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进一步提高政协民主监督实效
如何进一步提高政协民主监督实效
政协民主监督是中国政协的三个主要职能之一,也是我国人民民主监督体系的重要部分。在当前新常态、新形势下,政协怎么履行好民主监督的职能,怎么发挥好民主监督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各级政协、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民众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政协民主监督的概念:
政协的民主监督与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府的行政监督、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以及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不同,这是一种通过人民政协,由政协委员及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提出意见建议的监督形式,以民主协商的方式进行的监督。其主要特点有:
(一)群众监督性:由于作为监督主体的政协委员来自各党派团体、各行各业,代表各界别、各党派、各团体,因此政协民主监督不是政协机关的监督,而是一种群众监督。
(二)非权力监督性:人民政协不是权力机关,也不是决策机构。政协的民主监督靠的不是权力,而是所提意见建议的正确性和准确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话语权。这也正是政协民主监督的独特之处。
(三)协商监督性:政协民主监督是通过协商、沟通、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是一种柔性监督,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在政治方向和根本利益上高度一致,都是反映群众呼声,通过帮助党和政府解决问题来推进工作,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四)合作监督性: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作为政协主要参加者,反映和代表着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通过依托政协这个平台提出批评性意见和建议,对党委政府进行监督。这种来自党派、团体的监督,有利于推进执政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
(五)建设监督性:政协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运用调研、视察、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提出的意见建议具备理性和建设性特点,这也是政协民主监督的突出特点之一。
二、政协民主监督的意义: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它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通过政协组织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的监督,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之间进行的互相监督。这种监督的性质是由政协组织的性质决定的。
一方面,政协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监督,人民检察院的行政监督,以及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等。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以人民政协为载体、以政协章程为依据,以批评和建议为主要形式对党和政府的工作进行的一种具有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的政治监督。
另一方面,政协民主监督又不同于一般的民主监督。它是站在参政党的角度,对执政党的监督,是“在政党层次上开展的,是多党合作的制度安排”,是在中国社会主义政党体制内,在团结合作的政党关系基础上,通过民主的方式对共产党实行的一种政治监督。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虽然不具有国家权力性质,但是它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环节,有着独特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重要性,对于进一步改进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工作,完善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切实开展政协民主监督能够促进党政机关改进工作,防止和消除腐败现象,促进廉政建设。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唯一由合法政党参加,并以党派名义开展活动的政治组织。因此,政协的民主监督具有鲜明的党派性特点。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党派性特点,切实开展党派监督,更容易引起执政党的重视,能更好地促进党政机关改进工作。
(二)切实开展政协民主监督能够向有关部门充分反映各界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促进解决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实际困难。人民政协是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由各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组成,这种广泛代表性决定了政协联系着方方面面的人民群众。因此,政协的民主监督是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监督,有利于听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能够了解到其他渠道难以掌握的社情民意,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把各界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反映出来,代表和反映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三)政协的民主监督是一种高层次和有组织的监督,所提出的意见、建议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政协各界代表人士,是在政治上有影响、或在经济上有成就、或在学术上有造诣的高层次人才,对问题看得准,认得清,他们所提出的意见、建议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同时,政协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它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不同于一般群众的分散监督,它是在政协组织中,按照一定的章程,通过一定的程序来实现的。因此,政协的民主监督要比一般群众的监督更具有影响和权威、更有力度和成效。
(四)政协的民主监督具有与其他形式的监督相辅相成的作用。政协的民主监督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由于政协位置超脱,不受地方或部门利益局限,可以排除干扰,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更实际地反映各方面的情况,更有利于客观地提出建议和批评,减少监督中出现的“盲点”和“空白点”问题。因此,政协的民主监督更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三、当前政协民主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协的民主监督职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实效。但从总体上来看,民主监督仍然政协履行职能中是一个薄弱环节,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民主监督的认识不到位
