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院开展“一体化”服务(整合性中医药服务)(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试点资料
近年来,我省一些中医医院顺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遵循中医思维模式,大胆改革传统疾病诊疗模式,积极搭建多学科诊疗平台,探索尝试一体化诊疗服务新模式,突出了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了综合诊疗服务,提高了临床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经研究,我局决定在全省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同)推广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现提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目的和意义
当前,医学模式正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临床诊疗更加注重整体性,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搭建多学科诊疗平台,开展一体化诊疗服务正是中医医院主动适应医学模式转变,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改革创新诊疗服务流程,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落实“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具体举措。实践证明,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符合当前医疗服务发展需要,切合中医药诊疗特点,有利于医院资源重组和整合,加强学科之间、中西医之间、科室之间互联互通、优势互补,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有利于简化诊疗流程,缩短就诊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运行效率,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群众负担;有利于改革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实现“医生围着病人转”、“临床科室围着疾病转”,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综合的诊疗服务。通过实施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打造中医服务品牌,推动中医医院整体发展。
二、明确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主要内容和工作任务
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是诊疗理念的革新和服务流程的再造,核心内容是以患者诊疗服务需求为导向,以疾病诊疗为纽带,通过医院内部流程的改造和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一体化诊疗服务平台和网络,提供一站式的疾病诊疗服务,使患者在一个科室、一张病床上就能实现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医疗服务全过程。其主要形式包括以实现疾病最优治疗为目标,整合资源,建立疾病诊疗中心,设立实体化的诊疗科室,或建立疾病诊疗团队,构建多学科参与网络,通过多学科的参与,为患者提供综合一体化的诊疗服务。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搭建综合服务网络。坚持以提高临床疗效和方便患者为目的,从疾病临床诊疗的整体性出发,综合各相关科室人员,建立多学科参与的疾病诊疗团队。该团队可以是综合在同一科室,也可以是分散在相关科室。其根本要求是,由接诊医生负责指导患者在同一科室完成诊疗过程,改变以往患者往返于多个临床科室间进行不同类型治疗的状况。
(二)制定综合诊疗方案。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梳理研究疾病病种,选择中医药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病种,组织相关学科专家,综合各科室的力量,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特别是中医药诊疗方法,研究制订方法合理、疗效确切、程序最优的疾病诊疗路径和综合诊疗方案,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为诊断评估和实施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提供依据。
(三)建立疾病诊疗中心。遵循“大综合、大专科”的发展方向,围绕疾病诊疗需要,选择重点科室,有效整合中医与西医、内科与外科、临床与医技、治疗与康复科室,建立疾病诊疗中心,搭建多学科一体化服务的平台。通过实体平台的建设,不同学科人员的参与,不同技术方法的融合,实现诊断、治疗、康复、随访、健康教育等全程一体化的运作。
三、切实保证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省卫生厅已将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列入2012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各地各单位一定要从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推进中医药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工作,建立健全领导组织,明确工作职责,制定详细可操作的工作方案。要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单位的不同特点,丰富和创新实施内容和载体,使活动开展更加体现本地、本单位的特色,更加符合工作实际。
(二)明确步骤要求,细化工作措施。要根据分级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以抓重点医院和重点科室、带全系统和全院的基本工作思路,重点抓好省、市中医医院和国家、省重点专科(包括建设单位),以此推动活动的全面开展。今年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都要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每所医院至少要建立1个以上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平台或服务网络。
(三)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典型带动。要坚持将典型示范作为活动实施的重要抓手,通过召开现场会和进行先进单位经验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的理解,提高认识,明确做法,争取广大医务人员的拥护,形成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患者知晓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切实感受到活动实施的效果,营造浓厚的活动开展氛围。
