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设支持性校园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第三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实 施 方 案
课题名称:创设支持性校园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研究
负 责 人: 马 占 银
所在单位: 同 心 县 第 一 小 学 实施周期: 2010年9月 至 2013 年10月
一、问题的提出
(一)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历程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延续,伴随着这一历程的是教师专业的各个方面内容上的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必须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保障,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竞争能力,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抓住教师专业化发展,也就抓住了学校发展和学校品牌提升的根本。这成为我们设计本课题的出发点。
(二)现状
作为一所人文底蕴深厚、特色办学成果显著的百年老校,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与新课程的实施、探索中,我们在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我们的办学理念“创设办学条件的‘‘硬‘‘环境,打造学校现代化品质;创设教师专业发展的‘‘软‘‘环境,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创设学生全面发展的‘‘活‘‘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就包含着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和期待。我们设计这项课题,基础是我们有一支素质较好的教师队伍,有一个能打“硬仗”的优秀教师群体。教师需要成长的土壤、展示的舞台,优秀教师群体需要不断地发展壮大,而《创设支持性校园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不仅要为广大教师拓展个性化的专业发展空间,而且要带领他们通过研究不断反思、弥补不足,走上岗位成才和健康发展的道路。同时,我们期望通过课题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实践成长的成功经验,帮助他们获得更大的发展,并且要在课题框架内对他们的传帮带作用进行资源性的优化构造,以带动更多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以此来推动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主要涉及的关键词是:“支持性“环境、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持性”环境:指的是学校要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硬”环境,教师专业发展的“软”环境。在这种环境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行为得到支持,精神上受到鼓舞,思想上真正获得解放,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自由地发展。当然这种“支持性”,是以科学性、先进性为基础,以前进发展为方向,以与时俱进为节奏的。在这种环境中,教师向传统束缚进行挑战的行为受到激励,学生各个方面获得的成功都受到赞赏和张扬。“支持性”环境一旦建立,教师和学生“教”与“学”就会获得有力的精神鼓舞和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教师无后顾之忧地教,学生无精神枷锁地“学”,这样会使师生产生主人翁意识,主动发展意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提高成功成才的概率。
教师专业化: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实践、研究、反思,引导教师确立专业发展的目标、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优化教育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发掘自身的创新潜质,形成自己个性化教育教学特色。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般规律,正确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操作策略、方法、途径和有效载体。
2、通过研究,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实践中提高业务素质和发现问题的洞察力、解决问题的创造力,提高科研素质,形成有效教学、科学育人的能力,培养具有教育创新与自我发展能力的学习型、反思型、智慧型、研究型教师。
3、通过研究,探索校本化的培训、科研机制,推动学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提高学校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能力、管理水平和办学能力,进而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
四、理论依据
1、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意义的赋予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个体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解释现实的。建构主义者学习论更关注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景性。建构主义学习论对今天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实现专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3、需要层次理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要充分满足每个教师积极主动发展自己的高层次“需要”。
五、研究内容
1、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支持性”环境研究。以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为支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拥有自己独特的育人特色。在学校实现各项工作和谐化,如领导与教师之间倡导:尊重、理解、支持、服务;教师与教师之间倡导:诚信、友爱、协作、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倡导:平等、交流、尊重、欣赏、宽容。在发展中协调,以和谐促发展。
2、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研究
教师专业素养,又称教师素养、教师素质、教师修养,它指的是教师作为一种专业角色需要具有的素养。教师专业素养是直接影响课程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评价等课程与教学因素的重要条件,直接制约着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
一般认为,教师专业素养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论性支点。这些理念是在认识到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活动观。二是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知识”,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三是有与教师专业相适应的能力。主要有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具有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的标志。本课题组结合本校青年教师为主的结构特点,认真研究校本化培养教师专业化的模式和机制。
3、教师专业特点研究
关于教师专业的特点,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着类比等现象,往往简单地和律师、医生等专业进行类比,对教师专业的特殊性揭示不够。关于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似乎比较理想化。缺少实践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应用研究,缺少可操作性。
本课题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有:(1)教师的专业有什么样的特点?(2)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哪些方面的发展?(3)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什么过程、阶段性和规律?(4)哪些因素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5)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我们将在充分调查了解本校教师专业化现状的基础上,在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对教师专业化所涉及的诸多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科学、严谨的调查分析、实验探索和研究。
4、教师教科研能力现状调查及教科研专业知识发展研究
教师教科研能力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科研意识与态度(是否有意识参加课题研究、是否自己承担课题等),是否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是否取得科研成果等。研究目的: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其科研能力现状;探索科研能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对象:5年以下教龄5人,5—10年教龄5人,教学能手3人。方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培养教师搞教科研的目的在于探寻教育教学规律、利用规律性的认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广大普通教师来说,搞科研的恰当途径就是把教科研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走行动研究之路。
5、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与校本促进的研究
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校本促进(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是两条途径,但它们之间联系紧密,因此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研究。
研究的问题:
(1)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反思、设计、学习、教学、科研)方法问题:教师自身发展应该有哪些观念?教师通过哪些途径进行反思?哪些途径比较有效?如何完善地使用这些反思的方法?如何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活动?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科研型教师的形成?
