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老龄化中农村体育健身现状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05:2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健康老龄化中农村体育健身现状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健康老龄化中农村体育健身现状的思考》。

第一篇:健康老龄化中农村体育健身现状的思考

健康老龄化中农村体育健身现状的思考

-------以高台县为例

摘要:开展农村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对增进农村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是广大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之一。发展农村老年体育事业,既是体育工作的重要职责,也是实现老有所乐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关键词:农村 健康老龄化 体育健身 思考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口再生产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作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战略部署;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法律高度;新农保与城居保实现了制度上的全覆盖,与此前建立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道,为百姓织就了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网。但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众多,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低,城乡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需求。因此,研究农村老年人的现实生活现状,发现农村老年人现实生活中的困境,解决老年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体育健身活动,对于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和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分析 当前,在我国人口结构中,老年人所占比例逐步增大,中国人口老龄化状况日趋严重。目前,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老年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子女外出打工,老年人在家照顾孙子(女)上学,老年人的生活主要依靠子女赡养,老年人或住在农村、或住在县城,这是比较好的一种情形;二是老年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老年人既要从事农业或养殖业生产,还要照顾孙子(女)的生活,老年人大都居住在农村,生活相对艰苦一些;三是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农业或养殖业生产,同时照顾孙子(女)上学;四是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既不从事农业或养殖业生产,也不照顾孙子(女)生活,生活相对轻松一些。经过调查发现,农村在60岁以后的老年人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并依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二、农村老年人老龄化存在的问题 1、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现状

(1)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由于年龄大,失去了劳动能力,基本没有收入,主要依靠子女赡养。有些虽然还没有完全失去劳动能力,但由于缺少科技指导,按照传统方式耕作,收入也非常有限。(2)社会保障有限,安全隐患多。尽管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个月可以领取55元的新农保养老金,但由于物价上涨因素,55元新农保养老金对于生活的改善基本是杯水车薪。

(3)医疗现状。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二元制,占我国人口比例大的农村,农民虽然都参加了医疗保险,并且政府在不断提高报销比例,但由于农村的收入低,小病抗,大病拖现象依然存在。

2、农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现状

(1)家庭生活方面。由于家庭架构的变化,两代人分开过,儿女只是仅仅负责父母的平时物质需求,一般和父母精神交流很少,另外儿女外出打工,打电话成了老年人精神慰籍的主要方式。

(2)对隔代教育造成心理负担重。如果单从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但辅导小孩学习和日常管理力不从心。

(3)精神娱乐方面。精神赡养是一个独立的问题,关系到老年人的健康价值、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农村老人精神领域空虚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主要是家庭养老,子女孝道观念滑坡,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生活照料和经济供养。二是由于空巢家庭的增多,子女与老人的见面机会减少,农村老人得不到子女的精神慰籍,缺乏家庭的天伦之乐。三是农村适合老年人的文化娱乐设施匮乏,加之缺乏科学的健身指导和锻炼技能,形不成持之以恒的锻炼习惯,缺乏热情,农村老人还不能象城里的老人那样,尽情享受公共集体的各种乐趣。(4)农村社团组织方面。农村老年人除了参加党小组活动以外,就是参加健身活动站点的体育锻炼,除此之外老年人基本没有其他的集体活动。

三、体育健身对改善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作用

1.发展农村老年体育事业的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老年人健身有需求、参与有时间、组织有能力,是我国全民健身大军中的基础队伍、骨干人群和有生力量,他们内在的、自发的锻炼需求,推动着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他们不但自身热心锻炼,还能影响和带动儿孙们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形成家庭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

2.发展农村老年体育事业是自身完善的需要

开展活动是老年体育事业发展的生命力。重视抓好老年人的社会活动,通过举办老年人运动会等集体娱乐活动,把分散的、自发的、个体的活动组织起来,扩散并坚持下去,形成活动制度与规模,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的支持、媒体的关注,使全民健身事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更有效的发展。

3.发展农村老年体育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征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老年体育事业的发展,社会也越来越关心和支持老年体育工作。老年体育工作既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全民健身大潮中,老年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人群,安度晚年、社会和谐,老年人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4.发展农村老年体育事业可以促进农村体育组织的发展 开展老年人体育活动,场地是基础,组织是保障,活动是灵魂。老体协组织是老年体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是老年体育事业赖以持续发展的依托,是党和政府联系亿万老年人的纽带和桥梁,是推进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关键所在,是体育工作占领群众文化体育阵地、争取 群众支持的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

