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改下的中学社团建设的思考(含5篇)

时间:2019-05-14 05:3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新课改下的中学社团建设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新课改下的中学社团建设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新课改下的中学社团建设的思考

北京市共青团中学系统评优表彰申报项目

申报材料

申报奖项:北京市共青团学校系统工作论文

目:关于新课改下的中学社团建设的思考

位:北 京 市 怀 柔 区 红 螺 寺 中 学

者:

2008年12月

关于新课改下的中学社团建设的思考

红螺寺中学 郝晓丽

随着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加强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任务再一次提到重要的位置,共青团作为引导青年积极发展的组织,团工作必须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要求中学生除了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迫切需要增加人际间的交往,提高自身多方面的素质,增强工作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达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在校园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学生参与意识不断提升,具有共同志趣、爱好的同学自愿组成一个个的群体,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逐渐形成社团文化这一新趋势,这也是中学共青团发展的新契机。

学生社团作为活跃在校园里的一种组织形式,越来越被广大同学所认可和接受,并逐渐融入校园文化中,成为学生们校园课余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面临着新形式的发展与要求,共青团组织必须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促进社团文化的健康发展。

通过较长时间的思考与实践,我们认为社团组织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多样性。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宽了,信息时效性大大增强,这就使得他们的兴趣爱好十分丰富,由此以理想兴趣为动机纽带的学生社团表现出繁多的种类。如:文学艺术类社团、实践感悟类社团、劳作竞技类社团等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素质在各自的社团内得到多样性的发展。

2.时代性。中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永远是潮流的追随者,时尚的拥护者。他们追逐梦想、向往创造,这反映在学生社团的组合、构建和运作上带有时代的特征。

3.自主性。自主地决定学生社团的活动和发展是学生社团生存的标志性要素。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愿报名参加某一社团,自己去聘请指导教师,自己组织策划各种社团活动,如校广播电视社,每天晚饭后安排的栏目从周一至周五分别为“岁月书签”、“英语冲冲”、“心语撷音”、“新闻追击”、“缘份天空”等,色彩纷呈。自主性不仅是学生社团内涵的显形特征,而且也是高中学生强烈的期待和呼唤。

4.开放性。已告别自我封闭的当代学生越来越寻求打破围墙、增进交流、走向社会的路径和渠道。随着思想观念的更新,学生思维与实践的视窗不断扩展,学生社团走进社区、走向社会、校校联动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比如:同伴教育的形式,训练了学生的交流能力,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心灵内涵,开放式的社团活动有效地做到了资源整合,使之不断充满新意和朝气。

新课改条件下,在中学开展社团活动的重大作用:

1、在丰富的社团活动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大幅度提高。

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初衷无非是显示自己的才能,增加生活的乐趣。为此,社团活动的展开,是维持社团生命力的重要一环;而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呈现社团特色的重要生机。我们对这不同类别的社团提出活动开展的不同要求:文学艺术类社团要注重人文底蕴、雅俗共赏类的活动;实践感悟类的社团要注重生活体验、开拓创新类的活动;劳作竞技类的社团要注重交流共进、竞争拼搏类的活动。学生们在自己的社团中,解放自己的头脑,解放自己的双手,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空间,把一个个社团变成自我展示的小舞台,尽情地发展个性,展现才能,培养特长,提高了自己的审美、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社团活动也整合了社会资源,延伸了学生的学习领域。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显然是不够的,“新课改”揭示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新路子。在各科学习中,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延伸学习领域,是社团活动的重要阵地。“万里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北京还遗存了不少历史文物。这些都是我们社团活动重要的社会资源,与课本中文史地知识有机结合,是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最佳学习方式。各社团成员在实地考察亲身体验中获得美的感受,提升了爱国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社团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团的发展极大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社团活动的时间可根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各社团利用星期日休息天或寒暑假节日自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总之,学校一切可以开展社团活动的场所都应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使学生社团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社团活动打破了学校单

