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爱推开冷漠的心墙——浅谈“差生”转化
用爱推开冷漠的心墙——浅谈“差生”转化
化学与材料学院
107012002042
蔡绿艳
前言:当前,我国已基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任何适龄青少年都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因此,不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同一地区、同一学校、同一班级的学生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我们的办学思想也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们需要的不再是个别尖子生,而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四有人才。因此转化差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摘要:在促进差生转化中,教师要正确对待差生,不能排斥差生,对差生置之不理;相反地,要”关心“差生”、帮助“差生”,尊重、偏爱、理解“差生”,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转化“差生”。
关键词:“差生”
形成对待
转化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师把几个常常违纪的学生的家长传到学校,对着他们的父母历数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的种种劣迹,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和老师一样严厉的刻薄自己的孩子,言语中充满了愤怒和不满,但是有一位母亲没有这样做,她没有在那么多人的面前数落自己的孩子,而是泪流满面的看着自己的孩子,然后握住了孩子的手,这位母亲说:别人可以看不起我的孩子,刻薄我的孩子,但是我是孩子的母亲,我不能看不起自己的孩子,孩子没有学好,是我做母亲的失职。如果连我这个做母亲的都看不起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就真的没有希望了。后来,只有这个孩子考上了大学,而其他的孩子则无缘进入大学的门。”
这个故事给我的触动很大,学生成了差生,难道都是学生的错吗?就没有我们失职的地方?如果我们也想这位伟大的母亲一样,不歧视自己的孩子,不在众人面前训斥自己的孩子,给孩子留一份自尊,很多学生是不会越来越差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首先我们要尊重学生,更要尊重“差生”。
说到“差生”做教师和学生的对这个词汇并不陌生,而且一定感到它并不是一个褒义词,谁也不想背上它。只不过有些学校的叫法有所不同,称为“问题学生”、“后进生”或“潜能学生”而且有些学校和老师甚至很细致的把“差生”进行分类:单差生和双差生。单差生指的是某一方面差的学生,特别是指成绩差的学生;双差生则是指不但学习差,而且很不遵守规范的学生。
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人出生的时候本都是善的、好的,没有人会敢断言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就是一个“差生”,我们不否认有些学生是先天遗传的不足,但是这部分人的比例按遗传学的角度看不到2%,可是我们每个班的“差生”远远要大于这个比例,可见“差生”的形成是多数是人为的后天因素,不是先天的遗传。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差生”?既然“差生”的形成是人为的因素,那么通过人为的因素也能消除人为产生的“差生”。“差生”是怎么形成的?鉴于绝大多数学校都是以学生的成绩评价老师的教学成绩和学生的优劣。要对学生的每次考试排排队,既然是排队必然就有一个先后之分,每次被排在后边的学生自然就被人为的划在“差生”的行列。学校和老师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不会表扬和赏识的,我们听到的最多话就是:你是怎么考的?怎么学的?为什么没有考好?我是怎么给你们讲的?如果下次你再考的这样差,我将怎样等等,而教师本人很少进行自我反省:自己的教法是不是适合于所有的学生?有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不是分数就真正代表了一个学生真的是“差生”?缺少了关心和赏识,使得这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学校和班级的弱势群体。越是得不到赏识和鼓励,学生就越容易失去自信心,失去自信心的人对任何事情就畏首畏尾,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心理怎么会健康?怎么能不厌学?逆反心理差一点的学生也许就这样成了单差生,而逆反心理强的学生则可能会用别的方式发泄他们的不满,这样就会在学校中违规乱纪,成了老师和学校眼中的双差生。虽然我们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写着“不歧视学生”,但是事实的情况不容乐观,考试分数成了学生的命根子,只要学生有一个好的分数,学校家长都满意,只要学生的分数达不到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值,那么这些学生就惨了,学生因为得了一个不好的分数而受到严重惩罚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果仅仅其他的方面差但是学习成绩不差的学生,在学校的日子还是比较好过的,往往用他高分的成绩掩盖了他在老师和家长中的其他缺点,其实这样的“差生”也许更危险。
让我们喜欢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是很容易的,如果让我们老师去喜欢一个学习不好,而且常常犯错误的学生也许就难了。教师的天职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还要育人。我们要教育“差生”,首先必需走近这个学生,以情感人。只要教师用真情去打动学生。你会发现其实“差生”并不差。他们的差很多情况是被“逼”出来的。他们有许多的闪光点是很多学习好的学生很难具备的。我曾经教过很多纪律很乱的班级,的确有些学生自律性差,管不住自己,常常在课堂上违规。很多的教师总是呵斥和讽刺他们,结果总是不尽人意。其实我们只要换一个角度,站在这个学生的立场想一想,当一个学生常常处在被否定的环境中,心态能健康吗,学生还是未成年人,他们面对别人对自己的否定总要发泄一下吧,他发泄的方式也许就是捣乱。当一个学生坐在课堂上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得需要多大的忍耐力才能坐得住啊!所以当这些学生捣乱时,我们应该想到的是:我们的课能让这些学生听懂吗?我们有没有照顾到这些学生的基础和自尊?如果我们做教师的没有耐心关注这些“差生”,那么这些学生怎么会有耐心遵守他听不懂课的课堂纪律?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差生”?
