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基层国税征管部门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的思考
对基层国税征管部门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的思考
近年来,基层国税部门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按照中央和税务总局的部署,积极开展了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采取了很多廉政措施,对于反腐倡廉大业来说,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起到遏制作用,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面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结合基层国税征管部门的现状,谈一点预防和治理腐败的肤浅认识和建议。
一、基层征管部门易产生腐败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对于我们直接负责税收征管工作的部门来说,在税收征管过程中易产生腐败行为,发生不廉洁现象的往往发生在“权”与“利”的结合部位,也就是权力相对集中或与纳税人关系较为密切的税收征管工作中。总的来说,在税收征管的整个过程中,如不能正确处理权力与义务、执法与服务的关系,不能做到严守纪律、廉洁自律,不能做到“慎独、慎微、慎权、慎欲”,任何一项征管事项都可能导致不廉洁行为的发生。其主要具体表现事项有:
一是在纳税人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事项,减、免、缓、欠税款事项、涉税行政处罚事项等工作过程中,如果缺乏科学严密的运行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就容易导致把关不严,该作为的不作为,不该作为的乱作为,特别是一些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纳税人为了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达到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准予抵
扣进项税额的前提条件,往往千方百计采取拉拢腐蚀税务人员的手段,以达到其目的。
二是在个体税务分局的税款核定事项工作中,如果定额核定工作程序不严密,监督制约措施跟不上,很可能导致不廉洁行为的发生,使定税行为失去公平、公正性。因为税额的高低,关系着纳税人的直接利益,一些纳税人为了少纳税,总是想方设法腐蚀税收一线管理人员。
三是在纳税评估工作事项中,如果评估工作程序不严密,监督制约措施跟不上,很可能导致不廉洁行为的发生,因为纳税评估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一道关口,处于征纳双方矛盾的焦点,权力相对集中,评估结果往往都与纳税人的利益密切相关。一些纳税人为了减轻、逃避法律的义务和责任,达到偷、漏税的目的,往往采取请客送礼、行贿等手段寻找突破口和保护伞。纳税评估仅次于税务稽查,其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始终是激烈的。
四是在纳税人办理发票相关事项中,如果缺乏监督制约的机制,防控措施和制度不到位,很容易导致不廉洁行为的发生。因为发票不仅是收、付款凭证,还具有特殊的功能,特别是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本身所具备的这些重要功能,决定了发票发售、使用、管理等过程很容易产生纳税人请客送礼、行贿等行为,滋生腐败现象。
以上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受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没有足够的思想认识。从近年
来开展的警示教育案例中可以清楚看出,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都是从思想上的蜕变开始的。目前有些从事基层征管工作的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问题思想认识不够,甚至从心里产生厌烦和消极抵触情绪,自我放松要求,自我降低标准,给各种不廉洁行为的滋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二是征管制度执行及监督机制不到位。从现实情况看,人为的因素在税收管理中仍然起着很大的作用,如税额核定,发票管理、纳税评估等,都赋予工作人员一定的权利,而仅仅依靠税收征管软件的“机械”和“刻板”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虽说税收征管软件在促进税收征管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为党风廉政建设筑起了一道新的防线,但在这些方面监督制约的机制不够健全,约束相对无力。
三是党风廉政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监督管理不到位。一是党风廉政制度写在纸上的较多,说在嘴上的较多,但认真落实较少。有些征管一线的干部对制度规定熟视无睹、漠然处之,使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二是对征管一线干部的监督管理,还存在着失之以宽,失之以软的问题。没有特别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方法,给个别私欲膨胀的干部留下了空档和可乘之机,导致了“吃、拿、卡、要、报”等为税不廉行为和收“人情税”、罚“人情款”等现象,对失去监督的权利必然将导致腐败。
四是对腐败问题普遍存在一种不正常心理,导致惩处力度不到位。目前在很大一部分人中都认为一些小节问题算不上腐败,一餐饭、一个小红包,见怪不惊,不值一提;甚至发现问题想方设法遮掩,“家丑不可外扬”,内部做无关痛痒的消化处理等决定了查处力度不够,毫无震慑之力。
二、对基层征管部门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几点建议
一是选准着眼点,深化廉政教育,筑牢防腐思想根基。防治腐败,教育是基础。首先要明确教育重点。必须要始终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核心内容,以从业道德为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廉政教育等,引导征管一线的干部职工充分认识腐败问题的复杂性、严重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从根本上提高整体素质和免疫力,真正做到依法治税,依法治队,从思想源头上筑起防腐败、反腐败的牢固防线。其次要多渠道地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可以通过建立征管一线干部“廉政档案、廉政账户”,能够让国税干部将不该拿的,又拒收不了的贿款及时交公;通过“廉政台历”的形式将廉政格言、警句印在台历上,达到廉政教育“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之功效;或通过“廉政明信片”,让人在和风细雨之中感受到谆谆告诫,警钟长呜。至于“廉政笔记本”、“廉政短信息”之类,更是“润物细无声”,起到异曲同工之效,最终达到治理腐败取得新成效的目的。