一、封闭的课程结构,使教师的教育观念获得根本性转变,教学目标、课程结构一体化的课程设置得到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进一步确立,教学效果更为显著。全体社团成员在自己的组织,自己的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发现高中学习生活之美,体验美,增强审美情趣,感受高中校园生活的快乐,提高了审美的鉴赏力,生活的表现力和思维的创造力,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要发挥社团工作的积极效应,还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严格把好社团建设审查关。社团成立必须经学校团委审查同意。团委在审查中坚持原则,严格执行标准。对于不符合成立条件的坚决卡住;对于确实有利于青年、有利于社会、有发展前景的大力扶持,积极培育;对于宗旨相似、活动内容类同的社团,鼓励合并以扩大社团规模。同时,审查中也注意服务团的工作大局,服从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把社团引导好。

第二、尊重社团的自主管理。

当代中学生是一群有着朝气和活力,思维敏捷,思想活跃,敢想敢干的年青人。学校团组织应尊重社团的自主管理,在与学校精神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合理放权,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主观能动性。社团的一般活动应由社团自己组织,原则上不予干涉。事实证明,越信任他们,他们的干劲就越大。同时,这对培养学生社团干部的独立办事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当然,自主管理,不是一味地放任,而是要求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合理引导和有效监督。比如,做好社团干部思想工作,开设社团干部培训班等等。此外,团组织还可以开展诸如社团干部交流会、研讨会的一类活动,以便学校真实了解社团工作困难,及时清除社团工作障碍,为学生社团工作营造一个平等、宽松的良好环境。

第三、积极探索学生社团社会化运作方法。

鼓励学生社团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同时积极为社团创造与社会联系的机会,开拓社团之间交流、社团与社会交流的渠道。利用社团相互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推出跨校际联合活动,促进社团的发展;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来充实学生社团的内涵,最后达到从学校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当然在社团发展中也有一定的困惑,如社团发展要依靠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高,高一进校学生有兴趣、有热情,但缺少规范有序的活动能力,当进入高二各种活动能力成熟后,高三进入活动的疏远期,高中3年中活动兴盛期只有2年左右。又如新课改下,学校进入学分制管理后,社团评价机制如何与学分对接,有待进一步研究。又如学生进入高三后,社团活动明显减少,如何搞好高三应试与学生素质的培养有机统一,有待深入研究和实践,以上是笔者对新课改下中学社团工作的思考,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边干边摸索,只有在探索中寻找到社团活动与新课改下第一课堂教育相结合的路子,才能真正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学生素质教育重要和有效的载体,从而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初衷。

2008年12月

第二篇:新课改下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新课改;高考改革;考试模式;试题;内容; 评价;外语听力;录取

〔中图分类号〕 g6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10(a)—0060—02 高中新课程实验自2004年启动至今,全国除广西等个别省区之外的绝大部分省份已经进入课改实验,与课改相对应的高考改革也在稳步推进。我省将于2013年迎来课改实验后的首次高考。课改后的高考到底怎么考?与现行高考相比有何变化?这些问题都是广大师生和家长十分关注的话题。高考是不同于水平考试的选拔性考试,基于这种特性,一个完整的高考方案主要包括考试与评价、招生与录取两个方面的内容。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全国其他课改实验区高考方案进行比较与分析,帮助我省广大师生了解课改后的高考改革情况。

一、考试模式的选择与科目设置

目前,全国高考考试模式概括起来有宁夏模式、海南模式、北京模式、浙江模式、江苏模式等五类。其中宁夏模式是主流模式,全国大部分省市区采用宁夏模式。

宁夏模式是“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形式,其中“3”指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包括艺术文、体育文),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包括艺术理、体育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都是三科合卷考试。可以看出,这种模式与我省目前实行的高考科目设置情况最为接近。

海南模式是“3+分学科”形式,其中“3”指语文、数学、外语。分学科是指按文理方向分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和物理、化学、生物,分别进行单科考试。

北京模式的本科院校仍然采用“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科目设置模式,但对于高职院校只考语文、数学(文/理)、外语三科,录取时参考相关科目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或者学校按照专业特点加考专业课。

