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法实施条例的立法得失

时间:2019-05-14 05:5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密法实施条例的立法得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密法实施条例的立法得失》。

第一篇:保密法实施条例的立法得失

保密法实施条例的立法得失

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按照中国行政法规制定程序,已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将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较之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条例有新意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国家保密事项进一步细化,保密事项范围依法应及时调整。保密法第九条规定了应当确定为国家秘密的事项的范围。条例在保密法规定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的基础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对“泄露后可能损害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领域的安全和利益”的情形作了进一步细化界定,以便使确定国家秘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条例规定,保密法第九条所称“泄露后可能损害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领域的安全和利益”,是指下列情形:

(一)危害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政权巩固和防御能力;

(二)危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

(三)妨害国家外交外事活动;

(四)削弱国家经济、科技实力;

(五)妨害国家重要保卫对象和保卫目标的安全;

(六)妨害国家反恐怖、处理突发事件的手段、措施有效实施;

(七)妨害国家情报来源保护和情报活动;

(八)妨害依法追查危害国家安全和其他重大刑事犯罪活动;

(九)导致国家秘密保护措施可靠性降低或者失去效用。条例总则规定,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保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上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下,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机关、单位不得将依法应当公开的事项确定为国家秘密,不得将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公开。机关、单位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

根据条例,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应当明确规定国家秘密具体事项的名称、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保密事项范围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制定、修订保密事项范围应当充分论证,听取有关机关、单位和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机关、单位负责人为本机关、本单位的定密责任人,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指定其他人员为定密责任人。

第二,因应网络时代的变化,增加秘密标志、秘密载体等使用、销毁方面的技术性规范。条例指出,国家秘密载体以及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的明显部位应当标注国家秘密标志。国家秘密标志应当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国家秘密的密级和保密期限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对原国家秘密标志作出变更。

条例对国家秘密载体管理作了7条详细规定,包括收发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履行清点、编号、登记、签收手续;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应当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者其他符合保密要求的方式进行。

关于销毁国家秘密载体,条例要求“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确保销毁的国家秘密信息无法还原”。此外,应当履行清点、登记、审批手续等。

第三,强化保密执法主体的监督管理职责。条例规定了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机关、单位执行保密法律法规的下列情况进行检查:保密工作责任制落实;保密制度建设;保密宣传教育培训;涉密人员管理;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国家秘密载体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保密管理;互联网使用保密管理;保密技术防护设施设备配备使用;涉密场所及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涉密会议、活动管理;信息公开保密审查。

条例规定,机关、单位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的,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在24小时内向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泄密报告的,应当在24小时内逐级报至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立法是有缺憾的艺术,在一个人口众多、社会利益分层明显、社会主体的价值诉求多样化的国度里,指望一部立法能同时满足社会每个人的需求,那无疑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想法。为了提高立法效率,减少立法成本,近现代的立法机构无一例外地引入了多数决的立法表决原则。尽管如此,在资讯日益发达,社会大众民主意识日益彰显的当下,如果一部立法太过背离社会大众的观感,那这样的立法也难称成功。在有规则必需先行遵守的法治思维前提下,笔者姑且也对条例可能存在的若干缺憾表达一己之见。

条例按照法律行政属于补充性立法,亦属于委托立法。尽管条例共有六章45条,但与保密法有实质区别者所占比例甚少,大多条文不过是重复保密法的条文而已。由此而产生一个合理的立法技术上的怀疑,条例本身是否有制定的必要?为何不采取直接修改保密法的方式,或者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法律解释权来完善保密法?依循中国的立法运行惯例,国务院所属保密局是保密法的主要起草主体,国务院是保密法的提案主体,如今国务院又是保密法实施细则(条例)的制定主体,这便造成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其表、国务院立法其里,行政法规不断掏空人大立法权的尴尬状况,从而难以杜绝部门利益法制化的痼疾。在人大常委会运作正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通过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能,增加委托起草、专家论证,为常委会组成人员配备立法助理等多种形式来补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能力,因此保密条例制定中的程序瑕疵以及人大立法权失重的问题,应当成为未来立法法修改时高度关注的问题。

