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银联姻的金融扶贫答卷
政银联姻的金融扶贫答卷
巍峨的苗岭葱茏青翠,蜿蜒的松江波光潋滟。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的青山绿水间,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然而,长久以来,这里却是一片集“老、少、边、穷”为一体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等“疑难杂症”,成为该县脱贫攻坚中的系列难题。
近两年,在松桃县委、县政府的谋划部署下,农发行松桃支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应有的政治担当,为精准扶贫提供定向、长期、低息的信贷支持。数据显示,累计申报项目资金29.68亿元,已批复23.25亿元,已发放10.33亿元;累计申报农发重点基金1.65亿元,已投放1.3亿元,在苗乡大地的扶贫一线上,书写了金融助推精准扶贫的优异答卷。
脱贫的“前题”如何破
天刚亮,司机吴松江就开着他的农村客运中巴顺畅地穿过苦竹园隧道,平稳地行驶在崇山峻岭间,这是他送往乌罗镇的“头班客”。
总投资5.64亿,由农发行松桃支行贷款2亿元的省道304孟溪至新民改?U建公路项目,自建成通车起,就从时间上缩短了孟溪、大路、冷水、乌罗4个沿线乡镇的时空距离。
但是,一段关于 “行路难”的历史,当地群众没有忘记。
吴松江告诉前往潜龙洞景区观光的外地游客:“以前乘车到乌罗,五十多公里的路程因为堵车,要花三五个小时。”
2016年以前,因为交通不畅,潜龙洞、桃花源、三阳溪等宝贵的自然旅游资源长锁深山,游客罕至。山高路远如同紧勒的套索,令人民群众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步履艰辛。
现如今,全长51.5公里的交通瓶颈已顺利打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群众生产出行便捷了,矿产运输条件改善了,沿线乡村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后硐、田坝、耿溪、罗袍、石门、道坎……一个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如雨后春笋般焕发出生机与活力,项目服务区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286人迎来了脱贫致富的新机遇。
一条长3.5公里,宽50米的大道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条民生大道、产业大道、致富大道。”对于梵净山大道的贯通,苗乡群众感受至深。作为南出县城的重要干道,为松桃城市建设顺利“南推”扩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其中,农发行松桃支行充分利用政策性贷款优势,积极配合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甘作通衢大道上默默无名的“铺路石”。
阳春三月,松江沿岸的人行步道上樱花绽放、绿柳拂风,两年前的洪涝灾害似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这道被市民誉为“松江画廊”的风景线,只是农发行松桃支行投资4.8亿元用于松江河综合治理的一部分。项目除对应有河道进行综合清理、对现有河道实施技术改造、对两岸加以绿化美化外,还加大对上游平举电站的升级改造,增强排洪、蓄洪能力,为城区10多万居民,2667名贫困人口筑牢了安全保障。
致贫的“命题”如何改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并非一道无解的命题。
没有花一分钱,全家6口就住进了120平方米的新房,盘石镇的麻春红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安居梦”。
谈及搬迁以前的日子,麻春红一边叹气一边说:“总共两亩地,住着半间破房子,养家糊口都困难!”一家人在低矮、昏暗、潮湿的破木房,住了大半辈子。如今,搬进新家的一家人生活大变样。原有的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发展产业,丈夫梁仕超在合作社打工,自己在超市上班,一年下来劳务工资、土地租金、“精扶贷”分红、扶贫补贴加在一起,大约有五六万元。
据了解,对于搬不搬,麻春红经历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搬出来吃啥喝啥?三个孩子的学费从哪里来?夫妻俩人能干什么?面对严峻的现实,一家人差一点打了退堂鼓。现今所有的顾虑都已不复存在,麻春红盘算着好好送子女读书。
住在天龙湖安置点的詹相仙今年71岁,是因病致贫、返贫的一个缩影。老伴卧床20余年,丧失了劳动能力;大儿子读初中时摔断过腿和手臂,因为没钱医治,留下了残疾。
“以前为了看病就医,一家人过得十分艰难。”聊及辛酸的命运,詹相仙双眼泛红。易地搬迁后,她与家人选择搬迁到天龙湖安置点。新家三室一厅,100多平方米。走进客厅,崭新的沙发、茶几、电视柜等配套完善;进入卧房,席梦思、被褥、衣柜一应俱全。
松桃苗族自治县是铜仁市国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县,像麻春红、詹相仙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居住偏远分散,很难就地实现脱贫,要想改变困扰祖辈的贫困命运,易地扶贫搬迁是最有效的途径。