二是选准着力点,规范权力行使,在强化监督上下工夫。不受监督的权力,往往容易导致滥用,甚至滋生腐败。首先要突出监督工作重点。在税收执法监督中,要重点关注与企业打交道的基层税务分局局长、征管业务部门科长,抓住容易滋生职务违法
犯罪的重点环节,主要包括税额核定、资格认定、违章处罚、减免退税核查审批、清理漏征漏管户、纳税评估和检查、税款征收、发票发售、票证开具等事项;抓住容易发生不廉洁行为的重点时机,包括春节、中秋节等重大节假日以及职位升迁、工作调动、子女上学、生病住院、父母祝寿、婚丧嫁娶等关键时期和环节,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招呼早提醒,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其次要严格落实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围绕监督工作重点,组织精干力量,加大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力度,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落实责任追究;最后要建立纪检监察联络点。在纳税人自愿的前提下,选择纳税信誉比较好、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较大、具有一定社会威望的纳税人,按照纳税人自荐与国税部门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在全区按税收管辖区域确定纪检监察联络点,监察室每季度收集一次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归纳梳理后向各单位进行反馈并要求整改,有效避免执法不严、随意执法现象滋生的腐败。
三是选准关键点,加强对权力的规范和制约,实现制度管人。治理和预防腐败,制度是保证。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岗责体系。要按照征管部门设臵,进一步细化岗位,明确各岗位及人员职责、权限,梳理税收执法权项目,明确相关的程序、时限及相应的责任部门,实行定岗定责。其次要建立完善内控监督机制体系。通过岗位自查、不同岗位互查、领导帮助查找和集体排查等方式,进一步查找廉政风险点;同时充分利用税收分析预警和纳税评估
系统、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和执法监察子系统等信息化手段,采集系统自动生成的风险信息,并通过行风评议、网上评廉、内外审计、信访案件查办等途径有针对性地人工收集外部风险信息,加强风险防控。在此基础上,积极围绕加强对自由裁量权、行政审批权、税收管理权等的规范和制约,进一步完善岗位管理的基本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的廉政制度、督导纠错机制、廉政风 险处理分析制度、违规处罚制度、考核问责制度等,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权力失范和失控现象。最后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制度的制定要立足征管业务的实际,做到既合情合理,又易于操作。制度实施以后,要严格贯彻执行,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坚决查处,以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四是选准落脚点,纠正和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寻求监督手段的突破。纠风工作事关反腐败工作全局,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首先要拓展办税公开内容。在全面公开税收法规、工作纪律、办税程序、岗位职责、服务承诺等法规、政策和流程的基础上,主动将定额核定、收费标准、涉税处罚等税收行政结果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其次要加强专项治理整顿。要严肃查处在税收管理关键环节损害纳税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治理和纠正税务人员利用职权向纳税人借钱借物、“吃拿卡要 占报”等行为,以及强行指定税务代理、参与税务代理中介业务,强行推广纳税申报方式、指定税控器具品牌产品,乱摊派、乱收费、推销商品、压价购买商品等行为,进一步规范执行和服务行
为,有效避免违法违纪现象发生。最后要依托现代化科技手段。对CTAIS、金税工程、发票认证、出口退税认证和内部管理等计算机应用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有机的整合,结合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实现相互间的数据共享和系统关联,通过信息化征管业务监控,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权的运作。
第二篇:如何预防基层党员干部腐败问题
如何预防基层党员干部腐败问题
如何预防基层党员干部腐败问题
构筑预防基层党员干部腐败防线,要求教育载体必须模式创新
一是要创新基础性教育模式。在开展领导干部讲廉政党课、做形势报告等方式的同时,通过电化教育、网络教育、媒体教育和“农村党员廉政论坛”等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形式.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鲜活性;要借助文化活动室、基层公开板、宣传栏等载体,运用说唱、民间艺术展等多种形式,将廉政文化建设延伸到乡镇机关、村组、社区、家庭、企业和学校,努力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二是要创新法纪性教育模式。借助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实施廉政教育“入户工程”使基层党员干部能集中收听收看到相关法纪节目;应依托有线电视网络系统,开辟廉政之声专栏,利用固定电话拨打免费点播热线,使党员干部坐在家里就能够查听廉政法规等信息,受到党纪国法教育。三是要创新规范性教育模式。特别是应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基层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之中,并与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结合起来,以树立权力观教育为重点,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的政治纪律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风党纪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廉洁从政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增强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构筑预防基层党员干部腐败防线,要求制度建设必须与时俱进
