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立法可行性报告
关于《浙江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
立法可行性报告
一、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对于巩固和完善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在个私经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市场土壤中重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推进中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成为浙江多种所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10年底,全省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集体资产239.8亿元、农村集体土地(含山林)1.1亿亩,当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30.9亿元。村级集体资产(不含集体土地和山林)已相当于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含国有土地)的1/8。
当前,由于我国农村集体资产领域立法滞后,相应法律制度缺失,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资产管理资产在实践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农村集体资产家底不清。因未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登记制度,日常核算、管理和控制不到位,村集体资产中的很大一部分未按规定办理报废、盘盈手续和实行折旧制度,造成现存资产数量和价值不清。集体资产逃不脱清了乱、乱了清的怪圈。二是集体资产经营机制落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化,我国已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没能适时的调整和完善,难以将现代企业经营理念与机制融入集体资产经营,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三是农村集体资产价值低估。由于当前集体资产评估管理体制不健全,评估手段落后,价格估计不合理,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差甚远,特别是在入股、转让、出租等产权变动时,往往被贬值处理,无形中造成资产损失,收益减少。四是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无力。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混乱、监督不力等问题凸显,直接造成产权纠纷、资产流失等不良后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管无法律保障,监管难度大,处理手段缺,管理队伍弱等问题突出。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出台(修订)《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和《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大大加强了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效。因此,尽快制定和出台《浙江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切实解决我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对于加快推进法治浙江建设,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立法的主要依据和指导思想、原则
立法依据主要有:《宪法》、《物权法》、《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发„1995‟35号)、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农经发„2009‟4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立法的指导思想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两大主题,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维护村经济合作社和社员合法物质权益和民主权利,推进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切实保障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在具体立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对法律已明确的村集体资产主体等规定,本《条例》不再重复;二是通过地方性法规形式,确立农村集体资产权属、经营财务管理和法律责任等,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在不与法律法规抵触的原则下,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制,将我省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上升为地方性法规,解决我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集体经济发展中的特有问题,体现浙江特色,促进我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三、立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村集体资产家底不清问题。目前没有法律法规对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问题进行明确,《条例》有必要对农村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登记确权等问题加以明确,建立农村集体资产台账登记、定期盘点、年度核账等制度,切实摸清家底,分门别类加以管理,挖掘村集体资产潜力,变资产资源为资本,推进集体经济发展。
(二)关于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机制落后问题。浙江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又是资源小省,较全国其他省市更早遭遇发展瓶颈。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中,各地创新制度,积极构建五位一体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开展农村产权交易试点,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制度措施,省委省政府也就发展集体经济、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等出台了政策,《条例》应将这些有效的制度上升到法规层面予以确认,进一步明确和保护农村集体资产,巩固现有改革成果。
(三)关于农村集体资产评估量化问题。长期以来,农村集体资产一直处于被低估的状态,正确评估量化农村集体资产,有利于加强对农村集体组织的保护,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村集体资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1995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评估的管理工作,但事实上,大部分农村集体资产在经营、租赁、转让等过程中未实行评估。《条例》应在农村集体资产评估量化上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条款,防止农村集体资产因低估而流失。
(四)关于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问题。1995年,国务院明确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农村集体资产的职能部门,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是具体从事农村集体资产监管的部门,但我省现有的法律都未对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地位和具体职责进行明确,《条例》有必要对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地位、职责、义务等进行明确,以强化对农村集体资产的指导、服务和监管。
浙江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
(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及依据]为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防止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流失,提高集体资产营运效能,维护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及关键术语]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法律、法规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条例所称的农村集体资产,是指依法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依法确定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国家所有的资产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经营管理主体及权能]村经济合作社依法代表全体社员行使集体资产所有权,对农村集体资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尚未设立村经济合作社的,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由村民委员会行使。
