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金融事件:瑞银交易员[模版]
瑞银违规交易事件
瑞士银行1998年由瑞士联合银行及瑞士银行集团合并而成。2001年年底总资产1.18万亿瑞士法郎,资产负债表外管理资产超过2.0万亿瑞士法郎。2002年净利润35亿瑞士法郎。瑞士联合银行是著名的金融服务企业,是世界最大的资产管理企业,最大的投资担保银行,在私人服务方面也居于领先地位,为四百多万个人和企业提供服务。旗下由瑞银华宝、瑞银机构资产管理与瑞银瑞士私人银行三大分支机构组成,瑞银机构资产管理目前拥有的客户资产超过1万亿美元。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顶级的资产管理公司,2011年9月14日,瑞银的风险控制管理人员却发现“德尔塔1”交易部门的交易员阿多博利本进行未授权交易造成23亿美元的巨额损失。而这些违规交易所造成的23亿美元的损失主要来自过去3个月,即针对标普500指数期货、德国DAX指数期货和EuroStoxx指数期货的未经授权投机交易。瑞银表示由该名交易员所持有的虚构期汇交割以及现金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头寸(投资者拥有或借用的资金数量)抵消了其系统内的头寸,因而无法真实反映风险敞口的大小。这些虚构的交易掩盖了指数期货交易已超出瑞银风险限额的事实。针对瑞银官方披露的信息,有关专家给出了自己的解读,每家投行都会对交易员的交易金额设限,但投行交易系统中,通过单边概念可以使实际交易额超过系统限额。交易员可以通过伪造反向对冲交易,从而令实际单边交易额度无限上升。假设系统对交易员的限额为1000万美元,交易员单边做了800万美元交易后,该交易员仅剩200万美元额度,但若他同时做一笔400万美元的反方向交易来对冲,则他还有600万美元的交易额度,但实际上他已经进行了1200万美元的交易。
瑞银违规交易事件提醒人们,金融业加强和完善自控和监管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类似的违规交易事件往往发生在系统设置存在漏洞的情况下。虽然不同金融产品有着相应的对冲系数,但当系统存在漏洞时,不匹配的对冲反向交易将被允许,从而扩大交易员的单边交易额度,同时令交易风险也不断上升。每家投行可能都会出现这类问题,而未授权交易很可能在交易发生一段时间后都不被注意。公司内控体系的健全非常重要,而这方面的措施每个公司则都不一样,发生未授权交易的频率也不同。
为何欧洲频发此类违规交易事件,而在美国这方面的情况就好很多?因为往往一个事件发生之后,美国的法律体系会及时地针对法律漏洞进行改善补充,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安然事件之后出台的《萨班斯法案》。极其严格的《萨班斯法案》,令美国公司以及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的内控都有很大的变化。虽然有人认为执行该法案,尤其是其中的404条款(该条款要求上市公司每年必须出具一份由独立董事签署的代表董事会的报告,说明该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和其他重要管理方面主要弊端在哪里)会使企业的财务成本升高,但也会大大减少类似瑞银这次的违规交易在美国发生的次数。
资料来源:
1、天才交易员违规操作 20亿美元蒸发(网络)网址: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9/17/c_122048602.htm。
2、瑞银交易员违规操作或致20亿美元损失 新浪财经 网址: http://finance.sina.com.cn/j/20110916/012510488190.shtml。
思考题:
1.透过此次违规交易事件,我们应怎样反思银行的自控和监管体系? 2.此次事件是否会让瑞银将信贷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分离?