浙江模式采取按高校类别不同,分层次测试的形式。其中,第一层次为全国重点本科院校,统考科目在“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基础上,加试自选模块。第二层次为普通本科院校,统考科目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第三层次为高职高专院校,统考科目只测试“3+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江苏模式与其他省份相比较为复杂,采用“3+学业水平测试”模式。统考科目只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总分480分,同时学生在高二阶段进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科目的学业水平测试,其中选修测试科目两门,必修测试科目四门。学业水平测试分a、b、c、d四个等级,四门必修科目必须达到c级以上才能参加高考,两门选修科目必须达到b级以上才能报考本科,重点本科院校的等级要求则更高。

二、考试试题的命制与来源

全国新课改高考命题情况共有如下三种方式。1.委托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如宁夏、海南、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新疆等。

2.实行高考自主命题。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等采用自主命题的方式。

3.自托混合型命题。即部分科目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题,部分科目自主命题。如陕西省数学、外语科目实行自主命题,其他各科均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题。

三、考试内容与试卷结构 1.考试内容

由于高中新课标各学科的课程结构都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因此,不论教育部命题还是各省自主命题的试题内容均涉及各学科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且以必修模块为主。尽管各地选修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完全一致,但目前被纳入高考范围的选修模块都属于选修i课程系列(选修ii为校本课程,高考不涉及)。许多省份在研制高考方案时将选修i课程划分为限定选修部分和任意选修部分,涉及各科选修部分的高考试题范围包含于限定选修范围之中。2.试卷结构

试卷结构仍分i卷和ii卷两部分,但试题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考查必修及课标中指定的选修内容,选做题采取“超量供题、限量选答”的模式,考查限定选修模块的内容。

四、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关系

1.高考与综合素质评价的关系。高中新课改启动后,综合素质评价一直备受关注。综合素质评价一般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6个维度。为了体现多元评价的特点,大多数省份高考改革方案都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文字形式呈现,通过电子化方式提供给高校,高校在招生录取时,对综合素质全面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在现阶段,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只作为高校录取时的参考。

2.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的关系。对于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各省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但成绩多采用a、b、c、d等级方式呈现。目前,全国各省区在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选拔录取的关系上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⑴硬挂钩模式

硬挂钩模式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时的“门槛”成绩。即规定部分学科或全部学科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必须达到某一等级要求后方可报考不同层次的院校。如黑龙江省高考方案中明确规定学业水平测试11门学科中有10科成绩必须达到c级方可报考第一批和第二批本科院校。安徽省也要求应届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c级或补测合格,方能被二本及以上院校录取。第二种情况是直接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经过一定方式的换算,所得分数计入高考总分。如海南省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折算为分数后计入高考总分,新疆省也将不同等级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折算成分数,但未计入高考总分,仅供高校录取时参考。⑵软挂钩模式 该模式只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用作高校录取时的参考性意见。即将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如实提供给高校,高校在录取时采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学业水平成绩更优的考生。

目前,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与高考录取的衔接问题是各省制订高考方案的一个难点问题。全国大多数省区采用的是软挂钩的模式。仔细分析,即便是采用硬挂钩模式的省份,其挂钩方案也是硬中带软。如黑龙江模式,尽管设置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门槛”,但c等成绩仅仅是合格成绩,对于任何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达到此要求并无太大困难。新疆省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换算成分数,但是没有计入高考总分,其成绩实际上也仅作高校的参考,等级换算成分数没有实质意义。山西省高考改革方案,提出了迎合课改精神要求的高考改革目标,但是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仅供高校参考。

五、外语听力测试

外语考试增加听力测试,是本次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听力考试方式是目前高考改革的一个亮点。其分值(共计30分)是否计入总分也有不同做法。

1.听力测试方式:目前国内高考外语听力测试有两种情况。第一,高考试卷中带有听力试题,参加高考听力考试;第二,高考外语试题中不含听力试题,但考生必须参加一年两次的国家外语等级考试的听力测试,取其最高分值。例如,云南、浙江省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2.听力分值应用:外语听力分值的应用也有两种形式。第一,听力分值直接计入高考外语总分中;第二,听力分值分阶段计入高考外语总分中。例如,山西省规定新课改高考头两年听力分值不计入外语总分,第三年开始计入总分。河南省规定课改高考第一年听力分数不计入总分,第二年开始按听力分值(30分)的计入,第三年按计入,第四年全部计入。