脱贫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农发行松桃支行以易地扶贫搬迁为切入点,“组合拳”跟进,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提供贷款资金6.44亿元,支持建设安置点30个,建设安置房共4627套,惠及贫困人口16827人,目前已经完成3663套,入住人口12600人。
为解决迁出人口的生存就业问题,该县选点布局采取“三借”模式,即立足于松桃县产业、旅游和城市三个基础,形成了借产、借景和借城安排就业的布局模式,创新出易地扶贫搬迁“政银联姻”的松桃样本。
例如,依托茶业产业和苗王城旅游景区布局,正大乡安置点有效解决搬迁户就业1150人; 借助松桃县城的区位优势,蓼皋镇安置点为搬迁户提供景区园林管理、安保、后勤、花卉培植移栽、卫生、景区服务、物业管理、个体经营等大量进城就业岗位。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易就业,能致富”。
返贫的“难题”如何解
一场酣畅淋漓的春雨过后,孟溪镇安山村的高标准农田内笑声飞扬,近百名贫困农户满怀喜悦地参与劳作。俯瞰大坝,一畦畦苗圃、一行行苗木环绕着美丽的村庄。参加劳动的群众均来自贫困户,每天集中在一起干工作、领工资。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面积59332亩,涉及8个乡镇14个点。主要通过土地平整、修建灌溉与排水工程、实施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等工程性措施,集中区域将耕地、草地、裸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
两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中,农发行松桃分行提供“金田贷”1.75亿元,同时,另向该行申报了重点基金3500万元,用以解决资金的缺口问题。项目实施完善后,可谓“一举四得”,能够帮助就地脱贫人口实现“一得优质农田,二得劳务薪金,三得基础资产,四得增产粮食”,带动约8000名贫困人口摘掉贫困帽子。
在农人眼中:土能生白玉,地可出黄金。“金田贷”三个字形象生动地诠释了该信贷产品的性质和用途;
大路镇后硐村,3200亩新翻的土地散发着泥土芳香。走到近处,部分新茶苗成行排列,长势良好;
大坪场镇干串村,400亩经果林基地初具规模,负责人肖莉正组织当地群众培育树苗;
正大镇长征村,漫山遍野的油茶已经实实在在地成长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
茶叶基地、精品水果基地、蔬菜基地、特色渔业基地、水稻、油菜基地……行走苗乡大地,一幕幕发展产业的蓬勃场景随处可见。
在当地政府主导下,农发行松桃支行支持贷款4.8亿元,根据各乡镇的气候及土壤条件,分期发展13万亩经济林种植基地。对项目区内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实施退耕还林,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及保护;在条件成熟的乡镇,采取农民土地入股,公司规模化经营,效益按比例分红的模式。贫困户既可在项目建设中得到短期收入,又能在土地流转和经营管理上获取长期效益。
自贵州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签订《共创省级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合作协议》以来,农发行松桃支行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围绕当地党政关注的扶贫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深化银政合作,努力将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需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信贷项目,最终达到项目长期受益、金融机构盈利、地方政府满意的三赢局面。
农发行松桃支行行长王泽平说:“我行将在土地整治、农村路网、水利建设、生态移民、美丽乡村等项目上进一步聚焦扶贫,把优质的信贷产品精准地投放到贫困村,汇集成助推精准扶贫的组合拳。”
(作者单位: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脱贫攻坚指挥中心)
第二篇:金融扶贫
***银行2016年金融扶贫情况汇报
一、总体目标
按照《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吉安市委市政府发文要求在脱贫攻坚战中作示范、带好头(〔2016〕3号)文件精神,力争完成井冈山市在2016年率先脱贫的目标。
二、工作原则
1、政策支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行范围内高度重视,多次开展金融扶贫专项会议,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以及具体方案。并成立金融扶贫专项领导小组,从上至下,层层落实。
2、坚持“精准扶贫”,扶贫下沉,给予贫困人员实在的优惠。