(2)学校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哪些规章制度特别是教师评价制度(发展性评价),以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应该创设哪些“支持性”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文献研究法、合作研究法、经验筛选法等。
1、行动研究法。按照研究内容、目标制定行动研究计划,实施计划。通过观察、反思进行修整计划,并在研究中征求专家意见,使行动计划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与有关的文献资料的检索、分析、比较、评价、研究,了解并掌握一般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获取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在总结提高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研究,找到研究的生长点和支撑性理论,建构合理的理论和实践框架。
3.合作研究法
运用合作研究法,就是在防止目标异化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团体的研究合力,促使各项研究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引导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的总体框架内发挥个性研究优势,实现个人研究目标与不断生成的研究兴趣相结合的明晰化和深度化,使课题在实质性推进中保持一种深度发展的态势。
4.经验筛选法
对研究的过程与效益进行分析、提炼、归纳、概括,揭示经验的实质和规律。
七、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研究实验准备阶段。
1、组建课题组织机构。
(1)组建领导机构,以确保研究实验的经费、场所、资料有保证,并聘请上级教研部门的专家为学术顾问。
领导机构:
课题组组长:马占银,校长,小学特级教师、语文高级教师,主持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组副组长:王立和,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协助组长工作,制定方案、综合材料审定,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
康国荣,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统筹各项工作,撰写论文。黑立才,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数据统计、问卷调查、撰写论文。张春茂,政教主任、小学级教师,撰写实验报告及论文。罗忠吉,总务主任,小学高级教师,筹措课题研究经费。马光雄,总辅导员,小学高级教师,个别访谈调查研究、撰写论文。杨雪梅,年级主任,小学高级教师,论文及研究报告。马 霞,总辅导员,小学一级教师,论文及研究报告。
马 俊,教务员,小学高级教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档案资料。课题研究学术顾问:
田继忠,自治区教科所所长。郭自立,吴忠市教培中心主任。韩 慧,同心县教研室主任。杨卫国,同心县教研室办公室主任。
(2)组建研究实验工作组。各年级主任分别为研究实验组组长,各处室、年级组教师为研究人员。
2、进行校情、学情调查,确定实验板块。
3、学习理论、收集资料、培训骨干、分解子课题。
4、制定实施方案。方案包括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实验的目的及意义、内容、目标体系,研究实验步骤。
第二阶段(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研究实验阶段。
根据研究专题和教师自己的子课题,以实验板块为重点和突破口,开展具体的研究、实验。通过具体实践,论证其可行性,通过研究,论证其科学性,通过评价证明其实效性。
1、制定细则,分步实施;
2、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调控进程,汇集资料,交流心得;
3、组织各类活动;
4、撰写总结、经验、论文、阶段性实验报告;
5、逐渐建立起一套较科学的效果评价体系。
第三阶段全面推广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把前一阶段总结的经验加以运用,检验其价值。把第一阶段的资料与本阶段的资料加以纵向比较;把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邻近学校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研究,提炼有价值的结论。撰写研究论文。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试点取得成果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全面推广应用。
第四阶段:总结反思阶段(2013年1月至10月)。在完成实施阶段各项任务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和总结工作。
1、整理资料、汇集数据,参与研究实验的老师写出实验总结;
2、对实验板块进行评估验收;
3、评出优秀实验报告给予表彰;
4、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申请上级专家对课题进行评估鉴定。
八、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本课题由学校马占银校长领题,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参与,课题组成员为本校区、市骨干教师、“名师”、各学科学科组长、业务骨干以及全体青年教师。大部分课题组成员来自教育教学第一线,不仅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而且具有良好的合作、学习、研究能力。
2.制度保障
(1)学习制度。科学利用学校业务学习时间,课题组按每月一次开展理论学习,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和相关的研究资料。
(2)研究制度。根据研究需要,每月安排一次研究活动,重点反思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和提出相应的解决假设,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和实施策略。
(3)归档制度。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研究资料、信息、成果,归入教师专业成长业务档案。
(4)激励制度。对课题研究有较大贡献者给予一定的教科研成果奖。3.物质保障
学校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和有关的设备、设施(包括提供外出参观学习的经费和教科研成果奖励基金)。
九、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2.相关研究资料、各类数据量表、佐证材料(包括相关活动的文字、音像资料)。
第二篇:浅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网络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逐步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和律师、医生一样,有自身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需要经过专门的职业培养和训练,有相应的职业培养机构和职业水准等保障机制,并获得了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因此,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独特职业特点的不可替代的专业化活动。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呢?下面我就把自己在这方面的粗浅认识,与老师们分享。
一、积极的心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
积极的心态,就是一份对工作的热情和热爱。就以我们国家一些教育专家或比较知名的校长为例,像魏书生、任小艾、李烈等,当然还有好多在教育方面有巨大成就的教育专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没有把教书单纯地当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把教书当作一种乐趣,把工作看作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凭着对工作执着的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超乎寻常的业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在写工作总结时,都会这样写: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学生认真负责,工作勤勤恳恳。对学生认真负责,工作勤勤恳恳,大部分教师还是能做到的。但是如果要说发自内心的“热爱”教育工作,我想就廖廖无几了。如果,教师能把每一节课,当成是检验自己教学能力的场所,或是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的话,那么你就会发现,原来讲课也会变得有趣起来。你就不会再抱怨:今天的课怎么这么多?你也不会再抱怨:××同学怎么这么笨?你会走近他,寻找他的长处和闪光点,选择适合他的教育方法,和他一起成长。