六、高职、高专录取改革

多数省份在高考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支持省内院校试行自主招生,其基本做法概括起来有两个特点。

1.在录取的依据上,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成绩三者进行组合应用,不再依赖高考成绩。例如,山西省规定试行自主招生的学校可以采取“高考成绩+相关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相关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发展评价结果”、“相关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相关专业测试”等多种形式的招生录取模式。相关科目指院校根据学校性质和自身专业设置特点指定的科目。

2.在考试模式的选择上,各校享有一定自主权。比如,黑龙江省高考方案中提出“省内国家级示范性高职(专科)院校要探索实行单独招生录取方式。由招生院校自主规定考试科目、自主命题考试、自主招生录取。”总体而言,上述改革方案均是一种设想和指向,各省的方案均停留在“鼓励”、“探索”、“试行”等导向阶段,少见付诸实施的具体措施。高考因其高度的敏感性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各地在制订高考方案时所遵循的核心原则是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安全”,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地对高考改革都秉持立足省情,有利于高校公平公正选拔人才;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高中课程改革;做好新旧方案衔接、保持新旧体制平稳过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指导思想。随着各地在高考改革之路上的有益探索和经验积累,在国家高考改革方案出台之后,高考必将更加贴近中学实际,有效发挥对基础教育的良好导向作用。编辑:张昀

第三篇: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正在以强大的力度向各省份全面推进。为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加快我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全区普通高中新课程通识培训活动全面铺,作为第一批参加培训的教师。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让我感触很多,收获很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联系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如何有效地发挥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功能,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地组织高中历史教学,本人有以下几点感想 :

一,提升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力。

新课改培训提到一个思考:西方国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观念是“兴趣是不能培养的”。对这观念的理解也许存在东西方语言表达的差异,但更多地体现了东西方对受教育者的角色问题的观念差异:西方强调学生对某个学科产生兴趣的主动性,而中国传统教育反映了学生按教育者意愿被动接受培养对某学科兴趣,这是学生产生兴趣的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区别,一种教育的人性化程度的差别。推行更人性化的教育环境,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个性,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那么,每一门学科,尽可能地展现学科的魅力之处,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是挖掘学生学科发展潜力的重要途径。

历史的教育功能是通过回顾历史,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就是要做到尊重历史,追求真实,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怎样把历史课上得精彩生动,把历史课打造成为魅力学科,我想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课前准备充足的教学素材。素材内容可以涵盖中外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也可以是浩瀚的史海中提炼出来的典型、鲜活、有穿透力的历史细节,使史实全面生动地再现。如讲到德意志的统一,抓住俾斯麦打败奥地利却没有攻陷维也纳的细节,表现俾斯麦高超的外交手腕。讲到敦刻尔克大撤退,希特勒关键时刻的犹豫,给了联军绝处逢生的机会,增强了战争惊心动魄的气氛。引用罗斯福记者招待会上以借给邻居水管为比喻的援英的新思路,展现了罗斯福杰出政治家的远见等等。

其次,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素材内容。一句睿智的名言,一个幽默笑话,一幅入木三分的漫画,一个经典的小故事,一系列的数字,一张直观的示意图,一段震撼人心的影片,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究欲。如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马恩河,凡尔登战役双方兵力损失,用数字深刻反映了战争的残酷;《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一课用图片形象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世界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严重的经济困境。讲到对毛泽东的评价,引用名言:“老鹰有时飞得比鸡还要低,但鸡永远飞不了老鹰那样高”作为导入。总之,让学生用心贴近历史,感受历史,从而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辩证的分析思维,从领略历史的浩瀚和博大,到感受历史人物的远见卓识,感受充满智慧与气魄的人格魅力,推动学生把对历史的感悟,凝聚成一股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更好地发现自己学习历史的潜力。

