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时间:2019-05-14 05:5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第一篇: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期待与展望 姓名,郑静 学号,200921340120 指导老师,刘士民

摘要:经过几十年的教育整合及改革,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呈现一番新景象,但是与此同时,教育不公平的

现象也随之愈演愈烈,尤其城乡教育配置不公、择校热、师资不稳定等一系列有失教育均衡的恶习已经严重影响

基础教育的质量及发展。为此国家积极倡导教育公平公正,加强对基础教育薄弱地区的资金和师资投入,建立和

健全教育法制管理,改革基础教育发展模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使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使国民共享教育

公平。

关键词:城市乡镇 基础教育 均衡发展

Prospect Expectations on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bstract: After several decades of educational integration and reform, the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come into a new stage.At the same time, the unfair phenomenon of education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ensified, a series of inappropriate deeds that go against balanced education have been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quality and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s of unfair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 choosing school hot and teacher instability.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government takes a great many measures, including advocates for fairness positively, strengthens the investment of finance and teacher in the areas that poor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establishes and improves legal administration of education, changes the development style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distributes educational resources rationally, promotes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so that citizens can share educational fairness.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Elementary education Balanced development 1.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含义界定和研究意义

所谓教育均衡发展,是指通过法律法规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确保给公民或未 来公民以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政策制定及资源配置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

?衡。若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则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体系本身的不和谐发展,同时也会带来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所以,国家应积极地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现行的基础教育按照全社会均衡发展的道路前进,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

2.我国现行基础教育城乡学校不均衡现状及其影响 2.1课程单一,不能实现对学生发展的全面要求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进步在城市的基础教育机构已经步入轨道,但是在乡镇是有些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基本上还是处于松散、原始的低水平状态。虽然课程表上 ?安排了校本课程课,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用来进行语数课或自习课。这样一来,使得乡土教材缺乏易处于脱节的境地,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层次还有所差距,依旧是停留在以传统的语文、数学为主体的教学体制上,课程开发不系统,缺乏多样性。校本课程开发也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部分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性质和特征把握不稳,观念模糊,有点甚至狭隘地将校本课程的开发理解为编教材,忽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2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配备不均衡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使得各地区时间和空间上的差距越来越大,教育资源的分配也不是另外,城市学校除了拥有保证其教学任务目的的基本配置外,还注入新型的教育工具:多媒体教学、课外活动设施一一具备,反观乡镇学校的教育硬件就相对差了许多,现代的教育工具普及度不高、硬件配置老化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对教师的吸引程度,学生与家长的吸引程度都大大地降低,一旦有能力的教师因为工资待遇、发展前景不符合自身的要求、学生和家长就乡镇教育效果效益有质疑时,就会出现教育资源的极度不平衡的趋势,现阶段最能解释的即名校热现象。究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各学校间的教学资源配置得到了不合理的分配,这种现象要是持续的时间过长,就会势必会影响现在社会倡导的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有促使社会不良风气的横行,再加上现在社会盛行的一考定终身的不合理思想,使得城市重点学校独占资源,硬件设施很完善。虽然近些年国家和政府都做出要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的工作报告,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比较缓慢,在此过程,鉴于家长们名校情结的热浪,使得 好的学校又获得更多的支柱。而那些正进行质量提升的乡镇学校就面临优秀生源得不到保证的问题,这样一来,反而使教育资源处于遭遇浪费的不利之地。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这个天平不能有效地协调,社会教育公平不能得以实现,则会造成基础教育发达的区域不断得到国家、社会、个人的支持,即使是饱和了其发展需求也视而不见,但是薄弱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不健康成长会愈演愈烈。2.3城乡教师队伍水平差距大,不稳定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人力资源都有差别性,所以教师之间的任教水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领导能力、因材施教实施把握水平都有各自的特点。优秀教师历来都是各个学校的纷纷争夺的对象,优秀教师资源不但可以提高所在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校的威望,还能合理的配置学校的师资队伍,对唤起其他教师的激励和竞争意识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但是现阶段城乡教师差距大,主要体现在:年龄结构不合理,培训跨度大、骨干教师少,培训程度较浅、活动经费无保障,培训

?困难多。首先,农村大部地区学校交通不便,学校教学硬件条件较差,生活水平较低,工资待遇激励性不高,使得优秀教师难招聘来、难将其留下;其次,由于我国现行教师编制一些数量上和范围上的限制,使得教师队伍年年都不能从传统的教师招聘编制中获得足够多的师资,教师数量的缺失必定会引起分配的不均,;再次,由于城市学校的优势,农村的优秀教师纷纷涌向城市学校,这样一来,就造成农村学校成为年轻教师的“训练基地”,他们在乡镇学校实习,积累教学经验,一旦满足一定的“进城条件”,又会不顾一切的进入城市学校,造成教师队伍的恶心循环;最后,由于学校的有限公共资金和资源中的很大部分都用于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开支,这样一来使得农村学校不得不将培训资金一再的减缩,造成现有教师得不到参加培训的机会,而年长的教师均缺乏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使得乡镇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培训就沦为纸上谈兵。

2.4城乡经费投入不均衡

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引进等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由于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变化不大,这样一来,经济发展水平高,政府财政收入基数大的地区,就有足够的资金的投入在教育领域,相反,在经济比较贫瘠的学校,即使当地政府想切实改变学校的教学资源,也是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同时,国家的财政教育补助,大部门都被用在城市学校的教师培训、改进教学设施、引进优秀教师、扩大校区等方面,而乡镇学校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经济支持的份额就相对较为少量,由资金因素所 产生的教育问题就油然而生。2.5使教育公平的理念停滞于表面

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体系发展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旨在使每个公民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平等接受教育,共享社会教育资源。若教育公平原则仅仅停留在向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阶段或者是在其实施过程中没有切实贯彻最初目标,偏离事先制定的实施方法,就会出现教育不公,受教育者不能均衡、有效地了解和掌握知识。长久过后,教育公平就会转化成人们对教育制度的畅想,以后即使有足够的能力再次进行教育公平的宣传和实施,也得不到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在一些人们内心产生对社会教育制度的根本宗旨的怀疑,甚至不利于教育系统的有效运转和社会的稳定团结。

2.6乡镇或较偏远地区人们所受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基础教育是为人们今后接受高等教育所进行的基础知识铺垫和积累,由于城市的基础教育机构坐拥便利的地理环境、先进的教学硬件条件、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社会大众以及政府的支持投资的条件,造成城市教育素质水平要高于乡镇学校。虽然国家鼓励有能力的各大城市自主根据自身地区的特点、条件适当地编写教材,但是选用国家统一教材的地区还是占多数,在这些地区的学校中同年级的不同地区学生所受知识教育水平不同的现象已经不容小视,所受教育水平差距一旦两极分化,势必不利于今后的学习。例如:城市小学规定在3年级就得进行英语教学,但是在乡镇的学校受到英语教师的缺失,致使英语教学水平有限或者将其成为自修课,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就与城市学校的学生差距拉大,即使以后进入高年级,要追赶起来就比较费劲,必定会影响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2.7城市乡镇基础教育机构发展两极化