第四条[基本原则]村经济合作社按照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依法进行资产管理,保障社员利益。村经济合作社应当建立健全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实行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重大事项应当提交社员大会或者社员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第五条[保护方针]农村集体资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私分、截留、平调、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变卖、设立担保。
村经济合作社及其社员有保护集体资产不受侵犯的权利和义务。第六条[政府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加强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建设,支持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资源,合理开发,壮大经济实力,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履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监督的职责。
第七条[监管体制及部门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指导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委托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承担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具体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有关集体资产监管的法律、法规、规章;
(二)依法办理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和产权登记工作;
(三)对村集体资产营运收益情况进行监管、服务,优化集体资产的经营环境;
(四)组织开展村集体资产统计、审计、考核和评估管理工作;
(五)法律、法规及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
国土、财政、水利、林业、渔业、建设、民政、审计、监察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对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工作。第八条[经费保障]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第九条[表彰奖励]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资产权属
第十条[集体资产范围]农村集体资产包括:
(一)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农民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的土地权属于集体所有;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投资、组织投劳形成的建(构)筑物、机电设备、农田水利设施、旅游设施、乡村道路、林木与其购臵的交通、通讯、电力、教育、科学、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设施及设备资产;
(三)集体土地被征用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取得的集体留用地;
(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兴办或者出资购买、兼并的企业、事业单位的资产;
(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有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个人按照协议及实际出资形成的资产中所占有的份额;
(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所获得的承包金、租金、股金分红、土地流转收益,国家征地补偿费和生态公益林补偿费中属于集体所得部分,以及集体资产处臵、产权变更所获得的收入;
(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企业设立的专项资金;
(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企业、事业单位拥有的现金、存款、有价证券、债权、存货等资产;
(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企业、事业单位拥有的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
(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企业、事业单位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助、捐赠的财物和国家无偿拨款、补贴、减免税赋等形成的资产;
(十一)依法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其他资产。
第十一条[资产权属]村、组的集体资产分别属于该村、组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分别由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臵的权利。农村集体所有的资产受国家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平调、侵占、损坏、哄抢、贪污、挪用、私分和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第十二条[权属变更]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的变更应当依法进行。村规模调整后,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依法、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对集体资产进行融合,但未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会议表决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农村集体资产的权属性质。
第十三条[留用地管理]集体留用地可征收为国有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的留用地,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无偿返拨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国有留用地使用权或出让、转让、出租、抵押集体留用地使用权,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2/3以上成员或者成员代表大会2/3以上代表表决同意后,流转方案应在本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公示15日。
第十四条[产权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配臵到本组织成员个人,实行股份合作制。
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村,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营业执照。具体登记注册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商同省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参照村经济合作社登记办法制定。第十五条[权属纠纷处理]农村集体资产权属发生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属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争议按《土地管理法》及相关规定处理;其他资产权属争议,属同一村(居)的,由所在村(居)民委员会调解处理;属同一乡镇(街道)且经过所在村(居)委员会调解未达成协议的,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调解处理;属同一县(市、区)且经过乡镇(街道)调解未达成协议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调解处理;跨县(市、区)的由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调解处理。当事人可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农村集体资产权属争议解决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改变集体资产的产权状况。
第三章 资产经营
第十六条[经营方针]农村集体资产可以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实行有偿使用。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自主决定其资产经营,可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经营,也可以采取承包、租赁、参股、合资、股份合作等方式经营,其资产的集体所有权不变。
第十七条[经营限制] 采取拍卖、转让、变卖、抵押、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处臵农村集体资产,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会议表决同意后,方可依法办理。经营和使用耕地、森林、林地等资源性资产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擅自改变其用途。
第十八条[自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经营集体资产的,应当提出经营目标,明确经营责任,制订经营方案和管理制度。
