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招投标监督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5:4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招投标监督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招投标监督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招投标监督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招投标监督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

根据局关于开展建设工程成套设备领域招投标监督管理和招投标市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运行情况调研活动通知的要求,我们于9月15日至19日,由局领导带队,先后对铜陵、黄山和安庆三市及铜陵县、休宁县、枞阳县、潜山县的招投标监管体制和市场公共服务体系运行情况,通过组织座谈、集中研讨、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了较全面的调研。当地政府网站、电视台对我们的调研活动进行了及时的宣传报道。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颁布实施以来,安庆等三市积极贯彻落实,在招投标活动的实践中,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净化招标采购市场,着力构建“集中监管、管办分离”的监管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安庆等三市在规范招投标行为,保护招投标当事人合法权益和预防腐败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各具特色。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招投标管理工作。市、县党委和政府把加强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作为优化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廉政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认真研究和实施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的管理体制改革。黄山市于今年5月19日启动招标采购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市委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万以学为组长的市招标采购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7月12日,市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局、市招标采购交易中心成立揭牌,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亲临现场。之后不久。出台了《黄山市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办法》等6个规范性文件。

二是成立了专门的招投标管理机构。安庆市政府从“工程上马,干部落马”引发思考,一个案件引发一场变革,一条建议催生一套机制。早在2006年就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招标采购管理局,并定为市政府直属的正县级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之后,安庆市所辖7个县,已有6个县成立了招标采购管理局。铜陵市2008年对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体制进行了改革,成立了市政府直属的招投标管理中心(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黄山市今年7月成立了招标采购管理局,定为正县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正在申请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三是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在机构落实的同时,三市相继出台了《招标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落实了交易大厅等公共服务场地,形成了便于监管,运作规范的有形市场,并建立了一整套规模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加强了机构的内部管理,有力地推进了工作的进程。

四是加强了招投标管理的监督和管理。三市管理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加强了对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收到显著成效。安庆市自成立招标采购管理局后四年来未出现一例招投标腐败案。黄山市今年7、8月份共查处虚假证照,伪造业绩11起,净化了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的市场氛围,达到了集中监管,有效制约效果。

五是开创了招投标监管和政府采购工作的新局面。由于三市领导重视,政策明确,机构健全,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到目前为止,铜陵市共完成招投标采购项目1200多项,交易金额项目金额达55亿多元,节约资金6.5亿多元。黄山市招标管理局正式成立和运行两个月来,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工程进场交易25项,累计中标金额4.11亿元。其中,政府和国有投资公开招标项目21项,累计中标金额1.88亿元。通过招标节约国有资金2889万元,资金节约率达13.29%。同期,市直政府采购累计成效2723.4万元。

二、当前招投标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三市此项工作都取得积极的进展,总体情况良好,但在我们调研中也看到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各地监管机构名称不统一,职责不一致。有的机构称招标采购交易中心,有的称招标采购管理局,有的称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局,有的称招投标管理办公室等等;有的达到了完全统一,有的只是部分统一。

(二)监督管理与市场化运作合二为一。三市中有两个市的机构既是招标采购监督管理者,又是招标采购的具体运作者。在许多投标采购活动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一身二任,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人为因素难以有效排除,也难以从制度上消除不当竞争,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

(三)代理行为不规范,主要是代理机构的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招标文件编制不科学,直接影响了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工作的质量。

(四)专家评审管理制度需要改进。目前三市招投标采购工作中,往往重视对专家产生保密性和专家评标纪律的监督,轻视对专家评判点公正性和专业性的审核与评价,对专家评标的合理性偏差缺少科学的纠正措施。

(五)专家队伍亟待加强。目前三市专家队伍人员少,门类不全,专家评委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专家质素不高,许多专业领域难以找到符合要求的评标专家。

(六)信息化建设落后,重复投资大。从三市情况看,招投标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系统软硬件水平低,难以保证相关业务的高效快捷的流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且同一地区市、县重复投资,造成投资浪费。