首先,“差生”渴望自尊。他们往往为自尊而做出过激的反映,为自尊而消沉,比如:“好打架”、“哥们儿义气重”、“不完成作业”,等等。我们要尊重他们,即便是在出错的时候,也不能横眉冷对。
其次,“差生”渴望进步,但是当他们的努力失败或取得一点进步不被认可时,常常自暴自弃,老师要时刻把注意力放在他们的身上,去发现他们的进步,去帮助他们进步,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在福州四中实习的时候,班上有个 叫郑铧的同学,底子差,经常抄袭作业,上课不能认真听讲,课堂练习跟不上,我就及时鼓励他们,使他有完成作业的优越感,增强了信心。有一段时间上课回答问题非常踊跃,课后自觉独立按时地完成作业。
第三,“差生” 需要宽宏大量,“差生”出错较多,反复多,有时真让人感到无奈。比如跟同学打架、欺负小同学等,这需要我们不要放弃,有宽厚的胸怀原谅他们。
第四,“差生” 需要更多的关爱,他们往往心理素质,缺乏信心,心理封闭,看见老师只想躲着走,写作业宁可抄也不问,可能是“差生”受批评多,怕老师找“毛病”,这就更需老师时刻想着他们,经常到他们身边看一看。
第五,“差生”需要集体。他们由于出错、受批评多,大部分同学对他们疏远,以至使他们没有好伙伴,与社会的闲散人员混在起,喝酒、抽烟、赌博成了他们的课余爱好,这他们就需要教师还给他们集体的温暖,教育较优秀学生主动找他们玩,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还让他们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显示他们的能力,从而获得欢乐。
第六,“差生”需要家庭的正确关爱。有很多“差生”是因为家庭的原因造成的。要么缺少爱,要么溺爱。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好家长这方面的思想工作,教给他们怎样的爱才是真的爱。
第七,“差生”需要社会的帮助。“差生”其实是心理发展不正常造成的,可以说是心理残疾。因此,我们应该像同情残疾人那样同情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的心理疾病得到及时治疗。综上所述,如何帮助和转化“差生”,其做法如下:
一、了解情况,加强沟通
俗话说:“对症才能下药。”着手了解一下“差生”的情况。首先,召开“差生”的会议,放下老师的威严与他们促膝谈心,让他们讲实话,吐真情,互相沟通。其次,向前任班主任、科任老师、家长询问一些情况。通过了解,得知“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智力因素,他们确实接受能力不强,反应慢,基础差;有的是非智力因素,比如贪玩、对学习缺乏兴趣、家庭环境的影响等。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后进,我想他们同样都希望得到进步,希望得到帮助。
二、偏爱“差生”,多给他们机会
依我的实习实践来看,尽管学生在同一个班,接受同一位老师的教育,但所受教育的机会是不均等的。有的“差生”在一节课上都难以被叫起来回答一个问题,这样长期下去必然会影响他们的智力、学习兴趣以及性格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照顾“差生”,偏爱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备课时心中有他们,在备重点、难点时,考虑他们的认知水平,讲授时注意深入浅出,充分利用语言、挂图、板画、动作演示等各种手段,增强直观性,降低难度,使他们易于理解。另外,还特意设计一些要求回答“是什么”这类判别型的问题让他们做,使得堂上提问、练习、议论都有“差生”参与的机会,并相机辅导。每节课,我都注意结合每个“差生”的情况,把较容易的问题、练习留给他们回答、完成,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就先让优生、中生回答,然后再让“差生”回答。堂上保证有较多的练习时间,并且利用上课 巡视练习情况的时间、课间及自习课、活动课等检查他们的笔记、练习本,马上批改,给予辅导。
三、信任“差生”,多鼓励,多表扬他们
