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矿井岗位安全风险预控
一、通用部分
1、入井前风险预控管理 存在风险:
⑴、穿化纤衣服产生静电火花伤害。⑵、行走、乘车拥挤打闹造成伤害。⑶、车辆伤害。
⑷、人体露出车外造成伤害。⑸、触碰工具造成伤害。⑹、猴车吊椅滑落造成伤害。
必备物品:
矿灯、自救器、安全帽、人员定位、识别卡
操作标准要点:
⑴、值班人员按规定进行点名,召开班前会。⑵、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定。
⑶、按规定佩戴劳保防护用品,持有效入井证件。⑷、带上岗位所需的工具。
⑸、按顺序排队入井,遵守入井检身制度。
操作禁止事项:
⑴、严禁酒后上岗。⑵、严禁未参加班前会入井。⑶、严禁无证上岗。
2、井下行走风险预控管理 存在风险:
⑴、行走滑倒摔伤。⑵、顶板掉物砸伤。⑶、利刃工具挫伤。⑷、被车罐撞伤。⑸、过风门挤伤。
必备物品:
矿灯、自救器、安全帽、人员定位、识别卡
操作标准要点:
⑴、按规定路线行走,随时观察顶、底板等行走环境的安全状况。⑵、携带超长工具时前后人员距离不少于1m,携带利刃工具时加护套。
⑶、需要跨越皮带和刮板机,必须走人行过桥。
⑷、过风门时,站在风门拉环外侧,过一道风门关一道,并关闭严实。⑸、在斜巷兼做行人巷道行走时,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
操作禁止事项: ⑴、严禁在行走过程中嬉戏、打闹。⑵、斜坡提升严禁行车行人。⑶、严禁扒、蹬、跳行为。⑷、严禁违规乘坐输送机。⑸、严禁同时打开两道风门。
3、人工抬物件风险预控管理 存在风险:
⑴、杂物绊倒摔伤。⑵、抬扛物料挤伤。⑶、装放物料碰伤。
必备工具:
绳索、断线钳、抬扛
操作标准要点:
⑴、按规程规定制定实施方法。
⑵、抬物料相互配合一致,使用同侧肩膀,同起同放。⑶、装放物料动作一致,装放整齐稳固。
⑷、抬运物料行走时要精力集中,注意观察周围情况。
操作禁止事项:
⑴、严禁嬉戏、打闹。⑵、严禁违章作业。⑶、严禁无措施抬运大件物料。
4、矿车掉道处理风险预控管理 存在风险:
⑴、物料滚落砸伤。⑵、车辆伤害。⑶、机具碰伤。⑷、钢丝绳弹伤。
必备工具:
锁车、工具、圆木、道木、专用工具
操作掉道处理风险预控管理:
⑴、处理掉道不得低于3人。
⑵、检查确认周围环境完好,消除现场隐患。⑶、检查钩头、钢丝绳。连接环的情况。⑷、专人指挥上道操作,正确支垫。⑸、正确使用起吊工具。
操作禁止事项:
⑴、严禁摘掉钩头处理掉道。
⑵、严禁站在车辆倾斜方向和车辆下方处理掉道。
5、运料工岗位风险预控管理 存在风险:
⑴、矿车撞人伤害。⑵、材料跌落伤人。⑶、起吊设备、设施伤人。
必备工具:
铁丝、起吊工具
操作标准要点:
⑴、推车接近道岔、弯道、巷道口。硐室出口或前方有人时,必须发出信号。
⑵、装卸车前,必须将车停稳,把车轮刹稳。
⑶、码放材料时要按品种、规格、分类码放,下宽上窄。⑷、装卸重物必须采用合适的起吊工具。
操作禁止事项:
⑴、坡度大于7%时严禁人力推车。
⑵、严禁同时打开两道风门,禁止推车撞风门。⑶、严禁放飞车。⑷、严禁扒车。
⑸、装料严禁超高、超宽。
6、小绞车司机岗位风险预控管理 存在风险: ⑴、设施不完好造成摔伤、碰伤、绞伤、砸伤。⑵、触电伤害。⑶、过卷伤害。⑷、断绳伤害。
必备工具:
扳手
操作标准要点:
⑴、确认轨道完好,一坡三挡齐全可靠,并正常使用。⑵、确认钢丝绳排列整齐,长度足够。⑶、确认电铃信号齐全、完好、清晰。
⑷、检查绞车完好性,固定装置可靠,试车正常后,按程序操作绞车。⑸、开车时精力集中,手不得离开操作手把,发现异常及时停车,并坚守岗位,配合处理。
⑹、停车前,排列好钢丝绳,停车后停绞车电,闭锁开关。
操作禁止事项:
⑴、严禁无证上岗。
⑵、严禁人未撤完,岗未站齐开动绞车。⑶、严禁绞车带病作业。
⑷、严禁采用晃灯、喊话等信号方式联络。⑸、严禁操作绞车时手离开闸把。⑹、严禁提升过程中处理故障时脱岗。
7、信号把钩工岗位风险预控管理 存在风险:
⑴、撞伤、碰伤。⑵、钢丝绳伤害。⑶、顶帮掉矸伤害。⑷、跑车伤害。⑸、物料滑落伤害。
必备工具:
扳手、插销、三环链、木楔
操作标准要点:
⑴、确认电铃信号齐全、可靠。⑵、确认一坡三档、地辊齐全可靠。
⑶、确认各车辆、钢丝绳、保险绳、钩头插销、链环完好,同时检查物料的捆绑牢固情况。
⑷、在挂钩时,应将插销插到位,矿车尾部应挂好保险绳和红灯。⑸、精神集中,与绞车司机联系,听清、听准信号回铃。⑹、及时打开和关闭挡车装置,停车后及时固定车辆。
操作禁止事项:
⑴、严禁无证上岗。⑵、严禁信号不清回铃开车。⑶、严禁一坡三挡不齐全回铃开车。⑷、严禁无保险绳回铃开车。⑸、严禁使用不完好的专用插销。⑹、严禁行人时行车。
⑺、严禁车辆未停稳时摘挂插销及保险绳。
8、文明生产风险预控管理 存在风险:
⑴、粉尘超标危害人体健康。⑵、杂物零乱致人伤害。⑶、淤泥积水致人滑倒伤害。⑷、网兜危岩掉落伤人。
操作标准要点:
⑴、及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重大问题必须要求班长立即安排处理。
⑵、及时安排人员冲尘。
⑶、材料堆放整齐、挂牌管理,及时清运顶帮杂物。⑷、确保水沟畅通,及时清理。⑸、及时排查处理顶帮危岩、网兜。
操作禁止事项:
⑴、严禁粉尘超标作业。⑵、严禁物件乱堆乱放。⑶、严禁水沟堵塞,巷道淤泥积水。
9、井下电钳维护工岗位风险预控管理 在在风险:
⑴、带电作业伤人。⑵、掉矸伤人。⑶、挤伤、压伤。
必备工具:
验电笔、电钳工专用工具、便携式甲烷检测仪
操作标准要点:
⑴、懂得设备性能、构造。
⑵、检修、处理电气设备时,必须断开前一级开关电源。严格执行停送电作业管理制度。
⑶、停电后使用与电压等级相适应的验电器验电,确认无电后,对地放电,并三相短路,挂牌管理。
⑷、起吊重物吊挂点牢固可靠,正文不得有人。⑸、拆下的零配件必须码放整齐,放在干净的地方。⑹、送电时,必须再次确认线路无人工作后,方可进行送电。
操作禁止事项:
⑴、严禁带电作业。⑵、严禁电气设备失爆。⑶、严禁甩掉各种保护装置运行。⑷、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二、通风安全部分
1、瓦检员岗位风险预控管理 存在风险:
⑴、瓦检仪故障。⑵、片帮冒顶伤人。⑶、缺氧窒息中毒。
⑷、瓦斯超限积聚、燃烧、爆炸、突出。⑸、粉尘堆积飞扬。⑹、煤层自燃。
⑺、采掘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不到位。
必备工具:
光干涉式甲烷检测仪、便携式瓦斯检查仪、瓦斯检查记录手册、温度计、笔、粉笔、长胶管、检查仗等。
操作标准要点:
⑴、对瓦检器的完好性进行检查。⑵、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
⑶、按规定对负责范围内瓦斯进行检查、记录、汇报、发现瓦斯超限积聚,立即停止作业,搪出人员,切断电源,并汇报处理。⑷、对负责范围内的“一通三防”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⑸、严格执行“一炮三检查制度”和“三人连锁换牌”的放炮制度。⑹、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经常观察突出预兆,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设置警戒,并汇报。
⑺、现场监督好防突措施的实施、远距离放炮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准采准掘的控制检查。
操作禁止事项:
⑴、严禁使用不完好的瓦斯检查仪器。⑵、严禁脱岗、空班、假检、漏检。⑶、严禁瓦斯超限作业。⑷、严禁手镐、风镐落煤。⑸、严禁粉尘飞扬堆积。⑹、严禁随意开停局部通风机。
2、通风设施工(砌密闭)岗位风险预控管理 存在风险:
⑴、物料掉落伤人。⑵、工具掉落伤在。⑶、片帮漏顶伤人。⑷、高处坠落伤人。
⑸、瓦斯超限积聚、燃烧、爆炸、缺氧窒息。
必备工具: 砖刀、断线钳、抹子、手镐、手锤、铲子、铅垂、铅垂线、斧子、钉子
操作标准要点:
⑴、先检查施工地点通风瓦斯、顶帮支护情况是否完好。⑵、严格按施工设计、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施工。
⑶、经常检查施工地点的瓦斯变化情况,并在施工地点正上方悬挂便携式瓦斯检查仪。
⑷、施工过程中有人监控施工质量,否则不允许施工,施工完毕后对施工范围内的剩余材料进行清理,严禁乱推乱放。
操作禁止事项:
⑴、严禁无风、微风、瓦斯超限作业。⑵、构建密闭时,严禁导电体闭入密闭。⑶、严禁无施工设计进行施工。
3、通风设施工(砌石门)岗位风险预控管理 存在风险:
⑴、物料掉落伤人。⑵、工具掉落伤人。⑶、片帮漏顶伤人。⑷、高处坠落伤人。⑸、运行车辆伤人。
必备工具: 砖刀、断线钳、抹子、手镐、手锤、铲子、铅垂、铅垂线、斧子、钉子
操作标准要点:
⑴、先检查施工地点通风瓦斯、顶帮支护情况是否完好。⑵、严格按施工设计、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施工。
⑶、经常检查施工地点的瓦斯变化情况,并在施工地点正上方悬挂便携式瓦斯检查仪。
⑷、施工过程中有人监控施工质量,否则不允许施工,施工完毕后对施工范围内的剩余材料进行清理,严禁乱堆乱放。
⑸、构建永久风门:风门间距必须符合规定;选择前后5m内支护良好,无淤泥、积水的地点;风门墙体要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厚度符合要求,墙面平整无裂缝、重缝和空缝;四周要按规定进行掏槽;风门能自动关闭并实现连锁;挂门时口号一致,同时起落;施工完毕后将物料清理干净。
⑹、拆除风门墙体:站在巷道倾斜上方用长把工具敲帮问顶;使后路畅通;自上而下依次拆除,专人观察墙体情况,墙体严重变形时人员不得靠近拆除;拆除的物料回收清理干净。
操作禁止事项:
⑴、严禁无风、微风、瓦斯超限作业。
⑵、构建风门时,必须按规定对帮顶进行掏槽,严禁漏气。⑶、严禁皮带穿防突风门。⑷、严禁溜子穿防突风门门扇。
4、测风工岗位风险预控管理 存在风险: ⑴、瓦斯事故。⑵、人员窒息。⑶、顶板片帮漏顶伤人。⑷、通风系统不可靠、不稳定。
必备工具:
便携式瓦斯检查仪、风表、秒表、测风记录手册、钢卷尺、光干涉式甲烷检测仪、一氧化碳鉴定器、一氧化碳鉴定管。
操作标准要点:
⑴、测风地点应选择在巷道无空顶、空帮、支护完好,前后10米无拐弯、无分岔、无障碍物、风流稳定的地点。
⑵、检查工作地点顶板支护情况,确保无片帮掉顶现象;无机械运转或过往车辆、测风前,应将风表及秒表指针回零,然后严格 按照测风规程进行测定风量,所测风量必须真实可靠。⑶、测风前必须检查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⑷、测量巷道尺寸,计算巷道断面。⑸、计算实际风量。
⑹、测风结束后将该点的风速、风量、温度、瓦斯等数据记录在测风记录本上,填写测风记录牌。
⑺、测风时发现风流不稳定,必须立即停止测风,查明原因。⑻、按规定经常对通风系统进行检查,风量测定,系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⑼、按规定完成内业资料。
操作禁止事项:
⑴、严禁瓦斯超限作业、严禁空顶作业。⑵、严禁车辆、行人通过时测定风量。⑶、严禁弄虚作假。
5、测尘工岗位风险预控管理 存在风险:
⑴、粉尘堆积飞扬,粉尘爆炸。
⑵、测定粉尘时,测量数据不准确,当粉尘浓度超过规定时,不能及时发现,可能导致煤尘爆炸事故。⑶、粉尘超限作业造成职业危害。
必备工具:
便携式瓦斯检查仪、测尘仪
操作标准要点:
⑴、先检查测尘地点通风瓦斯、顶帮支护情况。⑵、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测尘。
⑶、经常检查防尘系统,隔爆设施的完好,监督正常使用。⑷、按规定晚上岗位责任范围内的业内资料。⑸、煤层注水效果的检查。⑹、测尘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
操作禁止事项:
⑴、严禁空顶作业、瓦斯超限、粉尘飞扬作业。⑵、严禁弄虚作假。
6、监测工岗位风险预控管理 存在风险:
⑴、触电伤人。⑵、片帮掉渣伤人。⑶、登高作业摔伤。⑷、设备、工具掉落伤人。⑸、设备失爆引起煤尘、瓦斯事故。⑹、瓦斯断电闭锁功能失效。⑺、瓦斯传感器显示值超差。
必备工具:
便携式瓦斯检查仪、验电笔、钳子、扳手
操作标准要点:
⑴、监测电缆应外部绝缘完好,无明接头。
⑵、施工前必须使用便携式瓦斯报警仪检查施工地点瓦斯浓度,如瓦斯超限或积聚,应及时汇报处理,处理完后方可施工。⑶、检查作业地点顶板支护情况,确保无片帮掉顶现象。⑷、严格执行井下停送电制度。
⑸、安装完成后,必须及时将数据上传至监控中心。
⑹、调校甲烷传感器时必须与监控机房联系,详细询问传感器与监控主机显示误差是否符合规定、现场断电情况与主机显示是否一致。⑺定期调校和实验安全监测设备,并做好记录。
操作禁止事项:
⑴、严禁将电缆和瓦斯管敷设在一起。⑵、严禁带电作业;严禁瓦斯超限作业。⑶、严禁单人操作。⑷、严禁电气设备失爆。
7、风筒工岗位风险预控管理 存在风险:
⑴、物料掉落砸伤人。⑵、登高作业摔伤。
⑶、被工具弹伤、剪断电线时弹伤人员。⑷、片帮掉渣伤人。⑸、运行设备伤人。
⑹、未按规定安装、更换、回收风袋。⑺、风筒修补不及时。⑻、风筒吊挂铁铁相连。必备工具:
便携式瓦斯检查仪、铁丝、草绳、胶水、紧线器、钳子等。
操作标准要点:
⑴、按照标准进行吊挂风筒,风筒吊挂要平直,逢环必挂。⑵、风筒拐弯处要设铁弯头(骨架风筒),不准拐死弯。
⑶、同一节风筒直径一致,异径风筒接头应用过渡节,不准花接,风筒接头要反压边。
⑷、经常检查风筒情况,风筒无破口、胶节现象。⑸、风筒出口距离工作面要符合规程的要求。
⑹、更换风筒时,不得随意停局部通风机;必须停机时,应制定措施。⑺、拆除风筒时,应由里往外一次拆除,拆除独头巷道风筒时,不准停局部通风机。
⑻、斜巷风筒接头必须牢固可靠。
⑼、风筒末端到工作面迎头的距离符合作业规程的要求,风量满足要求。
操作禁止事项:
⑴、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⑵、严禁随意停止局部通风机的运行或更改风机频率。⑶、严禁从外往里拆除风筒。
8、瓦斯管路工岗位风险预控管理 存在风险:
⑴、管件掉落砸伤人。⑵、钢丝绳弹伤人。⑶、片帮掉渣伤人。⑷、登高作业摔伤。⑸、被工具弹伤。
⑹、管路连接时人员站立不当受伤。⑺、瓦斯管与动力电源设备敷设在一起。⑻、管路安装时不加堵板或闸阀,造成抽放短路。
必备工具:
便携式瓦斯检查仪、铁丝、螺丝、胶垫、扳手、断线钳等。
操作标准要点:
⑴、工作地点顶帮支护完好,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确保无片帮掉顶现象;无机械运转或过往车辆。
⑵、在有电缆的巷道内敷设管路时,应尽量敷设在另一侧;如条件不允许,必须与电源敷设在同一侧时,管路应离开电缆500毫米。⑶、按设计要求测量放线,现场放线安装管路。
⑷瓦斯管路不得与电缆同帮安装,低洼点、转弯处按规定安装放水器。⑸、流量监测装置安装点前后5m平直无拐弯,检测孔距孔板距离进气侧为管径的一倍,出气侧为管径的0.5倍。⑹、接抽钻孔时应连接好一个打开闸阍连抽一个。⑺、管路连接时必须加堵板,不准敞抽。
⑻、管路回收、改接时必须制定专门措施,严禁瓦斯超限。⑼、连接管路时,必须将管路吊挂好后方可穿螺丝连接管路。
操作禁止事项:
⑴、严禁将瓦斯管与电源线敷设在一起。⑵、更改、更换管路时,严禁人员正对管路。⑶、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9、防尘工岗位风险预控管理 存在风险:
⑴、片帮掉物伤人。
⑵、来往车辆、机电设备运行伤人。⑶、登高作业坠落伤人。⑷、管内高压水冲出伤人。⑸、作业摔伤。
必备工具:
便携式瓦斯检测仪、钳子、铁丝、铁管、喷嘴、橡胶管
操作标准要点:
⑴、检查安全不放松,察看支护又敲帮,问顶悬矸先找掉,巷道设闸车不通。
⑵、登高安装用梯子,看护扶梯手不松,一人照看一人干,做个合格洗尘工。
⑶、洗尘到了运输巷,皮带溜子运行中,人员站稳前后看,胶管吊高人不伤。
⑷、井下巷道转载点,安装喷雾按规程;隔爆水袋全覆盖,个个水量要满足。
⑸、压风自救安规整;个个出风要均匀,水袋每周查一次,喷雾雾化才降尘,煤层注水监督好,注好才能消粉尘。
操作禁止事项:
⑴、严禁将喷嘴正对人员。
⑵、严禁在皮带、溜子等设备运行时安装转载眯喷雾。⑶、严禁站在溜子、皮带上作业。⑷、严禁胶管放在运转机电设备上。
10、钻机工岗位风险预控管理 存在风险:
⑴、设备砸伤人员。⑵、触电伤人。⑶、工具伤人。⑷、片帮掉渣伤人。⑸、钻台坍塌伤人。⑹、钻杆或水接头砸伤。⑺、转动的钻杆伤人。⑻、喷孔、突水伤人。
⑼、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伤人。
必备工具:
便携式瓦斯检测仪、罗盘、坡度规、铅垂、线、铁丝、木杠、活动扳手、内六角、夹钳等。
操作标准要点:
⑴、检查安全不放松,察看支护又敲帮,问顶悬矸先找掉,巷道设闸车不通。
⑵、搬运钻机跨皮带,司机停止方可行,设备开关打零位,防止运行拉伤人。
⑶、钻机安装要稳固,设计施钻看规程,放线定孔要标准,匀速钻孔碴排净。
⑷、施钻过程看仔细,各个层位要记清,瓦斯参数勤检查,发现异常立即停。
⑸、撤上钻杆要牢记,带着手套就不行,探水钻孔防突水,先安套管上阀门。
⑹、揭煤钻孔要小心,防突预兆先撤人,电机开关无失爆,钻机两侧不站人。
⑺、钻工现场交接班,钻孔情况要交清,升井调度去汇报,验收小票交接清。
操作禁止事项: ⑴、严禁瓦斯超限,空顶作业。⑵、严禁单人操作钻机。
⑶、严禁钻杆反转,以免造成钻杆脱。⑷、严禁带电搬运电器设备。⑸、严禁使用压风打钻。⑹、严禁施钻弄虚作假。
11、瓦斯泵司机岗位风险预控管理 存在风险:
⑴、触电伤人。⑵、摔倒伤人。⑶、运转设备伤人。
⑷、瓦斯泵故障不能及时开启造成井下瓦斯超限。
必备工具:
绝缘手套、绝缘鞋棉、布冒扳手
操作标准要点:
⑴、检查瓦斯泵、三防装置、水泵及其他机械设备完好,确保瓦斯泵正常运转。
⑵、启动瓦斯泵时,关闭井下进气闸阍、供瓦斯利用闸阀;打开卸压进气闸阀、排空闸阀;空载启动瓦斯泵;缓慢打开井下进气闸阀,关闭卸压进气闸阀、调节各个闸阀,直至抽放负压、浓度、流量正常。⑶、瓦斯浓度符合进罐要求后关闭排空阀门,打开进罐闸阀,向罐内送气。
⑷、必须经常观察流量、负压变化、瓦斯泵运行情况并汇报。⑸、每隔1小时测定瓦斯浓度、负压、流量、电机温度等参数并记录好。
⑹、关闭瓦斯泵前,必须先将瓦斯泵泵体及井下进气闸阀间的瓦斯排除干净,关闭瓦斯泵时,将充气闸阀关闭。
操作禁止事项:
⑴、严禁穿化纤衣服。⑵、严禁穿高跟鞋。
⑶、严禁披长发查看皮带及传动设备。
⑷、瓦斯浓度低于30%以下严禁向民用瓦斯罐内送气。⑸、严禁私自停止瓦斯泵运行。
12、仪器修理发放工岗位风险预控管理 存在风险:
⑴、数据失真,误差较大,导致井下瓦斯检查结果失真。⑵、发放不完好的仪器仪表。⑶、未检查仪器完好情况。
必备工具:
万用表、尖嘴钳、表启子、电烙铁、焊锡丝、酒精灯、无水酒精、脱脂棉、瓦斯标准气样等仪器。
操作标准要点:
⑴、瓦斯检查仪器各部分完好,每10天使用标准气样进行校正。⑵、定期对仪器进行一次充放电试验,不合格的仪器严禁上架发放。⑶、甲烷催化元件使用寿命为一年,当发现仪器反应缓慢或稳定性不好时,应及时更换同型号催化元件。
⑷、仪器电池损坏应整体更换,然后按新仪器要求充放电三次,方可上架使用。
⑸、发放仪器仪表前必须认真检查仪器仪表完好情况,发现仪器仪表不完好时,应将仪器仪表单放一边,并维修调校。⑹、建立仪器管理台账;作好维修,校正,发放记录。⑺、瓦斯检查仪器按规定送相关部门检验校正并作好台账。
操作禁止事项:
⑴、严禁发放不完好的仪器仪表。⑵、严禁穿化纤衣服用瓦斯气样校正仪器。⑶严禁发放检验过期仪器。
13、防突工(取芯)岗位风险预控管理 存在风险:
⑴、顶帮掉矸伤人。⑵、瓦斯事故。⑶、钻机伤人。
必备工具:
便携式瓦斯检测仪、煤样筒、计量秤、秒表、8寸扳手、井下解析仪、DGC瓦斯含量直接测定仪等。
操作标准要点:
⑴、检查工作地点支护完好,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无过往车辆,消除现场隐患、⑵、钻工将钻孔施工至预定位置后退出钻杆,将钻头更换为取芯管进行煤样采集。在采集过程中记录停钻时间、开始取样时间。取样结束时间。开始解析时间。
⑶、取样时间必须在40min内完成,若取样时间及解析时间超过规定本煤样作废。
⑷、煤样装进煤样筒密封后,连接井下解析仪,记录开始解析时间,每分钟记录一次数据,持续30min,井下解析结束后,关闭煤样筒闸阀,检查密封性后及时送达地面进行地面解析。
⑸、煤样送达地面后,将煤样与大量程解析玻璃管组连接,当1min解析量小于5ml时可结束解析,记录解析数据。
⑹、水分测定:将水平阀调至零位,并称取10g煤样进行水分测定。⑺、称取2份煤样,每份重量100g — 200g,并保证两份同等重量的煤样与总煤样具有相同特征。将称取的2份煤样分别放入粉碎机料钵内,粉碎解析3 — 5min,当每1min解析量小于10ml时即可结束解析,若两份煤样粉碎解析量相差超过30%时,需重新称重粉碎解析。⑻、根据测定过程中各记录数值,采用残余瓦斯含量计算软件计算出常压可解析瓦斯含量和常压不可解析瓦斯含量。
操作禁止事项:
⑴、严禁弄虚作假,必须确保真实性。⑵、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⑶、应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严禁随意动WTC仪器的满度电位器,不能随意打开主机盖。
⑷、仪器长期不用(10天以上)必须每10天充一次电,否则严禁使用。
14、防突工(效检)岗位风险预控管理 存在风险:
⑴、顶帮掉矸伤人。⑵、瓦斯事故。⑶、钻机伤人。
必备工具:
便携式瓦斯检测仪、WTC瓦斯突出预测仪、煤样罐、取样筛、秒表等。
操作标准要点:
⑴、测定时采用风煤钻打眼,钻孔孔径42mm,每钻进1m测定一次k1值和每钻进2m测定一次钻屑量。
⑵、测定时,用1 — 3毫米的筛子筛取煤样,将筛好的煤样倒入煤样罐,盖好罐盖,打开盖上排气开关,同时记录时间。1—2分钟后,扭紧排气开关,同时按下采样键,仪器即进入自动测量阶段。⑶、5分钟后,输入取样时间数据,按监控键,再输入钻孔长度数据,再按监控键,则仪器计算并显示k1值,然后倒掉煤样,再进行下一个煤样的测定。
⑷、全部煤样的k1值测完后,按预报键,输入Smax值,再按监控键,仪器将自动显示突出危险性等级。