三、针对全省招投标管理体制现状和存在问题,安庆等三市提出如下建议:

(一)尽快理顺省级招投标管理体制。目前省级招投标管理是由多部门分头负责,管理中常常是政出多门,管理尺度、标准和要求都无法统一,导致已经出台的各项管理规章与制度,包括招标局下发的规范性文件难以落实,容易产生程序性腐败,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应当成立由省政府领导挂帅,各有关部门参加的招投标管理委员会,下设省招标管理局,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上下统一,集中监管。现在的情况是省落后于市、县,省政府没有专职机构对市县统一领导。

(二)建立统一开放的招投标服务平台。为确保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和信息、资源共享,应当尽快建立省级的管办分离、透明公开、开放竞争、集中统一的招投标服务平台(既公共资源招标采购交易服务中心),这样有利于打破行业壁垒,整合行政资源,节约运行成本,优化发展环境;有利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加强公共资源管理,提高公共资源利用率;有利于更好地加强监督管理,有效避免和防止招标采购领域腐败现象发生。

(三)建立统一开放的招投标专家库系统。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避免由于人才匮乏,造成评标专家的水平低,评标的不公平。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在省一级的公共服务平台上建一套综合软件系统,使得专家库资源、供应商信息档案、价格信息,招标代理机构档案实行资源共享,也便于监管。同时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四、我们调研组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加强招标管理,是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的内容,从当前的情况看,它不仅能够规模招投标市场运行,节约政府资金,而且能够净化经济发展环境,有效地反腐倡廉。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加强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真正为社会提供公平、公正的服务平台,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顺体制是强化招投标管理的基础。从安庆,黄山两地的体制改革中可以清楚的看出理顺体制的基础性作用。安庆市招标采购监管工作建立了由领导协调层、监督管理层、交易服务层组成的三级机制体系。

第一级,领导协调层——即市招标采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建设、交通、水利、财政、监察等相关部门和各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职责是研究和制定招标采购监督管理有关制度,协调处理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第二级,监督管理层——即市招标采购管理局,正县级直属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主要职责是在市区范围内集中行使招标采购监管权。

市纪检监察机关向市招标采购管理局派驻检察室,对市招标采购管理局和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职责情况实施再监督。

第三级,交易服务层——即市招标采购交易中心,局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为招标采购活动提供场地、信息和咨询等服务平台。

由于理顺了管理体制,安庆市招标采购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四年来累计进场交易1199项,交易金额142.35亿元,共为政府和业主单位节约资金10.62亿元;查处纠正了300多起不规范的现象和做法,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纠纷,社会各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了较大提升。

(二)统一规范的制度是搞好工作的保障。各市招投标管理之所以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很重要的一条是都有统一规范的制度作为保障。铜陵市出台了11项涉及招投标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安庆不仅市一级有统一规范的制度保障,潜山、枞阳等县也都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

(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是搞好工作的条件。从三市情况看,各市都在招投标管理中应用了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了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

总之,靠安庆这样的一个地区单打独斗,阻力太大。加快全省招投标管理体制改革,明确省招标局的监管职能,建立省市联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招投标公共服务体系是大势所趋,这必将更好地整合资源,加强监管,尽快达到专项治理的效果,也必将推动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第二篇:关于招投标监督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招投标监督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局关于开展建设工程成套设备领域招投标监督管理和招投标市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运行情况调研活动通知的要求,我们于9月15日至19日,由局领导带队,先后对铜陵、黄山和安庆三市及铜陵县、休宁县、枞阳县、潜山县的招投标监管体制和市场公共服务体系运行情况,通过组织座谈、集中研讨、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了较全面的调研。当地政府网站、电视台对我们的调研活动进行了及时的宣传报道。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颁布实施以来,安庆等三市积极贯彻落实,在招投标活动的实践中,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净化招标采购市场,着力构建“集中监管、管办分离”的监管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安庆等三市在规范招投标行为,保护招投标当事人合法权益和预防腐败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各具特色。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招投标管理工作。市、县党委和政府把加强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作为优化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廉政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认真研究和实施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的管理体制改革。黄山市于今年5月19日启动招标采购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市委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万以学为组长的市招标采购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7月12日,市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局、市招标采购交易中心成立揭牌,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

