民和游客就三五成群地从四面八方地赶往龙舟文化节主会场参与划龙舟活动。来自甘肃庆阳长庆油田的王先生,去年在电视上看到了安康龙舟节的精彩场面,今年端阳节期间专门带着妻子儿女来安康目睹龙舟赛的风采、感受龙舟赛的激情。他感叹地说:“北方没有大江大河,无法体验龙舟赛的精彩,今年能亲眼观看并体验龙舟赛活动,印象很深刻,收获非常大,我要告诉亲朋好友,让他们多来安康、常来安康。”

一系列文体活动的举办,既丰富了龙舟文化节的内容,也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安康加快突破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展示了安康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鼓舞了士气,振奋了人心。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安康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本届龙舟文化节所产生的多重经济、社会效益将会得到进一步的释放,龙舟文化节与吉祥安康这一品牌一定会闹红三秦、唱响中国、走向世界。

创新:赋予龙舟文化节新内涵

按照中国人的习俗,十年是一个转折,十年是一个小结,第十届龙舟文化节如何办,怎么办,如何才能让龙舟文化节提档升级,是按部就班地前进,还是华丽转身,成为本届龙舟文化节组织者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为此,市委、市政府从去年年底就开始着手筹划本届龙舟文化节,在学习借鉴外地节庆活动成功经验基础上多次召开会议,多方征求社会各界人士、专家意见和建议。随后,按照《总体方案》提出的“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要求,筹委会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办节新模式。这就是采取市委、市政府主办,汉滨区委、区政府承办,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协办的模式。开幕式、闭幕式文艺节目,彩船展示及龙舟竞赛组队等,都面向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区进行广泛征集,有效地调动了全市各部门和各县、区参与热情,使本届龙舟文化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旺盛人气。过去颇为艰难的龙舟组队工作,今年进行的异常顺利,24支中外龙舟队仅半月时间即组队完毕。

为了进一步唱响“安康龙舟节”这一文化品牌,筹委会改变了以往“酒香不怕巷子深”观念,挖掘龙舟文化内涵,强化宣传造势意识,制造浓厚的节会气氛。在城区各大宾馆、酒店和商场等单位显眼位置悬挂龙舟标语、节旗、节微、龙型标志的基础上,分别在安康、西安、咸阳、郑州举行了10场新闻发布会和旅游推介活动,以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陕西卫视、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和华商报等强势媒体为重点,广泛邀请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凤凰卫视等主流强势媒体,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充分展示福源安康、和谐安康、绿色安康、多彩安康、魅力安康的特色与亮点。安康日报、安康电视台和安康人民广播电台设立走进龙舟文化节专栏,开办龙舟文化节倒计时,通过荧屏、版面和声音将龙舟文化节进展情况送到千家万户,使之家喻户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6月16日中午12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即对刚结束的第十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文化节开幕式进行了报道,随后,人民网、中青网、中国在线网、腾讯网、西部网等知名网站也对开幕式分别进行了报道,6月17日,安康日报头版头条和陕西日报头版以及华商报、西安晚报等媒体分别对开幕式进行了详细报道,其档次之高、密度之大、内容之丰,实现了龙舟文化节宣传工作新的突破。

以举办龙舟文化节为契机,弘扬龙舟精神,展示安康新形象,让安康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安康,是本届龙舟文化节的一个突出特色。作为本届龙舟文化节的重头戏,开幕式创意新颖,隆重热烈,将龙舟文化节各项活动推向了高潮。开幕式上,既有紧张激烈的龙舟竞赛,又有异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既有庄严隆重的龙头点睛仪式,又有亮点频闪的彩船展示;既有省、市领导的密切关注,又有省内外游客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彰显了“吉祥安康、魅力安康”的风采,让外界更好地认识安康、了解安康、热爱安康。

参与:让龙舟文化节更具活力

有生命的节庆活动一定要坚持贴近时代、贴近民俗、贴近群众的原则。本届龙舟文化节期间举办的游客参与划龙舟活动、梦幻汉水之夜活动、世界时尚小姐中国皇后总决赛暨安康形象大使评选活动、挑战世界纪录象棋赛、汉江·安康诗歌奖颁奖典礼暨诗朗诵和地方民间文艺展演等丰富多彩、群众参与性强的旅游文化活动,构筑了龙舟节文化旅游大舞台,办成了安康市民和省内外游客的“狂欢节”。