若教育持续非均衡化发展,造成城市和乡镇基础机构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城市学校基础教育水平发展速度愈来愈快,而乡镇学校却被置于无力革新发展的境地。众所周知,城市的基础教育将会得到更为优质的“照顾”,大量的教育资源涌进城市基础教育机构,高耸的教学楼,先进的实验室,宽广的操场,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仪器一一具有。在一方面是促进了其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出优质的学生,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但是在另一方面,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必定会产生供大于求的境况。与此同时,乡镇的学校则面临生源有限、硬件配置落后等问题。基础教育机构发展两极化,既不符合社会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不利于教育系统的正 常、和谐地运行。

2.8基础教育的不均衡导致择校热愈演愈烈

不均衡的基础教育会使现存的择校现象更加的难以控制,虽然国家为了使学生们合理选择就学所在地,已经开始对中小学生实施 “就近入学”的规定,但是每逢开学报名家长们的心理就开始作祟,非得让孩子上好学校,不能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由于城市的学校较为集中了优秀的师资,硬件,环境,但是毕竟还是少数,不能满足大部分的需求,缺口较大,随着日后时间的积累,必定会败坏社会教育风气,破坏社会公平、公正。若是基础教育的天平还是不能端正,就会造成越来越多的优质教学资源涌进本就充足的城市学校,乡镇学校得不到发展。择校热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最终有碍于我国全面构建社会公平。2.9不利于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

农村地区本身经济发展滞后,产业链单一,教育机构数量少,水平低,各方面都与城市学校差距甚大。基础教育不均衡,影响了社会成员潜能的开发,从而直接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利益,影响他们对知识能力和劳动技能等教育成果的获取,影响他们

?对现代公民意识的教育成果的获取。同时不利于他们自身的成长和树立健康的心理,对社会公平质疑,有时候会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

3.产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 3.1根本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所产生的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我们都了解经济基础是决定上级建筑的,在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大众对教育投资热度大,对人才的需求量也是相应地增加,社会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对基础教育机构进行改造和革新,表现在城市的学校现代化教育设备齐全、教师水平高、课程开设丰富化、教育环境相对开放。而在经济欠发达甚至是贫困地区,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较落后,则缺乏一定的资金、人力对当地的基础教育机构进行整合、开发,所以使得乡镇的基础教育发展就相对的被动。同时建立起新型的农村教师激励和保障机制,逐步缩小城乡之间教师的待遇和福利差距,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为教师排除后顾之忧。

3.2传统观念的影响

我们国家人口众多,虽然近些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所改变,但是一些传统的较为守 旧的观点还是影响着人们,在子女的教育问题方面甚是严重。大多人都一致的认为只有城市的学校才能提供优质的教育,自己将子女送进城市的学校总是好过于乡镇学校,他们过于重视于环境因素对学习成果的影响,对乡镇学校不信任、一致排斥的态度更不利于乡镇学校的发展。这种思想水涨船高,使得本以均衡发展基础教育的天平向城市学校逐渐倾斜。

3.3法制不健全

在从1986年全国人大颁布《义务教育法》起,经过十多年奋斗,2000年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同时对普及的范围积极地扩展,逐步做到使乡镇,农村及偏远山区的孩子都能基本充分享受基础的义务教育权利,实现知识育人,改变人。突破了过去只对城市及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的思想弊端,越是基础教育欠缺的地方更是加大了对其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力度,改善教育环境,加强师资力量。前几年,国家又减免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用,这对于扩大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范围,进一步扫清文盲率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法律所涉及教育要均衡发展发面还是有所欠缺的,对于有违反教育公平现象的处置也是含糊不清,这样不利于全社会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3.4现行的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绩效都是以应试的最终结果为主,应试教育以应试为手段,过分强调知识的记忆和传输,强调填鸭式教学,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充分运用,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应试教育的实施,是历史文化的延续,不符合当代对人才的需求,同时片面地促进社会补习、培训班级的盛行。譬如,在各城市,一到寒暑假其间,培训机构就会出现火爆的情形,各类的补习吸引了大批的家长和学生,虽然教育部门已经禁止在节假期间进行补习的活动,但是现行应试教育以成绩论英雄,广大的中小学生都会在寒暑假其间进入这些补习机构学习,而乡镇的补习机构缺少,就造成了大量

4.实施解决策略

4.1全面贯彻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方针 教育的根本就是让每个公民接受知识、有效地运用知识、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积极地对教育事业投资以促进其发展,就十二五规划中规定:“把教育 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

?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国家有信心有能力进行教育公平的持续推广,保证公民平等接受教育,平等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和权力。毕竟教育资源、教育系统的非均衡化趋势定会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我国建设教育公平社会。

4.2强化政府职能,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

当代政府的职能是合理有效地履行职责、配置社会资源,在教育的资源配置方面更应该积极承担责任,明确自身的角色,政府应变过去不利于全社会进步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教育策略为均衡发展策略。首先,正确处理好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之间的统筹和协调,积极加强对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的支柱,多配置教育资源。其次,加大对基础教育薄弱地区的投入,国家在积极加大对其的财政投入的基础上还应鼓励社会上有能力的企业和其他教育机构增强对这些地区的帮助。再次,国家政府应还在师资上力量下功夫,鼓励在教职工、在校师范院校学生,走进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地区,以改变当地的教育不合理现状。协调我国教育系统,共促全国教育的积极健康均衡发展。

4.3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不管是对当地学校的发展还是加强学校的硬件配置,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如果乡镇学校只能在等待国家财政和社会其他组织的经济援助,学校的发展就不能长久,所以,发展当地经济才是长久之计,合理有效的运用当地资源吸引投资企业,广泛纳入贤才,用人知事,任人唯贤,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做大做强,以在增加自身企业绩效的同时适时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带动当地经济,合理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和政府支持的优秀政策,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的经济发展问题,为当地学校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

4.4革新人们的思想

思想一旦固化就变得十分可怕,往往在现实中影响人们正常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因此,改变人们过去那种认为城市的学校都是优秀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学习知识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结果,其中个人的努力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不是说进城市的学校获得优秀的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就能取得理想的好成绩,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古往今来,那些取得优秀成绩的人们哪一位不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所获得的。在乡镇的学 校有条件的时候,为什么家长们总是要舍近求远,一味的排斥、不支持乡镇学校,不但不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4.5加强监督管理

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整顿教师队伍、改造薄弱学校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法治监督的作用,积极制定出有利于规范在实行教育均衡化发展过程中的行为,对违反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行为应进行有力的打击。同时建立和健全行政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法制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良好的监督体系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抑制不良行为的发生,树立人们正确的观念,拓宽群众监督的道路,以规范和保证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