第三,采用丰富的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热情,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通过情景再现,分组讨论,指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主动提问题,由学生利用黑板画图,列表展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等活动方式,给学生更多的表现个体能力的机会,提供同学间相互合作的机会,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使课堂变得轻松愉快,使学生通过在与他人的交流,感受到同学的情谊,老师的关爱,从喜欢老师,同学,喜欢课堂,到喜欢学习,到自主探究课本以外的学科相关知识,不断丰富拓展自己的知识。这样,学习不再单纯是孤单的个人行为,更是有同龄人的并肩作战,共同奋斗的事业,而课堂成为了一个实现成功事业的重要平台。

二,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教学驾驭能力,提高教育指导水平。

提高综合素质,首先要有一个开阔的胸襟,一颗包容的心。新课改培训中提到美国“允许落后”,“包容失败”的观念给我们的启示,让我深受触动。中国自古有“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成语,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恨铁不成钢的,按自己的理想去塑造学生的强大压力,而少有对学生个性特长的发现和对其发展的提供的大力帮助和支持;看到更多的是对孩子成材的热切期待,却少有对孩子遇到困难的安慰和鼓励。

一.具备一颗宽容的心。

二.

第四篇:新课改下对英语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下对英语教学的思考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英语教育教学已逐步由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体系转变。如何有效的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是所有英语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思考和摸索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经验,浅谈一些新课改下对英语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新课改;问题及方法;教学模式;兴趣培养

一、新课改教学理念

课程改强调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放课程,民主化师生关系,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改变尊师重道的传统观念,尊重、赞赏、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发现自身问题并加以完善,学会与学生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根据新课改理念,找出适合班级的教学方式方法,改善知识结构,积极参与课程开发,达到重构课堂教学,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二、新课改下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新课改的实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问题也接踵而来。

1.教师自身方面的不足

面对课改,英语教师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早就熟知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却明显显得吃力,遵从新课改理念,就要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对熟悉的课堂便不知道如何驾驭,在严峻的形势下,考试内容日新月异,开发扩展学生应变能力的题型越来越多,书本上的内容已经不能完全应对考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知课本基本知识,还要有较大的课外知识加以辅助教学,因此需要教师不断的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

2.教学方式过于陈旧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应试教育下,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一味地传授知识,传授经验,部分教师只关注于语法、词汇知识的讲解,侧重课文内容的分析,未能结合课题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延伸性话题,并未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信息并组织讨论,学生的语言信息输入和语言表达输出缺少实践的环境,导致一些初中生回答问题仅局限于“YES”或“NO”,对相关话题由于缺少有深度和独创性的探讨,以致于不能熟练地运用学过的知识以口头的形式表达出来。因而,新课改提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的理念。

3.过分依赖教材

全国著名英语教育专家龚亚夫先生说过:“教材上有的并不一定全都要教,教的不一定要求全会,会的并不一定全考。由此可见,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灵活的运用教材,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学习顺序都可做适当的调整,学会取舍,使教材为学生服务,做到“效率最大化”。

4.学生两极分化,存在差异较大

我国除了主要城市,一些城镇、农村的孩子接触英语较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已经过了最佳的学习期,一些学生便很难融入英语课程。学习基础差,导致班级出现严重的分化情况。但是造成初中英语两级分化的原因是来自于多方面的,如:学生自身原因,学习方法不对,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方面原因,课堂不活跃,没能抓住学生心理状态,课堂缺乏时效性等。

三、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一些方法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应约课堂的教学效率,必须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抓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如:

1)让学生在课前选学生进行演讲。由于初中学生大多数自我表现欲强,凡事都愿意尝试,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特点让学生轮流演讲。演讲的方式,可以是单独演讲,可以找同学进行合作演讲。教师可大概说出一些演讲的内容或形式,像对于今天天气的描述,对于已学课程和未学课程的一些自我观点表述,对于早上发生的一些趣事的描述等等,可要学生进行自我发挥和编写,也可以查资料找适合自己的内容。这种教学形式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学生演讲的内容越来越长,口语表达能力越来越流畅,演技越来越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就越来越浓。在上课前短短的几分钟演讲,对整节课起到了”热身“的作用,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创设情景。巧妙的进行情景的创设,比如游戏、对话、通过道具等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到情景里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再通过描述、直观演示、表情、手势等,把学生带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快速的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融洽师生关系,促进教学发展