当前,整个社会对民主监督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对民主监督的实效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
(1)从民众的角度看,很多人认为政协委员只是一个荣誉,一个称号,民主监督的作用影响不大,从而对民主监督不抱有太大的期望。
(2)从监督者的角度看,存在着不敢监督、不愿监督和不易监督的情况。部分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意识不强,患得患失,甚至害怕“越位”引起领导和部门的反感,因此缺乏民主监督的热情和积极性。
(3)从被监督者的角度看,部分被监督者和职能部门对政协的性质和作用不太了解,对政协的民主监督不太重视,或多或少的存在应付心理,认为民主监督“可有可无”,甚至认为民主监督增强了工作环节,影响了工作效率,“多此一举”,缺乏接受民主监督的自觉性。
(二)民主监督的主体不合理
当前,我国政协负责人和委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党政机构,这也是造成政协民主监督不力的原因之一。虽然这些负责人和委员的工作能力和民主监督能力都比较强,但从民主监督的角度来看,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一方面,从代表性来看,这样的结构是明显不合理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之间利益和主张的差异,归根到底是他们所处的社会关系的差异。政协负责人中来自党政机关的太多,就会产生在民主监督中在什么位讲什么话,为党和政府评功摆好的多,批评建议的少,这样民主监督的功能无形中就被弱化,也使政协工作的代表性打了折扣。
另一方面这样的构成,有悖于政协职责履行的内在要求。这些政协负责人和委员们既是权力机关的成员,又是执行机关的要员,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双重身份带来了巨大的矛盾,类似于“运动员同时是裁判员”的角色混淆,大大削弱了民主监督的作用。
(三)民主监督的形式不丰富
民主监督的形式不很丰富,这是影响民主监督实效性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政协开展民主监督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政协的全体会议或专门委员会会议作出的有关决议。二是政协组织向党和政府提出各种建议、报告。三是政协委员参加党和政府组织的调研活动。这三种民主监督的形式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涵盖性,一般来说,在现实政治实践中,政协的民主监督工作在这个范围内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开展。但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及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协的民主监督在实际工作中还必须有丰富具体灵活的实现形式,像司法机构聘请政协委员担任监督员,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我国民主监督的发展空间很大,因此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探索更多的实现形式。
(四)民主监督的效果不理想
和国家的权力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不同,政协作为协商机构,它实施的民主监督既没有法律的效力,也没有党纪、政纪的约束力,因而导致它的监督效果缺乏影响力,效果不太理想。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引起领导和部门党的重视,或者是表面上重视、实际上轻视,或者口头上重视、行动上轻视,没有被真正的接受,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很多地方的监督员聘请不规范,导致监督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有些监督工作浮于表面,或者半途而废,不深入不彻底,难以见效。被监督者听不听取、接不接受、采不采纳批评建议,完全取决于其自觉程度。即使不接受监督,也不算违纪违法,更难受到约束和制裁。因此,政协民主监督经常会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关键时候不要”的现象。由于权威性不够,民主监督往往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由于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民主监督的权威性更显不够。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监督无力的恶性循环。
四、政协民主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当前我国政协民主监督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民主监督的定位不明确
人民政协是一个政治组织和协商机构,这样的定位决定了它既没有立法权,也没有行政权,更没有领导权。但是我国的政协章程又明确表明,政协组织具有民主监督的权利。这实质上是一种矛盾,因为权利不等于权力,权利不具备强制性。政协组织只有监督权而没有其他刚性权力作保证,它通过的决议,提出的批评建议没有法律效力和行政执行力,这种监督往往会软弱无力。对于批评建议听不听取、接不接受、采不采纳完全取决于相关领导干部民主素质的高低、统战观念的强弱以及政协主要领导的权威。即使相关领导或部门不经过协商,不接受监督,也不会受到纪律或者法规的制约和处罚。而政协作为非权力性组织,也拿不出过硬的措施加以制约,这种定位的不明确导致了民主监督力度的缺乏。
(二)民主监督的配合不到位
政协民主监督虽然不具备法律的强制性和行政的命令性但它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和政治性,具有层次高、范围广、成本低、效率高、形式活等其他民主形式所没有的独特优势。然而单一的政协民主监督在实践中作用的发挥的非常受限,委员们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定位不明、渠道不畅和无处着力。定位不明是指政协民主监督和党内民主监督、人大法律监督、行政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等相比,没有明显的界限;渠道不畅是指政协委员们获取监督信息的渠道不通畅;无处着力是指政协委员们大都是孤军封站,形不成强大的合力,而且自身专业优势也得不到充分得发挥等。在现实政治层面中,缺乏与人大等权力性监督形式的合作,导致政协的民主监督缺乏刚性;缺乏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合作,使政协的民主监督缺乏影响力;与群众监督缺乏合作,使政协的民主监督难以深入人心,不能和群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不能广泛地反映民众的呼声等等。因此,民主监督影响与其他各类监督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发挥更为强大的整体功效。
(三)民主监督的机制不完善