县级纪检监察机关有必要抓紧对现有反腐倡康法规制度进行梳理,过时的废止,有缺陷的及时修订完善,需要细化的尽快制定实施细则,有必要紧紧围绕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农村“三资”管理、项目招投标、土地出让、活立木转让等重点领域和环节,以规范权力行使为着力点,以公开透明为基本要求,建立健全预防腐败的工作机制,创新制定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各项制度,实现改革和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特别是应着重从规范人、权、钱入手,不断完善基层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申报、述职述廉、诫勉谈话等党内监督制度,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坚持拟提拔、交流干部和评优评先事先征求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制度。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村会计委托代理制”,村(组)内“三重一大”民主决策、村干部廉政谈话、“乡镇的站务所务和村务捆绑”勤廉双述双评等项制度,加强对乡村“三资”和干部的监督,做到基层党员干部权力运行到哪里,制度就约束到哪里,使制度成为制约基层干部权力的行为规范,从制度上堵塞滋生腐败的漏洞,弥补反腐倡廉制度的缺失。
应采取明察暗访等办法,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执行制度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要健全执行考核机制和制度执行的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基层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充分运用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手段,突出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以此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构筑预防基层党员干部腐败防线,要求监督手段必须刚性凸显
一是要加强对公职领导干部的监督。县、乡级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监督的重点。县纪委、组织部等单位,应组成检查考核组深入各部门各单位,按照撰写报告、述职述廉、民主测评、反馈谈话等程序围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洁自律等内容,集中对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开展述职述廉、廉政谈话活动的同时,把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延伸到“八小时”以外,加强对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考察,全面了解干部的作风表现。要把党内监督和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不断畅通群众信访监督渠道,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切实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将领导干部的一切行为都置于党纪国法和社会道德的监督之下,特别是要把评议结果及时转化到干部的任免、工资等项利益的奖惩上。二是要加强对县直和乡镇重点部位的监督。重点是对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国有资产等方面切实加强监督。应充分发挥县纪委委员监督作用,采取向县直执纪执法重点部门派驻纪检监察巡视组、向乡镇派驻纪检(组)监察分局及聘请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等做法开展全方位监督工作。监督工作应重点着眼于县乡执法部门和乡镇财政、林业、水利、村级财务代理机构等重点部门“三重一大”决策、审批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特别是事前监督,及时发现基层领导干部的缺点和不足,及早纠正错误,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对那些监督指导不利,在民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认真及时解决,造成不稳定因素和不良影响后果的干部要实行责任追究。三是要加强对村(组)干部和村务的监督。诱发农村不稳定的因素大多与村干部和经济独立的居民组组长利用职务之便违规决策、违规管理、违规审批损害群众利益、损公肥私有关,因此,县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发挥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职能作用,强化乡镇对村两委的监督,加强对村(组)集体资金管理使用、土地发包、承包等方面的监督,要把监督的重点放在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上,放在村务是否按规定要求真公开及集体山林转让、土地发包承包、大额资金支出等村里重大事项重大支出是否履行村民议事决策程序上。要针对非党村(组)干部不受党纪约束、政纪处分不着的实际,在强化对现有“村会计委托托代理制”监督的同时,将合并村后经济独立的居民组的财务也纳入委托乡镇代理行列。为了有效规范包括非党村(组)干部在内的村(组)干部的权力,相关部门应按照“权力制衡”的原则,指导各村成立“村(组)务监督委员会”,实行“村(组)人治村”,激活“末梢监督神经”,确保村(组)重大事务实行民主决策,履行民主程序,避免村(组)干部给集体造成重大损失。
构筑预防基层党员干部腐败防线,要求惩治措施必须保障有力