4.6建立优秀教师轮换机制的建立并保障其健康运行 要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是不容忽视的,它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优秀教师的学习和交流,促进教师人力资源的不断优化,避免教师资源的不合理集中,教师轮换制度的建立可以保证各学校在一定阶段和时间内都能获得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以不断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鼓励各任职教师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最终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优秀学校带动其它学校发展的教育合作模式。实施过程中应积极地进行轮换制度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并快速有效地解决。

注释: ?宋勤标(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J](奉贤教育专栏,2010,(8)(?陈萍(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建议[J](江苏教育,2005,(4)(?邢亚春(浅析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科学大众,2010,(10)(?陈要文(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研究[N](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14(3)?全媒体记录两会[N](新安晚报,2011-3-6(参考文献: [1] 宋勤标(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J](奉贤教育专栏,2010,(8)([2] 陈萍(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建议[J](江苏教育,2005,(4)([3] 邢亚春(浅析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科学大众,2010,(10)([4] 陈要文(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研究[N](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14(3)([5] 全媒体记录两会[N](新安晚报,2011-3-6([6]王浩(义务教育城乡师资均衡的思考及对策[J](教师成长与专业生涯发展,2010,(631):145([7]高如峰(对农村义务教育各级政府财政责任分工的建议方案[J](教育研究,2005(3)([8]王凌皓,高英彤(中小学生择校引发的相关法律问题及思考,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8 2000(6):6([9]荏苒(我国择校现象透析及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1(2)(,10,中国基础教育研究所(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调研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1]靖美慧.择校: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现象[J].科教视点,2010,(5).[12]毛玉华,孙美华.择校对义务教育公平的危害及其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9

第二篇: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期待与展望

姓名:郑静

学号:200921340120 指导老师:刘士民

摘要:经过几十年的教育整合及改革,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呈现一番新景象,但是与此同时,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也随之愈演愈烈,尤其城乡教育配置不公、择校热、师资不稳定等一系列有失教育均衡的恶习已经严重影响基础教育的质量及发展。为此国家积极倡导教育公平公正,加强对基础教育薄弱地区的资金和师资投入,建立和健全教育法制管理,改革基础教育发展模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使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使国民共享教育公平。

关键词:城市乡镇 基础教育 均衡发展

Prospect Expectations on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bstract: After several decades of educational integration and reform, the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come into a new stage.At the same time, the unfair phenomenon of education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ensified, a series of inappropriate deeds that go against balanced education have been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quality and development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s of unfair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 choosing school hot and teacher instability.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government takes a great many measures, including advocates for fairness positively, strengthens the investment of finance and teacher in the areas that poor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establishes and improves legal administration of education, changes the development style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distributes educational resources rationally, promotes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so that citizens can share educational fairness.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Elementary education Balanced development

1.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含义界定和研究意义

所谓教育均衡发展,是指通过法律法规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确保给公民或未来公民以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政策制定及资源配置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①若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则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体系本身的不和谐发展,同时也会带来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所以,国家应积极地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现行的基础教育按照全社会均衡发展的道路前进,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

2.我国现行基础教育城乡学校不均衡现状及其影响

2.1课程单一,不能实现对学生发展的全面要求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进步在城市的基础教育机构已经步入轨道,但是在乡镇是有些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基本上还是处于松散、原始的低水平状态。虽然课程表上安排了校本课程课,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用来进行语数课或自习课。这样一来,使得乡土教材缺乏易处于脱节的境地,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层次还有所差距,依旧是停留在以传统的语文、数学为主体的教学体制上,课程开发不系统,缺乏多样性。校本课程开发也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部分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性质和特征把握不稳,观念模糊,有点甚至狭隘地将校本课程的开发理解为编教材,忽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2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配备不均衡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使得各地区时间和空间上的差距越来越大,教育资源的分配也不是另外,城市学校除了拥有保证其教学任务目的的基本配置外,还注入新型的教育工具:多媒体教学、课外活动设施一一具备,反观乡镇学校的教育硬件就相对差了许多,现代的教育工具普及度不高、硬件配置老化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对教师的吸引程度,学生与家长的吸引程度都大大地降低,一旦有能力的教师因为工资待遇、发展前景不符合自身的要求、学生和家长就乡镇教育效果效益有质疑时,就会出现教育资源的极度不平衡的趋势,现阶段最能解释的即名校热现象。究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各学校间的教学资源配置得到了不合理的分配,这种现象要是持续的时间过长,就会势必会影响现在社会倡导的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有促使社会不良风气的横行,再加上现在社会盛行的一考定终身的不合理思想,使得城市重点学校独占资源,硬件设施很完善。虽然近些年国家和政府都做出要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的工作报告,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比较缓慢,在此过程,鉴于家长们名校情结的热浪,使得好的学校又获得更多的支柱。而那些正进行质量提升的乡镇学校就面临优秀生源得不到保证的问题,这样一来,反而使教育资源处于遭遇浪费的不利之地。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这个天平不能有效地协调,社会教育公平不能得以实现,则会造成基础教育发达的区域不断得到国家、社会、个人的支持,即使是饱和了其发展需求也视而不见,但是薄弱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不健康成长会愈演愈烈。

2.3城乡教师队伍水平差距大,不稳定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人力资源都有差别性,所以教师之间的任教水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领导能力、因材施教实施把握水平都有各自的特点。优秀教师历来都是各个学校的纷纷争夺的对象,优秀教师资源不但可以提高所在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校的威望,还能合理的配置学校的师资队伍,对唤起其他教师的激励和竞争意识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但是现阶段城乡教师差距大,主要体现在:年龄结构不合理,培训跨度大、骨干教师少,培训程度较浅、活动经费无保障,培训困难多。③首先,农村大部地区学校交通不便,学校教学硬件条件较差,生活水平较低,工资待遇激励性不高,使得优秀教师难招聘来、难将其留下;其次,由于我国现行教师编制一些数量上和范围上的限制,使得教师队伍年年都不能从传统的教师招聘编制中获得足够多的师资,教师数量的缺失必定会引起分配的不均,;再次,由于城市学校的优势,农村的优秀教师纷纷涌向城市学校,这样一来,就造成农村学校成为年轻教师的“训练基地”,他们在乡镇学校实习,积累教学经验,一旦满足一定的“进城条件”,又会不顾一切的进入城市学校,造成教师队伍的恶心循环;最后,由于学校的有限公共资金和资源中的很大部分都用于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开支,这样一来使得农村学校不得不将培训资金一再的减缩,造成现有教师得不到参加培训的机会,而年长的教师均缺乏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使得乡镇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培训就沦为纸上谈兵。

2.4城乡经费投入不均衡

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引进等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由于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变化不大,这样一来,经济发展水平高,政府财政收入基数大的地区,就有足够的资金的投入在教育领域,相反,在经济比较贫瘠的学校,即使当地政府想切实改变学校的教学资源,也是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同时,国家的财政教育补助,大部门都被用在城市学校的教师培训、改进教学设施、引进优秀教师、扩大校区等方面,而乡镇学校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经济支持的份额就相对较为少量,由资金因素所产生的教育问题就油然而生。2.5使教育公平的理念停滞于表面