⑸、井下全部煤样,测完后,按仪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关机。⑹、仪器带上井后,在断电的情况下,将打印机和WTC仪器联接好,按仪器上的打印键,打印出全部测试数据和预测结果,编制报表。
操作禁止事项:
⑴、严禁弄虚作假,必须确保真实性。⑵、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15、测流工岗位风险预控管理 存在风险:
⑴、设备故障。⑵、片帮冒顶伤人。⑶、缺氧中毒窒息。⑷、检测参数失真。必备工具:
光干涉式甲烷检测仪、便携式甲烷检查仪、长胶管、U型压差计、活动扳手、抽气泵等。
操作标准要点:
⑴、瓦检器的药品、光路、电路、气路符合要求。⑵、施工地点的帮顶支护完好。
⑶、测定管道瓦斯浓度时必须检查2次以上,发现误差较大时,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⑷、监测流量和负压时,U型压差计垂直放置,使两端水柱凹面持平;使用U型压差计测定抽放负压时,应按规定将水柱计的胶管与管道上的压力孔连接,并使其稳定1—2分钟,然后读取数值。⑸、测定流量和负压时,如U型压差计内的水柱波动较大时,应检查积水情况,并采取措施处理。
⑹、抽放系统主管、支管内等各参数测定地点都必须悬挂牌板,将测定的数值及时记录在牌板上,每天测定的参数必须当天做出报表并上报领导。
⑺、加强放水,定期对瓦斯抽放系统进行检查,建立瓦斯抽采台账,按要求调整支管,钻孔阀门,确保瓦斯抽放系统正常。
操作禁止事项:
⑴、严禁使用不合格的甲烷检测仪。⑵、严禁瓦斯超限作业;严禁空顶作业。⑶、严禁私自或单人进入专用回风系统。
⑷、严禁随意调整瓦斯抽放负压,确需调整时必须经总工程师同意方可调整。
⑸、严禁积水、漏气等影响抽放效果。
第二篇:煤矿岗位风险预控
打眼工存在风险: 钻眼准备:
1、顶帮掉渣伤害
2、滑倒摔伤
3、接头脱落伤人 钻眼:
1、顶帮掉渣伤害
2、钎子卷衣服伤人
3、机具倾倒断钎子伤人
4、钎子滑落伤人 铺网安装锚索锚杆:
1、吹眼时煤岩粉伤人
2、卷衣服伤人
3、机具倾倒断钎子伤人
4、钎子滑落伤人 回收工具:
1、高压水伤人
2、滑到伤人
耙矸机司机存在风险: 固定安全检查:
1、机身下滑伤人
2、钢丝绳扎人
3、误启动伤人
4、工具误伤人 装岩:
1、笆斗伤人
2、矸石滚落伤人
3、机身下滑伤人
4、机身倾斜伤人
5、钢丝绳伤人 移机:
1、机身下滑伤人
2、机身倾斜伤人
钉道工存在风险: 运道:
1、滑倒摔伤
2、轨道碰伤、砸伤 铺道:
1、工具误伤人
2、钉道时,道钉飞起伤人 清理:
1、工具误伤人、渣块伤人
2、罐碰伤、挤伤
喷浆工存在风险: 拌混凝土料:
1、水泥溅人眼睛
2、吸入粉尘
3、铁锨伤人 冲洗岩面:
1、压风伤人
2、顶帮掉渣伤人 喷射混凝土:
1、回弹料及粉尘溅入眼睛
2、吸入粉尘
小绞车司机存在风险: 接班安全确认:
1、摔伤、碰伤。
2、机械伤害。
3、电伤害。
4、顶帮伤害。启动:
1、碰伤。
2、矿车伤人。
3、钢丝绳伤害。
4、掉渣伤害。运转:
1、碰伤。
2、矿车伤人。
3、钢丝绳伤害。
4、掉渣伤害。停泵:
1、摔伤、碰伤。
2、电击伤害。
3、磕脚碰手。
小绞车把钩工(信号工)存在风险:
接班安全检查确认:
1、顶板伤害。
2、碰伤、摔伤。
3、信号故障。
4、电伤害。绞车试运转:
1、碰伤。
2、绳伤害。
3、跑车伤害。
4、掉渣伤害。正常运转:
1、摔伤。
2、掉道伤人。
3、顶帮伤害。
4、工具伤害。停车:
1、碰伤、摔伤。
2、掉渣伤害
3、电击伤害。
机电工存在风险:安全确认:
1、掉渣伤人
2、设备伤人 停电:
1、电击
2、摔伤 开盖:
1、外壳砸伤人
2、电击伤人
验放电:
1、未断电伤人
2、未放电伤人
3、工具伤人 检修:
1、电火花引爆
2、电击伤人
3、工具伤人 试运转:
1、设备伤人
搬运:
1、工具伤人。
2、设备碰伤 收工:
1、工具伤害
2、设备伤害
风筒工存在风险:
拆除风筒:
1、片帮掉渣伤人
2、登高作业摔伤
3、来往车辆运输伤人 安装管路:
1、片帮掉渣伤人
2、登高作业摔伤
3、来往车辆运输伤人
4、管路砸人
电瓶车司机存在风险:
准备工作:
1、机车追尾掉道伤人
机车运行:
1、机车或矿车掉道
运送人员:
1、掉道翻车、伤人
2、车内碰伤
运送特种物料:
1、四超车辆翻车
复轨:
1、工具损坏伤人
2、车辆反转伤人
后运工存在风险: 安全确认:
1、顶帮掉渣伤害推车运行:
1、碰伤
2、.撞伤人
3、手指被渣块砸伤
过风门:
1、撞伤
2、挤伤
3、.风流短路停车:
1、手指挤伤
装运卸料工存在风险:
准备工作:
1、顶帮掉渣伤害
装料:
1、物料碰伤。
2、.跑罐。
固定:
1、手指挤伤。
运输:
1、掉道伤人
2.、跑罐伤人
3、撞伤伤人
卸料:
1、.碰伤
管道安装工存在风险
1、两人接管时配合不当伤
人
2、管路未调平,流水不利,水压不够影响消尘
3、管路未进行带压试验,使用时管路漏水
4、管路固定不牢固,运输设备撞击管路弹出伤人
跟班班、队长风险预控
1、不能及时发现巷道片帮、顶板冒落,造成人员伤害
2、处理片帮、顶板离层时,未按作业规程要求作业,被漏矸、片帮砸伤
3、未检查工程质量,造成工程质量差,4、人员未全部撤到警戒线外或放炮警戒线不符合规定,放炮时被飞出的矸石、煤块击伤,给人员造成伤害
5、放炮后人员未等炮烟散后,人员进入工作面,造成人员中毒
6、未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造成设备出现故障
7、未检查员工是否规范作业,易造成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
8、未带便携仪,有害气体超标未能监测,造成人员中毒
9、未检查安全警示牌是否到位,人员误入警戒区
第三篇:安全风险预控实施方案
安全风险预控实施方案
登封市向阳煤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元月
登封市向阳煤业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预控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学习贯彻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的通知》,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矿生产现场的事故风险等级除了和一些固定的实体类危险源有关外,还和各种组合复杂的危险态紧密相关。而且,实体类危险源的安全性提高潜力不大或需要较长时间和投入,通过监控危险态改善工作场所安全状况更直接、有效。为了实现我矿风险预警管理,需要推广我矿风险预警管理模式。同时,由于事故风险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需要实现风险的动态、系统和全面的预警和预防。事故风险管理的核心和目的是实现风险的防范,将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为我矿生产风险防范提供即时、有效的信息保障,也是风险预警机制得以实现的技术基础。将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编制的防控措施和体系,以及建立的人工管理型报警和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结合风险预警模式达到“风险动态预警、适时监控;管理有效、控制有方”的现代安全预防型管理目标。
以安全管理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我矿贯彻当前国家我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围绕“事故防范在于落实预防在先”这一中心,落实我矿安全管理的主题责任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摸清我矿安全生产中村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强化我矿风险控制,有效促进我矿的隐患整改,切实推进我矿建立和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对安全生产风险为进一步规范我矿安全管理工作、实现我矿对风险的超前预控,以预防我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我矿安全风险预控的组织领导,有效防范我矿安全生产事故,特成立安全风险预控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孙社根
副组长:赵 辉 吴金生 唐彦召 张占营 赵安国
成 员:张春礼 王满仓 郝永俊 郑新亮 马喜民 丁存良 王德安 吴振怀 赵建敏 刘新岭 赵怀振 刘学仁 刘学锦 张国珍 高向阳 范俊涛 景洪涛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安吴金生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相关业务工作。
三、目标任务
通过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预控,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减少我矿一般事故,防范较大事故,杜绝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四、体系和制度
(一)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1)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2)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各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3)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4)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5)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危险源监测
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不间断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2)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
(三)风险预警
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
(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四)风险控制
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
(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
(3)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4)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5)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五)信息与沟通
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我矿应确保:
(1)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2)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
(六)风险财政管理
实施风险财政管理,以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强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并应:
(1)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应包含保险理赔相关分析;
(2)对单位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3)按照国家规定,对员工进行投保;
(4)有我矿投保险种的记录和理赔费用的统计和赔付资料。
(七)工余安全健康管理
了解和掌握员工工余安全健康状况,对员工工余安全健康进行管理,并应:(1)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有关工余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在员工业余活动集中区域张贴工余安全健康的宣传资料;
(2)组织员工对工余安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3)鼓励员工汇报工余安全健康事故,并形成制度。
五、保障管理
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障我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
(一)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
(1)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2)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我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由我矿最高管理者承担。
我矿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二)制度保障
1、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人员入井、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
(1)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
(2)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2、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1)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2)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
(3)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4)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3、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保证在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并确保:
(1)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文件收发、传达、归档;(2)文件收发、归档要有记录,并形成目录清单;
(3)作废文件有标识,销毁文件有记录,无在用的无效、失效文件;(4)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5)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
(三)安全文化保障
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
(1)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2)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
(3)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我矿的各项管理。
六、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内容
(一)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
建立并保持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程序,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和梳理,并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和控制措施,以实现人员准入、培训、监督全过程的流程管理。
1、人员准入管理
我矿应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人员准入管理标准应:(1)明确岗位设臵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
(2)明确员工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
2、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人员不安全行为梳理应:
(1)全面、具体、准确、有针对性;(2)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
3、员工岗位规范
在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我矿应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
(1)种类齐全;
(2)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3)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4)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5)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6)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必须制定书面安全工作程序。
4、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
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1)结合我矿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2)涵盖影响我矿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3)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5、员工培训教育
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
(1)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制度;(2)有足够的培训资源;
(3)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4)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5)每年末对上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6)每年末根据上述两个报告,编制下培训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7)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8)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9)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10)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11)确保培训机构和师资,有相关资质证书;
(12)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帐;(1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14)新入矿员工要接受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6、员工行为监督
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
(1)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2)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
(3)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7、员工档案