第十九条[对外经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采用公开、公正的方式确定集体资产的经营者和使用者。有条件的,应当依法采用招、投标方式,本组织成员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权。
任何人不得违反规定程序,指定承包人或者承租人,或者利用职权压价发包、低价出租或者非正常降低集体资产的合作经营条件;禁止采取欺诈、胁迫或恶意串通等行为发包或者出租集体资产。
第二十条[经营者权责]任何单位和个人经营或者使用农村集体资产,都应当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集体资产经营者享有合同规定的经营权和收益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尊重经营者依法享有的经营自主权。
集体资产经营者应当依法依规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集体资产。第二十一条[对外投资]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农村集体资产(含集体土地使用权)投资或者参股企业经营的,应确保其投资安全和合法权益。
第二十二条[评估事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评估:
(一)以参股、联营、股份合作、合资、合作等方式经营集体资产的;
(二)以拍卖、转让、臵换等方式变更集体资产权属关系的;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需要合并、分立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或者占有份额的企业、事业单位出现兼并、分立、破产清算的;
(四)以农村集体资产提供抵押等担保的;
(五)其他按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
第二十三条[评估委托及结果处理]农村集体资产评估,应当委托有合法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机构收费由县级以上物价部门和农民负担监管部门共同审核批准,不高于企业资产评估标准的一半。
评估结果应当向本组织成员公示五天无异议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会议表决确认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有十分之一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提出异议或者经民主表决不予确认的,可以重新委托评估。
第四章 资产和财务管理
第二十四条[管理方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方针依法管理集体资产和财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占有、使用农村集体资产的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完善财务和会计制度,实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第二十五条[民主决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资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下列事项须经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公示结果:
(一)本组织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以及计划外较大的财务开支;
(二)集体资产经营方式、经营目标的确定及重大事项变更;
(三)重大项目投资活动;
(四)较大数额的举债或者以集体资产提供担保;
(五)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征地补偿费及归属于本组织的安臵补助费的使用和分配;
(六)年度收益分配方案;
(七)重大资产处臵;
(八)集体资产产权折股向个人配臵;
(九)其他涉及成员切身利益的经营管理重大事项。第二十六条[资产管理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完善下列资产管理制度:
(一)投资责任制度;
(二)固定资产登记和保管使用制度;
(三)资产占用责任制度;
(四)资产收益管理及考核制度;
(五)民主理财和审计监督制度;
(六)资产报告制度。
第二十七条[固定资产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台账,对资产存量及增减变动情况应当及时、准确、如实登记,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
第二十八条[财务管理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遵照和贯彻各级财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制定的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建立健全财务预决算、开支审批、财产清查、收益分配、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等管理制度。
第二十九条[民主理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各项收支应当经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监事会或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签章,重大财务事项应当接受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监事会或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应当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与证明人共同签字(盖章),报经有关负责人审批后交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监事会或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审核,未经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监事会或村务监督委员会)共同签字(盖章)的原始凭证,不得入账。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监事会或村务监督委员会)无正当理由逾期不予审核的,视为经审核同意;经审核有重大争议的,应当提交成员代表会议审议处理。
第三十条[收支计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初应当编制全年财务收支计划、年终要及时提出年度收益分配方案,须经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财务收支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须严格履行相应的程序。
第三十一条[内部监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保障本组织成员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按规定公布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运营与财务收支,以及投资、参股企业的经营状况等情况,接受本组织成员的查询、监督。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社管会(理事会)对十分之一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员联名提出的质询,应当及时作出答复。
第三十二条[财务公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按规定及时公开所有的财务计划、损益性收入、损益性支出、非损益性收支、债权债务、收益分配、经济合同和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会议相关决议。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初要公布财务收支计划;按规定公布每月的财务收支情况和资产状况等财务信息;年终公布财务年度报表以及年度收益分配方案。在方便群众阅览的地方设臵公开栏(墙)公布。
第三十三条[收益分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建立收益分配制度,每年根据收益情况合理确定分配与积累的比例,按照规定提取发展生产和社会公益事业所需的资金。集体积累部分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公益事业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事业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让、出租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收益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应当存入银行专户,专款用于本组织成员的社会保障安排,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四条[改制资产处理限制]村、组建制被撤销或者改为居委会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任意平调、私分或非法改变其集体资产权属性质。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并、分立的,按原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全部资产中所占的份额,将集体资产转入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得私分。
上述改制中资产处臵方案须经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三十五条[统计报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照规定如实填写资产统计和财务报表报送乡镇人民政府。
第三十六条[审计监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接受农村集体经济审计部门对资产与财务及各项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占有、使用农村集体资产的单位应当接受其专项审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离任时,应当接受离任审计。