3、坚持统筹兼顾与因地制宜特色相结合。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金融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立足井冈山本地的特色,在茨坪、龙市、厦坪、新城区等地因地制宜开展金融特色产品开发。
三、工作措施
1、创新扶贫工作方式与方法,扶贫贷款与产业风险补偿机制相结合。与市扶贫与移民办、市财政局签订了2016年扶贫产业贷款相关方案,对64个贫困村进行产业扶贫贷款扶持,该64个村均是由红卡户、蓝卡户组成的专业合作社,迫切需要发展。我行给予每户贷款10至20万元,基准利率的方式,给了专业合作社良好的发展机会,又减轻了贫困户的利息支出,实现了真正的扶贫目的。
2、开展切实有效扶贫活动。继续搞好牵手致富、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总结以往经验,创新工作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我行直接对接井冈山东上乡曲江村,实现精准扶贫对接。向该村的4个红卡户和13个蓝卡户的孤寡老人、重病患者等送去慰问金共计30000元整及生活物资。
3、创新精准扶贫模式,实现扶贫方式的可持续性。2015年1月1日起,4年内由我行股东***公司让渡股权600万收益给井冈山600户红卡户。我行股金分红后,分红的收益首先支付给***公司,之后由***公司按照相关红卡户比例将所获得股金分红全部让渡。
4、加大扶贫贷款支持力度。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在2016年重点创新扶贫特色产品,逐步加大对贫困户和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力争每年涉农贷款增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四、存在问题
1、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缺位。目前我行暂未与担保机构合作,对部分稍差的农户、小微企业暂无法提供有效的贷款支持。相对金融扶贫的范围有限。
2、整体产业发展较为薄弱。井冈山市农业基础较弱,旅游产业发展相对为特色突出产业,工业进程整体产业集群不高,产值较弱。相对金融扶贫支持风险较大。
五、政策建议
1、建立区域、部门联动机制。强化政府部门与银证保等金融机构联合,进一步完善横向协作机制。市财政局、市扶贫办、人民银行等政府部门以及各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整体联动机制。建立金融精准扶贫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计划,统一具体宣传内容和口径,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和困难,有效凝聚各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形成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整体合力。
2、争取财税政策的支持配合。争取市财税部门的支持配合,建立财政奖补、贷款贴息、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等金融配套措施,相应缓解金融扶贫的风险。
第三篇:银政合作协议
银政合作协议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民政府 招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
二○一二年五月
甲方: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民政府
乙方:招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
为充分发挥政府和银行的整体优势,促进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经济金融快速发展,进一步深化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民政府和招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的合作关系,建立双方长期、稳定、良好的业务支持和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互利、守信的原则,以共同发展和长期合作为目标,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以“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实现共赢、共谋发展”为原则,以甲方组织协调优势和乙方融资、财务顾问及其他综合金融服务优势相结合为基础,以市场建设为核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区域经济与招商银行互动共赢局面深入发展。
二、合作领域
本协议是甲、乙双方就建立全面合作关系达成的框架性文件。乙方将充分利用信贷融资、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现金管理、国际业务、个人金融服务等综合优势,建立与甲方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在信贷融资、支付结算等业务范围内,重点支持甲方煤矿并购整合、旅游、现代农业、水务、节能环保、工业园区、保障房建设、中小企业及相关区域经济建设的资金需求,实现政、企、银全面合作。
