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县中医医院2012年救灾防病应急预案(共5篇)

时间:2019-05-14 05:2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永兴县中医医院2012年救灾防病应急预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永兴县中医医院2012年救灾防病应急预案》。

第一篇:永兴县中医医院2012年救灾防病应急预案

永兴县中医医院2012年救灾防病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为切实做好我院救灾防病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发生灾情时启动本预案,救灾与防病同步进行,我院要及时了解掌握全县或当地灾害事故的特征、规律、医疗救护资源、地理交通状况等信息,保证对灾害事故的应急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在发生灾害事故时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保护广大灾民的身体健康和提高灾民自救防病能力,达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的。

(三)本预案适用于全院救灾防病工作。

二、指挥系统及工作机构职责

(一)指挥系统

我院成立防汛救灾防病领导小组,统一指挥、领导和协调组织我院的救灾防病工作。

(二)工作机构及职责 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工作组:

1、综合协调组。主要职责是:综合协调救灾防病工作有关事项;组织起草有关救灾防病工作文件;编发救灾防病工作简报;负责信息收集、救灾防病报告工作。

2、疾病控制组。主要职责是:指导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组织做好现场消杀工作。

3、医疗救治组。主要职责是:制定医疗救治方案;指导灾区医疗救治工作;整合医疗资源,组织做好灾区病人的的医疗救治工作。

4、卫生监督组。主要职责是:做好救灾防病的卫生执法监督和稽查工作,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5、物资保障组。主要职责是:提出救灾防病的物资、资金预算;组织协调救灾防病物资;保障防治药品、物资供应等后勤保障工作。

(三)应急机构及职责

1、组建院级疾病预防控制应急队伍。由县疾控中心负责组建,应急队伍要设置若干应急机动分队,有相应的业务领导和流调、消杀、检验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灾害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明确分工,开展现场病因快速监测,建立24小时疫情和机动队值班制度,保证快捷,有效的反应机制。

2、组建县级救灾医疗救援队伍。由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蛟潭医院、鹅湖医院等单位组建小分队,医疗队队长由各相关医疗单位业务院长担任,配备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专业技术医生及护士若干名。主要负责病人的乡村抢救、运送、诊断、治疗、临时医疗点和院内感染控制,配合进行病人的流行病学,在洪涝灾害事故发生时接受县卫生局调遣。

三、疫情(灾情)的报告、公布

(一)疫情的报告程序

疫情监测点发现疫情立即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规与规章的要求,进行网络直报。县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要立即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浮梁县卫生局报告并组织处理。发生重大疫情时,立即组织专业防疫队伍奔赴现场。

(二)灾情的报告程序和内容

灾害事故发生地的医疗卫生单位或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及时将灾情和伤情报告辖区人民政府和浮梁县卫生局。报告内容如下:

1、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及种类;

2、伤员主要的伤情、采取的措施及投入的医疗资源;

3、急需解决的医疗救援问题;

4、医疗卫生机构受损情况。

(三)疫情监测及零报告

每个灾民临时居住点要建立一个疫情监测点;指定一名疫情报告员,开展疫情监测随访工作。县疾控中心要加强疫情管理,时刻密切注视疫情动态,灾区疫情执行每日报告与零报告制度。

(四)疫情的公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的规定实施。

四、疫情的控制

(一)灾区经常发生的疾病

1、经水或食物传播的疾病: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

2、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脑、猩红热;

3、经虫媒传播的疾病:鼠疫、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

4、人畜共患疾病:钩端螺旋体病、炭疽。

(二)疫情控制一般措施

各医疗机构在诊治过程中发现疫情,应尽快作出明确诊断,采取相应措施。一旦发现传染病人,除要逐级报告外,要迅速采取措施,隔离病人。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以及密切接触者必须按规定接受检疫、医学检查和防治措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进行流调。被污染的场所,要立即进行严格消毒和卫生处理。必要时可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第四十二条实行紧急疫区封锁,控制疫情蔓延。

(三)预防和控制重大疫情采取的措施

1、加强灾区饮水管理和食品卫生监测;

2、积极采取措施灭鼠、灭蚤、灭蚊、灭蝇;

3、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尤其不要到疫水中洗衣、洗澡、捞鱼以及游泳等;

4、做好疫情报告、传染病患者隔离治疗,及其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医学观察,做好流调;

5、病人的粪便、排泄物、呕吐物及接触物进行彻底消毒;

6、在疫情暴发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接种和预防性投药。

五、医疗救治

(一)灾害事故前应急准备

1、当发布洪涝灾害事故预报后或接到洪涝灾害事故发生报告后,救灾医疗救治组立即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救援方案。

(2)根据可能发生的人员伤亡情况,组建医疗救护队伍。(3)安排伤病员的救治单位。

(4)为其他部门的紧急支援提供医疗保障。(5)做好预报区医疗单位在院病人疏散的组织安排。(6)严密注视灾害事故发展,传达落实有关事宜。

(7)培训医护人员救援所需基本技能,重点掌握检伤分类、徒手复苏、骨折固定、止血、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清创、缝合、饮用水消毒等。

2、当发布洪涝灾害事故预报后或接到县卫生局指示后,各级医疗机构应立即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根据县卫生局指示召集救灾医疗队,并配备一定数量的急救医疗药械、药品,准备好救灾车辆,随时听从上级安排。

(二)灾害事故应急反应

1、一般性洪涝灾害事故应急反应。

发生一般性洪涝灾害事故。由各乡镇卫生院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部署、指挥、组织、协调医疗所救援行动。

(1)卫生院立即召开医疗急救工作会议,启动《浮梁县抗洪救灾防病工作预案》,指挥医疗救援行动。

(2)开展医疗卫生单位自救。

(3)及时向县救灾防病领导小组(县卫生局)报告医疗救援情况。

(4)县救灾防病领导小组迅速了解灾情,听取灾区汇报,提出医疗救援的原则和要求,根据需要派出救援队伍协助当地开展应急行动。

2、严重(特大)洪涝灾害事故应急反应。

发生严重(特大)洪涝灾害事故,由县卫生局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部署、指挥、组织、协调救援行动。

(1)立即召开县卫生局抗洪救灾医疗救治组会议,全面组织实施应急方案。(2)向灾区派出医疗急救前线指挥部,指挥灾区现场应急行动。(3)迅速向灾区派出医疗队救治伤员。(4)及时掌握灾情和救灾进展情况并及时上报。

(三)现场医疗救护

1、洪涝灾害事故发生后,凡就近的医护人员都要主动及时到达现场,并组织起来参加医疗救护。

2、参加医疗救援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向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急救指挥部报到,并接受其统一指挥和调遣。

3、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急救指挥部的任务。(1)视伤亡情况设置伤病员分检处;

(2)对现场伤亡情况和事态发展作出快速、准确评估;(3)指挥、调遣现场及辖区内各医疗救护力量;(4)向当地医疗急救指挥部汇报有关情况并接受指令。

4、在现场医疗救护中,根据受害者的伤病情况,按轻、中、重、死亡分类,分别以“红、黄、蓝、黑”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5、现场医疗救护过程中,要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要将经治的伤员的血型、伤情、急救处置、注意事项等逐一填写伤员情况单,并置于伤员衣袋内。

6、根据现场伤员情况设手术、急救处置室(部)。

(四)伤病员转送

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好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转运。

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制定的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推诿转送的伤员。

六、卫生监督

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围绕灾区应急处理工作,开展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七、物资保障

保证救灾防病装备和救生工具及消毒药械的充足货源,一旦发生灾情时能充足应对,在第一时间开展有效的防病工作。

(一)协调县财政及有关部门,组织落实防疫防治经费,及时汇报经费需求情况,同时申请上级专项资金。

(二)组织医疗设备、消杀器具药品的采购、储备和供应。

(三)协调县经贸局、药品监管局等部门,采购急需的物资。

(四)对全县应对自然灾害的物资情况进行调查,及时了解储备情况。指导各单位医疗设备、消杀器具药品的采购、储备工作,帮助协调有关事宜。

(五)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保证专款专用。

八、部门协调

县卫生局视情况提请县政府协调交通、通信、农业、武警、工商、红十字会等有关部门协助解决救灾防病有关的防疫、医疗救治、药械调拨等工作。

九、责任追究

在执行本预案时,对玩忽职守、失职、读职、不服从统一指挥、调度,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组织协调不力,推诿扯皮,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部门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附:

1、浮梁县卫生防汛救灾防病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2、县级应急队伍

3、实行防汛救灾防病领导责任制

4、灾害事故医疗救护队基本装备

5、灾害卫生应急处置措施

6、发生食物中毒时的应急措施

7、饮用水消毒方案

8、杀虫灭鼠药物的管理和使用

9、动物尸体的处理方法 附件1:

浮梁县卫生防汛救灾防病 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为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做好救灾防病工作,有效保障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研究,成立救灾防病领导小组: 组 长:郑坤辉 县卫生局局长 手机:*** 副组长:张秀玉 县卫生局副局长

手机:*** 胡淑钱 县卫生局副局长

手机:*** 郑双红 县卫生局纪检书记 手机:*** 章卫旭 县卫生局副局长、武装部长

手机:*** 顾冯明 县卫生局工会主席 手机:*** 成 员:

李金华 办公室负责人 周建春 医政股负责人 李明光 初保股负责人 汪寿平法制股股长 王建国 爱卫办主任

下设五个工作组:

1、综合协调组 组 长:郑坤辉 成 员:李金华、李明光

2、疾病控制组

组 长:张秀玉 成 员:李明光、李映白

3、医疗救治组 组 长:顾冯明

成 员:周建春、赵晓萍

4、卫生监督组 组 长:章卫旭 成 员:汪寿平王建国

5、物资保障组 组 长:章卫旭 成 员:李金华、邓安国

附件2:

组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应急队伍 组 长:张秀玉 副组长:顾义森

成 员:李明光、李映白、蒋世民、黄满昌 操金龙 责任单位:县疾控中心 组建县级救灾医疗救援队伍 组 长:顾冯明 成 员:周建春、赵晓萍

王建新、吴海莱、吴继辉、吴地炎 责任单位: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 各乡(镇)卫生院 附件3: 实行防汛救灾防病领导责任制

按照《防洪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有关文件规定和会议要求,抗洪救灾防病实行领导负责制。县卫生局成立浮梁县卫生防汛救灾防病领导小组,由局长郑坤辉总指挥,组建五个工作组(综合协调组、疾病控制组、医疗救治组、卫生监督组、物资保障组)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应急队伍及县级救灾医疗救援队伍,配备专职人员,全面负责辖区范围内的抗洪救灾防病工作。

浮梁县卫生防汛救灾防病领导小组各成员具体职责是: 组 长郑坤辉:全面负责组织指挥全县防汛救灾防病工作。副组长张秀玉:负责卫生防疫防病工作。副组长胡淑钱:负责人员安全转运工作 副组长郑双红:负责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副组长章卫旭:负责药品、物资、人员后勤保障及卫生监督工作。副组长顾冯明:负责医疗救援工作。附件4:

灾害事故医疗救护队基本装备

1、注射用药:

抗菌药、止血药、抗休克药、心血管药麻醉镇痛药、静脉输液制剂、鲜血、血浆、代血浆、破伤风抗毒素、氯丙唪、脱水利尿药。

2、口服药:

黄胺类药、抗菌类、解热镇痛药、脱敏药心血管用药、消化系统用药、五官科用药、镇静安眠药。

3、外用药:

酒精、碘酒、紫药水、红汞、纱布、胶布、脱脂棉、止血带、三角巾、各种纱条、固定夹板。

4、器械: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各种型号注射器针头、输血输液用品、气管切开包、导尿包、静脉切开包、橡皮手套、洗手用品、高压消毒包、胸、腹、腰穿刺包、担架、充气抢救帐篷、心脏泵。

5、手术包:

剖腹探查包、麻醉器械及用品、胸科器械包、扩创缝合包、妇产科的刮宫包、人流包、骨科器械包简易产包、一次性手术衣帽。

6、救治箱备:

听诊器、体温计、棉棒、压舌板、针灸包、三角巾、绷带、小夹板、剪子、手电筒、22号针头5毫升注射器、碘酒、75%酒精、安眠药、可拉明、副肾素、阿拉明、洛贝林、去痛片晕海宁、四环素、痢物灵、莨菪片氯喹。

7、卫生防疫药械: 检验仪器、试剂、消毒杀菌用器

8、预防接种用药:

霍乱、伤寒、流脑、麻疹、小儿麻痹疫苗糖丸

9、饮水消毒药: 漂白粉晶片等

10、工具及杂品:

对讲机、锤子、钳子、解锤、钢锯、木锯、电线灯泡、火柴、钉子、铅丝、锹镐、背包、手电筒蜡烛(汽灯)、抢救倒塌建筑及挤压事故中受害者的专用设备

11、生活用品:

被子、水壶、雨衣、雨鞋、塑料布、蚊帐、发电机

12、炊事用品:

锅、碗、盆、油、盐、酱调料

13、食品: 罐头、蔬菜 附件5:

灾害卫生应急处置措施

一、灾民居住地卫生防疫措施

(一)卫生防病组织。在县党委和县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灾民疾病预防控制自救组织,在乡(镇)、村长的领导下,在卫生工作队的指导下,开展爱国卫生和卫生防病工作。落实灾民临时住地的各项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掌握灾民中疫病的发生情况。在原有行政和卫生组织机构完好的灾民居地要尽量利用原有的组织、依靠乡村卫生员开展工作;对于无法利用原有组织的可选择有一定群众基础和文化的村民担任临时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联络人。协助工作队了解情况开展疾病控制工作。

(二)卫生防病宣传。大力宣传卫生防病知识,尤其要做好饮水卫生、饮食卫生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动员群众,做好基层的卫生防疫工作。

(三)灾民安置防疫措施。对于撤离灾民的安置,原则应尽量动员灾民投亲靠友分散安置,减轻集中安置的压力。对于无法疏散的灾民要建立临时灾民安置点。

在紧急状态下,灾民无法疏散或进入安置点,要就近选择有一定坡度的向阳高地安置灾民的临时居地,临时居住地的安置要尽量做到有计划、有规划,搭置临时帐篷要注意向阳、通风、搭在干燥处,灾民床铺要适当垫高防止受潮。灾民居住地要避免人畜混居;家畜、家禽应集中看养,防止人畜之间疫病的传播。居住地内要尽量铲除杂草、挖排水沟、排除积水。

(四)建立临时公共卫生设施。要设置临时公共厕所、垃圾点、污染容器等,以便妥善收集、处理粪便和垃圾等废弃物。保护环境和人群健康。

在临时居住地应有固定的垃圾收集点,尽量能用有加盖的容器贮存垃圾,并有专人负责定期及时清运至适当场所掩埋处理。

(五)安全卫生水的供应。应选择合适的水源,优先使用井水,可就近打井取水或利用附近尚未被洪水淹没的水井取水,或用机动、畜水车运水供灾民饮用。上述条件不可能时可在河、渠旁挖渗渠取水。取水水源要注意保护,在水源取水处30米以内禁止堆放粪便、垃圾等污物。

(六)灾民点的食品卫生管理洪水泛滥可导致人畜粪便、垃圾及一些有毒化学物质污染食物,因此严禁灾民食用被污染及疑似污染的食物,并向灾民大力宣传以下内容:

1、食用食物必须烧熟煮透。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2、不吃病死、淹死及死因不明的畜禽、不吃被水浸泡来源不明的直接入口食品。

3、灾民严禁食用霉变粮食,严禁食用水淹粮食泡制的臭米面或制品。

4、不采集不明野生植物,防止误食中毒。

5、加强对灾民的饮食卫生宣传,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严禁食用街头加工的食品。

6、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用消毒水洗净,保持清洁。

(七)救灾食品加工、运输的卫生监督。

1、加工供给灾民的食品、应尽量水分少、保质期长(面包添加丙酸钙等防腐剂。可延长保质期),分送救济食品时应采用小包装、少量多次分发;

2、运输食品的工具应专用,便于清洗;包装容器应无毒无害,严禁食品与有毒有害物质及污染混放,混运;

3、救灾食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监督验证合格后方可食用。

(八)灾民临时居住地的杀虫灭鼠工作。

抗洪抢险和群众转移阶段的杀虫灭鼠应重点围绕部队、民工临时居住点和转移灾民的临时居住点。

二、洪水灾后环境卫生清理措施

洪涝灾害对淹没区居住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粪便、垃圾等大量有机物和病原菌被洪水冲刷出来而污染生活环境。洪水退后,应对环境及时进行卫生清理,保护回迁灾民健康,防止疫病流行。灾民回迁环境清理措施如下:

(一)药械准备。

熏蒸消毒药物。对于洪水退后污染严重的房舍或进行疫区消毒需备存一定的过氯乙酸和甲醛。过氯乙酸1公斤可消毒1000m3民室空间,甲醛1000ml可消毒500 m3居室空间。器械的准备。每个防疫队应配备1台喷雾器,灾民回迁后每个受灾自然屯应自备1台喷雾器用于环境消毒,一台喷雾器用于杀虫。

每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小分队需配备1盒余氯比色计。

(二)清理水源、确保安全供水。

水井的清理。受淹水井要排除积水,彻底清掏,清除污泥。然后用10%漂白粉上清液彻底消毒后再恢复使用。并加高井台,排除井周围积水,防止污水倒流污染水井,在灾区重建时饮水消毒应执行“一统四定一本帐”的饮水消毒管理办法,即由村卫生室统一配制消毒母液,实行定人、定时、定户、定缸,建立饮用水消毒一本帐。

供水设施的清理。被洪水淹没过的水厂设施、储水池等需用清水彻底清洗50—100mg/L的次氯酸或0.02%漂白粉上清液浸泡30分钟后方可恢复供水。在恢复供水前应监测水质的感官性状和细菌学指标,保证安排供水。

(三)积水的清理。尽快排除村内和村附近周围的积水。洪水下撤后,村内一些低凹地区会造成小范围的积水,这些积水不但影响环境卫生,而且还会兹生蚊、蝇。灾民回迁后要组织力量按地形挖排水沟排除积水或用水泵排水。

(四)淹死禽畜尸体和粪便、垃圾的清理。对淹死畜禽尸体和垃圾要尽快集中清理;运出居民区、受淹厕所的粪便、污物收集运出。上述污物要离居民区和水源30米外淹埋或泥封堆肥卫生无害化处理。

(五)环境消毒。对村屯区被洪水淹没土地表面的腐土淤泥彻底铲除清运出居民区。外环境地面充分利用日光暴晒、用干漂白粉均匀喷洒或配制成10—15%漂白粉溶液大面积、全覆盖的喷洒消毒。防止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防止有机污染物分解造成环境的污染。

(六)受洪水浸泡居室的清理。受洪水浸泡的居室和房屋会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严惩污染。回迁时应彻底清除垃圾和地面淤泥,水浸家俱可利用阳光暴晒,居室应开窗通风,加速潮气的散发。地面、墙壁、家俱可用1%漂白粉或3%来苏水150ml—200ml/m2喷洒消毒。如不用喷洒消毒也可以用甲醛熏蒸消毒,甲醛熏蒸消毒每立方米居室空间用甲醛25mg熏蒸。

(七)灾后防止食物中毒。

1、动员各家各户利用晴天抓紧晾晒粮食,防止霉变;

2、粮食和食品加工厂可以利用打麦机、鼓风机或振动筛,去除霉粒,或用碾米机轧碾皮1—2次,将霉菌毒素降低到4%以下,再进行加工食用;

3、群众自贮的已经发生霉变的粮食可用清水或泥浆水漂浮法去掉霉变粮粒,反复用水搓洗;或用5%石灰水浸泡霉变粮食24小时取出晒干后再食用;

4、消除粮食中泥土,砂石、煤渣等其它杂物;

5、对可疑化学物质污染的粮食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食用;

6、对工业化学品,如农药、亚硝酸盐、砷化合物等要加强管理,防止群众误食引起中毒;

7、对病死、淹死及死因不明的畜禽进行深埋或焚烧,不得食用;

8、灾后灾民的餐具、饮具、用具必须彻底煮沸或清洗消毒。食物中毒时的应急处理措施见附件5。

(八)杀虫、灭鼠。

洪退后的杀虫、灭鼠工作,重点应及时转移到居民家园。

三、洪水灾后淹死牲畜尸体的卫生处理

洪水退后应立即对淹死牲畜尸体进行及时处理,否则会很快腐烂,产生浓烈尸臭,孳生苍蝇,污染环境;引发疫病。增加收集和处理的难度。洪水淹死的牲畜一般无烈性传染病,尸体体身不需消毒处理。将尸体收集后装入塑料袋,在无塑料袋情况下;也可用编织袋式草袋盛装,收集运送至处理场所。附件6:

发生食物中毒时的应急措施

一、按卫生部《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办法》及时向食品卫生监督部门报告食物中毒发生的时间、地点、中毒人数及原因,同时采到救治措施;

二、抢救中毒病人的原则:排毒、对症治疗、采用特效药。

(一)催吐

用筷子等物品刺激咽喉部

口服催吐剂:2—4%温盐水或碘酒20滴

皮下注射:盐酸啊朴吗啡9盐酸去水吗啡5ml皮下注射,但5岁以下、昏迷病人,含吗啡类中毒病人禁用。

(二)洗胃

1、对毒物不明的食物中毒可采用功2—4%温盐水、温肥皂水洗胃;

2、有机磷中毒,用0.02—0.05%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3、钡盐中毒,用15%硫酸钠溶液洗胃。注意:腐蚀性毒物中毒禁止洗胃。

(三)导泻

1、常用25%硫酸钠溶液或硫酸镁溶液40—50ml,口服或洗胃后灌入;

2、生理盐水或肥皂水高位灌肠。

(四)禁止继续食用中毒食品。

(五)查中毒食品的来源,予以暂时封存。

(六)采集中毒食品、患者呕吐物、粪便、血液、洗胃液等送实验室进行检验。

(七)对中毒食品的处理

1、细菌性食物中毒食品应煮沸15分钟后少量的掩埋量大的应烧毁;

2、液体食品加适量的漂白粉混合后销毁;

3、对真菌性、动物性、化学性中毒食品焚烧或深埋,不得用作工业原料或饲料。附件7: 饮用水消毒方案

在灾区水质污染严重,水中夹杂有大量有机物和病原体,为改善饮水质量,保证消毒效果,在消毒前水质需要净化。

一、净水剂

硫酸铝饮水净化每一万人口一天需4公斤。

明矾[硫酸铝钾(AL2K2(SO4)4。2H2O)]饮水净化每一万人口一天需5公斤。聚合氯化铝用于净化饮水每一万人口一天需1.0—1.5公斤。

二、饮水消毒剂

(一)漂白精片(含有效氯量60—70%)饮水消毒需要量按每一万人口一天0.4公斤准备(一般漂白精片每瓶0.5公斤,每瓶1000片,每片0.5克)。

(二)漂白粉(含有效氯量20—35%)用于灾民回迁后饮水消毒,每一万人口一天需0.8公斤(每桶漂白粉130公斤)。用于受淹水井清掏后的消毒每户需要量按1公斤计算;厕所、牲畜圈等外环境消毒每户需1—2公斤。

三、水质净化和消毒方法

1、每升(公斤)水需用硫酸铝30—50mg或聚合氯铝10—15mg,如用明矾净水,每升水需50mg。使用时,先将净水剂放入碗中加水溶解,然后缓慢地将它倒入装有需净水的容器中,同时用棒搅动使其生成絮状物,然后放置10—20分钟使水沉淀、澄清。

2、饮水消毒:将沉淀、澄清后的上清水倒入桶中再作消毒处理。灾区最适用的饮水消毒剂有:漂白精片(一般每片重0.5克,有效氯含量为60—70%),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20—35%,通常可按有效氯25%计算)。在救灾期间和灾民住地饮水以采用漂白精片消毒较为方便。每100公斤水通常用1片漂白精片(0.5克),如水质污染严惩或有肠道传染病流行时可增加投药量(2片/100公斤水)。用时先将漂白精片放入碗中捣碎,加少量水使其溶解,然后将其倒入装有需消毒水的容器中,搅动混匀,30分钟后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用漂白粉消毒饮水,用漂白粉10克加水50ml,使其充分溶解,弃去沉淀物,取上清液即为消毒母液,每1ml这种母液可消毒水20公斤。每克漂白粉可消毒100公斤(含有效氯25%计算,则相当于水中加氯量2.5mg/升)。附件8:

杀虫灭鼠药物的管理和使用

一、杀虫药物的储备

(一)2.5%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用于临时灾民居无杀虫每万户50公斤;用于灾民回迁后或受洪水围困村屯居民住户杀虫每万户400公斤。

(二)5%奋斗呐可湿性粉剂用于临时灾民居地杀虫每万户35公斤;用于灾民回迁后或受洪水围困村屯居民住户杀虫每万户280公斤。

(三)2.5%克敌悬浮剂用于临时灾民居地杀虫每万户50公斤;用于灾民回迁后或受洪水围困村屯居民住户杀虫,每万户400公斤。

(四)80%敌敌畏乳油在卫生害虫高密度情况下,专业人员指导下应用。可按每个受灾村屯10公斤准备。

二、灭鼠药物的储备

(一)用5/10万溴敌隆毒饵,每个临时灾民居地或村屯,平均每户按100克计算准备药量。

(二)用37.5/10万杀鼠醚毒饵,平均每户按100克计算储备药量。

(三)用1%磷化锌毒饵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慎用,可在少数重点地区鼠密度特别高的地区使用,按需要适当储备。

三、常用杀虫药品名称和使用办法

2.5%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药品使用前需用水稀释,50克加水10升,可喷洒100平方米面积,用于灭蚊、蝇、蚤。处理部位为喷洒蚊帐、帐棚内壁、门帘、室内墙壁、天花板、床下、厕所墙壁等。注意喷洒均匀,远离食品。

5%奋斗呐可湿性粉剂:该药品用水稀释,50克加水10升,喷洒面积为150平方米。用于灭蚊、蝇、蚤。处理部位为喷晒蚊帐、帐棚内壁和门帘、室内喷洒墙壁、天花板、床下、厕所墙壁等。注意远离食品。2.5%克敌悬浮济:用水稀释,50克加水10升喷洒面积100平方米,用于灭蚊、蝇、蚤等。处理部位同上。

80%敌敌畏乳油:用水稀释至0.5%浓度,用1:160稀释,即1毫升80%敌敌畏乳油加水160毫升。用于灭蚊、蝇孳生地:每平方米喷洒50—100毫升。处理部位为房前屋后的积水坑和垃圾堆、厕所坑内、动物死尸。注意用于洪水过后居户垃圾堆、厕所、动物死尸和周围孳生地,牲畜饮水处禁止使用。

四、常用灭鼠药品名称和使用方法

0.5/万溴敌隆毒饵,主要用于灭家鼠以及野外鼠,方法是洞内投药,生洞投放20克,投药后用土封盖,防止牲畜、家禽误食。

3.75/万杀鼠醚毒饵,用法同上,主要用于灭家鼠和野外鼠。

1%磷化锌毒饵,用于灭家鼠和野外鼠,每洞内投放10克用土封盖。该药品属于急性鼠药。在鼠密度极高时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慎重使用。发现死鼠深埋防止牲畜二次中毒。以上鼠药毒饵必须具备明显毒品标志和警戒色,一定要防止人畜误食中毒。

附件9:

动物尸体的处理方法

淹死牲畜尸体的处理有掩埋法和燃烧法二种,各地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条件适当选用。

一、掩埋法

掩埋法处理灾区淹死牲畜尸体是一种常用、可靠、简便易行的方法。它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物品。

掩埋法处理首先应选择合适的场所,离居民区应有100—200米的卫生防护距离,要远离水源和给水设备,应选在地下水流向的下侧,地势稍高处。挖1.5—2.0米的坑,坑底放适量的生石灰,投放生石灰的量可根据掩埋尸体的量确定(0.5—2.0公斤/m2)。掩埋尸体量大的应多加,反之补可少加或不加。掩埋尸体离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0.8米。放入尸体后在尸体表面应撤上漂白粉干粉,每平方米应撤20—40克漂白粉干粉,然后加土履盖,平整地面。

二、焚烧法

焚烧法处理尸体是一种安全、可靠、长度的一种处理方法,但需要特殊的焚烧设备和燃料,适用于具有传染性病畜尸体的卫生处理。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侧建立焚烧炉,也可以将尸体运出至有现在焚烧设备的场地进行焚烧处理。焚烧炉烟囱应在20米以上,便于烟气扩散。炉内燃烧温度应达到800—1000℃以上,保证焚烧的效果。装运动物尸体的车辆和工具用后要用1—2%漂白粉上清液或3%来苏水150—200ml/m2喷洒消毒。

第二篇:灌云县救灾防病卫生防疫应急预案

灌云县救灾防病卫生防疫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洪涝灾害的危害,指导灾后卫生防疫应急处臵工作,防范各类灾后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本预案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信息畅通、反应及时的原则,保证在洪涝灾害后,能够及时调动应急资源,有效地实施预防、控制措施,及时控制灾后易发生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和蔓延,保障灾区群众的身体健康,实现灾后无大疫的工作目标。

二、组织机构

县卫生局成立救灾防病领导小组,对救灾防病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指挥,根据灾情和疫情,组织调度医疗卫生力量,深入灾区防病治病和进行技术指导。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救灾防病领导小组,负责对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工作督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建2支卫生防疫应急队伍,每支队伍在7—10人左右,负责指导灾区现场开展饮用水消毒、疫情监测、健康宣传、外环境消毒等卫生防疫工作。

县卫生监督所成立救灾防病领导小组,成立2支应急小组,负责对灾区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等开展监督检查。

救护资源,派出县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应急队伍,指导灾区落实各项卫生防疫措施。

(二)应急措施

洪涝灾害发生后,各级卫生部门要在灾区切实落实以下应对措施

1、建立灾后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制度。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各乡镇(中心)卫生院实行疫情、行政双值班制度,确保疫情报告渠道畅通。受灾地区在救灾防病特殊时期对甲类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实行疫情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其它重点传染病实行周报制度,在重灾区要建立疫情监测点,主动搜索疫情,加强霍乱、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腹泻病以及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乙脑等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等重点疾病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开展饮用水消毒和饮食卫生管理,防止水源性、食源性疾患发生。重点抓好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消毒,把饮用水消毒措施落实到每家每户,保证分散式和集中式供水的安全卫生。对地面水厂、地下深井水厂,以及分散饮用河塘水地区,要想方设法把饮用水消毒工作落到实处。对集中式供水要强化净化消毒处理,对水源水污染较严重的水厂,加大净水剂和消毒剂的投加量,对受淹水厂进行彻底清理,经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供水,确保供水安全。县卫生监督所要在灾区开展食品卫生监督检查,特别要加

灌云县救灾防病医疗救护应急预案

一、目标与任务

为提高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

1、县卫生局成立医疗救护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卫生局局长担任,主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股室负责人组成。(名单见灌卫[2005]66号)

2、全县一级以上医院成立医疗救护指挥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科(组)、护理部(组)、急诊科(室)负责人组成。

3、全县二级医院成立应急医疗队和院内抢救小组。应急医疗队以传染科、内科、急诊科医生和护士为主,负责现场救治任务;院内抢救小组负责转入病人的救治。参与急救的医务人员须有较强的敬业精神、较高的技术水平、丰富的实战经验、良好的身体状况。

三、车辆准备

㈠车辆装备

救护车:配备驾驶员、医生或护士各1名,主要功能是对伤员对症处理,并及时转运伤员。

㈡派车程序

第一梯队:急救中心的值班救护车和值班急救人员。

第二梯队:急救中心机动救护车、机动人员和备用救护车。

第三梯队:网络医院急救资源,如救护车、急救设备、急救人员。

四、救护程序

第三篇:疾控中心洪涝灾害救灾防病应急预案

南县疾控中心2012年洪涝灾害

救灾防病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南县位于湖南省北部,系湘、鄂二省交界处,境内河流水系发达,是洪涝灾害多发地区。为进一步指导、规范和做好我县的救灾防病工作,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洪涝灾害可能导致的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等事件的发生和蔓延,确保灾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文件。

1.3适用范围

全县范围内因洪涝灾害导致的疾病发生、流行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适用于本预案。洪涝灾害及其衍生灾害所引发的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泄漏事件,以及核和辐射事故、事件,按照相关预案执行。

1.4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部门协作,明确职责;依法规范,及时响应;社会动员,依靠群众。

2、组织机构及职责 2.1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余建新 副组长:涂光敏

成员:刘云华 高建良

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部署应急处置工作。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洪涝灾害事件的级别或事件发生态势、洪涝灾害事件的性质及应急处理的需要,确定各专业组成员构成,部署应急处置工作。中心各科室在应急领导小组协调指挥下,做好洪涝灾害事件应急工作。

2.2应急处置专业组

应急处理专业组根据工作要求,由相应业务科室人员组成。2.2.1、信息综合组:唐铁牛 刘雪辉

负责收集各专业组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报告,包括对县内洪涝灾害事件的动态、采取的措施、预测事件变化的趋势,各专业组工作动态等。

2.2.2、疫情报告组:刘海波 陈玲

负责及时向县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报告洪涝灾害事件信息;负责网络直报和审核工作;负责每日对网络报告的洪涝灾害事件进行动态监控,保证我县与省、市疾控机构传染病疫情及洪涝灾害事件报告网络畅通。