亲临现场。之后不久。出台了《黄山市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办法》等6个规范性文件。

二是成立了专门的招投标管理机构。安庆市政府从“工程上马,干部落马”引发思考,一个案件引发一场变革,一条建议催生一套机制。早在2006年就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招标采购管理局,并定为市政府直属的正县级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之后,安庆市所辖7个县,已有6个县成立了招标采购管理局。铜陵市2008年对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体制进行了改革,成立了市政府直属的招投标管理中心(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黄山市今年7月成立了招标采购管理局,定为正县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正在申请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三是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在机构落实的同时,三市相继出台了《招标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落实了交易大厅等公共服务场地,形成了便于监管,运作规范的有形市场,并建立了一整套规模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加强了机构的内部管理,有力地推进了工作的进程。

四是加强了招投标管理的监督和管理。三市管理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加强了对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收到显著成效。安庆市自成立招标采购管理局后四年来未出现一例招投标腐败案。黄山市今年7、8月份共查处虚假证照,伪造业绩11起,净化了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的市场氛围,达到了集中监管,有效制约效果。

五是开创了招投标监管和政府采购工作的新局面。由于三市领导重视,政策明确,机构健全,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到目前为止,铜陵市共完成招投标采购项目1200多项,交易金额项目金额达55亿多元,节约资金6.5亿多元。黄山市招标管理局正式成立和运行两个月来,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工程进场交易25项,累计中标金额4.11亿元。其中,政府和国有投资公开招标项目21项,累计中标金额1.88亿元。通过招标节约国有资金2889万元,资金节约率达13.29%。同期,市直政府采购累计成效2723.4万元。

二、当前招投标管理体制和公共服务体系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三市此项工作都取得积极的进展,总体情况良好,但在我们调研中也看到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各地监管机构名称不统一,职责不一致。有的机构称招标采购交易中心,有的称招标采购管理局,有的称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局,有的称招投标管理办公室等等;有的达到了完全统一,有的只是部分统一。

(二)监督管理与市场化运作合二为一。三市中有两个市的机构既是招标采购监督管理者,又是招标采购的具体运作者。在许多投标采购活动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一身二任,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人为因素难以有效排除,也难以从制度上消除不当竞争,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

(三)代理行为不规范,主要是代理机构的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招标文件编制不科学,直接影响了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工作的质量。

(四)专家评审管理制度需要改进。目前三市招投标采购工作中,往往重视对专家产生保密性和专家评标纪律的监督,轻视对专家评判

点公正性和专业性的审核与评价,对专家评标的合理性偏差缺少科学的纠正措施。

(五)专家队伍亟待加强。目前三市专家队伍人员少,门类不全,专家评委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专家质素不高,许多专业领域难以找到符合要求的评标专家。

(六)信息化建设落后,重复投资大。从三市情况看,招投标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系统软硬件水平低,难以保证相关业务的高效快捷的流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且同一地区市、县重复投资,造成投资浪费。

三、针对全省招投标管理体制现状和存在问题,安庆等三市提出如下建议:

(一)尽快理顺省级招投标管理体制。目前省级招投标管理是由多部门分头负责,管理中常常是政出多门,管理尺度、标准和要求都无法统一,导致已经出台的各项管理规章与制度,包括招标局下发的规范性文件难以落实,容易产生程序性腐败,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应当成立由省政府领导挂帅,各有关部门参加的招投标管理委员会,下设省招标管理局,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上下统一,集中监管。现在的情况是省落后于市、县,省政府没有专职机构对市县统一领导。

(二)建立统一开放的招投标服务平台。为确保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和信息、资源共享,应当尽快建立省级的管办分离、透明公开、开放竞争、集中统一的招投标服务平台(既公共资源招标