中国五千年文化强调“尊师重道”,教师总是扮演“高高在上”的一种角色,这种思想在大部分学生心理根深蒂固,所以不难发现,很多学生不敢与教师沟通交流,不敢在教师面前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这种现象严重的阻碍了教学的发展。教师首先要改变这种思想观念的禁锢,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并给出意见和帮助。和谐的师生关系,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其应变能力,从而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教师应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扎实的知识功底、娴熟的教学技巧吸引学生,吸引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要学生真正喜欢是这门课程,并想要去学好这门课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师生关系的融洽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条件。

3.因材施教,因人而议

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特长、兴趣、智力水平都存在差异,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方法,会顾此失彼,不能使各阶层的学生都有效提高自身英语成绩。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和谐的发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为上、中、下三个级别,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习,可要求在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布置一些可提高他们综合能力和拓展性的课题训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中等的学生,在要求掌握基本课程内容情况下,要他们了解知识的正确运用方法,巩固重点难点;对于一些差等生,则要从基础知识抓起,此类学生大都是基础没打好,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盲目,没有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制定一些学习目标和方法,帮助他们进行英语的学习和掌握,逐步提高。

第五篇: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师素质建设

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政治教师素质建设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拉开,对中学教师的素质也有了新的要求。对于政治教师而言,怎样在新课程改革的上好中学思想政治课,这是一个新的挑战。这需要中学政治教师从各个方面进行自己的素质建设。关键词:新课改;中学政治教师 ;素质建设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的内涵

教师素质是一种职业素质,与素质相比有其特殊性。在我国教育研究中,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学者们对教师素质含义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林崇德教授的定义:“我们把教师素质理解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①研究表明,教师素质不仅与教师这一职业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也是在教师职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是教师这一职业特殊性和独特本质的反映;不仅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身所具有的某种力量,而且也是教师更好完成教育任务的内在条件;不仅是一个系统结构,而且也是结构和过程的统一。故而,本文将教师素质界定为:教师在教育生活中形成的,有助于完成教育生活任务的个体内在品质与力量。

根据对教师素质的理解,把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定义为: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在从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直接、显著影响的思想、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的总和。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既包括其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也包括将这些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使其协调发展的能力,是思想政治教师稳固的职业品质。

二、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素质的优化目标

中学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我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全面改革,其内容涉及培养目标的改变、课程结构的变化、课程实施与教学方式的改革、教材内容变化和评 ①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开明出版社,1999:31。

价体系的改革等等,是一场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可见,它不只是课程内容的改革,更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思想素质

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的思想素质,首先应该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立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树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要有爱岗敬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再次,要树立热爱学生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最后,要与同事团结协作,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有好合作。

(二)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核心的宽厚知识结构

随着思想政治新课改的实施,思想政治教师的知识结构就要呈现多元化的状态,要求思想政治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要包括科学精神,也要包括丰富人文精神。所以,具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核心的宽厚的知识结构,包含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等在内的多元化知识结构就成了中学思想政治新课改教师素质优化的目标之一。这具体包括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深的思想政治学科专业知识,坚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本学科前沿知识、边缘学科知识和新学科知识,现代化教育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信息等。

(三)完善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能力体系

教师的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教师的能力发展也是在教 育、教学活动中完成的。完善的政治课教学的能力体系具体包括:教学科研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等。

(四)健全的人格素质

健全的人格素质,包括健康优良的身心素质和受人尊敬的外在行为表现。进 入21世纪,身心健康已经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肩负培养新世纪人才使命的教师,必然要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同时教师特殊的社会角色和职业特点也决定了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身心素质是教师素质的基础,也是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教师的风度、仪表反映着教师的精神面貌、生活态度和审美观,也会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显著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新课程改革下提升中学政治教师素质的途径

新课程改革逐渐在全国的贯彻实施,使中学政治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迎接挑战,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中学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因此,到底该如何提高中学政治教师的素质就摆在我们面前。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中学政治教师的素质。