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1)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
(2)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
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
(3)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
七、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一)通风管理
建立并保持通风管理控制程序,以控制和消除通风系统中潜在的风险。通风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矿井和工作面必须具备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采区应实行分区通风,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自然发火严重矿井的采区等,要设专用回风巷;
(2)风机、风门、风桥、风筒、密闭等井上下通风设施保持完好无损,通风巷道保证有足够的断面并保证不失修;
(3)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种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必须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4)风速、有害气体浓度等,必须符合《规程》要求;
(5)按规定及时测风、调风,保证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均衡,并按规定的周期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6)局扇通风要符合《规程》的要求,采用双风机、双电源,能自动切换,保持连续均衡供风;
(7)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各种参数符合规定,并定期进行反风演习;
(8)通风基础测试报告、记录齐全。
(二)瓦斯管理
建立并保持瓦斯管理程序,通过瓦斯检测,及时掌握瓦斯浓度变化情况并采取措施,确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立完善瓦斯管理制度
(1)明确瓦斯防治责任,并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
(2)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
(3)严格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实行群防群治;
2、强化瓦斯检测
(1)有瓦斯检测专门机构,且人员配备满足要求;(2)每年对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进行鉴定;(3)相关入井人员按规程规定携带便携式或光学甲烷检测仪;
(4)瓦斯检查员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瓦斯检查记录做到井下牌板、检查记录手册、瓦斯台帐三对口;
(5)瓦斯检查人员严格按程序进行交接班;
(6)瓦斯检查地点的设臵及检查次数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7)每日按程序规范进行瓦斯情况汇报。
3、制订瓦斯隐患处理措施
(1)有瓦斯积聚排放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措施进行排放;
(2)排放瓦斯前必须先确认回风系统的人员已撤退完毕,电源已全部切断,并已设臵警戒栅栏、警标和停电牌;
(3)每次排放瓦斯都应做好记录,建册登记;
(4)临时停风地点,要立即断电撤人,设臵栅栏、警示标志;(5)长期停风区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封闭。
4、采取瓦斯隔爆措施
(1)在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间设臵主要隔爆水棚;
(2)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煤层掘进巷道采用独立通风的其他巷道设臵辅助隔爆水棚;
(3)对隔爆设施实行挂牌管理,定期检查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
5、建立瓦斯抽放系统,瓦斯抽放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瓦斯抽放系统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和AQ1027-2006标准,并按周期对抽放系统进行测定,确保系统参数合理、运行有效;
(2)地面抽采与地下抽采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应综合采取投产前的预抽采、采动层抽采、边开采边抽采、老空区抽采等措施;
(3)凡是应当抽采的煤层,都必须最大限度地抽采;
(4)矿井生产计划与瓦斯抽采达标煤量相匹配,采掘生产活动应始终在抽采达标区域内进行;
(5)掌握瓦斯基础参数,吨煤瓦斯含量、煤层的瓦斯压力、矿井和工作面瓦斯抽采率、采煤工作面回采前的瓦斯含量,达到《AQ1027-2006规定的标准。
(三)防突管理
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应建立并保持防突控制程序,通过采取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及安全防护措施等综合防治突出措施,有效控制突出风险。
对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防治突出煤层突出的设计。
防突管理应确保:
1、突出矿井必须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以确定煤层和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
2、不同突出危险性的煤层或工作面,应有针对性的防治突出措施;(1)对于有突出危险煤层,应采取开采保护层或预抽煤层瓦斯等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
注: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时,应优先选择开采保护层防治突出措施;不具备保护层开采条件的突出煤层,应采用措施预抽煤层瓦斯,确保突出危险区域煤层掘进工作面在预抽钻孔的掩护下进行作业。
(2)突出危险工作面应采取防治突出措施;
(3)无突出危险工作面进行采掘作业时,可不采取防治突出措施,但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4)石门揭穿突出煤层前,必须编制设计,采取综合防治突出措施;
3、实施防治突出措施后,应进行效果检验并确保措施有效,防突措施无效时必须采取防治突出的补充措施;
4、井巷揭穿突出煤层和在突出煤层中进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取震动爆破、远距离爆破、避难硐室、反向风门、压风自救系统等安全防护措施。
(四)防治水管理
准确掌握井田及其周边地表水系、地下水和采空区积水等分布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情况,评估地表水和各地下水系的风险,防治水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组织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防治水计划,制定“探、防、堵、截、排”的综合防治措施;
(2)井下防水、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能力满足实际需要;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针对主要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
(4)每年雨季前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5)防治水设施完善、设备齐全;(6)防治水专项应急预案完善。
(五)防尘管理
建立健全防尘系统,有效降低各作业地点的粉尘浓度,并满足:
1、矿井下列巷道应设臵防尘洒水管道:(1)主要进风大巷;(2)主要回风大巷;(3)主要运输巷;
(4)带式运输机斜井与平巷、盘区进、回风巷;(5)采掘工作面所属各巷道;(6)煤仓与溜煤眼放煤口;(7)转载点;
2、所有水幕灵敏可靠,封闭全断面,使用正常,在下列地点应设臵净化水幕:
(1)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水幕距工作面上下出口不得大于30m);
(2)掘进巷道(在距迎头50~200m范围内);
(3)多巷掘进在回风巷风流汇合处下风侧200m范围内;(4)运输顺槽的转载点、溜煤眼上口及破碎机处;
(5)采区、盘区回风巷在与其相连的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口下风侧50m范围内;
(6)主要进风大巷、主要回风大巷;
3、下列设备应设臵喷雾装臵或者除尘器,并确保喷雾装臵和除尘器正常使用:
(1)采煤机;(2)液压支架;
(3)综掘机、连采机、掘锚机;
4、防尘基础管理完善
(1)及时清扫巷道洒落的煤矸、浮煤,巷道积尘按冲洗周期定期冲洗;(2)按规定的周期测定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且不超标;(3)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完善;(4)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资料齐全。
(六)防灭火管理
建立并保持防灭火管理程序,以消除和控制矿井火灾风险,并确保:
1、防灭火设计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
2、新建矿井、生产矿井延深新水平时,必须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每年对煤层最短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3、内外因发火管理和火区管理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
4、防灭火基础管理符合下列规定:
(1)有防灭火管理制度、矿井防灭火系统图;(2)及时对地表塌陷裂隙进行回填;
(3)有防火密闭管理台帐、火灾预测预报管理台帐、采空区技术管理档案;(4)有井上、下防火措施。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材厂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防火的规定;
(5)有黄泥灌浆、均压、注氮等防灭火技术措施。
(七)监测监控管理
各我矿应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各重要场所“一通三防”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时掌握各种数据变化情况,并可实现对矿井相关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监测监控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监控系统的中心站、分站、传感器等设备齐全,安装设臵要符合规定要求,系统运作不间断、不漏报;
(2)瓦斯传感器必须按期调校,其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要准确,监控中心能适时反映监控场所瓦斯的真实状态;
(3)当瓦斯超限时,能够及时切断工作场所的电源,迫使停止采掘等生产活动,并及时按程序进行汇报;
(4)定期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趋势判断;(5)相关记录、报表内容应与实际相符。
(八)采掘管理
建立并实施采煤、掘进管理程序,消除和控制采掘系统和作业中的危险源,且符合下列要求:
(1)采掘设计要体现安全高效的原则,并保证采掘关系正常;
(2)采煤工作面长度、推进长度、采掘工作面巷道布臵、断面和煤柱留设尺寸的设计应考虑潜在的风险;
(3)作业规程的编制应考虑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中的风险,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巷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施工及地质条件变化时应有补充措施;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搬家倒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X水区、过空巷等要制定专项措施;
(5)支护设计应合理选择支护方式、支护参数,各类支护设施可靠有效;(6)对采掘工作面顶板实施监测,并阶段性做出趋势分析和判断;(7)确保生产矿井、水平、采区和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
(九)爆破管理
我矿应建立并保持爆破管理程序,以控制爆破材料储存、运输和爆破作业过程中的风险,并确保:
(1)爆破材料和爆破设备购臵渠道正规,有合格证和说明书,并进行入库检验和登记;
(2)有专门的爆破器材存放地点,存放点周围环境、存放分类符合《我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存放地点有明显标志;
(3)发爆器及发爆器的钥匙由放炮员随身携带;(4)爆破材料运输方式符合《我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
(5)爆破前按照《我矿安全规程》编制爆破作业说明书,爆破材料按照爆破作业说明书的内容选取,按照说明书进行爆破作业,并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十)地测管理
建立并保持地质测量控制程序,确保采掘作业遇有地质构造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采掘作业的正常进行,并确保:
(1)矿井各类地质报告齐全、规范;(2)在生产过程中各项地质预测预报及时;
(3)掘进给向及时、准确,贯通测量精度符合规程规定或工程要求;(4)基本矿图齐全,内容、精度符合《我矿测量规程》的要求,更新及时;(5)对开采沉陷区进行有效治理,防水(沙)、建(构)筑物保护煤柱设计合理。
(十一)供用电管理
建立并实施供用电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供电、用电风险。供用电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矿井供电必须为双电源、双回路供电,任一回路都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严禁两个回路取自同一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段;
(2)井下各水平中央变电所、井下主排水泵房、主要通风机、地面永久抽放泵站、固定式压风机、矿井立井提升人员系统全部实现双回路供电;
(3)矿井设备、电缆的选型与安装及机房硐室的设臵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潜在的风险;
(4)供电系统及设备相关保护应齐全、灵敏、可靠;
注:上述保护一般指:欠压保护、失压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保护、单相断线保护、漏电保护、急停保护、闭锁保护、无压释放保护等。
(5)大型设备检修要制定专项措施;(6)停送电严格执行工作票管理制度;
(7)确保供用电主要场所通讯畅通、并有足够的照明;
(8)设备监测、检修、维护到位,确保设备完好、运行可靠,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9)设备基础管理规范,各种图纸资料齐全,且应分类存档,便于查阅。
(十二)运输提升管理
建立并保持运输提升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运输、提升过程中的风险。并确保:
(1)各种运输、提升设备运行正常,安全设施、保护齐全、灵敏、可靠; 注:上述保护主要指:打滑、温度、烟雾、堆煤、防跑偏、急停、拉线、速度、断带、防纵撕、逆止、自动洒水、电气闭锁、欠压、过电流、过卷、过速、限速、松绳、防坠、一坡三挡、指示器失效、满仓及“信、集、闭系统”等保护。
(2)各种运输、提升装臵完好、连接件紧固,并定期检验;
(3)运输巷道、运输胶带(轨道)、运输设备相对空间应满足安装、检修、维护及人、车通行的要求;
(4)运输线路、路面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5)车库、车场、硐室设臵和环境符合相关规程要求;(6)运输提升设备技术档案、资料齐全、符合规范;(7)运输提升设备检修记录齐全。
(十三)压气、输送和压力容器管理
1、我矿压气及输送系统设计应科学合理,并确保:
(1)压气设备配备齐全,设备数量、能力满足要求;(2)定期对压气设备进行检修,安全阀和放水阀动作可靠;(3)新安装和检修后进行打压试验;
(4)输送管路设施布臵符合《我矿安全规程》的规定;(5)有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和使用管理办法。
2、压力容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办法;(2)有压力容器完好和存储标准;(3)压力容器有出厂检验合格证;(4)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台帐;(5)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打压试验;
(6)移动式气罐有便于区分类别的颜色和代码,并与《GB7144-86气瓶颜色标记》相一致;
(7)不同气体的气罐分类存放,有防倒装臵;
(8)气瓶有防震胶圈、安全帽和减压器,乙炔发生器有回火防止器。
八、其他综合管理
规范我矿准入、应急与事故、消防、职业健康、环境保护、手工工具、计量器具、登高作业、起重作业、标识标志、施工单位等方面管理,使我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覆盖我矿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和全方位。
(一)证照管理
(1)我矿施工设计符合国家现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及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定和要求;
(2)初步设计为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的设计。(3)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4)确保我矿安全、环保设施严格遵守“三同时”原则;(5)确保施工建设单位具备施工建设资质;(6)保证质量合格,有国家相关部门验收记录。
(7)保证我矿有有效的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资质证、矿长安全资格证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证件。
(二)应急与事故管理
制订并保持事故应急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
1、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并应:
(1)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2)严格按程序对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修订;
(3)确保所有员工都经过《应急预案》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培训;(4)确保我矿保安体系完备,通讯报警系统有效,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序;
(5)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6)确保有矿山救护队为其服务,我矿企业应设立矿山救护队,不具备单独设立矿山救护队条件的我矿企业,应指定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