(四)严格督促检查,做好信息报送。要建立督查机制,将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实施工作列入对卫生行政部门、中医医院的考核内容,并组织督导检查,保证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扎实有效推进。要及时回顾总结,认真研究解决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深化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要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活动开展情况,加强信息交流。省中医药局将适时召开现场会,推广先进地区和先进单位的做法。
范例:
盆底功能性疾病“一体化”服务
从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整体生活质量角度出发,诊治盆底疾病应改变“单兵作战”、“各自为政”的做法,树立“整体观”。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和疑难病,包括便秘、大便失禁、肛门直肠痛、盆腔脏器脱垂等,涉及肛肠、妇科、泌尿、康复、心理等多个学科。以中医的整体观为指导,根据各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原则,按照国际盆底中心的多学科合作模式,建立盆底疾病诊疗中心。依托全国肛肠医疗中心,整合了“肛肠、泌尿、妇产、康复、中医药、针灸、精神心理”等学科资源,运用中医治疗加上现代生物反馈治疗,建立了从非手术到微创治疗的盆底疾病诊疗体系,实现了诊断和治疗一体化,患者经过盆底中心接诊医生综合评估后,直接进入在中心指导下的诊断程序,确保诊断的准确和一致性。明确诊断后患者不用再往返于多个科室进行不同类型的治疗,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协同诊疗,让诊断、治疗、康复、心理干预、随访实现了一体化,同时实施中医全程参与,通过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将中医内科、针灸、治未病、康复方法运用到患者诊断治疗过程中。实践表明,盆底疾病患者就医流程简化了,治疗方案优化了,治疗效率和效果进一步提升,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如今“生物-医学”模式已经转变成为“生物-社会-心理-环境”模式,盆底疾病治疗临床科室“各自为政”的现状必须改变,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模式应在更多的医院推广,同时要加大对相关临床科室的培训力度,真正体现“医生围着病人转”、“临床科室围着疾病转”的新理念。
第二篇:赵集镇卫生院乡村一体化诊疗服务制度
赵集镇卫生院乡村一体化诊疗服务制度
1.注射器具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毁。
2.注射器具必须按无菌技术要求进行高压灭菌。
3.治疗室要定期进行空气和地面消毒,对其他器具,应采取适宜有效的消毒措施。
4.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和操作常规。对不适宜在卫生室处置的病人,应及时转诊。
5.诊疗登记本和处方书写要规范,不得缺项,急救病人要做好抢救记录。
6.发现传染病,应立即向卫生院防保站报告
第三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办法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乡村卫生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我县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体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临西县辖区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室)和乡村个体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村卫生所(室)和乡村个体诊所简称村级医疗机构)。
第三条 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是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村卫生所(室)拥有资产经营权,乡镇卫生院受县卫生行政部门委托行使指导、管理和监督权,乡村两级卫生服务资源共用、风险共担、功能互补、利益共享的管理体制。其基本内容是:对乡村医生实行聘任制、工资补助制;对村级医疗机构实行行政统一、业务统一、财务统一、药品统一、考核统一。
第四条 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本辖区内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指导有关机构开展药品材料集中招标采购,对一体化实施监督检查,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乡镇卫生院受县卫生行政部门委托负责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村卫生所(室)纳入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认真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第五条
乡村卫生机构必须认真执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保证完成应承担的辖区内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任务。
第二章 行政管理
第六条 县成立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领导小组和管理办公室。乡镇卫生院成立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办公室,协助县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负责村卫生室统一布局调整,对村卫生室行使行政管理职责。
第七条
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村卫生室的设置要本着既方便群众,又便于管理的原则,除乡镇卫生院所在地外,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一所村卫生所(室)。设置乡村卫生机构由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和批准,在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的同时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八条 乡镇卫生院负责本辖区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方案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与村卫生所(室)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对乡村医生实行聘任制、工资补助制;对村级医疗机构实行行政统一、业务统一、财务统一、药品统一、考核统一;协助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监督、制止和取缔非法行医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医疗机构。第九条 村卫生所(室)负责所辖村的预防保健任务和常见疾病的初级诊治,并对预防保健等社会工作实行乡村医生负责制,明确其服务的人口和责任。乡镇卫生院驻地的村原则上不再设村卫生所(室),其医疗、预防、保健等任务由乡镇卫生院承担。