第二篇:瑞银交易员及麦道夫诈骗
瑞银违规交易事件
瑞士银行1998年由瑞士联合银行及瑞士银行集团合并而成。2001年年底总资产1.18万亿瑞士法郎,资产负债表外管理资产超过2.0万亿瑞士法郎。2002年净利润35亿瑞士法郎。瑞士联合银行是著名的金融服务企业,是世界最大的资产管理企业,最大的投资担保银行,在私人服务方面也居于领先地位,为四百多万个人和企业提供服务。旗下由瑞银华宝、瑞银机构资产管理与瑞银瑞士私人银行三大分支机构组成,瑞银机构资产管理目前拥有的客户资产超过1万亿美元。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顶级的资产管理公司,2011年9月14日,瑞银的风险控制管理人员却发现“德尔塔1”交易部门的交易员阿多博利本进行未授权交易造成23亿美元的巨额损失。而这些违规交易所造成的23亿美元的损失主要来自过去3个月,即针对标普500指数期货、德国DAX指数期货和EuroStoxx指数期货的未经授权投机交易。瑞银表示由该名交易员所持有的虚构期汇交割以及现金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头寸(投资者拥有或借用的资金数量)抵消了其系统内的头寸,因而无法真实反映风险敞口的大小。这些虚构的交易掩盖了指数期货交易已超出瑞银风险限额的事实。针对瑞银官方披露的信息,有关专家给出了自己的解读,每家投行都会对交易员的交易金额设限,但投行交易系统中,通过单边概念可以使实际交易额超过系统限额。交易员可以通过伪造反向对冲交易,从而令实际单边交易额度无限上升。假设系统对交易员的限额为1000万美元,交易员单边做了800万美元交易后,该交易员仅剩200万美元额度,但若他同时做一笔400万美元的反方向交易来对冲,则他还有600万美元的交易额度,但实际上他已经进行了1200万美元的交易。
瑞银违规交易事件提醒人们,金融业加强和完善自控和监管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类似的违规交易事件往往发生在系统设置存在漏洞的情况下。虽然不同金融产品有着相应的对冲系数,但当系统存在漏洞时,不匹配的对冲反向交易将被允许,从而扩大交易员的单边交易额度,同时令交易风险也不断上升。每家投行可能都会出现这类问题,而未授权交易很可能在交易发生一段时间后都不被注意。公司内控体系的健全非常重要,而这方面的措施每个公司则都不一样,发生未授权交易的频率也不同。
为何欧洲频发此类违规交易事件,而在美国这方面的情况就好很多?因为往往一个事件发生之后,美国的法律体系会及时地针对法律漏洞进行改善补充,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安然事件之后出台的《萨班斯法案》。极其严格的《萨班斯法案》,令美国公司以及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的内控都有很大的变化。虽然有人认为执行该法案,尤其是其中的404条款(该条款要求上市公司每年必须出具一份由独立董事签署的代表董事会的报告,说明该上市公司在财务管理和其他重要管理方面主要弊端在哪里)会使企业的财务成本升高,但也会大大减少类似瑞银这次的违规交易在美国发生的次数。
思考题:
1.透过此次违规交易事件,我们应怎样反思银行的自控和监管体系? 2.此次事件是否会让瑞银将信贷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分离?
伯纳德〃麦道夫的金融诈骗
伯纳德〃麦道夫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家庭,1960年,从纽约赫福斯特拉私立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创立了伯纳德〃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从事证券经纪业务。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麦道夫凭借其聪明才智渐渐成为华尔街经纪业务的明星。上世纪80年代初,麦道夫在华尔街积极推动场外电子交易,将股票交易从电话转移到电脑上进行。当时,麦道夫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可独立从事证券交易的交易商。1983年,麦道夫公司在伦敦开设了办事处,并成为第一批在伦敦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美国公司。1991年,伯纳德〃麦道夫成为纳斯达克董事会主席。在其带领下,纳斯达克成为足以和纽交所分庭抗礼的证券交易所,为苹果、思科、Google等公司日后到纳斯达克上市做出了巨大贡献。到2000年,伯纳德〃麦道夫公司已拥有约3亿美元资产。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诈骗案制造者,其操作的“庞氏骗局”诈骗金额超过600亿美元。2009年6月29日,麦道夫因诈骗案在纽约被判处150年监禁。