(7)应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平台。
(8)每一班组至少任命2名经过培训的专(兼)职急救员,急救员名单要在本单位张贴、公布;
(9)每年至少有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10)所有重点作业场所应配臵急救箱,急救箱应放臵在合适的位臵并进行标识;
(11)急救箱内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单》,有专人定期检查,保证医疗器械、药品的完好齐全;
(12)有急救箱配臵分布图及急救用品明细表;
(13)井下设臵的急救箱、隔离式自救器等设臵位臵有明显的标识;(14)有急救用品使用记录,并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分析,以查找受伤害原因。
2、规范事故管理,作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应符合下列
要求:
(1)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2)事故现场应急处臵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3)根据事故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结束后,形成《事故追查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4)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建立事故和事件统计数据档案,并及时向员工公布;
(5)定期对事故进行回顾,以强化风险意识与预控能力。
(三)消防管理
建立并保持消防管理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火灾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1、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消防器材及设施,并应确保:
(1)依据《建筑灭火器配臵设计规范》编制本单位的《灭火器配臵标准》,现场配臵与标准相符;
(2)消防器材放臵处有反光功能的标志牌,放臵位臵不得它用;(3)消防器材设在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无阻塞;不应设臵在潮湿或强腐蚀性以及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4)消火栓的设臵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5)有消防设施分布图和消防器材明细表;(6)对所有的消防器材进行编号;(7)建立了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制度;
(8)灭火器按规定周期经专业部门检验、维护;(9)消防设施维护、检验期间需配备相应替换器材;(10)有《消防设施维护和保养制度》;
(11)建筑物公共场所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等始终保持畅通。
2、定期组织进行消防演练
(1)制定《消防演习计划》,并按计划实施;(2)有义务消防组织,消防队员名单要张贴公布;
(3)所有专兼职消防队员都按《消防管理条理》规定进行培训和训练。
3、定期向员工宣传消防知识
(1)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消防安全宣传;(2)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
(3)确保消防急救电话和消防队员联系方式向全体员工公示。
(四)职业健康管理
建立并保持员工职业健康控制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职业健康方面的有害因素,保障员工职业健康。
1、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并应确保:
(1)作业人员周围环境(温度、噪声、煤尘、烟尘等)满足健康要求;(2)各作业环境及餐饮、洗浴等公共场所卫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3)员工个体防护及各作业场所健康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提示标志醒目;
(4)有为我矿提供及时服务的医疗机构,设臵能满足员工日常健康检查和紧急救护需要。
2、建立员工健康检查监护制度,及时掌握员工安全健康状况,做好员工职业病预防工作,并应:
(1)对在岗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健康监护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2)有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并按计划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3)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4)每次体检结束后,对员工提供预防疾病和职业病的医学建议;(5)对发现患有职业病的员工,立即通知并提供治疗及康复条件并妥善安臵;
(6)员工上岗、转岗、离岗前,进行健康检查;(7)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宣传、培训。
(五)环境保护管理
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预防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保持我矿环境良好。环境保护应:
(1)制订完备的环境综合治理计划和目标,有专门机构检查;
(2)规范我矿废油脂的回收管理,设臵防止油脂泄漏和废油回收的设施或装臵,并对废弃油品进行标识;
(3)严格落实我矿废气或粉尘物质监测和控制措施;
(4)对我矿污水排放和净化进行监测,确保污水通过管路排放到地面集中处理,符合《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技术要求;
(5)确保我矿噪声防护完善,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监测,噪音超标地点应有降噪措施;
(6)对我矿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理;(7)规范我矿放射性设施管理,废弃放射性物质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臵。
(六)手工工具管理
有手工工具完好标准、使用规程和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1)有手工工具检查清单;
(2)自制手工工具、非标制作的手工工具要预先制定标准,并经批准;(3)不使用时,要将工具整齐摆放在指定的工具箱(包、袋、套)或库内,利刃工具有专门的护套;
(4)集体手工工具由专人管理;
(5)有手工工具使用管理台帐,损坏的工具应及时更换;
(6)在高架平台使用手工工具时,手工工具必须加装固定的手腕带;(7)用于井下作业的手工工具,应考虑防爆要求;(8)对气动工具使用前进行风险评估;
(9)有使用的气动工具的登记台帐、管理办法和定期检查记录。
(七)计量器具管理
建立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和台帐,并确保:
(1)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和检定,并有记录;
(2)计量器具维护及时和保养记录齐全;
(3)计量器具存储在适宜环境下,做到防水、防火、防锈、防变质(现场)、防损坏。
(八)登高作业管理
建立登高作业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1)登高或高空作业防护设施符合《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2)高架作业平台的设计、制作和安装符合《固定式工业钢平台》的要求;(3)梯子的制作和安装符合《移动式轻金属折梯安全标准》、《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
(4)行人台阶的设计和施工符合《行人台阶设计要求》规定;(5)爬梯有编号,并有《爬梯使用管理台帐》;
(6)固定梯至少每季度检查一次,移动式爬梯、脚手架除使用前要检查外,至少每旬检查一次;
(7)高空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
(九)起重作业管理
建立起重管理制度和《起重设备操作规程》,并符合下列要求:(1)新购或维修的所有起吊机具均经检验,有出厂合格证;(2)所有起吊机具均应编号,建档登记;(3)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对起重机械进行检验;(4)所有起吊机具上均标明了最大起重载荷;(5)吊钩安全闩应完好;
(6)定期对起重设备及吊具按《起重机具和吊具完好标准》进行检查;(7)起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8)高空起重作业时,安全通道畅通,无非作业人员进入现场;(9)固定起重作业场所张贴了起重指挥手势示意图。
(十)标识标志管理
建立并保持标识标志管理程序,以规范标识标志的使用、设臵、检查与维护。标识标志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全体员工培训标识标志的含义,并建立标识标志公示牌板;(2)井巷标识牌板的安装不应妨碍人车通行;
(3)工作和作业场所标识标志的设臵应便于作业人员观看;(4)消防器材和急救设施存放点有明显的指示标志;
(5)噪音超标区、有毒有害区域、危险区域及受污染区域应有警示标识,并保持完好;
(6)所有工业管路均有介质色标和介质流向标识;
(7)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辆和储存场所有符合标准要求的标志;(8)固定管路和有害介质管路上的阀门有标签,并在管路布臵图上有识别标识;
(9)地面公共场所和井下巷道有避灾路线指示标志;
(10)仓库、车间、道路、露天场地按功能要求进行划线分区管理,并有功能分区标识;
(11)设备有标有最大载荷(负荷)的标签,大容量的储罐要加标签说明介质和危险性。
(十一)施工单位管理
1、我矿应对施工单位进行管理,规范施工单位准入,预防施工单位生产事故,并应:
(1)制订施工单位管理制度和办法;
(2)在选择和确定施工单位时,须确认其符合安全健康管理要求,具备相关施工资质;
(3)要求施工单位对可能发生的赔偿责任进行投保,并实行风险抵押;(4)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条款;(5)确保施工单位有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具有相应的资质;
(6)确保施工单位有内部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并有针对具体项目的作业规程;
(7)保证开工前所有施工人员接受安全健康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8)每年至少对施工单位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2、我矿应对施工单位现场施工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并应:
(1)对施工单位进场人员、材料、施工机具、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2)确保现场有具备安全资质的管理人员跟班作业;(3)定期、不定期对施工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4)确保施工单位每班召开班前会,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
九、检查、审核与评审
(一)检查
1、制定反映我矿全面风险预控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1)涵盖并满足本规范的要求;(2)结合我矿自身特点;
(3)符合促进风险预控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2、定期或不定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应:(1)系统、全面;
(2)重点关注可能产生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3)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
3、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1)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按照不符合的处理程序予以纠正;
(3)重新审核或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二)审核
制定并保持体系审核程序,定期开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以审核实施情况与体系的符合性,评价是否能有效满足我矿的方针和目标。体系审核应:
(1)覆盖体系范围内的所有运行活动;(2)由能够胜任审核工作的人员进行;
(3)对审核结果进行记录,并定期向管理者报告,管理者应对审核结果进行评审,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4)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所有相关方,以便采取纠正措施;
(5)对已批准的纠正措施制定行动计划,并作出跟踪监测安排,以确保各项建议的有效落实。
如果可能,审核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注:这里“无直接责任的人员”并不意味着必须来自企业外部。
(三)管理评审
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
(1)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
(2)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其它要素;
(3)评审结果应予公布,并应跟踪监测其改进情况;(4)将评审结果形成文件。
十、工作要求
1、全矿所有职工要认清目前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
2、领导小组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制定方案,明确风险预警的目的,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我矿安全生产。
3、牢固树立“煤矿事故是可防可控”的理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排查(自检自查、回返复查、阶段检查、日常检查等)。
4、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和问题,按照专业进行梳理、认真思考,形成定期的安全状态分析制度。
5、每月召开一次针对瓦斯治理、水害防治等有可能诱发事故的大隐患专题会议,做到提前风险预警、消除事故隐患。
附:我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统流程图
风险预控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第四篇:安全风险预控制度(修订)
山西吕梁中阳西合煤业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二〇一七年
发布令
为全面辨识、管控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现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
矿长:
二〇一七年七月一日
目录
第一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1 第二章 风险预控管理.....................................6 第三章 保障管理.........................................9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10 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13 综合管理........................................21 检查、审核与评审................................29
第一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为全面辨识、管控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并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业务科室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
组
长:矿
长
副 组 长:安全副矿长 总工程师
生产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 矿长助理
成 员:科队长以上管理人员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检查科,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日常工作。
(二)领导组职责
1、矿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安全副矿长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各副矿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专业副总工程师及业务科室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
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5、区队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6、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三)办公室职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
3、指导、督促各科室、区(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组织相关人员对全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承办上级部门和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程序、评估方法
(一)综合辨识程序
1、辨识评估
每年由矿长亲自组织,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系统技术人员和专家,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我矿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月度辨识评估
每月由矿长组织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分析,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布置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明确责任分工;每旬由各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并于当日下午各分管副矿长组织本系统骨干精英,召开本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二)专项辨识程序