县委应不断完善反腐败协调小组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查办大案要案联席会议制度,对于查处大案要案中遇到的重大、复杂问题,及时研究部署,确保行动统一,协调作战。纪检监察机关应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在反腐败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主动牵头,敢于负责,精于组织,善于协调,有效整合各执法执纪单位的办案资源,在坚持各自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的前提下,切实加强与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业务沟通、信息交流和协作配合,形成人力资源共用、证据资源共享、手续资源互补的调查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整体合力,发挥查办案件的威慑作用,确保办案质量和效果,确保查办案件和惩处力度不减,保证“坚决惩治腐败”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县乡两级,应把重点放在查办实权部门和领导干部中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领导干部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等违纪违法案件上。对土地管理、安全生产、工程招投标等方而失职渎职问题,要坚决追究责任。应采取异地办案、交叉办案和借助上级力量办案办法,运用纪检监察机关特有的“双规、双指”办案手段,深挖案件背后的腐败问题,切实做到“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没有分析清楚不放过、事件责任人及有关领导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件责任人没有受到处罚不放过、针对发生的事件没有制定整改和预防措施不放过”,让广大党员、干部看到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和行动。在村一级,应把惩治的重点放在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案件上,放在村干部违反民主议事决策程序违规决策违规管理违规审批给集体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截留、挪用、克扣种粮直补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和村级补助资金及侵占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侵犯农民民主权利等违纪违法行为上。对村干部违反村民自治章程和任职承诺违规决策给村集体财产造成损失的,应由村民大会选举并授予独立监督权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其实行责任追究,责令责任人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责任人拒不赔偿的,由“村务监督委员会”要求乡镇政府扣减其财政转移支付的工资,督促村委会代表村民提起民事诉讼。如果村委会不起诉,村民监督委员会要按照村民会议的授权代表全体村民提出民事诉讼,使负有责任的村干部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挽回其给集体造成的经济损失。对村民依法提出要求罢免村委会成员,而村委会未在法定时间内启动罢免程序的,村务监督委员会要按照村民大会的授权,主持召开罢免会议。
(据辽宁省新宾县纪委信息)
第三篇:加强基层国税部门干部作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基层国税部门干部作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联系邮箱:scbzjdz@sina.com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切实改进党的作风”,“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探索作风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对于全面建设人民群众信赖的国税干部队伍,推进国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抓好干部作风建设的合力
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发展。作为基层国税部门,与千家万户纳税人直接打交道,国税干部的作风如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税收收入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关系到国家运用税收政策进行经济宏观调控,其一言一行都是群众的参照,与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息息相关。干部作风建设既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又是现实而又紧迫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党组必须坚持把干部的作风建设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实行统一领导,做到与税收工作紧密结合,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建立健全长抓作风建设工作的领导小组及其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具体抓,各税务分局、稽查局、科室各负其责、时时抓,广
泛发动群众全员参与、人人抓的工作格局。同时,要按照“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责任机制、督查机制、考核机制、示范机制,切实把干部作风建设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强化学习教育,夯实抓好干部作风建设的基础学习是进步之本,既是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重要途径,更是做好各项税收业务工作的重要基础。一方面,要强化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引导大家热爱学习,进一步增强学习意识,形成一种人人愿意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的良好风气,使学习成为每个国税干部的自觉行动,养成学习是一种责任、一种兴趣和一种爱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要紧密联系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实际,注重学习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做到全员参与;注重学习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围绕提高干部职工的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学习教育,加强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注重学习教育效果的渗透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方法,提高依法办事、解决问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三、找准存在问题,明晰抓好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路作风是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反映在队伍建设、行政管理、税收执法、为人处世、生活情趣等各个方面。