何为庞氏骗局?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很多非法的金融欺诈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一种形式的诈骗行为,它使人们相信一个并不存在的企业获得了商业成功,但是实际上是在短时间内,用其他投资人的钱给第一批投资人回报。1990年,麦道夫借用自己作为成功的股票上市经纪人的身份成立了一家资产管理公司。麦道夫通过自己的社会网络为这个基金公司进行筹资,他在透过棕榈滩乡村俱乐部或其它慈善团体的场合,广交朋友,并利用一些已落入他陷阱的投资客来介绍更多客户给他,那些介绍人可以收取回佣,这样就有滚雪球效应。表面看来,麦道夫的基金是一项风险很低的投资行为。他的庞大的基金有着稳定的利润返还率。一个月中的增长可能达到一到两个百分点的增长率。期初,增长背后的原因是该基金不断的做着购买大盘增长基金和定额认股权等等生意。2005年的时候,根据美国证监会的说法,麦道夫的投资基金生意逐渐变成了一个新的“庞式骗局”,所有的返还给投资者的收益都是来自于越来越多的新加入的投资者。根据美国证监会早些时候的数据显示,直到2008年一月份为止,麦道夫的基金一共管理着171亿美元的资金。虽然形势不断的恶化,但麦道夫依然在向投资者报告说——他的基金依然在稳健的增长当中。即使这样,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开始要求麦道夫返还投资。仅08年12月份的第一个星期,麦道夫受理了高达70亿美元的赎回请求。此时麦道夫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说,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巨大的庞式骗局”。儿子们随后跟律师们接洽了情况,并最终向联邦报告了骗局。而就在被逮捕之前,麦道夫依然在向公司雇员及自家亲属们少量发放剩余的300亿美元资金。
麦道夫式的骗局给人的启示:第一,骗局不是因为赚钱与否,而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投资任何的项目,只是用后来者的钱给前边的人发所谓的红利。第二,用晦涩难懂的理由来忽悠投资者。这是麦道夫的策略,也是非法传销这的策略。越是晦涩越是玄乎,就越是让人无法去证实,也就越能蒙人。第三,核心组织秘不示人。麦道夫家族成员控制核心职位,其弟弟、侄儿、侄女和儿子都在公司居要职,让人无法窥其真相。第四,钻监管当局的空子。麦道夫的骗局其实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人提出异议,但是监管当局因为金融创新的光环而没有深入调查,失去了阻止骗局的机会。
思考题:
1.透过麦道夫骗局事件,我们怎样反省市场监管和人们的投资标尺? 2.麦道夫骗局对中国当前的民间借贷有何启示?
第三篇:一个金融交易员的直白
下面是一个热贴,是国内一个有〝良心发现〞的交易员的自述,揭示了为何散户老是股市输家的原因,特转贴在此,和大家分享。事实上,这些都还只是初级的玩儿法,华尔街的玩儿法,比这些高级数倍!一位良心发现的交易员自述:我们是怎么玩弄散户的
我曾经在一家知名的公司做投资,从研究员做起,后来被抽调去做投资。上个月,我离开了这家公司,总结自己3年的投资经历,越发感觉到自己原来的研究一文不值,也体会到中国股市中散户是多么可怜和悲哀。下面是我自己工作中接触到的一些经历,别在心里一直没有说过,如今终于想把它说出来,告诉普通的投资者。
一、选票
如果我们想做一支股票,公司会组织研究人员和投资经理,探讨出一支大小合适,前景无需多么优秀,但几年之内绝对不会倒闭的那一种。另外,公司的背景和市值也是我们要考虑的因素。
二、拜票
再选出股票后,公司会安排公关人员(一般都是一个资深研究员和一个超级美女)去拜会该公司领导,告诉他我想投资他那支股票,请他们配合。行内成为〝拜票〞。那么要求上市公司如何配合呢?就是在我们吸筹时,在公报时尽量将业绩放平,或者适当隐藏利润,这一点公司很容易做到,只要对报表进行适当调整就行了,例如,将某些损益一个季度提完,使其报表看上去亏损;或者将后面数年的费用半年摊完,这都使得当期报表非常难看。
三、砸盘
拜票成功之后(成功的几率几乎是90%,因为这些高管也想挣钱啊,你懂得……),就要开始进一些筹码,这些筹码主要用来砸盘的。
怎么收集这些砸盘的筹码?我不会每天慢慢去收集,因为这样会使股票天天上涨,反而难以收到足够的筹码,还容易被散户抢,并使技术指标形成向上趋势,更使自己收集成本提高。我会在某一天用大涨的办法来收集,当连跌数天后,散户都悲观失望,猛然一个大涨,套牢的看到了希望,不会抛出;而短线获利的,可能就交枪了,其实,在这个价位我只是要砸盘的筹码,不需要收集很多,因此用猛然大涨的办法就很容易达到目的。
第二天来个低开。为什么要低开而不高开,因为我昨天收集的筹码并不准备获利,而且要让昨天追风进去的短线筹码帮我砸盘,如果高开,很容易让短线筹码获利,他们就会在下跌途中有更多的资金来跟我抢筹,所以一定要低开,消耗这些短线资金。在这个下跌途中,我将逐步用单托底,因为我要形成自己的底仓。经过几天的连续下跌,有些割肉的筹码就会回补自己的仓位,这时候我不能让他们回补,我必须迅速的吃上去让他们追风,当形成追风盘时,我将在底部的部分筹码高抛,一是为了降低成本,二是腾出资金,然后再迅速的砸下去。