2.2.3、现场处置组:涂光敏 刘云华 刘海波 连又喜 李爱珍 刘海波 陈玲 朱立冬 崔广军 李朝晖 张亚辉 李湘 蔡红琼 负责对洪涝灾害事件现场进行处置;负责流行病学调查、标本的采集、环境消毒等工作,查明洪涝灾害事件发生的原因、传播途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进一步扩大。

2.2.4、检验组:聂红专 岑德兵 严艳红 徐丽 负责采样用品的准备、现场和实验室检测等工作,查找病原体、中毒物质或其他致病源。

及时准备好采样器械、试剂等赶往现场,采集洪涝灾害事件中的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如当地无法开展相关检测时,应及时将采集的标本送上级疾控机构检测。

2.2.5、后勤保障组:唐铁牛 李平吕民峰 张杰 主要负责洪涝灾害事件控制所需的应急设施、设备、药品、检验试剂、现场工作人员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和调拨工作,提供运输工具保障,以适应事件处置的需要。

2.2.6、宣传组:李平刘海波 李志林

负责做好宣传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引导社会公众正确对待洪涝灾害事件,消除公众恐慌,维护社会稳定,以利于事件的控制;适时编制防治工作简报,宣传洪涝灾害事件防治工作动态。

3、分级响应

发生洪涝灾害事件时,按照县政府、县卫生局的统一部署,根据灾情、伤情、病情、疫情等相关信息,将救灾防病工作分为常态、预警状态和应急状态。3.1常态

全县未发生洪涝灾害,但在每年汛期到来之前或根据气象等部门预报可能发生洪涝灾害时,进入常态管理。常态下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保持应急专业队伍建制

各应急专业队伍分别由中心从事流行病学调查、消毒处理、现场处置、实验室检测的专业人员组成,保持人员稳定,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做好洪涝灾害应对准备工作

落实救灾防病和应急处置所需的药品、器械、免疫制品、快速检测试剂、卫生防护用品和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应急物资。

做好随时应对洪涝灾害的消杀消毒、应急接种疫苗等各项防病准备工作。接到相关部门的预警后,做好卫生资源的保护、储备救灾物资和卫生人员防护,尽力保障疾控机构在灾害期间能够正常运转。

3.2预警状态

发生洪涝灾害时,法定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报告人数与往年同期相比没有明显升高,没有发生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时,进入预警状态。预警状态下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消杀、消毒工作

一旦发生洪涝灾害,立即调派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赶赴受灾现场,指导开展环境卫生消杀、消毒工作,防止疾病媒介生物孳生,加强水源监测和消毒工作。

(二)加强相关信息的收集、报告和通报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相关灾情信息;建立与民政部门的沟通机制,及时掌握灾情动态和应急响应进程;加强灾区疾病监测和疫情报告,恢复和重建疫情报告网络;启动疾病监测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等的规定,及时通过“国家救灾防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并应及时将卫生应急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县卫生局;网络遭到破坏或没有条件的地方应利用传真、电话等方式迅速报告。

(三)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

重点加强对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钩体病、乙脑、疟疾、急性眼结膜炎、皮肤感染症、感染性腹泻、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和其他要求监测的疾病进行监测。县疾控中心要根据监测和分析结果及时做出预警范围和预警病种,并上报县卫生局。

(四)开展卫生宣传,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报刊、手机、电视等新闻媒体普及卫生防病知识,促进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对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五)积极开展防范工作

严格控制群体性聚餐,加强农药、鼠药等化学毒品的管理,防止各类中毒事件的发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预防性免疫接种措施,防止传染病流行和蔓延。

3.3应急状态

发生洪涝灾害,法定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报告人数有明显升高,发生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时,进入应急状态。

根据突发性洪涝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应急状态下的卫生应急响应分为重大(I级响应)、较大(II级响应)、一般(III级响应)三级,各地应落实24小时值班制,并根据实际情况及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响应级别。

3.3.1基本响应措施 3.3.1.1医疗救援

中心协助各医疗机构实施。3.3.1.2饮用水与食品卫生监督 中心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3.3.1.3环境卫生

搞好环境卫生,在上级的领导下,指导群众及时清除、处理垃圾、粪便和尸体。对受淹的住房和公共场所要及时作好消毒和卫生处理。指导开展灭蚊灭鼠工作。

3.3.1.4卫生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传播媒介,做好相关卫生防病宣传教育工作。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有针对性的开展自救、互救及卫生防病科普知识宣传。3.3.1.5疫情控制

根据受灾地区可能发生的疾病风险,开展适宜的应急服药和应急接种工作。发生传染病疫情后,做好疫情调查与处理工作。

3.3.1.6临时安置点管理

加强对临时安置点的医卫生防疫工作,指导临时厕所的设置和建立,开展环境消杀灭和卫生宣教工作。必要时组织开展受灾群众心理干预。

3.4响应的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经洪涝灾害卫生应急专家咨询组评估,灾害所引发的卫生隐患基本消除,由启动响应的卫生行政部门决定终止响应。

4、恢复重建与总结评估 4.1恢复重建

县疾控中心在上级的领导下,组织开展灾后卫生评价,继续做好灾后防病工作,迅速恢复和重建疾病监测系统,指导受灾地区做好灾民回迁前的卫生学评价和环境清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公共卫生监测和指导等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4.2总结与评估

在洪涝灾害事件处理结束后进行调查,认真总结评估,并向市疾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总结评估结果。

5、责任与奖励 5.1责任 对洪涝灾害卫生应急工作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5.2奖励

对参加洪涝灾害卫生应急处理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科室和个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4-11

第四篇:XX县卫生系统救灾防病应急预案

XX县卫生系统救灾防病应急预案(试行)

为预防和控制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的疾病发生、流行,切实做好抗灾防病工作,及时救护伤员,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县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全国救灾防病预案》和《浙江省救灾防病预案》精神,结合本县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救灾防病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处置及时、依法管理的原则。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因自然灾害导致的伤员抢救,疾病发生、流行的预防控制与救治等工作。

三、组织机构

成立XX县卫生系统救灾防病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6个工作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其人员组成由县卫生局确定。

(一)综合信息组。主要负责:

1、收集和整理救灾防病工作信息,编报有关信息、工作简报及情况专报。

2、各类文电、信息和有关会议材料起草、编发及管理。

3、防治工作情况资料汇总整理、归档。

(二)卫生防疫组。主要负责:

1、组织制定、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2、协调、指导实施强制隔离、留验等现场控制措施。

3、做好消杀物品的分发和使用指导,确保消杀工作的到位。

4、组织开展对疫区的消杀工作及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指导灾区外环境、饮用水的消杀工作。

5、组织、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等的技术业务培训。

(三)医疗救治组。主要负责:

1、组织协调病人诊断、救治工作。负责调配医疗救治资源。

2、指导定点诊治医院的防控、医疗救治等有关工作。负责病人病情动态的信息编报。

3、指导医疗机构成立医疗救护队,并配备救护车、常用药械及通信工具。

4、重大灾害救护中,需要上级医疗机构支援的医疗技术、设备,及时与上级卫生部门联系,以便及时得到支援。

5、在灾害多发地区,指导医疗单位做好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应急能力。

6、对传染病的治疗,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执行。

(四)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

1、组织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经费,及时汇报经费需求情况。

2、协调组织防治物资的供应、发放、储备、调拨和资金使用监管,指导物资采购。

(五)卫生监督组。主要负责:

1、对灾区、疫区的食品卫生进行监督查处,禁止腐败变质、被洪水淹没污染过的食品流入市场。

2、对灾区、疫区的自来水厂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城镇居民饮水卫生。

3、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的消毒、感染管理、传染病报告、转诊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六)健康教育宣传组。主要负责:

1、编制、收集灾后各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2、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爱国卫生、灾后防病知识。

(七)专家咨询委员会。

负责提供技术咨询,并随时根据灾情疫情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补充、完善各类应急处理技术方案。根据《XX县卫生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对疫情进行综合评估,判定疫情的分级类型,提出发布疫情警报及是否启动预案的建议。

四、有关单位职责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建立健全监测网络,承担疫情的监测、报告与预警,及时掌握、分析、报告疫情动态,提出预防控制对策。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判定疫情性质。负责疫情现场处置、控制和评价,做好灾区和疫点的卫生处理工作。推行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做好消杀药物和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对有关人员开展预防控制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要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组建应急流调消杀队,并分成若干个机动组,每个组的组长由单位领导或科室负责人担任,组内必须包括流行病学调查、消杀等专业人员。机动队人员组成、职责、联系方式等内容要以书面形式发到每个人,明确职责,责任落实到人。

(二)卫生监督所

县卫生监督所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对灾区的食品生产经营、饮用水卫生情况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对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托幼机构等有关单位的灾后防病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的检查重点是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消毒产品和防护用品的质量、医疗废弃物处理等。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检查重点是疫情报告、疫点的环境消毒等。对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检查重点是幼儿及学生的饮食和饮水卫生、传染病的监测报告、消毒工作落实情况等。

(三)医疗机构

县人民医院要成立救灾防病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负责医疗救治应急工作方案的制订,全面负责落实院内的各项救治任务和预防控制措施,主要职责是做好医疗救治、实验室检测、隔离消毒和疫情报告等工作。灾区和疫区医院(卫生院)也要有领导及专人负责医疗救治和预防控制工作。

五、疫情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各种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温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进行疫情报告。

六、疫情的预防

根据灾情、疫情及时组织发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以整治内外环境、街道楼道卫生、清除垃圾污物、消灭卫生死角、做好饮用水源和人、畜粪便卫生管理为重点的城乡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发动各部门、乡镇政府进行外环境的消杀和除四害活动。通过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使人民群众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并运用个别劝导、电视讲座、咨询服务等方式,对有关人群进行心理危机疏导和干预,从源头上防止各类传染病的滋生和蔓延。

通过深入开展全民的健康教育,提高城乡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广大城乡居民消除恐慌心理,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引导其配合有关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及时、有序、高效地处理疫情,控制疫点,避免疫情进一步蔓延。积极开展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的监督检查,切实保障大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安全。

必要时,根据疾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对易感人群和密切接触者进行紧急预防性免疫接种。

设立24小时值班的灾后卫生防病咨询热线电话,并向社会公布电话号码。

七、责任追究

对在防病救灾中工作不力,造成疫情扩散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追究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八、救灾防病技术方案

(一)重点传染病控制方案

1.重大疫情的处理原则

本方案所称重大疫情是指《温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暂行规定》中特大(一级)公共卫生事件规定的16种传染病疫情。

(1)重大疫情报告制度

①重大疫情发生后,所在单位和收治病人的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采取最快通讯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接到疫情报告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局,同时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县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县政府和市卫生局报告。

②上报的内容应包括重大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发病(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发生原因的初步分析结论及采取的措施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2)重大疫情的组织协调与处理程序

①县卫生局接到有关重大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救护力量或专业防治队伍赶赴现场进行紧急救护和疫病治疗。同时向县政府和市卫生局报告。

②县卫生局在组织救治的同时,要尽快组织专家到现场查明原因,并提出报告。

(3)重大疫情的控制

①医疗保健机构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诊治中发现的重大疫情,应当尽快作出明确诊断。

②对各种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以及密切接触者必须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检疫、医学检查和防治措施。

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对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的污染场所,应立即进行严格消毒和卫生学处理。

2、重点传染病的控制

(1)鼠疫疫情控制

①组织措施:

要严格按国务院《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的规定执行。

②控制措施:

1)加强人间和动物间的鼠疫疫情监测。

2)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病人,立即以最快通讯方式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处理人员应在3小时内到达现场。对病人或疑似病人,立即就地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留验;划定范围,建议政府实施疫区封锁。

3)发现动物间疫情,在村镇范围内全面开展灭鼠灭蚤,对接触鼠疫的人员留验,对疫区内人群检诊。

4)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衣物等要彻底消毒或焚烧。死于鼠疫者的尸体应用尸袋严密包套后焚烧。

5)对病人使用链霉素、四环素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对留验的密切接触者使用磺胺类药物预防。

6)人间鼠疫疫区处理达到标准后,疫区的封锁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后方可解除。

(2)霍乱疫情控制

①加强灾区水源与外环境监测和霍乱疑似病人的检索。

②发现疑似病人立即留验,对病人隔离治疗,三次便检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

③病人粪便、呕吐物和被污染的衣物等要严格消毒处理,同时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毒。

④密切接触者要口服痢特灵、强力霉素、四环素或复方新诺明进行预防,严密实行医学观察。

⑤死亡病人的尸体,由治疗单位负责消毒处理,处理后立即火化。

(3)脊髓灰质炎疫情的控制

①认真落实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工作。

②对已开展普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达90%的灾区,应加强疫情监测。

③发现可疑病例后,立即按照程序执行快速和“零”病例报告,并按AFp病例调查处理程序进行监测,采集可疑病例及其周围密切接触的5名5岁以下儿童粪便标本,隔天一次双份便样足量冷冻送检。同时及时组织对其周围0—3岁儿童进行应急服苗。维持冷链正常运转,保证疫苗有效性。

(4)麻疹疫情的控制

①认真落实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工作。

②对麻疹疫苗接种率低的农民聚居地区加强疫情监测,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免疫和监测。

③发现可疑病例的暴发流行,采集前4例病例血清标本进行实验室诊断,收集病例个案资料,及时组织对其周围人群进行应急接种。可能的情况下描述麻疹传播路线,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免疫和监测,识别周边可能存在的高危地区并采取免疫措施。

(5)伤寒、痢疾、肝炎、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疫情的控制

①加强监测,早期发现病人。

②及时隔离,就地治疗病人。伤寒病人治疗后粪便检查连续3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③加强对病人粪便、[1][2]下一页

第五篇:全国救灾防病预案

全国救灾防病预案

为了帮助各地卫生部门和广大群众做好灾中、灾后的卫生防疫工作,卫生部在总结历年来全国救灾防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全国救灾防病预案》以供各地在开展救灾防病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实施。

一、分阶段分层次重点抓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

受灾地区防病工作必须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分阶段分层次重点抓好预防控制霍乱、伤寒、痢疾、肝炎、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鼠疫、乙型脑炎、炭疽、血吸虫等重点传染病的流行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把各种疫情扑灭在暴发、流行之前。

(一)加强疾病监测和疫情报告,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救灾防病特殊时期对甲类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实行疫情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其它重点传染病实行周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按时将疫情报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在重灾区要建立并且加强疫情监测点工作,各级卫生防疫机构都要派专业人员深入灾区基层开展疫情监测工作,尤其要加强对重灾区重点人群的监测,要建立一般和重点相结合的县、乡、村级监测点,及时分析疫情发展趋势,以便适时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关相邻省要建立疫情控制联防,及时沟通情况,协调防病工作。救灾防病期间,受灾地区传染病疫情及中毒事故情况的发布由卫生部统一负责,定期公布。

(二)重点抓好水源保护和饮水消毒。保障饮水卫生是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措施。要着重做好分散式饮用水消毒,要鼓励群众喝开水,在没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行用漂白粉及漂白粉精片对饮水进行消毒。饮水消毒措施要落实到每家每户。要划定临时饮水水源区域,并做好水源保护工作。洪水退后灾区各级政府要及时组织对分散式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供水设施进行检修、清理,加强对饮用水的消毒处理,定期进行水质检验。

(三)要组织有关部门动员广大群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组织专人指导群众,及时清除、处理垃圾、人畜粪便和尸体。对受淹的住房和公共场所要及时作好消毒和卫生处理。

(四)消灭蚊蝇鼠害。为保护聚集人群,应重点实施对帐篷、窝棚、临时垃圾 1 点、厕所、蚊蝇、鼠类的消毒杀灭工作和做好蚊蝇孳生地的处理。并在重灾区人群较集中的生活区域内垃圾、粪便污染严重的地区重点进行药物喷洒消毒处理。(五)做好灾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防止食物中毒发生。要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防止群众食用腐败变质的食品,误食被农药和其它化学工业品污染的食品及毒蕈。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时期,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以保障食品安全。

(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手段和传播媒介,做好群众的卫生防病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作。各地要结合灾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把简便易行的各种防治措施和卫生知识教给群众。组织群众制订救灾防病爱国卫生公约,是促进群众自觉地提高自我防病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有效办法,应该大力倡导。

(七)充分发挥城、乡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特别是村、街道、居委会的卫生组织、爱卫会和各种军民医疗卫生工作队的作用,中西结合,土洋并举,分片负责,配备一定的药品器材,开展群防群治,使各项宣传教育、防病治病的技术措施在各个环节得到落实,做到防病治病到位。盛夏灾区高温酷暑,灾民居住防护条件差,容易发生中暑,应做好防暑工作,并做好防治中暑的必备药物准备工作。