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体系发展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原则,旨在使每个公民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平等接受教育,共享社会教育资源。若教育公平原则仅仅停留在向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阶段或者是在其实施过程中没有切实贯彻最初目标,偏离事先

制定的实施方法,就会出现教育不公,受教育者不能均衡、有效地了解和掌握知识。长久过后,教育公平就会转化成人们对教育制度的畅想,以后即使有足够的能力再次进行教育公平的宣传和实施,也得不到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在一些人们内心产生对社会教育制度的根本宗旨的怀疑,甚至不利于教育系统的有效运转和社会的稳定团结。

2.6乡镇或较偏远地区人们所受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基础教育是为人们今后接受高等教育所进行的基础知识铺垫和积累,由于城市的基础教育机构坐拥便利的地理环境、先进的教学硬件条件、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社会大众以及政府的支持投资的条件,造成城市教育素质水平要高于乡镇学校。虽然国家鼓励有能力的各大城市自主根据自身地区的特点、条件适当地编写教材,但是选用国家统一教材的地区还是占多数,在这些地区的学校中同年级的不同地区学生所受知识教育水平不同的现象已经不容小视,所受教育水平差距一旦两极分化,势必不利于今后的学习。例如:城市小学规定在3年级就得进行英语教学,但是在乡镇的学校受到英语教师的缺失,致使英语教学水平有限或者将其成为自修课,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就与城市学校的学生差距拉大,即使以后进入高年级,要追赶起来就比较费劲,必定会影响其学习英语的兴趣。2.7城市乡镇基础教育机构发展两极化

若教育持续非均衡化发展,造成城市和乡镇基础机构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城市学校基础教育水平发展速度愈来愈快,而乡镇学校却被置于无力革新发展的境地。众所周知,城市的基础教育将会得到更为优质的“照顾”,大量的教育资源涌进城市基础教育机构,高耸的教学楼,先进的实验室,宽广的操场,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仪器一一具有。在一方面是促进了其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出优质的学生,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但是在另一方面,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必定会产生供大于求的境况。与此同时,乡镇的学校则面临生源有限、硬件配置落后等问题。基础教育机构发展两极化,既不符合社会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不利于教育系统的正常、和谐地运行。

2.8基础教育的不均衡导致择校热愈演愈烈

不均衡的基础教育会使现存的择校现象更加的难以控制,虽然国家为了使学生们合理选择就学所在地,已经开始对中小学生实施 “就近入学”的规定,但是每逢开学报名家长们的心理就开始作祟,非得让孩子上好学校,不能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

由于城市的学校较为集中了优秀的师资,硬件,环境,但是毕竟还是少数,不能满足大部分的需求,缺口较大,随着日后时间的积累,必定会败坏社会教育风气,破坏社会公平、公正。若是基础教育的天平还是不能端正,就会造成越来越多的优质教学资源涌进本就充足的城市学校,乡镇学校得不到发展。择校热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最终有碍于我国全面构建社会公平。2.9不利于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

农村地区本身经济发展滞后,产业链单一,教育机构数量少,水平低,各方面都与城市学校差距甚大。基础教育不均衡,影响了社会成员潜能的开发,从而直接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利益,影响他们对知识能力和劳动技能等教育成果的获取,影响他们对现代公民意识的教育成果的获取。同时不利于他们自身的成长和树立健康的心理,对社会公平质疑,有时候会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

④3.产生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

3.1根本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所产生的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我们都了解经济基础是决定上级建筑的,在经济发达地区,社会大众对教育投资热度大,对人才的需求量也是相应地增加,社会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对基础教育机构进行改造和革新,表现在城市的学校现代化教育设备齐全、教师水平高、课程开设丰富化、教育环境相对开放。而在经济欠发达甚至是贫困地区,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较落后,则缺乏一定的资金、人力对当地的基础教育机构进行整合、开发,所以使得乡镇的基础教育发展就相对的被动。同时建立起新型的农村教师激励和保障机制,逐步缩小城乡之间教师的待遇和福利差距,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为教师排除后顾之忧。3.2传统观念的影响

我们国家人口众多,虽然近些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所改变,但是一些传统的较为守旧的观点还是影响着人们,在子女的教育问题方面甚是严重。大多人都一致的认为只有城市的学校才能提供优质的教育,自己将子女送进城市的学校总是好过于乡镇学校,他们过于重视于环境因素对学习成果的影响,对乡镇学校不信任、一致排斥的态度更不利于乡镇学校的发展。这种思想水涨船高,使得本以均衡发展基础教育的天平向城市学校逐渐倾斜。

3.3法制不健全

在从1986年全国人大颁布《义务教育法》起,经过十多年奋斗,2000年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同时对普及的范围积极地扩展,逐步做到使乡镇,农村及偏远山区的孩子都能基本充分享受基础的义务教育权利,实现知识育人,改变人。突破了过去只对城市及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的思想弊端,越是基础教育欠缺的地方更是加大了对其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力度,改善教育环境,加强师资力量。前几年,国家又减免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用,这对于扩大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范围,进一步扫清文盲率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法律所涉及教育要均衡发展发面还是有所欠缺的,对于有违反教育公平现象的处置也是含糊不清,这样不利于全社会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3.4现行的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绩效都是以应试的最终结果为主,应试教育以应试为手段,过分强调知识的记忆和传输,强调填鸭式教学,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充分运用,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应试教育的实施,是历史文化的延续,不符合当代对人才的需求,同时片面地促进社会补习、培训班级的盛行。譬如,在各城市,一到寒暑假其间,培训机构就会出现火爆的情形,各类的补习吸引了大批的家长和学生,虽然教育部门已经禁止在节假期间进行补习的活动,但是现行应试教育以成绩论英雄,广大的中小学生都会在寒暑假其间进入这些补习机构学习,而乡镇的补习机构缺少,就造成了大量

4.实施解决策略

4.1全面贯彻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方针

教育的根本就是让每个公民接受知识、有效地运用知识、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积极地对教育事业投资以促进其发展,就十二五规划中规定:“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⑤国家有信心有能力进行教育公平的持续推广,保证公民平等接受教育,平等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和权力。毕竟教育资源、教育系统的非均衡化趋势定会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

展,不利于我国建设教育公平社会。4.2强化政府职能,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

当代政府的职能是合理有效地履行职责、配置社会资源,在教育的资源配置方面更应该积极承担责任,明确自身的角色,政府应变过去不利于全社会进步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教育策略为均衡发展策略。首先,正确处理好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之间的统筹和协调,积极加强对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的支柱,多配置教育资源。其次,加大对基础教育薄弱地区的投入,国家在积极加大对其的财政投入的基础上还应鼓励社会上有能力的企业和其他教育机构增强对这些地区的帮助。再次,国家政府应还在师资上力量下功夫,鼓励在教职工、在校师范院校学生,走进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地区,以改变当地的教育不合理现状。协调我国教育系统,共促全国教育的积极健康均衡发展。4.3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不管是对当地学校的发展还是加强学校的硬件配置,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如果乡镇学校只能在等待国家财政和社会其他组织的经济援助,学校的发展就不能长久,所以,发展当地经济才是长久之计,合理有效的运用当地资源吸引投资企业,广泛纳入贤才,用人知事,任人唯贤,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做大做强,以在增加自身企业绩效的同时适时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带动当地经济,合理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和政府支持的优秀政策,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的经济发展问题,为当地学校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4.4革新人们的思想