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义务
1、甲方帮助乙方在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实现信贷资金良性循环、防范及化解金融风险和企业道德风险方面提供适当支持,在政府职责范围内,对辖区内乙方贷款项目的需求、评审、信贷管理、贷款本息回收、资产保全等工作方面提供协调服务。
2、甲方及时向乙方提供有关达拉特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重大改革的法规、规章等方面的信息。在必要前提下,同意列席甲方及所属部门研究有关项目开发和规划的会议,使乙方以多种形式参与达拉特旗各类项目的前期工作。在必要前提下,通报有关贷款企业的改制、兼并、重组以及项目建设、市场发展等信息。在立项审批、投资计划、资本金、地方配套资金、担保、行政收费权和特许经营权等方面给予支持配合,积极协助项目业主落实融资条件。
3、甲方将把乙方信贷支持相关建设项目的现金管理业务、国际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债券风险管理业务等优先委托乙方主办行办理。推荐辖内乙方信贷支持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优良客户在乙方主办行开立结算帐户,为乙
方发展业务创造良好的环境。
4、为确保乙方支持地方经济的信用创造能力,甲方协调财政、社保、住房公积、拆迁等主管部门,对乙方给与积极、平等的存款支持。积极、平等地支持本市机关、事业单位与乙方开展工资代发、信用卡、公务卡等合作业务。
(二)乙方的权利义务
1、对于甲方提出的融资、服务需求及建议,乙方将优先依法依规为甲方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电子银行、投资银行、现金管理、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一系列快捷、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
2、乙方充分发挥资产管理、投资理财、财务顾问等业务优势,为甲方区域内政府、企业、居民提供一揽子式的顾问式、方案式金融服务,培育、引导区域内居民正确的财富管理理念,引导民间资金健康投资。
3、乙方积极通过金融服务及产品创新方式,引进保险、租赁、信托、私募股权、行内外银团、资产管理公司等资金,为甲方地方经济建设拓宽融资渠道。通过为甲方区域内优势企业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超级短融、企业债、公司债等方式,支持地方优势企业获取大额低成本资金。
4、乙方在甲方区域内积极宣传和推广订单贷、联保贷、物业经营贷、1+N供应链等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满足甲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对甲方区域内的创新型成长性
较好的中小企业,乙方将其纳入总行“千鹰展翼”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库,提供投资银行、私募股权及其他综合金融服务,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愿望。
5、乙方在甲方区域内积极发展个人住房、经营、消费等贷款产品,为地区百姓安居乐业,为刺激地方消费提供金融支持。
6、乙方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和信贷政策,在符合乙方信贷审批条件的前提下,积极支持甲方确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和发展区域经济的项目。
7、根据甲方的建设发展规划和进度,乙方积极向银行业监管部门申报,跟进营业网点、机构场所的设立,以完善对甲方的综合金融服务功能。
8、及时向甲方反馈有关金融、信贷方面的信息和政策,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甲方实施的地方金融改革和创新,提供必要的人力、技术等支持,积极为甲方做大做强地区金融服务业献力献策。
四、其他
(一)双方领导不定期进行沟通,及时通报和协调重大事项,积极推进合作,实现良性互动。按照双方领导要求和双方达成的共识,定期通报合作进展情况和相关信息,共同推动双方战略合作事项的实施。
(二)甲方确定XX为协调部门,乙方确定招商银行鄂尔多斯支行为协调联络机构,负责本协议相关事项的办理和双方的联络沟通。具体名单如下:
甲方联系人:
乙方联系人:
马永强,招商银行鄂尔多斯支行行长,办公电话:0477—8319801手机:***,邮箱:mayongqiang_hhht@cmbchina.com.武清东,招商银行鄂尔多斯支行综合管理部负责人,电话:0477-8319807,邮箱:wuqingdong@cmbchina.com
(三)本协议未尽事宜,经甲乙双方讨论协商,可签订补充协议。
(四)本协议自双方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
(五)本协议一式俩分,双方各持一份。
甲方: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民政府乙方:招商银行
呼和浩特分行