机制不完善是制约政协民主监督的重要原因。民主监督虽然是政协的一项基本职能,但建国以来并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只是在党的相关文件、政协章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有过一些规定和阐述,对于民主监督的目的、民主监督的程序、民主监督的规则等重大问题没有具体的界定,并且在具体实践中缺乏配套措施,因此实践起来有很大的局限性大和随意性,直接影响了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效。政协委员缺乏知情权,获得的信息有限,实施民主监督无从下手。有些党政部门对政协的民主监督缺乏有效的沟通,也没有一定的反馈措施,致使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常常石沉大海。而对于那些来自党政机关的政协委员来说,还会出现自己提出的批评意见要求自己改正的现象,结果使民主监督流于形式。同时,我国的民主政治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还不十分完善,各种保障机制还不十分健全,这就使得政协的民主监督在实践中受到了很多限制,出现了怕“越位”,怕“惹事”,怕“风险”等现象,影响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造成了政协民主监督的实践困难。
五、加强政协民主监督的对策思考
为了更好地履行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提升民主监督的有效性,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强化民主监督的意识,增强主动性
1.政协委员作为民主监督的主体,应该充分认识到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政治价值和现实作用,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建议和意见,做到有理、有据、有力,从而不断提升民主监督的实效。
2.提升政协民主监督的实效性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党委政府要引导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正确对待和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并积极主动地支持和帮助政协各级组织推进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制度化和规范化。3.要加大对政协及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政协的民主监督工作深入人心,为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拓展民主监督的渠道,增强灵活性
1.用好用活现有的民主监督形式。经过近些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各级政协组织在履行民主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创造出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形式和途径,比如政协例会、调研、提案、建议案、参与行风评议等等。对于这些好的形式和途径,应该进一步的加以规范和完善,使民主监督的职能更好的得以充分的发挥。
2.积极探索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途径。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民主监督的形式和途径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当前已有一些政协组织在实践中创造出了新的民主监督形式,像参加民主评议、执法检查,举办政协论坛等等,使得民主监督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民主监督的实效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不断健全和完善这些形式和途径的同时,还要结合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不断拓展民主监督新的渠道。
(三)完善民主监督的机制,增强规范性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要推进民主监督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其制度化建设:
1.建立健全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要明确规定民主监督的范围、内容、形式、程序、落实、反馈等,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保障民主监督的健康平稳运行。
2.建立健全民主监督的制约机制。要从制度上入手,建立有效民主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政协委员们提出批评意见的权力和自由,为民主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制度保证。3.建立健全民主监督的保护机制。要制定保护政协委员们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措施,确保委员们提出批评意见以及进行举报的正常行使和不受侵犯。
4.建立健全民主监督的激励机制。对于在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委员们,以及对于自觉接受民主监督、扎实改进工作的党政部门,应当予以恰当的奖励,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以达到整体推进民主监督的目的。
(四)把握民主监督的重点,提升实效性
1.选好议题。政协民主监督的内容十分宽泛,形式和途径也多种多样,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选好议题,突出重点,才能取得良好的实效。因此,应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当前的中心工作,选择社会普遍关注、群众普遍关心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度的民主监督。
2.深入调研。在民主监督的过程中,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和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力求使所提出的批评意见客观公正,所提出的建议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政协的民主监督真正做到有据、有方、有为、有果。
3.搞好协商。要坚持以民主协商和批评建议为主要形式和途径,多提建设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政协委员们把自己摆在与被监督者平等的地位,采取民主的方式、讨论的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搞好协商。
4.提高素质。民主监督效果的好坏和政协委员们的素质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不断提高政协委员们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他们提高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民主监督的合作,增强协同性
加强和改进当前政协的民主监督工作,还要在加强与其他监督形式相配合、相协调上下功夫:
1.与新闻监督相结合。新闻舆论监督对民主监督起辅助加强作用。通过开办“政协论坛”、“委员之声”、“政协建议专栏”、“民主监督”等类似的专栏或节目,反映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扩大大民主监督的力度和影响。
2.与人大权力监督相结合。政协的民主监督意见和建议,可以单独提交党委政府,也可以不作最后定论,提交人大讨论并由人大最后作出决定,变成具有约束力的意见,这样不仅加强了政协与人大的联系与合作,也有利于政协民主监督实效性的提高。