思想一旦固化就变得十分可怕,往往在现实中影响人们正常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因此,改变人们过去那种认为城市的学校都是优秀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学习知识是内因和外因的共同结果,其中个人的努力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不是说进城市的学校获得优秀的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就能取得理想的好成绩,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古往今来,那些取得优秀成绩的人们哪一位不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所获得的。在乡镇的学校有条件的时候,为什么家长们总是要舍近求远?一味的排斥、不支持乡镇学校,不但不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4.5加强监督管理

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整顿教师队伍、改造薄弱学校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法治监督的作用,积极制定出有利于规范在实行教育均衡化发展过程中的行为,对违反教育公

平、教育均衡发展行为应进行有力的打击。同时建立和健全行政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法制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良好的监督体系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抑制不良行为的发生,树立人们正确的观念,拓宽群众监督的道路,以规范和保证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

4.6建立优秀教师轮换机制的建立并保障其健康运行

要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是不容忽视的,它有利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优秀教师的学习和交流,促进教师人力资源的不断优化,避免教师资源的不合理集中,教师轮换制度的建立可以保证各学校在一定阶段和时间内都能获得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以不断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鼓励各任职教师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最终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优秀学校带动其它学校发展的教育合作模式。实施过程中应积极地进行轮换制度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并快速有效地解决。

注释:

①宋勤标.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J].奉贤教育专栏,2010,(8). ②陈萍.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建议[J].江苏教育,2005,(4). ③邢亚春.浅析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科学大众,2010,(10).

④陈要文.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研究[N].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14(3)⑤全媒体记录两会[N].新安晚报,2011-3-6.

参考文献:

[1] 宋勤标.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J].奉贤教育专栏,2010,(8). [2] 陈萍.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建议[J].江苏教育,2005,(4). [3] 邢亚春.浅析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科学大众,2010,(10).

[4] 陈要文.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研究[N].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14(3). [5] 全媒体记录两会[N].新安晚报,2011-3-6. [6]王浩.义务教育城乡师资均衡的思考及对策[J].教师成长与专业生涯发展,2010,(631):145. [7]高如峰.对农村义务教育各级政府财政责任分工的建议方案[J].教育研究,2005(3). [8]王凌皓,高英彤.中小学生择校引发的相关法律问题及思考[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0(6):6.

[9]荏苒.我国择校现象透析及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1(2).

[10]中国基础教育研究所.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调研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11]靖美慧.择校: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现象[J].科教视点,2010,(5).[12]毛玉华,孙美华.择校对义务教育公平的危害及其对策探讨[J].科技信息.8

第三篇: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好的教育可以使民族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反之,则必然致使民族断根。自建国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现代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教育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以人为本,以农为重,要求我们真正解决失衡的城乡教育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问题。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而努力。和谐社会既是物质生态、制度结构的和谐,更是人的和谐,而和谐人群的形成依赖于和谐教育。我们应该追求教育投入的均衡与增长,以现代公平理念为指导,重视教育立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社会公平及社会和谐发展。现代教育公平理论指出教育公平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弱势补偿。

2006年9月我国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第一次将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写入国家法律。在差异性极大的现实中,必须依靠政府补偿性的倾斜政策对弱势地区、弱势人群予以特别关注。同时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根源在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在新兴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直接导致他们收入水平低,生活困难,成为新经济穷人。只有实现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使农村教育得到充分发展,才能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

教学资源分配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因素,如分级管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多渠道筹措经费等政策以及发展观念落后,对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本质联系缺乏深刻认识,导致了我国教育发展存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阶层差距、城际差距,而且差距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例如进城民工子女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无法享有与流入地儿童同等质量水平的教育,农民工子女只能就读于条件简陋的学校或者需要交纳一笔高昂的借读费才能入读较好的学校。这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弱势群体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造成教育起点上的不公平。以城市为中心的价值观,导致了长期以来城市学校获得资金优先投入,城市重点学校独享优质教育资源,造成城乡以及经济发展差距大的城市之间的教育发展严重失衡,主要体现在人均教育经费、师资水平及就业率等方面。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均衡,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政策向农村倾斜,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其财力差异直接造成了区域教育资源的差异化。学校之间的重点、非重点划分和有增无减的择校费又导致了富校愈富、穷校愈穷的校际差距。近年部分学校实行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在利益的驱动下,企业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富裕地区,而贫困的农村地区很少有企业愿意投资,进而扩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并且随着学历层次的提升,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更加明显。

就茶亭而言,茶亭镇地域狭长,北接上饶市、上饶县,南至铅山县。茶亭小学辖11所村完小、6所教学点。最北端的南岩村小学紧邻上饶市荷叶街,应坊村小学与上饶县仅一河而隔,而最南端的前坊村小学及包家教学点已经深入铅山县境内。虽然长期以来我校采取各种办法来消除区域差异给我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的弊端,但至今依然存在距离市区、县城近的村完小教师超编,而学生流失(由于距市、县近,部分学生转至市区、县城小学就读)日趋严峻的的现象。距离市区、县城较远的村完小、教学点教师不足,而学生人数又较多。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平衡,给我校的教学管理及茶亭镇教育教学的长远发展带来许多不便。教育均衡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

一、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中共中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办学必须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为着眼点,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通过实现教育质量一体化、师资配备均衡化、基础设施标准化目标,使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师资水平、生源分布、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切实体现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平等性原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是教育强国的必然需要,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和社会的公正性,促进基础教育事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工作总体目标。为此,充分发挥中小学布局调整作用,加快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进程,加速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优质资源共享,使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有一个根本的提升。

近几年来,上饶县教体局及茶亭小学领导致力于茶亭小学各校间教育均衡发展,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11所村完小半数以上已完成校园标准化建设,其余学校正在筹划及建设中,6所教学点先行完成标准化建设。自2013年至今,各村完小、教学点每个班级多媒体教室安装完成,彻底实现全镇小学数字化教学。各村完小实验室、图书室配备到位并开始使用,体卫艺器材设备配备齐全。茶亭小学标准化建设,统一了校园环境,统一了办学条件,为茶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硬环境基础。

经多年实践总结出,要做好校园标准化建设必须做到:

1、领导重视,职责明确

2、科学规划,统筹兼顾

3、明确任务,方案具体

4、统筹资金,保障投入

5、加强管理,确保达标

二、教学网点布局合理调整

要做到教育的均衡发展,仅仅依靠校园标准化建设是不行的。校园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办学的硬条件,它只是外在的形式,我们还得抓住学校办学的软条件,如师资力量分配、教学管理理念、方法、教师教学能力再提升条件、教学质量等。这些就必须通过教学网点的合理调整来实现。教学网点的合理调整是一项复杂的大工程,其不像标注化建设那样效果立竿见影,但也不是无规律可循。