从神秘到保密,从封闭到开放,是专制国家向民主宪政国家转型的一般规律。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专制国家里,统治者奉行的最根本原则是深不可知、威不可测,或者如孔子所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因此专制统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将任何事项划定为禁止人民知晓的事项。资产阶级在反对王权伸张人权的过程中,首先反对的是专制王权对生命、健康的专断侵害和对财产的横征暴敛。他们要求任何统治者未经法定程序并且公开告知事由,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和财产。后来又从消极排除统治者的妨害发展到所有国家的税收和预算都必须经过人民的代议机关(议会)批准,人民有权批评政府,人民对政府的行为享有知情权。政府行使保密职权与人民的知情权发生冲突时,必须经由中立第三方即司法机关的裁决,而不能任由政府将运动员、裁判员的职能集于一身。国家乃为一个有限国家,国家秘密范围应仅限定在军事、外交等关涉重大公共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层面的事务,而商业、科技、社会组织运行中的秘密保护问题,遵循意思自治、市场选择等原则来处理。为了维系个人的人格尊严,要对个人的通信秘密和隐私给予最大程度保护。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几乎是一个全能国家,举凡政治、经济、文化,国家无所不管。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国家的职能虽然大大限缩但依然十分强大,加以对传统管理思维的惯性依赖,保密边界模糊、保密范围过于宽泛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近多年,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公共规划、重大疫情、官员财产、三公消费、死刑执行数额、维稳经费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公民知情权行使不充分甚至完全无法行使的情况,最为极端的例子乃是,人民竟然不知道他们的代表每年开一次两会要花多少钱。公民知情权的不彰在法律上的表现便是,每当有公民要求了解有关事项时,有关单位和部门便以“此事涉及国家机密”来加以拒绝。本次条例修订虽然规定了“机关、单位不得将依法应当公开的事项确定为保密事项”,但由于规定本身充满了模糊性以及缺乏细密的程序制度配套,这样的规定仍然可能悬隔在空中。比如,本条所指“依法”之“法”是法律、法规,还是部门规章,甚至是红头文件?机关、单位违背上述禁令其具体纠正措施和问责机制是什么?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保密行政行为是否是可司法审查的行为?司法审查是仅限于保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还是包括合理性审查?

总体而言,条例作为一部行政法规,固然有其特定的调整范围和调整目的,但无论如何,条例不能只是行政管理者利益的体现,公民的知情权和民主监督权亦应受到同等甚至更高程度的重视.

第二篇:保密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保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上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下,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

第三条 中央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管理或者指导本系统的保密工作,监督执行保密法律法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或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主管业务方面的保密规定。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保密基础设施建设和关键保密科技产品的配备。

省级以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关键保密科技产品的研发工作。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职责所需的经费,应当列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机关、单位开展保密工作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机关、本单位的财政预算或者收支计划。

第五条 机关、单位不得将依法应当公开的事项确定为国家秘密,不得将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公开。

第六条 机关、单位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机关、单位负责人对本机关、本单位的保密工作负责,工作人员对本岗位的保密工作负责。

机关、单位应当根据保密工作需要设立保密工作机构或者指定人员专门负责保密工作。

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履行保密工作责任制情况应当纳入考评和考核内容。

第七条 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的保密宣传教育。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对本机关、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保密形势、保密法律法规、保密技术防范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第二章 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第八条 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以下称保密事项范围)应当明确规定国家秘密具体事项的名称、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

保密事项范围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制定、修订保密事项范围应当充分论证,听取有关机关、单位和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

第九条 机关、单位负责人为本机关、本单位的定密责任人,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指定其他人员为定密责任人。

专门负责定密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定密培训,熟悉定密职责和保密事项范围,掌握定密程序和方法。

第十条 定密责任人在职责范围内承担有关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具体职责是:

(一)审核批准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二)对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尚在保密期限内的国家秘密进行审核,作出是否变更或者解除的决定;

