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从业人员卫生知识调查表.
附表 编号:□□□□□
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从业人员卫生知识调查
一、基本信息
1.姓名 2.性别 3.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4.籍 贯
5.文化程度(1)文盲或半文盲(2)小学(3)初中(4)高中(5)技术学校(6)中等专业学校或中等技术学校(7)大专(8)大学及以上()
6.岗 位(1)按摩师(2)脚摩师(3)修(扦)工(4)工勤(5)其他()7.在足浴场所工作年限(1)1年以内(2)1~3年(3)3~5年(4)≥5年()8.本岗位从事年限(1)1年以内(2)1~3年(3)3~5年(4)≥5年()
二、卫生知识测评
(一)是非题(45分,每题3分)
1.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才能上岗,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固定工、合同工,但不包括临时工、实习(见)生。()
2.足浴场所的足浴容器(足浴桶)如使用时加贴防渗、防破的一次性薄膜,则顾客使用后足浴容器(足浴桶)就不必清洗消毒。()
3.足浴场所修脚工具需每日消毒,其数量不低于2套/店。()
4.足浴场所顾客用垫巾、披巾等床上用品应每周一换,每周进行清洗、消毒,保持整洁。()
5.足浴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在为顾客提供服务后必须清洁洗手,并使用消毒剂对手部进行消毒;在为顾客提供服务前是否洗手、消毒则无关紧要。()
6.《沐浴、足浴行业经营和管理技术规范》DB/T369-2006于2006年9月22日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于2006年10月1日起正式在上海市实施。()7.足浴场所可以有设置暗间。()
8.足浴店应配备2名以上具有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保健按摩师。()
9.《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于1987年4月1日由国务院发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1年11月由卫生部发布。()
10.消毒过程中,只要消毒剂灭菌效果好,消毒时间可长可短。()
11.公共杯具经有效消毒后,应抓在杯柄或杯子下半部分给顾客使用,能达到卫生要求。()
12.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13.足浴场所的公用具必须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14.足浴场所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的有效期为2年。()
15.足浴场所从业人员只要取得健康合格证即可上岗,不需要卫生知识培训。()
(二)单选题(40分,每题4分)
1、公共场所开业的必备条件是()
A、持有卫生许可证 B、工作人员持有健康合格证 C、二者均需要
2.《公共场所管理条例》规定:患有下列()五病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A、伤寒、流行性感冒、慢性肠胃炎、病毒性肝炎、痢疾 B、痢疾、霍乱、胆囊炎、渗出性皮肤病、活动型肺结核
C、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型肺结核、化脓性皮肤性
3、足浴场所入口处应设有禁止性病、()及其他传染病患者足浴的文字火标志。
A、皮肤病 B、活动性肺结核 C、胆结石
4、艾滋病主要是经血液、性接触和(C)途径传播。A、蚊子叮咬 B、握手 C、母婴传播 5.冬春季节下列哪种疾病多发()。
A、呼吸道传染病 B、肠道传染病 C、艾滋病
6、下列疾病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是()a、非典 b、流感 c、肺结核 d、以上都是
7.消毒间 洗刷卫生间设施的用具。
A.可堆放杂物;应专桶专用 B.不得堆放杂物;应专桶专布专用 C.可堆放拖把等物;要明显标记 D.不得堆放杂物;可随便使用
8.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年复核一次,从业人员(你所在的场所)年体检一次。
A.一;一 B.二;二 C.二;一 D.一;二 9.毛巾消毒的错误方法是:()
A毛巾消毒柜 B用有效氯含量为25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浸泡 C蒸汽消毒 D用漂水漂
10.7.足浴店内公共用具消毒间、储藏室、卫生间、更衣室等区域面积不得低于50m2。()
(三)多选题(15分,每题5分)1.《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公共场所以下几个方面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A)空气、微小气候(B)水质;(C)采光、照明;(D)噪声;(E)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
2.手足癣可以通过公共场所的以下环节而感染。()(A)毛巾(B)浴盆(C)修脚工具(D)从业人员的手 3.性传播疾病包括:()
(A)梅毒(B)艾滋病(C)淋病(D)乙型肝炎
三、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调查
(一)局部症状
1.手部癣症(1)有(2)无 □
2.甲床病变(甲床增宽、变窄或坏死)(1)有(2)无 □ 3.指蹼皮肤角化增生、或有水泡(1)有(2)无 □
(二)全身症状
1.头痛(1)有(2)无 □ 2.乏力(1)有(2)无 □ 3.头晕(1)有(2)无 □ 4.腰背疼痛(1)有(2)无 □
5.胳膊酸痛(1)有(2)无 □ 6.其他症状(1)有(2)无 □ 2)
第二篇: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管理制度
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管理制度
1、生产场所总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餐饮具去渣与粗洗、清洗与消毒、保洁储存、包装及餐饮具存放、容器与用具处理、垃圾收集等功能区应分设、采取隔离措施。
2、餐饮具回收通道与集中消毒后餐饮具出口通道应分开设置。
3、远离垃圾堆、粪坑、污水池、非水冲式厕所等污染源30米以上。
4、厂区内设置的厕所应为水冲式,厕所地面、墙壁、便槽等应采用易清洗、不易积垢材料。
5、厂区环境整洁。非绿化的地面、路面采用混凝土、沥青及其他硬质材料铺设,便于降尘和清除积水。
6、生产场所应设更衣室,内配备衣柜、鞋架、流动水洗手(非手触式)和消毒设施等,并保持清洁卫生。
7、生产场所应有相应的通风、防尘、防蝇、防鼠等设施。一般操作区、准清洁操作区应设置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灭蝇灯;保洁包装区、二次更衣室、检验室应安装使用空气消毒装置。
8、操作区地面应用不透水、不易积垢的材料铺设,经常冲洗、易潮湿场所的地面应易于清洗、防滑,并应有一定的排水坡度。排水沟应保持通畅、便于清洗,排水的流向应由高清洁操作区流向低清洁操作区。包装间和餐饮具储存间不得设置明沟。
9、应每天对生产场所环境、物体表面、清洗消毒设施、设备等进行清洁,必要时消毒。
10、生产场所内不得堆放与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无关的物品。
11、餐饮具集中消毒从业人员上岗前及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预防性健康体检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操作。
12、从业人员应当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在上岗时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清洁区的操作人员应戴口罩。在离开工作岗位时应脱去工作衣帽,清洁区操作人员重新进入岗位前应洗手消毒。
13、从业人员在生产操作时不得带首饰、手表以及染指甲、留长指甲等。不得有进食、吸烟等影响餐饮具消毒效果的活动。
14、非清洁区生产操作人员和未经批准人员不得进入清洁区。
第三篇: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试行)》的通知
卫办监督发〔2010〕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印发的《关于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督管理的通知》(卫监督发〔2010〕25号)要求,我部组织制定了《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与我部沟通。
联系人:卫生部监督局环境处 张 利
联系电话:010-68792407
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