集体经济审计结果必须向本组织成员公布。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资产流失之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第五条第一款、第三十四条的规定,造成农村集体资产流失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以及返还原物、恢复原状等;造成集体资产损失的,责令其依法予以赔偿,并可由县级、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处以集体资产损失额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八条[经营管理不当之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有经营管理不当行为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责任人员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县级、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有关部门对责任人员给予处分,并处2000元至20000元的罚款;造成集体资产损失的,责令其依法予以赔偿;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九条[违反民主决策之法律责任]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擅自进行投资、举债、设立担保等,或者徇私舞弊发包、出租、买卖、处臵集体资产的,由县级或者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请有关部门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处分,并处2000元至20000元的罚款;造成集体资产损失的,责令其依法予以赔偿;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十条[其他违法责任]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犯农村集体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令其依法予以赔偿。
第四十一条[行政处罚救济途径]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二条[离任违法责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离任时,拖延移交集体资产、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拒不交清集体资产的,依法追究赔偿责任;拒不移交会计资料的,按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的法律规定处理。
第四十三条[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责任]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以权谋私,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造成集体资产损失、损坏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并由所在单位或者行政监察机关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尚未建立村经济合作社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按照资产权属分别由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依照本条例代行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工作。
撤村建居的地区,原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适用本条例。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自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二篇:实物资产管理可行性分析报告
实物资产电子标签管理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系统项目背景
实物资产(包括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等,以下简称实物资产)是局(公司)资产构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单位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质保障。如何加强实物资产管理,发挥实物资产的最大效益,防止实物资产的流失和闲置,这些问题日益受到局(公司)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当前局(公司)专卖、物流、办公室、人劳、财务等部门采用不同的系统软件,在其办公过程中均发挥着自身功能,但公司的实物资产管理牵扯部门多、牵扯面广,存在着诸多“盲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问题: 1)实物资产管理手段落后,无法适应日常管理的需要。目前,财务核算系统主要是从资产名称、数量、金额、使用部门、使用人、使用时间及使用年限等角度对单位的实物资产进行核算,而实物资产管理则注重资产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包括采购、入库、调拨、维修、报废等环节。前者是静态、宏观的管理,而后者是动态、微观的管理。
由于这两种实物资产管理方式的角度和需求不同,加之单位实物资产的种类和数量每月、每年时刻都处在增加、减少中变化着,因而将实物资产管理作为财务核算系统的子模块已经无法适应日常资产管理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应局(公司)实物资产管理特点的信息系统。
2)资产盘点手段落后,资产清查费时费力,效率低,效果差。根据资产管理规定,固定资产要定期进行盘点清查,目前定期盘点清查时只能通过纸质管理卡片、纸质标签进行人工登记、核实处理。由于传统管理方式的制约,加之目前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分布广泛,使盘点工作费时费力,不可避免存在漏盘、重盘、错盘等问题,导致账实不相符。3)固定资产难以实现动态监控。目前,基于机构调整、岗位轮换等原因,固定资产的调整和流动随之产生,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只有办公室、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能自觉的按照相关的操作规定完成资产移交工作,固定资产的变动信息才不会遗漏或缺失。但事实上,涉及人员变动时工作的重点都不是固定资产的调整,而且因为调整程序复杂、关联部门多,即使大家都能考虑的资产问题,也会因为步调不一致而出现遗漏问题。而人员的调整是常态,若跟进不及时,人员调离后,其名下的资产就会随时间的流失而造成职责不清、使用不明等问题,要做到账实相符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系统项目建设总体需求
通过以上对实物资产管理弊端分析,我们应该认识到,开发一套实物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实物资产管理的统一、高效、精准,这项工作刻不容缓。具体到局(公司)而言,该项系统主要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 1)
能够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中“人、地、时、物”同步管理,提高
局(公司)实物资产管理效益。实物资产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信息自动采集和无线传输功能,将实物资产日常管理工作融入其中,实时对实物资产日常操作流程中涉及的人员、地点、时间、资产等信息进行记录和监控,简化管理流程,减轻企业日常资产管理的压力,提高全系统实物资产管理效率。2)能够改善实物资产购置、变更、转移、盘点、维修、报废的整个管理流程,减轻局(公司)实物资产管理的工作量。实物资产管理系统能够改善实物资产购置、变更、转移、盘点、维修、报废的整个管理应用流程。作为资产管理的难点,固定资产的变更、调拨、维修和报废等业务具有频发性、紧迫性和无序性等特征,直接影响了资产的有效管理。而借助于实物资产管理系统能够自动记录准确的变动信息,免去琐碎的人工记录的工作量,减少差错和遗漏。3)能够形成‘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化管理“便于实时掌控实物资产的变化情况,实现实物资产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通过实物资产管理系统,能够不受次数限制地新增、修改、删除其中存储的信息,通过手持信息采集设备,实现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新增、调拨、维修、报废等)过程的智能化动态实时跟踪和集中监控管理。
三、系统具体需求:
针对市局(公司)资产管理弊端及总体需求,拟运用目前资产动态管理比较前沿的RFID技术,以便于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基于 RFID 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硬件包括: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标签打印机、出/入库读写器、位置读写器、手持读写器、报警装置等。总体轮廓如下图所示。
其中数据库服务器记录整个固定资产系统的数据信息,位置读写器记录和实时监测固定资产存放位置,出入库读写器采集固定资产出入库记录等。
根据上图所示,展开市局(公司)及县市局(分公司)具体需求如下:
1)RFID 标签制作。首先,需要对新采购的固定资产贴上 RFID 标签,并在后台数据库中记录该资产的相关信息:如资产类别、品牌、型号、使用部门、开始使用日期、使用(责任)人、折旧年限、RFID标签号等,建立 RFID标签和资产信息的对应关系,以便能唯一标识
该固定资产。在实际应用中,可将资产名称等固定的管理信息写入标签后永久锁定,防止使用部门进行更改,以免造成管理混乱。同时设定,不能人为取下标签,否则标签自动损坏。