(三)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事项先行拟定密级,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第十一条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级机关可以根据保密工作需要或者有关机关、单位的申请,在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定密权限、授权范围内作出定密授权。

定密授权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授权机关应当对被授权机关、单位履行定密授权的情况进行监督。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作出的授权,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设区的市、自治州级机关作出的授权,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机关、单位应当在国家秘密产生的同时,由承办人依据有关保密事项范围拟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报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并采取相应保密措施。

第十三条 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应当按照保密事项范围的规定确定具体的保密期限;保密事项范围没有规定具体保密期限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保密法规定的保密期限内确定;不能确定保密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条件。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自标明的制发日起计算;不能标明制发日的,确定该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应当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和人员,保密期限自通知之日起计算。

第十四条 机关、单位应当按照保密法的规定,严格限定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对知悉机密级以上国家秘密的人员,应当作出书面记录。

第十五条 国家秘密载体以及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的明显部位应当标注国家秘密标志。国家秘密标志应当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国家秘密的密级和保密期限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对原国家秘密标志作出变更。

无法标注国家秘密标志的,确定该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应当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和人员。

第十六条 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认为符合保密法有关解密或者延长保密期限规定的,应当及时解密或者延长保密期限。

机关、单位对不属于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认为符合保密法有关解密或者延长保密期限规定的,可以向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单位提出建议。

已经依法移交各级国家档案馆的属于国家秘密的档案,由原定密机关、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解密审核。

第十七条 机关、单位被撤销或者合并的,该机关、单位所确定国家秘密的变更和解除,由承担其职能的机关、单位负责,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单位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机关、单位负责。

第十八条 机关、单位发现本机关、本单位国家秘密的确定、变更和解除不当的,应当及时纠正;上级机关、单位发现下级机关、单位国家秘密的确定、变更和解除不当的,应当及时通知其纠正,也可以直接纠正。

第十九条 机关、单位对符合保密法的规定,但保密事项范围没有规定的不明确事项,应当先行拟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并自拟定之日起10日内报有关部门确定。拟定为绝密级的事项和中央国家机关拟定的机密级、秘密级的事项,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其他机关、单位拟定的机密级、秘密级的事项,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0日内作出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还应当将所作决定及时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机关、单位对已定密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属于何种密级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原定密机关、单位提出异议,由原定密机关、单位作出决定。

机关、单位对原定密机关、单位未予处理或者对作出的决定仍有异议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确定为绝密级的事项和中央国家机关确定的机密级、秘密级的事项,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二)其他机关、单位确定的机密级、秘密级的事项,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在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作出决定前,对有关事项应当按照主张密级中的最高密级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二十一条 国家秘密载体管理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制作国家秘密载体,应当由机关、单位或者经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保密审查合格的单位承担,制作场所应当符合保密要求。

(二)收发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履行清点、编号、登记、签收手续。

(三)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应当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者其他符合保密要求的方式进行。

(四)复制国家秘密载体或者摘录、引用、汇编属于国家秘密的内容,应当按照规定报批,不得擅自改变原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单位戳记,并视同原件进行管理。

(五)保存国家秘密载体的场所、设施、设备,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要求。

(六)维修国家秘密载体,应当由本机关、本单位专门技术人员负责。确需外单位人员维修的,应当由本机关、本单位的人员现场监督;确需在本机关、本单位以外维修的,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

(七)携带国家秘密载体外出,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并采取可靠的保密措施;携带国家秘密载体出境的,应当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办理批准和携带手续。

第二十二条 销毁国家秘密载体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确保销毁的国家秘密信息无法还原。

销毁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履行清点、登记、审批手续,并送交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销毁工作机构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销毁。机关、单位确因工作需要,自行销毁少量国家秘密载体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销毁设备和方法。第二十三条 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分为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机关、单位应当根据涉密信息系统存储、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确定系统的密级,按照分级保护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保密防护措施。

第二十四条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或者授权的保密测评机构进行检测评估,并经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以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公安、国家安全机关的涉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的管理办法,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国家安全部门另行规定。