四、发展老年体育健身的现实途径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对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对于整个未来社会的健康和稳定,都有重要的作用。对老年人进行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对于促进老年人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和中国未来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前瞻意义。

(一)深刻把握老龄化体育健身的活动规律

通过实地调查和以上分析研究,老龄化体育健身具有以下特征:

1、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农村老年负担比系数高,体育健身活动开展少,老年人一般采取以劳动的方式来替代休闲体育,更多的人不知道什么是休闲体育锻炼。农村老龄化呈加速发展趋势。

2、农村老年人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老年人家庭空巢现象较为普遍。体育健身在交流情感、密切邻里关系、释放不良情愫方面的作用发挥不明显。

3、农村老年人劳动强度大,将劳动视为锻炼,模糊了体育锻炼的价值,导致没时间锻炼或不愿意去参加体育锻炼。同时,由于收入相对偏低,现金用度不足,消费层次低,导致老年人体育消费低,仅限与跑步、做操等一些不需要投资的锻炼项目,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坚持下去的热情与动力。

4、老年人健康状况堪忧,农村老年人患病率高,健康自评呈负向性。农村老年人体育健身观念及锻炼技能滞后,农村体育基本公共 服务不完善,老年人健身缺乏科学指导问题突出。

5、农村老年人社会地位和体育健身社会支持程度相对较低,社会参与度不足,精神状况欠佳,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心理和自我价值认同需要通过体育锻炼引导和干预,老年人权益保护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有必要建构多元化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播路径,以满足老年人对体育知识与技能学习的需要,科学设计锻炼的时间、频率和强度,才能达到提高身体机能,身心娱乐。

(二)推动农村老龄化体育健身的建议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是我国农村老龄化的一个缩影,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我国农村老龄化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1、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的物质经济基础,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从宏观上改善农村老年人福利状态,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加大乡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丰富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逐步提高生活质量。

2、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最重要的是政府应当承担起责任,把解决农民养老问题作为民生工程抓好,把建立农村养老机制、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考核指标。要尽快建立健全涵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性社会救助等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后顾之忧,让老年人能够心情愉悦的参与社会活动,健康安度晚年。

3、加强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积极应对健康老龄化。人人享有 有尊严的生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老年人通过代际传承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理应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要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因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要切实落实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健身娱乐活动,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4、建立多元化农村养老模式,积极倡导健康老龄化。一是要加快建立一批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等公共养老设施,改善环境设施和服务水平,满足一部人农村老年人集中养老需求。二是要进一步发挥家庭亲情在养老方面的作用和优势,倡导居家养老。三是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在农村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养老模式。

5、健全农村老年人服务网络。一是要发挥乡镇、村等基层组织和社团的作用,加强农村老年协会职能,建立有效的农村老年人服务组织网络。二是依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专业志工、青年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等力量,形成一支稳定的农村老年人服务队伍。

6、丰富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一是要巩固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系统。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形成真心关爱老人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对子女进行物质和精神支持的双重教育,同时在政策制度上实现家内男女养老义务的均等化。二是加强农村老年人文化设施建设,开展一批农村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项目,展示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生机和活力。三是对农村老年人价值观进行引导和干预,尤其要对农村空巢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关 爱,激发老年人对社会活动参与的热情,通过开展体育健身,培养农村老年人积极的社会心态。要建立老年人健身活动的长效机制,脚踏实地地组织开展好老年人身边的小型、分散、自愿、多样、有特色的体育健身活动,使体育健身成为老年人日常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质量的自觉行动,要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质量,选择推广适合老年人开展的轻松、缓慢、柔和的活动项目,要将体育健身与文化、教育、旅游相结合,与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相结合,不断充实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7、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农村老年人健身意识,积极引导农村老年人充分认识体育健身的功能与价值,加强各级主管部门、单位、社区对农村老年人体育的投资,改建场馆设施,落实农村老年人健身措施与物质条件,创造农村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要以《全民健身计划计划》的落实为契机,组织农村老年人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使农村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逐步朝着综合化、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普及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扩大农村老年人体育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第二篇:农村体育现状