品位高雅、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向省内外客商和游客充分展示了多彩的龙舟文化节。6月15日上午在金州广场至兴安路至大桥路至龙舟文化节主会场举行的龙舟大游行活动,1000多市民直接加入到巡游队伍,约5万市民上街争相观看;6月18日,午时刚过,许多市民和游客就三五成群地从四面八方地赶往龙舟文化节主会场参与划龙舟活动。来自甘肃庆阳长庆油田的王先生,去年在电视上看到了安康龙舟节的精彩场面,今年端阳节期间专门带着妻子儿女来安康目睹龙舟赛的风采、感受龙舟赛的激情。他感叹地说:“北方没有大江大河,无法体验龙舟赛的精彩,今年能亲眼观看并体验龙舟赛活动,印象很深刻,收获非常大,我要告诉亲朋好友,让他们多来安康、常来安康。”

一系列文体活动的举办,既丰富了龙舟文化节的内容,也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安康加快突破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展示了安康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鼓舞了士气,振奋了人心。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安康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本届龙舟文化节所产生的多重经济、社会效益将会得到进一步的释放,龙舟文化节与吉祥安康这一品牌一定会闹红三秦、唱响中国、走向世界。

第三篇:安康龙舟文化的时代意义探讨

安康龙舟文化的时代意义探讨

杨 静

摘 要 安康的龙舟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在全国也很有影响,曾被拍成新闻纪录片在全国热映。改革开放以来,安康已成功举办了世界龙舟节,夹江两岸,人如海,歌如潮,在山呼海啸班的呐喊声中,龙舟竞渡,角逐拼搏,充分展现安康人的尚武精神,不仅是安康老百姓的狂欢节,也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

关键字 安康 安康龙舟节 龙舟文化 历史渊源 时代意义

一 安康龙舟的历史渊源

安康自古得汉水舟辑之便,上通汉中可入川,下达汉口而融楚。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商贸的繁荣与兴盛,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则完全得益于这条不负巴蜀荆楚通津之谓的“母亲河”。然而,这江水又因秦岭、巴山两岸对峙,水底山垠横垣,在安康境内形成湾环重涧,曲隈复滩之势。“水道险阻,转缘山间;悬流逆折,触石破舟。”(宋•陈师道《忘归亭记》)“舟人至此而难焉。或倾覆货物,或淹溺人民。”(明•季统斋《回复滩记》)正所谓:“白浪交飞,万石风雷之阵;黄泉下睨,九幽神鬼之门。”(清•陈仪《募修紫阳炉子滩疏》)因而民间称船工为“死了没埋的”,可见在汉江上走水行船之险恶。栖息于斯的安康人,并非像清人刘德新在《汉江形胜记》中所言:“舟子束手于高滩,行旅魂惊乎石立”,他们不畏“水有奔滩触石之危”〔清•王云锦《赴兴安试院》(有序)〕,在弄水驱船,闯滩涉险中,酿造出了独具地方风貌的龙舟竞渡活动,并逐步形成相对独立于他乡异域的地方民俗文化。

安康的龙舟文化,是移民文化的组成部分。自西晋太康元年(280)开始在这里安置巴山一带流民,至以后的历朝各代,尤其是明代成化年以来“四方流逋蜂屯蚁聚”(明•张大伦《修汉阴县治记》),形成“秦山大半楚人耕”的人文历史环境。(清•叶世倬《春日兴安舟中杂咏》)自然使当地习尚以楚风楚韵为重。而龙舟竞渡正是“楚国之俗流传到其他各国”的端午习俗。(文崇一《九歌中的水神与华南的龙舟精神》见《民族学研究所集刊1961年第八期》)