3.与专门监督机构的监督相结合。例如,可以与党委纪检监察机关联合开展反腐倡廉专题监督,对重大案件开展听证、督察工作,利用自身联系广泛的优势,为反腐倡廉工作的提供信息资源和智力支持。
4.与群众监督相结合。政协的民主监督要充分发挥自身联系广泛的优势,和群众监督紧密结合,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第二篇:政协民主监督工作部署
为切实加大民主监督工作力度,改善民主监督工作中普遍存在的“胆子不大、力度不大、影响不大”的状况,敞开思路,放开手脚,开辟领域,大胆监督,努力开创民主监督工作的新局面,使民主监督工作取得新实效,全面提升政协形象,特制定2011年民主监督工作计划,政协民主监督工作部署。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与重点民生问题,认真履行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
二、工作目标
通过采取民主监督的各种形式,对被监督单位在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方面、重大方针的贯彻执行方面、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的解决方面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廉洁从政方面,特别是提案办理质量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督,开辟畅通的民主渠道,畅达民意,凝聚人心,实现民主监督工作质的飞跃,范文《政协民主监督工作部署》。
三、具体工作
(一)开展定向选派,实行经常性监督(3-11月)。今年继续选派一部分素质高、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政协委员组成监督小组,进驻部分职能部门,开展经常性的监督工作。民主监督员数量设定为98人,分成22个监督小组。
(二)开展提案办理全程跟踪,实行针对性监督(4-8月)。今年选择3件重要提案,通过对承办单位提案办理全程监督,对热点、难点提案追踪,有针对性地实施监督,推动提案的有效落实。
(三)开展民主评议,实行重点监督(9-11月)。今年的民主评议工作,除实施《政协区委员会民主评议办法(试行)》规定的内容外,专题委员会组成13个评议小组,就13件重要提案办理情况,对承办单位进行民主评议。
(四)举办1次民主监督工作座谈会(10月)。
(五)组织2次提案工作专题调研(5-11月)。
(六)召开1次民主监督员工作汇报会议(12月份)。
第三篇:政协民主监督工作部署
为切实加大民主监督工作力度,改善民主监督工作中普遍存在的“胆子不大、力度不大、影响不大”的状况,敞开思路,放开手脚,开辟领域,大胆监督,努力开创民主监督工作的新局面,使民主监督工作取得新实效,全面提升政协形象,特制定2011年民主监督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与重点民生问题,认真履行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
二、工作目标
通过采取民主监督的各种形式,对被监督单位在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方面、重大方针的贯彻执行方面、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的解决方面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廉洁从政方面,特别是提案办理质量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督,开辟畅通的民主渠道,畅达民意,凝聚人心,实现民主监督工作质的飞跃。
三、具体工作
(一)开展定向选派,实行经常性监督(3-11月)。今年继续选派一部分素质高、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政协委员组成监督小组,进驻部分职能部门,开展经常性的监督工作。民主监督员数量设定为98人,分成22个监督小组。
(二)开展提案办理全程跟踪,实行针对性监督(4-8月)。今年选择3件重要提案,通过对承办单位提案办理全程监督,对热点、难点提案追踪,有针对性地实施监督,推动提案的有效落实。
(三)开展民主评议,实行重点监督(9-11月)。今年的民主评议工作,除实施《政协区委员会民主评议办法(试行)》规定的内容外,专题委员会组成13个评议小组,就13件重要提案办理情况,对承办单位进行民主评议。
(四)举办1次民主监督工作座谈会(10月)。
(五)组织2次提案工作专题调研(5-11月)。
(六)召开1次民主监督员工作汇报会议(12月份)。
第四篇:加强政协民主监督实施方案
政协XXX委员会
加强和保证政协民主监督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和保证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充分发挥政协民主监督在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根据《XXX》(XXX号)文件要求,结合《政协章程》及县政协实际,制定2012年加强和保证政协民主监督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紧紧把握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题,不断丰富和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加强和保证政协组织及政协委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履行民主监督的权利和义务,推动全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为建设“XXXX”提供有力保障。
二、总体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主动接受党的领导,强化政协党组在民主监督中的核心领导地位,讲政治、顾大局。
(二)坚持促进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第一出发点,强化民主监督对促进行政部门工作效率提升、作风转变的具体作用,不越位、不失位。
(三)坚持关注民生。民主监督的着力点在关注群众呼
—1— 声、反映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利益,强化政协亲民近民、搭建各界别与党委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解民生、促和谐。
(四)坚持实事求是。民主监督虽是非权力对权力的监督,但力度必须到位,履职必须具体,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五)坚持团结合作。民主监督应以协商讨论、批评建议为主,主动接受党委的指导、政府的配合以及各民主党派的参与,把特有的优势发挥好。
三、主要内容
(一)国家宪法、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实施情况;
(二)中央和地方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
(三)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勤政廉政等方面情况;
(五)参加政协的单位和个人遵守政协章程和执行政协决议的情况;
(六)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
(七)政协提案的办复情况;
(八)其他需要监督的重要事项。
四、主要形式
(一)在政治协商过程中体现民主监督。利用政协全委会、常委会进行高层次民主监督,就全县重大发展战略、中心工作,通过大会发言、专题协商、分组讨论等形式,对政 —2— 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等重大事项进行协商讨论,认真提出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二)在提案办理工作中强化民主监督。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重要方式。制定和完善提案征集、立案、交办、督办及回复等规章制度,提高提案办理的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促进当前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