同样的,我会边托边砸,这样一来我就会得到更多价格更低的筹码。
当跌到很低位时,基本上就没人和我抢筹码了,因为在这个下跌途中,我通过不断的高抛低吸,不断的大幅度振荡,将大部分抄底的,抢反弹的都套在下跌途中,或者将他们亏损怠尽,使其不敢在来涉足这个股票,这时候我的目的就达到了。而公司的配合在这时就非常关键,长时间的业绩没有任何起色,使大部分散户因怀疑其会不会ST,到恐惧惊慌,高位筹码就会不断的掉落,我就可以在底部横盘当中不断的高抛低吸来收集筹码,这个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关键看顶部筹码掉落程度而定,如果高位筹码长时间的不松动,那我就不会去拉这只股票。
四、散布消息
当筹码收集足够多时,公司的业绩也会转好了,因为在我收集筹码当中,公司将后面几年能想的出来的损益,或者费用都在那一年半载中摊完了,后面的报表当然好看。这时候我拉起来毫不费力,也无需多大成本。当这个市场里其他人看到这个股原来这么优秀,必然跟风者众,我就在这这当中逐步减仓。
会通过东财股吧、新浪微博、傻瓜理财直播等互动交流社区去发布一些关于上市公司的消息,当然,因为我们是跟上市公司沟通好的,自然我们能拿到第一手的消息,引发投资者关注。
公司能如此配合,那他能得到什么好处?其实很简单,我将股票拉到高位,他们也能卖个好价钱;在低位时,他们同样可以购入自己的股票,还能挣得名声,这样一来收益会相当可观,何乐而不为?
五、监管
当然,如果我做庄,还必需考虑很多问题:
第一是证监会的监控,他们捏死个把苍蝇还是不成问题的,所以操控股票不能让他们抓住把柄,这时候就要考虑多户头,或者拉几个私募大户集体作战。
第二要考虑产业资本的问题,如果我们拉的时候,他们看到利润可观,结果大量抛出筹码,那我们就惨了,必然会亏本出局,在做之前就必需先和他们沟通好,而且还要了解他们手上的流通盘是多少,抛售意向如何,这就是大小非问题。
第三个要考虑的是老庄,如果这个股没有被老庄放弃,那我是尽量不会去碰的,因为一但被老庄反做,那你死得就惨了。
第四个就是大盘状况,跟风的多不多,社会上的存量资金足不足,如果大部分散户或者大户都刚被大宰一刀,这时候就不适宜做股票,你拉人家卖,结果把自己套在里面,那现在最适宜的就是砸股票。一般人都有个心态,20元买的股,跌到15元不卖,跌到10元不卖,跌到5元仍然没多少会人卖,但是你要跌到2元再拉回4元,不少人一看翻倍基本上都会割肉的,特别是长时间的向下或者横盘。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砸盘就要开始。砸多少为适宜?根据大盘状况,每天操盘必需跟着大盘走,当大盘大跌时,你必需深砸下去,这时候成本很低,只要用少量筹码将关键点位砸开即可,会有止损盘帮你接着砸下去。但是尾盘必需进一些筹码,防止第二天大盘走低或者走高,有一定量筹码就好灵活掌握,也就是说,要在操盘时盯着指标股。
为什么要盯着指标股去做?关键就在于成本,随着大盘波动,你的成本最低,指标股跌时,你也跌,所用砸盘筹码量最少,因为没有多少人敢买,可以深砸。当大盘涨时你去拉,同样无须买多少,只要将关键点位的筹码买掉即可,有人会将股价推上去,到一定高点,你还可以将低位进的筹码出掉一些,这样可以腾出一点资金做一点差价。
所以,我们看到的股市局面就是要涨一起涨,要跌大家都去跌。
六、针对不同投资者的策略
在股市中的人分好几种,趋势投资者,套牢后不理不睬者,技术派,基本面派,长线客,短线炒家等等。
我要在这个股票里做庄,这些人我都要面对,尽量的让他们在我控制的这个股票里少赚或者割肉而去,这时候我就要用很多办法来对付,因为他们赚多了,意味着我就赚少了,他们不割肉,我就赚不到钱。
技术派一般短线较多,喜欢做波段,这里面高手很多,这些也是我们要重点提防的,有时候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我们整个计划的夭折。因为一些高手有不少死忠跟着,容易形成较大的资金买盘或者卖盘。有时候,我们也会跟一些民间高手进行沟通,希望他们能配合我们的布局,当然,我们会让他们在这其中也能有所获利。
我一般最喜欢套牢后不理不睬的,这些人把钱交给我后帮我锁定了大部分筹码,使我在底位有充足的资金纵横驰骋。
基本面派也是我喜欢的第二位,因为当我将股价拉高后他们基本就接手了,企业的基本面在我拉高股价后变得非常亮丽,他们就会来接盘;等他们接完后公司基本面就发生改变,他们在低位就将筹码再还给我。
这里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要猛杀游资。
其实,这关乎自己的短期收益,因为短线客和游资的钱最好赚,他们持筹码的时间短,可以使我非常短的时间里获利。例如套牢盘,你只能一次性的赚他一下,他然后就不动了,你就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这中间有时候长达几年,在这几年里我可是要吃要喝的;基本面派也使我获利不多,因为他们的利润我还要和公司均分。
但短线客和游资就不同了,我在一个波段中就可以获利丰厚。
那怎么做呢?