2)资产监控。资产根据需要可以分为监控资产和非监控资产。监控资产可以使用有源电子标签,通过在资产使用区域(如办公室、大厅)安装固定读写器,自动通过网络与资产管理系统通信;非监控资产可以使用普通相对低价格无源电子标签,通过手持读写器实现管理,然后将信息上传至资产管理系统。
3)资产登记。财务部门通过资产管理系统对资产进行登记,制卡,贴标签,这样既可以从标签表面信息识别设备,也可以通过手持终端扫码电子标签的RFID芯片来识别资产或执行相关业务。具体如下图:
4)调拨管理。当资产使用部门提出调拨申请时,资产管理部门对该调拨申请进行审批,若资产管理部门审批不同意则退回资产使用部门进行修改;若审批同意,则安排资产调拨。由于采用 RFID 技
术,当资产调拨经过该区域的位置读写器,读写器记录了该资产电子标签内的信息,由逻辑判断出资产进出的方向,管理机接收记录及进出标识,对数据库进行修改。若该资产进入某区,就在数据库中将记录添加到该区;反之则删除记录。以此可以实现资产的自动识别和移动管理。同时,系统自动生成资产调拨单发至资产调出部门和资产调入部门。具体调拨流程见下图。
5)盘点管理。RFID 标签的使用,使固定资产盘点模块的操作比传统的盘点方式简便很多。首先是确定盘点地点,制定盘点计划。随后资产管理系统发出盘点操作命令,通过无线网络控制读写器读取数据,并将盘点数据上传到数据库中,计算出资产的损益数量,并生成资产盘点表报财务部门。对于资产集中放置的场所, 如新品仓库、办公区、报废仓库, 都可以用固定读写器方便地读取资产信息。对于资产太分散且不适合放置固定读写器的地方, 可以采用移动读写器依次经过所有货架,读写器会自动获取所有标签信息,利用计算机进行盘点记录。使用 RFID 盘点操作的效率相对于传统方式将明显提高,具体流程见下图。
基于 RFID 技术,基层单位定期对各部门实施清产核资成为可能,为加强资产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可靠的技术保障。
6)报警管理。该系统能实现对特定区域、特定资产的报警功能,一旦这些资产移出某一特定的区域,系统就会自动报警,从而保障了固定资产的安全、有序管理。每个区域(例如办公室、仓库、大厅等)的出入口均设有一台出入库读写器。该读写器与安装在出入口的资产报警管理机相连。当资产被带离仓库时,读写器将资产的电子标签 ID 号发给资产报警管理机,资产报警管理机通过数据库服务器查询该资产的出库授权记录,判断该资产是否有权限出库。若有出库权限,则系统自动将该资产出库信息(资产编号、电子标签 ID 号、出库理由、出库时间等)存入“资产出库明细表”,同时更新资产登记表里的库存状态为出库;若无出库权限,系统自动将该资产的相关信息存入“报警登记表”,同时启动报警机制,防止资产被盗,具体流程见下图。
7)维修管理。由于固定资产在入库时已经记录了其购买日期、保修年限、主要配置等信息,因此,当部门上报资产维修申请时,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很方便地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查找到该资产的相关信息,若在保修期内则通知厂商进行维修,若过了保修期则启动资产调拨流程,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到资产管理系统中备查,具体流程见下图。
8)报废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资产报废工作十分便捷,只需根据报废年限的要求制定报废计划,上报市局相关处室进行审
批。待审批通过后,即可根据准予处置的资产清单在该系统中的相关记录定位其在待报废仓库中的具体位置,资产报废前系统会再次对报废清单进行确认,清单确认无误后即进入资产回收环节。报废资产移出待报废仓库时,出入库读写器会自动获取信息,并在后台数据库自动删除记录,同时生成资产报废清单发至财务部门,完成整个资产报废工作,具体流程见下图。
9)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接口功能。为了方便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避免在两套系统中重复录入固定资产信息。系统需要设计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接口功能,既要保证两套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又能减轻基层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量,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10)权限管理。为了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安全,系统要设置三个操作岗,分别是部门管理员岗、资产管理部门领导审批岗和系统管理员岗,并为每个岗位制定相应的操作权限,通过用户的身份和密码识别,保证不同岗位只能在其职责范围内进行有限的操作。这样既保证了制度实施的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附:系统具体配置需求:针对市局(公司)及县市局(分公司)
资产管理特点及难度,结合总成本领先战略因素,市局(公司)及县市局(分公司)实现“系统共享、硬件共用”,在实际盘点过程中市局(公司)及县市局(分公司)之间协调好盘点时间,有计划、分步骤进行盘点,充分 发挥资产管理硬件的动态作用,搞好资产一系列管理工作。基于以上综合因素,预估动态资产管理系统需求规模及价格如下:
第三篇:资产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资产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一 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固定资产是构成企业资产的主体,它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具有潜在的服务能力。这种服务潜能将随着固定资产的不断使用给企业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一般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固定资产,若管理不善会在不经意间导致固定资产的减值和毁损,甚至流失,这势必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下面就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谈一下笔者个人的看法。
目前,我国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以下问题:重视账面管理轻视实物管理;管理混乱、分工不明确;入账、销账不及时;盘点工作失效;拼装现象时有发生;资产闲置现象严重;固定资产内涵不清;提取折旧方式单一等。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应采取如下措施。
1.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企业应及时组织相关会计人员、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人员及使用单位对现有资产进行彻底清查,对每项固定资产的存放地点、规格、型号、购入时间、使用年限等都要一一记录,在此基础上进行建卡建账;完善固定资产核算的管理制度,做到人账及时、准确;加强固定资产的计算机管理,重要信息及时上网,提高固定资产的信息共享水平,使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及相关信息时时处于透明状态,避免一些部门办事拖沓,不负责任的弊病。另外,做好固定资产的调拨转账工作,督促人事变动人员做好固定资产的移交和转账工作。
2.严格盘点制度,定期进行账实核对,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账物实分家又没有进行定期盘点造成的。财务制度规定,每年在编制财务报告前应当进行全面盘点,平时也可以进行抽盘。盘点时必须有财务人员、实物管理人员参加,最终形成盘点表。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定期检查核对,能有效防止、纠正有账无物、有物无账、多重入账、一号多物现象的发生,及时发现各种设备拼装固定资产的违规行为,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
3.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及相关知识的学习。目前,公司应适时组织资产管理人员不断进行业务学习,采用多种形式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尤其是在目前会计制度和会计处理方法更新比较频繁的时期,这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4.严格界定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管理等权限。公司应将固定资产的采购、审批、使用、管理等权限交由不同的部门办理,责权利在制度上明确,在形式上分开,在执行中相互制约,避免某一部门利用权利代办全部工作,制度一经制定必须严格遵守,并与企业的考核机制相结合。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好,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合理奖励,对管理不善的单位或个人,要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或行政手段,进行处罚,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出具体的奖惩办法。
5.采用多种形式盘活固定资产。对于企业暂时不用的闲置资产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盘活。盘活闲置固定资产不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现金收益,而且也节约了管理成本,使企业
轻装上阵,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
