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时间:2019-05-12 11:1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第一篇: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质量内涵,实现全区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一)主要目标

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全区教育基本实现优质均衡。全区的受教育机会、教育质量、队伍建设、管理水平、办学条件、保障能力等取得明显成效,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各类教育的公平度、满意度大幅提高,真正成为城乡一体融合区、素质教育先进区、体制机制创新区、人民群众满意区。

(二)具体指标

1.幼儿教育 全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以上,实现托幼一体化教育。全区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率98%,75%的幼儿园达到“江苏省优质幼儿园”办学条件标准。

2.义务教育 全区所有中心小学达到市现代化小学标准,所有初中达到省示范初中标准。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0%,巩固率、升学率分别达99%、98%以上;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率100%。

3.高中教育 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相当。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以上。十四中争创“江苏省四星级学校”,高级中学文昌校区争创省三星级学校,浦口中等专业学校争创国家级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4.继续教育 建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制,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努力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社区教育覆盖面100%,90%的镇街社区教育中心建设成为市级示范社区教育中心,创建省级社区教育中心2-4个。新增 1 劳动力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15年。

5.高等教育 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达5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5%。电大分校办学达全市一流水平。

6.学校布局 根据城市化进程和区域人口分布趋势,按规定标准,科学规划城乡中小学布局,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均衡、技术装备更加精良、教育功能更加完善。建成小班化实验小学12个,初中4个。

7.信息化水平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实现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信息化。

8.办学条件 生均占地达标,校舍建筑完备,专用教室齐全,教学设备先进,30%左右的中小学建成市优美景观学校。中小学校舍安全性全部达到规定抗震指标。

9.教师队伍 小学教师全部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达到60%以上;初中教师全部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8%的初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100%,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分别达到20%以上和8%,中等职业学校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培养5名市级名校长,5名市级名教师,60名区以上学科带头人,100名区以上优秀青年教师。

10.教育管理 进一步完善“以区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坚持依法治教,办学行为规范,现代学校制度建立健全。教育系统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教育满意度持续提升。

11.教育投入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完善“三增长一优先”的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

12.教育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 努力培养具有创业创新创优精神的人才。区域教育特色形成品牌,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市中等偏上水平。

二、重点工作

(一)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全区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加强对无证幼儿园整顿规范工作。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积极推进0~6岁幼托一体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推动幼儿教育可持续发展。大力开展优质幼儿园的创建活动,提升幼教办学水平。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建、扩建、新建一批幼儿园。利用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资源举办幼儿园(班),充分发挥镇街中心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加强教育配套建设,对开发配建幼儿园统一管理。

(二)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化建设,积极推进教育公平。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重点向农村学校倾斜,缩小城乡差距;建立校长、教师流动机制,形成公平竞争环境。加快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盘活重组教育资源。按照规划要求,在新建、扩建的开发区和住宅区同步配套建设中小学。将学校布局与校舍安全工程、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推进新城开发相结合,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落实教育惠民工程,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做到应免尽免。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大特殊教育管理和师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保障水平。

(三)实施优质高中提升工程,满足群众教育需求。

按照区政府提出的公共配套服务与城市建设相同步的要求,按四星级标准在新城核心区新建一所普通高中,力争将十四中学、江浦高级中学文昌校区创 3 建为省四星、三星级学校,为新城居民提供一流教育服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市局职业教育“双十”提优工程的要求,力争将浦口中等专业学校创建成全国1000所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的制度化。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结合江北新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加强先进制造业、涉农专业建设,广泛开展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四)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全面优化教育管理。

适应国情和时代需要,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务委员会等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使用办法。扩大中等专业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导社区和有关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发挥企业参与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作用,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机制。

(五)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注重德育创新,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深化课程改革,加强对课程标准与教材、课堂教学活动、课改科研课题的研究,创新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根据不同学龄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积极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建立小学、初中综合实践课程实验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制定具有科学性、实效性的评价方案,探索多元化、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筑教育人才高地。

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师德素养。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偏远地区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充分利用绩效工资实施后,4 教师岗位社会吸引力增强的有力契机,完善“凡进必考”制度,把好教师入口关,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任教。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职经历。

(七)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形成公办民办共同发展格局。

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将社会力量办学纳入教育总体发展规划,创造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和谐发展的环境。实施“社会办学工程”,整合社会力量办学资源,鼓励引进名牌学校到我区办学,鼓励公办学校特别是名校,通过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等形式,发展优质教育,扩大办学规模,形成办学模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教育发展运行机制。依法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引导、管理和监督,确保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八)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带动教育现代化。

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数字浦口”建设总体框架,构建先进、高效、使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3年内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利用信息手段的学习能力,加快学校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全面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九)加强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以科研为先导,以教研为中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构建我区教育科研和教研工作的新体系。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创新教研工作的管理模式,逐步形成学校教研工作的特色。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重大教育决策中的咨询、参谋作用。研究制定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逐步建立和完善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构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 5 量监控体系,充分发挥多元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保障措施

(一)开源节流,健全教育投入稳步增长机制。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依法确保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学生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依法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教育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地区GDP的4%。

充分调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出资办学,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完善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完善捐赠教育激励机制,落实个人教育公益性之处在所得税税前扣除规定。