一般来说,班上学生课堂举手的总是集中在几个优生身上,“差生”只是呆呆地坐着。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班上开展发言加分、奖五角星活动,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进行加分,对每节课举手三次以上的学生奖五角星一颗,每月累计一次,作小结,到学期末评出积极发言的学生以及发言进步快的学生,给予奖励。这样一来,全班学生被调动起来,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为了消除“差生”胆怯的心理,应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心。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时,都以亲切、和蔼的表情,信任、期望的目光鼓励他们举手回答问题,当他们能举手时,优先请他们回答,并注意答问过程中加以引导启发,当他们答对时,便及时表扬,充分肯定他们,使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进而树立起自信心,在课堂上逐渐由“陪读”变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互帮互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除了自身努力外,还应充分发动其他学生,尤其是优生,在班中成立“互帮小组”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比学赶帮”活动。这些活动能使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能使“差生”更接近其他学生,消除学生与学生间的隔阂,既能在知识方面查缺补漏,又增进了同学间的了解和友谊,这样有利于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班风,浓烈的学习氛围,使“差生”也受影响,渐渐爱上学习。
五、密切联系家长,争取支持,合作教育
学生的家庭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第二课堂,因此,在这方面应总结以往的经验,凡是“差生”都要密切联系家长,对每个“差生”建立档案,填好家长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及家庭情况简析,把“差生”在学校的点滴进步反映给家长,让家长及时表扬、鼓励孩子。也让家长将孩子在家中各方面的转变及时反映给我,让我及时表扬和疏导,使“差生”感到被重视,满足自尊心和荣誉感,激发自信心和学习内部动力。
总之,作为教师,切记不要轻易把学生视为:“差生”,更不能轻易给任何一位学生戴上“差生”的帽子,也许未来的科学家、文学家、实业家就在你的“差生”中间。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 因此,老师首先要摆正自己对“差生”的看法,要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关心“差生”、帮助“差生”,尊重、偏爱、理解“差生”,采取相应的措施转化“差生”,尽量不要让一个学生掉队,真诚地希望每位在岗的教师,敞开你们博大的胸怀去接纳拥抱每一位“差生”;用教师心灵的阳光去打开“差生”冷漠而紧闭的心灵大门;用教师炽烈的情感去激起“差生”情感的浪花;用教师真诚的爱心去医治“差生”心灵的创伤;用教师精神的雨露去洗涤“差生”精神的污染;用教师高尚的人格与情操去陶冶“差生”,帮助他们弃旧图新,跨上与同伴同步,与时代同步的前进步伐,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珠海市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编印
2、陈家麟 《学校心理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涂光辉 《班主任工作技能》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第二篇:用大爱转化小爱
用“大爱”转化“小爱”