6.对固定资产实行集团化管理。对于有多家子、分公司的集团公司来讲,公司应当从全局出发,对所属各子、分公司固定资产的基本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各公司资产配置情况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调剂使用,避免各自为政,各行其道。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大量购置新设备的资金,也可以盘活部分公司的固定资产,减轻压力,同时也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7.灵活采用多种方式计提折旧。基于前面提到的使用单一直线法计提折旧的缺陷,改革现行折旧管理机制势在必行,加速折旧法能较好地弥补其缺点。一方面使折旧的提取与固定资产的运营规律相一致,即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多摊销折旧,使用后期少摊销折旧。另一方面为了降低由于科技进步而产生的无形损耗的风险,提高资金运营效果,客观上也要求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我国现行财会制度规定允许使用的加速折旧法主要有两种:即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各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折旧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改
变折旧主要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但其他部门也要充分配合,技术部门充分发挥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的长处,使财务、管理一体化。
目标
1.解决资产折旧数据不准确。2.解决账面价值统计不准确。3.解决繁重的盘点工作,耗时耗力
软件功能需求 1.系统功能框架表
管理系统Yes系统管理资产基本资料资产动态管理资产盘点报表管理用户组管理用户管理修改密码基本资料管理初始化数据库数据库备份购买计划管理资产购买申请资产审批管理资产验收保管员核实管理员核实财务登记车辆管理资产领用资产信用资产退回资产变更资产维修资产报废资产清理导入盘点资料部门盘点全面盘点盘点汇总财务对账实物对账资产购买查询资产芯片查询资产领用查询资产台账查询资产信用查询资产退回查询资产维修查询资产清理查询
第四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根据《东莞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村集体资产是指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中的经济联合社(以下简称经联社)和经济合作社(以下简称经济社)所有的资产。
第三条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是生产资料属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经济组织,有独立进行
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平调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并不得向其乱摊派。
第四条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要自觉接受上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的指导、管理和审计监督,接受社员群众、监事会的民主监督。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五条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和镇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是市、镇人民政府管理经联社、经济社两级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和健全有关管理制度,组织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和产权交易,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财务公开、民主管理,进行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等工作。
第六条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应成立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社员代表由有选举资格的社员选举产生。经联社级代表人数占总户数10左右,但不得少于30人,可按比例由各经济社选举产生。经济社级代表可由各户家长组成。
第七条理事会由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经联社理事5-7人,经济社理事3人。根据我市农村的实际情况,经联社理事会成员原则上由支委、村委兼任,理事长由村委会主任或支部书记担当;经济社理事会成员由村民小组干部兼任,理事长由村民小组组长担任。
第八条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监事会,成员不少于3人。应挑选思想品德好,办事公道,责任心强,具备一定文化水平,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人参加。理事会成员及其近亲属应当回避,不得参加同级监事会。
第九条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换届与村委会、村民小组同步进行,可连选连任。
第三章计划管理
第十条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年初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按照量入为出、增收节支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收支计划。计划内容主要包括固定资产购置与处置、基建投资、经营收支、公益开支、福利分配等。计划的制定要充分发扬民主,由理事会召集有关财务人员参加,监事会人员参与。镇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计划的审查。经镇区审查后,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要召开社员或社员代表会议进行讨论,通过后才能实施。
第十一条市、镇两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和监督。经联社一级实行每月分析报送制度,镇区一级实行每季分析报送制度。
第十二条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比例要恰当。原则上,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占固定资产总额的比例控制在30以内,资产负债比率要控制在50以内。新建项目投资,要进行可行性分析,由集体讨论决定。不得借款建办公大楼、购置小汽车等非生产性投资。
第四章流动资产管理
第十三条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应严格执行帐款分管制度。配备出纳员,负责管理现金、银行存款的收支和保管工作,并建立岗位责任制。要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现金管理规定,集体款项必须存入开设的银行支票帐户,不准以白条抵库,不准坐收坐支,不准挪用,不准公款私存,库存现金不得超过1千元。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对银行存款和帐户的管理。支票、存折、印鉴等应该实行专人保管和使用(但支票和印鉴不得一人兼办),并做好专项登记。每月与银行、信用社核对帐目。不准出租出借银行帐户,不准签发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不得套取银行信用。
第十四条因公事暂借款,必须由会计填写借领款单,按程序审批后领取。业务终结要及时清还,超过30天要由会计入帐。出差借用款,回单位3天内要结清。原则上不得个人借用公款,确因特殊经济困难需要借用的必须经理事会批准,所借出款必须明确归还日期,借款时间超过三个月的,按银行贷款利率计息。干部年内预支报酬不得超过本人当年基本工资总额。
第十五条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收取款项时要手续完备,使用统一规定的三联根收款凭证,并及时入帐。
第十六条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财会人员要及时准确地核算现金收入、支出和结存,做到日清月结,帐款相符。出纳员每月5日前要将上月单据和存折、库存现金和有关资料报送会计清点审核。会计入帐前,要核对收入单存根。各项开支单据必须经监事会审核,不符合规定的不得核销入帐。
第十七条要加强对各种有价证券的管理。建立有价证券登记簿,详细记载有价证券的名称、券别、购买日期、号码、数量和金额等。有价证券由出纳员负责管理。
第十八条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对
第五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实施办法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根据《东莞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集体资产是指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中的经济联合社和经济合作社所有的资产。
第三条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是生产资料属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经济组织,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平调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并不得向其乱摊派。
第四条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要自觉接受上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的指导、管理和审计监督,接受社员群众、监事会的民主监督。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五条 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和镇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是市、镇人民政府管理经联社、经济社两级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和健全有关管理制度,组织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和产权交易,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财务公开、民主管理,进行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等工作。