第一是是逐步拉升,这时候技术指标就开始走好,技术派的人一看技术指标,一般都容易被诱惑进来,这中间我就边拉边卖,需要控制的就是在顶背离之前将筹码交他们手中,使他们看上去技术指标仍然没有到顶,股价还可以涨得更高,这时候第二天来个冲高回落,然后第三天猛然下跌,他们基本上就开始交枪了,不用我来,股价就下去了,这中间自然我设定好价位来捡果实,对游资更是这样,上半段我来拉,游资一看股价看涨,立即蜂拥而来,那下半段我就将部分筹码交给他们,第二天我来个低开低走,游资一看势头不对立即出逃,这时候我就要看出逃数量,并计算自己的成果,如果出逃数量足够多,那我下午就拉起,因为大部分短线客都走了,我就不需要支付多少利润出去,很容易将股价拉起来,而我在这两天来回的差价最少是赚交易额的3%左右。但如果发现没有走多少时,那我就继续向下做。
这就是我们操作一只股票的整个过程,这个时间少则一年的时间,多则2-3年。现在回头来看,那些什么明星基金经理、交易员,都是包装出来的;分析师发布的报告,也都是为了应付差事,拿一份工资。真正的操盘手是根本不看这些的。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你一卖就涨,一买就跌啊?因为你跟大部分人的行为是一致的。
这正是机构能获利的根本原因!
一个良心发现的交易员的自白
2015年3月27日夜
第四篇:2018金融硕士:金融事件论述
2018金融硕士:金融事件论述
金融硕士:金融事件论述1
[内容提要]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共同构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分权制衡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理顺各机构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分权制衡的前提。
[关键词]理顺法人治理结构关系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十六届三中全会进 一步提出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任务,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 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为此,必须明确法人治理结构的构成,理顺内部各机构之间的关系。
一、分权制衡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
一般来说,公司权力可以分为所有权、经营决策权、经营管理权和监督权。公司法对四项权力作出明确界定,分别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员和监事会行使。
股东作为公司财产的最终所有者,由于人数众多,他们不可能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股东 通过股东大会行使自己的审议权和投票权,维护自己的法定权益。股东大会是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由全体股东组成的、决定公司重大问题的最高权力机构,它是股东表达其意志、利益和要求的主要场所和工具。股东大会是以会议的形式来行使最终所有者的权利,即凡公司的重大事务都由股东大会来决定。
由于股东大会是规模较大的会议体权力机构,以会议决议的方式行使权力,它不可能是 一个常设机构,只能间隔一定的时间召开一次会议,如股东大会的普通年会一年召开一次。因此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他们信赖的人——董事,组成董事会。在股东大会 闭会期间,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和领导机构,是公司的法定代表。董事会代表全体股东的利益行使决策权。董事会实行集体负责制,在董事会成员中,各个董事(包括董事长)是平等的,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他们共同对股东大会负责,不存在董事长的个人绝对权利。
董事会聘任总经理,以总经理为首的经营班子是公司的执行机构,具体负责公司经营管 理活动。公司执行机构是公司业务活动的最高指挥中心。它执行董事会的决策。执行机构实行首长负责制,即公司总经理个人负责制,总经理同执行机构中其他成员 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首长与助手的关系,其成员必须服从总经理的指挥。
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监事会,监事会是公司专职监督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代表广大股东的利益,监督董事会制定决策和经理人员执行决策。
这样,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以总经理为首的执行机构和监事会就共同构成了现代 公司制企业的领导机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与传统企业领导体制相比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分权制衡:四种权力由四个不同的机构分别行使,四个机构既相互独立,同时又存在着相互制衡的关系。在治理结构中,既要防止所有权侵犯经营决策权、经营管理权;也要防止经营决策权、经营管理权架空所有 权、排斥监督权。只有各机构都恪尽职守,又不越位,才能保证法人治理结构不会“失灵”。
二、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的信任——托管关系