(一)、布局调整必须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为直接目的:

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在茶亭镇这个市、县郊区的城镇表现尤为突出。茶亭小学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水平(专业教师缺少)都无法与城市相比,致使茶亭镇临近市、县的几所小学学生人数流失现象日趋严峻。“孟母三迁”的存在我们不能过多的指责家长过分注重一个孩子成长的外在环境,政府和教育机构更应该从自身上寻找突破点:

1、政府部门应重视区域内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使区域内的普通中小学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与中小学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

2、教育机构、学校应充分发挥本校长处,人数多强化了校与校、班与班、生与生间的竞争意识,但人数少竞争意识的弱化不是必然的关系,而且学生人数少恰恰是我们教学优势,只要抓好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然形成良性循环。

(二)、布局调整必须以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为主要成效:

1.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育均衡发展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公平地配置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但在布局调整之前,各地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着布局分散、校点过多、学校规模过小、需要改造的危房多等问题。由于教育资源的投入具有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学校无论规模大小,都要有校舍建筑和教学设备等固定资本投入,都要有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人力资源投入,使得本来就短缺的资源过于分散,难以合理配置和形成规模效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后,一些规模小的学校和教学点被撤并以后,各地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使用,从而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避免了分散办学时普遍存在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这无论在中部人口稠密地区还是在西部偏远地区的调研中都得到了印证。

比如在广西,很多乡镇中心学校的校长认为,当地在进行学校布局调整以后,除了乡镇中心小学条件要明显好一些以外,其它的所有小学条件都差不多,学生可以选择在全乡镇范围内的任何一所小学就读。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属于农牧结合区,居民普遍居住分散,人口密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布局调整后每个乡镇仅保留了一到两所完小(当地称“总校”),并且只在少数交通极其不便的村保留了教学点,布局调整与“普九”验收达标相结合,由旗教育局直接管理和建设,从而实现了各乡镇小学的相对均衡发展。

对6省(自治区)教育行政人员及学校教职员工对当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看法的分析结果也表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其中,县乡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中持这一观点的占95.5%,而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县教育局局长(副局长)中,这一比例高达100%。尽管学校校长、中层管理人员、教师及其他(教辅和工勤人员)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其比例呈递减趋势,但仍分别有78.7%、77.6%、69.8%、66.9%的人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见表1)。

2.促进了教师队伍优化和素质提高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师问题,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在教师。没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就谈不上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前,很多学校尤其是村小规模过小,部分学校只能开语数两门课程,其它的课则由语数老师兼任,有些甚至是包班上课,缺少专职的英、音、体、美和计算机老师,师资呈现严重的结构性短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布局调整后精简了部分不合格的教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并且通过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使得各门学科基本上都有了专职教师,同时教师培训和交流学习的机会增加,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在针对这一问题回收的8954份有效问卷中,有5041名教师经历了布局调整,占被调查教师的56.3%,认为所在学校的教师恰好配齐的1191人,占23.6%;2055名教师所在的学校正在进行布局调整,其中认为所在学校教师恰好配齐的只有377人,仅占18.3%;1858名教师没有经历过布局调整,其中仅有329名教师认为,所在学校的师资恰好配齐,占17.7%(见表2)。

3.促进了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提高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城乡二元教育政策,农村中小学与城市中小学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论是从办学条件还是从师资队伍来看,农村中小学都远远落后于城市中小学的发展水平,由此导致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低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后,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由此给广大学生和家长带来的最直接好处是促进了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调查发现,6省区有78.7%的教育行政人员、64.7%的中小学校长、52.4%的学校中层干部和47.6%的教师认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有51.9%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提高,49.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见表3)。

为了客观地了解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利用湖北某县一个乡2005-2006学年语文、数学两门基础课程统考的平均成绩,随机对该乡中心小学、村小和教学点二、三年级的学生抽取350人进行分析。分析研究该乡中心小学、村小和教学点等不同类型校点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互关系。其中,中心学校随机抽取225人,村小83人,教学点42人;学生学业成绩用优、良、中、差四级评价方式进行,优、良、中、差在百分制中相对应的分数段分别是90分以上,80-89分,60-79分,60分以下。在350人中,优为85人(中心小学58人,村小21人,教学点6人),良为189人(中心小学137人,村小35人,教学点17人),中为76人(中心小学30人,村小27人,教学点19人),差为0,故忽略不计。

为了验证布局调整后农村中心小学、村小、教学点学生成绩是否存在整体上的差异,我们运用m×n列联表,对该乡中心小学、村小、教学点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X2检验统计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中心小学、村小、教学点与学生语文、数学两门基础课程学业成绩差异显著(X2=30.10>X2(4,0.01)=13.3)。由于语文、数学是农村中小学阶段的主干基础课程,所以这一案例充分说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有助于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提高,如果考虑到村小、教学点一般都不开设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中心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肯定会大大高于村小和教学点。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之所以能促进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除了布局调整后教师得到了合理配置,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外,关键是教师的责任心增强了。布局调整后由于清退了大量民办教师,改变了以往农村教师“教书、农活双肩挑”的局面,教师能更专心于教学工作,多达75.4%的家长认为布局调整后学校老师对学生更负责任了,还有63.5%的学生认为老师与自己相处的时间变多了(见表3)。

第四篇: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望谟县乐旺镇中心小学 李路云

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并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学硬件设备的投入,有效地推进了全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医保经费投入更是加大,包括2011起实施的学生营养午餐改善计划,对城乡中小学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进行提质改造扩容,对农村学校进行调整、合并。产生了既锦上添花,又雪中送炭的效果。但由于历史的、社会的、经济的多种因素,造成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城乡教育得不到均衡发展。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是比较突出,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造成城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政府对乡村教育的重视程度

由于各地的经济差异对教学设备的投入是有所差别的,所以各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对乡村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有所区别的。要解决教学设备的问题就要先解决政府对城乡教学设备的投入差异,要均衡对待,不应因城乡而产生差异,不能因为是农村而对此有所偏见,因为是农村的那更应该加重视其发展,农村的经济发展较落后,政府更应该挪出更多的资金来帮助解决乡村教育问题。

政府对城乡教育差异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是否重视乡村的教育问题成了核心内容。要做到人人平等,不应因其生长在农村而受到人们的不公平待遇,以及歧视。更应该培养出有用的人才去建设农村,使其发展。所以教学设备的影响是关键,教学设备好了,学生就可以不受因缺着缺那而影响学习的心情,从而可以更加努力的学习。

二、教育投入资源分配不均衡

城市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实验室等一应俱全,操场跑道也可与专业比赛跑道相媲美。但农村学校却不然,由于用地紧张、资金不足等问题,往往出现“一室多用”的状况,设备也不如城市学校一般齐全,甚至有的学校是没有图书馆和电脑教室的。如我校2013年6月才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安装了全镇