健全政府助学体系。完善对农村各阶段各类型贫困学生的助学制度,生源地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国家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二)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和落实镇街发展教育的职责,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系。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非义务教育阶段,实行更加灵活、开放和多样的办学体制。把民办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和落实有关政策,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扩大教育对外交流。

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形成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良性互动。

(三)依法治教,切实加强教育法制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的行为,维护好学生、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

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学校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的章程和制度,依法履行 6 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教师权利,加强教师管理。保障学生权利,对学生的评价公平公正。建立健全符合法治原则的教育救济制度。

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在坚持进行九年义务教育督导检查的同时,加强对幼儿教育、高中教育和区域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督导评估。主动接受人大、司法、监察、审计等部门监督检查,严格落实问责制。

(四)加强领导,努力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充分认识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基层教育工作的领导,做加快教育发展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引导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发展。引领基层学校根据全区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要求,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城乡教育一体发展。

南京市浦口区教育局 二〇一〇年八月十六日

第二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xx区长在全区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年8月31日同志们: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前不久,市委召开了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着重研究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区委举办这次读书会,目的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及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探讨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切实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会前,区委、区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提出了《xx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会上印发给大家讨论,以进一步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修改完善。昨天,大家听取了xx大学 xx教授和省农办副主任xx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辅导讲座,观看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的辅导录像,今天上午大家又进行了分组讨论,刚才又有6个部门和3个乡镇进行了交流发言,使我们进一步拓宽了思路,提高了认识。下面,我再讲四个方面。

一、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涉及到思想观念的更新,也包括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把握精神实质。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新的概念,专家学者的观点也很多,但至今没有权威的、完整的、系统的定~释。在市的读书会上,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内涵,主要是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使城乡居民拥有平等的权利、平等的义务和平等的发展机会,使城市和农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要领会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老课题更是一个全新的发展观。马克思早就指出,必须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力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恩格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的概念。斯大林把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标志。在发达国家中,许多现代学者都提出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理论观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都证明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单是城市的,而且是城乡共同的。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和农村实现有机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服务,达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

2、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常规的发展过程更是城市化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互相吸收先进和健康因素、摒弃落后因素,逐步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的过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努力改革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城乡一体化的内容既是全方位的,但其核心是统筹发展。要坚决摒弃先城市后农村的传统发展理念,树立统筹城乡发展观念,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扭转了重工业轻农业偏向的发展战略,但是政府的财政偏向依旧没有改变;体制转轨为城市工业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农村经济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弱势产业,没有得到国家财政的足够支持,城乡差别发展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扭转。只有坚持城乡统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彻底纠正城市和工业偏向的发展观念,才能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

4、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手段既是方方面面的,但关键是创新制度。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把制度创新作为前提和基础。城乡的制度分割导致了城乡社会成员权力和利益上的差异,也严重阻碍了各类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影响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如果不能消除城乡制度差异,就不可能从根本上为城乡统筹提供保障,城乡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城乡一体化也就不可能实现。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就是要通过大力实施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改革,努力消除城乡有别的制度分割,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5、推进城乡一体化既要抓第一产业,更要突出产业融合,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个重点。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最终是以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农业现代化为基本途径的。因此,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必须把解决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为基本途径,同时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最终实现转移农民、保障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根本目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党中央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经验教训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决策跳出了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拓宽了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视野和思路。我们一定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这一重大决策的重大意义。

1、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迫切任务。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从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全局出发,认真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其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具体要求是“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居“五个统筹”之首,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要贯彻这一科学的发展观,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目标上,要从过去主要追求经济增长,转到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全面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环境等多方面需求;在发展任务上,要从过去主要通过一部分地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推动生产力加快发展,转到更加关注弱质产业、落后地区和困难群体,推动生产力平衡发展;在发展动力上,要从过去主要依靠资金、劳动的投入,实现经济的粗放型增长,转到更加重视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开发,实现经济的集约型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把促进城市建设发展与加快农村建设发展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增长与加快社会发展、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把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2、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新区组建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喜人局面。去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5.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2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地区加快向中上收入地区迈进的时期,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特别是城市化加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技术创新活跃,教育和科技事业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加剧变化,出现了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不断扩大,各种利益矛盾日趋复杂的情况。在这个时期,发展有两种前景,一是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可能出现经济停滞、社会动荡,陷入“拉美陷阱”。所谓“拉美陷阱”就是拉美一些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偏面追求GDp,忽视协调发展,以致出现债务沉重、通货膨胀、贫富两极分化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出现“经济有增长,社会无发展,大多数人不能分享现代化成果”的现象。要避免“拉美陷阱”,关键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在当前条件下,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正是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我们一定要从xx发展的历史阶段出发,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统筹谋划、统筹改革、统筹建设,并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打造“五个xx”的必然要求。根据专家的分析判断,我省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浙江城市化水平达到50.9%),城市正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越来越密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显得更加紧迫,也更有条件。xx区是湖州中心城市的核心区,是中心城区东扩的主要建设者,是市区乃至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更加迫切。市委市政府也对我们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市四套班子领导来xx调研时,市委书记杨仁争同志更是对我们提出了争做“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的明确要求。对照新形势、新要求,区委一届四次全会重新梳理了我区今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打造五个xx、建好六个区的目标定位。要实现这些新目标,建设好实力xx、开放xx、信用xx、生态xx、平安xx,关键是要处理好城乡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xx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一个大战略,把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城市化、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区等各项战略举措整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城市化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农业与工业联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