股东大会与董事会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两个关键的会议机构。从法律角度看,股东 大会集中体现了分散掌握股权的股东们的意愿,并在最终所有权的基础上对公司的运行产生 着影响;而董事会整体地享有法人所有权,代表股东们行使其经营管理公 司的相应的权力。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资产授权经营关系,即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以及实际经营的需要,股东们把直接管理公司的权力 委托给董事会,而董事会受股东大会的委托,管理公司的法人财产、负责公司的经营。于是,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股东大会是信托人,董事会是股东的受托人,承担受托责任,二者之间构成了信任托管关系。这种关系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而非股东与董事个人之间的关系。一 方面,董事会集体对股东大会负责。股东大会将管理公司权力委托给董事会集体,而非董事会单个成员。凡是公司委托给董事会的权力,原则上由董事会集体行使,董事会在决策时,需要召开董事会,综合全体董事的意见作出决策。除非经过董事会授权,个别董事无权代表公司对外签订合同也无权处理公司的其他事务。另一方 面,股东只能通过股东大会选举或者罢免董事,单个或者少数股东不能直接干涉董事的行为,更无权任免董事。
第二,股东既然将公司交给董事会托管,其基本前提是他们相信董事会能管理好公司。这叫作“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那么,股东们除了保留必要的权力外,他们不再管理公司的其他事务,也不能因为非故意的经营失误等商业原因罢免董事。一旦董 事会受托经营公司,董事会就成为公司的法定代表,它在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授权的范围内享有管理公司的充分权力。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的基本立场只能是“信 任”。
第三,股东们对董事会持信任态度,董事们理应对股东报以忠诚,才是精诚合作的态 度。信任托管的一般原则是受托人必须在信托人给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否则信托人有权要求受托人弥补损失或者中止财产信托。如果董事们不值得信任,作为信托 人的股东们可以通过股东大会以玩忽职守、未尽到受托责任而起诉董事会成员乃至整个董事会,或者不再选举他们连任。董事会作为受托人,应该谨慎地在其职权范 围内行使权力,时时刻刻把股东的利益放在首位。
三、董事会和公司经理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现代公司规模一般都很大,业务多而且复杂,董事会不可能、也无法包揽一切。如果把 公司大小事务的决策与执行都放在董事会里,要么可能使董事会顾此失彼,疲于处理公司一些急于解决的一些小事,而忽视公司的一些重大决策;要么因为决策不好 执行,而不进行决策或者修改决策。因此公司的最高经营管理层必然要进行某种分离,由董事会以外的另一些人组成的机构来负责执行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这个机 构就是由职业经理人组成的执行机构。公司的重要经营决策权由董事会直接行使;公司日常事务的经营管理权则交由经理人员即执行机构来行使。这样,董事会与经 理人员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关系有以下特点:
第一,董事会和总经理是不同利益的代表者。董事会代表的是所有者的利益,是“老板”,是决策者;总经理代表的是经营者的利益,是“打工头”,是公司的高级雇员。
第二,董事会成为委托人,它有权以经营管理知识、经验和创利能力为标准,挑选和任命适合于本公司的经理人员;而经理人员作为董事会选定的公司经营的代理人,受托统管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事务,他们既拥有对公司内部事务的管理权,又拥有在诉讼方面及诉讼之外的商业代理权。
第三,经理人员作为董事会选定的代理人,其权力受到董事会委托范围的限制。但是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总经理有权对公司的日常事务作出决策和行使管理权,董事会不能随便干预。
第四,总经理是由董事会聘任的,这一点不同于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公司对经 理人员是一种有偿委任的雇佣,经理人员有义务和责任依法经营好公司的事务,董事会有权依经理人员的经营绩效进行监督,并据此对经理人员作出奖励或者激励的 决定,也可以随 如果说,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之间的信任托管关系主要是在规范的约束下依靠“信任——忠诚”来维系,那么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 的委托代理关系主要是在规范约束下依靠“控制——合作”来维系,即董事会与高层经理之间的关系,是以董事会对经理人员实施控制为基础的合作关系。
四、监事会与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之间的监督和被监督关系
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决策机构,理应代表广大股东的意志和利益作进行决策。但是在实践 中,董事会或者因为成员自身利益、或者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作出一些有损于中小股东权益,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错误决策。如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董事会 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控制事实上也是对经理人员的一种监督和约束,但是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往往使得控制不够深入、不够专业,难 免出现经理人员为追求自身利益而牺牲股东利益和公司利益,甚至出现董事和经理人员合谋,共同侵害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权益的现象。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是腐败 的权力。所以必须建立一个专职的监督机构,来加强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的监督。这个机构就是监事会。监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代表广大股东的利益对董事会 和经理人员进行监督。