(八)认真做好非灾区的疫情控制工作。夏秋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对鼠疫、霍乱、炭疽、肝炎、伤寒、痢疾、流行性出血热、疟疾、乙型脑炎等重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各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抓好本地区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控制疫情的蔓延和发展,同时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疫情监测工作,防止疫情的交叉传播。

(九)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把突发疫情、灾害事故的伤亡控制在最低限度。为此,中央和地方都要制订相应的应付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医疗急救救护的各种预案,充分做好组织协调、队伍配备训练、药械物资供应等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处理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领导、完善机构、明确职责

受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要成立相应的救灾防病领导机构,把灾区的卫生防病工作纳入当地救灾、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工作中去,明确领导负责人,协调各有关部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齐心协力做好本辖区内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等各 2 项工作。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处理方案,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组织,做好必需药品、器械、物资的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疫情,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力求迅速把疫情控制和扑灭在初发阶段。

要做好疫情的监测、收集、预测及地区联防通报、反馈和上报,组织制订救灾防病技术方案,指导救灾防病工作,组织医疗卫生人员深入灾区防病治病和进行技术指导,提供所需药械品种信息,组织生产所需生物制品。卫生部成立专家咨询组,对全国重大疫情和中毒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及时提供技术咨询。

要做好控制疫情所需消毒、杀虫、灭鼠药械供应的协调联系工作,根据疫情发展趋势向新闻媒介提供导向性的卫生防病宣传材料,组织有关部门搞好环境卫生,组织群众适时地开展以清理环境和消毒、杀虫、灭鼠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三、药品、器械、物资供给及经费筹集使用(一)药品、器械及物资供给

1、在救灾防病期间及灾后,各灾区医药、化工的生产经营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好药品、免疫制品、器械、消毒杀虫灭鼠用药品的生产、供应工作。灾区的卫生部门要及时地把防病治病所需的药品、器械及消毒杀虫灭鼠用物资的品种、数量报当地医药、化工、商业等供应部门。

2、对供应有困难的药品、器械及消毒杀虫灭鼠用物资,及时上报,协调落实生产、供应工作。

3、为了更加有效、快速地做好受灾期间和灾后疾病防治工作,各灾区卫生部门应主动向当地有关主管部门通报防病治病情况,以便及时做好有关药品、器械和消毒杀虫灭鼠用物资的生产、供应工作。(二)经费筹集及使用

救灾防病所需经费,应本着政府负责,自力更生为主,多渠道筹集的原则,给予切实的安排和保证。

1、中央及各受灾省地方政府,应安排必要的救灾防病紧急补助经费,由主管部门结合防病预案的实施,统一安排使用。

该项经费使用严格限定于灾区重大疫情扑灭和大面积消毒杀虫灭鼠等防病措施。中央救灾防病经费只补助到省、自治区、直辖市,由当地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疫情和防病工作需要,结合地方财力,统一安排使用。

2、中央及地方政府安排的救灾经费和国内外救灾捐赠款应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灾区的防病治病工作。这两项资金应由省救灾防病领导机构统一掌握、集中安排使用,主要用于扑灭疫情和改善灾区防病环境所需药品、疫苗等的购置,灾民医疗急救用品、药品和防病治病最急需的基本器械、物资的购置。

救灾防病资金一定要严格管理使用,要直接用于对灾民的防病治病工作,不得挪作其他用途。资金的使用要接受审计和监察部门的审计监督,对贪污或挪用救灾经费的要依法严惩。

3、灾区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被破坏的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工作应纳入地方计划,予以优先安排,以保证防病治病工作的正常进行。需中央补助的,请国家计委统一考虑。

四、救灾防病技术方案 疫情报告及疫情监测

在洪涝灾害这一非常时期,要特别重视疫情报告及疫情监测,保持疫情监测系统的敏感性,这是做好救灾防病工作的前提。(一)疫情报告与分析

1、应报告的疾病

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痢疾、伤寒、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炭疽、感染性腹泻,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1)鼠疫、霍乱实行每日报告和“零”报告,各灾区省将疫情当日或第二日上午报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2)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痢疾、伤寒、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炭疽、感染性腹泻实行每周报告,灾区省每周三把上周疫情报到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3)发生疾病特别是不明原因疾病暴发,责任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城镇应于6小时,在农村应于1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当地县、区卫生防疫站),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接到疫情报告后6小时内报到卫生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组织现场调查处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4(4)疫情报告应包括:疫情发生地点、单位、时间、发病(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发生原因以及所采取的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2、疫情分析

各灾区应做好疫情分析,预测疫情发展趋势。疫情分析应有时间比较,如当年各月比、各旬比、当年与去年同期比等,疫情分析还应有地区比较,如灾区与非灾区比等。此外,还应有发生原因的分析及对今后防治工作的建议。(二)疫情监测的实施

1、强化基层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疫情信息。灾区卫生部门要执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深入基层督促检查,必须安排专人负责疫情的收集、整理、分析。紧急疫情应及时报告(不超过6小时),严禁隐瞒及谎报疫情,一旦发现依法处理。疫情要归口卫生防疫部门负责。

2、加强监测点的工作。己有的国家级和省级综合监测点,以及出血热、疟疾、腹泻病等各专业疾病监测点,在洪涝期间应进一步加强对疾病的监测,可扩大搜索疫情范围,必要时设立临时监测点。(三)疫情监测的评估

疫情监测的评估是指对疫情报告与监测点工作质量的评估。评估内容首先是监测信息在防治工作中发挥了哪些作用,例如发现了哪些隐患和疫情苗头。还应有疫情报告的内容是否完整;报告及时程度;分析与预测的质量;重报、漏报、错报的程度;各级存留的技术档案是否完好;疫情报告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疫情信息的反馈与利用程度如何等。饮水卫生(饮用水水源选择和处理)洪涝灾害期间饮用水源的水一般含有多量泥沙,浑浊度高;受人畜粪便污染,细菌孳生,当人口密度大时,问题更为突出;垃圾、粪便、动物尸体、各种杂物进入水体,有机污染严重,高温气候时,水体易腐败;农药、化肥、工业废物等化学品冲入水中,并可能有剧毒物质存在。在上述诸多问题中,致病微生物污染、水质感官性状恶化和有毒物质污染是洪涝灾害期间影响饮水卫生的主要因素。(一)饮用水水源的选择与保护

1、在流动的洪水地区,应在上游水域选择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并划出一定范围,严禁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

2、在内涝地区,应划出水质污染较少的水域作为饮用水取水点,制止在此区域内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

3、有条件的地区宜在取水点设水码头,以便离岸边一定距离处取水。

4、退水后尽可能利用井水为饮用水水源。水井应有井台、井栏、井盖及井的周围30米内禁止设有厕所、猪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设施。取水应有专用的取水桶。

5、退水后可打手压泵小口井作为饮用水水源。

6、退水后可延伸现有的自来水供水管线。

7、集中式的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应设专人看管。(二)饮用水的处理与消毒

1、澄清 取水后将原水放置,较粗大的颗粒物可在数分钟内沉淀去除。当水中颗粒物小于10um时,短时间内不能下沉。

2、过滤 如当地缺乏水处理药剂时,可采

①先建造砂滤池,用砖和水泥砌成方形或长方形水池,可按每平方米滤池每昼夜产水3000升计算(约可供100-200人饮用),以实际用水人口计算砂滤池面积。

②池底部铺设水管,在管上钻有许多小孔,外包棕皮或编织布,此管可将滤过水导出。池下部填入垫层,垫层为粒径1-16mm的豆石、碎石或卵石。较小的放在上层。具体步骤如下:

最下层放8~16mm粒径的石子100mm厚,其上放粒径4~8mm的石子100mm厚,再放上粒径2~4mm的石子100mm厚,最上放粒径1~2mm的小石子50mm厚。垫层总厚度为350mm。(2)家庭用沙滤缸

家庭可以用缸或大桶作为沙滤容器,桶下部打孔引水,在底部铺数层棕垫,沙层厚度为400mm左右,沙层上再铺2~3层棕垫,防止倒水时冲击沙层。在滤缸(桶)下放清水容器,以接、盛过滤的清水。

使用该慢沙滤池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滤池建成后应洗净;

(2)所垫入沙石料等均应用水洗去泥、细沙粒;

6(3)滤池使用时应保持有一定水层,不能使水排完而有空气进入沙层;(4)滤过速度以不超过0.1~0.2m/h为宜,可用出水管上阀门调节;(5)使用一定时间后,泥砂等悬浮物将沙子空隙堵住,滤水速度减慢,此时应将上层沙子或覆盖层取出,洗净后填回滤池中或更换新沙。

采用慢沙滤池方法如果使用得法,可去除悬浮物90%,细菌去除率可达 70%~95%,放射性物质去除率可达60%~70%,慢沙滤池方法的设备成本低,操作技术简单。缺点是滤水速度慢。

3、混凝(1)混凝剂种类

原水中投放混凝药剂可大大加快水中悬浮物质的沉淀。一般用的混凝剂有:硫酸铝、明矾(硫酸铝钾)、硫酸亚铁、三氯化铁、碱式氯化铝等。这些净水剂应储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防止潮解失效。(2)使用方法

使用时,先将药剂用少量水搅拌溶解后徐徐倒入待处理的水中,用干净的木棒搅动以帮助生成较大矾花,然后静置使沉淀密实,轻轻取出上层清水使用。(3)投加量

混凝剂投加量根据原水浑浊度、pH、水温、混凝剂种类等多种因素,最好先进行试验以确定适宜投加量。下表可作确定投加量的参考。混凝剂投加量(mg/l)原水浊度(度)明 矾 硫 酸 铝 氯 化 铁 碱式氯化铝 100 16 14 8 8 200 21 19 11 10 300 27 25 14 13 400 33 32 18 16 500 39 37 20 19 600 45 43 22 22 700 51 49 24 25 800 57 53 26 28 900 63 59 28 31 7 1000 65 62 31 32 1100 69 63 33 34 1200 73 67 37 36 1300 77 71 42 38 1400 82 76 46 41 1500 85 82 50 42 *混凝剂投加量系指纯混凝剂的量

当用于家庭少量水净化时,混凝剂的投加量应适当增加。

4、消毒

经上述混凝沉淀和过滤的水中病源微生物己大大减少,但仍不能保证符合卫生要求,尚需进一步消毒后才能成为安全饮水。

煮沸是十分有效的灭菌方法,在有燃料的地方仍可采用。用超滤方法也可将细菌、病毒滤除,在有条件时也可采用。但在洪涝灾害期间,最主要的饮水消毒方法是采用消毒剂灭菌。(1)消毒剂

消毒剂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①漂白粉,又名氯化石灰,白色粉末,也可能带微黄色,有刺激性气味。漂白粉含有效氯约为25%~28%(一般按25%计),当含量低于15%时就不能用于消毒。

漂白粉易失效,应保存于密封的塑料袋或玻璃瓶中,存放在阴凉处,严防受潮,最长保存期为6个月。使用前应检验有效氯含量。

②漂白粉精,是较纯的次氯酸钙,白色粉末,一般压成片剂,使用方便。有效氯含量可达60%~70%(一般按65%计),保存时间不超过两年。漂白粉精应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严防受潮分解。使用前应检验有效氯含量。

漂白粉与漂白粉精是灾区应用最普遍的饮水消毒剂,其他可能应用的还有次氯酸钠、二氧化氯。

有机氯制剂的饮水消毒剂,如氯胺、二氯异氰脲酸钠(又名优氯净)、哈拉宗(又名清水龙)等主要用作个人饮水消毒。

此外有机碘、碘树脂和碘酊均可用作个人饮水消毒。(2)消毒剂应用

消毒剂应用可参阅该剂说明书进行。

漂白粉和漂白粉精的应用参考以下步骤:

①直接加入 根据待消毒的水量,该药剂的有效氯含量计算取出定量药剂,加少量水,搅拌均匀,倒入待消毒水中,搅匀,放置 30分钟,检验水中余氯应达到0.7mg/l。如未达到此值,说明投加量不足。但也不能过量加入,以免产生强烈刺激性气味。

②水井消毒 将漂白粉或漂白粉精倒入简易消毒器中,置于井水中。一个大口水井每次消毒可维持半月左右。

简易消毒器可用商品简易消毒器,也可自制,方法如下:取两个空竹筒,用绳连接,下部竹筒内装消毒剂,并钻有数个小孔,投入井中。也可用两个空塑料瓶,以绳连接,其中之一装消毒剂并钻数小孔,投入井中。

(3)消毒剂的投加量 从原水状况、消毒剂的种类和质量确定消毒剂投加量。可从以下几方面估算:消毒剂放入水中后氧化水中有机物,水中可氧化物越高消耗消毒剂越多。一般而言,洪涝灾害地区,处理水的需氯量约为5~10mg/l。经处理后的水中余氯应达到0.7mg/l。应投放消毒剂的量是需氯量和余氯两者之和。

(4)净水器使用 市场上净水器是为城市自来水而设计的,经受还了高浊度、高污染的水。此外,需有压力才能通过的净水器,或者要有电源才能使用的净水器也不太适用。如果净水器另加预过滤装置,则有活性炭和消毒功能的净水器还是可以使用的。

(5)退水后的供水设施消毒

①被洪水淹没过的水源或供水设施重新启用前必须清理消毒,检查细菌学指标合格后方能启用。

②经水淹的井必须进行清淘,冲洗与消毒。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

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进行超氯消毒。漂白粉投加量按井水量以25~50mg/l有效氯计算。浸泡12~24小时后,抽出井水,在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法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三)饮水水质检验

在有条件处应按国家标准方法《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一85)检验。在现场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简易方法检验。

1、消毒剂中有效氯

称取0.5g漂白粉于10ml比色管中,加入清洁水至10ml,强烈振摇1分钟,放置5分钟,倾出上清液,用吸管吸出38滴于白瓷盘中。将此吸管洗净,吸蓝墨水滴加于吸出的漂白粉上清液上,边搅拌边滴加蓝墨水,直至出现稳定的蓝绿色为止。消耗蓝墨水的滴数即为该漂白粉中有效氯的百分含量。测定漂白粉精中有效氯的方法相同,只是取样品澄清液 19滴,有效氯的百分含量为蓝墨水滴数的两倍。

2、余氯检验

取经消毒的水样用市售余氯比色器或余氯测定试剂盒测定,也可以用DPD比色法或邻联甲苯胺比色法。

3、水质检验

(1)水源水检验项目 浑浊度、pH、色度、氨氮、需氯量以及其他有关项目。(2)饮水检验项目 浑浊度、余氯、大肠菌群、粪大肠菌、色度、臭味与味以及其他有关项目。其中浑浊度和余氯两项每日每批处理水均测定,以便指导水处理措施的进行。

食品卫生(食物中毒预防、处理)灾区的食品卫生与饮水卫生都是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重要内容。食物中毒的发生与灾区食物的选择、加工方法、加工人员以及食品容器设备的卫生清洁有重要的关系。不卫生的食品除了能引起食物中毒外,还会传播痢疾、肝炎、霍乱、伤寒等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寄生虫病。(一)水灾地区需要重点预防的食物中毒

1、霉变粮食引起的霉菌毒素食物中毒

常由食用了霉变的大米或小麦引起。粮食霉变在南方水灾地区尤其常见,也是灾区一般发生最多的食物中毒。

病人常在食用霉变粮食后很快发病(数分钟~4小时),症状有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不适、乏力、发热等,多为水样便,无粘液、无脓血便和里急后重感,该中毒在停止食用霉变粮食后病情自动减轻,一般不会死亡。可 10 采取对症治疗,呕吐者给予补液。

2、细菌性食物中毒

常由动物性食品(如肉、蛋类食品)和存放时间较长的熟食引起(如米饭、蔬菜)。主要是由于食用已死亡的畜禽肉和没有很好冷藏的食品。

细菌性食物中毒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有时有发热、头痛,潜伏期一般在3~12小时,部分在13~24小时,少数在48~72小时。

细菌性食物中毒需要及时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及时补充体液和电解质,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3、化学性食物中毒

一般为误食有毒物质引起。由于灾区环境的变化和临时居住的条件所限,农药、亚硝酸盐及其他工业用化学物质易被误食。

误食化学有毒物发病快,一般潜伏期在数分钟~1小时内,死亡率较高,因此要及时对症治疗,包括停止食用毒物,及时进行催吐、洗胃、灌肠,使用特效解毒药等。如亚硝酸盐中毒给予美蓝,有机磷中毒采用阿托品和氯磷定、解磷定,砷中毒采用二巯基丙醇,条件允许时应送医院抢救。

4、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误食猪甲状腺、肾上腺和含毒的鱼类会引起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豆浆、扁豆或食用苦杏仁、发芽土豆、毒蘑菇会引起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该类中毒一般采取洗胃、急救和对症治疗。(二)发生食物中毒的现场处理