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 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农村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尚未突破,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农业增效难、农民就业难、农民增收难、农民维权难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落后社区、农民是弱势群体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中国农民调查》陈桂棣、春桃讲的“中国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并非危言耸听,并非杞人忧天。有一句话更令人难以忘记,“当我们拿出了今天的作家已经少有的热情与冷静,走向中国的农村时,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憾和隐痛”。我区成立以来,为解决“三农”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可以说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快的提高,农村的面貌也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从根本上来讲,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社会进步慢的问题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经济社会发展、投资消费增长、国民收入分配、人口资源环境四大失衡现象未根本扭转;增收、发展、建设、就业、就医、求学、进步、养老、减负、维权10个方面“难”的难度还在加大。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发展战略、发展机制、发展体制、发展目标和手段四大偏差仍然存在,在于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完全突破,城镇化滞后,城乡分割的政策、制度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纠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致使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力不强,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业,过多的人口滞留在农村。这种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和发展失衡状态,造成了“三农”问题的现实困难,农村小康成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的难点。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要求,用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当前以及我区实际来看,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突破传统格局,实现新发展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具体体现为五个“双重制约”:一是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观念、体制上的城市偏向和实际工作中抓“三农”的人不多,抓的力度不够的双重制约;二是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面临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的压力以及保护建设投入不足的双重制约;三是建设现代农村,改善生活质量,面临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和政策二元对待的双重制约;四是西部山区乡镇面临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和东西部乡镇联动发展不够的双重制约;五是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面临农民就业能力不强和就业岗位结构性、观念性短缺的双重制约。要切实解决好这五个“双重制约”,我们既要借鉴历史经验和学习他人之长,又要顺应时代潮流,结合我区实际,更加自觉、更加全面、更大力度地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总之,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科学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从xx实际出发,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科学筹划、协调推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促进湖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围绕目标、突出重点,进一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这次,区委、区政府提请大家讨论的《xx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的。这个《实施意见》初步提出了我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分三步走总体目标,这就是: 按照打造“五个xx”的目标,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健全体制,优化配置,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以统筹城乡发展的先发优势,确保我区在现代化进程中处于全市的前列。到~年,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逐步缩小,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到2010年,初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形成城乡地位平等、开放互通、共同进步的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与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步,达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持续发展,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200亿元、330亿元,年均增长18%;——全区工业总产值~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760亿元、1420亿元,年均增长23%;——全区人均生产总值~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5000美元、7000美元,年均增长18%;——全区财政总收入 亿元~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17.5亿元、38.5亿元,年均增长3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18500元、25500元,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和2010年分别达8700元、11200元,年均增长9%;——城市化水平~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50%以上、70%以上。要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认真把握好四个关系: 一是坚持长远规划与着力抓好当前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是前提。规划滞后和缺失,等于没有奋斗目标,势必缺乏动力,最后无所作为。因此我们必须强化规划意识,坚持做到规划先行,科学地确定城乡一体化的奋斗目标,着眼于全局、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实践,高起点、高水平地制定实施规划,并且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逐步完善规划,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要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着力抓好各项实施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推进。实施规划必须只争朝夕,立足长远,抓好当前,根据现有条件和基础,认真研究确定阶段性目标和工作计划,做到长规划、短安排,做好做实当前能做可做的事。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对待任期有限性和发展长期性的矛盾,不搞形象工程,杜绝形式主义,自觉多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甘当城乡统筹发展的铺路石,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打好基础。二是处理好东部新区建设与加快农村发展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的本质就是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的渐进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既不是全部乡村变城市,也不是城市乡村化,更不是城乡一样化。城乡一体化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城市与农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城市和农村要在加快发展中互促共进。当前,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加快东部新区建设,更好地发挥东部新区对周边城镇和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农村能更好地接受城市文明,逐步实现城乡一体。三是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全面进步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最终目的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首先要加快发展。任何时候发展都是第一要务,是前提和基础。没有发展,就没有经济基础,一切都是空谈。要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城乡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和矛盾,缩小城乡差距,关键靠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把经济搞上去,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但我们讲加快经济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进步。因此,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要强化统筹发展的观念,按照实现全面进步的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四是处理好加强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是有效配置资源、体现效率原则的一种手段,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而政

第三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xx区长在全区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2004年8月31日同志们: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前不久,市委召开了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着重研究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区委举办这次读书会,目的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市委五届六

次全会及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探讨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切实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会前,区委、区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提出了《xx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会上印发给大家讨论,以进一步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修改完善。昨天,大家听取了xx大学xx教授和省农办副主任xx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辅导讲座,观看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的辅导录像,今天上午大家又进行了分组讨论,刚才又有6个部门和3个乡镇进行了交流发言,使我们进一步拓宽了思路,提高了认识。下面,我再讲四个方面。

一、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涉及到思想观念的更新,也包括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把握精神实质。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新的概念,专家学者的观点也很多,但至今没有权威的、完整的、系统的定义解释。在市的读书会上,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内涵,主要是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使城乡居民拥有平等的权利、平等的义务和平等的发展机会,使城市和农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要领会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老课题更是一个全新的发展观。马克思早就指出,必须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力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恩格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的概念。斯大林把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标志。在发达国家中,许多现代学者都提出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理论观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都证明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单是城市的,而且是城乡共同的。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和农村实现有机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服务,达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