眼下若是提到中学生早恋已不再是新闻,但是要是这种现象发生在小学生身上,那不能不说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了。小学生早熟问题,是当前摆在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新任务,它迫使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和对未来负责的精神去对待它,研究它。相关资料显示,儿童早恋,从医学的角度上讲,是一种生理疾病,属于个案,可用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当前小学生中因心理原因引起的早恋,已并非个案,对少年儿童起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危害,因此是个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
事件描述:
上学期刚开学,六年级(2)班的班主任朱老师找到我,忧心忡忡的告诉我,他们班里有一对男女生出现早恋的苗头,同学之间传的沸沸扬扬,在班里影响很坏,致使近一段时间班级纪律、学习风气都出现了严重的下滑。他已经找到了这些学生谈心,但收效甚微,正在考虑要不要找到家长协助教育。这不,先来征求一下我的意见。闻讯后,我马上从侧面了解了一下情况:男主角陈某,成绩一般,在班里一向爱出风头,特别热衷参加班级活动,为人大方,喜欢呼朋引伴,属于思想单纯、头脑简单一类;女主角梁某,成绩优异,形象清秀,活泼好玩,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随爷爷奶奶居住,是一个留守儿童。学生反映近一段时间,陈某经常给梁某传纸条,并时常看到他们在周末时间一起到网吧玩或者去逛街。而且,在面对同学向他们打听消息或开玩笑时,两人居然相对一笑,摆出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陈某居然在一次和班里好友闲聊时提到,要攒钱在梁某生日的时候给他买个大蛋糕和100支玫瑰,送她一份惊喜。事情至此,严重超出了我的预想。下一步如何处理呢?该怎样谈话呢?是个别谈还是一起谈?需要告知家长,让家长介入谈话吗?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工作十余年,我初次遇到这样的问题,真是一筹莫展。经过反复思量和查阅大量资料、案例后,我决定先对这两位学生进行深入家访。家访是在秘密中进行的,家访时,我循例只是问问学生的在家表现、生活情况、兴趣爱好、课余生活、家人关系等常规问题。对于孩子早恋的问题,我只字未提,因为我不愿在没有充分调查、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单凭猜测,武断的下结论。毕竟这个问题是敏感的,我想尽可能的不伤害到他们、在保护他们的隐私与尊严的前提下,处理好这个问题。
家访是有收获的,我获得了大量对我谈话有帮助的信息。谈话是个别进行的,我先找到梁某,毕竟女同学心里防线容易攻破。我先例行公事般询问了她最近的学习、生活情况,她小心翼翼的回答着我的问话,能看出来,她是有顾虑的,但好在没有抵触情绪。可能我家访的事,她已觉察了,她感激我没有将她与陈某的事情向家长反映,而这一点也正是我期待的。随着谈话的气氛趋向融洽,我话锋一转,问道:“梁某,你知道我找你来,具体想谈谈什么吗?”听到我的问话,她一愣,随即马上低下了头,用手摆弄着衣角,一副羞愧的样子,谈话陷入了一片沉寂„„
我起身倒了杯水给她,然后轻声的说:“没关系,今天老师找你来就是想和你聊聊。最近你的成绩明显下降了,班级里同学也议论纷纷,老师都很操心,我相信你父母在外要是知道你成绩退步,也会心里不安的,你说是吧!”可能是提到父母触动了她的神经,她微微的点了一下头。这时我注意到她的眼眶里泪珠已在打转了。“你和陈某之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可以和老师说说吗?无论如何,老师都会尊重你们,会帮你保守秘密的!你尽管放心吧!”或许是我的诚恳打动了她,她轻出了一口气,抬起头,用手拭了一下额头,缓缓地说:“老师,我知道我做错了,但绝不是他们传言的那样,我们没有谈恋爱,我也不敢这么想!”
梁某的话一出口令我很意外,“哦,那你们经常在一起逛街、出入网吧是怎么回事呢?我接着问道,“是这样的,我爸妈不在家,我很想他们经常偷偷地难过,陈某发现后拍着胸脯告诉我,以后有什么困难就告诉他,他就是我亲哥,由他来保护我。爷爷奶奶年龄大了,我周末上街买菜、买东西的时候,他怕我一个人不安全,总是陪着我一起去。我喜欢和他在一起聊天,很舒服,像亲哥哥保护着小妹妹。另外,他还能教我去上网和父母视频聊天,这样我就可以经常见到他们了。”说到这她眼泪已经像断线的珠子一样,啪嗒啪嗒的往下掉了,“老师,我没有骗你,我真的害怕同学们那样的看我、说我,爸妈知道后会很生气,我都不想上学了!”