1、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及时做出诊断,报告当地卫生防疫站(1)及时作出诊断,必要时采集病人标本以备送检;

诊断应依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病人的潜伏期及中毒的特有表现,必要时采集病人的标本以确认病因。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2)停止食用中毒食品;

(3)对病人的急救治疗主要包括 催吐、洗胃、灌肠以及对症治疗和特殊解 11 毒药物治疗;

(4)报告的内容有 食物中毒发生地点、时间、人数、典型症状和体征、治疗情况、中毒食物和需要进一步采取之措施的建议。

2、对中毒食品进行控制处理

(1)封存现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待调查确认不是中毒食物以后才能食用;

(2)通知追回或停止食用其他场所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

(3)对中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并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对细菌性食物中毒,固体食品,可用煮沸消毒 15~30分钟处理;液体食品可用漂白粉消毒,消毒后废弃。餐具等可煮沸 15~30分钟,也可采用漂白粉消毒。对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可用20%石灰乳或漂白粉消毒(一份排泄物加二份消毒液混合放置2小时),环境可采用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消毒。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应将引起中毒的有毒物进行深埋处理。(三)开展对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

1、灾区能吃和不能吃的食品(1)不能吃的食物

①被水浸泡过的食物,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以外都不能食用。罐头类食品也应当用洁净水清洗外周后方可食用;

②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

③被水淹过的己腐烂的蔬菜、水果;

④来源不明的、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

⑤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

⑥其他己腐败变质的食物和不能辨认是否有毒的蘑菇。(2)能吃的食物

①新鲜的或工厂包装的未被洪水污染过的食品;

②烧熟煮透的现场加工食品;

③加工后常温下放置时间不超过 4小时的熟食;

④消过毒的蔬菜、水果;

⑤因洪水造成粮食、水果、蔬菜有少部分霉变或腐烂的,经过适当挑选和处理,如经过清洗、加热或去皮等处理加工后食用。

2、让群众掌握如何正确加工食品

(1)粮食和食品原料要在干燥、通风处保存,避免受到虫、鼠侵害和受潮发霉,必要时进行凉晒;对于霉变粮食的处理,可采用风扇吹、清水或泥浆水飘浮等方法去除霉粒,然后反复用水搓洗;或用5%石灰水浸泡霉变粮食24小时(1份病麦3份水,浸泡12小时,换水,再泡12小时)取出。要使霉变率降至4%左右再食用;

(2)食品要现吃现做,做后尽快食用;

(3)所有现场加工的食品应烧熟煮透,剩饭菜一定要在食用前单独重新加热,存放时间不明的食物不要直接食用;

(4)避免生的食品及原料与熟食品接触或使用同一个容器;

(5)避免患有痢疾、伤寒、肝炎及其带毒者和伤口化脓、皮肤感染以及不明原因的咳嗽、咳痰人员进行食品的加工制作;

(6)所有用于清洁食品和食品容器的水均采用消毒过的水;

(7)避免在简易住处集中做大量食物和集体供餐,避免购买和食用摊贩销售的未包装的熟肉和冷荤菜;

(8)北方地区不要制作、食用酵米面,南方注意不要采食毒蘑菇。(四)灾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1、不准在市场销售切开的水果和直接食用的冷荤菜;

2、不准销售来源不明的食品及原料;

3、严格审批新的食品生产加工单位,不得雇用未经体格检查的厨师加工食品;

4、所使用的有毒化学物应集中统一存放,作明显标志并由专人保管,避免误食;

5、集体用餐单位应优先配备清洁用水、洗涤消毒设备以及食品加热和冷藏设备;

6、禁止游动摊贩售卖非包装熟食品,尤其是散装熟肉和水产品;

7、水淹过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做好食品设备、容器、环境的清洁。消 13 毒后,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认可后开业,并加强对其食品和原料的监督,防止食品污染和使用发霉变质原料。环 境 卫 生

(一)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

洪涝灾害发生后,防汛大军和被紧急转移安置的灾区群众,由于居住环境及卫生条件差,极易酿成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为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各地必须动员广大群众搞好环境卫生,其主要内容是:

1、做好水源保护和饮水消毒工作,供给安全卫生饮用水。

2、搭建临时窝棚住所,使灾民有地方住。

3、设置临时厕所、垃圾收集站点,做好垃圾、粪便的卫生管理,妥善处理人畜尸体。

4、洪水退后,对室内外进行彻底的环境清理,改善环境卫生。(二)对灾民临时住所的卫生要求

1、首先要选择安全和地势较高的地点,采取应急措施,搭建帐篷、窝棚、简易住房等临时住所,做到先安置、后完善。

2、应尽量选用轻质建筑材料,棚子顶上不要压砖头、石块或其他重物,以防棚子倒塌伤人。

3、棚屋等临时住所要能遮风防雨,同时应满足通风换气和夜间照明的要求。南方要设法降低室温,防止中暑,北方应注意夜间保暖防寒。

4、灶具要放在安全地点,并有人看管,以防火灾。

5、注意居住环境卫生,不随地大小便和乱倒垃圾污水,不要在棚子内饲养畜禽。

6、最好按原来居住状况进行安置。保持原来建制,按户编号,干群之间、各户之间相互了解,许多卫生问题可以有组织有领导地解决。(三)搞好厕所卫生和粪便处理

厕所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卫生设施,灾害时用的厕所应达到应急性、便利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加强厕所卫生管理,确定专人保洁,及时清掏粪便并进行卫生处理。

1、在灾民聚集点选择合适地点、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搭建应 14 急临时厕所,要求做到粪池不渗漏(或用陶缸、塑料桶等作为粪池),厕墙和顶可用草席、塑料膜、编织袋布或其他材料。有条件时可使用商品化的移动性厕所。

2、尽量利用现有的储粪设施储存粪便,如无储粪设施,可将粪便与泥土混合后泥封堆存,或用塑料膜覆盖,四周挖排水沟以防雨水浸泡、冲刷。

3、在应急情况下,于适宜的稍高地点挖一圆形土坑,用防水塑料膜作为土池的衬里,把薄膜向坑沿延伸20厘米,用土压住,粪便倒入池内储存,加盖密封,发酵处理。

4、在特殊困难情况下,为保护饮用水源,可采用较大容量的塑料桶、木桶等容器收集粪便,装满后加盖,送至指定地点暂存,待水灾过后运出处理。有条件时用机动粪车及时运走。

5、船上居民的粪便,应使用容器收集后送上岸集中处理,禁止倒入水中,以防止血吸虫等病传播。

6、集中治疗的传染病人粪便必须用专用容器收集,然后消毒处理。

散居病人的粪便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漂白粉 粪便与漂白粉的比为5:1,充分搅合后,集中掩埋;

生石灰 粪便内加入等量的石灰粉,搅拌后再集中掩埋。(四)垃圾的收集和处理方法

1、加强垃圾收集站点的管理,有专人负责清扫、运输。

2、根据灾民聚集点的实际情况,合理布设垃圾收集站点,可用砖砌垃圾池、金属垃圾桶(箱)或塑料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3、及时将垃圾运出,选地势较高的地方进行好气性堆肥处理,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挖排水沟,同时用药物消毒杀虫,控制苍蝇孳生。

4、对一些传染性垃圾可采用焚烧法处理。(五)人畜尸体的处理

1、对正常死亡者尸体,应尽快运出进行火化处理。

2、对甲乙类传染病死亡者,应做好卫生消毒,以最快速度运出火化。

3、对环境清理中清出的家畜家禽和其他动物尸体应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处理后进行深埋。

(六)洪水退后的环境清理工作

水退过后,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广泛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水淹地区的村庄和住户必须进行彻底的室内外环境清理,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就搞到哪里,消、杀、灭工作就跟到哪里。

1、组织群众清理室外环境,整修道路,排除积水,填平坑洼,清除垃圾杂物,铲除杂草,疏通沟渠,掏除水井内污泥,修复厕所和其他卫生基础设施,掩埋禽畜尸体,进行环境消毒,消除水灾痕迹,控制疫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灾区的环境卫生面貌在短期内恢复到灾前水平。

2、凡是水淹地区的住户,水退后首先由专人对原住房的质量进行安全性检查,确认其牢固性。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整修家庭厕所,修缮禽畜棚圈,全面清扫室内和院落,清除垃圾污物。必要时将房间的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对室内和临时居住点带回的日常生活用品可进行煮沸消毒或在日光下曝晒。在有条件时,可用2%-5%的洁灭净洗消液将衣被浸泡15-20分钟后再进行洗涤。待室内通风干燥、空气清新后万可搬入居住。(七)规划建设灾区的永久性住房

对灾后无房可住的受灾群众,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临时安身的住所,无论南方、北方,灾民住房必须达到灾民安全过冬的标准。居住条件改善了,灾民情绪稳定,有利于救灾防病和重建家园。如果有条件一步到位,建设永久性住宅。卫生部门应做好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对新建村居民点,可按照国家《村镇规划标准》和《农村住宅卫生标准》,做好规划设计卫生审查并提出建议,使新建的村庄和住宅符合卫生要求,在地址选择、功能分区、卫生设施和房屋建筑方面,要既适合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能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面貌。

消 毒

(一)洪涝灾区消毒工作的特点

洪涝灾害是一种大面积的自然灾害,洪水造成多种致病微生物对生活环境、饮水、食物的广泛污染。由于灾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群众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抗病能力下降,因此,消毒工作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洪水退后及时合理消毒是一项极为紧迫的工作。由于洪涝导致多种微生物混合污染,其中,又以肠道致病微生物为主,因此,要特别重视食物、饮水、居住环境和手的消毒。在消 16 毒方法和消毒剂的选择方面,要求简便易行,价格便宜,供应充足。(二)消毒组织工作

1、各级卫生防疫部门应有具体分工,做好消毒组织工作。首先应有专人负责保护水源和饮水消毒,同时要搞好环境卫生消毒。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和消毒工作应做到哪里,对受淹的房屋、公共场所要分类作好卫生消毒工作。

2、要有专人负责,做好消毒剂的集中供应、配制和分发工作,做好消毒常识宣传,组织群众实施消毒措施,并具体指导其正确使用。(三)常用消毒方法

1、加热消毒 既经济又方便,消毒效果好。

(1)干热消毒法 烧灼可用于金属等耐热物品消毒,焚烧用于废弃物消毒。(2)湿热消毒法 加热65℃,3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常用于牛奶消毒。煮沸 100℃,1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病毒,常用于食具、奶瓶消毒。流动蒸汽100℃,10分钟,常用于食具、食品消毒。

2、化学消毒

(1)应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指溶于水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包括:

①漂白粉(又称含氯石灰)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白色粉末,能溶于水,但有大量沉渣,含有效氯25%-32%(一般按25%计)。不稳定,易吸湿,遇光或热易分解,对物品有漂白作用,对金属有腐蚀作用。

②漂粉精 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白色粉末,溶于水混浊并有少量沉淀,易吸水潮解,含有效氯80%-85%(一般按80%计)。

③次氯酸钠溶液 工业次氯酸钠溶液一般含有效氯10%-13%。电解食盐产生的次氯酸钠一般含有效氯浓度低于1%。

④三合二 主要成分为三份次氯酸钙二份氢氧化钙,性质与漂白粉相似,有效氯含量为56%-60%(一般按56%计),较漂白粉稳定。

⑤二氯异氰尿酸钠(又称优氯净)白色晶粉,易溶于水呈弱酸性,溶于水中产生次氯酸,水溶液稳定性较差,含有效氯60%-65%(一般按60%计)。

⑥三氯异氰尿酸 白色粉末,水中溶解度为1.2%,有效氯含量90%。

国内市售的含氯消毒剂大部分为粉剂,漂白精和优氯净己制成片剂,便于灾区计量使用。

17(2)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以其氧化作用杀灭微生物。

包括:

①过氧乙酸(又称过氧醋酸)为无色透明弱酸性液体,不稳定。国产市售过氧乙酸消毒剂浓度为20%,如原液浓度低于 12%时,不宜再使用。一般采用二元包装,当两包装混合后,应在两日内使用。过氧乙酸属高效广谱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和细菌芽孢。

②二氧化氯 可用化学法或电解食盐法制取,其水溶液不稳定,应在制得后一周内使用,可用于环境、物品、饮水和污水消毒。

③高锰酸钾(又称过锰酸钾)为强氧化剂,可溶于水,0.1%水溶液,3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可用于浸泡水果、蔬菜、餐具。在消毒浓度下,对人无毒害作用。

(3)碘伏 是碘和某些表面活性剂的络合物,属中低效消毒剂,有一定的去油污作用,有效碘浓度为50mg/l 时,作用5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碘伏不能破坏肝炎病毒。可用于手和一般物品清洁卫生消毒。

(4)新洁尔灭 属低效消毒剂,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清洁洗涤作用。革兰氏阳性细菌对其较为敏感,对各种细菌均有抑制其生长作用,但不能杀灭结核菌和细菌芽孢,也不能灭活肝炎病毒。0.5%浓度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将其原液稀释成10万分之一(即10-5倍)仍可抑制细菌的生长。肥皂对其杀菌作用有拮抗作用。

(5)洗必泰(又称氯已定)属低效消毒剂,性质稳定,杀菌作用与新洁尔灭相似。醇类可加强其杀菌作用。肥皂、有机物可减弱其杀菌作用。洗必泰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不能杀灭结核杆菌、病毒和细菌芽孢。0.5%洗必泰乙醇溶液可用于皮肤消毒,0.1%洗必泰水溶液可用于阴道冲洗。

(6)戊二醛 属高效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作为肝炎病毒污染物的消毒剂。2%戊二醛,作用4-6小时,可用于手术器械灭菌(必须用灭菌水冲洗后方可应用),0.5%-1%戊二醛复方消毒剂可破坏肝炎病毒和杀灭细菌繁殖体及真菌,可用于各种物品擦拭消毒,但不得用于伤口、粘膜消毒。(四)洪涝灾区各种消毒对象的处理

1、一般用具 0.2%过氧乙酸,或2%漂白粉上清液,或0.5%新洁尔灭或洗必泰溶液,浸泡或擦拭,作用30分钟。

2、食具 首选蒸煮15分钟,在无燃料条件时也可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250mg/l,作用15分钟,然后用洁净水冲洗。

3、墙壁、地面 用浓度为5000mg/l的有效氯喷雾或喷洒,作用2小时。用量:土质地面 1000ml/m2、土质墙200ml/ m2、水泥地面300ml/ m2。

4、粪便 处理稀便,漂白粉加入量为稀便量的 1/5,作用2小时;干便加入2倍量的10%漂白粉上清液,搅拌均匀,作用4小时。

5、呕吐物 加入1/5量的漂白粉,搅匀,作用2小时。

6、污水 加氯量为50-200mg/l作用30分钟后,余氯应保持5mg/l。

7、衣服被褥 80℃热水 15分钟,白色织物可用2%漂白粉上清液或0.2%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洗。

8、家具 0.2%过氧乙酸,或 0.5%洗必泰,或0.5%新洁尔灭擦拭,作用30分钟。

9、畜舍 10%漂白粉上清液喷雾(200ml/ m2)或喷洒1000ml/ m2,作用2小时,如疑有炭疽菌污染则可用20%漂白粉上清液喷雾,作用4小时。10.饮水 井水加漂白粉4g/ m3,浑浊湖水加漂白粉12g/ m3,浑浊池塘水加漂白粉18g/ m3,作用30分钟后,余氯应达到0.7mg/l。

11、手的一般卫生消毒 有效氯250mg/l作用3分钟,或0.2%洗必泰,0.5%新洁尔灭作用 3分钟。红眼病流行时,手的消毒可用0.5%过氧乙酸擦洗3分钟。

12、手巾、毛巾、脸盆、门把手 分别用煮沸 15分钟,或含氯消毒剂500mg/l作用10分钟,或0.5%过氧乙酸浸泡或擦拭,作用10分钟。

13、瓜果、蔬菜 0.1%高锰酸钾浸泡30分钟,或含氯消毒剂100mg/l作用30分钟。

14、确认受肝炎病毒污染的物品、手可用0.5%戊二醛消毒剂擦拭,作用10分钟,然后用清洁水冲洗。

杀 虫

洪涝成灾,房屋等被淹,人们被迫迁居到高地或堤坝上生活,由于人畜多,19 杂物多,生活环境恶化,积水面积又大,粪便、垃圾不能及时处理,因此,蚊蝇密度大幅度上升,蚊媒传播疾病和肠道传染病很可能流行。为了控制疾病的发生,必须采取紧急措施杀灭蚊、蝇,降低其密度。