1、全国其他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矿发生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分管副矿长、副总工程师和业务科室、区队,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2、由矿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3、由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4、由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旬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
控措施。
5、由安全副矿长牵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6、矿领导带班上岗过程中,严格按照集团公司“三走到、三必到”原则,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7、各业务部门要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8、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五、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
1、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全矿要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安监站负责做好日常监督检查。
2、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安全检查科每半年至少组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年对全矿所有入井人员进行以、综合、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3、各业务部门要探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由安监站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受风险
危害的相邻作业区域区队、班组、岗位。
六、考核办法
1、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活动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500元;风险辨识不认真,辨识内容不清晰的,罚主要责任人300元;
2、各系统针对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未按规定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3、各系统未按规定编写系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4、本单位作业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不认真或弄虚作假的,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罚主要责任人200元。
5、上岗干部、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未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或未严格按照评估单现场监管的,罚跟班干部、班组长各200元。
6、岗位员工上岗前未严格按照评估单对上岗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罚责任人100元;凡发现安全风险未及时处理并汇报的,罚责任人100元。
7、岗位员工汇报的安全风险值班人员未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的罚当班值班干部100元。
8、各业务部门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结果未按要求进行跟踪落实闭合管理的,罚责任单位正职各500元。
9、各相关未按规定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的,罚责任单位正职各200元。
第二章
风险预控管理
矿井应建立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程序,以全面辨识矿井生产系统和作业活动中的各种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并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
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矿井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并确保:
1、危险源辨识前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2、辨识范围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及区域;
3、对所有工作任务建立清册并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
(2)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
(3)危险源辨识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4)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系统(采掘系统、机电运输系统、“一通三防”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4、工作程序或标准改变、生产工艺发生变化以及工作区域的设备和设施有重大改变时,能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5、发生事故(包括未遂)、出现重大不符合项时能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二、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应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1)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2)针对风险管理对象矿井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
(3)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4)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5)矿井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危险源监测
矿井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
(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2)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
四、风险预警
矿井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风险预警应:
(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五、风险控制
矿井应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
并符合:
(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
(3)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3)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5)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六、信息与沟通
矿井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矿井应确保:
(1)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2)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
七、风险财政管理
矿井应实施风险财政管理,以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强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并应:
(1)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应包含保险理赔相关分析;
(2)对单位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3)按照国家规定,对员工进行投保;
(4)有矿井投保险种的记录和理赔费用的统计和赔付资料。
第三章
保障管理
矿井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障矿井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
一、组织保障
矿井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
(1)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2)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矿井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由矿井最高管理者承担。矿井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
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二、制度保障
1、矿井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并确保:(1)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
(2)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2、矿井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
(1)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2)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
(3)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4)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3、矿井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保证在体
系运行的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并确保:
(1)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文件收发、传达、归档;(2)文件收发、归档要有记录,并形成目录清单;
(3)作废文件有标识,销毁文件有记录,无在用的无效、失效文件;(4)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5)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
三、安全文化保障
矿井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
(1)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2)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
(3)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矿井的各项管理。
第四章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
矿井建立并保持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程序,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和梳理,并应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和控制措施,以实现人员准入、培训、监督全过程的流程管理。
一、人员准入管理
矿井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人员准入管理标准应:(1)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
(2)明确员工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
二、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
矿井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人员不安全行为梳理应:
(1)全面、具体、准确、有针对性;(2)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
三、员工岗位规范
在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矿井应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
(1)种类齐全;
(2)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3)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4)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5)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6)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必须制定书面安全工作程序。
四、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
矿井应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
(1)结合矿井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2)涵盖影响矿井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3)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五、员工培训教育
矿井应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
(1)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制度;
(2)有足够的培训资源(师资、教材、资金、场所、设施等);(3)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
培训。
(4)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5)每年末对上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6)每年末根据上述两个报告,编制下培训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7)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8)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9)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10)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11)确保培训机构和师资,有相关资质证书;
(12)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帐;(1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14)新入矿员工要接受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六、员工行为监督
矿井应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
(1)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2)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
(3)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七、员工档案
矿井应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
(1)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
(2)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
(3)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
第五章
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一、采掘管理
矿井建立并实施采煤、掘进管理程序,消除和控制采掘系统和作业中的危险源,且符合下列要求:
(1)采掘设计要体现安全高效的原则,并保证采掘关系正常;(2)采煤工作面长度、推进长度、采掘工作面巷道布置、断面和煤柱留设尺寸的设计应考虑潜在的风险;
(3)作业规程的编制应考虑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中的风险,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巷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施工及地质条件变化时应有补充措施;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搬家倒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富水区、过空巷等要制定专项措施;
(5)支护设计应合理选择支护方式、支护参数,各类支护设施可靠有效;
(6)对采掘工作面顶板实施监测,并阶段性做出趋势分析和判断;(7)确保生产矿井、水平、采区和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
二、地测管理
矿井应建立并保持地质测量控制程序,确保采掘作业遇有地质构造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采掘作业的正常进行,并确保:
(1)矿井各类地质报告齐全、规范;(2)在生产过程中各项地质预测预报及时;
(3)掘进给向及时、准确,贯通测量精度符合规程规定或工程要求;
(4)基本矿图齐全,内容、精度符合相关要求,更新及时;(5)对开采沉陷区进行有效治理,防水(沙)、建(构)筑物保护煤柱设计合理。
三、防治水管理
矿井准确掌握井田及其周边地表水系、地下水和采空区积水等分布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情况,评估地表水和各地下水系的风险,防治水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组织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防治水计划,制定“探、防、堵、截、排”的综合防治措施;
(2)井下防水、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能力满足实际需要;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针对主要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