国家曾投入过大量资金改造农村学校危房,使农村学校校舍、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许多境内外教育慈善机构、希望工程、爱心人士也积极捐助,乡镇、村、组也进行了自筹,但后续投入没有跟上,许多村小仍然没有多大改观,如我镇的油全小学,全校开设一至三年级,但因教室不够,教资不足,不得不三个年级挤在一间教室,每年级一组,黄老师授完了一年级的语文后又回头去辅导三年级数学。顾此失彼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配置给农村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大多是摆设,如仪器室、实验室等根本不能用,一些用不上的仪器设备,甚至没有地方放。

三、师资力量配置不均衡。

1、教师编制不够

由于城区学校扩招和部分老师退休,师资紧张,每年都要调入一批学历高、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有较高教学水平的老师,而且还有年龄限制,采取笔试、面试,体检合格后,择优录取。拒招刚从院校毕业的大专毕业生,以致一批又一批年富力强的农村优秀教师被调走。一些机关单位以事多编制少为由,频频向农村学校借调老师,特别是县城机关单位。这样造成农村学校严重缺编。有能力的学校请代课教师,有些学校没有能力请人,则只好给老师加课、加负责管理寄宿生等的工作量。平均每个教师的课时负担是21节。当前,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体育教师严重缺编,即使有他们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身兼多职。因此,农村音体美课面临着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这些将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教师课时负担重,教育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2.教师培训不足。

由于缺乏专项经费,教师教育培训机会不足,许多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严重制约新一轮教程改革在农村学校的推行。不同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不同年龄教师结构不合理。由于许多农村教师是民办教师转正,同时受编制所限,缺乏年轻教师的补充。整体上,教师年龄老化严重,缺乏中青年骨干教师。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因缺少培训,许多教师对计算机,对PPT都是望而却步。

3、教师的福利待遇无法保障。

教师的福利待遇无法得到保障尤其是民办教师由于编制的限制,他们的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常常没能得到按时的发放。又由于农村条件较差,无法吸引教师留在农村,新招募的大部分年轻教师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了半年,却靠借债维生,以致部分年轻教师在失望之余干脆放弃令人羡慕的职业另谋出路。

合理配置义务教育公共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及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应做好如下举措:

1、严格执行政策。要严格遵照执行中央、省、市、区近年来制定的有关义务教育的条例、规章、标准,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等等的一系列文件中,就如何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公共资源,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不折不扣、认真执行。作为领导者、管理者应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帮助发展。

2、积极做好大中城市中小学生到农村执教的工作。要加强农村统筹协调,组织落实边远地区教师资源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进一步建立完善本地区稳定的校对校的支援关系,鼓励支持城市办学质量比较高的学校跟农村建立办学共同体,通过多种有效形式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

3、组织城市中小学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定期地选派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并且统筹安排好其他层次的教师到当地农村执教的工作。对于继续补充的新教师,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严格实行公开招聘的制度,优先满足农村中小学的需要。

4、大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特设岗位计划”举措,并且加大对特岗教师的待遇,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教,为农村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吸引外县、外省份的教师留任农村。

5、积极开展多种途径的执教活动,组织开展短期执教等多种形式、灵活有效的执教活动。包括特色讲师团活动,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代教、执教,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跟班学习等等,还有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手段把优秀教师师范课的课件送到农村学校。

二、从事农村教学的教师应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1、更新教育观念, 转换教学角色。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克服功利性思想, 摒弃“ 满堂灌”等教师主宰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痼疾, 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启发、引导、帮助学生, 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

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 从而使其学习的积极性、求知的自觉性和思维的能动性尽情彰显。

2、不断增强自身业务素质,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专业教师, 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固然不可或缺, 但最重要的条件还是自身业务素质要过硬, 渊博的知识是赢得学生信赖的

在教中学。

3、敢于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与学生交友、交心、以鼓励为主, 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 培养创新型、开拓型学生。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对每一名学生要有爱心;精心设计学生发展方案, 对每一名学生成才要有信心;耐心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 并对此要有恒心。

事实上, 教育问题是社会问题, 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下的影响下形成的, 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不仅体现在城乡教育中,也体现在校际间和地区间。它的纠正要依赖于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希望城乡教育差距的问题能够再一次引起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孩子身心得不到全面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又谈何建设新农村,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再穷不能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只有真正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落后的教学现状,才能使农村教育走出困境,推动农村建设发展,真正实现全民小康。

——附加三严三实专题文档一篇——

云南省国税局扎实有力完成专题学习研讨

自专题学习研讨这一关键动作开展以来,云南省国税局结合税收工作实际,认真围绕“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和“严以用权”三个专题,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深入扎实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每一个专题既有规定学习篇目,又有交流学习感悟;既提前自学,又集中学深悟透。严格按照局领导领学、处级干部交流发言、党组书记总结并提出下一步要求的三个环节进行。同时,安排各处室(党支部)学习,充分彰显了中央要求、国税特点、云南特色,确保了专题学习研讨亮点纷呈、成效明显。

打牢思想根基,学习有力。一是抓好经常性学习,固本强基。开展自学和集体学习,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举办了全省国税系统党建暨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有力提升了税收工作新常态下支部书记对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的认知和掌握能力。二是抓好先进性学习,比学赶超。向焦裕禄、杨善洲、沈浩、高德荣等先进典型学习,学习他们恪守信念、对党忠诚

的政治品质和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借助《云南国税道德讲堂》举办了省直机关“感动在身边 最美机关干部”先进事迹报告会,激发了广大国税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三是抓好创新性学习,以赛促学。开展了以“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为主题的网上知识竞答活动,有效拓展了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认知;举办了以“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崇尚道德 和谐国税”为主题的

建议,并与政府领导就国税工作进行了沟通交流。详细了解基层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并通过实地察看、翻阅资料、窗口咨询、与纳税人交谈,深入了解组织收入、“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三个《规范》、税收优惠政策、金税三期等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回应了州(市)局提出的工作难点问题,对帮助基层发现和解决问题、坚定基层信心、鼓舞基层干劲。在督查期间,省局领导参加了各州市“三严三实”

机关党委、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让“三严三实”入脑以触动思想、入心以触及灵魂。使党员干部牢记历史、珍惜现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组织干部职工收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进一步塑造爱国心、凝聚民族魂。各州(市)局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一系列配合活动,重温抗日战争的苦难与辉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夯实思想根基,锻造了严实品格,凝聚了前行力量。

心系贫困山乡,帮扶有力。开展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生动实践。10月22日,在省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树学的带领下,省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许光烈和省局机关部分处室负责人、昆明市局负责同志一行长途跋涉深入到东川区因民镇桃树坪村开展省市区三级联动的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工作组分别与村干部和老乡谈问题,挖穷根,找出路,了解掌握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填写访谈问卷,完善建档立卡资料。在贫困户家中,张局长认真倾听记录老乡的困难,并表示一定找准“贫”根、找对“困”源,做到“不脱贫不脱钩”。10月28日,省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蔡杰一行又奔赴桃树坪村开展遍访,并代表云南省注册税务师协会为因民镇中心小学捐赠了10余万元的教学仪器设施。至此,我