2、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常规的发展过程更是城市化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互相吸收先进和健康因素、摒弃落后因素,逐步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的过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努力改革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城乡一体化的内容既是全方位的,但其核心是统筹发展。要坚决摒弃先城市后农村的传统发展理念,树立统筹城乡发展观念,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扭转了重工业轻农业偏向的发展战略,但是政府的财政偏向依旧没有改变;体制转轨为城市工业经济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农村经济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弱势产业,没有得到国家财政的足够支持,城乡差别发展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扭转。只有坚持城乡统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彻底纠正城市和工业偏向的发展观念,才能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

4、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手段既是方方面面的,但关键是创新制度。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把制度创新作为前提和基础。城乡的制度分割导致了城乡社会成员权力和利益上的差异,也严重阻碍了各类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影响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如果不能消除城乡制度差异,就不可能从根本上为城乡统筹提供保障,城乡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城乡一体化也就不可能实现。推进城乡一体化,关键就是要通过大力实施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制度改革,努力消除城乡有别的制度分割,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5、推进城乡一体化既要抓第一产业,更要突出产业融合,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村

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个重点。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最终是以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农业现代化为基本途径的。因此,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必须把解决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为基本途径,同时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最终实现转移农民、保障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根本目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需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党中央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经验教训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决策跳出了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拓宽了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视野和思路。我们一定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这一重大决策的重大意义。

1、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迫切任务。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从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全局出发,认真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其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具体要求是“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居“五个统筹”之首,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要贯彻这一科学的发展观,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目标上,要从过去主要追求经济增长,转到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全面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环境等多方面需求;在发展任务上,要从过去主要通过一部分地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推动生产力加快发展,转到更加关注弱质产业、落后地区和困难群体,推动生产力平衡发展;在发展动力上,要从过去主要依靠资金、劳动的投入,实现经济的粗放型增长,转到更加重视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开发,实现经济的集约型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把促进城市建设发展与加快农村建设发展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增长与加快社会发展、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把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2、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新区组建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喜人局面。去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5.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2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地区加快向中上收入地区迈进的时期,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特别是城市化加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技术创新活跃,教育和科技事业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加剧变化,出现了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不断扩大,各种利益矛盾日趋复杂的情况。在这个时期,发展有两种前景,一是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可能出现经济停滞、社会动荡,陷入“拉美陷阱”。所谓“拉美陷阱”就是拉美一些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偏面追求GDP,忽视协调发展,以致出现债务沉重、通货膨胀、贫富两极分化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出现“经济有增长,社会无发展,大多数人不能分享现代化成果”的现象。要避免“拉美陷阱”,关键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在当前条件下,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正是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我们一定要从xx发展的历史阶段出发,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统筹谋划、统筹改革、统筹建设,并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打造“五个xx”的必然要求。根据专家的分析判断,我省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浙江城市化水平达到50.9),城市正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城乡关系、工农关系越来越密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显得更加紧迫,也更有条件。xx区是湖州中心城市的核心区,是中心城区东扩的主要建设者,是市区乃至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更加迫切。市委市政府也对我们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市四套班子领导来xx调研时,市委书记杨仁争同志更是对我们提出了争做“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的明确要求。对照新形势、新要求,区委一届四次全会重新梳理了我区今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打造五个xx、建好六个区的目标定位。要实现这些新目标,建设好实力xx、开放xx、信用xx、生态xx、平安xx,关键是要处理好城乡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xx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一个大战略,把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城市化、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区等各项战略举措整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城市化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农业与工业联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