农村体育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学校,许多中小学已经建有体育场馆,建有塑胶的运动场地,体育教学的环境非常的舒适,但是广大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却仍在为体育教学条件发愁。在有些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什么体育场地和器材。为了适应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农村学校和体育教师要怎样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 为教学服务, 让每个农村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是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2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2.1体育课开课率不足

根据我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体育法,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农村中小学校也必须开设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然而根据调查目前我省广大的农村学校中有众多的学校体育课开设的很不规范,有些学校开设的课时不够,有些山区小学就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

2.2体育师资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 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师资队伍, 显然是空泛之谈, 目前我省在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但因人口众多, 教育规模大, 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学校的需要, 加之学校编制等问题, 造成农村学校存在大量不合格的兼职或是代课的体育教师, 特别是农村乡村小学学校体育教师更为缺乏。另外由于社会的偏见, 不公正的待遇, 造成了一部分已在体育教学岗位的体育教师流失。因此,这种局面无疑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2.3 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安徽省农村学校的体育经费远远满足不了正常开展体育的需要。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差别决定了其投入学校体育经费的比例。虽然近些年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保持了增长的势头, 但是与所需要的体育经费差距仍然较大, 贫困地区和不重视体育的学校其经费更是少得可怜,许多学校体育教师反映, 学校体育工作的最大问题是体育经费不能保证。由于体育经费的不足, 一直阻碍着农村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

2.4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体育教学质量较差

某些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态度, 为了保证升学率, 以牺牲体育为代价, 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文化课的学习。“以劳代体”的思想严重, 认为农村学生离家和学校较远, 走的路多,再加之家务劳动及农活繁忙, 所以就不需要体育了。特别是在偏远的乡镇中学, 学校领导对体育是很少过问。这无形中导致学校体育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2.5体育场地器材匮乏

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势必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匮乏和短缺。从我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来看,经济发展层次越低,学校规模越小,场地、器材缺乏越严重。农村学校的场地缺乏和器材缺乏相伴,有的学校场地凹凸不平,全是泥土场地,更不用说田径场了。可见,许多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与国家教委颁布的《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相差很远。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场地器材条件,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短缺,是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受到严惩影响的重要原因。

3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策略

3.1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

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应占一定比例,并逐步增加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此外,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以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农村学校师资比较缺乏和体育器械比较少,所以在安排课程教学计划时应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坚持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等新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中运用简易器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完成体育课程,从而完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3.2加大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制订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拓宽培养、培训渠道,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稳定教师队伍。体育教师应有时代的紧迫感,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及水平的不足,积极地参与各种自学、函授、培训等继续教育,并且要积极地参加体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认真地撰写本学科方面的论文,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专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帮助其提高思想觉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4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原则

4.1教学内容手段创新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由于受到场地、器材的制约,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往往具有较大的难度。但只要体育教师爱岗敬业,敢于创新,善于根据体育教学规律以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手段,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场地器材的不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体育老师还可以利用校园或周边的地形(如空地、通道、斜坡、台阶)等,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体育游戏或比赛,增加学生体会体育运动乐趣的机会。

4.2农村学校体育与农村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是培养农村体育人口的重要环节,是为广大农村传播体育文化的主渠道。农村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应结合农村文化传统和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如加大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开展健康保健知识宣传,组织年级与年级,班与班之间的小型多样的简单体育竞赛,组织学生观看成年人在各种节日举行的体育比赛,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4.3农村学校体育与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应坚持以传统体育为基础,结合现有场地,器材条件组织进行,传统体育是农民体育经久不衰,持续发展的根本。如龙灯、舞狮、龙舟竞渡、登山、射箭、摔跤、拔河以及结合农活操作技能的特点而创编的体育活动等都有着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作灵活的修改并将其作为中小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5结束语

我们要认真分析和思考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就能真正落实好体育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促成文化课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才会有新的局面,才能真正地推进素质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学校,许多中小学已经建有体育场馆,建有塑胶的运动场地,体育教学的环境非常的舒适,但是广大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却仍在为体育教学条件发愁。在有些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什么体育场地和器材。为了适应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农村学校和体育教师要怎样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 为教学服务, 让每个农村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是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2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2.1体育课开课率不足

根据我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体育法,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农村中小学校也必须开设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然而根据调查目前我省广大的农村学校中有众多的学校体育课开设的很不规范,有些学校开设的课时不够,有些山区小学就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