(一)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是教师的神圣使命,但与这个神圣使命不相匹配的是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相对不高。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需要教育的改革和完善,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质量的提高还要依赖社会大环境的变革。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经途径之一就是改善教师的待遇。教师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最令人向往的职业,就能使教师安心施教,也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涌入教师队伍,教师素质也就不会再成为制约教学效果的原因。

(二)师范教育应具有针对性,深化高等师范教育改革。

教师社会地位及待遇的提高,是培养教师素质、稳定师心的基础条件。仅仅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要使优秀教师不断涌现,必须完善师范教育,使师范院校真正成为人民教师的摇篮。一是注重培养师范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目前,师范院校毕业生大多都不愿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一方面是受种种社会现象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师范院校疏忽了对学生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培养。良好而充分的职业思想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社会偏见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培养学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有助于学生事先做好心理准备,迅速进入教师角色。二是改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三个面向”,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需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实现知识教育型向素质教育型的转变,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还要实现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转变,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三)深化中学教育改革,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一是要改革教师任用制度。当前,必须解决的任务就是实行教师聘任制。要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逐步实现教师聘任制。推行教师聘任制的目的是在学校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破除传统的教师终身制,使学 校的人事管理步入合同化、规范化和法律化。同时,改革教师收入分配制度,在学校内部贯彻“按劳分配”、“优劳优酬”的原则,改变以往长期存在的劳逸不均、分配不公、消极怠工等不良现象,激励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 质量。二是加强学校民主管理。积极倡导尊师风尚,学校要营造和谐的文化环境,使教师真正感受到自己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价值,进而形成尽职尽责的信念;学校管理者要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调整策略,改变领导方式,努力维护教师的切身利益,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虚心听取教师的不同意见,帮助教师进步,使教师形成主人翁意识;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权利,科学公正地评估教师劳动,充分相信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支持教师从事多种专业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自主性。

(四)不断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树立终身教育意识。

一是学识修养是基础。要下大力气丰富自己的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博采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风格,由 “教”变为“导”,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情感修养是重要条件。要培养教师的高尚品德和完美人格,鼓励教师与学生交朋友,进行“感情投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三是教研修养是关键。教师要勇于进行公开教学,让自己在同行面前“曝光”,做好这些的前提是要刻苦钻研教材,预先准备好教案,及时总结教学心得;虚心向同行学习,取长补短;坚持订阅教学业务杂志,及时了解最新的教学信息。

中学政治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其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和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直接相关,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成效呈正相关。因此,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无疑是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参考文献:

[I] 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李壮成.新课程教师论[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3]朱仁宝.现代教师素质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4]邓涛.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5]鞠献利.教师素质论[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6]宫作民.新世纪教师素质论稿[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7]唐荣德.教师素质:自在的教师[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王丽,宫欣抬.新课程与教师素质[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9]燕国材.素质教育概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10]金阳.基于新课程的教师培训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II]孙景源.新课程师资培训模式研究[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下载关于新课改下的中学社团建设的思考(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新课改下的中学社团建设的思考(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改新课改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困惑及思考

    新课程改新课改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困惑及思考新课程改革旨在于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实现课程价值的融合。其理念是非常好的,但在高中英语课改革过程中......

    驾车中学社团建设

    驾车中学学生社团建设 学生社团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校园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为进一步发挥社团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新课改下中学美术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中学美术教学反思新课改美术教育要求美术教师要与时俱进,教学方法要创新。初中学生正处在从小学阶段的“天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初中学生渐渐少了小学生的那种......

    新课改下的中学作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中学作文教学 汤庆蕊 在新课程背景下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反映生活中听到、看到、感受到、体验到的事情写出来,并不断地加以训练,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

    新课改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初探论文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和传统的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唐銮顶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高效率地......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 【摘要】小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在重视素质教育的理念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学生学习的动力不是老师的教育和家长的监督,而......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改进思考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改进思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 新课改 教学改进 新课改如何进行数学教学这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直面教学实施者的对话。课改应该亲力亲为,在实践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