就龙舟竞渡的地理分布情况看,张世建在《中国的龙舟与竞渡》一文所引资料中(《体育史料》1988年第13期),按中国现行行政区旧的府、州、县列表对照,湖南30个、湖北40个、广东45个、福建16个、浙江18个、江苏26个、安徽12个、江西20个、四川17个、广西9个、贵州8个、台湾8个以及香港、澳门。以上虽不是中国龙舟竞渡分布的全面统计,但通过它能看到分布的主要情况。在上述省区中,以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广东的龙舟竞渡之风最盛。而最盛之地除广州外均属“三楚”所涉的地域,安康的移民正是来自于以湖广为主的上述省区。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更何况安康自公元前611年至公元前312年间,属楚地历时299年。正是移民这个人文历史环境和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与有机结合,端午节也因此被安康人作为一年当中,最受注重的重大节日之一;龙舟竞渡也由此而成为重要的节日活动。因为如此,安康的龙舟竞渡大都保持了较好的原创性文化生态,这种原创性文化生态表现在龙舟竞渡中诸如“施钱祈福”的“旱龙船”、“禳灾祈年”的“祭祀”、“拯屈招屈”的“跪而竞桡”、“以猪泡实钱果使浮水面为标”、“小船载乳鸭往来画舫间,游人鬻之水中”、“舟中人飞身泅水抢之”。以及节日期间的“以艾插门”、“百草煎汤沐浴”、“糸驱毒香囊”、“喝雄黄酒”、“贴天师符”等等。这些活动与习俗,“三楚”各地有志可考,安康各地则有迹可寻。也许,某些细节或形式与故楚地相比已发生了变化,但其根本决不会变,有些甚至是外边变了,这里还保留着最原始的传统方式。例如: 龙舟比赛,领先为胜。许多地方虽然不设奖品,却都有抢标的习惯。在终点处有观众将一幅长约三尺的红布条挂在竹竿上,领先的龙船就可以抢到布条,谁抢的多就证明这条船划得快。抢到的布条挂满龙头,以炫耀自己的胜利。安康不抢布条,而是在龙头上用红绸攀花扎彩,把自己的龙船打扮的更漂亮。这是比赛方式变了的结果,但却把在龙头上挂布条的根留下了。许多地方龙舟赛以后,有抢鸭子的活动,一般是由组织筹办方或当地富商在自己观望比赛的彩船上把鸭子甩到河里。安康则是由众商号在备好的舢板船上既甩鸭子,又以猪泡装入铜钱给赏钱,逗引得龙船在自己的彩船附近团团转。这是商家们另类的比赛,财力的展现,气势的较量,于龙舟赛之外发挥的淋漓尽致。这变化是竞渡之戏的升华。

百姓将竞渡看作为禳灾、祈年,文人则偏重于招屈的理解:“水滨击鼓何喧阗,相将叩水求屈原,屈原死已今千载,满船哀歌似当年。”(《东坡先生诗集注》卷32乐府)安康也有“哀唱”,“三闾书院”(武昌会馆)在端午之日必唱半日大戏:叹靳尚何奸、张仪何诈、怀王何暗、宋玉何悲、贾生何太息。呼屈子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种哀唱的情感表现在竞渡当中,即为安康(主要指城区一带)特有的跪而竞桡和龙舟下水后人员可以替换,而舟不可以停泊的习俗。这两种习俗正是“因拯救屈原而起”所流传下来的最原始的龙舟文化。因为,跪着划可以将身体俯于船沿,便于察看水中屈原的躯体,也是对逝者的崇敬;舟不停泊是沿江满河寻找的需要,也可以驱赶鱼类,以避免其对屈原尸体的侵害。

二 安康龙舟习俗的基本内容

龙舟竞渡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它集祭祀、祈福、竞技、斗志、争荣誉为一体,具有自己一整套程式与比赛办法。

1、集资。集资者由当地的“龙头儿”等组织者或族长担任,总之是赛龙舟是大家的事,大家出钱、出物,划手出力,没有任何报酬。

2、祭龙舟。祭龙舟分两种方式,一种是有老龙头的先在放龙头的庙里祭祀。凡祭祀前三日,要求所有划手先“净身”。祭祀程序一般为先开锣鼓道场,然后由“龙头儿”敬三柱香,众划手依次敬香完,行三叩九拜礼。“龙头儿”或“乡绅”念祭文:“天道玄黄,节至端阳,祭祀龙舟,敬拜祖上„„汉水汤汤,龙舟闹江,风调雨顺,永保安康„„”祭文完后要唱一些花鼓词,然后由划手护龙头游街、下江;另一种是龙头安装好进行祭龙,除要求程序与第一种一样,所不同的是头一年胜出的龙舟要由输家的划手敬拜,敬拜后本龙舟的划手要绕船三六九,然后带上艾蒲头圈,再抬上龙舟游街下江。