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农村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尚未突破,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农业增效难、农民就业难、农民增收难、农民维权难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落后社区、农民是弱势群体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中国农民调查》陈桂棣、春桃讲的“中国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并非危言耸听,并非杞人忧天。有一句话更令人难以忘记,“当我们拿出了今天的作家已经少有的热情与冷静,走向中国的农村时,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憾和隐痛”。我区成立以来,为解决“三农”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可以说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快的提高,农村的面貌也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从根本上来讲,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社会进步慢的问题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经济社会发展、投资消费增长、国民收入分配、人口资源环境四大失衡现象未根本扭转;增收、发展、建设、就业、就医、求学、进步、养老、减负、维权10个方面“难”的难度还在加大。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发展战略、发展机制、发展体制、发展目标和手段四大偏差仍然存在,在于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完全突破,城镇化滞后,城乡分割的政策、制度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纠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致使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力不强,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业,过多的人口滞留在农村。这种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和发展失衡状态,造成了“三农”问题的现实困难,农村小康成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的难点。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要求,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当前以及我区实际来看,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突破传统格局,实现新发展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具体体现为五个“双重制约”:一是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着观念、体制上的城市偏向和实际工作中抓“三农”的人不多,抓的力度不够的双重制约;二是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面临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的压力以及保护建设投入不足的双重制约;三是建设现代农村,改善生活质量,面临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和政策二元对待的双重制约;四是西部山区乡镇面临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和东西部乡镇联动发展不够的双重制约;五是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面临农民就业能力不强和就业岗位结构性、观念性短缺的双重制约。要切实解决好这五个“双重制约”,我们既要借鉴历史经验和学习他人之长,又要顺应时代潮流,结合我区实际,更加自觉、更加全面、更大力度地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总之,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科学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从xx实际出发,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科学筹划、协调推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促进湖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围绕目标、突出重点,进一步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这次,区委、区政府提请大家讨论的《xx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的。这个《实施意见》初步提出了我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分三步走总体目标,这就是:按照打造“五个xx”的目标,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健全体制,优化配置,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以统筹城乡发展的先发优势,确保我区在现代化进程中处于全市的前列。到2007年,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逐步缩小,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到2010年,初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形成城乡地位平等、开放互通、共同进步的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与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步,达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持续发展,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2007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200亿元、330亿元,年均增长18%;——全区工业总产值2007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760亿元、1420亿元,年均增长23%;——全区人均生产总值2007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5000美元、7000美元,年均增长18%;——全区财政总收入亿元2007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17.5亿元、38.5亿元,年均增长3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07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18500元、25500元,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2007年和2010年分别达8700元、11200元,年均增长9%;——城市化水平2007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50%以上、70%以上。要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认真把握好四个关系:一是坚持长远规划与着力抓好当前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是前提。规划滞后和缺失,等于没有奋斗目标,势必缺乏动力,最后无所作为。因此我们必须强化规划意识,坚持做到规划先行,科学地确定城乡一体化的奋斗目标,着眼于全局、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实践,高起点、高水平地制定实施规划,并且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逐步完善规划,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要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着力抓好各项实施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推进。实施规划必须只争朝夕,立足长远,抓好当前,根据现有条件和基础,认真研究确定阶段性目标和工作计划,做到长规划、短安排,做好做实当前能做可做的事。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对待任期有限性和发展长期性的矛盾,不搞形象工程,杜绝形式主义,自觉多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甘当城乡统筹发展的铺路石,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打好基础。二是处理好东部新区建设与加快农村发展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的本质就是把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的渐进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既不是全部乡村变城市,也不是城市乡村化,更不是城乡一样化。城乡一体化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城市与农村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城市和农村要在加快发展中互促共进。当前,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加快东部新区建设,更好地发挥东部新区对周边城镇和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农村能更好地接受城市文明,逐步实现城乡一体。三是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全面进步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最终目的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首先要加快发展。任何时候发展都是第一要务,是前提和基础。没有发展,就没有经济基础,一切都是空谈。要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城乡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和矛盾,缩小城乡差距,关键靠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把经济搞上去,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但我们讲加快经济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进步。因此,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要强化统筹发展的观念,按照实现全面进步的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四是处理好加强政府推动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是有效配置资源、体现效率原则的一种手段,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则是弥补市场失灵、体现公平原则的一种手段,起到外界推动的作用。“两只手”缺一不可,“两只手”都要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一方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要切实发挥各级政府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责任,不断完善和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制定政策、加强宏观管理等,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当前,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快编制和完善城乡规划。规划是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和基础。要科学规划,尽快形成一体化规划体系。进一步强化规划意识,从建设城市东部新区的全局以及城乡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考虑城乡布局、生产力布局、要素和人口布局,形成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实现城乡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利用。目前湖州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已确定,要按照城市功能定位,以城市总体规划为龙头,科学编制八里店分区、织西分区、织东分区等分区规划,合理编制和完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着力构筑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布局。进一步编制和完善中心镇、村区域布局规划,要按照我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湖州东部新区建设,加速织里与湖州中心城区的连接。要高度重视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继续推进行政村规模化设置调整,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结合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使我区示范村的盆景越来越多,垃圾村越来越少。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加快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集中规划建设一批中心村,树立一批全面小康示范村。积极推进城中村、城郊村和园中村改造,条件成熟的逐步撤村建居,努力使这些区域成为城乡融合的示范窗口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要用城市社区建设的理念指导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新社区的规划建设工作,积极推广八里店农民新社区建设的经验,努力建设一批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设施配套、居住集中的现代化农村新社区,实现农民生产进园区、生活进社区。

2、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首先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投入,统筹安排和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一体化建设。通过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确保城乡要素流动渠道畅通。交通设施是城乡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要积极配合市抓好xx境内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湖州段、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湖州段、杭长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湖州至安吉延伸段,104、318国道改造,长湖申航道改造、宣杭铁路复线工程建设,努力形成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立体对外大交通格局;加快县乡公路改造,提高道路等级,实现区至各乡镇干线公路“15分钟”交通圈;大力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市、区联动到2005年实现全区行政村全部通等级公路、路面“黑色化”和村村通公交,逐步构建中心城区公交网、区到乡镇的城乡公交网和乡镇至行政村的乡村公交网三级网络,实行统一管理、资源共享。要加快建设与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服务设施,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供气、供电、排污、防洪减灾、通讯、垃圾清理等公用设施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服务设施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布局,资源共享,分步分级实施的要求进行,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对重大产业发展项目、重大公共事业项目、重大社会发展项目,要按照功能定位,统盘考虑,统筹安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设施共享度。要探索实行一体化的建设标准、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一体化的服务和价格标准,实现全社会资源共享,让更多农村居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得到实惠。