(公章)(公章)
负责人或授权代表负责人或授权代表(签字或盖章)(签字或盖章)
第四篇:田东模式:农村金融与精准扶贫“联姻”
田东模式:农村金融与精准扶贫“联姻” ——全面激活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田东,地处广西西南部,面积2816平方公里,辖9镇1乡167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43万人,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
田东,是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和发动百色起义的策源地,是吴邦国同志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
田东,是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田东让农村金融与精准扶贫“联姻”,通过建立健全组织、信用、支付、保险、担保、服务等六大体系,有效缓解了贫困户资金缺、贷款难问题,激励贫困群众从“要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探索出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贫困村贷款余额从2008年末的5938万元增长到2014年末的2.16亿元。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4.63万人降低到2014的6.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34%下降到2014年的17%。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2205元提高到2014年的4788元,年均增长29.5%。
综合运用多种金融服务 切实解决贫困农户
首贷难题贫困户,顾名思义“没钱”,即便有了一些发展或创业的想法,也常常苦于没有资金。针对这一问题,田东多管齐下,切实解决贫困农户首贷难题。一是完善组织体系,丰富金融扶贫服务主体。目前,全县拥有9家银行金融机构,18家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种类齐全度居广西县域首位。二是完善信用体系,让贫困农民更容易获得小额贷款。从2009年开始采集所有农户信息,对全县农户进行信用评级增信,强化信息动态管理,适时调整信用等级,建立信用体系,实施精准扶贫。同时,针对贫困户,专门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方式,开展“贫困村转信用村”活动,贫困村先后全部被评为信用村。贫困农户凭借信用等级,免抵押、免担保,就可以当天获得1—10万元信用贷款,信用评级越好,获得贷款额度越高。截至目前,累计向5.9万户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22.8亿元,其中累计向9145户贫困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4.56亿元。同时,设立了小额贷款贴息基金,为3950户贫困户发放了利息补贴,分担其信贷成本。信用建设不仅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的资金问题,更是成为贫困地区和谐乡村建设的“正能量”。三是完善村级金融服务体系,形成“农金村办”机制。在全县所有贫困村建立“三农金融服务室”,使信用采集、贷前调查、贷后催收、保险服务、金融知识宣传等工作前置到村一级,实现基层组织建设和金融服务的有机结合,为新时期基层组织建设搭设了新的平台。四是成立资金互助社,切实解决贫困户短期资金周转难题。财政投入435万元,建立了29个扶贫资金互助社,对一些极端贫困、信用等级太低、有贷款需求而又无法通过银行贷款审查的贫困户提供3000—5000元的小额贷款,截止2015年11月,累计扶持1128户贫困户。居于这些服务,田东成为广西农村金融服务方式齐全度第一的县份。五是构建高效便捷的农村支付网络,解决贫困农户支付结算难题。累计安装ATM机136台,布放POS机1628台,电话支付终端384台;全县发行各种银行卡75.09万张,人均1.74张,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转账支付电话“村村通”的县,被人民银行总行确定为 “全国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联系点”。
提升农村金融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使贫困群众获得更多信贷资金