第二十五条 机关、单位应当加强涉密信息系统的运行使用管理,指定专门机构或者人员负责运行维护、安全保密管理和安全审计,定期开展安全保密检查和风险评估。

涉密信息系统的密级、主要业务应用、使用范围和使用环境等发生变化或者涉密信息系统不再使用的,应当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及时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十六条 机关、单位采购涉及国家秘密的工程、货物和服务的,应当根据国家保密规定确定密级,并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机关、单位应当对提供工程、货物和服务的单位提出保密管理要求,并与其签订保密协议。

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涉及国家秘密的工程、货物和服务采购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举办会议或者其他活动涉及国家秘密的,主办单位应当采取下列保密措施:

(一)根据会议、活动的内容确定密级,制定保密方案,限定参加人员范围;

(二)使用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的场所、设施、设备;

(三)按照国家保密规定管理国家秘密载体;

(四)对参加人员提出具体保密要求。

第二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国家秘密载体制作、复制、维修、销毁,涉密信息系统集成或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等涉及国家秘密的业务(以下简称涉密业务),应当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保密审查。保密审查不合格的,不得从事涉密业务。

第二十九条 从事涉密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3年以上的法人,无违法犯罪记录;

(二)从事涉密业务的人员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三)保密制度完善,有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负责保密工作;

(四)用于涉密业务的场所、设施、设备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

(五)具有从事涉密业务的专业能力;

(六)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条 涉密人员的分类管理、任(聘)用审查、脱密期管理、权益保障等具体办法,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机关、单位应当向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本机关、本单位保密工作情况。下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向上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本行政区域保密工作情况。

第三十二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机关、单位执行保密法律法规的下列情况进行检查:

(一)保密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

(二)保密制度建设情况;

(三)保密宣传教育培训情况;

(四)涉密人员管理情况;

(五)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情况;

(六)国家秘密载体管理情况;

(七)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保密管理情况;

(八)互联网使用保密管理情况;

(九)保密技术防护设施设备配备使用情况;

(十)涉密场所及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情况;

(十一)涉密会议、活动管理情况;

(十二)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情况。

第三十三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保密检查过程中,发现有泄密隐患的,可以查阅有关材料、询问人员、记录情况;对有关设施、设备、文件资料等可以依法先行登记保存,必要时进行保密技术检测。有关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保密检查应当予以配合。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检查后,应当出具检查意见,对需要整改的,应当明确整改内容和期限。

第三十四条 机关、单位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的,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在24小时内向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泄密报告的,应当在24小时内逐级报至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第三十五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公民举报、机关和单位报告、保密检查发现、有关部门移送的涉嫌泄露国家秘密的线索和案件,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或者组织、督促有关机关、单位调查处理。调查工作结束后,认为有违反保密法律法规的事实,需要追究责任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向有关机关、单位提出处理建议。有关机关、单位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第三十六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收缴非法获取、持有的国家秘密载体,应当进行登记并出具清单,查清密级、数量、来源、扩散范围等,并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提请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协助收缴非法获取、持有的国家秘密载体,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三十七条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据保密法律法规和保密事项范围,对办理涉嫌泄露国家秘密案件的机关提出鉴定的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属于何种密级作出鉴定。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受理鉴定申请后,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出具鉴定结论;不能按期出具鉴定结论的,经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

第三十八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开展保密审查、保密检查和泄露国家秘密案件查处工作,做到科学、公正、严格、高效,不得利用职权谋取利益。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机关、单位发生泄露国家秘密案件不按照规定报告或者未采取补救措施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条 在保密检查或者泄露国家秘密案件查处中,有关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拒不配合,弄虚作假,隐匿、销毁证据,或者以其他方式逃避、妨碍保密检查或者泄露国家秘密案件查处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协助机关、单位逃避、妨碍保密检查或者泄露国家秘密案件查处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一条 经保密审查合格的企业事业单位违反保密管理规定的,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暂停涉密业务;情节严重的,停止涉密业务。

第四十二条 涉密信息系统未按照规定进行检测评估和审查而投入使用的,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建议有关机关、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四十三条 机关、单位委托未经保密审查的单位从事涉密业务的,由有关机关、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未经保密审查的单位从事涉密业务的,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