采购交易服务中心),这样有利于打破行业壁垒,整合行政资源,节约运行成本,优化发展环境;有利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加强公共资源管理,提高公共资源利用率;有利于更好地加强监督管理,有效避免和防止招标采购领域腐败现象发生。

(三)建立统一开放的招投标专家库系统。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避免由于人才匮乏,造成评标专家的水平低,评标的不公平。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在省一级的公共服务平台上建一套综合软件系统,使得专家库资源、供应商信息档案、价格信息,招标代理机构档案实行资源共享,也便于监管。同时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四、我们调研组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加强招标管理,是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的内容,从当前的情况看,它不仅能够规模招投标市场运行,节约政府资金,而且能够净化经济发展环境,有效地反腐倡廉。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加强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真正为社会提供公平、公正的服务平台,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顺体制是强化招投标管理的基础。从安庆,黄山两地的体制改革中可以清楚的看出理顺体制的基础性作用。安庆市招标采购监管工作建立了由领导协调层、监督管理层、交易服务层组成的三级机制体系。

第一级,领导协调层——即市招标采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建设、交通、水利、财政、监察等相关部

门和各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职责是研究和制定招标采购监督管理有关制度,协调处理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第二级,监督管理层——即市招标采购管理局,正县级直属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主要职责是在市区范围内集中行使招标采购监管权。

市纪检监察机关向市招标采购管理局派驻检察室,对市招标采购管理局和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履行职责情况实施再监督。

第三级,交易服务层——即市招标采购交易中心,局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为招标采购活动提供场地、信息和咨询等服务平台。

由于理顺了管理体制,安庆市招标采购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四年来累计进场交易1199项,交易金额142.35亿元,共为政府和业主单位节约资金10.62亿元;查处纠正了300多起不规范的现象和做法,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纠纷,社会各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了较大提升。

(二)统一规范的制度是搞好工作的保障。各市招投标管理之所以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很重要的一条是都有统一规范的制度作为保障。铜陵市出台了11项涉及招投标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安庆不仅市一级有统一规范的制度保障,潜山、枞阳等县也都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

(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是搞好工作的条件。从三市情况看,各市都在招投标管理中应用了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了招投标管理信息

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招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

总之,靠安庆这样的一个地区单打独斗,阻力太大。加快全省招投标管理体制改革,明确省招标局的监管职能,建立省市联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招投标公共服务体系是大势所趋,这必将更好地整合资源,加强监管,尽快达到专项治理的效果,也必将推动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第三篇: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近些年来,**市农机系统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又好又快地实施农机富民工程的过程中,先后实施了农机创业行动和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为完善农机公共服务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下结合**市实际,就**市农机公共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作一浅析。

一、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现状

完善的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应当包括公益性的农机化公共服务机构,主要有农机管理机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农机化技术教育培训机构和农机监理机构。

农机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制订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履行市场监管职能,提供农机科技、信息等公共服务。农机监理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能,负责农机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与教育。目前,全市农机管理机构和农机监理机构健全,市、县区均设有农机管理机构。

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其主要职能是组织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与推广,提供科技公共服务,包括县区、乡镇两级。

(1)县区级。目前,全市各县区均设有农机化技术推广站,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拥有人员36人,其中科技人员23人,科技人员比例为64%。

(2)乡镇级。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庐江县、和县为代表,设立区域农机站,其“三权”直属于县农机局,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庐江县于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方试点,该县在17个镇按区域设立了8个区域农机站,编制45人。和县于在10个乡镇设立了6个区域农机站,编制36人。到目前为止,两县共有人员75人,其中科技人员53名,占人员总数的70%。另一种是以无为县、含山县、居巢区为代表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综合站中设立1-2名农机员,其“三权”隶属乡镇。到目前为止,三县(区)49个乡镇(含6个街道办事处)共有人员87人,其中科技人员52人,占人员总数的60%。

农机化技术教育培训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对农机从业人员开展农机适用技术培训与教育,提供农机公共教育服务。目前,各县区均设立由财政全额拨款的农机校,人数总数55人。