听了她的话,我心底如释重负,事情并没有传言的那样严重,我暗自庆幸没有采取过激的行为。“看来大家是误会你们了,放下心理负担,老师会帮助你的,学习、生活上遇到问题可以和老师说,思念父母可以利用学校的亲情电话与父母联系呀!对于你和陈某的关系,你今后可适当把握你们之间的距离,这样就可以消除同学们的误会了!你能做到吗?”听完我的话,梁某点点头,眼神中充满着感激。
随后,我又找来了陈某和他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如我所料,他在真心帮助梁某之外,确实发自内心的有点喜欢她了。我没有责怪他,而是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分析了早恋的危害,最后告诉他你已经长大了,喜欢异性是很正常的现象,说明你在健康的成长,所以老师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你们的家长。喜欢一个人是没有错的,但老师要批评你们的是喜欢的时间不对,接着指出近段时间因为事情的纷纷扰扰同学的议论导致成绩下降的事实,最后我幽默地给他们举了两个早恋危害成长的例子,他欣然表示接受。
谈话两周后,从朱老师那里得知两人已恢复了正常的状态,不见了当初的单独行动,梁某每周五都会用亲情电话和父母聊天,学习成绩也逐渐提了上来,但就是陈某的精神状态不太好,总是表现的心不在焉、无精打采的。我揣测他可能是精神上“失恋”导致的,于是给朱老师支了一招:在班级多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并有意无意的安排他们在一起合作,逐渐让他们从正常交往中感受老师的信任,获得积极面对未来的勇气。一段时间过后,朱老师欣喜的告诉我,陈某从上课发呆已经变得积极发言,眼神也由迷茫变得明亮了,基本上做回了以前那个带着纯洁、灿烂笑容的阳光男孩„„
事件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家庭残缺的爱是导致儿童“早恋”的原因之一。一些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一年都难得同孩子见面一次,把孩子寄养或和老人居住,他们幼小的心灵得不到亲情的抚慰,便产生了寻找异性同龄人倾诉心事的冲动。小学阶段学生出现所谓的“早恋”,教师和家长不应该过于惊慌失措,毕竟这种“恋”只是一种简单的好感。正如当初,陈某对梁某的关心和爱护只是出于一种男女同学之间的关心和爱护,但由于遭到了同学的非议和老师的误解,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逆反心理,再加上长时间的相处,女同学父母不在身边,于是自然而然的迸发了一种想充当女生保护神的欲望。反过来梁某对陈某的感觉,充其量就是一种没有父母在身边,缺少温暖和安全感的一种依赖,陈某的呵护与关爱正好填补了她内心的空白,从而形成了一种下意识的“依靠”与“好感”。面对这种单纯的好感,我只能是积极疏导和适当限制,使之发展为健康的同学友谊,不能盲目地批评和粗暴地扼杀。否则很可能造成孩子逆反心理或恐惧心理,导致不能正确处理和异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以后的恋爱、婚姻埋下隐患,甚至会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
实践证明,用我的“大爱”去包容学生的“小爱”,是可以把这种“小爱”转化为亲情或友谊的。
总结归纳:
笔者认为,小学生进入六年级以后,随着生理上的日益发育成熟,性意识开始萌芽,异性之间出现的好感是一种无法改变的事实,因此当一个女孩子或一个男孩子在外表、学业和气质等方面比较出众时,异性对其产生好感是正常的。一旦发现孩子有早恋的倾向,要学会和他们沟通。沟通和疏导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不要急于去处理,应先冷静地进行一番分析,根据不同孩子的性格特点,考虑教育帮助的方案,避开众人,个别施教,尊重学生的隐私,严格保守秘密。不要过于强调这件事情,要采取方法使孩子既知道了你的意思又不觉得你不很在意这件事。需要的时候,也可以争取家长的配合,建议家长适当增加孩子的家务,或培养他的业余爱好,使之在充实的忙碌中淡化思想。
总之,在针对孩子的情感问题时,我们务必要做到学会倾听、真诚理解、细心呵护,只有这样才能保护他们细腻的感情和脆弱的心灵,还孩子一个充满快乐、阳光、希望的童年时光!
第三篇:用爱转化后进生-后进生转化
用爱转化后进生
后进生在每个班级中普遍存在,他们的表现对班级班风学风的影响很大,而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少数是由于智力和生理有缺陷外,大多数后进生的形成是由于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失误等因素造成的,因而是完全可以转化的。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也应该有能力帮助教育好这些后进生,使他们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关爱后进生,是转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在教书育人中,班主任要用爱心去教育学生,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都要满腔热情去教育他们。特别是后进生,更要“偏爱”他们。老师心中有学生,学生心中才会有老师。“亲其师”就会“信其道”,他们会感到老师是爱他的,是真心帮助他的,是为了他好,自己不能让老师失望。一旦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自然会认真完成老师提出的各项要求。教师在关心爱护后进生的过程中,要用爱去打开后进生的心扉,激发他们的情感,促使后进生积极向上。只有感化,才能转化。
二、尊重后进生,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讽刺中有爱迪生。”陶先生的话给我很大的启示。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凑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而是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帮助,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做他们最可信赖的朋友,教师只有用博大的人文精神、宽阔的胸怀教育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全面地发展。
三、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优点,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是回想一下,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给了他们多少的鼓励与表扬?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别吝惜“好话”,这样更能够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战胜困难的更大勇气和信心。
四、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自信。
自信心是挖掘后进生潜力的基础,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热情,并利用身边本班学生由差变优的典型事例鼓励后进生不畏困难,刻苦学习,教师应尽可能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让后进生多做些基础题,以求他们得到肯定和表扬,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会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增强意志力,克服畏难情绪。