第四十四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未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1990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5月25日国家保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保密制度》试题

《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保密制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保密法实施条例》共有()。A

A.六章四十五条

B.六章四十条

C.五章五十三条

2、《保密法实施条例》自()起实施。

B

A.2010年10月1日

B.2014年3月1日

C.2014年1月17日

3、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知悉的事项。

C

A.县处以上领导干部

B.共产党员

C.一定范围的人员

4、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

A

A.绝密、机密、秘密

B.绝密、机密、一般

C.秘密、机密、一般

5、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机密级不超过(),秘密级不超过()。

B

A.四十年;三十年;二十年

B.三十年;二十年;十年

C.二十年;十五年;十年

6、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以外的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过()批准。

B

A.本机关、单位的涉密载体管理人

B.机关、单位负责人

C.本机关、单位的定密责任人

7、机关、单位应当将涉及绝密级或者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确定为(),将集中制作、存放、保管国家秘密载体的专门场所确定为()。

B

A.保密要害部位;重要保密单位

B.保密要害部门;保密要害部位

C.保密监管单位;重要保密单位

8、涉密计算机是指在工作中运用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功能,处理涉及()的计算机。

B

A.内部信息

B.国家秘密信息

C.政务信息

9、涉密人员上岗应当经过保密教育培训,掌握保密知识技能,签订(),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B

A.保密责任状

B.保密承诺书

C.保密协议书

10、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对本机关、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C

A.保密法律法规

B.保密形势

C.保密形势、保密法律法规、保密技术防范

11、各级机关、单位对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及时确定密级。

C

A.保密法实施办法

B.保密规章制度

C.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

12、收发涉密载体,应当履行()手续。

A

A.清点、登记、编号、签收等

B.交接

C.签字

13、领导干部阅办秘密文件、资料和办理其他属于国家秘密的事项,应在()进行。

A

A.办公场所

B.家中

C.室外

14、销毁涉密载体,应当履行()手续,并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送到()指定场所监销。

C

A.清点;公安部门

B.交接;上级机关

C.审批、登记;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15、国家秘密的标志方式为()。C

A.密级

B.密级+保密期限

C.密级+“★”+保密期限

16、制作秘密文件、资料,应送()印制。

C

A.一般印刷厂

B.内部印刷厂

C.国家秘密载体定点复制单位

17、分发涉密文件、资料的各种等级清单,要保存(),以备查询。

C

A.1年

B.3年至5年

C.10年

18、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B

A.故意

B.故意或过失

C.过失

19、某领导外出时提包被窃,找回后发现包内钱物丢失,涉密文件完整无缺。这一事件()。

C

A.属于泄密事件

B.不应视为泄密事件

备的电话机、传真机。

A.加密处理

B.加密 C.非加密

3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未经批准,私自留存国家秘密文件,属于()行为。

B

A.违反保密规定

B.非法持有国家秘密

C.违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

36、以下不属于国家秘密的有()。C

A.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B.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

C.政府公开信息

37、计算机信息系统打印输出的涉密文件,应当按相应()文件进行管理。

C

A.普通

B.一般

C.密级

38、存储国家秘密信息的U盘只能在()计算机上使用。

A

A.本单位同一密级或更高密级的涉密

B.办公用

C.上网用

39、机关、单位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检查保密工作。C

A.岗位培训

B.警示教育

C.保密教育

40、机关、单位应当按照保密法的规定,严格限定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对知悉(B)以上国家秘密的人员,应当作出书面记录。

12.上级机关、单位发现下级机关、单位国家秘密的确定、变更和解除不当的,应当及时通知其纠正,也可以直接纠正。(对)

13.机关、单位确因工作需要,自行销毁少量国家秘密载体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销毁设备和方法。(对)

14.从事涉密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1年以上的法人,无违法犯罪记录。(错)

15.从事涉密业务的人员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对)16.经保密审查合格的企业事业单位违反保密管理规定的,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暂停涉密业务;情节严重的,停止涉密业务。(对)