二、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服务组织结构较为松散。目前,全市约(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12万农机从业人员当中,加入专门服务组织的不达总量的5%,大多数仍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单打独斗,农业机械的利用率还不够高,服务范围还不够广。组织化程度低已严重制约了农机公共服务的发展进程。

(二)公共服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差。据调查,目前从事农机公共服务的人员均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为主。接受教育的途径非常有限,局限于跟着别人干,风险意识、竞争意识相当缺乏。据统计,全市约12万农机从业人员中,仅有不到10%的农机从业人员接受过农机及相关部门、有关企业的培训,其他基本上都是自我摸索。

(三)公共服务离广大农民的需要有所欠缺。主要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公共服务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越来越迫切,有些服务公共服务组织还提供不了。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农民都非常渴望一种保姆式的服务。但是在油菜播种、收获以及水稻栽插等关键环节,农民仍得不到其想要的服务,广大农民不得不投入高强度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四)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还比较弱。随着农机化的迅速发展,广大农机公共服务组织及从业人员迫切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信息及技术等公共服务。从目前情况看,乡镇一级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普遍无办公场地、无技术推广机具、无办公网络设备。一些地方设置的综合站仅有1至2名农机技术人员,公共服务能力非常薄弱。财政对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机教育培训机构的投入明显不足,公共服务手段落后、公共服务条件较差。

三、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一)提高认识,明确工作思路。要紧紧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和加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机化服务组织,建立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经营户为基础,以政府强有力的公共服务为保障的新型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推进农机服务公益化、市场化、产业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做出新贡献。

(二)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民办公助是推动农机公共服务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开展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总结经验,并逐步加以推广。要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对农机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使用大中型和高性能农机具,引导、带动农机服务组织增加投入。要落实好对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和运送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免收道路通行费的政策,减免营业税和农机服务组织登记及审检费等政策,减轻农机手负担。要积极争取对农机公共服务组织提供优惠的信贷政策扶持。

(三)规范引导,提高组织化程度。组织起来有规模,组织起来有效益。要积极引导农机经营户加入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倡导龙头企业、农机能人及村组干部牵头成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吸引更多的农机经营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实现规范化运作,合作、共同经营农机,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扩大农机作业范围和领域,提高农机经营效益。要积极引导农机从业人员加入农机协会,建立章程,规范运作方式,保护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扩大农机公共服务覆盖面。

(四)加强培育,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县级农机校的投入,逐步建立农机人才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培训。要创新农机培训形式,采取“送教上门”、“田间办学”等农机从业人员易于接受的方式,组织开展培训工作。要争取政策,将对农机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列入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的组成部分,进一步降低培训成本。要积极推进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努力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管理、会经营的农机从业人员。

(五)深化改革,增强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要加快推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将分散于各个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的农机人员进行整合,设立区域农机站,理顺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管理体制。要改善基层农机推广服务机构的办公条件,提供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农机推广机具和办公电脑网络等。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以钱养事”的范围,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机信息化的投入,建立健全农机信息化服务体系,及时传递农机作业需求、价格行情、天气资讯、油料供应、维修服务等重要即时信息,及时发布市场分析、形势预测、政策动向等方面信息,提高农机化信息服务水平。

(六)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大力宣传农机公共服务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农机公共服务的认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大力宣传农机公共服务的好典型和好经验,激励更多的农民投入到农机公共服务工作中。

作者单位:**市农机局

第四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贯彻决议精神破解发展难题确保繁荣发展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是各项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我区是指区级文化馆、图书馆、镇办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服务中(三室一中心)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只有真正把这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起来,认认真真为人民群众提供场所免费开放、服务,业务骨干辅导服务,基本队伍培训服务等,才能让全区人民真正享受到新的文化生活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巨大成果。

结合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际,我从下面两个方面五条途径来讲述我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和全面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强化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办法和途径。

一、对照《决定》差距大 问题多

前些日子,省文化厅公布了全省各市及各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09年到2010年的排名,下面我以图表来展示一下,1晋城市六县(市、区)的基本情况。