2.2体育师资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 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师资队伍, 显然是空泛之谈, 目前我省在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但因人口众多, 教育规模大, 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学校的需要, 加之学校编制等问题, 造成农村学校存在大量不合格的兼职或是代课的体育教师, 特别是农村乡村小学学校体育教师更为缺乏。另外由于社会的偏见, 不公正的待遇, 造成了一部分已在体育教学岗位的体育教师流失。因此,这种局面无疑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2.3 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农村学校的体育经费远远满足不了正常开展体育的需要。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差别决定了其投入学校体育经费的比例。虽然近些年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保持了增长的势头, 但是与所需要的体育经费差距仍然较大, 贫困地区和不重视体育的学校其经费更是少得可怜,许多学校体育教师反映, 学校体育工作的最大问题是体育经费不能保证。由于体育经费的不足, 一直阻碍着农村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

2.4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体育教学质量较差

某些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态度, 为了保证升学率, 以牺牲体育为代价, 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文化课的学习。“以劳代体”的思想严重, 认为农村学生离家和学校较远, 走的路多,再加之家务劳动及农活繁忙, 所以就不需要体育了。特别是在偏远的乡镇中学, 学校领导对体育是很少过问。这无形中导致学校体育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2.5体育场地器材匮乏

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势必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匮乏和短缺。从我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来看,经济发展层次越低,学校规模越小,场地、器材缺乏越严重。农村学校的场地缺乏和器材缺乏相伴,有的学校场地凹凸不平,全是泥土场地,更不用说田径场了。可见,许多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与国家教委颁布的《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相差很远。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场地器材条件,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短缺,是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受到严惩影响的重要原因。

3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策略

3.1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

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应占一定比例,并逐步增加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此外,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以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农村学校师资比较缺乏和体育器械比较少,所以在安排课程教学计划时应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坚持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等新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中运用简易器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完成体育课程,从而完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3.2加大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制订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拓宽培养、培训渠道,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稳定教师队伍。体育教师应有时代的紧迫感,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及水平的不足,积极地参与各种自学、函授、培训等继续教育,并且要积极地参加体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认真地撰写本学科方面的论文,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专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帮助其提高思想觉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4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原则

4.1教学内容手段创新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由于受到场地、器材的制约,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往往具有较大的难度。但只要体育教师爱岗敬业,敢于创新,善于根据体育教学规律以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手段,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场地器材的不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体育老师还可以利用校园或周边的地形(如空地、通道、斜坡、台阶)等,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体育游戏或比赛,增加学生体会体育运动乐趣的机会。

4.2农村学校体育与农村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是培养农村体育人口的重要环节,是为广大农村传播体育文化的主渠道。农村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应结合农村文化传统和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如加大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开展健康保健知识宣传,组织年级与年级,班与班之间的小型多样的简单体育竞赛,组织学生观看成年人在各种节日举行的体育比赛,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4.3农村学校体育与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应坚持以传统体育为基础,结合现有场地,器材条件组织进行,传统体育是农民体育经久不衰,持续发展的根本。如龙灯、舞狮、龙舟竞渡、登山、射箭、摔跤、拔河以及结合农活操作技能的特点而创编的体育活动等都有着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作灵活的修改并将其作为中小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5结束语

我们要认真分析和思考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就能真正落实好体育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促成文化课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才会有新的局面,才能真正地推进素质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第三篇:2007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总结

“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工作总结

建设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是国家体育总局和省市体育局在新时期提出的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的新举措。作为区级体育职能部门来说,及时准确地理解和落实这一重要举措,不仅可以牢固确立体育事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战略地位,更是体育部门做强做大做实基础,实现体育工作重心有序、科学的转移,从竞技体育的象牙塔走向群众体育的大舞台的一个最好契机。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实现体育与社会、体育与基层、体育与群众的有机结合,把体育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的农村和社区,真正做到 “建群众身边的场地、抓群众身边的组织、办群众身边的活动”,建设完善并做强做大农村体育设施和阵地,将为民服务宗旨真正落实到基层和普通群众,是我们每一位体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江宁区体育局全局动员,积极落实,并在全市率先响亮提出口号:用两年时间,实现全区所有村和社区全部建成一类标准以上体育设施,所有自然村完成“小篮板工程”。