监事会的监督是一种“全程”监督,贯穿于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首先是对董事会制定决策的监督,监事会有权列席董事会会议,当监事们 认为董事会决策侵犯股东权益时,可以要求董事会重新决策,这是“事先”监督;其次是对经理人员的监督,即对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并对决策执行结果即经理人 员的经营业绩作出评价,这是“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监事会的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其成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要求较高,决不是一般人可以胜 任,必须为监事会配备一流的专职人员。可见独立性和业务性是确保监事会行使监督权到位的关键,既要保证监事会“敢监”,又要保证其“会监”。监事会与董事 会、总经理是平行的机构,监事会绝对不能沦落成为董事会、董事长的附庸,成为摆设。因此,监事会必须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而不是由董事会、甚至是董事长或 总经理任命。监事们工作业绩的评价及物质待遇,也应该由股东大会确定。
主要参考资料:
1、孙选中:《企业概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9月)
2、陈清泰:《有效的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2003年10月)
3、韩康:《法人治理结构为什么会失灵?》
2016金融硕士:金融事件论述2 辅导课程:魔鬼集训营 来源:中公考研 发布时间:2015-01-27 11:44:44 [摘要]小编从今天起会为大家整理金融硕士的复习指导资料汇总,希望对2016年考研的同学提供指导借鉴,预祝2016年考研的同学圆满成功!
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不仅影响到商业银行体系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力,而且还在宏观上影响到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增长 的潜力与质量。而在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众多因素中,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关键性因素之一。但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发 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外银行业竞争态势的加剧,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正日益突显,有些则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研究国 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成功案例,对优化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国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一般泛指公司管理与激励约束的方 法。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演进轨迹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有差异的,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主要有两种典型的 模式:一种是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公司治理结构,另一种是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控制导向型
(一)两种模式的比较
1、英美模式由于英国和美国的股市比较发达,银行的中小股东较多且高度分散、股市流动性强,银行资产结构中股市的地位举足轻重,因而英美模式的公司治理更多地 依赖于银行外部市场的力量和相应完善的立法及执法机制,强调银行财务数据的充分公开,增强透明度,禁止内部人交易,用股票市场监督经理活动。
2、德日模式德国和日本等控制导向型的公司治理则由于银行资本主要来自于占据支配地位的财团,因而更多地依靠债务约束和经营者的“团队精神”,以及法人股东在银行非正常状态下的控制力。
客观地说,上述两种模式在不同国家、不同的环境下均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促进了 各自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近年来,两种模式也在不断互动、不断融合,以进一步提高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具体来说,英美 模式中,机构投资者开始成为主导性的投资者,并且更为积极地参与公司事务,监督公司管理层。德日模式中来自外部的监督也在增强,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机构 投资者在稳步发展,许多大型公司也开始公开上市,信息披露在不断加强,中小股东的合法权利不断增多。
(二)典型案例
从我国商业银行社会定位看,更倾向于德日模式。因此,下面的介绍将以德日模式的典型代表——德意志银行为例。
德意志银行成立于1870年,是德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从事全能银行业务,在国际银行业中占据显著地位。
德意志银行公司治理的目标是立足于提升和强化现有的及潜在的股东、消费者、雇员和在国内以及国际市场上的一般社会公众的信任度。
1、组织结构与制衡机制德意志银行公司治理的组织结构由股东大会、监事会、执行董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监事会是公司股东和员工利益的代表机构和决策机构,主要是 负责任命、监督执行董事会,并为执行董事会提供咨询。执行董事会负责日常银行的经营管理,向监事会报告和负责,向股东大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必要的信 息。监事会对执行董事会的工作只有监督的权利,可以提出具体的建议,但不能直接干预执行董事会的日常工作,如果执行董事会和监事会之间存在争议,可以由股 东大会来裁决。