从图表中看,我市除我们城区和高平属于名次正排外,其余四县均是下降趋势,这种情况表明,我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省和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相符。我市名不符实,我区更是名不符实,和晋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说法更是差距甚远。如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需要将我区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一下认真地分析。

先说区级文化场所文化馆、图书馆硬件建设:文化馆场所面积仅有400多平方米,不达国家三级馆标准。图书馆经过2009年和2010年,投资120余万元进行改造,面积达到2000多平米,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这也正是2010年我区在全省排名向前移19位的原因所在。全区8个镇办均无文化活动场所,属于空挡,145个村(社区)除凤翔、东岭巷等10余个市民社区场地问题不大好解决外,其他场所均可达标。

人员问题。区文化馆现有在职人员14名,仅有艺术类学校毕业人员5人,其余9人为非专业人员。图书馆现有在职人员9名,仅有

一名图书系专业毕业人员。镇办文化站共有15名在编占编人员,事实没有一名在从事文化站工作。

经费问题。我区文化工作列入预算的专项经费仅有局里5000元,文化馆、图书馆各5000元。镇办和村里基本没有专项经费。文化工作的开展,是靠搞什么活动请示什么经费。

和六县(市、区)相比较,泽州县乡镇文化站基本上全部建好,因有县无城,文化馆和图书馆是租赁。高平的三馆投资一个多亿已建成。阳城县两馆及乡镇文化站已建成。陵川投资600多万元建成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基本上建成。沁水县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近一万平米的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已普及。总起来讲,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区级刚刚起步可求突破,镇办落后需要找结果,村(社区)基础好可以形成特色。

二、敢于担当 破难题 前景好

面对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不能坐等,不能推拖,必须负重赶超,把延误的工作抓起来,把虚度的时间补起来,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各项要求,在十二五期间,通过五条途径,实现全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突破。

第一,狠抓政策机遇,找准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和总把手。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为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决议》就是目标,就是方向,告诉了我们做什么,怎么做。

只要我们的工作围绕《决议》展开,就会有途径,有办法。肯定的讲,《决议》出台之后,围绕《决议》的种种具体实施意见一定会相继出台。这种时候,我们就必须充分抓住,紧紧跟上,一项不拉,一个不丢的抓在手上,灵活掌握政策,多头争取投资,一句话,只要有利于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的政策和投资,都要用起来,争回来。

第二,提高认识水平,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看成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事情。

以党的一次全会来专项研究讨论文化工作并形成《决议》,应当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唯一的一次。这说明了什么?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就不是文化部门一家和文化工作部分人员的事情,也不是文化部一家和文化工作者能解决了的事情。“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就是《决议》提出的高度,必须达到这样的高度,认识水平才能提高。只有我们真正把认识高度和《决议》达成一致,只要我们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把文化工作看成是主要工作,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把本辖区的文化场所建设、文化队伍、文化经费投入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我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才能真正称为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全面完成。

第三,加大财政投入,弥补历史欠账,完善场所建设是首要中的首要问题。

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级网络建设最重要的差距是差在场所建设上,区级文化馆建设,应当是当前必须抓的一项重要工程,如何

抓?如何建?当然有审批立项等方面的困难,但我们目前已寻找到了机遇,原来在剧团建房中丢了四亩土地的批文已找到,并重新通过了市土地局办公会议,目前已在市规划局等待土地规划,只要规划好地方,就可以同剧团排练服务中心两项工程结合起来,同步进行。

镇办文化站建设是难题,但也并非解决不了。北石店镇已和新城改造同步规划,市里的补助资金已经到位,其余七个办事处可以在十二五规划中享受到国家政策出台后的各级财政补助,依照文化站不能和政府办公场所的要求,可以采取借鸡生蛋,办事处和社区同建的办法,利用基层社区基础好的有利条件,将文化站建设到基础好的社区。至于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要做的工作是开拓思路,开放脑筋,解决好非农社区活动场所,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完成的目标就可以实现。根本的问题,是在思想重视的前提下,各级政府要将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摆上日程,做出规划,列入预算,一句话,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没钱是办不成的,不拿钱只能是一句空话。