(4)每年雨季前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5)防治水设施完善、设备齐全;(6)防治水专项应急预案完善。
四、供用电管理
矿井应建立并实施供用电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供电、用电风险。供用电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矿井供电必须为双电源、双回路供电,任一回路都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严禁两个回路取自同一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段;
(2)井下各水平中央变电所、井下主排水泵房、主要通风机、地面永久抽放泵站、固定式压风机、矿井立井提升人员系统全部实现双回路供电;
(3)矿井设备、电缆的选型与安装及机房硐室的设置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潜在的风险;
(4)供电系统及设备相关保护应齐全、灵敏、可靠;
注:上述保护一般指:欠压保护、失压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保护、单相断线保护、漏电保护、急停保护、闭锁保护、无压释放保护等。
(5)大型设备检修要制定专项措施;(6)停送电严格执行工作票管理制度;
(7)确保供用电主要场所通讯畅通、并有足够的照明;
(8)设备监测、检修、维护到位,确保设备完好、运行可靠,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9)设备基础管理规范,各种图纸资料齐全,且应分类存档,便于查阅。
五、运输提升管理
矿井建立并保持运输提升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运输、提升过程中的风险。并确保:
(1)各种运输、提升设备运行正常,安全设施、保护齐全、灵敏、可靠;
注:上述保护主要指:打滑、温度、烟雾、堆煤、防跑偏、急停、拉线、速度、断带、防纵撕、逆止、自动洒水、电气闭锁、欠压、过电流、过卷、过速、限速、松绳、防坠、一坡三挡、指示器失效、满仓及“信、集、闭系统”等保护。
(2)各种运输、提升装置完好、连接件紧固,并定期检验;(3)运输巷道、运输胶带(轨道)、运输设备相对空间应满足安装、检修、维护及人、车通行的要求;
(4)运输线路、路面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5)车库、车场、硐室设置和环境符合相关规程要求;(6)运输提升设备技术档案、资料齐全、符合规范;
(7)运输提升设备检修记录齐全。
六、压气、输送和压力容器管理
1、矿井压气及输送系统设计应科学合理,并确保:(1)压气设备配备齐全,设备数量、能力满足要求;(2)定期对压气设备进行检修,安全阀和放水阀动作可靠;(3)新安装和检修后进行打压试验;(4)输送管路设施布置符合相关规定;(5)有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和使用管理办法。
2、压力容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办法;(2)有压力容器完好和存储标准;(3)压力容器有出厂检验合格证;(4)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台帐;(5)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打压试验;
(6)移动式气罐有便于区分类别的颜色和代码,并与《GB7144-86 气瓶颜色标记》相一致;
(7)不同气体的气罐分类存放,有防倒装置;
(8)气瓶有防震胶圈、安全帽和减压器,乙炔发生器有回火防止器。
七、通风管理
矿井应建立并保持通风管理控制程序,以控制和消除通风系统中潜在的风险。通风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矿井和工作面必须具备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采区应实行分区通风,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自然发火严重矿井的采区等,要设专用回风巷;
(2)风机、风门、风桥、风筒、密闭等井上下通风设施保持完好无损,通风巷道保证有足够的断面并保证不失修;
(3)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种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必须满足
安全生产的要求;
(4)风速、有害气体浓度等,必须符合《规程》要求;
(5)按规定及时测风、调风,保证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均衡,并按规定的周期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6)局扇通风要符合《规程》的要求,采用双风机、双电源,能自动切换,保持连续均衡供风;
(7)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各种参数符合规定,并定期进行反风演习;
(8)通风基础测试报告、记录齐全。
八、监测监控管理
矿井应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各重要场所“一通三防”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时掌握各种数据变化情况,并可实现对矿井相关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监测监控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监控系统的中心站、分站、传感器等设备齐全,安装设置要符合规定要求,系统运作不间断、不漏报;
(2)瓦斯传感器必须按期调校,其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要准确,监控中心能适时反映监控场所瓦斯的真实状态;
(3)当瓦斯超限时,能够及时切断工作场所的电源,迫使停止采掘等生产活动,并及时按程序进行汇报;
(4)定期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趋势判断;(5)相关记录、报表内容应与实际相符。
九、瓦斯管理
矿井建立并保持瓦斯管理程序,通过瓦斯检测,及时掌握瓦斯浓度变化情况并采取措施,确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矿井建立完善瓦斯管理制度,并应:
(1)明确瓦斯防治责任,并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
(2)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
(3)严格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实行群防群治;
2、矿井应强化瓦斯检测,并应确保:
(1)有瓦斯检测专门机构,且人员配备满足要求;(2)每年对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进行鉴定;(3)相关入井人员按规程规定携带便携式或光学甲烷检测仪;(4)瓦斯检查员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瓦斯检查记录做到井下牌板、检查记录手册、瓦斯台帐三对口;
(5)瓦斯检查人员严格按程序进行交接班;
(6)瓦斯检查地点的设置及检查次数符合《矿井安全规程》规定;(7)每日按程序规范进行瓦斯情况汇报。
3、矿井应制订瓦斯隐患处理措施,并应确保:
(1)有瓦斯积聚排放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措施进行排放;(2)排放瓦斯前必须先确认回风系统的人员已撤退完毕,电源已全部切断,并已设置警戒栅栏、警标和停电牌;
(3)每次排放瓦斯都应做好记录,建册登记;
(4)临时停风地点,要立即断电撤人,设置栅栏、警示标志;(5)长期停风区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封闭。
4、矿井应采取瓦斯隔爆措施,并应:
(1)在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间设置主要隔爆水棚;
(2)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煤层掘进巷道采用独立通风的其他巷道设置辅助隔爆水棚;
(3)对隔爆设施实行挂牌管理,定期检查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
5、高瓦斯矿井应建立瓦斯抽放系统,瓦斯抽放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瓦斯抽放系统符合相关规定和规范,并按周期对抽放系统进行
测定,确保系统参数合理、运行有效;
(2)地面抽采与地下抽采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应综合采取投产前的预抽采、采动层抽采、边开采边抽采、老空区抽采等措施;
(3)凡是应当抽采的煤层,都必须最大限度地抽采;
(4)矿井生产计划与瓦斯抽采达标煤量相匹配,采掘生产活动应始终在抽采达标区域内进行;
(5)掌握瓦斯基础参数,吨煤瓦斯含量、煤层的瓦斯压力、矿井和工作面瓦斯抽采率、采煤工作面回采前的瓦斯含量,达到相关规定的标准。
十、防灭火管理
矿井应建立并保持防灭火管理程序,以消除和控制矿井火灾风险,并确保:
1、防灭火设计符合相关规定;
2、生产矿井延深新水平时,必须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3、内外因发火管理和火区管理符合相关规定;
4、防灭火基础管理符合下列规定:
(1)有防灭火管理制度、矿井防灭火系统图;(2)及时对地表塌陷裂隙进行回填;
(3)有防火密闭管理台帐、火灾预测预报管理台帐、采空区技术管理档案;
(4)有井上、下防火措施。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材厂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防火的规定;
(5)有黄泥灌浆、均压、注氮等防灭火技术措施。
十一、防尘管理
矿井应建立健全防尘系统,有效降低各作业地点的粉尘浓度,并满足:
1、矿井下列巷道应设置防尘洒水管道:(1)主要进风大巷;(2)主要回风大巷;
(3)主要运输巷;
(4)带式运输机斜井与平巷、盘区进、回风巷;(5)采掘工作面所属各巷道;(6)煤仓与溜煤眼放煤口;(7)转载点;
2、所有水幕灵敏可靠,封闭全断面,使用正常,在下列地点应设置净化水幕:
(1)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水幕距工作面上下出口不得大于30m);(2)掘进巷道(在距迎头50~200m范围内);
(3)多巷掘进在回风巷风流汇合处下风侧200m范围内;(4)运输顺槽的转载点、溜煤眼上口及破碎机处;
(5)采区、盘区回风巷在与其相连的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口下风侧50m范围内;
(6)主要进风大巷、主要回风大巷;
3、下列设备应设置喷雾装置或者除尘器,并确保喷雾装置和除尘器正常使用:
(1)采煤机;(2)液压支架;
(3)综掘机、连采机、掘锚机;
4、防尘基础管理完善
(1)及时清扫巷道洒落的煤矸、浮煤,巷道积尘按冲洗周期定期冲洗;
(2)按规定的周期测定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且不超标;(3)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完善;(4)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资料齐全。
十二、爆破管理
矿井应建立并保持爆破管理程序,以控制爆破材料储存、运输和爆破
作业过程中的风险,并确保:
(1)爆破材料和爆破设备购置渠道正规,有合格证和说明书,并进行入库检验和登记;
(2)有专门的爆破器材存放地点,存放点周围环境、存放分类符合《矿井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存放地点有明显标志;
(3)发爆器及发爆器的钥匙由放炮员随身携带;(4)爆破材料运输方式符合《矿井安全规程》相关规定;
(5)爆破前按照《矿井安全规程》编制爆破作业说明书,爆破材料按照爆破作业说明书的内容选取,按照说明书进行爆破作业,并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第六章
综合管理
矿井应规范矿井准入、应急与事故、消防、职业健康、环境保护、手工工具、计量器具、登高作业、起重作业、标识标志、施工单位等方面管理,使矿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覆盖矿井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和全方位。
一、矿井准入管理
矿井在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应进行安全评价,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降低风险,矿井设计应:
(1)符合国家现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及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定和要求;
(2)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矿井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并应:(3)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4)确保矿井安全、环保设施严格遵守“三同时”原则;(5)确保施工建设单位具备施工建设资质;(6)保证质量合格,有国家相关部门验收记录。
矿井投产前必须保证有有效的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
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资质证、矿长安全资格证。
二、应急与事故管理
矿井应制订并保持事故应急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
1、矿井应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并应:
(1)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2)严格按程序对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修订;(3)确保所有员工都经过《应急预案》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培训;
(4)确保矿井保安体系完备,通讯报警系统有效,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序;
(5)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
(6)确保有矿山救护队为其服务,矿井企业应设立矿山救护队,不具备单独设立矿山救护队条件的矿井企业,应指定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
(7)应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平台。矿井应规范急救管理,并应确保:
(8)每一班组至少任命2名经过培训的专(兼)职急救员,急救员名单要在本单位张贴、公布;
(9)每年至少有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10)所有重点作业场所应配置急救箱,急救箱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标识;
(11)急救箱内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单》,有专人定期检查,保证医疗器械、药品的完好齐全;
(12)有急救箱配置分布图及急救用品明细表;
(13)井下设置的急救箱、隔离式自救器等设置位置有明显的标识;(14)有急救用品使用记录,并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分析,以查找受伤害原因。
2、矿井应规范事故管理,作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2)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3)根据事故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结束后,形成《事故追查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4)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建立事故和事件统计数据档案,并及时向员工公布;
(5)定期对事故进行回顾,以强化风险意识与预控能力。
三、消防管理
矿井应建立并保持消防管理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火灾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1、矿井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消防器材及设施,并应确保:
(1)依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编制本单位的《灭火器配置标准》,现场配置与标准相符;
(2)消防器材放置处有反光功能的标志牌,放置位置不得它用;(3)消防器材设在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无阻塞;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以及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4)消火栓的设置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5)有消防设施分布图和消防器材明细表;(6)对所有的消防器材进行编号;
(7)建立了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制度;
(8)灭火器按规定周期经专业部门检验、维护;(9)消防设施维护、检验期间需配备相应替换器材;(10)有《消防设施维护和保养制度》;
(11)建筑物公共场所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等始终保持畅通。
2、矿井应定期组织进行消防演练,并应:(1)制定《消防演习计划》,并按计划实施;(2)有义务消防组织,消防队员名单要张贴公布;
(3)所有专兼职消防队员都按《消防管理条理》规定进行培训和训练。
3、矿井应定期向员工宣传消防知识,并应:(1)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消防安全宣传;(2)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
(3)确保消防急救电话和消防队员联系方式向全体员工公示。
四、职业健康管理
矿井应建立并保持员工职业健康控制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职业健康方面的有害因素,保障员工职业健康。
1、矿井应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并应确保:
(1)作业人员周围环境(温度、噪声、煤尘、烟尘等)满足健康要求;(2)各作业环境及餐饮、洗浴等公共场所卫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3)员工个体防护及各作业场所健康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提示标志醒目;
(4)有为矿井提供及时服务的医疗机构,设置能满足员工日常健康检查和紧急救护需要。
2、矿井应建立员工健康检查监护制度,及时掌握员工安全健康状况,做好员工职业病预防工作,并应:
(1)对在岗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健康监护符合《矿井安全规程》
规定;
(2)有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并按计划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3)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4)每次体检结束后,对员工提供预防疾病和职业病的医学建议;(5)对发现患有职业病的员工,立即通知并提供治疗及康复条件并妥善安置;