五、多方协作,共同转化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教师不能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要联系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等多方共同努力。
总之,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复杂的、艰巨的,只要每位教师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倾注爱心,必定能点亮后进生心中的“绿灯”。使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奋勇直前,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第四篇:用师爱为差生保驾护航
用师爱为差生保驾护航
作者简介:尚华,男,汉族,云南省师宗县人,1976年9月出生,1995年7月于曲靖市陆良师范学校毕业。同年9月被分配到师宗县彩云镇工作至今,现大学专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在师宗县彩云镇长街完小任教。
爱是源泉,爱是力量;师爱是阳光,师爱是无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时期新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新观念、新视角。“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希望我们教师有创新,学生有发展。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差生,了解差生,用师爱去感化差生,用师爱去架设教育的桥梁,用师爱去为差生保驾护航,让差生充满理想,能够飞翔。
一、分析、查找差生形成的原用
在一个班级中“优生劣汰”是差生形成的罪魁祸首,往往有的教师听“优生”则喜,说“差生”则悲,常常把一些思想觉悟不高,学习成绩不好或行为不轨的学生斥为“害群之马”,即为“差生”。更有甚者,“优生优育,差生不育”。这使我们的教育步入了误区,而忽视了“差生”形成的诸多原因,优秀的教师则不然。
1、树立差生也能成才的教育观
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优等生特别器重,甚至优生做错了事也可以袒护,而对差生视而不见,即使他们做了好事也没得到教师的赏识。诚然,差生比优差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哪怕是一点点,也会点燃他们爱的火焰,照亮前程,苏霍姆林斯曾指出:“同情心和由衷的关怀是教育的血和肉”,这就是爱的力量。众所周知,牛顿曾被人认为是“晚 熟的人”,爱因斯坦曾是个“平庸”而迟钝的学生,郭沫若也是一个好几次被开除的学生,可他们最终成为科学的巨匠和了不起的文学家,“差生”不也成才了吗?“人非圣贤,就能无过”。对于差生来说,多需要教师的宽容,多需要教师的爱护,他们才能健康成长。爱不需要表白,更不需要伪装,只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将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透析差生形成的原因及心理障碍
“人之初,性本善。”差生不是天生形成的,差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自身四个方面。其中学校因素是最主要的,因为说“差生”是教师心眼中的人,差生是教师给自己学生片面的定位。差生有自身的因素,更有教师的因素,不论是思想上的差生,还是学习成绩上的差生,教师必须要有真心、耐心和恒心,去激励促转他们,去了解他们,查找他们身上存在“差”的原因,达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的目的。
(1)差生的形成原因。
①基础差,学习成绩差;②思维、记忆、语言等能力差;③接受能力弱,学习效率低;④心理偏差,学习生的不明确;⑤受不良影响,沾染上不良的习气;⑥教师自身因素和学生家庭原因造成的。
(2)差生心理障碍分析
①自卑心理。差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不得法,缺乏学习进取心,面临门题时,常产生紧张、自卑、畏惧、焦虑等心理,他们对学生丧失信心,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把学习看作苦差事,并抱有厌倦、懈怠的消极情绪,课堂上不敢主动发言,做作业不懂的不敢问老师。②依赖心理。该动笔的懒得动,做作业时懒得动脑筋,抄其他同学的作业。
二、为差生的学习创造有效条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张扬学生个性,提升生命价值,教师更应给差生的发展创造有效条件,提供成功的机会
1、关心爱护学生
教师要给学生一片阳光,首先教师心中必须充满阳光。尊重学生、爱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本职,师爱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教学的桥梁,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聪明的孩子人人爱,爱不聪明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充满丰富情感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爱护和温暖,差生尤其。为师者要尊重差生人格,不能动辄训斥,应主动热情地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苦恼和深层次的原因,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挖掘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发愤成才。原国家教委柳斌说过:“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为师者要使尽浑身解数,去发掘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将融融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
2、少批评,多激励
学生犯错误属正常现象,差生更是难免。犯了错误,教师当然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要达到教育目的,教师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使学生心悦诚服,主动承认错误。教师对学生要坦诚相待,不给差生定位,对差生多一些激励和一份期待,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也会激起他们的情感,唤起他们沉睡的心灵和消 除自我情绪,就能使差生向良性方面发展。