一、统一思想,科学定位,充分体现民情民意。按省市要求,我区建设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于06年4月份开始启动,进入调查研究阶段。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行的原则,在全区范围了做了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下发调查表,对全区所有村的体育设施状况进行调查摸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要求各村(社区)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建设目标。4月底,我局召开了各镇、街道体育干部工作会议,了解镇(街)领导意图和村级需求,说明建设工程的意义、重要性、建设方案及工作要求。通过上下沟通,统一了思想、了解了民意,明确了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标准、推进速度、资金投入方式和各自责任,为科学制定我区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打下了良好基础。根据调研情况,我们提出推进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同社区建设相结合。我区有219个村(社区),虽然省市要求,在村一级建设健身工程,但江宁涉农社区占大多数,必须村和社区同步推进,才能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二是同推进农村城镇化,改善农村环境相结合。按照“三集中”的要求,提出在选址时必须符合城镇规划,相对集中,布局合理,方便群众。三是同农村的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把体育健身工程的各项要求和指标列入文明村镇创建内容,在 提高文明村镇标准的基础上推进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四是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相结合。我们提出把省、市、区、镇四级42个新农村示范村建成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一类标准村。

二、积极工作,争取政策,上下一致营造氛围。根据省市要求和调研结果,我局及时向区委、区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区委、区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区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体育工作,认为建设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是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新时代的新农村、新农民就是要提倡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村农民的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区政府常务会决定,立即出台《江宁区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意见》,要求用两年时间完成全区所有村(社区)建设任务,而且,建设的标准高于省规定要求,全部按二类以上标准建设,明确提出各级示范村必须建设一类标准,全区06年建设数量不低于40%,一类标准不低于30%,并对建设条件、选址、投入方式、组织领导和维护责任等都作了具体的要求。区财政、民政、农工办等部门积极支持,区财政专项安排了近400万资金,用于购置所需器材;民政部门积极帮助做好 村(社区)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定位工作;区农工办把新农村健身工程列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八件实事中,提出明确考核意见,并安排专人督查进度。各镇(街)村加大组织力度,加快实施进度,纷纷成立班子,出台配套政策,列入镇(街)考核目标,提出具体实施步骤。全区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很快得到推进,在群众中引起了良好反响。06年底,全区219个村(社区)有141个村(社委会)完成了建设任务,其中一类村(社区)63个,超额完成全年目标。由于前期建设工程已展现出良好的示范效应,得到基层群众的普遍赞誉,体现出极好社会效果,带动了全区各镇街建设积极性,许多村更是主动提出申请要求批准早建设。我局对此积极鼓励,决定将建设标准全部提升,全区219个村(社区)按一类标准建设,去年建成二类工程提档升级,全部提升为一类标准;建设范围全面延伸,在全部按一类标准建设的基础上,将农村体育设施全面延伸,年底前,对全区所有自然村共发放420个小篮板,让更多老百姓有设施可以锻炼。

三、强化指导,严格标准,不拘一格形成特色。总体来说,全区各镇(街)对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都十分重视,尤其是一些经济条件和场地条件较好的镇(街)和村积极性都较高。但在推进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村在安排点的时候设施不够集中,环境效果不明显。也有的村不太理解建设要求,选址不科学,没有安排在群众居住集中的村里,有些放在村部,且离老百姓居住的地方较远,不方便群众晨练晚健。有些篮球场做的很漂亮,但由于未做灯光,不方便晚间活动,利用率大大降低,有些场地地势低洼,事先未做排水系统的处理,给使用和维护带来一定的难度。有的村安放健身路径的场地不是软化处理,未做草坪或塑胶,增加了使用时的安全隐患。等等。

针对这些不足,区体育局及时加强指导力量,分三个工作小组,各村各点上门现场督查指导,提出明确建设要求,狠抓纠偏整改,一部分不符合选址要求的点迅速得到调整,减少了重复建设,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区体育局鼓励各村在选点和建设时要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放大各点建设效应,彰显个性,体现特色。此举极大的调动了各村的建设潜力,打开了各级领导的工作思路,使各镇(街)、村(社区)不再拘泥于文件中的条条框框,做成了一批颇具特色的新农村健身工程。