3、加快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把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放在工作的首位,形成产业支撑,这是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动力。要大力调整、优化和重组现有城乡分割、关联性不强和结构趋同的产业体系,顺应城乡经济不断融合的要求,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三次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分工一体化。到2007年,三产增加值占比达到4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54:40,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10以上。到2010年,三产增加值占比达到4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15以上。一是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专业化集聚。要根据区域生产力布局现状和发展趋势,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遵循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形成区域分工合理、发展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的产业空间布局,引导生态农业产业加快向杭宁高速公路沿线和南太湖沿岸集聚,形成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专业区;引导制造业向东部新区集聚,形成先进制造业专业区;引导物流业向东部新区公路干线集聚,形成现代物流业专业区;引导旅游业向太湖南岸、西山漾地区集聚,形成旅游度假专业区。二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以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升级,实现农村三次产业联动协调发展。围绕“一园一区一带”农业产业群发展规划,以西部生态区和环太湖蔬菜观光农业带建设为载体,做大做强龟鳖、蔬菜、竹笋、花卉苗木、畜禽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扶持和培育温氏养鸡、中味酿造、上跃龟鳖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着力提高农业竞争力。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三产比重。要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第三产业,以湖州市中心城区和织里工贸区为两翼,带动东部新区的发展,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引导、体制创新和加大投入,推动商贸物流、旅游文化、现代服务等行业的加快发展,不断提高三产占GDP的比重。以服务工业区建设,提高一、二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效率为目标,加快运输、邮政、仓储、货运代理等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企业转型,壮大现代物流业,提高第三产业的贡献率。

4、加快城乡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目前,城乡发展差距最大的是社会发展领域的差距。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着力解决农村社会事业滞后于城市的状况,加大投入,加快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巩固深化教育创强成果,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倾斜力度,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共享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确保所有乡镇都建有一所有较高标准的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85的学校达到“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要求,逐步形成农村初中向城镇集聚、农村中小学及幼儿教育向乡镇和中心村集聚的布局;开展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结对帮扶制度。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医疗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建立完善以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为主体,各类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监测、预警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传染性疾病,防范和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区城乡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100,食品卫生检测合格率达到85以上。要建立健全以区医疗卫生单位为龙头,乡镇(街道)医疗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的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切实重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满足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大力提升城镇文化品位,切实夯实农村文化体育基础。积极开展文化先进乡镇、文化特色村等创建活动,重视城乡文化体育阵地建设。2005年完成20个中心村的中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实施资源共享工程,到2010年40的乡镇成为乡镇基层资源共享工程二级中心。深入开展“双整治、双建设”活动,加强农村特色文化建设,开展一乡一艺活动,逐步形成乡乡有品牌,街街有特色的风格;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大力实施科技强区战略,全面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积极引导科技资源向农村流入,提升农村科技进步水平,促进科技资源合理配置。要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机制,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工程,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5、加快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业是民生之本,统筹城乡发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实现城乡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要实行统一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消除城乡、身份等各种限制,逐步消除城乡居民在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形成城乡人口自由流动、城乡统筹就业的劳动就业格局。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就业岗位。到2007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就业管理体系和公共职介服务体系,实现用工信息共享;到2010年基本消除城乡就业二元体系,实行统一的就业政策,实现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强化就业服务,建立乡镇、街道、社区(村)劳动保障平台,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统计制度,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统一的薪酬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形成统一的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实施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就业技能,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要加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城市的接轨。加快推进城镇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障的全覆盖。积极推行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和孤寡老人集中供养等农村“新五保”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完善集风险型、福利型、医疗救助等“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制度。改革传统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医疗、教育和其他多种帮扶机制为辅助的社会救助体系。

6、加快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发展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还应尊重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按照建设生态xx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繁荣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国土、水利、农林、城建交通、环保等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每年确定和开展一批生态示范点、项目的建设和验收。按“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要求建立循环经济体系,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认证,创建绿色企业。要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列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村庄,优先予以土地整理、宅基地整理和土地开发立项,其新增土地的有偿调剂资金的净收益部分,要专项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恢复责任责任制。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综合防治、生态修复的方针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签订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书,积极恢复矿产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要依托我区特有的生态资源,加快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和生态农业示范园(场),同时全面推进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的节约工作。

7、加快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是三个文明全面协调的发展,在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政治参与和民主管理的权利。要全面实施村(居)委会公推直选,建立健全以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小组为主体的、坚强有力的村级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配套齐全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以村级工作运行、干部群众行为和各项制度运作规范为基本内容的科学规范的村务运作体系。大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全面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要全面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以抓五强、创五好为重点,扎实开展先锋工程建设,切实把乡镇、村一级的班子建强建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确保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顺利实施。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全面实行村务公开,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功能,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四、加强领导,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繁重而艰巨。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必须适应新形势、新阶段、新要求,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它作为统揽农村工作的全局来抓,摆上突出位置,加强领导,落实措施,逐项突破,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共同繁荣的新格局。

1、提高认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统筹城乡发展,是城乡经济社会的一场大变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统筹”理念,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把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上来,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大局,自觉把各自的目标和工作融入到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去。

2、完善政策,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当前,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进行分课题研究,提出对策思路,逐个加以解决。特别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政策引导是关键。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尽快制订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关政策,包括户籍管理、投融资体制、土地管理、行政区划调整、财政管理体制、社会保障、项目审批体制改革等政策,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转型。城乡差距的扩大、“三农”问题的形成,都与城乡分割体制和“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有很大关系。要想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在于突破二元结构,根本的出路在于改革。改革是动力,是我们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措施。今后我区要在更深层次、更大范围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营造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优势。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上,要通过深化改革,统筹城乡经济增长、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企业发展和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使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大致同步的状态,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城乡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实现劳动力、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优化配置。在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上,要通过深化改革,统筹城乡人口发展、统筹城乡科教文化发展、统筹城乡福利保障、统筹城乡资源环境保护,逐步实现城乡按照统一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按照城乡统一的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全民的素质,按照统一的规划发展城乡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文化事业,按照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要求建立起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按照基本相同的标准和协调一致的步骤来实施城乡资源环境保护。