2、股权结构在股权结构中,德意志银行拥有戴姆勒—奔驰公司24.4%的股份,但也有少量大公司和其他机构投资者拥有其54%的股份(见表1),形成相互交叉持股。
3.激励机制从对董事、经理以及员工的激励机制看,德意志银行监事会负责决定执行董事会成员薪酬的多少及结构。对于董事的报酬,基本工资依据国际同行业的可比 标准产生,奖金则与公司业绩挂钩,主要是按照利润率来支付,在全部工资构成中占据主要份额。为了有利于对董事们的长期激励,该行设置了股权激励和延期付息 股票计划。另外,为激励分布在全球范围内的员工广泛参与银行的公司治理,2001年该行股东大会通过了全球持股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允许工作满一年的员工购买该行一定数量按市场价格打折的股票,并附有相应的期权,所附期权允许员工以后再购买相同数量的股票。
(三)特点分析
德意志银行的运营情况表明,该行是一家效益和信用度非常好的银行,有着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其公司治理的特点表现为:
1、公司治理的目的突出了共同治理的理念,强调银行的经营目标首先是要履行其社会义务,之后才是服务于股东。
2、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构建了执行董事会负责的模式。监事会的作用除了对执行董事会提建议以及监督之外,按照国内和国际标准,要确保审计官的独立性。
3、对监事的要求比较高,要求监事要具备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实践经验和国际业务经验,并且要求有足够的时间来履行自己的职责。监事会不应该有两个以上的原董事会成员。
4.为避免利益冲突,要求执行董事会成员应该向监事会主席披露在交易过程中的个人利益,避免执行董事会成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同时执行董事会成员不能利用公司的业务机会为个人牟取利益。
5.特别重视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并强调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对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审定。
二、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在比较了当前国际上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两种模式、介绍了德意志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案例、分析了德意志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后,反观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我国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着一系列缺陷。
第五篇:2017互联网金融十大事件
2017互联网金融十大事件
一、网贷“1+3”监管体系建立2017年2月,银监会正式下发《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后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与2016年8月24日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共同构建成网贷行业“1+3”制度框架。
二、北京下发“史上最严网贷整改要求”2017年3月,北京下发“史上最严网贷整改要求”,列出了8项148条内容,几乎涵盖了P2P平台的所有细节,其中取消风险备付金、对接金交所被封杀等问题备受关注。
三、互金专项整治延期,网贷平台“双降”央行等国家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各省领导小组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整治期间辖内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数量及业务规模双降。”
四、互金与金交所合作模式被禁2017年6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于2017年7月15日前,停止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开展涉嫌突破政策红线的违法违规业务的增量,金交所产品被禁。
五、ICO昙花一现后遭团灭2017年下半年,ICO伴随着比特币闯入公众视野。9月4日,央行联合六部委发布公告要求停止各类ICO活动,不到一个月时间,ICO团灭。
六、趣店上市与行业黑天鹅事件2017年10月,趣店赴美上市,其上半年净利润近9.7亿,现金贷的暴利与“血腥”引发激烈争论,监管开始整顿现金贷,趣店上市成为整个行业的黑天鹅事件。
七、监管连续发文剑指现金贷现金贷从火爆到急转直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2017年11月到12月,五道监管文直指现金贷,在监管风暴下,不少现金贷平台倒闭,行业冰封。
八、中国互金海外上市潮2017年,信而富、趣店、和信贷、拍拍贷、融360、乐信等6家平台成功赴美上市。从商业角度而言,互联网金融从成立之初到成功上市,值得肯定。但是,有些上市公司依靠着“原罪”业务上市之后进行“洗白”,也引起热议。
九、e租宝案正式宣判2017年11月29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对e租宝案宣判,主犯丁宁被判无期徒刑,处罚金1亿。e租宝累计成交700余亿元,受害投资人超过90万人,被定性为非法集资典型。
十、P2P备案冲刺,2018年6月完成2017年12月,《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正式下发,明确指出网贷备案验收最迟在2018年6月前全部完成,要求整改验收合格一家、备案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