汤山、禄口、东山、淳化、秣陵、江宁等镇(街)专 门制定下发了的实施意见,设立专项资金,出台奖励政策,鼓励有条件的村(社区)高标准、快速度建设,有力的调动了村级积极性,起到了良好效果。东山街道的泉水社区和建南村,结合村环境规划,建起了村休闲广场;禄口街道的彭福村建成了村级文化体育公园;淳化街道的青龙社区在原村文体广场的基础上,又结合村中心环境改造,新辟一块地进行美化绿化,建起了第二个小广场;周子村利用村头三角地块铺设草皮,种花种树,自然形成了一个小公园,再配上一整套体育健身器材,这块过去最不起眼的地方,现在成了村民们最爱去的地方。汤山街道的上峰社区、锁石社区,高起点严要求,做到了新规划、新建设、高层次。上峰社区不仅在李岗头村建了一个一类健身点,而且又在村民集中的上峰村建设了一个村级文体站和一个村级体育广场,田径场、跑道、篮球场、健身路径等一应俱全。锁石社区除篮球场外,又自建了一个网球场,除文化活动室外,又新建了村体育活动室,文化体育活动健康向上,生机勃勃。汤山的路西村是结合环境整治,搞好创建工程的典型村,路西村把整治村容村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路西村中央地带虽是一个不错的地段,但长期以来乱石成堆,杂草丛生,村领导决定借这次建设 新农村的东风来重新规划建设这个地方,在街道领导和文体站许站长的有力支持下,该村坚决迅速地拆掉了原来又脏又乱的猪圈,拆除了违章搭建的围墙,清除了杂草等,新建的篮球场不但有灯光系统,还有排水系统,周边环境经整治后变得美观漂亮了,当群众看到这一切新的变化时,都纷纷称赞政府又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

从目前已建成的村(社区)情况看,全区一部分村(社区)健身工程的建设标准已经高于一类标准,各村因地制宜,体育健身工程点已经成为各村(社区)最美最亮的地方。

四、建管并举,动静结合,重在利用务求实效。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使用,在使用中最大程度地提升社会综合效益。正确处理好建与管,建与用的关系,是体育健身工程建成后,体育主管部门和设施使用单位共同担负的职责。因此,在全区建设之初,我们就十分强调理顺建管关系,构建管理网络,明确管理职责,确定管理人员,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各村和社区为健身工程维护管理的第一责任单位,制定维护管理办法,承担日常维护和管理的职责,全区各镇(街)文体站长作为镇(街)管理负责人,各村(社区)明确了一名村干部作为管理联络员和 信息员,具体负责各村(社区)健身工程的管理和维护。一管使用安全,二管维护保养。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各镇(街)和村(社区)的群众活动也进行了明确,要求各镇(街)成立各类体育协会,常年体育队伍不少于10支,各类有影响的体育活动不少于10次。村(社区)成立体育活动小组,先由镇(街)牵头,向群众推荐一些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在村与村之间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交流比赛活动,逐步使村级组织活动正常化,自觉化,秩序化,让各健身点真正成为群众热爱的好去处,使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真正惠及群众,常用常新。

建设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是新时期赋予我们全体体育工作者的一项光荣任务,更是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一次契机,作为体育职能部门,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一份光和热!

南京市江宁区体育局 二00七年十一月十五日

第四篇: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几点现状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几点现状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我国学校课余训练工作的中心环节,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质量问题:

1.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师资短缺是当前课余训练中的大问题,体育教师工作量大,(一般周在14节以上),还要担负着两操,课余训练等一些任务。很多老师以前虽学过理论基础知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知识结构不断更新,长期以来教师缺少进修和接受科技领域新知识的机会。

2.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差,器材少而旧。就农村学校体育设施情况而言,运动场地小,且往往是一块空地,不像城市中小学各种场地齐全而是一无所有,总之经济条件制约着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的修建和器材的增加和更新。即使教师素质再高,而长期没有场地和器材,久而久之业务素质水平得不到发展,体质和知识结构得不到提高。

在农村,学校体育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学校领导和主管部门应主动关心支持体育课,关心体育教师的疾苦,解决他们的各种实际困难。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目前学校课余训练中面临的体育教师队伍不稳定,素质不高的局面,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课才能有可喜的发展。