(一)防蚊措施 首先要采取环境治理,将居住处附近杂草清除掉,杂物整理齐整。

1、防蚊措施 保护人群,减少与蚊虫接触。(1)有条件的灾区,在住处装上纱门、纱窗;(2)有条件时使用经药物浸泡过的蚊帐;(3)睡觉前点燃蚊香(或电热蚊香);(4)用市售驱蚊剂涂在身体暴露部位。

2、杀灭蚊虫措施 目的降低蚊虫密度。(1)杀灭成蚊

①室外速效喷洒 将 1%~2%敌敌畏乳剂或2.5%马拉硫磷乳剂用压缩喷雾器喷雾。

②室内(帐棚内)壁周围 喷奋斗呐(10~20mg/m2)、凯素灵(10-20mg/ m2)或三氯杀虫酯(2.0g/ m2)。晚上可喷市售喷射剂和气雾剂。(2)杀灭幼虫措施

①清除住区内外小型积水,填平小坑。

②暂不能填平的有水有虫坑,坑内可撒马拉硫磷(10~20mg/l)、杀螟硫磷(0.5~2mg/l)。③使用微生物制剂。

洪水退后,因洪水造成的坑、沟应尽量填平。对特殊场所,如存旧轮胎等处,可用20%杀螟硫磷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洒。为重建家园改造环境打下基础。(二)防治蝇类措施 需要清理环境,减少孳生场所,加强防护,减少蝇类与人等接触。

1、室内(帐棚内)壁周围 可喷与杀灭成蚁相同药品(喷一次即可达到杀灭蚊、蝇目的)。同时也可喷气雾剂杀灭蝇虫。

应用毒绳、毒饵、毒水杀蝇,亦可用粘蝇彩带粘蝇。毒饵用0.05%倍硫磷,毒水用0.2%敌百虫配制。

2、室外(帐棚外)(1)成蝇 用5%杀螟硫磷喷杀成蝇。用诱蝇笼诱杀成蝇。(2)处理蝇幼虫孳生场所可用

0.3%~0.5%敌百虫水剂

300~500ml/ m2 0.2%马拉硫磷 300~500ml/ m2 0.1%倍硫磷 300~500ml/ m2 0.1%杀螟硫磷 300~500ml/ m2 洪水退后,暴露出来的污物、垃圾等,需要及时清除,防止蝇类孳生,传播疾病。

灭 鼠

(一)洪涝期间鼠情的特点

暴雨和洪涝是鼠类严酷的生态因素,对鼠类种群可产生许多后果。主要有:(1)数量 大面积上急剧减少,但在高地上集中,密度可增加数倍至数十倍。(2)分布 分布区缩小,向高处集中,因此,家野鼠混居机会大增。(3)种群组成和结构 耐湿鼠种比例上升。作为流行性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主要传染源的褐家鼠和黑线姬鼠,都是耐湿鼠种。同时,种群中灵敏、健壮的成年和亚成年鼠比例上升。(4)病原携带率上升。这不仅由于高处鼠密度上升,而且由于鼠类来自四方,家野混杂,食物缺乏引起活动性增强等,都增加了鼠间病原体的交换。(5)活动规律有所改变。对人的依赖性加强,活动隐蔽性减弱。(二)洪涝期间要重视灭鼠工作

洪涝虽使大量鼠类死亡,但存活鼠对人的威胁明显增加,鼠源疾病的疫情可能加重。首先,鼠类传病能力因前述原因而上升;其次,人群在洪涝抢险期间,因营养和休息不足及劳累,导致抗病能力减弱;第三,人和鼠因前述原因引起接触机会增加,且因条件限制,食物污染机会亦增加。

进入 10月份,姬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高峰即将出现,而今年的洪涝地区都在疫区之内。此外,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季节尚未过去,与褐家鼠密切相关的、由沙门氏菌和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同样不能忽视。所以,做好洪涝地区的灭鼠工作,是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不可缺少的一环,应该受到重视。

21(三)洪涝期间的灭鼠原则

洪涝期间的灭鼠应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 各地条件不同,受灾过程有异,只有针对具体情况提出对策,才能奏效。(2)综合治理 要防、灭结合,注意治本,要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长处,互相补充。(3)确保安全 要比平时更加重视人畜安全,防止环境受到污染,不留后患。(四)洪涝期间应强调防鼠

防鼠是治本措施,洪涝期间人群活动范围小,生活和生产用品都不多,防鼠较易而且效果好。因为临时聚居地人群密集,使用毒饵危险性较大,加之毒饵供应比平时困难,更应充分利用灾期相对充分的劳动力,结合环境整治,做好防鼠工作。

(五)洪涝期间防鼠的措施

防鼠工作应从规划和整治环境入手。临时聚居地应统一规划。道路管理得当,临时住处整齐,禽畜圈养有序,杂物堆放成行并尽可能离地,食品妥善保存,搞好环境卫生,铲除杂草。发现鼠情应翻动可能藏鼠的物品,及时消灭窜出的老鼠。发现鼠洞立即堵塞。上述措施虽然简单,但对临时逃窜到高处、尚无良好隐蔽场所的老鼠杀灭效果好,收效快,还没有鼠尸腐臭问题。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徒手拿鼠,捕到的老鼠要焚烧或深埋在适当地点。(六)洪涝期间灭鼠的方法

洪涝期间的临时聚居地属于特殊环境,对各种灭鼠方法的选择顺序和平时有所不同。

第一,多用器械灭鼠,如鼠笼鼠夹等,但不能使用电子猫,更不能自拉电网捕鼠。此时鼠洞较浅,取水方便,还可用水或泥浆灌洞。

第二,慎用毒饵。当鼠密度很高,或人群受到鼠源疾病严重威胁时,则应在严密组织、充分宣传的基础上,开展毒饵灭鼠。

毒鼠只能用国家准用的鼠药,尽可能使用高效、安全的抗凝血灭鼠剂,如0.025%敌鼠钠、0.0375%杀鼠迷、0.01%氯敌鼠、0.005%溴敌隆或大隆、杀它仗。如果情况紧急,必须使用急性药,应首选磷化锌,但它对人和禽畜有一定危险,尤其对鸡鸭毒性大,只应使用0.5%~1.0%的低浓度。必须加强投药全过程的管理,绝对不能用毒鼠强、氟乙酰胺等禁药,不用未获国家登记的其它药物和集贸市场 22 上私卖的毒饵。

若需当地配制毒饵,需由专业技术人员统一制备。根据鼠情决定毒饵投放量,一般每 10平方米布放两堆,敌鼠钠和杀鼠迷每堆10克,氯敌鼠、溴敌隆等5克,磷化锌2克。晚上放,早晨收或用物品掩盖,晚上再暴露,有消耗处补充毒饵至原量,吃光处加倍。敌鼠钠、杀鼠迷连放5晚,氯敌鼠、溴敌隆、大隆、杀它仗在第1和第4晚各投1次,磷化锌连投3晚。

第三,确保人畜安全。不能用熟食配制毒饵,更不能用饼干或方便面等。毒饵必须有警告色。投饵点应有醒目标记。投饵工作由受过培训的灭鼠员承担。投毒后及时搜寻死鼠,管好禽畜,保藏好食品,照看好小孩。投饵结束应收集剩饵,焚烧或在适当地点深埋。卫生部门要做好中毒急救的准备。

为避免鼠死后,离开鼠体的虫类叮咬,最好在灭鼠同时,在居住区喷洒杀虫剂。

在洪水包围但居民没有撤离的未淹村庄,必须做好环境卫生,柴草远离住房,室内物品保持整洁,保管好粮食、饲料。重点要做好村边的灭鼠防鼠,清除杂物,设置投饵带,随时消灭逃窜进村的野鼠。村内灭鼠可用捕鼠工具,也可使用毒饵。

在居民虽未撤离但大部分住宅进水的村庄,一般只能抓紧房屋上层的防鼠和灭鼠,主要依靠翻动藏鼠物品和人工捕打。水退后再采取其它措施。(七)鼠情监测和灭鼠标准

在洪涝期间,应主要使用鼠夹法调查鼠密度。当捕获率超过10%时,应该组织全面灭鼠。

此外,根据鼠洞密度和群众反映,也可间接推测鼠情。(八)洪水退后要做的防鼠工作

水退后人群重返家园,鼠类失去依托也会离开暂居的高处。因此,返家时应注意检查所带物品,避免夹带老鼠。

返家时要彻底搞好室内和环境卫生,尽量用防鼠容器存粮。检查有无新鲜鼠洞,一旦发现应及时灭鼠并严密堵洞。大型粮库和集中居住场所,必要时可挖防鼠沟,沟深1米,宽0.6米,沟底每隔20米~30米或每个拐角处,埋直径0.6米的水缸,沟底平缸口。随时检查处理掉入缸内的老鼠。

在修理旧房或重建新居时,应全面规划,改善卫生条件,其中包括防鼠的内 23 容(1)减小门、窗与框的空隙,一般不超过0.5厘米。(2)用水泥或三合土硬化室内地面。(3)尽量增设30厘米高的墙裙。(4)管道和电线等的穿墙孔,设置铁皮挡鼠板,管道和电线从板中央小孔通过。(5)禽舍畜圈离开住宅,厕所考虑防蝇防鼠。

卫生部门要做好鼠情、疫情监测,注视鼠类携带病原的动态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灭鼠防鼠措施。这是因为劫后余生的残存鼠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大面积上的低密度为它们提供了更宽裕的生存条件,而鼠类从临时栖息地的扩散,再次增加了鼠间接触和病原的交换,应该严密加以监视。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一)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及感染性腹泻病等。(二)霍乱的症状与治疗

霍乱是由O1群和O139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临床特点 起病突然,剧烈腹泻。一般为无痛性腹泻(偶有腹痛)。每日几次至几十次的腹泻,大便呈黄水样,米泔样,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肌肉痉挛(小腿痉挛)。治疗原则 轻度脱水,以口服补液为主,中、重型脱水者,立即进行静脉输液抢救,症状减轻后改为口服补液。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可选用四环素、强力霉素与氟哌酸。

(三)伤寒的症状与治疗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治疗原则 首选药物为氟喹诺酮类,儿童、孕妇可用头孢曲松、氯霉素等。肠出血者应暂禁食,大量出血者应输血,肠穿孔时应及早手术治疗。(四)痢疾的症状与治疗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慢性肠道传染病。急性菌痢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可伴有发热。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压痛,申毒型可急性发作,高 24 热,并有感染性休克症状,有时出现脑水肿,甚至出现呼吸衰竭。治疗原则 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可给口服补液盐,必要时可输液,其它如对症治疗,降温、治腹痛。药物治疗可用吡哌酸、诺氟沙星,中毒型菌痢用环丙沙星。(五)感染性腹泻的症状与治疗

感染性腹泻是由侵袭性大肠杆菌、肠产毒大肠杆菌和空肠弯曲菌等引起的炎症性或分泌型腹泻。其临床表现,腹泻为稀便、水样便、脓血便等,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症重者因大量失水引起脱水甚至休克等。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改善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同时对不同的病原体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

(六)肠道传染病的诊断

主要以分离出各疾病的病原菌为准。在流行区内以第一例病原学诊断为准,以后发生的病例可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进行临床确诊。(七)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因素 肠道传染病以粪--口传染为主。

在洪涝发生地区,病原体污染水源、厕所等外环境。在房屋倒塌,灾民居住集中,人--人间接触传染增加环境下,由于灾害引起的各种因素,正常生活被打乱,当地群众身体抵抗力下降。凡此种种都给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带来了机会。(八)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流行前的预防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由政府统一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明确职责分工。(2)确保安全供水和搞好环境卫生。(3)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4)设立和健全腹泻病门诊。

(5)开展健康教育 利用多种形式,宣传讲究卫生,减少疾病。

(6)人员培训 组织卫生防疫、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学习有关防病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7)组织措施与药械准备 成立领导小组、抢救小组、疫情处理小组,要筹措资金,配备防治、消毒药品和器械。

(8)加强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 按照“谁用工、谁教育、谁主管”的原则,加强对 25 外来人口卫生管理和教育工作。

2、流行时的控制措施

(1)疫情报告 发现病人,立即向卫生防疫系统报告。(2)病人及带菌者隔离治疗与预防性服药。

(3)消毒处理 对厕所和病人呕吐物、地面、衣物进行严格消毒。

(4)在洪涝灾害地区反复宣传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品、防蝇、灭蝇、饭前便后认真洗手。

(5)饮水消毒 集中式供水应加氯消毒,在群众家应实施桶水或缸水消毒。(6)管好食品和集市贸易 食堂不供应生冷食品,生吃海产品和水发品。对集贸市场严格管理,严禁贩卖污染的海产品。

(7)管理期间停止大型集会,禁止为婚、丧等举行各种聚餐活动。

(8)饮食从业人员、保育员等,一旦发病,立即调离岗位,并进行严格管理。

病 毒 性 腹 泻

引起人类腹泻的病毒有很多种,但最值得注意的是轮状病毒(B组)腹泻,又名成人腹泻轮状病毒。该病毒 1982年被确定为大规模病毒性腹泻流行的病因,发病高峰年份曾造成百万人口发病的大流行,且流行缺乏严格的季节性。因此,在洪水灾害发生期间及发生后应对该病的流行予以重视。

(一)发病原因 成人腹泻轮状病毒是大规模病毒性腹泻流行的主要病因。(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52小时,病程为2.5天~6天,黄色水样便,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

(三)临床诊断 单凭临床表现无法作出确诊,特别是首例病例的发生,实验室诊断是确诊的依据。临床上应注意与霍乱相区别,其呕吐和腹泻症状比霍乱轻,病死率较低。

(四)实验室诊断(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成人轮状病毒有特有的电泳图型。省卫生防疫站和有条件的地、市级卫生防疫站应建立这一诊断方法。(2)ELISA 这一方法是一个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但目前无商品化试剂供应,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病毒形态研究室能开展这一诊断。(3)电子显微镜观察轮状病毒的形态呈车轮状,在电子显微镜下很容易得到鉴定,但电子显 26 微镜为贵重仪器,一般单位不能开展这一检测。

(五)治疗 无针对成人腹泻轮状病毒的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口服补液加静脉补液。

(六)传播途径 经饮水和饮食传播是成人腹泻轮状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人与人的接触传播同样可引起该病的流行。

(七)预防 该病经口传播,药物预防无效,无预防性疫苗,做好饮水和食物的消毒是切断其传播的有效方法。一但发现病人应做好病人的隔离和环境的消毒。轮状病毒是无包膜病毒,高压、煮沸及焚烧可彻底杀灭病毒,此外,甲醛和含有效氯的消毒剂浸泡也能有效灭活病毒。

甲 型 肝 炎

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历史上曾引起过多次大流行。我国是甲肝高流行地区,常年散发流行,其发病率占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首位。洪涝灾害容易引起病毒的散播,是重点防治的病毒病之一。(一)流行因素

病人和无症状甲肝病毒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经粪一口途径传播,易感人群是儿童和青少年。病毒随甲肝病人的粪便排出体外,这种含有大量甲肝病毒的粪便,直接或间接污染了水源、食物、手或任何用具等,当健康的易感者,经过饮食、喝水便可发生感染。患过或感染过甲肝的人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我国成人甲肝抗体水平很高(80%以上)。流行趋势主要是散发流行和局部小型暴发流行,感染者多为儿童和青少年。如果饮用水水源或多数人共用的食物被甲肝病毒污染,就可引发大流行。(二)症状和诊断

1.急性无黄疽型肝炎近期内出现连续几天以上,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食欲减退、厌腻、恶心、腹胀、稀便、肝区疼痛等,儿童常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精神不振、不爱动等,部分病人起病时常有发热,但体温不高,或近期有甲肝流行,就可作出诊断。此时做化验检查会发现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升高。甲型肝炎的特异诊断,需要检查病人血清甲型肝炎IgM抗体。

2.急性黄疽型肝炎 除具有急性无黄疽型肝炎的症状外,同时还伴有小便赤黄、27 眼巩膜变黄、全身皮肤变黄,少数病人可有大便变灰。.3.急性重症型肝炎 急性黄疽型肝炎病人出现高烧、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缺乏、频繁呕吐、重度腹胀、乏力、黄疽加重。出现肝昏迷的前驱症状,如嗜睡、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等。当发展成肝昏迷者,因抢救不及时或不当极易死亡。(三)治疗

1.轻型病人 一般甲型肝炎预后良好,特别是儿童,不变成慢性,病死率很低。在急性期应注意休息,饮食以清淡可口为宜,如普通的米面食品、易于消化的蔬菜、水果,补充多种维生素。除重症病人外,可给豆制品、鸡蛋、瘦肉等高蛋白食品。忌饮酒、少油腻、可喝茶水,避免劳累、手术和服用有损肝脏的药物。原则上不需要服保肝药,但可补充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病人一般都会在几个月内恢复。