(6)员工上岗、转岗、离岗前,进行健康检查;(7)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宣传、培训。
五、环境保护管理
矿井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预防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保持矿井环境良好。环境保护应:
(1)应制订完备的环境综合治理计划和目标,有专门机构检查;(2)规范矿井废油脂的回收管理,设置防止油脂泄漏和废油回收的设施或装置,并对废弃油品进行标识;
(3)严格落实矿井废气或粉尘物质监测和控制措施;
(4)对矿井污水排放和净化进行监测,确保污水通过管路排放到地面集中处理,符合《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技术要求;
(5)确保矿井噪声防护完善,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监测,噪音超标地点应有降噪措施;
(6)对矿井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理;
(7)规范矿井放射性设施管理,废弃放射性物质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六、手工工具管理
矿井应有手工工具完好标准、使用规程和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1)有手工工具检查清单;
(2)自制手工工具、非标制作的手工工具要预先制定标准,并经批准;
(3)不使用时,要将工具整齐摆放在指定的工具箱(包、袋、套)或库内,利刃工具有专门的护套;
(4)集体手工工具由专人管理;
(5)有手工工具使用管理台帐,损坏的工具应及时更换;
(6)在高架平台使用手工工具时,手工工具必须加装固定的手腕带;(7)用于井下作业的手工工具,应考虑防爆要求;(8)对气动工具使用前进行风险评估;
(9)有使用的气动工具的登记台帐、管理办法和定期检查记录。
七、计量器具管理
矿井应建立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和台帐,并确保:(1)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和检定,并有记录;(2)计量器具维护及时和保养记录齐全;
(3)计量器具存储在适宜环境下,做到防水、防火、防锈、防变质(现场)、防损坏。
八、登高作业管理
矿井应建立登高作业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1)登高或高空作业防护设施符合《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2)高架作业平台的设计、制作和安装符合《固定式工业钢平台》的要求;
(3)梯子的制作和安装符合《移动式轻金属折梯安全标准》、《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
(4)行人台阶的设计和施工符合《行人台阶设计要求》规定;(5)爬梯有编号,并有《爬梯使用管理台帐》;
(6)固定梯至少每季度检查一次,移动式爬梯、脚手架除使用前要
检查外,至少每旬检查一次;
(7)高空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
九、起重作业管理
矿井应建立起重管理制度和《起重设备操作规程》,并符合下列要求:(1)新购或维修的所有起吊机具均经检验,有出厂合格证;(2)所有起吊机具均应编号,建档登记;(3)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对起重机械进行检验;(4)所有起吊机具上均标明了最大起重载荷;(5)吊钩安全闩应完好;
(6)定期对起重设备及吊具按《起重机具和吊具完好标准》进行检查;
(7)起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8)高空起重作业时,安全通道畅通,无非作业人员进入现场;(9)固定起重作业场所张贴了起重指挥手势示意图。
十、标识标志管理
矿井应建立并保持标识标志管理程序,以规范标识标志的使用、设置、检查与维护。标识标志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全体员工培训标识标志的含义,并建立标识标志公示牌板;(2)井巷标识牌板的安装不应妨碍人车通行;
(3)工作和作业场所标识标志的设置应便于作业人员观看;(4)消防器材和急救设施存放点有明显的指示标志;
(5)噪音超标区、有毒有害区域、危险区域及受污染区域应有警示标识,并保持完好;
(6)所有工业管路均有介质色标和介质流向标识;
(7)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辆和储存场所有符合标准要求的标志;(8)固定管路和有害介质管路上的阀门有标签,并在管路布置图上有识别标识;
(9)地面公共场所和井下巷道有避灾路线指示标志;
(10)仓库、车间、道路、露天场地按功能要求进行划线分区管理,并有功能分区标识;
(11)设备有标有最大载荷(负荷)的标签,大容量的储罐要加标签说明介质和危险性。
十一、施工单位管理
1、矿井应对施工单位进行管理,规范施工单位准入,预防施工单位生产事故,并应:
(1)应制订施工单位管理制度和办法;
(2)在选择和确定施工单位时,须确认其符合安全健康管理要求,具备相关施工资质;
(3)要求施工单位对可能发生的赔偿责任进行投保,并实行风险抵押;
(4)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条款;(5)确保施工单位有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具有相应的资质;(6)确保施工单位有内部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并有针对具体项目的作业规程;
(7)保证开工前所有施工人员接受安全健康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8)每年至少对施工单位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2、矿井应对施工单位现场施工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并应:(1)对施工单位进场人员、材料、施工机具、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
(2)确保现场有具备安全资质的管理人员跟班作业;(3)定期、不定期对施工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4)确保施工单位每班召开班前会,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
第七章
检查、审核与评审
一、检查
1、矿井应制定反映企业全面风险预控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
(1)涵盖并满足本规范的要求;(2)结合矿井自身特点;
(3)符合促进风险预控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2、矿井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应:(1)系统、全面;
(2)重点关注可能产生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3)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
3、矿井应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1)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按照不符合的处理程序予以纠正;
(3)重新审核或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二、审核
矿井应制定并保持体系审核程序,定期开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以审核实施情况与体系的符合性,评价是否能有效满足企业的方针和目标。体系审核应:
(1)覆盖体系范围内的所有运行活动;(2)由能够胜任审核工作的人员进行;
(3)对审核结果进行记录,并定期向管理者报告,管理者应对审核结果进行评审,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4)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所有相关方,以便采取纠正措施;(5)对已批准的纠正措施制定行动计划,并作出跟踪监测安排,以确保各项建议的有效落实。
如果可能,审核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注:这里“无直接责任的人员”并不意味着必须来自企业外部。
三、管理评审
矿井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
(1)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
(2)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其它要素;
(3)评审结果应予公布,并应跟踪监测其改进情况;(4)将评审结果形成文件。
第五篇: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
1、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风电场安全管理工作,提高风电场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实现对风险的超前控制,以预防事故的发生,结合风电场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等设备的风险预控管理。
3、引用标准
3.1 《电气安全术语》GB/T 4776 3.2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GB 19517-2004 3.3 《电气设备的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降低》GB/T 22696-2008 3.5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国华河北分公司2011版)
4、风险预控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程序,以全面辨识生产系统和作业活动中的各种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存在的风险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4.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风电场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并确保: 4.1.1危险源辨识前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4.1.2辨识范围覆盖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及区域;
4.1.3对所有工作任务建立清册并逐一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4.1.3.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 4.1.3.2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 4.1.3.3危险源辨识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4.1.3.4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4.1.4工作程序或标准改变、生产工艺发生变化以及工作区域的设备和设施有重大改变时,能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4.1.5发生事故(包括未遂)、出现重大不符合项时能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4.2 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应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4.2.1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4.2.2针对风险管理对象风电场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
4.2.3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4.2.4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4.2.5风电场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4.3 危险源监测
风电场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 4.3.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 4.3.2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4.3.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4.4 风险预警
风电场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
4.4.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4.4.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4.5 风险控制
风电场应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
4.5.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4.5.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
4.5.3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4.5.4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4.5.5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4.6 信息与沟通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风电场应确保:
4.6.1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4.6.2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 4.6.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4.6.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4.7 风险财政管理
风电场应实施风险财政管理,以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强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并应:
4.7.1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应包含保险理赔相关分析;
4.7.2对单位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 4.7.3按照国家规定,对员工进行投保;
4.7.4有风电投保险种的记录和理赔费用的统计和赔付资料。4.8 工余安全健康管理
风电场应了解和掌握员工工余安全健康状况,对员工工余安全健康进行管理,并应:
4.8.1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有关工余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在员工业余活动集中区域张贴工余安全健康的宣传资料;
4.8.2组织员工对工余安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 4.8.3鼓励员工汇报工余安全健康事故,并形成制度。
5、保障管理 风电场应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障风电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5.1 组织保障
5.1.1风电场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
5.1.1.1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 5.1.1.2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5.1.2风电场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由风电场最高管理者承担。
5.1.3风电场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
5.2 制度保障
5.2.1风电场应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 5.2.1.1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
5.2.1.2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5.2.2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
5.2.2.1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5.2.2.2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
5.2.2.3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5.2.2.4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5.2.3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保证在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并确保: 5.2.3.1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文件收发、传达、归档; 5.2.3.2文件收发、归档要有记录,并形成目录清单;
5.2.3.3作废文件有标识,销毁文件有记录,无在用的无效、失效文件;
5.2.3.4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5.2.3.5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
5.3 安全文化保障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
5.3.1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5.3.2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
5.3.3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风电场的各项管理。
6、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程序,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和梳理,并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和控制措施,以实现人员准入、培训、监督全过程的流程管理。6.1 人员准入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人员准入管理标准应: 6.1.1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