3、下水仪式。龙舟下水仪式是隆重的,从场面上摆有香案,香案上有猪头、羊头、苍蒲、粽子和时令瓜果。从程序上先是鼓乐钟鸣,然后是礼炮,下水仪式开始先宰杀一个大公鸡,让鸡血在香案前滴过后把鸡血顺到江水中,叫“鸡降”取意“吉祥”。龙舟下水前,“龙头儿”喊完下水号子,众划手把龙舟推下水。

4、竞赛。竞赛分上水赛、下水赛、对岸赛、环绕赛、夺标赛、抢鸭赛等。夺标赛分两种,一种是在江中插一竹标旗,先抢到为胜;一种是在江中投一浮标,比较滑,谁先抱上船为胜;抢鸭子——把鸭子头顶的毛拔掉,再撒上盐粉,把鸭子投入江中,鸭子见盐疼痛就朝水里钻,所有选手下水抢鸭子,谁抢得多谁为勇士,哪个船抢得多哪个船为胜。

5、划对头。安康龙舟竞渡有专门的对头对划。安康民间有俗语“宁荒三年田,不输一年船”,可见龙舟输赢对人的精神鼓舞作用。

6、赢输笑。对头之间比赛完后,输家给赢家唱颂歌、叩头,作揖或道歉,还要向赢家的龙舟敬拜。赢家则趾高气扬地在那接受拜贺,还要挑战来年,输家也不甘示弱,称来年再比,然后双方互拜言和。

三 安康龙舟文化的现实意义

安康汉江龙舟文化节是一项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体活动,自2000年举办首届龙舟节以来,安康已成功举办了十届龙舟节,龙舟节节庆活动先后获得中国节庆学院奖最佳主题奖、“中国十大品牌节庆”等荣誉称号。建设安康,说到底是一个发展经济的问题,而经济的发展不但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而且与地方化生态的保护、建设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如前面所论及到的,安康虽为西部秦地,但因古老而绵长的汉江,又使得安康与长江流域的楚地一脉相承。经济发展的模式问题,就存在着特色经济和资源特色的利用、开发问题。所谓资源特色即概括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们的特色资源就包括,特殊的历史人文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所形成的“龙舟文化”。“龙舟搭台,旅游经贸唱戏”,亦充分体现了人文资源的经济属性,以及人文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 安康龙舟文化的重要价值

安康龙舟竞渡是安康民间风俗的典型代表,也是陕西独树一帜的文化遗存。对其进行发掘、抢救、保护,具有重要的价值。

1、社会精神价值。龙舟竞渡的起源是追念爱国诗人屈原。而龙舟精神则是“追念先贤,奋勇向前,顽强拼搏,志争上游”,这种精神也与改革开放精神和培育地方文化精神相吻合。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龙舟竞渡在端阳节,端阳节的民俗习惯中的插苍蒲艾香、吃粽子、点雄黄、采露水草等都与龙舟竞渡相得益彰。

3、学术研究价值。安康龙舟的制作、竞渡运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文化研究价值。

4、文化创新价值。八届龙舟节创作了大量的现代歌舞,为弘扬、利用、保护传统文化打造了平台,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

5、实用价值。龙舟节举办的八年,它对安康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的观念等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大致可以从如下方面体现:

一是加快安康改革开放的步伐。通过市场化运作,达到“宣传企业,增加社会效益,减少政府投入”的目的,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二是推动了安康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总计投资2600万元修建的河堤,改造了城堤,建立了龙舟观礼台,又按市场运作的方式建立了龙舟文化园。投资800万元对汉江两岸实施亮化工程,让汉江成为七彩的人间天河。2006年又启动“一江两岸是公园”工程。为了适应龙舟节等大型节庆活动的举办,建设了当时西北最大的城市广场和可容纳25000观众的安康体育场。三是拉动安康旅游业和宾馆服务业。龙舟节举办前安康城区的铺位为2200张,到2007年为1.2万张,旅游收入2000年全市全年8400万,2006年龙舟节期间全市就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6亿元。四是推动安康经济发展。八届龙舟节期间总计签约各种经济项目361个,总金额为39.1亿元,商贸交易金额4.71亿元。五是宣传安康的作用,提高了安康的知名度。每年的龙舟节均吸引来自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宣传报导,其次通过名人的宣传效应让外界了解安康,关注安康。