近年来,各级国税机关虽然通过开展作风纪律整顿、政风行风评议等活动,干部职工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绝大多数干部具有优良的政治品质和过硬的工作作风,在“把税务机关建设成强有力的执法机关、负责任的执法机关、文明的执法机关”上做出了贡献。但通过对照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我们在“漠视群众、官僚主义,不思进取、因循守旧,作风漂浮、工作不实,贪图享受、腐化堕落”等“病因”方面还不同程度存在一定差距。要对症下药,一方面必须按照新形势下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进行自我检查,找准并着力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地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解放自我、完善自我;另一方面必须从尊重人、帮助人、关心人的角度,坚持求实、务实、谋实的作风,多形式、全方位查找权力运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查找的问题或不足,要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上剖析思想根源,按照“为民、富民、惠民、助民、安民”的工作思路修正不足,提出整改措施、明确努力方向。
四、弘扬新风正气,注重抓好干部作风建设的导向抓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的目的是以优良的作风推进
国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干部职工要有过硬的作风素质,一是要发挥好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领导干部的作风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品行和形象,而且是干部队伍作风的导向,更是人民群众评价干部队伍是否值得信赖的重要依据。必须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人格修养,在加强学习上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熟练,在作风转变上做到联系群众、执法为民,在廉洁自律上做到清政廉洁、秉公用权,在关心干部上做到团结友爱、充满活力,树立好为纳税人和干部职工服务的思想,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二是要发挥好典型的导向作用。要充分利用会议、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干部职工身边的先进典型事迹,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促进党员干部增强纪律观念和法制意识;三是要发挥好制度的权威作用。执行力的强弱、执行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者的工作态度、责任、能力,而关键还在于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税权”正确用于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要加大制度执行的力度。制度既是“规范”,也是“禁则”,更是“依据”,其核心在于执行。要充分运用监督检查、督查督办等方式方法,加大对决策部署、阶段工作、交办任务的落实情况和工作不在状态、不遵从或执行制度的监督检
查力度,严格过错责任追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作风转变在工作中体现,工作效率和质量在作风整顿中提高。
第四篇:基层国税部门固定资产管理调研思考
财务管理是国税机关行政管理的重点部位,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笔者结合近几年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查,对基层国税部门资产管理谈谈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当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特点
据2007年底数据显示,房县局固定资产账面原值1292万元,其中:房屋建筑
物类资产总额875万元,占总资产的67.72%;一般设备类资产总额413万元,占总资产的31.97%;其他类资产总额4万元,占总资产的0.31%。
从固定资产使用状态看:在用资产1140万元,占总资产的88.24%;闲置资产152万元,占总资产的11.76%。
从固定资产分布情况看:局机关资产868万元,占总资产的67.18%;管理一股资产93万元,占总资产的7.20%;管理二股资产30万元,占总资产的2.32%;计划统计股资产113万元,占总资产的8.75%;稽查局资产36万元,占总资产的2.79%;撤并4个分局闲置房屋资产152万元,占总资产的11.76%。
从资产分布特点来看:一是集中性。资产主要集中在城区,而城区占用资产为88%,机构收缩后除房屋外,资产管理相对集中。二是实用性。房屋及建筑物等不动资产与其他资产所占的比例基本符合实际,分别占67.72%和32.28%。三是合理性。局机关资产与其他单位资产基本合理,局机关资产占67%,人均占有资产5.1万元;其他单位资产占33%,人均占有资产3.5万元(不含闲置资产152万元)。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践
(一)强化了管理基础。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先后制定了《房县国税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程》等系列制度,财务部门、管理部门建立健全了固定资产明细账,对达到标准的物资严格依规定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未达到标准的办公用品作为低置易耗品管理,资产购置、变动、处置严格按程序执行,杜绝资产漏记、错记等现象的发生,确保了固定资产数据的真实、完整、及时。保障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
(二)监控了资产底数。建立了监察、人事、财务核算等部门监交体系,坚持实行调离岗位手续清,对调出、离退休、外出学习以及岗位变动等各类人员,规定必须到资产管理单位办理交接手续,同时,定期开展资产清理检查,通过四次大规模资产清查工作,保证了全局固定资产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真正做到了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有效地防止了资产流失。