2.重症病人 因病死率较高,必须住院抢救治疗。在急性黄疽型肝炎中,如果黄疽继续加重,就要预防发展成重症型肝炎的可能性,尽量就地住院隔离治疗。(四)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或场所不喝生水和不吃凉拌食品。2.注意隔离消毒,病人用过的食具要煮沸20分钟,生活用品用 1%漂白粉水擦洗,被单、衣物等应煮沸消毒或日光下爆晒。3.病人的粪便和排泄物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4.保护水源,严防粪便污染。5.注意环境卫生,消灭苍蝇。

6.在接触肝炎病人后,应用肥皂洗手。

7.甲肝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都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为控制疫情,暴发点的密切接触者可采用。

附: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简称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流行因素、传染途径、临床症状、预防措施和甲型肝炎相似。有别之处在于,人群较普遍易感,青壮年发病率高,黄疽型病例多见,孕妇病死率高。除在新疆地区发生过大流行外,内地一般为散发流行,偶然有小暴发流行。尚无疫苗供应。如需要可通过检测戊 28 型肝炎IgM抗体做出诊断。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一)流行特征

鼠类是汉坦病毒的主要传染源。病毒通过带毒动物尿、粪和唾液等排出,以气溶胶吸入、损伤皮肤接触和消化道食入等方式传播。也可能通过鼠类体外寄生的螨类叮咬传播。在人口密度高、鼠密度高、带毒鼠数量多、卫生条件差、人鼠接触机会大的时候,会发生出血热的暴发。(二)症状和诊断

出血热病人病程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病人早期即出现高烧、出现“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面部、颈部、上胸部皮肤潮红)等出血热特有的症状。典型患者出现五期病程。患者白细胞增多,杆状核和异形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明显减少。出现少尿、血尿、管型尿、蛋白尿、有时尿中可出现膜状物。患者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在病程中双份血清的IgG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增高可以确诊。如果单份血清抗体IgG滴度在1:320以上,结合临床表现也可以诊断。(三)治疗

目前主要采用综合性治疗。抓好“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地治疗。采取预防性治疗及防治合并症的治疗措施,特别应早期抓好抗病毒治疗及液体疗法。对重症患者要及时抓紧抗休克、预防出血及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四)预防措施

1.灭鼠和防鼠是预防和控制本病流行的重要措施。在洪涝灾害时,灭鼠是控制出血热流行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要发动群众进行灭鼠,可以使用溴敌隆、大隆等灭鼠剂,不要使用慢性灭鼠剂。加强局部环境治理和食品管理是预防出血热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有效灭鼠的前提。人的居住处与食品储存处和牲畜聚集处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不要睡地铺,应建高铺,铺不靠墙,铺下不放食物,食品最好集中存放。

2.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出血热。条件许可时,根据情况在出血热高发区的洪涝灾区,可以在开展灭鼠的同时,对 10~60岁易感人群,特别是居住在堤坝、高地的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尽快提高人群免疫力。3.加强疾病监测,及早发现鼠间疫情和人间疫情。

4.对当地医务人员进行有关出血热诊断治疗的培训,切实做到“三早一就”。教育群众知道出血热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热、“三痛”、“三红”,以便于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病死率。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70型或(和)科萨奇病毒A24型变种所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急性眼病。(一)症状

本病的特点是起病急,自病毒进入眼部到出现症状一般不超过24小时,当患者感到眼部不适后1-2小时内眼睑红肿,2-3天内红肿达到高峰。病人的感觉是眼刺痒到刺痛,眼内异物感明显并有烧灼感,怕光、流泪、眼睑沉重、睁眼困难、眼部分泌物增多,多为粘液性,重者呈血性。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病毒。检查病眼见到睑、球结合膜高度充血,结膜下出血,严重者球结膜全部为鲜红色,角膜常被累及,但只是上皮层呈多发性点状剥脱,一般不形成溃疡。

在眼部明显红肿的同时,多数病人全身症状不明显,少数有低热、头痛、鼻塞、咽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有的耳前淋巴结肿大。

如果没有继发的细菌感染,病程一般为10天至2周左右即可自愈,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然而也有少数病人,在病中出现发热、肌痛、肢体(以下肢为多见)弛缓性麻痹,这是病毒侵害神经系统发生了脊髓神经根炎的合并症。有脊髓神经根合并症者,少数会残留不同程度的终身麻痹。(二)诊断

凡急起双眼显著红肿,无其他原因可查者,应作为疑似病例。检查发现睑、球结合膜高度充血,结膜下出血或伴有角膜上皮层多发性点状剥脱者,即为诊断病例。如在流行地区与类似病人有接触史者诊断更为肯定。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能作为确诊依据,但一般诊断不必等待实验室检测结果。

30(三)治疗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目前尚没有针对病毒的特效药物,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和预防细菌性继发感染。国内有报告,使用干扰素滴眼或0.1%三氮唑核苷滴眼药等,但疗效尚不肯定。(四)预防与控制办法

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尚无疫苗可用,主要采用切断传播途径和消毒含病毒污染物的方法。本病病毒存在于眼及其分泌物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当病毒侵入健眼而传播,一旦染上病毒,一天内急起发病。病毒还可存在于急性期病人的粪便和咽部分泌物中。具体的预防和控制流行的措施

1.及早发现病人 诊断病人根据症状和结膜下出血的特征并不困难,在已有本病发生的洪涝灾区,只要有急起双眼显著红肿病人,无其他病因可查者均应作为疑似病人。

2.病人的隔离 重点是眼部分泌物以及被分泌物污染的手和物品,如病人的毛巾、手帕要严格消毒,脸盆、洗脸、手的污水亦应消毒,病人的眼药、食具等均不应与健康者共用。病人不用手去扶摸公用物品,不与健康人握手,不去公共场所,如理发店、澡堂、食堂、游泳池等。

3.加强卫生宣教 对群众讲清发病原因,传播途径与预防、消毒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耍加强个人卫生,常洗手,不揉眼,不去病家串门,不摸病人摸过的东西,不与病人共餐。

4.流行严重时,停止开放可能被病毒污染的公共场所。如浴室、游泳池等,并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

5.加强疫情报告和疫情监测工作 越是洪涝区越应加强病例报告,医务人员要深入现场,落实隔离措施。

6.要特别注意防止病毒通过医务人员的手和医疗器材因消毒不严而传染病毒。集体单位发生病例时,不提倡集体滴用眼药预防。

7.要严格选用有效的消毒措施 医用酒精、乙醚、氯仿对杀灭肠道病毒没有效果,只有高压、煮沸、焚烧可彻底杀死病毒。此外,紫外线、甲醛和含有效氯的消毒剂也能有效灭活肠道病毒。

虫 媒 病 毒 病

虫媒病毒是一类由吸血昆虫传播的能引起人畜共患疾病的病毒。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毒有4种,它们是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1-4血清型)、森林脑炎病毒和新疆出血热病毒。后两种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我国东北林区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病毒感染也是此次南方洪涝灾害期间可能发生的重要传染病。

虫媒病毒是通过带病毒的节肢动物如蚊虫等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畜而致病。(一)虫媒病毒感染的症状

1.发热 是虫媒病毒感染最早出现的症状,几乎所有虫媒病毒感染后均可出现发热,可以为一过性也可突然高热持续不退。一过性发热大多可自愈,而持续发热不但表示病情较重,而且提示可能为重要病毒感染,要警惕病人会出现神经症状,出血热等倾向。

2.皮疹 虫媒病毒感染发热后可出现皮疹,可表现为小红点状或斑丘疹,有些感染经过发热、皮疹病程即结束,有的可能发展为出血而成为出血热的前奏。3.脑炎 有些病人高烧后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病人表现为头痛,随后有脑症状及脑膜刺激症状。在我国已经证明的引起脑炎的虫媒病毒为乙型脑炎和森林脑炎病毒。

4.出血热 许多虫媒病毒感染表现为发热后的出血倾向、出血点,有时发展成大块出血斑乃至明显出血倾向,甚至出现内脏出血、咖啡色样胃内容物,并排出黑色粪便。此次南方洪涝灾害期间可能发生登革热病毒感染。

5.其它 虫媒病毒感染也可出现如肌肉痛、关节疼、呕吐、恶心、眼眶痛等症状。(二)虫媒病毒病的诊断

虫媒病毒病的诊断有多种方法,最直接的方法是分离病毒,此外要靠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的血清学检测,由于在洪水泛滥的地方各种条件较差,很难实施实验室检测,医生可以根据当地虫媒病毒流行的情况给以诊断。虫媒病毒感染一般呈小范围流行,有季节性,常常是当地已经发生过的虫媒病毒,发生的虫媒病毒病应与当地的媒介有对应关系等等,这些特性结合病人的体征可以帮助对疾病作出诊断,症状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32(三)虫媒病毒病的预防措施

主要采取三方面措施: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播媒介和人群免疫。

1.控制传染源 主要是控制病毒长期宿主和扩散宿主,是为了切断虫媒病毒的脊椎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的自然循环。

2.控制传播媒介 目前在灾区预防虫媒病毒流行的主要措施应该是切断传播媒介,这一点致关重要,只要切断了蚊虫传播的环节可以大大减少虫媒病毒病的发生。主要措施是灭蚊。今年我国南方洪涝灾区的特点是洪涝时间长和受灾面积大,洪水退后有些区域还可能有洪水的滞留,蚊虫极易孳生,蚊密度会增加,加之人们居住条件、环境恶化,人群密度大,人畜混杂等被蚊虫叮咬的机会增加,造成虫媒病毒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因此目前和退水之后要大力开展灭蚊运动以减少疾病流行。

3.人群免疫 虫媒病毒的种类很多,不可能一一制备疫苗,因疫苗要提前注射才能有预防作用,因此在灾区立即大规模使用虫媒病毒疫苗是不现实的。(四)虫媒病毒感染的处理原则

虫媒病毒感染并无特殊的治疗方法,症状较轻的感染一般可以自愈,严重感染和症状较重的病人一般采取对症和支持疗法并及时送医院治疗。其它疫苗可预防的疾病

洪涝灾区灾民流动、居住拥挤、卫生条件差、生活水平下降。一方面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加,另一方面,灾区儿童的抵抗力可有一时性的下降。有些已列入我国计划免疫预防的针对性疾病,如麻疹、百日咳等,可能因灾情而未能按常规免疫程序接种,留下敏感的免疫空白儿童,存在潜在流行的危险,一旦洪水退后,应立即补种有关疫苗。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简称钩体病,多发生于夏秋汛期的抗洪救灾和田间作业人员中。

1.流行因素 人对本病普遍易感。在洪涝灾害期间或抢收割稻谷期间,人因直接或间接与带菌动物(鼠类、猪、犬和牛)的尿污染的水体接触而感染本病。病原体可经皮肤、粘膜侵入人体。由于大雨、地面土壤被稀释接近中性,为其病原体的 33 生存、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在洪水泛滥时,很多地区的鼠洞及牲畜饲养场所被洪水淹没,带菌动物的粪、尿伴随洪水四处漂流,同时大量鼠类和牲畜迁移到未被淹没的地区,扩大了传播范围。

2.临床和诊断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潜伏期 7~14天,短者3~4天,长者可达28天。钩体病主要症状和体征有发热、头痛、全身乏力、小腿肌肉触痛、浅表淋巴结肿大和眼结合膜充血等,严重者可造成肝、肺、脑、肾等重要器官受损,并危及生命。

3.特异性诊断 钩端螺旋体培养阳性,显微镜凝集试验,单份血清1:400,双份血清呈4倍增高。

4.治疗 要早期发现病人,卧床休息,患者应早期就地治疗。以青霉素注射为首选疗法,其次为四环素族、庆大霉素、氨基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及其他广谱抗生素。治疗过程中,预防赫氏反应的发生。青霉素治疗剂量为80万单位~120万单位/天,分2次~3次注射,一个疗程为5天~7天,青霉素治疗要足量,预防眼和神经系统后发症。5.预防对策

(1)在流行地区,加强灭鼠工作。

(2)管好家畜传染源(猪、犬和牛等),不让粪尿液直接流入水中,对粪尿要发酵才能施用。

(3)在流行地区,对参加抗洪救灾和稻谷收割的主要劳动力,应接种对型钩体菌苗或在监测发现首例钩体病患者后,对高危人群,在防疫医生指导下服用强力霉素,200毫克/1次/1周。

(4)宣传教育,尽量减少或避免与带菌动物的尿污染的水体接触,不在可疑疫水中游泳、洗衣物等,下水作业尽量穿长筒胶鞋,保护皮肤不受钩体侵袭。(5)病人粪尿用石灰和漂白粉消毒。

疟 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目前我国常见的是间日疟,恶性疟主要流行于海南、云南二省。(一)流行因素

疟疾流行有三个环节 传染源为现症病人或无症状带虫者;按蚁是传染人疟的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疟疾没有免疫力者。除了高疟区居民对疟疾有一定的免疫力以外,其余地区居民均为易感人群。

疟疾流行最适宜温度是20-30℃。水灾后,蚊虫孳生地扩大,按蚊数量增多;居民露宿或住在简陋的棚屋,缺少防蚊设施,蚊虫叮咬机会增加;居民迁移流动,使传染源输入,人群免疫力下降等原因,极易引起疟疾流行。(二)症状

疟疾临床症状通常有以下四期 1.前驱期

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畏寒。2.发冷期

手脚发冷,继而寒战、发抖、面色苍白、口唇指甲发绀,体温迅速上升。此期可持续10多分钟至2小时。3.发热期

寒战后全身发热、头痛、口渴,体温可升至 39℃或以上,有些病人可出现抽搐,此期可持续2-3小时。4.出汗期

高热后大汗淋漓,体温迅速下降,此期可持续1小时以上。(三)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诊断

间歇性定时发作上述临床症状,恶性疟为每日发作 1次,间日疟为隔日发作1次。发作多次的患者出现脾肿大和贫血,重症病人可出现昏迷。2.病原诊断

发热病人从耳垂取血,在玻片上涂制厚薄血膜,用吉氏染色液染色,显微镜油镜检查疟原虫,这是目前最简单而可靠的诊断方法。3.血清学诊断

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查疟疾抗体,抗体阳性者说明曾患过疟疾。

(四)处理原则与预防措施

1.治疗

间日疟治疗 氯喹1.5g,3日分服(第1日0.6g,第2日、3日各0.45g),加伯氨喹90~180mg,4日~8日分服(每日22.5mg),以上均为成人剂量,儿童酌减,下同。

恶性疟治疗 氯喹1.5g,3日分服(第1日0.6g,第2日、3日各0.45g),加伯氨喹67.5mg,2日分服(每日22.5mg)。

对氯喹抗性的恶性疟治疗 咯萘啶1.2g、磺胺多辛1.0g、加伯氨喹45mg,2次分服;或青蒿琥酯600mg,5日分服(第1日200mg,2次分服,第2日~5日每日100mg,2次分服);加伯氨喹67.5mg,3日分服。

重症恶性疟治疗 用青蒿琥酯或咯萘啶或蒿甲醚或二盐酸奎宁注射作抗疟治疗,以及输液,补充维生素并作辅助治疗和对症治疗。2.预防服药

在高疟区和出现疟疾暴发流行趋势地区,流行季节居民用乙胺嘧啶50mg,加伯氨喹22.5mg预防服药,孕妇改用氨喹或哌喹0.3g,均每10日1次。3.灭蚊

在高疟区和出现疟疾暴发流行趋势地区,用二二三(2mg/m2)滞留喷洒住屋和牲畜棚;在普遍使用蚊帐地区用溴氰菊酯(10-20g/ m2)浸泡或喷洒蚊帐灭蚊。4.防蚊

提倡使用蚊帐、蚊香,利用蒿、艾等野生植物烟熏驱蚊,尽可能不露宿,减少蚊虫叮咬。

血 吸 虫 病

血吸虫病是经钉螺传播的一种寄生虫病。据 1995年全国血吸虫病抽样调查推算,我国现有血吸虫病病人86.5万,钉螺面积34亿平方米,有95%以上的钉螺面积和病人分布在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湖南五省,这也是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几个省。

(一)水灾期间血吸虫病流行特点 1.发病人群集中

在水灾期间,血吸虫感染和急性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非疫区人群和没有血吸虫病 36 史的当地人群,尤其青少年是高危人群。2.感染场所集中

水灾期间容易发生血吸虫病感染的主要地点是居民点附近的一些钉螺密度较高,人畜活动频繁及污染较重的湖滩与草洲地区。3.感染季节

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感染集中在4月~10月。有两个感染高峰,一为5月~6月,另一高峰为9月~10月。4.感染方式

在洪水期间捕鱼捞虾是主要接触疫水的方式。居民居住在圩堤上,被洪水所包围,生活用水及游泳消暑等接触疫水方式感染血吸虫病也非常可能。另外,防洪抢险人群发病率也很高。5.水位与感染的关系