六是开阔人的视野的作用。不仅亲身感受发达地区的生活态势,也实现了思想观念和视野信息的融通对接。七是龙舟节示范带动作用。由于龙舟节举办的效应,安康现在设立举办了汉阴“油菜花节”、“紫阳民歌节”、“平利女娲及茶文化节”等。

八是龙舟竞渡已吸引来自四川乐山、湖北陨县、西安大唐芙蓉园、西安产灞河管委会、铜川市政府、南京旅游局前来参观学习。

四 安康龙舟文化的时代意义

龙舟竞渡及其所派生的龙舟文化,经千百年延续,已非“楚吴”所独有。凡有条件的沿江河的地方都在搞龙舟竞渡,而唯有安康的龙舟竞渡,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更加灿烂辉煌的龙舟文化。它的基本划法(跪式划法及龙舟下水后,人员可以替换而舟不可以停泊)是“因拯救屈原而起”的活化石;它的装备(棹、桡、扰鞭以及桡的分类和旗帜)是船工生活的写照;装饰打扮可谓独树一帜,击鼓鸣锣堪称不同凡响,“结冤家对头”的赛制,更是别具一格。这种民俗文化,极大的丰富了中国龙舟文化的内涵,且大都保持了较好的原创性文化状态,相对于其他地区千篇一律的速度比赛,就显得尤为珍贵,它为建立有特色的当代中国龙舟文化,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资源体系,同时,它也是民俗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研究的绝好素材。

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发展安康、宣传安康、打造安康的文化名片,安康创立了龙舟节。风雨龙舟节已走过了8届,并迎来第九届的启航之声,龙舟节先后被中国节庆协会评为“中国节庆50强”、“十大博览赛事节庆”、“十大魅力节庆”、“陕西省首届十大魅力节庆”等。2006年,安康龙舟习俗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安康龙舟习俗是安康先民给后世安康的文化禀赋,是当代安康的重要文化资源之一,保护和弘扬、利用这一文化资源对安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周邦基,《安康龙舟文化》,西安地图出版社,2010年 【2】罗先余,《安康龙舟习俗(文化)概览》,2010年12月07日 【3】汉滨区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局,汉滨龙舟风俗的历史渊源,2007年

第四篇:安康龙舟文化的历史内涵及时代价值

安康龙舟文化的历史内涵及时代价值

杨 静

摘 要 安康的龙舟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在全国也很有影响安康汉江龙舟文化节是一项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体活动,夹江两岸,人如海,歌如潮,在山呼海啸班的呐喊声中,龙舟竞渡,角逐拼搏,充分展现安康人的尚武精神,不仅是安康老百姓的狂欢节,也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自2000年举办首届龙舟节以来,安康已成功举办了十届龙舟节,龙舟节节庆活动先后获得中国节庆学院奖最佳主题奖、“中国十大品牌节庆”等荣誉称号。

关键字 安康 安康龙舟节 龙舟文化 历史渊源 时代意义 安康龙舟的历史渊源

1.1安康自古得汉水舟辑之便,上通汉中可入川,下达汉口而融楚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商贸的繁荣与兴盛,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则完全得益于这条不负巴蜀荆楚通津之谓的“母亲河”。然而,这江水又因秦岭、巴山两岸对峙,水底山垠横垣,在安康境内形成湾环重涧,曲隈复滩之势。正所谓:“白浪交飞,万石风雷之阵;黄泉下睨,九幽神鬼之门。”因而民间称船工为“死了没埋的”,可见在汉江上走水行船之险恶。栖息于斯的安康人,并非像清人刘德新在《汉江形胜记》中所言:“舟子束手于高滩,行旅魂惊乎石立”,他们不畏“水有奔滩触石之危”在弄水驱船,闯滩涉险中,酿造出了独具地方风貌的龙舟竞渡活动,并逐步形成相对独立于他乡异域的地方民俗文化。

1.2安康的龙舟文化,是移民文化的组成部分。

自西晋太康元年(280)开始在这里安置巴山一带流民,至以后的历朝各代,尤其是明代成化年以来“四方流逋蜂屯蚁聚”,形成“秦山大半楚人耕”的人文历史环境。自然使当地习尚以楚风楚韵为重。而龙舟竞渡正是“楚国之俗流传到其他各国”的端午习俗。