(三)健全了信息网络。全系统所有资产全部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和网络版财务管理软件进行核算,还建立固定资产使用单位、使用保管人员、存放地点信息字典库, 在资产的进口环节即购置采购管理、中间环节的资源合理利用与配置管理、出口环节资产的处置报废等方面严格管理,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集中化和网络化管理,有效解决了统计数据不及时、不准确和资产闲置浪费的问题。
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观念淡簿。个别单位和少数干部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前清后乱”的现象,对资产管理不十分重视,认为固定资产是大宗物品,只要购置了,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谁也不敢随便拿走,且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只核算使用价值,不核算经济价值,这种想法导致思想上忽视固定资产管理。
(二)资产账目不准不实。有的单位固定资产台账不完善,存在账实不符、时间不清、品名不明、金额不准等问题;对新购置、新调整的资产没有及时入账或不入账;对每年清理中的盘盈盘亏的资产不及时调账;对报废、转让、借用给其他单位的资产没有及时报告县局,造成资产账目不实。尤其是省、市局对口调拨配置资产,如稽查、计统、财务、信息中心等部门调配或奖励的专用设备,多数资产调拨单没有随同设备传递,没有配备清单,也没有调拨单,经办人员领取后未登记就直接使用,很容易造成资产的私占和流失,也容易造成财产调换。
(三)资产增减缺乏监督。有的交接不办手续,有的增加不入账,有的处置不销账,有的变动不调账,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心中无数,家底不清。对个人使用和保管的资产,如办公桌椅、棕床、usb盘等资产,因工作变动而“物随人走”,部分单位办理固定资产移交凭印象移交而不进行实物核对,造成事后相互扯皮。
四、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应当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执行资产账物管理规定,促进资产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一)树立“三种观念”,增强管理意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各职能部门工作衔接和配合,不仅是财务部门对价值的核算的控制,它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为此,要树立资产就是资金的观念,克服“只管使用,
第五篇:完善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核体系思考
完善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核体系思考
完善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核体系思考
从2014年10月份起,国家税务总局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正式运行,该系统是总局绩效管理的延伸,在保留总局功能的基础上,整合省、市、县多级考核模式,实现上下贯穿的绩效管理新模式,将涵盖绩效计划、过程管理、绩效考评、结果运用、汇总分析、系统管理等。新的考核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现代管理手段,在评价、激励税务工作人员,增强基层国税部门活力和竞争力,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税人员考核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新的考核系统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一蹴而就。因此完善和发展合理的、科学的、可行的国税部门综合绩效考评体系将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笔者拟在从国税部门新的绩效考评基本内容入手,重点探讨当前我县国税部门综合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一、当前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
尽管基层国税部门采取的各种考评办法在税收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很多问题上认识还不充分,经验积累也不够。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综合绩效考评工作的深入推进,当前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评内容过于笼统,内容针对性不强而不易把握。当前国税干部考核的内容按照公务员法规定设置主要有德、能、勤、绩、廉5项,但是考评的内容规定过于笼统,大都较为抽象,缺乏定量指标的设计。从表面上看,每一项考核内容都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极大的包容性,是对国税干部综合素质的全面要求。但这种概括性和包容性的另一面就是过于笼统、空泛,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准则。大而化之的考评要求多,粗线条地考评标准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评标准少,使得考评者在操作时难以把握“尺度”,无所适从,只能是泛泛考评。
2、考评措施和方法粗放而不易操作,考评有失公正公平。目前县国税绩效考评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考核方式单一。考核主要采取述职、测评、查看资料等静态考核方法,致使考核者对干部情况的了解较多地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应有的深度,考核结果缺乏准确性。二是考评定性有余,定量不足。没有很好地将定性和定量评估结合起来,考评往往是凭经验、凭印象、凭感情,缺乏数据支持和科学分析。三是考评计分标准不科学。目前国税部门工作考评采用“扣分制”,工作中出现错误就扣分,不干不出错不扣分,这样,每个国税工作人员所干的工作不论多少,简单或复杂,只要不出差错就不被扣分,工作能力与工作效果得不到全面评价,考评显然有失公正公平。