一是应用动态调整的信用体系,逐步提高信用额度。让更多的非信用村转变为信用村,逐步实现全覆盖,并逐步提高信用额度。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在贫困村通过贷款贴息项目扩大贷款规模。对通过能人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的项目,在明确扶贫责任的条件下予以重点支持。二是探索供应链金融模式,让金融机构更放心地给贫困农户贷款。贫困农户将竹子、甘蔗等农产品定向销售给金荣纸业、南华糖业、邦尔药业等本地龙头企业,企业将贷款以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的形式发放给农户,最后回收农户种植的作物。通过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扶持,并对形成农业产业链的前端环节——种植、收购提供相应的信贷支持,对上游客户提供延伸的涉农金融服务。若农户在种养过程中需要向银行贷款,则银行根据农户与企业签订的保价收购合同(订单),简化审批流程,提高首贷成功率,同时也能更加明确资金的流向、确保资金能按时收回。三是构建利息补贴机制,分担贫困农户信贷成本。财政出资200万元设立贫困农户小额贷款奖补基金,累计为39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小额贷款利息补贴。四是完善担保体系,拓宽贫困群众融资渠道。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的涉农小微企业、专业大户,其贷款额度超出小额信贷范围。针对这个问题,2009年,田东县财政出资3000万元,成立助农融资担保公司,为其提供担保。截至目前累计提供担保融资1.45亿元。引进广西金融投资集团,在田东设立综合服务中心,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融资8.3亿元,其中从县外引入资金4.5亿元。
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将贫困地区“沉睡”资源转变为发展的资本
在广西率先推进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房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确权工作,赋予农民更加明晰的产权,为资产资源的流转打下基础。成立了中介服务机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及国泰投资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农村产权和资金的流转,降低产权交易成本,让发展的资本流动起来,寻找最有效的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盘活农村存量资产。截止2015年11月末,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交易农村产权9761宗,交易额7.937亿元。其中,贫困村范围内土地流转2.92万亩,交易额2.238亿元;贫困村产权抵押贷款5257万元。
变革农业经营机制 让贫困群众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
解决了资金后,有的贫困户有能力发展致富,有的却由于没有技术,对市场也不熟悉,一时找不到好的发展路子。为解决这个问题,田东变革农业经营机制,让贫困户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探索“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群众土地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发挥经济能人对产业发展模式和生产技术的专业性优势,对市场价格和风险的敏锐性优势,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出台了《贫困地区土地流转奖励暂行办法》,引导贫困群众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合理规划引导,明确产业定位,发展了芒果、火龙果、香蕉、桑蚕、生猪等一批扶贫产业基地,贫困农户既增加了收入,又学会生产经营技能。目前,全县贫困村流转面积达1.65万亩,发展新型经营主体52个,带动2263户贫困户发展。此外,“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模式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创新,以真良村为代表的一批“石头上的村庄”,推出“土地出租五年返还模式”,土地出租5年种植火龙果后,把土地和果树返还给村民自行经营管护。“五年返还”新模式,既省去了村民前期大量投入,又让村民规避了种植风险,学会了种植技术和经验,火龙果合作社继续提供技术、销售服务,让贫困群众参与产业链发展,充分调动了广大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此外,为了更大限度地让贫困户受益,探索在作登瑶族乡摩天岭村等贫困村发展了村集体股份合作制经济,村民以资金或者村集体土地等资产入股,投资人以现金、设备、技术等入股,在广西率先发展股份制合作经济,带动了贫困户发展。
全方位建立风险防控机制 保障资金使用安全
贫困户贷款,银行最担心的是风险大。田东运用多种金融手段,确保贷款风险可控。一是探索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设立风险补偿基金800万元,有效激发了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支农的内生动力,累计偿付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坏账219.8万元。二是建立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机制。强化担保机构经营“信用”、管理风险的能力,加大对县级投融资平台公司、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处置。三是开发使用多种保险服务措施。先后推出甘蔗、香蕉、芒果、林木、肉鸡、能繁母猪等13个特色农业保险,开发“小农户+小贷款+小保险”模式,增强贫困村的涉农产业抗风险能力,有效规避银行信贷风险。2009年以来,政策性农业保险已为农业提供88.97亿元风险保障。2014年,农业受灾赔付1341.8万元。2015年1至11月,共受理理赔案件945起,理赔272.38万元