(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卫生监督,根据《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和卫生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督管理的通知》(卫监督发〔2010〕25号)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地方各级工商行政部门通报的获得工商营业执照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实施日常卫生监督管理,行使下列监督管理职权:
(一)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二)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餐饮具进行卫生监督抽检;
(三)依法查处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规范的行为。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地方各级工商行政部门通报的获得工商营业执照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信息后,应当及时指派两名以上卫生监督人员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填写《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现场监督检查表》(见附件)。
第四条 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监督检查结论为不合格:
(一)建于居民楼内的;
(二)与可能污染餐饮具的有害场所距离小于30米的;
(三)生产场所(包括清洗、消毒、包装)总面积小于200平方米的;
(四)消毒工艺流程未按回收、去残渣、浸泡、机洗、消毒、包装、储存设置的;
(五)生产用水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
(六)消毒后的餐饮具不符合《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的;
(七)使用的消毒产品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
(八)未提供餐饮具批次出厂检验报告的;
(九)不符合其他卫生要求,逾期未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应当不定期对辖区内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每年至少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餐饮具抽检1次,每次采样不少于10件。
餐饮具的采样、检测及评价执行《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第六条 对餐饮具检测不合格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据《消毒管理办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处罚,并通报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第七条 对监督检查结论为不合格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监督检查结果通报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检查结果。
第九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
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规范(试 行)
第一条 为规范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卫生监督,根据《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和卫生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督管理的通知》(卫监督发〔2010〕25号)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地方各级工商行政部门通报的获得工商营业执照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实施日常卫生监督管理,行使下列监督管理职权:
(一)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二)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餐饮具进行卫生监督抽检;
(三)依法查处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规范的行为。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地方各级工商行政部门通报的获得工商营业执照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信息后,应当及时指派两名以上卫生监督人员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填写《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现场监督检查表》(见附件)。
第四条 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监督检查结论为不合格:
(一)建于居民楼内的;
(二)与可能污染餐饮具的有害场所距离小于30米的;
(三)生产场所(包括清洗、消毒、包装)总面积小于200平方米的;
(四)消毒工艺流程未按回收、去残渣、浸泡、机洗、消毒、包装、储存设置的;
(五)生产用水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
(六)消毒后的餐饮具不符合《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的;
(七)使用的消毒产品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
(八)未提供餐饮具批次出厂检验报告的;
(九)不符合其他卫生要求,逾期未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应当不定期对辖区内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每年至少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餐饮具抽检1次,每次采样不少于10件。
餐饮具的采样、检测及评价执行《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第六条 对餐饮具检测不合格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据《消毒管理办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处罚,并通报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第七条 对监督检查结论为不合格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监督检查结果通报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检查结果。
第九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现场监督检查表 附件
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现场监督检查表
单位名称: 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号: 工商注册地址: 实际生产地址: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职工总数: 生产场所面积: 日产量(件):
现场卫生监督人员(签名)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名)单位公章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五篇: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工作计划
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工作计划
(1)建立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档案。
(2)对辖区内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监督检查不少于2次,查处违法行为。
(3)对辖区内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1次卫生学评价并出具卫生学评价报告,评价内容包括选址、布局、基本设备、操作区卫生、仓储与运输卫生、卫生质量管理、从业人员等。卫生学评价结果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进行通报和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