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林市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单位基本卫生规范(2012)
吉林市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机构的卫生管理,根据《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试行)》、《吉林市集中清洗消毒灭菌服务机构卫生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机构是指为餐饮行业或公共场所单位提供通过物理消毒方法集中清洗消毒餐饮具服务的机构。
餐饮具是指采用耐高温材质制成的,经清洗消毒可重复使用的碗、盘、碟、杯具、勺、筷子、刀、叉等。
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的服务机构。
第二章 选址、布局的卫生要求
第四条 生产厂区选址的卫生要求
(一)不得建在居民楼内;
(二)与可能污染餐饮具的有害场所(如旱厕所、污水池、垃圾堆(站)等)距离不得小于30米;
(三)生产厂区环境整洁,厂区周围无积水、无杂草、无蚊蝇孳
生产日期打印设备、塑封自动包装设备。尽可能采用生产线流水作业,减少手工操作环节。消毒方法应尽可能采用热力消毒。
第八条 餐饮具的回收、配送应有专用密闭车辆运输。并有明显标识,不得混装、混运。配送运输车辆车箱做到每天进行一次清洗消毒。
第四章
生产区域设施及装饰材料的卫生要求
第九条 生产区域的地面,应采用无毒、耐磨、防滑、防霉、不易积垢的材料铺设。铺设材料便于清洗消毒。需清洗的工作区地面应有适当的坡度(不小于1.5%),不积水。设置排水沟或地漏。
排水沟水流应由清洁操作区流向一般操作区;排水沟与外界的出口处应有网眼孔径小于6毫米的金属隔栅或网罩式防鼠网。在包装和成品库内不得设置明沟。
第十条 清洗、消毒、包装等操作区域的墙面应便于清洗,宜采用浅色瓷砖或相应建材铺设到项。
第十一条 消毒场所的天花板应易于清洗,设内高外低的斜面,能防止害虫隐匿和灰尘积聚,避免长霉、滴水或脱落;一般操作区、清洁区的房间高度应能满足设备要求和卫生要求;包装区房间净高不低于2.5米。
第十二条 去渣、初洗、清洗、消毒、包装场所的工作台面应采用易清洗、耐腐蚀的材料。
第十九条 餐饮具清洗消毒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且水量充足,并及时更换。
第二十条 餐饮具清洗消毒所用的洗涤剂、应为食品食具用洗涤剂、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购进时应索取相应的检验合格证及相关批件。
第二十一条 储存消毒后餐饮具的库房,应有通风、防尘、防鼠、防虫等设施,内设有堆物的垫扳及货物架等。餐饮具的存放应离地、离墙不小于30厘米,离棚不小于50厘米,保持干燥整洁。
第二十二条 消毒后的待检餐饮具、合格餐饮具、不合格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有易于识别的明显标识。
第六章 卫生质量管理要求
第二十三条餐饮具消毒应首选物理消毒方法。物理消毒包括蒸气、煮沸、经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
1、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0C10分钟以上。
2、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0C15--20分钟。
3、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0C,冲洗消毒40秒以上 化学消毒主要为各种含氯消毒药物。
1、使用浓度应含有效氯250ml(又称250PPm)以上、餐饮具全部浸泡和液体中,作用5分钟以上。
2、化学消毒后的餐饮具应用净水冲去表面的消毒剂残留。第二十四条 消毒后的餐饮具感观要求应达到光洁涩干、无油
第三十一条 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检查,在培训合格和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第三十二条 从业人员每年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
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在治愈前不得从事餐饮具消毒工作。
第三十三条 从业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上岗时穿戴好工作服、帽、鞋。不允许佩戴饰物进入车间。进入包装间的人员还应戴口罩、手套。
第三十四条 在离开工作岗位时,应脱去工作服、帽、鞋,不准穿工作服、鞋进厕所或离开生产场所。
第三十五条 从业人员手部受到外伤,不得接触已消毒餐饮具。第三十六条 生产车间内不得带入或存放个人生活用品,如衣物、食品、烟酒、药品、化妆品等。
第三十七条 非清洁区操作人员不得进入清洁区。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规范由吉林市卫生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九条 本规范自2012年10 月 1日起实施。
第二篇: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基本卫生要求范文
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基本卫生要求
1、生产过程按照去渣、洗涤、冲淋、消毒、烘干、包装、储存等消毒工艺流程合理布局,不得逆向或交叉。
2、餐饮具冲淋、消毒应采用冲淋与消毒为一体的机械设备,不得采用手工操作,消毒方法应采用热力消毒。对不能使用机械设备进行清洗消毒的筷、匙等,清洗与消毒程序可分开,但必须采用物理或化学消毒方法。
3、包装车间入口处必须设更衣室,室内应当有衣柜、鞋架等更衣设施,并配备流动水洗手、手消毒设施。工作人员必须更衣、换鞋、洗手、手消毒后方可进入包装车间。
4、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在洗涤、消毒、包装等处理过程中,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物质。
5、垃圾箱应加盖密闭,垃圾及时清理,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对使用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对车间内外环境进行清洁、消毒。
6、储存消毒后的餐饮具仓储间应当有通风、防尘、防鼠、防虫等设施,并有堆物垫板、货物架等。餐饮具存放应当离地、离墙不小于10厘米、离顶不小于50厘米,保持干燥、整洁。
7、消毒后的待检餐饮具、合格餐饮具、不合格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有易于识别的明显标记。
8、存放容器应及时清洗消毒,并保持清洁;运输餐饮具的工具应当密封,便于清洗消毒,并保持清洁。
9、餐(饮)具出入库应当有登记、验收制度,并记录,应同时记录餐(饮)具种类及数量、销售单位、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备查。
第三篇: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
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试 行)
第一条 为规范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卫生监督,根据《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和卫生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督管理的通知》(卫监督发〔2010〕25号)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地方各级工商行政部门通报的获得工商营业执照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实施日常卫生监督管理,行使下列监督管理职权:
(一)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二)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餐饮具进行卫生监督抽检;
(三)依法查处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规范的行为。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地方各级工商行政部门通报的获得工商营业执照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信息后,应当及时指派两名以上卫生监督人员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填写《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现场监督检查表》(见附件)。
第四条 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监督检查结论为不合格:
(一)建于居民楼内的;
(二)与可能污染餐饮具的有害场所距离小于30米的;
(三)生产场所(包括清洗、消毒、包装)总面积小于200平方米的;
(四)消毒工艺流程未按回收、去残渣、浸泡、机洗、消毒、包装、储存设置的;
(五)生产用水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