17.机关、单位委托未经保密审查的单位从事涉密业务的,由有关机关、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对)

18.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泄露国家秘密不够刑事处罚的,可以酌情给予行政处分。(错)

19.《保密法实施条例》规定:不得将依法应当公开的事项确定为国家秘密。(对)

20.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不能确定保密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条件。(对)

第四篇: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细则(范文模版)

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细则

(1991年11月30日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1992年3月1日辽宁省保密局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

第三条 保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 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保密工作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和上级保密工作部门的指导下,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保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应根据需要建立保密组织或确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机关、单位的日常保密工作。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保密工作部门的主要职能:

(一)组织和监督《保密法》、《实施办法》和本细则的实施;

(二)制定本行政区域具体保密工作措施;

(三)指导各机关、单位的保密工作;

(四)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保密工作部门报告保密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有关保密工作任务;

(五)其他保密工作。

第七条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保守国家秘密为借口,隐瞒各种违法事实。

第二章 密级的确定、变更、保密期限及解密

第八条 各机关、单位应当根据《保密法》第八条、《实施办法》第十四条及其他有关规定确定、变更密级、确定保密期限及解密。

第九条 已确定密级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对不能标明的,由产生或最初掌握该事项的机关、单位负责通知接触范围内的有关人员并作文字记载。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的具体办法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条 各机关、单位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除依照《实施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外,还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拟定为绝密级的,应向本级人民政府的保密工作部门提出申请,逐级转报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或其授权的机关审批;

(二)拟定为机密级的,应向本级人民政府的保密工作部门提出申请,按规定逐级转报省保密工作部门或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或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授权的机关审批;

(三)拟定为秘密级的,应向本级人民政府的保密工作部门提出申请,除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由市保密工作部门审批外,其他市逐级转报省保密工作部门或有该事项密级确定权的上级业务主管机关审批。

第十一条 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属于何种密级有争议的,任何一方均可将争议事项及理由形成书面材料,报送省保密工作部门。省保密工作部门从接到书面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应作出决定并通知争议各方。对确需报国家保密工作部门决定的,省保密工作部门应当及时通知争议各方。

第十二条 各机关、单位对本机关、单位被确定为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应根据情况变化定期或随时检查密级有无变更。密级变更或解密后,确定密级的机关或单位应当及时通知有关机关或单位。

第十三条 机关、单位主管保密工作的部门,应对本机关、单位内各业务部门确定密级、变更密级和解密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十四条 接触国家秘密事项的机关、单位和人员,应当根据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指定的范围执行。

第十五条 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制作、收发、传递、承办、摘抄、立卷、保管和销毁,必须严格履行登记手续,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对绝密级国家秘密,应当加强保密措施、定期检查,按确定密级机关、单位的要求处理。

第十六条 任何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准携带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到与工作无关的公共场所;不准与无关人员谈论国家秘密。

第十七条 机关、单位召开涉及国家秘密事项内容的会议,主办单位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确定参加会议人员,保密范围;

(二)对会议文件、资料编号登记;

(三)需要到会人员带回的文件、资料应当开列清单;

(四)禁止使用无线话筒扩音;

(五)需要使用通信设备的,必须经过严格技术安全检查。

第十八条 涉及到国家秘密的重要活动,必须制定保密工作方案,报送省保密工作部门备案,并抄送有关地区的保密工作部门。

第十九条 确因工作需要在本机关内复印上一级机关或本机关制发的机密级以下文件、资料、图表等,必须经本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并不得超过批准的复印数量。

第二十条 印刷厂、复印社必须持有省或市保密工作部门核发的《国家秘密载体复制许可证》方可印刷、复制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图表等。

第二十一条 机关、单位销毁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物品,应当送到保密工作部门指定的地点销毁。

第二十二条 拾到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应及时送交保密工作部门或公安部门处理,不得收藏或转移。对藏匿不交的,保密工作部门可以会同公安部门强制收缴。

工作人员因公外出而发生泄密事件,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保密工作部门或公安部门。当地保密工作部门、公安部门应协助查找。第四章 对外提供国家秘密的审批