第十条 乡村医生的聘用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取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或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卫生人员中聘任。乡镇卫生院要与乡村医生签订聘用合同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建立定期考核、续聘、解聘制度,实行优胜劣汰。所有人员均应持聘书上岗。
第十一条 村级医疗机构业务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50m²,至少应有“四室一房”,即: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值班室、药房,各室必须独立,并与生活用房严格分开。村级医疗机构应具备上级规定的基本设备和与其业务开展相适应的仪器设备,不准配备使用 B 超等超职能的仪器设备。
第十二条 村卫生室实行室长负责制。村卫生室室长对村卫生室的行政和业务工作担负组织、管理和领导责任。村卫生所(室)长由乡镇卫生院聘任,报县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乡村卫生机构须统一名称,乡镇级卫生机构称 ** 县** 乡(镇)中心卫生院或 ** 县(区)** 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机构称 ** 乡(镇)** 村卫生室,乡村个体医疗机构称 ***(设置者姓名)诊所。
第十四条 村级医疗机构必须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非营利性或营利性医疗机构标志、统一制作的牌匾、各项规章制度和收费标准等悬挂于明显处所。
第十五条 对医德高尚,工作成绩突出的乡村卫生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并在职称晋升、补助待遇等方面给予优惠。
第三章 业务管理
第十六条 县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村卫生室建设指导意见》统一制定村级医疗机构建设标准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等。
(一)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室)要统一规章制度:村级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会诊转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等。
(二)村卫生所(室)要建立乡村医生技术档案,统一处方笺、门诊登记、传染病登记、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地方病多种表册登记和各种统计报表。
(三)村卫生所(室)要严格执行各项医疗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实行全天候应诊制度和逐级转诊制度,做到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凭据、收支有账证、工作有制度、岗位有职责、疫情有报告、业务有考核。主要工作制度、岗位职责、防保数据、图表、服务价格公示等上墙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认真履行公共卫生各项管理职能。
(四)乡镇卫生院要统一制作村级医疗机构印章、牌匾和工作人员标牌、隔离衣、帽。
第十七条 乡村卫生机构使用的药品、器械、卫生材料、一次性用品等由县统一集中招标采购,降低药品价格,确保药品质量。严禁村级医疗机构私自购进药品、器械、卫生材料、一次性用品等,严禁乡镇卫生院向村级医疗机构加价配送药品、器械、卫生材料、一次性用品等。
第十八条 乡镇卫生院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村级医疗机构的指导、业务管理和工作考核。
(一)检查督促村级医疗机构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
(二)督促村卫生室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规定和各项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实行全县村卫生室统一价格,收费标准一律上墙公布;村级医疗机构按照上级要求的品种储备药品,凭处方使用,禁止使用毒麻药品;
(三)按照培训计划,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例会研究和安排工作,对村级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四)对村卫生室工作定期进行考核,并通报考核结果,每季度至少一次。
第十九条 乡镇卫生院负责对村卫生室的财务监管。村卫生室建立收入、支出帐、药品及卫生材料帐、固定资产帐等,实行统一管理,规范经营,单独核算,自负盈亏。乡村医生的报酬按照执业资格进行发放,执业助理医师级以上资格每月补助标准300元,乡村医生资格每月补助标准200元。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县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乡村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乡镇卫生院及早发现和报告违法违纪行为,并协助县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处理。
第二十一条 村级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县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情节轻重,依法予以处理。
第二十二条 县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办公室工作人员应秉公执法,对徇私枉法、不负责任的,视情况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或调离现岗。
第二十三条 乡镇卫生院指导、管理、监督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乡镇卫生院长和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依据法律法规给予相应的处理。
第二十四条 对乡镇卫生院向村卫生室配送药品和卫生材料的加价行为,一经发现,从严处罚。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县卫生行政部门可在本办法基础上制定实施意见。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县卫生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实 施 方 案