当洪水淹没江滩易感地带0.5米至1米水深时,钉螺大量释放尾蚴,人畜此时下水感染机会极高。(二)急性血吸虫病的症状

1.潜伏期 80%以上在30~60天,平均约40天。潜伏期长短和感染严重程度有关。2.发热 典型者午后体温骤升,午夜大汗热退。重症病例多见缓脉。一般发热前仅有畏寒,很少伴有寒颤,热退后自我感觉良好。反复感染的病例可表现为不规则驰张型低热。

3.过敏反应 荨麻疹、神经血管性水肿、淋巴结肿大、出血性紫癫、支气管哮喘等均可能发生,但发生率不高。血象嗜酸性粒细胞比数通常高于30%。4.消化系统症状 发热期间,多伴有食欲减退、腹部不适、轻微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腹泻次数一般每日3~5次,大便初为水样,后则出现脓、血、粘液等。5.肝脾肿大 绝大多数患者有肝肿大,一般左右两叶都肿大,并伴有压痛。6.呼吸道症状 约半数以上病例有轻度咳嗽,多为干咳。有时肺部可听到干罗音或少量湿罗音。(三)诊断

1.疫水接触史 发病前数周有疫水接触史。

2.症状和体征 畏寒、发热、多汗、肝肿大为急性血吸虫病的主要特征,常伴有 37 肝区压痛、脾肿大、腹胀腹泻等。重者可出现腹水和肝功能损害。

3.粪检和血象 粪便检查出血吸虫卵是确诊的依据,白细胞总数(>10X109/l)及嗜酸性粒细胞(占10%~30%)明显增多,有辅助诊断价值。如症状典型、粪检阴性者,可用血清学方法检查,强阳性者可按急性血吸虫病治疗,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有IHA、ELISA、COPT。(四)急性血吸虫病的治疗 1.加强护理 早期卧床休息。

2.支持治疗 口服维生素类药物,如维生素B、维生素C等。

3.补充体液 有明显腹泻及消化系统症状的患者,可考虑补充水、盐及能量物质。4.病原治疗 轻型及体温在39℃以下,一般情况较好的中型患者,可尽早进行病原治疗。对病情较重的中型或重型患者,先用支持疗法,治疗合并症,改善机体状况,再择时作病原治疗。药物以吡喹酮为首选。治疗急性血吸虫病一般可采用120mg/kg总量的6日疗法,其中二分之一剂量在第1日及第2日分服完,其余二分之一在第3日-6日内服完。(五)控制急性血吸虫病暴发流行的措施

控制急性血吸虫病的重点人群。参加防洪抢险的解放军、武警官兵,特别是来自非疫区的官兵,缺乏对血吸虫病的免疫力,特别容易感染,感染后的症状也较重;参加防洪的干部,学生和群众;长时间接触疫水的居民。控制急性血吸虫病暴发、流行的措施分二个阶段 1.防洪抢险期间

这期间洪水很大,灭螺不仅效果差,而且代价太大,个人防护也难以进行,应以吡喹酮早期治疗为主要措施。

(1)对参加防洪抢险的居民在接触疫水后4~5周,以40mg/kg体重的吡喹酮一次口服。如服药后仍继续参加防洪抢险,则应在第一次服药后的4-5周,再以同样剂量吡喹酮治疗一次。虽吡喹酮毒性、副反应轻微,但防洪抢险人员日夜奋战,十分疲劳,为防止不适,以换岗休息时服药为好。

(2)对参加防洪抢险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应登记造册,在返回驻地后4~5周,以吡喹酮60mg/kg体重二日疗法治疗。也可采取血清学方法检查,如用 IHA、COPT、ELISA法筛查,阳性者予以治疗。

38(3)对疫区的灾民可在洪水发生后4~5周,以吡喹酮40mg/kg体重口服治疗一次。(4)安全用水 对防洪抢险第一线和灾民临时居住地的饮用水,每50kg饮用水加漂白精0.5g或漂白粉1g进行处理,30分钟后可以饮用。

(5)对防洪抢险第一线和灾民临时居住地附近有钉螺分布的小水域和滩地可用氯硝柳胺进行处理,杀灭尾蚴和钉螺。喷洒剂量为2~3g/m2;浸杀剂量为2~3g/m3水体。

2.灾后生产自救期间

灾后控制血吸虫病急性感染的主要措施是健康教育、重点环境灭螺和血吸虫病早期治疗。

(1)健康教育 对群众特别是学龄儿童开展健康教育,不到有螺水域游泳、戏水、捕鱼捞虾。在易感地带应树立警示牌。

(2)在初步调查螺情的基础上,对居民生活和生产区的易感地带以氯硝柳胺灭螺、灭蚴,喷洒剂量为2~3g/m2;浸杀剂量为2~3g/m3水体。

(3)早期治疗 因生产自救居民接触疫水频繁,感染机会增多,为减少和控制急性血吸虫病的发生,应在10月底至11月中,对反复接触疫水的重点人群,以40mg/kg体重的吡喹酮普治。对非重点人群可用血清学方法筛查(方法同上),阳性者予以治疗。

(4)对牛、猪等主要家畜,应在年底之前进行一次吡喹酮普治(黄牛:30mg/kg体重,水牛:25mg/kg体重,猪、羊等20mg/kg体重)以减少家畜传染源对环境的污染。

(5)钉螺扩散情况调查 次年春天对洪水波及范围,以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方法进行一次钉螺调查(每5米和10米框距设框)以了解钉螺的扩散情况。

皮 炎

在洪涝灾害发生后,尤其是内涝积水长期不退的地区,皮炎的发病率很高,主要是指人体四肢由昆虫叮咬、污水浸渍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炎性感染。据调查,洪涝期间发生的皮炎,除因抗洪抢险、打捞抢收庄稼引起的浸渍糜烂型皮炎、蚊蜢叮咬后搔抓引起继发性皮肤感染外,大部分为动物尾蚴皮炎。

(一)抓紧灾后重建工作 做好人畜粪便的管理,及时打捞周围水体的漂浮物,可 39 达到破坏椎实螺、土螺的附着、孳生场所的目的,并把死水变成流水,可降低周围水中动物尾蚴的密度。

(二)使用防护剂 对经常涉水的人群可使用个人防护剂。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原液涂擦一次,保持8小时,2%氯硝硫胺的脂肪剂涂抹肢体,也有良好的防护作用。

鼠 疫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一)流行病学特征与症状

以下各点应作为鼠疫临床诊断的依据

1.急性起病,高热病人,且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前10日内,曾到达过存在鼠疫的地区。

2.淋巴结迅速肿大、坚硬、极度疼痛,推之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不易移动。3.和/或迅速发展的全身内毒素中毒症状,中毒性休克,发生肺部感染症状,咳嗽,咯带血的泡沫样痰,并有肺部炎症体征。

符合以上 1)、2)或 1)、3)条特征的病人,应考虑鼠疫诊断。(二)诊断与治疗

1.在开始治疗前,首先采取标本。所有病人均应采取血液标本;发生淋巴结肿大的病人应实行淋巴结穿刺吸取组织标本,可先注射入少量生理盐水再行抽吸;发生肺部症状者应收集痰液标本,有条件时,令病人对血琼脂平板培养基咳嗽;上述标本应密封贮存在4℃以备检验。

2.对病人试行抗菌治疗。首选链霉素,也可使用其它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在抗菌治疗的同时,应进行有效的抗休克与强心治疗。(三)预防与控制措施

在本次洪涝灾害区域内,防范的重点是:在灾区开展生产自救时,其人员深入鼠疫地区进行劳务活动,可能发生感染,并可能在潜伏期内将鼠疫带回受灾地区。据此,应准备并做到如下各点。

1.在参加救灾抢险的军民,被洪水围困的灾区居民中,以及房屋被淹,被毁而不得不在简陋条件下居住的居民中发放杀虫药物,在其居住地点及周围喷洒以防止吸血昆虫叮咬。

2.在洪水消退后,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所属的各鼠疫监测点应对各自管辖的区域内,受到水灾影响的地区进行一次调查,以确定鼠疫疫源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有无异常情况,有无鼠疫动物病活动的迹象。

3.各鼠疫地区应向来自灾区的务工、经商人员进行关于鼠疫的宣传,以便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4.卫生部列出当年及过去5年内发生过鼠疫动物病的县份名录,发至灾区各县以上卫生防疫机构,以备作为诊断的依据。

5.灾区各地应对各级医务人员进行鼠疫诊断方面的宣传,在灾害期间,特别是在外出人员返乡时,注意发现可疑的患病人员。

6.发现可疑的鼠疫病人时,立即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进行报告,在最短的时间内,报告应送达卫生部。

7.立即对病人进行隔离,尽可能减少与病人接触的人数。

8.令全国鼠疫防治基地,河北省鼠防所,内蒙流研所,云南流研所,广东鼠防所和浙江省卫生防疫站准备鼠疫检验人员及鼠疫检疫器材。疫区发生可疑情况时,由卫生部根据发生问题的地点,指令上述单位派出人员对情况进行核查并明确诊断。

9.一旦鼠疫诊断确立,则根据《国家鼠疫应急预案》,开始相应的疫区处理。相应地区成立疫情处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疫情处理工作。卫生部指派专家组,负责疫情处理的各项技术措施。

炭 疽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与动物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存在于食草动物和牲畜群落之中,并能造成环境的广泛污染。由于炭疽芽孢具有对外界环境极强的抵抗力,造成这种污染常持续存在。人类主要通过接触患病的牲畜、污染的皮毛、土壤、水源;食死于本病的牲畜肉类;吸入含有该菌的气溶胶或尘埃感染本病。

(一)炭疽的流行因素

在我国炭疽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炎热多雨有利于该病的传播,因为炎热的气候和潮湿的环境是炭疽芽孢杆菌发芽繁殖的最佳时期,此时人往往穿衣单 41 薄,皮肤裸露部位多,易受蚊虫叮咬;由于洪水泛滥,容易使沉积在土壤中的炭疽芽孢冲出,随水流污染地面,增加了人和动物感染的机会,导致人与动物炭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在这个时期,人和动物居住比较密集,长期在不良环境中生存,身体抵抗力减弱,极易造成该病的暴发流行。(二)动物炭疽的诊断和治疗

动物没有先兆突然倒地死亡,应疑似为炭疽。从死亡动物的鼻、口腔或肛门流出煤焦油状的血液更要特别警惕炭疽的可能性。如果疑似为炭疽,就不能打开胸腹腔,以防溢出液体扩大污染,应由兽医人员参加处理,在死亡动物耳根外缘切一小口或切一片组织进行血涂片和病原分离,一般来说,血液凝固慢,呈黑色,镜检和培养易获成功。

在一般情况下,患炭疽的首例动物不易被发现,大都是出现死亡动物后才在同群动物中发现被感染。对于患病动物的处理,原则上是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家畜或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应严加隔离并由专人饲养治疗。在发病早期静脉注射青霉素钠盐,按12000~17000u/kg体重给药,6~8小时后再用一般标准量行青霉素疗法、或用普鲁卡因青霉素按6000~10000u/kg体重给药,但应于24~48小时后再次给予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合用效果更好。(三)人类炭疽的诊断和治疗

病人生活在己证实存在炭疽的地区内,接触过可疑的病、死动物或残骸;食用过可疑的病死动物肉类或其制品;在可能被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的地区和水源中从事过挖掘等活动的流行病学背景条件下,临床上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泡,继而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周围组织非凹陷性水肿,疼痛不明显,或直接发生大片水肿和坏死区,伴有中度以上发热和引起该区的淋巴结肿大时应疑似患皮肤炭疽。同时对于急性起病、发热、腹胀、剧烈腹痛、腹泻、通常为血样便或水样便、或高热、呼吸困难、伴有胸痛及咳嗽、咯粘液血痰等症状时;应考虑疑似患肠炭疽或肺炭疽,应尽快采集皮肤损害的分泌物、痰、呕吐物、排泄物或血液、脑脊液等标本,涂片显微镜检查炭疽杆菌和细菌分离培养炭疽杆菌,以便快速、准确地做出诊断。

对炭疽疑似病例应隔离治疗,首选药物为青霉素,成人一般剂量为80~320万单位,分2~4次肌注,疗程5~7天。对于重型病人,剂量增至每日1000万单 42 位以上,并进行静脉滴注和对症治疗。对有过敏史的患者可选用其它有效抗生素治疗,对于皮肤病灶切忌引流和挤压,以防止败血症和混合感染,肿胀部位可用冷敷法消肿,创面保持清洁,局部用0.1%的高锰酸钾液冲洗,外敷无刺激的软膏。

(四)炭疽的防制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向群众宣传炭疽的预防知识和危害性,群防群治,自觉做到“三不”、“一坚持”即对已经死亡或确诊患病的动物不屠宰、不剥食、不销售,坚持死亡动物尸体焚烧。

2.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通过在群众中普及炭疽知识,让他们了解人和动物发病时的症状,若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当地卫生、农业部门,两部门互通信息,密切配合,做到早确诊、早处理。

3.尽可能不裸露皮肤,有外伤史的严禁接触疫水,开展大搞群众性的消、杀、灭活动,防止蚊虫叮咬。

4.对近几年有炭疽疫情报告的受灾区中的高危人群和大家畜开展预防接种,坚持3~5年,建立起一道免疫屏障。

5.加强检疫监督,强化群众的法制观念,严格管理动物肉制品、皮、毛等的销售,限制牲畜的流动和放牧范围,加强各种动物饲养方式的管理,避免人、畜混居。6.在疫区的处理过程中,由专业人员按要求严格操作,彻底消毒处理外环境污染,绝不留死角,以防后患。

7.对于死于炭疽的动物尸体,严禁剥皮食用,若已被肢解,则须将畜尸的剩余部分尽可能搜集完全并彻底焚毁。对于死于炭疽病人的尸体应将其口、鼻、肛门等腔道口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的棉花或纱布塞紧,把尸体用消毒剂浸泡的床单包裹,然后火化。

8.对于病人和牲畜的排泄物,可使用二倍量的20%漂白粉液或6%的次氯酸钙液与其混合,作用12小时再行处理;对于污染物表面,如墙面、地面、家具等可用5%~10%漂白粉液或2%过氧乙酸(8ml/m2)喷雾;对于低价值的污染物品应尽可能焚烧;对于污染地面,应首先查明污染的范围,使用20%的漂白粉液浸渍2小时,连续处理2次,亦可用柴油喷灯喷烧地表,将地表土挖起20cm,再用20%的漂白粉液(1000ml/m2)喷洒充分混合。

43(五)注意事项

1.炭疽早期有明显水肿,有痒无痛,并不化脓,注意与疥子、痤疮、脓性溃疡等皮肤病相鉴别。

2.严格按厂家疫苗禁忌说明要求进行预防接种。

3.深埋处理炭疽动物尸体的经典方法难以实现无害化,易遗留隐患,应予以禁用。4.在灾后重建家园的动土工程和各种皮、毛制品厂恢复生产过程中,一定要由政府部门对该地、该厂是否存在炭疽的危险性做出科学评估,方可动土和开工。

(摘自江西省卫生厅网站)

下载永兴县中医医院2012年救灾防病应急预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永兴县中医医院2012年救灾防病应急预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省救灾防病预案(精选)

    我省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灾区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帮助各地卫生部门和广大群众做好灾中、灾后的卫生防疫工作,我厅在总结历年来救灾防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全国救灾防......

    房县卫生救灾防病预案

    房县卫生救灾防病预案一、总则 (一)目的 为了及时、有序、高效地组织开展自然灾害期间救灾防病工作,减少群众受灾害相关疾病的威胁,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保障灾区群众身体健......

    XX县救灾防病预案

    XX县救灾防病预案为了做好救灾防病工作,保障全县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根据《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陕西省救灾防病预案......

    江西省洪涝灾害救灾防病应急预案(试行)(5篇)

    江西省洪涝灾害救灾防病应急预案(试行) 1、总则 1.1编制目的 我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南、西三面环山,境内河流水系发达,是洪涝灾害多发地区。为进一步指导、规范和做好我省......

    救灾应急预案

    八堡彝族苗族乡 2011年救灾应急预案 为切实抓好八堡乡各项灾情预防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本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乡成立总体应急指挥部,负责全......

    救灾应急预案

    ***社区减灾防灾救灾应急预案 为提高自然灾害紧急救援能力,规范救灾工作,合理配置救灾资源,建立健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自然灾害事......

    XX市卫生系统救灾防病预案

    XX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卫生系统救灾防病预案的通知各乡镇卫生院、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局机关各科室:为认真落实省、市关于作好救灾防病工作的要求,切实做好汛期以及地质灾害发生期......

    XX市卫生系统救灾防病预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防汛工作要求和市防震指挥部的有关工作安排,提高我市灾情发生期间的医疗救护水平,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预案。一、加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