就龙舟竞渡的地理分布情况看,张世建在《中国的龙舟与竞渡》一文所引资料中(《体育史料》1988年第13期),按中国现行行政区旧的府、州、县列表对照,湖南30个、湖北40个、广东45个、福建16个、浙江18个、江苏26个、安徽12个、江西20个、四川17个、广西9个、贵州8个、台湾8个以及香港、澳门。以上虽不是中国龙舟竞渡分布的全面统计,但通过它能看到分布的主要情况。在上述省区中,以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广东的龙舟竞渡之风最盛。而最盛之地除广州外均属“三楚”所涉的地域,安康的移民正是来自于以湖广为主的上述省区。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更何况安康自公元前611年至公元前312年间,属楚地历时299年。正是移民这个人文历史环境和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与有机结合,端午节也因此被安康人作为一年当中,最受注重的重大节日之一;龙舟竞渡也由此而成为重要的节日活动。

因为如此,安康的龙舟竞渡大都保持了较好的原创性文化生态,这些活动与习俗,“三楚”各地有志可考,安康各地则有迹可寻。也许,某些细节或形式与故楚地相比已发生了变化,但其根本决不会变,有些甚至是外边变了,这里还保留着最原始的传统方式。例如: 龙舟比赛,领先为胜。许多地方虽然不设奖品,却都有抢标的习惯。在终点处有观众将一幅长约三尺的红布条挂在竹竿上,领先的龙船就可以抢到布条,谁抢的多就证明这条船划得快。抢到的布条挂满龙头,以炫耀自己的胜利。安康不抢布条,而是在龙头上用红绸攀花扎彩,把自己的龙船打扮的更漂亮。这是比赛方式变了的结果,但却把在龙头上挂布条的根留下了。

许多地方龙舟赛以后,有抢鸭子的活动,一般是由组织筹办方或当地富商在自己观望比赛的彩船上把鸭子甩到河里。安康则是由众商号在备好的舢板船上既甩鸭子,又以猪泡装入铜钱给赏钱,逗引得龙船在自己的彩船附近团团转。这是商家们另类的比赛,财力的展现,气势的较量,于龙舟赛之外发挥的淋漓尽致。这变化是竞渡之戏的升华。

百姓将竞渡看作为禳灾、祈年,文人则偏重于招屈的理解:“水滨击鼓何喧阗,相将叩水求屈原,屈原死已今千载,满船哀歌似当年。”(《东坡先生诗集注》卷32乐府)安康也有“哀唱”,“三闾书院”(武昌会馆)在端午之日必唱半日大戏:叹靳尚何奸、张仪何诈、怀王何暗、宋玉何悲、贾生何太息。呼屈子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种哀唱的情感表现在竞渡当中,即为安康(主要指城区一带)特有的跪而竞桡和龙舟下水后人员可以替换,而舟不可以停泊的习俗。这两种习俗正是“因拯救屈原而起”所流传下来的最原始的龙舟文化。因为,跪着划可以将身体俯于船沿,便于察看水中屈原的躯体,也是对逝者的崇敬;舟不停泊是沿江满河寻找的需要,也可以驱赶鱼类,以避免其对屈原尸体的侵害。安康龙舟习俗的基本内容

2.1龙舟竞渡的比赛办法

龙舟竞渡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它集祭祀、祈福、竞技、斗志、争荣誉为一体,具有自己一整套程式与比赛办法。

1、集资。集资者由当地的“龙头儿”等组织者或族长担任,总之是赛龙舟是大家的事,大家出钱、出物,划手出力,没有任何报酬。

2、祭龙舟。祭龙舟分两种方式,一种是有老龙头的先在放龙头的庙里祭祀。凡祭祀前三日,要求所有划手先“净身”。祭祀程序一般为先开锣鼓道场,然后由“龙头儿”敬三柱香,众划手依次敬香完,行三叩九拜礼。“龙头儿”或“乡绅”念祭文:“天道玄黄,节至端阳,祭祀龙舟,敬拜祖上„„汉水汤汤,龙舟闹江,风调雨顺,永保安康„„”祭文完后要唱一些花鼓词,然后由划手护龙头游街、下江;另一种是龙头安装好进行祭龙,除要求程序与第一种一样,所不同的是头一年胜出的龙舟要由输家的划手敬拜,敬拜后本龙舟的划手要绕船三六九,然后带上艾蒲头圈,再抬上龙舟游街下江。