根据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全面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通知》,为合理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切实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高业务素质,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建立和完善我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以下简称乡村一体化)体制,结合我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通过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促进新农合制度的巩固和完善,推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理顺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的关系,明确两者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责、权、利,最大限度地发挥乡村卫生组织的服务功能,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逐步建立起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有序的新机制。
二、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乡村一体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樊村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 院 长 副组长: 副院长 成 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卫生院,具体负责全乡一体化工作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督导检查、考核验收等工作。
三、工作内容
乡村一体化管理在县卫生局的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下,乡卫生院受县卫生局的委托,承担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和指导职能,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初级诊治工作。卫生院要根据实施乡村“八统一”和“两独立”的管理要求,使乡村一体化工作落到实处。
“八统一”即:
(一)行政统一管理乡村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全乡村一体化工作。乡村一体化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本辖区乡村一体化方案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与村卫生室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对村卫生室实行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标准建设、统一操作规范、统一制度管理、统一药品及材料集中采购供应、统一考核;协助县卫生局进行监督管理,制止和取缔非法行医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医疗机构。
(二)机构统一管理。严格按照全县卫生规划,以方便群众、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为原则,一个行政村设立一所村卫生室。县卫生局对实行乡村一体化的村卫生室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统一机构名称,统一制作机构标识牌、印章。村卫生室要求做到“三室一房”(诊断室、治疗室、留观室、药房),使用面积不得少于80平方米。
(三)、人员统一管理。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列》规定,在村卫生室执业的在岗人员应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由卫生院统一聘用管理。支持和鼓励符合法规规定准入条件的人员到村基层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对非法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要坚决打击和取缔,以净化农村医疗服务市场。
(四)业务统一管理。加强村卫生室业务和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基层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严格规范诊疗行为,做到规范服务,记录完整。明确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逐步建立起业务统一,分级服务,相互协作及乡村两级合理转诊的工作机制。卫生院采取工作例会、病例讨论、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和管理。村卫生室的静脉输液、外伤处理等重大业务活动接受卫生院监管;各项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人员培训、医德医风等业务活动,由卫生院按照县卫生局要求统一管理,并负责检查指导、考核评价。建立健全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支持乡村医生参加医学学历教育,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应当定期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岗位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五)规范统一管理。村卫生室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由卫生院统一安排,实行目标管理,统一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业务技术操作规程。规章制度由县卫生局统一制定,卫生院实行统一的监督管理,统一门诊登记、医疗文书,做到“十有一上墙”,即“十有”:①看病有登记;②用药有处方;③收费有凭据;④收支有账证;⑤工作有制度;⑥岗位有职责;⑦疫情有报告;⑧业务有考核;⑨合作医疗有台账⑩转诊有记录;“一上墙”即:主要工作制度、岗位职责、防保数据、图表、服务价格公示等上墙。
(六)药械统一管理。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药品,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行全省统一网上招标采购,药品由配送中心配送到卫生院,各村卫生室到卫生院领取,实行乡、村级医疗机构药品按统一价格销售。卫生院根据各村卫生室用药计划负责药品的调拨,做好药品的进出库管理,保证医疗用药需要。对于不认真执行规定药品销售私自加价的,一经发现,由县卫生局报物价管理部门按相关法规进行处罚;乡村医生不得私自进购药品,一经发现,由县卫生局报药监部门按相关法规严肃查处外,同时取消其乡村医生聘用资格。
(七)、新农合统一政策。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服务条件(有电脑、通互联网)的卫生所,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直通车报销,为群众就近服务,实现小病不出村。
(八)绩效统一考核。制定具体考核办法,由卫生院组织定期对卫生所的业务技术和医德医风等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岗位职责、群众满意度等内容,每半年考核一次,考核结果记入个人业务档案。
“两独立”即:
1、法律责任独立:村卫生室的人员在开展诊疗及其他活动时,产生的风险和责任由村卫生室及相关人员承担。
2、财务核算独立:村卫生室的业务开展实行财务独立核实,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
四、工作机制