第四,提升人员素质,展开骨干培训,组织文艺队伍。

对区文化馆非专业院校毕业人员和40岁以下人员一是采取送出去学习升造的办法,二是请省市对群众文化工作有研究的专家前来培训辅导,普遍提升文化馆整体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对文化馆人员进行分类培训,乐理、声乐,舞蹈、美术、创作等项目分别进行,使得文化馆人员学有所长,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图书馆在组织书籍分类、图书对外开放,阅览室全天候社会阅读的基础上,搞好“农家书屋”

全覆盖图书管理人员培训,并展开读书评比会,图书读后感,民意大调研活动,使得“农家书屋”在基层真正发挥作用。

镇办、村(社区)要通过区文化馆的室外培训活动,组建起有自身特色的文艺活动队伍,在近期钟家庄秧歌队、西上庄威风锣鼓队等培训的基础上,组建和培训更多的文艺活动队伍,每个镇办不少于100人,每个村(社区)不少于50人,从而带动广场、公园、街头、大院的各种兴趣文艺小队的分散活动。

第五,组织竞赛活动,全面提升水平,真正繁荣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目的就是要人民群众普遍的享受改革成果,丰富文化生活。丰富生活并不能简单的停留在形式上,要赋予时代内容,要有健康向上的内容,要真正构建起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我们就必须有准备、有计划、有目的的。每年举办几次竞赛活动来有效的推动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要普及群众文化,而且要提升活动水平,使得文化活动上档次,人民在寓教于乐中受益,真正使城区文化生活获得繁荣与发展。

只要我们紧紧围绕当的十七届六中《决议》的要求,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坚持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坚持下去,我区文化工作大繁荣大发展的目的就会在更短时间内得以实现。

第五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初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徐明德副主任带领调研组,于10月中下旬先后深入到桂溪、曹回、大石、高峰、五洞、鹤游、裴兴等乡镇和县文广新局,对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

况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各自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介绍,实地查看了县城公共文化活动设施、乡镇综合文化活动室及部分村(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使用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县政府和文化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县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逐步树立起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着力点,以重点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文化服务为核心,加大建设力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下方面:

(一)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突破。近年来,县政府筹集上亿元的资金在县城先后建成了体育场、中心广场、西门广场、南阳公园广场、体育馆、文化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多个公共文化设施,并免费向群众开放。目前,体育文化活动中心、市民活动中心、游泳池、图书馆、天宝寨登山步道的建设也正紧密锣鼓地进行着,这些重大公共文化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县城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提升县城的文化形象,使广大群众享受更丰富、更全面的文化服务。

(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近年来,县乡两级人民政府筹资2.5亿元,建设了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龙头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县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均统一配备了电脑、电视机、投影仪、卫星接收系统、书报、棋牌等设施设备,功能比较齐全,并免费向群众开放。高安、曹回、大石等乡镇还修建了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全县修建了108个村级文化活动室、279个农家书屋、734个图书借阅点,部分村(社区)还修建了篮球场、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着力推进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2131”电影惠民工程,实现了“一村一月一场”和“农村中小学生每学年观看6场电影”的目标。完成了“广播村村响”和“电视户户通”工程,全县建成县级广播中心机房1个,乡镇级广播机房25个,示范村村级广播机房28个,安装终端喇叭2730个。“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基本形成,为农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近年来,县政府结合我县实际,着力打造牡丹文化、古县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以办牡丹节、油菜花节、李花节、白柚节为载体举办各类大型文艺演出,丰富了全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利用庆祝节假日举办形式多样的广场文艺演出上百余场,特别是“牡丹之夜”广场文艺演出办出了特色,深得群众喜爱。广泛组织、引导居民参与群众性文化活动,县城区各广场、居民小区,各乡镇集镇所在地晚间以健身为目的文化活动遍地开花。民间艺术活动蓬勃发展,全县各乡镇组织了广场舞蹈队、民乐演唱队、锣鼓艺术队、合唱队、川剧艺术队、太极拳队等各类文艺团体上百余支,基本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二、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都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下方面:

(一)认识上有差距,工作主动性不强。少数同志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仅仅当作是应付上级检查和争取上级资金的一个平台,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主要途径。因而缺乏抓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致使我县公共文化设施还不够完善,文化服务网络还不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不高,没有较好地形成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的良性互动,公共文化产品的数量和品种不够丰富,公共文体场所和设施设备缺乏长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没有得到较好的利用。一些新建的重点公共文化建设项目,如图书馆、天宝寨登山步道的建设因征地拆迁问题推进缓慢,博物馆、科技馆的建设还未正式启动。

(二)经费投入不足,基层文化阵地作用发挥较差。近年来,虽然我县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投入有较大增长,但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仍然较低。从分级来看,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大都是中央、市级财政投入为主,且大部分财政投入都用于重点设施建设。县体育场、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馆等的运行维护费用和重大公共文化服

务活动没有纳入经常性预算支出,难以保障已建成设施的作用发挥。乡镇、村(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缺乏管理费用,管理人员多是兼职或志愿服务,其向群众免费开放时间难以保证。农村广播损毁严重,维护费用和技术力量跟不上,基层文化阵地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农村文化活动开展较少,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单调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三)文化专业人才匮乏。全县公共文化管理服务人才和各类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力量薄弱,专业化水平不高,文化从业人员梯队建设不合理,尤其是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难以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据统计,目前全县公共文化从业人员仅144人,其中文广新局机关23人,县图书馆8人,县文化馆13人,县体校9人,25个乡镇文化站在编人员91人。县文化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且年龄结构老化,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乡镇综合文化站有编缺人现象比较普遍,许多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根本没有精力来抓文化工作。

三、对我县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重要职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大发展的根基,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因此,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关键在政府行为的到位和责任的落实。县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文化惠民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考核。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规划好、建设好、利用好文化基础设施,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加强引导和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建设文化强县奠定基础。

二要全力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县政府要按照中央和市里要求,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不低于财政增长幅度,建立公共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落实各类文化建设资金,为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要加快县城公共文化各项场馆的建设步伐,坚持建管并重、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原则,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共文化项目和参与文化活动。着手制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办法,落实人员和经费,坚持建管并重,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要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信息交流平台、人才队伍平台、产品展示平台、遗产保护平台和政策指导平台,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功能,为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

三要强化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进一步完善综合性、多功能乡镇文化站,不断巩固和壮大城乡基本文化阵地。要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农村广播的作用,落实专兼职管理、维护人员,县财政给予适当经济补贴。要多举办群众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多提供群众普遍欢迎的文化服务,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社会文化生活质量。要进一步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继续打造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确定适合各乡镇、村、社区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新思路,形成宣传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科学普及、健身益智于一体的文化中心,丰富农民和农村的文化生活。

四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大全县文化专业人才、基层文化骨干、乡土文化能人和文化管理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积极探索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脱颖而出体制机制,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制定特殊政策,大力引进急需、紧缺的文化专业人才。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民间文化人才,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

下载关于招投标监督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招投标监督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报告

    建立健全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城乡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均等化 什邡市广播电影电视局 建立和完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广电事业大发......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文章

    对做好“村村通”工程 构建农村广播电视 公共服务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县广播电视台汪选民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50户以上自然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

    关于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教科文卫委课题组 为促进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定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关规定的贯......

    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为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据上级部门要......

    铜川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铜川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要求,这是文化为民,服务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建宁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建宁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建宁县是福建母亲河闽江的正源头,自古就是入闽重要门户之一,曾有“闽盐赣米”集散地之美誉,现辖5乡4镇、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县域面积1718......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其工作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地方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进一步加强公......

    宁津县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宁津县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根据市农机办《关于开展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德农机科函字[2010]4号)要求,宁津县农机局开展了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