3、下水仪式。龙舟下水仪式是隆重的,从场面上摆有香案,香案上有猪头、羊头、苍蒲、粽子和时令瓜果。从程序上先是鼓乐钟鸣,然后是礼炮,下水仪式开始先宰杀一个大公鸡,让鸡血在香案前滴过后把鸡血顺到江水中,叫“鸡降”取意“吉祥”。龙舟下水前,“龙头儿”喊完下水号子,众划手把龙舟推下水。

4、竞赛。竞赛分上水赛、下水赛、对岸赛、环绕赛、夺标赛、抢鸭赛等。夺标赛分两种,一种是在江中插一竹标旗,先抢到为胜;一种是在江中投一浮标,比较滑,谁先抱上船为胜;抢鸭子——把鸭子头顶的毛拔掉,再撒上盐粉,把鸭子投入江中,鸭子见盐疼痛就朝水里钻,所有选手下水抢鸭子,谁抢得多谁为勇士,哪个船抢得多哪个船为胜。

5、划对头。安康龙舟竞渡有专门的对头对划。安康民间有俗语“宁荒三年田,不输一年船”,可见龙舟输赢对人的精神鼓舞作用。

6、赢输笑。对头之间比赛完后,输家给赢家唱颂歌、叩头,作揖或道歉,还要向赢家的龙舟敬拜。赢家则趾高气扬地在那接受拜贺,还要挑战来年,输家也不甘示弱,称来年再比,然后双方互拜言和。安康龙舟文化的重要价值

3.1安康龙舟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这是什么意思?后面又没有3.2 安康龙舟竞渡是安康民间风俗的典型代表,也是陕西独树一帜的文化遗存。对其进行发掘、抢救、保护,具有重要的价值。

1、社会精神价值。龙舟竞渡的起源是追念爱国诗人屈原。而龙舟精神则是“追念先贤,奋勇向前,顽强拼搏,志争上游”,这种精神也与改革开放精神和培育地方文化精神相吻合。

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龙舟竞渡在端阳节,端阳节的民俗习惯中的插苍蒲艾香、吃粽子、点雄黄、采露水草等都与龙舟竞渡相得益彰。

3、学术研究价值。安康龙舟的制作、竞渡运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文化研究价值。

4、文化创新价值。八届龙舟节创作了大量的现代歌舞,为弘扬、利用、保护传统文化打造了平台,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

5、实用价值。龙舟节举办的八年,它对安康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的观念等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大致可以从如下方面体现:

一是加快安康改革开放的步伐。通过市场化运作,达到“宣传企业,增加社会效益,减少政府投入”的目的,并积累了一定经验。

二是推动了安康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总计投资2600万元修建的河堤,改造了城堤,建立了龙舟观礼台,又按市场运作的方式建立了龙舟文化园。投资800万元对汉江两岸实施亮化工程,让汉江成为七彩的人间天河。2006年又启动“一江两岸是公园”工程。为了适应龙舟节等大型节庆活动的举办,建设了当时西北最大的城市广场和可容纳25000观众的安康体育场。

三是拉动安康旅游业和宾馆服务业。龙舟节举办前安康城区的铺位为2200张,到2007年为1.2万张,旅游收入2000年全市全年8400万,2006年龙舟节期间全市就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6亿元。

四是推动安康经济发展。八届龙舟节期间总计签约各种经济项目361个,总金额为39.1亿元,商贸交易金额4.71亿元。

五是宣传安康的作用,提高了安康的知名度。每年的龙舟节均吸引来自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宣传报导,其次通过名人的宣传效应让外界了解安康,关注安康。