第二十三条 机关、单位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国家秘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经上级机关批准;

(二)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三)不涉及绝密级国家秘密;

(四)与双方交往和合作项目有关;

(五)符合平等互利原则;

(六)对方具有履行保密义务的能力。

第二十四条 申请对外提供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应拟定提供方案,同拟提供的资料一并报送有审批权限的机关或部门。

第二十五条 省内各机关、单位需要对外提供国家秘密,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秘密级事项,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由市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保密工作部门批准;其他市由省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保密工作部门批准。

(二)机密级事项,由省业务主管部门审核,报送国家业务主管部门或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抄送本级人民政府保密工作部门。

第二十六条 中央驻本省各地区的机关、单位需要对外提供国家秘密应按系统逐级报至国家业务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按规定抄送省、市保密工作部门。

第二十七条 提供国家秘密涉及到军事设施的,审批机关必须事先征得军区保密工作部门同意。

第二十八条 携带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出境,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第五章 奖 惩

第二十九条 对保守国家秘密有显著成绩或重要贡献的个人或集体,符合《实施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条件之一的,其所在机关、单位、上级机关或当地人民政府应给予表彰。

第三十条 对泄露国家秘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个人,其所在机关、单位应当按照《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本细则第二十条规定的印刷厂、复印社,按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细则由保密工作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细则

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细则(1991年11月30日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1992年3月1日辽宁省保密局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

第三条保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保密工作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和上级保密工作部门的指导下,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保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应根据需要建立保密组织或确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机关、单位的日常保密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保密工作部门的主要职能:

(一)组织和监督《保密法》、《实施办法》和本细则的实施;

(二)制定本行政区域具体保密工作措施;

(三)指导各机关、单位的保密工作;

(四)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保密工作部门报告保密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有关保密工作任务;

(五)其他保密工作。

第七条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保守国家秘密为借口,隐

瞒各种违法事实。

第二章密级的确定、变更、保密期限及解密

第八条各机关、单位应当根据《保密法》第八条、《实施办法》第十四条及其他有关规定确定、变更密级、确定保密期限及解密。

第九条已确定密级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对不能标明的,由产生或最初掌握该事项的机关、单位负责通知接触范围内的有关人员并作文字记载。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的具体办法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条各机关、单位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除依照《实施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外,还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拟定为绝密级的,应向本级人民政府的保密工作部门提出申请,逐级转报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或其授权的机关审批;

(二)拟定为机密级的,应向本级人民政府的保密工作部门提出申请,按规定逐级转报省保密工作部门或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或国家保密工作部门授权的机关审批;

(三)拟定为秘密级的,应向本级人民政府的保密工作部门提出申请,除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由市保密工作部门审批外,其他市逐级转报省保密工作部门或有该事项密级确定权的上级业务主管机关审批。

第十一条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属于何种密级有争议的,任何一方均可将争议事项及理由形成书面材料,报送省保密工作部门。

省保密工作部门从接到书面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应作出决定并通知争议各方。对确需报国家保密工作部门决定的,省保密工作部门应当及时通知争议各方。

第十二条各机关、单位对本机关、单位被确定为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应根据情况变化定期或随时检查密级有无变更。密级变更或解密后,确定密级的机关或单位应当及时通知有关机关或单位。

第十三条机关、单位主管保密工作的部门,应对本机关、单位内各业务部门确定密级、变更密级和解密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

第三章保密制度

第十四条接触国家秘密事项的机关、单位和人员,应当根据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指定的范围执行。

第十五条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制作、收发、传递、承办、摘抄、立卷、保管和销毁,必须严格履行登记手续,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对绝密级国家秘密,应当加强保密措施、定期检查,按确定密级机关、单位的要求处理。

第十六条任何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准携带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到与工作无关的公共场所;不准与无关人员谈论国家秘密。

第十七条机关、单位召开涉及国家秘密事项内容的会议,主办单位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确定参加会议人员,保密范围;

(二)对会议文件、资料编号登记;

(三)需要到会人员带回的文件、资料应当开列清单;