第六条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应成立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社员代表由有选举资格的社员选举产生。经联社级代表人数占总户数10%左右,但不得少于30人,可按比例由各经济社选举产生。经济社级代表可由各户家长组成。
第七条 理事会由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经联社理事5-7人,经济社理事3人。根据我市农村的实际情况,经联社理事会成员原则上由支委、村委兼任,理事长由村委会主任或支部书记担当;经济社理事会成员由村民小组干部兼任,理事长由村民小组组长担任。
第八条 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监事会,成员不少于3人。应挑选思想品德好,办事公道,责任心强,具备一定文化水平,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人参加。理事会成员及其近亲属应当回避,不得参加同级监事会。
第九条 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换届与村委会、村民小组同步进行,可连选连任。
第三章 计划管理
第十条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年初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按照量入为出、增收节支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收支计划。计划内容主要包括固定资产购置与处置、基建投资、经营收支、公益开支、福利分配等。计划的制定要充分发扬民主,由理事会召集有关财务人员参加,监事会人员参与。镇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计划的审查。经镇区审查后,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要召开社员或社员代表会议进行讨论,通过后才能实施。
第十一条 市、镇两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和监督。经联社一级实行每月分析报送制度,镇区一级实行每季分析报送制度。
第十二条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比例要恰当。原则上,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占固定资产总额的比例控制在30%以内,资产负债比率要控制在50%以内。新建项目投资,要进行可行性分析,由集体讨论决定。不得借款建办公大楼、购置小汽车等非生产性投资。
第四章 流动资产管理
第十三条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应严格执行帐款分管制度。配备出纳员,负责管理现金、银行存款的收支和保管工作,并建立岗位责任制。要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现金管理规定,集体款项必须存入开设的银行支票帐户,不准以白条抵库,不准坐收坐支,不准挪用,不准公款私存,库存现金不得超过1千元。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对银行存款和帐户的管理。支票、存折、印鉴等应该实行专人保管和使用,并做好专项登记。每月与银行、信用社核对帐目。不准出租出借银行帐户,不准签发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不得套取银行信用。
第十四条 因公事暂借款,必须由会计填写借领款单,按程序审批后领取。业务终结要及时清还,超过30天要由会计入帐。出差借用款,回单位3天内要结清。原则上不得个人借用公款,确因特殊经济困难需要借用的必须经理事会批准,所借出款必须明确归还日期,借款时间超过三个月的,按银行贷款利率计息。干部年内预支报酬不得超过本人当年基本工资总额。
第十五条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收取款项时要手续完备,使用统一规定的三联根收款凭证,并及时入帐。
第十六条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财会人员要及时准确地核算现金收入、支出和结存,做到日清月结,帐款相符。出纳员每月5日前要将上月单据和存折、库存现金和有关资料报送会计清点审核。会计入帐前,要核对收入单存根。各项开支单据必须经监事会审核,不符合规定的不得核销入帐。
第十七条 要加强对各种有价证券的管理。建立有价证券登记簿,详细记载有价证券的名称、券别、购买日期、号码、数量和金额等。有价证券由出纳员负责管理。
第十八条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对被拖欠款项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催收措施。要根据法律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定期向欠款单位和个人发出书面通知,必要时应通过司法程序追讨。对确实无法追回的债务,或债务人死亡,既无遗产可清偿,又无义务承担人,而产生的呆帐坏帐,需报镇区农村 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审查,经本组织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后核销。任何人不得擅自决定应收款项的减免。有关责任人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九条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必须建立健全存货的保管、领用制度。存货入库时,由会计填写入库单,保管员根据入库单清点验收,核对无误后入库;出库时,由会计填写出库单,主管负责人批准,领用人签名盖章,保管员根据出库单出库。要建立保管人员岗位责任制。
第五章 固定资产管理
第二十条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经济林木、农田基建设施等劳动资料,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列为固定资产。
第二十一条 固定资产要设帐登记,入帐价值按财政部、农业部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的规定执行。每年决算前要对全部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实地盘点,核对帐实,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及时按有关规定进行帐务处理。
第二十二条 因工作需要由集体购买、干部个人保管使用的财物,要做好登记,落实责任,核定费用标准,定额使用。干部离任要及时将所使用集体物品交回集体处理。
第二十三条 超过 5 万元的基建工程,要经理事会集体讨论,进行公开投标,并在投标前五天贴出公告,投标结果要及时向群众公布。基建工程完工要及时组织验收,验收工 作要有理事会、监事会、工程主管等人员参加。验收通过后将有关资料交会计进行结转固定资产等帐务处理。在建工程要有专人监管,依照合同,严格施工质量。
第二十四条 用于生产经营、管理以及闲置的固定资产须提取折旧。折旧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每年按不动产5%、动产10%的综合折旧率计提折旧,计入当年有关费用。
第二十五条 固定资产发包给承包者经营的,要合理确定承包金,明确承包者对固定资产的维护和管理,并督促承包者及时缴交承包金。承包者不按承包合同的规定交纳承包金的,集体应向其收取违约金,或经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裁定,将固定资产收回。承包者损坏的固定资产要及时修复,不能修复的按质论价,由承包者赔偿。
第二十六条 固定资产的变卖和报废处理,资产原值在50万元以下的,由经联社理事会研究决定,超过50万元的,要报镇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审查,经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
第六章 开支标准和审批权限
第二十七条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由经联社研究指定一名理事负责审批,确定开支审批权限。在规定审批权限内的开支,由指定的审批人审批;超过审批权限的,在理事会或社员大会讨论通过并做好会议记录的基础上,由指定的审批人签字后执行。
经联社生产性开支,购建50万元以内固定资产和10万元以内非固定资产的,由理事会讨论决定;超过以上限额的要由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经联社的非生产性开支,5000元以下由指定的审批人审批;5000元-10万元由理事会讨论决定;10万元以上由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第二十八条 接待费开支实行总量控制。接待来宾本着热情待客,勤俭节约的原则,不得铺张浪费,原则上,就餐标准控制在每人50元以内。纯收入超过100万元的经联社,接待费要严格控制在上年纯收入5%以内;纯收入不足100万元的经联社,接待费不得超过4万元。确实需要超过接待费控制标准的,要向镇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提交报告,经审查同意后方能实施。对不按规定开支,造成接待费超过限额的,超额部分的50%从当年干部报酬总额中扣除。
第二十九条 各项收支要取得合乎规定的原始凭证。原始凭证必须具备下列内容:凭证名称、日期、填制单位名称或填制人姓名、经办人签名或盖章、接受凭证单位名称、财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外来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发出单位公章和填制人签章。严格控制自制原始凭证的使用范围,在确实无法取得外来凭证时,自制原始凭证必须由会计填制,有经办人或收款人、证明人和指定的审批人签章。
各项支出单据要统一使用和加盖支出单背书章,注明开 支用途、经手人、验收人、证明人,经指定审批人审批后才能报销。对不合手续的开支,出纳有权拒付。
第三十条 经联社下属单位、经济社的开支标准和审批制度由镇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和村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制定。
第七章 收益分配
第三十一条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在进行年终收益分配前要准确核算全年的收入和支出;清理财产和债权、债务;做好承包合同的结算和兑现。