六是开阔人的视野的作用。不仅亲身感受发达地区的生活态势,也实现了思想观念和视野信息的融通对接。

七是龙舟节示范带动作用。由于龙舟节举办的效应,安康现在设立举办了汉阴“油菜花节”、“紫阳民歌节”、“平利女娲及茶文化节”等。

八是龙舟竞渡已吸引来自四川乐山、湖北陨县、西安大唐芙蓉园、西安产灞河管委会、铜川市政府、南京旅游局前来参观学习。安康龙舟文化的现实意义

4.1外界对龙舟文化节的认可这里非要弄出来一个二级标题,和大标题的意思并不符合

安康汉江龙舟文化节是一项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体活动,自2000年举办首届龙舟节以来,安康已成功举办了十届龙舟节,龙舟节节庆活动先后获得中国节庆学院奖最佳主题奖、“中国十大品牌节庆”等荣誉称号。4.2与建设安康的关系这里非要弄出来一个二级标题,和大标题的意思并不符合

建设安康,说到底是一个发展经济的问题,而经济的发展不但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而且与地方化生态的保护、建设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如前面所论及到的,安康虽为西部秦地,但因古老而绵长的汉江,又使得安康与长江流域的楚地一脉相承。经济发展的模式问题,就存在着特色经济和资源特色的利用、开发问题。所谓资源特色即概括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们的特色资源就包括,特殊的历史人文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所形成的“龙舟文化”。“龙舟搭台,旅游经贸唱戏”,亦充分体现了人文资源的经济属性,以及人文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周邦基,《安康龙舟文化》,西安地图出版社,2010年 【2】罗先余,《安康龙舟习俗(文化)概览》,2010年12月07日

【3】汉滨区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局,汉滨龙舟风俗的历史渊源,2007年

杨 静:你好!

1、你为什么每段开头都是空一个字?应该有两个空格。

2、一定要看学报,看人家是怎么弄得格式。恢复以前的,别用数学上的“1”、“2”、“3”。

3、你的文章改得不好,为什么非要用什么二级标题,文章只要有层次就行了。

第五篇:民俗文化

山西文化与内蒙古文化中不同的展演

十年腾飞看深圳,百年发展看上海,千年古都看西安,五千年文化看山西,民族风情请看内蒙古。

(一)民间文化:

晋商文化。天下最富是山西,当然这是百年前的事情了,百年前的天下最富的山西,随着国之殇而落幕。但是晋商文化确成为山西的宝贵财富,也融进了现代山西人的血液里。

再次,为佛文化。

山西是个很讲佛性的省,这跟著名的佛教名山之首,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有很大的关系,对于信仰,我不好说什么,但是在当今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社会里,心存佛性,也算善莫大焉。

BM201310243866

品中国味道 诉民大情怀

下载安康龙舟民俗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康龙舟民俗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俗文化

    县域文化 社火(一) 社火(二) 灯阵 宝卷老调 土门戏 山歌 曲艺剌绣 剪纸 社火(一) 春节闹社火,是我国民间流传较为广泛的一种文化活动。每当新岁复始、春风沐浴大地之时,满脸堆笑的......

    第十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文化节绿色产品展销会工作方案

    第十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文化节绿色产品展销会工作方案 第十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文化节安康绿色产品展销会(以下简称展销会),将于2010年6月15日至18日在金州广场举行。 为切实做......

    安康民俗

    安康民俗 安康的民俗风情极其复杂,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地域的关联;既有民族渊源,也有宗教的影响和侵蚀;既有神秘色彩,又有实用价值。这种呈现出由多元素组合而成的厚道豪放、古朴......

    安康简介

    安康简介 【地理概况】安康,古称“金州”,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处于中国中、西结合部位。北靠秦岭主脊,南依大巴山北坡,东经108°01'—110°12',北纬31°42'—33°49'。最高海拔2964.60米......

    安康农业[合集]

    水稻56万亩. 以水稻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监测为主,以纹枯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防治为主。 1、水稻三化螟、稻苞虫轻发生。 2、稻纵卷叶螟中度发生;稻飞虱......

    安康城市规划

    安康市规划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摘要:城市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诸如居住拥挤、环境质量恶化、交通 拥挤等,首先危害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因此从全社会的需求出发,提出 了如何解决......

    安康市情

    安康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靠秦岭,南倚巴山,蜿蜒东泻的汉江水横贯东西,河谷盆地居中,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那么“安康”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西晋太康元年 (280年)为安置巴山一带流......

    陕西安康专题

    陕西安康:税务文化推动地税事业发展的精神内核 ——安康市地税局加强地税文化建设促进科学发展纪实 近年来,安康市地税局始终把“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作为地税文化建设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