(三)在反映社情民意中渗透民主监督。不断强化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激励保障等措施,注重在调研、视察、走访、接待活动中广泛反映社情民意,高质、快捷、真实表达委员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帮助党委和政府化解矛盾,促进部门改进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四)在开展民主评议中实施民主监督。民主评议是人民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一种有效形式。不断完善政协开展民主评议的制度设计,有的放矢对职能部门开展包括作风改进、效率提升、群众满意等方面的测评。
(五)在视察调研活动中落实民主监督。委员视察也是政协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不断完善政协组织、委员视察调研活动的规章制度,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方法,深入一线了解情况,深入基层参谋议政,把监督的关口前移,使民主监督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六)在推进中心工作中开展民主监督。积极参与党委、政府组织的全县中心、阶段性和重点工作督查和考核,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把民主监督的领域进一步拓展。
—3—
(七)发挥特约监督员的民主监督作用。积极选派政协委员到县法院、检察院、监察局、人事局、地税局、交警部门等单位担任特约检察员、廉政监督员、行风评议员,为促进部门政风、行风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主要程序
(一)年初政协主席会议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经与有关方面协商后,提出全年民主监督的总体安排,并组织实施;
(二)在政协组织的民主评议、政情交流、重点提案督办等活动时,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或有关部门负责人应参加会议,听取监督意见和建议,并认真研究,切实整改,及时向政协报送整改意见;
(三)县政协组织委员有选择地对意见和建议反馈、落实情况进行跟踪。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要加深认识推进政协民主监督是一种政治责任,是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是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宗旨的重要途径,是助推“五XXXX”建设的重要保障。各民主党派,政协各委室、各活动团,全体政协委员要按照统一要求,主动参与、积极作为。
(二)提高能力、主动投入。要坚持加强自身建设,发挥自身优势,坚持自觉投入。努力提高调研、思考、协调、表达四种能力,多用眼(观察),多用耳(倾听),多用腿(调 —4— 研),多用脑(思考),多动口(宣传),多动手(撰写),监督出实效、监督出水平。
(三)提升效果、突出特色。要着力增强政治、发展、参政、合作、服务五种意识,突出党派、团体的整体作用,专委会的基础作用、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增强监督实效,进一步促进职能部门工作,“XXXX”建设贡献力量。—5—
为
第五篇:政协民主监督经验交流材料
政协民主监督经验交流材料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指出,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一项主要职能,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在政协中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监督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协商容易监督难,提建议容易作批评难,反映意见容易意见反馈难,事后监督容易事前事中监督难,小事监督容易大事监督难,监督基层单位容易监督领导机关难。这既有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也有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要推进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提高民主监督的实效,必须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更多地从实践层面深入研究和探讨,科学推进民主监督的“三化”建设,从而寻求到一条具有普遍适用意义且行之有效的路径。
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政协有效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重要保障,可以减少政协民主监督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推进政协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政协民主监督的性质和地位,着眼于发挥其特点和优势。政协的民主监督,从实施主体看,既可以是政协组织或参加政协的党派团体,也可以是委员个人;从内容看,既可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也可以是群众关心的具体问题;从形式看,既有庄重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推进政协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应当主要是对那些涉及重大问题、具有庄重的形式并且以组织名义进行的监督,比如以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或主席会议的名义,就某些重大决策向党和政府领导机关提出建议案等;对于像委员提案这样已经形成了制度和程序的,也要进一步加以健全完善。而对于那些涉及内容广泛、并且需要发挥委员个人积极性和主动性经常开展的监督,比如委员在政协会议上和活动中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提意见、作批评等,则应当保持广泛性、灵活性的特点,坚持和发扬广开言路、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优良传统。
目前,各地政协组织都在积极探索政协民主监督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方法,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参照各地的做法和经验,笔者认为,解决政协民主监督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问题,可以分为两步走。第一步,由省、直辖市委直接制定发布有关加强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的意见,要求各地执行,或者由省、直辖市政协拟定有关加强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的具体规定,报请省、直辖市委批转各地执行。这两种做法在一些地方已有先例。第二步,通过地方立法将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具体做法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使之具有更大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