二、学习借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变“一桶水”为“常流水”,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
“没有时间啊!”有的教师可能会这样说。是啊,教师跟所有人一样,他也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时间。记得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以致于听课的教师竟忘了做记录。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请教这位历史教师: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这段答话为我们开启了一个窗口,使我们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那么,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对知识的渴求。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我们也要像教育专家那样,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政治思想理论,增强自己的理论修养;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其它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尚的师德修养,以此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就像跳棋那样,双方互相利用,让自己趋于完美。除此还要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能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
而我们的许多教师却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太愿意进行教育反思,总觉得写反思是一种负担,教案中强调教师要写课后反思,但真正用心去写的不多;无论是写论文还是总结,也都是敷衍了事,总不想认真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反思的过程实际是对问题本质的追问,反思是校本研究最普遍的形式。教学反思是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通过反思,教师可以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并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行为、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教学精益求精,渐趋完美。
总之,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有积极的心态,有扎实的学习,有深刻的反思,我们就能达到“职业有认同感,事业有成就感,人生有幸福感”的理念境界。愿广大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矫健的步伐,让脚下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
第三篇:浅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万隆初中
1994年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尽管我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教育观念陈旧,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我县“课改再启航”工程的推进和质量。
迈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社会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与进步,科技进步的重担自然就落在教育和教育人的肩上,这就要求教育人(特别是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技能,要求教师的这一职业必须告别“只要有知识就能当教师”的历史,由普通职业步入“需要有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自主权、专业发展能力”的专业化时代,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全球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势在必行。英国教育社会学家莱西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三个重要目标的实现:即实现教师个人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的提升,实现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实现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
一、注重教师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的提升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孔子十分注重教师的为人师表的作用,他曾说过:“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使任何东西都不可取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的师德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怎样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就成为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充分认识教师职业,培育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师德之魂。师德修养决定一个教师的价值取向,师德修养高的教师,其敬业精神强,有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个人专业成长迅速;反之,则把其职业作为一种副业或累赘,庸庸碌碌,不思进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层层深化,人们的意思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教师的经济意思也越来越浓厚,不少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逐渐淡化甚至缺失,成为教师提升师德修养的最大绊脚石,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师专业化发展。我认为要教师正确认识所在岗位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不为“物流”所动摇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在工作中勤奋刻苦,勇挑重担,耐心细致,诲人不倦,深钻业务,大胆实践,需从几个方面努力。
1.强化学习,充分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学校坚持每周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明确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要求做好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坚持督促检查,教师理论学习常态化、自觉化,使法律、规范内容入脑随心,起到时时处处惊醒教师的作用。