3、考评评价流于形式,未达到约束与激励效果。目前,基层国税基本上没有建立正常的评价机制,随意考评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有一些国税部门为了避免在考评过程中出现“冲突”,本着“和”为主的思想,考评中出现了个个都是高分的情况。考评由管理手段蜕变成安抚工具,使得考评评价流于形式,难以真正起到奖优罚劣的作用,考评激励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二、原因分析
当前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评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1、岗位职责不明晰,绩效目标不明确。近年来,各级国税部门尽管在明确岗位职责上下了很大功夫,国家税务总局也制定了统一的《税收执法责任制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范本》,明确了国税部门执法岗位的工作职责,划清了岗位间工作联系与界限。但在实际工作中,定岗明责工作却不容乐观,表现在:一是岗位设置不科学。基层税务部门未能根据基层工作需要来设置岗位。二是定岗明责不合理。虽然设定了岗位,也规定了相应职责,但实际工作中都是“遵照”领导意见安排工作,一些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同志屡屡“冲锋陷阵”,相反一些工作态度不端正、上进心不强的同志则“心安理得”,在这种情况下岗位职责与个人工作已没有太大关系。由于岗位设置缺乏科学性、规范性,职责不明确,导致绩效目标也就无法明确。
2、尚未健全合理的考评指标体系,绩效衡量不准确。税收管理模式改革后,国税部门除组织收入外,大部分工作主要是服务工作,其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难以进行准确量化。除部分纳税业务有明确的办理时限规定外,税收法律、法规极少对税收工作标准进行量化规定,其考评标准不好掌握。同时,基层国税既有税收业务工作,又有行政管理工作,两者性质不一,考评的标准必然不同。而且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务都有不同的素质要求,然而由于没有一个具体的考评指标体系,这些的绩效衡量就像是用一把没有刻度的尺子,绩效考评肯定不能准确评定。
3、绩效考评配套管理措施未跟进,绩效考评欠力度。绩效考评是评价国税干部工作是否出色的重要工作,其结果需要得到运用。考评结果与奖金分配、福利待遇、晋升调配、培训机会等挂钩才能起到激励作用。离开考评结果的运用,考评制度即成为形式。目前基层国税部门尚未建立以绩效为基础的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绩效考评没有与政治待遇上的荣辱、职务上的升降、经济上的奖惩直接挂钩,导致绩效考评无力。
三、完善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评体系的思路
国税部门的绩效考评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紧密结合国税部门特点和现有管理基础,大胆借鉴企业及其他组织已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做法,灵活运用现代绩效考评理论,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规范和健全的岗责体系,确保绩效目标的科学合理性。随着税收改革的不断深化,税收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提高国税部门的绩效考评水平,必须建立科学的岗责体系,优化工作流程。只有有了科学的岗责体系和合理的工作流程,才能针对岗位和工作流程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科学构建国税部门岗责体系,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思想,按照新征管模式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法律法规赋予税务机关的职责与权力为依据,以量化细致的工作规程为基点进行规范和健全。
2、制定量化、细化的个人考评指标体系,确保绩效标准的可操作性。绩效考评指标是进行绩效考评的基本要素,是绩效考评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也是建立综合绩效考评体系的中心环节。基层国税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人员担任的职务与应履行的责任(岗位职责)各有不同,职能各异。因此,在个人绩效考评指标的设置上,应坚持“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尽量细化”的基本思路,以各部门岗位职责为基础,依据全面性、针对性、操作性、适应性的设计原则,细分、量化考评指标,多方面构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3、探索科学的考评方法,确保绩效考评的客观公正性。
考评方法是实现考评目的的手段,不确定科学的考评方法就难以达到考核目的。绩效考评要做到客观公正,在考评方法上必须纵横结合,综合衡量,才能保持考评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一是实行日常、季度和考评相结合的“一体化”考核模式。将考评方式分散进行,考评结果集中计算,增强了考评的准确度和信服力。二是引入多维考评方法。历年来国税部门组织考评的主体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或本级由单位领导及办公室、人事部门组织的考评领导小组。由于种种原因,或上下级接触频繁,掺杂感情色彩,或涉及考评主体的管理职责及连带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绩效考评的公正性。因此,绩效考评应走出自己考自己的模式,提高系统内部考评主体素质的同时,面向社会和服务对象(纳税人)。引入外部参评机制,扩大绩效考评的主体范围,将考核面拓宽为上级、平级、下级、外部的多角度评价模式,实现对被考核人的立体考核。三是实行人工考评与机器考评相结合。目前,国税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很快,数据已实现省级大集中。国税系统的税收管理工作基本上是依托计算机系统进行运作,工作的事务是也可以记录与衡量的。为切实减少考评中人为的主观随意性,积极探索人机相结合考评方式,探索建立计算机考评系统,考虑在计算机中建立每个岗位和干部的工作日志和工作底稿。每个干部要对每天完成工作数量在计算机中填写工作底稿和工作日志,包括涉税文书及相关资料,然后由监控人员按照质量要求从计算机中汇总考评,自动生成考评结果。这样既避免了考评统计口径不一致的问题和人为的扣分因素,又可以节省考评时间和人力,还可以体现计算机考评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考评必须立足实际,深入研究,渐进推行。一个好的考评系统对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建立公共服务型税务机关、挖掘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能当前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