4、增加投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立区、乡镇分级次合理负担的财政投入体制,依法安排落实好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支出,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落实好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规定,逐步增加财政对农村教育、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农村水利、环境整治、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山区的扶持力度,加快西部山区奔小康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改进财政资金使用方式,通过运用参与投资、专项补助、资金配套和贷款贴息等方法,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5、整合资源,形成统筹发展合力。统筹城乡事关全局,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立足大局,谋大事,管大局,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切实把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扎实推进。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对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亲自调研,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抓点带面。区里建立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办公室,负责本辖区城乡一体化工作的组织实施。全区各级、各部门要一定按照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大局,自觉把各自的目标和工作融入到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去,努力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文化部门、新闻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介,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意义、工作要求和先进典型,为我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志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的部署和要求,以只争朝夕而不等待观望,大胆创新而不因循守旧,知难而进而不是畏首畏尾,真抓实干而不是坐而论道,奋发有为而不安于现状的信心、决心和能力,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而奋斗!

第四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xx区长在全区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

2004年8月31日

同志们: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前不久,市委召开了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着重研究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区委举办这次读书会,目的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及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探讨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切实加快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会前,区委、区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提出了《xx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会上印发给大家讨论,以进一步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修改完善。昨天,大家听取了xx大学xx教授和省农办副主任xx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辅导讲座,观看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的辅导录像,今天上午大家又进行了分组讨论,刚才又有6个部门和3个乡镇进行了交流发言,使我们进一步拓宽了思路,提高了认识。下面,我再讲四个方面。

一、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涉及到思想观念的更新,也包括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把握精神实质。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新的概念,专家学者的观点也很多,但至今没有权威的、完整的、系统的定义解释。在市的读书会上,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内涵,主要是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使城乡居民拥有平等的权利、平等的义务和平等的发展机会,使城市和农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要领会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老课题更是一个全新的发展观。马克思早就指出,必须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力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恩格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的概念。斯大林把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标志。在发达国家中,许多现代学者都提出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理论观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都证明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单是城市的,而且是城乡共同的。城乡一体化就是城市和农村实现有机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服务,达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发展。

2、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常规的发展过程更是城市化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互相吸收先进和健康因素、摒弃落后因素,逐步形成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的过程。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努力改革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城乡一体化的内容既是全方位的,但其核心是统筹发展。要坚决摒弃先城市后农村的传统发展理念,树立统筹城乡发展观念,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扭转了重工业轻农业偏向的发展战略,但是政府的财政偏向依旧没有改变;体制转轨为城市工业经济

第五篇: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

摘要:推进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可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要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要鼓励全民创业,积极发展县域经济,扩大县域规模。

关键词: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9)04-0023-03

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追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种种矛盾,更迫使我们认识到,原有二元体制架构下建立的城乡关系,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阶段。另外,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村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等问题,都进一步证明单纯靠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靠分散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已经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经济多年内需不足的问题。进一步讲,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一方面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工农、城乡互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另一方面就在于实施和完善推进城镇化,从而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由此也大大地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也就是说一方面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但另一方面只有扩大城市,才能发展城市。为此,必须进一步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一、城市化发展现状

以吉林省为例,改革开放前期,吉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在全国均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却相对缓慢,2008年全省农村人口1 45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4%,已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320万。也就是说还有一半多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二元结构分割现象较严重。其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不仅低于珠三角、长三角以及京津唐等地区,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判断吉林省还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重工业占较大比重,劳动力的容纳能力有限。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城市难以大量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阻碍了城市化的步伐。二是小城镇发展较为缓慢。吉林省的城市规模结构以大中城市为主,小城镇数量少、规模小,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化基础薄弱,制约了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进程。三是吸引外资能力不强。

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就全国而言,在未来的10多年中,全国将有3.5亿农村居民离开农村,到城市定居,使城市人口从今天不足6亿增加到10亿,使我国成为有2/3城市人口的国家。新迁入城市的人口将主要分布在8个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的超级城市,和15个人口数量处于500―1000万的大城市中。另外,到2025年,全国至少会出现221个人口数量超过百万的城市。这一新的城市化进程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到2025年城市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目前的25%上升到33%。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是城市化推动了过去20年的经济增长,未来20年也将是继续这样。满足城市化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全国需要新建170个交通枢纽,需要新建总建筑面积超过400亿平方米的500万栋楼房,其中5万栋楼房的楼层超过30层。吉林老工业基地要实现全面振兴,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制定政策、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从束缚他们的土地中解放出来,这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像吉林省这样一个拥有2 700多万人口的省份,又有着像长春、吉林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要让更多的农民经过培训,从黑土地当中走出来,进入城市开始新的生活。因此,有必要使城市化水平至少提高到70%以上。目前,长春市城镇人口(不含所辖县、区)358.1万,驻长高校学生约50万,合计408.1万人。3年内应该达到500万,7年内达到700万,到2020年实现900万,这样,将会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长春。每个市(州)再发展到50―100万,这就有500~900万,再加上40多个县,农村人口就基本上转移到城市中来了。那么,剩下的农业人口在原有的土地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富裕之路,就不会是纸上谈兵了。而农村人口转移出来后,城市的活力就增强了。对房地产的拉动也将大大增强。原来想买新房的,换个大一点的房子的,可把旧房子卖出去。旧房子卖出去,新房子就会有人买了,房地产业就好起来了。