2、挖掘、塑造先进典型,营造氛围,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学校要充分利用全国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材料组织教师学习,深入挖掘身边的典型事例,努力营造良好的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氛围和舆论环境,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3、完善制度,充分发挥管理的约束作用。学校要制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以人为本,在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用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规范教师言行,使提高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成为教师完善自我的一种需要和一种自觉行为,从而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创造条件,促进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
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一个有优秀人格魅力的教师就是优秀教师,他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
教师的人格魅力包括其个人修养、文化底蕴、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态度、积极看待社会的观点。一是要为教师提供和创造学习的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激励教师自觉进行业务学习,丰富文化知识,拓宽知识面,成为有渊博知识的教师。二是要对教师的为人原则、处事方法加以引导,教育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善于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三是建立一个健康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愉悦教师心情,为教师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教师正确看待和分析社会现象,形成看待社会的积极、健康的观点。
二、注重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学主体将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情境相契合的知识与能力、素质与理念的综合体现。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教师个人内在修为的提高和个人对教学质量提高的需要,需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和探讨,需要加强学校行政手段的督促和引导。教学实践能力形成的形式很多, 其中最为基本的形式有: 参与集体备课→课例研究→进行教学反思的完整过程。
参与集体备课是基础,是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之间取长补短的过程。集体备课中要求参与人员必须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是中心发言人个人的意见,需要备课组长引导、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它也不仅仅是集中讨论,需要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因此,教师个人必须首先钻研、熟透教材和大纲,在参与中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最终完成对课堂教学高质量的构思和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
课例研究可以说是教师教学能力生成和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开展课例研究为其最佳形式。通过课例研究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转变和教
学行为的转变。但在实际工作中,课例研究重形式、走过场的较多,为此学校要扮演督察者、引导者的角色,要求参研教师应做好个人研讨的记录,保证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在“研”上做工夫,明确每个人在活动中的具体任务,积极主动地分担起参研者的责任,并努力将研讨建立在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领上,让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收获快乐,收获成功,收获经验,收获成长。
教学反思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是回顾、诊断、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适应教学实践需要,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环节。因此,自我反思应当视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态度和组成部分,应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反思促使自己教学活动更为深刻的理解,对教学中存在的利与弊、成功与不足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实际工作中,部分教师缺乏自觉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意识,甚至不能把提高该项能力作为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还需要学校采取一定的方法加强督促、引导。学校需要完善考评制度,制定《教师专业成长方案》,认真落实《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长效机制,采取鼓励措施,激励优秀、刺激后进,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三、注重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有人把教师按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高低分为五类:A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俱低;B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高,教育科研能力低;C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都一般;D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低,教育科研能力高;E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都高。显然,E类教师是我们所期盼最高境界,也是我们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所在。
教育科研有别于普通的校本教研,它源于校本教研又高于校本教研,教育科研应该是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一线教师为主体,按一定的研究程序开展的研究活动。它依赖于教师本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科研意识。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除教师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学校一是要为教师科研创造条件,要打破仅在校内开展教研的框框,增加校际之间的联教活动,特别要加强与名校之间的联教活动,实行走出去、请进来,开阔本校教师的视野,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免做井底之蛙。二是要为教师科研提供经济支持,学校可从供应经费中专门提出教育科研经费,保证教师在教育科研活动中经费开销,奖励取得教研成果的教师,激发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内在潜力。
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多手段对教师进行培养和督促,教师的敬业精神必将得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必将得到很大提升,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自然促成教师由教书型教师转化成专家型教师,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
第四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今天,教师工作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改革都包含许多方面,如教育体制的改革、课程的改革、教育观念的转变等。这些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的身上。教师是联系教育理想与理想人才的最直接、最形象的媒介,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独特职业特点的不可替代的专业化活动。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决定一个学校教学成绩的关键。