第三十二条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纯收入总额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纯收入总额=发包收入+直接经营收入+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发包费用-直接经营费用-管理费-营业税金-其他业务支出。
发包收入是指农户和承包单位因承包集体土地、果园、鱼塘、厂房及其他集体资源上交的承包金;
直接经营收入指直接进行各项生产、服务等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投资收益是指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扣除投资损失后的余额;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存款利息收入、违约罚款收入、行政事业收费等;
发包费用包括发包资产的折旧、维修费等支出;
直接经营费用指实现直接经营收入应负担的产品、商品、劳务成本;
管理费指用于管理方面支出,包括接待费、会议及旅差费、办公用品及维修费、书报费、电话费、机动车费、水电费、其他人员报酬、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维修、提取坏帐金及无形资产摊销费等;
其他业务支出包括借款和集资的利息支出、违约罚款等支出。
第三十三条 各镇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合理的分配控制标准,对集体分配进行分类指导。集体分配要量力而行,原则上,每年公益事业费用和福利分配额控制在当年集体纯收入的50%以内。不得进行超前分配,不得将土地转让收入直接用作福利分配,不得采取分厂房、铺位、宅基地等形式进行变相分配。未经镇政府批准,村组党员干部不得用公款到国外、省外参观考察。
第三十四条 公益事业费用和福利分配控制在当年集体纯收入50%以内的经联社,分配方案经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通过后执行,并报镇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备案。分配比例超过50%的经联社,要报镇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再提交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才能执行。
第三十五条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在编干部的报酬坚 持与集体经济纯收入和基层干部岗位责任制完成情况相挂钩的原则,年初由镇区人民政府制订具体报酬方案。经联社级干部报酬由镇区人民政府核批后发放,经济社级干部报酬由村支委、村委核批后发放。
第八章 民主管理和审计监督
第三十六条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财务公开制度。经联社每月、经济社每月或季后10日内,按照公布地点公众化、公布专栏厨窗化、公布内容通俗化、热点问题专项化的要求上墙公布。
第三十七条 财务上墙公布的内容包括:财务计划、出纳收支帐、经营收支项目、应收承包款、管理费用、干部报酬、公益费用、福利分配、土地转让收支、在建工程款项、借出款项、财务报表、资产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涉农收费公示及群众关心的其他财务热点问题。
除上墙公布外,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每年春节前召开社员或社员代表大会,公布本组织上财务收支执行情况和本经济发展计划,听取群众意见。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采取广播电视、印发财务资料、电脑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财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第三十八条 经联社监事会每月、经济社监事会每季至少活动一次,监督、检查本组织的财务经济活动,向理事会反映群众意见和建议。理事会应积极支持配合监事会执行其 职责。
第三十九条 监事会依法享有预决算初审权、财务开支监督权和对不合理开支否决权。未经监事会成员共同签字同意的原始凭证,不准会计人员入帐;未经监事会审核盖章或成员共同签字的财务公布表,不准上墙公布。
第四十条 各镇区要建立和健全监事会集中活动和学习交流制度,每年要组织不少于一次集中活动,加强对监事会的指导,提高监事会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监事会人员的报酬,可按当地情况实行误工补贴。
第四十一条 农村审计机构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实际情况,确定审计任务,编制审计工作计划,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审计、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他专项审计,审查和评价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协助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制度。
第四十二条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应自觉接受上级的审计监督。经联社一级要配备一名兼职的审计人员,配合镇区农村审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
第九章 财务报表和财务档案
第四十三条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报表分为月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月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支明细表等,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益分配表。农村 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每月10日前要结好上月帐目,按规定准确、完整地编制财务报表,每月15日前将上月报表送镇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各镇区要在季后15日内,将季度报表逐级汇总后送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
第四十四条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档案包括各种经济合同、协议、各项财务计划及收益分配方案、各种会计凭证、帐簿、报表、财会人员交接清单、财会档案销毁清单等。要加强财务档案管理,实行专人负责统一保管,各种财务档案要做到完整无缺、存放有序,方便查找。
第四十五条 财会档案的保存期限:月份和季度会计报表保存5年,各种会计凭证、帐簿、财会人员交接清册保存15年,产权所有证、契约、会计报表、财会档案销毁清单永久保存。各种财会档案保存期满需要销毁时,由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开列会计档案销毁清单,报镇区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并由上一级派人逐项清点核对,监督销毁,由监督人在清单上盖章证明并归档。
第十章 财会人员
第四十六条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应根据经济规模和业务量设置财会机构,配备会计和出纳人员。会计与出纳员各司其职,不得互相兼任。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会人员要接受市、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培训和考核。财会人员要持证上岗,保持相对稳定,无正当理由,任何单 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调换。
第四十七条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财会人员有权参与本单位各项财务计划的编制和参加有关资产经营管理会议;有权对本单位有关资金的筹集、使用和财产的保管等方面工作提出建议和进行检查监督;有权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本组织的财务收支情况,反映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对违反财务制度的收支,有权拒绝办理,并向镇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提出书面报告。
第四十八条 财会人员调动或离职时,必须办理交接手续。编制经管的帐簿、凭证报表、合同等资料的交接清单,移交人、接交人、监交人要签字盖章,报镇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存档。未办清交接手续前,财会人员不得离职。
第四十九条 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领导干部要支持财会人员履行工作职责,保证财会人员行使工作权利,任何人不得打击报复。对于坚持原则,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并取得显著成绩的财会人员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负责任,造成损失或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财务人员要进行批评、教育和处分。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五十条 凡违反本办法的,按《东莞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规定》处理。
第五十一条 各镇区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镇区实际情 况,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并将本办法和实施意见向群众公布。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并于公布之日起施行。1998年6月2日东莞市人民政府第七号令发布的《东莞市》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