(六)消毒后的餐饮具不符合《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的;
(七)使用的消毒产品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
(八)未提供餐饮具批次出厂检验报告的;
(九)不符合其他卫生要求,逾期未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应当不定期对辖区内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每年至少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餐饮具抽检1次,每次采样不少于10件。
餐饮具的采样、检测及评价执行《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第六条 对餐饮具检测不合格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据《消毒管理办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处罚,并通报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第七条 对监督检查结论为不合格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监督检查结果通报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检查结果。
第九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现场监督检查表 附件
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现场监督检查表
单位名称: 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号: 工商注册地址: 实际生产地址: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职工总数: 生产场所面积: 日产量(件):
现场卫生监督人员(签名)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名)单位公章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四篇: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试行)》的通知
卫办监督发〔2010〕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印发的《关于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督管理的通知》(卫监督发〔2010〕25号)要求,我部组织制定了《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与我部沟通。
联系人:卫生部监督局环境处 张 利
联系电话:010-68792407
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
(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卫生监督,根据《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和卫生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督管理的通知》(卫监督发〔2010〕25号)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地方各级工商行政部门通报的获得工商营业执照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实施日常卫生监督管理,行使下列监督管理职权:
(一)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二)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餐饮具进行卫生监督抽检;
(三)依法查处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规范的行为。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地方各级工商行政部门通报的获得工商营业执照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信息后,应当及时指派两名以上卫生监督人员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填写《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现场监督检查表》(见附件)。
第四条 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监督检查结论为不合格:
(一)建于居民楼内的;
(二)与可能污染餐饮具的有害场所距离小于30米的;
(三)生产场所(包括清洗、消毒、包装)总面积小于200平方米的;
(四)消毒工艺流程未按回收、去残渣、浸泡、机洗、消毒、包装、储存设置的;
(五)生产用水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
(六)消毒后的餐饮具不符合《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的;
(七)使用的消毒产品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
(八)未提供餐饮具批次出厂检验报告的;
(九)不符合其他卫生要求,逾期未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应当不定期对辖区内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每年至少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餐饮具抽检1次,每次采样不少于10件。
餐饮具的采样、检测及评价执行《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第六条 对餐饮具检测不合格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据《消毒管理办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处罚,并通报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第七条 对监督检查结论为不合格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监督检查结果通报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检查结果。
第九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管理制度
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管理制度
1、生产场所总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餐饮具去渣与粗洗、清洗与消毒、保洁储存、包装及餐饮具存放、容器与用具处理、垃圾收集等功能区应分设、采取隔离措施。
2、餐饮具回收通道与集中消毒后餐饮具出口通道应分开设置。
3、远离垃圾堆、粪坑、污水池、非水冲式厕所等污染源30米以上。
4、厂区内设置的厕所应为水冲式,厕所地面、墙壁、便槽等应采用易清洗、不易积垢材料。
5、厂区环境整洁。非绿化的地面、路面采用混凝土、沥青及其他硬质材料铺设,便于降尘和清除积水。
6、生产场所应设更衣室,内配备衣柜、鞋架、流动水洗手(非手触式)和消毒设施等,并保持清洁卫生。
7、生产场所应有相应的通风、防尘、防蝇、防鼠等设施。一般操作区、准清洁操作区应设置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灭蝇灯;保洁包装区、二次更衣室、检验室应安装使用空气消毒装置。
8、操作区地面应用不透水、不易积垢的材料铺设,经常冲洗、易潮湿场所的地面应易于清洗、防滑,并应有一定的排水坡度。排水沟应保持通畅、便于清洗,排水的流向应由高清洁操作区流向低清洁操作区。包装间和餐饮具储存间不得设置明沟。
9、应每天对生产场所环境、物体表面、清洗消毒设施、设备等进行清洁,必要时消毒。
10、生产场所内不得堆放与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无关的物品。
11、餐饮具集中消毒从业人员上岗前及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预防性健康体检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操作。
12、从业人员应当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在上岗时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清洁区的操作人员应戴口罩。在离开工作岗位时应脱去工作衣帽,清洁区操作人员重新进入岗位前应洗手消毒。
13、从业人员在生产操作时不得带首饰、手表以及染指甲、留长指甲等。不得有进食、吸烟等影响餐饮具消毒效果的活动。
14、非清洁区生产操作人员和未经批准人员不得进入清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