经过几年的实践,田东县基本实现了让所有贫困户都拥有贷款的权利和资格,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目前,一个多层次、低成本、广覆盖、适度竞争、商业运作的破解农村金融扶贫难题的“田东模式”初步生成,一个农村金融与农业农村经济良性互动的局面初步形成。
第五篇:金融扶贫工作汇报
金融扶贫工作汇报
金融办
今年以来,县金融扶贫攻坚指挥部紧紧围绕“学习借鉴金融扶贫‘卢氏模式’,组织发放扶贫贷款”的目标任务,加强信贷规范管理,扩大资金使用效益,扎实做好金融扶贫各项工作。2019年,共新增扶贫小额贷款户贷户用28户100万元,累计投放591户2810.5万元。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完善卢氏模式,提升“四大体系”建设水平
1.金融服务体系。规范县、乡、村三级金融扶贫服务机构管理,确保人员到位、职责到位、工作到位,目前,全县各乡镇、街道全部建有金融服务站,所有行政村均有金融服务部,全面开展扶贫小额信贷相关的政策宣传、贷后管理等工作,金融扶贫三级服务体系作用发挥良好。
2.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了信息采集系统,印制下发了信息采集标准,截止目前,共采集并进行农户等级评定14.3万户,同时,将评定结果全部反馈到乡镇金融服务站及贫困户家中,激励贫困户建立良好信誉。
3.产业支撑体系。协同督导县发改委依托主导产业,组织搞好带贫企业、带贫合作社及扶贫产业项目建设,持续提升产业带贫能力。
4.风险防控体系。扶贫小额信贷严格按照“5万以下、3年以内、两免一补”执行基准利率进行。县财政注入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700万元,用于扶贫小额信贷的风险补偿。对每月按时付息、且满一年户贷户用贷款的用户进行贴息,每半年为一个周期,8月份,已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贴息20.45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10户。
二是规范小额信贷发放。
2.做好企业带贫。坚持“体现差异化,着重带动未脱贫贫困户增收”的工作原则,主要对无劳动能力、无技能、无项目的贫困户进行覆盖。为全县除享受户贷户用贷款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金融扶贫帮扶资金,分别对已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2681户,每户发放456元金融扶贫帮扶资金;对未脱贫2259户贫困户,发放1000元的金融扶贫帮扶资金。此次共计发放347.8万元,于6月28日发放到位。
3.落实好精准扶贫企业贷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开展“精准扶贫企业贷款”实施方案>的通知》,将以上精神和要求转发至金融扶贫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认真学习。要求各乡镇、各相关单位认真按照文件要求组织筛选企业,重点选择带动能力强、产业基础好、带贫效果明显的涉农企业等作为贷款主体,目前,带贫企业材料正在市扶贫办审核。
三、完善预警监测,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1.加强统计监测。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核实,紧盯贷款动态,定期分析研判,抓早抓小,形成上下贯通的风险防范监测。
2.提前做好还款准备。对到期还款企业提前两个月进行跟踪,督促相关单位做好还款准备,防止出现到期未还款或逾期问题。目前,我县无逾期贷款。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对符合申请扶贫贷款的贫困户实现应贷尽贷。根据我县户贷率低,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无发展生产项目,结合我县实际,我办印发《郏县金融扶贫指挥部进一步加强小额信贷工作的意见》,鼓励贫困户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发展我县特色产业,为贫困户建立连接机制,实现应贷尽贷。
二是做好行业扶贫政策落实。定期召开金融扶贫工作座谈会,及时传达省、市、县工作精神,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对申请贷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督促责任银行加快办理流程,提升办理效率。
三是抓好贷后管理。组织金融机构与贷款主体建立定期回访机制,了解贫困户或企业使用贷款情况,严防改变贷款用途,充分释放金融扶贫信贷资金的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