6.1.2明确员工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6.2 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
风电场应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人员不安全行为梳理应:
6.2.1全面、具体、准确、有针对性; 6.2.2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6.3 员工岗位规范
在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风电场应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
6.3.1种类齐全;
6.3.2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6.3.3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 6.3.4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 6.3.5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6.3.6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必须制定书面安全工作程序。6.4 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
风电场应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
6.4.1结合风电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 6.4.2涵盖影响风电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 6.4.3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6.5 员工培训教育
风电场应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
6.5.1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制度; 6.5.2有足够的培训资源(师资、教材、资金、场所、设施等);
6.5.3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6.5.4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6.5.5每年末对上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6.5.6每年末根据上述两个报告,编制下培训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6.5.7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 6.5.8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 6.5.9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6.5.10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6.5.11确保培训机构和师资,有相关资质证书;
6.5.12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帐; 6.5.1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 6.5.14新入矿员工要接受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6.6 员工行为监督
风电场应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
6.6.1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 6.6.2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
6.6.3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6.7 员工档案
风电场应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 6.7.1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
6.7.2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 6.7.3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
7、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7.1 风电机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实施风电机检修、维护管理程序,消除和控制作业中的危险源,且符合下列要求:
7.1.1天气情况应符合检修维护要求;
7.1.2与主控联系确认故障性质及历史档案;
7.1.3检修维护人员身体状况良好,个人防护用品佩戴齐全; 7.1.4检修维护中选用合适的工具;
7.1.5检修维护前对检修部位进行危险评估; 7.1.6确保风电机周围无人或物,防止高空坠物。7.2 变电站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变电站控制程序,确保变电站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并确保: 7.2.1检修相关规程制度齐全; 7.2.2设备资料齐全;
7.2.3严格规范设备巡视制度;
7.2.4对运行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8、综合管理
风电场应规范风电场准入、应急与事故、消防、职业健康、环境保护、手工工具、计量器具、登高作业、起重作业、标识标志、施工单位等方面管理,使风电场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覆盖风电场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和全方位。8.1 风电场准入管理
风电场在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应进行安全评价,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降低风险,风电场设计应:
8.1.1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定和要求; 8.1.2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8.1.3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8.1.4确保风电场安全、环保设施严格遵守“三同时”原则; 8.1.5确保施工建设单位具备施工建设资质; 8.1.6保证质量合格,有国家相关部门验收记录。8.2 应急与事故管理
风电场应制订并保持事故应急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8.2.1风电场应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并应:
8.2.1.1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8.2.1.2严格按程序对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修订;
8.2.1.3确保所有员工都经过《应急预案》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培训; 8.2.1.4确保风电场保安体系完备,通讯报警系统有效,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序;
8.2.1.5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 8.2.1.6应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平台。
8.2.1.7每一班组至少任命1名经过培训的专(兼)职安全员,安全员名单要在本单位张贴、公布;
8.2.1.8每年至少有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8.2.1.9所有重点作业场所应配置急救箱,急救箱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标识; 8.2.1.10急救箱内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单》,有专人定期检查,保证医疗器械、药品的完好齐全;
8.2.1.11有急救箱配置分布图及急救用品明细表; 8.2.1.12有急救用品使用记录,并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分析,以查找受伤害原因。8.2.2风电场应规范事故管理,作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8.2.2.1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8.2.2.2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8.2.2.3根据事故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结束后,形成《事故追查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8.2.2.4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建立事故和事件统计数据档案,并及时向员工公布; 8.2.2.5定期对事故进行回顾,以强化风险意识与预控能力。8.3 消防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消防管理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火灾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8.3.1各风电场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消防器材及设施,并应确保:
8.3.1.1依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编制本单位的《灭火器配置标准》,现场配置与标准相符;
8.3.1.2消防器材放置处有反光功能的标志牌,放置位置不得它用;
8.3.1.3消防器材设在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无阻塞;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以及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8.3.1.4消火栓的设置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8.3.1.5有消防设施分布图和消防器材明细表; 8.3.1.6对所有的消防器材进行编号; 8.3.1.7建立了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制度;
8.3.1.8灭火器按规定周期经专业部门检验、维护; 8.3.1.9消防设施维护、检验期间需配备相应替换器材; 8.3.1.10有《消防设施维护和保养制度》;
8.3.1.11建筑物公共场所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等始终保持畅通。8.3.2风电场应定期组织进行消防演练,并应: 8.3.2.1制定《消防演习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8.3.2.2有义务消防组织,消防队员名单要张贴公布;
8.3.2.3所有专兼职消防队员都按《消防管理条理》规定进行培训和训练。8.3.3风电场应定期向员工宣传消防知识,并应: 8.3.3.1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消防安全宣传; 8.3.3.2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
8.3.3.3确保消防急救电话和消防队员联系方式向全体员工公示。8.4 职业健康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员工职业健康控制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职业健康方面的有害因素,保障员工职业健康。
8.4.1风电场应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并应确保: 8.4.1.1作业人员周围环境(温度、噪声、尘埃等)满足健康要求; 8.4.1.2各作业环境及餐饮、运动等公共场所卫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8.4.1.3员工个体防护及各作业场所健康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提示标志醒目; 8.4.2风电场应建立员工健康检查监护制度,及时掌握员工安全健康状况,做好员工职业病预防工作,并应:
8.4.2.1对在岗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健康监护符合国家或行业规定;
8.4.2.2有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并按计划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8.4.2.3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8.4.2.4每次体检结束后,对员工提供预防疾病和职业病的医学建议;
8.4.2.5对发现患有职业病的员工,立即通知并提供治疗及康复条件并妥善安置; 8.4.2.6员工上岗、转岗、离岗前,进行健康检查; 8.4.2.7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宣传、培训。8.5 环境保护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预防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保持风电场环境良好。环境保护应:
8.5.1制订完备的环境综合治理计划和目标,有专门机构检查;
8.5.2规范风电场废油脂的回收管理,设置防止油脂泄漏和废油回收的设施或装置,并对废弃油品进行标识;
8.5.3确保风电场噪声防护完善,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监测,噪音超标地点应有降噪措施;
8.6 登高作业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登高作业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8.6.1登高或高空作业防护设施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 8.6.2高空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8.7 标识标志管理
风电场应建立并保持标识标志管理程序,以规范标识标志的使用、设置、检查与维护。标识标志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8.7.1对全体员工培训标识标志的含义,并建立标识标志公示牌板; 8.7.2工作和作业场所标识标志的设置应便于作业人员观看; 8.7.3消防器材和急救设施存放点有明显的指示标志; 8.8 施工单位管理
8.8.1风电场应对施工单位进行管理,规范施工单位准入,预防施工单位生产事故,并应:
8.8.1.1制订施工单位管理制度和办法;
8.8.1.2在选择和确定施工单位时,须确认其符合安全健康管理要求,具备相关施工资质;
8.8.1.3要求施工单位对可能发生的赔偿责任进行投保,并实行风险抵押; 8.8.1.4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条款;
8.8.1.5确保施工单位有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具有相应的资质;
8.8.1.6确保施工单位有内部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并有针对具体项目的作业规程; 8.8.1.7保证开工前所有施工人员接受安全健康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8.8.1.8每年至少对施工单位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8.8.2风电场应对施工单位现场施工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并应:
8.8.2.1对施工单位进场人员、材料、施工机具、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 8.8.2.2确保现场有具备安全资质的管理人员跟班作业; 8.8.2.3定期、不定期对施工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8.8.2.4确保施工单位每班召开班前会,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
9、检查、审核与评审 9.1 检查
9.1.1风电场应制定反映全面风险预控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 9.1.1.1涵盖并满足本规范的要求; 9.1.1.2结合风电自身特点;
9.1.1.3符合促进风险预控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9.1.2风电场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应: 9.1.2.1系统、全面;
9.1.2.2重点关注可能产生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 9.1.2.3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
9.1.3风电场应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 9.1.3.1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9.1.3.2按照不符合的处理程序予以纠正;
9.1.3.3重新审核或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9.2 审核
风电场应制定并保持体系审核程序,定期开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以审核实施情况与体系的符合性,评价是否能有效满足风电场的方针和目标。体系审核应:
9.2.1覆盖体系范围内的所有运行活动; 9.2.2由能够胜任审核工作的人员进行;
9.2.3对审核结果进行记录,并定期向管理者报告,管理者应对审核结果进行评审,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9.2.4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所有相关方,以便采取纠正措施;
9.2.5对已批准的纠正措施制定行动计划,并作出跟踪监测安排,以确保各项建议的有效落实。
9.2.6如果可能,审核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9.3 管理评审
风电场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
9.3.1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
9.3.2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其它要素; 9.3.3评审结果应予公布,并应跟踪监测其改进情况; 9.3.4将评审结果形成文件。
10、附则