我校是众多农村学校中典型的一所,由于受地域条件的限制,各种信息相对比较闭塞,城乡差距变得越来越大,由于地域的限制,历史的因素,教师资源的相对滞后,农村教育还是不尽人意,令人堪忧,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优质教育的需求。加上我校教师主动发展专业意识淡薄,有些教师不自我充电,知识陈旧老化,对工作敷衍塞责,很少钻研专业理论,探讨教学内容,对专业的东西知之甚少,说不出个所以然。教学上,机械地照搬照抄照套,没有自己的思想见解,缺乏自己的理解。在工作岗位上,缺少竞争意识,没有危机感,没有专业发展的压力使得教师重视自身专业发展,明确提高专业发展水平的意义,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自身的心态和作为上因消极而制约了专业的成长;其
二、教研工作氛围不浓厚,流于形式。各种教研活动只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校本教研应有的作用没有发挥,教而不研,研效甚微,没有深层次的东西,难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其
三、教师专业培训时机太少。偶有的一些培训,都是领导先去,有时甚至语文科的叫其他科的老师去培训。要真正面对课堂,走进课堂,才是老师所期望的。所以我校教师能学到优秀教师的经验机会太少。
我认为我校教师的专业素质若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可从以下几入手:
1、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
教师发展是“工程”实施的根本目的,所以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均应从有利于教师素质提高处着眼,千方百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遇。
2、坚持分层推进。
教师按学科、年龄、知识结构的不同可以分成苦干层次,在同一内容上逐层完成目标。
3、坚持面向全体的。
所有专任教师都要参加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4、坚持校本培训为主的原则。
在上级统一培训的基础上,学校集中力量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5、坚持自学自练和活动锻炼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自我锻炼,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和创造机会。
第五篇:浅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哈九中
李 慧
重视教育的时代是一个进步的时代,因为教育担负着培育未来国家栋梁之才的重任,教育是播种希望的灵魂工程;重视教育的社会是一个具有生机活力的社会,因为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会涌现出一批批的莘莘学子,同样会磨炼出一支业务精湛、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而一旦拥有了这样一支综合实力过硬的队伍,对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教师队伍的发展经历了艰辛的“创业”阶段,从最初世界各国面临教师短缺的窘迫时代,到现在教师“量”的突破,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已经是如何以“量”为基础,推进教师队伍“质”的发展。这种质化,需要我们首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使一支专业化队伍带动教育事业的发展。用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好地促进现代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然而,这一过程中仍有问题涌现,所以,需要我们重视并作出积极地应对。
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教师的专业化已经从以往的注重群体逐渐转向注重个体的发展,因此,要求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化。然而,从现状来看,不仅我国教师整体情况还存在不足之处,教师的专业素养尤其需要提升。从学历偏低到基础知识储备薄弱,从教师教学能力不强到自身事业心不够积极上进,这些都是潜在的影响教师走向专业性道路的重要障碍。
以历史教师为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度不够精确,而遇到问题时经常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蒙混过关;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有些老师以自己的知识喜好为讲课的重点,经常会避过课程的重点、难点,总是讲授自己擅长的内容,而不积极挖掘更有深度的难题,影响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梯度;此外,在试卷的出题层次和范围上,有些教师掌握不好尺度,没有完全达到考试的目的,不仅检测不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严重影响了下一阶段的整改措施的提出,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教师尤为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从提高个人专业化发展出发,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化发展。
二、实施多方面措施,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首先,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向上的工作意识往往会对事业带来极大的能动力。所以,在我们不断强调要提升学生的三维目标的同时,应该着重强调提高教师自身的价值观。在身边的同事队伍中寻找学习的目标和榜样,用先进的个人事迹激励自己,做一个有责任感、有进取心的合格教师,明确教师职业的奉献性,将无私的精神融入到个人的工作热情中。
其次,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这一点尤为需要年轻教师注重学习和积累。因为,随着教育年限的增长,知识的储备也会有所增加。而对于学习的内容的要求,不仅要结合教学教材,还应向更宽泛的领域扩展。例如,在讲授中国历史的过程中,应多为学生扩展世界史的知识范畴,培养学生的世界史观,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史观。对于教师的要求则是多读书,不仅是本专业的,还应该广泛涉猎哲学、文学等多学科领域;此外,多参加学术交流,吸收先进的理论体系,时刻站在在学术前沿,保证能够不断更新学生的知识库。
第三,不断进修,以团队形式参加培训及合作,推动教育体系的制度化。教师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因此要不断参加培训及进修,从而从个人素养和专业水平上获得全面提高。在职期间,多“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学校或者更高一级的教育系统为我们提供的培训和进修机会,多交流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经验。善于总结学习心得,向资深的前辈多请教。并且及时将新获得的体会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常此以往,也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教育体系的制度化,完善管理、考核和激励等机制的不断健全。
第四,及时完成自我评价,形成自我激励、自我提高的效应。在学校,跟随校领导班子的带领,定期接受评审。在这一过程中,要形成自我的评价的具体方案,根据方案时刻检查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成果,检查自己的教学质量。在自我评价达不到理想标准到时候,及时想学科组、教研组或年级组领导探讨请教进一步的指导。用自我评价促进自我提高,用良好的评价结果激励自我。
在这样一个重视教育的时代中,我们应该趁改革的风潮有所作为。在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地时代序曲中,个人的专业发展离不开自我的努力,更离不开社会进步的推动力。在这样一个提倡素质教育的社会中,要求每一位教师具有更全面的专业能力,要求教师不断地优化知识结构,用高尚的师德投入到素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用个人专业化的发展,开创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