第五篇:浅谈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

浅谈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

----简阳市清风乡付家坪九义校李海军

体育活动是中小学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建国以来,国民的身体素质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健康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毋庸置疑的是,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提高,除了生活条件改善外,更重要的是体育锻炼的加强。然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确实不容乐观。近年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地区差异,这种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孩子对体育的渴望也就成了奢侈品,这对于无数渴望运动、爱好体育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师资缺乏并质量堪忧。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体育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就我校而言现根本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基本是由数学、语文等“主课”教师兼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2.体育教学设施落后当前,我市有的城镇学校拥有塑胶跑道、室内篮球馆和健身房等良好的体育设施,而农村的体育教学条件与城镇学校相比,差距很大。沙土地跑道、煤渣跑道遇到下雨,体育教学很难实施。在现有的农村体育教学中,由于人为因素和经费不足,也导致体育器材的严 重不足。再加上场地不好,器材消耗也较快,而常规体育器材利用率也存在着自

身的局限性,使体育教学内容很难落实,出现放羊式的教学,很难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的体育课,也 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单调、枯燥、厌学的情绪。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 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3.教学不规范。尤其体音美老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 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4、体育教师评价机制不健全在调查的农村小学中,制定的教师考核方案中,只注重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科目的 评价,忽视了体育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严重地打击了体育教师的上进心,迫使许多年轻体 育教师转任“主课”。助长了小学体育教学的随意性和惰性化。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 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 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 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 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 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生活在广阔农村的乡村学生,时时处于大自然这一活动大空 间内,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城市学生所不及的,一些乡村 民间体育更是锻炼身心的独特“武器”。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 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 原则,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 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 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 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体育,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在岗体育更应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内 你呼我喊,你追我赶,处处出现体育氛围。3.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 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 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 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铁环、“山羊”、轮胎 等)。此外,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 多彩的体育;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 行教学、考核,使得体育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 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 而努力。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义务教育 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正面临着从 阶段的中小学体育也已经出台,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乡村体育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教育整体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成员都应来关心、支持体育教育,尤 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 乡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也只有这样,全 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致成为一句空话。

一、资金短缺。突出表现为学校的可流动资金不足,学校经费只可满足正常运转,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二、生源问题。由于城市化发展道路,农村将逐渐向城市发展,城市、农村学校生源、学生质量相差悬殊。不少学生、家长在就读学校选择倾向偏向于教学条件相对好、师资较为雄厚的城镇中学。

另外由于农村学生家庭经济的问题,导致了不少学校优秀学生的流失。

三、教师外流现象严重。囿于城乡老师待遇、教学条件的巨大反差,不少教师都倾向于到城市工作,导致不少优秀老师的外流。而在乡村学校中,由于教师的缺乏,一个教师要教很多课,甚至不少教师得跨级、跨学科教学,导致教师教学压力增大,这样既不利于学校的教学,又导致不少教师因不

堪重负而选择转校。

四、教学条件相对满后。学校教学方式主要以黑板-粉笔的方式教学。此外,还存在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设备落后、仪器缺乏等现象。

下载健康老龄化中农村体育健身现状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健康老龄化中农村体育健身现状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体育教学现状(最终定稿)

    目 录 摘 要 ........................................................... 2 目 录 ........................................................... 1 前言 ...................

    体育健身中的安全

    体育健身中的安全(基础型)教案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明确体育健身中安全的重要性,教育学生重视安全健身。2.使学生知道体育健身中影响安全因素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二、教学重点体......

    体育健身中的安全教育

    体育健身中的安全(基础型)专题设计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学生需要知道和了解体育健身中的安全的重要性,体育健身中影响安全的因素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

    农村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农村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摘要】进入体育教学的圈子, 从雄心勃勃到小心翼翼, 为了贯彻“安全重于泰山” 的指导思想的, 学校为了减少麻烦,老师为了自我保护, 排除所有“安全隐患”......

    农村体育现状教育调查报告

    浅析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体育系 09 级 本科 1 班学号091001317 姓名 笑嘻嘻摘 要:学校体育是实施素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发展是非常迅速的。然而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却......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现状浅析

    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现状浅析 摘要 本文以安徽省长丰县“鸿路钢杯”运动会为背景,浅析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初步探索积极发展我国现代化农村体育事业的途径,以......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也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军的重任。20世纪我市培养出了以郑凤......

    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浅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现状 【摘要】小学儿童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一个国家和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