1、实行竞争上岗、择优选聘乡村医生。乡村医生的选聘由卫生院从辖区范围内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或《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人员中,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择优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聘用期限为二年。卫生院建立乡村医生人事档案,对其聘用、考核、奖惩等情况建档管理。聘用人员报县卫生局审核备案后,统一办理注册。聘期届满经考核合格者可继续聘任,不合格者予以解聘。村卫生室新进从业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后,方可上岗。在岗村卫生室从业人员每两年培训一次,由卫生院负责组织。
2、建立目标管理工作考核制度。(1)卫生院与村卫生所按乡村一体化工作职责签订责任书,年底对卫生所进行考核,按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进行奖惩;(2)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公共卫生服务指标的完成情况;②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质量;③村卫生室的内部管理;④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规定的情况;⑤药品零差率销售情况;⑥群众的满意度。考核评分办法按县卫生局制定的《乡村医生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执行;(3)考核分值达90分以上者,兑现全额的公共卫生服务费。考核分值80分以上90分以下者按分值比例兑现公共卫生服务费。年终考核分值80分以下者(不含80分),兑现80%的公共卫生服务费等。
3、监督管理。乡级乡村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乡卫生院发现有违法违纪行为,应立即报告县卫生局及时处理。村卫生室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县卫生局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理。卫生行政执法人员和乡村一体化办公室工作人员应秉公执法,对徇私枉法、不负责任的,视情况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或调离现岗。
樊村乡卫生院一体办
2012年元月
五、工作步骤
(一)组织实施(2011年8月1日—8月31日)
1、各乡镇要高度重视乡村一体化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乡村一体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长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卫生院院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明确2名以上专兼职人员负责本辖区内的日常工作管理。
2、按照“十统一、两独立”的要求,完成本辖区内镇村一体化工作,并认真组织实施。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向县乡村一体化办公室反馈。
3、村卫生室统一布局,按甲级村卫生室设置标准确保村卫生室内外卫生清洁,室内办公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统一摆放,村医生着装整洁,配戴上岗证。
4、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及乡村医生对乡村一体化工作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乡村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整改完善(2011年9月1日—9月30日)
1、组织实施乡村一体化“十统一”和“两独立”的管理,对各种资料整理归档,资料整齐、统一有序。
2、镇卫生院根据工作情况,查漏补缺,分析统计各类报表,进一步完善乡村一体化各项工作。
(三)检查考核(2011年10月1日—10月31日)镇、村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此项工作进行评估验收,并对未完成工作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签订责任书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篇:公共服务一体化发言提纲
公共服务一体化发言提纲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
1、交通一体化方面:四市应协同推进长江中游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携手提升“一带一路”等国际通达能力,探索建立四市铁水公空联运体系,尽快实现四市高铁互联互通、中欧班列集中归并、近海近洋联合运输。加快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合肥经济圈四大城市组团内的交通一体化建设,并实现城市组团之间的互联互通高效便捷,在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省会城市建设铁路大型互乘站,形成环状快速铁路网,构建四市互达2小时经济圈。推进长江中游省会城市公交一卡通工程建设。
2、社会保障服务一体化方面:四市应大力推动养老保险等互转互认,建立健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共建共享、流转顺畅、协作管理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城市群的交流合作机制,定期举行交易会、洽谈会等联席会议,促进城市间物质、信息、人才、文化等方面的共享和流通,开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共同发展方面的课题研究。
3、文明城市建设一体化方面:建立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和城市管理互学互促机制,加强文明创建工作交流联系,提升创建水平,巩固文明创建成果,实现文明创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4、教育科技一体化方面:探索创建中部地区全方位教育国际化共享平台,加强四省会城市与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教育合作和应用型教育合作,为四市外籍人士子女入学以及共享优质教育国际化资源和服务提供便利。协调推动四市高等学校开展学术交流、学科专业共研、优质教学资源师生共享等多种形式的校际交流与合作。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合作交流,加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深度交流。
5、人才引进交流一体化方面:搭建科技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平台,推动专家库资源开放共享,实现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建立科技人才柔性化交流机制。联合共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支持各类创业服务机构、众创平台在四省会城市间开展专业化服务。加强区域间企业合作创新,实现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