目前,延边州正在根据吉林省政府批复的《延龙图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延龙图一体化战略,建设以延吉为核心的区域中心城市,以此作为推动延边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延龙图三市共享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投资200亿元,其中,延吉市长白山路向西延伸布尔哈通河西段综合治理等工程正在建设中;围绕扩大延吉发展空间,原龙井市朝阳川镇已整建制划归延吉市;三市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2008年上半年延龙图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9亿元,占全州58.6%。下一步将进一步抓好《规划纲要》的落实,做好相关专项规划编制以及城市规划修编工作。加快延吉市北出口加宽、西部城区规范与建设、州新兴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三市供热、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一批先导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08年完成延吉市长白山路西段至朝阳川联络线路基工程建设,做好延吉至海兰湖至图们城际公路等工程前期工作。围绕产业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共享、市场共体、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科教同兴目标,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做好同城一体化发展的各项准备工作。全力争取开通延吉至龙井城际公交线路,2008年底撤销延龙、仁坪收费站,构建日趋紧密的城市结合体。针对延龙图城市人口布局不合理、人口规模小的实际,在不改变现有城市框架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延龙图三市特别是龙井市探索户籍制度改革的有效方法,力争使延龙图地区人口有大幅度增加。积极协调金融、税收、电信、邮政等部门,在延龙图三市实行同城管理,为群众提供便利条件,使群众享受到一体化带来的实惠。

三、城市化发展的措施

要创造条件,通过制定政策加快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积极推进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的配套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以实际居住地登记的户籍制度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要加快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流转制度和承包地、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制度,增加农民进城创业的原始资本。要继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提高文化技能水平。

(一)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有超前的总体规划、重大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要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和刚性约束力。要从国家生态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等高标准、高水平出发,规划设计城市的建设布局。

(二)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重点是通过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大、设施的完善、服务功能的齐全,增强集聚力和辐射力。加快发展覆盖城乡的社会事业,促进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统筹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方面取得突破,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如,近年来,通化市以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商贸中心、旅游服务中心以及宜居城市为目标,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利用BOT等方式,新建了绕城公路、城市立交桥,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启动建设了一批大型商贸服务设施。目前,吉林省欧亚大型购物中心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义乌国际商贸城、恒坤家居博览购物中心正在建设之中,长白山药谷物流中心,中东新天地购物公园、东润五星级酒店等项目也在2008年建设。这些重点工程的建设,使城市的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三)要着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要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的土地利用修编工作。在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同时,加快城市向周边延伸,拉大城市骨架。通过各种类型的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特色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文化科技城等建设,通过引进和建设大项目,使之成为中心城市持续发展的新空间、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和现代服务业的新集聚区。

(四)要鼓励全民创业

只有全民创业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释放每一个城市市场主体的潜能,让全社会创造活力竞相进发,才能真正解决城市化的就业和发展问题。在发达国家每千人企业数量平均45个左右,发展中国家是20~30个,中国不到10个,吉林省为2.9个。反差非常大,所以大大限制了城市化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观念落后,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小进即满的小农思想、重官轻商的官本位思想等等,在许多人的脑子里根深蒂固。为此,要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造精神,从文化的根源上,培育创业文化,引导树立敢创、敢闯的创业信念和信心,鼓励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艰苦创业的精神。要最大限度放宽市场准入,让全民创业有更大的创业空间,最大限度地加大对全民创业型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从战略高度认识经济发展的转型,推动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全民创业型经济转变。

(五)积极发展县城经济,扩大县城规模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十分薄弱,因而更具有重大的发展空间。以工业化为主导,突出抓好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大力发展专业化产业基地,提高县城的承载功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域公路、饮用水、商业服务业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和条件。

下载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统筹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

    教育统筹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 实现教育统筹,教育城乡一体化工程,要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目标,以教育资源整合为切入点,科学制定方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集......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建议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建议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赵川中心校武东君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重大国策。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河北省要实现率先发展,......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荐5篇)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xx区长在全区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年8月31日同志们: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前不久,市委召......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促进县域教育更高水平均衡发展近年来,胶南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建设“蓝色之城、绿色之城、幸福之城、未来之城”......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汇报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银川市金凤区 阅读次数:538 发布时间:2010-09-27近两年来,金凤区区委、政府抢抓被确定为自治区统筹城乡发展试......

    一体化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体化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刘红梅 2013年第8期 ——社会建设 通山县地处鄂东南边陲,是一个集老区、边区、山区、库区于一体,比照享受国贫县待遇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

    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和谐共发展

    文章标题: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和谐共发展___市___镇二小我校位于___与___交界的偏僻山村,1999年由两个村小和一个完小撤并组成,共9个班,14位老师,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完小,也有着农村......

    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和谐共发展

    ___市___镇二小我校位于___与___交界的偏僻山村,1999年由两个村小和一个完小撤并组成,共9个班,14位老师,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完小,也有着农村小学典型的生存状态:学校和教师缺乏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