局“挂包帮”“转走访”

一是针对存在的深入基层指导工作,加强做好上下联动,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激发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上做得不够和网络申报系统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有待提高,系统模块有待进一步优化,国税、地税、工商、经信、住建、药监等部门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滞后等情况,省局党组亲自主抓,成功解决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实际效果取信于基层干部和广大纳税人。在全系统内形成上下联动,促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的良好局面。二是全省国税系统21个处级以上机关、省局机关24个党支部坚持开诚布公找问题、集思广益理思路、齐心协力抓整改,通过与干部职工谈心交心、讲党课、走访纳税人、走访基层国税机关、走访党政机关、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征求意见建议401条、梳理归纳列入边学边改项目清单253项,对查找出的问题,一条一条梳理、一项一项分析,坚持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一起解决:属于律己不严、担当精神缺乏的,通过明确责任、加强督查,提振精神状态;属于能力不足的,通过教育培训,提升能力;属于作风漂浮、花拳绣腿的,通过批评教育,认真执纪问责,形成倒逼压力。目前,云南国税系统针对“不严不实”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396项、提出建立和完善制度102项、已完成边学边改项目143项、已建立和完善制度90项、已出台强化内部管理措施106条、已出台规范税收执法措施23条、已出台优化纳税服务措施79项。

围绕三个专题云南国税系统21个处级以上税务机关党组集中开展讨论交流87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配合活动,将“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领导干部晓事理、辨是非、明责任、长知识、开眼界、提境界,自觉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以专题教育成效有力助推了税收现代化建设发展。

第五篇:万荣县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万荣县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万荣县委,县政府把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作为”强县富民,改善 民生,促进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连续几 年都将标准化学校建设等教育实事列为全县的重点工程.万 荣县教育局积极调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发展,尽最大可能让广大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i 畲理希商最大优化教簧囊薅

2005年前,全县共有公办中小学331所,学校布局不合理, 上,上好学.万荣县送教下乡活动现场 2008.6 正量面i田 万荥县促进

送教下乡-城乡牵手均衡发展共赢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办学水平是万 荣县教育局全盘布局的”重中之重”.为此,他 们积极探索,多措并举,通过业务培训,送教 下乡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 质.一是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培训工程”.万 荣县结合实际,及时出台了《中小学教师培训 工程规划》,积极构建分层次,分类别,多渠 道,多形式的师资培训新机制.几年来,共培 训中小学教师5万余人次,培养打造出全国优 秀教师2人,省市级优秀教师22人,省市级模 范教师23人,省市级先进教育工作者3人,省 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7名,省市级教学能 手60人,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26人,中级教 师502人.二是开展送教下乡.万荣县制定出 台了《城镇教师下乡支教实施方案》,对支教 教师在职评定,晋职加薪等方面提出具体的 优惠政策.鼓励县城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长 期支教,支教工作期限为一年,每年轮换一 次,目前已先后组织167名县城优秀教师到农 村学校任教或帮扶.同时,还组织县城骨干教 师不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为基层教师带 去了新理念,新经验和新方法.三是城乡学校 联谊结对,同步发展.万荣县积极组织城乡学 校联谊结对,捆绑式发展.目前城镇幼儿园, 五一幼儿园,南街小学,城关小学,城镇中学等 县城学校分别与17个联校结成联谊校,优势互 补,互利双赢.远程教育搭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近年来,万荣县先后争取项目资金700余 万元,为全县农村200余所中小学配备了现代 远程教育设施,使全县中小学远程教育设备 普及率达100%;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为全县 153所农村中小学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施,实 现了农村教学手段的大跨越.2007年初,为了 保证现有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 2008.6 皤豳

万荣县教育部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意见》和《关于加强信息 技术设备管理维护使用的意见》等制度,引导 和指导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 学.同时,万荣县教育局结合”远教”工程进展 情况,先后对全县17名电教员和153名项目校 的技术员进行了资源应用推广,设备管理,资 源接收等技术培训;对153名项目校校长和 153名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应用培训;对3000余 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和多媒体课 件制作等培训,促使全县农村”远教”应用工 作常规化和制度化.机传障两免一补惠及手霉

为了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万荣 县委,县政府把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作 为惠民工程和德政工程,县教育局印制下发了 “学生收费明白卡”,主动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 督,让”两免一补”这一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 人人心.同时,又统筹安排,积极协调,及时落 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专项资金.一是 建立资金拨付渠道,加强财务管理.对农村义 务教育经费机制专项资金严格实行特设专户 管理,确保资金及时规范支付到位.二是科学 测定,保证经费足额到位.对全县中小学经费 进行了科学测算,确保了中央经费及省市县配 套资金全部足额到位.2007年,万荣县农村享 受免教科书学生达~1155156人次,免教材资金 236万元,并使2980名农村中小学学生享受寄 宿生”一补”资金,救助特困生3506人.几年来, 万荣县共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340~,万元,免除 农村中小学学生教材款达552万元,受惠学生 13万人次;争取农村中小学特困生救助金69.8 万元,受惠学生达4513人次.同时,教育部门组 织广大党员干部与贫困生结对子,确保不让一 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作者单位:万荣县教育局)(责任编辑田晓宇)

下载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

    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 金林 巢湖学院 教育系,安徽 巢湖 238000 摘 要: 在尊重和追求和谐的今天,教育公平被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之......

    录播教室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为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北京所在所有学校中都建设了录播教室,让农村学校的孩子不出校门,就能听到城里学校老师的授课。 据介绍,录播教室由全功能一体化主控台、多镜头切换......

    缩短城乡教育差距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汇编)

    对我市教育的不均衡发展现象的思考 梅河口市水库中学 贺黎明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利作为基本人权,成为现代教育的基础价值之一。......

    论文教育督导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大全)

    教育督导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督导机构要对义......

    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和谐共发展

    文章标题: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和谐共发展___市___镇二小我校位于___与___交界的偏僻山村,1999年由两个村小和一个完小撤并组成,共9个班,14位老师,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完小,也有着农村......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益阳市十六中 今年上半年,我校多次组织老师到城区课改样板学校观摩和学习,发现,城乡学校在办学硬件和软件上的差距明显。 差距是方方面面的,表现......

    加强城乡教师交流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城乡教师交流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时间:2011-10-12 16:04:50来源:作者: 凤阁岭中学李金陶 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区中小学城乡教师队伍结构,促进城乡教师教育的均衡发展,区教育部门......

    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和谐共发展

    ___市___镇二小我校位于___与___交界的偏僻山村,1999年由两个村小和一个完小撤并组成,共9个班,14位老师,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完小,也有着农村小学典型的生存状态:学校和教师缺乏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