3、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上,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不难发现,差生大多不能积极参与学习,很少举手发言,教师抛出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差生往往有的瞪眼当听众,有的无动于衷,像个局外人,有的甚至于趁机做小动作、思想开小差。究其原因有三:①实在提不出什么不同意见;②胆怯,尽管有不同意见,却又担心如果主动发言,万一说错,怕会遭到同学的耻笑或老师的批评;③随大流心理,反正会有人发言,倒不如听听人家的发言,何必花费脑筋想呢?大家都认为是对的,自己就可以照抄照搬,全盘接受。从实践经验看,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必要条件,能很好地消除学生上述心理,使学生轻松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愉悦中接受知识,能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动至最佳状态。课堂上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自己或同学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问题允许发问。这样,差生就没有被同学取笑的苦恼,没有被老师批评的的顾虑,学习过程就会积极主动,从而调动差生积极进取的自信心,为教育的成功再创机契。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师爱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艺术,教育教学要成功,差生工作论其中,教育要与时俱进,共同发展,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差生。“问得哪来清如洗,唯有源头话水来”,这正是滴滴不竭的师爱见证,让我们一起“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吧!再创教育的辉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第五篇:用“心”让后进生归队-后进生转化
用“心”让后进生归队
文/李树红
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更是大班额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虽然他们为数不多,但在班里能量很大,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将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影响这个班集体的声誉及教学质量。为了让后进生能够和其他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现将自己在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中让后进生归队的一些做法和体会简述如下。
作为班主任或任课老师,首先要做他们的朋友。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
其次要及时对他们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负担,同时,尽量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内在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要创造条件让后进生有机会表现其优点和长处,及时表扬他们,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再次,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对于特别顽劣的学生,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帮扶作用,选一些能明辩是非、有能力的班干部对其进行提醒和帮助,实行一对一或二对一小组帮扶。
除此而外,班主任更要对其进行耐心的教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后进生的心解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事。惟有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尊重和真诚的帮助,才可能消解冰冻。
几年前我曾带过一位在校小有“名气”的学生,家长一天到晚忙于生计,孩子做不做作业,学得如何,从不过问,更别说和学校密切配合了,所以孩子养成了一身的坏毛病。虽然已经是高年级学生了,但他与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没多少区别。在学校除了班主任的语文课上他能安宁一下,其他学科的课堂上,他可就没那么安分了。和老师顶嘴那是常事,扰乱课堂纪律更是家常便饭,同学们非常反感。有一次,同学们气极了,给我写信,让我给校长说,要求把他开除了。这该如何是好呢?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这样顽劣的孩子,老师不能打不能骂,只能靠说服教育,耐心开导。于是我每周至少找他谈两次心,手把手地帮扶,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向好同学看齐。还时常和他的家长沟通交流,从家长的几次谈话中,可看出他们对孩子根本就没报多大希望,但我从没放弃过对他的教育,看着掉队的他,总想把他拽回队中,还发动全班同学帮扶他,教育他。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他在不断悄悄地改变着自己。任课老师们都说罗江开始脱胎换骨了,课堂上他能积极的参与学习过程,课外他也和我格外亲近:他家的月季花开了,他精心地插了满满一瓶,送到我办公室;他家的桃子刚刚挂上枝头,他就对妈妈说:“那桃子谁都不能吃,我要送给李老师吃。”其他老师看到了,都非常羡慕我有这么个尊师爱师的好学生。但是,当“六·一”表彰进步学生没有他的名字时,他伤心地哭了,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怎么没有被选上?”我安慰他说:“和过去相比,你确实进步很大,但你有时还是管不住自己,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这次评选名额有限,只能选表现最好的。不过没关系,你可以评为班级进步生,老师掏钱买奖状、奖品。”听了我的解释,他满意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从这一举动可以看出他很想通过努力改变自己,想做个好学生。只是毛病太深,一时半会儿改不过来……
在毕业前,他塞给我一张纸条,虽然纸条上写了大半页不太通顺的话,但从中能感受到他对我充满了敬佩、感激和依恋。的确,老师的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老师主动与后进生沟通,随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用真诚的心去关怀、去帮助他们,他们是知道的、懂得的,最终也会被感动的。而这,正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前提。
总之,作为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须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走进学生的心里。只要我们以真诚的爱心、耐心去关注学生,就能促进每位学生健康成长、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