(四)禁止使用无线话筒扩音;

(五)需要使用通信设备的,必须经过严格技术安全检查。第十八条涉及到国家秘密的重要活动,必须制定保密工作方案,报送省保密工作部门备案,并抄送有关地区的保密工作部门。第十九条确因工作需要在本机关内复印上一级机关或本机关制发的机密级以下文件、资料、图表等,必须经本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并不得超过批准的复印数量。

第二十条印刷厂、复印社必须持有省或市保密工作部门核发的《国家秘密载体复制许可证》方可印刷、复制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图表等。

第二十一条机关、单位销毁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物品,应当送到保密工作部门指定的地点销毁。

第二十二条拾到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应及时送交保密工作部门或公安部门处理,不得收藏或转移。对藏匿不交的,保密工作部门可以会同公安部门强制收缴。

工作人员因公外出而发生泄密事件,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保密工作部门或公安部门。当地保密工作部门、公安部门应协助查找。

第四章对外提供国家秘密的审批

第二十三条机关、单位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国家秘

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经上级机关批准;

(二)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三)不涉及绝密级国家秘密;

(四)与双方交往和合作项目有关;

(五)符合平等互利原则;

(六)对方具有履行保密义务的能力。

第二十四条申请对外提供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应拟定提供方案,同拟提供的资料一并报送有审批权限的机关或部门。

第二十五条省内各机关、单位需要对外提供国家秘密,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秘密级事项,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由市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保密工作部门批准;其他市由省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保密工作部门批准。

(二)机密级事项,由省业务主管部门审核,报送国家业务主管部门或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抄送本级人民政府保密工作部门。

第二十六条中央驻本省各地区的机关、单位需要对外提供国家秘密应按系统逐级报至国家业务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按规定抄送省、市保密工作部门。

第二十七条提供国家秘密涉及到军事设施的,审批机关必须事先征得军区保密工作部门同意。

第二十八条携带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出境,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奖惩

第二十九条对保守国家秘密有显著成绩或重要贡献的个人或集体,符合《实施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条件之一的,其所在机关、单位、上级机关或当地人民政府应给予表彰。

第三十条对泄露国家秘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个人,其所在机关、单位应当按照《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对违反本细则第二十条规定的印刷厂、复印社,按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本细则由保密工作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保密法实施条例的立法得失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密法实施条例的立法得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纪念新修订《保密法》实施两周年活动情况

    纪念新修订《保密法》实施两周年活动情况 为引导干部职工自觉把保密规定转化为政治要求、工作习惯和行为准则,构建自觉保守党和国家秘密的浓厚社会氛围。我局高度重视,加强领......

    《保密法》及《保密法实施条例》知识测试题_及参考答案

    保密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下简称《保密法实施条例》)对机关、单位保密宣传教育的基本内容作出规定,要求......

    跟踪审计实施的经验、得失及建议

    一、跟踪审计目前的现状 1、全过程造价控制中常见的利益相关方是委托方、建设单位、承包人。明确三方分别代表不同的利益; 2、委托方的核心利益是成本或者是合法合规下的成本......

    开展新修订《保密法》实施一周年宣传活动

    双柏县地税局开展新修订《保密法》实施一 周年宣传活动 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真正把“六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落到实处,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及涉密人员的保密意识......

    浅析公务员法立法及实施中的不足

    浅析公务员法立法及实施中的不足1993年,国务院发布施行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公务员管理初步做到有法可依,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公务员法》并于2006年1月1日施行,后......

    中国残疾人就业立法及其实施状况

    中国残疾人就业立法及其实施状况 刘翠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残疾人由于受残疾的限制,使他们在参与社会生活时受到很大的障碍,所以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消除他......

    立法调研提纲(初稿)[样例5]

    《陕西省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立法 调研提纲1、立法需求。《陕西省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立法的原则、目的和意义,立法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各地在地下水管理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

    保密法实施条例:应公开事项禁定为国家秘密

    保密法实施条例:应公开事项禁定为国家秘密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共6章45条,自2014年3月1日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